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工合国际定位“民间外交”或“公共外交”的想法

关于工合国际定位“民间外交”或“公共外交”的想法

关于工合国际定位“民间外交”或“公共外交”的想法
关于工合国际定位“民间外交”或“公共外交”的想法

关于工合国际定位“民间外交”或“公共外交”的想法 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从诞生之日起,一开始不但与国际“接轨”,而实际走的就是一条“民间外交”路线,透过抗战时最富有独创性和最有希望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试验—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合作社运动,使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对外交往党际关系的初创和为新中国外交奠基。如詹姆斯·伯特伦(James Bertram ) 或译杰姆斯·贝特兰,英国人,1932年考入牛津大学,1937年就受宋庆龄委托来华,秘密去延安访问了毛泽东。1941年1月11日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名誉主席宋庆龄致香赖斯小姐的信中写道“詹姆斯·伯特伦先生现在是我们的发言人”。詹姆斯·伯特伦1941年任英国驻重庆大使馆新闻参赞,他曾在《新闻通讯》上发表《关于国际和平医院的报告》和毛泽东的著名文章《纪念白求恩》等。

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在香港成立后,1939年4月20日中国工合菲律宾委员会在马尼拉成立,接着在印度、缅甸、英国、澳大利亚、欧洲、美国等地成立相应机构组织捐款、筹款,通过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支援中国抗战。1939年9月,斯诺以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代表的身份到延安参观访问时,毛泽东同他谈了对工合的看法:“中国工合纵使在前线地区和敌后游击区无所作为,在帮助恢复我们后方的工业方面它们所做的工作却是很重要的,工合在敌后战区最为需要,而且得到我们的军队、人民和政府的最热烈的欢迎。” 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执行秘书路易·艾黎也曾三次在延安与毛泽东会见。

1940年鉴于八路军、新四军的条件极为艰苦,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将援助的重点放在中共所领导的解放区。1940年的援助帐单记载的受援单位和金额有: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任院长为白求恩,第二任院长为柯棣华。宋庆龄对该院一直给予巨大关注和支持。)46878.46元(港元,下同),红十字会医疗救济会9639.80元,八路军27411.50元,新四军14990.83元,中国工业合作社30626.69元,战灾儿童5789.47元,难民救济5511.03,鲁迅艺术学院9800元;抗日军政大学9238.7元等。

从一般规律来看,世界上大多数政党团体从事外交工作都是从民间外交起步的,只有当他们取得执政地位以后,才进入官方外交领域。中国共产党就是相当典型的例子。新中国建立以前,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外交活动在实质上都属于民

间外交范畴。1944年8月中共中央发布的第一个关于外交工作指示就是民间外交工作的纲领,显示出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的先声夺人。可以说,战时工合运动是新中国民间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党际关系和新中国外交奠基。

新中国建立初期,世界和平运动风起云涌,世界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已成为时代的潮流。1952年初,在世界和平理事会的支持下,由宋庆龄、郭沫若等中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倡议,在北京召开“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周恩来总理想到了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创始人路易·艾黎,邀请艾黎出席会议,当时艾黎正在甘肃山丹创办培黎学校。此次大会通过了“告世界人民书”等文件,并决定在北京设立“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委员共69人,宋庆龄当选为主席。委员中包括了很多中国的老朋友,如日本的西园寺公一、美国的罗伯特·威廉、加拿大的文幼章、新西兰的路易·艾黎、墨西哥的万图勒利、智利的聂鲁达等。此次大会是新中国民间外交的一次重要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在中国召开的大型国际会议,推动了亚太地区的和平运动,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使各国人民了解新中国的形势和政策,加强我国与亚太国家的联系,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70多年过去了,尤其是工合国际委员会恢复活动20多年来,我们不但注重合作社的理论学术研究,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研究起草过程,支持全国各地合作社的发展,组织合作社培训和促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执行生态环境、妇女发展、灾后重建等项目。我们还有明确认同国际准则的中国合作社发展战略,我们还建立了一定规模的海内外合作社网络支持系统,我们努力向世界展示着中国民间组织在建设与发展合作社亊业中的作用,同时也展示着中国“工合”文化的特色和价值。但是,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我们越来越困难了,转型和定位的问题越来越迫切。于是,我有了我们工合国际定位“民间外交”或“公共外交”的想法和建议。

民间外交是我国总体外交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民间外交以其灵活多样的方式和独特的风格,为新中国开拓外交阵地,为我国改革开放营造和平友好的国际环境,为制约战争威胁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我们现在感到中国民间外交越来越缺失。从2008年中国外交犹如陷入国际草根包围的汪洋大海到现在,中国外交面对的首当其冲的是国际上的民间组织。究其根源在于国内民间组织没有法律保障的足够空间来发展,并参与国际社会关心的种种事务。中国若想发展出与形形色色国际非政府组织打交道的视野、观念、策略和技能,在波涛汹涌的全球草根包围中不至于溺水,除非日常有机会与各种非政府组织打交道,增强社会的免疫力。而西方在与中国交往时有意无意贬低政府、抑扬民众,一贬一抑导致自我实现的假说:西方不怕中国政府,就怕中国民众。西方指责的习惯是,来自中国的任何反西方声音最后总算在政府头上。对此,政府何必“代人受过”。西方不承认中国存在独立声音,并认为“慑于官方淫威”的民众一定与政府势不两立,不然也不至满怀期待地长期栽培下一代了。

我们已经看到,全球化使越来越多的公民社会参与到全球社会组织网络中去,为中国公众外交带来了新活力,更造成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革命和广泛的自我独立意识,对中国融入国际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公众外交的多元利益相关者观点有利于发展与海外非政府组织的关系,也揭示出社会组织的复杂性及其与外国政府的关系。

从我国自身来讲,中国自身的制度就是权力集中、官本位这样一种体制,这就使得我们在进行外交活动时也更重视政府间的交往和接触,可以说我们忽视了和外国民间组织的交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内的民间组织不健全,我们思维僵化,固定用我们对国内民间组织的态度去看待和国外民间组织的关系;从国外民间组织的角度讲,由于中国特殊的市场经济政治体制导致外国民间组织在最初和中国政府接触时会出现很多误会和交流上的障碍,这就阻碍了双方的外交活动。另外,由于受到其国内经济、政治、文化影响的其他国家的民间组织,在进行外交活动时非常反感中国的集体主义制度,他们不希望与政府去进行外事活动,他们更喜欢选择中国的民间组织去解决某些国际问题,而我国民间组织的发展又多停留在准政府组织(GNGO)层面,这就必然导致他国民间组织和我国在进行交往时会出现尴尬局面,从而使双发的活动停滞不前。

再就是外交中中国民间组织的赢弱,这里隐含着一种比较,这种比较就是政府和民间组织的比较,实质上是资源在政府和民间组织之间的数额分配的比较。

我国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权力制度模式,政府和民间的资源严重不对等,政府在政治力量对比和权力资源配置上均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因此,在中国,政府与民间组织存在的“先赋博弈结构”是政府主导型的,政府与民间组织之间博弈规则的制定、博弈策略的选择是在政府主导下展开的。这从外部权力维度的对比中得出中国民间组织很赢弱。从民间组织自身内部的情况来看,中国的民间组织起步晚,发展得也不是很完善,还很薄弱。

与此同时,我认为在当今的中外关系中,几乎每个矛盾的背后都有市民社会的影子。目前,中国外交陷入西方社会草根的包围下,根本在于中国政府与西方社会的不对称关系。这样的旧有模式阻碍了中外之间在矛盾分歧问题上的有效沟通,也为传统上由政府首脑控制的中国外交平添了无法控制的新变数。

从政府角度,国际非政府行为体对中国的施压,给传统的政府独大的外交模式平添了许多不确定性。非政府组织形形色色,诉求各不相同,应对之策很难一以贯之。国际非政府组织虽然影响力逐渐扩大,但是它们毕竟不是国家关系的主要行为体,政府不会也不应该对他们的职责太过在意。加之中国政府对西方非政府组织渗透中国的负面印象,媒体公开辩论时的技巧匮乏,更容易刺激西方非政府行为体对中国的攻击。

从国际非政府组织行为体的角度,它们对于政府行为常持怀疑态度,对一个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政府更是如此。相反,公民社会在西方被普遍认可。西方传统上强调小政府大社会理念,公民社会正是社会实现自治、减少政府施政成本、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践结果。同时,市民社会一旦形成,其内部的独立性和自治决定了它对国家公权力的有效监督,建立起权力制约与权利保障的法制社会。

中国民间组织的参与恰恰打破了旧有的不对称关系,使得中外在社会层面上直接对话。这些组织的民间身份容易让国际非政府行为体产生认同感,它们的观点相对政府态度也更加受到重视。另外,国内民间组织与国际非政府行为体在业务层面存在很好合作的机会,便于双方相互了解,并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解决问题上,而非喊口号、造舆论。更重要的是,民间组织参与国际事务,契合全球公民社会的发展方向,使得西方公民更易接受。

在当今的中外关系中,存在国家—社会的双重博弈。以往,中国外交过于依赖政府外交,公共外交的经验尚且不足。在国际非政府行为体的冲击日益增强的

情况下,单靠政府一方已经不能解决当今中国外交的问题。民间组织参与全球社会网络,将引导国际事务的风向标。官方与民间的协调行动,将大大增加中国对外事务的谈判筹码,让中国外交更加游刃有余。尽管中国的民间组织还不完善,中国公民社会的建设尚不成熟,但是建立国家—社会的双重外交结构已经势在必行。

从中国40万登记注册的民间组织看,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无论是从成立历史及历史功绩,还是从留下的“工合”文化及“工合”国际性,定位“民间外交”或“公共外交”当之无愧。“工合国际”不仅仅是一个名称,而应该是含盖着历史使命的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为制约战争威胁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一种文化。以柔克刚,文化为上,文化是无形的雕塑之刀,时代永远拖着历史的影子。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争取国际同情,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良好关系奠定巩固的社会基础应该是“民间外交”或“公共外交”的基本理由和根本出发点。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思考去拓展工作,即:1.促进中国合作社与各国合作社合作开展国际民间交往;2.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展民间交往;3.对大国和邻国开展民间合作;4.对国际非政府组织开展多边交往。要在国际性和国际合作上做文章,突破现在定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范畴,走出一条从民间外交到公共外交的道路,以公共外交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宣传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主张,推动国家软实力建设,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为此,当前我认为要做两件事,一是讨论形成重视民间外交战略价值的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定位“民间外交”或“公共外交”的可研报告。二是为定位“民间外交”或“公共外交”造势。

我们现在实在是很困难,但创新可以使事物重新洗牌。

请各位执委多提建议,谢谢!

张高陵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三日

我国公共外交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_廖宏斌

2007年第5期N o 5 2007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 l of S i chuan U niversity(So cia l Science Ed iti on) 总第152期 Sum N o 152 公共管理研究 我国公共外交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廖宏斌 (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74) 摘 要:在初步厘定公共外交概念的基础上,对公共外交的地位、作用和我国公共外交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公共外交;中国公共外交现状;公共外交的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D8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 0766(2007)05 0111 04 公共外交是一国政府通过文化交流、信息项目等形式,了解、获悉国外情况和影响国外公众,以提高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增进本国国家利益的外交方式。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于公共外交的确切含义存在许多争议 ,对于其形成的原因和在现代外交战略中的作用,也缺乏应有的重视[1]x iii。这给公共外交的理论研究 和实践 造成了诸多不便。本文在全面梳理相关概念,初步厘定公共外交定义的基础上,对公共外交的地位、作用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进行初步分析,并就现阶段我国公共外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公共外交的界定 自1965年公共外交一词 出现以来,人们对于它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议,至今仍见仁见智,众说不一[2]2。从总体上看,学界关于公共外交概念的歧见,主要集中在行为主体、行为方式和活动目的等领域[3]42。其具体表现在: (一)关于公共外交的主体。一种意见认为,公共外交的主体只能是一国政府;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凡针对他国公众开展外交活动的行为主体,都是公共外交的主体。例如,卡特政府时期美国国际交流署第一任署长约翰 莱茵哈特(John R ei n hardt)认为,公共外交是指美国政府旨在进入国际观念市场的行为[2]2。显然,此处界定的公共外交主体仅指一国政府。而美国学者阿瑟 S 霍夫曼(Arthur S.H off m an)却认为,公共外交就是政府、个人和社会团体直接影响外国公众的态度和舆论的努力[4]3。埃尔默 斯塔尔茨(E l m er Staats)也认为,公共外交就是 公众 参与的国际信息、教育和文化活动 [2]2。显然,霍夫曼和斯塔尔茨定义的公共外 如欧洲一些主要国家一般将公共外交与文化外交视为同一个概念,而美国学者多数认为公共外交不仅包括文 化外交,还包括政府直接或间接资助开展的国际信息活动项目等;在我国,公共外交又被称作 公众外交 ,它主要包括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工作。另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目前仅美国学界和官方关于公共外交的定义就多达20余种。对此,美国学者伯纳德 罗希科(Berna rd R oshco)认为,人们对公共外交的定义,好比 瞎子摸象 , 他们所描述的只是其所触摸到的那一部分。 参见文末参考文献[1]。 例如,美国资深公共外交官艾伦 C.汉森(A llen C.H ansen)认为,公共外交的概念令人费解,无论是普通公众还是国会议员,对公共外交的确切含义都毋庸置疑地抱有某种程度的神秘感。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室官员小阿尔弗雷德 H.帕多克(A lfred H.P addock Jr.)在一次关于公共外交的专题讨论会上也明确指出,公共外交的概念之争 令人苦恼不堪 。参见文末参考文献[2]。 如美国约翰逊政府时期的一位大使认为,公共外交就是要新闻处工作人员报道他所参加的外交活动,以便保持他在国内的知名度;另一名非职业大使则认为,公共外交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取悦他想取悦之人,等等。参见文末参考文献[3]。 公共外交一词是由美国前外交官艾德蒙特 古里昂(Ed m und G ullion)在1965年发明并率先使用的。 收稿日期:2007 07 01 作者简介:廖宏斌(1972-),男,四川宣汉人,博士,研究方向为国际政治、西方政治学和比较政治制度。

通识与素质教育新增课程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通识与素质教育选修课程简介 (新增课程) 1、《技术创新与国际关系》(课程编号:76201120),32学时,2学分 开课单位: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授课教师:孙力舟讲师 课程简介:本课程以一些有代表性的具体技术为例,宏观地阐述科技创新在国际关系历史与现实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不同国家人们的交往、国家之间的互动关系、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的变革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充分利用国际关系史、中国对外关系史、科技发展史等分支学科所提供的丰富的历史案例和经验事实,考察技术创新对国际体系变革、外交方式、战争形态、经济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重大影响。课程有助于拓展学生知识,激发学习热情,培养跨学科的思考方式,了解科技创新对国际竞争与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性。参考教材:本课程讲授内容属于交叉学科,在国际关系学领域中研究较少,还没有教科书可供系统学习。希望学生们认真阅读每讲列出的必读和选读参考文献。 考核方式:考查。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加每两周举行一次的国际政治主题读书会。本课程设立QQ群讨论区。 成绩构成:出勤15%;讨论发言20%(包括课程发言10%和网络发言10%);期中论文35%(题目可选取与思考题相关的角度,也可自拟);期末开卷考试30%。 注意:无故缺课超过2次,成绩记为不及格。期中论文和讨论发言每次晚交1天,扣10%。 上课地点:虎溪校区周三晚上。 教学安排: 第1讲导论:历史上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技术 思考题:还有哪些技术对国际关系产生巨大影响? 必读:马克斯·布特著,石详译:《战争改变历史:1500年以来的军事技术、战争及历史进程》,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43-165页。第五章“马克沁机枪与达姆弹——乌姆杜尔曼,1898年9月2日“ 第2讲15世纪以前的技术与国际关系 思考题:古代中国长期保持世界技术领先地位的原因有哪些? 必读:【意大利】尼科洛·马基雅维利著:《兵法》,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卷二:第45-90页。第3讲火药武器与小国寡民时代的终结 思考题:火药武器初创时期在战争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必读:马克斯·布特著,石详译:《战争改变历史:1500年以来的军事技术、战争及历史进程》,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序言:“1494年的闪电战”第1-6页。 第4讲远洋航海与瓜分新大陆 思考题:西班牙葡萄牙这样贫穷落后的小国为何掌握了航海技术的制高点? 必读:金秋鹏:《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年版,结语:“历史提供的经验和教训“。 第5讲舰载火炮与日不落帝国 思考题:近代英国为何能长期保持海权? 必读:【英】杰弗里·帕克著,时殷弘等译:《菲力二世的大战略》,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251-333 页。 第6讲技术瓶颈与游牧国家的消亡 思考题:游牧政权为何难以实现向现代国家的转型

简析张锡纯医学学术思想

简析张锡纯医学学术思想 【摘要】张锡纯是近代中西医汇通派的先驱,开创了中西医结合之先河,对后世临床治疗用药产生极大影响。清末民初西方医学随着宗教传人中国,出现了西医学派。他在诊治疾病之余,将所悟医药之理,随时记述成篇,屡试屡效之经验方药,则自立名方,兼采西医之学说,将临床经验所得,与方中医理,相互阐发,撰写成文。他一生深研经典,博采众长,师古不泥,理论创新;衷中参西,独辟蹊径,勤于实践,力主贯通。他的中西医汇通思想和用药经验充分体现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之中,本文就张锡纯的医学术思想作简要分析与阐述。【关键词】张锡纯;学术思想 1.生平著作简介 张锡纯(1860~1933年),字寿甫。河北盐山人。出身于书香之家,自幼读经书,习举子业,两次乡试未中,遵父命改学医学,上自《黄帝内经》、《伤寒论》,下至历代各家之说,无不披览。同时读了西医的一些著作。1911年曾应德州驻军统领之邀,任军医正,以后任过立达医院院长、直鲁联军军医处处长等职,1893年第二次参加秋试再次落弟后,张锡纯开始接触西医及其他西学。1904年,中国废科举,兴学校,张锡纯成为盐山县唯一可教代数和几何学的教员。此时张氏开始接触西医及其它西学。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张氏萌发了衷中参西的思想,遂潜心于医学。1900年前后十余年的读书、应诊过程,使他的学术思想趋于成熟。1909年,完成《医学衷中参西录》前三期初稿,此时他年近50,医名渐著于国内。1912年,德州驻军统领聘张氏为军医正,从此他开始了专业行医的生涯。1918年,奉天设近代中国第一家中医院——立达医院,聘张氏为院长。1928年定居天津,创办国医函授学校。由于他有高明的医术和特殊的地位,医名显赫。 代表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是其一生治学临证经验和心得的汇集。书中从诊症、辨治、方药到方解、按语,明了清晰,内容全面,开创了中西医结合医学思想之先锋。 2.主要学术思想 2.1阐述中西汇通理论开创中西医结合之先河 中西汇通是重要的理论问题,由来已久。怎样突出中医特色,怎样引进西医理论,两者能否汇通,合而为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张氏为此呕心沥血,作了诸多尝试,虽然未有所就,然不亏为先驱者,可钦可佩。张氏从《内经》:“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圈,气反则生,气不反则死”。悟出脑充血病证的病因。明确指出:“至谓气反则生,气不反则死,盖气反则血随气下行,所以可生,若其气上走不反,血必愈随之上行,其脑中血管可致破裂,血出不止,犹可望其生乎?”阐释经文未明之义,理显意明,与西医脑充血之认识完全符合。肝脾位臵,中医与西医认识完全相反。张氏认为:“肝虽居右而其气化实先行于左,故肝之脉诊于左关。脾虽居左,而其气化

商务酒店的市场定位

商务酒店的市场定位 内容提要: xx国际酒店座落于兴义市中央商务区。精住XX国际酒店的市场定位,以及清晰XX国际酒店的科学营销手段,应以董事长拟定的XX发展战略和商业模式为导向,融合XX公司的一应资源和兴义市旅游市场空间,借力国家与时俱进发展政策,挖掘XX国际酒店的优势(天时、地利、人和),不断创建和深度强化天时、地利、人和优势,通过培炼将它们打造为绝对。以先决条件创建成熟,找准市场和方法,同时建立推动酒店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远景价值观文化体系,将产品和服务进行品牌建议,品牌经营,逐步将XX国际酒店打造为价值品牌。一、市场分析 兴义市居贵州、云南、广西结合部,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首府,因交通闭塞和人们观念闭塞,旅游资源开发、设计、包装力度缺乏,而致旅游经济处于一个深度开发发展期,旅游经济并不成熟,市场购买和水平不高,市场份额还处于缓步提高阶段,我们从经营大环境,从旅游会务,公务、商务、休闲市场,以及消费者的需求寻找XX国际的市场机会。依兴义市的GDP水平确定公务(达官政委)、商务(商贾名流),会议旅游团为酒店支撑客源,待市场成熟后,专注于一块客源市场,针对于这一现状建立完整的宾客关系管理,投之所需求的匹配产品,服务和价值,这是XX国际前期的市场机会。二、目标市场选择 客房产品,依据XX国际的空间资源,将××酒店和××酒店的客源

当XX国际酒店客房的“庄家资产”,努力营销成为XX国际的固定资本客源,这一客源盛装在XX国际的商务楼层,将××酒店和××酒店当成XX国际客房的“面子客源资产”,努力营销成为固定资本客源,这一客源盛装在XX国际的行政楼层,将旅游团队和会议客源盛装于标准楼层以冲房。市场做成熟后,专注经营行政和商务客源。 三、餐饮产品: 1、首先应有为客房产品配套的餐饮设施,服务与产品,和客房产品应匹配。 2、餐饮顶端市场,高端私房菜或宫庭菜。 首先,用宣传炒作,激活XX的设施空间和产品定位,逐步形成与客人客户的信任关系,拿到忠诚客户客人是非常可能的。 3、经营定型定位,依目标市场和酒店资源地理位臵,经营定型为兴义市第一家顶级商务型酒店,按四星级的运营机构和流程,提供高于金州翠湖品质的服务,专职首家服务后一步操作,掌握目标市场客人客户的消费价值观和购买力水平,以及运行中酒店企业的传统房价,制定有竞争力的价格(价值超过价格)。标准楼层与××酒店价格持平,商务酒店与××酒店持平,行政楼层与××酒店持平,XX国际酒店的定型定位,清晰准确的文化价值观和管理总思想的执行将助XX国际一步一步的定向成功。 四、酒店特色创建和形象传播 挖掘XX国际的特色为“体贴”。依XX国际酒店资源和本地市场空间,努力开辟大消费环境“体贴”,客房产品(含服务)“体贴”,餐饮产

公共外交与人文交流

公共外交与人文交流 材料1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不久前,我访问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在其大楼前的石碑上,用多种语言镌刻着这样一句话:“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须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这句话揭示了一个真理,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也好,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也好,关键是要让各国人民充分认识和平与发展对人类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加强文明交流互鉴,而民间外交则是推进文明交流互鉴最深厚的力量。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通过推动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交流互鉴活动,促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在世界各国人民心灵中坚定和平理念、坚定共同发展理念,形成防止和反对战争、推动共同发展的强大力量。 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贯彻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广交深交朋友,为加深人民友谊深耕细作,为促进国家关系铺路架桥,为推动国际合作穿针引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60年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现出人民友谊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的强大力量,充分证明了民间外交在国家总体外交中的重要地位。 希望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再接再厉,更好推进民间外交、城市外交、公共外交,不断为中国民间对外友好工作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民间外交要开拓创新,多领域、多渠道、多层次开展民间对外友好交流,广交朋友、广结善缘。要以诚感人、以心暖人、以情动人,拉近中外人民距离,使彼此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特别是要做好中外青少年交流,培养人民友好事业接班人。 民间外交应该发挥优势作用,开拓更多交流渠道、创建更多合作平台,引导国外机构和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要大力开展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工作,促进中外地方政府交流,推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要重视公共外交,广泛参加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活动,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立体的中国、全面的中国。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 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2014年5月15日) 材料2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发展公共外交,希望通过更柔性的非正式的手段加强中国和世界的沟通,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和信任,化解外界对中国崛起的忧虑。如何达到这个目的,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最近央视热播的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在这方面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舌尖上的中国》(下简称《舌》)自去年开播以来就广受瞩目,而《舌》第二季(下简称《舌II》)开播则更引起了海内外的热议。作为电视节目小众类型的记录片能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和反响,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奇迹。《舌》可以说是中国电视纪录片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它突破了传统中国美食记录片只见“物”不见“人”的传统,大量借鉴和吸收了西方记录片拍摄的理念和技术,突出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通过对制作美食的人的刻画,有利地增强了美食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不仅展示了文化,《舌》浓郁的人文色彩向海外观众展现了一个个勤劳勇敢、聪明智慧、朴实无华、敬业爱家的中国普通民众的形象,展现了中国巨大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和个人体差异。尽管中国已是当今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仍然非常简朴,从某个角度说,个别地区的民众生活还是相当的辛苦和贫穷。在从方面,《舌》有助于外界了解中国真实的国情和面貌,对于消除外界对中国发展的错误认知和偏见颇有助益。

中国主流媒体和公共外交

中国主流媒体和公共外交 公共外交需要主流媒体的深度参与,主流媒体也必须由“内”而“外”积极发力,通过打造在国际舆论市场有发言权的媒体,更深入地影响国际舆论。 自从公共外交进入视野以来,公共外交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外交角度,扩大了外交领域。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早已超越了政府层面,各种非政府组织、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以及普通公民都有可能参与到公共外交活动中来,因为在对外交往中,一切来自中国的组织和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示着中国形象,从这个角度来说,主流媒体必须在公共外交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主流媒体要在公共外交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必须做到:前瞻性与专业性并举;客观性与主观性共存;主流性与主导性同在;市场性与公关性齐谋。 主流媒体:公共外交的重要平台 作为主流媒体,向社会大众提供的不是物质产品,而是新闻、信息等精神产品,不仅肩负着引导舆论的重任,同时也影响着民族文化的未来特质和走向。特别是在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剧烈变动的今天,在区域竞争日趋加紧的时代,增强国家的软实力,争夺国际舞台的话语权,向世界展示一个和谐、发展和负责任的中国,是中国的主流媒体所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汹涌的情况下,主流媒体实际上已经成为主要的信息载体与表达平台,同时也是重要的公共外交平台。

中国主流媒体的目标,不是通过妖魔化西方来反击他们妖魔化中国的行为,而是要尽可能地把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友好传递给世界,在一些重大事件中及时、主动、客观地向外界说明情况,抢占世界舆论的主导权。所谓抢占世界舆论的主导权,并非在新闻报道中“涂脂抹粉”,歌舞升平,而是要自觉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积极适应国际媒体的运行规则,对接国际话语,务求真实、客观、及时、全面,使外界消除对中国的误解,推动外界对中国事务的理解度。 国内主流媒体实例——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公共外交事业 南方报业目前拥有《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21世纪经济报道》等一系列在细分市场上各领风骚的媒体品牌,《南方日报》连续25年位居全国省级党报发行量和广告量的排头兵,《南方都市报》已多年被新闻出版总署评定为全国晚报类都市类报纸综合竞争力第一,《南方周末》已经具备相当的国际影响力,《21世纪经济报道》也是财经媒体的主力军。 主流媒体应在公共外交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是前瞻性与专业性并举。主流媒体参与公共外交不能亦步亦趋,且主流媒体还必须深入剖析事件的内里,以专业性和前瞻性打赢国际舆论仗。 二是客观性与主观性共存。我们既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又要努力掌握高超的舆论引导艺术。以政治高度和引导艺术来使客观性维持在海内外皆能接受的范围。 三是主流性与主导性同在。公共外交的目标是他国主流社会和公

【最新】专家推荐信,在学术思想上的创新、特色,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的创新性和可行word版本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专家推荐信,在学术思想上的创新、特色,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的创新性和可行 篇一: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分析法 本课题将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查阅,在此基础上,认真细致的 梳理、归纳和分析,掌握与白酒产业园功能升级相关研究内容的历程、现状、 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内容,使 本课题的研究建立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 2、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本课题通过对文献的阅读与梳理,结合白酒产业与产业园特性,创造性地归纳 总结出影响白酒产业园功能升级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白酒产业园功能升级与其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Y????X??。其中,Y代表功能升级,X代表影响功能升级的内外部因素,u则是随机变量。然后利用四川白酒产业园的面板 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3、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相结合 本课题将针对四川白酒产业园功能升级的相关情况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对四 川多个白酒产业园进行网上和现场的问卷调查。此外,还将对泸州白酒产业集 中区进行细致的实地调研,以期获得最直观的感受,获取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4、理论分析与政策设计相结合。 本课题将研究四川白酒产业园功能升级的演化路径,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理论 识别和实证分析。进而,结合四川白酒产业园的现状和问题,尝试性拟定一整 套促进四川白酒产业功能升级的政策建议。因此,本研究力争理论研究的创新 和政策分析相结合,为政策体系设计所用。

国际市场营销论文

课程名称:国际市场营销 题目:王老吉的市场营销策略 系别:管理学系 专业:市场营销 班级: 14级市本三班 姓名:卢颖坤 学号: 2014101100334 任课老师:谢睿萍

日期: 2017.06.09

《国际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课程论文成绩评定表班级:14级市场营销三班任课教师:谢睿萍

王老吉的市场营销策略 摘要:在当今这个日益增长的社会,人们越来越会享受生活。但同时人们也越来越来注意生活的品质。现实表明生活的健康离不开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饮食,健康的饮食离不开王老吉。凉茶是广东、广西地区的一种由中草药熬制,具有清热去湿等功效的“药茶”。在众多老字号凉茶中,又以王老吉最为著名。王老吉凉茶发明于清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75年,被公认为凉茶始祖,有“药茶王”之称。到了近代,王老吉凉茶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关键字:王老吉、健康、功效 一、王老吉市场营销模式分析:

2002年以前,从表面看,红色罐装王老吉是一个活得很不错的品牌,在广东、浙南地区销量稳定,盈利状况良好,有比较固定的消费群,红罐王老吉饮料的销售业绩连续几年维持在1亿多元。发展到这个规模后,加多宝的管理层发现,要把企业做大,要走向全国,就必须克服一连串的问题,甚至原本的一些优势也成为困扰企业继续成长的障碍。而在这种情况下,王老吉就必须有一个完善的营销策略。 1、市场细分 王老吉把广东的老传统通过文化和包装进行提升,针对现代人的消费喜好进王老吉具备了可口可乐、康师傅等所不具备的特性,了解不同人群的偏好,行传播,特别受中青年消费者青睐,因为这部分人是消费力的主体。着眼于“防上火”这一理念,确定确切的消费群体,从而成功定义了红色王老吉的市场细分。市场细分的正确定义也使得王老吉获得成功。 2、市场定位 王老吉的市场定位:走出广东、浙南;形成独特区隔;将产品劣势转化为优王老吉以往市场定位分析与评价都不清析,在重新定位后,把“凉茶”这个势;利于加多宝企业于国内王老吉药业合作。概念普及了,而不再局限于两广地区;“防上火”这个理念把“凉茶”和“饮料”这两广概念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使得王老吉与其他竞争者区分开,形成独特的区隔;曾经淡淡的中药味这一劣势,成功转变为“预防上火”的有力支撑。重新定位后的王老吉体现了其独特的价值。

公共外交论文(简述媒体在公共外交中的作用)

简述媒体在公共外交中的作用 “公共外交”是一种面对外国公众,以文化传播为主要方式,说明本国国情和本国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国际活动。它对政府的外交工作有相辅相成的支持性意义。进行公共外交的主体包括政府外交部门,但更多的是非政府组织,如民间团体、大学、研究机构、媒体、宗教组织以及国内外有影响的人士。他们可以借助各自的领域和国际交往的舞台,面对外国的非政府组织、广大公众,甚至政府机构,从不同角度表达本国的国情和国际政策。公共外交比起我们熟悉的“民间外交”的内涵更丰富。 其中,媒体一直以来都作为公共外交的有效“工具”之一,而且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媒体和国际政治的互动日益频繁,更是导致国际传媒成为“国际政治的掮客”。这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和大众对政治参与程度的加深,媒体与外交之间的互动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于是媒体日益成为现代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者们开始用一系列新的名词来描述这种变化,比如“公共外交”、“媒体外交”、“瞬时外交”、“电视外交”等等,但这些名词在使用上产生了一些混乱,人们隐约感到了媒体在外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具体到在什么范围内发挥作用、如何发挥作用、影响力的大小如何以及如何进行操作,往往语焉不详。 媒体在公共外交中的主要内容 在当今时代,媒体外交主要指政府运用新闻、出版、无线电广播、电视、电影、录像带以及新兴的电子通讯手段,宣传对外政策。一般来说,根据媒体外交管道的先后顺序,主要有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公共声明。政府声明是政策信息的起点,也是媒体外交管道的开端。政府的公共声明往往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发布,比如政府记者招待会,各部门的吹风会,政府官员在一些重要场合的演讲、参加电视脱口秀的节目、接受记者的采访等等。由于政府的公共声明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指导性,一旦确立口径,驻外使领馆、政府各部门以及其他延伸机构都必须按照该口径在全世界解释本国的政策,容不得半点马虎。 第二,公共信息活动。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公共信息的传播速度,任何国家要想使自己能够较好地得到国际公众的认识、了解和支持,就必须充分把握技术发展带来的这一块公共资源,逐步通过加强领导,配套体制,把公共信息的散播纳入媒体外交轨道,诚如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所言,一个国家“在世界上自由散播信息的能力能够增加该国在世界政治中的劝诱潜力”。 第三,国际广播活动。国际广播又叫做对外广播,是专门以外国听众为对象的广播,是媒体外交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开展国际广播,尽管承担着向国际社会全面介绍本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观念的任务,但最主要的还是服务于政府外交政策的需要。 媒体在外交中的角色 引导性角色。政府推动媒体在国防和外交事务方面扮演引导性角色。具体来说,在一些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媒体起到了加速、阻碍和议程设置的作用。尤其是当政府内部对危机的看法不一致时或政策议题不确定的情况下,这些作用就体现得更为明显。媒体的报道加速了政府回应危机的速度,阻碍了质疑政府声音的出现,同时还重构了政策实施的优先顺序。 中介性角色。在国际交往中,双方无法直接接触或缺少第三方协调解决分歧,媒体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介入双方对话进程,担任调停人的角色。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媒体为冲突

国际贸易市场定位

公司:西安腾飞外贸股份有限公司 出口商品类型:磷酸氢钙( calcium hydrophosphate) 级别:饲料级(畜牧业) 一、市场调研 饲料级磷酸氢钙分国别出口数据 单位千克美元 产销国出口数量出口美元 阿根廷46000 13800 阿曼47000 18095 埃及75000 33795 澳大利亚885000 380917 巴基斯坦822000 310359 巴拉圭69000 31740 巴西48000 18576 朝鲜35250 15158 俄罗斯联邦385000 135506 厄瓜多尔718200 287070 菲律宾100000 25220 哥斯达黎加42000 14196 韩国2480760 1133198 科威特50000 18850 肯尼亚47000 21370 马来西亚3477300 1246059 孟加拉国716000 307070 秘鲁199775 80056 缅甸366000 117047 尼日利亚144000 55087 日本1692000 773347 沙特阿拉伯572000 265058 斯里兰卡368575 141633 印度尼西亚3648000 1335369 越南3985000 1187004 智利149000 68957 数据来源中国畜牧网 二、市场分析 根据以上出口分析可知,东南亚等过对此产品的需求量较大,在市场需求上取得一定的地位。

市场: 东南亚国家大部分人口是中国移民,所以在生活及养殖方面与中国相似,很多都加以借鉴,在养殖方面更是相互交流,相互促进。 国家的政策:我国长期以来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合作关系一直处于互惠互利阶段,相互合作 与交流成为两国发展的友好桥梁。政策方面也相互交流合作与沟通,进出口税方面也做了 相应调整。再有,中国与东盟正式开始对原产于对方的约7000种商品相互给予优惠关税待遇,并以自由贸易区的税率实现彼此货物的通关。 进出口限制: 东盟目前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日本、美国和欧盟。据调查预测,中国—东盟 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东盟对中国的出口额将增长48%,东盟的国内生产总值也会提高0.9%。同时中国也将受惠,预计将使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提升0.3%。 三、营销策略 1、地域分析: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禽畜业主要包括鸡、蛋、猪、牛、羊以及乳品加工,在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平均为0.7%,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平均为8%。近年来,马来西亚对肉蛋奶 的年均需求量为246万吨,其中,猪肉、鸡肉、鸡蛋自给率超过百分之百,绝大部分牛羊肉、牛奶及奶制品需要从国外进口。养鸡业是马来西亚禽畜业的主流,占禽畜生产总量的55.7%。全国共有3000多家养鸡场和屠宰场,90% 集中在西马。近年来,马来西亚肉鸡的 年均需求量为65万吨,生产量为75万吨,自给率为115%;鸡蛋的年需求量为39万吨, 生产量为41万吨左右,自给率为105%。肉鸡和鸡蛋供大于求,少量出口新加坡、新西兰。马来西亚养猪业占禽畜生产总量的21.1%,主要集中在西马和东马的沙捞越州,年均饲养 数量为190万头。猪肉年均产量和需求量均为16万吨左右,自给率为100%。为调剂余缺,马来西亚每年也从澳大利亚、印度等国进口50万美元左右的猪肉。 印度尼西亚近年来,印尼政府为提高国民营养水平,减少进口,开始大力发展畜牧业。目前,印尼的鸡肉产量在亚洲仅次于中国,居第二位,在世界居第四位;养鸭2700万只,仅次于中国和越南,居世界第三位。鸡鸭产品已开始出口,但该国的牛肉、奶制品和饲料 等仍需大量进口。印尼拥有东盟40%的市场,与中国具有较大的畜牧业合作空间。 2、市场需要 在养殖业的行业里,药品的用途非常广泛,就该药品而言,其用途及作用:主要为畜禽配 合饲料提供磷、钙等矿物质营养,畜禽极易消化吸收。可加速畜禽的生长发育,缩短育肥期,快速增重;能提高畜禽的配种率及成活率,同时具有增强畜禽抗病耐寒能力,对畜禽 的软骨症、白痢症、瘫疾症有防治作用。对于多数养殖行业来说,这是养殖业必不可少的 东西,所以市场需求也相当可观。

美国跨国公司怎么做公共外交

美国跨国公司怎么做公共外交 美国跨国公司是中国公共外交的一大资源。跨国公司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各类活动必将对母国和东道国产生重大影响。美国跨国公司在美国国会从事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国家利益的游说活动,是中国公共外交的一个组成部分。下面分析一个例子。 2000年3月,美国国会围绕着是否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PNTR)的争论进入白热化阶段。尽管这是自1990年以来每年必唱的一出中美外交“大戏”,但2000年的争论非同一般,因为一旦美国国会通过给予中国PNTR,中美之间就不再需要每年折腾一次,最惠国待遇也就不再成为美方制约中方的一张“好牌”,而有可能成为一张“废牌”。当时的克林顿民主党政府不希望将人权与PNTR挂钩,因为这将严重影响中美两国的外交关系和经贸发展。但政府的力量只能对部分同党的议员施加影响,而且如果这种游说的力度过大,将只能逼使两党对决,导致可以争取的共和党议员,意气用事,完全一边倒。同样,中国政府也不便公开游说,因为这很可能产生反效果。 于是,不代表两党、也不代表两国政府、但与中美两国政府立场和观点基本一致的美国跨国公司,就能够通过有效的公共外交手段,起到两国政府所不能起到的独特作用。大致而言,当时的跨国美国企业使 用了三种方法进行了有效的游说。 其一,直接游说。美国企业的惯用策略是,根据美国议员过去的投票记录,将他们分为三大类:一是坚决反对;二是坚决支持;三是中间游移。对第一和第二类就不必要花费过多精力,主要游说的对象是游移不定的第三类。但对第三类,还需要了解,谁决定不再竞选连任、谁决定连任。一般而言,优先游说竞选连任的议员,一旦其决定不连任,那么游说者就少有“空子”可钻。剔除了不再连任的议员以后,主要再针对第三类中决定竞选连任者,进一步分析他们选区的选民最需要的是什么?议员最希望解决的难题是什么?他们的软肋又是什么?对此,当时的美国跨国公司针对几个州急需解决剩余产品、居高不下的失业率的难题,使用大量直观、易懂的数据和模板,展示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停止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 关系的灾难性后果。 其二,社区游说。美国的联邦参众议员都在自己的选区设有办事处,因为社区和选区是他们立身安命之处,当地的选民直接决定这些议员该不该“下课”和什么时候“下课”。这为各大公司企业从事社区攻势和草根游说,提供了另一重要渠道,因为大型公司的优势是自己的员工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有能力动员自己的员工,既代表公司,又代表当地选民,具有独特的双重优势。这些员工在公司公关部门的辅导下,往往利用电话、信件、电子邮件和直接拜访等形式。例如,2000年,英特尔公司就动员员工寄送了6000多封信件和电子邮件,要求议员赞成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另外,美国商业圆桌会议拨出专款,建立了一个宣传机构Go Trade,专门从事社区游说,该机构的触角覆盖了19个州和88个选区。在2000年总统初选的“超级星期二”前夕,支持给予中国PNTR的广告,在美国三大广播公司和有线新闻网长时间播放,覆盖22个州、106位众议员的选区,仅此一项就花费150万美元。 其三,行业游说。在美国,个人的政治捐款数额存在限制,但对各利益集团根据行业性质所组织的行业游说,就相对比较宽松。所以各大行业、地区,包括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香港美国商会、全美小麦种植者协会、北美谷物出口商协会、玩具商协会、鞋批发与零售商协会等,大都通过建立行业协会或称政治行动委员会,从事选举经费的筹集,并利用这些组织影响国会议员。以美中贸易商业联盟为例,当1999年中美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达成协议后,他们就开始采取发动基层、登门拜访、媒体公关等策略,出资1200万美元,旨在游说美国国会给予中国PNTR,并投入150万美元做广告。2000年,跨国公司所组织的行业协会的捐款次数和捐款数额,分别高达1365笔和9100万美元,高于劳工组织的236笔和5100万美元和贸 易/健康组织的662笔和7200万美元。 另外,在2000年4月10日前后,包括200多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和总裁在内的500多位企业界巨头云集国会,会见了300多位参、众议员,实施疲劳轰炸战术。据统计,美国跨国公司为给予中国PNTR

外交学(教学大纲)

《外交学》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72 学分:4 适用专业:外交学 一、课程教学目标:《外交学》是外交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外交的基本概念、对外交的制约因素、从事外交的机构、外交政策的相关内容、外交礼仪、外交人员的要求有一个基础的了解,为进一步学习外交学的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外交学专业的必修课。课内学时数为72学时,4学分。当今世界,我们面对着一个错综复杂的世界格局和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各国之间的外交活动频繁,交往形式多种多样。一个国家的外交活动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国际空间。如何认识当今世界外交的现象;如何借鉴与吸收国外外交学的合理成份;如何理解和把握中国的外交政策;这些都是摆在当前外交学研究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当代外交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这是开设本课的宗旨。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采用面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面授教学中,要将系统教授与重点教授相结合,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本课程所讲授当代外交,主要是主权国家以及国家集团之间的相互的关系。 四、课程教学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外交”的内涵;掌握外交的基本概念,当今世界对外交的制约因素,外交制度与机构,外交政策与外交决策,进行外交的途径,外交人员的基本素质与外交礼仪等相关知识。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是严格意义上的外交、外交与外事、领事的关系;了解外交的缘起、外交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熟悉外交研究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分析当今世界的各种外交活动。 教学重点:外交的定义;外交与外事、领事的关系。 教学难点:严格意义上的外交定义与外交泛称的关系、如何运用外交研究的方法来分析当今的外交实践活动。 一、外交的定义: (一)外交的定义 1、已有的外交的定义 2、外交的定义及其特征 二、外交的缘起与发展:

曾国藩对姚鼐学术思想_古文理论的改造与创新_李和山 (1)

·69· 曾国藩对姚鼐学术思想、古文理论的改造与创新 李 和 山 (苏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摘 要:姚鼐提出“义理、文章、考据不可偏废”,但实际上有轻视汉学的倾向。曾国藩则汲取汉学之长,独创“以精确之训诂,作古茂之文章”的古文门径,为古文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真正实践了“义理、词章、经济、考据阙一不可”的学术主张。此外,曾国藩对文章的主题、布局谋篇、选词用字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总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写作技巧理论,也补姚氏所未发。 关键词:姚鼐;曾国藩;桐城派;学术;文论 中图分类号:I 2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03(2007)01-0069-03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Academic 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2007年1月第1期Jan.2007No.1 收稿日期:2006-09-10 作者简介:李和山(1971— ),男,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①曾国藩《圣哲画像记》说:“姚姬传氏言学问之途有三:曰义理,曰词章,曰考据。戴东原氏亦以为言。”(《曾文正公全集·文集》,12734页,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版) 姚鼐是清代古文巨匠,桐城派的开山三祖之一。曾国藩则是继姚氏之后又一古文大家,他对姚鼐的学术主张和古文理论加以改造,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古文理论,为古文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因此,他和梅曾亮一起,被后人视为桐城派的中兴功臣。清末学者王先谦就曾表达了对这三人的景仰,其《续古文辞类纂序》云:“学者将欲杜歧趋尊正轨, 姚氏而外,取法梅、曾足矣。”[1]107 本文对曾国藩改造姚氏 学术主张,创新古文理论的活动历程作一探讨。 一、姚鼐的学术主张及其古文理论的建构 姚鼐(1731—1815),字姬传,号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官刑部郎中、四库馆纂修。他学宗程、朱,在乾隆三十五年(1770)典湖南乡试途中,曾写下《诣岳麓书院有述》等诗,表达了他对程、朱的仰慕和对理学遭斥而衰落的慨叹,抒发了他因“夙秉宋贤说”而“志不就”、 “渺无群”的孤愤。[2]442 三十八年(1773)二月,《四库全书》 馆开,他以大臣荐征为纂修官,因与戴震等汉学家的学术分歧,他在三十九年秋突然乞病告退,并于次年南旋。 由于势孤力弱,姚鼐在与汉学家的争斗中落败,遂萌生了另立宗派的想法。南归之后,他将治学重心放到了早岁溺爱的辞章之学上。在扬州、安庆、江宁等地主讲书院的40年中,他致力于构拟文统、创立理论、选编古文范本、培养后学等工作,终于创建了桐城派。 虽然汉、宋学者都将学术分为义理、文章、考据三门①,但偏好喜恶各不相同。在汉学鼎盛的乾、嘉时期,汉学家专注考据,排斥理学,更轻视古文学。姚鼐在《复秦小岘书》中说:“鼐尝谓天下学问之事,有义理、文章、考证三者之分, 异趋而同为不可废。”[2]104 《述庵文钞序》进一步指出了三者 的密切关系:“是三者苟善用之,则皆足以相济;苟不善用 之,则或至于相害。”[2]61这表明,他希望通过主张三者不可 偏废、相辅相成,使彼此不再互相轻视和排斥。 王先谦《复阎季蓉书》说:“本朝纠正汉学者,姚姬传 氏最为平允。其时掊击宋儒之风过甚,故姚氏非之。” [3]297其实,姚鼐内心独赞程、朱理学,比较藐视汉学。他在《赠钱献之序》中指责汉学家“欲尽舍程、朱而宗汉之士,枝之 猎而去其根,细之搜而遗其巨”[2]226 。《复蒋松如》中说:“博 闻强识,以助宋君子之所遗则可也,以将跨越宋君子则不可也”,“先生胸中,似犹有汉学之意存焉,而未能豁然决去之 者。”[2]96由此可见汉学、宋学在他心里的轻重。《再复简斋 书》中更是称“程、朱犹吾父师也”,并对汉学家戴震等人进行了诅咒:“其人生平不能为程、朱之行,而其意乃欲与程、朱争名,安得不为天之所恶?故毛大可、李刚主、程绵庄、 戴东原,率皆身灭嗣绝,此殆未可以为偶然也。” [2]102姚鼐建构古文理论,首要就是恢复文章的学术地位。其《答翁学士书》说:“夫道有是非,而技有美恶。诗文皆技也, 技之精者必近道,故诗文美者,命意必善。”[2]84显然,他将 诗文置于与“道”等同的学术地位。其次,他对文章的起源进行了探索,认为“文章之原”、“文章之美”,都来自于对客

赵启正谈公共外交与对外传播

赵启正谈公共外交与对外传播 中国网:“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在南京召开的“第二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中,公共外交作为分论坛的议题也进行了讨论,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请他对公共外交做一个解读。 赵主任您好!首先请您给大家解释一下公共外交和对外传播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赵启正:公共外交这个概念最初是由外国开始的,最初有的很多定义,我们今天看它是这样说的,政府的项目通过电视、无线电、图书等手段向外国公众传达本国的政策和本国的价值观,影响外国人对本国的印象,提升对本国的好感。所以说,50、60年以前的公共外交的定义就是指我们所说的对外宣传和对外传播。问题是,这几十年来,公共外交的概念不断地外延和扩大,比如说包括由政府提出项目,提供经费,来在本国培养外国有希望的青年人,在外国推广本国的文化,派志愿者到外国去帮助外国但是表达本国的形势。 在外国,比如说美国的福布莱特计划就是专门吸收外国学者来本国进行短期进修的,中国的孔子学院就是一个长远考虑的,在国外培养学汉语和理解中国的人,所以公共外交的概念就广泛了。更重要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每个人都与国际形势和本国在国际中的处境,和本国的利益相关的,如人民币增值和贬值影响我们的利益,如国际贸易的平等和不平等影响本国的出口,就影响本国的就业,所以,如今的公共关系民众也在做,这是以民间团体的方式出现,个人参加是较少的,只有少数了解外国的,有影响的这些精英人物,所以说,公众不再是听广播的人了,他也是说话的人了,也和国外政要和民间有直接的交往了,这是重大的变化。 中国网:赵主任,据我们了解,现在国外现在的公共外交模式一般是“民间+政府”这两者结合的,可能民间的部分要多一点,那在中国呢是以目前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一个公共外交模式,我国现阶段的公共外交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赵启正:我今年出了一本书叫《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我明确地说中国的公共外交是政府主导,公众是参与者,甚至于某些情况下是主角,但他不一定是主导。在外国,他们自己说政府好像作用不那么大,其实不是,不过他们做得比较巧妙,政府是在后台在运作的,他们出钱,民间也出钱,他们也有人负责对全国的公共外交进行某些促进和调整,所以,不能认为外国政府的作用就很弱,不是这样的。 所以呢中国我们很透明,明确地说,政府主导,但是民间要和政府的主导之间的一致性,就是表达中国的特色,中国的社会主义,讲中国的故事,但是表达的方式是很不同,政府的直接的公共外交是比较严肃的和精确的,简练的语言表达中国的立场,而民间更多地讲自己

吴又可学术思想及其拓展应用

吴又可学术思想及其拓展应用 摘要:本文对吴又可的主要学术思想进行了总结,肯定其临床价值,并结合现代临床经验,阐述其具体运用。 关键词:温疫戾气膜原非典 正文: 对温疫学说的认识始自《内经》,后经历代医家的不断完善和发挥,但未形成较系统的理论体系。明末,疫病横行,有感于疫病对患者和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吴又可在对疫病经过细致的观察,对比和思考后,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温疫的认识有了一个全新的突破,以《瘟疫论》为代表,温病学派作为一个独特的学术流派始逐渐得以大放光芒。 吴又可对温病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明确了“温疫”的概念,对温疫与伤寒进行了区分,“瘟疫与伤寒感受有霄壤之隔”,“伤寒投剂,一汗而解;时疫发汗,虽汗不解。伤寒不传染于人,时疫能传染于人。伤寒之邪,自毛窍而入;时疫之邪,自口鼻而入。伤寒感而即发,时疫感久而后发。伤寒汗解在前,时疫汗解在后……伤寒初起,以发表为先;时疫初起,以疏利为主。种种不同”。列举如此,为后世医家认识温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而不再拘泥于六经伤寒。 关于温病发病的原因,吴氏提出了新的学说,即杂气病因学说。以往医家对疫病原因虽有发挥,却未脱出六经藩篱,认为疫病为“非其时而有其气”的时行之气。吴氏创造性地提出了疫病为感受“戾气”所致。如《原病》篇“病疫之由,昔以为非其时有其气,春应温而反大寒,夏应热而反大凉,秋应凉而反大热,冬应寒而反大温,得非时之气,长幼之病相似,以为疫,余论则不然,夫寒热温凉,乃四时之常,因风雨阴晴,稍为损益,假令秋热必多晴,春寒因多雨较之,亦天地之常事,未必多疫也,伤寒与中暑,感天地之常气,疫者感天地之厉气,在岁有多寡,在方隅有厚薄,在四时有盛衰,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伤寒例正误》又有“夫疫者,感天地之戾气也。戾气者,非寒、非暑、非暖、非凉,亦非斯是交错之气,乃天地间别有一种戾气。”戾气学说的提出使人类对疾病本质的认识进一步加深。需要指出的是,在古代没有科学仪器的条件下,吴又可能够通过自己的临床观察,并大胆提出戾气学说,发前人之所未发,是极其难能可贵的。他也注意了戾气致病的特异性,“戾气为病,一气自成一病,每病各又因人而变。”“大约病偏于一方,延门阖户,众人相同者,皆时行之气,即杂气为病也。为病种种是知气之不一也。盖当时,适有某气专入某脏腑、某经络,专发为某病,故众人之病相同,是知气之不一,非关脏腑经络或为之证也。” 关于疫病的传播与传变,吴氏指出戾气从口鼻而入,不同于伤寒从肌肤而入;人体感染的方式有经空气传播和与病人接触传播。疫病的传变亦区别于伤寒的六经传变,“盖瘟疫之来,邪自口鼻而入,感於膜原,伏而未发者,不知不觉,巳发之後,渐加发热,脉洪而数,此众人相同,宜达原饮疏之,继而邪气一离膜原,察其传变,众人不同者,以其表里各异耳,有但表而不里者,有但里而不表者,有表而再表者,有里而再里者,有表里分传者,有表里分传而再分传者,有表胜於里者,有里胜於表者,有先表而後里者,有先里而後表者,识此九传,其去病一也。” 关于疫病的病机,吴氏提出了膜原学说。指出“邪自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伏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是也。”“瘟疫之邪,伏于膜原,如鸟栖巢,如兽藏穴,营卫所不关,药石所不及。”据此,根据病在膜原,吴又可认为应“使邪毒速离膜原”,用开达膜原法,“使邪气溃败,速离膜原。”创制了达原饮,三消饮。达原饮由槟郎、草果、厚朴、黄芩、知母、白芍、甘草组成,用于瘟疫初起,先憎寒后发热,身痛头痛,苔白积粉,脉数不浮。此方对后世影响颇大,吴鞠通、雷丰,薛雪等加减变方诸多。三消饮为达原饮加葛根、柴胡、羌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