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青少年心理学

青少年心理学

青少年心理学
青少年心理学

青少年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早熟:指儿童生理和心理上提早成熟,早熟青少年是指比较早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少年。通过对早熟和晚熟青少年的研究,可获得有关青少年生理变化对心理影响的重要信息。青少年成熟时间的早晚对于男性和女性而言有着不同的影响。(早熟男孩对自身的感觉更为良好,在同伴中更受欢迎,在情感、注意等方面拥有更多的积极感受,同时其出现反社会行为和越轨行为的可能性也更大。早熟女孩的心理发展则可能存在更多的危机。)

2、图式:皮亚杰认为,图式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在个体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这些动作在相同或者相似的环境中不断得到重复,从而产生概括或者迁移。图式式个体感知、理解和思考这个世界的方式。(由于个体图式不同,因此在面对相同的来自于外部世界的刺激时,不同的人对刺激所做出的反应是不同的,这是由于个体以不同的内在因素来感知、理解和思考来自于外部世界的刺激)图式最初是先天遗传的,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图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不断地得到丰富。

3、同化:指个体把外部环境中的因素纳入到已有的图式当中,从而丰富和加强了个体的动作。实际上,同化是个体图式不断增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并没有对自身的图式进行改善或者改变。图式只发生了量变,并没有产生质变。

4、顺应:顺应是与同化互补的一个过程。顺应是指个体为了适应外部环境,调整或改变已有图式。顺应是个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为了适应新的信息,改变或调整自己原有的图式。

5、最近发展区:指儿童现有的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斯基用最近发展区的概念说明了教学与发展,特别是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问题。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儿童现有的水平并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在确定儿童的发展水平及其教学时,需要考虑两种发展水平。把每个人目前所表现出来的发展程度称作“现实发展水平”,而个人在学习之后表现出来的水平则称作“潜在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是潜在发展水平与现实发展水平之差。它存在着个别差异和情景差异。

6、焦虑:就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消极情绪,是人们在生活中预感到一些可怕的、可能造成危险的、需要付出努力和代价的事物将要来临,而又感到自己对此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因此产生担心、不安和恐慌的情绪体验。简言之,人们对一件事情情况不明,感到没有把握、无能为力,由此产生的焦虑和不安情绪就是焦虑。引起青少年焦虑原因主要有:生活不适应、学习不适应、考试、人际关系不良、过分关注身体健康状况。

7、抑郁:感到压抑和忧愁的情绪,是一种感到自己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常常伴有厌恶、痛苦、羞愧和自卑等情绪体验,是青少年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抑郁情绪人人都曾体验过,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它的出现是短暂的,往往有因可循,但也有少数人可能长期处于抑郁状态而导致抑郁症。主要表现是:1、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自卑自责;2、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干什么都没精神;3、不愿社交,回避熟人,对生活没有信心、没有兴趣,并伴有食欲减退、失眠等情况。(抑郁症三低:认知水平下降,思维反应慢,声音低;情绪低落;行为的减少昼重夜轻)

8、同一性:一般来说,同一性可以从三个层面上来理解:1、同一性是指在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一时空中,对“自己是谁”、“自己还是原来的自己”、“自己自身是同一实体的存在”等问题的主观感觉或意识,它重视主观的意识体验,强调内外部的整合及自身内在的不变性和连续性;2、同一性意味着以社会性存在确立的自我,也就是被社会认可的自己、所确立的自我形象;3、同一性是一种“感觉”。这相当于“感到身体很舒适”、“清楚自己在干什么”的感觉。当这三种自我同一性的意识在自己心中确实产生的时候,我们称之为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或确立。

9、自我概念:是青少年个体关于自己的能力、外表和社会接受性等方面的态度、情感和知识的自我知觉,即个体把自己当作如同其他事物一样的客观物体所做出的知觉和评价。自我概念是自我系统中的认知成分,它不仅为个体提供了自我认同感和连续感,使个体的存在和发展富有意义和价值,而且在面临重要任务时,自我概念能够调节、维持个体有意义的行为。

10、前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的道德推理在儿童的个体中占据主导地位。在科尔伯格看来,儿童的道德推理最初是服从权威和惩罚定向的或工具主义的。此时,所谓的道德就是遵从权威以避免惩罚,或者为自己的利益或需要考虑,具有朴素的平等主义或交换互惠定向。因此,前习俗水平的道德决策并不是以社会标准、规则或者习俗为基础,而是外部或者客观的事件为参考。

11、习俗水平:到了儿童期晚期和青少年早期,习俗水平的道德推理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在该水平的道德推理中,他人期望个体扮演的角色、社会准则、社会制度和社会风俗等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这时,个体已经能够认识到道德规则对行为的调节作用,但是他们认为道德规则是由外界给予的、既定不变的,而个体必须遵守这些规则,完全按照角色义务或规则要求行事,以获得他人对自己的积极评价或维持社会秩序。因此,评判某人的做法是否正确的依据是:他的做法能否得到别人的赞许,并且有助于维持社会的秩序。

12、后习俗水平:会在青少年期或者成年早期的某一时刻出现。这一时期,个体逐渐发展出关于道德问题的社会契约定向的认识,即认识到规则可能是无端的、非理性的,他们仍能接受和看重现存的规则系统,但是也认识到这些规则是基于共同一致而确定的,因此也可以基于一致的认识而改变现存规则系统。另外,有些个体可能发展到良心或普遍原则定向,运用良心或普遍的道德原则来解释人们的行为。由此可以看出,处于该水平的个体把社会规范和习俗看成是相对的和主观的,而非绝对的和确定的。人们有道德责任去遵循社会的行为规范,但只有当这些规范有助于道德的目的时才会如此。

13、教养方式根据鲍林德的观点,基于父母对孩子的反应性和要求性,可以把父母的教养行为分为四类:1、权威型父母(友善、公正、坚定) 2、专制型父母(过分粗暴) 3、放纵型父母(过分宽容) 4、冷漠型父母(疏远到完全不顾的程度)

不同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自主性以及其他方面的发展会有不同的影响。但是,总体来说,权威型的父母更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自主性、独立性、责任感和自尊。

14、亲子冲突:是指亲子间由于认知、情感、行为、态度等不相容而产生的心理或外显行为的对抗状态。(青少年亲子冲突是指青少年与父母之间公开的行为对抗或对立。它表现为争吵、分歧、争论甚至身体冲突等。)亲子冲突不管是以隐形形式还是以显性形式存在,都已成为“最令家长困扰”的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

15.同伴群体:亦称“同辈群体”,一种适合个体身心发展、满足个体需要的非正式社会团体。由年龄、身份、地位接近的个人组成。它常常是同辈人中的主要参照群体,有其不成文但起重要调节作用的行为规范,对每个成员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等都有直接影响。

16、双性化:是指个体同时具有理想的男性化特征和理想的女性化特征。双性化的个体可以是自信而又温柔的男性,也可以是富于支配性而又善解人意的女性。

17、双性化教育:双性化教育要求教育者不要有性别偏见或性别刻板观念,不用性别去规范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凡是理想化的特征和行为模式任何性别的儿童都应有机会获得。

18、考试焦虑:考试焦虑是指因考试压力过大而引发的系列异常生理心理现象。考试焦虑并不是考试焦虑症,这种现象是正常的。考试焦虑既是学习问题,也是情绪问题,其产生与动机有关。想考好却又担心考不好,就会引起考试焦虑。(耶基思—多得森定律指出,一个人的动机与其成就水平呈倒“U”字形,即动机太弱或太强都不会取得很高的成就,只有中等水平的动机强度,才会有最佳成绩。一个人的考试焦虑与其考试成绩也符合该定律。)

有考试焦虑并不可怕,一点考试焦虑也没有也未必是好事,关键是考试焦虑不能太强。太强的考试焦虑,就变成了一种心理问题,它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考试焦虑的一般表现为怯场、丧失信心、外来“刺激”带来的烦恼、偶发事项带来的惊慌。考试焦虑的身心状况又分为生理、心理和行为三方面的表现。

19、厌学:学生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厌学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单一学科厌学、过敏性厌学、潜意识条件性厌学、非过敏性厌学。可通过外部教育环境的改善和自身的调节和改变进行矫治。(充分认识学习的意义、面对学习上的失败要进行正确的归因、全面评价自我,恢复自尊与自信、扬长避短,重新设计,塑造自我等方式)

20、自杀:是指由行为主体本人自主地采取某种积极或消极的行动,并且其本人知道且指望这类行动将导致结束生命之结果的选择而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死亡。

二、论述题

1、青少年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和方法有哪些?

答:(1)青少年心理学侧重发展性研究,涉及了心理在时间进程上的变化。所以跨时间的研究方法是发展性心理研究的重要方法。

1、横断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个体进行研究(如不同年龄、年级等),以对研究者所关心的心理现象加以测量并进行比较,最终获得这种心理现象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

2、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指对同一个(或同一组)被试在发展的不同时期进行重复的观察和测量,在连续性的资料中探求心理发展的规律。即通过对同样的被试间隔而重复的测查,可以得到心里现象在时间上的发展情况,也可以把握被试个体在经历各种独特的生活事件或历史事件时心里的变化情况,有助于了解心理变化发展的可能原因。

3、聚合交叉研究:又称群组序列设计或纵向序列设计,是指将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设计,通过对不同阶段组的追踪研究,使得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两种设计的优点得以融合的研究方法。

4、跨文化研究:指在同一项研究中,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被试加以观察、测试和比较的一种研究方法。通常选取文化差异较大的被试进行比较。

(2)方法:

实验法:1、真实验法,又称实验室实验法,借助于一定的仪器,操纵和控制研究的变量,从而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某种心理现象,找出其发生原因和变化规律的方法。2、准实验法,也称现场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或实地研究法,它是介于真实验和非实验法之间的一种研究方法,是在日常生活情境中适当控制外界条件进行的实验研究。

非实验法:1、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交谈来收集有关对方心理特征数据资料的研究方法。访谈法可分为非结构访谈、半结构访谈和结构访谈;2、观察法,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者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和描述研究对象的行为,并精确地收集研究资料,进而分析其心理活动的方法;3、个案研究法,对单一青少年进行长期,深入、具体研究的方法。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做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并试图根据对这些个案的描述形成结论;4、问卷法,根据一定目的,事先将要研究的问题印成统一的问卷来收集青少年心理特征和行为态度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整个过程设计严格,标准化程度高。通常有两种形式:开放式问卷、封闭式问卷;5、测验法,运用标准化的测量表,按照一定的程序来测量个人的性格、智力、兴趣等特征,从而研究个体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方法。在测量的过程中,测量者应严格按照标准的指导语和时间进行测验,努力与被试搞好关系,取得被试的合作。

2、在进入青春期后,小丽的情绪忽然变得非常不稳定,早上起床时情绪还比较积极,中午放学回来就眼泪汪汪的。请你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

答:当代青少年研究先驱霍尔认为,青少年期是一个暴风骤雨期;在整个青少年期,个体都是感情激烈、浮躁的和不可预测的。一般来说,青少年确实要比儿童或者成年人更加情绪化。因此,对进入青春期的小丽来说,出现这种情绪波动是正常的情况。究其原因,可能包括以下两点:

第一,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一方面体内激素水平增长较快,另一方面青春早期激素水平波动较大。这些激素水平的变化将导致了青少年情绪的波动较大。

第二,环境因素的影响。

生活压力事件(如在家庭、学校或与朋友的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在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一些研究者指出,很可能是由于环境的变化,如压力水平的变化影响到青少年体内的激素活动,进而影响到了他们的情绪。【案例中的小丽,我们可以分析她在学校中遇到的事情,如在学习上是否遇到困难、与老师同学的交往是否出现问题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她心情沮丧,因为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情绪的波动与其从事的活动密切相关。】

3、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内容+特点)

(1)认知发展的阶段

1、感知运算阶段(0-2岁):在此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在这个阶段中,儿童凭借很简单的动作与外部世界或其他人进行交流。

2、前运算阶段(2-7岁):前运算阶段是在感知运算阶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此阶段,各种感知运动图式逐渐转换为内在的心理表象或形象,儿童也从依赖于简单的动作与外部世界交流转换到依赖于内在抽象的表象来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儿童能通过表象、语言以及其他的符号来表现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在这一阶段中,个体的思维模式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能够熟练地操纵他们在前运算阶段所形成的内在心理表象或形象。他们不仅能够形成事物的内在心理表述,还能对这些表象或形象进行心理操作,但是儿童只能对具体事务形成的心理表象或形象进行心理操作。在这一阶段,由于具备了对表象或形象进行心理操作的能力,儿童获得了守恒,可以完成守恒任务。

4、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至十五六岁):又称命题运算阶段。此阶段最大的特点是个体脱离了具体事物的束缚,能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区分开来。在形式运算阶段,个体开始脱离了具体事物的抽象符号进行心理操作。也即,处于此阶段的个体已经不再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具体事物和自身经验上,可以凭借对各种抽象符号的心理操作去解决问题、认识这个世界。

(2)认知阶段的特点

1、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4个阶段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个体认知的发展是由低到高、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的、不能跨越某一个阶段去发展。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的阶段具有普遍性,所有的儿童都按照这样的顺序去发展。

2、皮亚杰认为,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独特而认知结构决定了处于此阶段的个体的行为特点。也即,处于某一阶段的个体可以从事与此阶段特征相对应的某些活动。

3、个体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是后一个发展阶段的基础,后一个发展阶段都是前一个发展阶段的延伸。

4、谈谈你对皮亚杰和信息加工论者的青少年认知发展观点之异同的理解。(P82—P83)

答:1、与皮亚杰关于青少年认知发展新进展的观点一致,信息加工观点也认为,青少年的抽象思维能力比童年中期的儿童要强。但是,信息加工观点把这一变化归因于青少年具有更强的信息加工能力,即青少年能够更好地注意信息,更好地在记忆中保持信息,并能够更有效地表征信息。

2、关于认知主体的抽象思维能力,与皮亚杰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观点不同,信息加工论者认为,抽象思维能力是通过教学直接教给儿童的。

例如,信息加工论者对于著名的天平平衡实验的解释与皮亚杰学派不同。皮亚杰学派认为,这是由于认知主体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了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信息加工论者则认为,青少年能够解决任务是因为个体获得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规则。(认知主体首先获得关于重量的规则,之后是关于距离的规则,最后获得重量和距离相结合的规则。有研究表明,把公式教给儿童,能够促进儿童对于这一任务的理解,提高解决能力)

【3、信息加工观点主张认知发展是不分阶段的,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信息加工论者主要关心如下四个关键变化过程的研究:编码、策略的构建、概括化和自动化。这四个过程的结合导致认知的变化。】

5、什么是情商?情绪智力对个体成功发展有何意义?

1、情商:也称“情绪或情感商数”,是相对于“智商”的概念而提出的,是指个体情绪智力活动水平的高低。首次提出这一概念的是耶鲁大学的彼得·萨罗维和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约翰·梅耶,(他们提出的能力型情绪智力模型包含一组相关情绪能力,2000年他们又将之简化。同年,由巴昂主编的《情绪智力手册》出版,标志着情绪智力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情绪智力理论的普及归功于丹尼尔·戈尔曼,他于1995年出版的《情绪智力:为什么它比智商更重要》轰动世界。)综合各观点,情绪智力可以看作是个体识别和表达情绪、理解情绪、将情绪同化为思想以及调节自己和他人积极与消极情绪的能力。

情绪智力理论联结了认知与情绪两个重要的方面,它不仅对情绪的理解与管理更具理性、更具智慧,而且使智力的发展和情绪的培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2、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智力是决定一个人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并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对强少年进行良好情绪智力的培养更加具有重要意义:1、首先,有助于青少年对情绪做出准确的评价和判断,从而帮助青少年摆脱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2、其次,有助于青少年调节和管理自身的情绪,从而改善学习和生活的质量,提高学业成绩和增强心理幸福感;

3、最后,有助于发展青少年多方面的潜能,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使其能够健康成长。

6、举例说明并在生活中练习使用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方法(P118-119)。

答:1、学会悦纳自己,不对自己过分苛求。应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欣然接受和悦纳自我,确立适合自己的、恰当的追求目标,然后努力实现它。并在人生奋斗中应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做到既尽力又量力、既积极又放松、既有适当的高目标有没有高目标造成的过重压力。

2、合理宣泄,消除压抑。宣泄就是吧不良情绪能量通过一定渠道释放出来,以缓冲心理压力,恢复心理平衡。例:倾诉,向知心朋友或家长、信任的老师倾诉心声,也可写信。发泄、获得更多情感支持和理解、获得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启示、新思路,增强勇气;哭泣;剧烈运动。情绪的宣泄要做到适时、适度,注意时间、场合和方式方法。

3、积极的自我暗示。通过内部语言或书面语言的形式来纠正和改变人们的某种行为或情绪状态。积极的自我暗示是指自己有意识地将某种观念不断强化,从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和

行为。例:当不自信的时候告诉自己:“我能行!我能做好!”此法一方面可以增强自信心,促进自我悦纳,激励奋进;另一方面可以消除焦略、紧张和愤怒的不良情绪,恢复应有的愉悦情绪。

4、放松调节法。可以排除杂念干扰,平衡心绪,有效地缓解心理压力和消除不良情绪。动态方式是通过体育锻炼等剧烈的活动,释放紧张情绪,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静态放松,想象法、音乐调节法、深呼吸放松法。

5、使情绪升华。比较高级。把情绪波动激起的能量引导到提升自己、发展自己、贡献社会的方面去。因考试失利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升华为激励自己努力学习的动力,既消除了心灵的烦恼,又对自己和社会有益,是一举两得的最积极的调整方法。

7、试述艾里克森关于自我发展的理论观点,并加以评论。

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艾里克森对自我的终生发展观做出了最为细致的描述。他创立了强调自我适应和自我发展的精神分析心理学,最早提出了自我同一性的概念,并在古典精神分析的“盘石”上创立了以自我同一性为核心的心理社会发展或自我发展的八阶段生命周期理论。艾里克森认为,自我的发展开始于童年期并在整个的生命周期中继续着它的发展历程。个体在每一阶段都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一个任务,这个任务虽然在其他阶段也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存在,但由于生物与社会因素的交互作用使得它在某一特定时期格外突出。

第一阶段是婴儿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个体体验希望的实现。

第二阶段是儿童早期(1.5-3):该阶段发展的基本任务是发展自主感,克服羞耻感、怀疑感,个体体验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是游戏期(3-5):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个体体验目的的实现。

第四阶段是学龄期(5-12):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个体体验能力的实现。

第五阶段是青少年期(12-18):建立自我同一感,防止同一感混乱,忠实的实现。

第六阶段是成年早期(18-25):建立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爱情的实现。

第七阶段是成年期(25-65):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关怀的实现。

第八阶段是老年期(65直至死亡):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智慧的实现。

艾里克森的人格或自我发展结构强调所有阶段的相互依赖,为理解自我同一性以及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所必须解决的其他心理社会任务提供了一个颇有帮助的模型。

8、试述青少年的同一性发展与其发展背景之间的关系。

答:家庭、同伴、学校以及工作环境等是影响青少年同一性形成的重要背景因素;这些因素所形成的微环境会相互制约,共同影响个体同一性的发展。

(一)家庭

1、父母教养方式。民主型的父母能促进同一性的形成;权威型的父母能导致同一性的早期完成;溺爱型的父母则导致青少年的同一性扩散。

2、家庭交流方式。家庭交流方式包括个性化和沟通性两个方面。个性化包括自我表现和分离感;沟通性包括相互性和渗透性。1、鼓励个性化(鼓励青少年发展他们自己的观点)又鼓励相互沟通的家庭氛围能够促进同一性的形成;2、沟通性强而个性化弱时,青少年常常处于同一性的早期完成状态;

3、当个性化强而沟通性弱时,青少年则处于同一性的扩散状态。

4、在支持性的家庭背景中,青少年能与他人相互尊重地分享观点并善于迎接挑战,自我发展处于高水平。能够给予青少年问题解决权利的支持性家庭,其交互作用能够促进个体的同一性沿着健康模式发展。

3、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质量。与父母有亲密关系的家庭环境最能够促使青少年寻

求自主。①当母亲赞许青少年的行为,但是对他们之间关系的情感质量不满意时,青少年表现出最高水平同一性探索或同一性危机;在母亲报告的母子冲突频率较高的家庭中,青少年表现出高水平的同一性危机;②当父子对彼此的行为和相互关系的情感质量最不满意时,青少年也表现出了高水平的同一性危机;但是,青少年的同一性危机是与低水平的父子冲突相联系的。

(二)同伴群体和友谊

同伴群体和友谊是影响青少年同一性发展的重要背景因素。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寻求的是支持性和理解性的朋友。朋友和同伴群体也是青少年同一性发展的重要参照系,来自朋友和同伴群体的反馈可以成为自我的一面镜子。当青少年的心理内部发生混乱时,朋友和同伴群体能够为个体检测新的与同一性相关的技能提供参照,并且来自同伴的社会支持也是青少年总体价值感的重要预测因素。

(三)社会环境

1、学校。学校对青少年同一性的影响主要涉及教师,学校的结构特征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不同的同一性状态引发了教师不同的反应,这反过来又影响到了整个班级的互动模式。

2、工作环境。工作环境本身为探索、发展以及巩固青少年的能力和价值提供了重要基础。参加工作的青少年其同一性形成主要受由工作环境所需进行生活决断的压力的影响。社会团体或机构的高凝聚性和一致性的期望可能促进认同和模仿,但是却会限制同一性的形成。

所有的社会都为青少年提供了—些机构和环境,即提供了同一性形成过程的基础。在这些环境中,青少年能够学会仿效角色并产生对他人的认同。那些能够为自我的保持和发展提供基础价值的社会环境是良好同一性形成的条件。

总之,任何环境的影响都会受到个体的内部心理过程以及人际间交往的调节作用。但是,这些过程具体是怎样的、它们如何影响青少年同一性发展,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察。

9、试述柯尔伯格关于青少年道德推理发展的理论,并加以评价。

基于个体认知发展的观点,柯尔伯格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了扩展,提出了一个更全面、更具发展性的道德发展理论。迄今为止,柯尔伯格提出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已经成为该领域最重要、最有影响的道德发展理论之一。并且,柯尔伯格的研究与青少年期个体的道德发展存在更为紧密的联系。

采用开放式道德两难故事法(这些故事涉及生命的价值与财产、人们相互间的责任与义务、法律与规则的意义等问题),通过考察个体对于道德两难问题的反应,柯尔伯格对个体的道德推理水平进行了评价。具体说来,个体道德推理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水平:前习俗水平的道德推理、习俗水平的道德推理和后习俗水平的道德推理。其中,每个水平的道德推理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的道德推理在儿童的个体中占据主导地位。在科尔伯格看来,儿童的道德推理最初是服从权威和惩罚定向的或工具主义的。此时,所谓的道德就是遵从权威以避免惩罚,或者为自己的利益或需要考虑,具有朴素的平等主义或交换互惠定向。因此,前习俗水平的道德决策并不是以社会标准、规则或者习俗为基础,而是外部或者客观的事件为参考。

2、习俗水平:到了儿童期晚期和青少年早期,习俗水平的道德推理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在该水平的道德推理中,他人期望个体扮演的角色、社会准则、社会制度和社会风俗等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这时,个体已经能够认识到道德规则对行为的调节作用,但是他们认为道德规则是由外界给予的、既定不变的,而个体必须遵守这些规则,完全按照角色义务或规则要求行事,以获得他人对自己的积极评价或维持社会秩序。因此,评判某人的做法是否正确

的依据是:他的做法能否得到别人的赞许,并且有助于维持社会的秩序。

3、后习俗水平:会在青少年期或者成年早期的某一时刻出现。这一时期,个体逐渐发展出关于道德问题的社会契约定向的认识,即认识到规则可能是无端的、非理性的,他们仍能接受和看重现存的规则系统,但是也认识到这些规则是基于共同一致而确定的,因此也可以基于一致的认识而改变现存规则系统。另外,有些个体可能发展到良心或普遍原则定向,运用良心或普遍的道德原则来解释人们的行为。由此可以看出,处于该水平的个体把社会规范和习俗看成是相对的和主观的,而非绝对的和确定的。人们有道德责任去遵循社会的行为规范,但只有当这些规范有助于道德的目的时才会如此。

10、小明的父母在他小时候从来不管他,对小明的所作所为听之任之。小明上初中以后,又一次因为在学校参与打架斗殴而被学校处分。父母从此以后对小明要求非常严格;不让小明与他的朋友交往,放学以后不让小明在外逗留,立即回家等。小明因此与小明父母发生了强烈的冲突。对于这一案例,你是如何理解的?如果你是小明的父母,你应该怎样做?

答:小明父母先是放纵型的教养方式,后来又采取专制型方式。

放纵型教养的孩子的行为没有得到足够的指导,从小没有学会在生活中遵守规则,因此进入青春期甚至成年后,就会在学习如何遵守规则方面遇到困难。同时,由于父母疏于指导,孩子必然倾向于和同伴交往,比较容易受同伴影响,当孩子的同伴比较年幼且经验不足,或者本身就是问题少年时,孩子就容易出问题。因此小明参与打架斗殴就不难理解了。

专制型家庭中,规则是被严格执行的,而且父母很少给予孩子相关的解释。专制型教养行为实际上在有意或无意间剥夺了孩子自己做决定,自己为自己行为承担责任的实践机会,从而将孩子在儿童期对父母的依赖继续延伸下去,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自主性的发展。当专制型的家庭不支持青少年的自主性,亲子之间还缺少亲密的情感联系时,青少年很可能明确反抗父母制定的标准,并用一种极端方式来表达。因此小明父母后面的教养方式也是不对的。

如果我是小明父母,我将采取的教养技巧:

1、为青少年设定清晰和一致的期望。父母与青少年一起进行开放性的讨论,甚至一起进行修改。

2、进行开放性的交流。为孩子创造一些开放性的家庭讨论时间,对于家庭或学校的规则和价值进行性探讨。要与青少年探讨一些有关价值观的问题,即使探讨这些主题非常艰难。

3、不要取笑青少年的观点或者其朋友的观点。通过问题探讨,鼓励孩子去寻求朋友观点背后的原因,学会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相同的情境或问题。

4、不鼓励叛逆或反抗。最佳的做法是与孩子讨论他们正在经历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含义。通过倾听,对孩子的观点或视角产生更好的理解,从而以孩子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作出反应。另外,可以帮助孩子想象一下他们的行为结果的好坏。

5、保持冷静.不要对青少年倾向于和其同伴交往表现出过多的忧虑。研究表明,青少年对于一些社会化的事件,如衣着、发型等,会征求同伴的建议,但对于价值观、信仰以及未来的计划等问题,则会征求老师、父母或其他成年人的建议。

6、让青少年参与决策。为孩子提供机会去尝试他们对生活所具有的支配性力量也非常重要。在合理的范围内,让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做出决策。

11、青少年亲子交往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亲子沟通。

答:青少年亲子交往易出现的问题是:1、父母对子女过分关注与溺爱,父母对子女生

活、学习、娱乐、交友各个方面的过分监护和关注,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予以满足;2、父母对子女过分严厉与专制,这类的父母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往往把子女当成私有财产,同时对子女又寄予厚望,把自己的理想、抱负和生活经验投射到子女身上,以强迫命令的方式监督子女,忽视子女的能力与性格特征;3、父母对子女的放任与拒绝。这类父母对教育子女持消极态度,对孩子放任不管,任其自由发展,这种家庭的子女大多有一场的性格倾向。

良好的亲子沟通需要为人父母者把握好几个基本原则:1、平等的原则。民主与平等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原则,这种关系的重要标志是家庭权力结构的变化和角色模式的重新调整;2、真诚的原则。这是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沟通的基本规则之一。父母与孩子在发生重大问题时一定要及时沟通,全在人坐在一起谈谈自己的想法,或者规定一个固定时间用于家庭内部的沟通,在这段时间内分享各自的快乐与痛苦;3、积极的原则。要求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尽量少批评、少告诫,而要对孩子多表示关心、支持、鼓励和肯定,当然并不是对缺点毛病视而不见,而是对事不对人,比如孩子写作业拖沓可以说“你的作业写的很慢”,而不是“你真是个懒虫”;4、发展的原则。要求父母在与孩子的沟通中要以发展、成长的眼光来看待他们;5、一致的原则。父母管教孩子的原则或做出决定必须前后一致,切勿随时改变那自己的意思、父母的行为必须与对孩子的要求一致、家庭成员的态度要一致。

在掌握和遵循以上亲子沟通的几个原则基础之上,良好的亲子沟通还需要一些更为具体的技巧。1、给父母的建议有:倾听、关注、换位思考、鼓励与肯定、注意语气与声调、语言简洁,内容具体、别算旧账、冲突的解决;2、给青少年的建议有:讨论问题,达成协议、主动交流、创造机会、认真倾听、主动道歉、善于体谅、控制情绪、承担责任。

12、青少年同伴交往易出现的障碍是什么?青少年应如何更好地与同伴交往?P227

答:1、易出现的障碍:同伴数量少、同伴交往圈子小、同伴结构单一、对同伴交往很困惑、缺乏交往技巧(如与同伴不能和谐相处、不能处理与同伴之间的矛盾等)、爱独处、不能发展正常的同伴关系(如结交社会团伙、异性交往障碍)等。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青少年异性同伴交往障碍问题突出,还表现出两个极端,一是异性关系中的“缺氧”状态——过分独处,不与异性同伴来往、二是异性关系中的“醉氧”状态——频繁与异性同伴交往,影响了学业;2、初中生同伴关系障碍存在着年级和性别的差异。初中阶段同伴交往障碍的发展总趋势为一个倒“U”型,且女生同伴交往障碍发生率高于男生;3、初中生同伴交往障碍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4、发生同伴交往障碍的初中生自我认知存在严重偏差;5、发生发生同伴交往障碍的初中生具有较强的交友动机,但交往比较被动。

青少年同伴交往的原则:

1、平等尊重的原则;平等相待、尊重他人是同伴交往的第一要素。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爱好,青少年要想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必须学会尊重同伴,求同存异。

2、真实诚恳的原则,缺乏真诚的友谊不会长久,缺乏真诚的心灵不会受到同伴的欢迎。

3、理解宽容的原则,同伴之间的交往需要相互理解、宽容待人,青少年如果学会理解同伴的处境,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同伴着想,学会换位思考并怀有一颗宽容的心,就一定会建立起良好的同伴关系;

4、互惠互利的原则,对于青少年来说,这种互惠互利更多是情感上的和精神上的,不能单方面付出和奉献,而应该双方受益、共同收获、共同成长。这样的同伴关系才能持久、健康地发展;

5、诚实守信的原则,信用是指一个人诚实、不欺、信守诺言。同伴、朋友之间,应该

诚实守信,言必行、行必果,才能取得别人的信赖。

青少年同伴交往的技巧:1、不要以自我为中心。;2、学会倾听和分享;3、多参加集体活动,主动与同伴交往。很多同伴关系是在集体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尤其是同伴群体的接纳;

4、注意调整交往方式。青少年应该注意调整自己的交往方式,本着互相尊重、求同存异的原则与更多的同伴交往,建立起广泛的同伴关系;

5、理智把握交往的度。同伴交往还要把握适当的“度”,才能使同伴关系健康发展;

6、学会拒绝,大胆说“不”。要好的同伴之间,尤其是朋友之间,常有事相托,这是正常的。但是有时同伴相托相求的事超出你的原则范围和客观现实、当同伴对你做错误引导比如邀你抽烟。喝酒等时也要学会拒绝。此外,青少年还可以反过来劝说同伴,引导同伴的健康发展。如果劝说无效,甚至发现所属的同伴群体出现异常,还要果断脱离不良的同伴关系。P230~232

13、青少年在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哪些性心理与性行为问题?如何认识这些现象?(论述题)

答:(1)性体像焦虑:性体像焦虑主要表现为青少年男女不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身体及第二性征。几乎所有的青少年都十分关心与自己性别相关的体形特征,男生希望自己身材魁伟、高大英俊,女生则希望自己体态苗条、妩媚靓丽。一旦自己的身体形态与同龄人有差异,就会使他们为自己体像方面的吸引力而担忧。

(2)性幻想:性幻想是指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对异性产生强烈的爱慕心理,但又不能与其发生性行为,而只能通过大脑进行想象所形成的性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男女都可以虚构出自己与任何所爱慕或崇拜的异性进行亲昵、爱抚、接吻、拥抱、性交等情景。青春期的性幻想是青少年性成熟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但若过分沉溺其中的话,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心理反应,如注意分散、记忆下降、学习效率降低等。

(3)性梦:性梦是指男女在睡梦中与异性发生性行为的生理现象。性梦是青年男女在性成熟后所出现的一种正常且较普遍的性现象。性梦的发生与体内的激素水平、性心理有密切关系,作为一种自然发泄,性梦起到一种安全阀的作用,以缓和积累起来的性张力。但若过度沉溺其中,青少年就会从正常的性梦转变成白天想入非非。久而久之,就可能产生实现梦中之事的强烈动机,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4)手淫:手淫是指男女用手或者其他工具刺激生殖器官从而获得性快感的一种自慰行为。手淫是青春期最典型的性行为活动,有着较高的发生率。只要不采取极端过度的方式,其行为对人体可以说是没有危害的。但研究显示,有过手淫行为的青少年比没有这种行为的青少年有更多的身心症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在手淫本身,而是青少年对手淫的不正确态度与应付方式对身心健康产生了影响。

(5)遗精恐惧和经期烦恼:遗精是男性生殖腺开始成熟的标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人体内的紧张,帮助人们恢复体内的生理平衡。一般说来,男子首次遗精的年龄在14—16岁之间。由于缺乏相应的性知识,不少青少年错误地认为遗精会伤了自己身体的元气,因而一有遗精便感到恐惧、焦虑、苦恼,有的甚至有羞耻感和罪恶感。

女性进入青春期的典型标志就是经期来潮。月经虽然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由于受错误观念的影响,部分女生对月经有厌恶、烦躁、紧张甚至恐惧的不良反应,而这种不良情绪反应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月经周期,强烈的恶性情绪还会导致痛经和闭经。

(6)过早性行为和性过错:当前,由于社会不良信息泛滥、性教育缺失等因素,使青少年卷入性行为的现象令人堪忧,特别是女孩未婚先孕、人工流产、感染性病以至艾滋病等现象趋于早龄化,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青少年性行为失当,是不被社会、家庭、学校和伦理道德所接受的。对于大部分青少年来说,这种行为发生后,不仅会因观念和认识上的自我矛盾而引起心理困扰,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动摇对自我的评价和对未来生活的信心,特别

是那些未婚先孕的女性青少年,要承担相当大的精神和身体上的痛苦,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14、抑郁和抑郁症是一回事吗?请探讨其区别并尝试提出预防与改善抑郁的建议

抑郁是一种以心情低落为主要特征的情绪,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抑郁并不等于抑郁症,抑郁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一种不良情绪,往往有因可循,而且持续时间不长。时过境迁,一般患者就会从抑郁中解脱。但是,抑郁情绪持续太久,超过两周,就有患抑郁症的危险和可能了。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它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状群或状态。一旦发作抑郁症,患者经常会出现以下两个特征性症状:(1)持久的情绪抑郁或情绪低落(2)情感体验不能,即情感麻木等。

预防与改善抑郁的建议:

1、注意睡眠、饮食和运动。如果睡眠不佳、食欲不振、听任自己处于不良的生理状态,就很容易出现低落情绪。因此,应该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过度的节食会使你心情烦躁、抑郁、疲倦和虚弱;运动能防止抑郁症的发作,有助于增强体力。它也能较快地提高情绪,短时间地缓解抑郁。

2、明确你的价值和目标。价值和目标的个人声明书能帮助你评价目前的工作、学习和个人生活是否符合你的价值观。如果不是的话,它能帮助你选择最有利于摆脱抑郁苦恼的改变方案。

3、将欢乐带入生活。即使你现在还不认为你有资格享受自己的欢乐,至少你应该做你自己所喜欢的事情。无论学习多么紧张,你也必须找时间让自己放松一下,做一点你觉得能使自己高兴的事情。眼前的欢乐能帮助你预防未来的抑郁。

4、不要孤注一掷。最好是有生活的多个方面,当生活的某一方面进展不太顺利的时候,你还可以从其他方面获得安慰和支持。

5、建立可靠的人际关系。当发生什么不幸事件时,有一个可以完全信赖的人,无论亲戚、配偶还是朋友,都是防治抑郁的最重要保证之一。

15、尝试分析青少年自杀现象并提出干预策略。

研究表明,大多数选择自杀的青少年并不想真正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只是向外界要挟、求助和呼吁无望而被迫采取的一种消极行为。自杀是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复杂作用的结果。从外部原因看,主要有竞争激烈、家长要求太多期望太高、学习压力大等;从内部原因看,青少年认知常具有片面性、情绪常不稳定、容易因小事而冲动、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等,因而常常不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把自杀看作是解脱的最好途径。

1、自杀倾向的早期发现。早期发现有自杀倾向者,从而针对性地给予及时援助,是预防自杀行为发生的重要措施。通过科学的问卷调查、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可以对青少年是否有自杀倾向作出预测。

2、广泛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青少年自杀,很多源于抑郁、挫折或压力过大。因此,必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从而预防因心理问题导致的自杀。

3、建立预警干预机制。例如,建立自杀预防机构、自杀预防热线、开设心理危机援助及开设自杀预防讲座等。同时,要把这些信息提供给青少年,将等问题出现再处理的被动式危机干预改变为主动式危机干预。

4、提供优良的教育环境。给他们尽量提供一个优良的教育环境可减少青少年自杀的诱

因。比如: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学校应防止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营造和谐快乐的环境和安康向上的班风等。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也要提高素质,优化家庭环境,让家庭成为孩子幸福健康成长的温馨港湾。如果可能,成立一个包括教师、家长、医生、心理学家及社会工作者在内的自杀预防团队,并与社会相应机构紧密合作,将是预防青少年自杀的有力措施。

10.下面是一个中学生在其作文《和家长说心里话》中的一段话,请分析其中反映的心理问题并给出合理的应对建议。我每天都处在高度紧张之中,每次考试公布成绩,我都提心吊胆虽然我知道我的成绩不会差,但我还是担心。我真担心哪天会考砸了。我不是怕爸爸妈妈骂,而是怕爸爸妈妈伤心,怕爸爸妈妈在众人面前失去他们唯一值得骄傲的东西。虽然我现在成绩还好,但考砸的那一天迟早会到来的。究竟是什么时候我不知道,因此我格外担心。我像背着一个沉重的包袱行进在学习之路上!

答:考试焦虑是指因考试压力过大而引发的系列异常生理心理现象。考试焦虑并不是考试焦虑症,这种现象是正常的。

考试焦虑既是学习问题,也是情绪问题,其产生与动机有关。想考好却又担心考不好,就会引起考试焦虑。著名的耶基思—多得森定律指出,一个人的动机与其成就水平呈倒“U”字形,即动机太弱或太强都不会取得很高的成就,只有中等水平的动机强度,才会有最佳成绩。一个人的考试焦虑与其考试成绩也符合该定律。有考试焦虑并不可怕,一点考试焦虑也没有也未必是好事,关键是考试焦虑不能太强。太强的考试焦虑,就变成了一种心理问题,它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1)考试焦虑的一般表现:(结合所给材料具体作答)

1、怯场:所谓怯场是指应试者由于心理过度紧张,情绪不安,大脑处于兴奋状态,难以控制自己,无法集中注意力,以致有的人会表现出头晕、活动失常等现象,从而无法进行考试。

2、丧失信心:在应试中,由于应试者出于被迫参加,或是认为目的达不到,或是在应试过程中预感到成绩不好,就会表现出情绪低落,动机缺乏应有的强度,缺乏意志坚忍性,同样表现为无法集中注意力,以致弃考。这是由于动机过弱和注意力分散所致。

3、外来“刺激”带来的烦恼:在考试中,如有人突然大声喧哗,考场秩序混乱,附近传来噪音等,都是导致强“刺激”可能产生的因素。突然的外来“刺激”往往容易使“神经联系”中断。强“刺激”还能使原来已知“信息”难以“提取”,是结果影响测验进行。

4、偶发事项带来的惊慌:在应试者缺乏思维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一些事项、事件,会给应试者心理带来干扰,使其惊慌失措,心里紧张,影响正常思维,造成考试成绩下降。

(2)考试焦虑的身心症状:(了解身心症状的表现,结合材料,判断其焦虑程度,给出建议)

生理上的表现。轻度反应: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脚发冷、颤抖等。

中等反应:发烧头痛、腹胀痛、尿频、痉挛等。

重度反应:胃溃疡、心血管疾病、晕厥等。

心理上的表现:认知能力下降;注意力分散,不易集中持久;记忆力下降、再认困难、联想中断、思维混乱、辨认能力下降;情绪不安、多变、低落、失望、抑郁、急躁、发怒等。

行为上的表现:行为协调性下降,易失控而产生不良行为,如胡乱答卷、匆匆交卷、厌学、逃学等。

考试焦虑是可以防治的,对于一般的、轻微的考试焦虑,在焦虑、紧张产生时或之前进

行5分钟左右的深呼吸就很有效;对于中度的考试焦虑,平时的自信训练、考前的放松训练都很有必要。对于重度的考试焦虑,系统脱敏法是克服、治疗考试焦虑的一种常见技术。放松训练是考试焦虑的常用方法

其它调控措施(参考百度百科)

1、调整期望值,培养良好的个性

2、端正考试动机,正确评价考试成绩及意义

3、作好充分的考试准备,形成良好的考试状态

4、怯场的控制

青少年心理学17春在线作业1A满分答案

青少年心理学17春在线作业1A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7.5 分。)V 1. 厌恶疗法利用了(A )原理。 A. 条件反射 B. 间断强化 C. 强化依随 D. 用进废退满分:2.5 分 2. 科尔伯格采用(C )对儿童的道德发展进行了研究。 A. 认知法 B. 情感冲突法 C. 两难故事法 D. 对偶故事法满分:2.5 分 3. 在社会环境中与人、事、物的交互作用,由单纯的自然人变成社会人,具有( C )。 A. 过渡性 B. 闭锁性 C. 社会性 D. 矛盾动荡性满分:2.5 分 4. (A )是指社会大众视为代表男性或女性的典型行为与态度,或符合大众愿望与理想的男性或女性的典 型行为与态度。 A. 性别角色 B. 性别特征 C. 性别差异 D. 性别期望满分:2.5 分 5.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属于(B )的观点。 A. 行为学派 B. 认知学派 C. 精神分析学派 D. 人本主义满分:2.5 分 6. (A )是人在智力活动中产生的情感,它同人的认识活动的成就获得、需要兴趣的满足、对真理的探索 追求及思维任务的解决相联系。 A. 理智感 B. 美感 C. 社会性情感 D. 道德感满分:2.5 分 7. (C)以因素分析为手段,以特质概念为理论基础,对个性进行研究,因此,他的特质论又称“特质 因素分析论”。 A. 荣格 B. 马斯洛 C. 卡特尔 D. 艾里克森满分:2.5 分 8. 让儿童听完一个包含着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讨论,这种做法 是道德( C )。 A. 认知法 B. 情感冲突法 C. 两难故事法 D. 对偶故事法满分:2.5 分 9. 通常,我们把意志行动区分为采取决定和(C )两大阶段。 A. 思考决定 B. 贯彻决定 C. 执行决定 D. 完成决定满分:2.5 分 10. (C )领域多以学制为依据,参考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标准,对青少年期进行划分。 A. 医学和儿童少年卫生学 B. 生理学 C. 教育学 D. 社会政治思想工作满 分:2.5 分 11. 在时间上,女孩比男孩早成熟(B )年。 A. 1-2 B. 2-3 C. 3-4 D. 4-5 满分:2.5 分 12. 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B )。 A. 传授给孩子大量的性知识 B. 使孩子学会正确的性态度和正确的性行为

青少年心理学

期末作业考核 《青少年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第二性征 答:第二特征指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第一性征或性激素的影响下出现的男女身体形态的性别差异和性别特征。 2.焦虑 答: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负性情绪,是当个体预期到一些可怕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需要付出努力的事物和情境将要来临,而又感到对此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心理上产生的紧张的期待情绪。 3.自我意识 答: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意识。它是人的意识的最高形式,是人区别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 4.性别角色 答:是指社会大众视为代表男性或女性的典型行为或态度,或符合大众愿望与理想的男性或女性的典型行为与态度。 5.他律 答: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 二、判断改错(每题6分,共30分) 1.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青少年应该处于后习俗道德水平。 答:正确。 2.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指的是矛盾动荡性。 答:错,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指的是矛盾的闭锁性。 3.俗语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所以青少年的气质一旦形成就不会发生改变。 答:错,将“就不会发生改变”改为“不是绝对不变的,受环境、个人主观因素、年龄等因素和性格等条件影响”。 4.性教育就是性知识教育。 答:错,将“就是性知识教育”改为“不仅是性知识教育,而且是人格教育”。

5.青少年阶段性别角色发展的中心任务是获得性别角色同一性。 答:错,将“性别角色同一性”改为“对性别角色的认同”。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答:纵向研究是指对同样的个体在不同的阶段进行追踪研究的方法。它通过对同样的被试的重复测查,可以得到心理现象在时间上的发展情况,也可以把握被试个体在经历各种独特的生活事件或历史事件时心理的变化情况,有助于了解心理变化发展的可能原因。其优点在于它可以对群体和个体发展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因为所有的被试都有相近的生活体验。然而进行这种研究是比较有难度的。一方面,由于时间较长,被试可能因各种原因而出现中途退出或丢失的现象。另一方面,主试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资金,耗时耗力。另外,在取样的代表性问题上这种方法也需要注意,并且需要注意在不断的重复测查中保持测验人员、测量工具和程序的一致。方法本身由于没有不同历史经历下的比较,较之横向研究,其结果的适用范围也就相应地减少了。 2.简述青少年注意发展的特点。 答:青少年的注意水平已经由童年期的无意注意占优势过渡到有意注意占优势,其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等心理品质,都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特点: (1)注意的过程日趋稳定;(2)注意的广度日益增大;(3)注意的分配趋于协调;(4)注意的转移日渐灵活。 体预期到一些可怕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需要付出努力的事物和情境将要来临,而又感到对此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心理上产生的紧张的期待情绪。 3.青少年情绪活动有哪些特点? 答:(1)青少年情绪活动的矛盾性①暴怒性与温和性②可变性与固执性③丰富性与孤独性 (2)青少年情绪活动的迅速性(3)青少年情绪活动的外显性 4.简答青少年对权威认知的特点。 答:权威是由于人们之间的社会权力不同和对有更大社会权力的人服从的要求所导致的一种社会关系。美国心理学家达蒙用横向法及纵向法,来研究儿童对权威认知的发展情况,将儿童权威认知的发展分为前后相继的六个水平或阶段。对成人权威的认识从绝对化向相对化和具体化过渡,这是青少年权威认知的特点。 5.简述社会支持的来源有哪些种类。 答:社会支持的来源主要有:(1)家庭支持系统:包括父母、兄弟姐妹、长辈等。(2)同伴支持系统:

奥鹏青少年心理学答案

奥鹏青少年心理学答案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期末作业考核 《青少年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第二性征 答:第二性征是指非,而可以用来分辨一个物种的性别的特征。马特·里德利在其着作《基因组:人种自传23章》中认为这是在进化过程中,为了跟对手竞争所演变出来的。与第二性征相对的是,即是以来分别性别。 2.焦虑 答:焦虑是人类在与环境作斗争及生存适应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基本人类情绪,并不意味着都是有临床意义的病理情绪,在应激面前适度的具有积极的意义,它可以充分地调动身体各脏器的技能,适度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和警觉性。 3.自我意识 答: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等)、(如兴趣、能力、、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自我意识是具有意识性、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等。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自我意识的三层次,即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是由、和(或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构成。自我意识的形成原理包括:正确的、客观的、积极的自我提升和关注自我成长。人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自我意识的形成各有特点。 4.性别角色 答:性别角色(Genderrole)社会学中根据性别而规定的一种行为及思维模式。其形成在动物主要与种属和两性的生理特性有关。从种系发生的观点看来,动物界已可见到性

别角色分化的雏型。例如:大多数飞禽由雌鸟孵卵,雄鸟觅食或在巢旁守护。随着社会的发展,性别角色的行为模式则随社会文化和雌雄两性的变化而演变。 5.他律 答:狭义来说,他律指非自愿地执行涵盖、(包括惩治和预防)和其他。广义来说,他律为除本体外的行为个体或群体对本体的直接约束和控制。 二、判断改错(每题6分,共30分) 1.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青少年应该处于后习俗道德水平。 答:正确。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青少年应该处于后习俗道德水平。 2.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指的是矛盾动荡性。 答:错。矛盾动荡性改为矛盾的闭锁性。 3.俗语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所以青少年的气质一旦形成就不会发生改变。 答:将“就不会发生改变”改为“不是绝对不变的,受环境、个人主观因素、年龄等因素和性格等条件影响” 4.性教育就是性知识教育。 答:错,将“就是知识教育”改为“不仅是知识教育,而且是人格教育” 5.青少年阶段性别角色发展的中心任务是获得性别角色同一性。 答:错,将“性别角色同一性”改为“对性别角色的认同”。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答:是指对同样的个体在不同的阶段进行追踪研究的方法。它通过对同样的被试的重复测查,可以得到心理现象在时间上的发展情况,也可以把握被试个体在经历各种独特的生活事件或历史事件时心理的变化情况,有助于了解心理变化发展的可能原因。其优点在于它可以对群体和个体发展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因为所有的被试都有相近的生活体验。然而进

青少年心理学考试要点06052

06052 青少年心理学考试要点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独立本科段(安徽) 课程代码:06052 教材:青少年心理学出版社:东北师大 主编:张向葵出版时间:2005 定价:¥26.00 前言: 青少年心理学是自己今年1月份考试用的,成绩合格。 本资料是自己根据教材、浙江考卷整理而成,考青少年心理学的同学应该知道,该课程没有考纲,很多地方都得自己整理,而且没有头绪。本备考资料适合安徽、浙江考生使用(自己根据安徽、浙江的考纲整理的),其他省可做备考参考,使用时请先确定上面的课程代码等信息是否符合本省考试计划,如果不符合,建议不要使用,以免浪费时间。 随着以后考试的发展,我将会将自己考试合格科目的相关备考资料陆续上传到文库中,欢迎到时讨论交流。 欢迎心理学的同学加QQ:1029605000,讨论交流。 高亮 2012.01.26 本次上传的资料: 青少年心理学06052 名词解释 青少年心理学06052 简答题(含论述题) 06052 青少年心理学试题(大部分题目含参考答案) 青少年心理学试题(试题是浙江的,安徽没有,可做练习用) 青少年心理学自学考试复习提纲(没有教材的同学可以下载这篇文档使用) 青少年心理学考试要点06052 (考前冲刺用) 预祝参加青少年心理学考试的同学能顺利通过。 (如需要打印,请将本页删除后直接打印)

青少年期的划分:青少年期又称青春发育期,处于由童年向成年的过渡阶段,具体是指人在成长过程中,以第二性征出现为起点,身心各方面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在我国,青少年期一般定在11—12岁到17—18岁,是由少年期和青年前期共同组成的,主要是指的是中学生。 少年期是从11岁到13岁,相当于初中教育阶段。 二、青少年心理学的界说青少年心理学是研究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年龄特征的学科。 (一)青少年心理发展基本规律的具体内容。1.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2.研究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3.揭示在青少年心理发展中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二)青少年年龄特征的具体内容。1.青少年年龄特征的划分及标准。2.该时期心理发展的具体特征。第一,青少年生理变化带来的性心理活动的特点。第二,青少年认识活动方面的特点。第三,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三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 青少年心理的发生发展是个体在一定的遗传、成熟的基础上,在现有的心理因素制约下,通过活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因素有: (一)生物因素:具体有遗传、先天素质和生理成熟。 1.遗传:遗传是指亲代(父母)通过基因(DNA,也称核酸),把自己的性状传递给子代(子女)的现象。2.先天素质(遗传素质)先天素质是指机体从母体降生后所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它包括机体的形态、构造、感官特征和神经系统的结果和机能等,是基因与影响胎儿发育的母体理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3.生理成熟:生理成熟是指由基因引起和控制的器官的形成、机能的展开,以及动作模式有程序扩展。 (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指客观现实中围绕并影响着个体发展的外在事物和现象,它是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的多水平的环境系统。 社会环境因素包括社会文化背景、社会阶层、学校教育、家庭、同龄人团体等。 环境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主观心理状态 任何环境因素,必须通过青少年已有的心理发展系统和心理状态才能发生作用。 (四)活动因素:青少年并不是直接被动地接受遗传和环境的作用,而是通过活动积极、主动地反映现实,并影响、适应、改变着周围的环境。 (五)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青少年心理发展是生物因素、环境因素、主观因素、活动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四、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动力 青少年心理自身的内部矛盾构成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动力,即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新需要与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 五、青少年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发展的整体加速与各方面发展的不平衡 (二)心理发展的矛盾特点1.青春期的萌动与社会规范的矛盾 2.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3.闭锁性与要求交往的矛盾4.言行不一的矛盾5.自傲与自卑的矛盾 一、主要心理学派关于青少年心理的发展观 (一)青少年心理学理论的发展脉络:主要的青少年心理学理论有霍尔的心理复演说、霍林沃斯的心理断乳理论、彪勒的肯定期和否定期理论、斯普兰格的心理第二次诞生理论、弗洛伊德和艾里克森的精神分析理论、勒温的“场论”、华生的“刺激——反应”理论、奥苏贝尔的人格再构成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班都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二)几种主要的青少年心理发展观1.霍尔的心理复演说 霍尔认为,个体的发育和发展是种系发生的各主要阶段的再现。胎儿在胎内的发展复演了动物进化的过程,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则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

青少年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青少年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7.5 分。) 1. (B)是青少年期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A. 身体变胖 B. 身体迅速长高 C. 出现第二性征 D. 长出胡须 满分:2.5 分 2. 在青少年的注意成分中,(B)占优势。 A. 无意注意 B. 有意注意 C. 无意后注意 D. 随意注意 满分:2.5 分 3. 个体心理发展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的时期是(C )。 A. 儿童期 B. 少年期 C. 青少年期 D. 青年初期 满分:2.5 分 4. 男女生殖器官在胚胎时期已经形成,这种与生俱有的两性生殖器官的特征,称为(B )。 A. 第一体征 B. 第一性征 C. 个体特征 D. 第二性征 满分:2.5 分 5. (A)提出青少年期是“疾风怒涛”的说法。 A. 霍尔 B. 格塞尔 C. 达尔文 D. 班杜拉 满分:2.5 分 6. 班杜拉观察学习的种类有直接的观察学习、(B )、创造性观察学习 A. 联想性观察学习 B. 抽象性观察学习 C. 想象性观察学习 D. 记忆性观察学习 满分:2.5 分 7. (B)认为,青少年期的主要心理危机是基本的同一性感对基本的同一感混乱。 A. 班杜拉 B. 埃里克森 C. 桑代克 D. 奥苏伯尔

满分:2.5 分 8. (B)认为青春期的困难和危机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A. 瓦龙 B. 米德 C. 皮亚杰 D. 华生 满分:2.5 分 9. 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是由心理学家(B )做的。 A. 霍尔 B. 格塞尔 C. 达尔文 D. 班杜拉 满分:2.5 分 10. 英国心理学家(C)的行为个别差异研究开创了科学智力测验的先河。 A. 比纳 B. 西蒙 C. 高尔顿 D. 韦克斯勒 满分:2.5 分 11. 青少年保留儿童的某些心理特点,又具有成人的一些心理品质表现为(A ) A. 过渡性 B. 闭锁性 C. 社会性 D. 矛盾动荡性 满分:2.5 分 12. 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最好采用(D)的方法。 A. 横向研究 B. 观察法 C. 实验法 D. 纵向研究 满分:2.5 分 13. 直到(C )岁,人的大脑发育基本成熟后,脑电波才主要表现为α波。 A. 12 B. 13 C. 14 D. 15 满分:2.5 分 14. (D )提出了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论. A. 斯腾伯格 B. 塞斯顿 C. 吉尔福特 D. 卡特尔 满分:2.5 分

(全新整理)10月浙江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青少年心理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青少年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6052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青少年心理发展机理性趋势有复演式路径、趋平衡路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种路径。 2.影响青少年认知发展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心理辅导中资料收集过程中的三个维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性心理是指有关性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性情感和性适应等。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判别青少年期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可借用中医术语__________四个字进行概括。() A.敲、听、看、摸 B.望、闻、听、触 C.望、闻、问、切 D.望、听、问、切 2.以下哪一句话描述青少年生理发育的特点是错误的?() A.身体迅速长高是青少年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B.青少年期,个体的肌肉发育特别快 C.青少年脉搏频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快 D.青少年脑机能的成熟表现在第二信号系统逐步占据优势地位 3.威特金认为__________之前是个体场独立性认知风格的明显发展期。() A.5岁 B.9岁 C.12岁 D.17岁 4.以下哪一句话反映的是青少年情绪表现的特点?() A.易感性与兴奋性 B.内隐性与外显性并存 C.面部表情不断发展 D.体验丰富多彩 5.以下描述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观点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A.同样的环境经验对具有不同遗传构成的个体有相同的影响 1

《青少年心理卫生》知识点

---------------------------------------------------------------最新资料推荐------------------------------------------------------ 《青少年心理卫生》知识点 《青少年心理卫生》知识点第一章青少年心理卫生概述 1、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是相对生理卫生而言的,它的基本含义是维护心理健康. 心理卫生学:在积累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称心理卫生学. 2、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3、心理卫生的任务是: 1, 维护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提高人们的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各种心理疾病和不良行为的发生. 2, 帮助人们及早发现心理异常,积极治疗心理疾病. 4、心理健康的标准: 健康不仅是指躯体没有疾病,还必须包括心理,生理,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上的健康.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 1, 自我意识良好.2,人格健全.3,智力正常.4,情绪乐观.5,意志坚定.6,人际关系和谐.7, 社会适应良好.8,心理行为特点与年龄特征相符合. 5、青少年心理异常的几个成次: 1, 轻度的心理异常,也称轻微心理失调,具有偶发性和暂时性. 2, 中度心理异常,也称心理障碍,包括各种神经症和异常人格. 3, 重度心理异常,也称严重心理疾病,包括各类精神病. 1936 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翌年抗日爆发后被迫停止,新中国成立后,1985 年 4 月重新成立. 6、心理卫生的意义: 1, 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需要. 2, 青少年心理成长的需要. 3, 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7、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原则: 1, 而向全体与个别对待的原则. 2, 矫治,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3, 主体性原则.主观能动性,积极性. 4, 社会共同参与原则. 8、青少年心理卫 1 / 2

《青少年心理学》练习题答案

青少年心理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 一、填空题 1.形式运算 2.吉尔福特 3.卡特尔 4.效度 5.个别差异 6.执行决定 7.朱智贤 8.基本的同一性感对基本的同一感混乱 9.智力成分亚理论 10.效度 11.青少年期 12.需要 13.观察学习 二、名词解释 1.测验法: 是指运用标准化的测验量表,按照规定的程序对个体进行测量,从而研究人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方法。 2.同化: 同化就是外界因素整全于一个正在形成的结构,也就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3.意志: 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4.顺应: 顺应是指“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也就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5.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也称替代学习,是班杜拉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其义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6.第二性征: 第二特征指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第一性征或性激素的影响下出现的男女身体形态的性别差异和性别特征。 7.成熟: 格塞尔认为,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从一开始就是受基因控制的,他把这种通过基因来控制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 8.生长突增: 在青少年期开始前,身高增加率突然改变,好像一夜之间长了很多,骤然间失去了儿童期体型的和谐外型,这现象称为“生长突增”。 9.焦虑: 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负性情绪,是当个体预期到一些可怕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需要付出努力的事物和情境将要来临,而又感到对此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心理上产生的紧张的期待情绪。 三、判断改错 1.错不需要改为需要 2.对 3.对 4.对 3.错情感和情绪交换位置 5.错改为:少年和青年初期

青少年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青少年心理学》期末作业考核 满分100分 一、判断改错(每题6分,共30分。) 1.个案研究法的结果容易相互比较。(正确) 2.离差智商是由斯腾伯格提出来的。(错误,韦克斯勒) 3.高级情感是指生理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社会性情感。(错误,社会的需要) 4.青少年品德发展的动力是身心发展的内部矛盾。(错误,矛盾的闭锁性) 5.系统脱敏法是诱导个体缓慢地暴露出导致心理紧张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紧张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消除紧张的目的。(正确)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青少年心理研究应注意的原则有哪些? 答:(1)客观性原则 (2)教育性原则 (3)矛盾性原则 (4)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2.早熟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有哪些影响? 答:早熟对于不同性别的男孩和女孩的影响是不同的。早熟的男孩的心理体验比同龄的男孩要丰富,与正常成熟的同龄女生更接近。因而,他们更喜欢、愿意与同龄女生交往。由于他们身体上成熟,体魄健壮,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色,很容易得到同伴的敬佩、羡慕、尊重;也容易得到家长、老师的青睐,成为受欢迎的人物或当上班级干部。早熟的女孩与早熟男孩相比,早熟女孩体会到了更多的麻烦、苦恼。对这种在时间上早成熟3~4年的女孩来说,会品尝到周围同伴都未曾有过的体验、感受与变化,会产生与同龄人“不同步”的感觉,因而易使她们心理焦虑、紧张与负担过重,造成自信心方面的障碍,形成不良的自我概念。 3.简述青少年动机的特点。 答:青少年动机的特点:表现出4种类型:1.学习动机不太明确。 2.学习是为了履行社会义务。 3.学习是为了个人前途。。 4.学习是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青少年心理学综合练习题答案

青少年心理学综合练习题答案(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0503[转贴2006-01-01 15:39:27] 字号:大中小一、填空题 1.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的主要心理危机是 基本的同一性感对基本的同一感混乱 。 2.智力三元理论的核心内容是 智力成分亚理论 。 3.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个性特质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卡特尔 。 4.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主义可分为两种社会思维类型:假想观众和个人童话。 5.通过观察榜样示范而进行的学习是观察学习。 6.青少年表现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心理特征就是性格的 意志特征。 7.社会性只是社会化的内涵之一,并非社会化内涵的全部。在社会化过程中,青少年不仅形成了发展了社会性,而且使个性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8.压力具有情绪性和动力性。 9.评价一个问卷或量表的两个指标是信度和效度。 10.由于遗传素质的差异、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同及个体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个体的心理发展存在 个别差异 性。 11.通常,我们把意志行动区分为采取决定和__执行决定____两大阶段。 12.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辩证的儿童心理发展观。 13.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是道德信念。 14.青少年期属于皮亚杰所谓的思维发展四阶段中的形式运算阶 段。 15.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的三维结构理论。 16.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个性特质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卡特尔 。 17.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主义可分为两种社会思维类型:假想观众和__个人童话_。 18.由威胁性刺激带来的一种被压迫的主观感受就是压力感。19.评价一个问卷或量表的两个指标是信度和效度。 20.个体心理发展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的时期是 青少年期 。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必考知识点

1.教师效能感 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主观判断 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 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影响因素包括 外部因素:社会风气、人际关系 内部因素:教育观、自信心 2.皮亚杰 同化:是指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转换,以使它符合现有的认知方式,尽管这种转换可能会使信息受到一定程度的扭曲。 顺应:是指儿童在习得新的知识之后,将旧知识的概念模型改变调适,以容纳新的内容。平衡:指一种动态的认知识过程,其目标指向更好的平衡状态,一般出现在新旧信息势均力敌、一方无法完全吃掉另一方的时候。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 该阶段儿童缺乏按规则来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 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 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 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 该阶段的儿童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其认知发展要经过四个时期: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二岁),个体靠感觉与动作认识世界; (2)前运算阶段(二至七岁),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缺乏可逆性; (3)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但一般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运算; (4)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至十四五岁),能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使思维超出所感知的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 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1)成熟成熟主要指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程度。皮亚杰认为,成熟在儿童日益增加的理解他们周遭世界的能力上有重要作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决定性条件)。但儿童是否能承担某些任务,还要看他们在心理上是否也成熟到足以负担。比如,一个5岁的儿童可能不能形成计算2+2=4的演绎推理能力。 (2)经验在环境获得的经验是心理发展的又一重要影响因素,因为新的认知结构就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中形成的。皮亚杰把经验分为具体经验(物理经验)和抽象经验(即逻辑数学经验)。儿童直接面对实在的物品,从而获得具体经验。皮亚杰认为,具体经验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具体经验是重要的,但不能决定心理的发展。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 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 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 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柳斌同志在《关于素质教育的再思考》一文谈到素 质教育的三要义中,他指出:"素质教育的第二要义,就是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再一个是心理素质,承受挫折的能力。带着什么样的心态来看社会的问题非常重要。"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健康,在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学习问题等方面的认识 和处理方式的正确与否往往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才的重 要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是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反之,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会提高。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核心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知识协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适应社会、发挥潜能。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培养 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二者都是育人,在统一育人活动中各自都能发挥独特的 作用,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心育对德育有一定影响。心育适当扩充和完善了德育的目标 和内容;心育为提高德的有效性提供了新方法、新技术;最重要的还是,心理健康教育有利 于更新教育者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对整个教育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 在一项对475名高中毕业班学生的研究表明:学习成绩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力因素,高 成就者成就较智商预期为高、普通成就者成绩与智商预期相当、低成就者成就低于智商预 期差别的产生,与性格特征有关。高成就者工作习惯较佳,对学业兴趣较浓,按时完成作业,关心学习成绩,做事认真负责且有计划。低成就者难自律,难自我规范,较冲动放肆,喜好玩乐,贪图近利,与同伴关系欠佳,较不合作,较自私,较不尊重权威与传统,较不 合群,在校在家较不快乐,常为己辩护,愤恨他人,对挫折和压力不知所措,较悲观。普 通组介上下之间,尚属正常。由此可见,培养积极的情感品质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 征能促进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再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寓于健康的身体;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也依赖于良 好的心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尤其重视自我观念或自我意识,包括对自身形 象方面的观察、概念、看法,关注自己外貌美丑、体能强弱、运动机能优劣等,常将自己 的形象与理想中的标准进行比较,或与同辈人进行比较。比较结果,或满意或自卑,倘不

青少年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青少年心理学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分。) 1. ( B)是青少年期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A. 身体变胖 B. 身体迅速长高 C. 出现第二性征 D. 长出胡须 满分:分 2. 在青少年的注意成分中,( B)占优势。 A. 无意注意 B. 有意注意 C. 无意后注意 D. 随意注意 满分:分 3. 个体心理发展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的时期是(C )。 A. 儿童期 B. 少年期 C. 青少年期 D. 青年初期 满分:分 4. 男女生殖器官在胚胎时期已经形成,这种与生俱有的两性生殖器官的特征,称为(B )。 A. 第一体征 B. 第一性征 C. 个体特征 D. 第二性征 满分:分 5. ( A)提出青少年期是“疾风怒涛”的说法。 A. 霍尔 B. 格塞尔 C. 达尔文 D. 班杜拉 满分:分 6. 班杜拉观察学习的种类有直接的观察学习、(B )、创造性观察学习 A. 联想性观察学习 B. 抽象性观察学习 C. 想象性观察学习 D. 记忆性观察学习 满分:分 7. ( B)认为,青少年期的主要心理危机是基本的同一性感对基本的同一感混乱。 A. 班杜拉 B. 埃里克森 C. 桑代克 D. 奥苏伯尔

满分:分 8. ( B)认为青春期的困难和危机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A. 瓦龙 B. 米德 C. 皮亚杰 D. 华生 满分:分 9. 着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是由心理学家(B )做的。 A. 霍尔 B. 格塞尔 C. 达尔文 D. 班杜拉 满分:分 10. 英国心理学家( C)的行为个别差异研究开创了科学智力测验的先河。 A. 比纳 B. 西蒙 C. 高尔顿 D. 韦克斯勒 满分:分 11. 青少年保留儿童的某些心理特点,又具有成人的一些心理品质表现为(A ) A. 过渡性 B. 闭锁性 C. 社会性 D. 矛盾动荡性 满分:分 12. 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最好采用( D)的方法。 A. 横向研究 B. 观察法 C. 实验法 D. 纵向研究 满分:分 13. 直到(C )岁,人的大脑发育基本成熟后,脑电波才主要表现为α波。 A. 12 B. 13 C. 14 D. 15 满分:分 14. (D )提出了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论. A. 斯腾伯格 B. 塞斯顿 C. 吉尔福特 D. 卡特尔 满分:分 15. 英国的心理学家(B )在1904年提出智力的二因素论。

青少年心理学几套试题及答案

《青少年心理学》练习题一 一、填空题 1.青少年期属于皮亚杰所谓的思维发展四阶段中的形式运算阶段。 2.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Guilford)提出了智力的三维结构理论。 3.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个性特质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卡特尔。 4.评价一个问卷或量表的两个指标是信度和效度。 5.由于遗传素质的差异、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同及个体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个体的心理发展存在个别差异性。 6.通常,我们把意志行动区分为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_两大阶段。 7.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辩证的儿童心理发展观。 8.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的主要心理危机是基本的同一性感对基本的同一感 混乱。 9.智力三元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智力成分亚理论。 10.评价一个问卷或量表的两个指标是信度和效度。 11.个体心理发展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的时期是少年期。12.情绪的产生以_需要为基础。 13.通过观察榜样示范而进行的学习是观察学习。 二、名词解释 1.测验法:运用标准化的测验量表,按照规定的程序对个体进行测量,从而研 究人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方法。 2.同化:指个体把新的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即图式(scheme))中并引起认知结构的扩展,它属于量的变化,即“同化于己”。 3.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无意识的本能活动、盲目的冲动或一些习惯动作都不含有或很少有意志的成分。4.顺应:是指个体通过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或创立新的图式来适应新的情况, 它属于质的变化,即“外化于物”。 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榜样示范而进行的学习 6.第二性征:进入青少年期,下丘脑的性中枢活动起来,分泌出促性腺激素释 放素,促进脑垂体前部的腺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于是性腺功能就活跃起来,分泌大量的性激素,促使性机能逐渐成熟,从而引起个体生理上的一系列明显的 变化,性发育的外部表现,如男女在身材、体态、声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征, 称为第二性征 7.成熟:格塞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从一开始就是受基因控制的,他把这 种通过基因来控制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maturation)。 8.生长突增:青少年期个体的激素分泌增加,导致他们生理方面的变化比较迅 猛,具有突变性,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正是由于这种急剧的变化, 这一时期被称为“快速增长期”,或称“生长突增期”。 9.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负性情绪,是当个体预期到一些可怕的、可能 会造成危险或需要付出努力的事物和情境将要来临,而又感到对此无法采取有效 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心理上产生的紧张的期待情绪。

(全新整理)1月青少年心理学试卷及答案解析浙江自考

浙江省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青少年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6052 本试卷分A、B卷,使用2000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A卷,使用2018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B卷;若A、B两卷都做的,以B卷记分。 A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有____________、环境因素、主观心理状态、活动因素。 2.弗洛伊德用本我、自我、____________来解释个体的人格结构。 3.青少年的生理发育集中表现在三方面:身体外形的变化、体内器官机能的变化与 ____________。 4.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连续的发展阶段:____________、前运算阶段、具体运 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5.青少年情操的发展,主要包括____________、理智感与美感。 6.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____________和社会性的基本特征。 7.气质类型包括____________、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8.品德的心理特征包括____________、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 9.人际互相作用的种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感染、____________、说服与模仿。 10.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因素、____________、性别和年龄因素。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我国,青少年期一般定在______,是由少年期和青年期共同组成的,主要指的是中学生。 ()A.10-11岁至16-17岁 B.11-12岁至17-18岁 C.12-13岁至18-19岁 D.13-14岁至19-20岁 2.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发展阶段的顺序依次为() A.肛门期、口唇期、性器期、潜伏期与生殖期 B.口唇期、肛门期、潜伏期、性器期与生殖期 1

青少年心理学--练习题答案

青少年心理学练习题一 一、填空题 1.青少年期属于皮亚杰所谓的思维发展四阶段中的形式运算阶段。 2.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的三维结构理论。 3.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个性特质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卡特尔。 4.评价一个问卷或量表的两个指标是信度和效度。 5.由于遗传素质的差异、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同及个体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个体的心理发展存在个别差异性。 6.通常,我们把意志行动区分为采取决定和__执行决定______两大阶段。 7.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辩证的儿童心理发展观。 8.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的主要心理危机是基本的同一性感对基本的同一感混乱。 9.智力三元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智力成分亚理论。 10.评价一个问卷或量表的两个指标是信度和效度。 11.个体心理发展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的时期是青少年期。12.情绪的产生以__需要__为基础。 13.通过观察榜样示范而进行的学习是观察学习。 二、名词解释 1.测验法: 是指运用标准化的测验量表,按照规定的程序对个体进行测量,从而研究人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方法。 2.同化: 同化就是外界因素整全于一个正在形成的结构,也就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3.意志: 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4.顺应: 顺应是指“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也就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5.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也称替代学习,是班杜拉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其义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6.第二性征: 第二特征指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第一性征或性激素的影响下出现的男女身体形态的性别差异和性别特征。 7.成熟: 格塞尔认为,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从一开始就是受基因控制的,他把这种通过基因来控制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 8.生长突增: 在青少年期开始前,身高增加率突然改变,好像一夜之间长了很多,骤然间失去了儿童期体型的和谐外型,这现象称为“生长突增”。 9.焦虑: 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负性情绪,是当个体预期到一些可怕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需要付出努力的事物和情境将要来临,而又感到对此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心理上产生的紧张的期待情绪。 三、判断改错 1.有意注意是指有一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错不需要改为需要) 2.米德认为青春期的困难和危机乃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对) 3.一般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在青少年发展心理学中都是适用的。(对) 4.直到14岁,人的大脑发育基本成熟后,脑电波才主要表现为α波。(对) 3.情感是情绪的基础,情绪要通过情感表现出来。(错情感和情绪交换位置) 5.青少年期包括少年和青年两个年龄阶段。(错改为:少年和青年初期) 6.个案研究法的结果容易相互比较。(错,改为:不容易) 7.离差智商是由斯腾伯格提出来的。(错,改为:由韦克斯勒提出) 8.高级情感是指生理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社会性情感。(错,改为:社会需要)9.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指的是矛盾动荡性。(错,改为:矛盾的闭锁性)

青少年心理学

青少年心理学 第一章、青少年各阶段特点解读 一、U4(3岁0-12个月):家庭教育转型辅助教育 3岁之前属于家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及保姆)亲自带在身边进行吃、住、行等,周围都是家长和亲人,进入3岁后孩子将进入托班、参加各类早教机构(但是现在也有家长在孩子1岁左右就开始参加早教结构的身体、语言、行为等课程);这样环境、人员、场地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个时期为独立的家庭教育转换为共同教育的事情。 1、有独立倾向,生活自理行为开始出现; 2、情绪不稳定,有强烈的情感依恋; 3、自我中心倾向明显,出现反抗现象; 4、动作发展速度较快; 5、思维存在于动作之中; 6、尝试模仿、喜欢重复; 7、词语发展迅速、听说能力基本形成; 8、对鲜明的色彩、节奏感兴趣。 二、U5(4岁0-12个月):幼儿园适应期辅助教育 4岁将进入幼儿园小班,开始真正的幼儿园集体生活、学习、练习等;相对托班的功能,小班开始幼儿园的语言、运动、行为等练习阶段;同时,这个阶段的孩子也是运动、语言、行为等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在这个年龄阶段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因此,在课外需要更多的行为、语言、运动等辅助教育和练习。 三、U7(5岁0个月-6岁12个月):小学适应期辅助教育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为中大班的孩子,建立较好的班级、集体、秩序等练习、行为、运动的概念,为学生进入小学真正学习阶段准备;因此,在这个阶段需要

更多其他辅助教育来帮助孩子进行小学学习、练习、竞争; 1、心理准备:成长很自傲; 2、体能准备:坐够三刻钟; 3、能力准备:集中注意力; 4、习惯准备:按时进行生活学习; 5、物质准备:玩具别太多;孩子由幼儿转变为儿童,由游戏转变为学习为主;课程时间的变化、规则的变化,学习的变化。 四、U10(7岁0个月-9月12个月):小学适应期辅助教育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为小学1、2、3年级的学生;小学阶段是离开了幼儿园游戏化学习、生活的阶段,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阶段。 五、U13(10岁0个月-12岁12个月):预备青春期辅助教育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为小学456年级的孩子,这些年龄阶段的孩子,在身体是进入青春期的前期;通过前面几年的小学生活,孩子对学习、集体生活等有了清楚的认识,对考试、竞赛、比较等有了清楚的认知,最主要的是孩子在身体上的变化上,激素的增加,孩子喜欢身体接触,喜欢追打,喜欢挑战、喜欢对抗 1、自我意识在这一时期出现质的变化; 2、独立性增强; 3、感情的变化非常显著; 4、开始关注同龄人之间的交往; 5、与成人世界的关系开始变化:服从和平等的权利; 6、性意识的萌动与性别角色的深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