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息技术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

11公管2班12号李方方

【摘要】随着信息化大潮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手段被应用于公共管理,信息技术开始影响公共管理的各个方面,并将改变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信息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基础,也是实现公共管理的工具。现在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都在不断加快,日新月异的信息化加速和推进了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赋予了公共管理新的内涵,公共信息资源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愈发显得重要。【关键词】公共管理信息技术信息信息化政府信息化

【正文】:一、公共管理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狭义的公共管理即公共行政管理,亦即政府事务的管理;广义的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管理的延伸,它除了政府事务的管理外,还应包括社会事务的管理。也就是说,广义的公共管理不仅包括政府事务管理,还包括第三方非政府组织乃至企业的涉及到公共事务的管理。所谓公共管理,即公共部门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具体说来,是公共管理主体为了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施加管理的社会活动。公共管理主要包括国家公共管理、政府公共管理、社会公共管理和国际公共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政府,其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实现各项管理的高效实施,关键在于按照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来推进公共管理的现代化。

2.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对象的技术,其两大支柱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现代社会需要掌握和管理大量、多样的信息及其技术,使其有效地适用于社会公共事务,公共管理信息化就是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公共管理过程,并使其管理模式发生根本的变革和创新。

二、信息技术对公共管理的影响与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和网络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社会信息化的趋势下,信息和网络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对社会结构、管理模式、价值观念等产生了全面冲击和深层震荡,一个国家的信息化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该国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正成为全球公共行政产生变革的重要原因。在这样的影响下,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正在被新型的公共管理模式所取代。如何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改进政府组织,重组公共管理,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迎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挑战,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政府机构普遍关心的问题。

信息技术对传统意义上的公共管理已经产生了很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技术对公共事业传播的影响

.信息技术能够实现低成本、大范围信息传递,使公众以很低的成本了解信息,影响他们的认知、判断及情感体验方式。信息必须进入交流过程才有价值,这种交流过程就是传播。由于网络的普及和相对自由,公众可以很容易的了解到大量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形成自己的判断,进而又影响到其他人,所以信息在网络上可以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并造成影响。

(二)、信息技术对公共管理体制设计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政府部门必须改革与之不相适应的方面,采取与之配套的措施。放松管制,给部门、下级以更多的自主权,这是信息技术发展的迫切要求。为此,大规模地解除管制,放松规制,成为公共部门改革的重要内容。应对的主要措施是:缩小审批事项的管理范围,下放审批权限,废除失效的、过时的条例,合并重复的审批程序和审批制度,简化申报程序和审批手续等。(三)、信息技术对管理方式的影响

信息技术缩短了公共管理过程,加强了政府部门内部信息的沟通。通过各种信息沟通,许多公务在办公室内就可以解决,不必在组织内各部门之间、在与服务客户之间进行长时间的路途奔波。信息技术强调了对企业和公众的服务,公务员必须完成角色转换,从过去自上而下对企业和公众的领导地位,变成为他们服务的地位,其相应的行政模式也要改变,变被动为主动,把服务建立在用户所需要的项目上。这样的转变要求公务员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但更重要的是可能会使公务员失去部分特权,尤其在我国更是如此。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行政管理方式的创新,通过改善信息基础和信息通讯手段,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予以支持,可以大大提高公务管理效能。

(四)、信息技术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

公共部门决策最重要的两个衡量因素,一个是效率,一个是公平。先进信息技术的采用与提高办事效率关系密切。政府部门拥有先进的办公自动化是效率提高的硬性因素。公文制作、公务联络及信息化作业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并随时随地取得政府所需资料,这样,可以增进政府部门之间及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沟通效率。在决策过程中,下级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手段,随时了解所在单位的运行情况,及时处理各种问题,需要向上级汇报的,利用电子通讯手段,联系转瞬即至,既减少了沟通时间,也增强了决策执行过程的灵活性。上级则可借助信息技术来及时了解和全方位监控决策执行过程,找出执行结果和行政管理目标之间的偏差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五)、信息技术对公共虚拟组织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虚拟组织的发展。虚拟组织只具备一般组织的实质,不具有公共部门组织结构,是以信息技术为连接和协调手段的临时性的动态联盟。网络上组织的大量出现改变了人们参与政治的方式。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虚拟组织正以惊人的速度出现,它按照不同的主题把人群进一步细化,并通过多种多样的电子方式把这些公民链接在一起。越来越多的民众通过网络参与国家政治,我国最近许多社会事件都是先在网络上被曝光才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加以解决。这种全新的政治参与方式提高了人们参与政治的兴趣,可以让民众更广泛的监督政府,但也可能超越虚拟空间,对国家政治系统带来冲击。如我国近几年网络上曾经出现的抵制某国商品的浪潮,就实际地影响了我国与该国的贸易乃至双边关系。

三、如何促进信息技术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

(一)提高和强化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目前,在我国接触信息技术的人只占小部分。由于公共行政是服务于所有公众的,因此全体公众的信息化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公共行政信息化的发展。所以,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信息技术,让更多的人学习和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随着国家经济实力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鼓励家庭收入中等以上的家庭购买计算机并与国际互联网联接。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技术革

命,各国政府都对建设信息技术设施给予高度的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虽然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例如目前国内微电子产品的自给率不到20%,大部分政府机关的技术设备都是国外品牌。因此,要加速我国的信息技术开发研究,扩大信息产业的规模,以扭转我们的落后局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二)完善信息化工作机制

现有的政府信息化建设管理职能分散、重复、交叉,不同部门强调各自利益,缺少集中统一、协调有力的管理体制,严重影响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步伐。虽然很多地区都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或信息中心,但并没有赋予信息化办公室作为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所应有的职权,尤其在信息化管理体制、运作机制、信息化标准、投融资体系、法制环境以及重大项目实施等方面缺少有深度的专题研究,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框架尚未行成。只有嘉庆信息化工作机制的建设,才能更好的进行公共事业管理。

(三)加强政府信息的公开化

政府信息的公开是政府信息化的前提,只有首先公开政府信息,才能进一步使政府信息电子化、网络化。政府信息公开已经成为各国建立透明政府的热点和趋势。近年来,在我国经济改革,反对腐败,加入WTO,推行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等方面,各部门都制定了一些政府公开的规定,引入了公开招标、公开竞争、公开招考、公开数据、公开配额、公开办事制度等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但是推行的政务公开还只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初级形式,还存在着政府信息公开程度较低、偏重于保密、为社会提供信息的方式和渠道过少、程序方面缺乏保障和救济不足等。信息是沟通的基础,只有让民众及时了解政府的作为,公共事业管理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信息技术在实现公共管理现代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还是要改变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使公共管理组织能够为公众提供更优质、快捷的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时磊.信息技术对公共管理的影响[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4(1). (2)谈玲.关于公关行政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探究[J].法制与社会2009(16). (3)王颖.信息技术在公共管理中的运用[D].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07.

(4)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周汉华:《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信息化建设》,2004年第1期,第10页;

(6)王国华:《信息问题与公共管理的制度创新》,《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第5期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案-(1)-(1)

(2016——2017学年)乐第一小学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案 1.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增强教师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整合于学科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结合我校的特点及实际需要,制定本方案。 二、培训目标 1.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的培训,拓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视野,更新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教师对信息化软硬件的使用习惯。 2.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培训,教师能够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学科的资源并下载并进行整合,多媒体教学设备上一堂较好的多媒体课等,强化教师要将信息技术融入教与学的意识,提升融入能力。 3.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帮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的方法。 4.通过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模式的培训,能独自对计算机进行必要的维护,会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素材加工,电子表格进行公式运算,PPT课件修改和制作。 5.通过信息化环境下的开放式培训,帮助教师学会获取、利用和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以此增强专业发展的底蕴;同时生成和积累一批高质量的教师应用成果。 三、培训对象 乐第一小学学科教师。 四、培训阶段 本次培训包括研修导航、研修与实践、资源建设、成果总结等四个阶段,各阶段的目

五、研修活动及容 (一)研修容 研修活动一:参加诊断测评,找准能力提升短板研修活动二:主动熟悉平台,明确研修任务要求研修活动三:更新教育理念,技术支持专业发展研修活动四: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 研修活动五:参加培训测评,检验衡量参训成效

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说课稿

1.2《信息技术及其影 响》说课稿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b15885352.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信息技术及其影响》。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由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但又发生了质的飞跃,已经由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升为全面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新课程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因此,上好这种类型的信息课,是新课程理念下提出的基本要求。下面我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说说本课的教学。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技术及其影响》是高一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内容理论知识比较强,知识点比较多,内容较散,看似简单,每一部分只是点到为止,目的是让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有一点了解,使用学生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由于是第二节课,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间已经相互熟悉,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对本课程的学法也有了一定得了解,学生的基础水平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教师能作到因材施教;到了高中阶段学习的独立自主性开始增强,如果能抓住他们的兴趣点,从实际生活出发,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新课程更注重的是能力培养,注重团队合作,注重讨论学习,改变原有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 (二)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及应用。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趋势。 2.过程与方法 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掌握分析信息技术产生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遵守信息法规,培养良好的信息情感和信息道德。 (三)教学重点 能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探讨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趋势。 (四)教学难点 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分析信息技术应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说学生

浅谈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浅谈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摘要:全球化信息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不断深入应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信息时代让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造成了世界经济格局和很多行业的重新大洗牌,也为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由量到质的改善提供了可能。另外一方面,信息时代也迫切要求企业的组织、业务、管理等采用新的模式、新的战略。 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产品和生产过程、企业和产业、甚至竞争本身的性质。把信息技术看作是辅助或服务性的工具已经成为过时的观念,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广泛影响和深刻含义,以及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来创造用力而持久的竞争优势。本文将对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进行浅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企业管理;变革;影响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正从工业时代迈向信息时代。今天,信息和知识的范围、形式、规模、获取、储存以及传送,都已经或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它使得全球经济活动管理规则在彻底变革,企业对世界的认知图式和价值判断方式在逐步渐变,企业原有的生存和发展模式也正在发生着相当大的变化。 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必须在新的时代特征和背景下来改进甚至重构自己的经营和管理模式。 一、信息技术特点及应用 相比工业时代,信息时代具有以下颠覆性特征: 1、信息传播打破物理空间上的有形界限,变得更加迅速、便捷; 2、传统仅靠人脑记忆和纸质媒体记录的知识积累手段被彻底改变; 3、信息处理与传递的高度现代化,使得用信息化的系统来实施企业管理成为现实; 4、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其决策过程也将越来越复杂;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人类社会生活的改变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人类社会生活的改变,最终是由社会生产力所决定,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作用日益凸现,信息科学技术作为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前导要素,它所引发的社会信息化则将迅速改变社会的面貌、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一、信息就其含义而言,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即信息的内容;二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即信息载体,如符号、声音、文字、图形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技术则是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存储、显示和应用技术,如遥感技术、遥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盘技术、各种显示终端技术等。信息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的生产和应用两个方面。信息技术的生产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产业,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电信设备、微电子生产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则是体现在信息技术的扩散上,包括信息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等。在信息技术系统中,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可称为信息技术的核心。它们的发展进程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从微电子技术看,自从1948年晶体管被发明以后,1958年第一块集成电路问世,引发了一场微电子革命,微电子技术使得越来越复杂的电子系统可以集成在一小块硅片上,使电子设备和系统的微型化、低能耗成为可能。集成电路从中小规模集成电路逐步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并实现了平均每18个月集成电路芯片上集成的电子器件数翻一番,而价格却保持不变甚至下降,这就带动了以集成电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创造了信息技术产品性能不断提

高,而价格不断下降的奇迹。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看,从19世纪上半叶莫尔斯发明电报至20世纪下半叶初第一部程控交换机的诞生和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应用,使通信技术开始向数字化发展。卫星通信、称动通信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更是开拓了通信手段,进一步扩展了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而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笨重的庞大的、高电能耗的计算机问世以后,随着集成电路和软件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存储容量和能力不断提高,其功能也从单一的计算功能发展成能处理数字、语言、图象等多种信息,其应用的领域也覆盖了社会各个方面。从网络技术看,1969年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络ARPANET,然而它仅连接了四个大学实验室,这是计算机互联网(因特网)的前身;因特网的真正起点是1986年建成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网NSFNET;而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则是在进入商业应用的1991年,从此因特网的发展迅速膨胀,给信息产业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从电子邮件到电视会议,从因特网传真到因特网电话、从网上浏览至购物等等丰富多彩的服务,不仅方便了消费者,为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提供了有利的机会,而且带动了同因特网有关的一批新兴服务业的发展。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彻底改变传统工业的面貌,信息技术进入消费领域,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加速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因特网的兴起,更是空前地加速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渗透,掀起了全球的信息化热

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一)教学过程要素的变化 与一般教学过程相比,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了自己新的特点: 1 、教育者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教育者的工作方式和职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传统教学过程仅注重教育者课堂中的教学行为,仅把课堂上的活动看做是教学;而信息化教学过程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教育者的活动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他们不但关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更要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搜索,加工,整理和创造教育信息;他们面对的不仅是课堂上的学生,而且包括网络空间中的学生;他们不仅指导课堂上学生的行为,也要指导课堂外学生学习活动等。 2、教育信息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教育信息的表现方式多样化,传递途径立体化。在信息表现方式上,可以用文本、图形、图表、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来表现。在信息传递上,由过去印刷物的平面传递,到现在的通讯卫星、地面微波通信、闭路电视、计算机网络等构成的立体化信息传递通道。 3、现代教育媒体 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对教育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4、学习者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学习者不仅在课堂上接受教师面对面的讲授,指导,还可以通过现代教育媒体获取其他的教育信息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这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而是主动的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探求,搜索和加工信息,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育信息资源的变化 1、信息呈现形式的多样化 可以用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反映教学内容 2、信息交流方式的多样化 可以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工具进行交流,构成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3、信息来源的多样化 利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可以超出了课堂和学校相对较小范围来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信息资源。 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陆宏冯学斌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人类知识得以迅速传播、积累、分析、组合和存储、再现,从而给人们以更多的手段来利用、获取并再次开发知识,因而知识的增长速度在信息时代极为迅猛,形成“知识爆炸”。这也使学校教育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学生学习的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把人类积累起来的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 那么,如何使学生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形式呢?除了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以外,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索新知识、创造新知识。 信息社会中,随着电子技术、通讯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的高速发展,大量的电子教育传播媒体被开发和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这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机遇。特别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代表的新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将存储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动运行的功能和信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一、总则 (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要求 (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中小学校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规划,整合利用校

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教案

1.2 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一、教材分析 本节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及其影响,是整册书的导言或概括性内容,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相关内容的延续和加深。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感受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从而引发在自己身边的变化或影响,同时通过寻本溯源了解信息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激发对信息社会生活的关注与向往。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获取已经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但分析问题缺乏深度,容易受到网络的诱惑而去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因此,课堂设计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学习精神。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 b.初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2、过程与方法: a.初步掌握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信息的来源的方法,尝试通过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和因特网等各种途径搜集资料; b.调查、研究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c.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案例分析,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个人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和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a.掌握什么是信息技术; b.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2、教学难点: a.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 b.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c.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的划分。 五、教学方法 体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示例法 六、教学环境 硬件:局域网机房,教师机一台,学生机81台,投影仪

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影响 有人说,信息、物质和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工业革命使人类在开发、利用物质和能源两种资源上取得巨大成功,其结果是创造了工业时代。随着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正从工业时代阔步迈向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以及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信息化”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从企业的角度上讲,企业信息化是为了提高企业整体经营水平而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综合运用的过程,是企业在信息经济时代下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工具的应用,而且是一场激进的组织变革。信息技术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的目标、结构、形态和习惯,可以说,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组织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 实际上,对于信息资源和组织结构的关系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首先,社会的信息化对企业组织结构提出了重大挑战。其次,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将给组织变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促进了组织运行效率,提高了组织竞争力。再次,组织结构应该适应企业信息化的要求,积极迎接挑战和及时把握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市场竞争力度的加剧,许多企业加快了信息化的步伐,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手工数据处理方式,而且触发了企业管理模式、生产方式、交易方式、作业流程的变革,人们的行为模式也随着企业业务流程化、组织扁平化、作业信息化而发生变化。虽然信息技术没有改变企业内部控制目标,但企业内部所发生的变革对传统的内部控制

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孙亚男心理10Q3 20103003058 泉城学院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孙亚男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心理10Q3 山东省济南市250000 摘要:在教育领域内,信息技术引起了从教育教学到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发 展的动力,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与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之一。信息技术在 教育领域内的应用,带来了教育手段的多样化。同时,也正在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结构的变革,并将会大大改 变教育的面貌,并且提高教育的质量。因此,认识知识、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对教育发展及其前 景都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变革;关键词4 引言:信息技术已经成了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工具。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迅速渗透,成为教育中一个重要内容。为教与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平台和工具,改变了学习系统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成为推动学生学习效能提高的一股重要力量,形成具有时代特点的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转变了人们在学习方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决定了它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地位。 正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不仅延伸了人的大脑功能,拓展了人类的智力,极大地增强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而且广泛渗透和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已成为必然趋势。信息技术除了带给人们开放的思想,自由的知识与新颖的方法,也给了教育界在教育功能、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育者角色定位上来了一场巨大变革。 世界正处在一个信息与通信技术大变革的时代。知识与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日益广泛深入地渗入到经济、文化、政治等活动中。知识与信息是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是信息社会的必需。知识与信息对于信息社会,好比鲜血对于人体一样重要。没有知识,没有信息的流通,信息社会就会崩溃,人类社会就会陷入历史倒退的危机。知识与信息是与信息社会相伴随的信息经济的主要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信息社会的财富。拥有知识与信息就拥有发展的优势与机会。但是,知识、信息与自然资源存在本质上的差别。 首先,知识与信息具有时效性。知识与信息是不断更新的,今日之拥有并不保证它会永远存在下去。因此,知识与信息的拥有是一千不断进取的过程。 其次,知识与信息具有共享性,是可以分享和再生产的资源。知识与信息的能量只有在传播与应用的过程中才能释放出来。因此,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与途径,是在信息社会中拥有发展的机会和优势的关键所在,而社会的信息技术水平将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和衡量标准。现代信息技术已将“地球村”的假说变为现实。在许多领域中,物理意义上的空间距离已不再是影响获取产品与服务的因素。遥距医疗、遥距教育、遥距购物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的遥距模式代表着全球化的遥距经济的诞生。 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能力: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三岔乡三岔中学曹建新 随着教改以及有效教学的深入,信息技术如何融入课堂,这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出现了捉襟见肘的现象。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帮助各科教师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广大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要注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创造高质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和教学的基本素质提高为起点。教师只有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推广信息技术,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拓展培训渠道,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专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首先,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让教师从观念上内更新,理解整合的内涵: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从思想上达成共识;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师资现状,确定培训内容:即:计算机意识、知识、技能与态度;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最后,提供展示平台让教师通过“设计——实践——反思——再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创设氛围,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一)培训方式上 1、走出去,请进来。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培训,请周边学校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到学校 进行讲课。 2、定时学习,以骨干带全体。做好校本培训 3、进行考核,严格把关。利用暑期对教师进行计算机考核,要求教师能熟练掌握教学 中常用的30个软件操作方法。 4、通过教师之间相互观摩、互相介绍经验、互相切磋等形式,提高教师运用计算机辅 助教学的创新能力。 (二)培训内容上 主要侧重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实施“硬考核”。培训内容分为四个阶段:基本技术阶段、开发技术阶段、整合技术阶段、技术熟练阶段。 1、基本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Windows的操作技能和Office的使用方法,搜集信

浅谈信息技术对企业发展的支持

西南财经大学成人学历教育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姓名 学号 年级专业 函授站移动电话: 住宅电话单位电话: 论文题目:信息技术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 指导教师:论文成绩: 浅谈信息技术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

目录 摘要...................................................................................................................................... ..4 Abstract............................................................................................................................ (5) 引言...................................................................................................................................... .6 绪论 1 认识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影响企业发展 (7) 1.1知识经济与信息化 (7) 1.2企业信息技术用应用过程中的复杂性与重要性 (7) 2信息技术与企业发展 (7) 2.1信息技术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7) 2.2信息技术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 (8) 2.3信息技术增加中小企业的经营手段...........................................................................8走出企业信息化困境的思路 1 揭示信息技术生产率佯谬现象 (9) 2深入分析信息技术生产率佯谬 (10) 3解决企业信息技术投资管理,提高企业信息技术投资效益低下问题 (10) 4走出信息化困境,为企业发展垫路.............................................................................11企业信息技术投资的战略管理问题 1信息化投资转化为企业绩效 (11) 1.1以信息化落地绩效管理理念 (11) 1.2以信息化降低绩效管理成本 (12) 1.3以信息化限制人为因素影响 (13) 1.4以信息化促进多方合理定位与积极参与 (13) 1.5以信息化强化绩效管理执

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阻碍 杭州市余杭实验中学胡晔 教学课时:1课时 教科书分析:通过本章学习和交流活动,让学生体验到1生活中的数字化2信息技术推动经济进展3信息技术促进社会进展。 重点:数字化生活的差不多内容 难点:社会事业信息化的范畴和内容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过信息技术,这一节内容又专门丰富,因此安排他们在课前预习本节。在课堂教学中着重解决教科书中提供的两个“咨询题摸索”,即“描述以后的数字化生活,实现那个目标涉及到哪些技术和设备,对人员有些什么要求?”和“信息技术是如何推动经济进展的?”通过对这两个咨询题的摸索和解答,关心同学更深刻地明白得信息技术对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讨论交流活动“社会事业信息化的范畴与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社会事业信息化的要紧内容,从而对信息技术如何推进社会进展有一个深切的感受,深化自己的认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识不生活中的数字化产品,了解他们的功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确定搜集信息的渠道、途径和方法;利用知识和信息解决提出的咨询题,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对咨询题的共同合作探讨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信息技术推动经济的进展和社会的进步;能够描述以后的数字化生活,认识实现那个目标所涉及到的技术和设备对人员的要求。 教学环境:运算机网络教室、液晶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软件(任意)

教学策略与手段:如何样才能使学生把体验到的东西最大程度的表达出来,如何样才能达到最大程度的交流,专门对“似是而非”的认识的评判,这几点用设咨询/回答式的任务驱动为教学方法难以奏效。例如在暑期培训时,有一老师就用“分组竞赛”的方法上“信息检索”一课。我那个地点就借用这种手法,用“分组竞赛”的显象,暗含“任务驱动”的隐象,来上“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阻碍”这课。 考虑到通过本章节的教学是为了拓展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因此采纳分组竞赛的方法。分组竞赛的教学,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组的学生在一起通过组内协作,组间竞争的方式,完成一项或多项任务最终达到对知识的把握的过程。 这种模式能极大激发学生摸索潜能,调动学习主动性,流程图如下: 课前预备:1、把全班分成四个组 2、要求学生预习7.1章节 3、教师设计好“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阻碍”学习任务单

谈一谈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以及给您的实际教学带来的变化

谈一谈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以及给您的实际教学带来的变化?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网络技术应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的教育教学系统、学校的教育模式、教师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过程相比,信息化教学有了质的变化,给我们的实际教学也带来的极大的方便,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者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教师的工作方式和职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传统教学过程仅注重教育者课堂中的教学行为,仅把课堂上的活动看做是教学;而信息化教学过程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教育者的活动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他们不但关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更要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搜索,加工,整理和创造教育信息;他们面对的不仅是课堂上的学生,而且包括网络空间中的学生;他们不仅指导课堂上学生的行为,也要指导课堂外学生学习活动等。 2、教育信息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教育信息的表现方式多样化,传递途径立体化。在信息表现方式上,可以用文本、图形、图表、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来表现。在信息传递上,由过去印刷物的平面传递,到现在的通讯卫星、地面微波通信、闭路电视、计算机网络等构成的立体化信息传递通道。 3、学习者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学习者不仅在课堂上接受教师面对面的讲授,指导,还可以通过现代教育媒体获取其他的教育信息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这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而是主动的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探求,搜索和加工信息,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信息交流方式的多样化 可以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工具进行交流,构成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心得体会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心得体会 教师:马婷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进一步地掌握了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提高了认识。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作为一名教师更要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应该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

质。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教育和教学任务。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要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开发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要适应工作需要首先应掌握现代媒体技术。教师掌握了现代技术,有助于改善教师的能力结构。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使我在原有的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改善,增强我对新时期现代信息教育工作的适应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我们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这种巨大的作用,我们要提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在教学中都有用武之地。当然,每种教学手段也都有其局限性和使用范围,所有的教学手段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师必须掌握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也是小学教师这一专业的特征。比如,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与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新课程的特点与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尤其是信息技术,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直通车。因此,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新教材,新课程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目前,通过计算机操作能力

谈管理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角色与影响

谈管理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角色与影响 摘要:随着电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影响是越来越大的。信息技术不但直接影响着企业组织的结构、战略、业务处理过程以及组织成员和组织文化,而且担当着组织适应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媒介角色。信息可以让现代企业减少经营风险,使其具备竞争优势的重要的资源。前所未有的经营环境的变化给企业带来很多困难,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危机可以当作使企业进步一个台阶的极好机会,所以企业迫切的需要适应新的经营环境。 关键词:信息技术;经营环境;e-business 一、引言 在21世纪技术迅速发展和经营环境急剧变化的今天,企业应改变管理思想和经营模式。为了适应新的经营环境,企业应该不断地吸收新的管理思想从而更新企业的经营模式和战略管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危机和机会是共存的。经营者的真正任务是克服这样的危机而创造出机会,且不断地创新和革新经营模式来适应新的经营环境。 二、信息技术的概念与发展 随着电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信息技术不但直接影响着企业组织的结构、战略、业务处理过程以及组织成员和组织文化,而且充当组织适应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媒介。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在从生

产企划、购买原材料、会计到人事管理等有关经营的全过程中,运用电脑和信息通讯网统一起来有效地管理企业的模式,已经普及到很多企业里面去了,而且已经延伸到企业和企业、顾客和企业之间的业务处理当中。信息技术创造出新业务,电脑和通讯技术的结合促进着经营的革新。现在信息技术已经成了制约国家之间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这意味着未来的所有环节由信息技术开始而完成。 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而想引入企业内部,可是多数企业因预算的不足和信息管理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的水平阻碍着运用信息技术运用战略。所以开发信息技术的时候先要考虑各个公司的信息管理水平和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技术是一系列通过设备和服务来帮助企业把信息的生产、控制和流通的过程顺利地进行的系统。它的设备和服务还包括电脑硬件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的软件技术,数码通讯、光纤通讯等的所有复杂的综合信息处理技术。信息技术从信息技术运用过程的角度讲,可以说一个组织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确保竞争优势的过程当中发生的供给、开发、使用等的所有过程。从广义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可以定义为是为了提高业务的效率和确保竞争优势而实行的有关信息系统和信息通讯的所有人力、物力资源的活动。 万变的经营环境下,随着相关技术的急速发展,出现很多形式的信息技术。这意味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已经摆脱了以前的单纯的功能和信息处理水平,且信息技术的范围和定义也是越来越扩大。在企业内部以电脑、软件、通讯技术为基础,应用信息技术的范围慢慢扩大。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的影响 自2001年“校校通”工程全面实施以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1、信息技术引发了教育教学观念的变革。 信息的大潮冲击着教育领域,波及到各个方面,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首先,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领域,对“读、写、算”这一传统教育的“三大基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阅读方式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多媒体和高效检索阅读,使写作从单纯的文本和手工写作转变为多媒体与各种自动化输入方式的写作,使计算机纯数学计算扩展为多媒体信息的综合处理,这一切都将导致我们的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会发生新的变化。 如学校的电子阅览室就是体现这些功能的所在,学生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的帮助,不仅可以看一些文字信息,更可以通过观看一些视频直观了解课本知识。比如,在教授小学语文《恐龙》、《海底世界》、《航天飞机》等课文时,老师们带领学生到电子阅览室查阅相关的网站,不仅丰富了课本知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习效果。 其次,以网络和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领域,使基础教育的教学形式、手段、方法、环境等变得更新,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大拓展了教学领域,而且使传统的教育理论、课程结构、师生关系、人才培养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自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以来,我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为每个班级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了“班班通”,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师生之间的互动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更显得生动、有效;学生的学习也更加灵活、有趣。老师们从传统的课本知识的单纯讲授,转变为利用信息网络,收集、整理相关的信息,然后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 再次,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教育观念正在逐步确立,如素质教育的观念、超前教育的观念、个性发展的观念、终身教育的观念及和谐教育的观念等,为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依据。 2、信息技术赋予了“教”与“学”新的涵义。 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是教学过程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教学过程的支柱和动力。但传统教育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决定着教学的方向和内容,掌握着教学进程、方法和结果,尤为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虽然也指出要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学生更多的被摆在一个被动接受的地位,因此,教学过程就成了一个以“教”为主导的过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就突破了原来意义上的教师和学生的涵义及相互关系。

102-1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教案设计 第一章第二节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教学课题: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教学课时:1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 2、探索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对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3、培养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案例分析,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个人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激发自己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结合视频节目,通过问题研讨,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历史和发展趋势,能分析和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内涵。 教学重点: 1、掌握什么是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对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 2、正确分析信息技术的积极、消极两方面影响 教学思路: 本节课内容比较多,比较杂,要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面面俱到的全部掌握很难做到,因此要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是本节课最需要注意和最难解决的问题。根据教材这个特点和学生特点,因此在课程安排上:首先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再由IT单词含义引入新课,教师讲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对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这四种技术则给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课后自学,有效节省时间;信息技术的五个发展阶段作为记忆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记下就达到了目的,但信息技术的发展应该让学生大胆设想,勇敢回答;对于比较重要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影响,则通过学生回答、辩论赛等多种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此基础上提出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要求,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最后采用知识点评价和自我评价,检验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通过抢答的方式概括信息具有的基本特征: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真伪性|其他特性 (2)练习讲评 请几个同学举例,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服务的?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1、阅读课本实例,结合课前预习,讨论文中的内容,填写表格,关注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档案管理的影响及对策

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档案管理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国档案管理工作也走进信息化管理时代。本文简要分析了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及创新策略。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企业档案管理;影响对策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企业档案管理的建设与研究成为档案界关注的热点。档案的本质是信息,信息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展开,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檔案信息化建设不仅涉及大量管理问题,还涉及许多从未碰到过的技术问题。对绝大多数档案管理部门,特别是企业的档案管理机构而言,在实践中单纯依靠其过去的管理模式很难顺利进行有关信息化内容的建设。据作者调查,目前已经或正在进行档案网站与数字档案馆建设和档案数字化转换的单位,都不同程度实现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可以认为,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成为一种普遍性的做法。 1 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概念与特点 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指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接受、采集、保存档案信息的管理过程中去,并提供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服务。总的来说就是从传统的实物记录存档转变成现代化和数字化管理。这种管理工作必须在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统一组织和规划下进行。 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进行必须遵循档案管理行政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其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表现形式由传统的实物存存档转变为电子档案。政府、企业和事业单位走向信息化管理的标志就是存档载体由实物向电子的转变。最后,档案信息化管理较传统的档案管理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信息化管理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2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2.1 档案管理不够规范 在一些企业单位普遍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档号不规范。第二,案卷标题不规范。第三,是大部分案卷缺少卷内目录。第四,是组卷混乱现象比较严重。 2.2 档案检索效率不高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人类社会生活的改变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人类社会生活的改变,最终是由社会生产力所决定,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作用日益凸现,信息科学技术作为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前导要素,它所引发的社会信息化则将迅速改变社会的面貌、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一、信息就其含义而言,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即信息的内容;二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即信息载体,如符号、声音、文字、图形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技术则是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存储、显示和应用技术,如遥感技术、遥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盘技术、各种显示终端技术等。信息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的生产和应用两个方面。信息技术的生产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产业,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电信设备、微电子生产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则是体现在信息技术的扩散上,包括信息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等。在信息技术系统中,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可称为信息技术的核心。它们的发展进程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从微电子技术看,自从1948年晶体管被发明以后,1958年第一块集成电路问世,引发了一场微电子革命,微电子技术使得越来越复杂的电子系统可以集成在一小块硅片上,使电子设备和系统的微型化、低能耗成为可能。集成电路从中小规模集成电路逐步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并实现了平均每18个月集成电路芯片上集成的电子器件数翻一番,而价格却保持不变甚至下降,这就带动了以集成电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创造了信息技术产品性能不断提高,而价格不断下降的奇迹。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看,从19世纪上半叶莫尔斯发明电报至20世纪下半叶初第一部程控交换机的诞生和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应用,使通信技术开始向数字化发展。卫星通信、称动通信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更是开拓了通信手段,进一步扩展了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而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笨重的庞大的、高电能耗的计算机问世以后,随着集成电路和软件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存储容量和能力不断提高,其功能也从单一的计算功能发展成能处理数字、语言、图象等多种信息,其应用的领域也覆盖了社会各个方面。从网络技术看,1969年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络ARPANET,然而它仅连接了四个大学实验室,这是计算机互联网(因特网)的前身;因特网的真正起点是1986年建成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网NSFNET;而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则是在进入商业应用的1991年,从此因特网的发展迅速膨胀,给信息产业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从电子邮件到电视会议,从因特网传真到因特网电话、从网上浏览至购物等等丰富多彩的服务,不仅方便了消费者,为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提供了有利的机会,而且带动了同因特网有关的一批新兴服务业的发展。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彻底改变传统工业的面貌,信息技术进入消费领域,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加速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因特网的兴起,更是空前地加速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渗透,掀起了全球的信息化热潮。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引发了社会信息化,"每9个月互联网用户增长一倍,信息流量增加一倍,线路带宽增加一倍"。这一事实被称为新摩尔定律。据统计,1999年底,全球已有2.6亿多互联网用户,956万个站点,电子商务营业额达到2400多亿美元;中国已890万互联网用户,1.5万个站点。预计3年后,全球将有5亿因特网用户,2100万个站点,电子商务营业额达到1.3万亿美元;中国因特网用户将达到3700万户,5万个站点。而信息科学技术所引发的社会信息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社会的形态、经济增长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1、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在工业社会中,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是靠资源投入的方式来实现,工业化加工资源的方式是一种高消耗、高污染的实现方式,这种方式必然会引起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工业污染的加剧、环境退化的失控。而信息科学技术引发的社会信息化,为各国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技术可能。信息化的开展开创了经济增长的新方式,即依靠科技进步,而不是高资源、高投入来促进经济增长。目前发达国家中,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率已达60%-80%的幅度。2、对人类社会时代的影响。由于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时代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已经从以物质能量为主的生产力转换到以信息知识和技术为主的生产力,从工业经济转到知识经济,从读写为主的时代转换到视听为主的时代,即虚拟时代、数字时代。虚拟,就其本身来说,是数字化方式的构成。它首先是人类中介系统的革命。人类第一次中介系统的革命,是语言符号系统的发明,它创造了人类思维空间和符号空间,导致了人类文明的长足发展。而虚拟则是在思维空间中发生的革命,它在思维空间中又创造出了虚拟空间、数字空间、视听空间和网络世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