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共政策复习题

公共政策复习题

公共政策复习题
公共政策复习题

公共政策的过程观

政策过程:问题的察觉与认定→问题列入政策议程→政策问题的诊断→政策目标的确立→政策方案的设计、评估与选择→政策合法化→政策执行→政策评价→政策调整→政策终结

政策制定: 问题的察觉与认定→问题列入政策议程→政策问题的诊断→政策目标的确立→政策方案的设计、评估与选择

政策过程的四个基本阶段:参考国外学者的看法,结合我国政策实践的情况,我们将政策系统的运行看作是由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和政策终结等环节所组成的过程,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政策周期。

公共政策流程:1公共政策的制定2公共政策的执行3公共政策的评估4公共政策的终结

公共政策制定广义:将政策制定理解为整个政策过程,把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环节称为后政策制定阶段。狭义:政策形成或政策规划,指从问题界定到方案抉择以及合法化的过程。政策制定阶段:社会问题的产生→政策问题的确认→政策议程的建立→政策规划→政策合法化

社会问题的产生指一个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和一部分有影响的人物认为某种社会状况不理想或不可取,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并设法加以改变的问题。

从不合理社会现象到社会问题

1)一个社会必然存在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比如贫困、犯罪;2)当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和一部分有影响的人物认为某种社会现象是社会问题时,它才是社会问题。

价值因素的影响:人们的主观认识、思想信仰、生活态度等价值因素在社会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社会问题的类型

过失性社会问题:这类社会问题产生于偏离社会正常生活和规范的一些过失行为。

但过失和偏差往往是相对而言的,并没有绝对的标准,需要放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去考察。结构性社会问题所谓结构性社会问题是指由社会自身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一些社会现象

它的产生并非任何形式的行为偏差或行为过失而在于社会结构偏差。

两类主要结构性社会问题1、各种不平等现象引起的结构性社会问题2、如由经济不平等所带来的贫富两极分化问题3、价值观变化引发的结构性社会问题4、如家庭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等

公共政策问题链

问题、社会问题、社会公共问题、公共政策问题

问题:一定行为主体的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状态。问题分为私人问题和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社会的现存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

社会公共问题:当社会问题超出了当事人,其影响波及到不直接相关的群体时,社会问题就成为社会公共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权力部门感受到必须要解决某种社会公共问题,否则,可能产生极为消极的后果,于是把某种公共问题纳入解决议程,这时,社会公共问题转化成为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问题确认过程是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察觉、界定和描述的过程。是一个从对客观事实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问题的有效确认比方案的精心设计更为重要。

问题察觉:某一社会现象被人们发现并扩散,逐渐引起社会公众和政府有关部门关注的过程。问题界定是指对问题进行特定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首先,需要通过一定方法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归类。其次,需要对问题进行必要的诊断。

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差距何在;二是原因何在。最后,需要把问题情境转变为实质问题。

问题描述是指运用可操作性语言对问题进行明确表述的过程。问题描述将作为政策制定的直接“原料”输入决策系统。通过自下而上的报告体系完成。

问题描述过程中应注意:第一,问题描述应做到真实详尽,切忌人为夸大或缩小。

第二,尽量缩短报告链条,减少报告层次。尽量做到。以客观代替主观,以直接代替间接,以准确的事实代替加工过的材料。

政策议程通常指某个已引起深切关注并确认必须解决的公共问题被正式提起、商讨、规划、研究的议事程序,以决定政府是否需要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采取什么行动的政策过程。(二)政策议程的分类

库伯和艾尔德——《参与美国政治:议程建立的动态过程》根据不同主体和不同性质,将政策议程分为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一般来说,公众议程和公共利益的表达相关联,而政府议程和各种利益的综合相关联。

罗杰·科布——《比较政治过程的议程制定》一文中以政策诉求的主体为标准,提出了建立政策议程的三种类型:外在创始型、政治动员型和内在创始型。

公众议程某个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一种政策议程。⑴该问题必须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并受到广泛注意,或者至少必须为公众所感觉。⑵大多数人都认为有采取行动的必要。

⑶公众普遍认为,这个问题是某个政府机关权限范围内的事务,而且应当给予适当的关注。政府议程某些社会问题已引起决策者的密切关注,他们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

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是政策议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一般而言,社会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先要经过公众议程,然后才能进入政府议程。

但有时社会问题也有可能越过公众议程直接进入政府议程。

政策议程的基本类型(一)外在创始型

由体制外的个人或利益集团提出进入公众议程,然后通过院外集团的活动进入政府议程;(二)政治动员型具有权威作用的政治家提起政策议程进入政府视野;

(三)内在创始型

是由体制内的机构或人员提出政策诉求,不希望经过体制外的公众系统直接进入政府议程。政策议程建立的条件:

公民个人、利益集团、政治领袖、政府体制、大众传播媒介、问题自身的作用

公民个人的作用:很多具有公共性质的问题都是由私人问题而引发的;

非正式关系在政策议程建立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利益集团的作用:

1、任何利益集团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在社会中它们寻求着某种合理的平衡状态;

2、如果出现的某种情况威胁到这种平衡状态的存在,它们就肯定会做出必要的反应。

政治领袖的作用:

1、在任何国家和地区,政治领袖都是决定政策议程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而且经济是起关键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2、其对政策议程的影响力来自制度的授权。

政府体制的作用: 1、政府体制诸因素(组织结构、工作程序、代表制度、选举制度等)对政策议程的建立有很大的影响2、政策议程能否建立,很多时候取决于政府体制的开放程度。大众传媒的作用:1、将少数人发现的问题广泛传播,争取多数人的支持,为建立公众议程创造条件:2、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促使政府决策系统接受来自公众的愿望和要求;

3、连接公众与政府决策系统的桥梁;

4、发挥政府决策系统外脑的作用。

问题自身的作用:1、社会问题的明朗化程度对政策议程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2、明朗化的社会问题最容易引起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和政府决策系统的政策反应;3、问题明朗化的程度是问题严重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从而是促成政策议程建立的基础条件。

触发机制的影响因素

触发机制作为公共政策的催化剂,其作用的发挥源于三个影响因素的互动:(1)范围:受触发机制影响的人员数量和地区规模。

(2)强度:公众的态度反映。

(3)时间:触发机制产生的时间(瞬间机制和持续机制)。

政策议程的内在触发机制1)自然灾害2)经济灾难3)技术突破4)生态变迁5)社会变迁政策议程的外在触发机制1)战争行动2地区与国际冲突3经济对抗4新式武器与力量失衡政策议程与突发事件:某种危机或惊人事件:抗议活动(包括使用暴力手段):新闻媒介

实质性议程往往涉及一些社会影响非常广泛、具有潜在和爆炸性特征的公共政策问题。

一个政策问题进入实质性议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公共资源的分配涉及重大的利害关系;二是议题引起公民和决策者的密切关注;三是议题包含了发生重大变化的可能性。

经济领域的问题往往会成为实质性议程关注的焦点。

象征性议题注重的是价值而不是资源。

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一)政治原则的偏离(二)价值体系的排斥(三)政府体系的封闭(四)承受能力的超重(五)表达方式的失当

政策规划是对政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确立解决问题的目标,设计并抉择相应的解决方案的过程。

政策规划过程:政策目标确定、政策方案设计、政策方案评估、政策方案选择

政策规划主体:规划主体单一化:规划在政府系统内部进行。

规划主体多元化:增强决策的透明度,推进决策民主化:

决策者、政策分析人员、利益团体、社会公众代表。

政策规划的原则1)信息原则(全面、具体、准确、及时)1)系统原则(统筹考虑,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当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3)预测原则(科学预测是保证政策规划成功的必要前提)4)客观原则(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5)智囊原则(借助外脑,发挥思想库作用)6)优化原则(比较选择,追求优化)7)效益原则(要讲经济效益,更要考虑社会效益;要讲直接效益,又要讲综合效益)8)可行原则(注重可行性分析,考虑主客观制约因素)9)兼听原则(兼听则明,政策规则中需要有不同意见的交锋)

10)时效原则(敢于承担风险,把握决策时机)

政策规划中的思维方法:1)经验思维:简单实用,适用范围有限,局限于重复的和可类比的事物。2)经验的联想:适用于处理重复性的问题3)经验的迁移:类比发现共同性,将解决方法迁移。4)逻辑思维:偏重于理性的思考,强调有理有据,重视逻辑推理。5)直觉思维:非逻辑的跳跃性,现实中运用极为普遍6)创新思维:头脑风暴法、哥顿法、零起点法、综摄法

影响政策目标确立的主要因素:1)前期政策实施的情况2)可能争取到的资源3)政策制定主体的观念4)上级政府下达的政策任务5)政策运行时的政治因素6)政策运行时的社会因素7)政策运行时的经济因素8)政策运行时的技术因素9)政策运行时的自然因素

政策目标的特征:层次性、多样性、系统性

区分价值前提与事实前提:

1)价值前提:决策者的个人好恶。需不需要和值不值得做出决策,侧重于决策主体的要求;2)事实前提:决策活动中所依据的客观事实。从能不能和可不可以的角度提出问题,侧重于客观实际的条件。低层次的、技术性较强的决策,事实因素所占的比重大;

高层次的、战略性的决策,价值因素所占的比重大。

政策方案的轮廓设想:大致确定可能的方案数量;对可能想到的方案进行初步设计。

在轮廓设想过程中要注意遵循下列原则:一是方案整体上的完备性;二是方案个体上的互斥性;三是方案设想的创新性。

政策方案的细化设计:对在轮廓设想阶段初步提出的方案加以筛选;

对初步选出的预案加工细化。

细化设计阶段应当遵循的规则:一是方案要有可操作性;二是方案要实事求是。

政策方案的评估1)预测性评估:其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备选方案的内容评估方面。

方法: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投入—产出分析、时间序列法、回归分析法、趋势外推法、马尔科夫模型

2)政策方案的可行性评估:主要涉及方案实施在主客观条件和政策预期效果方面的可行性问题。

内容:政治可行性、经济可行性、行政可行性、法律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社会可行性

政策方案的选择(1)确定标准:确定一套对方案进行优选的价值准则,提出满意标准。(2)比较性分析:在对备选方案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择优。(3)合法化过程

群体决策的择案规则(1)一票否决规则(全体一致原则,适用于重大决策)(2)多数决定规则(少数服从多数)(3)两两对比规则(对备选方案进行成对比较)(4)偏好次序表决规则(按照偏好次序依次排列打分)(5)赞成投票规则(同意表决法)(6)淘汰投票规则(否定表决法)(7)正负表决规则(8)等级决定规则

光环效应是指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一种夸大化的感觉和看法,是一种极为盲目的心理倾向,一旦成绩成为光环被放大,不足也就隐退到光环的背后视而不见了;反之亦然。

光环效应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极端和绝对,好就一切都好,坏就一切都坏,要么全盘肯定,要么全盘否定,以点带面,以偏赅全,往往把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理解为事物整体的特征,以认知的泛化替代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首因效应是由第一印象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倾向,第一印象对人们今后对事物的判断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

从众效应: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做出判断、形成印象的心理变化过程。卢琴斯的实验

近因效应使人们更看重新近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对问题做出判断,忽略了以往信息的参考价值,从而不能全面、客观、历史、公正地看待问题。

反衬效应是指人们在对事物进行相互比较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反应,它同样会给人对事物的认知带来很大的影响。

定型效应是指基于某种成见对人做出判断的心理过程。成见的形成基本上有两类,一是由认知主体类型造成的成见;二是通过多种渠道的信息形成的成见。

黄灯效应是对决策过程中人们冠冕堂皇进行拖延的一种形象比喻。

拖延往往产生于风险型决策,主要出于人们挫折防范的心理需要,属于规避性行为。

乐队效应:如果在一个群体中大家的意见被某个人如领导或专家左右,就视之为乐队效应带来的影响。许多决策群体看似存在众决的形式,实乃个人专断的翻版,表面上民主,实际上独裁,群体成员自觉不自觉地屈从于权威的压力。

颂歌效应:虚假的东西太多了,就会逐渐形成一种不好的风气,使得讲真话的人倒像是做了什么亏心事。这种状况被视为决策之大忌。

新闻效应:人们往往会对极为熟悉的、形象生动的、特点鲜明的信息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不仅表现得非常敏感,而且容易印象深刻。我们习惯上称之为新闻效应。

广义的政策合法性:从广义角度而言,一般认为,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政策就是具有合法性的政策,而使政策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过程就是政策的合法化过程。任何一项政策都需要经过合法化的过程,否则它就不可能具备合法性特征,也成为不了具有真正意义的政策。

从六个方面考察主体的合法性:1)管理职能2)机构设置3)人员组合

(4)权责体系(5)组织经费(6)运行规则

合法权威:政策主体的权力来源于政治系统的强制力与合法性。即决策组织必须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由决策权力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授权的组织。

个人权威:虽说民主社会追求的目标制度系统的规范化,但长期的政策实践也可使不具有合法授权的个人权威进入合法化渠道。

政策法律化,就是政策向法律的转化,是指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权限和程序,将成熟、稳定而有立法必要的政策转化为法律。它实际上是一种立法活动,所以又称政策立法。政策法律化的主体就是依法有权把政策转化为法律的国家机关,即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在三权分立国家,传统上国家立法权只能由议会行使,政府没有立法的权力,现代国家的政府有扩增立法权的趋势。

从我国现行立法体制看,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特定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政策法律化并不是所有政策都转化为法律,只有具备一定条件的政策才转化为法律:(1)有立法必要的政策(2)成熟、稳定的政策

政策执行的过程与手段:(政策输入→学习与宣传→制订执行计划→建立执行组织→试点和实验→全面实施→协调与监控→效果输出)

政策执行基本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思想教育手段

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方案被采纳以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政策执行的特征:(一)对象的适用性:一定的政策只适用于一定的对象(二)执行的灵活性:注意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三)阶段的有序性:政策执行应保持一定的阶段性顺序和过程的连续性(四)过程的动态性:思想和行为不断变化、不断调整(五)执行的协调性:避免执行主体职能交叉或职能重合(六)执行的时限性:及时完成政策执行进程

政策执行的功能:1.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2.检验政策成效3.为后继政策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必要的政策资源:(1)经费资源(2)人力资源(3)信息资源(4)权威资源

顺从的目标群体(一)政策方案对政策对象的规定

结合政策对象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政策执行策略

(二)政策对象对政策的接受程度(服从、认同与内化)客观影响因素:

1. 政策执行主体执行不力

2. 政策本身存在缺陷

(三)政策执行成本对目标群体的影响

当政策执行的成本主要由目标群体承担时,不接受、不配合、不遵从等消极抵制行为就成为必然。

正确的执行策略(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原则允许的限度内采取灵活的做法。(二)建立有效的制度安排:限制政策执行中的自由裁量权。(三)利用各种执行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思想教育手段(四)重视成本—效益分析

执行人员的素质要求

1、政治素质

2、品德素质

3、知识素质

4、能力素质

5、心理素质

6、身体素质

执行队伍的互补:知识互补、能力互补、年龄互补、个性互补

政策评估的含义:几种典型的定义:

1.政策评估是针对政策方案进行的评估,评估的焦点在政策的预期结果,即前评估.2.政策评估是对政策全过程的评估,是贯串于整个政策过程的功能性活动,即过程评估.3.政策评估是针对政策环节的评估,主要侧重政策内容的阶段性分析,即阶段评估.4.政策评估是针对政策实际效果进行的评估,是发生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活动,即后评估.(更具代表性)

政策评估,就是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和事实标准,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步骤,对政策实施中的价值因素和事实因素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利用这些政策相关信息,对政策的未来走向做出基本的判断。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变化、政策终结的基础依据。

政策评估的功能:(一)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二)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未来走向的重要依据(三)政策评估是合理配置政策资源的基础工作(四)政策评估有利于促进政策的科学化进程(五)政策评估是缓解社会矛盾的有限途径

非正式评估,是指对评估者、评估形式和评估内容不做硬性规定,对评估的最终结论也没有严格的要求,团体和个人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和信息,对政策的各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评价。

正式评估,是指法定的评估者依据事先制定的评估方案,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要求,对政策效果所作的评估。

内部评估主要是指由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内部的评估者对政策进行评估。它又可以分为由具体执行人员自己实施的评估和由专职评估人员进行的评估两种形式。

外部评估主要是指由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以外的评估者对政策进行评估。它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委托评估,被委托的对象可以是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咨询机构、高等院校、著名专家等。

事前评估是政策制定过程中进行的带有预测性质的政策评估。事前评估的重要作用是将评估从单纯的事后检测变为事前控制。

执行评估是对在执行过程中的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估。

事后评估是政策执行完成后对政策效果的评估,旨在鉴定人们执行的政策对所确认问题的解决程度和影响程度,辨识政策效果成因,以求通过优化政策运行机制的方式,强化和扩大政策效果的一种行为。

政策评估要素:一、评估主体二、评估客体三、评估目标四、评估标准五、评估方法评估主体:决策者和执行者、专业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政策目标群体

政策评估主要侧重政策效果的分析:政策预定目标的完成程度;政策的非预期影响;与政

府行为相关的各种环境的变化;投入政策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评估目标:政治方面、行政方面、方案方面

事实标准:1。政策的投入产出标准2。政策的目标标准3。政策对社会的影响程度

价值标准:1、政策是否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2、政策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政策是否有利于保持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

4、政策是否坚持了社会公正的原则

评估方法:1、前后对比法2、专家评估法3、目标群体评估法4、执行群体评估法

前后对比法:1、简单“前—后”对比分析2、“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3、“有—无”政策对比分析

政策评估步骤1、确定评估对象2、建立评估机构3、制定评估方案4、收集必要信息5、分析已获信息6、撰写评估报告

政策评估的障碍一、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二、政策影响的广泛性三、政策资源的混合和相关政策的重叠四、政策问题的复杂性五、政策主体相关人员的抵制

政策终结是指政策制定者经政策评估后,发现一些政策已经过时、多余、失效,或引发了重大的不良后果,采取必要措施予以终止的行为。

政策终结的作用: 1)有利于节约政策资源2)有利于提高政策效率3)有利于政策过程的优化和政策质量的提高

政策终结的对象(一)权利与责任(二)政策功能(三)相关组织

政策终结的形式:废止:宣布一项政策的废止。替代:新政策代替旧政策,但所面对的问题不变,所要满足的要求不变。合并:旧政策虽然被终止了,但政策要实现的功能并没有取消,而是将其合并到其他政策中去。分解: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原则分解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自形成一项新政策。缩减:采用渐进的方式对政策进行终结,以缓冲终结所带来的巨大冲击,逐步协调好各方关系,减少损失。

政策终结的障碍(一)心理方面的障碍1)政策制定者;2)政策执行者;3)政策受益者。(二)组织方面的障碍(三)社会方面的障碍(四)法律方面的障碍(五)资源方面的障碍政策终结的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消除抵触情绪(二)树立新的观念,营造改革气氛(三)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更多支持(四)废旧立新并举,缓解终结压力(五)做出必要妥协,减少终结代价

《公共政策导论》试题A及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试题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从众效应 2.实验性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公共政策是( )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的政策。 A.企业 B.社会组织 C.政府 D.个人 2.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 )。 A.深入 B.内化 C.反映 D.响应 3.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 )。 A.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B.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C.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D.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4.“系统分析”最早是由( )提出并加以使用的。 A.美国国防部 B.麦克纳马拉C.贝塔朗菲 D.兰德公司 5.下列关于知识经济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九社会组织层级化 B.社会主体知识化C.民主参与大众化 D.政策信息公开化6.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 )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 B.惩罚性C.温和性 D.权威性 7.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 ),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权威性 B.合法性C.系统性 D.倾斜性 8.在拟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 )。 A.补充 B.协调C.-致 D.排斥 9.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 )。 A.创造性思维 B.直觉思维 C.灵感思维 D.豁然开朗思维 10.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 )政策理念。 A.基础型 B.理性型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闭卷考试试题及答案

资料 一、简答题(21小题) 1.为什么公共政策学科会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科学领域发生的革命性变化之一,就是政策科学的诞生。现代政府所面临的已经不是个别的、单一的、基本稳定或一再重复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是越来越具复杂性、尖锐性、普遍性、专业性和动态性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公共政策适应了现代社会的这些特征和现代政府的需要于20世纪50年代迅速兴起和发展起来。 2.什么是政策科学? 答:政策科学是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 3.什么是公共政策? 答:公共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件等的总称。 4.政策的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政策导向功能。 (2)政策控制功能。 (3)政策协调功能。

(4)政策象征功能。 5.我国的官方政策研究机构主要有哪些? 答:主要有俩大类:一是综合型,主要是中央和县以上各级领导机关政策研究室(如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二是专项型:中央和县以上各级领导机关相关部门的研究室(如中共中央纪委研究室以研究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政策为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以研究金融政策为主)等。这类机构是专职政策研究机构。 6.什么是政策制定? 答:政策制定是政策形成或政策规划,即指从问题界定到政策方案抉择以及政策合法化的过程。 7.什么是政策方案? 答:政策方案是指对政策问题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 8.政策方案规划的原则有哪些? 答:政策方案规划的原则主要有:信息完备原则; 系统协调原则; 科学预测原则; 现实可行原则;民主参与原则; 稳定可调原则等。 9.什么是政策合法化? 答:政策合法是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 10.政策执行研究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公共政策学复习题(1)

公共政策学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政策工具本身是(C)的。 A.一元B.单一C.多元D.复杂 2、古德诺(Goodnow)认为,国家和地方利益矛盾,(C)可能导致国家解体或集权政府。 A.利益分配B.权力分配C.权利分配D.资源分配 3、解决国家和地方的矛盾的方法是在中央和地方合理分配(A)的范围。A.意志表达B.利益表达C.呼声表达D.情感表达 4、利益集团最早出现于(B)世纪末的北美13州。 A.16B.18C.19D.20 5、官方的政策活动者是指(B)的、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 A.政治体制外B.政治体制内C.政治体制内外D.政治体制之间 6、政策环境是政策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即各种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政策活动的(B)客观因素的总和。 A.内部B.外部C.内外部D.所有 7、结构不良问题(ill-structured problem)是指(C)。 A.有明确的答案和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B.没有明确的答案的问题C.没有明确的答案和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D.没有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 8、政府过程实质上即(C)政策过程。 A.执行B.监督C.公共D.评估 9、政策是理论指导实践的(C)。

A.主体B.客体C.中介D.环境 10、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的分配,服从于政府整体目标需要,服从于政府对(C)的追求。 A.精神B.公开C.利益D.公正 11. Path Dependence 是指(C)。 A.制度依赖B.习惯依赖C.路径依赖D.心里依赖 12. public choice theory是指(C)。 A.社会选择B.自我选择C.公共选择D.生态选择 13. 现代政策科学诞生后,在美国兴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A)。 A.政策科学运动B.社会科学运动C.自然科学运动D.工程科学运动 14. 行政决策目标的特征不包括(D )。 A.可行B.合理C.科学D.人治 15. Inter Market意为(B)。 A.外部市场B.内部市场C.国内市场D.国外市场 二、多选题 1、公共政策评估具有(ABCD)。 A.诊断功能B.预测功能C.反馈功能D.校正功能 2、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ABCD)。 A.理论渊源B.概念体系C.研究对象D.研究方法 3、政策方案的选择,实际上是对实践活动的各要素及其结合方案的选择,包括(ABD )。 A.实践主体的选择B.在特定的实践时空环境中的选择

2016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完整

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两大并行力量是(A)。 A、市场和政府 B、法律和市场 C、宪法和法律 D、政府和政策 2、深刻影响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行政主流理论的人是(B)。 A、马克思、恩格斯 B、马克斯?韦伯、亚当?斯密 C、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D、尼采、弗洛伊德 3、现代政策研究最早兴起于(D)。 A、德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 4、美国现代政策研究的起始阶段主要侧重于(C)。 A、农村问题 B、政府问题 C、大型城市问题 D、小城市问题 5、二次大战后催化政策科学发展的一个在因素是(A)。 A、公民社会意识的“非政治化”倾向 B、公民道德判断意识加强 C、公民社会意识的“政治化”倾向 D、经济危机 6、亚当?斯密以及后来的赫伯特?斯宾塞主(B)。 A、加大政府干预 B、减少政府干预 C、多用“看得见的手”干预社会 D、尽量用公共政策手段干预社会 7、20世纪公共政策对社会的调节、规作用已经(C)。 A、失败 B、降到最低 C、不可或缺 D、逐步减少 8、拉斯维尔和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A)。 A、“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B、“凡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 C、“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 D、“政府机构和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9、政策不仅具有符号特征,而且是(B)。 A、一个分析过程 B、一个行为过程 C、一个收益过程 D、一个黑箱过程 10、在政策研究中,政策、制度、法律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D)。 A、矛盾关系 B、等价关系 C、平行关系 D、交叉关系 11、下列属于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的是(C)。 A、政策目标与政策实际执行结果趋于统一 B、道德价值判断成为政策制定的唯一标准 C、政策的合法性受到更多重视 D、在政治领域出现由治理政治向统治政治的

公共政策分析教程·试题解答

公共政策分析教程 单项选择题: 第一单元 1、被人们当作政策分析学科诞生的标志性著作是:B.拉纳和托克维尔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最新发展》 2、20世纪60年代以后,对政策分析学科起到方法论解放作用的学者是:C、库恩 3、在政府与资源配置的关系上,亚当。斯密的基本态度是:B:不主张政府介入资源配置过程 4、政府干预主要针对以下哪种市场失灵:A、市场固有失灵。 5、政府失灵的最一般表现是:D:政府干预经济的结果不能实现预期的社会公共目标 6、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这属于政策特征的:C:政治性 7、把政策分析界定为“以制定政策规划和政策备选方案为焦点,运用新的方法对未来趋势进行分析的学问”的学者是:B拉斯韦尔 8、以下不属于政策分析的政治学研究途径的选项是:A:公共选择理论 9、在政策分析研究中,把“政治行动者个人都被自利的动机所引导而选择一项对其有利的行动方案”,这一假设作为基本出发点的理论是:D:公共选择理论 10、从政策分析的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政策理论,总结党和政府政策实践的基本经验,这种状况属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策分析学科的发展的:B:第二阶段 第二单元 1、上世纪50年代论及政策工具基本原理的著作《政治、经济和福利》一书的作者是:C:达尔和林德布洛姆 2、以下哪一项是不属于推动工具研究盛行的选项:D:社会团体的推动 3、在政策工具研究中“后现代工具”的提出者是:B:休普 4、以下哪些选项属于政策研究的古典途径:A:工具主义 5、用木工匠和园艺业比喻政府治理工具的学者是:C:胡德 6、把政策工具分为法律工具、经济工具和交流工具的学者是:D:狄龙 7、以下属于全面质量管理(TQM)核心业务的选项是:B:不断进行员工工作流程分析 8、关于听证会开始于哪个国家的说法,以下正确的选项是:A:英国 9、以下不属于影响政策工具因素的选项是:C:社会团体 10、以下不发球政策工具选择策略的选项是:D:以政策执行者的偏好为标准 第三单元 1、把政策问题觉察机制形象地称为“扳机触发器”的学者是:C:安德森 2、形成政策议程的基本条件是:C:代议制 3、以下不属于方案规划环节的选项是:D:听证票决 4、以下不属于政策目标规范性要求的选项是:A:政策目标要体现决策集团的利益 5、政策方案抉择要依据有关标准,以下不属于这些标准的选项是:C:实现政策目标的风险属于中度水平 6、把合法化严格限定在政治秩序被认可层面的学者是:B:哈贝马斯 7、以下关于政策合法化含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法律法规不存在政策合法化问题。 8、以下关于政策合法政府化地位与作用的各种说法不正确的是:A:政策合法化是领导意志转变为群众意志的过程 9、政策合法化的主体要有合法依据,以下国务院有关构成部门哪个即使经国务院批准也不能发布规章:C:国家统计局 10、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我国政策制定的原则性要求:B:群众路线 第四单元 1、将政策执行看作,在目标的确立与适应于取得这些目标的行动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过程,提出这个观点的学者是:D: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 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政策执行的地位和作用的确主要表现方面:B:保证法律法规实施的主要手段 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制定执行计划应遵循的原则:A:政治性 4、政策执行过程有诸多环节,包括制定必要的管理法规制定,以下哪一选项不属于必要的管理法规制度:C:质量监测制 5、以下哪一选项不属于传统的政策执行手段中行政手段的特点:D:结果的不容置疑性

全国2017年10月自考(00318)公共政策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公共政策试卷 (课程代码0031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决策科学与公共政策学的关系是(A)P.95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互补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直接与间接的关系 2.利用政策论证者自身的社会成就或特殊身份所产生的权威性影响,作为论证信息可信度的基础,这一政策论证模式是(A)P.307 A.权威模式 B.统计模式 C.分析模式 D.解释模式 3.政策体系中具有统摄性的政策是(C)P.123 A.基本政策 B.部门政策 C.元政策 D.科技政策 4.对特定的社会现实问题以公共政策的形式予以关注,这是公共政策的(D)P.169 A.普遍性 B.稳定性 C.特殊性 D.回应性 5.政府最高首脑拥有对公共决策最终决定权的是(A)P.204 A.首长制 B.委员会制 C.集权制 D.分权制 6.由于执行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是(B)P.343 A.政策制定偏差 B.政策执行偏差 C.政策评估偏差 D.政策规划偏差 7.在集团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政府作用并形成了“集团模型”的学者是(A) 4-236 A.莱瑟姆 B.杜鲁门 C.莫斯卡 D.戴伊 8.政治系统模型认为,既是现政策过程的终点又是新政策过程的起点的是(C)P.236 A.转换 B.输出 C.反馈 D.输入 9.对政策规划和政策实施计划进行的监控是(B)P.383 A.引发性监控 B.预防性监控 C.过程性监控 D.结果监控 10.建立在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基础上的政策议程设定模型是(D)P.275 A.外在创始模型 B.动员模型 C.内在创始模型 D.三源流模型 11.能够由一位或数位决策者在相对有限的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的公共政策问题是(A)P 254 A.结构适度问题 B.结构不良问题 C.结构混乱问题 D.结构残缺问题 12.z省出台《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改“暂住证”为“居住证”是(C)P.410 A.政策的增删 B.政策的修正 C.政策的更新 D.政策的合并 13.决策者学习有关政策价值以及规范、目标、责任等其他深层次的特质是(D)P.300 A.工具学习 B.概念学习 C.问题学习 D.社会学习 14.实现政策目标和解决政策问题的直接途径是(C)P.320 A.政策研究 B.政策调整 C.政策执行 D.政策学习 15.既是构成政策执行人员的主要力量,又是影响政策执行效率的基础性因素的是(A)P 322 A.下级行政人员 B.政策研究机构 C.公共政策执行力 D.政策执行机制

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

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两大并行力量是(A)。 A、市场和政府 B、法律和市场 C、宪法和法律 D、政府和政策 2、深刻影响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行政主流理论的人是(B)。 A、马克思、恩格斯 B、马克斯?韦伯、亚当?斯密 C、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D、尼采、弗洛伊德 3、现代政策研究最早兴起于(D)。 A、德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 4、美国现代政策研究的起始阶段主要侧重于(C)。 A、农村问题 B、政府问题 C、大型城市问题 D、小城市问题 5、二次大战后催化政策科学发展的一个内在因素是(A)。 A、公民社会意识的“非政治化”倾向 B、公民道德判断意识加强 C、公民社会意识的“政治化”倾向 D、经济危机 6、亚当?斯密以及后来的赫伯特?斯宾塞主张(B)。 A、加大政府干预 B、减少政府干预 C、多用“看得见的手”干预社会 D、尽量用公共政策手段干预社会 7、20世纪公共政策对社会的调节、规范作用已经(C)。 A、失败 B、降到最低 C、不可或缺 D、逐步减少 8、拉斯维尔和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A)。 A、“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B、“凡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 C、“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 D、“政府机构和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9、政策不仅具有符号特征,而且是(B)。 A、一个分析过程 B、一个行为过程 C、一个收益过程 D、一个黑箱过程 10、在政策研究中,政策、制度、法律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D)。 A、矛盾关系 B、等价关系 C、平行关系 D、交叉关系 11、下列属于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的是(C)。 A、政策目标与政策实际执行结果趋于统一 B、道德价值判断成为政策制定的唯一标准 C、政策的合法性受到更多重视 D、在政治领域出现由治理政治向统治政治的转化 12、下列关于政策、制度、法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A、制度与政策是截然不同的 B、制度、政策与法律不一致的情形并非罕见 C、法律有时不是“统治者”,而是统治者的工具 D、制度与政策有时很难截然分开 13、现代政策科学兴起的背景是(C)。 A、文艺复兴 B、民权运动 C、产业革命 D、二次大战 14、20世纪早期美国的专业政策研究部门有(B)。 A、遗产基金会 B、布鲁金斯学会 C、商业圆桌委员会 D、三边关系委员会 15、现代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D)。 A、道格拉斯?诺思 B、戴维?韦默 C、艾丹?维宁 D、拉斯维尔 16、一个负责任、高效率的政府应该追求政策的(A)。 A、合理性、科学性 B、计划性、操作性 C、经济性、全面性 D、综合性、权威性 17、P=f(G,E)表达的关系是(B)。 A、政策取决于法律和制度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 B、政策取决于政府和环境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 C、政策取决于政府和法律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 D、政策取决于制度和环境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 18、公共政策的主体(B) A、就是国家行政机关 B、包括各种具有法定权威性的公共部门 C、包括利益集团和政党 D、全体公民

14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

14秋学期《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试卷得分:100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包括本科在内的各科复习资料及详细解析,可以联系屏幕右上的“文档贡献者”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得分:40V 1. 以一系列假设为依据,对作为分析对象的政策在设想中将要实现的环境和各种条件进行描述和预测的政策分析方法称为()A. 头脑风暴法 B. 德尔菲法 C. 脚本写作 D. 个人判断法 满分:4 分得分:4 2. 将旧的公共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各自形成一项新公共政策,从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类型讲,属于()。A. 替代 B. 分解 C. 合并 D. 缩减 满分:4 分得分:4 3.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创始公共政策学科时使用的名称是()A. 政策科学 B. 公共政策学 C. 政策学 D. 政策分析 满分:4 分得分:4 4. 在公共政策系统中,决策子系统的辅助系统是()A. 咨询子系统 B. 信息子系统 C. 监控子系统 D. 反馈子系统 满分:4 分得分:4 5. 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A. 政策问题的认定 B. 政策目标的认定 C. 政策方案的认定 D. 社会问题的认定 满分:4 分得分:4 6. 现代意义上的政策评估最早兴起于()A. 20世纪30年代 B. 20世纪50年代 C. 20世纪60年代 D. 20世纪90年代 满分:4 分得分:4 7. “摸着石头过河”体现了()的观点。A. 理性模型 B. 渐进模型 C. 精英模型 D. 小组意识模型

满分:4 分得分:4 8. 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某项公共政策做出价值判断就是()A. 政策评估 B. 政策变通 C. 政策规划 D. 政策执行 满分:4 分得分:4 9. 公共政策目标具有三个特点,即目标的进取性、目标的整体性和目标的()。 A. 抽象与具体的统一 B. 主体权威性 C. 信息的反馈性 D. 空间广泛性 满分:4 分得分:4 10. “如果反复观察到某种事实,则某个确定的结局将以一个确定的概率发生。”这一论断,属于()。A. 事实分析 B. 价值分析 C. 规范分析 D. 可行性分析 满分:4 分得分:4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得分:40V 1. 公共政策问题构建方法中的类比分析法包括()。A. 人的类比 B. 直接类比 C. 符号类比 D. 幻想类比 满分:4 分得分:4 2. 政策执行对于政策过程的重要性体现在()A. 是解决政策问题的重要途径 B. 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 C. 是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 其后果是后续决策的基本依据 满分:4 分得分:4 3. 必要的公共政策资源包括()。A. 财力资源 B. 人力资源 C. 权威资源 D. 信息资源 满分:4 分得分:4 4. 我国行政决策的合法化程序包括()A. 决策方案的提出 B. 法制部门的审查 C. 领导会议讨论决定 D. 行政首长的签署发布 满分:4 分得分:4 5. 一般把公共政策议程建立分成()。A. 外在创始型 B. 参与型

《公共政策学》复习题

公共政策学复习题 简答题: 一、简述基本政策的特征。 1、高层次性:制定和发布基本政策的国家机关规格和级别很高,通常是由国家最高权威机 构或其授权机关制定和发布; 2、广泛性:从范围上讲,基本政策要么覆盖全国,要么覆盖整个领域,其影响面很大; 3、稳定性:从时间上看,基本政策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特征,除非发生非常重大的政治 变动,如政府更迭、意识形态改变等,基本政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般不会发生实质性变化; 4、权威性:基本政策是具体政策的制定依据,具体政策必须符合基本政策的要求,不能 与之发生冲突。从这一点来看,基本政策具有很强的权威性。 二、目标群体之所以能够接受和服从某项政策,其一般原因是什么? 1.政治社会化的影响:是指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政治观念的树立以及政治行为模式的形成。 2.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政策往往对目标群体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提出一定的要求。然而,历史文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3.对政策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的看法: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讲实质合理,而不讲形式合理,必然会走向人治;反之可能导致机械和教条。 4.对成本收益的权衡:从制度激励角度看,一项政策如果能够使目标群体获得一定的利益,那么它相对就容易被接受。 5.对大局或整体的考虑:如果目标群体认为某项政策从总体上看是合情合理的,对大局和整体利益是有利的,那么即使牺牲一些个人利益和小集团利益、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他 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是会接受。 6.避免受到惩罚:作为利益分配与调节杠杆的公共政策,不可避免地会触动一部分目标群体的固有观念和既得利益,但大多数人会因为畏惧惩罚而接受和遵从政策。 7.环境条件的变化: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会产生“振动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客观条件的改变,人们的主观认识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变化。 三、简述政策环境的构成要素。 政策环境的构成因素复杂多样,其中对公共政策构成较大影响的主要有六个方面:地理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变迁、国际环境和体制或制度条件。 四、简述小组意识的特征。 (1)一致性思维。从众风气浓厚,大家心往一处想。 (2)有倾向地选择信息。思考角度单一、观点看法片面。 (3)极端化的盲目情绪。盲目乐观或悲观,要么对成功作出过高的估计,要么在困难面前丧 失信心。 (4)对群体的过分自信。盲目相信群体的力量。 (5)很强的群体凝聚力。表现为强大的向心力。 (6)群体成员的共同性。表现为思考方法、价值观念等的一致。群体成员可能具有同样的背景、经历、学校和专业等等。 五、简述精英理论的基本观点。 1、社会分化为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少数人掌握社会价值分配权,多数人参与不了政策决定。 2、作为统治者的少数人并非是多数人的代表。精英人物主要来自经济地位较高的社会阶层。

公共政策试题 A卷

公共政策试题A卷 公共政策分析A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最早提出“政策分析”概念的学者是() A.拉斯韦尔 B.德洛尔 C.林德布洛姆 D.西蒙2.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 A.申农 B.维纳 C.贝塔朗非 D.韦伯3.在国家能力中,构成公共政策财力基础的能力是( ) A.社会抽取能力 B.社会控制能力 C.社会规范能力 D.社会适应能力4.英国内阁议会制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 A.三权分立制 B.合议制 C.民主集中制 D.合议、三权分立制5.美国政府的政策效能主要取决于( ) A.议会 B.总统 C.法院 D.执政党6.对各项政策方案效果进行预测性分析和比较,这项工作属于( ) A.政策方案择优 B.政策方案评估 C.政策方案规划D.政策合法化7.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政策研究者建立了许多政策执行模型,其中\过程模型\的建立者是( ) A.史密斯 B.麦克拉夫林 C.雷恩 D.巴德克8.公共政策评估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 )

A.确定评估对象 B.作出评估结论 1 C.制定评估方案 D.准备评估条件9.最初提出阶段性政策周期理论的学者是( ) A.琼斯 B.布鲁尔 C.德龙 D.林德布洛姆10.\头脑风暴法\应归类于( ) A.现代定性方法 B.定量方法 C.系统分析方法 D.趋势外推法11.在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以德洛尔为代表的学者对拉斯韦尔等学者倡导的如下方法论作了全面批评( ) A.渐进主义 B.行为主义 C.系统分析 D.统计分析12.提出有限理性论的学者是( ) A.德洛尔 B.西蒙 C.拉斯韦尔 D.韦伯13.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的是( ) A.公共问题形成 B.政策方案的制定 C.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 D.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14.关于政策与理论的关系、政策与实践的关系的不正确表述是( ) A.政策的理念依据是社会实践 B.政策是理论的具体化 C.实践须以政策为出发点 D.理论是政策的指导思想 15.不属于政策实施阶段的环节是( ) A.政策执行 B.政策调整 C.政策宣示 D.政策修正16.以下四项,不属于政策方案设计基本原则的是( ) A.方案为多数人认可 B.方案切实可行 C.方案紧扣政策目标 D.规划多重方案17.在政策规划阶段,拟定出政策方案后,接下来的环节是( )

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2009.4~2013.7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 1.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实际参与研究对象的一些与政策过程有关的生活过程进行的观察称为 C A.实地观察法 B.非参与观察法 C.参与观察法 D.无结构访谈法 2.标志着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著作之一是 A A.《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B.《政策方向》 C.《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D.《逆境中的政策制定》 3.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的、在该领域或方面起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的政策是 B A.元政策 B.基本政策 C.部门政策 D.总政策 4.1977年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决定废止大学招生实行的免试推荐制度而改行全国统一考试的制度属于政策类型中的 D A.风险型政策 B.竞争型政策 C.不确定型政策 D.确定型政策 5.在政策支持系统中,被称为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的是 A A.信息传播系统 B.政策支持系统 C.政策监控系统 D.政策评估系统 6.实行中央集权型单一制的典型国家是 C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加拿大 7.在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中,采取委员会制的国家是 B A.俄罗斯 B.瑞士 C.法国 D.中国 8.在政策过程模型中,由林德布洛姆构建的政策过程模型是 B A.理性主义模型 B.渐进主义模型 C.规范最适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9.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缺乏理论色彩的一个决策模型是 A A.机构—制度模型 B.集团模型 C.精英模型 D.“上下来去”模型 10.公共问题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提出主体是 D A.政党组织 B.大众传媒 C.政治人物 D.政府部门 11.在问题认定的方法中,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 B A.边界分析 B.多角度分析 C.类别分析 D.层次分析 12.公共政策的政府议程又称为 A A.正式议程 B.政策议程 C.公众议程 D.系统议程 13.科珀等人认为,外在创始模型通常出现在 C

2015年10月公共政策考试真题

全国2015 年10 月高等教育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公共政策学学科成熟的外在标志是() A .科学化B理念化C建制化D特殊化 2.自公共政策学诞生之日起,这个科学的主导范式一直是() A 行为主义 B 理想主义 C 形式主义 D 空想主义 3.以政策效果为标准,把公共政策划分为物质性政策和符号性政策的是() A 伊斯顿 B 洛维 C 休斯 D 安德森 4.1977 年中国政府决定废止大学招生中已实行的免试推荐制度而改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这种类型的政策 属于() A 不确定型政策 B 风险型政策 C 确定型政策 D 竞争型政策 5.根据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的多少,决策权的配置类型可以分为() A 层级制和职能制 B 集权制和分权制 C 完整制和分离制 D 首长制和委员会

6.美国学者安德森认为在西方国家,下列属于公共政策过程的“非官方的参与者” 是()A 政党B 法院C 立法机关D 行政机关 7.公共政策分析中最具有普适性的模型是() A 渐进主义模型 B 理性主义模型 C 政治系统模型 D 规范最适模型 8.认为现代政治实际上是各个利益集团为影响公共政策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表述这一命题的政策过程模型 是() A 机构——制度模型 B 集团模型 C 精英模型 D 上来下去模型 9.邓恩把问题认定分为四个依次递进的步骤,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问题决定—问题搜索—问题详述—问题感知 B 问题详述—问题搜索—问题感知—问题决定 C 问题搜索—问题详述—问题感知—问题决定 D 问题搜索—问题决定—问题详述—问题感知 10.提出政策议程确立的外在创始模型的学者是() A 科珀 B 金登 C 邓恩 D 尼尔森 11.从学习的内容及程度上,政策学习一般分为工具学习、概念学习和() A 制度学习 B 社会学系 C 文化学习 D 经济学系 12.政府通过征收燃油税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这一政策目标。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来说,征收燃油税属 于() A 政策规则 B 政策工具 C 政策目的 D 政策假定 13.在政策执行研究中,采取“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被称为() A 向后推进策略 B 向前推进策略 C 以政策为中心的途径 D 政策制定者透视 14.对政策规划和政策实施计划进行的监控称之为() A 过程性监视 B 结果监控 C 预防性监控 D 经常性监控 15.衡量公民对于某一政策满意程度的评估指标称之为() A 主观性福利指标 B 客观性福利指标 C 效益性福利指标 D 效率性福利指标 16.一个国家采纳其他国家的公共政策、行政体制、制度及思想等来解决本国所面临的政策问题,指的是()

4月公共政策真题及答案

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古代提出“国待农耕而富,主待农战而尊”的政策主张的政治家是( A ) A.商鞅B.诸葛亮 C.李世民D.李斯 2.《国富论》第一次把政治经济学发展为一种完整的体系。这本书的作者是( D ) A.韦伯B.马克思 C.克劳塞维茨D.亚当·斯密 3.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本质和属性,这就是( C ) A.政策群B.政策链 C.政策一般D.政策系统 4.强调公共政策在本质上始终是统治阶级的政策的理论模型是( D ) A.政治系统模型B.渐进主义模型 C.理性主义模型D.精英模型 5.混合扫描模型的提出者是( C ) A.洛克B.培根 C.埃齐奥尼D.西蒙 6.在美国,不属于 ...公共政策的是( B ) A.司法决策B.政党政策 C.国会立法D.行政决策 7.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关系是( A ) A.前者是属于后者的一种基本类型 B.后者是属于前者的一种基本类型 C.二者互不隶属 D.二者互相排斥 8.决定公共政策性质的核心因素是( B ) A.国家结构及其关系模式 B.决策权的归属、分配及其使用状况 C.决策者的人数多少及其地位关系

D.国家的政体形式 9.公共政策系统的中枢系统是( C ) A.信息子系统B.执行子系统 C.决策子系统D.监控子系统 10.代表特定的行业或职业利益,核心目标并不在于上台执政,但竭力影响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是( D ) A.政党B.法院 C.政治领袖D.利益集团 11.公共政策问题一定是( A ) A.已经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B.尚未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C.不需要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D.没有引起公共权力机关注意的公共问题 12.下列不属于 ...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的是( B ) A.外在创始模型B.集团模型 C.内在创始模型D.动员模型 13.政策方案设计中的灵魂是( B ) A.方案的综合性B.方案的创新性 C.方案的独立性D.方案的方向性 14.政策议程通常可分为( A ) A.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B.系统议程和公众议程 C.政府议程和国会议程D.政府议程和非政府组织议程 l5.查尔斯·琼斯认为政策规划的明显特征在于( B ) A.增加规划主体B.提出解决办法 C.实现利益补偿D.延长规划时间 16.政策执行的循环模型又称( C ) A.互动理论模型B.琼斯模型 C.雷恩一拉宾诺维茨模型D.马尔科夫模型 17.最基本的政策执行资源是( B ) A.执行保护B.经费和人力 C.信息D.方案和目标 18.下列关于政策监控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政策监控的主体包括个人和组织 B.政策监控是一个动态活动过程 C.司法机关和利益集团都可以对政策进行监控

2010年7月有答案 自考公共政策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始创“公共政策”这门学科时使用的名称是() A.政策学 B.政策科学 C.政策分析 D.公共政策分析 2.首先提出“头脑风暴法”的是() A.奥斯本 B.韦伯 C.西蒙 D.德尔菲 3.世界上的政策预测方法大约为() A.50多种 B.100多种 C.200多种 D.300多种 4.趋势外推法属于() A.定量预测方法 B.定性预测方法 C.目标性预测方法 D.探索性预测方法 5.政策咨询中最重要、最受关注的类型是()BABAA A.公共决策咨询 B.政策信息咨询 C.政策环境咨询 D.政策民主化咨询 6.决策咨询的首要功能是() A.研究咨询功能 B.参与决策功能 C.政策协调功能 D.人才开发功能 7.将信息论和控制论联系起来的是() A.申农 B.维纳 C.霍尔 D.施勒莫 8.下面属于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贡献的是() A.战略决策思想 B.官僚制理想模型 C.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 D.价值无涉主张 9.属于公共政策学的核心概念的是() A.政策实验 B.政策替代 1

C.政策宣传 D.政策效果 10.规范最佳模型的构建者是()ABCDC A.西蒙 B.林德布洛姆 C.德洛尔 D.埃齐奥尼 11.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 A.国会立法 B.总统决策 C.法院制定 D.司法参与 12.人力资源政策属于() A.政治政策 B.经济政策 C.社会政策 D.教育政策 13.按政策效果分,可以将公共政策分为() A.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 B.物质性政策和符号性政策 C.能动性政策和被动性政策 D.积极性政策与消极性政策 14.被称作公共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的是() A.决策子系统 B.咨询子系统 C.信息子系统 D.执行子系统 15.“海权论”对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外交政策的深刻影响反映了()AABCA A.自然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B.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C.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D.国际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16.属于集权制优点的是() A.因地制宜 B.政策针对性强 C.统筹兼顾 D.政策适应性强 17.不属于 ...“流行迷思”的内容的是() A.自然的迷思 B.邪恶的迷思 C.内在的迷思 D.价值的迷思 18.假设分析法的第一步是() A.呈现假设 B.汇集假设 C.确立利害关系人 D.组建团体 19.政策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第一步是() 2

公共政策学期末复习资料1

Ch1.公共政策学 ●案例1-1(书P4-6)辨析是否属于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的功能(单选/简答P157) (1)引导功能:正向与负向 (2)管制功能:对影响社会良性发展的不利因素进行管制与约束。 如《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为消极性管制,还有突出正激励原则的积极性管制。(3)调控功能 公共政策不仅需要指明人民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而且还需指明人民应该先做什么和后做什么。Eg: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 (4)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分类(了解) 1、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 实质性政策与政府将要采取的行动有关; 程序性政策只涉及采取行动和由谁来采取行动的问题。 2、分配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 分配性政策一般只产生得利者,而没有明确的受损者; 再分配性政策涉及社会各阶层和团体中财富、收入和权利的转移分配。 例如,累进收入税、养老退休金额度的重新分配),美国的“反贫困”计划。 3、管制性政策和自我管制性政策 如广播、电视、煤炭、电力等特殊行业兼具自我管制政策的性质。 4、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 最低工资标准、经济适用房政策、农民收入补贴政策等 设立教师节、环境政策 5、涉公政策和涉私政策 国防是典型的涉公政策 而垃圾收集、邮政服务、医疗卫生、养老保障等也带有一些私人物品的特征。 Ch.2 公共政策的理论模型与公共政策系统 ●公共政策理论模型 A**过程模型(P235): 1.公共政策的阶段性 2, 公共政策是一个动态过程

B渐进模型: 1. 林德布洛姆:公共政策是政府根据过去的经验对现行政策作出的局部调整。 2. 渐进模型有以下特点(P238): (1)政策具有承继性,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承诺; (2)渐进模型注重研究现有政策的缺陷; (3)渐进模型强调目标与方案之间的相互调适。 C团体模型:公共政策是利益团体之间的平衡。 ●公共政策的系统 1.公共政策的主体 直接主体:执政党/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领袖权威人物 间接主体:利益集团/大众传媒/公众/非执政党/思想库 2.公共政策的客体 公共政策问题(政策问题) 概念:权威当局认为所提出者属其权限范围内的事物,且有采取行动,加以解决的必要者。社会问题如何转化为政策问题:公共权威当局趋同(+概念) 目标群体:公共政策影响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目标群体理解、接受、服从政策的程度是衡量政策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3.公共政策环境(了解) 自然环境社会变迁国际环境 经济环境(经济实力、经济体制、经济利益) 政治文化(政治心理、政治价值、政治行为模式) Ch3公共政策工具 ●公共政策工具的内涵:指政府为实现公共政策目标所采用的各种手段的总称。 ●公共政策工具的类型(简答) 公共政策工具分类: 三分法(按国家干预程度分) 自愿性工具(非强制性工具) 强制性工具 混合型工具

最全公共政策分析题库(含答案)

公共政策分析题库(最全) 一,单项选择题: 1,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两大并行力量是(A). A,市场和政府B,法律和市场C,宪法和法律D,政府和政策2,深刻影响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行政主流理论的人是(B). A,马克思,恩格斯 B,马克斯·韦伯,亚当·斯密 C,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D,尼采,弗洛伊德 3,现代政策研究最早兴起于(D). A,德国B,中国C,英国 D,美国 4,美国现代政策研究的起始阶段主要侧重于(C). A,农村问题 B,政府问题 C,大型城市问题 D,小城市问题5,二次大战后催化政策科学发展的一个内在因素是(A). A,公民社会意识的"非政治化"倾向 B,公民道德判断意识加强 C,公民社会意识的"政治化"倾向 D,经济危机 6,亚当·斯密以及后来的赫伯特·斯宾塞主张(B). A,加大政府干预 B,减少政府干预 C,多用"看得见的手"干预社会 D,尽量用公共政策手段干预社会 7,20世纪公共政策对社会的调节,规范作用已经(C). A,失败 B,降到最低 C,不可或缺 D,逐步减少 8,拉斯维尔和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A). A,"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B,"凡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 C,"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 D,"政府机构和它周围环

境之间的关系" 9,政策不仅具有符号特征,而且是(B). A,一个分析过程 B,一个行为过程 C,一个收益过程 D,一个黑箱过程 10,在政策研究中,政策,制度,法律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D). A,矛盾关系 B,等价关系 C,平行关系 D,交叉关系 11,下列属于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的是(C). A,政策目标与政策实际执行结果趋于统一 B,道德价值判断成为政策制定的唯一标准 C,政策的合法性受到更多重视 D,在政治领域出现由治理政治向统治政治的转化 12,下列关于政策,制度,法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A,制度与政策是截然不同的 B,制度,政策与法律不一致的情形并非罕见 C,法律有时不是"统治者",而是统治者的工具 D,制度与政策有时很难截然分开 13,现代政策科学兴起的背景是(C). A,文艺复兴 B,民权运动 C,产业革命 D,二次大战 14,20世纪早期美国的专业政策研究部门有(B). A,遗产基金会 B,布鲁金斯学会 C,商业圆桌委员会 D,三边关系委员会 15,现代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D). A,道格拉斯·诺思 B,戴维·韦默 C,艾丹·维宁 D,拉斯维尔 16,一个负责任,高效率的政府应该追求政策的(A). A,合理性,科学性 B,计划性,操作性 C,经济性,全面性 D,

公共政策历年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2.4)最早提出“政策分析”概念的学者是( C )1-59 A.拉斯韦尔B.德洛尔 C.林德布洛姆D.西蒙 1.(14.10) “政策分析”作为学术术语,其第一个提出者是【C 】1-59 A.兰尼 B.邓恩 C.林德布洛姆 D.拉斯韦尔 1.(12.7)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被称为( C ) 1-69 A.具体的个别的政策 B.政策群 C.政策链 D.政策一般 1.(14.4)公共决策者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是(B )1-69 A.政策群 B.政策链 C.政策一般 D.个别政策 1.(11.7)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本质和属性,属于公共政策层次中的( C )1-70 A.政策主体系统 B.政策过程 C.政策一般 D.政策系统 1.(13.7)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实际参与研究对象的一些与政策过程有关的生活过程进行的观察称为( C )1-77 A.实地观察法 B.非参与观察法 C.参与观察法 D.无结构访谈法 2.(13.4)我国最早的史书,也是周天子一系列重要决策记录的著作是【C 】1-88 A.《诗经》 B.《礼记》 C.《尚书·周书》 D.《春秋》 2.(11.4)我国宋代苏轼在科举应试时所进的“时务策”是( C )1-91 A.《国策》 B.《谏逐客书》 C.《教战守策》 D.《盐铁论》 7.(11.4)提出决策者有限理性和满意决策命题的学者是( D )1-9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