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统筹兼顾看《论十大关系》的现实意义

从统筹兼顾看《论十大关系》的现实意义

从统筹兼顾看《论十大关系》的现实意义
从统筹兼顾看《论十大关系》的现实意义

从统筹兼顾看《论十大关系》的现实意义

【摘要】:《论十大关系》以战略眼光辩证地分析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十对矛盾,贯穿其中的统筹兼顾思想奠定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论十大关系》;统筹兼顾;继承;丰富;创新

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讲话围绕着”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论述了十个方面的关系,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建设的新方针。讲话提出了探索中国自己建设道路的任务,奠定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最初的理论和政策基础,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对于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建国时的国际环境决定了我们在政治上采取”一边倒”的政策,我们将要建立的经济体制也是苏联模式的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到1956年3月,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即将建立。但是,中国经济的总体水平相当落后,而且地区、行业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单一公有制刚建立就暴露出不足。另外,苏联在1954年后总结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时逐渐公开了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的弊端。这两方面的原因迫使党和政府考虑对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进行改革,这种考虑即始于1956年初。

经过1955年底到1956年春的大量调查研究并充分听取了中央34个部门的详细汇报后,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讲话阐述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针仍是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十七大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论十大关系》心得体会

《论十大关系》精品品读心得体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于1956年4月25日发表。这篇文章,以苏联的经验为借鉴,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近60年的时间里,毛主席的这次讲话对党和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依然有着巨大的作用,足见其影响之深远。这次通过品读《论十大关系》的讲话,结合教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品读经典,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毛泽东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同时涌现出一大批大公无私、艰苦奋斗、自觉建设社会主义的英雄模范人物和团结建设社会主义的典型团体,足见其思想的伟大和博大精深。结合我国实际,综合理论研究,细细品味其中深意,了解其时代背景,理解其科学内涵,借鉴其分析问题的方法,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的各种矛盾,为处理这些问题奠定好思想理论基础,不偏离正确的前进方向。同时,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如何科学地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客观事物、指导工作,坚持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反对教条主义。 在1956年初,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取得胜利,中共中央开始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向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转移。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当时已有一定经验,也逐步了解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戒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已经提上日程。关于正确处理十大关系的思想,正是这样的情况下,在毛泽东先后听取了中央34个部委有关经济建设问题的调查研究的汇报的基础上,经过中央政治局的几次讨论,由毛泽东集中概括出来的。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适合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自觉和道路自觉的开端。 该讲话主要讲了十个问题,分别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下面是我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与感悟: 页脚内容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 800 字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800 字 1956 年 2 月至 4 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 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有关领导,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连续 听取工业、农业、商业、运输业、财政等 34 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讨论社会主义道路中存在的问题,在如何对待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经验问题上形成很多共识。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并经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归纳,最后由毛泽东汇总,形成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报告论述的十个问题,一方面是从研究和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问题中提出来的,一方面是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提出来的。毛主席提出,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 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 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并肯定我们过去在处理这些关系上没有犯大的错误,同时强 调根据形势和经验,今后应该适当调整,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地利用和发 展沿海工业,尽量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从长远看,这样反而能够更 好地发展重工业、内

地工业和加强国防。这里涉及的实际上是开辟一条跟苏联过去道路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第四、五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开始涉及经济体制的改革。这样就初步 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其中既要提高 他们的政治觉悟,同时要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 众痛痒的官僚主义; 既要大力发扬群众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 同时也需要更多地注意解决他们在劳动和生活中的迫切问 题我想将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后五条讲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都是属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汉族与少数民族各有优势。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调动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民族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专门论述了“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并且明确地提出了“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 《论十大关系》以苏联为鉴戒,总结本国经验,再怎

《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讲解稿 各位同学,晚上好!今天我代表第六组全体成员和大家一起分享这篇被称为探索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篇之作ppt1——《论十大关系》——毛泽东ppt2,准确的说我们现在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论十大关系》这篇文章的前身,这是毛泽东在1956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这次讲话构成《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Ppt3 现在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的P256页,咱们拿到一篇文章的时候,最先看到的就是文章的标题以及作者,一个好的标题能帮我们快速的掌握文章的中心内容。作为一篇讲话稿,当然也不例外,比如说这篇《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最上面三排字,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节选)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五日ppt4,很明显告知我们,这篇讲话稿的作者,发表的时间,以及它的主要内容。对于毛泽东,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前面我们也已经学习过他的《实践论》、《矛盾论》,可以看出他的文章有着严密的逻辑思维,语言上多直白表述,但是往往隐藏着深刻寓意,这就需要我们反复的琢磨,总体上毛泽东的文章还是易于理解的。这里我们还是简要介绍一下毛泽东出生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家乡湖南湘潭;逝世1976年9月9日,享年83岁。荣誉称号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Ppt5 作者在做这篇讲话时正63岁的高龄,任国家主席。 就这个标题来看,这篇讲话稿只是原稿的一部分,在这里十大关系并没有完全阐述,而只是摘取其中前五个方面。原稿的十大关系ppt6展示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六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七党和非党的关系八革命和非革命的关系九是非关系十外国与中国的关系 发表时间1956年4月25日,为什么在这个时间讲,这直接关系到当时的一个时代背景,这篇讲话出现在这个时候有着时代的必然性,同时它的形成有着相对的偶然性ppt7 我们先来看时代的必然性从国内来看,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迅速推进并取得巨大进展。但是,从总体上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无论是工业、农业、科技,还是其他各个方面都很落后。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应该如何建设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Ppt8 从国外来看,第一,紧张局势日趋缓和第二,苏共二十大的召开使我们党更加明确了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决心。自朝鲜停战以来,经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国际紧张局势日趋缓和。毛泽东认为,现在有可能给我们十年或者更长的和平时间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基本实现现代化。他还看到,美国的军队布置不像是要打仗的样子。当然,毛泽东也估计到另一种可能性,就是帝国主义搞突然袭击从苏共二十大中得到的最大的收益,就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Ppt9 形成上的偶然性阅读十大关系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知道这十大关系主要来自34个部委的总结所得,毛泽东回忆说:“这十大关系怎么出来的呢?我在北京经过一个半月,每天谈一个部,找了三十四个部的同志谈话,逐渐形成了那个十条。如果没有那些人谈话,那个十大关系怎么会形成呢?不可能形成。”(毛泽东在1958年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记录)但是毛泽东听取这个汇报是偶然的,1956年一月中旬,毛泽东从杭州回到北京不久,从薄一波那里听说刘少奇正在听取国务院一些部委汇报工作,立刻引起了他的兴趣,他对薄一波说:“这很好,我也想听听,你能不能替我组织一些部门汇报?”《毛泽东文集》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800字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800 字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800字 1956年2月至4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有关领导,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连续听取工业、农业、商业、运输业、财政等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讨论社会主义道路中存在的问题,在如何对待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经验问题上形成很多共识。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并经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归纳,最后由毛泽东汇总,形成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报告论述的十个问题,一方面是从研究和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问题中提出来的,一方面是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提出来的。毛主席提出,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并肯定我们过去在处理这些关系上没有犯大的错误,同时强调根据形势和经验,今后应该适当调整,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尽量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从长远看,这样反而能够更好地发展重工业、内

地工业和加强国防。这里涉及的实际上是开辟一条跟苏联过去道路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第四、五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开始涉及经济体制的改革。这样就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其中既要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同时要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既要大力发扬群众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也需要更多地注意解决他们在劳动和生活中的迫切问题我想将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后五条讲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都是属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汉族与少数民族各有优势。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调动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民族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专门论述了“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并且明确地提出了“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 《论十大关系》以苏联为鉴戒,总结本国经验,再怎

《论十大关系》摘抄

《论十大关系》摘抄 1.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2.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我国的工业过去集中在沿海。所谓沿海,是指辽宁、河北、北京、天津、河南东部、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 3.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国防不可不有。现在,我们有了一定的国防力量。经过抗美援朝和几年的整训,我们的军队加强了,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苏联红军要更强些,装备也有所改进。我们的国防工业正在建立。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我们不晓得造飞机,造汽车,现在开始能造了。 4.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国家和工厂、合作社的关系,工厂、合作社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这两种关系都要处理好。为此,就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也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军民兼顾”、“公私兼顾”。鉴于苏联和我们自己的经验,今后务必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5.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这对我们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比较有利。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 6.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对于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我们的政策是比较稳当的,是比较得到少数民族赞成的。我们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也要反对,但是那一般地不是重点。 7. 党和非党的关系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8.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反革命是什么因素?是消极因素,破坏因素,是积极因素的反对力量。反革命可不可以转变?当然,有些死心塌地的反革命不会转变。但是,在我国的条件下,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将来会有不同程度的转变。由于我们采取了正确的政策,现在就有不少反革命被改造成不反革命了,有些人还做了一些有益的事。 9. 是非关系 党内党外都要分清是非。如何对待犯了错误的人,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对于犯错误的同志,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允许他们继续革命。过去,在以王明为首的教条主义者当权的时候,我们党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错误,学了斯大林作风中不好的一面。他们在社会上不要中间势力,在党内不允许人家改正错误,不准革命。 10.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我们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我想是提得对的。现在有些国家的领导人就不愿意提,甚至不敢提这个口号。这是要有一点勇气的,就是要把戏台上的那个架子放下来。

浅谈《论十大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启示

浅析《论十大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启示 【摘要】1956年是中?A人民共和国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一个重大 转折点。随着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任务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摆在新中国的面前,中国共产党继续发扬不畏艰难,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吸取苏联建设社会主义模式的经验,立足本国的实际情况,努力探索和开创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同年4月,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重要讲话,正式提出有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 【关键词】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论十大关系》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1-0004-02 一、《论十大关系》的背景 1956年初,为准备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刘少奇等领导人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从2月到4月,毛泽东等先后听取了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开展的一次广泛而 深入的对经济工作的调查研究。基于中国当时落后的农业水平,如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没有历史可以借鉴的。苏

联在当时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核心,在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几十年的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以高度中央集权和以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建设的一套社会主义模式,西欧的社会主义国家都以苏联模式来建设本国,夸大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优越性。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经济方面基本也是借鉴苏联模式进行建设,其原因: 第一,因为当时中国共产党推翻了国民党政权之后才建立了新中国。而国民党一直是美国的支持对象,这种情况下新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的关系是很紧张的。新中国成立不久,1950朝鲜内战爆发,中国人民进行正义的抗美援朝,与此同时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进行了封锁,在这样的情况下,新中国只能同苏联结盟来抵抗帝国主义的封锁。 第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生产力水平非常落后,没有先进的技术和机械,作为农业大国产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要看自然条件好坏,轻工业的发展要依赖农业原材料和重工业的机械设备,所以局限性很大。当时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1](P.329)而当时苏联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在短时间内建立成独立完成的工业体系,苏联工业体系能实现高积累,又能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发展重

《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毛泽东在一生中发表过许多著名的文章,1956年毛泽东发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虽然50多年过去了,但是今日研读起来,还是深有感触,毛主席这部著作中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做了相当精辟的论述,对党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巨大的作用,可谓影响深远,值得后人景仰。 毛泽东提出十大关系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寻找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报告论述的十个问题,一方面是从研究和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问题中提出来的,一方面是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提出来的。在当时中国那样的背景下,《论十大关系》的提出,正好顺应了当时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为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功做了铺垫。 在《论十大关系》中,关于经济方面,毛泽东主要论述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对于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毛主席提出重工业必须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即是保证重工业的重点地位,但是加重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重工业对一个后发展中国家极其重要,只有有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才能不受制于人;农业和轻工业的作用在于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在于维护币值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同时又有利于重工业的交流与发展。 对于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毛主席指出沿海的地区要利用好原有的工业基础,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处于战争布局的考虑,要平衡工业分布,新建的工厂要大部分放在内地。对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毛主席指出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这一论调不得不说是相当明智的。同时毛泽东尤其重视核技术的发展,重视高精尖国防工业的发展。军工技术的进步,同样促进民用技术的发展。特别就是民用大客机运10,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并试航成功。 关于政治方面,毛泽东主要论述了国家,生产单位,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他指出国家和工厂,国家和工人,工人和工厂,国家和

读后感《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论十大关系》涉及我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各方面,本文主要从毛泽东探索有别于苏联的经济模式这一方面谈一点心得体会。1956年,毛泽东进行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演讲。在演讲中,毛泽东对苏联的经验为例,总结了我们国家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提出要动员所有国内和国际的直接和间接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十大关系,亦可谓十大矛盾。如何解决这些关系,不光是建国初期面临的问题,也是现在将来都存在的问题,而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已给我们指明了基本方向。它不但适用于过去,也适用于现在和未来。在国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它的主要特点是:1、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实行了以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存为前提,以重工业包括国防工业优先发展为核心的高速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2、在经济制度上,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并实行与之相适应的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3、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实行由国家行政手段调节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并在运行机制上排斥商品生产和市场机制。 报告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毛泽东关于“十大关系”的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是必须根据国情走自己的道路。在重、轻、农关系问题上,应该通过发展更多的重、轻工业来发展重工业。在沿海产业与内地产业关系问题上,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产业基地,增强发展和支持内地产业的实力。关于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在强调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的同时,建议适当降低军事和政治费用,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国防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在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体生产者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平衡三者的利益。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应该在巩固的前提下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扩大地方政府的力量(即权力委托给地方政府),允许他们做更多的事情,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上,既要反对大汉族主义,又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积极真诚地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在党外关系问题上,党与民主党派应长期共存,相互监督。在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分清敌我,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在对与错的问题上,对犯过错误的同志,要坚持“从过去的错

分析《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正确的阐述了,中国在建国以后社会建设各个方面的关系,毛泽东所提出的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建国以后中国的建设问题,目的是把中国建国初期的各种有利因素调集起来,为解决各个阶级的矛盾,建设社会主义,为实现社会主义指定方向。 第一个问题是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解放战争之前,中国是以农业为主,有较少的轻工业基础。在解放建国以后,重工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重工业与我们的国防息息相关,故此,我们应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农业为基础,轻工业为辅发展重工业。 第二个问题是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问题。多年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中国的工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沿海的轻工业发展一直受殖民的影响,沿海的工业发展一直优于内地,但是解放战争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改变,为了国防安全,我们必须发展内地的工业,改善中国的战略大后方的环境,实现国防安全。第三个问题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问题。中国解放战争后的国际形势风云多变,东西方阵营的格局斗争,中国要想发展必须要有安全的国际环境,国防建设故此要先于经济建设,当然也不能放缓经济建设,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发展国防,建设安全的经济发展环境。 第四个问题是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个人建设者是国家建设的基础,个人劳动积极性提高,有利于国家的建设的发展,国家和工厂、合作社的关系,工厂、合作社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这两种关系都要处理好。为此,就不

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也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军民兼顾”、“公私兼顾”。鉴于苏联和我们自己的经验,今后务必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第五个问题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自古以来,中国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直是封建王朝的两大矛盾之一,中央与地方几千年来互相争夺权利,但我们新生中华人民共和国要借鉴历史的教训,在少数民族地方设立民族自治区、民族自治州等实现民族缓和,加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第六个问题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几千年来,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从未间断,汉族与少数民族亦曾共同管理过华夏大地,故此我们实行民族自治区制度,既巩固了边防,也加强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有利于国家的和平、安定。第七个问题是党和非党的关系。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但是,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专政,现在非有不可,而且非继续加强不可。否则,不能镇压反革命,不能抵抗帝国主义,不能建设社会主义,建设起来也不能巩固。 第八个问题是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反革命是什么因素?是消极因素,破坏因素,是积极因素的反对力量。反革命可不可以转变?当然,有些死心塌地的反革命不会转变。但是,在我国的条件下,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将来会有不同程度的转变。由于我们采取了正确的政策,现在就有不少反革命被改造成不反革命了,有些人还做了一些有益的事。镇压反革命还要作艰苦的工作,大家不能松懈。今后,除社会上的反革命还要继续镇压以外,必须把混在机关、学校、部队中的一切反革命分子继续清查出来。一定要分清敌我。如果让敌人混进我们的队伍,甚至混进我们的领导机关,那会对社会主义事业和无产阶级专政造成多么严重的危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目录 篇一 (1) 篇二 (2) 篇三 (3) 篇四 (6) 篇五 (9)

篇一 1956年2月至4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有关领导,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连续听取工业、农业、商业、运输业、财政等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讨论社会主义道路中存在的问题,在如何对待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经验问题上形成很多共识。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并经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归纳,最后由毛泽东汇总,形成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报告论述的十个问题,一方面是从研究和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问题中提出来的,一方面是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提出来的。毛主席提出,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并肯定我们过去在处理这些关系上没有犯大的错误,同时强调根据形势和经验,今后应该适当调整,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尽量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从长远看,这样反而能够更好地发展重工业、内地工业和加强国防。这里涉及的实际上是开辟一条跟苏联过去道路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第四、五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开始涉及经济体制的改革。这样就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其中既要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同时要提倡

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既要大力发扬群众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也需要更多地注意解决他们在劳动和生活中的迫切问题我想将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后五条讲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都是属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汉族与少数民族各有优势。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调动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民族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专门论述了“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并且明确地提出了“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 篇二 《论十大关系》一文还体现了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的重要思想。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当时国情既是缺点同时也是优点,我们的革命比别人落后,我们国家的发展自然也是比别人落后,我们一为“穷”,二为“白”,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新中国的起步很低,也正因如此,“我们是一张白纸,正好写字。”要发展新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就要好好走好每一步,打好基础,从这篇文章的具体阐述中,毛泽东同志对这十大关系的认识、理解以及解决措施等观点很鲜明,就是要辨证地去处理,全面统筹,与时俱进,处理各种关系的目的是

论十大关系

读《论十大关系》有感机自1406王亮 之前早就听过《论十大关系》,主要是由于它的作者,致使一听到,就有种如雷贯耳的感觉。还曾一度以为这是一本很厚的书,这次终于在老师布置要看政治书做作业的情况下,上网上找了个电子版的读了一下,一万多字,也就算是一篇稍长的文章吧。 建国初期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为共产主义的中国指明了方向。它是一篇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极为重要的著作。《论十大关系》全面地阐述了他的建设思想。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二、适当地安排国民经济,提出按“农、轻、重”的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思想。提出我国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文章讨论了沿海工业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提出要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不能离开经济建设来片面地强调国防建设。 首先我知道了这“论十大关系”都论的是哪“十大关系”: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关系;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关系;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7,党和非党的关系;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9是非关系;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也从中了解这《论十大关系》是1956年2月后,毛泽东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先后听取了中央34个部委有关经济建设问题的调查研究的汇报。也就是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经过中央政治局的几次讨论,继而集中概括出来的。这“十大关系”也算是“十大矛盾”,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取得胜利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对从1953年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算起,3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并对于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经验教训为戒鉴,从而形成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 当然以上这是官方的解说,百度出来的读后感也都是这样成筐成筐的。我看过之后有两大不解,第一就是在1956年做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报告与提出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并在“重工业和

读《论十大关系》心得体会

评定成绩《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次实践论文 题目:读《论十大关系》心得体会 姓名:李祥学号:201206094018 班级:12级社会工作班 完成日期:2014年5月13日 指导教师:陶文彩老师 安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制

读《论十大关系》心得体会 内容摘要: 《论十大关系》是1956年毛泽东发表的著名讲话。在讲话中,毛泽东以苏联的经验为借鉴,总结了我国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直接和间接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以此为起点,开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最初有益的探索。《论十大关系》涉及我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各方面,本文主要从毛泽东探索有别于苏联的经济模式这一方面谈一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 核心思想,十大关系,指导意义,特点 《论十大关系》是毛主席于1956年4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的讲话,在当时有着国内、国际深刻的历史背景。对于国内,在社会主义革命的初期,毛主席为我们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他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毛主席在发表《论十大关系》重要讲话的时候,我国的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与此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在加快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并且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对于国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进行着一场严重的斗争。赫鲁晓夫叛徒集团,在苏联共产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突然大反斯大林,全盘否定十月革命的道路,否定无产阶级专权,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极大的混乱。 一、《论十大关系》的核心思想。 众所周知,建国初期,因为国内国外、主观客观等一系列因素,我们学习和模仿苏联的经济模式来搞我国建设。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学习与模仿带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唯一的选择。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是二、三十年代苏联实行“一五”“二五”计划中逐步形成的,是在国际形势日益恶化,新的世界大战日益逼近,严重威胁社会主义苏联的生存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是斯大林在十月革命后有限的实践经验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设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开头部分明确的指出:“提出这是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阵,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在全文的结尾有再一次论述:“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说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基本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什么

论十大关系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初步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1976年12月26日,经毛泽东生前亲自审定的《论十大关系》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随后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1999年6月,收入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毛泽东文集》第七卷。 简述 1956年初,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取得胜利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开始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向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转移。社会主义建设,从1953年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算起,已有3年多的实践经验。对于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也逐步有所了解。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戒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已经提到了中国共产党面前。 听汇报集中概括 1956年2月后,毛泽东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先后听取了中央34个部委的汇报,汇报的内容主要是有关经济建设问题的调查研究。关于正确处理十大关系的思想,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经过中央政治局的几次讨论,由毛泽东集中概括出来的。同年4月25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内容简介

简述 报告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是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 十大关系 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 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 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在强调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时,提出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把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三者的利益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既要提倡艰苦奋斗,又要关心群众生活; 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上,要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即权力下放给地方),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上,要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文献解读------背景知识1956年4月25日 文献概要: 报告论述的十个问题,一方面是从研究和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问题中提出来的,一方面是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提出来的。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带有全局性的十个问题,即十大关系:(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7)党和非党的关系;(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9)是非关系;(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前三条:经济建设四、五:经济体制改革后五条:政治及思想 背景:1956年4月之前发生了什么事? 1956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国内国外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国际上,整个形势趋向缓和,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比如说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战争打不起来。在国内,三大改造接近基本完成,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剥削阶级——资产阶级将不再存在,中国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正在向着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转变。适应这种新的变化,《论十大关系》不论在经济方面还是政治方面,都提出一些新的方针。 国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激烈动荡的时期。 1、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内部长期积压的矛盾和问题被揭露出来。(A农业远远落后于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矛盾B苏联在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等领域实行高度集中统一产生的弊端 C 30年代肃反造成的大批冤案开始悄悄平反) 2、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期间所作的“秘密报告”:《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1956年2月14日,苏共二十大在莫斯科召开。这次会议主要的议题是审议苏联第六个五年计划和选举苏共中央机关,秘密报告并不在列。2月25日上午,代表们被突然召集到克里姆林宫,赫鲁晓夫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身份向代表们做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列席代表则被排除在外。赫鲁晓夫的报告滔滔不绝的讲了5个小时,彻底震惊了整个会场。这份石破天惊的报告以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个人崇拜的论述开头,直接切入三十年代残酷的清洗镇压,卫国战争期间斯大林的活动(其中包括把一些少数民族居民迁往内地的做法)、战后年代的镇压行动、苏联和南斯拉夫的冲突以及斯大林在他的《传略》中和其他场合进行造神运动,时间跨度从三十年代直到到五十年代初。A许多国家共产党围绕对斯大林评价的问题以及对苏共二十大纲领的评价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导致大多数共产党发生分裂。B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国际共运内部的动荡,掀起了反对共产党,反对社会主义的浪潮。C苏联共产党内部矛盾公开化的同时也暴露了过去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如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片面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很不平衡;苏联把农民挖得很苦,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等: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 国内:1、1956年初,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经济制度和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生产关系:私有制→公有制,社会经济结构:个体经济→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社会经济制度:阶级剥削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资本家→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各阶级在内的人民民主专政→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广大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人民民主专政)1956年初,在生产资料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毛概作业

在经典品读的环节中,我选择了阅读毛主席的《论十大关系》。在阅读之前,我首先调查了一下该著作的发表背景:《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1956年4月25日在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讲话运用唯物辩证法,以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为戒鉴,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路线的任务。《论十大关系》提出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中心思想。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是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从现在的角度看,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该次毛主席的讲话顺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从人民生活到工业发展上都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我想要进一步了解《论十大关系》的影响和意义,必然先要了解《论十大关系》产生的时代背影和中国当时处于什么状况之下。当时的社会随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初期选择了苏联模式,但是,苏联模式本身存在着一些弊端,并且这一模式也未必适合中国。所以,毛主席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对我国经济建设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又经过中央政治局多次讨论,在集体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毛主席在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论述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即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2、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的关系;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7、党和非党的关系; 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论十大关系》对国家进步和发展的奠基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十大关系最先就讲了经济建设要处理好农轻重的关系。只有保持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才能保持物价和币值稳定,才能保障人民生活的需要,经济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论十大关系》读后感 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在讲话中,毛泽东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了我国的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直接和间接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以此为起点,开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最初有益的探索。《论十大关系》涉及我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各方面,本文主要从毛泽东探索有别于苏联的经济模式这一方面谈一点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建国初期,因为国内国外、主观客观等一系列因素,我们学习和模仿苏联的经济模式来搞我国建设。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学习与模仿带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唯一的选择。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是二、三十年代苏联实行“一五”“二五”计划中逐步形成的,是在国际形势日益恶化,新的世界大战日益逼近,严重威胁社会主义苏联的生存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是斯大林在十月革命后有限的实践经验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设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它的主要特点是:

1、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实行了以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存为前提,以重工业包括国防工业优先发展为核心的高速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 2、在经济制度上,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并实行与之相适应的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 3、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实行由国家行政手段调节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并在运行机制上排斥商品生产和市场机制。这一模式在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战中曾显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1940年初步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用10年左右时间,跑完了欧美先进工业国家100年的工业化路程,并在50年代初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强国。这更增强了对我国的吸引力。因而我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化三改”过程中引进了苏联的经济模式。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基本形成了,它明显带有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的目标与苏联相同即建立高度集中统一的以行政调节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主要体现在:国民经济只剩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分为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两个层次;取消市场,实行粮棉等重要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以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生活;分配领域中实行低消费,高积累并趋于

《论十大关系》读书笔记

我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同时,我研读了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读完之后深有感触。同时对于毛主席这部著作中涉及我国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各方面的论述对党和国家以后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可谓影响深远,值得后人敬仰。 要了解《论十大关系》的影响和意义,就先要了解《论十大关系》产生的时代背影和中国当时处于什么状况之下。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的东方大国中,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选择了苏联模式,这也是难以避免的,但是,苏联模式本身存在着一些弊端,并且这一模式也未必适合中国。所以,1955年2月,毛泽东用一个半月的时间,找了34个中央部委同志谈话,对我国经济建设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经过中央政治局多次讨论,在集体总结经验的基础上,4月25日,毛泽东在有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参加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接着,又在5月2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论十大关系》正式提出了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任务。这就是当时《论十大关系》产生的时代背景。 毛泽东提出十大关系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寻找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报告论述的十个问题,一方面是从研究和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问题中提出来的,一方面是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提出来的。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带有全局性的十个问题,即十大关系:(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7)党和非党的关系;(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9)是非关系;(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这就是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而十大关系主要针对当时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和国家安全等方面,可谓是涉及全面,见解到位。 所以在当时中国那样的背景下,《论十大关系》的提出,正好顺应了当时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为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功做了铺垫。《论十大关系》中关于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的思想,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设想,等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它对于党的八大路线的确立,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论十大关系》的基本精神和主要主张,实际上都融入到八大制定的路线和通过的有关报告、决议中去了。所以,把这个报告,连同八大确立的路线和毛泽东稍后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看作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是符合实际的。50年的实践表明,毛泽东当年提出的基本思想和主张,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是富有生命力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这个战略思想既包含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又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 因此,结合新阶段的新任务重温《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对于我们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