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论集体主义原则对整体主义思想的超越

浅论集体主义原则对整体主义思想的超越

整体主义思想在西方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表现出宗族、家族整体主义和地区、集团整体主义,民族、国家整体主义,地球、人类整体主义等多种历史形态,并成为无产阶级集体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但集体主义原则与整体主义思想有着质的区别,这使得社会主义集体原则对早期整体主义思想有着无比的先进性,是种巨大的精神超越。

论文关键词:整体主义;理论基础;历史形态;集体主义;超越

人类历史已经历了“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两大社会形态,正在走向或即将走向“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的共同的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P104)的新的历史时期。在“人的依赖关系”的传统社会,包括中西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维护群体、整体利益是人生主要价值取向,虽然这类思想在欧洲近现代被急剧张扬的“人的独立性”、“个人主义”呼声所奚落对抗,但整体主义思想并未销声匿迹,仍不绝于耳;在促进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集体主义原则是人生行为的根本出发点和价值取向。把握传统社会甚或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主义思想的理论根源、社会历史意义及其与社会集体主义原则的联系和区别,将是我们理解、坚持并发展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思想基础。
一、整体主义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理论根源
如果说直立行走、猿手变成人手、猿脑变成人脑是人猿揖别的重要生产特征,意识的萌芽、语言的出现是人类诞生的重要心理、精神特征的话,则劳动和结群成族是人类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实践和社会条件,马克思深刻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P18)中国古代思想家苟子对此也有所意识:“人,力不若牛,而牛马为用,何也,日:分;分何能情也,日:义;以义分则合,合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人的主体性、人的价值产生于与动物本能活动根本区别的劳动实践,更和人们结成群体以增强力量和智慧去征服自然、社会中的外在异己现象的社会形式不可分。中西思想家都殊途同归地颂扬和倡导克服一己之私,追求更大群体、整体的价值和利益,并把这种精神作为判定人性发展程度高低、人的思想觉悟程度高低的标准。总体而言,近代以前的文明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特别是自然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个体脆弱与依附性,群体具有绝对不可动摇的优势地位,个体没有再也不可能真正从群体中分化出来,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仅仅

被看成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无论在当时社会的一般群体意识还是作为高级精神产品的哲学中,整体主义都占有主导的地位,进入近现代,虽然个体至上的呼声甚嚣尘上,但整体主义思想还是据理力争,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传统哲学强调天人合一,消除主体与客体的对立,在于克服“私”,自觉到物我彼此为一体,体现在人与人关系上强调人我一体,每个人都是社会一分子,群体价值重于个体价值,个体只有在社会中或群体那里才能展现和实现自我存在的意义,因此把自我实现过程看做个体认同、归依群体的过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据说哲学的群(整)体价值取向集中体现在“仁义礼智”观念中:“克己复礼”着眼于理性对感性的调控、群体价值对个体价值的支配;“重义轻利”的“义”作为一道德理性范畴,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把自我价值目标投向群体价值层面;孔子提倡“忠恕之道”,着眼于个人的情感在集体、社会领域的延伸与拓展,价值取向是对个体价值的超越与群体价值的实现。
古希腊罗马哲学思考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方法论原则虽然也包含着个人主义因素,但总的倾向是整体主义。本体论的自然哲学家通过对字宙本原秩序的探索,强调城邦秩序、国家生活的正义性和重要意义,主张个人生活遵循宇宙共同秩序和规律,其伦理精神是城邦主义、国家主义。雅典执政将军伯里克利告诫:“每一个人在整个国家顺利前进的时候,所得到的利益,比个人利益得到满足而整个国家走下坡路的时候所得到的利益要多些。一个人在私人生活中,无论怎样富裕,如果他的国家被毁坏了的话,也一定会牵人普遍的毁灭中。但是如果国家本身安全的话,个人有更多的机会从私人的不幸中恢复过来。” 德谟克利特指出:“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把伟大的事业和战争引导到好结果,否则就不可能”,“国家利益应该放在超乎一切之上的地位,以使国家治理得很好。不应该争吵过度以至于失去公道,也不应该让暴力损害公共的善。因为一个治理得很好的国家是最可靠的庇护,其中有着一切。如果它安全就一切都安全,如果它被毁坏,就一切都被毁坏了”。针对智者学派一度导致的个人主义、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泛滥,苏格拉底提出了激烈的批评,他认为人的本质不在于感觉、利欲和意见,而在于灵魂,灵魂的任务就在于摆脱肉体物欲的纠缠,去追求

那普遍和绝对的善,这样才能确立起公共的秩序,从而维持城邦的团结。柏拉图继承和发展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其哲学无论是对理念世界的论证还是对理想国的描述,都体现了一种整体主义的取向,他强调:正义存在于这样一种原则中,整体的所有部分各居其位并为整体的善服务。亚里士多德明确指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个人隶属于城邦,离开城邦集体,个人也就不成其为个人,他通过伦理学指导人们在城邦生活中寻求“善的行为”,即出于明智中确立中道,并形成于习惯的行为。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思想体系贯穿着整体主义实质,教父哲学、经院哲学的共同特征是强调社会、国家的权威性。基督教提倡顺从原则不仅是要人们做上天之神的仆人,同时也要服从人世间的君主,因为后者权威来自于神,是神的旨意的体现,教义中的禁欲主张和仁爱说教为整体主义提供了基础。托马斯·阿奎那利用亚里士多德“人天生是社会的和政治的动物”的命题,以人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均离不开社会为由,极力贬低个人利益、个人幸福和自由。正如布克哈特分析指出,在中世纪“人类只是作为一个种族、民族、党派、家族或团体的一员,只是通过一般的范畴而意识到自己”。
文艺复兴起,人文主义者反对宗教神学及世俗仪力埘个人的奴役,强调个人的自由、权利和自我实现,住思忠和作品中出现了个人主义倾向,但整体主义思想主张仍未偃旗息鼓,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和现代哲学的发展过程充分展现了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在哲学思想领域中的斗争。}泉德把人二重化,有双重本性即自然人性和道德人性,正如实践理性高于理论理性一样,作为族类存在的人的道德人性.高于作为个体存在的人的自然人性,甚至提出人的个体存在应为族类的道德理想的实现作出牺牲。黑格尔批判了近代以来自由主义的社会原子论倾向,认为其错误主要在于把社会整体放在个人愿望和个人利益等既不确定也不可靠的因素的基础上,为此他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放在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中加以讨论,把国家看成是决定性的因素,“由于国家是客观精神,所以个人本身只有成为国家成员才具有客观性、真理性和伦理性。个人不仅要服国家.而且有义务为国家作出牺牲,这种牺牲所放弃的是个人“偶然的个体性”,获得的则是对“个人的实体性的个体性”在现代社会政治哲学和道德层面,孔德立足于实证主义哲学立场,在个人和社会关系问题上提出社会有机体观点。在他看来,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与其构成要素或部分之问有着功能的一致关系,这

种一致并不是说整体由部分决定,相反整体的各部分就其单独来看,并无所谓本性,其作为系统要素之本性正是由系统决定的;他以生物有机体的结构和功能比附社会,提出所谓社会各阶级和阶层分工与合作理论,主张人们各司其职、各安其分、互相友爱,道德奉行利他主义才能求得社会的秩序进步。布拉德雷则把社会有机体论作为人应当履行在社会中“岗位及义务”的根据,强调个人对社会整体的服从。
二、整体主义精神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形态
原始社会,人类自然科学知识极其贫乏,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对外在、内在世界常常处于极度恐惧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迷茫状态,生存欲望和实践经验使人们结伴成群以增强力量和智慧去征服外在世界,逐渐形成氏族、部落等稳定的生产生活群体,“我们越往前追溯,个体从而也是进行生产的个体就越表现为不独立,从属于一个较大的整体”。维护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是原始社会道德的基本准则,“部落始终是人们的界限,无论对别一部落的人来说或者对他们自己来说,都是如此。部落、氏族及其制度都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都是自然所赋予的最高权力,个人在情感、思想和行动上始终是无条件服从的”。一方面,各氏族之间因为与大自然的斗争和经常争夺猎场、牧地及食物等引起的相互冲突和攻杀,直接危害着个人利益和氏族利益,氏族成员为了维护个人、家族的安全与经济利益,必须依靠和依附于氏族和部族;另一方面,为了维护氏族和部族共同利益,又必须依靠它的成员结成一个统一的集体,这种利益上的一致性,使原始人逐渐形成了一种纯朴的道德观念,氏族和部族的整体利益高于一切,服从和维护其共同利益是系统每个成员的最高义务和神圣职责。维护氏族和部落共同利益成为整体主义的最初表现形态。
受“重义轻利”、“明明德于天下”思想的影响和激励,人类文明社会追求和颂扬整体利益至上的观念精神,但囿于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呈现出多层次多形态:
(一)宗族、家族整体主义和地区、集团整体主义是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对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整体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首先是种伦理型文化,“尊尊”“亲亲”是人们最基本也是非常强烈的情感,尊从家长、族长意志,实现家庭、宗族利益,“修身齐家”、“光宗耀祖”是个体成员的最起码的生存责任;其次,传统社会结构相对稳定静止,人们作为类、社会存在物,必然属于一定地区、集团,“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观念及维

护所属集体、地区的整体利益是个体更高的价值追求。但其也容易并曾经被不恰当地放大为地区、集团保护主义,以邻为壑、不惜损害其他地区、集团甚至国家集体利益去实现、扩充本地区、集团利益。
本文来自:读书人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f016141680.html,/)原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f016141680.html,/data/20100429/243250.html(二)民族、国家整体主义是文明社会占主导和最高形态的整体主义精神。阶级社会的社会结构系统中王权至上,“君为臣纲”、“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普天之下莫非王臣”,服从、维护民族、国家利益的代表——王权是人们不可抗拒的至上归附,同时治国平天下是志士仁人人生最高追求,岳飞精忠报国,范仲淹“居天子之近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忧国忧民思想部表达了当时历史条件下至高无私的民族、国家整体主义精神。
(三)地球、人类整体主义。近现代以来,国际交往频繁,生产领域国际分工贸易、金融领域的交流合作,使世界经济、文化、政治日益融为一体,人们愈益重视民族、国家间利益的相关性、一致性,反对殖民主义、沙文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共同对付环境污染、黄毒泛滥等问题,维护人类共同利益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愈显强烈,并成为整体主义的最高历史形态。
整体主义思想是人类思想的精华,是凝结人类社会以及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并为无产阶级所推崇,成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但纵览整体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历史形态,特别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宗族整体主义、民族、国家整体主义都存在认识、阶级基础等历史狭隘性,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有着本质区别,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所超越。

三、集体主义原则的形成及其对整体主义思想的超越
无产阶级及其先进代表共产党人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有个人自由”。意识到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与他人利益的关联一致性,真诚地把个人利益置身于社会利益发展中,把他人的发展看做自身利益实现的一个前提条件,从而确立起先进的无产阶级集体主义原则。集体主义作为一种认识个人与社会的方法原则,意味着不能仅仅从社会出发来说明个人或者仅仅从个人出发来说明社会

,而必须坚持两者的统一,即持一种解释学的循环原则}作为一种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价值原则,意味着集体必须是真实的即不是与每个个人相对立的,而个人应当是独立的同时又是有社会责任的,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的价值取向应当是互为目的和双向还原,而非片面强调一极。无产阶级集体主义是从无产阶级集体利益出发,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思想体系和行动原则,其基本内容和原则包括:(1)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一切,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出发点;(2)坚持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肯定个人利益的合理性;(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对集体利益应作出必要的牺牲。
集体主义原则的确立和实现由其在历史发展中所占的地位决定,并有深厚的现实基础:一是先进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大公无私,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把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的阶级历史使命使他们必然在行动中包括道德实践领域把代表着人类正确发展方面的先进、真实集体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将个人利益自觉融于这崇高的事业和奋斗中;二是经济基础保障,公有制经济占主导,保证“他们的共同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而且“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的最主要的东西……资本主义可以被彻底战胜,而且一定会被彻底战胜,因为社会主义能造成新的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为集体利益的实现和发展有了可靠的现实基础,从而为个人全面发展、才能的发挥、个人利益的实现广泛开辟了道路;三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广泛民主为集体利益也为个人利益实现有了可靠的政治保障,人们参政议政,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制度、法律的健全,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中促进切身利益的实现。

集体主义原则与整体主义特别是作为主要表现形态的奴隶封建社会的整体主义(包括家族整体主义、地区整体主义、国家整体主义等)相比,基于后者的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个人自我价值实现途径等的差别,从而在思想、现实上有明显的差别,表现出超越性、先进性:
(一)古代人对人的理解是狭隘的,表现在就外部来说,人们只限于把本民族、本部落、本家族等看做主体,没有把人看做是普遍的,意味着“非我族者,其心必异”、“非我族者其类必异”;就内部来说,人们只限于从有机整体角度看待人,没有把个体看做独立的个性;综合起来说,当时人们保有狭隘的人群观念,而不存在普遍的“人类”和独立的“个人”观念,这样的整体主义必然

是局部、狭隘的整体主义,也是泯灭个人利益的抽象整体。而无产阶级的集体是从全人类的角度作最先进理解,个人也是全面发展的主体,是扬弃了“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所造成的对个人的两度异化,成为真正的人。这样的集体主义必然是最广泛、最彻底的整体主义,也是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真实统一的整体主义。
(二)奴隶封建整体主义是经济与土地等生产资料私有制,政治与君主、贵族专制统治的产物或思想工具,这样的整体不是广大劳动人民的集体或利益代表,而是统治阶级、剥削者集团的根本利益的代表,是种虚幻集体,对劳动人民来说整体主义是虚幻的、扩大、公开倡导的集团利己主义。国家“对于被支配的阶级来说,它不仅是虚幻的集体,而且是新的桎梏”。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体现为人民服务精神,是在社会化大生产中产生,以组织有序性、根本利益一致性、集体和组成集体的个体相互服务的双向性为其基本规定,是真实的集体,因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最先进、最革命的整体主义。
(三)封建整体主义颂扬尊卑关系,恪守三纲五常,是奴隶封建统治集团的阶级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个性、尊严和地位微不足道,最终成为压迫、剥削、专制统治的工具;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坚持个人自由、平等,重视个人尊严、价值,千方百计为个人利益的实现开辟道路,落实为个人利益的实现,特别是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在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代表先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基础上,代表并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利益。
(四)奴隶封建整体主义、群体本位的价值取向.不仅仪表现为普遍的社会观念,还具体化为一些严格的礼义规范制约着人们的言行,忽视人们的内心真实感受和物质生活,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己复礼”、妇女贞节”,就是抹杀个体、达到社会整体和谐的标准,人们则丧失了个性和自我价值。而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集体利益保障个人利益.真正实现广大人民的物质和精神利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