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2019苏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学期压轴题专练(附答案)

2018-2019苏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学期压轴题专练(附答案)

2018-2019苏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学期压轴题专练(附答案)
2018-2019苏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学期压轴题专练(附答案)

2018-2019苏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学期压轴题专练(附答案)

(动点问题练习及答案)

1. ,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1

2

AC,点C对应的数是200.

(1)若BC=300,求点A对应的数;

(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A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2单位长度每秒,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与点Q相遇之后的情形);

(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分别从E、D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10单位长度每秒、5单位长度每秒,点M

为线段PQ的中点,点Q在从是点D运动到点A的过程中3

2

QC﹣A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

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

2,如图,已知∠AOB=90°,射线OC绕点O从OA位置开始,以每秒4°的速度顺时针方向旋转;同时,射线OD绕点O从OB位置开始,以每秒1°的速度逆时针方向旋转.当OC与OA成180°时,OC与OD同时停止旋转.

(1)当OC旋转10秒时,∠COD= °.

(2)当OC与OD的夹角是30°时,求旋转的时间.

(3)当OB平分∠COD时,求旋转的时间.

3.已知:如图,数轴上线段AB=2(单位长度),线段CD=4(单位长度),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0,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6.若线段AB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线段CD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当点B与点C相遇时,点A、点D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为;

(2)当t为何值时,点B刚好与线段CD的中点重合;

(3)当运动到BC=8(单位长度)时,求出此时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

4.已知OC是∠AOB内部的一条射线,M,N分别为OA,OC上的点,线段OM,ON同时分别以30°/s,10°/s的速度绕点O逆时针旋转,设旋转时间为t秒.

(1)如图①,若∠AOB=120°,当OM、ON逆时针旋转到OM′、ON′处,

①若OM,ON旋转时间t为2时,则∠BON′+∠COM′= ;

②若OM′平分∠AOC,ON′平分∠BOC,求∠M′ON′的值;

(2)如图②,若∠AOB=4∠BOC,OM,ON分别在∠AOC,∠BOC内部旋转时,请猜想∠COM与∠BON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若∠AOC=80°,0M,0N在旋转的过程中,当∠MON=20°,t= .

5,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25千米的A地去B地,甲骑车乙步行,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3倍,甲到达B地停留40分钟,然后从B地返回A地,在途中遇见乙,这时距他们出发的时间恰好3小时,求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6.如图1,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使∠BOC=120°.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边OM在射线OB上,另一边ON在直线AB的下方.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逆时针旋转至图2,使一边OM在∠BOC的内部,另一边ON仍在直线AB的下方.(1)若OM恰好平分∠BOC,求∠BON的度数;

(2)若∠BOM等于∠COM余角的3倍,求∠BOM的度数;

(3)若设∠BON=α(0°<α<90°),试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COM.

7,如图,动点A 从原点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同时,动点B 从原点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3秒后,两点相距12个单位长度.已知动点A 、B 的速度比是1:3(速度单位:1个单位长度/秒).

(1)求两个动点运动的速度,并在数轴上标出A 、B 两点从原点出发运动3秒时的位置;

(2)若A 、B 两点分别从(1)中标出的位置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

①问经过几秒种,原点恰好处在两个动点的正中间?

②问经过几秒种,OB=2OA?

8,如图,直线l 上有AB 两点,AB=18cm ,点O 是线段AB 上的一点,OA=2OB

(1)OA= cm ,OB= cm ;

(2)若点C 是直线AB 上一点,且满足AC=CO+CB ,求CO 的长;

(3)若动点P ,Q 分别从A ,B 同时出发,向右运动,点P 的速度为3cm/s ,点Q 的速度为1cm/s .设运动时间为ts ,当点P 与点Q 重合时,P ,Q 两点停止运动.

①当t 为何值时,2OP-OQ=4;

②当点P 经过点O 时,动点M 从点O 出发,以4cm/s 的速度也向右运动.当点M 追上点Q 后立即返回,以4cm/s 的速度向点P 运动,遇到点P 后再立即返回,以4cm/s 的速度向点Q 运动,如此往返.当点P 与点Q 重合时,P ,Q 两点停止运动.此时点M 也停止运动.在此过程中,点M 行驶的总路程是多少?

----

参考答案

1. (1)-400;

(2)60秒时恰好满足MR=4RN ;

设x 秒时,Q 在R 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

∴MR=(10+2)×2x RN=21[600-(5+2)x]

∵MR=4RN

∴(10+2)×2x =21[600-(5+2)x]

解得x=60

∴)60秒时恰好满足MR=4RN ;

(3)3

2

QC AM -值不变,值为300;

设经过的时间为y

则PE=10y , QD=5y ,QC=200+5y

于是PQ=800+5y 则21PQ=400+2

5y ∴AM=-800-10y+(400+25y)=7.5y ∴3

2QC AM -=300

2,解:(1)∵射线OC 绕点O 从OA 位置开始,以每秒4°的速度顺时针方向旋转,∴当OC 旋转10秒时,∠COD=×10=40°,

故答案为:40;

(2)设转动t 秒,OC 与OD 的夹角是30度,

①如图1,4t+t=90-30,t=12,

②如图2,4t+t=90+30,t=24,

∴旋转的时间是12秒或24秒;

(3)如图3,设转动m 秒时,OB 平分∠COD ,

则4m-90=m ,解得,m=30,∴旋转的时间是30秒.

3. (1)8、14;

(2)C 、D 的中点所表示的数是18,则依题意,得

(6+2)t=26,解得t=134

. 答:当t 为134

时,点B 刚好与线段CD 的中点重合; (3)当点B 在点C 的左侧时,依题意得:

(6+2)t+8=24,解得t=2,此时点B 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是4;

当点B 在点C 的右侧时,依题意得到:(6+2)t=32,

解得t=4,此时点B 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是24-8=16.

综上所述,点B 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是4或16.

4. (1)答案为:40°;②60°;

(2)∠COM=3∠BON ,理由如下:

设∠BOC=X ,则∠AOB=4X ,∠AOC=3X ,

∵旋转t 秒后,∠AOM=3t ,∠CON=t ;∴∠COM=3X-3t=3(X-t ),

∠NOB=X-t ;∴∠COM=3∠BON ;

(3)设旋转t 秒后,∠AOM=30t ,∠CON=10t ,∴∠COM=80°-30t ,∠NOC=10t ,可得∠MON=∠MOC+∠CON ,可得:80°-30t+10t=20°,

解得:t=3秒,故答案为:3秒.

5,解:设乙的速度为x 千米/小时,则甲的速度为3x 千米/小时,依题意有4033325260x x ??-+=? ???

,x=5,3x=15 6,(1)30?;(2)45°;(3)30α+?;

7,解:(1)设A点运动的速度为x个单位/秒,点B运动的速度为3x个单位/秒.根据题意得:3(x+3x)=12.解得:x=1.

∴A点运动的速度为1个单位/秒,点B运动的速度为3个单位/秒.

-1×3=-3,3×3=9.

3秒时A、B两点的位置如图所示:

(2)①设t秒后,原点在AB的中间.

根据题意得:3+t=9-3t.解得:t=3

2

②当点B在原点右侧时,根据题意得:9-3t=2(3+t).

解得:t=3

5

当点B在原点的左侧时,根据题意得:3t-9=2(3+t).解得:t=15.

综上所述当t=3

5

秒或t=15秒时,OB=2OA.

8. 解:(1)12;6.

(2)设CO的长是xcm,依题意有:

①当点C在线段AO上时,12-x=x+6+x,解得x=2;

②当点C在线段OB上时,12+x=x+6-x,

解得:x=-6(舍去);

③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12+x=x+x-6,

解得x=18.故CO的长为2cm或18cm;

(3)当运动时间为ts时,点P表示的数为3t-12,点Q表示的数为t+6.当3t-12=t+6时,t=9,

∴0≤t≤9.

①∵2OP-OQ=4,∴2|3t-12|-|t+6|=4.

当0≤t<4时,有2(12-3t)-(6+t)=4,解得t=2;

当4≤t≤9时,有2(3t-12)-(6+t)=4,解得t=6.8.

故当t为2s或6.8s时,2OP-OQ=4.

②当3t-12=0时,t=4,4×(9-4)=20(cm).

答:在此过程中,点M行驶的总路程是20cm.

苏教版中考数学压轴题动点问题

苏教版中考数学压轴题动 点问题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运动变化型问题专题复习 【考点导航】 运动变化题是指以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几何图形为载体,设计动态变化,并对变化过程中伴随着的等量关系、变量关系、图形的特殊状态、图形间的特殊关系等进行考察研究的一类问题,这类试题信息量大,题目灵活多变,有较强的选拔功能,是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题型之一,常以压轴题的面目出现.解决此类问题需要运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把握运动和变化的全过程,动中取静,静中求动,抓住变化过程中的特殊情形,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模型.【答题锦囊】 例1 如图在Rt△ABC中,∠C=90°,AC=12,BC=16,动点P从点A出发沿AC边向点C 以每秒3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沿CB边向点B以每秒4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PCQ关于直线PQ对称的图形是△PDQ.设运动时间为t(秒). (1)设四边形PCQD的面积为y,求y与t的函数关系式; (2)t为何值时,四边形PQBA是梯形 (3)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D∥AB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通过观察、画图或折纸等方法,猜想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D⊥AB若存在,请估计t的值在括号中的哪个时间段内(0≤t≤1;1<t≤2;2<t≤3;3<t≤4);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 例2如图2,直角梯形CD ,AD=4,DC=3,动点P从点 A出发,沿A→D→C→B方向移动,动点P移动的路程为x,点Q移动的路程为y,线段 PQ平分梯形ABCD (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x y ,的取值范围;(2)当PQ∥AC时,求 x y ,的值; (3)当P不在BC边上时,线段PQ能否平分梯形ABCD的面积若能,求出此时x的值;若不能,说明理由. 例3 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原点O为圆心,2 为半径画⊙O,P是⊙O上一动点,且P的切线与x轴相交于点A,与y轴相交于点B. (1)点P在运动时,线段AB的长度也在发生变化,请写出线段AB长度的最小值,并说明理由; (2)在⊙O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得以Q、O、A、P为顶点的四边形时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Q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4如图7①,一张三角形纸片ABC沿斜边AB的中线CD把这张 纸片剪成 11 AC D ?和 22 BC D ? 11 AC D沿直线 2 D B(AB)方向平 移(点 12 ,,, A D D B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当点.在平移过程中,11 C D与 2 BC交于点E, 1 AC与222 C D BC 、分别交于点F、P. ⑴当 11 AC D ?平移到如图7③所示的位置时,猜想图中的 1 D E与 2 D 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⑵设平移距离 21 D D为x, 11 AC D ?与 22 BC D ?重叠部分面积为y,请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⑶对于(2)中的结论是否存在这样的x的值,使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原ABC ?面积的 1 4 .若存在,求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中考预 测】 ⒈如图8①,有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ABC和EFG叠放在一起(点A与点E重合),已知AC=8cm,BC=6cm,∠C=90°,EG=4cm,∠EGF=90°,O是△EFG斜边上的中点. 如图8②,若整个△EFG从图①的位置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射线AB方向平移,在△EFG 平移的同时,点P从△EFG的顶点G出发,以1cm/s 的速度在直角边GF上向点F运动,当点P到达点F时,点P停止运动,△EFG也随之停止平移.设运动时间为x(s),FG的延长线交 AC于H,四边形OAHP的面积为y(cm2)(不考虑点P与G、F重合的情况). (1)当x为何值时,OP∥AC Q B M 图1 AC D Q P B 图2 1 2 2 D ① 2 1 ②

七年级数学期末压轴题

1.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3cm 和4cm,一个内角为40,那么满足条件,且彼此不全等的三角形共有? 个 2.如图,把△ABC 纸片沿DE 折叠,当点A 落在四边形B CDE 的外部时,则∠A与∠1、∠2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A.∠A =∠1-∠2 B.2∠A =∠1-∠2 C .3∠A =2∠1-∠2 D.3∠A =2(∠1-∠2) 3.CD 经过BCA ∠顶点C 的一条直线,CA CB =.E F ,分别是直线CD 上两点,且 BEC CFA α∠=∠=∠. (1)若直线CD 经过BCA ∠的内部,且E F ,在射线CD 上,请解决下面的问题: ①如图1,若90BCA ∠=,90α∠=, 则BE CF ;EF |BE -AF |(填“>”,“<”或“=”); ②如图2,将(1)中的已知条件改成∠B CA=60°,∠α=120°,其它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__________。(填“成立”、“不成立”) ③若0180BCA <∠<,请添加一个关于α∠与BCA ∠关系的条件 ,使①中的两个结论仍然成立,并证明两个结论成立. (2)如图3,若直线CD 经过BCA ∠的外部,BCA α∠=∠,请提出EF BE AF ,,三条线段数量关系的合理猜想(不要求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 10.数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按要求折叠长方形纸片. 第一步:先将长方形的四个顶点标上字母A ,B,C ,D (如图12); 第二步:折叠纸片,使A B与CD 重合,折出纸痕MN ,然后打开铺平; 第三步:过点D 折叠纸片,使A 点落在折痕MN 上的A’处,折痕是DL .这时,老师说:“A ’L 的长度一定等于LD的一半.”同学们经过测量果然如此.为了解开其中的奥秘,老师设置了几个思考题,请同学们完成: (1)△ALD 与△A ’LD 关于LD 对称吗? (2)AD =A ’D 吗?∠ADL =∠A ’DL 吗?∠LA ’D 是直角吗? (3)连接A A’,△A ’AN与△A ’DN 对称吗? (4)A ’A=A ’D吗?△A ’AD 是什么三角形? (5)请同学们完整地说明A ’L =2 1 LD 的理由. 11.如图2,在等边△ABC 中,取BD =CE =AF ,且D ,E,F非所在边中点,由图中找出3个全等三角形 1( E D C B A 2 (第2题) A B C E F D D A B C E F A D F C E B (图1) (图2) (图3) B C M D A A′ L 图12 N

2018年度中考数学压轴题

1、如图,在Rt△ABC中,∠C=90°,AB=10cm,AC:BC=4:3,点P从点A出发沿AB方向向点B运动,速度为1cm/s,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B→C→A方向向点A运动,速度为2cm/s,当一个运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运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1)求AC、BC的长; (2)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x(秒),△PBQ的面积为y(cm2),当△PBQ存在时,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当点Q在CA上运动,使PQ⊥AB时,以点B、P、Q为定点的三角形与△ABC 是否相似,请说明理由; (4)当x=5秒时,在直线PQ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BCM得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最小周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设AC=4x,BC=3x,在Rt△ABC中,AC2+BC2=AB2, 即:(4x)2+(3x)2=102,解得:x=2,∴AC=8cm,BC=6cm; (2)①当点Q在边BC上运动时,过点Q作QH⊥AB于H,

∵AP=x ,∴BP=10﹣x ,BQ=2x ,∵△QHB ∽△ACB , ∴ QH QB AC AB = ,∴QH=错误!未找到引用源。x ,y=错误!未找到引用源。BP ?QH=1 2 (10﹣x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x=﹣4 5 x 2+8x (0<x ≤3), ②当点Q 在边CA 上运动时,过点Q 作QH ′⊥AB 于H ′, ∵AP=x , ∴BP=10﹣x ,AQ=14﹣2x ,∵△AQH ′∽△ABC , ∴'AQ QH AB BC =,即:' 14106 x QH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解得:QH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4﹣x ), ∴y= 12PB ?QH ′=12(10﹣x )?35(14﹣x )=310x 2﹣36 5 x+42(3<x <7); ∴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y=2 248(03)5 33642(37)10 5x x x x x x ?-+<≤????-+<

中考数学压轴题动点问题

2016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动点问题 一、选择题 1. (2016·湖北鄂州)如图,O是边长为4cm的正方形ABCD的中心,M是BC的中点,动点P由A开始沿折线A—B—M方向匀速运动,到M时停止运动,速度为1cm/s. 设P点的运动时间为t(s),点P的运动路径与OA、OP所围成的图形面积为S(cm2),则描述面积S(cm2)与时间t(s)的关系的图像可以是() 【考点】动点函数的图像问题. 【分析】分别判断点P在AB、在BM上分别运动时,点P的运动路径与OA、OP所围成的图形面积为S(cm2)的变化情况进行求解即可. 2.(2016年浙江省台州市)如图,在△ABC中,AB=10,AC=8,BC=6,以边AB的中点O为圆心,作半圆与AC相切,点P,Q分别是边BC和半圆上的动点,连接PQ,则PQ长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是() A.6 B.2+1 C.9 D. 【考点】切线的性质. 【分析】如图,设⊙O与AC相切于点E,连接OE,作OP1⊥BC垂足为P1交⊙O于Q1,此时垂线段OP1最短,P1Q1最小值为OP1﹣OQ1,求出OP1,如图当Q2在AB边上时,P2与B重合时,P2Q2最大值 故选C. 3.(2016年浙江省温州市)如图,在△ABC中,∠ACB=90°,AC=4,BC=2.P是AB边上一动点,PD⊥AC于点D,点E在P的右侧,且PE=1,连结CE.P从点A出发,沿AB

方向运动,当E到达点B时,P停止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图中阴影部分面积S1+S2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一直减小B.一直不变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分析】设PD=x,AB边上的高为h,想办法求出AD、h,构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 4.(2016.山东省泰安市,3分)如图,正△ABC的边长为4,点P为BC边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点B、C重合),且∠APD=60°,PD交AB于点D.设BP=x,BD=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B. C. D. 【分析】由△ABC是正三角形,∠APD=60°,可证得△BPD∽△CAP,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答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压轴题汇编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压轴题汇编 一、线段类: 1.(本题8分)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D为AC的中点,点E为线段BD的中点 (1) 若CD=2CB,AB=10,求BC的长 (2) 若CE=BC,求 2.(本题12分)如图,点P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点从P点、D点从B点同时出发分别以每秒a、b 厘米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并满足下列条件: ①关于m、n的单项式2m2n a与-3m b n的和仍为单项式 ②当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时,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 (1) 直接写出:a=________,b=________ (2) 判断=________,并说明理由 (3) 在C、D运动过程中,M、N分别是CD、PB的中点,运动t秒时,恰好t秒时,恰好3AC=2MN,求此时 的值

3.(本题8分)如图1,点A、B分别在数轴原点O的左右两侧,且OA=OB,点B对应的数是10 (1) 求A点对应的数 (2) 如图2,动点M、N、P分别从原点O、A、B同时出发,其中M、N均向右运动,速度分别为4个单位长度/秒、2个单位长度/秒,点P向左运动,速度为5个单位长度/秒.设它们运动时间为t秒,当点P是MN 的中点时,求t的值 4.(本题12分)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C=2AB,点A对应的数是40 (1) 若AB=60,求点C到原点的距离 (2) 如图2,在(1)的条件,动点P、Q两点同时从C、A出发向右运动,同时动点R从点A向左(2) 运动,已知点P的速度是点R的速度的3倍,点Q的速度是点R的速度2倍少5个单位长度/秒,经过5秒,点P、Q之间的距离与点Q、R之间的距离相等,求动点Q的速度 (3) 如图3,在(1)的条件下,O表示原点,动点P、T分别从C、O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点A出发向右运动,点P、T、R的速度分别为5个单位长度/秒,1个单位长度/秒、2个单位长度/秒,在运 动过中,如果点M为线段PT的中点,点N为线段OR的中点,证明的值不变.若其他条件不变,将R的速度改为3个单位长度/秒,10秒后,的值为________

中考数学压轴题(对称问题、双动点对称问题)

(2014?济宁,第22题11分)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5,0)、B(﹣1,0)两点,过点A作直线AC⊥x轴,交直线y=2x于点C;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点A关于直线y=2x的对称点A′的坐标,判定点A′是否在抛物线上,并说明理由; (3)点P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线段CA′于点M ,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使四边形PACM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首先求出对称点A′的坐标,然后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即可判定点A′是否在抛物线上.本 问关键在于求出A′的坐标.如答图所示,作辅助线,构造一对相似三角形Rt△A′EA∽Rt△OAC,利用相似关系、对称性质、勾股定理,求出对称点A′的坐标; (3)本问为存在型问题.解题要点是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列出代数关系式求解.如答图所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因此PM=AC=10;利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PM的长度,然后列方程求解. 解 答: 解:(1)∵y=x2+bx+c与x轴交于A(5,0)、B(﹣1,0)两点, ∴,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 (2)如答图所示,过点A′作A′E⊥x轴于E,AA′与OC交于点D, ∵点C在直线y=2x上,∴C(5,10) ∵点A和A′关于直线y=2x对称,∴OC⊥AA′,A′D=AD. ∵OA =5,AC =10, ∴OC ===.∵S△OAC=OC ?AD=OA?AC,∴AD=.∴AA′=,

在Rt△A′EA和Rt△OAC中,∵∠A′AE+∠A′AC=90°,∠ACD+∠A′AC=90°,∴∠A′AE=∠ACD.又∵∠A′EA=∠OAC=90°, ∴Rt △A′EA∽Rt△OAC.∴,即. ∴A′E=4,AE=8.∴OE=AE﹣OA=3.∴点A′的坐标为(﹣3,4), 当x =﹣3时,y=×(﹣3)2+3﹣=4.所以,点A ′在该抛物线上. (3)存在.理由:设直线CA′的解析式为y=kx+b, 则,解得∴直线CA′的解析式为y =x +…(9分)设点P 的坐标为(x,x2﹣x﹣),则点M为(x,x+). ∵PM∥AC, ∴要使四边形PACM是平行四边形,只需PM= AC.又点M在点P的上方,∴(x+)﹣(x2﹣x﹣)=10. 解得x1=2,x2=5(不合题意,舍去) 当x=2时,y=﹣. ∴当点P运动到(2,﹣)时,四边形PACM是平行四边形. 点评:本题是二次函数的综合题型,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待定系数法、相似、平行四边形、 勾股定理、对称等知识点,涉及考点较多,有一定的难度.第(2)问的要点是求对称点A′的坐标,第(3)问的要点是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列方程求解.

初一数学期末压轴题练习

初一数学期末练习试卷 1. 实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代数式c b a c b a a -+-++-的值等于( ) A .a B .b a 22- C .a c -2 D .a - 2.当2=x 时,代数式13++bx ax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值为6,那么当2-=x 时,这个代数式的值是( ) A .1 B .4- C .6 D .5- 3.如图,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得到4个小正方形,称为第一次操作;然后,将其中的一个正方形再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共得到7个小正方形,称为第二次操作;再将其中的一个正方形再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共得到10个小正方形,称为第三次操作;...,根据以上操作,若要得到2011个小正方形,则需要操作的次数是( )A. 669 ; B. 670; C.671; D. 672. 4.现定义一种变换:对于一个由有限个数组成的序列0S ,将其中的每个数换成该数在0S 中出现的次数,可得到一个新序列.例如序列0S :(4,2,3,4,2),通过变换可得到新序列1S :(2,2,1,2,2).若0S 可以为任意序列,则下面的序列可以作为1S 的是( ) A .(1,2,1,2,2) B .(2,2,2,3,3) C .(1,1,2,2,3) D .(1,2,1,1,2) 5.七年一班同学一起玩报数游戏,第一位同学从1开绐报数,当报到尾数是7或7的倍数的数时,则必须跳过该数报下一个数,如: 位置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 五 … 报出 的数 1 2 3 4 5 6 8 9 10 11 12 13 15 16 18 … 按这种方法报数,在全班同学都准确报出的情况下,最后一位同学报出的数是61, 则这个班有学生 人. 6.一楼梯共有n 级台阶,规定每步可以迈1级台阶或2级台阶或3级台阶,设从地面到 第n 级台阶所有不同的走法为M 种. (1)当n =2时,M= 种;(2)当n =8时,M= 种. 7.图1是一个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均长为1的四边形的组合图形,以此为基本单位,可以拼成一个形状相同但尺寸更大的图形(如图2),依此规律继续拼下去(如图3),…,则第1个图形的周长是 ;第4个图形的周长是 . 图1 图2 图3 … 第3题

2018年中考数学二次函数压轴题集锦(50道含解析)

1.如图1,已知二次函数y=ax2+x+c(a≠0)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A(0,4),与x轴交于点B、C,点C坐标为(8,0),连接AB、AC. (1)请直接写出二次函数y=ax2+x+c的表达式; (2)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若点N在x轴上运动,当以点A、N、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时,请写出此时点N的坐标; (4)如图2,若点N在线段BC上运动(不与点B、C重合),过点N作NM∥AC,交AB于点M,当△AMN面积最大时,求此时点N的坐标. 2.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图形M,N,给出如下定义:P为图形M上任意一点,Q为图形N上任意一点,如果P,Q两点间的距离有最小值,那么称这个最小值为图形M,N间的“闭距离“,记作d(M,N). 已知点A(﹣2,6),B(﹣2,﹣2),C(6,﹣2). (1)求d(点O,△ABC); (2)记函数y=kx(﹣1≤x≤1,k≠0)的图象为图形G.若d(G,△ABC)=1,直接写出k的取值范围; (3)⊙T的圆心为T(t,0),半径为1.若d(⊙T,△ABC)=1,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抛物线y=﹣x2+4x上,且横坐标为1,点B与点A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直线AB与y轴交于点C,点D为抛物线的顶点,点E的坐标为(1,1). (1)求线段AB的长; (2)点P为线段AB上方抛物线上的任意一点,过点P作AB的垂线交AB于点 H,点F为y轴上一点,当△PBE的面积最大时,求PH+HF+FO的最小值;

(3)在(2)中,PH+HF+FO取得最小值时,将△CFH绕点C顺时针旋转60°后得到△CF′H′,过点F'作CF′的垂线与直线AB交于点Q,点R为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否存在点S,使以点D,Q,R,S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S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如图,抛物线y=ax2+6x+c交x轴于A,B两点,交y轴于点C.直线y=x﹣5经过点B,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过点A的直线交直线BC于点M. ①当AM⊥BC时,过抛物线上一动点P(不与点B,C重合),作直线AM的平行线交直线BC于点Q,若以点A,M,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P的横坐标; ②连接AC,当直线AM与直线BC的夹角等于∠ACB的2倍时,请直接写出点M 的坐标.

2020年中考数学压轴题:9种题型+5种策略

2020年中考数学压轴题:9种题型+5种策略目前,初三学生正在紧张备考,对于数学这一科来说,最难的就是压轴题,想要在压轴题上拿高分,就要下功夫了。下面给大家带来中考数学压轴题:9种题型+5种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数学压轴题:9种题型+5种策略 九种题型 1.线段、角的计算与证明问题 中考的解答题一般是分两到三部分的。 第一部分基本上都是一些简单题或者中档题,目的在于考察基础。 第二部分往往就是开始拉分的中难题了。对这些题轻松掌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得分数,更重要的是对于整个做题过程中士气,军心的影响。 线段与角的计算和证明,一般来说难度不会很大,只要找到关键题眼,后面的路子自己就通了。 2.图形位置关系 中学数学当中,图形位置关系主要包括点、线、三角形、矩形/正方形以及圆这么几类图形之间的关系。 在中考中会包含在函数,坐标系以及几何问题当中,但主要还是通过圆与其他图形的关系来考察,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圆与三角形的各种问题。 3.动态几何

从历年中考来看,动态问题经常作为压轴题目出现,得分率也是最低的。 动态问题一般分两类,一类是代数综合方面,在坐标系中有动点,动直线,一般是利用多种函数交叉求解。 另一类就是几何综合题,在梯形,矩形,三角形中设立动点、线以及整体平移翻转,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行考察。 所以说,动态问题是中考数学当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完全掌握,才有机会拼高分。 4.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 在这一类问题当中,尤以涉及的动态几何问题最为艰难。几何问题的难点在于想象,构造,往往有时候一条辅助线没有想到,整个一道题就卡壳了。 相比几何综合题来说,代数综合题倒不需要太多巧妙的方法,但是对考生的计算能力以及代数功底有了比较高的要求。 中考数学当中,代数问题往往是以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为主体,多种其他知识点辅助的形式出现的。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问题当中,纯粹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法通常会以简单解答题的方式考察。 但是在后面的中难档大题当中,通常会和根的判别式,整数根和抛物线等知识点结合。 5.多种函数交叉综合问题 初中数学所涉及的函数就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二次函

中考数学压轴题动点

中考专题——动点问题详细分层解析(一)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 例1如图1,在半径为6,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 的弧AB 上,有一个动点P,PH ⊥OA,垂足为H,△OPH 的重心为G. (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线段GO 、GP 、GH 中,有无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如果有,请指出这样的线段,并求出相应的长度. (2)设PH x =,GP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即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如果△PGH 是等腰三角形,试求出线段PH 的长. 解:(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OP 保持不变,于是线段GO 、GP 、GH 中,有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这条线段是 GH=32NH=2132?OP=2. (3)△PGH 是等腰三角形有三种可能情况: ①GP=PH 时,x x =+23363 1,解得6=x .经检验, 6=x 是原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 ②GP=GH 时, 23363 12=+x ,解得0=x .经检验,0=x 是原方程的根,但不符合题意. ③PH=GH 时,2=x . 综上所述,如果△PGH 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线段PH 的长为6或2. 二、应用比例式建立函数解析式 例2 如图2,在△ABC 中,AB=AC=1,点D,E 在直线BC 上运动.设BD=,x CE=y . (1)如果∠BAC=30°,∠DAE=105°,试确定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如果∠BAC 的度数为α,∠DAE 的度数为β,当α,β满足怎样的关系式时,(1)中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还成立?试说明理由. H M N G P O A B 图1 x y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训练

2018中考数学压轴专题一、动点与面积问题 例1 如图,抛物线y =ax 2+bx +c (a ≠0)与x 轴交于A (-1, 0),B (4, 0)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0, 2).点M (m , n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位于对称轴的左侧,并且不在坐标轴上.过点M 作x 轴的平行线交y 轴于点Q ,交抛物线于另一点E ,直线BM 交y 轴于点F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写出其顶点坐标; (2)当S △MFQ ∶S △MEB =1∶3时,求点M 的坐标. 例2如图,已知抛物线2 12 y x bx c = ++(b 、c 是常数,且c <0)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C ,点A 的坐标为(-1,0). (1)b =______,点B 的横坐标为_______(上述结果均用含c 的代数式表示); (2)连结BC ,过点A 作直线AE //BC ,与抛物线交于点E .点D 是x 轴上一点,坐标为(2,0),当C 、D 、E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在(2)的条件下,点P 是x 轴下方的抛物线上的一动点,连结PB 、PC .设△PBC 的面积为S . ①求S 的取值范围; ②若△PBC 的面积S 为正整数,则这样的△PBC 共有_____个. 例3如图,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O (0,0)、A (4,0)、B (43 2,3 -),M 是OA 的中点. (1)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设P 是抛物线上的一点,过P 作x 轴的平行线与抛物线交于另一点Q ,要使四边形PQAM 是菱形,求点P 的坐标; (3)将抛物线在x 轴下方的部分沿x 轴向上翻折,得曲线OB ′A (B ′为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在原抛物线x 轴的上方部分取一点C ,连结CM ,CM 与翻折后的曲线OB ′A 交于点D ,若△CDA 的面积是△MDA 面积的2倍,这样的点C 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点C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4如图,直线l 经过点A (1,0),且与双曲线m y x = (x >0)交于点B (2,1).过点(,1)P p p -(p >1)作x 轴的平 行线分别交曲线m y x =(x >0)和m y x =-(x <0)于M 、N 两点. (1)求m 的值及直线l 的解析式; (2)若点P 在直线y =2上,求证:△PMB ∽△PNA ;

广东中考数学压轴题的9种出题形式

初中数学知识当中,学生掌握情况比较欠缺的主要是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四边形以及相似,还有圆。这些知识点如果分块学习学生还易接受,关键在于知识的综合。 中考知识的综合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线段、角的计算与证明问题 中考的解答题一般是分两到三部分的。第一部分基本上都是一些简单题或者中档题,目的在于考察基础。第二部分往往就是开始拉分的中难题了。对这些题轻松掌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得分数,更重要的是对于整个做题过程中士气,军心的影响。 (2)图形位置关系 中学数学当中,图形位置关系主要包括点、线、三角形、矩形/正方形以及圆这么几类图形之间的关系。在中考中会包含在函数,坐标系以及几何问题当中,但主要还是通过圆与其他图形的关系来考察,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圆与三角形的各种问题。 (3)动态几何 从历年中考来看,动态问题经常作为压轴题目出现,得分率也是最低的。动态问题一般分两类,一类是代数综合方面,在坐标系中有动点,动直线,一般是利用多种函数交叉求解。另一类就是几何综合题,在梯形,矩形,三角形中设立动点、线以及整体平移翻转,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行考察。所以说,动态问题是中考数学当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完全掌握,才有机会拼高分。 (4)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 在这一类问题当中,尤以涉及的动态几何问题最为艰难。几何问题的难点在于想象,构造,往往有时候一条辅助线没有想到,整个一道题就卡壳了。相比几何综合题来说,代数综合题倒不需要太多巧妙的方法,但是对考生的计算能力以及代数功底有了比较高的要求。中考数学当中,代数问题往往是以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为主体,多种其他知识点辅助的形式出现的。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问题当中,纯粹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法通常会以简单解答题的方式考察。但是在后面的中难档大题当中,通常会和根的判别式,整数根和抛物线等知识点结合 (5)多种函数交叉综合问题 初中数学所涉及的函数就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二次函数。这类题目本身并不会太难,很少作为压轴题出现,一般都是作为一道中档次题目来考察考生对于一次函数以及反比例函数的掌握。所以在中考中面对这类问题,一定要做到避免失分。 (6)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在中考中,有一类题目说难不难,说不难又难,有的时候三两下就有了思路,有的时候苦思

七年级(上)期末数学压轴题复习卷(最新整理)

七年级(上)期末数学复习卷 1.如图甲,点O 是线段AB 上一点,C、D 两点分别从O、B 同时出发,以2cm/s、4cm/s 的速度在直线AB 上运动,点C 在线段OA 之间,点D 在线段OB 之间. (1)设C、D 两点同时沿直线AB 向左运动t 秒时,AC:OD=1:2,求的值; (2)在(1)的条件下,若C、D 运动秒后都停止运动,此时恰有OD﹣AC=BD,求CD 的长; (3)在(2)的条件下,将线段CD 在线段AB 上左右滑动如图乙(点C 在OA 之间,点D 在OB 之间),若M、N 分别为AC、BD 的中点,试说明线段MN 的长度总不发生变化. 2.已知线段AB=12,CD=6,线段CD 在直线AB 上运动(C、A 在B 左侧,C 在D 左侧).(1)M、N 分别是线段AC、BD 的中点,若BC=4,求MN; (2)当CD 运动到D 点与B 点重合时,P 是线段AB 延长线上一点,下列两个结论:①是定值;②是定值,请作出正确的选择,并求出其定值.

3.如图,已知点A、B、C 是数轴上三点,O 为原点.点C 对应的数为6,BC=4,AB=12.(1)求点A、B 对应的数; (2)动点P、Q 分别同时从A、C 出发,分别以每秒6 个单位和3 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M 为AP 的中点,N 在CQ 上,且CN=CQ,设运动时间为t(t>0). ①求点M、N 对应的数(用含t 的式子表示);②t 为何值时,OM=2BN. 4.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AC,点C 对应的数是200. (1)若BC=300,求点A 对应的数; (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 分别从A、C 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 从A 点出发向右运动,点P、Q、R 的速度分别为10 单位长度每秒、5 单位长度每秒、2 单位长度每秒,点M 为线段PR 的中点,点N 为线段RQ 的中点,多少秒时恰好满足MR=4RN(不考虑点R 与点Q 相遇之后的情形); (3)如图3,在(1)的条件下,若点E、D 对应的数分别为﹣800、0,动点P、Q 分别从E、D 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点P、Q 的速度分别为10 单位长度每秒、5 单位长度每秒,点M 为线段PQ 的中点,点Q 在从是点D 运动到点A 的过程中,QC﹣AM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不变,请说明理由.

几何变换综合题2018版中考数学压轴题

一、选择题 1.(2017四川省达州市,第9题,3分)如图,将矩形ABCD绕其右下角的顶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至图①位置,继续绕右下角的顶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至图②位置,以此类推,这样连续旋转2017次.若AB=4,AD=3,则顶点A在整个旋转过程中所经过的路径总长为() A.2017πB.2034πC.3024πD.3026π 2.(2017临沂,第14题,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 k y x =(x>0)的图象与边长是 6的正方形OABC的两边AB,BC分别相交于M,N两点,△OMN的面积为10.若动点P在x轴上,则PM+PN的最小值是() A.62B.10C.226D.229 3.(2017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0题,4分)如图,点A(a,3),B(b,1)都在双曲线 3 y x =上,点C, D,分别是x轴,y轴上的动点,则四边形ABCD周长的最小值为() A.52B.62C.21022 +D.82 4.(2017湖北省恩施州,第12题,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2条直线为l1:y=﹣3x+3,l2:y=﹣3x+9,

直线l1交x轴于点A,交y轴于点B,直线l2交x轴于点D,过点B作x轴的平行线交l2于点C,点A、E 关于y轴对称,抛物线2 y ax bx c =++过E、B、C三点,下列判断中: ①a﹣b+c=0;②2a+b+c=5;③抛物线关于直线x=1对称;④抛物线过点(b,c);⑤S四边形ABCD=5,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5B.4C.3D.2 5.(2017湖北省咸宁市,第8题,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将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直角顶点C的坐标为(1,0),顶点A的坐标为(0,2),顶点B恰好落在第一象限的双曲线上,现将直角三角板沿x轴正方向平移,当顶点A恰好落在该双曲线上时停止运动,则此时点C的对应点C′的坐标为() A.(3 2 ,0)B.(2,0)C.( 5 2 ,0)D.(3,0) 6.(2017辽宁省营口市,第8题,3分)如图,在菱形ABOC中,∠A=60°,它的一个顶点C在反比例函 数 k y x 的图象上,若将菱形向下平移2个单位,点A恰好落在函数图象上,则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

2018挑战中考数学压轴题((全套)含答案与解析)

第一部分函数图象中点的存在性问题 §1.1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 例1 2014 年衡阳市中考第 28 题 例2 2014 年益阳市中考第 21 题 例3 2015 年湘西州中考第 26 题 例4 2015 年张家界市中考第 25 题 例5 2016 年常德市中考第 26 题 例6 2016 年岳阳市中考第 24 题 例 72016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模拟第25 题 例 82016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模拟第26 题 §1.2因动点产生的等腰三角形问题 例9 2014 年长沙市中考第 26 题 例10 2014 年张家界市第 25 题 例11 2014 年邵阳市中考第 26 题 例12 2014 年娄底市中考第 27 题 例13 2015 年怀化市中考第 22 题 例14 2015 年长沙市中考第 26 题 例15 2016 年娄底市中考第 26 题 例 162016年上海市长宁区金山区中考模拟第25 题例 172016年河南省中考第 23 题

§1.3因动点产生的直角三角形问题 例19 2015 年益阳市中考第 21 题 例20 2015 年湘潭市中考第 26 题 例21 2016 年郴州市中考第 26 题 例22 2016 年上海市松江区中考模拟第 25 题 例23 2016 年义乌市绍兴市中考第 24 题 §1.4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 例24 2014 年岳阳市中考第 24 题 例25 2014 年益阳市中考第 20 题 例26 2014 年邵阳市中考第 25 题 例27 2015 年郴州市中考第 25 题 例28 2015 年黄冈市中考第 24 题 例29 2016 年衡阳市中考第 26 题 例 302016年上海市嘉定区宝山区中考模拟中考第24 题例 312016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模拟第 24 题 §1.5因动点产生的面积问题 例32 2014 年常德市中考第 25 题 例33 2014 年永州市中考第 25 题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 动点问题

2012年全国中考数学(续61套)压轴题分类解析汇编 专题01:动点问题 25. (2012吉林长春10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AC=8cm,BC=4cm,D、E分别为边AB、BC的中点,连结DE,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D-DE-EB运动,到 点B停止.点P在AD的速度运动,在折线DE-EB上以1cm/s的速度运动.当点P与点A不重合时,过点P作 PQ⊥AC于点Q,以PQ为边作正方形PQMN,使点M落在线段AC上.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 (1)当点P在线段DE上运动时,线段DP的长为______cm,(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当点N落在AB边上时,求t的值. (3)当正方形PQMN与△ABC重叠部分图形为五边形时,设五边形的面积为S(cm2),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4)连结CD.当点N于点D重合时,有一点H从点M出发,在线段MN上以2.5cm/s 的速度沿M-N-M连续做往返运动,直至点P与点E重合时,点H停止往返运动;当点P 在线段EB上运动时,点H始终在线段MN的中心处.直接写出在点P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点H落在线段CD上时t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1)t-2。 (2)当点N落在AB边上时,有两种情况: ①如图(2)a,当点N与点D重合时,此时点P在DE上,DP=2=EC,即t-2=2,t=4。 ②如图(2)b,此时点P位于线段EB上. ∵DE=1 2 AC=4,∴点P在DE段的运动时间为4s, ∴PE=t-6,∴PB=BE-PE=8-t,PC=PE+CE=t-4。 ∵PN∥AC,∴△BNP∽△BAC。∴PN:AC = PB:BC=2,∴PN=2PB=16-2t。 由PN=PC,得16-2t=t-4,解得t=20 3 。 综上所述,当点N落在AB边上时,t=4或t=20 3 。 (3)当正方形PQMN与△ABC重叠部分图形为五边形时,有两种情况:

数学(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压轴题 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

数学(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 一、压轴题 1.已知长方形纸片ABCD,点E在边AB上,点F、G在边CD上,连接EF、EG.将∠BEG 对折,点B落在直线EG上的点B′处,得折痕EM;将∠AEF对折,点A落在直线EF上的点A′处,得折痕EN. (1)如图1,若点F与点G重合,求∠MEN的度数; (2)如图2,若点G在点F的右侧,且∠FEG=30°,求∠MEN的度数; (3)若∠MEN=α,请直接用含α的式子表示∠FEG的大小. 2.已知∠AOB=110°,∠COD=40°,OE平分∠AOC,OF平分∠BOD. (1)如图1,当OB、OC重合时,求∠AOE﹣∠BOF的值; (2)如图2,当∠COD从图1所示位置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顺时针旋转t秒(0<t<10),在旋转过程中∠AOE﹣∠BOF的值是否会因t的变化而变化?若不发生变化,请求出该定值;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当∠COF=14°时,t=秒. 3.借助一副三角板,可以得到一些平面图形 (1)如图1,∠AOC=度.由射线OA,OB,OC组成的所有小于平角的和是多少度? (2)如图2,∠1的度数比∠2度数的3倍还多30°,求∠2的度数; (3)利用图3,反向延长射线OA到M,OE平分∠BOM,OF平分∠COM,请按题意补全图(3),并求出∠EOF的度数.

4.东东在研究数学问题时遇到一个定义:将三个已经排好顺序数:x 1,x 2,x 3,称为数列x 1,x 2,x 3.计算|x 1|, 122 x x +, 123 3 x x x ++,将这三个数的最小值称为数列x 1,x 2,x 3的 最佳值.例如,对于数列2,-1,3,因为|2|=2, ()212 +-= 1 2, ()2133 +-+=43,所以数列2,-1,3的最佳值为 1 2 . 东东进一步发现:当改变这三个数的顺序时,所得到的数列都可以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其相应的最佳值.如数列-1,2,3的最佳值为 1 2 ;数列3,-1,2的最佳值为1;….经过研究,东东发现,对于“2,-1,3”这三个数,按照不同的排列顺序得到的不同数列中,最佳 值的最小值为 1 2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数列-4,-3,1的最佳值为 (2)将“-4,-3,2”这三个数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可得到若干个数列,这些数列的最佳值的最小值为 ,取得最佳值最小值的数列为 (写出一个即可); (3)将2,-9,a (a >1)这三个数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可得到若干个数列.若这些数列的最佳值为1,求a 的值. 5.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8,B 是数轴上位于点A 左侧一点,且AB =22,动点P 从A 点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t >0)秒. (1)出数轴上点B 表示的数 ;点P 表示的数 (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 (2)动点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若点P 、Q 同时出发,问多少秒时P 、Q 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 (3)动点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 、Q 同时出发,问点P 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Q ? (4)若M 为AP 的中点,N 为BP 的中点,在点P 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 的长. 6.观察下列等式: 111122=-?,1112323=-?,1113434 =-?,则以上三个等式两边分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动点问题

2012年全国中考数学(续61套)压轴题分类解析汇编 专题01 :动点问题 25. (2012 吉林长春10 分)如图,在Rt △KBC 中,/ACB=90 °,AC=8cm , BC=4cm , D、E分别为边AB、BC的中点,连结DE,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D —DE —EB运动,到点B停止.点P在AD上以5cm/s的速度运动,在折线DE—EB上以1cm/s的速度运动.当点P与点A 不重合时,过点P作 PQ丄AC于点Q,以PQ为边作正方形PQMN ,使点M落在线段AC 上.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 (1 )当点P在线段DE上运动时,线段DP的长为___________ cm,(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当点N落在AB边上时,求t的值. (3)当正方形PQMN 与△ABC重叠部分图形为五边形时,设五边形的面积为S (cm2), 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4)连结CD?当点N于点D重合时,有一点H从点M出发,在线段MN上以2.5cm/s 的速度沿M-N-M 连续做往返运动,直至点P与点E重合时,点H停止往返运动;当点P 在线段EB上运动时,点H始终在线段MN的中心处.直接写出在点P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点H落在线段CD上时t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1) t —2。 (2)当点N落在AB边上时,有两种情况:

①如图(2) a ,当点N 与点D 重合时,此时点P 在DE 上,DP=2=EC , 即 t — 2=2 , t=4。 ②如图(2) b ,此时点P 位于线段EB 上. ???DE=1 2 AC=4 ,???点P 在DE 段的运动时间为 4s , ???PE=t -6 ,「.PB=BE-PE=8-t , PC=PE+CE=t-4 。 ???PN //AC , ??? △NP s/BAC 。???PN : AC = PB : BC=2 , /-PN=2PB=16-2t 。 由PN=PC ,得 20 16-2t=t-4 ,解得 t= 。 3 综上所述,当点 20 N 洛在AB 边上时,t= 4 或t= 3 (3)当正方形PQMN 与/ABC 重叠部分图形为五边形时,有两种情况: DP=t-2 , PQ=2 , .-.CQ=PE=DE-DP=4- (t-2 ) =6-t , AQ=AC-CQ=2+t AM=AQ-MQ=t VMN //BC ,./\FM S /ABC °.FM : BC = AM : AC=1 : 2,即 FM : AM=BC : AC=1 : 2。 ①当2 v t v 4时,如图(3) a 所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