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哲学期刊学术论文:人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哲学期刊学术论文:人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哲学期刊学术论文:人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哲学期刊学术论文:人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哲学期刊学术论文:人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陈志尚

【原文出处】《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沪)

【英文标题】The Retrospection and Prospect: The Study of Manology

【作者简介】陈志尚,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人学学会会长。

【内容提要】人学是正在创建中的新兴学科,它的兴起有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

。本文从九个方面回顾了人学科研的重要成果和进展:发掘整理中外人学文化

遗产,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学的基本观点,明确人学的对象和方法

,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贯彻以人为本原则,全面认识人性和人的本质,探

讨人的发展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以及联系全球化和生态环

境问题推动人学建设等,展示了人学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

【关键词】人学/以人为本/人权/发展

[中图分类号]B08[文献标识码] A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人学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

成绩,为它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一、我国人学兴起背景深厚,成绩显著,前景光明

在人类文化史上,人学思想源远流长。人在认识、改变和创造客观世界的同时

,如何认识、改变和发展自己,始终是人类关心、思考、探索的一个重大问题

中外古代思想家们通过他们的著作给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人学文化遗产。

人学思想在中华五千年文明中占有重要位置。学者们经过努力,已在重新发掘

、整理古代人学思想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系列可称精华的观点和理论,如

著名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等。现在学者们在继续深

入进行专题研究的同时,开始进行系统的、综合的研究,不仅关注历史和现实

的结合,而且注意中外人学思想的比较。中国、西方及世界人学思想史的陆续

出版,就是人学发展的一个标志。

已往外国人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主要通过译成中文的外国文学作品和哲学、历史著作及大学的外国文化教学来完成。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际文化交流空前扩大,欧美人学思想对国内人学研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同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一样,欧洲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思想家们,阐发了很多关于“人”的深刻见解。到了近代,欧洲从文艺复兴到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人本学和空想共产主义思潮,时间长达五六百年,精品不断涌现,形成了马克思以前人类人学思想的一个高峰。这一时期,先进的思想家们宣传人道主义,发扬人文精神,批判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先是反封建主义,后是反资本主义),追求人类自由解放,在他们的作品中积存了非常丰富的、启发智慧的人学思想资料,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当然,同其他文化资源一样,它们也有所处时代和历史的局限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文化上划时代的伟大贡献。就是继承了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经过创造性的研究,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革命变革。他们深刻批判了封建的和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创建了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的综合性的科学理论体系。这项伟大创造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及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他们扬弃了前人对“抽象的人”的崇拜,创建了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为我们后人建设科学的人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方向。

人的理论真正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重点是20世纪以来。一百多年来,一方面,人类社会在几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持续高速发展,形成了真正社会化的大生产,创造了空前巨大的物质财富,人的生存质量也显著提高。20世纪8 0年代左右,人类文明发展到了现代化、全球化的新阶段。另一方面,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和尖锐了,两次世界大战造成亿万无辜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局部战争至今不断。世界东、西、南、北发展极不平衡,贫富两极分化日趋加剧。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一次比一次剧烈。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开始成为人类生存的现实威胁。世界人口爆炸式的盲目增长,失业严重,几亿人遭受饥饿,很多老弱病残缺乏起码的社会保障,腐败、堕落、刑事犯罪现象越演越烈,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等等。也就是说,一方面是人类文明在向上发展,另一方面是社会危机四伏。这正是人的本质——

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两重性的深刻表现。矛盾的现实使人们不得不为社会的前

途和人类的命运担忧,在继续探究自然和社会真理的同时,自然会联想并深刻反思到人自己:究竟什么是人?如何做人?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现代人学作为一门哲学和许多社会科学交叉的综合性基础学科,适时产生了。虽然它的很多课题仍处在起步阶段,很多观点、理论还不成熟,甚至存在着分歧,有待实践的反复验证,有的重大课题还缺乏认真的研究,而且从整体来看,也还没有形成完整成熟的科学理论体系,但是人学的产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需要,因而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个新事物必定会茁壮成长起来,最终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

在新中国,经过60年特别是最近30年专家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人学研究几乎是从无到有,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从2003年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原则,把它确定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执政治国的基本理念以来,极大提高了人们对“人”这个概念的重视和认识。“以人为本”主张尊重和保障人的生命和权利,巩固人民当家做主的主人翁地位,把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评价标准,激发和依靠人民群众作为历史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一切人都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这些正确的思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心声,已经深入人心。现在,不仅在实践上“以人为本”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核心理念,而且在理论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学课题也开始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这将有力地推动人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发展。

二、人学科研的重要成果和进展

一是发掘、整理和研究了中外人学文化遗产。这些年写作出版了多部人学史的专著(如,李中华主编的《中国人学思想史》,赵敦华主编的《西方人学观念史》,孙鼎国主编的《世界人学史》等),编写了多部人学辞书(如,黄枬森、夏甄陶、陈志尚主编的《人学词典》,邢贲思主编的《人生知识辞典》,罗国杰主编的《人道主义思想论库》,李中华、孙鼎国主编的《人学大辞典》等),这些成果为探索人学思想发展规律,进而深入开展人学的专题研究和比较研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是系统发掘、整理、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学的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取得了重要成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王锐生、景天魁著的《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黄枬森、陈志尚等北大教授们集体撰写

的《马克思主义与人》、《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研究》,陈先达、靳辉明等人大教授们集体编写的《马克思、恩格斯论人性、人道主义和异化》,袁贵仁著的《马克思的人学思想》,韩庆祥著的《马克思人学思想研究》,辛世俊著的《邓小平的人学思想》,等等,这些著作以及其他许多学者的一大批论文和专著的发表,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人学上的宝贵理论遗产,阐述了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为中国人学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沿着建设“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的正确方向前进作出了贡献。

三是明确了人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这是人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得以建立的前提。经过多年研讨,多数学者基本上取得了共识,认为人学是从整体上研究人的存在、本质和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生价值、目的、道路等基本原则的学问。这个定义说明了人学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的研究对象,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鉴于人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中最复杂的,因此研究人学在方法上不仅要运用唯物辩证法,而且要运用科学的系统论和社会调查等多种方法,力求做到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

四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人学研究上,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存在着不同的思想和认识路线。在意识形态多元并存的情况下,这是不可避免的。据我所知,我国从事人学研究的大多数学者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所开创的“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正确思想路线,摒弃对“抽象的人”的崇拜。在理论上,他们主张,不仅要分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旧的机械唯物主义在物质观、意识观上的区别,而且要分清不同的“主体观”、不同的“实践观”的区别,排除用“实践本体论”、“实践存在论”、“主体性哲学”、“唯人主义”等似是而非的哲学来曲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基本观点,首先做到在出发点和基本前提上与各种旧人学,特别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划清界限。当然,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贯彻到人学研究之中,取得高水平的科学成果,仍需要学者们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现在,无论是在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之间,还是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内部,在一系列有关人的学术问题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同认识。如,究竟什么是马克思所说的(区别于旧人学“抽象的人”的)“现实的人”?如何认识生活在当代世界和中国的“现实的人”?如何全面认识人与物(客观世界)的关系,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作为主体与作为客体的人的关系?如何正确理解

人文精神?如何正确认识人道主义?如何正确认识“异化”这个概念和现实社会中的异化现象,特别是所谓“人的本质异化”?等等。承认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思想路线是比较容易的,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始终坚持这条路线,排除主观性、片面性而达到真理是不容易的。这里不仅有立场问题,而且有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只要大家正确贯彻党的百家争鸣方针,坚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同观点的存在和交流、切磋、争论恰恰是出现新思想推动人学发展的契机和动力。

五是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马克思没有直接用过“以人为本”这个词,这个概念源自中国古代,是民本思想的一种表达。党中央继承了这个概念所包含的合理因素,立足现实,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加以改造和充实,使之成为现时代的“以人为本”,它所具有的崭新的含义与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精神实质是完全一致的。这是古为今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典范。因此,很多学者认为,人学理论体系中应该把“以人为本”加进去,放在重要的位置,作为一个基本观点和一项基本原则贯穿于全部理论之中。

近几年,我国人学学者们发表了许多研究和宣传以人为本的文章,支持和拥护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如何理解以人为本,学术界也有不同认识。一些学者认为,以人为本就是人本主义、民本主义,甚至有人提出以人为本是“唯人主义”。但多数学者认为我们党主张的以人为本是吸收了中国古代文化中“以人为本”即民本思想的合理因素,也吸收了西方近代文化中人本主义的合理因素,同时立足于当代中国国情,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赋予了新的内涵的科学概念,与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西方近代的人本主义有本质不同,不能仅根据字面类似而混淆两者的原则区别。又如,有些学者主张以人为本只是一种价值观概念,不涉及世界观、历史观,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概念,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表现,这就不仅涉及人的利益和行为的评价标准问题,而且是认定谁是改变世界、创造人类历史的主体,谁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者,谁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党应该依靠谁、为了谁,这恰恰是世界观、历史观的核心问题。正是以此为前提,才能引出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以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目的和标准,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此,以人为本集中表达了党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三者的统一。

真正的问题在于,对待以人为本如同对待物质、意识、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抽象程度最高的哲学概念一样,可以做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也可以做历史唯心主义的解释。根本否认古今中外文化中这些词和概念之间的联系、共同点,或者只看到联系、共同点而抹杀彼此的区别、不同点,都是片面的。关键在于对事物和概念做出具体的、历史的、辩证的科学分析,既反对“非此即彼”的绝对主义,也反对“亦此亦彼”的相对主义、折中主义。因此,对以人为本的正确理解和宣传,特别是不断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正确贯彻以人为本原则的经验,充实发展这个理论,仍是人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六是全面深刻地认识人性和人的本质。这是人学的核心问题。从古到今人性问题一直是思想家们争论的焦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旧人学对人性和人的本质的解释不是主观的,就是片面的、肤浅的。马克思对人性和人的本质有许多精辟深刻的论断。但现在马克思主义者之间理解也不完全一致。改革开放30多年来,很多学者吸取已往争论的教训,重新学习和思考,对人性和人的本质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的本质的科学定义。马克思说过生产劳动、实践是人的本质,也说过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两个论断抓住了人之区别于一切动物的特殊本质,都是正确的。但这两个论断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内在联系的。事实上,根本不存在完全脱离群体而孤立存在的个人,也不存在失去了所有个人的抽象的群体。人们的劳动、生产必须结成一定社会关系才能进行,完全脱离群体孤独的个人根本无法从事劳动或其他实践活动,而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也总是为了从事生产或其他实践,脱离了实践和生活的需要就失去了发生关系的必要。现实的客观存在的人,都要彼此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不断地从事生产劳动和其他实践活动,才能生存和发展。实践性和社会性是构成人的本质不可或缺的两个要素。只讲生产劳动、实践,或者只讲社会关系,都只有片面的真理性,都没有抓住马克思在人的本质观上超越前人的关键。只有把实践性和社会性这两个要素辩证地结合起来,才能把握现实的人的真正本质,这是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精华。

2.把系统论运用于人性的研究。人的实践活动和社会关系都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因而人的需要和人的各种属性、特性也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不能把人性归结为只有一种特性,也不能把某个属性、特性片面夸大为本质。不了解这一点正

是旧的人性论共同的缺陷所在。经过多年争论和研讨,学者们已经认识到,在人性论上重要的是力戒主观性和片面性,力求客观、全面地把握人的各种属性、特性和本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认识要深入到这个层次,在方法上就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系统论,并把两者结合起来运用于人性的研究。我们相信,只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方法,中国学者一定会创造出高水平的科学的人性论著作来。

3.深化人的阶级性研究。在人性和阶级性关系问题上,中国思想界曾经历过曲折和反复。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在这个问题上发生过激烈的争论。建国初期,为清除旧社会落后和反动意识形态的影响,理论界强调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批判地主、资产阶级的抽象人性论,这是必要的、正确的。但后来出现了“左”的倾向,把人性片面归结为就是阶级性,完全否认不同阶级的人有共同的人性,这是错误的。“文革”以后,学者们一致认为应该纠正“左”的错误,但又产生了新的分歧。一些人认为,经过社会主义革命,作为阶级的剥削阶级已经消灭,不能再对人群作阶级划分,当然也不能说人性具有阶级性,主张人性就是一切人的共同性。另一些人则认为,既然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那么具体的人性仍都带有阶级性,否认人的阶级性是倒退到了超阶级的抽象人性论。这几年经过研讨,学界对阶级性问题的认识又产生了新的观点:一些学者认为应吸取历史教训,排除极“左”和资产阶级自由化两种错误思潮的干扰,立足现实,对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社会关系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既然当代中国生产力还不发达,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那么人群分化为阶级和阶层就是不可避免的客观现实。加上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现实的人性一定都带有阶级性。但正如鲁迅所说,“都带而非只有”。在阶级社会中,即便是不同阶级的人,也具有人的共同性。这不仅是因为凡是人都有共同的自然生物属性,而且因为生活在同一社会中的人,都具有多方面多层次复杂的社会关系,都不可避免地参与一些共同的实践活动,也会存在某种共同的利益和需要,因而在人性上,一切人都具有人类的共性,同时又具有各自所属阶级和阶层的特性。再者,由于每个人生存的社会历史条件、环境和经历不同,人的共同性和阶级性在不同的人身上的表现也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别,这就是人的个性。因此,现实的具体的人性总是特殊与普遍、阶级性与共同性、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观察人的阶级性问题必须坚持具体分析具体情况的原则,不能简单化、一刀切。各种抽象的人性论之所以不能正确说明真实的人性,就在于它们脱离人的现实状况,对人性做了歪曲的反映。当前的

问题是,虽然人的阶级性研究有所进展,但要达到广泛的共识,还有相当距离。我们相信,只要学者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矛盾的基本原理,能够直面现实,对新时期中国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社会关系做好全面系统地调查研究,能够吸取古今中外各种人性论缺陷和错误的教训,求实创新,就一定能够破解这道难题。

七是深入探讨人的发展问题。前几年党中央重提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伟大理想,从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上,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之后又提出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这都促进了人的发展理论研究,使之成为热门课题,几年来已有多部专著和一系列论文发表。从研究的内容看,学者们除了发掘整理历史上有关人的发展的思想遗产外,特别关注的是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需要深入研讨的课题,如:发展是人类的本质要求;马克思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以及这两项发展的内在联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个人发展和群体、类(即所谓每个人、一切人)发展的关系;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和途径;在人的发展问题上如何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等。除了基础理论研究之外,这方面的应用研究也已展开,如人的发展指标体系研究,人的幸福指数研究。今后,随着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指标列入实践领域,必定会提出很多新问题,提供很多新经验,这又会反过来促进人的发展理论研究。

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取得了重大进展。人权问题在人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的建立,结束了中国人民遭受“三座大山”压迫的历史,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通过一系列社会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人民当家做主,开创了中国人权发展的新时代。但是在一段时间里,由于“左”的指导思想影响,人权问题上曾出现过失误,人权理论建设也经历了曲折。如“文革”时期至80年代初,一些报刊还宣传过“人权是资产阶级口号”。经过拨乱反正,1985年邓小平同志鲜明地提出:“什么是人权?首先一条,是多少人的人权?是少数人的人权,还是多数人的人权,全国人民的人权?西方世界的所谓‘人权’和我们讲的人权,本质上是两回事,观点不同。”[1](p.125)这个讲话从正面肯定了“人权”这个概念的存在,同时指明了在人权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理论与实践,这就从思想上解放了“人权”这个禁区,学术界重新开

始了对人权理论的研究。二十多年来,我国从事人权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与中国当代现实及实践相结合,排除意识形态领域内、外、左、右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我认为有两点值得一提:一是学者和专家们经过收集整理编辑出版,系统掌握了国内外有关人权的主要历史文献和资料,这就为理论研究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经过研究,大家更加坚信:人权不是天赋的,也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它是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艰苦奋斗获得的。人权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但已往的人权理论和实践与其他文化现象一样,都有它所处时代和历史条件的局限性,后人应该经过分析取其精华,继承其中所包含的对解放人类有价值的思想资料,但更需要立足当代现实,推陈出新。二是独立自主地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提出了关于人权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观点。诸如:鲜明地提出与西方资产阶级人权观本质不同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主张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必须同各国国情相结合;提出人权是涉及人的全部实践和一切社会关系的权利体系,应该全面认识政治、经济、文化、福利、环境等各项人权的关系;主张以人民最现实的最根本的利益为出发点,把生存权和发展权放在首位;应该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统筹兼顾、协调平衡,促进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提出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人权与集体人权关系的观点,认为人权是社会全体成员的权利,而不是少数人的特权;人权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主张正确认识人权与主权的关系,正确认识与处理人权的国内管辖与国际保护,反对所谓“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等谬论,反对霸权主义借口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主张国际人权对话、合作,反对对抗;等等。可以说,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一系列的理论研究成果,汇总起来已经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科学体系,这是我国人权事业的一项重要成就。当然,今后仍需紧跟社会主义人权实践的发展,密切结合法制和道德建设,不断丰富和发展新的人权理论。

九是联系全球化和生态环境问题推动人学建设。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国际经济矛盾激化引发了国际金融及经济危机,另一方面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导致生态危机。两大危机并存的严酷现实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和认识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以及人和人的关系,联系全球化和生态环境来研究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开始成为人学研究的新热点。就中国人学学会来说,从2003年至今,已与有关单位合作,多次召开了以“全球化、生态文明与人的发展”为主题的国际和国内学术研讨会。现在看来,这项课题已成为人学研

究新的重要方向。这就是说,人学建设必须超越和扩大已往人学的范围,实行多学科合作,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以下三个理论问题:

第一,全面正确认识全球化问题。这里涉及几个要点:1.如何确定全球化的科学内涵。2.如何区分全球化(Globalization)与一体化(Centralization)?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而一体化则是行为主体应对全球化所实行的一种体制和政策。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混淆。3.全球化不限于经济领域。政治、文化领域也有全球化的问题。4.现实的全球化具有两重性,因而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现实的状况是,高科技所带动的生产力高速发展,并没有使本来已经存在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矛盾得到缓解,而是更加尖锐。各地区之间,特别是发达国家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上的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呈现出拉大的趋势。这种状况延续下去不仅会导致全球经济危机,而且必将引发社会危机。之所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现实的全球化是国际垄断资本占主导地位,绝大多数跨国公司都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实现形式,它们从事生产和经营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超额利润。因此,经济全球化并没有消灭竞争,相反,争夺世界资源和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和残酷,更加不择手段,包括牺牲生态环境甚至发动战争。从历史辩证的观点全面考察全球化,它既是造成今天全球经济危机和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深层次原因,又是克服经济危机、实现生态文明不可缺少的前提和条件。因此,对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来说,从战略到政策都必须立足现实,放眼长远,科学规划,全面统筹。

第二,如何认识和建设生态文明。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回答的是:

1.如何认识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一些专家认为,在实践上建设生态文明主要就是保护环境和资源,因此,主张把中文的“生态文明”译为英文Conservatio n

Culture。更多的人则认为,完全意义的生态文明是指以人和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为主导和标志,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福利等各方面文明成果在内的,使发展成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的文明形态。(与“生态文明”相对应的英文应该是Ecological Civilization,这是现在国际学术界通行的用语。——作者注)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是每个人,也是家庭、社区、企业、乡、县、省、国家,最终是全球、整个人类。因此,生态文明是由许多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复杂概念。它是在继承人类文明成果和教训的基础

上形成的,追求更高级的文明形态的伟大理想,又是已经在建造中的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2.如何认识生态文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意义?要摆脱国际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的影响,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改变旧的经济发展方式,而要真正做到经济方式的改变,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放到战略指导的位置,从科技规划和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投资经费安排、人才培养、制度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文化教育、法律道德直至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生活和消费方式、传统习惯,等等,都必须以生态文明为坐标来实行相应的改变。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不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福利建设之外的一项建设,而是贯穿在各项建设之中居于首要指标地位的因素。反过来说,从中央到地方,各行各业,凡是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浪费资源、损害人的健康、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消极作用的任何言论和行动,都是不文明的都应禁止。这样强调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并不过分,而且已是当务之急了。

第三,全球化、生态文明和人的生存、发展的关系。研究全球化、生态文明最后的落脚点是为了“人”自身,为了全面认识人和世界(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他人)的关系,以及人类得以持久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我们都尊重宪法规定的信仰宗教是个人的自由,但在科学领域,“上帝创造世界、主宰人类命运”这类宣传,是很少有人信以为真了。绝大多数学者都承认自然界、社会及其规律的客观存在,并以此作为自己研究工作的前提。在哲学界和人学界,经过多年的研讨和争论,特别是面对当代现实和实践,那种忽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否认人的思想、实践能够改变世界的旧的机械论已经没有市场了;那种片面强调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把人的实践的作用极端夸大到取代物质(即自然界)本体地位,实际上是重复“实践就是一切”这个实用主义的旧错误,也几乎很少有人相信了。绝大多数学者都主张人学研究要直面现实,吸取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坚持把唯物辩证法和系统论运用于“全球化、生态文明和人的发展”这样的课题,全面考察人和自然、人和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作为个体与群体和类之间的关系,全面认识人的主体性(包括思想和行动)的两重性和双重效应。我们相信,循着这样的方向前进,人学建设的路子会越走越宽,会有更多与社会发展同步、适应大众需要的高质量的理论成果呈现出来。

除以上所述之外,人学方面还有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

对话先秦哲学答案(全)字母

A 按照周公礼制,天子享受()的舞蹈。八佾 C “从自然之道出发,利用自然规律并用以治人”属于老子思想中的()。内圣之术 D 道家使人类获得永恒寄托的途径是人的肉体和精神回归()。自然 “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是哪位思想家的话。()韩非子 对于历史上重要人物语言的引用以及他们言语的讨论是()。重言 F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的观点。孟子 G 古人读书中提到“左孟庄骚”中“庄”指的是()。庄子的书 H 《韩非子》中指出儒家后来分成()派。8.0 和与谐可以连接成词是在()代开始。唐 “和谐”这一词语最早出现在()。礼记 “和以天倪”中“和”是混合的意思,在庄子的文本中指的是()。重言和寓言中混有卮言 J 教化的基础和本源是()善 “进以礼,退以义,得之不得曰…有命?”是()的行事原则。孔子 K 孔子认为在他的弟子中,()达到了仁的标准。颜回 1

孔子在对“文与质”的关系阐释中,质指的是()。自然 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问题。礼 L 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其字是()。伯阳 《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的作者是()。詹剑锋 老子的道论是人生修养的()。境界论 老子和庄子共同认定()是实在的,是天地万物的本源。道 历史上关公形象中的永恒精神价值是()。义 M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表明孟子思想中含有()。兼爱 墨子的()思想为了消除嫡庶亲疏的观念,因而代表了新兴的社会政治意识。兼爱 民间学术的特点是()。自由 “明于知礼仪,而陋于知人心。”是庄子对()的批评。儒家 N 鸟类可以飞行,一方面它们体重轻,另一方面它们有(2)个肺,可以贮藏空气。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中“怒”的含义是()。奋起 R “仁”在十三经中总共出现了()次。465.0 “仁”在“礼”中的体现是()。慈爱孝亲 儒家思想中“仁”的品质是()。温和润泽 儒家的核心理念是()。仁 儒家最高的道德境界、为政境界、理想境界是()仁

儿童哲学·《人性的善与恶》教学设计

《人性的善与恶》 教学目的: 1、通过借助阅读法国儿童哲学大师奥斯卡·伯瑞尼弗的《绘本花园:人性的善与恶》、故事、 寓言等形式,学会正确区分善与恶,在丰富学生认知的同时,提高学生发现、甄别、感受的能力,并能够进一步创建个人的思维、观点和良心。 2、通过讨论当今社会发生在身边种种善与恶的现象,让孩子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 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教学重点: 借助寓言、绘本、故事,结合生活实际,引发学生的体验与思考,让学生除了懂得从逻辑上分清善与恶之外,还要有善与恶本性上的感觉,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揭示主题 1、今天的课从一则小故事开始,请同学们猜猜,老师今天要讲的是什么主题?—— 有两个人,都得了同一种治不好的慢性疾病,每时每刻都受着病痛的折磨,生不如死。一天,两个人遇到一起,谈起共同的感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两人相见恨晚,便坐下喝起酒来,酒逢知己千杯少,两个人都喝醉了。 甲问乙:“如果上帝能让我们每人实现一个愿望,你会许一个什么愿?”乙打着酒嗝说:“我会祈祷上帝公平一些,让世间所有人都尝尝我们所受的痛苦!老兄,你会许个什么愿啊?”甲抑制着眼泪说:“我会祈祷上帝赐我医术或药方,能为世间所有人解除疾病的困扰,让大家都快乐地活着。” 后来,两个人依旧长期经受着疾病的折磨。但却因对人生态度的截然不同,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 甲随时随地地关注并查阅相关方面的资料,用自己的身体去试药,逐渐地摸索出了这种病的规律和性质,形成了一套针对这种病的用药和身体保养的综合治疗办法,治愈了自己的病,征服了这种“治不好的病”。后来,又用这种治疗办法,让成千上万名患者解除了疾病的折磨。而乙却因为对人生的失望和仇视,染上了酒瘾。疾病加酒精,使他的身体快速衰老。等到甲的治疗办法面世时,他已经病入膏肓,最后不治而亡。 2、提出问题:同学们,甲和乙在面对“如果上帝能让我们每人实现一个愿望”这个假设问题时,分别所表现出的是什么?

学术论文的投稿技巧

一篇科技论文从产生到出版发表,要经过作者撰写和专家及编辑审读加工,最后才能与读者 见面。作者在充满热情、饱含希望把稿件投出去的时候,却时刻担心这篇稿件能否被采用。 虽然,稿件质量的好坏能决定是否能被采用,但正确的投稿方式能让你的稿件更有机会变成 铅字出版。大多数报刊都有相对稳定的作者群和稿源,要在激烈的用稿竞争中获胜,为自己 争得一席之地,使自己的作品尽可能变成铅字,让自己的研究成果为更多的人认可和受益, 应重视科技论文的投稿技巧。下面从5个角度探讨这个问题,为大家论文的成功发表助一臂 之力! 1、选题要慎重 学术期刊的选题决定了一段时间内刊物发稿的方向和思路。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不在学术 期刊选题范围之内的论文就无法选用,只是说,符合刊物选题的论文更容易引起编辑的兴趣。有鉴于此,研究者应密切关注研究专业领域内的理论前沿和社会热点,具体途径包括: 第一,许多学术期刊会公布年度重度选题,研究者可以以此作为参考; 第二,许多知名网站、学者、研究团队会对年度热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第三,密切关注各类国家级、省部级课题项目的立项情况,它们代表了宏观层面一段时期内 的重大或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 第四,积极参加领域内的学术会议,可以获得大量信息,同时也可以了解同行的研究进展。

2、论述要严谨 选题确定下来后,作者要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科学实验,最终形成学术论文。论文在写作 过程中,论述一定要严谨。论述严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结构合乎要求,论证合乎逻辑。必须按照论文的写作要求去写,要有引言部分、正文 部分和结论部分。引言部分注意做到开门见山、起笔切题、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能铺垫 太远。正文部分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三大要素。论文要有总论点 即论文的主题,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推理过程。由于论文作 者研究的学科领域不同,撰写的论文在内容呈现上不能做统一规定,但总的要求是:提出论点,通过论据来对论点加以层层论证。结论部分要提炼出论文的观点或结论,应与引言相呼应,主要写该研究结果说明了何问题,得出了何规律性的结论,解决了何种理论或实际问题。有的作者在写作中层次不清,论述混乱,前后段、上下文间没有逻辑性,“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让人看了不知所云。有的将论文写成随笔、心得体会、工作总结。这样的“论文”很难被期刊录用。 (2)注意运用书面语言。学术论文要求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论述,应做到文字精炼,语言准确,尽量避免口语化。有些作者论文口语化现象相当严重,想到哪写到哪,满纸尽是白话。 因此,建议作者特别是初写论文的作者要做到两点: 1.认真研读他人的优秀论文。多读多看多积累,以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 境界; 2.仔细推敲自己的论文。多读多改多挑错,直至写出满意的文章。

儿童哲学教学大纲(新、选)

贵阳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儿童哲学(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 课程编号04039 适用专业教育学、学前学时数36 学分数 2 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年月日 审核人及审核日期 系(部)教育系教研室学前教研室 编印日期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1.课程授课对象:教育系学前本科 2.专业课 3.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其学识。 4.在思想、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的教学目标:了解中外中外哲学家对教育的理性思考和个体独特的教育艺术,俾其能以一种开阔的视野辨析教育之方方面面,进而求其在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升华,涵养其对知识和真理探索的永恒兴味。 二、课程教学内容: Preface 1.学时:2 2.重点、难点:What does Philosophy For Kids mean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preschool education? 3.了解:How to make discussion and debate a routine for our students who may always be jaded and unresponsive? f 4.理解:the fundamental aim of this subject and course is to make them think big. 5.掌握:Mak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students about what philosophy is and why all of us need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it. 教学基本内容: 一、philosophy begins with wonder. 二、Kids to some extent are better philosophers than we are. 三、What should we do? Part 1 Are you a fair and just person 1.学时:2

《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单选题(含答案)

《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单选题 1.古人读书中提到“左孟庄骚”中“庄”指的是(C )。 A、庄子 B、庄周 C、庄子的书 D、以上各项都不是 2.“和谐”这一词语最早出现在(C )。 A、中庸 B、论语 C、礼记 D、仪礼 3.和与谐可以连接成词是在代开始。(B ) A、宋 B、唐 C、汉 D、明 4.教化的基础和本源是(A )。 A、善 B、真 C、美 D、德 5.“进以礼,退以义,得之不得曰‘有命’”是的行事原则。(C )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孟子 6.孔子认为在他的弟子中,达到了仁的标准。(B ) A、子路 B、颜回 C、子张 D、子贡 7.孔子在对“文与质”的关系阐释中,质指的是(C )。 A、文化 B、人文 C、自然 D、社会 8.老子的道论是人生修养的(C )。 A、形而上 B、性善论 C、境界论 D、本体论 9.老子和庄子共同认定是实在的,是天地万物的本源。(C ) A、气 B、天 C、道 D、自然 10.《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的作者是(A )。 A、詹剑锋 B、东方美 C、叶海烟 D、张默生 11.历史上关公形象中的永恒精神价值是(B )。 A、仁 B、义 C、礼 D、智 12.民间学术的特点是(C )。 A、真实 B、规范 C、自由 D、简单 13.“仁”在礼”中的体现是(C )。 A、慈爱孝亲 B、温和润泽 C、祭祀存念 D、报本施恩 14.“仁”在十三经中总共出现了多少次?(D ) A、456 B、356 C、365 D、465 15.儒家的核心理念是(A )。 A、仁 B、义 C、礼 D、智 16.儒家思想中“仁”的品质是(B )。 A、慈爱孝亲 B、温和润泽 C、报本施恩 D、祭祀存念

AABC类论文指定期刊刊名

A A B C类论文指定期刊刊 名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附件1: A、A1、 B、C类论文指定期刊刊名 一、A类论文(国际权威期刊) 1.Nature(英) 2.Science(美) 二、A1类论文 1.《中国科学》 2.《中国社会科学》 三、B类论文 SCI、EI刊源期刊(当年最新版) 四、C类论文 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列举的核心期刊 2.《科技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列举的核心期刊

附件2: 转载、文摘等检索性刊物等级 A类: 1.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 2.科学与技术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 ISTP) 3.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dex, EI) 4.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SCI) 5.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ocial Science & Humanities Proceeding, ISSHP) 6.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formation,CSSCI) B类: 1.新华文摘(3000字以上文摘) 2.中国社会科学文摘(3000字以上文摘) 3.《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 C类:

1.新华文摘(3000字以下的文摘) 2.中国社会科学文摘(3000字以下文摘) 3.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附件3: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工作先进集体申报表 _______年度 申报单位:科研总分:科研平均分:

儿童哲学教育推荐书目

儿童哲学教育推荐书目 哲学鸟飞罗 针对七岁左右儿童的哲学启蒙丛书,旨在鼓励对话,交流思想,并适应孩子不断增长的好奇心。我们生活的日常世界往往比它看上去更复杂,因此,书里的每一个故事均围绕着日常生活情境展开,讨论的主题也因此而引发…… [法]碧姬·拉贝/著埃里克?加斯特/绘接力出版社2012年3月 《我可以撒谎吗?》 《要是我不去上学?》 《要是我不遵守规则?》 《我可以打架吗?》 《为什么我没有钱?》 《为什么这也不许、那也不行?》 《我可以永远不死吗?》 《我可以放弃一切吗?》 《为什么我不能当头儿?》 《那你呢,你害怕什么?》 儿童哲学智慧书 这是一套图文并茂、热销全球的优质哲学图画书,曾获法国最佳童书奖,中国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最佳青少年图书等奖项。丛书共分九册,集合了孩子们最常提出的诸多问题——从生命起源,到自我认识,从日常生活,到人际交往……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好奇与迷惑,而它背后是人生必须解答的哲学思考。 (第一辑、第二辑)[法]柏尼菲/著,[法]卢里耶等/绘接力出版社 《知识,是什么?》 《好和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 《我,是什么?》 《生活,是什么?》 《社会,是什么?》 《自由,是什么?》 《情感,是什么?》 《艺术和美,是什么?》 大师经典哲学绘本

幽雅恬静、富有诗意的文字,色彩沉静、意境悠远的图画,耐人寻味的哲学故事,不仅适合亲子共读,更适合所有成年人细细咀嚼,用心品味大师笔下的世界,以全新的视角看待生命与我们所处的社会。 [德]菲特/著,[德]波阿提里思克/绘王星译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2012.2 《画家、城市和大学》 《当颜色被禁止的时候》 《收集思想的人》 《擦亮路牌的人》 小哲学家系列 跟所有的孩子一样,菲尔经常喜欢提问题,提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候,这些问题很难回答……这是第一套为幼儿量身定做的“哲学”绘本,这是一次发现儿童、亲近童心的童话旅行。 [法]奥斯卡?伯瑞尼弗/文,[法]雅克?德普雷/图海豚传媒 《我与世界面对面》 《生活的意义》 《爱与友谊》 《妈妈,我为什么存在》 《老师,我为什么要上学》 《爸爸,你为什么会喜欢我》 《爷爷,我为什么不能做想做的事》 《人性的善与恶》 《人类的信仰》 爱的小哲学 什么是爱?什么样的爱是我最需要的?怎样去爱别人?什么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为什么我们会觉得伤心或者孤独?时间慢慢溜走,我们该怎么把握拥有的时光。。。。。。孩子在一天天地长大,心中渐渐有了这样的哲学命题,这些关乎成长、爱、与人生的思索,实际上是发乎他们内心深处的萌动和羁绊,需要慰藉,更渴望启迪。 [荷]路易斯/编文,[荷]赛格勒/图漪然/译湖南少儿出版社 《全心全意——用心领悟生活的真谛》 《美妙的一天——爱你现在拥有的时光》 《我是你的——把真心送给最爱的人》 《和你在一起——用一生感受真爱》 《鼹鼠遇到爱——找寻心灵深处的爱》 童话庄子(1、2)

学术期刊论文标准格式

学术期刊论文标准格式 1 、题目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 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文章应附英文题名。 2 、作者及其工作单位 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如下写法: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应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名字不缩写。例:zhao ling (赵灵), 文章应标明所有作者的工作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以便于联系和按地区、机构统计文章的分布;单位名称与省市名之间应以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英文文章和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工作单位还应在省市名及邮编之后加列国名,其间以逗号分隔。例: (华中电力集团公司,湖北武汉430027) 3 、摘要 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用第三人称。不必使用" 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 4 、关键词

一般每篇文章可选3~8 个关键词。多个关键词之间应以分号分隔,以便于计算机自动切分。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5、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① 主要责任者(专著为作者而非译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 "(英文作者请将作者名写 全)。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②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③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④ 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⑤ 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⑥ 文献起止页码。⑦ 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 码(任选). [1]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7.15-18. 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 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5]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硕士生在CSSCI期刊上发表5篇论文的经验总结

研究生三年,我是如何在CSSCI期刊上发表5篇论文,挣得2万元国家奖学金的? 垚烨垚烨· 3 个月前2017 年10月12 日星期四晚上10 点08 分 文/垚烨 我正在用电脑聚精会神的工作,无意中看到右下角的QQ图标在闪烁。我下意识点了一下,发现有人加我,备注是谢老师的博士研究生。 谢老师是我的研究生导师。我点击了同意添加好友,彼此寒暄了一会儿。她告诉我,她是谢老师今年刚刚招的博士研究生。谢老师跟她讲了我的一些情况,大概是说我的研究能力很好,让她多跟我交流。 听她这么一说,我还是很诧异的,我已经毕业两年了,谢老师依然记得我,而且还记得我的研究能力,真的非常感激。她问了我一些问题,其中有一个大概是说我研究生期间发表了很多优秀的期刊论文,是如何做到的? 对这个问题,我还是有一点点发言权的。研究生三年,我分别在《经济管理》、《管理学报》、《管理评论》、《科技进步与对策》、《研究与发展管理》等高水平中文学术期刊上发表了5篇CSSCI核心期刊论文,最终顺利拿到了2万元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拿到奖学金后,我请了整个工作室的人去海底捞大吃了一顿,那个爽劲至今依然难忘。 说到如何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现在回想起来,的确有几点心得可以分享给正在读研究生的学弟学妹。 01 紧跟细分领域研究前沿,确定研究角度 对于刚刚入学的新手,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和导师的研究方向,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脉络、现有研究现状、研究前沿,该领域研究权威等。 要做到这一点,最简单的方法是找一篇权威的综述类文章,可以是中文的,最好是英文的。根据综述中提到的作者、引用的文献,不断抽丝拨茧,去搜索下载原文进行研读,并且形成你自己对这个领域的文献综述。 比如,当时我导师研究的领域是IT能力,我就下载了几乎所有关于IT能力相关的英文文献,尤其是最早提出IT能力概念的作者的研究成果。

马丁布伯对话哲学在拉维尔斯坦的体现

●●文学视线 索尔·贝娄是当代美国著名的犹太裔作家,因其“对于当代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而在197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贝娄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十多部长篇小说,大量的短片小说、故事和剧本。他是迄今为止唯一三次获得美国全国图书奖的小说家。2000年,84高龄的贝娄发表了第十部长篇小说《拉维尔斯坦》。该小说一经出版,就登上了《纽约时报书评》畅销书排行榜。已到耄耋之年的贝娄又一次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众多评论家对该作品进行了评论。该小说的情节极其简单,简单到有的评论家认为它没有情节。该小说包括三个部分:前两个部分主要是写主人公拉维尔斯坦一生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第三部分写叙述者齐克自己的一段濒临死亡的经历,同时两人的交往穿插其中。 评论家认为,贝娄的创作经常取材于他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周围熟悉的人。而《拉维尔斯坦》中的主人公拉维尔斯坦就被评论家认为是贝娄的好朋友艾伦·布鲁姆,而作者或叙述者齐克则是贝娄本人。但本文旨在通过阐述两个主要人物拉维尔斯坦和齐克的关系,及其与他人的关系,运用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理论分析这部作品,可以解析贝娄诉求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伦理诉求。 一、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 马丁·布伯是二十世纪德国著名的宗教哲学家,宗教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大英百科全书》称其学说对于二十世纪人类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因而被视为当代西方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对话”哲学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他的两部代表作中:1923年的《我与你》和1947年的《人与人》,而这可以说是《我与你》的续篇。在这两本书 中,布伯提出了人生与世界的关系存在着两重性的看法。一方面,人筑居于“它”之世界;另一方面,人也栖身于“你”之世界。人作为主体的存在,使人必须筑居于“它”之世界,利用“它”作为客体的意义而满足人的各种需要。“为了自我生存及需要,人必得把他周围的在者——— 其他人,生灵万物——— 都当做与“我”相分离的对象,与我相对立的客体,通过对他们的经验而获致关于他们的知识,再假手知识以使其为我所用” 〔2〕(P6) 。同时,人不能仅仅把“它”,特别是他人作 为客体,人也必须把他人看作与你“相遇”,与你平等相处的存在,是一个同时栖身于“你”之世界的存在。“当我与“你”相遇时,我不再是一经验物、利用物的主体,我不是为了满足我的任何需要,哪怕是最高尚的需要(如所谓“爱的需要”)而与其建立“关系”。因为,“你”便是世界,便是生命,便是神明。”〔2〕(P7) 受其影响,人看世界的方式也就相应地表现为“我—它”与“我—你”两种方式。同时,这两种人看世界的方式也是两种对立的人生观,而每个人对这两种人生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选择“我—它”的人生方式是把他人及其周围的事物当做异己的存在,当做为“我”使用的对象、工具;而选择“我—你”的人生方式则是把世界中的他人他物看成是与自己具有同等地位的独立自由的主体,是一种仁爱相待、互为主体的态度。布伯认为,“我—它”的“认识”“使用”产生的是人与物的冷漠关系,是一种错误的人生观,因为它把别人和世界当做欲望对象和期望目标看待,这样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交流就很难达成,因而这也是人类痛苦的根源。而与此相反,“我—你”的相遇产生的是对话关系,大家相互平等,没有目的意图和欲望的阻隔。而这个“你”并不单单是指人, 论马丁·布伯“对话”哲学在《拉维尔斯坦》的体现 邓海珍,王佳英 (齐齐哈尔大学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摘 要]美国著名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的辞世之作《拉维尔斯 坦》体现了犹太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的“相遇”哲学即“对话”哲学的观点。小说中主人公拉维尔斯坦及小说叙述者齐克的关系、及他们分别与其他人的关系都体现了马丁·布伯的二重世界的观点。本文通过阐述这两个主要人物及其他人的关系,旨在表达作者贝娄极力诉求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伦理要求。 [关键词]索尔·贝娄;《拉维尔斯坦》;马丁·布伯;“对话”哲学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3)01—0096—02 [收稿日期]2012—12—22 [作者简介]邓海珍(1986—),女,江西吉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2013年第1期理论观察 N o.1,2013(总第79期) Theoretic Observation S erial N o.79 96——

中国学术期刊论文写作规范

中国学术期刊论文写作规范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主要项目的名称、标识、结构和编排格式,提出了各类文献的选用项目及其在印刷版期刊上排印位置的建议。本规范适用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及其入编期刊,也可供其它期刊及文献检索与评价系统参考。 ----------------------------------------------------- 刊名(KM)与刊号(KH) 期刊应具有稳定的刊名和相应的中国标准刊号(GB 9999)。中文刊名应按GB 3259的要求加注汉语拼音,同时应加英文或拉丁文的并列刊名。 文献标识码(WM) 一、为便于文献的统计和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每一篇文章或资料应标识一个文献标识码。本规范共设置以下5种: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文章以及文摘、零讯、补白、广告、启事等不加文献标识码。 二、中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以“文献标识码:”或“[文献标识码]”作为标识,如: 文献标识码: A 英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以“Document code:”作为标识。 ----------------------------------------------------- 文章编号(WH) 一、为便于期刊文章的检索、查询、全文信息索取和远程传送以及著作权管理,凡具有文献标识码的文章均可标识一个数字化的文章编号;其中A、B、C三类文章必须编号。该编号在全世界范围内是该篇文章的唯一标识。 二、文章编号由期刊的国际标准刊号、出版年、期次号及文章的篇首页码和页数等5段共20位数字组成。其结构为 XXXX-XXXX(YYYY)NN-PPPP-CC 其中:XXXX-XXXX为文章所在期刊的国际标准刊号(ISSN,参见GB 9999), YYYY 为文章所在期刊的出版年,NN为文章所在期刊的期次,PPPP 为文章首页所在期刊页码,CC为文章页数,“-”为连字符。 三、期次为两位数字。当实际期次为一位数字时需在前面加“0”补齐,如第 1 期为“01”。仅1期增刊用S0,多于1期用S1,S2,……。 四、文章首页所在页码为4位数字;实际页码不足 4位者应在前面补“0”,如第 139页为“0139”。文章页数为两位数字;实际页数不足两位数者,应在前面补“0”,如9页为09。转页不计。 五、文章编号由各期刊编辑部给定, 中文文章编号的标识为“文章编号:”或“[文章编号]”。如: 文章编号:1003-2797(1997)02-0013-05 为发表在《图书情报知识》1997年第2期第13~17页(共5页)上题为《关于社会经济信息化的思考》(作者:严怡民)一文的文章编号。 英文文章编号的标识为“Article ID:”。 ----------------------------------------------------- 题名(TM)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选择关键词和

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格式要求精选文档

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格式 要求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方法/步骤 论文基本组成部分:标题;单位、姓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注释或参考文献 1、论文标题 回答本文关于什么?最佳文题的标准是用最少的必要的术语去准确描述论文的内容。基本写作要求是准确、简洁和有效。论文的标题必须确切地概括论文的论点或中心内容,做到文题相符,含义明确。标题必须意思清楚、言简意赅地概括反映论文所讨论的内容。一则好的标题应该确切、鲜明、扼要地概括论文的基本思想,使读者在未看论文的摘要和正文之前即能迅速准确地判明论文的基本内容,从而做出是否阅读摘要和正文的判断。 此外,标题应反映论文所属的学科,题目大小要合乎分寸,切忌华而不实。不要使用过于笼统、夸张或是太大的题目,使人看了不知道究竟是研究的什么问题。醒目的标题,其含义能让人一望即知,而且能立刻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科技论文的标题因为要反映出论文的中心内容或论文的基本观点,所以通常不可能写得像文艺作品的标题那样简短,但是也必须尽可能地写得简练些,不要写得太长,一般控制在20字以内,应避免繁琐、累赘和过于平淡无味。另外,也要注意在题目中突出新的观点来,使人看了标题知道文章有新见解。要说明一点,论文的标题与论题并不是同一概念。论题是文章的基本观点,标题是文章的题目。但是有些论文的标题和文章的论题是相同的,即标题反映了论题;有的则没有反映。

尽量在标题中使用论文中的关键词语,一方面有助于概括论文的基本思想,另一方面可增加论文的被检次数,从而可能增加被引次数,因为用机器检索时,机器只显示标题中的关键词语而不是整个标题。就此而言,标题中关键词语的使用问题应该引起论文作者的高度重视。 如果想在标题中表达较多的内容,例如,既想概括地表达出文章的论述范围,又想表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或者对某一问题的评论,这时标题就会写得太长,而且一个标题也难以表达两层意思。解决的办法是在主标题下加一副标题。主标题概括地表述论文的主题或讨论范围,副标题作为主标题意思的补充和引申。这种加副标题的做法,在论文特别是在中文论文写作中也是经常使用的,但有的期刊明确不要加副标题,所以在投稿前需看该期刊的投稿须知。 另外,尽量避免在标题中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词、公式等,以防止出现误解。 2、作者及单位 回答谁参与了本研究的设计、工作及论文的撰写,一般以对文章贡献大小排列。作者单位一般要求写至二级,如XX大学Xx学院。作者简介应按所投期刊要求撰写。基金项目名称要准确,并注明编号。 作者中最重要的当然是第一作者,其次是通讯作者,如果通讯作者在该领域为大家公认的名人,则有利于稿件通过编辑的初审关,这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通讯作者可以是第二作者,也可以放在最后,但如果通讯作者不是第一作者的你,则在稿件中的联系方式要为通讯作者的联系方式,一般来说,导师充当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有些期刊当稿件被录用并在稿件修

2018下半年-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40,共 40.0 分) 1从()代开始,和与谐可以连接成词。()(1.0分)1.0 分 A、汉 B、明 C、宋 D、唐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出自于()。(1.0分)1.0 分 A、《列子》 B、《老子》 C、《庄子》 D、《孟子》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人生修养的()是老子的道论。(1.0分)1.0 分 A、性善论 B、境界论 C、本体论 D、形而上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4()不是儒家四书五经中的“四书”。(1.0分)0.0 分 A、《大学》 B、《中庸》 C、《孟子》 D、《春秋》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C 5从什么时候开始,孔子嫡派后裔被授以“衍圣公”的世袭封号?()(1.0分)1.0 分 A、唐朝 B、西汉 C、东汉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6“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是()之言。(1.0分)1.0 分 A、孔子 B、庄子 C、老子 D、孟子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7 “人之实,是亲是也”是()的名言。(1.0分)1.0 分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韩非子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8解剖学发现鸟有()个肺。(1.0分)1.0 分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9()曾做过东周国君的守藏史()。(1.0分)1.0 分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0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是()人。(1.0分)1.0 分 A、法国 B、日本

期刊论文-论文赏析

期刊论文:浅谈学术期刊的市场营销策略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4日学术期刊,顾名思义,即刊发的文献以学术论文为主的刊物总称。作为研究现实问题,探索和推动理论创新的重要载体,学术期刊担负着传播科技信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 可是目前,我国的学术期刊市场的现状却令人担忧。以前,我国的学术期刊一般不必考虑生存之需,经费要么由政府拨款,要么由上级单位筹措,如今,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学术期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与生存挑战。由于缺少成熟的市场运营经验,致使我国学术期刊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面临严峻考验。 一、我国学术期刊面临的困境 (一)缺乏市场观念随着出版业的改革不断深入进行,许多学术期刊已经面向市场,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道路。然而,目前许多学术期刊还存在相当深的“计划经济”和“行政事业型”的烙印,“坐、等、靠、要”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每个学术期刊编辑部中。许多主办单位的领导对学术期刊的发展前景缺乏足够的认识,并没有真正树立起市场观念。 (二)办刊经费紧张现在市场上大多数学术期刊的运营资金不能满足需要,可是又缺乏借助市场营销手段来提高市场占有率,以获取更好的回报的能力,致使部分期刊的出版发行处于亏本状态。由此在近年来形成了一个向作者收取一定版面费的现象,这也是各学术期刊面临生存威胁而采取的一种自救措施。但这对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造成了损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学术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三)缺乏品牌战略大多数的学术期刊还没有形成长期和整体的明确规划,各期刊也没有自己的特色。这种缺乏品牌战略的办刊模式,无法适应当今媒体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缺乏市场营销方面的专业人才由于学术期刊专业性比较强,在人才的选

《对话》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 参会人: 稻盛和夫日航航空公司董事长 屾云稻盛和夫()管理顾问董事长 勇海底老餐饮股份董事长 黄鸣中国皇明太平洋股份董事长 易小迪壹佰置业集团总裁 山口荣一日航航空公司中国区总代表 英海底捞餐饮股份分店店长 童超彦日本航空公司乘务员 壮大学国际MBA院长 民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 白立新IBM(中国)全球企业咨询部运营战略首席顾问 主持人伟鸿: 好,各位,大家,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您我们今天的《对话》。 今天,我们《对话》节目为您邀请的这位嘉宾在日本大名鼎鼎,很多人把他称作是“经营之神”,他就是我们今天请到现场的来自日本的稻盛和夫先生,让我们用掌声请出他,有请。 欢迎您,稻盛先生,欢迎欢迎。非常高兴,我们是在《对话》现场第二次见到您。我记得上一回请您来《对话》的时候已经是三年前了,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可以为

各位公布一下稻盛和夫先生现在的年龄是79岁,看得出来吗?看不出来,大家都在摇头,觉得您这么年轻,三年来也没有什么变化,有没有什么秘诀? 稻盛和夫日航航空公司董事长: 没有任何的秘诀,我只是拼命地工作,或许这就是我保持健康的秘诀。 主持人: 看来工作是让稻盛和夫先生永葆青春的一个秘诀。我们在今天节目一开始,也让您来看一看三年前的您,回顾一下三年前留在我们现场的一些观点。来,我们一块看一下。 字幕提示: 2008年《对话》节目片断 主持人: 不知道稻盛先生现在有没有打算创建第三家世界500强呢? 稻盛和夫: 我今年76岁了,已经没有这方面的野心了,我只是希望能够充实安静地度过晚年。 主持人: 三年前,稻盛和夫先生希望安享晚年,不希望再担任任何的管理工作了,因为已经成功地做成了两家世界500强。当时我问您说第三家愿不愿意做?大家都看到了,他说不愿意,可是这一次他食言了,他又接手了日本航空公司,这也是曾经的世界500强。 稻盛和夫:

什么叫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的规范与创新 一、前言 目前学术研究领域,以下现实日益突出起来:写论文难,发表论文更难,而在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则是难上加难。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这已成为教授、学者们所关注的重大问题。 战略就是定位。目前,一流学术刊物都在走异质化、特色化、个性化的发展道路。这是因为,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优势。以《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和《管理世界》为例,它们分别是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的权威学术期刊。就选题范围而言,《经济研究》偏重货币、证券等金融问题;《中国工业经济》聚焦产业经济、企业经济;《管理世界》就是“世界管理”,任何问题都属广义管理问题。就刊文属性而言,《经济研究》和《中国工业经济》以发表学术论文为主,一般7—10个页码,长度均匀;而《管理世界》则以发表研究报告为主,要么特长要么特短。就形式风格而言,《经济研究》刊文特别注重数学模型(包括表、图,下同),篇幅高达50%以上;而《中国工业经济》和《管理世界》刊文中的数学模型特征则不突出。例如,《中国工业经济》力将数学模型控制在20%的篇幅以内。鉴此,笔者特别倡导“个性化投稿”,即“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是谁的就是谁的”。否则,即使是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如果投错了“门”,照样难以发表。刊家是谁,“投其所好”,这是作者下笔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这里,像做企业一样,首先做对,然后做好。 尽管各学术刊物的“口味”不一,但作为学术论文的“共性”仍是存在的。一是规范。所谓规范,就是“做活的规矩”。同样的原材料做出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例如大豆,既可以做成豆腐、腐竹,也可以做成豆浆、豆奶。这里,最终产品不同,是由其“界面联系规则”不同所决定的。规范,包括形式规范和内容规范。二是创新。创新是学术论文的本质所在,创新是学术论文的灵魂所在,没有创新就不叫学术论文。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后再创新”。这里,“原始创新”应是学术论文的第一要义。关于规范和创新的关系,即:在规范中创新,在创新中规范。 二、什么叫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不是随变什么人都可以写的。迄今为止,许多教授、学者都不懂得“什么是学术论文”,因而不会写学术论文。通常,在股子里把“文章、稿子、报告”等同于学术论文,没有学术论文的“基本概念”。因此,其撰写的学术论文“不入门”、“不入流”。这里,不得不为学术论文“找魂”。 1.什么不是学术论文 (1)教科书不是学术论文。许多教授、学者写的所谓“学术论文”,明显属“教科书的范式”。即:概念、作用、分类、特点,大多是一些知识性甚至常识性的东西。他们“用概念解释概念,用定义解释定义”,就像现行政府运作——“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过去,高等院校的人特善长写教科书式的东西,带有给学生上课“讲义”的性质。现在看来,教科书式的写作绝对不行。 (2)研究报告不是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的范式,即三段式:现状、问题、对策。这里,情况分析占了绝大部分,而对策是靠“拍脑袋”拍出来的,一般是“要字结构”,

(完整word版)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章节测验答案

儒学原典“仁”字的义理讲述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是儒家最高的道德境界、为政境界、理想境界。 ?A、智 ?B、仁 ?C、义 ?D、礼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2 【多选题】哪几项不是儒家的核心理念()。 ?A、仁 ?B、义 ?C、礼 ?D、智 我的答案:BCD得分:25.0分 3 【判断题】“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此句出自《论语·阳货篇》。()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是儒家的“仁”所表达之意。()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儒家“仁”的哲学思想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从()代开始,和与谐可以连接成词。() ?A、汉 ?B、明

?C、宋 ?D、唐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多选题】下列哪几方面是儒家“仁”的体现。() ?A、人际关系 ?B、政治理想 ?C、心理感受 ?D、思想文化 我的答案:ABC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仁者心知德,爱之礼也。”是朱熹所说。()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在人际关系方面,儒家文化中的“和谐”说的是心心相通的状态。()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孔子的“仁德”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不是儒家四书五经中的“四书”。 ?A、《大学》 ?B、《中庸》 ?C、《孟子》 ?D、《春秋》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在十三经中总共()次出现了“仁”。() ?A、356次 ?B、365次

?C、465次 ?D、456次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仁是一个封闭的、单一的定义,它的哲学范畴不是一个开放的范畴。()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儒学和儒家不是一回事。()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孟子的“仁政”、《礼记》中“仁”的范畴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是“仁”在“礼”中的体现。 ?A、温和润泽 ?B、祭祀存念 ?C、报本施恩 ?D、慈爱孝亲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2 【单选题】()是提出“引仁入政”从而提出了“仁术”的思想家。 ?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孔子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仁”在《孟子》一书中总共出现了100次。()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讲课教案

中华传统思想:对话 先秦哲学

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 一、儒家学说基本概念的文字解析 (一)儒学原典“仁”字的义理讲述 1【单选题】()是清代散文家桐城三祖中的成员。 A、王夫之 B、段玉裁 C、黄宗羲 D、姚鼐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2【多选题】哪几项不是儒家的核心理念()。 A、仁 B、义 C、礼 D、智 我的答案:BCD 得分: 25.0分 3【判断题】“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此句出自《论语·阳货篇》。()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判断题】“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是儒家的“仁”所表达之意。()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二)儒家“仁”的哲学思想 1【单选题】从()代开始,和与谐可以连接成词。() A、汉 B、明 C、宋 D、唐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单选题】“和谐”这一词语最早出现在哪本典籍中?() A、礼记 B、仪礼 C、中庸 D、论语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3【多选题】下列哪几方面是儒家“仁”的体现。() A、人际关系 B、政治理想 C、心理感受 D、思想文化 我的答案:ABC 得分: 25.0分 4【判断题】在人际关系方面,儒家文化中的“和谐”说的是心心相通的状态。()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三)孔子的“仁德 1【单选题】在十三经中总共()次出现了“仁”。() A、356次 B、365次 C、465次 D、456次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2【多选题】下列哪几位名人是“殷三贤”的成员。() A、微子 B、箕子 C、许由 D、比干 我的答案:ABD 得分: 25.0分 3【判断题】仁是一个封闭的、单一的定义,它的哲学范畴不是一个开放的范畴。()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判断题】儒学和儒家不是一回事。()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四)孟子的“仁政”、《礼记》中“仁”的范畴 1【单选题】()是“仁”在“礼”中的体现。 A、温和润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