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在自由和民主旗帜下的美国文学(完成)

在自由和民主旗帜下的美国文学(完成)

在自由和民主旗帜下的美国文学(完成)
在自由和民主旗帜下的美国文学(完成)

在自由和民主旗帜下的美国文学

美国的文学史就像这个国家的历史一样十分短暂,但就在这短短的二百多年间,却出现了众多的小说家、戏剧家、诗人、散文家和文艺思想家,出现了众多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在世界文学是中留下了一笔重要的财富。

第一节美国历史发展的理想主义与特殊的文化氛围

迁徙和流动是美利坚民族的一个重要特征,美利坚合众国就是在它的人民不断迁徙和流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美国文学也正是在这种不断迁徙和流动中逐渐产生发展起来的。美国历史学者乔治·皮尔逊把迁徙和流动统称之为M要素。他认为这是形成美利坚这个国家的几种基本力量之一。今天对于我们来说,在不断分析了解美国文学中固有的自由精神以及它的历史成长过程中,努力去研究M要素对研究美国文学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启蒙运动中的科学理性主义在很早之前就影响到了美国人当中的一部分。美国人民是个勇敢而爱好自由的民族。他们原本来自世界各地,是许多不同的文化、种族和宗教,经过长时期的共存结合而形成的,他们以身为美国人而自豪。欧洲的启蒙运动鼓励人们进行科学探索,强调理性,忽视权威的存在,这就促使在美国殖民地文化中诞生了一种极强的乐观精神。

在美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曾不断出现人群迁徙和流动现象:持续一个多世纪的西进运动不断把东部居民和移民推向边疆,以一个客栈为中心便搭建了一座城市的龙骨;随着美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大量农村人口和外来移民被吸引到迅速发展的城市里来,使城市人口逐渐超过了农村人口;近数十年来,又出现了大批城市居民陆续向郊区转移,以及众多居民从冻土带戏剧性地向阳光带流动等等。但是,在美国人口不断迁徙流动的过程中,人数众多,持续时间最长和影响美国历史最大的流动要算从四面八方涌入美国的外来移民洪流了。在过去将近四个世纪里,进入美国(包括英属北美殖民地时期)的移民总数超过六千多万人,他们在美国生育繁殖后代的人数就更多了。所以人们常说,美国是个由外来移民及其后裔组成的国家。

移民刚刚来到新大陆时,首先遇到的就是生存问题,所以一开始

文学发展的脚步相对缓慢。所谓美国最早的文学,这时不过是一些殖民者的叙事性记录和日记——约翰·史密斯上尉——一个英国雇佣兵——第一位美国作家。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托马斯·杰佛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把自由列为人类不可剥夺的权利之一;《美国宪法》宣布,其宗旨是谋自由之福祉。

美利坚民族在世界上作为自由的化身战胜专制的思想,向前可以追溯到美国革命前那一段悠久的历史。从殖民时代起,来自不列颠和其他国家的大部分移民就力图摆脱旧大陆的社会不平等和广泛的经济依赖而对美国这一新世界充满了希望。另外一些人则把美国看作是一块众神给予的土地,在那里人类首次真正自由的、以一种欧洲不可能具有的态度来自由的信奉上帝。但这些思想只能在殖民主义者所进行的似乎永无休止的一系列战争的大环境下才能被理解。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开放型的移民社会。其人口从建国初期的350万增加到今天的包含着一百多个种族的2.5亿只用了不到三百年的时间。这就是美国文化开放性和多元性的特殊环境。美国政治家梅里亚认为,美国思想的特性是很多因素形成的,其他许多民族的文化也在这里获得了反映,全都混合在民族的大熔炉里。但是,美国主体文化的基因是盎格鲁—撒克逊的民族传统。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到北美的移民是信仰新教的白人,以他们为代表的文化成为美国文化的主导模式,也就是“沃斯普”(WASP)文化。穷苦的移民远涉重洋,带着缥缈不定的期盼来到北美这片得天独厚的土地进行创业,他们的艰苦奋斗、开拓变革精神和自我意识成为美国文化的特殊传统,“合众为一”成为美国的箴言。

美国的社会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教的影响非常之大。十个美国人中有九个信仰上帝并作祈祷,基督教的新教伦理对美国人的价值观有很深刻的影响。在经济和科技高度发达的美国社会,宗教生活是美国生活中的一部分。美国的资本主义精神产生于新教伦理。清教徒们崇尚自由,不迷恋于教义、教条,而注重求实、创新和开拓、试验,强调勤俭致富,达到拯救灵魂。清教徒的苦行伦理造就了资产阶级的精打细算、兢兢业业的作风和追求财富的动力,养成了开发新疆土、征服大自然的冒险精神。这些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都

具有重要作用。清教徒致力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创造一种新的社会模式的使命感产生了一种新的民族认同,将所有的宗教与世俗的成员都团结在一起,把宗教的改革与社会的改革结合在一起。

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新英格兰居住的清教徒们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就是勤劳、节俭、虔诚和节制。这是一种价值观念,而这些清教徒在美国早期的文学作品中把这种价值观念表现的极为突出。像当时著名的传教士约翰·科顿和科顿·马瑟(1663~1728)等人。

总之,清教徒对美国国民的伦理道德、价值取向、社会风俗、生活模式有着深刻影响,可以说,它是美国文化的根源。随着美国社会的演进,早期清教主义的“苦行”伦理逐渐让位于现代文化的享乐主义,中产阶级的消费文化充斥了美国社会,但是宗教文化的影响仍然很大,讲究物质享受的美国人同时信奉上帝。美国是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国家,又是现代国家中宗教最发达的国家。

应该说,美国文学的形成应从美国立国开始。但事实上,在此以前一二百年的殖民时期的文学虽然并不发达,主要以模仿为主,没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但那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美国文学的形成还是有很大的影响。例如,由于殖民者大量屠杀原来居住在北美大陆的印第安人,使他们的文化和民间口头文学的传统受到致命的摧残,因此美国文学没有英国《贝奥武甫》那样的口头文学遗产。另一方面,当年来美洲大陆移民的人基本上属于两种人,一类是为了逃避国内政治迫害、追求宗教自由的英国清教徒,他们来到新英格兰地区扎根发展,另一类是谋求发财致富的欧洲老百姓,包括野心勃勃的冒险家。不论哪一种人都相信在新大陆都可以得到自由平等,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这种观点使“美国梦”成为日后美国文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清教主义有关人生来有罪及上帝主宰一切等思想也影响美国作家不断思考人性与原罪、人与上帝的关系。作为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国家,美国受各种文化的影响。这又决定了美国文学要比其他西方文学更具有多样性。美国文学跟其他西方文学一样,也经历过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历史阶段。

到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在美国发生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

动,终于完成了对清教的扬弃,使意识形态适应当时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进程,并且在文化上是美国文化真正独立于欧洲文化之外。这场美国文艺复兴它深受欧洲浪漫主义思潮影响,它竭力崇尚人的精神、人的自立和人的直觉。

第二节特殊的文化背景下造就出的美国文学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教授罗伯特·格罗登把美国文化概括为基督教、资本主义和民主的特别混合物。这是构成美国文化的三个最基本的元素。这些元素是从欧洲文化中继承和发展过来,又在开拓北美新大陆的历史进程中本土化的。从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的视角来看,美国文化在发展和演化过程中形成了若干明显的特性。

美利坚国家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来,是欧洲文化在美洲大陆上的延伸,这一方面是由于美国人的语言、人口的构成,以及他的国家精神最早都源自于欧洲,另一方面看,最早来自欧洲的移民在北美大陆上驱赶走印第安人后,在这片荒芜旷野之地创造了令后人赞叹不已的灿烂文明。

美国人富于阳刚之气,热爱自由,追求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美国梦。我们从文化的源头上看,美国文化表现出一种不懈的对真理的追求和勇于开拓、探索的科学实践精神。它的核心内容是强调个人主义,它首先肯定人的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其次强调人的个体创造能力,反对来自外部的束缚。自由、民主、和平等占据了近代美国文化的几乎全部内容。

文学研究中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了解文学和产生这种文学的社会文化背景。文学往往反映出历史时代的主要潮流和趋势,美国文学更是如此。它是在印第安本土文化与欧洲移民多元文化之间进行多回合碰撞与整合后产生的多元性文学。

从根子上说,美国文学还是一种深受欧洲传统文化影响的文学。然而,新大陆的移民们的开拓精神和自由思想使他们很快突破了欧洲文化的藩篱,形成了以民主自由、个人主义(这里的个人主义并非是我们传统概念上的自私自利,更多的是弘扬个性解放、追求个性自由)为核心观念的新文学。建国以后美国依然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文化的多元性和民族的进取心使美国文学呈现出纷繁丰茂、日新月异的局

面。美国文学的发展几乎是和美国自由资本主义同时出现,极少受到旧的封建贵族文化的影响和束缚。美国人民个人主义、个性解放的观念较为强烈,这在文学中有着突出的体现。移民的不断涌入,带来了各自民族的文化,这就决定了美国文学中风格的多样性和内容的庞杂性。事实上,美国文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吸取、融合各民族文学特点的过程。

殖民地时期以前,北美土著印第安人的文学主要是一些口头传说,从未进入过美国文学的主流中去。到十七世纪初,美洲大陆才被少许几个欧洲国家的探险家们涉足,英国人开始在弗吉尼亚和马萨诸塞建立自己的殖民地。也是从这时开始,美国民族史上的主流生活开始了。早期新英格兰清教移民区实行政教合一,文学主要表现是为宗教服务,作品主要有神学研究、移民史、布道、书信和日记等。新英格兰以外的地区较为世俗化,当时的文学中有记载殖民地历史风貌的;有向欧洲介绍新大陆的。在这些作品中,早期作家们对美洲大陆充满快乐和希望,神奇的土地让他们的幻想充分的得以发挥,从那时起,在美国文学中,民主、自由的基本格调就已经逐步形成。

北美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海湾圣诗》是以民歌形式写成的圣诗。迈克尔·威格尔斯沃思(1631~1705)的诗全是解释加尔文教的教义,成了宗教性的普及读物。女诗人安妮·布拉兹特里特(约1621~1672) 写的也是宗教生活,不过多少以世俗的笔调抒写妇女的心情。生前只发表过挽诗的牧师爱德华·泰勒(约1644~1729)反映了严格的清教主义的衰落。在这些诗人身上,英国的影响也是明显的,布拉兹特里特得益于斯宾塞,泰勒的诗里看得出约翰·多恩和乔治·赫伯特的影响。

1630年,布雷德福德在“五月花号”远航十年后,开始创作他的《历史》一书,这本书以清新质朴的语言和真挚感人的情感表现了从英格兰到阿姆斯特丹寻找新世界的清教徒们的生活。

移民刚到新大陆时忙于生存斗争,所以开始时文学发展比较缓慢。最早发表的关于北美的作品是游记、日记之类的文字。作者都是英国人。英国殖民地建立之后,统治者利用宗教作为控制殖民地人民思想意识的主要手段,因此许多出版物是关于神学的研究。著名的作

家有科顿·马瑟和乔纳森·爱德华兹等。随着工业、贸易和民族意识的增涨,宗教自由的呼声提高,清教主义的神权统治走向衰亡,被人本主义与自由民主等民族独立的意识所代替。

十八世纪七十年代,经过八年的独立战争,在美洲大陆上形成了一个联邦的资产积极民主共和国——美利坚合众国。在这一时期里,殖民地的精神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资产积极启蒙主义思想的影响。而这场发生在美洲的启蒙运动直接给了清教徒传统以决定性的打击,启蒙运动第一次把与宗教无关的文学内容注入了人们的心中和人们的生活中。

本杰明·富兰克林世俗的格言比爱德华兹清教主义的教诲更能吸引广大群众。他用清晰、幽默的文体传播了科学文化,激发自力更生的精神,他的爱国热忱和关于自学、创业的言论,对于美国人民的人生观、事业观和道德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独立战争前后,爱国演说和政论文章大量涌现。在这段时间里,在这段美国人民争取自身独立的路程中,可能再没有像自由这样的字眼对文学家们更具有吸引性的了。然而,一直到了十九世纪上半叶,美国独立后将近半个世纪,美国作家才在浪漫主义运动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学。

独立革命期间充满反抗与妥协之间的尖锐斗争,迫使作家们采取政论、演讲、散文等简便而又犀利的形式投入战斗。发表“不自由毋宁死”这一名言的演说家帕特里克·亨利,象战鼓那样鼓动战士奋勇杀敌的托马斯·派恩,行文朴质无华却字字击中要害的托马斯·杰弗逊,都是大革命和文学中无畏的战士。

美国民族文学形成于独立革命时期。这场斗争产生大量的革命诗歌,并且造就了美国头一批重要的散文家和诗人。政治上的独立促进文化上的独立。战争结束之后,美国作家的作品陆续增多,逐渐摆脱英国文学的垄断局面。年轻的民主共和国使人们满怀信心,并吸引着旧世界更多的人们奔向新的大陆。这样的社会条件促使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文学创作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作家们吸取欧洲浪漫派文学的精神,对美国的历史、传说和现实生活进行描绘,美利坚民族内容逐渐丰富和充实起来。从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到南北战争前夕,是浪漫

主义运动的全盛时期,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家泉涌而出,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文学评论家们称这一时期为美国文学“第一次繁荣”。到了世纪中叶,浪漫主义文学的基调由乐观走向疑虑,迫切的社会矛盾,如蓄奴制,又使某些作家采取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十九世纪初,美国文学中以本土为背景、以美国人为主人公的作品慢慢开始出现,这使得文学作品开始具备美利坚民族自身的特色。

华盛顿·欧文是一位极具天赋的作家,他的作品看起来总是轻松、明快,这种风格使他把当时的时代和美国的情结有机的结合起来了。再创作中,他致力发掘北美早期移民的传说故事,他的《见闻札记》开创了美国短篇小说的传统。詹姆斯·费尼莫·库珀是美国第一重要的小说家,他开创了两种美国人极为欢迎的故事类型,即海上冒险和疆土传奇故事。他在《皮袜子故事集》中以印第安人部落的灭亡为背景,表现了勇敢、正直的移民怎样开辟美国文明的途径。诗人威廉·库伦·布莱恩特笔下是完全美国式的自然景色,他歌颂大自然中常见的水鸟和野花,而且通过它们歌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些作家的作品满怀乐观向上的时代精神。而艾德加·爱伦·坡则展示了自己多方面的才华,他在诗歌、短篇小说和理论批评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水平层面,标志着民族文学的多样性和在艺术上的发展。他的作品在欧洲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力量,被人们誉为诗歌和小说创作风格的开拓者。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后,美国东北部沿海的文化中心新英格兰地区成了最早的工业区。杰克逊总统的民主主义路线又使国内的民主空气增涨。这在意识形态上造成两方面的后果:一方面出现了超验主义者团体,另一方面使一些作家产生不少疑虑,浪漫主义文学的基调由乐观转向怀疑和消极。

超验主义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先表现为宗教、哲学思想中的改革,后扩展到文学创作领域。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是最先把超验主义思想引入新英格兰的作家之一。他崇尚宣扬个人主义,提倡思想独立和自强自立。这一派思想的出发点是人文主义,即强调人的价值,反对权威,崇尚直觉,主张个性解放,打破神学和外国教条的束缚,摒弃加尔文教派“以神为中心”的思想,吸取康德先验论和欧洲浪漫派理论

家的思想材料,提出人凭直觉认识真理,因而在一定范围内人就是上帝。该理论对美国作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爱默生的全部作品中极富个性的是散文,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最有价值的散文”。

到了五十年代,随着工业化引起的种种社会问题的出现,美国作家们敏锐地感受到民主制的弊病。亨利·大卫·梭罗是爱默生的忠实信徒,他把爱默生的众多理论付诸于实践。他主张回返自然,保持纯真的人性,因此与资产阶级社会秩序发生冲突。纳撒尼尔·霍桑深受加尔文教派的影响,又想有所摆脱,于是转向对人类状况与命运的探索(《红字》)。赫尔曼·麦尔维尔同霍桑一样,把自己所感觉到的社会矛盾归结为抽象的“恶”,而“恶”的强大与不可理解使他的《白鲸》等作品蒙上了一层神秘、悲观的气氛。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后,美国北方的进步人士掀起一场声势高涨的废奴运动。黑人的处境激起许多作家的同情,从爱默生、朗费罗到惠特曼都写过反对蓄奴的诗篇。影响最大的作品是比彻·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林肯总统戏称她为“发动了一次战争的小妇人”。尽管当时的废奴文学只限于道义上的谴责,却从事实上推动了废奴斗争的进行。在美国文学史上,这也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先声。

从南北战争结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几十年中,美国文学总的倾向是现实主义的兴起、发展和浪漫主义的衰微。南北战争结束后的二、三十年内,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民主、自由的理想鼓舞着人民和作家,文学创作中乐观的情绪处于主导地位。八十年代以后,经过几次经济危机,国内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开始对“美国梦”的真实性和民主制度是“人人自由、幸福的天堂”的说法产生了怀疑,八、九十年代以后,批判现实、揭露社会黑暗的作品增多,主题涉及到农村的破产,城市下层人民的困苦,劳资斗争,不少作品揭露了种族歧视、海外侵略和政府与大企业的勾结,也有些作品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情绪。

乡土文学最先出现于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南北战争后进一步得以发展。这种文学描绘本乡本土的传说与现实生活,地方色彩较为浓厚,作品的基调是乐观的、抒情的,如描写西部矿工生活的布雷

特·哈特,幽默的、机智的裘维特,这是南北战争后美国社会生活情趣健康、活泼的最直接的反映。

马克·吐温的创作活动持续了近五十年,是这一时期主要的作家,代表作品是《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他早期的短篇小说吸取西部乡土文学中幽默故事的特点,采用诙谐、滑稽的夸张手法表现美国的社会生活。他对战后美国社会的批评包括政治腐败、种族歧视、教育制度、宗教生活等方面。这些批评都是温和的、善意的。到八十年代以后,随着他对美国民主制的认识深化,讽刺成分增多,后期发展到愤怒的抗议甚至悲观失望。

心理分析小说家亨利·詹姆斯是描写美国上层社会资产阶级精神面貌的代表作家。他的风格高雅、细致,讲究表现形式,与粗犷、诙谐、富于生活情趣的马克·吐温形成鲜明的对比。他的《贵妇人的画像》开创了美国文学中心理分析小说的先河,他的作品,尤其是后期作品如《鸽翼》,不厌其详地发掘人物“最幽微、最朦胧的”思想与感觉,把“太空中跳动的脉搏”转化为形象。在心理分析精微细致这一点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为小说艺术的表现力开辟了新的途径。

南北战争结束后,奴隶制被铲除了,这种现实直接影响和改变了美国的政治经济和价值观念。战后工业和城市的发展、移民浪潮的涌动、西部边疆的日趋告终、南方重建的困难等等造成了新的社会问题,美国文学也从战前的浪漫主义创作进而转向现实主义创作。

进入二十世纪,欧洲文坛的现代主义思潮很快地影响到了美国,出现了以庞德和艾略特等人为首的现代派诗歌。他们的创作都包含着对西方现代文明的批判性反思。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文坛上出现了以海明威为代表的“迷惘的一代”文学流派,这一批青年作家大都参加过战争,战后他们感到被情感的被愚弄和理想的破灭。另外一些小说家继承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有些还受到三十年代左翼文学的影响。

二战后,由于世界冷战的加剧和麦卡锡主义的滋长,美国文坛曾一度沉寂,这时较为突出的是战争文学。五十年代首先打破这种沉闷的是在西部崛起的“垮掉的一代”。六十年代后至今,文学界的小说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一大批不同流派的作家以不同的风格和手法从

社会的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再现出五光十色的当代美国。

第三节特殊的文学作品表现出的自由化因素

美国文学在二百多年的文学创作过程中,出现了数以百计的优秀作家和优秀的作品。在他们的创作中,文学中的自由性、宽容性、多视角性尽揽无余。

美国文学的雏形当属开国前后富兰克林等人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有的委婉深沉,有的幽默俏皮,有的简洁刚健,在当时的文坛上形成了一股特异的思潮。

而后的浪漫主义文学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时期。无论在题材、主题还是人物、风格等方面,这两个不同的时期既有前后的延续性,更有差异和区别。前期的作家欧文(《纽约外史》、《见闻札记》)、库珀(《最后的莫希干人》)、布莱恩特(《水鸟》、《非洲酋长》)和爱伦·坡(《安娜贝尔·李》、《厄舍古屋的倒塌》、《莫格街谋杀案》)等人,作品题材大多是描述民间的各种传奇、田园风情以及对殖民地的开发与争夺,作品的主题大都在对社会的变革和这种变革中出现的人物进行歌颂和礼赞,向往现实生活中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永恒与和谐,作品的风格多为粗犷豪放、幽默诙谐。后期的代表作家有爱默生(《论自然》、《论自助》、《神学院致辞》)、梭罗(《瓦尔登湖》)、朗费罗(《海华沙之歌》)霍桑(《红字》、《古屋青苔》)、麦尔维尔(《白鲸》、《泰比》)和惠特曼(《草叶集》)等人。作品的题材较前期有所拓展,主要描述美国社会中的世外桃源、美国人的海上历险以及美国人道德与情感出现的冲突等等较新的话题;主题是对人类处在宇宙之中所表现出的弱点进行思考;作品中的人物呈现出一种复杂矛盾、幽秘深邃的人格内涵;风格从前期的豪迈洒脱逐渐转向奇崛深奥,开始具有一种浓厚深厚的神秘和悲怆。

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美国社会中反对蓄奴制的呼声日益高涨,以描写黑奴的非人生活,揭露奴隶主压迫奴隶的残暴行为的废奴文学应运而生。废奴文学站在反对蓄奴制度的进步立场上,为美国批判现实主义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废奴文学的代表性作家有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和希尔德烈斯(《白奴》)。

南北战争之后,美国进入了一个“重建时代”,国家经济得以迅

猛发展。当时得到进一步发展的美国乡土文学最先是出现在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这种文学描绘的大多是作家个人本乡本土的传说与现实生活,地方色彩较为浓厚,作品的基调是乐观的、抒情的。像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他的创作充分体现出美国人的民族个性和自由精神。

在废奴文学和乡土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影响下,批判现实主义取代浪漫主义成为美国文学的主流。马克·吐温(《竞选州长》、《镀金时代》)、豪威尔斯(《赛拉斯·拉帕姆的发迹》)、欧·亨利(《最后一片藤叶》、《警察与赞美诗》)、诺里斯(《章鱼》)、克莱恩(《红色英勇勋章》)和杰克·伦敦(《荒野的呼唤》、《热爱生命》、《马丁·伊登》)德莱塞(《嘉莉妹妹》、《珍妮姑娘》)等等,都是这一流派的重要作家。

进入二十世纪,美国文学更是以极为迅猛的态势快速发展。它虽然显示了某些稍持久的趋势,但是它并不是静止不变的。这个时代的文风几乎是每隔十年就有新的变化。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美国文学的第二次繁荣时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美国文学界各种文学流派相继出现,在作品的主题方面表现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高度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和二十世纪人类精神世界方面的各种问题。现实主义文学、现代派文学是这个时期最大的两种文学思潮。从这个时期起,美国文学开始发生世界性的影响。1930年后,美国作家陆续得到诺贝尔文学奖金。

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像德莱塞在继续着自己的创作(《美国的悲剧》、《欲望三部曲》),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弊端,让批判根植于现实之中。菲茨杰拉尔德(《了不起的盖茨比》)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时代“美国梦”的空洞与虚伪。辛·刘易斯的作品(《大街》)从根本上粉碎了“村镇是美好的世外桃源”的美国神话。他的一些作品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商业、科技、宗教界等问题都作了深刻的描绘。

现代派文学中的作家出自不同的流派,1912年,《诗刊》在芝加哥创办,标志着现代派文艺的开始。《诗刊》的头3卷里,出现了埃兹拉·庞德、韦·林赛、艾·洛威尔、威·卡·威廉斯、桑德堡、沃·斯蒂文斯、艾·李·马斯特斯、玛·莫尔等众多诗人的作品。这些人后

来都成为美国颇有成就的诗人。其中有意象主义者,有接近劳动人民的芝加哥诗派,有二十世纪的田园诗人,有新的乡土主义者,有抽象哲理派诗人。但他们创作中的共同点是表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越来越突出的人的异化,并或多或少流露出彷徨和悲观的情绪。

现代派文学中的作家像埃兹拉·庞德(《灯火熄灭之时》、《在地铁站内》)、海明威(《永别了,武器》、《老人与海》)尤金·奥尼尔(《天边外》、《毛猿》、《榆树下的欲望》)、格·斯泰因(《三个女人的一生》、《美国人的成长》)、舍伍德·安德森(《饶舌的麦克佛逊的儿子》、《俄亥俄州的温斯堡》)托马斯·斯特恩·艾略特(《荒原》、《四个四重奏》)、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约翰·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理查德·赖特(《土生子》)、诺曼·梅勒(《裸者和死者》)、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等等,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出发,对美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社会意识形态进行了不同层面、不同模式的洞察。

美利坚合众国建国二百多年,短短的文学史上涌现出数以百计的伟大作家和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几乎每个人都体现着各自不同风格,都在追求着自己自由发展的一个空间,这在世界文学当中是极为少见的。

第四节从文学自由因子中得到的启示

纵观美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从欧洲人在美洲建立殖民地之前的印第安土著文学到当今在世界范围内举足轻重的多元化作家群体,无一不是人们对生活的困惑、惊恐,无一不是与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考紧密相联。

美国的历史是一部对外扩张的历史,在美国人的思想中,扩张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词汇,扩张是开拓的延续,是对自由的强烈追求,之所以如此,在美国历史中的各个时代,文学家们在他们创作的全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完全是一种理性的个人主义。自由、平等、民主是美国人价值观念中最突出的三个方面,自然也就是作家们在文学创作中表现的全部内容和鼓吹的终极目的。

美国文化在多年来经过美国人的选择和接受后,从不同的方向最终走向了一致。这也就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对美国文学的再

塑造。那就是美国文化促使文学不断创新,标新立异,正是这样的文化自由精神,有反过来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经济,政治以及各方面事业的飞速发展。

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是美国社会中的一对孪生兄弟。他们标榜信仰自由、鼓吹言论自由、追求财富自由。自由主义思想从始至终是美利坚政治文化的坚实基础,同事也是美国人立国的重要思想。自由主义一直被视为美国最具代表性的思想,也是美国文学创作中最突出的标志。

美国文学练习题

5. Hawthorne’s unique gift was for the creation of ________ which touch the deepest roots of man’s moral nature. A. romantic stories B. symbolic stories C. gothic stories D. humorous stories 7. Romanticism appeared as a literary trend against _____. A. rationality B. imagination C. intuition D. individualism 12. _____ held a “black”vision of life and human beings. A. Ralph Waldo Emerson B. Nathaniel Hawthorne C. Edgar Allan Poe D. James Fenimore Cooper 16. Born of one common cultural heritage, the American Romanticists shared some common features..._______, with the English Romanticists. A. an increasing emphasis on the free expression of emotions B. an increasing attention to the psychic states of their characters C. an increasing emphasis on the desire to return to nature D. both A and B 17. _______ was the first great American writer to earn international fame. A. Irving B. Cooper C. Emerson D. Whitman 21. Pearl is the heroine in Hawthorne’s novel _________ . A. Moses from an Old Manse B. Twice-Told Tales C. The Scarlet Letter D. The Blithedale Romance 7. Hester Prynne, Dimmesdale, Chillingworth, ang Pearl are most likely the names of the characters in __________. A.The Scarlet Letter B. The House of the Seven Gables C. The Portrait of a Lady D. The Pioneers 24. Being a period of the flowering of American literature, the Romantic period is also called “_____”. A. the American Renaissance B. the English Renaissance C. the Harlem Renaissance D. the Second Renaissance 5. According to Hawthorne, the scarlet letter “A”which originally stood for “_______” f inally obtained the meaning of “able”or “angel”through Hester’s efforts. A. adultery B. arrogance C. accomplishment D. agony 13. F. Scott Fitzgerald is often acclaimed literary spokesman of the ____________.

美国梦与中国梦有何区别

美国梦与中国梦有何区别? 来源:郎仁斌的日志 美国梦是希望之梦、成功之梦、平等之梦、幸福之梦。 据有关学者的归纳:“ 所谓的美国梦(American Dream),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致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透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通常这代表了人们在经济上的成功或是企业家的精神。许多欧洲移民都是抱持著美国梦的理想前往美国的。尽管有些人批评美国梦过度强调了物质财富在衡量胜利和快乐上扮演的角色,但许多美国人的确认为,这种获致成功的机会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找不到也并不存在的。因为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不同的是,在美国拥有的经济自由相当多,政府扮演的角色相当有限,这使得美国的社会流动性极大,任何人都有可能透过自己的努力迈向巅峰。” “依据历史学家的说法,美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工业扩张并非只是因为美国的自然资源丰富,更是因为所有人都有机会藉由自己的奋斗获取财富。美国梦成

为了吸引世界各地人民移民美国的主要原因—无论过去或现在。在今天,每年有超过一百万的人成为美国公民,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移民地点。” 美国梦的核心是:“ 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 美国梦的代表人物有:爱迪生、洛克菲勒、福特、比尔盖茨、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杨致远、赵小兰、朱棣文、施瓦辛格、林肯、罗斯福、里根、肯尼迪、克林顿、奥巴马…数不胜数。 而中国人并不存在一个明确的中国梦,例如现在,大家的梦想就是“我爸是李刚”和“中五百万”大奖。这些梦想都是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只要收获,不要付出的梦想。 如果要找出一个中国人都希望达到的目标的话,就是“升官发财”。追求权力和财富,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从孔子的“学而优则仕”,到当今的“一切向钱看”,无不始终贯穿着权力和金钱占有欲,而丝

湖北师范大学 美国文选论文 从18世纪的美国文学看“美国梦”的特点

从18世纪的美国文学看“美国梦”的特点“美国梦”从广义上讲,指作为”民主,平等,自由”国家的理想;从狭义上讲,指个人通过自我奋斗获得成功的梦想。”美国梦是一个被众多美国人普遍信仰的信念。 美国梦作为美国特有的精神追求,作为美国人民特殊的精神力量,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涵盖了美国文化、历史、社会、宗教、文学艺术等领域,是贯穿美国文学始终的重要的主题。 300年前,当英格兰移民乘坐着”五月花”号横穿大西洋来到马里兰,寻找一块清教徒能居住的“净土”时,“美国梦”已开始悄然萌芽——美国给了全世界每一个人均等的机会,只要努力奋斗,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一般而言,“美国梦”包含几个要素: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这些要素是与历史密不可分的,也必须和时代背景结合起来看。 18~19世纪的欧洲,贵族尚未退出历史舞台、社会等级森严、财富分配不公、宗教歧视严重……孟德斯鸠、笛卡尔等启蒙运动的先驱,开始对美国这块神奇的土地赞颂不已,这也燃起了弱势群体的“美国梦”。 18世纪来到美国的移民都是欧洲的弱势者,当他们来到还是殖民地的美国时,政治平等的要求就格外强烈,也自发地落实了民主。于是,“平等权利”成了“美国梦”的一个内涵。 南北战争前后,美国开始了工业化。欧洲来的移民更多地进入纽约、芝加哥、底特律等新兴的工业城市。从此,“美国梦”有了新的内涵。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奋斗起家的工商业巨子。比如依靠个人发明而创立通用电气公司的爱迪生,采石油的洛克菲勒,搞银行的摩根,发明汽车生产线的福特。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起家寒微,但通过勤奋终于创立了自己庞大的事业,成为传奇人物。 到了21世纪的信息时代,微软的比尔·盖茨、雅虎的杨致远以及GOOGLE的三个创立者变成了“美国梦”的新偶像。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年纪轻轻就积累了数百亿美元的庞大资产。他们活生生的故事似乎表明,只要有智慧,有天才,在美国就可以成功。 乐观主义与《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 "乐观主义" 选取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为代表. 富兰克林(1706-1790),美国最伟大的先驱者和美国民主的缔造者之一,著名的科学家、出版家、外交家、政治家、哲学家和实业家,美国独立运动的领导人,曾参与起草并签署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 富兰克林1706年出生于北美新英格兰的波士顿,他在家中的17个孩子中排行15,父亲是从事蜡烛和肥皂制造的小商人。富兰克林少年时进过两年学校,后因家境困顿,被迫辍学,12岁时,父亲让他到哥哥的印刷铺里当学徒。学徒的日子是艰难的,然而,他却利用学徒的闲暇时间刻苦自学,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在政治、科学、历史、文学等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还通过自学能熟练地运用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拉丁语。 1726年,富兰克林开始在费城独立经营印刷工厂。从此,富兰克林的事业生涯开始蒸蒸日上,开始创造一个美国梦的传奇故事:他印刷并发行影响巨大的《宾夕法尼亚报》;他发明了避雷针、两用眼镜、新式火炉和新型路灯;他率先提出了北美殖民地“不联合就死亡”的口号,并与杰斐逊起草《独立宣言》;而当美国制宪会议因为联邦体制问题争论不休时,富兰克林又欣然前往,进行调解。1771年,他出版了改变无数年轻人命运的《富兰克林自传》。这本书生动地记叙了富兰克林的成长历程,告诫年轻人积极向上,在世界上影响深远。一个人在如此众多的领域成就斐然,美国历史上几乎无人能及。 富兰克林既相信社会秩序又信奉人有自然赋予的权利, 既渴望社会安定又向往为革命

美国的民主制度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美国的民主制度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殊的民族性和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而美国民主制度的输出的思想,理论和实践,也都是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外输出民主制度并不是美国某些统治者的癖好,而是有美利坚民族的思想,文化和社会制度决定的,有着深厚的民族信仰,民族理念和制度根源。它贯穿于美国整个对外关系的历史。建国伊始美国就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在进行领土扩张,经济扩张的同时,也进行着制度扩张。美国历来都以“天定命运”为使命感,把美国的民主制度推向“普天下”以“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这是美国建国伊始就一直做着的梦。并把美式民主的扩张作为上帝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 (一) 美国民主制度的基本特征 一:法律至上的宪政制度 美国作为外来移民建立的国家,没有封建传承,没有显存的统治权威。这些主要来自欧洲,信仰基督教和资本主义的移民靠什么把统治者的意志提升为全社会的意志,来建立社会秩序和治理社会呢?做为一种创造,就是把《圣经》中的契约和戒律提升为现实中的资本主义法律。早在殖民地时期,各殖民地就已《圣经》中的简朴律法作为基础或参考,制定了许多社会契约的法律,主要依靠社会契约和法律的权威维持社会秩序和运转,这就有意无意地把法律放在了最高权威的地位。 美国法律的至上性,主要表现在国家宪法是至高无上的,它具有最高的权威,是所有人都必须依照宪法行事,这是美国的社会基础。美国的其他是所有法律都是依据宪法精神制定的无论是普通老百姓,企业家或者是政府官员,在考虑自己行为时都必须考了吧的就是是否符合法律。在美国人的思维中,尊重法律,依法行事无条件服从法律是一个不能背离的前提。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一切都必须法制化,就是对已有的法律,在司法过程中,基于对法律条文的不同理解和解释也不

论美国民主

《论美国民主》演讲稿 法国政治思想家夏尔·阿列克西·托克维尔1805年7月29日出生于今伊夫林省塞纳河畔维尔内伊,1859年病逝于戛纳。他出身家庭是诺曼底贵族世家,托克维尔虽出身贵族,但在政治上倾向于自由主义,曾拒绝继承贵族头衔。他经历过5个“朝代”(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旁复辟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1839年出任众议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参与制订第二共和国宪法,并一度出任外交部长。1851年曾因反对路易·波拿巴称帝而被捕,因此提高了知名度。但是这件事使托克维尔对政治日益失望,从政治舞台上逐渐淡出,并逐渐认识到自己“擅长思想胜于行动”,因此专门从事著作。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1835年问世于法国,它是研究美国民主的最经典著作。这部作品刚刚出版就受到普遍好评,也使年仅25岁的作者托克维尔名扬海外。这本书先后在英、美、德、荷、匈、意、西班牙、瑞典、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出版发行。 《论美国的民主》是世界学术界第一部对美国社会、政治制度和民情进行社会学研究的著作,它也是一本论述民主制度的专著,托克维尔在这部著作里阐述了他的政治哲学的基本原理,以及他对平等与自由的关系的观点。这本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分两部分,主要讲述了当时美国的民主对其国家的法律制度,政府的工作和国家事物所产生的影响,下卷主要是对美国的民主对美国的公民社会,人民的思维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首先我想先说下关于托克维尔写作《论美国民主》一书当时的时代背景,在1830年七月革命后,因在效忠奥尔良王朝(奥尔良王朝又称七月王朝,始于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1848年法国革命后被第二共和国取代。1830年,资产阶级对被剥夺选举权大为不满,因而发动七月革命,法国国王查理十世退位。查理十世指定香波堡伯爵亨利(1820年—1883年)为继承人,然而亨利并未继位。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浦依靠资产阶级的支持登上王位,史称奥尔良王朝。)的问题上与拥护已被推翻的波旁复辟王朝的家庭有意见分歧,以及为了避免七月革命的余波的冲击,而与好友古斯达夫·德·博蒙商定,借法国酝酿改革监狱制度之机,向司法部请假,要求去美国考察其受到欧洲各国重视的新监狱制度。而其实际真正目的是到美国去考察民主制度的实际应用。在

美国文学复习题(有答案版)

美国文学复习题(有答案版)

美国文学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连线题(1*10=10’) 1. Thomas Jefferson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2. Walt Whitman O’ Captain, My Captain 3. Mark Twain Jumping Frog 4. Robert Frost Mending Wall 5. Ezra Pound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6. Carl Sandburg Chicago 7. Saul Bellow The Adventure of Augie March 8. Ernest Hemingway Men without Women 9. John Steinbeck The Grape of Wrath 10. Jack London The Call of the Wild 11. Sinclair Lewis Babbit 12. Flannery O’ Connor A Good Man Is Hard to Find 13. O. Henry The Last Leaf 14. Jerome David Salinger The Catcher in the Rye 15. William Falkner The Sound and the Fury 第二部分单项选择(1.5*20=30’) 1. Anne Bradstreet was a Puritan poet. Her poems made such a stir in England that she became known as the “________” who appeared in America. A. Tenth Muse B. Ninth Muse C. Best Muse D. First Muse 2. In American literature, the 18th century was the age of the Enlightenment. ________ was the dominant spirit. A. Humanism B. Rationalism C. Revolution D. Evolution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irred the world and helped form the American republic? A. The American Crisis B. The Federalist C.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D. The Age of Reason 4. At the Reason and Revolution Period, Americans were influenced by the European movement called the ________. A. Chartist Movement B. Romanticist Movement C. Enlightenment Movement D. Modernist Movement 5. Thoreau was often alone in the woods or by the pond, lost in spiritual communication with ________. A. nature B. transcendentalist ideas C. human beings D. celestial beings 6. ________tells a simple but very moving story in which four people living in a puritan community are involved in and affected by the sin of adultery in different ways. A. Twice-Told Tales B. The Scarlet Letter C. The House of the Seven Gables D. The Marble Faun

美国文学的“美国梦”情结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c16531401.html, 美国文学的“美国梦”情结 作者:杨君 来源:《消费导刊》2009年第22期 [摘要]本文就“美国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及在不同历史时期文学作品中所展现的“美国梦”进行初步探讨,旨在从历史与文学角度对“美国梦”的演变过程作一番追溯与总结。 [关键词]美国梦美国文学情结 每个具有独特文化传统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学都有自己的情结。对于美国文学来说,这个情 结就是“美国梦”。本文就“美国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及在不同历史时期文学作品中所展现的“美国梦”进行初步探讨,旨在从历史与文学角度对“美国梦”的演变过程作一番追溯与总结。 一、金色“伊甸园”中玫瑰盛开 “美国梦”是一个被众多美国人普遍信仰的理想主义信念,是对机会均等、人人都有成功希望和创造奇迹可能性的乐观自信。它像是神圣的伊甸园中盛开的绚丽的玫瑰花,令人们无限向 往。300多年前,一群饱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离开了世袭制度盛行的欧洲大陆,将自己放逐到了 美利坚,想要在这块美丽的“新大陆”上建立一个完美的“伊甸园”。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西部“淘金潮”的出现,也为“美国梦”抹上了浓厚的金黄色彩。人们越发相信:只要靠自己的努力奋斗,人人都可以获取成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外交家和文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他用自己的怀揣一元钱独闯天下艰苦创业的成功经历完美的阐释了美国文学中“从破衣烂衫到腰缠万贯”的“美国梦”的实现。富兰克林在《自传》中强调的自力更生、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现代精神,构建了美国人自我奋斗的传统。这种精神恰好符合当时美洲新大陆的需要,它驱使一代又一代美国人,凭借个人奋斗的魔力去创建美洲土地上的“伊甸园”。19世纪中后期,以惠特曼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文学,以粗犷的豪情和热烈的梦想歌唱美国。其代表作《自我之歌》全篇歌 颂的“自我”既是诗人又大于诗人,是具有美国民族特征和民主理想的巨人形象。这些作品向世人宣告:只要勤奋、乐观、有志向、有信心,任何人都可以在美国获得成功。 二、“镀金”时代里的玫瑰“褪色”

美国民主制度的基本内容

美国民主制度的基本内容 自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宣布美国为“自由独立之邦”开始,美国资产阶级建立起了包括普选制、代议制、三权分立为主要内容的民主制度,并且宣布了一系列人民主权原则:“人人生而平等”,“享有不能剥夺的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政府的正常权利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任何政府如果要破坏这些原则,人民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另建新政府。”………这一切是对“君权神授”思想的彻底否定,他作为专制制度、等级制度和特权制度的对立物,对历史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的民主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以议会制为中心的政治制度,大体包括普选制、议会制、三权分立、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等;一是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公民的自由权利。这些制度和法律有哪些基本要点呢? 一、普选制 美国普选制就是选民投票选举产生美国的最高行政首脑——总统及参、众两院议员。美国的普选制度主要包括选民资格、总统和参众两院议员候选人资格、以及选举的程序三方面: 1、选民资格 在美国历史上,曾有对选民资格的种种限制,如必须交纳一定数量的税款,必须接受文化测验,妇女和黑人无选举权等等。但现在,这些限制都已取消,年满18岁的美国公民,都可参加投票选举。 2、总统和议员候选人资格: 有国籍、年龄、住所三种基本要求。 国籍资格:总统必须出生在美国;议员可以是移民,但必须在取得美国国籍7年(众议院)、9年(参议员)之后,才具有被选举权。 年龄资格:总统需满35岁,参议员需满30岁,众议院需满25岁。 住所资格:总统必须是在合众国居住满14年。议员当选时必须是选出州的选民。 3、选举程序 美国总统每四年改选一次(可连任一次),称为大选。国会每两年改选一次,国会选举除了一次与总统选举同时举行外,在两届总统选举之间还要举行一次,称为中期选举。 尽管宪法中并没有规定政党在选举中的地位,但美国目前已形成宪法正式规定和不成文习惯并存的选举制度。 议员选举议员选举实行直接选举制。众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参议员最初由各州议会选举,1913年生效的第17条宪法修正案规定,参议员也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州长、议员和某些州的法官、重要行政官员都由选民选举产生。 总统选举美国的总统选举主要是由民主党和共和党运作和控制的。总统候选人是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决定的,要想被确立为总统候选人,首先必须在党内击败其他的竞争者。作为总统候选人,也可以是一些小党成员或无党派人士,但这些总统候选人获胜的可能性很小。而两大政党人多势众、势力强大,这就保证了各州的选举人票落入两党手中。 美国公民拥有选举权,总统候选人为了在选举中获胜,就必须在选民中树立良好形象,提出吸引选民的口号和纲领,甚至向选民作出某些承诺。选民将最终决定总统候选人竞选的成败。总之,两党的总统候选人虽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推举,但能否当选总统是由公民选举决定的,并非由两党决定。 总统选举则具有一整套复杂的程序。它分预选和正式选举两部分。预选实际上就是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提名本党的总统、副总统候选人的过程。正式选举采用的是间接选举法:即先由选民在本州投票选出“选举人”,然后由各州的选举人再投票给各党提出的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为明确起见将总统选举过程列表如下:美国总统的选举程序 预选过程1、由各州基层党组织选出参加全国两党代表大会代表;2、各党全国代表大会以简单多数票推出本党总统、副总统候选人;3、以候选人为核心开展两党在全国的竞选。 正式选举1、各州选民投票选出本州总统选举人(即已明确其政党倾向的投票代表);2、各州获选举人票半数以上的党包揽本州全部选举人票(各州名额按州人口数划定),此时,此时总统实际已经确定出来:3、各州选举人票投给两党候选人; 4、全国选举人票共538张,获超过270张票的党其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当选。 美国普选制比专制制度显然是一大进步,这种方法客观上给民众提供了表达自己意愿、选择国家领导人的机会。而且整个竞选活动既可以使选民接触了解到候选人的情况,同时也是对竞选者的思维表达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的一大考验,并能促使竞选者更多地熟悉整个国家行政、立法、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情况,为今后当选执政打下基础。 二、议会制度 1、国会是最高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两院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两院议员均可连任,任期不限。参、众议员均系专职,不得兼任政府职务。 参议院:总统与外国缔结的条约及总统任命的高级官员须经参议院同意,参议院还有权审判弹劾案,有权在特殊条件下复选副总统。参议员每州2名,实行各州代表权平等原则。共有议员100名。任期6年,每2年改选三分之一,连选得连任。副总统是参议院的当然议长。 众议院:众议院有权提出财政案和弹劾案,有权在特殊条件下复选总统(在总统或副总统所得选举人票未过半数时,众议院决选总统,参议员决选副总统)。众议员数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每州至少1名。按1929年《议席分配法》,将众议员总数固定为435名,并根据联邦商务部统计局每10年提供的各州人口变动情况,重新调整各州之间的议席分配。任期2年,可连选连任。众议院议长由全院大会选举产生。 2. 议案一般经过提出、委员会审议、全院大会审议等程序。一院通过后,送交另一院,依次经过同样的程序。法案经两院通过后交总统签署;若总统不否决,即正式成为法律。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有权否决,若总统否决但经两院三分之二议员重新通过,即正式成为法律。 3. 国会还拥有宪法所规定的其他权力。如:修改宪法权,对外宣战权等。批准或否决总统的下列权力:官员任免、与外缔约、驻外使节派遣。国会不向总统负责,总统无权解散国会。 4. 议会对行政部门的工作及行政、司法官员具有监督、查询的权力,弹劾——是监督权最引人注目的体现。所谓弹劾,

美国文学试题

Exercises One I.Write the names of the authors.(10%) ( ) 1.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the Usher ( ) 2. The House of the Seven Gables ( ) 3. Song of Myself ( ) 4. I Died for Beauty-but Was Scarce ( ) 5. 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 () 6. The Catcher in the Rye ( ) 7. Catch-22 ( ) 8. The Naked and the Dead ( ) 9. The Victim ( ) 10. On the Road ( ) 11. Twice Told Tales ( ) 12. The Voice of the City ( ) 13. Life on the Mississippi ( ) 14. Annabel Lee ( ) 15. The Turn of the Screw ( ) 16. The Mysterious Stranger ( ) 17. them ( ) 18. Portnoy's Complaint ( ) 19. Howl ( ) 20. Life Studies II. Write the names of the novels or poems according to the give n passage. (10%) ( ) 1. There was the great city, bound more closely by ?th ese ?very ?trains which came up daily. Colu mbia City was not so very far away, even once she was in Chicago. ( ) 2. The carriage held but just Ourselves And Immortality ( ) 3. " I will go home with you," said Mr. Dimmes

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区别

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差别 读到一篇解释中国梦与美国梦不同的文章,其中提到,二者的不同是“是价值观上的差别”,“要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就必然奉行集体价值,以集体主义为哲学基础,追求的是集体的整体利益;相反,美国梦奉行个人价值,以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追求的是个人的物质利益。也就是说,中国梦有着家国情怀的特征,而美国梦则更多个人奋斗的色彩。”这种看法似乎正在成为理解眼下“中国梦”的基调。 德国神学家,被称为德国教会良知的反纳粹宗教人士潘霍华(Dietrich Bonhoeffer 1906-1945)说过,“人们在比较自己与从别人那里学到的东西时,特别容易高估自己的成就。”美国梦真的只是追求个人的物质利益吗?真的就没有与共同体有关的“情怀”? “美国梦”最早由历史学家亚当斯(James Truslow Adams)在《美国史诗》(The Epic of America,1931)中提出,成为一个流行的说法。他写道,“上个世纪,那个将千百万人从别的国家吸引到我们国家来的美国梦,并不仅仅是由于物质的丰富(尽管这也非常重要),而是要远远超过这个。这是一个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得到发展的梦,这个梦要摧毁的是那些在老旧世界中竖起的壁垒,……要颠覆的是那些只是为某些阶级自私利益服务的社会秩序。”美国是一个移民的国家,千千万万人从“老旧世界”到美国这个“新世界”来追寻他们在自己“祖国”不能实现的希望。每个国家都有可能的梦想机会,但只有美国才是给外来者提供梦想机会的国家,在这个意义上说,美国梦是很难在其他国家复制的。 美国吸引许多别的国家人们来寻梦和圆梦,首先是因为它拥有许多人向往的民主制度和自由、平等价值观。例如,德意志1848年革命在军事镇压下失败,数千名中产阶级的自由主义者被迫逃走,大多去了美国。对这个没有贵族特权等级,没有专制政府权力的国家,其中一位如此写道,“德国移民来到一个新的国家,那里没有专制权力,没有建立在垄断、苛捐杂税上的特权秩序,没有对信仰和良心的钳制。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到处旅行、定居。不需要身份证,没有警察来干涉他的私事或监视他的行踪。……任何人只要尽职和能干,就能得到荣誉。穷人和富人都是平等的,学者一点也不比最贫寒的工匠身份高。随便干哪一行都不用觉得丢人。……拥有财富和房产的人,一点也不比最穷的公民拥有更多的政治权利。没有贵族,没有特权阶级,没有军队在肉体和精神上镇压人民,没有大批不干事的官僚吮吸人民的血汗。更重要的是,没有君主和腐败的法庭,……在这样的国家里,一个人只要有才能,精力旺盛,坚韧不拔,就能得到远远超过在君主制国家里的机会”。 并非每一个到美国来寻梦和圆梦的人都能成功地如愿以偿,但美国梦却一直还是一种有力的召唤力量,为什么是这样呢?亚当斯解释说,那是因为美国梦代表的是一种关于社会秩序的公正理想,“一直就有这样一个美国梦:在这片土地上,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变得更好,更富足,每个人都能以他的努力和成就找到自己的机会。欧洲的上层阶级很难恰当地理解这个梦,而我们当中也有很多人厌倦了或不再信任这个梦。这不只是一个关于汽车、房子或高工资的梦,而且是一个关于社会秩序的梦。在这个社会秩序里,每个男人和女人都凭借自己的内在能力得到最大的尊重,不论出身是贫贱还是富贵,可以一样受到他人的承认。”

美国文学与美国梦

徐佩岚2012213068 Since I took the English literature course last semester, I realize that to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a work, one should know about the writer; and to understand the writer, one should look to a larger background--the history. Therefore, literature is to some extent connected with the history. In other words, literature reflects and sometimes reviews history. America is a country established after struggling for independence. At that time, they value private judgement on religious and political issues, and self-knowledge and self-expression. They want to get rid of Britain's governance, and they began to propaganda the value of freedom and individuality. In this way, an essential part of American Dream--individualism has been deeply rooted in their mind when the county was born. In American literature, one can always catch a swift of American dream, sometimes a bunch of. As American Dream changes from time to time, it has been reflected on American literary works. And of course, different writers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and attitudes towards American Dream. Here, I will primarily focus on three writters—Washington Irving, Walt Whitman, and Francis Scott Fitzgerald. In Washington Irving's Rip Van Winkle, one can feel the embryo of American Dream and how it changed Americans. From the contrast of the village before and after the Independent War, the power of struggling for freedom and individuality is evident. "Instead of the great trees that used to shelter the quiet little Dutch inn of yore, there now was a naked pole, with something on the top that looked like a red night-cap, and from it was fluttering a flag, on which was a singular assemblage of stars and stripes- all this was strange and incomprehensible.”“‘What brought him to the election with a gun on his shoulder, and a mob at his heels, and whether he meant to breed a riot in the village?’- ‘Alas! Gentlemen,’ cried Rip,somewhat dismayed, ‘I am a poor quiet man, a native of the place, and a loyal subject of the king, God blesses him!’ Here a general shout burst from the bystanders- ‘A tory! A tory! A spy! A refugee! Hustle him! Away with him!’" what’s more, they regard General Washington as a kind of hero (this might be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ir heroism). From those descriptions of the changed appearance of the hotel, the people in front of the hotel inspecting and talking austerely to Rip Van Winkle, and the beautiful picturesque village and tranquil life before the War, I feel that aspiration for freedom and individuality drove the establishment of America, and consequently, the establishment of America convinced them that their pursuit of freedom and individuality is the right path to go. American poet Walt Whitman is apparently a supporter of the American Dream. In the poem “I Hear America Singing”, he described the harmonious atmosphere in America—the carpenter singing, the mason singing… The theme of the poem is a eulogy to the thriving American nation, to the proud and strong love for country contribution, the laboring people and the poet’s optimistic attitude towards the world and life. In another poem “There Was a Child Singing”, the “child” in the title represents a young and growing America. “And the ?rst object he look’d upon, that object he became, And that object became part of him for the day or a certain part of the day, Or for many years or stretching cycles of years.” In my opinion, this means that America is aa young and progressive country that actively learn things from the outside world. His admiration for American is most distinct in the poem “Song of Myself”. “I celebrate myself, and sing myself, And what I assume you shall assume, For every atom belonging to me as good belongs to you.”This is a strong declaration of the value of individualism and democracy. He went through the Civil War, and experienced the nation hero Abraham Lincoln’s assassination. With the unity of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and the liberation of the black convinced him “An individuality is as superb

论美国的民主

一、写作背景 托克维尔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思想家。1835年,他发表了《论美国的民主》上卷,1840年该书下卷又相继问世。该书出版后,立即受到普遍好评,托克维尔也名扬海外。托克维尔当时所处的时代正值法国大革命结束后的动荡岁月,革命风潮涌起,政权更叠频繁。1815年拿破仑失败后,波旁王朝复辟,封建主义卷土重来。1830年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大资产阶级建立了七月王朝,此时的法国实际正处于进步势力和保守势力争夺的十字路口。托克维尔出身于贵族家庭,但政治上倾向于自由主义,他对当时法国现状深感忧虑,作为一个敏锐的思想家己经觉察到贵族时代己经没落,民主与平等是大势所趋。他借考察美国监狱制度之机,对美国社会进行了长达9个月的考察。终于写就了被世人赞誉的名著《论美国的民主》。 二、内容简介 《论美国的民主》出版后,受到普遍好评,使托克维尔名扬海外。托克维尔在书中认为,建立一个新的世界,必须有新的政治理论,而这个政治理论就是关于民主的基本原理。他没有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政治体制的对比中去寻求这一政治理论,也没有通过引用古希腊和共和国时期的罗马的历史来说明这一问题,他认为,现在民主理论要从当时的具体实践中去追寻,反对用一般的规律去解释。在托克维尔所处的年代,具备这种实践研究意义的国家只有美国。托克维尔希望客观的描述美国的民主,将其所见所闻忠实地报道出来,“绝没有要求事实迁就观点,而是让观点以事实为依据”。 原著分上下两卷,上卷共有两部分,第一部分共八章,主要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前三章主要介绍美国的地理情况与特点,美国人权的来源及其对后来美国社会和政治的影响:后五章具体介绍美国的人民主权原则,乡镇,县和州的行政制度,联邦的行政,司法和立法三权分立的设置,联邦宪法等几个方面。第二部分共十章,主要是对美国民主进行社会学分析:前四章主要介绍美国的正当状况,出版自由和政治社团的特点;第五,六章主要说明美国的民主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的关系;第七八章主要论述多数在美国享有的去向权威及其后果,多数的保证所具有的危险以及防止这种危险的措施和方法;第九章主要论述有助于美国维护民主共和制的一些因素,如自然地理因素,法制,民情,教育和宗教等;第十章主要论述美国境内的黑人,印第安人和白人三个种族的现状和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最后简略地分析了一下美国商业保持兴盛的原因。 原著的下卷共有四个部分,主要是论述民主对美国的智力、感情、民情和民主的思想和感情对公民社会的影响,它的实质是托克维尔以美国为背景来发挥,阐述他本人的政治哲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