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构造热年代学_发展与思考_王瑜

构造热年代学_发展与思考_王瑜

构造热年代学_发展与思考_王瑜
构造热年代学_发展与思考_王瑜

构造热年代学)))发展与思考

王 瑜

(中国地质大学地学实验中心,北京100083)

摘 要:构造热年代学是一门集同位素年代学、构造地质学、岩石矿物学、计算机模拟技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是在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矿物的封闭温度理论、构造事件、岩浆热事

件等的研究而发展起来的。U 2Pb 、40A r/39Ar 、裂变径迹及(U 2Th)/He 等测年手段是该学科的重要支柱

手段。这一学科的发展已经、并且将对传统构造地质学、年代学的应用与解释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在此基础上的微区微量年代测定与应用将是对地质学特别是构造事件乃至构造运动的演化序列精细测定的一次革命。

关键词:构造热年代学;构造地质学;封闭温度理论;地质事件;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P542;P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321(2004)04043509

收稿日期:20040602;修订日期:20040705

作者简介:王瑜(1966) ),男,教授,构造地质学专业,现从事构造地质学及构造热年代学研究。

测年方法和技术的提高,无疑是构造地质学甚至地质学研究领域的一次(思想)革命。如果说板块

构造假说是对于地质学的一次革命(许靖华语),构造热年代学的方法与技术的发展不仅是同位素年代学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更是对于传统构造地质学的巨大挑战。这种技术上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传统思维的变革,如U 2Pb S HRI M P 定年技术,虽然一定程度上锆石的成分变化的地球化学特征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其测年结果对于局部或整个地质事件的精细分析与确定,对一些未知领域的恢复都起到决定性作用,也从根本性上改变了一些错误认识,可能还会导致一些构造事件、构造运动的动力作用过程认识的根本性动摇。这种影响不仅对新技术本身的应用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同样使得地质学家可以更为理性、相对全面地分析问题,而不是片面地去认知地质过程的发生与演化,特别是合理恢复已发生过的地质过程。另一方面,构造热年代学是对于在构造事件、变质事件或岩浆热事件中所形成或重结晶的矿物以及变形改造的岩石矿物分析的新发展,如有流体参与的或干燥环境下的锆石U 2Pb 定年;不同构造条件下同一矿物或者同一构造岩浆热作用条件下不同类矿物的40Ar/39Ar 定年等。因此,这些测年

结果看似简单,实质上却反映了构造、岩石、地球化学、矿物特性等互相之间复杂的关系,在此情形下的数据如何进行解释,特别是如何制约地质演化过程;快速与缓慢岩浆热作用下锆石生长或重结晶的差异性、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矿物及其特性的区别与定年,如何进行深入分析等,这些都是从事构造地质学、岩石化学以及能源和矿产等相关领域科学工作者关注的命题。

当今地质学特别是构造地质学的研究需要定量化和深层次的综合与分析,这就要求地质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尽可能地去认知过去所发生的一切或者全面恢复其演化过程。对于特定的地质演化历史,特别是构造地质作用过程的不同阶段的恢复,时间柱是一条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主线。因而,同位素年代学的准确、精细测定显得尤为重要。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是构造地质学中长期争论的两个焦点:到底何为主要何为次要,迄今为止也没有定论。如同一次构造事件中,两者是同时出现还是只有一种可能,是先有水平运动还是先有垂直运动,只有在同位素年代学特别是构造热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讨论这些重大的构造事件才有意义。同样,对于构造事件的不连续性、不可逆转性、非平稳性的研究,重要的制约条件之一也是构造热年代学所提供的参数,如40Ar/39Ar 测年所提供的热年代学数据等。因此,构造热年代学的发展已经对于构造地质学的重大构造事件的时间确定,及其动力学解释起到巨大

第11卷第4期2004年10月

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C 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Vol.11No.4Oct.2004

的推动作用。

最近10多年来,在山体抬升、盆地沉降、山体剥蚀及构造变形的形成时间方面有过大量的研究[1~10]。主要涉及到中温和高温环境下热年代学的研究与应用,如U2Pb及40Ar/39Ar方法和多重扩散域模式以及裂变径迹测年技术的应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很多构造事件的形成时间以及由构造事件所导致的山体或相邻构造体的热作用过程。一些研究还涉及到对于韧性剪切带形成时间、逆冲断层以及正断层形成时间的确定[11~13]等。

因此,对于构造地质学研究中所涉及到的同位素年代学、热年代学以及其可能的技术方面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到构造地质学的发展和整体思维。对于构造热年代学的发展与构造地质学以及区域大地构造学的相关性必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构造热年代学的发展状况,进而分析构造地质学与热年代学的交叉与相互融合,特别是与中新生代变形构造密切相关的40Ar/39A r热年代学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构造与热年代学解决构造演化的过程,以及对演化序列及动力作用过程的制约条件。

1构造年代学与构造热年代学

狭义的构造地质学研究内容涉及由于变形作用形成的岩石或岩层形状改变的形态、作用方式和成因机制。广义的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与地质演化相关的包含有岩浆热作用、变质作用的岩石圈层次的变形、改造。无论是大到造山带,小到一个构造带或局部变形带的研究,都需要有一个年龄来制约其形成或演化的时间。构造几何形态和运动学是传统构造地质学涉及的两个基本研究点,在分析其形成的动力学机制(mechanism or dynamics)时,很重要的一个制约条件是它的形成时间和演化。

构造年代学含有构造热年代学和非热信息的年代学。年代学中分为具有明显的温度信息的年代学方法如40Ar/39Ar,U2Pb,FT(指裂变径迹法,下同), (U2Th)/He,Rb2S r等测年技术,还有一些不包含热信息,如14C、TL(热释光)、O TL(光释光)、孢粉定年等。热年代学方法提供的年龄值不仅具有时间上的意义,而且能提供所形成的构造或所测定岩石形成温度的信息,以及可能的形成深度等深层次的地质意义,因而其突破了单纯意义上的只提供一个地质事件形成时间的局限。

构造热年代学的定义及内涵:以40Ar/39A r和K2Ar法、U2Pb法、裂变径迹法、(U2Th)/He等实验方法为依托,以M DD(multi2diffusion domain modeling)模式、裂变径迹的长度配分模式并结合不同测年矿物的封闭温度理论为依据,以构造地质学理论为指导,对于大陆内部不同块体的构造变形时间、山体抬升和盆地沉降速率等提供精细的年代与热作用制约(图1)。该学科的发展,将为不同尺度构造事件及大陆动力学研究、地震活动区的深层岩基对比、重大的环境变迁、能源开发提供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约束

条件。

图1构造热年代学的学科内涵与外延关系图

Fig.1Diagram of intensi on and extension

of the tectono2therm ochronology

2构造热年代学涉及的几种同位素测年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对于岩浆热事件、构造变形事件的形成年龄的测定,不论是应用传统的测年手段还是先进的测年方法,都是针对某种矿物或岩石。无论是40Ar/39A r 测年还是FT或者U2Pb定年,都有其特定的测年对象。对于40Ar/39Ar测年来说,所针对的只是含钾矿物,如云母、长石、角闪石等。而对于U2Pb体系的测年,只有含铀的矿物如锆石、独居石、磷灰石等可以进行测年。裂变径迹测年的对象是磷灰石、锆石、榍石等。虽然如此,也并不是说每一个含某种元素的矿物或岩石都可以用相应的方法测年,每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势与测年范围,如40Ar/39Ar法适合测定中新生代的含钾矿物或岩石,而对于很年轻(如小于几千年)或很老(大于十几亿年)的地质事件,由于方法本身或者后期构造、热事件改造对于同位素体系的破坏,就很难准确地获得与真实地质事件有关的年龄。对于地质事件测年,很难说哪一种方法绝对有效,只有应用多种方法对于同一地质事件从不

436王瑜/地学前缘(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04,11(4)

同角度进行约束,才能解决某一地质事件的形成及演化时间。如伸展作用形成时间的测定,单纯的与变形同期形成的矿物的测年可以提供伸展作用的上

限时间,但是如果有其他方法如U 2Pb 独居石和锆石对于一些制约伸展作用形成时间的定年,则可以确定伸展作用的时间。

构造事件的测年具有两重性:只有在非常精细地解决了所测定的地质事件之构造、岩石或矿物的相互关系以及所形成温压条件的前提下,应用先进

的测年手段所得到的数据才有意义,也才能真正地解决构造地质事件的形成及演化时间;否则如果地质基本要素不清楚,或者测年的仪器不先进,对于某些定年结果的解释就带有很大的推测性,甚至没有地质意义。

3 构造热年代学方法的应用与发展

从同位素年代学创建以来,随着实验仪器的改

进、测试方法和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与地质学及构造地质学的结合,不同的年代学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图2)。有的方法由于仪器或方法本身的原因,或者在应用中的不确定性,已经很少有人涉及;而一些方法由于其实验流程的改进及理论分析的提高迅速发展起来,40Ar/39Ar

热年代学就是其中的一种。

图2 不同的热年代学方法的完善与

变形时间热演化关系图

Fig.2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ructure 2ti me 2therm ome try

and different thermo 2chronological techniques

3.1 40Ar/39

Ar 热年代学几个里程碑式的发展过程 (1)40Ar/39A r 年代学的发展与形成。40Ar/39Ar 同

位素定年法衍生自钾氩同位素定年法(K 2A r Dat 2

ing)。1962年,Sigurgeirsson 首先提出了40A r 239Ar 计时技术。1965年,Merrichue 对它进行了补充和讨论,

建议用质谱测定40

Ar 和39Ar 。1966年,Merrichue 和Turn 2

er 用此法分析了第一批陨石数据[14]

,从而奠定了该

方法测年的基本技术。和K 2Ar 法相比,40Ar/39Ar 可以解析Ar 在矿物中的分布及扩散机制,建立Ar 的理论年龄谱。该技术的建立,使K 2A r 法无论从理论、技术还是地质应用都产生了重大的突破。

(2)Donson 封闭温度概念的提出与应用。在

Donson [15]提出封闭温度理论之前,科学家们已经对Ar 的扩散理论、扩散机制有了很多的研究,从理论上解决了年龄谱的意义,但没有将年龄和温度联系起来。人们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对于同一岩石中的不同矿物样品,用同种方法或不同方法测年却得到不同的年龄值,为什么?D onson 认为这可能和温度有关。通过对固态物质中Ar 的扩散过程(基于扩散理论、A rrhenius 关系)的研究,1973年,D onson 首次

提出了封闭温度的概念。这一概念的重要意义在于:明确了同位素年龄的物理意义,即不同的矿物其封闭温度不同,所以其形成年龄不同,其中内含了冷却历史的概念。这为后来的构造热年代学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后经McD ougall 和Harrison 等人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不同的矿物应用不同的测年方法,所得到的年龄值内含着不同的温度体系

[16~18]

。(3)K 2长石M D D 多重扩散域模式的应用与发

展。从1989年开始,Lovera 等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式(M ulti 2dif fusion domain modeling)即M DD 模式[19~

21]

,

这一模式的建立实质上是对于Donson 封闭温度模式的扩展。根据Donson 模式,可以利用同一岩体中不同矿物(或者不同的同位素体系)或者不同高度的同种矿物表面年龄结果,结合相对应的封闭温度,得到某一岩体或地质体的热演化史,进而可以初步分析构造的可能对应性。但是这种热演化史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不同体系来完成的,往往也是不连续的,特

别是对于中低温变形过程从黑云母到磷灰石封闭温

度间(350~110e )的一段不能真实反映,但M D D 模式却可以利用单一的钾长石样品反演出一条连续的冷却历史曲线(温度范围在[350~150e )[22]。此后一直到近十多年间,国内外相关的文章大量发表,极大地推动了热年代学的发展,同时实现了其与构造的结合。对于一些热点地区的研究,如青藏高原、红河断裂等的构造热演化史的建立,一些重要的断

王 瑜/

地学前缘(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04,11(4) 437

层形成时间的确定,一些地区的重要伸展构造如变质核杂岩等的形成和演化时间的确定,中国地质学家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利用M D D 模式对构造过程或冷却历史恢复已经不仅仅是单一扩散域的模拟,而是多重扩散域的拟合,对于不同阶段的地质历史分析更加精细可靠。3.2 裂变径迹(FT)热年代学

从60年代开始,裂变径迹技术应用于地质学,并在岩矿年龄测定、岩体热历史、构造区的上升速率等领域有较多的应用并获得极大的发展。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相关的径迹长度和模拟可以反演地壳上部3~4km 的热演化史,如山体抬升、剥露或者盆地的沉降。在应用方面,由于磷灰石裂变径迹的部分退火带为110~60e ,而油层中的生油窗生油门限的形成温度约80e 。近十多年来,随着方法的逐步完善,模拟技术的发展,如学习和应用非常方便的AF Tsolve 模拟程序[23,24],在研究沉积地层的形成时代、沉积盆地与山体抬升的拟合、活动断层形成时间的制约等方面,特别是山体的隆升研究中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25~

28]

。除此之外,该方法在确定火

山岩的年龄、在沉积岩的物源研究、埋藏深度,特别是碎屑颗粒的测年,进而恢复可能的山体抬升与剥蚀(图3)、盆山耦合、沉积物的深层埋藏历史等方

面也是国际研究的热点。

图3 山脉隆升/剥蚀与相邻盆地沉降关系图

Fi g.3 Diagram of relations hips bet ween m ountain

uplift/erosi on and basin depression

在山体研究中,由于40Ar/39

Ar 热年代学、FT 热年代学及U 2Pb 年龄测定方法所涉及到的岩石的封闭温度不同,其中F T 热年代学主要涉及到低温样品,三种方法的结合可以很好的恢复某一地区的构

造热演化过程。以太行山中段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为例(图4)。对太行山构造带中北段的王安镇岩体及其东缘的变质岩进行了U 2Pb 锆石、角闪石、黑云母及钾长石的Ar/Ar 测年,同时对相应的或相邻的磷灰石矿物进行了裂变径迹年龄和径迹长度配分模拟,从而建立起了这一地区中生代以来的热演化过程。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说,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有其独到的发展空间。现今的裂变径迹研究,已经不仅仅是提供一个年龄值,而是结合单颗粒的长度配分进行分析与研究,进而结合地质事件的发生进行最佳的拟合,从而达到提供构造事件发生的年龄及演化过程的目的,数学模拟技术的

发展为这一研究提供了可能。

图4 U 2Pb 2Ar/Ar 2FT 方法综合分析热演化曲线

Fig.4 Analytical cooling curve for methods of U 2Pb,Ar/Ar and F T

Bi o )黑云母,Hor )角闪石,Ap )磷灰石,Zr )锆石

3.3 U 2Pb 与(U 2Th)/He 热年代学

U 2Pb 年龄所具有的封闭温度远高于Ar/Ar 测年体系,其对于地质体或岩体所形成的结晶年龄或下限年龄的制约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提供热演化的初始时间,有时也可以提供变形作用的确切时间,如对于红河断裂形成时间的U 2Pb 锆石定年。近年来,微区定年技术S HRIM P 的发展与应用,对地学的传统思维以及传统的测年手段形成很大的冲击,突破了以往不能很好分离同一矿物颗粒中不同环带形成时间不同所产生的综合年龄,能够详细

提供各环带的不同形成时间。另外,近年来应用U 2Pb 法进行独居石、磷灰石、石榴子石的年龄测定,大大拓展了测年的范围,也为地质学家充分考虑不同地质历史时期不同变质变形条件下的构造事件提供了更多的约束条件。

极低温测年方法(U 2Th)/He 通过测定地表的磷灰石可以提供温度小于40~70e 段的年龄。虽然

438

王 瑜/

地学前缘(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04,11(4)

这一方法还没有走向成熟,但无疑是对地表形成和地表抬升时间研究的良好手段。

上述从高温(大于750e)到极低温(小于或等于40~70e)阶段的不同测年方法的应用,结合野外和室内地质分析与研究,可以清楚地给出从深层或变质变形的早期到抬升或剥露到地表的整个构造热演化序列,以及年代序列,进而可以恢复构造改造或热作用的全部过程,这对于动力学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从传统的测年方法到先进的热年代学技术或测年手段,包含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和形成时间的序列信息,可以很好地建立构造非平稳运动的变形时间热演化曲线。

4构造热年代学与构造事件

近10年来,对于山体抬升、剥蚀、去顶作用等的研究,很大程度上都是应用同位素年代学或者热年代学的研究以及封闭温度理论来制约和讨论的。封闭温度理论、显微构造的深入研究和实验室对比结果,是热年代学发展的根基。对于岩石流变过程中岩石矿物组合的变化,以及所导致的构造变形或方式的制约,必然涉及到热年代学结果的深入分析。从前面的构造热年代学发展脉络来看,同位素年代学在封闭温度概念提出之前,也仅仅具有年龄信息,热年代学才真正把年龄和温度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反映热历史。对于热年代学或构造热年代学应用于构造特别是山体抬升与剥蚀研究时,另一个重要的参数是古地温梯度,它是从冷却速率到计算抬升或剥蚀速率的桥梁,有关古地温梯度的数据的重要性在其他文章中有详细的论述[29]。热年代学得到的冷却速率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抬升速率。因此封闭温度和地温梯度是从热年代数据到解决构造或地质事件年龄或演化的两个重要参数。

4.1封闭温度的合理应用

封闭温度与岩体的冷却、剥露、构造变形的关系十分密切。构造变形形成时间的研究,所测定的对象即是在变形过程中形成的新矿物或者原有矿物的改造部分,实质上就是一个变形变质作用,即测定的是变形过程中变质作用或可能没有变质但有成分改变的矿物或岩石。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变形作用总是在一定深度,也即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形成[30,31],如韧性剪切作用是在深度层次10~15km 形成,因此对于不同条件下形成的变形作用年龄的测定,其年龄值本身就含有温度的信息。当所测定矿物的封闭温度与变形环境的温度相一致时,就有可能提供主要变形事件的形成年龄。当然,一些矿物有时并不一定能反映变形年龄。如一些变形原岩中的黑云母、多硅白云母等,虽然变形时的温度可能接近或大于其封闭温度,但是当时的变形没有破坏矿物的同位素体系,因而所得到的年龄可能反映的是原岩的年龄或者是一个混合年龄(图5)。Harrison 和M cDougall曾对这类现象进行过研究[18]。除非直接测定变形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否则在解释年龄值时一定要谨慎,有时会导致错误的结论。对于FT 测年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单纯意义上的年代测定,如仅提供一个平均年龄,而没有径迹长度的详细数据,可能无任何地质意义[32]。

最近,Forster和Lister就变形年龄的40Ar/39Ar年代学解释进行了一定的研究[33]。有关变形温度、矿物的晶格与Ar的赋存状态与封闭温度的关系等,作者正在探讨中。

因而,从热年代学角度考虑,应用封闭温度理论解释所测定的U2Pb、Ar/Ar等年龄,任何测的表面年龄或者坪年龄,仅仅是一个冷却年龄,需要结合相关的变形温度、新生的、次生的矿物等,进一步确定其为变形事件的形成时间、岩浆结晶时间或者岩浆侵位的时间等。同样,所计算或估算的岩体或地质体的冷却速率,也不能简单的当成抬升速率,需要有精细的地温梯度、获得地质体冷却年龄的埋藏深度等,才能真正意义上估算抬升速率。

4.2构造热年代学数据与构造、岩浆热事件的形

成年龄

不同矿物用不同测年方法时的封闭温度的变化,直接关系到所得到的年龄代表的地质学意义,进而影响到有关的构造冷却或抬升速率的估算。如一个花岗岩岩体,分别测定锆石和独居石U2Pb年龄,角闪石、云母、长石等矿物的40Ar/39Ar年龄,磷灰石的裂变径迹以及磷灰石的(U2Th)/He年龄,应用这些不同的矿物或测年体系,得到一系列的热年代数据。这些年龄代表着不同的地质意义,从岩浆初始结晶、开始上侵到逐渐冷却、侵位到地壳一定深度,可能的滞留于上地壳某一层次、剥露到地表的过程。因而,一个系列的热年代学数据,分别表示着如结晶年龄、侵位年龄、冷却年龄、后期改造年龄、地表暴露年龄等,不是随便一种样品测得的年龄值就可以认

王瑜/地学前缘(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04,11(4)439

图5白云母与多硅白云母矿物混合与单一白云母矿物40

A r/39Ar年龄测定结果对比图

(据文献[18])

Fig.5Contrast di agram of mi xed m uscovi te and phengite m inerals and single m uscovite m ineral

dated by40Ar/39Ar plateau dating(from reference[18])

A)实验室内按一定比例把白云母(25%)和多硅白云母(75%)进行混合得到的年龄谱以及两者单一成分的年龄谱;

B)自然界中得到的白云母和多硅白云母混合的样品年龄谱

为是岩体的形成年龄。如果此岩体又受到了构造改造作用,则所得到的年龄在解释时必须精细分析测定对象的构造、岩石、矿物特征,才能合理的解释相应的年龄值。

不同热年代学测年方法在应用于地质学研究时总有其各自的适用性和局限性。热年代学方法受到时间、温度变化和后期的改造的影响,有时得到的测年结果可能根本就不是预期想测定的年龄。从测定构造变形如韧性剪切带、伸展断层或走滑断层的形成时间来看,很大程度上用不同的矿物或测年方法同时制约,可能会得到相对精确的变形时间。一条断层的形成有其初始形成时间和变形强烈活动的时间,一个年龄值的获得到底代表何种地质意义,需要对变形或所测定对象的性质以及所应用的方法有深入的了解,才能确定有意义的变形时间。对于热演化史的建立,如MD D多重扩散域模式是基于钾长石的多重扩散的特点而建立的,这涉及到是单一的演化还是多重的演化,有时候很难用来解决构造事件的多次叠加或者岩浆热作用导致的两次或多次加热。裂变径迹的测年与模式计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于一个地区或一个小的范围内构造事件的仔细研究和热作用的详细分析。在大范围的对比和探讨时,由于裂变径迹法对于温度变化的灵敏性,有时单一的对比可能会导致错误的结论。

4.3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构造热年代学制约

地质事件除了岩浆热事件、成矿事件而外,另一个重要的涉及更多结构和构造的是构造事件。构造事件包括诸如伸展、挤压、剪切等变形作用。从更高的一个层次来说,这些构造事件不外乎可以分为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构造热年代学的合理应用可以提供构造变形或岩浆热作用、变质作用的年龄。一般来说,对变质作用的岩石或矿物可能测得的是峰期变形或变质年龄,而岩浆作用可以测得其初始结晶或者是岩浆的冷却年龄。这些年龄值对于造山带或地质块体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供合理的制约条件,如水平与垂直运动的上限或下限时间。

一定程度上,把水平方向上不同时段的变形和应用热年代测定得到的垂直方向的冷却或抬升加以识别,是可以把某一构造事件或构造过程的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运动时限确定下来,进而可以探讨其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先后关系,以及相应的动力作用过程。四维填图(x2y2h2t)(其中x,y代表水平方向,h代表垂直方向,t代表时间)将解决某一地区或某一构造事件甚至于更大区域的水平与垂直运动的相关性。对于近水平运动的走滑断裂,恢复不同构造段的变形所导致的热作用,可以提供精细的水平运动的年龄制约。相应的具有同期或后期的垂直运动时,同样可根据不同的测年体系提供垂直方向的构造热作用的信息,如剥露或抬升速率等。单纯的水平运动或垂直运动是很少存在的,自然界中的构造事件大部分是既有水平运动又有垂直运动

440王瑜/地学前缘(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04,11(4)

的特征或分量,而且又有在构造事件的同期或早(晚)不同时期形成热事件。构造热年代学为这些事件的精细制约提供了条件。

5构造热年代学的发展思考

近十年来,国际地学界对于构造热年代学思维方法与技术的应用,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如对于青藏高原及周边的研究,对于大别山造山带等的研究,以及对于全球一些伸展构造或挤压构造区的研究,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时间、温度约束。这些均体现了构造热年代学在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方面的应用与发展。最近十多年来,在年代学或热年代学的应用方面,中国的地质学家、年代学家通过不懈的努力,某些研究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22,34,35]。

在技术发展方面,40A r/39Ar激光熔样也就是微区、微量定年技术,已经开始在少量样品、不同时期变形矿物叠加的年龄测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SHRI M P微区定年技术以及IC2PM S与激光技术的结合,也在测定微区年代方面正对于地质学定年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理论方面,虽然有M D D模式的迅速发展,仍明显滞后于技术的发展。对于构造热年代学理论,还需要加强对所测构造变形事件的形成温度及其对周围岩石、矿物等环境介质所产生的影响等做进一步的研究或探讨。如:矿物成分方面的变化对于测年体系的成分或封闭温度的影响;相应的矿物成分的改变和形成以及对于环境温度的响应等;变质作用、流体的参与、流变作用及韧性剪切作用的改造或变化等。

国际先进的技术发展与思想的超前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构造热年代学研究少部分可以跟上国际发展的趋势,而一些如极低温测年等才刚刚起步。对于我国地质学家来说,首要的并不是能真正解决某些重大的地质事件的时间序列的测定,而是如何真正意义上理解和认识热年代学数据所代表的地质学含义,如一个年龄数据到底代表什么地质意义:是岩体的变形年龄、冷却年龄、岩浆结晶年龄、峰期变质年龄还是退变质年龄?如何正确的分析和理解所测量的数据才是至关重要的,地质意义不明确,所有的解释都无任何价值。其次,在未来的研究中,结合我国的优势研究领域,应该从几方面着手:(1)继续加强中新生代构造热年代学的研究与应用,如中新生代期间的隆升与剥蚀、中新生代构造变形或构造的精确定年;(2)构造热年代学与非构造热年代学的结合,建立我国的中新生代构造年表;(3)除了现有Ar/Ar、F T、U2Pb的应用而外,努力开展(U2Th)/He 定年、碎屑颗粒的裂变径迹定年、宇宙核素测年等。

构造热作用过程与构造热年代学的结合,使探讨和研究中新生代大陆造山带演化与盆地形成、大陆边缘与大陆内部(板内)构造的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中新生代的构造年表,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构造演化的时序和动力学演化规律成为可能。因此,在新的构造热年代学理论、技术发展的前提下,详细论证测定的年代学数据,充分探讨其与构造演化历史的关系,建立中国大陆以中新生代为主的构造演化的时间柱或构造年表,进一步发展构造热年代学的理论,是我们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努力的方向。

关于构造热年代学的问题,笔者曾先后同陈文寄、Phillip Gans、Jeffrey Lee、李大明、李齐、万景林、李锦轶、杨天南、王二七、陈文、李惠民等先生有过广泛的讨论。与他(她)们的讨论获益匪浅。杨巍然教授提供了有益的审稿建议,一并在此表示感谢!

Refer ences[参考文献]:

[1]CO PELAND P,HARRISO N T M,Y UN P,et al.Thermal evolution

of the Gangdes e batholith,southern Tibet:A history of epis odic un2

roofing[J].Tec tonics,1995,14:2232236.

[2]HARRISON T M,C HEN W J,LELOUP P H,et al.An Earl y

Miocene transition in deformation regim e wi thin the Red Ri ver fault

zone,Yunnan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Indo2As ian tectonics[J].J our2

nal of Geo phys ical Res earc h,1992,97(B5):715927182.

[3]MOLNAR P,ENG LA ND P.Temperature,heat flux and fric tional

stres s near m aj or thrus t faults[J].J ournal o f Ge ophysical Res earc h,

1990,95:483324856.

[4]RIC HTER F M,LOVER A O M,HARRIS ON T M,et al.Tibetan

tectonics from40Ar/39Ar anal ysis of a s ingle K2feldspar sam ple[J].

Earth and Planetary Sc ienc e Letters,1991,105:2662278.

[5]AR NAUD N,TAPPONNIER P,ROGER F,et al.Evi dence for

Mesozoic shear along the western Kunlun and Altyn2Tagh fault,

northern Tibet(C hina)[J].Journal o f Geo phys ical Res earc h,2003,

108:B1,2053.

[6]SIMPS ON R L,PARRISH R R,SEARLE M P,et al.Two epi sodes

of monazi te crystallization during m eta morphis m and crustal melting in

the Everes t region of the Nepalese Hi malaya[J].G eology,2000,

28:4032406.

王瑜/地学前缘(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04,11(4)441

[7]S ORKHABI R B,S TUMP E,FOLAND K A,et al.Fission2track

and40Ar/39Ar evidence for episodic denudation of the Gangotri gran2

ites in the Garhwal Hi gher Him alaya,India[J].Tec tonophysics,

1996,260:1872199.

[8]C OPLAND P,HARRIS ON T M.Epis odic rapi d uplift in the Hi2

m alaya revealed by40Ar/39Ar analysis of de trital K2feldspar and m us2

covi te,B engal fan[J].Geology,1990,18:3542357.

[9]EDW ARDS M A,HARRISON T M.W hen did the roof collapse?

Late Miocene north2south extension in the high Him al aya revealed by

Th2Ph m onazite dating of the Khul a Kangri grani te[J].Geology,

1997,25:5432546.

[10]LEE J,HAC KER B R,DINKLAGE W S,et al.Evolution of the

Kangm ar Dome,s outhern Ti bet:Structural,petrologic,and ther2

m oc hronol ogic constrai nts[J].Tectonics,2000,19:8722895. [11]DALLMEYER R D,TAK ASU A.40Ar/39Ar ages of detri tal m uscovi te

and whole2rock slate/phyllite,Naragansett B asin:im plications for re2

juvenation during very low2grade me tam orphis m[J].Contribution to

Mine ralogy and Petrology,1992,110:5152527.

[12]LEE J.Increm ental40Ar/39Ar therm ochronology of m yloni tic rocks

from the northern Snake Range,Nevada[J].Tec tonics,1991,10:

772100.

[13]MUL US KI H,RAJ LIC H P,MA TTE P.40Ar/39Ar dating of the inner

Crpathians Vari scan bas ement and Alpine m yl onitic overprinti ng[J].

Tec tonophysics,1993,223:3132337.

[14]MERRIHUE C,TURNER G.Potassium2argon dating by acti vation

with fast neutrons[J].J ournal o f Geo phys ical R es earch,1966,71:

285222857.

[15]DONS ON M H.C los ure tem perature in cooli ng geochronological and

petrological s ystems[J].Contrib Mineral Petrol,1973,40:2592

279.

[16]HAMES W E,BO WRING S A.An e mpi rical eval uati on of the argon

diffus ion geometry in m uscovite[J].Earth and Planetary Sc ie nceLet2

ters,1994,124:1612169.

[17]HAR RIS ON T M,DUC AN I,MC DO UGALL I.Diffusi on of40Ar in

biotite)Te mperature,pressure and com positional effects[J].

G eochi m C osm ochim A cta,1985,49:246122468.

[18]HARRIS ON T M,MCDO UGALL I.Geoc hronolo gy and The r2

moc hronolo gy b y the40Ar/39Ar Method[M].Ne w York and Oxford U2

niversity Press,1999.12269.

[19]LOVERA O M,RIC HTER F M,HARRIS ON T M.The40Ar/39Ar

thermochronom etry for slowly cooled sa mples having a dis tributi on of

diffus ion domain sizes[J].J ournal o f Ge ophys ical R es earch,1989,

94:9172935.

[20]LOVERA O M,RIC HTER F M,HHARRISO N T M.Di ffusion do2

m ai ns determ ined by39Ar released during step heating[J].J ournal o f

G eophysical R ese arch,1991,96(B2):205722069.

[21]LOVERA O M,HEIZLER M T,HARRISO N T M.Argon di ffusion

dom ai ns in K2felds par II:Kinetic properties of MH210[J].Contrib

Mine ral Pet rol,1993,113:3812393.

[22]C HEN W J,J I F J,W ANG F.C hronological Dating on Y oung Geo2

logic Syste m s(Continue d))New Methods and Ne w De velopme nt

[M].Beijing:Seis m ological Press,1999.25256(in Chi nese).

[陈文寄,计凤桔,王非.年轻地质体系的年代测定(续))))新方法、新进展[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9.25256.]

[23]KETC HAM R A,DO NELICK R A,C ARLSO N W D.Vari ability of

apati te fis sion2track annealing kinetics III:Extrapolation to geological

ti me s cales[J].Am erican Mineralogis t,1999,84:123521255. [24]KETC HAM R A,DO NELICK R A,DO NELICK M B.AFTSolve:A

program for mul ti2kinetic modeling of apatite fissi on2track data[J].

G eolo gical Mate rials R es earch,2000,2(1)(electronic).

[25]B A LES TRIERI M L,B IGAZZI G,GHEZZ O C.The Transantarc tic

Mountai ns:Natural l aboratory for apatite fis sion2track analysis,re2

sults from Italian Antarctic expedi tions[J].Radiation Me as ure m ents,

1999,31:6212626.

[26]HURFORD A J.Cooling and upli ft patterns in the Leponti ne Alps,

South C entral S witzerland,and an age of vertical m ovem ent on the In2

subric fault li ne[J].Contributions to Mine ralogy and Pe trology,

1986,92:4132427.

[27]KAMP P J J,GREEN P F,WHITE S H.Fissi on2track anal ysi s re2

veals character of collisional tectonics in New Zealand[J].Te ctonics,

1989,8:1692195.

[28]TIPPETT J M,KA MP P J J.Fissi on2track analysis of the Late Ceno2

zoic vertical kinem atics of continental Pacific crust,South Is land,

New Zealand[J].J ournal o f G eophys ic al Res earc h,1993,98(B9):

16119216148.

[29]ZHANG X M,WA NG Y.Relati onship between orogenic thermo2

chronol ogy and tectonic uplift and exhumation)Constrained by paleo2

thermal gradient analysis[J].Earth Sc ienc e Frontiers,2004,11(3):

2432244(i n C hinese).[张学民,王瑜.热年代学与造山带隆

升剥蚀速率)))古地温梯度的制约[J].地学前缘,2004,11

(3):24322441]

[30]LELOUP P H,RICARD Y,B ATTAGLIA J,LACAS SIN R.S hear

heati ng in c onti nental s trike2sli p shear z ones:Model and field exam2

ples[J].G eophys J Int,1999,136:19240.

[31]PASS C HIER C W,TRO UW R A J.Mic rotec tonics[M].New York:

Springer2Verlag,1996.12289.

[32]WAG NER G A,G LEADO W A J W,FI TZGERALD P G.The signif2

icance of the partial annealing z one in apati te fission2track analysis:

Projected track length measurem ents and uplif t c hronology of the

Trans antarctic Mountains[J].C hem ical Geology(Is otope G eosc ienc e

Section),1989,79:2952305.

[33]FO RS TER M A,LIS TER G S.The interpre tation of40Ar/39Ar apparent

age s pectra produced by m ixi ng:Applicati on of the method of asym p2

totes and limi ts[J].J ournal o f St ruc tural Ge olo gy,2004,26:2872

305.

[34]W ANG G C,Yang W R.Accelerated exhum ation during the Ceno2

zoic in the Dabie Mountains:Evidence from fis sion2track ages[J].

Acta Ge olo gica Sinic a,1998,72:4092419.

[35]C HEN J F,XIE Z,LIU S S,e t al.Cooling ages dated by40Ar/39Ar

and fis sion2trac k m ethods in the Dabie orogenic bel t[J].Sc ie nce in

C hina(B),1995,25:108621092(in Chi nese).[陈江峰,谢

智,刘顺生,等.大别造山带冷却年龄的40Ar/39Ar和裂变径迹

442王瑜/地学前缘(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04,11(4)

年龄测定[J].中国科学(B),1995,25:108621092.]

Some thoughts on tectono 2thermochronology

WA NG Yu

(G e ologic Laboratories Ce nte r ,China U niversity o f Ge osc ienc es,Bei j ing 100083,China )

Abstract:The tectono 2thermochronology is a comprehensive discipline of geoscience founded on the bases of isotopic chronology,tectonics,pe trology,mineralogy,computer modeling,etc.It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sotopic chronology,combined with the perfection of the closure 2temperature theory,and with the studies of tecton 2ic events and magmatic 2thermal events.The U 2Pb,40Ar/39Ar,fission 2track and (U 2Th)/He a ge dating are the main thermochronological methods.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tono 2ther mochronology has made great impacts on the tradi 2tional tec tonics by use of the chronological and thermochronological data and their interpre ta tions.The micro 2area and micro 2quantity da ting and its application will be a revolution in the precise deter mination of the evolutionary series of the tectonic events and tectonic movements.

Key words:tectono 2thermochronology;structural geology;closure 2temperature theory;geologic event;mechanism

新疆阿尔泰地区断裂构造的多重分形特征及其对热液成矿的控制

谭凯旋, 谢焱石, 王清良, 胡谔明

(南华大学建筑工程与资源环境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171057)

我国新疆阿尔泰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断裂构造十分发育,而且有丰富的有色、贵、稀有金属矿产资源,矿床的形成和分布与断裂构造有密切的关系。作者对该地区断裂构造的多重分形特征及其对热液成矿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阿尔泰地区的基本构造格局主要由一系列北西南东向的线性紧密褶皱、区域性冲断层及大型变形冲断推覆体构成,断裂和褶皱构造极为发育。对阿尔泰地区断裂构造空间分布进行多重分形分析,分析在1B 50万的地质构造图上进行,采用6个网格单元尺度,分别为5、10、20、40、80和160km 。分别测量出每个网格单元中的断裂总长度作为分形计算信息量,计算了54个不同q 值(-2~20)下的分配函数、S (q)值、奇异指数和分维谱值。结果表明,阿尔泰地区断裂构造为多重分形分布,而不是单分形分布,在q =-2~20时,其奇异指数为1.588~2.403,分维值(分维谱区间)为

0.407~1.706。为了研究断裂构造多重分形分布对热液成矿的影响,统计了该区175个矿床(点),采用同样的方法对矿床的空间分布进行多重分形分析,结果表明矿床的分布同样为多重分形分布,在q =-2~20时,其奇异指数为0.925~2.287,分维谱值为0.138~1.363。

断裂构造的分形结构特征与断裂的发育演化有关,在断裂构造完全发育和连通之前,它们本质上是三维空间中的二维特征(盒维数为1左右),随着应变的增大和断裂体系的演化,分维值也不断增大(>1),从而分维值可作为断裂构造发育成熟度和复杂程度的度量。根据自组织临界理论,在断裂作用的耗散过程中,断裂作用通过小断裂的连接而演化并自发组织到一点使应变集中到具分形几何的主断裂带上;最终形成具分形分布特征的断层体系,这就使得断裂构造在充分发育之前表现出可变化的成熟度,即变化的分维值,从而造

王 瑜/

地学前缘(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04,11(4) 443

构造地质学思考题

《构造地质学》思考题 1. 列举一些你所见过的地质构造现象! 2. 为什么要学习《构造地质学》?怎样学习《构造地质学》? 3. 解释和说明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产状的表示方法? 4. 说明水平岩层、倾斜岩层(“V”字型法则)和直立岩层的露头形态特点?说明地 层不整合的类型和地质意义?不整合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识别角度不整合? 7. 岩层与岩体有几种接触关系?具有什么特点? 8. 侵入岩与层状岩石有几种接触关系? 9. 不整合的研究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10. 如何利用沉积岩的原生构造判定岩层的新老顺序? 11. 如何利用喷出岩的原生构造判定岩层的新老顺序? 12. 侵入岩体的原生构造有几种主要类型? 13. 基本概念:应力、合应力、正应力、剪应力、静岩压力、差应力、主应力、应 力椭球与应力椭圆 14. 物体内部假想的面是任意方向的吗? 15. 什么是剪应力互等定律? 16. 进行双轴应力状态分析,并说明莫尔圆的物理意义。 17. 正应力、剪应力、差应力、主应力、应力椭圆。 18. 什么是剪应力互等定律? 19. 线应变、剪应变、体积应变、应变椭球体、应变主轴(应变主方向)、应变主 平面、应变椭圆、平面应变、非旋转应变、纯剪与单剪应变、均匀应变和非均匀应变、有限应变、无限小应变、递进变形的概念。 20. 岩石变形的阶段与影响岩石力学行为的主要因素。 21. 简述褶皱的基本要素。 22. 褶皱的描述可以从哪几方面进行? 23. Richard分类方案依据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24. 简述Ramsay提出的基于等倾角线的褶皱分类方案及其意义。 25. 简述叠加褶皱的类型及其特征。 26. 接触应变带的概念。 27. 褶皱岩层的厚度与岩层粘度——褶皱波长关系。 28. 纵弯褶皱作用的基本特点,弯滑与弯流。 29. 单层纵弯褶皱作用和多层纵弯褶皱作用的特征及其伴生构造。 30. 说明横弯褶皱作用、剪切褶皱作用的形成机制。 31. 剪切褶皱作用的主要变形特征,形成剪切褶皱需要什么条件?为什么自然界较 少见到剪切褶皱? 32. 压扁作用及其在不同褶皱阶段的表现特征。 33. 膝折的类型及形成条件。 34. 怎样利用节理判断局部主应力状态? 35. 能否利用主断裂旁侧的张节理和剪节理判断断裂的运动方式。 36. 说明共轭节理的鉴别标志。 37. 断层要素主要有哪些?

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思考

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一些思考 中建小学

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一些思考 学校内涵发展成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关注重点,关注学校的发展实质上就是关注学校的内涵发展,一所学校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涵发展力的强弱。学校内涵发展是教育发展的血液。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让学校内涵发展起来。作为一所农村学校要发展学校内涵、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正确理解学校内涵发展 1、内涵发展不是一味追求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它强调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强化优质教学,提升学校的“软实力”,把注意力集中在优质教学上。从而产生优质高效的教学结果,学校工作的中心是抓好课堂教学工作。 2、内涵发展是将学校中教学、德育、师生互动等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注重点,而不是把发展的关注点汇集在标志性成果上,汇集在外在物体形态的改变上,汇集在最终目标的达成上。 3、内涵发展也是一种特色发展,但不是简单的搞几项特色活动、或办几个特长班。 4、内涵发展不是靠外力推动的,而是源于内部变革力量推动的一种发展,是积极挖掘、利用、整合学校资源,将学校导入一种新的发展境地,更不是效仿其他学校的发展。 二、准确定位学校发展的内涵 一所学校,要把目光投向学校的长远发展,必须确立先进的理念,准确定位内涵发展的办学方向,引领学校内涵发展。要真正落实办学方向,为内涵发展蓄势,领导的凝聚力是相当关键的,我认为学校领

导干部要努力做到“三先”:一是率先垂范,提高人格魅力;二是观念先行,提高决策力;三是敢为人先,提高执行力。学校领导干部在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端正思想的基础上,积极引领全校教职工开展学校内涵建设工程。 三.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让教师的成长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石 (一)建立学习机制积极引导教师加强学习,把集体学习与个人自修结合起来。把外出学习与请进来培训集合起来。要积极为教师搭建平台,通过各种学习活动的开展,增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加强教学研究,教研活动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要一如既往的做好每学期的研究活动,要通过观摩听课、集体评议、经验交流、案例剖析等活动,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推广“有效教学”方法,让师生享成功的喜悦。 (三)组建教师学习团队。要以骨干教师为中心,发展有培养潜力的中青年教师组成不同的教师学习团队。团队成员共同探讨制定出教师的培养目标,加强学习指导,有效推动教师个性的发展。 四、打造浓厚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让师生置身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打造一种精神,让师生内化于心,成为不断前进的动力。 五、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

临床专业医学生学好法医学的意义

临床专业医学生学好法医学的意义 【摘要】结合贵阳医学院当前临床专业人体解剖学及法医学教学现状,通过对贵阳医学院法医司法鉴定中心近年来医疗纠纷相关案件鉴定工作的分析,阐述了临床专业学习法医学的必要性,以此加强对临床医学生毕业后从业素质及对医疗纠纷防范的培养。 【关键词】临床专业;法医学;医疗纠纷;解剖学 随着我国国民人文素质及法律意识逐渐提高,在网络信息及各类媒体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种医疗纠纷案件逐年增多,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公众对医疗机构的不信任使得临床工作者面临更多的压力。为了适应现代法律及医学的发展,结合对贵阳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法医学教学现状及鉴定中心近年医疗纠纷相关案件分析,提出当前临床专业医学生学好法医学的重要意义。 1 临床专业人体解剖学及法医学教学现状 1.1 临床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人体教学标本匮乏,使得我院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每组(10~30 人)才能解剖一具尸体。而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其实际应用意义很强。具有描述多、解释少、名词多、推理少、理论抽象、实践性强、易懂难记等特点,涉及医学名词多达6 184 条,决定了人体解剖学是一门较难学的课程[1]。而临床专业只有牢固掌握所要学习的人体解剖学知识,才能为后续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教学资源匮乏加上扩招后学生基础差异大,以致很多医学生在学完人体解剖学相关课程后,理论与实践脱节,基础不扎实,严重制约了后期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也增大了将来从事临床工作中发生医疗纠纷的隐患。 1.2 临床专业本科生法医学教学现状 我院临床专业法医学开设时间为五年级第二学期,教学大纲结合我院教学实际而制定,总学时为24 学时,指定为选修课。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法医学课程,明确临床医学生学习法医学知识的意义,掌握法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使用所学法医学知识去解决今后在临床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与法医学有关的问题,为司法部门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课程开设时间恰逢医学生毕业面临考研及找工作,就业的压力大及教学内容陈旧导致学生迟到、旷课、请假的人数较大,教学取得的实效很少。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学习法医学的重要性,选修法医学仅仅是为了完成学分。 2 临床专业医学生学好法医学的必要性 2.1 强化医学基础,巩固人体解剖学知识 尽管我院人体解剖实验教学中心已将上千张照片、多个视频、动画传到网上多媒体教学系统中,仍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的直观需要。而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用于人体解剖实验教学的资源已无法完全满足每位学生动手参加尸体解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人体解剖的基础知识,只能从网络教学系统及图谱等资料中学习。 理论与实际脱节,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善教学条件,争取更多的尸源。另一方面就是让学校教务部门重视法医学课程,根据当前形式,针对开课时间、教学内容等做出调整,以适应当前临床专业学习法医学的需求。在掌握法医学理论体系的前提下,让临床专业医学生到现场观摩尸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回顾

学校内涵发展规划

传承千年古镇文韵,打造特色品牌学校 ——仙市中学内涵发展三年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丰富办学内涵,增强办学活动,认真落实沿滩区教育局“内涵发展规划”和“一校一特色”工程方案,使我校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创建特色品牌学校,特制定我校内涵发展三年规划。 一、背景分析 仙市中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釜溪河畔,国家级文化名镇——仙市镇的川主庙,由有百年历史的仙市中心校初中部发展而建立。仙市古镇“因盐设镇”,具有1400多年历史,是釜溪河当年盐运重要码头之一,俗有“中国盐运第一镇”之称。被誉为古盐道上的明珠,又因“四街、五栈、五庙、一祠、三码头、一鲤、三牌坊、九碑、十土地”,以及精美的古典建筑群和佛教文化的兴盛而闻名遐迩。0七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镇以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神奇的历史文化遗存让人流连忘返。乘着仙市古镇建设的东风,仙市中学在近两年内将会得以重新建设。预计工程投资2000多万,占地45亩,新学校的设计风格与仙市古镇建设有机的融合,青砖黑瓦,古香古色。新学校建成后将是沿滩区农村中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环境最优美的中学。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搭建教师发展的平台”为办学理念,确立“质量立校、名师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方针。教育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飞跃。已连续五年获区教学质量一等奖。综合评估考核一、二等奖,已经逐渐成为沿滩一流、全市有名、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农村初级中学! 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优良的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决定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开展“传承千年古镇文韵,打造特色品牌学校”活动,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二、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打造学校办学特色,努力提升学校办学软实力,从而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实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特色定位 (一)办学思想: 办学理念: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搭建教师发展的平台。 办学目标:在同一蓝天下,培养有责任感的现代公民 校风:修身、益智、健体、增能 教风:敬业爱生、教书育人 学风:勤于求知、严于修心、乐于强身 (二)特色界定 1.特色目标:传承“古镇文韵”,修立君子品行 2.特色内涵:借助优势地理环境,以了解、挖掘、学习仙市古镇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内涵为切入点,以“礼仪教育”为核心,通过开展诵读经典诗文、学习儒家礼仪文化、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体验中华传统手工艺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让传统文化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知礼守礼、热爱家乡的新时代接班人。 四、建设规划

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

《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 40 学分:2.5 理论学时: 40 实验学时:0 面向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 术课程代码:B7700005先开课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 学课程性质:必修/选修执笔人:朱新 产审定人: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是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晶体学和计算机技术等的迅猛发展而诞生的,是融合了生物信息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多学科而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领域。是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领域。由于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学科的边缘性,所以本课程在介绍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基本基本技术和原理的同时,兼顾学科发展动向,讲授基因组与蛋白组学中的热点和最新进展,旨在使学生了解现代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理论的新进展并为相关学科提供知识和技术。 二、课程的目的与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和现代生物技术在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上的应用及典型研究实例,熟悉从事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的重要方法和途

径。努力培养学生具有科学思维方式、启发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勇于探索,善于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通过学习提高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科研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蛋白质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第一篇基因组学

第一章绪论(1学时) 第一节基因组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二节基因组学发展的历程; 第三节基因组学的分子基础; 第四节基因组学的应用前景。 本章重点: 1. 基因组学的概念及主要任务; 2. 基因组学的研究对象。 本章难点: 1.基因组学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2.基因组学与生物的遗传改良、人类健康及生物进化。建议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讨论 思考题: 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基因组学的应用发展。 第二章人类基因组计划(1学时) 第一节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诞生; 第二节人类基因组研究的竞赛; 第三节人类基因组测序存在的缺口; 第四节人类基因组中的非编码成分; 第五节人类基因组的概观; 第六节人类基因组多样性计划。 本章重点: 1. 人类基因组的研究; 2. 人类基因组多样性。 本章难点: 人类基因组序列的诠释。 建议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讨论 思考题:

构造地质学思考题

《构造地质与大地构造》思考题 一、构造地质部分 1、构造地质学的概念是什么? 2、构造地质学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 3、构造地质学与石油勘探开发有什么关系? 4、如何沉积岩岩层的层理? 5、层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6、确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可以用哪些沉积岩层原生构造。如何确定的? 7、产状要素的特点 8、产状的测定与表示方法是什么? 9、水平岩层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0、什么“V”字形法则? 11、岩层厚度有几种表示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12、地层接触关系的基本概念、主要有哪些类型? 13、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的特征以及它们在地质图是表现形式? 14、不整合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15、不整合与油气有什么关系? 16、在一张地质图上可以了解哪些地质现象? 17、地质图的基本格式是什么? 18、阅读地质图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19、外力、内力及应力的概念是什么? 20、什么是应力状态和应力椭球体,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21、应力场、构造应力场、应力轨迹和应力集中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22、构造应力场研究在油田勘探开发中有什么作用? 23、什么是线应变和剪应变? 24、岩石的变形方式有那几种? 25、什么是均匀变形和非均匀变形? 26、岩石变形有那几个阶段? 27、剪裂和张裂的概念是什么? 28、何为递进变形? 29、围压对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其变形有何影响? 30、温度和溶液是如何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和变形的? 31、孔隙压力和时间在岩石变形中的作用是什么?

32、什么是蠕变和松弛 33、背斜和向斜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如何在地质图上和野外识别背斜和向斜? 34、褶皱有哪些基本要素? 35、褶皱轴面和枢纽产状是如何确定? 36、什么是圆柱状褶皱和非圆柱状褶皱? 37、根据轴面产状和两翼产状是如何对褶皱进行分类的? 38、如何利用翼间角对褶皱进行分类? 39、褶皱面弯曲形态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40、如何进行褶皱在平面上的分类? 41、里卡德分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42、褶皱的横截面的几何类型有哪些? 43、同沉积褶皱的特征及其在石油地质中的意义是什么? 44、褶皱在剖面上组合形式和平面上组合形式的特征各是什么? 45、纵弯褶皱作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6、横弯褶皱作用有哪些特点?在自然界中,什么情况下容易形成横弯褶皱,其主要的动力来源是什么? 47、中和面的地质意义是什么? 48、不同褶皱形成机制形成的褶皱中派生和伴生的小构造类型有什么异同点? 49、压扁作用的特征是什么? 50、层理是如何影响褶皱的形成? 51、基底构造对盖层构造的影响是什么? 52、压扁作用有什么地质意义? 53、强岩层和弱岩层的概念是什么? 54、如何进行褶皱形态的研究? 55、褶皱研究在油田地质中的意义是什么? 56、怎样确定褶皱形成的时代? 57、在地质图上如何进行褶皱综合分析? 58、褶皱内部小型构造在褶皱研究中有何作用? 59、褶皱形成的时代与地层接触关系之间有什么联系? 60、构造等值线图的基本概念及用途是什么? 61、构造等值线图的绘制方法有哪些? 62、不同类型的断层在构造等值线图上的特点是什么?

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思考

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思考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把握概念是前提,文化建设是根本,发展教师是关键,精细化管理是策略,领导班子建设和制度建设是两项基础工程。一、把握一个概念:内涵式发展(一)内涵式发展的含义内涵式发展是发展结构模式的一种类型,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相对于内涵式发展的外延式发展强调的是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主要是适应外部的需求表现出的外形扩张。内涵式发展具体表现为:一是相对于规模发展的质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过多关注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同,内涵式发展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途径、方法,不断提升教师的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二是相对于粗放发展的精细发展。发展有粗放和精细之分。粗放型的发展主要把关注点汇集在标志性成果上,汇集在外在物体形态的改变上,汇集在最终目标的达成上;精细型发展把教师素质提升作为改革与发展的关注点,在事关教师发展的工作上都力求做精做细。三是相对于同质发展的特色发展。内涵式发展是一种特色发展。将办学特色放在改革与发展的突出地位,在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培育中使整体工作上升到一个新水平。四是相对于模仿发展的创新发展。内涵式发展不是靠外力推动的,而是源于内部变革力量推动的一种发展,因而也就有了更多的创新的动力。注重质量、精细化管理、打造品牌(特色)、不断创新,是内涵式发展的显著特征(二)内涵式发展的一般模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主要通过内部的深入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第一要务是发展教师,根本措施是提高科研实力,根本内容是学校文化建设,根本途径是提高管理水平,硬件支持不可或缺。二、抓住一个根本:学校文化建设(一)当前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口号盛行,缺乏操作性。词语罗列,大话套话;言行不一,名不副实。2、相互割裂,缺乏系统性。定位欠妥,缺少特色;表述欠佳,缺少关联。3、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注重面子,缺少内涵;追求形式,脱离实际。 (二)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1、把握本质,体现科学性。?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一定民族经过长期的物质活动和实践活动积累起来的为一定民族(或种族或集群)共同认同的活动方式及其产生的物质成果和非物质成果、包括民族心理和价值观念的总体。学校文化可以定义为: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这里面包含了物质层面(校园建设)、制度层面(各种规章制度)、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师生的行为举止),而其核心是精神层面中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群体的心理意识等。文化的本质就是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它通过物质的、行为(制度)的、精神的(社会意识)等形式表现出来。 ?学校文化的表象是学校中大多数人在组织中表现出来的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其核心是这些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的‘内隐规矩’和‘内隐概念’?。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我们要把握好学校文化的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2、正确定位,凸现创新性。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思考两个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学校文化???怎样建设学校文化?? 首先,学校文化应具有鲜明的个性。?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就是校长的教育哲学思想。一个成熟的教育理念,往往贯穿办学的始终,经得住历史检验,是历任校长治校育人的总方向、总路线。? 学校文化要体现学校特色。特色就是特长,特色靠创新,创新靠民主。其次,学校文化建设要有系统性。环境设施建设、制度(行为)建设和思想建设都要体现既定的教育信念和价值取向 顾明远说:?学校文化建设说到底是校风的建设。?校风由领导作风、教师教风和学生学风组

医学生实习的心得体会范文5篇

医学生实习的心得体会范文5篇 医学生是指在医学院校学习各类医学知识的人员。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康 复治疗学、法医学、医学检验、麻醉学、医学影像学等方向。以下是关于医学生实习的心 得体会范文5篇,欢迎阅读参考! 众所周知,医学生实习是由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必经之路,是将课堂中所 学的知识与临床工作相结合的过程。在实习过程中,经过认真观摩、亲手感受和反复思考,较有收获。现将见习的总结和心得分享给大家。 医学生见习心得分享如下,转眼为期四个月的实习生活已经结束。实习是将理论用于实践,用于临床所迈开的第一步,在这短短四个月的时间,我与病人建立了良好的感情,让我离开真有点不舍的感觉。走出病房以后,多了一份亲切;少了一份温暖,少了一份担心!在这里,我不仅真正学到了知识,还明白了一些道理: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工作。按 照医院的要求和规定,我分别到了内、外、妇、儿、急诊、等五个科室学习, 在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志,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了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努力 做到工作规范化,技能服务优质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对待 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用于实践。 我所实习的科室中,每个科室的老师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认真工作的态度在 医院里,我看到了许多生老病死,也看到了许多癌症末期的病人不断的在与病魔缠斗,很 多病人乐观的心情以及积极想要活下去的那股意志力令我动容,医院志工们对于病人的亲 切服务也让我印象深刻。 总的来说,见习总结就是对工作持一种肯定态度,在实习之后,我发现自己比以前还 没实习时更能体会书上所要表达的意思,我想这就是实习最大的功用吧!让我们了解理论 与实务的差别,也让我们从实务中学习如何去连接理论。感谢郑州人民医院给我实习的机会,也感谢带教老师在工作忙碌之时,还要带领实习生,教导我们正确的方向;也很高兴与其他实习生,在紧凑的实习生活中不但互相学习,并且还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xxxx年是忙碌的一年,同样也是充实、成熟的一年,对我们而言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因为就在这一年里,我们完成了临床学科的实习,并向自己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如果说一年前的我还只是个懵懵懂懂的医学生,埋头于书本知识,对临床应用却知之 甚少,那么经过这一年的临床实习,真切得感受到自己的变化。

全面建设校园文化 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最新资料推荐------------------------------------------------------ 全面建设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全面建设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一中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汇报稿本着硬件软件并举,以软件建设为主;外延内涵齐抓,以内涵挖掘为主;共性特色并重,以特色建设为主的宗旨,一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文化品牌,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依据学校发展需求, 2007 年学校制定《荣成市第一中学20072010 年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 围绕学校制定的近、中、远期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从精神文化到物质文化、从制度文化到行为文化、从教学研究到后勤管理,整体构建,科学规划,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不断完善学校内涵发展,把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师生能够享受终生的精神财富,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一中是老牌名校,依据学校 50 多年的办学经验和办学特色,结合教育发展的实际与学生的未来发展需要,我们继承传统,不断超越,着力彰显学校文化特色。 为进一步体现学校办学理念、文化底蕴和学校精神,实验楼东侧墙面上校歌高悬,还在教学楼、办公楼和校内显著位置悬挂一训三风和校徽。 办公楼走廊悬挂 81 块校友和师生自创字画,办公楼二楼有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健、洪涛和袁业立四位工 1 / 8

程院院士的题字,有海军原政委、上将李耀文的题词,以及其他领导题字和 50 周年校庆的校友贺词,其余楼层主要是一中历届学生和教师作品,以展现学校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今年,计划在格致园雪松前立弘兴石,前刻尚德规范四字,后记一中 57 年发展历程,将成为一中继承发展、展现一中精神的标志物。 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文化开发团队为主导,调动师生员工全员参与,不断提高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能力,以促进教师、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共同成长。 当前,在学校精神文化引领下我校已经形成年级和班级特色文化。 三个年级有各自的文化取向,有各自的年级格言,通过年级文化宣传栏宣传年级特色文化;班级自编班级格言,建设班级特色板报和走廊文化。 我们还通过校园电视台、广播站和文化活动等载体,营造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作为省绿色学校,在校园绿化美化、环境卫生、人文景观的规划和更新过程中,我们注重通过环境文化体现校园文化内涵,提高校园的文化品位,使其在最大程度上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我们在全校师生中征集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和宣传用语,依据校园功能分区构建一路三园(弘毅路、憩园、毓秀园和格致园),以分区的不同文化内涵使用标语牌张贴师生提供的名人名言,体

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及发展文献综述

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及发展文献综述 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及发展文献综述张粒植物学211070161概念及相关内容1994年澳大利亚Macquaie大学的Wilkins和Williams等在意大利的一次科学会议上首次提出了蛋白质组proteome这个概念该英文词汇由蛋白质的“prote”和基因组的“ome”拼接而成并且最初定义为“一个基因组所表达的蛋白质”1。然而这个定义并没有考虑到蛋白质组是动态的而且产生蛋白的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容易受它们所处环境的影响。目前认为蛋白质组是一个已知的细胞在某一特定时刻的包括所有亚型和修饰的全部蛋白质2。蛋白质组学就是从整体角度分析细胞内动态变化的蛋白质组成、表达水平与修饰状态了解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提示蛋白质的功能与细胞的活动规律。2蛋白质组学的分类蛋白质组学从其研究目标方面可分为表达蛋白质组学和结构蛋白质组学。前者主要研究细胞或组织在不同条件或状态下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这将有助于识别各种特异蛋白3目前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在这方面开展的最为广泛其运用技术主要是双相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技术以及图像分析系统当对感兴趣的蛋白质进行分析时可能用到质谱。由于蛋白质发生修饰后其电泳特性将发生改变这些技术可以直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并有助于发现蛋白质翻译后的修饰如糖基化和磷酸化等4。结构蛋白质组学的目标是识别蛋白质的结构并研究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近年来酵母双杂交系统是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时常用的方法同时研究者也将此方法不断改进5。有研究者最近发现在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时通过纯化蛋白复合物并用质谱进行识别是很有价值的4。3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目前蛋白质组学研究在表达蛋白质组学方面的研究最为广泛其分析通常有三个步骤第一步运用蛋白质分离技术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第二步应用质谱技术或N末端测序鉴定分离到的蛋白质第三步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存储、处理、比较获得的数据。3.1蛋白质分离技术这类技术主要是电泳其中应用最多的是双向电泳技术其他还有SDS-PAGE、毛细吸管电泳等。除了电泳外还有液相色谱通常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二维液相色谱2D-LC。另外还有用于蛋白纯化、除杂的层析技术、超离技术等。 3.1.1双相凝胶电泳双相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这是最经典、最成熟的蛋白质组分离技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叶但主要的技术进步如实验的重复性、可操作性蛋白质的溶解性、特异性等是在近lO年取得的。它根据蛋白质不同的特点分两相分离蛋白质。第一相是等电聚焦IEF电泳根据蛋白质等电点的不同进行分离。蛋白质是两性分子根据其周围环境pH可以带正电荷、负电荷或静电荷为零。等电点pI是蛋白质所带静电荷为零时的pH周围pH小于其pI时蛋白质带正电荷大于其pI时蛋白质带负电荷。IEF时蛋白质处于一个pH梯度中在电场的作用下蛋白质将移向其静电荷为零的点静电荷为正的蛋白将移向负极静电荷为负的将移向正极直到到达其等电点如果蛋白质在其等电点附近扩散那么它将带上电荷重新移回等电点。这就是IEF的聚焦效应它可以在等电点附近浓集蛋白从而分离电荷差别极微的蛋白。pH梯度的形成最初是在一个细的包含两性电解质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管中进行。在电流的作用下两性电解质可形成一个pH梯度。但由于两性电解质形成的pH梯度不稳定、易漂移、重复性差80年代以后研究人员研制了固定pH梯度的胶条IPG。此种胶条的形成需要一些能与丙烯酰胺单体结合的分子每个含有一种酸性或碱性缓冲基团。制作时将一种含有不同酸性基团的此分子溶液和一种含有不同碱性基团的此分子溶液混合两种溶液中均含有丙烯酰胺单体和催化剂不同分子的浓度决定pH的范围。聚合时丙烯酰胺成分与双丙烯酰胺聚合形成聚丙烯酰胺凝胶。第二相是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根据蛋白质的分子量不同进行分离。此相是在包含SDS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中进行。SDS是一种阴离子去污剂它能缠绕在多肽骨架上使蛋白质带负电所带电荷与蛋白质的分子量成正比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中蛋白质分子量的对数与它在胶中移动的距离基本成线性关系。SDS-PAGE装置有水平和垂直两种形式垂直装置可同时跑多块胶如Amersham pharmacia Biotech的Ettan DALT II系统可同时跑12块胶提高了操作的平行性。经过2DE

构造地质学思考题1-8讲

第一讲绪论 1、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课件P23+P29) 2、为什么说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和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的应用,越来越能够把地球构造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课本P1) 3、研究构造地质学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有哪些?请举一至二个与生产实践有关的例子。(课件P33) 4、简述构造地质学研究方法的特殊性。何谓“倒序法”?(课件P44) 5、构造研究涉及哪四个方面问题?哪方面的研究是基础?(课件P53) 6、通过本课程学习和训练要求得到哪些能力训练?(课件P54) 答: 1.研究对象:地壳或岩石圈中的各种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指组成地壳或岩石圈的各部分岩石(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各种变形(包括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它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2.技术的引入,使构造地质学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许多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方法不断涌现,研究内容涉及到多尺度、多层次,多体制,多因素或多成因,多类型的构造的全方位动态研究的广阔领域。 3.(一)理论意义:阐明地壳构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育顺序,探讨地壳构造的演化和地壳运动规律及其动力来源。 (二)实践意义:应用地质构造的客观规律指导生产实践:(1)指导找矿(2)水文地质(3)工程地质(4)地震预报(5)环境地质 4.无法实验再现——“将今论古”(“倒序法”) 5.“三学一史”:构造几何学、构造运动学、构造动力学、构造演化史。 几何学研究是基础,运动学和动力学是方法,演化历史是目标。 6.(1)观察构造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要强。 (2)分辨构造的能力:掌握各类构造的基本特点和识别标志。 (3)分析构造的能力:用倒序法分析构造变形的演化历史、形成环境、变形条件和变形机制。 (4)处理构造的能力:对所收集的各种构造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从不同层次、不同机制、不同世代、不同环境、不同体制等方面分类构造,建立研究区的构造格架、构造序列和演化模式。 第二讲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产状 1.层理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如何识别?(课本P3-P4上) 2.判断沉积岩层的顶、底面的沉积岩层原生构造有哪些?如何判断?(课件P12-P31) 3. 软沉积物变形的主要类型与形成机理?(课本P8-P9)

内涵式发展

内涵式发展 2017秋季学期开学工作会议讲话稿: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一、什么是学校内涵发展 一是质量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提升学校的“软实力”,使得办学质量、效益与规模达到有机的协调统一。只盯着中高考的学校是没有明天的;不盯着中高考的学校是没有今天的。 二是精细发展。将课堂教学、课程开发、养成教育、德育工作、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等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注重点,在事关学校发展的每项工作上都力求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小事做成精品,细节做到极致,服务变成精神。 三是特色发展。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牢牢树立“特色立校”的办学理念,将每所学校都办成富有个性和独特化的师生的精神家园,在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培育中使学校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四是创新发展。教育改革和发展不仅是没有止境的,而且需要每个学校因校制宜、独辟蹊径、有所创造,需要追求卓越、永不满足,不断地改革、超越和创新,把学校整体水平持续推向一个新境界。

学校内涵发展的责任和使命就是要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成才的途径和机遇,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从追求状元变为追求群星灿烂,从追求一流考生变为追求一流学生,通过发展带学生身心的良好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 xx中学的前世今生都要求我们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目标是:学校要全神贯注抓质量,全心全意谋发展,全力以赴创特色,把xx办成立足xx本土有民意、有民心、有民众的学校;把xx办成影响教育圈内有名声、有名誉、有名望的学校,就必须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的路径是:打造名校。具体表现为:更新理念是前提,发展教师是关键,提高质量是核心,养成教育是基石,精细管理是策略。 二、新学期工作要求 (一)让办学思想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灯塔。“内涵式发展”的本质就是追求人的发展。就xx中学而言,一是选择xx,成就精彩,做最好自己。凡是走进xx中学的每一个学生,我们都有责任把他教好,为其以后的成长奠基,使其能够成就未的事业。这是承诺,这是自我加压,这是科学的学生观: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只有不同,没有不好。用希望的眼光看待学生:潜能生、希望生、可能生、变化生。

法医学专业论文

法医学专业论文 培养医学院校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但是医学院校深化发展 的需要,而且还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当前,在 医学院校中普遍存在的医学生创新能力的缺乏已成为制约其走 向社会、适应社会的瓶颈问题。因此,医学院校必须以全新的 理念来革新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拓展新的社会实践途径,建 构培养医学院校医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励机制,以此来全方位地 提升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增长放缓所造成的严重影响,医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凸显。医学生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对工作期待值过高,实践经验欠缺,缺乏创新思维与自主 创业能力等问题成为制约医学生走向社会的问题之源。因此, 医学院校采取何种方式与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整 体素质,是医学院校在当前教育改革中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培养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要求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 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高等教育要重视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 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医学院校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具 有创新能力的医学生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是当前 知识经济发展的迫切召唤,是国家核心发展战略的需要。

二当前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状探析 1。创新思维能力的缺乏 创新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前提与基础,没有创新性思维就 没有创新能力,创新性思维是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在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大幅扩招的大众化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高 等教育不再是象牙塔,但医学院校仍以传统应试教育为主体, 填鸭式教学,与社会需求相脱离,远离社会实践,知识老化。 导致医学生的学习不但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而且还导致联想、发散以及逆向思维能力的欠缺,同时医学生的创新欲望与洞察 力相继缺失,创新潜能得不到发掘。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在遇到实际问题时思维方式单一,以直线式思维为主,考虑问 题不全面、缺乏灵活性,用常规、比较传统的方法去考虑、解 决问题,缺乏新意与突破,不能举一反三,创新所必需的洞察力、深层次思考能力与自我探索学习的能力极其缺乏。 2。创新实践能力的缺乏 医学院校起着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的人 才的重要作用,创新思维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社 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当前我国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学校对医学生的社会 实践投入严重不足,医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缺乏,有的医学生 社会实践的内容层次不高,社会实践的目的性、科学性参差不齐。加之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重理论知识,而轻创新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内涵式发展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内涵式发展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3-01-14T10:25:29.967Z 来源:《新疆教育》2012年第11期供稿作者:袁群建[导读] 校园文化是师生以校园为背景,围绕教育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造并共享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陕西省周至县教师进修学校袁群建校园文化是师生以校园为背景,围绕教育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造并共享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和环境布置等有形环境;精神文化包括师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人际关系、文化生活、集体舆论、心理气氛,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等无形环境。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对于整个学校的生存和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校园文化的无形资产,与学校的办学质量紧密相连,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新课程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内涵式发展的促进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管理育人的关键所在 校园文化是由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培育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准则和工作学习作风的总和。校园文化管理需要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创建,也需要有多种机制加以维护和固化,更需要通过持续变革,并不断催生新的校园文化。管理出效益。主导和推动学校教育持续发展的不是外部的力量,而在于系统内生动力。内涵式发展强调学校教育的内在禀赋、内部动力、内部潜力和内部创造力的不断优化重组,注重对教育资源整合力、组织执行力、教学力、科研力等的整体提高。通过学校教育系统“内在关系”的自发组织、自觉调控、结构调控来提高工作质量和教育效益,从而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要能实现管理育人作用的另一个要点就是强调学校要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优秀的学校不是被管出来的,而是靠制度和文化发展起来的。管理中真正起作用的是管理文化,其核心是价值观、人生观。管理文化不仅表现在师生日常不易觉察的语言和行为中,更表现在师生对“智慧、美、真、公正、自由、幸福和爱”的自觉刻意追求中。内涵式发展就是要建设科学、人本的管理文化,使师生都能自觉地遵守规则,积极幸福地工作或学习。作为学校班子成员要真正理解“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内涵,培养学校成员建设性地挑战自我和他人的意识,引导师生不断反思自我,多听质疑,检验、改进自己的想法,促进个人能力、水平的提升,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积极促进每一个人的自主发展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促使每一个人能自觉地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演绎学校管理文化的新亮点。 2 校园文化建设为实现教书育人营造良好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能为实现教书育人营造良好的氛围。教师是学校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人力资源,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人本因素。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专业化发展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走内涵式发展的基本保证。因此,建设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教师文化,对锻造优秀教师团队有积极作用。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职业、学生、教育教学等一系列问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师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教师行为风范以及师德水平等。学校要通过师德培训、校本研修等方式加强对教师价值观、道德观的引导,来建设先进教师文化,锻造优秀教师团队。同时学校要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在全校教师中建立起既鼓励竞争又提倡合作、既鼓励个别冒尖又促进整体提高的管理机制,营造开放、人文、民主、创新的学校制度文化。学校要通过打造一批“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学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稳定和扩大骨干教师队伍;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严把师德关、学习关和业务关,通过建设激励性培养制度,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福利待遇等给教职员工奋斗予以动力与压力,促进教师自我追求,自主发展;通过加强校本培训,加快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步伐,加大“名师工程”的建设力度和研究性学习与选修课的组织和管理力度,为教师展示自我才华和本领提供一个舞台,从而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上述这些措施,必然有利于营造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实现学校既定的目标。 3 校园文化建设为实现环境育人提供重要保障 一所学校要具有人文精神,需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实现。整洁、美观、高雅的学校环境有益于学生情操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文明素质的提高。一是学校要始终注重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以“弘扬人文、塑造自我”为宗旨,因地制宜地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空间。二是以艺启德、以艺启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学校文艺体育科技活动是校园文化的具体表现,学校一方面要深入开发课程资源,依托教学内容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另一方面要广泛开展各种艺术周、艺术节活动,为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搭建平台,丰富学生文化体验,让学生在浓郁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健康成长。 总之,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促进教育、科研及管理活动健康有序开展,而且可以使校园生活更加丰富,使每个生活在校园里的人的精神得以振奋和升华。它能更好地调节和激励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更好地培养和激发师生员工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更好地促进师生员工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促进学校的内涵式发展,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学校教育教学新突破奠定坚实的基础。

什么是学校内涵发展

什么是学校内涵发展 关于什么是学校内涵发展,很难找到一个明确的解释。在学校改革与发展中使用内涵和外延这两个概念,更多地是从隐喻的意义上来讲的,前者表示内容和实质,后者表示外观和形式。一段时间以来,学校发展比较注重外观上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学校规模的扩张、占地面积的不断扩大、绿化面积的增大、橱窗的改变、马路的修缮、各种文体活动和庆典活动的举行等等。这种发展是必要的,也是学生发展的一种方式,但是发展仅限于这种方式,没有自觉的、丰厚的内涵发展为支撑,就有可能流于浅薄。 在此背景下出现的学校内涵发展,在我看来,至少有这样几方面的含义。 一是相对于规模发展的质量发展。与外延发展过多关注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同,内涵发展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它强调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就是提升学校的“软实力”,把注意力集中在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上,使得规模与质量、效益达到有机的协调统一。 二是相对于粗放发展的精细发展。发展有粗放和精细之分。粗放型的发展主要把关注点汇集在标志性成果上,汇集在外在物体形态的改变上,汇集在最终目标的达成上;精细型发展秉承“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原则,将学校中教学、德育、教师素质提高等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注重点,在事关学校发展的每项工作上都力求精雕细琢。 三是相对于同质发展的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也是一种特色发展。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树立起特色立校的基本理念,将办学特色放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突出地位,在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培育中使学校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四是相对于模仿发展的创新发展。内涵发展不是靠外力推动的,而是源于内部变革力量推动的一种发展,因而也就有了更多的创新的动力。正确地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与务实的关系,积极挖掘、利用、整合学校资源,将学校导入一种新的发展境地,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以上四个方面的含义,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本内容和指向。学校内涵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发展观在学校里的具体体现,只有软硬兼备、外力与内源并重、传统与变革并举、做大与做强并行,学校才能真正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中小学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是时代的必然选择。笔者认为中小学内涵式发展的主要策略有:树立教育科学发展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优质学校文化。 文章快照:胡锦涛主席和周济部长都强调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加之新课程改革正纵深推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确保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必然选择。学校内涵式发展,是指学校在自身现有条件下,利用学校内部的资源,通过各种途径,深入挖掘和形成学校内部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机制,使学校内部进发出勃勃生机,形成学校特色,推动学校持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