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活法三》

《活法三》

《活法三》
《活法三》

《活法三》

寻找你自己的人生王道

[日]稻盛和夫(Kazuo Inamori) 著

蔡越先译

曹岫云审校

目录

推荐序 (3)

无私——西乡和稻盛共有的精神境界 (4)

序言 (7)

为了提升人的品格 (7)

作为人间正道的普遍性真理 (8)

第一章无私 (9)

领导者应舍私利、断私欲、行正道 (10)

成功后骄傲自大——当今经营者之通病 (11)

任用人才的关键在于相信人的成长 (12)

第二章考验 (13)

克服苦难,树大志 (14)

后方坐镇不如前线战斗 (15)

成功也是考验,一时的成功不能保证一世的成功 (17)

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 (17)

杰出的经营者游刃于两极之间 (18)

第三章利他 (19)

利他是现代社会的“灵丹妙药” (19)

以意志力除贪、嗔、痴 (20)

如日中天的企业家面前亦有陷阱 (21)

成功难,保持成功则难上加难 (22)

要将事业做大,不仅要用“君子”,更要用好“小人” (23)

具美德而不露锋芒者居高位 (24)

爱己绝非善行 (24)

第四章大义 (26)

京瓷的社训——敬天爱人 (26)

确立经营理念 (27)

以策略取胜的成功难持久 (28)

常扪心自问“动机善否,私心有无” (30)

第五章大计 (31)

未经深思熟虑的施政危国殃民 (31)

提出明确的方针 (32)

领导者应展示国家之大计 (33)

第六章觉悟 (36)

“不惜命、不图名、亦不为官位、钱财之人” (36)

掠夺创造财富的国民,实乃本末倒置 (38)

国家公务员是国民的公仆 (40)

第七章王道 (41)

依循正道、鼓足勇气进行外交往来 (41)

遣韩使节论——对西乡真实意图的误解 (42)

成为高素质的富裕之国,可得世界之尊敬 (43)

第八章真心 (45)

持纯粹之心,做至诚之人 (45)

第九章信念 (48)

规章制度完善即可杜绝不当之行?非也 (48)

人生方程式——心态、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50)

从知识到见识、从见识到胆识 (53)

第十章立志 (54)

一切始于“思” (54)

行正道忌圆滑 (55)

凡人须行正道 (56)

第十一章精进 (57)

一心埋头工作可磨炼灵魂 (57)

经营依赖踏实努力的积累 (59)

败而不馁真英雄 (60)

日日反省,认真处世 (61)

第十二章希望 (62)

托钵行乞以自知 (62)

老师的教诲——地狱天堂之别在于人心 (63)

西乡南洲的教诲是心灵的明灯 (64)

现代亦适用的“遗训” (66)

西乡隆盛略年谱 (67)

推荐序

无私——西乡和稻盛共有的精神境界

东方出版社委托我审核本书的翻译稿。一边重读原文一边要斟酌译文的每一句话,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看稻盛和夫如何描述西乡隆盛,审译过程中时时引发我的感动和感悟。趁出版社希望我写导读之际,我把重读此文时的感想记录如下。

西乡隆盛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元勋,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又是稻盛和夫出身地鹿儿岛的同乡前辈。稻盛从小就敬仰他,爱戴他,把他看作心目中的大英雄。稻盛创立京瓷不久,就把西乡的格言“敬天爱人”奉作社训,挂在办公室里。你若请稻盛题字,他多半就写下“敬天爱人”这四个字。我2005年去日本横滨参加盛和塾第13 届全国大会,面对1891名企业家塾生,稻盛演讲的中心就是“西乡南洲翁遗训”。而在本书中,稻盛更是详尽地解读了西乡人生和西乡遗训中宝贵的思想。

西乡身处日本明治维新这一历史大变革的激流之中,他的人生波澜万丈,他的故事跌宕起伏。维新革命发动之前,因为不忍眼见同志孤身遇害,他竟毅然与这位同志携手投江自尽。他率领的新政府官兵战胜封建割据的庄内藩,当敌军投降时,为了体恤对方的尊严,他竟命令胜者卸械,允许败者佩刀,造出旷世未闻的入城奇观。维新运动大功初成,看到一起革命的同志开始建豪宅、穿华服、纳美妾,他痛心疾首。他的热血弟子不满新政府的腐败,贸然起义。他明知此事不可为,明知起义毫无胜算,但当他得知事态的发展已势不可挡时,他甘领“逆贼之首”的罪名,不借与充满正义感但缺乏谋略的弟子们同归于尽。

西乡的人生信条,最突出的就是“无私”二字。本书第一章标题即为“无私”。西乡遗训第一条就讲“无私”。稻盛说西乡遗训从头到尾、字里行间透出的精神,无非就是“无私”。

因为“无私”,所以关键时刻他勇于担当责任。当维新志士们围绕维新大政争论不休时,西乡一言九鼎:“讨论完毕。虽有异议,但若不断然实行此项改革则日本毫无来来可言。其后倘有意外,全部责任皆由本人承担。”全场为其勇气和迫力所慑服。几天后改革旧体制的“废藩置县”的天皇敕令正式颁布。当时的形势是,西方列强虎视眈眈,如果维新失败,日本将陷入混乱,这样日本就很可能像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其他各国一样,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甚至沦落为欧美的殖民地。

因为“无私”,西乡不恋权力。他一贯主张只要发现并认定德才超过自己的贤人,就应该立即将自己的职位相让。而当西乡的的“遣韩论”提议一遭否决,不管自己“江户无血开城,断行废藩置县”以及以往的战功如何显赫,他即刻洁身引退,辞官归乡办学。地位、名声、傣禄一概置之度外。

因为“无私”,他不但一生清廉俭朴,憎恶腐败,而且誓言“不为儿孙买美田”。

因为“无私”,西乡贯彻正道,终身不渝。不管逆境还是顺境,不管失败还是成功,甚至淡看个人的生死,唯把贯彻正道视作人生最大的快乐和幸福,并认为若不达到此种境界,心志就必然动摇,就不可能将正道贯彻始终。

西乡的一位友人将西乡比作一座“悬钟”,“轻敲则小,响重敲则大响。说他愚,他是大愚;说他智,他乃大智也。”

“无私”在许多精明人眼里是愚、大愚、愚不可及。但正是“无私”才成就了无数英雄的丰功伟业。“无私”就是人类最大的智慧。人类的大智慧决不是什么三十六计、七十二变或别的什么名堂。

稻盛在接触西乡遗训之前,已经成功创建了京瓷公司,而且在经营实践中他已经感悟到一个组织只有将领导者的意志、观念灌注进去,它才有生命,才会生机勃勃。当领导者只考虑私事时,组织的机能将会停滞,组织的生命将会萎缩。但是如果全身心扑在事业上,扑在京瓷的经营上,自己的人生不是太单调、太枯燥了吗?而且当时京瓷发展迅速,利润已经非常可观,而稻盛的工资却比一般干部高不了多少,他内心也有不平衡:“是我的技术为企业创业打下了基础;是我日以继夜忘我工作,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是我的才能给公司带来了成功,我获取与贡献相对应的报酬,难道有什么不对吗?”正当他矛盾烦恼时,读到西乡遗训,犹如醍醐灌顶、当头棒喝,并由此更坚定了他的“无私”经营的信念。

当京瓷公司股票上市时,他一反常规,放弃了让自己财富大幅增值的机会,选择发行新股,收益全部归公司所有。他公开宣布放弃“世袭制”,并不让任何亲属进人企业经营高层。至于后来他设立“京都赏”,创办“盛和塾”,更是实践“无私”理念的典范。

稻盛常说“螃蟹只会比照自己壳的大小挖洞”,就是说企业家只有不断向“无私”的境界迈进,“心底无私天地宽”,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做长久。从这个意义上讲,稻盛创建的两家世界500 强企业就是“无私”的产物。特别是稻盛在创建“日本第二电电”时,目的只有一个,非常鲜明,就是“降低国民的通信费用”,口号只有八个字,就是“动机至善,私心了无”。而正是这种高度的“无私”,才成就了他在完全陌生的领域很快获得了不可思议的巨大成功。

领导者成大业,秘诀在哪里?西乡一语道破:“置自己的生命、名誉、地位、财产于不顾的人物,最难对付。然而,领导者不达到这种无私的境界,最终难成大业。”

稻盛把“无私”看作大大小小一切组织的领导者的首要条件。上至国家,下至企业,任何组织,哪怕是一个非营利的小小的学术机构,领导者是否“无私”,往往决定了组织的死活、企业的盛衰乃至国家的兴亡。他认为这是超越时代、超越国界、超越组织规模的普遍的真理。

回顾历史,再看看这个世界,看看我们周围的现实,我们就会明白西乡、稻盛他们说得多么有道理啊!不仅是企业,而且人类几乎所有的危机,包括眼前这场空前的金融危机,无不是人的私心,特别是各种组织的领导者私心膨胀带来的结果。

西乡隆感是一位人格高尚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具备无私博爱的宽大胸怀,因而能够吸引包括敌方在内的许多崇拜者,成就了明治维新这样的伟业。但他又是一位悲剧英雄,他有时过分地为“情义”所困,他身上缺乏另一位鹿儿岛出身的维新元勋大久保利通冷静务实、讲求规则、善于具体操作的特长,因而在组建新国家这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中难有作为。稻盛和夫是成功的典范,他与西乡隆感所处时代环境不同、投身的事业不同,但是稻盛身上兼备了西乡火一般的“情义”和大久保冰一般的“理性”,即兼备了西乡的理想主义和大久保的现实主义两种素质,将这两者完美结合、并发挥到了极致。因而稻盛的事业可谓一帆风顺,50 年来几乎没有失败。他不但赤手空拳创建了京瓷、KDDI 两家世界500 强企业,而且创立了表述企业经营和人生真理的“稻盛哲学”。我相信“稻盛哲学”对社会的影响,不久将不亚于他创立的企业对社会的贡献。

最后,在本书中大家可以看到,无论西乡还是稻盛,他们的思想乃至文字表述方式,受中国古代典籍的影响都非常之深。从个人修身养性到治国安民,他们竭力吸收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并注重实践。西乡之所以成为明治维新的功臣,稻盛之所以成为大企业家并在经营理论和人生哲学方面有重大建树,都与他们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包括学习、思考、实践中国文化的经典息息相关。我想,这一点特别值

得我们中国人认真想一想。

盛和企业经营哲学研究会会长

东方出版社稻盛和夫《活法》书系总顾问

曹岫云先生作推荐序

序言

为了提升人的品格

昔日,日本社会中随处可遇见品格高尚之人。

即使经济上不富裕,却品行高尚,绝不欺下媚上、独断专行,常与人为善。那时,具备这样美德的日本人比比皆是。

由这些人们组成的集团,自然也具备高尚品格。

例如,在生产现场存在着这样一群人。他们以自己制造出的产品能为客户喜爱为荣,即便不强制进行品质管理,也会全神贯注、精益求精,以保证产品的品质与外观都无可挑剔。他们能生产出至善至美的高品质产品。

在出售商品的店铺里也同样如此。即便初出茅庐的店员也会为满足顾客所需尽心尽力。这样高质量的服务绝非缘自上司的命令抑或服务指南的规定,自然更不是为卖而卖。这种行为实际是对他人体贴入微的“热心肠”的自然流露。

日本的企业正因为有这些品格高尚的人支撑,才实现了今日日本经济的发展。

然而,近些年,环顾世间,闻所来闻之恶劣事件层出不穷。例如,食品虚假标签事件、隐瞒质量投诉案,做假账、内幕交易,诸如此类。丑闻频传,从根本上否定了企业的社会道德责任。

政府机构也同样如此。身为公仆本应为民奉献,然而从虚假投标到收受贿赂,这类无耻事件却屡见不鲜。家庭中“弑父弑母案”、“弑子案”这些与人类尊严背道而驰的悲惨案件也接连发生。

每当翻阅报纸,屡次三番读到这类报道,不免黯然神伤。“这个国家究竟要走向何方呢?”持这种想法的应该不止我一人吧。

依我之见,这些社会现象皆可归因于日本人品格的下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60年间,日本人毅然从废墟中奋起,实现了奇迹般的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是越来越富裕,但精神世界却急剧地趋向荒芜。

心灵的不断荒芜,正是日本人品格日趋恶化的体现。并且,这也是导致现代日本社会混乱迷茫的真正原因。

追溯古今东西的历史,国家总是兴衰更替。国民奋发图强,则国家发展进步;其后若国民滋生自满、自大之心,则国家日渐衰落。如此循环往复,国家的兴衰与国民心态是一致的。

现在,每个日本人都应该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如何丰富精神世界。换言之,如何唤回我们往昔美好而高尚的心灵。不论年龄,若全体日本人都能重新提升自身品格、品性,那日本定能成为高品格国民之国,受到世界的赞赏,也能再次挺起胸膛。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日本之再生。

每思考至此,我便想起昔日一位品格高尚的日本人,他的心灵异常高洁、充满慈爱。

他就是西乡隆盛。

正是西乡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让人回想起日本人原本“美好”与“高尚”的特质。每当有人问我

“谁是你认为值得尊敬的理想人物”时,立刻浮现于脑海之中的,便是西乡。

在激流涌动的幕末时期,为构建现代国家,多少志士仁人胸怀大志,激荡热情,挥洒热血。然而,如此铸就的新政府,却不知从何时起,已经与西乡的期待背道而驰了。

曾经的志同道合者,作为明治维新的功臣在政府中就任要职,却开始居功自傲,或追求高官厚禄,或只知明哲保身。他们果断参与明治维新,初衷并非为了享受个人的荣华富贵。时任参议员首领要职的西乡,趁遣韩使节提议被否决之机立即辞官归乡,返回鹿儿岛,创办私立学校,将满腔热情倾注于青少年的教育。

私立学校的学生们,跟随西乡不断学习。他们越深入了解世界局势与日本的实情,便越清楚地意识到:“竟然不采用伟大的西乡老师的建议,新政府真是岂有此理!”

于是,他们举起了反政府的鲜明旗帜。不久,以该私立学校的学生为主力的不平士族起事,袭击了鹿儿岛的军工厂,夺取枪支弹药,击败熊本的守军后直驱北上。

此时,西乡正在大隈半岛的深山里牵狗狩猎。听说学生们起事的消息后慨然长叹:“不好了!出大事了!”然而,他知道事态已无法阻止。“事已至此,别无他法,仅以己之躯相助吧。”虽明知会失败,但出于对学生的同情,西乡与学生们一起投入战斗。

1877年9月24日,长达7个月之久的战争结束,西乡战死于鹿儿岛的城山。

享年49岁。

向新政府挥刃的西乡一时被明治政府当作叛军的首领。然而,明治维新中,江户城无血开城,废藩置县的断然实行,都是西乡立下的汗马功劳。这些不容磨灭的功绩,在西乡死后逐渐为人们所赞赏。终于,1889年,随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而进行的大赦中,西乡恢复了应有的名誉。

西乡留下的真知灼见,经由庄内藩的有识之士之手,整理成《南洲翁遗训》,并于大赦翌年出版。

戊辰战争中追随幕府的庄内藩怎么会整理与他们敌对的西乡的遗训?不少人对此抱有疑虑。但是,由庄内藩的人们编选、出版“遗训集”,这件事正突现西乡的品格之高。

庄内藩与新政府军交战后全面败降。通常这种状况下战败方都会被收缴军械。然而,西乡却反其道而行,没收己方兵器,不携一刀一剑进入庄内藩。其目的是为防范粗暴的武士可能出现的野蛮行径,但更多的则是对战败者的体恤与敬意。获胜者自动卸下兵器,却允许败者携刀,此举让庄内藩的人们都惊讶万分。

其后,西乡下野归乡。庄内藩的年轻武士们仰慕西乡的大度气量与高尚人格,前往鹿儿岛向他求教,这其中包括庄内藩主酒井忠笃。这批庄内藩的武士中,有人突破阻挠,追随西乡从军西南之役,最后战死沙场。

受到西乡精神熏陶的庄内藩的人们,将学到的西乡的训诫编纂成册,留于后世。这就是《南洲翁遗训》。

作为人间正道的普遍性真理

当下,为何向西乡的思想寻求答案?

明治政府中,西乡的卓越功绩之一是断然推行废藩置县政策。戊辰之战中,德川幕府垮台,经过王政复古、版籍奉还等一系列举措,日本踏上以天皇为中心的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之路。然而,掌握军事与征税权力的藩阀力量依然强大,日本社会并未彻底脱离幕藩的封建体制。

与此同时,以萨摩、长州两藩为中心的明治新政府也引起其他诸藩根深蒂固的反感。而曾经的武士丧失了往日的特权与职位,他们之中也有人蠢蠢欲动。这种状况下,倘若贸然行事,或许会再次挑起内战,从而招致欧美列强的介入。

某日,大久保利通、山县有朋等齐集木户孝允家商议。然而各方意见始终相持不下,讨论停滞不前。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西乡终于开口了。

?讨论完毕。虽有异议,但若不断然实行此项改革则日本毫无未来可言。其后倘有意外,全部责任皆由本人承担。?

此言既出,举座皆为其破釜沉舟的勇气与觉悟所动容。数日后,清除旧体制、实行废藩置县的敕令颁布。

西乡本也是武士出身,曾经的萨摩藩主岛津齐彬对他恩深义重。同时,他也极为尊崇身为武士的自豪感。而将武士的栖身之所藩国这一社会形式、武士食俸禄这一社会体制亲手毁灭,将曾经的主君、同僚的生活彻底改变,西乡的心中做何感想?大约也曾有过踌躇与犹豫吧。

那么,是什么激励了西乡呢?

那就是,必须将日本这个国家引向正途之“大义”,以及基于“大义”的“信念”。这份信念激发了西乡的勇气。

这样的西乡在《南洲翁遗训》一书中,留下了真知灼见。

我在本书中提及的西乡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绝非只适用于幕末或明治初期的陈腐训言,在心灵日趋荒芜的现代社会,西乡的教诲更是熠熠生辉。

超凡脱俗的大度气量,出淤泥而不染,至公无私,西乡的人格魅力超越了时代,鲜明地指示着我们做人之本分。

我至今仍将《南洲翁遗训》置于案头,时时翻阅。每每能从中汲取生活道路上的珍贵启示。年纪愈长,经历愈多,从此书获取的教诲愈加铭刻于心。

这是因为,西乡直面人生之痛苦与烦恼,从不逃避,在此过程中孕育出了作为人间正道的普遍性真理。

我们日本人如今正需谨记西乡的生活方式、哲学、行为,由此开辟一个崭新的时代。

幕末的风云人物坂本龙马初次与西乡相逢后,对胜海舟讲述过他的印象:“西乡这人,真是让人捉摸不透的家伙。拿悬钟打比方吧,轻敲则小响,重敲则大响。说他愚,他是大愚;说他智,他乃大智也。”

我认为,此言亦可适用于《南洲翁遗训》。

翻阅此书,定会被西乡的珠玉之言深深触动。笔者只企盼,受其影响而迈人不同凡响之“人生的王道”的读者,更多一人。

第一章无私

即使牺牲自我也要将精力集中于企业,这才是领导者的本分

任用人才的关键在于相信人的成长

越成功,越伟大,就越应谦恭行事

领导者应舍私利、断私欲、行正道

我邂逅西乡的遗训是京瓷创办约十几年后的事情。

公司急速成长,股票也顺利上市。然而,我内心却仍徨惶不安,总是担忧,若经营判断出现重大失误,不知何时企业或许就会沦落至濒临破产的境地。一旦破产,员工和他们的家人就会流落街头。而且公司上市后又新增了对股东们的责任。这些与公司休戚与共的人们,绝不能让他们受到牵累,基于这样的信念,我夜以继日、拼命工作。

某日,一位年长的先生来访。询问后得知,他是山形县地方银行原行长,退居顾问后管理着传承西乡精神的“庄内南洲会”。这位先生特意前来将《南洲翁遗训》相送于我。

那正是因公司的经营管理而奔波劳累、烦恼丛生的时期。翻开从小敬爱的西乡的遗训集,书的内容便如磁石般紧紧吸引住我,从第一则开始读起来。

【遗训第一则】

立庙堂为大政,乃行天道,不可些许挟私。秉公平,踏正道,广选贤人,举能者执政柄,即天意也。是故,确乎贤能者,即让己职。于国有勋然不堪任者而赏其官职,乃不善之最也。适者授官,功者赏禄,方惜才也。然,《尚书〃仲虺之诰》有云:?德懋懋官,功懋懋赏?,德官相适,功赏相应,即此意乎?闻此言,翁欣然应之。

【译文】

在政府中执国家之政是行天地自然之道。行事不应挟半点私心。所以不论何事都该秉持公平,依循正道,广举贤明之人,让能忠实履行职务者执掌政权,方为天意,换言之,就是遵循神灵的旨意。所以,若有真正贤明且适任之人,应该立即将自己的职位相让。由此而言,不论于国家有何等功勋,若将官职授予不胜任者以表彰其功绩,此为最大的不善。翁道:?应慎重选择适任之人授其官职,有功绩之人则赏其俸禄,乃借才之举也。?那么,《尚书》(中国最早的古典文献,亦称书经)《仲虺(商汤王的贤相)之诰(任命官员的文书)》中有言?德高者升官位,功多者厚褒赏?,这句话的意思是否指德行与官位相适配,功绩与褒赏相对应,听到有人这么问,翁大喜,回答道:?正如此言。?

这是《南洲翁遗训》开篇第一则。对于身为组织之长的领导者而言,应该将此视为自己行动的指针。

西乡虽然言及政治,但大中小型企业的经营者,甚至不论多么微不足道的机构的领导者,凡位于人上者均应有此觉悟。

西乡彻底否定了利己思想,认为领导者绝不可挟半点私心。读到此处,只觉当头棒喝。因为到那时为止,我还未能完全抛却私心。

如前所述,当时已实现了京瓷公司的上市,企业仍在不断顺利发展壮大。然而作为经营者,我与创业时并无分别,仍是个只知努力工作的“拼命三郎”,完全没有属于个人的时间,昼夜不分,废寝忘食。当时我开始有了如下的思考:

所谓组织,原本并非活物,只有把经营者的意志、观念注入其中,才宛如活物般生气勃勃起来——向组织中注人生命正是位于领导地位的社长的本分。那么,作为社长的自己在思考京瓷时,京瓷这一组织便

具有了生命。而当自己的思维回到个人,考虑自己的事情时,京瓷这一组织就难以发挥它的机能了。

若果真如此,那作为经营者岂不是必须每天24小时一刻不停地专注于公司事务,完全将个人置之度外吗?这就是我的人生吗?当时年龄正奔往不惑之年的我矛盾烦恼,翻来复去自问自答。

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充足时间,那好歹来世间一遭,如何能享受到完美的人生?然而,身为社长,担负着诸多公司员工的人生憧憬,因而必须尽量消除作为个人的自我,必须以社长这一公众人物的意识,用更多的时间来投入工作。

一番深思苦索之后,我开始认识到,即使牺牲自我,也要将精力集中于公司,这才是领导者的本分。恰好此时,我读到了《南洲翁遗训》中的这一节。

“果不其然!”我如同获得了西乡的首肯,备受鼓舞。

作为领导者,基本上应摆脱个人的立场,不允许挟丝毫私心。当领导者的私心暴露时,组织机构就岌岌可危矣。

常念公司之事,愿意自我牺牲,若非如此,则不能成为领导者。理解了西乡的教诲,我对这一点更加深信不疑。之后疑虑全消,义无反顾将自己整个人生投入于公司经营之中。

而有此番领悟后,我内心又发誓绝不将职位传于子孙,并向众人公开表明心意。

社会上的中小企业中多半职位世袭,也有人热心劝我这么做。然而,我心意已决,要依循西乡所言,秉公无私,依循正道,“绝不将职位传于自己的血亲”,且“尽力不让有血缘关系的亲属进入公司的经营层。”

贯彻“无私”要达到这样的程度,貌似冷酷无情,然而,位于众多人之上的领导者,为了顺利统率一个集团,无论如何必须具备“无私”这一领导者的重要素质,并时刻明鉴,严格自律。

成功后骄傲自大——当今经营者之通病

现今年轻的经营者,他们开办风险企业,发挥才干,获得成功,并实现企业上市。之后便立即将自己所持股份悉数抛出,以获巨额财富。

例如,才刚三十岁出头,便已幸运地实现企业上市,从而数百亿日元的巨额资产收人囊中。然而,获如此巨大成功之人不久已风光不再。近些年,我们目睹了不少这样的实例。那是因为成功纵容了私心的滋长,点燃了没落的导火线。

1971年,正值京瓷公司上市之际,我进行了此番思考。

创业以来,京瓷不断顺利发展壮大,于是几家证券公司来访,商议上市一事。据他们解释,公司上市有两种方式。

其一为将创业者所持股份在市场发售,另一种为发售新股。前者上市的红利归创业者个人,后者则归公司所有。

某证券公司的人士强烈推荐前一种方式,认为可回报创业辛劳。然而,这却与我的观点不合,所以我并未与这类证券公司合作,并且选择了第二种方式,发行新股,不曾卖出一份自己名下股份,而上市后所得的全部资金一概入企业账目。

此后,京瓷公司资金更加雄厚,经营基础更加稳固。同时,以此雄厚资金为基础,开始了新一轮投资,让事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另一方面,现今的经营者一旦实现上市,多数人会立即卖出自己所持股份,获得大量增值收益,这种做法似乎无可厚非。然而,其结果,经营者个人自然愈加富裕,企业财务却丝毫未见增强,更难以确保开创新业的投资资金,从而会错失上市后企业的第二次成长。

这类事情并非仅仅发生在企业界。那些声称为民众利益而勇闯国家考试难关的官僚们,汲汲于升官,发迹之后却只顾自己所属部门的利益,以至凡事都以保全自我为优先。而打着清正廉洁旗号的政治家们,几番竞选当选后,不知不觉也为争权夺利而腐化变质。甚至,本应潜心钻研的学者,研究出成果后也开始自以为是,变得俗不可耐。

越成功,越伟大就越应谦恭行事。并且,应率先做出自我牺牲,以做表率。若无承担最大损失的勇气,如何能成为领导者?无自我牺牲勇气之人若居高位,是位于其下者之不幸。

遗撼的是,综观当下日本,持有“无私”精神的领导者实在屈指可数。这正是现代日本社会陷入混乱迷茫之一大重要因素。

现在,亟需拥有杰出人格、出众品行之人,就是为社会、为世人尽力,即使付出自我牺牲也在所不惜的、“无私”的领导者。

这是超越时代、超越组织规模的普遍的真理。不论西乡生活的明治维新时代或是我们当下的现代社会,甚而微如NPO(非营利组织)之类的小型机构,对领导者的要求也毫无二致——第一条件即为“无私”。

西乡一贯主张“无私”这一理念。排斥私心,对于领导者来说这是首要条件。这一点西乡在整本“遗训集”中都在谆谆阐述。把西乡的全部思想都归结于“无私”这一点,这么说也不为过。

任用人才的关键在于相信人的成长

遗训第一则中,西乡还论道:“于国有勋然不堪任者而赏其官职,乃不善之最也。翁曰:‘适者授官,功者赏禄,方惜才也’。”

明治维新这场革命的成功,是依靠长州藩和萨摩藩作为主力的,维新的功臣自然在新政府中就任要职。然而萨摩藩本就被揶揄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之风,家族中倘一人有所成,亲属血缘者便都随之平步青云。这一习气也被带入了新政府。

如此人事任用方式畅行无阻,定会有力不胜任者居于要位。这样公私不分的人事安排于国家有何益处?有何等脸面向维新革命中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交待??功者有禄,德者任官?这正是维新革命先锋西乡的痛切悲叹与深切呼吁。

此言就是用人的真谛,同样适用于企业经营。

企业规模尚小时,未能集结合适人才。而随着公司规模的壮大,经营者也愈加求贤若渴。此时,便面临两种方案。

其一,厚待与自己一起创业、同甘共苦的元老们。

随着公司发展壮大,将他们提升为理事或副社长。此番做法在营业额约一亿日元规模的小公司或许还凑合,若公司营业额动辄成百上千亿,那就要求领导者有高度的经营能力。即便如此,仍将创业时与自己同甘共苦的功臣们委以重任,参与经营,这样的事例也不鲜见。

确实,过去他们曾付出辛劳,立下功绩,对公司之今日功不可没。然而,若想守住一千亿营业额规模

的大企业,仅将重任托付能力稍嫌不足之人,公司必将后患无穷。

其二,随着公司发展壮大,从外部寻求优秀人才。

随着公司的发展,逐渐意识到部下能力的不足之处,虽然曾与自已一起辛劳打拼,但若他们已不能再有更杰出的表现,则需要接连不断地从外部引入新的人才。

例如,录用在美国取得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具备高度经营技能的人才,委以重任,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然而,往往,此举让那些创业以来同甘共苦的公司元老们感觉相形见绌并生出怨言——“明明我们自己洒下汗水才有公司今天的规模……”因心怀不满离公司而去。如此,在公司发展起来后,新人才替代了几番辛劳的元老们,他们才能出众、能言善辩,跋扈于公司上下,于是公司也危机四伏。

作为公司精神支柱的元老们纷纷离去后,公司“水土”逐渐变质,不久之后业绩也会下降。

“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继续重用创业时付出辛劳的人们,他们已显得力不从心,我正打算从外面引进优秀人才,这种做法是否合适?”有人前来请教时,我总是这样回答:“有必要引进优秀人才,但也请厚待同甘共苦之人。”

这句话并非冠冕堂皇的敷衍。

中小规模的企业想引进一流大学毕业的人才,然而这类人才却不愿屈就。当京瓷规模尚小之时,前来应聘的多为平庸之辈。

常言道“量体裁衣”,若作为经营者的社长自身碌碌无能,那么进入公司的员工自然也庸庸无为。但因经营者担心企业的未来,自己个人的事可暂且搁置,但担心按老路走下去企业将难以为继,为了让公司有更大的发展,迫在眉睫的便是寻求优秀的人才。

其实也不尽然。环视公司内部,会发现有很多元老级人物,公司弱小时他们即已存在,与经营者同甘共苦,并追随至今。一定要重视他们。

规模尚小之时来到公司的员工,可能学识不多,木讷无言,其貌不扬。然而,如果从小公司开始这二三十年来他们一直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就说明他们已经成长,他们的人格已经成熟。应当珍视这样的员工。

我认为,构筑组织好比修筑城池。修筑完美的城池首先必须建造坚固的石墙。然而,石墙并非仅由巨石——优秀人才所构成。巨石与巨石之间必须填埋小石块。每个险要之处,若没有巨石与巨石之间填埋的小石块,那石墙必然脆弱不堪,一触即溃。

换言之,大胆采用如巨石般杰出而能立功之人——包括从外部引进;而另一方面,长久以来为公司献身尽力的人,如同填埋于巨石与巨石之间的珍贵石块一样,也应发挥其作用。虽非巨石,但他们久经考验,弥足珍贵,绝不能弃之不顾。所以,只有留下这些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老员工,公司才能变得更加强大。

西乡正是参透了真理,参晓了人心之妙,才能领悟这一人事安排的玄机。

第二章考验

逆境是重新审视自身、以备再次起步的绝佳时机

领导者必须率先垂范

一时的成功不能保证一世的成功

克服苦难,树大志

人生波澜万丈、跌宕起伏,需直面几多历练。面临艰苦卓绝如何应对,将改变当事者此后的人生。如果遭遇灾难,便心灰意冷,意志消沉,那宝贵的一生也只会黯然虚度;反之,勇于迎难而上,克服艰难困苦,就能提升精神境界,人生也会随之展开新的一页。

介绍西乡所做名诗一首。

【遗训第五则】

曾做七绝以示:?几历辛酸志始坚,丈夫玉碎愧砖全。一家遗事人知否,不为儿孙买美田。?西乡曰,若有违,言行不一,则人尽可唾。

【译文】

曾经,做汉诗七言绝句一首示人:?几历辛酸志始坚,丈夫玉碎愧砖全。一家遗事人知否,不为儿孙买美田。?(一次又一次经历辛酸苦难后方能坚定志向,真正的男子汉应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关于这一点,自己有传家之训,不知世间人们知晓否。那就是不为子孙购臵良田,换言之,不给子孙后代留财产。)西乡说,若违背此言,言行不一,则任何人尽可以唾弃他。

忍受苦难,饱尝辛酸,仍不断努力,迎难而上,力求超越。如此才能坚定自己的志向。这正是西乡壮烈一生的真实写照。

在西乡三十岁出头的时候,大老(江户时代德川幕府中的官职名)井伊直弼兴起“安政大狱”(1858一1859年),对尊皇攘夷一派的镇压更为严厉。幕府追兵的目标甚至直指京都东山清水寺住持月照和尚。对于西乡而言,月照是维新革命的志同道合者,是亲密的朋友,更是他尊敬的老师。西乡为助其逃脱幕府的追捕,遂带回萨摩藩,向藩主的亲生父亲、实际掌控萨摩藩政权的岛津久光寻求保护。

然而,久光深恐受到牵连,不愿节外生枝与幕府产生不必要的摩擦,便不予回应,并下令将月照驱逐出萨摩藩,撵至日向(今宫崎县)。当时所谓撵至日向,亦即撵至长州藩,言下之意实为暗地里偷偷越过萨摩与日向的藩境后将其斩杀。对此,西乡心知肚明。

趁着黑暗驶向日向的船上,想到将弃同志一人于死地而不顾,西乡不齿,也不忍下手。遂下定决心自绝己命。于是,两人对酌之后握手同投锦江湾。

月照溺水而亡,而西乡却被人发现后救起。虽因吞入大量水而神志不清,却奇迹般地留下一命。本已有与同志同死的觉悟,然而自己却苟全性命。对武士而言,这比死亡更痛苦,更让人难受其辱。传闻西乡的家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西乡目能所及之处的利器悉数隐藏。

佛教所言之修行——“六波罗蜜”中,有“忍辱”这一法门。承受屈辱并忍耐之,对人而言这是至为困难之事。即便如此,如果能坚持忍耐,人便能接近悟道。

西乡忍受了莫大的屈辱,在人生的岔道口,他坚强地选择了继续活下去。

其后,西乡又因事触怒久光,被流放至一个叫做冲永良部的偏僻小岛上,开始了艰苦的囚徒生活。牢房没有墙壁,四面仅由格子搭建而成,狭小而粗陋。囚禁其中,饱受无情的风吹日晒,有时甚至连海浪都能打进来。而一日仅有两餐稀粥为食,西乡眼看着一天天消瘦。然而,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西乡也不曾吐露半点恨意。

不久西乡转入禁闭室中,并得到允许可带入中国的古代典籍。于是,西乡便日日读书,专注于冥想。经过这一系列的严酷考验,并接受先人的教诲,西乡逐渐成长为有坚定信念、坚韧不拔的志士。数年后,西乡得到允许回到萨摩藩,仍经历多次人格的锤炼,不断成长。于是,西乡向着实现维新这一目标迈进了。

我在幼年时曾患结核病;中学的入学考试两次失败;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的前两天——8月13日,鹿儿岛大空袭中老家的房屋被烧毁殆尽;兄妹们放弃了升学转而支持我报考大学,我参加入学考试,结果志愿的大学没考上;后来,因为没有门路入职考试也屡遭失败。于是,我开始哀叹自己时运不济,并逐渐玩世不恭,甚至钻起牛角尖——不如干脆去当个黑道书生好了。

如今追忆往昔,虽不如西乡那般波澜壮阔,但也算经历并超越了数度苦难,由此我的志向才变得更为坚固,才能造就如今的自己。倘若出生优越之家,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口中怕化了,轻松进人期望的学校就读,顺利进入著名的大企业就职,全然不知人间疾苦,那我的人生道路将是截然不同的。

孩童时期,父母常告诫道:“千金难买少年苦!”

每当此时,我就会反驳:“那你们可别卖掉啊。”

然而,父母之言实为真理。逆境其实是重新审视自身、以备再次起步的绝佳时机。逆境中不消极,不自怨自艾,而是将挫折视为进一步坚定志向的契机,无畏地迎难而上。不屈不挠,通过人生的几番历练,才能成就大志。

同时,西乡断然所言“不为子孙买美田”,言下之意,即便是最疼爱的儿、孙辈,也不应给他们留下财产。读此金玉良言,不禁感叹,那些沉湎于积聚个人、家族财产的人,到底,他们能公平执政吗?

西乡所言乃至公无私之念。连儿、孙辈的生活方式也严格要求,至于“我”字,更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秉持这样超越骨肉亲情、甚至不近人情近于“无情”的无私之心,发誓“不为儿孙买美田”。这似乎不合人之常情,故很难实行。然而西乡因为自己曾经饱尝辛酸,所以绝不会违背誓言,这也正表明他的意志之坚定。

身为领导者,应当如同西乡那样,即便深晓人情世故,却仍志向坚定,不为所动。西乡就这样持坚定之志,百折不挠,终生不渝。

后方坐镇不如前线战斗

西乡下面的这段训言,告诫了位于人上的领导者所应有之觉悟。

【遗训第四则】

位万民之上者,慎己,正品行,戒骄奢,勉节俭,勤职务,为人民之模。下民若不怜其辛劳,则政令难行。然草创之始,华屋,锦服,美妾,谋财,维新之功业终难成也。今戊辰之义战既成营私之态,念此,无濒以对天下及战死者,泪频催也。

【译文】

位居于众多国民之上者,应努力做到时刻谨言慎行,戒骄戒奢,图节俭、戎浪费,谦恭朴实,勤于本职,精励图治,成为民众的楷模。一般民众若不为领导者的勤奋工作和简朴生活所感动,不对领导者起怜恤之心,则政府的命令难以得到执行。

然而,现今虽为维新之业始创,有些人却将家里装饰得甚为奢华,平日也锦衣玉食,更有美妾相伴。而整日脑中盘旋的也只有敛财之道,完全无法实现维新的真正目的。事到如今,戊辰之战这一正义的战争也俨然沦落为只图肥私、利私欲之结果,西乡念及此事,深觉无颜面对国家,面对战争中的牺牲者,眼泪长流。

所谓“位万民之上者”,即政治领导者。若将此套用于企业界中,则也可以理解为“处于领导岗位,统领众员工的社长”。

具体说来,即“处于领导岗位的社长应努力做到时刻谨言慎行,戒骄戒奢戒浪费,谦恭朴实,勤于本职,励精图治,成为众人的楷模,员工若不对他起怜恤之心,不为他的勤奋工作和简朴生活所感动,则企业的命令难以贯彻实行。”

归根结底,西乡所言正是“领导者必须率先垂范”这一道理。常听说经营者“以亲身背影做示范,教育员工”这句话。其实,作为领导者,自当方寸不乱,不能卑劣,不可怠惰。时刻正言行,戒奢侈,成为员工的模范与表率。最重要的是,需兢兢业业,若员工不认为其工作之态异常辛劳而心生怜恤,那么上层的指示则无法彻底下达,公司的工作也无法顺利进行。

这一节,让我想起有关领导者的理想的形象,在公司创建不久时,我就思考过有如下两种类型的领导者。

一种是在后方布阵、远眺前线战况而实行指挥。一旦下令,则层层相传,直至前线将士,从而推进战役;另一种类型,是自己亲自挥刀、上最前线冲锋陷阵。到底哪种领导方式才能赢得部下的信任与尊重呢?我也曾百思不得其解。

我小时曾读过一则有关战斗的故事。故事说一位统领全军的元帅在后方布阵,战斗打响了,他还问炮声来自何方。而其手下将军率军在前线冲锋陷阵,伤亡惨重。打了胜仗后,人们却将功劳归于元帅。我觉得很不公平。

想起这段故事,我受到启发,于是下定决心:

“自己一定要亲力亲为,冲锋在前!”

要冲上最前线,去与敌方对峙、对攻。在战壕中,跌打滚爬,鼓励部下,并肩作战。

如此,以自己冲锋陷阵的背影来鼓舞员工斗志,这才该是领导者真正的形象吧。

一般领导者——包括大企业在内,大都坐镇后方,指挥战斗,推敲战略战术——即经营计划,从而实行经营。然而,当京瓷尚为中小企业时,我便认定,自己冲入最前线,以身示范,指挥部下,引领公司前进,这样岂不更好?

当然,身为企业的高层领导,综合考量战略战术也很必要。所以,必须有时在前线与士兵生死与共,有时返回后方阵地,斟酌作战方案。如此往来于前线与后方,实行指挥,这才是杰出的领导者。

而当看到比任何人都努力、辛劳的社长的形象,员工则会怜其辛劳,从而振奋精神,为公司尽心尽力。若非如此,公司的经营则难以顺利进行。这正是西乡这段训言的真义,从中我们可以获得重要启示——不

空谈理论,而是在实际的工作现场获得员工的信任,确立领导风范。

成功也是考验,一时的成功不能保证一世的成功

如今,随着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的盛行,诸多风险企业争先恐后,竞相以上市为目标。原本,股票上市的目的在于充实企业财务,以求进一步发展,然而总能见到创业者抛售自己持有的股份以求获得巨额利益。

其后,他们便建造数十亿日元的住宅,甚至在地下修高尔夫练习场;购游艇,置多辆高级轿车四处兜风,西乡在百年前慨叹之事现如今却似乎已司空见惯,理所应当。

“自己挣的钱嘛,怎么花当然自己说了算。”

创业者们这么解释。然而,创业之初他们一定曾借助他人之力,大家共吃苦、同流汗,拼命工作。然而,一旦大量钱财收人囊中,他们便俨然换了副面孔,只差要脱口而出:

“这都是靠一己之力达成的。”

然而,一时的成功不能保证一世的成功。

中国的古语中,有“唯谦是福”一语。陶醉于微不足道的成功,沾沾自喜,目中无人,这样的人,最终必将沉溺于自身无止境的欲望中,不可自拔。忘记谦逊美德的经营者所掌舵的企业,从无长久持续繁荣的先例。

其实,考验并不是单指苦难,成功也是上天给与的考验。即便凭借一时的运气获得成功,也绝不能忘乎所以。不失谦逊之心,努力不懈,这点至关重要。

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

【遗训第十九则】

自古,君臣皆以己为足者,非治功之世。知己不足,则下言入耳也。己足,人言己非即怒,故贤人君子不助之。

【译文】

自古以来君主与下臣施行政治权力时,若均认为自己完美无缺,那么这样的时代绝非大治之世。只有清楚自己并非十全十美,才能虚心听取下级的意见。若自认完人,一旦别人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就会立即动怒。这样不可一世之人,贤人或君子绝不会相助。

雇员不多的小企业中,诚然需要领导者发挥强有力的领导作用。然而,西乡仍给予我们警诫,上层领导者切勿过分自信,高估自己的才能,以至得意忘形。

“以己为足”,换言之,就是对自己有信心,但在这自信的心态上还需退后一步,保持谦虚,向包括部下在内的各色人等请教,完善自己的想法。这点甚为必要。

近年来,引领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展的著名大企业的经营者们,到了晚年就趋向没落。看到他们这种状况,我备感心酸。经营越出色,掌舵时间越久,领导者的自信心就越发膨胀,而鲁莽行事的危

险性也随之升高。领导者本人的原意是将企业引向更好的方向,然而客观上多半却是过分自信导致的蛮干。

领导者的鲁莽行事不会发生在企业经营艰难之时,而常出现于经营顺利起步后的发展过程中。

公司历史较久的大企业中,当上经营者的是白领工薪族。作为白领进入公司,因年功序列制度而职位逐年上升,他们之中特别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被委以重任,最终担任社长一职。他们并不如创业者般自己赤手空拳自立门户,而是因出类拔萃、经营有方,从而成为企业领导者。

这样的人一旦登上社长的宝座,也会独揽大权,从第一任期2年开始,第三任期6年,第五任期10年,其中有些白领经营者超过十年持续留任社长之位。长期握权后,经营者几乎必然地变得傲慢无礼,刚愎自用,独断专行。

尤其,那些被称为“中兴名臣”的经营者,人们常这样评价:“那家老企业最近不太起眼,不过自从他当社长后,倒是经营得有声有色啊!”他们因出色的经营手腕和业绩而光芒四射,不久却成为“独裁者”,晚节不保,这样的例子何其多也。

杰出的经营者游刃于两极之间

白领出身的经营者很多会因过度自信而陷人独裁,而赤手空拳创立公司、自中小企业起家的创业型经营者的情形更甚。那么,保持谦虚不傲之姿,广开言路,从善如流,是否仅此就够了呢?当然绝非如此简单。常与部下商议,汲取众人智慧,群策群力,或许企业的经营会平稳无事,但也因此失去了魄力与力量。

有时,领导者必须具备对部下的强硬指挥力。一旦下了决策,就要以洞穿岩石般坚强的意志力贯彻执行。哪怕企业再小,也无例外。所以,某些情形下,企业经营也需要近乎独断的强力领导。

然而,持有强硬领导力的同时,另一方面,也须兼备将前者予以否定的谦虚精神。亦即,“独断与协商”、“强与弱”、“无情与宽容”,身为领导者的社长必须能够游刃于自相矛盾的极端之间。

只有强硬的领导力会倾向专横,陷于独裁境地;而只知谦虚则缺乏将企业引向蓬勃发展的魄力。谦虚谨慎与坚强领导缺少一可。说来简单,实行起来却异乎寻常地困难。因为,过于强势,有可能为员工所反感,而过于谦逊则会为员工所不屑。

这些矛盾的极端如何调和,如何实践确实是个难题。个人人生也好,企业经营也罢,如何调和矛盾,如何灵活运用,这正是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

西乡选择了为“情”而生,为“义”而死。然而,在现实的怒涛中劈风斩浪,还需要在“情”这一要素上加上凛若冰霜的“理”。

西乡幼时的好友、同成维新大业的大久保利通正是这样的“理性”之人。而正凭借着理性,他才得以在混乱局势中成为新政府的中心人物,从而能够构筑策划这初生之国的制度与体制。

有西乡内心让人动容的至“情”,有大久保利通所探究的合理且极为严密的事物之“理”,有时是充满仁爱之心的慈善,有时是挥泪斩马谡的果断严厉。兼具这些矛盾的两个极端,有理性之光的照耀,有至真至情的关爱,这才是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

年轻时,读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专栏,深有感触。自那以后,我常在公司里这么说:

“把自相矛盾的极端性格融为一体,游刃有余,毫无矛盾,具备这种能力的人也就是具备了最高的智

慧。”

最高的智慧,亦即能够融合矛盾之两极端,例如宽容与无情,利己与利他,根据不同的场合运用自如。

然而,这决不意味着中庸。必须强硬时能强硬,必须示弱时能示弱。自信地统领集团,不论遭遇何种艰难险阻,决不胆怯,“跟着我!”在某些局势下,发挥强大的领导力带领团队奋勇前进;而某些情况下,则慎重地听取各方意见,使团队不致走错方向。如此恰如其分地运用矛盾两面的人,才真正具备最高的智慧。

美国作家雷蒙德·钱德勒在小说《重播》(Playback)中托主人公之口说:“男人不自强无以生存;然而,男人无爱心则连生存的资格也没有”。此言也同理。

不论意志多么坚强,多么希望创下出色的业绩,但从不体谅雇员和身边众人,这样的经营者没有存在的价值,他们所经营的企业也不可能长久繁荣。如此说来,体贴、怜恤员工的慈善之心不可或缺。

经商也同样如此。只想着自己获利的生意不会长久成功。“卖者开心,买者高兴”,必须做到交易各方皆大欢喜。经商绝非你亏我赚的“零和游戏”。

经商的目的虽是追求利益,但仍然应尽力做到“让对方也获利”,这才是从商的原点,是奥义之所在。

尽力为对方着想的举措,却会变成自己的利益。这貌似二律背反的矛盾,其实早在约2500年前就有人给予了完美的解释。他,就是释迦牟尼。

佛教典籍中有“自利利他”一语。其义为,若想利己,必先利他。这就如同常言“好心有好报”所说,为对方着想,仁厚相待,不久必将收益自己的福报。

第三章利他

抑制自己的欲望而利他

修身养性的关键在于克己

要将事业做大,不仅要用“君子”,更要用好“小人”

利他是现代社会的“灵丹妙药”

西乡隆盛生于下级士族之家,幼年时曾有“大草包”、“傻大个”的绰号。他体格魁梧高大,目光炯炯,是个沉默寡言的“闷葫芦”。不属于反应敏捷、聪明伶俐的类型,所以常受伙伴们的冷落。

这个孩子长大后却成就了一番伟业。为何西乡能如此杰出?这与被赞誉为名君的岛津齐彬的培养与提携不无关系,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个人曾几经苦难。

究其原点,是两度流放荒岛的经历,其间他饱尝辛酸。

35岁前,西乡被流放至鹿儿岛西南500公里以外的冲永良部岛。如前章所述,西乡昼夜关在狭小的牢狱里,严寒酷暑、风吹日晒,环境之恶劣、处境之悲惨非常人所能忍受。

巡视官土持政照看在眼里,实在于心不忍,遂向该岛的地方官求情,西乡这才转移至禁闭室中,不必再受风雨之苦。其时,西乡骨瘦如柴、气若游丝,幸亏岛上人们拼死相救,得以存活下来。为报答救命之

恩,西乡向当地孩子们教授《四书五经》等中国古代典籍。

某时,西乡问聚集而来的孩子们:“若想家庭和睦,该如何是好呢?”

学习热清高涨的孩子们立即抢着答道,“忠君王、孝父母、夫妇顺、兄弟和、友互助。”

这是依照儒教所倡导之“五伦五常”给出的答案。也算答得天衣无缝。然而,西乡却说:

“诚如你们所言,以五伦五常之道解释确乎无错。然而,此不过教条,现实中实行何等之难!”

于是,西乡再度提问:

“无论谁都可以立即实行的方法,那是什么呢?”

孩子们谁都答不上来。

“其乃舍欲也。”西乡道。

只要人人舍弃过度的欲望,则万事皆可顺畅。话虽如此,然而现实社会中,人都为欲所迷,故而家庭也罢,好社会也罢,总会矛盾百出。西乡高妙的见解让我豁然开朗。

如此说来,现代社会世态之乱皆由过度的个人欲望所致。明白这一点,就可以对症下药。每个人一点点地削减自己的欲望,有觉悟做出自我牺牲,有勇气让利于人,则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然而,实行起来却困难重重。西乡明白这一点,却仍然强调“舍弃己欲”。

舍欲,至诚,利他,这才是根治现代社会弊病的良方。同时,也是正确做人的哲学,是真正的道德。

以意志力除贪、嗔、痴

毋庸置疑,求利之心于人类事业与生活不可或缺。但是,这种欲望应适可而止。

自己想获利,仅凭这露骨的欲望去经营企业,如果愿望强烈,也能发展事业。然而,从长远来看,事业决不会一帆风顺。如果放纵欲望,就是过分自私,到了一定阶段,必将失败。

经营企业,雇用员,即便只有一两人,其中也已蕴含为社会、为他人的“利他行为”。若更进一步,努力在心中描绘向善之念,并付诸实践,那么人生就会向更好的方向转变。人原本就具备利世、利人的善念。为家人而努力工作,帮助朋友,孝敬父母,这些朴实而微小的个体的利他之举,将逐渐绵延成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的大规模的利他行为。

抑制自己的欲望而利他,这一思想正是西乡南洲“敬天爱人”之训的核心。

【遗训第二十一则】

道乃天地自然之道,故讲学之道,在于敬天爱人,以克己修身为终始也。克己之真义在?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语出《论语》)。

凡人皆以克己成,以纵己败。观古今人物,事业初创之人其事大抵十之成七八,余二三终成者稀。盖因初能谨言慎行,故功立名显。然不觉爱己之心起,恐惧慎戒之意弛,骄矜之气渐涨。恃既成事业,苟信己万般皆能,则陷不利而事终败,皆自招也。故克己,人未睹未闻处慎戒也。

【释义】

所谓道,是天地固有之理,所以治学应以敬天爱人(这里的天可解释为神灵,但做?天道?理解似乎更为恰当。换言之,恪守天道即是敬天;而海内皆兄弟,故以仁之心爱众即为爱人)为目的,时刻谨记克

活法第三章读后感

活法第三章读后感 篇一:活法三读后感分享 《活法三》读后感 向稻盛和西乡学习人生的王道 稻盛先生的《活法3》,全书引用了很多日本明治维新元勋西乡隆盛的《南洲翁遗训》,向我们解释了人生的王道,也是企业经营的 对于此书的体会,我认为,当下还不够深刻,还有颇多道理没有悟透,,权且有什么说什么。 一、无私---提升心性的根本 作为企业家也好,领导者也罢,无私才会公正,这是在我的日常工作中深有体会的,书上说舍私欲断私利才能行正道,往往在我以往的工作中没有遇到问题的时候思路和头脑都会判断,经常是一遇到问题的时候就开始自我保护自我防备,核心根本还是没有做到舍私利。以后在这方面也要有意注意。只有舍欲才能至诚,至诚才能利他,利他才能收获别人的信赖。 二、考验 领导者必须率先垂范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以身作则,我们现在不需要打仗所以不需要冲锋,但是我们在经营企业和管理员

工的时候,我们的每一个行为员工都是看在眼睛里的,曾经有段时间我的员工经常网购,形成风气,有一小段时间平均每天都会有4、5个包裹到部门,员工竞相购买,中午休息时我也买,买完就等邮,查单,邮包到了以后又开始“分享、炫耀”很牵扯精力,后来我发现了这种苗头,就先从自己开始,我首先不买了,我网购的奶粉、物品等等能邮回家的都邮回家,不在公司上班期间包括中午休息的时候网购,我做到以后再要求员工,不允许在办公室网购、邮包就慢慢的减少了,网购的狂潮也因此停了下来。 成功也是一种考验---考验的是你能否经得住荣誉和光环还有内心的虚荣与骄傲。我们部门成立至今有过失败有过荣誉,也曾面对考验没有经得住的时候,谦虚并不懈努力使我们最终走出了考验的大坑。 。我的近期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领导者要具备对部下的强硬的指挥力,于此同时也要具备谦虚精神,即独断与协商、强与弱、无情与宽容。我觉得这一条管理法门也是我需要于心的 三、利他 第三章利他中有几句话对我很有启发 求利之心于人力十一与生活部可或缺,但是这种欲望适可而止寻觅德高望重、品行端正之人,将这种人放在真正重要

《活法》试题

一、稻盛先生关于人生、事业成功的方程式是什么?您是如何理解的?(30 分)(答卷可另附页)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公式的内容易懂,热情是对工作的干劲和努力的程度,能力是自身的才能与智商,但作者不仅把思维方式放在第一位,还把此项的评分范围设定在可正可负的-100~100分之间,把要素之间设定为相乘的关系,“思维方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工作至今,越来越觉得,这些简简单单、日日被传颂听到耳朵出茧的道理,是最能经得住推敲的。书中,正面的思维方式作者用日常词汇描述,比如,是积极向上的、有感恩心、有协调性、性格开朗、勤奋、不自私、不贪欲等等,每个词汇都撞击着多元价值观下我们原有的种种疑惑。如果我们都能遵循并坚守传统美德中关于“仁、义、礼、智、信”的种种论述,对工作和生活保持高度的热爱,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与主观能动性,就一定会拥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从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中,逐渐实现美好的人生价值追求。 《活法》中提出,要想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每一天都过得“异常得认真”,在日常工作中以“认真”进行提升心性、磨练灵魂。作者说,他不在意一个人是否有才华,才子往往对今日抱着漫不经心的态度,很容易凭自己的才智看到未来,因而难免对乌龟般的按部就班不耐烦,总想学兔子,用最短时间达到终点。稻盛和夫先生直言不讳地对一种劳动态度作出评判,“一般人都把劳动看成获得生活所需粮食与报酬的手段,认为劳动的时间越短越好,工资则多多益善,其余的时间要用来从事休闲活动,这样的人生才算丰富。”而是认为劳动对人具有崇高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劳动有克制欲望,磨练心志,塑造人格的功效。我们工作现场就是最好的磨练意志的地方,我们的日常工作就是最尊贵的修行。“过得异常认真”就是全身贯注于一事一业,拼命努力,持之以恒,精益求精。人在这个过程中,灵魂自然而然的获得净化,形成厚实的人格。 作者提倡“精进”,坚持不懈,直至成功。他的观点真诚、质朴而令人警醒: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要戒骄戒躁,要每天自我反省,要感谢生命,要行善积德,要摒弃掉感性所带来的烦恼。六条实现“精进”的做法,都是提高心性、磨炼人格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我们每个

稻盛和夫《活法》读后感范文(精品3篇)

稻盛和夫《活法》读后感(精选3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稻盛和夫《活法》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稻盛和夫《活法》读后感 1 寒假期间,我读了《活法》这本书,书中讲述了稻盛和夫对生活的各种想法。读了之后,我受益匪浅。书中提到的“人生方程式”让我印象深刻。 稻盛和夫认为,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即生活和工作的结果由公式后面的三个要素相乘得来,其中“思维方式”是最重要的。他认为“思维方式”有正负之分,思维方向是错误的,“思维方式”就是负的,否则就是正的,这会导致不同的人生。 合上书本,联想自己,感触颇深。我很清楚,我不是那种天生就有杰出才能的人。因此,为了弥补这一点,我把全部的精力和努力投入到我的工作中。我可以说我充满了炽热的热情。缺失的是什么?现在回想起来,正是思维方式的负面影响导致了我内心对完美的追求。有时候,工作出现瑕疵,我会非常着急。这种思想和行为是非常可怕的。工作中的每一件事都不可能如你所愿,对于缺点、问题,换个角度看,就会是另一番景象。 就我自己的教学工作而言,也许我的热情和努力并没有在一段时间内取得很大的成效,或者只是部分学生取得了进步,但是这“部分”的积累最终会对班级的整体提升做出贡献。这样,当老师的快乐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或者换句话说,即使有的学生成绩没有很大的提高,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投入更多的教学热情,间接地提高了自己的教学和管理能力,也让更多的学生提高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不又是一种收获吗? 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让我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了新的认识。扪心自问,只要我们有信心做好一份工作,并努力去做好它,面对困难始终坚持,不敷衍,不忽视,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会享受到工作的快乐,收获人生的精彩。 稻盛和夫《活法》读后感 2 在这个暑假里,我阅读了稻盛和夫的《活法》后,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而却有了很多的领悟和想法。让我看完一遍后还想再看一次。 稻盛和夫的这部书讲述了稻盛和夫对于人生、实现理想、提升心志方面的一些见解。稻盛和夫在讲述阳明哲学——敬天爱人是思想源泉中讲到一句话,他说“作为人,何谓正确?”,他说这是良知的另一种说法。它将“作为人应该做正确的事情,用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将良知发挥到极致。每个人都要做社会所允许的事,遵循法律给予我的权利,做我们尽力所能做的事情,那样我们所处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好,每个人都坦坦荡荡的做了一个人。我记得我以前的一个老师让我们在本子上写人这个字,要我们把人这个字写得端端正正的,现在我才知道老师让我们写这个字的意义是什么了。就是为了让我们做一个一正确的方式做任何事情,

《活法》 读书心得

《活法》读书心得 近日,品读了日本作家稻盛和夫作品《活法》,使我感受颇深,他重点对人的心态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只有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建立一种积极、正确的心态,我们的工作、事业才会得到许多的助力。 稻盛和夫曾说:“总是积极向前,有一颗感恩的心,乐观的接受,充满善意,有理想,不惜努力……”。积极的心态是非凡人生成功的起点,凡事总往好的方面想,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每天的人和事,我们的性格将会在潜移默化中变的开朗,充满激情,随之的工作也会取得一定的进展,家庭也愈加和睦而温馨。作为一名合格的企业员工,我认为还应该具备三种心态: 一是感恩的心态 感恩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感谢公司、同事和家人。我们相聚在一起,不仅仅是选择的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更是一个展现自我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要感谢公司、包括公司的领导、同事,因为是由于他们对自己的认可才来到了公司,我们入职之初,工作经验缺乏,工作能力不足,感谢公司和领导给予了我们的机会,让我们有展示自己的平台,同事们在工作中给予的指导、帮助和协助,让我们更好的适应工作和公司,让我们得到了逐渐的成长,更要感谢家人给予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二是简单的心态 有一句话叫做“活在当下”,理解了这句话,你会活得更健康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力争做到:静下心、沉住气、耐得住寂寞,把工作做的尽善尽美。 对员工个人来说,真正对自己起作用的动力与压力来自自身,不要指望公司领导像小时候的父母和老师那样对自己提各种各样的要求,指明自己前进的方向。如果自己采取懒散的工作态度,那么个人的发展与前途是非常渺茫的,这样的一种局面是我们绝对不想面对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除了努力踏实的工作外,还应该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在工作中我们不但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具备积极的、正面的工作状态,做好有效的应对措施。 三是敬业 要相信天道酬勤,努力就会有回报,暂时的失败和不成功,是还没有努力到老天爷感动的程度。 领导对员工不会提太多的要求,这并不是说员工的工作可以随心所欲,其实公司领导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员工自己锻炼自己,自己通过个人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活法读后感3篇

活法读后感3篇 活法读后感 感恩稻盛和夫老师的倾心付出和大慈大德,让我接触到了《活法》这一智慧的宝库。 《活法》吸引了我,并悄然地改变着我。 稻盛老师拥有正确的思维方式,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是运用最单纯的理念与原则处理问题。或许我们遇到诱惑时,邪念就在我们心里产生了,违背那些道德,取得一点私利。殊不知,宇宙间存在”因果报应“法则,现在取得的私利一定会还回来。所以,我们希望的成功是必定失败的。 通过《活法》,我又重新认知”劳动“的内涵,劳动不仅是获得劳动报酬的手段,也是提升心性、通向觉悟的必要之路。我的学习不仅是学习,且能觉悟人生,尽管目前是瑕疵的,不完美不要紧,贵在持续”精进“。 最触动我灵魂的就是稻盛老师这样的一句话”提升心性,磨练灵魂,这样再死的时候,灵魂比生的时候更纯洁一点。“而要做到这样,需要”六项精进“: 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2。谦虚戒骄3。天天反省4。活着就要感谢5。积善行、思利他6。不要有感性的烦恼;我想做到精进的人已是平凡变成非凡的人了,我要努力向这条道路走去。 按照《活法》的精神与理念经营人生,一定会精彩纷呈的。

最后衷心祝愿天下的所有人都能幸福。 活法读后感 通过阅读《活法》一书,感觉书中每一节目录标题都是鼓人进取的励志短语,这位日本的“经营之圣”以短小精悍的章节设计和浅显易懂的语言,详细阐述了人生的活法,即高尚的品格、做人做事的原则、不懈的努力,奋发的激情,感恩的心态、简单的真谛。稻盛先生提出的“人生方程式”,即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他认为思维方式、热情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三个基本素质。人生·工作的结果是由这三个要素用“乘法”算出的乘积,绝不是“加法”。从中告诉我们作为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更应该有热情,积极主动地做事,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稻盛先生在书中肯定“努力、坚持”的意义,他强调一个人做任何事一定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努力到老天爷相助的那一刻,其实就是让我们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故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心动不如行动,一件事情的成功很多时候并非取决于外部条件的优劣,更多是取决于人的态度。而我们现在正需要这种持之以恒、坚持到底的心。无论外界环境如何,我们都应该积极主动,坚持不懈的努力工

稻盛和夫《活法》读后心得体会【五篇】

稻盛和夫《活法》读后心得体会【五篇】 《活法》是正面阐述人生的真理、生活的意义、人生应有的状态,毫无顾忌地阐述我在这些重大问题上的基本思想。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稻盛和夫《活法》读后心得体会【五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读活法心得一 通过阅读《活法》一书,感觉书中每一节目录标题都是鼓人进取的励志短语,这位日本的经营之圣以短小精悍的章节设计和浅显易懂的语言,详细阐述了人生的活法,即高尚的品格、做人做事的原则、不懈的努力,奋发的激情,感恩的心态、简单的真谛。同时,书中佛学的思想贯穿始终,宣传利他与和谐,其宗旨在于告诉我们要真正的活出意义,活出品格。 稻盛先生提出的人生方程式,即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他认为思维方式、热情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三个基本素质。人生工作的结果是由这三个要素用乘法算出的乘积,绝不是加法。从中告诉我们作为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更应该有热情,积极主动地做事,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稻盛先生在书中肯定努力、坚持的意义,他强调一个人做任何事一定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努力到老天爷相助的那一刻,其实就是让我们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故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

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心动不如行动,一件事情的成功很多时候并非取决于外部条件的优劣,更多是取决于人的态度。而我们现在正需要这种持之以恒、坚持到底的心。无论外界环境如何,我们都应该积极主动,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很多员工刚进入企业都会很努力,对自己抱有很大的期望值,但是自己坚持一段时间后,发现不管努力与不努力都一样,同样的报酬,也没有委以重任,于是没有了信心,没有了热情。其实是错误的,只要你坚持努力工作,一定会得到企业认可的,不但给企业带来了效益,更快速提升了自己能力。我们应该用真心、诚心、虚心、恒心、爱心的精神去工作,全身心投入工作,领导交办的工作要做到最好,对上司保持最起码的尊重,要有主动帮助别人的意识,主动找差距。我们只有具备了设定并达成目标的能力、快速执行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才能找到自我实现的价值。 稻盛和夫崇尚化繁就简的禅意。书中也提到:简单是人生和企业经营的原理原则。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不要说谎话、不要贪心、不要给别人找麻烦、脚踏实地的去做事。我们每一个益海嘉里人的工作是平凡的,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工作,但我们不应该放弃学习,放弃挑战,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融入到我们这一个充满温馨的学习型企业中,尽最大可能来展示自己的价值,进而共同创造益海嘉里明天的辉

(完整版)《活法》读后感和心得(精选多篇)

《活法》读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活法》读后感 学会快乐的工作 在人生短短几十年的人生岁月中,最重要的三十年是在工作、劳动中度过的。而我们该如何享受工作中的快乐呢?通过读《活法》,我有了如下感悟: 第一,要正确认识工作的意义。 工作的意义不只是获得薪酬,它还可以帮助我们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表面上,我们成就了事业,而实际上,工作成就了我们。 第二,要使内心强烈的热情与脚踏实地的努力相结合。 人在年轻的时候,常常眼高手低,不能脚踏实地做人做事,不能把握住成功的机会;人到中年,即使有了成功的基础,但也会因为缺乏工作的热情而放弃努力,从而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与满足。因此,快乐工作需要我们“非常迫切地、努力地工作”。 第三,要坚持不懈地用“今天”积累“未来”。 成功是每一个平凡的“今天”不断积累的结果,想在工作中享受快乐,就必须把握好每一个“今天”。 第四,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

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需要凭着信心和勇气,与困难正面交锋,只要我们勇往直前,我们就可以展现出难以置信的力量。抱定这样的态度,即使境况再恶劣,也不会影响我们享受工作本身的快乐。 第五,要常怀感恩之心。 作为刚入职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对工作心存感激,感谢公司为我们提供发展的平台;感谢老员工用智慧和汗水创造成果,让我们有了更高的起点。只有拥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工作的满足感。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以上五点,请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在工作中得到快乐。 第二篇:活法的读后感 用三天的空闲时间读完了《活法》,感触颇深,更知我们的人生需要更多的“精神粮食”,我们的精神需要不断的糯养才得以升华。 此书,让我想起贾平凹在他女儿婚礼上的讲话:第一句是一副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做对国家有用的人,做对家庭有责任的人。好读书能受用一生,认真工作就一辈子有饭吃。第二句是:“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做普通人,干正经事,可以爱小零钱,但必须有大胸怀。 我们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决定我们选择怎样的人生道路,也决定我们生活的方式和态度。人原本就是一个平凡体,无论人

活法读后感(共10篇)

活法读后感(共10篇) 读中国文人的活法有感: 《中国文人的活法》的作者李国文,这是一位这是一位有着几十年坎坷人生阅历的文坛老人反思历史人物悲欢离合、大起大落的命运,洞悉当今现实善恶美丑人生百态所得出的肺腑之言。 这是一本内融民族历史、文化心理、人生哲理描绘于一体,充满人生智慧、给人带来莫大的阅读快感的佳作。作者对他们深刻的揭示、独到的剖析,生动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像一面镜子,不仅照出了文人、古人,读了本书也让我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提到文人正可谓星罗棋布,不可计数。这其中既不乏流芳百世者,亦不乏遗臭万年者,再加上庸碌无为者就更是无法计量。再观他们的活法,中国文人多处于社会上层的士大夫阶层,受过系统的教育,他们作为中国社会的精英集团,受到极高的礼遇。然而他们当中却鲜能仕途得意且名垂青史;更多的还是大才难展,壮志难酬,屡遭小人构陷,权臣排挤,现实打击之人。 “活法”,这也是从古至今每个人想解而又难以解开的疙瘩。就像书中有些人物不太为我们所熟悉,但作者从中挖掘出了有普遍意味的东西;有的人物大名鼎鼎、如雷贯耳,但越是这些人,作者越能挖出别人看不到或看到不愿说的另一面,正如序文中引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通过密叶投射在霉苔上面的月光,只看到点点的碎影。”他们或活得很有名,或活得很有趣,有的令人哭笑不得,有的令人咬牙切齿,有的令人鄙视,有的令人崇敬,有的令人叹息。他们的为人、性格、奋

斗目标以及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打上的烙印,他们的身体力行,无不使人感悟到,选择了什么样的“活法”,就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什么样的命运。 本书选取了不同时期文人的生存选择与历史境遇,既有我们比较熟悉知的秦相李斯、魏帝曹操、文豪苏东坡、才女李清照、大诗人陆游、廉史海瑞,又有几乎被历史淡忘的、西晋附庸风雅的王衍、淹没在“巨贪”下的作为诗人的严嵩,等等。作者描绘了他们选择的不同活法和为人,以生动的人物故事和形象,启迪今人的人生思考。 自己肯定算不上文人,可看任何文章内容时都不自觉的迁移到自己身上,从古人的人生经历和过程我们可以更好的去把握自己,虽然生活中自己有时会有点迷茫,有点浮躁,可是当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去感受,去领悟反省自己时,总感觉也有他们的影子存在,仿佛是一泓清澈见底的溪流,可以看到自己的灵魂。“人活一世,树活一秋。”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给自己和亲朋好友带来幸福,给自己身边的人带来快乐,让生活更精彩,这才是生活的真谛。 读《中国文人的活法》由感 活法读后感(2)| 返回目录 读《中国文人的活法》由感 《中国文人的活法》的作者李国文,这是一位这是一位有着几十年坎坷人生阅历的文坛老人反思历史人物悲欢离合、大起大落的命运,洞悉当今现实善恶美丑人生百态所得出的肺腑之言。

《活法》稻盛和夫

《活法》-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 上面的话,是稻盛和夫先生在创业之初的重誓,当时仅有8人。而四十多年后,稻盛和夫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位一生缔造2个世界五百强的人。 在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曾经出现过“经营四圣”,他们分别是松下公司的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本田宗一郎和京瓷集团的稻盛和夫。四个人当中惟一健在的就是稻盛和夫了。 1932年,稻盛和夫生于日本鹿儿岛县,技术员出身的他先后创办了日本京瓷株式会社和日本第二大电讯公司KDDI。经过几十年的经营,这两个企业均名列世界500强,稻盛和夫所创立的深植于佛教的商业道德准则和“敬天爱人”的经营哲学也深深地影响了一批日本企业。 稻盛和夫认为,成功是三个因数相乘的结果。 有记者问稻盛和夫作为两个世界500强企业的缔造者,你被尊称为“经营之圣”,你认为企业经营成功的最大秘诀是什么? 稻盛和夫答:人生与经营活动是相通的。要想取得成功,需要有三个因数相乘:这就是理念、能力和执着心。 人生如同登山,经营企业亦如此,首先要确定应该攀登什么样的山,是把自己的目标仅仅定为小企业还是想创立一个大企业。人应该拥有闪光的人生观,如果把目标定得高远,随随便便的经营理念就不可能达到目标,必须是高层次的哲学理念。如果有人只想着“轻而易举赚大钱”或者“干得顺手”,就会把事情弄糟。 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掌门人稻盛和夫的人生道路,是一部传奇。在20世纪日本“经营四圣”之中,稻盛和夫是唯一健在、企业经营绩效卓著的一位;是向中国走得最近、成为名副其实的中日友好使者的一位;是哲学悟性最高,说得精彩写得精彩做得更精彩的一位。当代中国文化大师季羡林先生说:“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稻盛成功方程式”是稻盛哲学的核心。这个简练朴素而又精深博大的方程式可以表述为: 成功=人格?理念(-100~+100)×能力(0~100)×努力(0~100)。 稻盛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东西方思想文化资源中提炼出来的成功方程式,突出“人格?理念”对人生、对事业、对社会的决定性的作用,不失为医治现代社会浮躁病的一副良药。不但各行各业的成年人可以用这个方程式来对照、反省自己

[活法三]读后感

[活法三]读后感 《活法三》读后感 感知着稻盛哲学的源头,领悟着西乡的博大清澈。。。 一、无私,大成的起点。 真正的成功者,一定是给世人留下点什么,绝不是用机智赚取了财富的人,反省自己,做事业有多少是为伙伴、为世人之心,比例即人格,清晰的感知到比例还小,提升心性从 当下开始。 二、心性的荒芜才是今天最大的悲剧。 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财富的拥有者是今天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可外在富裕了, 欲望膨胀了,感恩之心却荒芜了,竭尽全力去攫取,甚至不择手段,很少有回报社会之心,至于能够以向上向善之心、用道德良知引领的方向做有意义之事的人只是凤毛麟角了。此 刻当即明了,自己只要以纯净之心,唯善唯德定成伟大之事。 三、杰出的经营者游刃于二极之间。 在六项精进中第二条就是要谦虚不要骄傲,经常反省自己不够谦虚,有时过于谦逊又 会觉得没有力量感,正在不解之时,读到此段豁然开朗。塾长明确指出:领导者必须具有 对部下的强硬指挥力,同时兼备谦虚精神,在独断与协商、强与弱、无情与宽容的二极之 间游刃自由。当下体会到,做领导的无论强硬还是柔和都要用大爱之心引领,强与弱皆是 表象,本质是发心善否。 四、舍欲、至诚、利他。 舍欲才能至诚,至诚才能利他,利他才能收获幸福人生。人生究竟要什么,收获什么?实际上无限的奢求背后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热望着人生只要幸福就够了,马上进入利他。 五、塾长之敬天爱人,常讲却领会肤浅。 天者,自然之道也,敬天就是遵循道,遵循规律,可是怎么践行呢?塾长明确为:道 即天道,就是诚。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一下子通透了,至诚既可合天道。人至诚即是人行道,是为敬天。所谓爱人,就是摈弃一己私欲,体恤他人,持利他之心。 敬天爱人,修心一项可成也。 六、不与人对,与天对。“作为人,何为正确?”就是对这句话的解读。 不与人对,与天对。与天相对,尽己责而勿咎人,寻己诚之不足。原文基本不懂,看 过译文还是不懂,塾长阐述才如梦方醒。不与人对,与天对,应用到经营中竟然是这么用:哪怕是商务谈判,也不是把对方当对手,而是用心与天相对,以真心、以真诚、秉承良知,

《活法》经典语录 稻盛和夫

<<活法>>经典语录稻盛和夫 BY小派 1. 哲学产生于辛勤的汗水中,精神在日常的工作中得到磨炼。 2. 生命只有一次,万万不能浪费,要“竭尽全力”、真挚、认真地活着。 3.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4. 不要忘记凡事往好的方面着想,发挥才华,时常倾注激情,这是获取人生硕果的秘诀,也是引导人生走向成功的王道。 5. “宇宙法则”。那就是:人生与心念一致,强烈的意念将以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 6. 不如愿的人生其实其实也正是他心念而来的人生。 7. “内心不渴望的东西,它不可能靠近自己”。亦即,你能够实现的,只能是你自己内心渴望的东西,如果内心没有渴望,即使能够实现的也实现不了。 8. 人生就如你内心描绘的一张蓝图,而愿望就是一粒种子,是在人生这个庭院里生根、发枝、开花、结果的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9. 成功的两大因素:缜密计划和前期准备。 10. 我们内心有个吸引灾难的磁石。生病是因为有一颗吸引生病的羸弱的心。 11. 人生有盛衰荣辱,即使认为自己的命运是用自己的双手开拓的人,其人生低谷与高峰、幸福与不幸也是由自己的心相呼唤而至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都是由自己播下的种子。 12. 从不可能的地点开始,拼命地坚持去做直到最后神灵伸手援助,一旦完成原本轻言易诺的大话就能产生真实的业绩。 13. 努力是从平凡升华为非凡的必要阶梯。 14. 人生只能是“每一天”的积累与“现在”的连续。 15. 此刻的这一秒钟聚集成一天,这一天聚集成一周、一个月、一年,等发觉时,已经站在了先前看上去高不可攀的山顶上。这就是我们人生的状态。 16. 即使你的目标是短视与功利的,但是,如果不过完今天一天的话,那么明日就不会来访。到达心中向往的地点,没有任何捷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多么伟大的梦想都是一步一步、一天一天积累,最终才能实现的。 17. 梦想和愿望就是人生的跳板。 18. 简单是做人和做事的最佳原则。 19. 不是将自己的利益,而是将他人的利益作为第一要义。 20. 面对诱惑,不为所动。 21. 究竟要选择两条路中的哪一条路,当你犹豫彷徨时,我建议你远离自我利益,选择那条充满荆棘的道路,因为这是人生“本来应该”走的路----我们就是要选择这样愚直的、艰辛的生活方式。 22. 只有自己辛苦赚取的钱财才是真正的利益。 23. 贯彻落实才有意义。

《活法.贰》读后感(第三章)

读《活法.贰》第三章有感 稻盛和夫先生的这章“论努力”在告诉我们为何努力?怎么做?是用自己的经验给在职场中拼搏的我们一份指导,让我们沉淀自己的心,然后思考努力的意义! 如果问大多数的人为何要工作,大部分的人一定都是为了温饱,为了生活,为了家人更幸福!可是工作是艰苦的事情,如果我们只是为了生活而去工作,只会让自己的心变得更累,让自己的身体感受到更大的压力,也让自己变成一个不断运作的机器。所以要学会在工作中寻找乐趣,让自己在工作中体会到自身价值的实现,从而学会去爱上工作! 成与败,只不过一纸之隔,同样的努力,同样的热情,成功者就是那个敢于突破的人!我们常常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也经常在工作中体会到失败的滋味,这个时候,很多人选择绕道而行,宁愿绕更远的路也不愿意直面解决困难,因为在大多数人的心里,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必定是难以穿越的障碍,也有一部分人,他们把困难看成一次次的挑战,迎接挑战是他们生活和工作的乐趣,他们喜欢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因此他们也具有更快的效率,永远行走在别人的前面!而这其中的一部分人会从遇到的问题中去反思总结,知道自己的长处,更了解自己的不足,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阅读去充实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而不是满足与荣耀的桂冠而不能自拔。 真正努力的人,终会成为领导者,这并不是成功的终结,那么如何作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呢? 领导者都需要优秀的部下来帮助自己,那么如何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就成为了领导者最大的问题!首先,需要学会为自己的团队制定最好的计划,给他们一个看得见的未来,让他们也为之奋斗;其次领导者必须要有百分百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够去感染团队,让团队充满干劲;最后要学会尊重人才,学会知人善任,去充分挖掘每一个人的长处,将之放到最有利的位置,让他得以从工作中得到生活和心灵的满足。

《活法》心得体会

《活法》心得体会 近日,利用业余时间全文通读了日本企业家、哲学家稻盛和夫所写的《活法》一书,此书是稻盛和夫先生利用70余年时间对人生“活法”意义进行一次思考的集大成之作。他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缜密的思维,阐述了自己的人生观,即做人最基本的论理观和道德观,告诉人们应该有的正确生活态度,给读者以启示和感悟。特别是最后一章的最后一小节《踏着人生的正道,走向光明的未来》,读后更加坚定了我此生一直信守的价值观——人间正道是沧桑。 稻盛和夫先生在书的序言中说到:“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安宁的时代,世道混迷,看不清前途一种压抑的空气弥漫于整个社会,这是为什么?因为许多人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迷失了人生的方向。”稻盛和夫先生说,最要紧的就是要提出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是人生的真理?人生应有的状态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我曾不只一次的问过自己,也认真思考过。我认为,人的一生就像一场旅行,目的地很明确,但旅行的过程却很艰辛。除了一条世人都公认的正路外,还有很多的小叉路和捷径,由于每个人对活着的意义认识不一

致,在世道昆迷,经不住诱惑时,就看不清前途,从而离开“正路”,步入了叉路或选择了捷径。这些人里有些人由于走了叉路,越走离目的地越远,从而迷失了方向;另一部分人由于选择了捷径就会比选择正路的人要提前到达目的地。但由于这些人都没有选择正确的人生之路,走叉路的人要不停的询问路人要如何才能走回正路或者怎样才能尽快到达 目的地,而选择捷径的人由于心境发生了变化,他们的心已经不在路上,而是想快些到达目的地,所以丢失了欣赏沿途风景的心情,失去了此次旅行的最终意义。当别人开心讲解此次旅行的感受和意义时,他们却无言以对,甚至对自己走捷径时付出的艰辛也不能公之于众,留给自己的只有可怜的自我安慰。 那到底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的意义又到底是什么?稻盛和夫先生在序言中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在于提升心性,磨炼灵魂。人生在世,面对各种诱惑,为欲所迷,为欲所困,是人的本性,如果放任这种本性,无止境的追求财富、地位和名誉,就会沉湎于享乐。看过电视剧《士兵突击》的人都知道许三多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人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要好好活”,天生资历不如成才的他也靠着他的执着和真诚,或者是在别人看来笨拙的生存方式验证了这句话,做出了超凡的成绩,让自己的一生

活法读后感三篇范文

活法读后感三篇范文 现在的社会是个信仰缺失、盲目跟风、大众浮躁的社会,说其病态也不为过。如何在迷茫中保持清醒、摆脱迷茫,《活法》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活法读后感吧! 人的一生究竟要以什么样的方式活着才会真正做到保尔柯察金所说的那样: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之前我一直对这句话感到迷茫,直到现在读了《活法》才对这句话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通过看这本书对自己之前的人生观及生活方式深感惭愧,从而也坚定了自己以后的“活法”。 记得以前的自己是一个得过且过的人,生活中没有激情,没有目标……而这种日子也可谓是度日如年!看完《活法》后才恍然大悟原来之前的自己不仅仅是缺乏热情,更为重要的自己本身的态度有问题。稻盛和夫认为人生的成就等于努力,能力与态度三者相乘,而这三者中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态度。因为一个人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今后的成就,只有先端正了态度的人才会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当然或许在努力的道路上会有风有雨,但是我们要坚信坚持下去风雨过后是彩虹。 或许你才智一般,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及坚持不懈的精神一样可以走向成功,又或许你才智过人,但是如果因此而骄傲自满导致整天高人一等飘飘然最终不求上进一样不会成功。我们要时刻对生活怀有感恩之心,因为一个只只索取而不知感恩的人最终会陷入欲望的深渊不能自拔,一个人只会追求个人私欲最终会什么也得不到,甚至严

重的还会把自己逼入绝境,现实中的赃官污吏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么?人们通常会对别人的错误了如指掌,对于自己却往往是“当局者迷”。实际上我们应该不断反省自己,切不可只看到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只有不断反省自己,才会不断完善自己。 看了《活法》真是受益匪浅,感触良深。而我从现在开始也会 不断完善自己,活出一个精彩的人生…… 通过阅读《活法》一书,感觉书中每一节目录标题都是鼓人进 取的励志短语,这位日本的“经营之圣”以短小精悍的章节设计和浅显易懂的语言,详细阐述了人生的活法,即高尚的品格、做人做事的原则、不懈的努力,奋发的激情,感恩的心态、简单的真谛。同时,书中佛学的思想贯穿始终,宣传利他与和谐,其宗旨在于告诉我们要真正的活出意义,活出品格。 稻盛先生提出的“人生方程式”,即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他认为思维方式、热情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三个基本素质。工作的结果是由这三个要素用“乘法”算出的乘积,绝不是“加法”。从中告诉我们作为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更应该有热情,积极主动地做事,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稻盛先生在书中肯定“努力、坚持”的意义,他强调一个人做 任何事一定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努力到老天爷相助的那一刻,其实就是让我们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故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

《活法》读后感三篇

【导语】《活法》是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的代表作,原书由日本SUNMARK 出版社出版,被誉为日本21世纪励志第一书。下面是为你整理的《活法》读后感,欢迎阅读。 《活法》读后感【篇一】 打开《活法》一书的目录,感觉书中的每一小节的目录标题都是鼓人进取的励志短语。再细读文中的字字句句,感觉在简单质朴的语句里面蕴含着引人深思的人生哲学。 书的作者——稻盛和夫先生很善于总结,他通过其亲身的经历为向我们阐述了简单人生的有价值“活法”,并希望其毕生总结出的人生哲学能够引领我们走向最正确的人生道路。在读书的过程中,你会感觉到书中的道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很贴近,是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倒背如流的简单道理,但就是这些简单的道理,在作者的人生道路上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通过《活法》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更加明确了做人做事的原则。 一,首先是做人的原则,做人,做什么样的人,以什么样的心态做人。不同的心态将会影响并决定你的人生会是什么样的色彩。我体会做人要具有以下五颗心“真心、诚心、虚心、恒心、爱心”。 真心认真的心。做人要认真,认真地做出人生的每一次选择,认真地抓住人

生中的每一次机遇,以认真的态度去面对学习与工作,你的梦想就会实现。 诚心诚实、诚信、诚恳的心。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讲诚信,欺骗他人的同时就是在愚弄自己的人生,不要受目前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以诚信为本,才是成就事业的基础,特别是我们青年人,诚实讲信用是我们走好人生路的保障。 虚心谦虚、谦逊的心。成长中的我们应该谦虚为人,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时刻注意审度反省自身,不断修正人生道路中的偏差。那么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并不只是简单的听,而关键在于谦虚的学,能够放下自满高傲的姿态、虚下心来听取别人的意见,谦虚学习他人长处弥补自身之短。 恒心持之以恒、坚持的心。把平凡华为非凡的是“持续”、“要坚持到底才能有意义”这是稻盛和夫先生总结出的道理。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我们童年时常说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只要你肯付出就会有所收获,如果我们能够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地去钻研我们的本职工作,凭借我们一股傻劲、干劲去面对工作中的难题,相信就不会存在我们攻克不了的难关。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很快你就会成长为你所就职岗位上的专家型员工。 爱心是指善良的心,利他之心,也就是善待他人、学会感恩的心。我这里所说的善心、利他之心不单纯的是指人性的善良,更重要的是想说明做人要把“给予”之心放在首位的道理。当我们觉得周遭的一切对自己不公平、不优待的时候,应该想一想我为我的周遭、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的同事,乃至于我所就职的

活法读后感心得赏析

活法读后感心得赏析 导读:读书笔记活法读后感心得赏析,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活法》读后感心得赏析: 记得综合办公室在让我选择三本书中最喜欢的一本书时,我豪不犹豫的选择了《活法》。因为人的感情很奇妙,当你在进行选择的时候只有那么短短的第一眼印象就能打动你,像你喜欢上一件衣服,也许只是因为这件衣服上的小配饰;像你决定去吃一个小吃,也许只是因为它的香味让你垂涎;而我喜欢上一本书,也许是写书的人,也许是一段话,也许是一个词,为什么喜欢《活法》,则是因为在最初打动我的,是拿到手时入目的书名。 这看似一个简单的名词,却蕴含了人生的价值体现。“活”,活成什么样,“法”,应该怎么活。 书中说: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练灵魂,从我的角度上来讲,我觉得人生的意义在于选择。从我们努力诞生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是无知的,我们是空白的,是父母亲人帮助我们成长,保护并教会我们只要活着,则一切都有可能。虽然我们先天环境与基础不同,但是我们都有可以选择创造的人生。我们要活成什么样?是漫无目标、无所事事的啃老过活、混吃等死?是做一个普通小职工,按部就班、平淡一生?是努力创业,打造自己的一片天地?还是尽心尽力的做好人生的每一项工作,得到社会的认可与成功?也许你现在所做的并不是自己喜欢的,

但一定是自己选择的,就算当初是父母帮助下的决定,但你没有反抗,默默接受了被安排的人生,那也是另一种选择。所以,人生没有后悔药,所有发生的事情都是过去时,时间不会停下来等任何人,既然选择了那就欣然接受。 人生只有一辈子,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并慎重选择,我们到底要活成什么样?当然如果你实在懒的选择,可以试着想想应该怎么活。 有一个问题一直让我迷茫,人生是为了个人价值的体现还是为了金钱的市侩,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但是当梦想和金钱成两条平行线的时候,到底该如何选择? 记得以前公司培训的时候,学到过人分三种,自燃型、可燃型、不燃型,后来上网一搜,才知道原来这话就出自稻盛和夫先生说的一段话中,当时只知稻盛和夫先生自予自燃型,我自己定义为可燃型,即而就没有多想下去。 而现在在阅读《活法》这本书时,稻盛和夫先生再次提到了“自燃型”人的重要,让我再次面对这个定义,自燃型人:就是在没有任何周围的督促,自己就能熊熊燃烧。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自燃”,只是在人生扮演不同角色的时候我们是选择性的自燃。比如就你一个人在家,你已经饿的不行了,读后感http://是不是得自觉的起来找找吃的,自力更生;比如为了孩子能上一个更好的学校,你可以尽最大的努力与牺牲,就为了给孩子买一个学区房;比如为了重病在床的父母,你可以早起摸黑的,在医院与家庭之间奔走。这些都是你在乎也最重要的人与事,不需要别人的劝说,你已经在“自燃”了。

活法试题

《活法》试题(普通卷) 答题须知: 1、结合实际工作,开卷答题,不得大篇幅摘抄书本及网络原文。 2、答题需本人亲笔手写,用A4纸或公司信笺纸,可另附页。 3、各公司/条线/部门负责人请结合员工平时学习能力与学习表现,对本级下属答卷进行评分,评分标准为“S/杰出”(90 分以上)、“A/优秀”(80~89 分)、“B/良好”(70~79 分)、“C/待改进”(60~69分)、“D/不及格”(60分以下)五个等级。 (30 分)(答卷可另附页) 人生和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100~+100)×努力(0~+100)×能力(0~+100) 人生价值或者工作结果的体现,往往取决于思维方式、努力和能力这三个主要因素。而思维方式又是这三个因素中的关键因素。如果把这三个因素看成是三个数字,那么,努力和能力的区间在0-100之间,而思维方式的区间则在-100~100之间。我把思维方式理解为正确的工作目标,只有目标正确我们才能走在实现工作成果的正确道路上,否则方向相反,即使有百倍的努力和超凡的能力,也是适得其反,做无用功。 在正确的工作目标确认下,每个人付出多少努力,再加上个人不断提升的能力才会有正确的回报。 二、本书多次谈到“利他心”,您将如何应用“利他思想”服务好您的客户?(30 分) (答卷可另附页) 答:中国明代著名道家专著《增广贤文》里有一名话写道,“但行好事,不问前程”,我把它作为了我的微信座佑铭。作为一位在公司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员工,服务是工作的核心。而如何主动服务,如果把服务做到极致,其核心在于自己的

初心。所谓初心在我的理解来看,其实就是稻盛和夫先生强调多次的“利他之心”,一切应从被服务者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想,思考周全,用高效的工作来为一线部门解决后顾之忧。其次,多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熟悉了解行业的专业知识、各岗位的技能精髓,这样才能很好的成为一线部门的合作伙伴,提供他们切实所需的服务,并为其团队建设,经营决定出谋划策。 利他之心,另一方面体现在责任心。只有当你把自己的工作当成终身的职业来对待,才会有与公司荣辱与共,共同进退的决心。你会去真正杜绝浪费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滴水,去关心每一位与自己一起战斗的同事,去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来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 三、稻盛先生说过“经营需要燃烧的斗魂”,请结合您的工作,谈一谈如何激发“燃烧的斗魂”?(40 分)(答卷可另附页) 稻盛先生说:燃烧的斗魂可以帮助企业在竞争中取胜,而燃烧的斗魂归根到底就是要有崇高的精神,只有有道德、有行为准则的人才会有燃烧的斗魂! 在工作中应当有意识地不断提升自己的品格和思想,同时不断反省自己、坚持学习、维持高尚的人格。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 另外,要有的信仰,有目标。明确了解公司的短期、长期规划。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为公司能给自己提供一个优秀的工作平台而感恩,为有朝一日能实现公司的千亿梦而激动,为在这样一个团队而骄傲。作为一名从事公司人事工作的员工,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提高附加值,随时做好准备为公司创造价值。

活法3读后感

《活法三》读后感 —谢词飞书发下来有段时间了,当再次翻开活法三的时候,仔细去看的时候,真的是太有感触了!!当静下来慢慢去品的时候,受益匪浅,一生受用,活法三这本书是稻盛和夫先生在前两本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细化,用通俗的语言阐述博大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做为当下的我看了算是心灵的升华,也是指导自己做为社会人做人做事的准则,用书的封面一句话就是:寻找你自己的人生王道。要想实现自己人生的王道首先得有无私奉献精神,然后要经的起社会对你的考验,再用利他精神每天不断的精进来磨练自己,最后实现自己人生的王道,这句话写出自己的心声,也给在迷茫的自己开始指引了方向,人生的方向,事业的方向,通过此书重点感受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述说: 首先,在企业当中作为公司的一个职员每个人都应有一颗无私的心,来源于对整个组织、团队、职员的一种关爱,而不是自己的私语,稻盛先生写到这样一句“常念公司之事,愿意自我牺牲,若非如此,不能成为领导者”,可想而知他当时是怎样的一种情怀,不是一般的领导所能做的到的,假设如果企业当中领导只想到自己的利益,而不考虑团队的人,那么团队的人怎么可能为之而奋斗,这个团队在未来也不会长久,走不了太远。常常下店的过程中,会不断的遇到很多的老板娘在抱怨店面的员工流失、不听话等问题,但是从来没有想过自身的问题在哪里,员工的伙食每餐都是青菜或者土豆、海带丝,据店内员工反映基本都是如此,甚至有老板娘给员工租的宿舍就是在地下室内等等情况,如果做为老板关想到自己赚多少钱,私欲过重,也就岌岌可危了,所以在一个组织中应该摆脱个人的立场,断私欲,将无私精神贯彻组织内每个成员,无私是我要坚守也是要带到自己工作中去,贯彻给客户及客户员工; 其次,就是考验,忍受苦难,饱受心酸,仍不断努力,迎难而上,力求超越,如此才可坚定自己志向。稻盛先生在书中说到,他自己两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