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师科学素养

教师科学素养

教师科学素养
教师科学素养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引起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价值观。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把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放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学校教育是基础,教师科学素养是关键,要求教师要关注科学,注重科学素养的提升。

第一节教师科学素养概述

科学素养(science IJteracy,简称sL)的研究最早始于美国。美国1957年进行了第一次调查,1972年以后在美国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下,开始每两年一次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和研一、科学概述

(一)科学的概念

科学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指“知识”、‘‘学问”。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一词,随后,严复在翻译《天演论》和《原富》时,也使用“科学”这个词语。此后,“科学”便在中国广泛运用。前苏联《大百科全书》中说:“科学是对现实世界规律的不断深入认,识的过程。”《中国大百科全书》把科学定义为“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具有多重含义,以下简要概述。

1.科学是对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理性认识

人们认识了自然界或社会某一领域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就获得了某一方面的科学知识。达尔文说过:“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这里所谓的“事实”,可以是自然的事实,也可以是历史事实、社会事实和其他事实。而所谓“规律”则是指事物或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反复出现的。所谓理性的认识,首先是指从事物或现象本身去寻求原因,去探索事实和规律。其次,理性认识是指通过实践获得感性认识,然后经过大脑逻辑思维加工,上升到理性层次的认识。科学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完善和发展。

【资料链接1】

从“燃素说”看“科学的发展”

“燃素说”是化学史上解释物体燃烧的一种学说。这种观点认为,燃烧是一种分解过程,●物质燃烧时释放出一种叫做“燃素”的东西。

早期的医疗化学家们设想化学物质含有三大元素:硫为易燃的元素,汞为流动性和挥发性的元素,盐为固定和不活动的元素。1669年美因茨大学医学教授约钦姆·贝歇尔修改了医疗化学的学说,主张固体的泥土物质一般含有三种成分:“石土”是存在于一切固体中的种固定的土,相当于早期医疗化学家的盐元素;“油土”是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体中的一种油性的土,相当于硫元素;‘‘汞土”是一种流动性的土,相当于汞元素。贝歇尔认为一切可以燃烧的物体含有硫质的、油性的“油土”,它在燃烧过程中从它与别的土结合中逃了出来。燃烧是一种分解作用,物质燃烧后,留下的灰烬是成分更简单的物质。

1703年,德国哈雷大学医学与化学教授格奥尔格·恩斯特。斯塔尔把贝歇尔的“油土”塔尔出版了“燃素说’’的代表作《化学基础》。斯塔尔认为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中,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来,同时发光发热。燃烧是分解过程:可燃物=灰烬+燃素;金属:煅灰+燃素。如果将金属煅灰和木炭混合加热,煅灰就吸收木炭中的燃素,重新变为金属,同时木炭失去燃素变为灰烬。木炭、油脂、蜡都是富含燃素的物质,燃烧起来非常猛烈,而且燃烧后只剩不很少的灰烬;石头、草木灰、黄金不能燃烧,是因为它们不含燃素。酒精是燃素与水的结合物,酒精燃烧时失去燃素,便只剩下了水。空气是带走燃素的必需媒介物。燃素和空气结合,充塞于天地之间。植物从空气中吸收燃素,动物又从植物中获得燃素,所以动植物易燃。

到1740年:燃素理论在法国被普遍接受;十年以后,这种观点成为化学界的公认理论。燃素说尽管错误,但它把大量的化学事实统一在一个概念之下,解释了冶金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燃素说”流行了一百多年。

燃素学说实际上是很不科学的,推翻燃素学说的科学家是拉瓦锡,他的新化学一度命名为“反燃素化学”。1772年,拉瓦锡观测到氧化现象,使他迈出了化学革命的一大步。他燃烧了称过重量的磷和硫,发现所得产物的重量大于单纯的磷和硫。1777年,拉瓦锡在巴黎科学院宣读一篇名为“极纯空气”的论文。1782年,拉瓦锡在巴黎科学院当众做了实验,把氧气和氢气放在一起燃烧时,可以得到很高的温度,可使铂熔化。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认为这是当时能够得到的最高温度。他发表的文章《燃烧概论》成为反对“燃素说”的一篇最重要的论文。

恩格斯对于拉瓦锡提出的燃烧的氧化学说给予很高的评价,指出由于拉瓦锡的学说,使过去在“燃素说”形式上倒立着的全部化学正立过来了。从此,化学家能够按照物质的本来面目进行科学研究,使化学蓬勃地发展起来。

2.科学是知识体系

在古代和近代,除了个别学科的理论,如欧几里德几何学和牛顿力学,可算得上是知识体系之外,人类的科学知识绝大多数都是零散的、缺乏内在逻辑联系的知识单元。20世纪初现代科学诞生后,各门学科日趋成熟,人们把各学科积累的大量知识单元,如原理、公理、定义、定理、定律等,按照内在逻辑关系,加以综合,使之条理化、系统化。这样,各学科都形成了系统的知识,学科又组成学科群,构成了多层次的知识体系。

3.科学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科学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认识到科学研究是一种动态过程,是探索未知,从事知识生产的人类的活动领域。知识不是科学的全部,只是科学活动的产品,科学知识是不断发展的。其次,人们认识到科学活动的方式是一种国际性的社会事业。科学研究已经从16世纪伽利略时代的个体活动,经过17世纪牛顿时代的松散群众组织“皇家学会”时代,到19世纪爱迪生组织的“实验工厂”的集体研究活动,发展到现代如中国的“两弹一星”和“863计划”,到美国的“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的国家建制研究活动,以至今天如“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国际合作的跨国建制研究活动,科学活动成为越来越需要多国协作的国际性社会事业。

总之,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科学是一种社会活动,科学是一项事业和理想追求。科学是人们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态度和方法。科学是立世之基,只有懂得科学,掌握科学,尊重客观规律,顺乎客观规律,才能立于世上。科学深深地影响着人的思维,影响着人的灵性,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二)科学的分类

1.科学的传统分类

由于研究的具体对象不同、角度不同、研究方法不同以及认识职能和认识内容不同,科学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三大门类,它们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共同构建了科学的体系。

自然科学:自然科学从物质运动的角度来研究整个客观世界,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经验的总结。自然科学的目的在于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的任务在于揭示自然界发生的现象以及自然现象发生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并预见新的现象和过程,为在社会实践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规律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它的发展取决于生产的发展,并反转来推动生产的发展。尽管人们在利用自然科学成果时要受到阶级利益、民族利益的制约,但自然科学本身没有阶级性和国界性。自然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气象学等基础科学和生物学、

医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等实用科学。

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是从人类社会发展运动这一角度研究整个客观世界。它的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一般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范畴,是有阶级性的。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社会科学所涵盖的学科有: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文学、美学、艺术学、逻辑学、语言学、史学、军事学、人类学、考古学、民俗学、新闻学、传播学在内的社会学科。

思维科学:思维科学是研究思维活动规律和形式的科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社会人所特有的反映形式,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思维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形成合乎逻辑的理论体系,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运动规律。思维过程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本质,达到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 2.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把现代科学的体系分为十大科学部门,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文艺理论、军事科学、行为科学、地理科学。

而形成比较一致意见的分类是,现代自然科学的三个层次: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

基础科学——研究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各种基本运动形态、运动规律。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数学等。

技术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和工艺过程中的共同性规律。包括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空间科学、应用光学、环境科学等。

应用科学——研究把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工程技术和工艺流程的原则和方法。如作物栽培学、生物技术、咱动化科学、半导体科学、冶金学、工程力学等。

(三)科学研究方法

在现代科学的发展进程中,新科技革命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手段,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趋势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取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探索真理,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它是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活动。科学研究是一个复杂而艰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科学研究的方法是顺利达到研究彼岸的桥梁。

1.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1)科学实验法。科学实验、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并称为人类的三大实践活动。实践不仅是理论的源泉,而且也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科学实验就是自然科学理论的源泉和检验标准。特别是现代自然科学研究中,任何新的发现、新的发明、新的理论的提出都必须以能够重现的实验结果为依据,否则就不能被他人接受。即便是一个纯粹的理论研究者,他也必须对他所关注的实验结果,甚至实验过程有相当深入的了解才行。因此,可以说,科学实验是自然科学发展中极为重要的活动和研究方法。

(2)数学方法。数学方法有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方法论全书中的数学方法指研究和发展数学时的思想方法。而这里所要阐述的数学方法则是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思想方法,其内涵是:它是一种科学抽象的思维方法,其根本特点在于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只抽取出各种量、量的变化及各量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在符合客观的前提下,使科学概念或原理符号化、公式化,利用数学语言(即数学工具)对符号进行逻辑推导、运算、演算和量的分析,以形成对研究对象的数学解释和预测,从而从量的方面揭示研究对象的规律性。

(3)系统科学方法。系统科学是关于系统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尽管这门学科自20世纪上半叶才产生,但由于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发展十分迅速,现已成为一个包括众多分支的科学领域。它包括有: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工程、大系统理论、系统动力

学、运筹学、博弈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一般生命系统论、社会系统论、泛系分析、灰色系统理论等分支。自然界本身就是一个无限大、无限复杂的系统,在自然界中包括着许许多多不同的系统,系统是一种普遍存在。一切事物和过程都可以看做组织性程度不同的系统,从而使系统科学的原理具有一般性和较高的普遍性。

利用系统科学的原理,把研究对象从整体、联系、结构的功能上,精确地考察整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其内部联系与规律,达到有效控制与改造系统的目的,研究各种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进化的规律的科学方法称为系统科学方法。它已得到各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目前尤其在生物学领域和经济领域中的应用最为引人注目。系统科学研究有两个基本特点:其一是它与工程技术、经济建设、企业管理、环境科学等联系密切,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其二是它的理论基础不仅是系统论,而且还依赖于各有关的专门学科,与现代一些数学分支学科有密切关系。正因为如此,人们认为系统科学方法一般指研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系统的结构和设计方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在《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一书中,对系统科学在教育研究中的方法论价值有深刻的论述。其方法论价值表现在六个方面:①提供拓展、重构当代教育研究问题领域与对象观的新视角。②提供从整体上研究教育内部结构的新思维原则。③提供分析教育与环境关系的“结构功能”新思维模式。④提供研究教育系统变革过程的新思维路线。⑤提供多学科综合研究复杂对象方法的范例。⑥提供用系统观点认识教育的一系列新观念。 2.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人们完整、客观、准确地把握客观世界本质与规律的最佳方法,社会科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完整、客观、准确地把握人类社会及思维的本质与规律,只有实现了自然科学化的社会科学才是真正成熟的社会科学,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社会科学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由此可见,社会科学的总体趋势是客观化、精确化和系统化,在本质上就是“自然科学化”。

社会生产力对社会科学在精确性、客观性和系统性上的需要程度是制约社会科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事物的复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人们的主观反映所产生的误差也越来越大,由此所产生的社会危害越来越重,推动社会科学朝着精确性和客观性方向发展的动力越来越大。同时由于社会分工日趋细微,社会结构日趋复杂,社会控制的手段也随之越来越丰富多样、准确及时,各种法律条文日趋具体化、精确化,这就在技术上产生了对社会科学精确性和客观性越来越高的要求。

社会科学实现自然科学化,并不是指社会科学个别或部分地引入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而是指社会科学必须完全以自然科学的基本公理为假设前提,所有推理论证与运算必须严格遵循规定的逻辑程序,所得结论必须经得起严格的实践或实验的检验。要实现社会科学的自然科学化,必须完成两大任务:一是实现价值理论的自然科学化。实现价值理论的自然科学化就是以自然科学的基本公理作为假设前提,把人类社会的价值运动辩证地还原为一般的物理化学运动,并采用自然科学方法对各种价值现象进行客观和精确的分析。二是建立社会科学与价值理论广泛而深入的联系。在价值理论实现了自然科学化以后,就要将价值理论延伸到社会科学各个领域,所有社会现象都可以找到它的价值动因,所有社会规律都可以采用一定的价值变化规律来描述。

3.思维科学的研究方法

20世纪50年代以后,脑科学有了新的重大进展,斯佩里等人对左脑和右脑功能的研究,对大脑机能区的定位研究,对神经回路的研究,脑物理和脑化学的研究等,都进一步揭示了思维的物质运动性质;与此同时,皮亚杰等人对儿童思维和成人思维的研究,新近兴起的认知科学对人脑信息加工机理的研究,则又丰富了人脑反映事物本质之机制的知识。这些研究成果为思维科学积累了新的科学资料。当代各学科的多层次和横向渗透发展,尤其是信息论

和计算机科学的诞生,为深入地研究人的思维开辟了新的途径。目前思维科学还处于初创阶段,分析的研究远远大于综合的研究,各部门独立的研究甚于跨部门的共同研究,还有待于形成统一的体系。

二、科学素养的内涵及构成

(一)科学素养的内涵

从字面分析科学素养是由“科学”和“素养”组成。《教育大词典》中“科学”是指描述、解释和预言现实世界的过程和现象,揭示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表述。《辞海》中“素养”是指经常修习涵养。这种解释偏重素养的获得过程。英语对“素养”的解释则偏重结果,一是指有学识、有教养,多用于学者;二是指能够阅读、书写,有文化,对象是普通大众。 1.国外对科学素养含义的阐述

20世纪初,科学素养的思想开始萌芽,1952年美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柯南特在《科学中的普通教育》一书中说道:“一个人的科学经验越广泛,他的科学素养越高。”首次使用了“科学素养”这个名词;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荣誉教授赫德在一篇名为“科学素养:它对美国学校的意义”的文章中,用“科学素养”一词描绘对科学的理解,把“科学素养”看成对科学的理解及其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

1967年,美国威士康星大学的培勒等人通过研究提出,具有科学素养的人应理解以下内容:①科学和社会之问的关系。②指导科学家工作的伦理原则。③科学的本质。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⑤科学的基本概念。⑥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关系。

1985年,美国科学促进会制订了面向21世纪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206l计划”,对科学素养进行了新的阐释:①熟悉自然界,认识它的多样性和统一性。②理解重要的科学概念和原理。③通晓科学、数学和技术相互依存的重要方式。④知道科学、数学和技术都是人类的事业,知道它们的力量和局限性的含义。⑤有进行科学思维的能力。⑥能应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于个人和社会目的。

国际经济合作组织认为:“科学素养是运用科学知识,确定问题和做出具有证据的结论,以便对自然世界和通过人类活动对自然世界的改变进行理解和做出决定的能力。”“科学素养包括运用科学基本观点理解自然世界并能做出相应决定的能力。科学素养还包括能够确认科学问题,使用证据,做出科学结论并就结论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

国际公众科学素养促进中心主任,美国芝加哥科学院副院长米勒教授认为:“科学素养能够定义为对于科学技术具有读写的能力。”公众科学素养是由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具有足够可以阅读报刊上各种不同科学观点的词汇量和理解科学技术术语的能力;理解科学探究过程的能力;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和工作所产生的影响具有基本的理解能力。米勒教授的建议在国际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并被普遍采用为各国测定和比较公众科学素养的基本参照标准。

欧盟国家科学素养调查领导人杜兰特认为科学素养由三部分组成,即理解基本科学观点、理解科学方法、理解科研机构功能。

20世纪90年代加拿大萨斯凯彻温省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科学素养标准,被细化成七个可实际操作的方面:①科学的本质。②核心科学概念。③科学过程。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⑤科学和技术技能。⑥科学的内在价值。⑦与科学有关的态度和兴趣。

关于科学素养的内涵研究,目前西方国家正朝着能够在科学教育中可实际操作的方向发展,而且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国内对科学素养的研究和表述

中国科普研究所于1992年开始,利用米勒体系对全国的科学素养进行连续的调查。随后平均每两年进行一次,2010年进行的是第八次调查测试。

我国专家对科学素养的内涵也进行过探讨,有专家认为,可把科学素养分成四个方面来

阐述:一是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二是科学能力;三是科学观;四是科学品质。还有专家把科学素养的结构划分为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非智力结构来论述。

《科学课程标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2001)中,科学教育包括四个方面: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2006年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提出:“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可以看出国内专家对于科学素养的认识有一定的共同点,都认为科学素养是通过教育,掌握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并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内在品质。

科学素养概念的内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动态性、发展性特点。但无论科学素养的概念如何变化,科学素养教育已成为提高国民综合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和途径,它不仅关系到个人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理解,而且关系到科学技术对人类、对地球未来的影响。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要求广大公众的理解,更要求广大公众的参与,包括决定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使它向着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进行研究和发展。

3.科学素养的特征

从认知角度看,科学素养包括知识结构、智力因素结构和非智力因素结构三个方面。其中,非智力结构包括志趣结构、道德结构、意志结构和审美结构。知识结构是整个素质结构的基础,智力结构是在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形成,并反过来促进知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智力结构是科学素养结构的主干;非智力因素结构是在知识结构、智力结构的形成过程中同时形成的。

从内容方面看,如果说知识、能力是科学素养中的基础因素,那么思想、方法、精神和态度则是科学素养的主干,而科学技术与社会则是科学素养在实际运用中的表现。

科学素养有六个显著特征:①科学素养虽然是后天培养的,但早期形成的科学素养,是对一个人终身起作用的持久因素。②科学素养一经形成,可以不断发展、完善和健全,是一种稳定的因素。③科学素养是一个由若干子系统组成的综合性、整体性的复杂系统。④科学素养有很强的共性,但体现在每个人身上又有鲜明的个性。科学素养的共性寓于每个人的个性之中。⑤科学素养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环境中逐步形成的,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无形过程。⑥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有利于先进文化的发展和全民道德素质的提高。

总之,科学素养是可以通过学习、培训、科普教育等手段来培养、提高并不断发展的。科学素养是最基本又是终身起作用的科学素质和心理品质,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品质、道德修养的重要方面。

(二)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

目前学术界对科学素养的含义界定不一,学者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对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做出了各自的分类。笔者更认同目前国内很多学者支持的“五要素”观点,即科学素养由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科学品质构成。①这也是教师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其中,科学知识起着基础性作用,是培养和形成其他要素的主体;科学能力是核心,包含各种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等内容;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科学意识包含科学的世界观及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理解和应用科学的意识等;科学品质主要是指科学态度及精神对科学的兴趣、情感、动机等内容。

教育科学素养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的教育科学知识、方法、能力、思想和品质的总和。教育科学素养是现代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教师专业属性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根本特征。

1.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是培养和形成其他科学要素的载体。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个国家科技知识的普及程度,从根本上决定着这个国家生产力和文化的发展水平及这个民族的创造能力。

教育科学知识是教师教育科学素养的基础。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不是固定在本学科知识范围内画地为牢的活动,而是充满创造性、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面临的教育问题常常超出了学科知识的范围,如果没有对教育的一般认识,没有对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及教育内在活动中各种要素关系的认识,就不可能做好教育工作,更谈不上专业发展。

教师所具备的科学知识主要有四类:第一类是教师作为公众人物必须具有的最基本的科学知识。这是教师个人生活、参加社会活动所必需的科学知识。也是教育过程中,师生交流活动所必备的跨学科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从深度和广度上都要高于一般公众。第二类是教师所教学科系统、扎实、广博的学科专业知识,包含学科基础知识,学科历史及发展知识,学科思想方法知识和科学家在研究本学科知识方法过程中凝练的学科精神。第三类知识是运用学科的方法来分析教育活动的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实验学、教育统计学、课程论、教学论、教育信息学、教育技术学、比较教育学等。这类知识主要是帮助教师分析教育现象和教育教学活动,认识并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方法和技术上的问题,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研究能力,是综合运用各门学科,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知识。第四类知识是教师分析教育根本问题和教育中社会现象的知识。包括哲学、教育哲学、教育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生态学等。这类知识主要是帮助教师认识教育的本质,以及教育与政治、哲学、社会结构、经济体制、技术水平等所有社会变量的关系,是站在哲学的高度审视教育科学问题所需的知识。

2.科学品质、

科学品质主要指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对科学的兴趣、情感、动机等。科学态度是通过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科学发展的整体把握而形成的科学信念和科学习惯。

科学精神是科学品质的核心,是科学态度以及对科学的兴趣、情感、动机的具体体现。科学精神源于近代科学的求知求真精神和理性与实证传统,它随着科学实践的不断发展,内涵不断丰富。科学精神集中体现为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尊重实践,弘扬理性的品质。科学精神倡导不懈追求真理的信念和捍卫真理的勇气。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学术自由,用继承与批判的态度不断丰富发展科学知识体系。科学精神鼓励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鼓励知识的创造性应用,尊重已有认识,崇尚理性质疑。不承认有任何亘古不变的教条,科学有永无止境的前沿。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要求对任何人所作的研究、陈述、见解和论断进行实证和逻辑的检验。科学精神强调客观验证和逻辑论证相结合的严谨方法,科学理论必须经受实验、历史和社会实践的检验。

【案例1】

科学精神:爱迪生发明第一盏实用白炽灯

用铂线研制白炽灯,已经相当成功,可是它的价格毕竟太贵了。爱迪生决心制造一种更好的电灯。一天晚上,爱迪生心不在焉地把一块压缩的烟煤在手中搓卷着,不知不觉地把手中的烟煤搓成一根细线。他突然想到,这也许可以制造出比较好的电灯来。他把身边的一卷棉纱截下一小段,放在炉中熏了约1小时,再把它装在玻璃泡里,抽去空气,而后把电流接上。这脆弱的棉线立即发出耀目的亮光来。他又试用木材的细条、稻草、纱纸、线、麻绳、马鬃、钓鱼线、硬橡皮、栓木、藤条,甚至人的胡须、头发等近1600种材料进行了实验。在一次次失败之后,爱迪生又重新使用棉线,他把棉线摆成各种圆弧形,然后放在密闭的金属盒内,进行几个小时的炭化处理,制成为炭丝,把灯泡里的空气抽到只剩下一个大气压的百万分之一,封上灯泡口。爱迪生接通电流,他日夜盼望的情景终于出现在眼前:灯泡发出

了金色的亮光!这一天是1879年10月21日,后来就把这一天定为电灯发明日。连续用了45个小时以后,这盏电灯的灯丝才被烧断,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经过一年多的改进,他的一只样灯以16支光的亮度燃烧了1589个小时。为了提高灯泡的质量,延长灯泡的寿命,爱迪生想尽一切办法寻找适合制灯丝的材料。到1880年5月初,他试验过的植物纤维材料共约6000种。虽然灯泡试制成功了,但他总觉得灯丝结构还不能令人满意,质地不够匀称,因而发出的亮光也不怎么理想。

一个偶然的机会,爱迪生受蒲葵扇的启发,想到用竹丝炭化后做灯丝。他详细调查有关竹子的资料,目前已经知道的就有1200种,准备全部拿来试验。他从研究人员中,选出20人组成调查队,用了10万元费用前往世界各地,采集到大约6000种竹子,结果以日本的竹子所制炭丝最为优秀,可持续燃烧1000多小时。直至1908年的9年间,日本竹一直是供应炭丝的主要原料。

爱迪生的进取心永无止境,他对于竹子做灯芯,仍不能满意,于是他又发明一种化学纤维代替竹灯丝,把灯泡质量提高了一倍。再往后,试验工作重新转向耐热的金属方面,结果才改用钨做灯丝。从此电气发光的效率,比以前增加3倍,使用范围也空前扩大,逐渐遍及全世界。爱迪生坚持不懈的研究,终于获得成功。爱迪生的白炽电灯光亮充足、柔和、无声、无味、无害于人体健康。

电灯是19世纪末最著名的一项发明,也是爱迪生对人类最辉煌的贡献。人们对爱迪生做出高度的评价:希腊神话中说,普罗米修斯给人类偷来了天火;而爱迪生却把光明带给了人类。

教育科学品质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行为中表现出的对教育科学的态度、兴趣、情感等心理特质,是教师通过对教育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以及对教育科学发展的整体把握而形成的信念和工作习惯。教师的教育科学品质主要表现在:对教育科学知识有浓厚的兴趣,能正确认识教育科学的价值标准,具有支持教育科学新生事物的精神;在教育活动中不断尝试构想更好的教育方法,关心并设法解决教育问题;留意观察教育现象,能安排更多的时问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善于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具有责任感,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做到深入钻研,刻苦探索,追求真理。

教师科学品质的提高有利于形成创造性的思维和能力,有助于培养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从而保证教学的质量。教师要调整教学方案,培养创新教学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的基本目标之一。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新课程要求教师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创生者”,改变传统教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教师调整教学方案,创造性地对已有的教材进行加工,使课程成为一种动态的存在。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是一个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教师不应过分依赖教学参考资料,应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创造出特有的班级气氛和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活动,不断培养自身的科学精神,从而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案例2】

广阔的宇宙空间——创造想象④

“三尺讲台,不仅属于我们老师,更多的是属于在座的所有学生。今天这节课,请同学们就前段时间在自学运动学过程中自己的疑问、发现、探索、结论畅所欲言。”我的话音刚落,学生谢远扬就要求发言,他发言的题目是“我能实现星际旅行”,题目一下就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他首先用所学过的知识说明现在或将来即使是最快捷的星际交通工具也无法实现星际旅行,那是因为宇宙太大、星际间太遥远的缘故,说完,他拿出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相距较远处画了两个点,并说:我们可以不可以使这两个点的距离变短呢他将纸对折,只见两点重合,由此他提出要想实现星际旅行,单纯在提高星际交通工具上做文章是不现实,

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只有使空间弯曲,使星际两点间的距离变近,那么如何弯曲空间呢他又提出了人造黑洞,利用黑洞的引力使空间弯曲,接着又阐述了在小行星上使用核爆炸制造人造黑洞的构想……大胆的构思,出乎寻常的想象,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大家围绕这一话题热烈地讨论着、争议着,并纷纷向谢远扬同学质询:“你能说明需要多大的能量就能形成人造黑洞”“如果人造黑洞制成了,星际交通工具如何穿越黑洞呢难道星际交通工具不会被黑洞吸引吗”“你改变了空间,就是改变了宇宙,而万物间都有其自身的规律,难道你不怕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吗”……整整一节课,同学们热烈地交谈着,兴奋地议论着,激动地争论着,谢远扬同学也忙着不停地回答着同学们的问题。下课了,同学们依旧三个一群,五个一组地饶有兴趣地发表着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鼓励学生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知识的储备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研究和探索未知。大胆地想象、创造性地想象是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没有想象就没有今天的科学,更谈不上技术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就是在完备一个个想象中得以前进。学生总是对未知充满着好奇,对现代科技充满着探究,他们兴趣万千,爱好广泛,他们最具想象力、最有创新精神、最少保守思想。为同学们营造一个敢于大胆想象、能够创造性想象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和创新精神是教师的责任。

3.科学意识

科学意识是指在深刻认识科学的本质、功能、发展规律和机制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社会观念,能够促进人们投身科学事业或积极响应科学活动,并对参与科学活动的价值取向提供合理性指导。科学意识就是从科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观念及其行为。

典型的科学意识有:科学本质是创新的认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同、科教兴国战略的认同等,也包括崇尚科学的意识、投身科学的意识、危机竞争意识和领先创新意识等。

学科教学中会涉及很多科技知识,教师要勤于收集,善于积累资料,以拓展课本知识,拓宽知识面。应对教学的理论内容本身进行深入的研究,因为只有教师自己真正理解的东西,才能在传授给学生时讲解得透彻清晰,具有理论的说服力;要重视将理论形态的东西内化成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避免盲目单调的知识传授或照本宣科。如对《赤壁之战》里的诸葛亮,一般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仅说他非常聪明,赞扬他神机妙算而已。有的教师却能在赞扬后分析他为什么聪明,是因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懂得科学知识,并能运用当时的天气、风向等科学知识,来对付“敌人”,是一种“知转为智”。从而引导学生去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知道科学也能使我们变成神机妙算者。又如数学课上的公式推理,是符合科学规律的。教育学生要懂得按规律办事,一旦离开了这些科学规律,结果将是无法正确解题。所以,要培养出勤于探索、善于思考、肯于发明创造的下一代,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必须从教师开始树立强烈的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这是新时代教师必备的思想素质。

教育科学意识反映了教师对教育科学的作用和价值的认识与重视程度。在关于教育科学本质的问题上,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科学是可知的,教育科学的理念是变化的,教育科学不能为所有的教育问题提供答案;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教师应该知道教育科学需要证据,教育科学是逻辑和想象的结合,是对教育事实和教育情境的解释和预见;教育科学研究既要避免偏见又要克服轻信,教育科学不仰仗权威;等等。

4.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遵循或运用符合科学一般原则的各种途径和手段,包括在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开发推广等科学活动过程中,采用思路、程序、规则、技巧和模式。科学方法就是人类在所有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运用的全部正确方法。

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要素,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总结

出来的正确思维和行为方式,是人们认识、利用和保护自然的有效工具。科学方法是解决科学问题的手段。科学方法是人类所有认识方法中比较高级、比较复杂的一种方法。它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充分的合乎规律性和高度的保真性。

要想真正理解科学,就必须掌握一些主要的科学方法:

(1)观察与思维。所谓观察就是通过人的视觉器官对外界事物和现象的仔细探究。观察方法是获取直接经验事实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自然观察方法操作简单方便,能够描述自然界的一些现象,但不易使观察对象重复出现,有时难以检验观察的正确性。科研工作者越来越多地运用“有控制观察”。它可重复,排除了外界干扰,突出了观察对象的主要特点,有利于观察者抓住反映研究对象的本质现象。最常用的观察方法有直接观察、间接观察、实验观察、系统观察、随机观察等。

(2)逻辑推理和判断。逻辑思维是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判断、处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它是指按照逻辑规则、规律,根据事实材料和事物之问的联系,通过分析,形成概念,做出判断,进行推理的方法。逻辑推理的过程包括:对事物进行定义,使概念明确;对概念所组成的命题、命题与命题之问进行推理;对复杂命题进行论证,使论证合理。常用的方法有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定义、演绎和归纳等。

(3)实验的方法。实验的方法是发现和求证事物之间发展规律的可靠方法。这种方法

的最大优点是能发现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而且所得出的结论、发现的规律比较可靠,具有可重复性、可检验性,对于所研究的对象具有明确的边界,能够使得事物在相同或相似条件下重复表现。实验法又分为实地实验和实验室实验两种形式。实验室实验也称标准实验,是通过人为控制或改变某些条件,观察某些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实地实验是在接近自然、现实的生活环境条件中,由研究人员有目的地创设或控制一定的条件,以引起某种变化,并观察分析其中的原因、发生变化规律等而展开的研究。

(4)调查研究的方法。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系统地搜集资料,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资料,运用研究成果解释和说明问题,指导社会实践的过程。调查的方法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工作方法。主要调查方法有社会调查、文献调查、实地调查、访问调查、集体访谈、问卷调查、实验调查、专题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个别调查等。而数据处理的方法有:相对指标分析、集中与离中趋势分析、因素分析、动态分析、弹性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抽样推断分析、预测分析、综合评价分析、矛盾分析、质量分析、因果分析、系统分析、结构功能分析等。在调查方法中,运用统计和概率进行分析是基本的分析数据和推断结论的方法。

教育科学方法是教师教育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教师教育科学素养的科学方法,应包括经验性科学方法和理论性科学方法。经验性科学方法是教师在教育研究用于获取经验材料或教育事实的一般方法,包括观察方法、调查方法、实验方法、测量方法等。理论性科学方法包括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以及系统方法、假设方法等。

5.科学能力

科学能力是人们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并直接影响科学研究效率的各种生理、心理和行为条件,它是科学意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多方面素质的有机结合。科学能力是科学素养的综合运用。典型的科学能力有:理解能力、设计能力、操作能力、论证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等。

科学能力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包括各种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等内容。科学能力的培养需要以具体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为载体,经过内化和升华而逐步发展起来,并需要一个长期系统的训练过程。教育科学能力是教师教育科学素养的核心内容。教育科学能力是指教师符合教育活动要求直接影响教育活动效率和教育目标顺利实现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使用现代教育手段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是实践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为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拓展教学时空、活跃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加快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提供了条件。作为从事现代教育的教师,必须熟练掌握这些手段,充分利用这些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实现教学创新。

(2)信息搜集与整理能力。搜集和初步整理信息的能力,是一种基础性的专业能力。教师可通过自己的眼睛等感觉器官搜集信息,也可借助显微镜等延伸器官搜集信息,还可以通过与其他教师交流活动或采用书刊、电视。网络等获取信息。教师应学会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并用口头、文字、图形、表格等形式对信息进行综合整理。

(3)科学教育能力。科学教育能力的基础是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思想,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科研意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当教师具有一定的教科研水平时,他们的科技教育能力就会增强,他们的科学素养也会得到改善。

(4)教学反思能力。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育家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是肤浅的知识。”进而总结了教师的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如果一个教师心中有规划,按计划坚持下去,天天反思,天天有收获,从经验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才能不断增长知识,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5)教育实践能力。教育实践能力包括:①教育预见能力。教育预见能力就是教师对各种因素影响教育效率和效果的估计能力。教师只有对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在内的教育变量因素有足够的、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只有对各种影响因素的产生基础有充分自信的熟悉,才能对教育活动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达到比较科学的估价。②教育设计能力。在设计观念上,运用现代教育科学理念,一切从学生的需求与特点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在设计策略上,对教育过程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与研究,把握、协调、整合各种教育关系,注重设计的创造性与灵活性。在设计方法上,强调师生关系和角色的科学定位,突出对教学过程的整体化设计,注意把新的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合作学习等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③教育实施能力。教育实施能力是指教师实现教育设计方案的能力。教育实施能力强调各个学科的相互整合,从单一的知识传递变为重视问题解决,强调学校教学与社会的连续性,强调对学生进行生存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④教育监控能力。教育监控能力是教师为了保证教育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不断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教育监控能力是教师主导、操纵教育活动的能力,它是教育能力结构的高级形式,是其他教育能力和教育行为的调节中枢。

(6)教育研究能力。教育研究能力是教师教育能力的核心,是教师职业专业化标志。教育研究能力是教师总结、反思教育教学行为,探究教育现象,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的研究能力首先表现为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教育问题的反思能力,善于用研究者的眼光去发现问题,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的认识。其次,具有研究能力的教师应善于校正自己头脑中的一些陈旧的、落后的教育观念,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地运用到教育、教学、管理等过程中,使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部分或全部重建。再次,研究能力还表现在教师对教育研究活动的自觉意识,即把教育教学和研究融为一体,做到教中研、研中教,使教育教学成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成为一种教育方式。

在教育活动中,离开了教师的教育科学能力,教师的理念和实践之间便会产生一道不可

逾越的鸿沟,教师也会因此要么成为空头的理论家,要么成为目光短浅、只会依经验办事的教书匠。教育科学能力是教师基本功和教师职业技能的升华,良好的教育科学能力是教师基本功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达到的较高境界。

【思考题】

1.什么是科学

2.什么是科学素养

3.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第二节教师科学素养的现状及时代要求

近年来,我国每两年举行一次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一些学者也对部分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数据来看,公众科学素养和教师科学素养状况虽在逐年提高,但是,我国公众科学素养水平还处在发达国家20年以前的水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要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首先要弄清楚教师科学素养的现状及时代要求。

一、科学素养的现状分析

(一)公众科学素养的现状分析

公众科学素养与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教师也是公众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首先来了解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现状。

1.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①

1992年以来,中国科协参照国际通用调查题项,结合具体国情,在大陆地区对18—69周岁的公众展开科学素养调查。准确解读最新的2010年第八次调查,能更深刻地理解国人的科学素养状况。2010年11月25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

(1)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稳步提升。2010年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为3.27%,较前几年有较大提高(2001年1.44%,2003年1.98%,2005年1.60%,,2007年2.25%)。只相当于日本(1991年3%)、加拿大(1989年4%)、欧盟(1992年50A,)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三个测量维度中,“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与国外的差距较大。2008年美国的水平为64%,2010年中国的水平仅为4l%。在“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上,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升缓慢,2005年为7.4%,2010年仅达到9.8%。

(2)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机会与途径增多。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体仍然是我国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公民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媒体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明显提高。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依次为:电视(87.5%)、报纸(59.1%)、与人交谈(43.O%)、互联网(26.6%)、广播(24.6%)、一般杂志(12.2%)、图书(11.9%)和科学期刊(10.5%)。公民利用互联网渠道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明显提高,比2005年的6.4%提高了20.2个百分点。

(3)公民利用科普设施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机会增多。2010年公民参观各类科普场馆的比例依次为:动物园、水族馆、植物园(57.90A,),科技馆等科技类场馆(27.0%),自然博物馆(21.9%)。参观人文艺术类场馆的比例依次为:公共图书馆(50.3%),美术馆或展览馆(26.4%)。参观身边的科普场所的比例依次为:图书阅览室(54.5%),科普画廊或宣传栏(48.7%)。参观各种专业科技场所的比例依次为:科技示范点或科普活动站(35.5%),工农业生产园区(34.2%),高校和科研院所实验室(11.2%)。与2005年相比,公民去过科普场所的比例明显提高。

(4)公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趋于理性。我国公民对科学技术保持积极理性的支持态度,有74.8%的公民赞成“科学技术既给我们带来好处也带来坏处,但是好处多于坏处”的观点。而57.2%的公民认为“技术对环境既有好的影响,也有坏的影响”。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我国有72.9%的公民认为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开发利用自然”。一

我国公民支持科技事业并对其充满期望,有77.0%的公民赞成“尽管不能马上产生效益,但是基础科学的研究是必要的,政府应该支持”的说法;有84.5%的公民赞成“现代科学技术将给我们的后代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的看法;有77.6%的公民赞成“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使一些职业消失,但同时也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的看法;有88.7%的公民赞成“科学技术使我们的生活更健康、更便捷、更舒适”的看法。

(5)对科技信息的兴趣日益提高。公民对科技信息的感兴趣程度显著增长。对与科技

有关的新闻话题感兴趣的比例增长较快,科学新发现为71.6%,医学新进展为71.1%,新发明和新技术为68.2%,均比2005年的调查结果提升了近20个百分点。虽然中国公众与美国和欧洲等国公众在科学素养水平方面还存在差距,但是对科学技术感兴趣程度基本相同。在所有与科学相关的信息中,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更受关注。2010年中国公众最感兴趣的信息是“医学与健康”,比例为82.7%。这些数据体现了中国人对科学感兴趣,有科普需求。

【资料链接2】

我们需要怎样的科学素养④

公众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离开了这个群众基础,即使我们能够实现“上天入地”,也很难持续不断地推动创新。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语境中,科学素养作为一项基本公民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个意义上,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应该引发我们足够的深思。

不可否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科学技术持积极态度。但是否就必然意味着科学素养的提高这让人想到过去的一年里,那些备受关注的科学话题:从“吃绿豆能治百病”的张悟本神话、道长李一的“盖世神功”,到媒体炒作“地球遭遇千年极寒”、“世界末日将来临”,再到“引渤入疆”让新疆变江南、禁止添加面粉增白剂等争议……面对其中一些明显的科学谬误,很多人不加质疑地相信、追捧、盲从,媒体不加选择地跟进、扩大、炒作。

在专业层面,我国已是科技论文和专利数量的“创造大国”,但以衡量质量的论文引用率和国际专利来看,远谈不上“创新大国”。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发达国家的60%一80%存在很大差距。

公众层面的现象与专业层面的表现,看似相距甚远,实则紧密相连。不从事专业研究的社会公众固然不会参与科学技术前沿的创新,但实际上,公众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离开了这个群众基础,即使我们凭借少数科技精英的努力能够实现“上天入地”,也很难持续不断地推动创新,真正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命题:在经济高速发展、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的背景下,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如何与之同步

一个公民是否具有科学素养,并不仅仅看他能否正确判断“声音是否只能在空气中传播”这样的科学问题。西方发达国家不仅测试公众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关系的看法,更考察公众对科学技术是否持怀疑态度,是否认为科学技术需要控制,期望科学技术解决哪些问题,希望所纳的税费使用于科学技术的哪些方面等。甚至还有国家专门测试公众对于媒体信息是否具有质疑精神和过滤功能。

一个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不仅应该掌握足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更需要强调科学的思维、科学的精神,理性认识科技应用到社会中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而具备学习、理解、表达、参与和决策科学事务的能力。如果说,科技创新成果体现科技发展的“硬实力”,公民科学素养则是科技发展的“软实力”。而通过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激励科技创新、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我们任重道远。‘

2.2009年上海参加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能力及素养测试

2009年上海首次参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举行PISA评估。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与学习能力“阅读、数学、科学素养”三项测试均为全世界第一。①

HSA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进行的15岁学生阅读、数学、科学能力评价研究项目,考察义务教育阶段末期,学生是否掌握参与今后社会生活所需要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该项目从2000年开始,每3年进行一次,每次从阅读、数学、科学中选择一个作为主要领域,另外两个作为次要领域。2009年主要领域是阅读,65个国家和地区的47万名15岁学生参加了测试。中国有上海、香港、澳门和台北四地的学生参与。根据OEcD 技术标准要求,上海152所学校的5115名学生,代表全市各类中学约10万名15岁在校生参加了测试。

测试结果为:阅读素养表现,OEcD平均成绩为493分,上海学生为556分,在65个国家、地区中排名第一。在阅读素养分量表分析中发现,上海学生在访问和检索、整合和解释、反思和评价三个认知方面的表现较好,反映上海课程内容比较均衡;在文本阅读中反映学生比较善于阅读小说、散文等连续文本,但在阅读图表、表格、清单等非连续文本上表现相对薄弱。

上海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得分为600分和.575分,分别高出第二位的新加坡学生和芬兰学生38分和21分,且男女生没有显著差别。

【资料链接3】

关于P‘[SA考试②

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的合作项目,也是目前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学生学习评价项目之一,其目的在于测量义务教育即将结束时,青年人(15岁)为走向社会而准备的知识和能力情况。

PISA以纸笔测验的形式测量学生的阅读能力、数学能力和科学能力,从而了解学生是否具备未来生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学生还需完成一份关于他们的背景和态度的调查表。PISA每三年测试。次,每次以一方面能力为主(2/3),其他两个方面能力为辅(1/3)。 PISA的测评分为三方面,即:阅读能力、数学能力和科学能力,除了进行由专家出题的笔试之外,参加测评的学生和学校也要回答特定的调查问卷,提供有关学习态度和方法,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等方面的问题,最后由专人负责根据这些数据分析出影响学生成绩好坏的因素。

PISA报告——好差原因,系统分析

PISA之所以获得越来越多国家及地区的重视,纷纷参加到测评中,并不仅仅是因为它乏期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学生能力进行排名,更重要的是它对广泛的测试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找出这一阶段各国学生学习能力变化特点及造成这些变化的社会、经济及政策原因,从而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教育政策提供借鉴。

PISA部分测评试题及评分

PIsA要求参加三项测评的中学生不仅掌握学科知识,更重视学生的能力和态度。每个学科的评价重点包括三部分内容:过程和方法的掌握、概念的理解和在不同环境下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所有的试题都是围绕这三个中心内容来展开。而在解决问题能力测评中,学生不仅要能分析一个既定情况及作出决定,还要能考虑多方面因素,作出最佳决定。

数学:比萨饼。

一家比萨饼店提供厚度相同、直径不同的两款比萨,直径30厘米的比萨要30元钱,而直径40厘米的比萨40元钱。问:买哪种比萨更划算说明理由。

满分:根据比萨面积增幅大于钱的增幅,推断出买大的比萨比较划算。

理由:比萨的直径与价钱相等,但是比萨的面积是直径的平方除以4,肯定大于10,因此比萨增幅大于价钱的增幅,所以买大的比较划算。

部分得分:通过面积公式计算出每花一元钱能买到多少面积的比萨。

(1T:j:40:}:40/4)/40=31.4>(耵%30$30/4)/30=23.6,因此买大的划算。但这种方法并不适合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因此酌情减分。

不得分:其他任何答案及没有给出答案。

科学:减肥计划。

一个女孩宣布减肥新计划:一周中有5天正常进食,其余2天只吃巧克力。根据成分分析显示,她所吃的巧克力中不含维生素c。如果要保持营养均衡,她在5天的正餐中应该吃什么补充维生素CA.鱼;B.水果;c.饭;D.蔬菜。满分:B和D;不得分:任何其他答案解决问题:

1.三个人看电影

给出三个人可以外出看电影的时间表,爱好的影片类型及某电影院电影排片表。然后请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出适合三个人同时观看的电影及场次。

测评目的:特定条件下作出最佳决定。

点评:学生要根据三人不同的条件选出时间交集,并将时间交集与电影排片表相交,得出决定。在作出最后决定时,学生必须考虑到三个人各自的爱好,选出最佳方案才能获得满分。

2.野营

8名老师(男女各4名)带领26个女生和20个男生外出野营,营地共有大小不等的卧室7间。同性别的人才能合住一间,每间卧室必须有一个老师入住。考生被要求负责安排这54人的住宿,并排出具体的住宿安排表(即每间卧室住多少人)。

测评目的:分析及设计解决某个问题的具体方案。

点评:学生们必须充分了解该试题的所有条件限制,并分析这些限制之间内在的联系,排除试题中的干扰因素,才能制定出合适的住宿表。

阅读:涂鸦

【阅读材料1】

为了去掉墙上的涂鸦,这次已经是第四次清洗学校墙壁了,这真的使我生气了。创作本来是值得欣赏的,但创作的方式不应该为社会带来额外的开支。

为什么要在禁止涂鸦的地方乱画东西,损坏年轻人的声誉专业的艺术家不会把自己的作品挂在大街上,对吗相反,他们会透过合法的展览来赚取收入和名声。

我认为楼房、篱笆和公园的长椅本身就是艺术品了,在它们上面涂鸦,只会破坏其风格,而且,这样做更会破坏臭氧层。我真不明白这些可耻的艺术家为什么在其“艺术品”被一次又一次的清理后,还要不断地乱涂乱画。

——海尔格

【阅读材料2】

品味是无法言喻的,社会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沟通方式和广告宣传,如公司的标志、店名,还有矗立在大街两旁的各种扰人的大型广告牌。它们是否获得大众接受没错,大多数是。而涂鸦是否获得大众接受有些人会接受,但有些人则不接受。

谁负责涂鸦所引起的费用谁最终负担广告的费用对,就是消费者。那些树立起广告牌的人事先有没有向你请示当然没有。那么,涂鸦者应该要事先请示吗你的名字,组织的名字,和街上的大型艺术品,这些不都只是沟通的方式吗

试想想数年前在商店里出现的条纹和格子花服装还有滑雪服饰,这些服饰的图案和颜色就是直接从多彩多姿的墙上偷来的,可笑的是,这些图案和颜色竟然被欣然接受,但是那些有同样特色的涂鸦却被认为是讨人厌的。

现在要做艺术真的不容易。

——索菲娅

在阅读上述两封信件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一:这两封信的写作目的都是:A.解释什么是涂鸦;B.发表对涂鸦的意见;c.证实涂鸦的流行程度;D.告诉读者清除涂鸦的成本。

答案:B.发表对涂鸦的意见

本题目需要学生比较两篇短文的重点,从而找出两篇文章的共同写作目的。答对该题.可以获得第二级的相应分数。

问题二:为什么索菲娅会提及广告宣传一事

答案:把涂鸦和广告进行了比较;广告是涂鸦的合法形式;广告是防止涂鸦的一种策略本题目需要学生推断出文章中两种现象之间的比喻关系。

答对该题,可以获得第四级的相应分数。

问题三:我们可以讨论一封信件叙述的事情(它的内容),我们可以讨论一封信件写作鲑手法(它的风格),不论你同意哪个作者的论点,你认为哪一封信写得比较好请根据其中一封信或者两封信的写作手法来解释作答。

答案:能够说明一篇(或两篇)文章的风格或内容形式。本题目需要学生比较两封以涂鸦为主题的短信,从而评价作者的写作水准,学生需要根据他们对“所谓好的写作风格”的理解作答。

答对该题,可以获得第四级的相应分数。

问题四:你同意哪一封信的论点请参照两封信件内容,并用自己的文字解释作答。

答案:学生对文章观点的解释,他们可能谈到作者的立场(例如,赞成或反对)或者详细陈述作者的论证。本题目需要学生比较两篇短文的论断,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学生亦需要表现出至少对一封信有粗略的理解。答对该题,可以获得第四级的相应分数。

PISA的测试题没有简单地停留在对名篇名作或者科普文章的分析理解上,而是更注重于日常生活中的阅读应用。阅读内容有报税单、货物收据及说明书、智力问答、报纸新闻报道和图书馆开闭馆时间表等,以充分考验学生的英语阅读及理解能力能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自如。

【资料链接4】

PISA测试上海夺冠回答了什么④

上海PISA夺冠不等于中国模式。PISA测试上海第一,令不少教育界人士感到“扬眉吐气”:目前的中国教育是成功的,是世界最好的,甚至也可以冠之以“中国模式”向世界推广。

部分学者、教育工作者认为,对这种想法应该保持警惕。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附中原校长康健认为,在PISA的测试中,并没有计算中国学生为取得现有成绩所付出的巨大代价:譬如课堂教学所花费的时间;家庭作业所付出的时间;课外培训补课所付出的时间。

北京语言大学谢小庆教授说:“上海的教育不能代表中国的教育;上海的P.[SA成绩也不能简单地拿来和美国的PISA成绩相比,因为一个发达城市的教育成就毕竟不能和一个国家整体的教育水平相提并论。我们不能因为上海.P1SA成绩优异而过于沾沾自喜,还是应该正视自身教育的不足。”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则表示,“目前世界公认最好的教育在芬兰,支撑这一说法的是芬兰在PISA的数次测试中一直保持很高的水准,成绩特别稳定。并且来自不同社会经济文化地位家庭的学生都能取得同样高水平的成绩,学校之间的成绩差距也非常小。芬兰教育所体现的核心价值观在于他们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宝贵的,都应该通过良好的教育使其获得全面的发展。这种教育价值观、文化价值观都值得中国学习。”

教育均衡发展并非不能实现。在PISA测试中,将父母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财富、

家庭教育资源、家庭文化资源等综合为家庭经济文化地位指数,与学生阅读成绩结合起来分析发现,上海属于“成绩高于0EcD平均值,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对成绩的影响低于O’ECD 平均值”行列,说明。上海质量高且均衡,总体上教育公平状况优于大部分PISA参与国家和地区。

对于PISA夺冠,上海方面一直保持着低调的姿态。市教委主任薛明扬在总结时表示,“令我们振奋的倒不是成绩本身,而是该成绩所体现的两端学生差异小,区际、校际均衡度高的基本结论。这证明我们长期付出的努力无疑是卓有成效的。”

“我最感兴趣的是上海的教育均衡以及整体的优质教育是怎样实现的”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王蓉女士,在多哈接受了各国代表对中国投来的尊敬和钦佩的眼光的同时,也在思考中国教育如何能在政府有效的投入下,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教育均衡。

上海通过薄弱校的改造、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以及一系列教育管理的创新,用实践对“义务教育不可能是高水平的优质教育”的说法给予了否定,同时证明,只要政府下决心努力作为,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可以实现的。

改革才会使教育的发展更顺畅。尽管立场不同、评判不同,但大家都不否认,上海参加PISA的答卷很有价值,它明确回答了目前困惑中国教育的若干问题。

比如,优质的教育需要持续不断的课程改革来实现。在上海PISA夺冠的总结中,有老师反映:对于这些年进行的课程改革一直有一种茫然的感觉。而这次上海学生在‘PISA中取得优异成绩,证明这些年的课程改革不是盲目的、无用的,而是逐渐与国际目标接轨的动态过程。

20世纪80年代末,记者就曾报道过上海面向21世纪的课程改革。5115名学生参加的PISA测试是对已坚持了22年之久的课程改革最好的检验。香港大学校长资深顾问、香港教育学院教授程介明认为,PISA作为国际性的、极为严谨的比较,是一种“第三者认许”,国内一些关于教育改革的争议与质疑,也许可以迎刃而解,因而“清除跑道”,让改革的远景更加明朗,也让改革的前路更加顺畅。

又比如,教育评价应该学习和借鉴国际新的理念和方法。PISA测试的对象是处于义务教育末期的15岁的年轻人,这个测试不是选优拔尖,强调的是基本素质、思维过程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题目的设置以及评分上,要求尽可能地站在考生的角度,发现学生的亮点,从答题中理解学生,甚至可以忽略错别字。这些先进的理念和做法,在我们向来以学生为敌的学业考试中是不可想象的。如果将考试变成评价,将会有一大批优秀的、具有不同专长的学生脱颖而出。

具体主管这项工作的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张民选向媒体公开发表看法时说,“必须理性对待上海PISA测试成绩”,他认为,。PISA作为一项大规模的国际教育研究,给了我们更多的“自信与自省”。“自信”在于坚持上海的教育改革的方向。“自省”在于从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各国的经验和国际测评设计和实施中,看到教育问题和盲点,看到差距,看到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二)教师科学素养的现状分析

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学校教育是主渠道。而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1.北京五区小学教师科学素养调查研究

2001年首都师范大学“小学教师科学素养的要求及培养方案研究”课题组,对北京市42昕小学的1250名教师进行了科学素养问卷调查。④调查显示:

(1)多数教师对最基本、最重要的科学术语(65%)和最基本的科技观点(50%)、基本科学原理(50%)有较高认知率。

(2)大多数教师具有正确的科学技术观念。82.6%的教师认为“科学技术有能力解决人类面临的一部分问题”。

(3)大学本科及以上教师和青年教师(18—30岁年龄段)整体科学素养较高。

(4)有约40%,的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知识、可持续发展知识,教师回答正确的低于50%。

(5)多数教师初步树立科学精神,即有一定的质疑精神和探究精神。

(6)多数教师的科技兴趣和科学探索意识有待提高。

(7)有约50%,的教师科学研究能力不高。

(8)有30%·的教师对科学方法和过程理解水平不高。

(9)大学本科以下学历教师整体科研素质比高学历教师低,理科教师科学素养高于文科教师和活动类教师,参加过教科研的教师比没参加过的教师略高。

2.21省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调查研究

2003年南京大学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合作,对21个省、市、自治区的1737名小学科学教师(主要是城市教师)进行了“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不乐观②:

(1)教师科学知识相当缺乏。对于问卷中“科学知识”方面的内容,有近半数的教师回答不出来。对科学方法和“科学性质”的认识也存在问题。

(2)没有掌握科学的本质。教师科学素养差距不仅体现在科学知识和方法上,更主要体现在对科学本质没有真正理解。25.5%的人认为科学不是客观真理,而是科学家头脑中建构的产物;20%的人认为科学方法在不同的国家之间也不相同。

(3)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非科学行为,虽然知道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但教学中仍较多采用竞赛、限时完成实验的做法。没有理解科学不鼓励与人竞争,只鼓励与客观世界竞争的特性。有些教师错把学生的幻想当成科学假说(86.9%)。

(4)错误理解“以学生为中心”与科学理性的关系。一是忽视学生学习特点,过多地组织考试或竞赛;另一种是借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忽视科学方法意识和规则意识。

(5)与科学素养水平存在显著关系的首先是学历因素,其次是过去参加过科学教育培训的时间。科学教师的教龄和工作前的专业只与科学知识和方法有显著关系,与科学性质无显著关系。

3.鞍山铁东区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调查研究

2006年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刘谦,对鞍山市九所参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后备人才培养的师训计划”实验学校的439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关于教师科学素养的问卷调查,④结果显示:

(1)中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高于一般公众。

(2)除对科学方法的理解外,文科、理科、综合学科教师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3)在具有较高和较丰富的专业知识、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部分教师对简单生命现象和生活常识的了解有一定的欠缺。

(4)由于应试教育还没有真正退出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相当一部分教师仍然关注应试教育,而对科学技术新进展缺乏应有的了解。

(5)部分教师对教育教学以外的事物缺乏积极主动性,协作性较差。对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缺乏探究精神。

4.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现状分析

虽然还没有全国范围内关于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的调查,但从以上几个问卷调查来看,目前教师的科学素养状况总体达不到应有水平,在科学素养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教学观念和方法陈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科学教育观念仍然比较淡薄,偏向传

授科学知识,较少触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领域。教师过分注重自身专业的发展,忽视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没有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忽视知识、技能、方法的协调发展。

(2)科学信息资源利用的局限性。部分教师只注重教科书的使用,认为通过书本、计算机、网络等媒体获取信息已经足够了,缺乏学术交流。现在有很多教师常年没有学术交流机会,也缺少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有的教师不愿与其他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

(3)知识结构不合理。大量教师在知识结构上存在着严重的不科学、不合理现象。学科课程过深、过剩、过专。基础学科方面的知识过于狭窄、陈旧,理科教师缺乏人文基础,文科教师缺乏科学基础。重学科课程,轻教育理论课程。缺乏现代教育理念,对教育的本质和价值不理解。

(4)教师个人因素对科学素养的影响较大。学历、执教专业对教师科学素养的水平影响最大。其余因素的影响依次递减为:年龄、教龄、性别、职级。这说明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关键在自身。

(5)科学素养水平在各个维度上的差异较大。教师在科学知识方面的平均得分情况较好,但在科学方法、科学性质方面的得分较低。

(6)科学素养对教学的影响。科学教育的目标必须通过教学过程才能实现。虽然教师已接受新课程改革理念,如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参与,强调学生之问的合作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但运用在实际教学中时,大多数教师仍然采取竞争、竞赛、或者限制时问完成探究实验的做法。大多数教师误把学生的想象当做科学探究。

(7)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创新意识薄弱,科研能力缺乏,不能通过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教育实验、专题研究来展示教育教学规律的能力。有87%以上的教师未达到每年发表一篇论文的指标,对“我具有对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的探索和创造能力”表示否定或模糊。二、教育对教师科学素养的要求

(一)教师科学素养形成的特点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这种积累伴随着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教师职业特点决定着教师科学素养形成的鲜明特点。

1.科学素养形成的自主性

自主性是教师科学素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科学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教师在其科学素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应有充分的自主性。教师必须把外部影响转化为自身对科学素养形成和提高的动力,必须具有自我发展的强烈意识。这种意识可增强教师自身对科学素养形成和发展的责任感,使教师不断寻求自身科学素养发展和完善的机会,逐渐获得自我形成和发展的能力。

自我更新是未来教师发展的新趋向。当今社会已进入了学习型社会,作为新时期的教师,伴随着教师职业生涯的是不断学习和更新,不断用新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代替已过时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胜任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教师的科学素养也应该不断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自主形成科学素养的意识和自主形成科学素养的能力。

教师自主形成科学素养能力是在日常生活、社会生活和教育教学专业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需要教师专业知识技能、相关学科知识技能、教育教学和生活知识技能的积累。这也是教师进一步自主形成科学素养的现实基础。在教师科学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尽管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式,如日常生活、社会生活、同事问的学习等。但从总体来看,教师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学校,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最主要、最基本的专业活动方式。因此,对教师的科学素养机制的探寻也应该着眼于教师在学校、在课堂的专业生活。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运用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科学知识、技能、科学方法、科学思维过程、科学精神等,促进教师通过

自学、向同事请教、各种媒体以及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整理来完成教学任务。

2.科学素养形成的阶段性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师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教师科学素

养的形成和发展与其生活和专业经验的积累是分不开的。教师科学素养的形成过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从大的方面划分为职前和职后两个阶段。职前阶段主要是教师作为学习者从科学素养形成的启蒙阶段到初步形成,再到进一步发展阶段。通过小学综合科学课程的学习,经历了科学的启蒙阶段;进入中学后,通过综合或分科的科学课程学习,获得科学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过程,学习科学方法,逐渐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使科学素养快速发展。高等教育阶段主要是学科专业知识的加深、加宽,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学习。职前阶段初步形成作为一名教师的知识结构,但缺乏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也没有形成结构合理的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科学实践和科学能力更是欠缺。这都需要在职后进一步学习。

职初阶段的科学素养是教师在社会化的外在要求与教师自身社会化的内在需要相互协调统一的过程中形成的。通过继续教育、自主学习等方式进一步补充科学知识,通过教学实践、教育过程在科学方法和能力方面进一步发展,逐渐形成符合自己专业特点和教育特点的知识体系,逐渐提升教育科学能力和品质。入职后的教师作为组织的一员,要经历组织气候形成,加深对学校组织的理解,经受组织的文化洗礼,进行个体组织社会化的适应。教师入职后,尽管因遗传因素和职前经历的不同,个体将要社会化的维度和方式不同。但在共同的组织文化影响下,在校园行为模式、社会舆论、学校评价体系等价值观导引下,在学术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影响下,教师科学素养朝着社会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因为职前在科学知识方面,包括在教育理论方面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这个阶段的博览群书式的集中学习尤为重要,必须大量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科学理论知识,尽快形成作为一名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同时,结合教育教学和生活实际,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积累作为一名教师所必需的实践性科学知识。

教师成长期是教师不断内化规则、假定的过程,也是教师科学素养形成并丰富的时期。教师科学素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基于科学素养各要素特点的不同,科学素养的形成呈现出多角度的动态性特征。教师超越单一知识结构以及本体性知识基础,经过自身的知识探索积累,以阶段式的方式发展;各种教育技能由外界带动,积少成多,以飞跃式的方式发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熟练运用这个知识体系,逐渐产生自己的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这个时期的教师科学素养发展的重点是教师教育科学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整合,这种整合就是在引进、学习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和再创造。

当教师专业发展进入成熟期,教师的科学素养系统趋于稳定。在教师的不断实践中,科学素养与外界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系统在动态过程中逐步提升,不仅表现出要素增多,而且各要素的内涵更加丰富。成熟期教师的科学素养是由教师个体控制,由个人环境和所处的组织环境共同造就的。这个阶段教师科学素养发展的重点就是个人教育科学方法和理论的总结、升华。

3.科学素养形成的情境性

教师角色的最终塑造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实现的,教师的许多知识和能力是依靠个人经验和对教学的感悟而获得的,教师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持续不断地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另外,教育情境具有不确定性,也富有挑战性,教师科学素养的形成必须与教学实践、教学情境相联系。

科学素养形成的情境,主要包含“社会环境”和“关键事件”两个方面。社会环境包括教师职业对科学素养的要求,教师专业发展对科学素养的需要,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科学素养的要求,社会各界对教师科学素养的关注,国家关于科学和科学素养的目标措施。“关键事件”指的是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事件”,可以是教坛新秀评选、各级优

浅谈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

一个具有很高科学素养的幼儿教师,必定善于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善于选取幼儿最感兴趣的科学问题,采用适宜的方式帮助和引导幼儿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善于创设情景和利用各种条件,使幼儿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探索和发现的快乐,并从中建构初步的科学概念,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遇到的简单的科学问题,逐步形成基本的科学品质。 2.3特有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的思考、反思能力 科学的思考能力、反思能力是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幼儿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目的不只是让幼儿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科学经验,重要的是教幼儿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发展其思考问题的能力。幼儿教师不仅自己要有一定的思考、反思能力,而且还要引导培养幼儿思考问题的能力,支持、鼓励幼儿提出问题,愈能提出问题,愈能促进幼儿的思考。鼓励幼儿发问,引导幼儿科学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需要,也是幼儿生活的需要。 3 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具体要求 3.1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求实质疑的科学态度是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关键科学精神和态度是培养幼凡科学素养的关键所在。基于幼儿特有的精神生活和精神文化特征,即幼儿表现出来的对大自然的好奇、对万物的探究热情及爱思考、爱发问的天性,培养儿对科学的情感和态度将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敢于挑战困难,追求事业执着不渝,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来影响幼儿。这是职业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3.2对科学知识的重新认识 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从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中摆脱出来,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获取最新的科学信息,引导幼儿了解最新的科学发展,掌握关于科学的初步概念,逐渐形成对科学的正确认识。比如,幼儿常常对地球的常识、动物、植物等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她们经常会提出一些令人惊疑的问题。作为幼儿教师,不仅仅是利用已有知识回答幼儿的问题,重要的是保护他们爱发问的天性,激励幼儿的求知欲望,帮助幼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取信息,不断地积累知识。 3.3设计组织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是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必须 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的能力,设计组织良好的科学教育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保持幼儿好奇、善于探究的天性;而且对于教师本人也是科学教育能力的增长,同时也是推动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笔者曾经观摩过刘占兰老师的教学活动,刘占兰老师通过介绍法国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展现了法国幼儿教师较好的科学教育设计与组织能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也我们国内幼儿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方面还很欠缺,这一点值得国内幼儿教师学习。需要幼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能力,以更好地胜任幼儿科学教育。【关键词】知识结构教师素养科学素养【摘要】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奠定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及其进行科学研究、对于民族未来科技发展、民族复兴具有基础性的现实意义。笔者基于对科学素养内涵的认识及目前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现状的分析针对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提出一些具体要求。 1 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重要现实意义 11不断完善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是适应时代的新要求要让孩子的科技素质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幼儿教师的科技素质的发展和完善就显得更为重要而良好的科技素质结构是发展和完善教师能力的核心所有这些都会影响教师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会直接影响整个幼儿科技素质教育的质量。 12完善幼儿教师科学素养对新时期儿童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幼儿时期独特的心理特点及其特有的文化精神特征笔者认为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是指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

教师科学素养调查问卷

教师科学素养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 为研究我区当前科学教育的现状,把握小学教育阶段教师的科学教育观念,更好地推进我区的科学教育改革,我们将对您进行问卷调查。本问卷调查的形式为匿名,所获得的数据不涉及对学校和个人的任何评价问题,仅服务于研究之目的。您的回答对我们的研究至关重要。谢谢合作! 一、基本信息部分(请在相应的选项上打“√”) 1.您的教龄为:①1-10年②10-20年③20-30年④30年以上 2.您的性别为:①男②女 3. 您所在的学校是: ①城区小学②乡镇小学 4.您所执教的学科为:①语文②数学③英语④其他 二、科学常识部分(请对下面的命题进行判断,请在相应的选项上打“√”)1.DNA是提供人体营养的主要物质。①正确②错误③不清楚 2.分子是将某种物质分割到不能再分割的时候就得到分子。①正确②错 误③不清楚 3.地心的温度非常高。①正确②错误③不清楚 4.最早期的人类与恐龙生活在同一个年代。①正确②错误③不清楚5.父亲的基因决定孩子的性别。①正确②错误③不清楚 6.您是否能够说出家用空调器的工作原理。①能②不能③不确定7.太阳有八颗行星。①正确②错误③不清楚 8.冬天冷夏天热是由于地球离太阳远近的原因。①正确②错误③不清楚9.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热胀冷缩。①正确②错误③不清楚 10.植物开什么颜色的花是由基因决定的。①正确②错误③不清楚11.所有细菌对人都是有害的。①正确②错误③不清楚 12.电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基于二进制。①正确②错误③不清楚 13.在地球上,静止的物体是没有惯性的。①正确②错误③不清楚14.纳米是一种高科技材料。①正确②错误③不清楚 1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①正确②错误③不清楚 16.转基因的动植物是人改造的生物,而不是自然界原有的品种。①正确②错误③不清楚 17.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普通塑料在常温的大气中短时间内不能彻底降解为无机物。①正确②错误③不清楚 18.汽车的ABS指的是防锁死刹车系统,是一种具有防滑、防锁死等优点的汽车安全控制系统。①正确②错误③不清楚 19.汽车尾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碳。①正确②错误③不清楚20.在过去的20世纪,人类有很多重大的发明,比如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激光等。①正确②错误③不清楚 二、科学方法部分(请在相应的选项上打“√”) 1.如果要确认一种高血压药物的疗效,最好的方法是: ①征求患者的看法②用医药知识来进行证明③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服药,一组不服,然后观察、记录、比较两组的结果④不清楚 2.爱迪生发明电灯是通过什么方法: ①灵机一动②许多次实验③借鉴他人的做法④不清楚

小学生科学素养调查问卷1

小学生科学素养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们知道自己具备了哪些科学素养了吗?因为在21世纪,无论社会还是个人想要成功地发展,全民及个人的科学素养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相信通过你们的学习,你们都可以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人。请你根据实际情况如实回答问卷中的各个项目。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当你遇到某种有趣的或是令人惊奇的现象(比如鸡蛋能承载一个人)时,你是:() A、当时觉得很有意思,过后便将它放在脑后了; B、觉得很有趣,很想知道原因; C、觉得很有趣,很想知道原因,并且自己尝试着去解决。 2、在遇到很多问题时,你会:() A、觉得很烦,索性什么都不去想; B、找一个简单的问题解决; C、请求别人帮助选择其中的问题进行解决; D、自己对问题进行比较、评价和筛选,从而确定适合自己探究的方向性问题或提出富有成效的研究活动的问题。 3、当你遇到问题(如铁块会沉入水中,而铁船却能浮在水面?)时,你是:() A、直接寻找答案; B、自己先思考,并作出假设,然后再寻找答案。 4、你认为:() A、科学家们的假想和猜测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的,所以,它们都是正确的; B、所有的假设和猜想都要经过实验的证明才能完美; C、即使是科学家的假设和猜测也不一定正确; D、假设和猜想总是不断的进行理验证、修改,甚至有可能会被抛弃。 5、在假期中,你是:() A、有计划的安排好自己的学习与娱乐; B、就那样过呗! C、有计划,但总不能按计划去做 D、有计划,而且也能按计划去做,但不能坚持。 6、在做一件事(如考察河水的污染情况)之前,你是:() A、想到了就去做; B、作好准备才去做; C、先制订计划,然后一步一步按计划进行。 7、通常,你的制作:() A、用现成材料进行组装或拼凑; B、材料是自己动手找,然后根据自己的构思进行制作。 8、在进行实验时,你是:() A、喜欢自己亲自设计实验; B、先参考书上的实验方法,然后,对它进行改进; C、完全参照书上的实验方法; D、看着其他人动手。 9、有一位小朋友问:“把蚂蚁放在冰箱里会冻死吗?”看到这个问题,你会有什么反应?

学前教育教师科学素养

学前教育教师科学素养 一、科学素养的内涵及相关概念 “准幼儿教师”是指学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统称。论文百事通根据所在学校级别的不同主要分为三大类:本科层次及以上的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科层次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还有就是一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文章中将这些统称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或“准幼儿教师”。 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至 六、七岁前儿童的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学前社会教育和学前家庭教育。学前教育主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水平的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科研人员及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广播、影视、书刊等各类大众传媒的策划与制作人员,相关企业(如儿童玩具、儿童服装和食品等)的设计与制作专业人员。 当前,国际上公认的科学素养主要指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已经被人所接受的科学知识的理解,主要是一些概念性知识,诸如一些事实、法则以及相关自然世界的理论;二是对一些科学探究方法和程序的理解,主要是了解科学知识如何产生,如何发展,以及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培养等;三是对科学作为一项社会文化事业的理解,了解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科学的应用问题,了解其中的问题、争论以及它们的解决方法。文章中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准确的科学世界观及良好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具有较强的科学探究、创新、思考及实践水平;具备较扎实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 2006年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胡锦涛总书记在这次大会上指出要在全社

农村小学教师科学素养调查研究

农村小学教师科学素养调查研究 一、前言 就目前而言,我国教育制度不断完善,促进了农村小学科学课程体系的优化,对农村小学教师科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小学教师科学素养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科学知识水平。主要是指教师对不同学段教材的掌握程度,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多种方面的科学知识掌握程度。其次,科学态度。主要是指教师对整个科学技术的基本认知。最后,科学行为的方式和方法。应将其作为整个农村小学教师科学素养的重要指标,这样才能够对农村小学教师科学素养进行调查研究。 二、现状调查 1.调查对象 根据随机抽样调查的原则,在桐城市30所小学中随机抽取300名教师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全部为农村教师,男100名,女200名。 2.调查方法 制作农村小学教师科学素养问卷调查表,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一共有20道测试题,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不同阶段的科学知识测试题,目的是为了考查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第二部分测试题的数量为10道,第三部分也是10道题,主要是参考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问卷的相关内容进行汇编,从而测试农村小学教师的科学行为方式。整个调查问卷为40道测试题,答对一道题计一分,答错不扣分,满分为50分。 3.程序研究 在研究调查整个农村小学教师科学素养的过程中,此次调查要求教师将50道测试题答完全,然后根据其测验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和选择,在整个项目的分析过程中,汇总教师的成绩并且进行复测,根据初次测试和复次测试的成绩,对结果进行鉴别,然后整理出相关的系数,将数据结果输入SPSS10.0系统中进行分析回收。 三、农村小学教师科学素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农村小学教师科学素养主要包括情意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三个部分,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农村小学教师只注重知识素养,其情意素养和能力素养较为缺乏,直接降低了整个农村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还有很多农村小学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较低,从而直接影响了整个农村小学教师的发展水平。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农村教育条件跟不上,教

科学素养论文.docx

读《教师十大素养——科学素养》有感 读了《教师十大素养——科学素养》这本书,我深有感触,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与传统的教师有着很大的区别。新时代的教师是幸福的,同时也是肩负着更多使命的,除了要具备传统意义上的专业素养,还要具备很多其他素养,比如心理素养,人文素养,道德素养……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素养是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最早由美国学者赫德在1958年一篇名为《科学素养:它对美国学校的意义》的文章中提出的,是用来表示个人所具备的对科学的基本理解。国际上普遍认为,公众科学素养由三部分组成:对科学知识的基本了解程度;对科学方法的基本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的基本了解程度。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学科、新理论层出不穷,知识更新越来越迅速,学生的求知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所任学科上,知识要专、要深,在其他知识上要广、要博。要努力提高知识的广度和综合程度,以形成适应素质教育的知识结构;其次,要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知识,具有自我发展、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能力。21世纪是学习多元化的社会,要学会使用先进的现代教学仪器,学会运用多媒体的教育手段,做到一专多能。 我自己从事数学教学工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越来越发现学科交叉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上课时,我们普遍要接触到信息化的辅助工具,信息化课堂是和传统课相对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可以看成是一次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的安排完全按照教材知识的编排顺序组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的中心,教师将知识一味地灌输给学生,课堂教学进度完全由教师控制,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体。而信息化课堂教学则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它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成为了主体。信息化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教师作为导学者,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各种个性化的学习情境,有效帮助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有很多不懂的事物,为了让我们更好的适应教学生活,学校经常安排我们参加外出听课,培训活动,这些都对我们的成长很有好处,能很好的提升我们的科学素养。当然,我觉得其中最有效的还是继续教育形式的终身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学校内的继续教育就是针对教师及其它教育工作者的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形式的进修或学习。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教学工作所需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管理方法等等。作为教师,则应抓住和利用继续教育的机会,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自主地选择教育、参与教育,主动地成为教育对象,在继续教育中弥补不足,充实自己。职业素养教育也属于教师继续教育的范畴,职业

教师科学素养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科学素养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科学素养学习心得体会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天职是教书育人,要尽力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不断充电,用知识和综合技能充实自己,要不断学习,开拓进取,真正教好每一位学生,必须提高其自身素质。 1、要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 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所讲授的专业知识,挤时间加强专业性知识学习,孜孜不倦,刻苦钻研,苦练专业知识基本功,使自己不仅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分辨这门学科上的复杂问题,对新形势下的研究课题有所研究,直接参与到重大课题研讨之中去,具备足够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科学合理而完美的知识结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精通所教专业,知之甚多,真正成为高师,才能教出一批合格人才,受到社会、家长及学生赞扬,才能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做出成绩。 2、要学会广博丰富的多种学科知识 现代科学的发展出现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相互影响的趋势,各学科内部的专业知识也出现相互渗透的走向。因此,教师要想把自己担任的专业课知识教好,就要钻研本学科之外专业知识,了解和掌握多种学科多方面知识,并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教师工作的特殊要求。对此,苏霍姆林斯基所论述的:为了在学生面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花,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脱离那永远发光的知识和人类智慧的太阳。

3、要不断更新理念、掌握新教法 教师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知识继往开来的人,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开拓者,不断更新观念,开拓进取,按新课程标准大胆执教,从电子计算机中获得大量教学信息和数据,制作多种教学课件,提高对新教材的驾驭能力,这是科技现代化和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刻苦钻研新教材,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克服“一言堂”及“照本宣科”的陈旧教法。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主动学习,获得知识。 知识无止境,只要肯登攀,教师只有解放思想、善于学习、锲而不舍,只有自己拥有一股流不尽有源头的活水,才能以丰富的学识滋润学生的心田,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 教师科学素养学习心得体会2 在教师应当具备的各种素质中,有一种素养是具有根本意义的。它渗透在教师职业活动的各个方面,随时随地发挥着作用,无形中支配着教师的全部职业活动。这种素质,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读了《新世纪教师科学素养》,感受更加深刻。 科学素养是科学文化素质的一部分,是指在日常生活、社会事务以及个人决策中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 大力推进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教师发展的要求。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要建设好新世纪的新型教

小学生科学素养调查问卷

小学生科学素养调查问 卷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小学生科学素养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们知道吗?在21世纪,无论社会还是个人想要成功地发展,全民及个人的科学素养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相信通过你们的学习,你们都可以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人。请你根据实际情况如实回答问卷中的各个项目,你的回答将对我们的研究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谢谢你的支持!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当你遇到某种有趣的或是令人惊奇的现象(比如鸡蛋能承载一个人)时,你是:() A、当时觉得很有意思,过后便将它放在脑后了; B、觉得很有趣,很想知道原因; C、觉得很有趣,很想知道原因,并且自己尝试着去解决。 2、在遇到很多问题时,你会:() A、觉得很烦,索性什么都不去想; B、找一个简单的问题解决; C、请求别人帮助选择其中的问题进行解决; D、自己对问题进行比较、评价和筛选,从而确定适合自己探究的方向性问题或提出富有成效的研究活动的问题。 3、当你遇到问题(如铁块会沉入水中,而铁船却能浮在水面?)时,你是:() A、直接寻找答案; B、自己先思考,并作出假设,然后再寻找答案。 4、你认为:()

A、科学家们的假想和猜测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的,所以,它们都是正确的; B、所有的假设和猜想都要经过实验的证明才能完美; C、即使是科学家的假设和猜测也不一定正确; D、假设和猜想总是不断的进行理验证、修改,甚至有可能会被抛弃。 5、在假期中,你是:() A、有计划的安排好自己的学习与娱乐; B、就那样过呗! C、有计划,但总不能按计划去做 D、有计划,而且也能按计划去做,但不能坚持。 6、在做一件事(如考察河水的污染情况)之前,你是:() A、想到了就去做; B、作好准备才去做; C、先制订计划,然后一步一步按计划进行。 7、通常,你的制作:() A、用现成材料进行组装或拼凑; B、材料是自己动手找,然后根据自己的构思进行制作。 8、在进行实验时,你是:() A、喜欢自己亲自设计实验; B、先参考书上的实验方法,然后,对它进行改进; C、完全参照书上的实验方法; D、看着其他人动手。 9、有一位小朋友问:“把蚂蚁放在冰箱里会冻死吗?”看到这个问题,你会有什么反应?() A、请教他人; B、动手试验; C、猜想一下。 10、你会使用下列哪些仪器:()

(完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新版)测试题答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新版)测试题及答案学校: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2分) 1、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科学。 3、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4、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的目标。 5、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四大领域中共有18个主要概念,这些概念又被分解为75个学习内容。 6、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7、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8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 8、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 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 9、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的基础自然科学。 10、学情诊断有多种方法,如测试、访谈、让学生画思维导图、

观察等。 11、STEM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的课程组织方式。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不能作为目标,因此2017新版课标对此做了适当调整。(√) 2、探究式学习是唯一的科学学习方式。(×) 3、由科学教师兼职实验室管理员工作的,不应当折算相应的课时量。 (×)4、技术的核心是发现。(×) 5、金星、木星、天王星、冥王星等都属于八大行星。(×) 三、选择题。(每题2,共10分) 1、教师要讲究为学生的科学活动提供帮助的艺术,这样的形式有(ABC )。 A、变告诉为启发 B、变单向传输为师生互动 C、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 D、变集体教学为小组活动 2、下面属于科学学习的有效方式有(ABCDF)。 A、戏剧表演 B、科学游戏 C、模型制作 D、现场考察 E、综合实践 F、科学辩论会 3、(B)是科学课程的宗旨。

浅谈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

一个具有很高科学素养的幼儿教师,必定善于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善于选取幼儿最感兴趣的科学问题,采用适宜的方式帮助和引导幼儿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善于创设情景和利用各种条件,使幼儿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探索和发现的快乐,并从中建构初步的科学概念,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遇到的简单的科学问题,逐步形成基本的科学品质。 2.3特有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的思考、反思能力 科学的思考能力、反思能力是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幼儿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目的不只是让幼儿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科学经验,重要的是教幼儿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发展其思考问题的能力。幼儿教师不仅自己要有一定的思考、反思能力,而且还要引导培养幼儿思考问题的能力,支持、鼓励幼儿提出问题,愈能提出问题,愈能促进幼儿的思考。鼓励幼儿发问,引导幼儿科学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需要,也是幼儿生活的需要。 3 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具体要求 3.1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求实质疑的科学态度是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关键科学精神和态度是培养幼凡科学素养的关键所在。基于幼儿特有的精神生活和精神文化特征,即幼儿表现出来的对大自然的好奇、对万物的探究热情及爱思考、爱发问的天性,培养儿对科学的情感和态度将对幼儿一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敢于挑战困难,追求事业执着不渝,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来影响幼儿。这是职业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3.2对科学知识的重新认识 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从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中摆脱出来,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获取最新的科学信息,引导幼儿了解最新的科学发展,掌握关于科学的初步概念,逐渐形成对科学的正确认识。比如,幼儿常常对地球的常识、动物、植物等方面

语文教师科学素养

实施新课程改革需要中小学教师具备新课程实施所需要的专业 素质,新课程才能落实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应加强人文素养、教学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素养、美学素养以及实践素养的学习和积累,通过学会读书、学会教研、学会反思、学会总结等环节,接受新课程的洗礼,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这是推进新课程的关键和保 [关键词]语文教师素养人文素养教育素养科学素养创新 素养 现在大力提倡并实行的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二十一世纪的语文教师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这些语文教师该如何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呢?根本的一点就 在于大幅度地提高自身的素养。 一、语文教师应具备以下几项素养 1、人文素养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接现代汉语解释是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即指一定的理论、 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水平。所以语文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首先必须具备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在自身的知识结构总体中,应把历史、哲学、语言学、考古学、法学、文艺批评与历史、伦理以及历史和哲学方法等社会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怎体中,并加强上述方面的修养。人文性是语文的重要性质之一,语文是“最具有社

会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课程。”它还具备了其他学科所无法一体涵容的伦理、道德、艺术、审美、情感、哲学思想等因素。文以载道、载情、载史、载文。另外,语文本身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人的社会历史文化、与人的具体生命活动紧紧相连的。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能对语文教材中的材料加以整合处理,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展示丰富的历史背景。其次要掌握比较宽厚的语文科知识。语文教师要在语文知识方面全面掌握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古典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等语文学科知识,要在听说读写方面具有较强能力。对这些必须达到全面扎实,尽可能做到精通,对其所有问题都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语文教师来说,特别是掌握丰富的文学知识,具备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如在《鸟的天堂》教学中,有的老师要求学生从图书、网络中搜集有关资料,仔细阅读后,写一份“鸟的天堂”解说词,结果发现学生在解说词中对鸟的天堂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介绍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2、教育素养 语文教师的教育素养应包括教育理论素养、语文教育能力素养及语文教学研究素养等方面。教育理论素养主要是指语文教师对教育科学知识的掌握,能够恰当地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概念、范畴、原理,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设想。语文教师的教育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师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质量的优劣。

科学素养问卷

尊敬的科学课老师: 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填写“中国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研究问卷”。本调查的目的绝不是要对老师们个人素养进行评价,而是以统计的形式找出群体的特征,为修订科学教师培训教材提供可靠的依据。问卷以匿名形式填写,我们保证对每位教师的答案保密。如果因我们的失误而导致问卷中任何信息的泄露而使您的名誉受损,我们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为了使调查能够获得真实的数据,请您务必注意如下几点: 1.大概需要40分钟可以完成。请不要查资料、不要讨论,当场交回问卷。 2.我们希望您能回答所有的问题。但是,如果您发现有些问题实在是不知道,就选“不知道”项;对于没有“不知道”选择项的题目,请给出您猜测的答案,不要不答。 3.填写过程中如有疑问和建议,请写在问卷旁边。 谢谢您的合作和支持!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2012.12.20 中国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研究问卷 一、请在下面各题选项前面的方括号内的数字上打“√”: 1.您的性别是:[1]男[2]女 2.您的年龄是()。 3.您任教的学校在()省(自治区)()市(县)()区(乡)。 4.您的学校是: [1]省属学校[2]市属学校[3]县(区)属学校[4]乡镇中心校[5]村小 5.您的学历是: [1]初中[2]普通高中或中专[3]大专[4]本科[5]研究生6.您最后学历所属的专业是: [1]中文与艺术类[2]数学与自然科学类[3]社会科学类(含教育管理、小学教育) [4]工程技术类(含计算机类)[5]其它 7.您接受过的科学教育职后培训时间总计大概是()年。 8.您的科学课累积教龄有()年。 9.您的职级是: [1]特级教师[2]中学高级教师[3]小学高级教师[4]小学一级[5]小学二级 二、请在下列问题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在方括号内的数字上打“√”: 1.在下面陈述中,最可能正确的一个答案是: [1]任何运动都是由外力推动的,生命运动也存在一个超自然的推动力。 [2]占星术比其它算命方法要科学。 [3]人类的社会形态像人的生命一样,都有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4]八卦中有不少前沿性的科学知识。[5]不知道。 2.您认为下面的陈述中哪一句最可能是科学发现: [1]春夏两季出生的人往往比秋冬两季出生的人性格更外向。 [2]从一个孕妇的脚的大小可以预测她生育顺利与否。 [3]性情抑郁的人比性情开朗的人更易患疾病。 [4]中医已经找到攻克癌症的有效方法。[5]不知道。

教师的科学素养

浅谈提高教师科学素养 摘要:在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家和民族的发展前途,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而教师教育承担着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的任务,科学素养的培养依赖于基础教育。 关键字:教师;科学素养;内涵;提高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才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我们必须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 一、科学素养的内涵 对科学素养这个概念,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看法。《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认为:“所谓有科学素养是指深谙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事务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有科学素养还包括一些特定门类的能力。”国内不少学者提出更加简明的定义,即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标准》指出:科学素养主要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而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起决定性的作用。 二、如何提高教师科学素养的 科学素养由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科学品质五大要素构成,这五大要素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要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就必须着眼于这五大要素。 (一)提高教师科学素养的重点 1.普及科学知识。科学素养的体现要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科学知识是培养和形成其他要素的载体。普及科学知识的根本目的是解脱愚昧,提高人民的科学素养。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个国家科技知识的普及程度,从根本上决定着这个国家生产力和文化的发展水平和这个民族的创造能力。传播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既可提高群众的科学素养,又能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很多的问题,会向老师提出各种各样你所意料小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你如果缺乏知识的素养,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总是解答小了,那小但小能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小学生科学素养调查问卷

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调查问卷(学生卷) 同学们: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科学课课堂教学的情况,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也为了进一步提高你们的学习质量,我想通过本问卷了解你们对课堂教学的一些想法和要求。本问卷不记名,请各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真实意愿认真回答。谢谢你们的支持! 1.你喜欢科学课吗?……()A.喜欢 B. 有C. 不喜欢 2.目前,你对科学课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满意吗?………() A .全部满意 B .大部分满意 C.少部分满意 D.全部不满意 3.老师指导过研究方法吗?………………………………() A .常指导 B .曾给我们指导过 C. 给少数人指导过 D.全未指导过 4.你喜欢在课堂上自主看书学习和思考问题吗?………() A.喜欢 B.比较喜欢 C. 喜欢看书但不喜欢思考问题 D.不喜欢 5.你在课堂上喜欢回答老师、同学提出的问题吗?()A.都喜欢 B.喜欢回答老师的问题 C.喜欢回答同学的问题 D.都不喜欢 6.你在课堂合作学习讨论中经常发言吗?……………………() A .经常 B . 偶尔 C.只跟同桌同学交流过 D.讨论从未发言过 7.课堂上,动手操作活动,你觉得……………() A.有必要且喜欢B.没必要且不喜欢C.正好可以玩一下 8.课堂上,小组活动,你觉得()A.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喜欢 B.对自己的学习没有帮助、不喜欢 C.只是少数人在活动 9.课堂上,对老师的提问,你觉得………………() A.很喜欢回答 B.不喜欢回答 C.怕回答 10、课堂上,当你回答错的时候,你喜欢老师………() A.自己给出答案 B.帮助分析答错的原因并找出正确答案 C.不予评价,提问其他学生,直到回答正确 11、课堂上,老师对你的评价,你觉得………() . A.很重要,影响学习情绪 B不重要 C. 无所谓 12、课堂上,你希望老师怎样评价你的发言?……() A.答对了表扬B.答错了批评C.答错了指出错在哪儿 13、你希望老师主要以什么方式检测你们的学习效果?() A.试卷测验 B.平时作业 C.课堂提问

教师科学素养学习心得_1

( 教师心得体会)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19235 教师科学素养学习心得Learning experience of teachers' Scientific Literacy

教师科学素养学习心得 科学素养的概念由来已久并不断充实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众所周知的教育口号、备受关注的专门术语和现代科学教育的宗旨。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教师科学素养学习心得,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教师科学素养学习心得范文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天职是教书育人,要尽力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不断充电,用知识和综合技能充实自己,要不断学习,开拓进取,真正教好每一位学生,必须提高其自身素质。 1、要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 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所讲授的专业知识,挤时间加强专业性知识学习,孜孜不倦,刻苦钻研,苦练专业知识基本功,使自己不仅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分辨这门学科上的复杂问题,对新形势下的研究课题有所研究,直接参与到重大课题研讨之中去,具备足够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科学合理而完美的知识结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精通所教专业,知之甚多,真正成为高师,才能教出一批合格人才,受到社会、家长及学生赞扬,才能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做出成绩。 2、要学会广博丰富的多种学科知识

现代科学的发展出现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相互影响的趋势,各学科内部的专业知识也出现相互渗透的走向。因此,教师要想把自己担任的专业课知识教好,就要钻研本学科之外专业知识,了解和掌握多种学科多方面知识,并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教师工作的特殊要求。对此,苏霍姆林斯基所论述的:为了在学生面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花,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脱离那永远发光的知识和人类智慧的太阳。 3、要不断更新理念、掌握新教法 教师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知识继往开来的人,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开拓者,不断更新观念,开拓进取,按新课程标准大胆执教,从电子计算机中获得大量教学信息和数据,制作多种教学课件,提高对新教材的驾驭能力,这是科技现代化和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刻苦钻研新教材,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克服“一言堂”及“照本宣科”的陈旧教法。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主动学习,获得知识。 知识无止境,只要肯登攀,教师只有解放思想、善于学习、锲而不舍,只有自己拥有一股流不尽有源头的活水,才能以丰富的学识滋润学生的心田,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 教师科学素养学习心得范文2: 在教师应当具备的各种素质中,有一种素养是具有根本意义的。它渗透在教师职业活动的各个方面,随时随地发挥着作用,无形中支配着教师的全部职业活动。这种素质,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读了《新世纪教师科学素养》,感受更加深刻。

科学素养论文

读《教师十大素养——科学素养》有感读了《教师十大素养——科学素养》这本书,我深有感触,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与传统的教师有着很大的区别。新时代的教师是幸福的,同时也是肩负着更多使命的,除了要具备传统意义上的专业素养,还要具备很多其他素养,比如心理素养,人文素养,道德素养……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素养是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最早由美国学者赫德在1958年一篇名为《科学素养:它对美国学校的意义》的文章中提出的,是用来表示个人所具备的对科学的基本理解。国际上普遍认为,公众科学素养由三部分组成:对科学知识的基本了解程度;对科学方法的基本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的基本了解程度。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学科、新理论层出不穷,知识更新越来越迅速,学生的求知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所任学科上,知识要专、要深,在其他知识上要广、要博。要努力提高知识的广度和综合程度,以形成适应素质教育的知识结构;其次,要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知识,具有自我发展、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能力。21世纪是学习多元化的社会,要学会使用先进的现代教学仪器,学会运用多媒体的教育手段,做到一专多能。 我自己从事数学教学工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越来越发现学科交叉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上课时,我们普遍要接触到信息化的辅助工具,信息化课堂是和传统课相对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可以看成是一次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的安排完全按照教材知识的编排顺序组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的中心,教师将知识一味地灌输给学生,课堂教学进度完全由教师控制,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体。而信息化课堂教学则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它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如何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凤庆县职业教育中心周林花 一、科学素养 什么叫科学素养?国内外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科学素养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描述和说明:“科学素养(science literacy)是指选择和决策,参与社会文化事业和经济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关于科学概念、过程的知识及其理解,它也包括一些特定的能力。即:(1)科学兴趣,探索科学的冲动,(2)理解科学概念和原理,(3)科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4)以科学态度来参与社会事务,(5)科学价值判断,(6)科学思维习惯。”国内不少学者提出更加简明的定义,即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的过程和方法,科学的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标准指出:科学素养主要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也是不断发展的。 根据科学素养的内涵,可以概括出提高教师科学素养几个要素: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学品质,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和创新;增强科学意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能力,能够使用现代教育手段、能够搜集整理和分析信息,能够进行科学教育,经常进行教学反思。 对此,我总结了教师提高自己科学素养的几种方式: 首先,教师应深钻教材、根据自己所学学科的特点,直接学习和了解相关科学知识,不断学习新的科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教学中,

在亲身体验中,掌握科学知识。 其次,教师应多参加各种相关的科学专题研究,参加教师培训机构举办的专题培训、专题讲座、学术交流会,在不断了解中掌握现代科学知识。 再者,教师应走出校园,如到科技馆参观学习,了解科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科学的发展前景,从而增强科学意识。 最后,教师应多参加教学创新、说课、评课等研究活动,教学演示、课件制作、多媒体操作等教育手段的训练,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二、人文素养 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师人文素养的构成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方法。教师的社会表现角色有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成长的合作者等几个方面。 在初步认识了教师人文素养的涵义及其构成的基础上,我总结了几点教师必须具备的人文素养: 1、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渊博的知识,这不在是停留于专业知识上。 2、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人文精神。它包括:(1)具有

中学生物教师科学素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①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 Journal of Zibo Normal College 总第3期中学生物教师科学素养现状调查与思考① 李 玲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理科学系,山东淄博255100) [摘要]为了解中学生物教师科学素养的现状,我们采用自编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淄博市中学生物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物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整体较高,但在科学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建议通过组织培养与自身努力相结合的方式,加大继续教育改革力度,加强岗位自我培训,深化高师院校生物教育改革,以提高中学生物教师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中学生物教师;科学素养;调查;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是一个很难确切说明的概念,具有非常深刻而丰富的内涵。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指出:“科学素养是指对做个人决定、参加公民和文化事务、进行经济生产所需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的理解,以及各种相应的具体能力”。 现在国际上公认的是Miller界定的科学素养,它有三个方面的含义,包括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理解(即科学知识),对科学探究方法和程序的基本理解(即科学方法),对科技对社会的影响的基本了解和意识(即科学态度)。目前我国国内多数人认可的解释是: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并能够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 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在科学技术日益深刻影响我们生活的今天,一个人科学素养的高低,对于现代人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生物课程的主要目标与任务。生物课程改革强调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获得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在目前众多的中学生物学教育教学研究和论著中,很大一部分是关于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设计素质教育课堂等。实际上要解决这些问题,最首要的并不是要运用这些方法和模式,而是要彻底转变教师的观念和提高教师素质。教师素质是多难度、全方位的,其中科学素养就是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物教师应该具有一定水平和真正意义的科学素养,才能完成新一轮课程改革所赋予的“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光荣使命。 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科学兴趣的启蒙者,科学方法的引导者,科学精神的弘扬者,中学生物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将直接影响科学教育的质量,影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因此,在衡量中学生物教师的整体素质的诸多要 收稿日期:20060221 作者简介:李 玲(1968),女,山东淄川人,硕士,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理科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生物教育研究。 ①本文为作者硕士学位论文的一部分。 17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