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康德与审美经验论

康德与审美经验论

康德与审美经验论

张盾

【摘要】近代文艺美学以审美经验论作为其基本信条,即把艺术之美当作鉴赏活动所产生的纯粹主观体验,失落了艺术的原初本质,导致了审美享乐主义,使艺术被资本主义文化产业彻底吸收。康德坚决拒斥艺术

鉴赏中的审美享乐主义,把鉴赏力规定为对美的普遍有效的合目的的形式作出判断的能力,因而鉴赏是对 艺术的认识问题,而不是感觉问题。艺术的原初本质是“可见之美对不可见之美的象征”,先验的不可见之 美是高踞于现实之上的应然性和无限性的世界,它不可能止步于外观之美和形式之美,因为它不是经验现

实中直接存在的东西,而是知识的对象和先验理解力的产物。

【关键词】康德;艺术的本质;审美经验论

中图分类号:B516. 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 - 7660 (2017 )02 - 0001 -08

作者简介:张盾,(长春130012)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教授。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超越审美现代性—马克思的政治美学研究”(13AZD02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研究”(15ZDB002)

一、审美经验论的观念

美学是人类对美的本质的理论思维。古代的观念把美看作是整个世界的存在本身的一种自在的完 美性,把艺术之美看作是对完美世界的补充和完善化,艺术的反思性本质在于它是可见之美对不可见 之美的象征,即通过可见的东西来表现那些不可见的、但更高更深刻的东西。近代以来,美学被置于 “艺术的立足点”上,把艺术当成美的唯一范本,对美的理解专注于公认的伟大艺术作品,美学因此 成为文艺美学。而文艺美学的第一教义就是审美经验论。

美感经验,即把艺术之美当作鉴赏活动所产生的纯粹主观体验,是近代主体性哲学与近代艺术自 主性过程交互作用的产物。严格意义的美感经验首先产生于18世纪英国经验论的理论态度。洛克把 心理学的观点系统地引进了整个哲学领域,用心理的分析取代存在的分析,传统美学追问的“何物 为美”这种形而上学问题是无意义的,新美学将其改造为一个心理学的经验问题即“我们认为何物 为美”。在更深的背景中,对艺术之美的主观感受性的觉醒有着来自18世纪欧洲浪漫主义价值观的 印记,由于认识到个人的自我意识和主观感受具有最高的重要性,是确定一切事物美与丑的第一标 准,因而充满强烈的激情和想象力,坚信美的艺术的自主性、主观性和崇高性。经验主义美学重视从 视觉和听觉经验中得到的美的快感,但这种美感经验不是古代美学认为人人都有的平凡的声色之乐和 知觉之美,而是对于艺术的感性之美的一种特殊认知,它要求只有特殊的主体、特定的态度和经过特 殊训练的心智能力才能认知和领会这种美感经验。英国美学家夏夫兹博里和哈奇生开创性地把这种近 代美感经验称为“鉴赏力”。经过18世纪的一系列发展,西方美学变成审美鉴赏理论,从而完成了

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