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晋商的崛起

晋商的崛起

晋商的崛起
晋商的崛起

晋商的崛起

-----观《乔家大院》有感

摘要:从晋商的崛起和兴盛,我看到是他们抓住一次次历史机遇,从春秋时期晋国的贸易鼓励政策成为中国第一批商人;北宋年间的"折中制",抓住盐业放开销售和流通渠道的机会,参与并扩大了盐业贸易;明初实行的"开中制",放开了盐的销售和运输,晋商抓住了这个机遇,后又抓住了政府放开的盐业生产的机会,晋商登上了历史舞台;明代中期,盐业政策转向"折色制",开始了与北边少数民族多元化的贸易;清代后,晋商抓住了两次机会,一个是清统一中国后,清政府的边疆政策和对外政策给晋商带来了贸易机会,成就了"货通天下";另一个机遇是道光年间票号的产生,铸就了晋商的辉煌。

关键词:晋商成功之道票号货通天下

生意买卖要领财东,赚钱赔本自古常情。

省吃俭用熬成富翁,置房买地福至心灵。

安下生意写下合同,俸股伙计掌柜相公。

原入利出足用秏存,局子当铺估衣客人。

茶商木客兑汇票银,粮店铺面百家所用。

走水放账出外登程,褡裢被套马褥鞍笼。

择个吉日搭伴起身,脚骡驼子大家送行。

出外走水戴月披星,起镖发货各省驰名。

本多利厚生意兴隆,每月开俸足有千金。

镜雨元宝水光纹银,几年光景十万有零。

没有顶戴体面不成,六品职衔顶子水晶。

房屋低小不得威风,修房盖屋地基要平。

东西厢房左右两分,书馆花园前后窑庭。

要做衣裳去唤裁缝,绸缎綾绢锦缎裁绒。

水獭领袖海骝拔针,大呢小呢羽绒哦噔。

人生衣食各有天定,想要吃喝又有厨工。

烧肉酥肉蹄要清蒸,糊烙鲤鱼火锅十景。

香片色黄武夷茶清,吃袋香烟玉蓝蒲城。

太极奇品双毛各针,杜唐清烟凤翔有名。

丫鬟斟茶小厮满斟,铺床叠被美女侍奉。

大妻小妾生儿养童,终身大事只此三宗。

这首清代晋商写的《俗言杂字》,将明清以来的实际生活和人生向往描绘的淋漓尽致。明清以来晋商飞速发展,始终居于十大商帮的前列。莽莽太行赋予晋商性格太多黄土地的烙印,朴实,忠厚,果敢,输诚慕信。他们敢作敢为,有开拓精神。他们拥有万贯家财任不失简朴本色。今天,我想通过我的笔走近晋商,梦回太行。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山西地区的商业活动就已经非常频繁了.据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的记载,战国时期的范蠡,猗顿,白硅等人,是中国最早的几位富商大贾。其中猗顿经范蠡指点到晋国西河(山西,陕西省界上自北而南的一段),数十年间胜于王侯,后来人们更将猗顿视为山西最早的也是最好的商人!而白硅与范蠡一起提出了农业经济循环一说。猗顿与白硅这两位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富商大贾,都与山西

有着不解之缘.。到了汉隋唐宋元几朝代,随着并州(今太原)的政治,经济,军事地位突出,山西的商业活动呈现出了“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的繁荣景象!值得一题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就是河东道太原府文水县人,她父亲就是文水县一位经营木材生意发达的富商。他在李渊,李世民父子太原起兵的关键时刻,不计较后果出重资襄赞。李唐王朝建立之后,武则天的父亲被封爵任官,担任过工部尚书,荆州都督一类的官职(我想武则天能够进宫,这也是重要原因吧)。还有就是到过山西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写到,山西的“商业相当发达,各种物品都能制造,尤其是在武器和其他相关军需更加出名。葡萄数目也很多,葡萄产量十分高。其他水果也很丰富.由于大量种植桑树,养蚕业极为发达。”

晋商经营行业十分广泛。用“上自绸缎下自葱蒜”来形容再也贴切不过了。盐业,粮实业,棉布业,棉花业,丝绸业,茶业,颜料业,煤炭业,铁货业,木材业,烟草业,饮食业,典当业等几十种行业。有人说只要有麻雀的地方就有晋商的足迹。那又是什么原因使晋商腰缠万贯,成为各大商帮学习的榜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第一。自然条件出现了第一批富裕的山西商人。1,地形完固。西、南两边为黄河天堑,东边是太行山,北边为长城、沙漠戈壁,凭山控水,据高负险,自古就有“表里河山”之誉,号称“最为顽固”。

2,物产丰富齐备。具备了农业社会生产、生活所需的所有资源,如:粮、棉、丝、盐、铁、煤、马、木材等。正是“北收代马之用,

南资盐池之利”。

3,处在农耕生产方式和游牧生产方式的交互地带。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大致分为三种:北部游牧,中部农耕,南部游耕。山西处在农耕生产方式和游牧生产方式的交互地带。

处在汉族和游牧少数民族的交互融合地带。长期与北部的匈奴、蒙古族交互并存。他们把汉族地区的棉麻茶盐等运到游牧地区,把游牧地区的马,动物皮毛等运农耕族地区,这成就了第一批富裕的山西商人。

4,与首都相邻。唐朝以前,首都主要在西安;五代以后,首都主要在北京。六大古都依次为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山西处在北京与西安、洛阳之间,这种屡在首都附近的政治地理特点,是其他任何一个省份所不具备的。

第二,制度变化也为晋商带了历史机遇,一个是北宋时期实行"折中制"放开了盐的运输和销售(折中制:商人把粮食运到边疆,由政府给予"盐引",然后凭盐引到指定盐场领盐,再到指定的地区销售)。这种制度为山西商人参与并扩大盐业贸易创造了条件,晋商形成的历史机遇。第二个是明朝政府实行的开中盐法(当时的盐业是由朝廷经营的,明朝政府刚刚建立,溃败大漠之中的元蒙残余势力不断南下骚扰,为了维护北方地区人民百姓的安全和国家主权成为了明朝政府的当务之急!明朝政府只好沿蒙汉旧长城一代修筑工事和驻扎大军,然而如何保证驻军的物资供应,这是明朝政府必须解决的事关国家安危的重大问题.因此,明朝政府颁布了"商人按照政府的指令把额定的粮食运到北边重镇,才能得到政府颁发的食盐专卖凭证,然后

携带盐引指标凭证到指定地点领取盐引,再到指定地点领取食盐,商人不得用些金银直接购买盐引,以此保证北方边军对粮食等大批物资的需求。),为明朝时期晋商崛起创造了重要的机会。可以说"开中盐法"的实施,对山西商人来说是一个决好的发展契机。山西商人从明朝初期开始不断的往边关输送粮草,取得河东,长芦和两淮盐的专卖权,然后到指定地点去行销,去牟利。可以说,山西盐商是最早把经营范围扩大到全国的专卖商!

第三,抓住机遇。无论对一个人,一个商帮,还是一个国家,机遇都是重要的,晋商的机遇就是明初实行的"开中制",放开了盐的销售和运输,晋商抓住了这个机遇;促进晋商盐业发展的是另一项政策:政府退出盐业生产。山西人利用这个机会,作大了以盐业为主的贸易,需要相互帮助,形成了"纲"(浙直、宣大、泽潞、平阳、浦洲),以地域乡情为纽带的松散商业联盟,这就是我们说得"晋商"。明代中期,盐业政策转向"折色制",大盐商迁到扬州,其余晋商开始多元化发展,寻找与北边少数民族的贸易机会。清代后,晋商抓住了两次机会,一个是清统一中国后,清政府的边疆政策和对外政策给晋商带来了贸易机会。清政府的统一边疆、开放边疆、管理边疆过程中,晋商抓住机遇,成就了进一步的发展,做到了"货通天下"。清政府的对俄贸易政策推动晋商走向持续繁荣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清政府对这种贸易采取了鼓励的政策,凡行商于恰克图一带的商人,必须持有理藩部颁发的"信票"这几方面的政策,使得晋商的市场地盘更加扩大,远距离贸易更加发达。另一个是道光年间的金融创新-票号。票号出现在山西,

由晋商首创,是一种历史必然;在票号出现之前,金融业的业态主要是典当、印局、钱庄、账局。晋商在金融业中处于执牛耳的地位了。在这些金融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也涌现了许多人才。晋商的票号演绎了一段至今令后人仰慕的辉煌历史,把晋商推上了事业的顶峰。

第四,晋商和商业资本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国外市场的开拓。山西人把生意做到日本,俄罗斯,朝鲜,东南亚各国。这在电视剧《乔家大院》中可看出,乔致庸南下贩差北上恰克图。在恰克图进行贸易时,政府不收市税,商人因此获利颇丰.此中情况一直延续到晚清咸丰年间.山西商人在这里积蓄了大量的资本,为山西票号的兴起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最后一个,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就是重视教育。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社会的最基本经济单位。家族是指血缘关系明确,存在经济联系并通常同一居地的父系组织。晋商之家族不同于一般官绅家族,它是具有商业烙印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家族。十分重视家规与家风。晋商大族中,有些家族兴盛时间较长,子弟有前途者多,而有些家族则衰败得快,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前者重视家规家风,后者家规弛、家风差、败家子弟也多。并没有躺在祖宗基业上成为纨绔子弟,而是靠着自身的奋勉,各自开辟自己的事业与前途。且恪守祖训,无一人涉足政界,大多在金融界、教育界、科技界工作。晋商家族有重学的一面,但他们具有以学保商,“学而优则商”的特点。

从晋商的崛起和兴盛,我看到是他们抓住一次次历史机遇,从春

秋时期晋国的贸易鼓励政策成为中国第一批商人;北宋年间的"折中制",抓住盐业放开销售和流通渠道的机会,参与并扩大了盐业贸易;明初实行的"开中制",放开了盐的销售和运输,晋商抓住了这个机遇,后又抓住了政府放开的盐业生产的机会,晋商登上了历史舞台;明代中期,盐业政策转向"折色制",开始了与北边少数民族多元化的贸易;清代后,晋商抓住了两次机会,一个是清统一中国后,清政府的边疆政策和对外政策给晋商带来了贸易机会,成就了"货通天下";另一个机遇是道光年间票号的产生,铸就了晋商的辉煌。

其实当老师说了要写论文的时候我就突然想到了晋商,主要是电视剧《乔家大院》的影响。以上是我总结晋商成功经验的总结,也是我看《乔家大院》的观后感,希望老师指正。

参考资料:

1.《大话晋商》李刚黄冬霞著

2.《大商帮》凿空使者著

3.《乔家大院》朱秀海著

4.《晋商第一乔》郝汝椿著

5.《平遥瓦当》成乃凡著

6.《天下晋商》孙丽萍著

晋商文化

一:简答题: 1:简述晋商的特点: 晋商文化源远流长,诚实守信,艰苦奋斗,商业金融业结合,重视行会作用,聘用同乡人。有一下特点: 第一,唐晋遗风的管理理念。 第二,关公崇拜的商业伦理。 第三,重商立业的价值观念。 第四,乡土轴心的理财文化。 第五,人本思想的企业文化。 第六,官商相维的展业思想。 2:简述明清时期票号的组织架构: 其组织结构为三种人:东家、掌柜、伙计。大掌柜具有独立的经营权,东家不能插手经营活动。掌柜和伙计可以人力入股,享有分红的权利。票号的所有人员一律是山西人。 山西票号的血脉里渗透着传统文化的浸润,“以义制利”是其基本准则。《清朝续文献通考》称:山西票号“法至精密,人尤敦朴,信用最著” 3:简述晋商的关公信仰: 什么是关公信仰呢?其实就是四个字:“忠义仁勇”。晋商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关公的忠义诚信精神直接引入商界,作为经商的核心理念,提出“商与士,异术而同心”。主张经商首重信,次讲义,第三才是利。晋商以关公等山西先圣先贤为楷模,忠于国家,忠于家庭,忠于商号;在商道,讲仁义;与友交,讲信用。宽厚待人,以义取利,以利厚人,表现了商道即人道的精神,培育了晋商忠诚、崇礼、仁义、守信等共性特征。 4:简述山西文化区的划分及特点: 民俗文化的地域划分,不完全等同于行政区域划分,而是与地理环境、经济生产、方言土语、民间音乐、地方戏曲等有密切关系 晋南地区:这一带古代是耕读文化,农业生产以麦为主,饮食习俗以馍为主。 晋中地区:是古代中原民俗文化与北方民俗文化的交错之地,胡汉相融。农业生产以麦为主,辅以杂粮 晋北地区:这一带古代是草原民族与农耕居民冲突的地带,农业生产以杂粮为主;饮食习俗吃莜面、土豆; 上党(晋东南):出入河北、河南的重要孔道,太行山险峰陡立,农业生产以粟谷为主。 晋西地区:晋西地处吕梁山西侧至黄河以东,西渡黄河与陕北相交,汉时属西河郡地。农业生产以粟豆为主。 二:论述题: 1:为什么说山西是华夏文明的摇篮? 山西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传说中“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都在这块土地上。上古时代女娲氏炼石补天、神农氏尝百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舜耕历山,柳氏一门的祖先“和圣”柳下惠坐怀不乱等均发生于此。 山西地区历代名臣良将辈出。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张仪、名将李牧、汉代名将卫青、霍去病、霍光、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徐晃、唐代名将尉迟恭、薛仁贵、唐代诗人柳宗元、宋代宰相司马光、名将狄青、杨家将、明代重臣王琼、清代第一廉吏于成龙……均诞生于此。

晋商兴衰的原因分析

晋商兴衰的原因分析 内容提要:二百年前,晋商的商号已经遍布中国各大城市,远及西伯利亚、东南亚甚至欧洲等地,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仍执中国金融界之牛耳,达到鼎盛。他们的经商才能让犹太人却步;他们积累的财富让皇室羡慕;他们的经营制度和策略,当代人都无法企及;更重要的是,他们把中国的传统美德在商界发挥得淋漓尽致,把商人而且是群体商人的操守推到了一个近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但是,它又在很短的时间内衰落了,这使我们不禁会问晋商兴起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又很快衰落了呢? 关键词:晋商、兴衰、 明清时代的晋商,是山西人永远的骄傲。他们凭着肩扛力挑,凭着诚实守信,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借助一次又一次的机遇,让自己的商业王国不仅覆盖了全国而且延伸到欧亚大陆,以及日本和朝鲜。在中国历史上,他们是推动和主导中国商业革命和金融革命的主力军。但为什么他们又突然在近代衰落下去,甚至忽然销声匿迹了呢? 一、晋商浅释 “晋商”的含义有两个方面。山西是古晋国的封疆,简称“晋”,凡山西从事商业工作,经营商品交易的商人,都可泛称“晋商”,包括从事国营(工)商业者和私营(工)商业者。《辞海》(缩印本)也说,晋商俗称“山西帮”,亦称“西商”、“山贾”,又说为“中国旧时山西省籍的商人”。另一方面是专指古代晋国经营商业和从事商品交易的商人。《国语·晋语》中曾说:“(晋文公)轻关易道,通商宽农。”又说:(晋都)“绛之富商,韦藩木楗,以过于朝,唯其功庸少也,而能金玉其车.文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可知晋国早在春秋时期已经成为“工而成之,商而通之”(《史记·货殖列传》)的诸侯国,出现了“千乘之国必有千金之贾”以(《管子·轻重甲》)的商贾阶层,且成为晋商社会的上层人物。 “晋商”——一山西商人这个社会群体,自古代晋国时期出现,经过“开放关市,招徕商贾,以有易无,各得所需,四方来集,远乡都到”(《礼记·月令》)的漫长的原始、半原始经营活动的艰苦岁月,发展到明代中叶,随着国内资本主义工业的萌芽和兴起,商品交易的发达,山西商人以善于经营商品交易的智慧和才能,乘势崛起,逐渐形成一股以地域关系、乡土纽带为特征的商行帮会群体。 二、明清以来晋商兴盛的原因 1、地理及自然条件 山西居天下之中,是沟通四方贸易的要冲,又与帝都长安、开封、北京相邻,王者之都,自然是高消费的城市。山西地接边塞,为历代与塞外民族通商的桥梁。因此,山西所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十分适合经商。山西素有“八分山丘二分田”之说,境内除有起伏的山丘外,北部地瘠民贫,南部和中部汾河沿岸,虽稍多活土,但“地狭人满”,农田不足。据统计,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至1949年山西省人均耕地由10.82亩降至4.88亩,其中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人均耕地达到最低点,且十年九旱,即使是丰年,居民的粮食也常感不足,从而迫使很多人不得不外出经商。这就为晋商的崛起奠定了社会基础。 2、明、清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 入明以后,新统治者为了稳定和巩固其统治,对农民、工商业者采取了一系列的让步政策,诸如兴修水利、奖励垦荒、移民屯田、推广桑棉种植、减轻商税、严惩贪污等,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全国水陆交通进一步发展,简

探析明清商帮的兴起

探析明清商帮的兴起 明清时代我国社会经济出现了一种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地方商帮和大商人资本的兴起。 在小农经济时代,由于受到诸多环境因素的制约,我国各地商界形成了“帮”的概念,“帮”是“商”的支撑,行“商”必有“帮”。 “商帮”是中国历史上由地域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商业集团。商帮是在古代商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商品的流通范围在本地狭小范围内满足不了需要了,因此就需要结帮联伙走出去采购或者是推销。作为一个“商帮”,应该是具备五个条件,第一,在这个地区要有相当发达的商业;第二,有一批积累了大量资本的巨商作为中坚;第三,在经营、制度、文化等方面存在不同于其他商业集团的特点;第四,许多独立的商家出于经营和竞争的需要组成以地域为纽带的松散联合;第五,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 按照这些条件,中国历史上有十大商帮:山西以晋中为中心的晋商,歙县、婺源等徽州六县的徽商,与晋商同时兴起、亦被称为晋商小兄弟的陕商,临清、济宁、聊城、烟台这一带的鲁商,以龙游县为中心(包括常山、衢县和江山五县)的龙游商,西洞庭山(现在吴县的东山镇和西山镇)的洞庭商,江西由人口流动形成的江右商,以浙江为中心的浙商,苏州西南吴县境内太湖中东、以福建沿海为中心的闽商,以广州、佛山一带为中心的粤商。这十大商帮大体上崛起于明清时期,尽管时间并不相同。 商帮历史上曾经辉煌,商帮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重新显露新的生机。 商帮的起源 中国历史是一部漫长的封建史,重义轻利的儒家文化和农耕经济的主流使得市场经济之花迟迟难以萌发。可事实上,人类社会一直就未曾离开过商人的活动。 据考证,商人(或商业)的商,最初是个原始部落的名字,其部落位于今河南省商丘的南部地区,其部落始祖名叫契。因契跟随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此。契的第十代孙名叫王亥(公元前16世纪)。王亥从事牧业而擅长经商。他的第四代孙子汤灭了夏(公元前1551年),又迁都于殷,故商又称殷,而商人仍自称为商。后来,周灭殷以后,周公(姬旦)告诉殷的遗民,要求他们继续经商。而殷商之人善于经商,周朝人便将从事这种行业的人成为商人。 伴随几百年商品经济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商品行业繁杂和数量增多,商人队伍日渐壮大,竞争日益激烈。而封建社会统治者向来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在社会阶层的排序中,“士、农、工、商”中商也是屈尊末位。对于商人而言,国家没有明文的法律保护,而民间又对商人冠以“奸商”的歧视。因而,在那样的年代,商人利用它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和衷共济,于是就成为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和市场价格的制定者和左右者。同时,商帮在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更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的保护自己,于是商帮就在这一特定经济、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商帮的特点 这十大商帮都有各自的不同之处。 1、晋商学而优则贾 十大商帮中最早崛起的就是山西商人。历史上,山西商人称为晋商。晋商是明清时国内最大的商帮,在商界活跃了500多年,足迹不仅遍及国内各地,还出现在欧洲、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完全可以与世界著名的威尼斯商人和犹太商人相媲美。 晋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但真正崛起在于明代,至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已发展到鼎盛。 到清朝中叶,山西商人逐步适应金融业汇兑业务的需要,由经营商业向金融业发展,咸同(1851年~1874年)时期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执全国金融牛耳的强

晋商的启示

晋商的启示 在缺少明确的经济运行规则的背景下,晋商的成功并不在于简单的成本质量的竞争,而在于建立了一套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伦理道德准则。如今,中国许多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却忽视了应该遵循的伦理准则,结果造成了目前“重经济,轻伦理”的状况,与晋商时代的“经济伦理并行”的准则发生了严重的背离。我们经济上前进了,但企业伦理上倒退了,这对于实现企业以及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 如果我国的企业不能继承历史上晋商的优良伦理道德准则,便无法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中获取长期的竞争优势。晋商成功的经验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对当代中国企业伦理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 注重诚信的经营伦理观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是传统文化的精髓。现代市场经济最为重要的要素是诚信文化,诚信既是一个企业与经营者的经济生命,也是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同时又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证。 从企业生存之道来看,诚信是维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文化因素。中国历史上,凡是成功的商业经营者都是以诚信为先,靠诚信打造百年商誉。诚以待人、珍视商誉是晋商经商成功的秘诀。他们以诚信为经营处事的准则,以做“善贾”、“良贾”为荣,并以严守信誉作为商业道德,代代相传。有的父祖辈经商遇险破产,若干年后子孙从商发迹,对本来无须承担的陈债仍主动代先人偿还。诸如此类之事,屡见不鲜,在国内外传为美谈。 外国人曾评论说:“这种品德在世界其他地域从未见闻。”梁启超也评论道:“晋商笃守信用。”信誉高自会招徕主顾。山西祁县乔氏在包头开设的复盛公商号,做生意以诚信为本,不图非分利润,在

客户中威信很高,人们都愿意购买复盛公的商品。曾有一次,复盛油坊经手职员为图厚利,在油中掺假,掌柜发现后,立即另行换装,以维护商号信誉。太谷广生远药店,制作名贵中成药定坤丹,参非“高丽”不选,茸非“黄毛”不用,信誉著于市场,买主对“广生远”三字深信不疑。 历史上,晋商诚信立业,诚信兴业,堪称典范。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由于体制转轨等种种复杂原因,我国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造假贩假、欺诈经营、赖账逃债等现象愈演愈烈,以致信用缺失,危害严重。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诚信与商誉成为影响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努力弘扬诚信精神,以晋商精神为借鉴,提升企业信用含量,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战略问题。因此,我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十分注重以诚信为中心的企业信誉建设,要把积累企业信誉、提升企业信誉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 这种信誉建设不是抽象的说教和空洞的口号,而是要在企业全体成员中逐步形成一种信誉的预期约束,如在生产中精益求精,为顾客生产和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在与客户交易中信守契约,等等。只有形成普遍的全员化的信誉约束,使人人有一种视信誉为生命的意识,才会在企业中形成一种自觉维护企业信誉的伦理氛围。 顾客至上的经营伦理观 顾客至上,满意为先,是企业成功的基石,是企业发展进步的法宝。顾客与企业的关系好比是水与舟的关系。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企业,无论规模多么壮大,技术多么先进,如果不能适应顾客消费心理,急顾客之所急,想顾客之所想,为顾客提供需要的优质产品和服务,为顾客创造价值,那么它终将被顾客抛弃。没有了顾客的支持,企业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和生存的基础。 晋商根据顾客的要求,积极组织货源,严把质量关,以优质热忱的服务,满足了顾客的需求,赢得了顾客的信任和支持,充分体现了“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针对蒙民以肉食为主、喜用砖茶等生活

晋商文化学习感悟

太原师师院附中初 一年级社会 实践C1013 贺雨婷

感受晋商文化 C1013 贺雨婷 晋商的辉煌刚过去不到百年,人们就对其知之甚少了。甚至有人对晋商这一概念竟是完全没有的。直至《乔家大院》的演出,人们才通过乔致庸这个叱咤商场、经营天下的人物,才升腾起对晋商人的崇敬,由心底生出一些了解晋商的冲动。是啊,人们对晋商的了解都是从电视开始的,从《白银谷》、《龙票》、《昌晋源票号》再到《乔家大院》,人们在电视中感受到了晋商横空出世的雄壮和经营天下的豪气,那些古老的当铺、钱庄、票号、商号,是晋商留在历史上的符号和印记。带着对晋商浓厚的兴趣,我选修了谢老师的《晋商文化赏析》这门课程。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从中知道了很多关于晋商的风云人物,晋商中各家族的发家事迹,个大院的文化等。我看重的是他们身上的精神。 明清山西商人称雄国内商界五个多 世纪,“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 江”,是他们的自我写照。他们的成功, 令人注目。他们是如何取得成功的,是一 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知道,每一种 社会实践活动都有一种特殊的精神作为 其灵魂,这种内在的灵魂是实践活动中最 活跃的能动力量,而从事这一活动的人就 是这一特殊精神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明清 山西商人的成功,就在于他们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自觉和不自觉地发扬了一种特殊精神,它包括进取精神、敬业精神、群体精神,我们可以把它归之为“晋商精神”。这种精神也贯穿到晋商的经营意识、组织管理和心智素养之中,可谓晋商之魂。 1.诚信:货真价实的诚信。晋商出售商品讲求货真价实。在晋商的诸多事例中,祁县乔家的换油事件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乔家在包头的复盛油房,运胡麻油回山西销售。经手伙计为图厚利,在油中搀假。掌柜发现后,即令另行换装,并收回售出的掺假油或补其差额。经济上虽一时受了点损失,却招得近悦远来。晋商秉持的质量诚信观念,严格保证产品质量,以优质的产品赢得顾客的信赖。他们对于生产加工的商品,从原料选择、工艺制作到运送储存,都始终严格要求、十分讲究,泡制虽繁从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省物力。因此,晋商创出了许多知名品牌,至今仍颇负盛名,如六必居酱菜、杏花村的汾酒、太谷广盛药铺的龟龄集和定坤丹等。据史料记载,由于晋商提供的砖茶质量可靠,西北人曾以砖茶代替银两货币流通,作为物资交换的手段。以至于几百年过去了,前苏联人来中国时还打听祁县长裕川的名牌“红梅茶”。 经营理念的诚信。晋商十分重视商业信誉,对待顾客、商家,无论大小都以诚相待,销售商品从不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更不缺斤短两、“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秤平、斗满、尺满足”、“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4]。晋商中流传的这些商谚就充分体现了他们难能可贵的经营理念。

晋商之道

晋商之道:五百年的经营启示 晋商,一个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商帮,一个生意场上的传奇故事。 晋商作为商帮之首,起源最早、衰亡最晚,晋商发迹于宋代,明朝时与徽商南北并峙,至清朝晋商便独占鳌头,明清两代辉煌500年。晋商实现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晋商不仅店铺遍设全国通都大邑,而且经营范围远涉日本、西亚和俄罗斯等地,控制了史上多个行业如盐、铁、茶、丝绸等,清代的票号经营更将晋商推向史上最为辉煌的顶点,在世界金融史上也据有浓墨重彩的记录。晋商创造的财富,徐珂在《清类钞》中列举山西富户十四家,加起来“三千万两银子”,相当于大清帝国一年的财政收入。晋商超越于其他商帮的突出地体现在股份制、身股制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以义制利、诚信经商、乐善好施的商业伦理道德也成就了晋商的发展。 (一)晋商的崛起和兴盛 为什么中国最早的商人不出现在其他地方,而独出现于山西? 自然条件和政策鼓励出现了第一批富裕的山西商人,于宋元年间长足发展,为明清晋商的崛起奠定了基础。远古,自然资源是产生贸易的唯一条件,即运城的河东盐池。山西主要是由于拥有这种自己独有而别人离不开的盐,同时春秋时期,晋国推行鼓励商业的“轻关、易运、通商、宽税”的政策。因此在春秋时期的晋国出现了第一批商人。 制度变化也为晋商带了历史机遇,北宋时期实行“折中制”放开了盐的运输和销售(折中制:商人把粮食运到边疆,由政府给予“盐引”,然后凭盐引到指定盐场领盐,再到指定的地区销售)。这种制度为山西商人参与并扩大盐业贸易创造了条件,晋商形成的历史机遇。 除此之外,山西固有的政治背景、经济背景和地理条件等因素一定程度辅助成就了晋商的逐步崛起和兴盛。自明朝燕王朱棣起兵夺取皇位后迁都北京,北方的政治中心重新确立起来了,这对于经济发展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晋商也正是从这时起逐步兴起的。山西历史悠久,人口比较稠密,耕地相对不足,剩余劳动力多;山西地区处在北京和陕西乃至西北地区交通要道的中间位置,同时具备陆路、水路的便利交通条件,有这样好的地理条件,同时存在现实的就业压力,造成了很多人从商。 晋商辉煌500年的发展机遇来自于哪里? 无论对一个人,一个商帮,还是一个国家,机遇都是重要的,晋商的机遇就是明初实行的“开中制”,放开了盐的销售和运输,晋商抓住了这个机遇;促进晋商盐业发展的是另一项政策:政府退出盐业生产。山西人利用这个机会,作大了以盐业为主的贸易,需要相互帮

从晋商文化看中国商业文化的发展

从晋商文化看中国商业文化的发展 明清时期,晋商作为十大商帮之首,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创造了巨额物质财富,而且也留下了丰富的商业文化。在当前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进程中,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商业文化与经济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今天研究商业文化,不管是对商业实践还是对商业理论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晋商商业文化的传承入手,延伸至分析中国商业文化的发展,由此说明商业文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晋商文化 晋商文化是由山西商人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晋商的商业组织制度、商业技术、经营艺术、城乡建设、庙宇奉祀、商业教育、社会习俗等整个商业文明体系。 晋商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其内容可以大致概括为:唐晋遗风的管理思想;崇拜关公的商业伦理等等。 (一)唐晋遗风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的尧、舜、禹、夏,都在山西建都。周朝建立以后,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为唐侯,唐后来改为晋。当时周成王要求叔虞到唐地(今天的山西晋南一带),后实行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施政方针。唐叔虞按照中央政府的要求指定施政方针,适当保留了夏代以来的一些制度,维护夏人的传统习俗,暂不实行以周礼为中心的宗法制度。与此同时,依照游牧民族生产和生活习惯分配土地,开设田间疆界,以便利农牧生产,暂不实行周朝规定的井田制度,实行了不完全等同与周朝的政治经济政策。由此,晋国孕育出了有别于其他诸侯国文化内涵的唐晋文化,它相对于以周礼为基础的周、鲁、齐、燕文化,具有政治上博大宽厚,兼容并蓄,经济上求同存异、自强不息的内涵和特点。 (二)崇拜周公的商业伦理 孔子作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一直是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中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爱和中庸,他提倡人们立身处世的标准应该是忠义、诚信、礼节与德政,一次来建立一种稳固、和谐的人际关系。晋商所崇拜的关公,其一生身体力行“忠、义”二字,是忠实实践孔子仁

晋商常家的家训及其启示

晋商常家的家训及其启示 一、晋商常家的家训产生的背景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娶妻生子、人丁兴旺、天伦有乐,是中国每个家庭的最基本要求与期望,并代代相传,成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观念。但家大人多,人多即杂,杂则易乱,乱则易无序,无序则易悖天伦、乱纲常、招灾惹祸,贻害家族。于是,家规、家法、家教、家训等等便应运而生。这些家规、家法、家教、家训对于调整家族成员的操行、品性及其相互关系,维系家族秩序、家族利益、家族的稳定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国法和社会道德的重要补充。故而又有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一中国人代代相承的理念。和大多数中国人家一样,晋商常家在家族人丁、事业兴旺之后,家训便应运而生了。 晋商常家居于山西省榆次区(县)东阳镇车辋村。其始祖常仲林约于明弘治初年(约1488年)只身迁入车辋村,受雇于刘姓大户放羊。因其忠厚勤勉而受主人喜欢,遂将家中女佣许配其成婚,始繁衍子孙,并立户车辋村(约1500年)。常家从八世常威(约生于康熙二十年,卒于约乾隆初年)二十岁独闯“东口”(即张家口)开始经商并逐渐形成一定规模后,几代人在对海内外的商贸关系中逐渐意识到了文化素质对商人的重要性,进而要求子弟在经商之前,必须有一定的文化基础,逐渐形成了贾而好儒、以学保商之家风。可见,常家虽然重视对子弟的教育,但这种重视的最终目的,不在功名,而在商贸,在“学而优则贾”。但崇儒尚学之风一开,各家便为培养子弟不惜重金聘师办私塾,结果培养出了一个个才华横溢、学识渊博、技艺超群的大家,如常立教、常第春、常麟书、常赞春、常旭春、常麟图、常燕生等。后经家族中唯一的进士、十四世常麟书(1869-1927年)的倡导、说服、主持而实行了家族教育革新,1903年在车辋村成立了山西省第一所私立学堂---常氏笃初小学堂,1904年又兴办

晋商与晋商文化总结

晋商与晋商文化 一、什么是晋商 (1)专指古代晋国经营商业和从事商品交易的商人。g-w-g (2) 凡山西从事商业工作,经营商品交易的商人,都可泛称“晋商”,包括从事国营(工)商业者和私营(工)商业者。 晋商文化: 文化: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形成了共同的认识,理念和思想,遵循着一定的规则,规范和秩序,这就是文化。 指山西商人(即晋商)在从事商业交易活动的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商品财富和经营经验的总结,以及由此衍生、发展而来的商行制度、商业道德、商会组织等商业文明。 晋商精神: 精神:宗旨;主要的意义。 指源于山西古老文化、在长期的商业活动实践中形成的个人和团体的一种信念和精神,主要体现在博大宽容的经营胸怀、兼容并蓄的经营气度、求同存异的经营策略和自强不息的经营精神等。 晋商所创造的辉煌的历史有三个显着的特点: 首先,经营范围广泛。 除盐业外,有铁业、茶业、丝绸业、棉布业、粮油业、颜料业、杂货业、木材业,以及金融业,甚至还有酱菜业(北京六必居)、饭店业(北京都一处)、药业(早于同仁堂的北京万全堂药店)、文物古玩业等,各行各业无所不包。这在当时的其他商帮中是少见的。 其次,经营范围遍及全国,甚至海外。 当时在全国各地经商的山西人到处可见。遍及全国的山西会馆正是晋商走向全国的象征,仅在北京晋商会馆就有9所,日本、俄罗斯、蒙古等也都是晋商大显身手的地方。 最后,晋商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科学的经营管理制度。 它的两权分离、激励机制、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人才培养等成功经验,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晋商文化: 文化: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形成了共同的认识,理念和思想,遵循着一定的规则,规范和秩序,这就是文化。文字+符号+仪式。 晋商文化:山西商人(即晋商)在从事商业交易活动的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商品财富和经营经验的总结,以及由此衍生、发展而来的商行制度、商业道德、商会组织等商业文明。 晋商精神: 精神:宗旨;主要的意义。 指源于山西古老文化、在长期的商业活动实践中形成的个人和团体的一种信念和精神,主要体现在博大宽容的经营胸怀、兼容并蓄的经营气度、求同存异的经营策略、自强不息的经营精神等。 二、晋商文化的核心 (一)博大宽厚的经营胸怀。 (二)兼容并蓄的经营气度。 (三)求同存异的经营策略。

晋商经营管理浅析

晋商经营管理浅析 晋商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成为全国势力最大的商帮之一。晋商之所以能够崛起,长期踞于中国商界,自有多方面的原因。从晋商自身来考察,其经营管理的成功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本文试对晋商的经营管理作一些浅要分析。 从经营观念来看,晋商并不为传统束缚,敢于大胆创新 首先,晋商一反中国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而信奉“学面优则商”。在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观念是重本轻末,重儒轻商,儒家亚圣孟子就非常轻视商人,把他们称作“贱大夫”①。按照传统观念,读书、考取功名、步入仕途乃是正道。所谓“读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表达的正是当时的正统观念。但晋商不囿于这种陈腐观念,认为“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外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际行,是故虽得而不污。善士者,引先王之经,而绝货得之经,是故必名而有成,故得以义制,名以清修,各守其业,天之鉴也,如此则子孙必昌,身安而家肥矣。”②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晋商并不以经商为耻,而把经商与获取功名看作是同等重要,甚至后者更重于前者,因而出现了山西人纷纷经商的现象。清朝雍正皇帝对此就深觉怪异,不可理解。山西巡抚上奏说:“山右积习,重得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其次宁为胥吏,至中才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以故世风卑糜。” ③雍正在这道奏折后批道:“山右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属可笑。”④由此看来,晋商的观念确实与当时中国的正统观念相左。然而难能可贵的是,晋商并不屈服于传统势力,而是积极从事商业活动,甚至于弃儒从商,弃官从商,终于使晋商崛起于商界,成为中国商界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第二,以变应变观。晋商并不为那些一成不变的商业教条亿束缚,他们善于预测市场需求的变化,能根据当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决策,或是抓住时机积极进取,开拓新市场;或是采取预防措施,防范风险,从而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晋商经销之茶,大都来自于福建武夷山区,货源一直很好。但到了19世纪50年代,由于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进货渠道被切断,晋商当机立断,寻找新的货源。经过周密调查,他们发现两湖交界的单楼湖、单楼司一带,山峦重叠,雨水充沛,非常适宜种茶,便指导当地农民栽种,获得成功,从而顺利解决了货源问题。 第三,慎待相与。所谓“相与”就是有业务往来的商号。晋商非常重视与同业之间的关系,不随便建立相与关系,总是经过多次考察后,才与这些商号建立相与关系,这种相与关系一经建立便尽力长期维持,即使商号发生变化,无利可图,甚至对方濒临倒闭也不断交,更不打官司。他们这样做自有一番道理,一是怕频繁与人打官司会毁损自己在同行中的声誉,二是即使与濒临倒闭的商号打赢官司,经济上也得不到赔偿,不如送个人情,反落个仁义大方。民国11年(1922),包头双盛公、双盛茂商号亏赔倒闭,欠山西复盛全东家乔映霞磕了一个头,就算了事。 在市场经营方面,晋商并不抱怨市场狭小,而是积极进取,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去开拓市场,引导市场和创造市场。晋商非常关注寻找市场的“空白支票地带”。其活动并不局限于一地,从北到南,从赊到边塞,从国内到国外,不公覆盖了大半个中国,而且还深入到俄国境内,垄断了中国对俄国的恰克图贸易。他们通过长途贩运,把外省商人不曾经营或不受重视的货物及时贩运,从而能够瞧迅速占领市场的“空白地带”。大盛魁瞄准蒙古市场,组织驮队,不畏艰难,深入蒙古各地,走屯串帐篷,游动经商,就这样蒙古市场的一个个“空白地带”被大盛魁集资占领。经过多年辛勤经营,大盛魁牢牢控制了蒙古市场在中俄恰克图贸易开通后,晋商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利用原始的运输工具——驼、马、牛将商品运至中俄边境甚至俄国腹地。在漫长的运送途中,经常遭遇风沙袭击和土匪劫财,但他们不屈不挠,知难而进。在

论晋商大家族的兴衰

论晋商大家族的兴衰 摘要 晋商,顾名思义,晋商是指山西商人,山西简称为“晋”。晋商首创了中国历史上票号。“票号”是当时商人通商的一种方式,商路遥远,汇通天下,曾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直至如今还传颂着“山西人善于经商、善于理财”的说法。山西商人的活跃,古代文献多有记载,到明代已在全国享有盛誉。清代初期,山西商人的货币经营资本逐步形成,不仅垄断了中国北方贸易和资金调度,而且插足于整个亚洲地区,甚至把触角伸向欧洲市场,都留下了山西商人的足迹。 关键词:晋商票号兴衰 在上了山西票号与中国近现代金融这门课后,颇有感触,那么本文就研究一下晋商各家族大院的兴衰,本文从太谷曹家,祁县乔家等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此来简单的了解那个时期晋商的发展历史。 了解山西的晋商文化,可以选择参观山西的诸多的晋商大院,如太谷曹家三多堂,祁县乔家堡村的乔家大院、祁县县城的渠家大院、灵石静升镇的王家大院、榆次东阳镇车辋村的常家庄园。那么本文简单的论述一下山西的几个有名的大院的家族兴衰史。 要了解晋商的大院的兴衰史,就要先简单的了解一下晋商的兴起原因,我简单的总结一下,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明政府为北方各边镇筹集军饷推行开中制(明代统治者为了军事目的而创建的一种招商代销制度),为晋商的兴起提供了契机

2.山西地处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物资交流的要冲,具有有利的地理条件。 3.明代山西盐铁手工业商品生产的发展,为晋商的兴起提供了物质基础。 4.晋人勤俭,礼让,诚信的民风是晋商兴起的人文因素。 首先,本文就太谷的曹家三多堂的兴衰史做出分析: 曹氏原住晋源县花塔村(今属太原市晋源区),明洪武年间迁至太谷县北恍村。曹氏发迹,始于明末清初人曹三喜。当时三喜为谋生,随人至东北三座塔(在今辽宁朝阳县),租地种菜、豆类。辛苦经营多年,日渐发达。此后,曹三喜又将商号开办到赤峰、凌源等地,经营范围也扩展,后来又在沈阳、锦州等地设立商号。这样,曹氏已成为关外大商。开始了向外业务的扩大。开始了开辟茶路,并走向了鼎盛,集巨资创办票号,最后还是走向了衰落,我认为曹家票号衰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在当时的小农经济环境下,曹家不是把所赚的资本用于投资更大规模的生意,而是在家乡太谷建房买地。影响了资本的流通。 2.从一个原始耕种的农业社会中走出来的曹家,巨额财富的积累使他们的后代过上了不思进取的生活, 3.还有就是当时的时代背景战乱不堪,经济环境不稳定,不利于票号和金融业的发展。 了解完太谷曹家,接下来本文就祁县乔家做出分析,阐述一下我的观点和结论。-----

晋商文化 浅谈晋商兴盛或纵横之因

晋商文化 ——浅谈晋商兴盛或纵横之因 附录: 人名索引:龚自珍 3/1 司马迁 8/2 朱元璋 4/3 王现 4/5 王瑶 4/5 关羽 8/6 主题词索引:山西 1/1 5/1 6/1 7/1 9/1 10/1 11/1 12/1 1/2 2/2 3/2 6/2 7/2 8/2 9/2 10/2 13/2 1/3 6/3 7/3 8/3 9/3 3/4 1/5 3/5 9/5 1/6 2/6 5/6 6/6 8/6 9/6 1/7 2/8 6/8 8/8 1/9 晋商 2/1 1/5 2/5 4/5 11/5 1/6 7/6 1/7 5/7 6/7 8/7 6/8 1/9 1/10 2/10 4/10 6/10 文明 2/2 8/2 11/2 12/2 资金 9/1 2/8 3/8 内容提要: 山西晋中地区历史上以物阜天成、人杰地灵而着称,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 史上,驰骋华夏的晋商令国人瞩目,以平遥、太谷、祁县为代表的商贸金融前驱,举商贸大业,夺金融之声,票号汇天下,称雄数百年,创造了亘古未有的 世纪性繁荣。晋商是中国最早的商人,其历史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明清两 代是晋商的鼎盛时期,晋商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在中国商界称雄达500年 之久。晋商之家族不同于一般官绅家族,它是具有商业烙印特征的中国传统文 化家族。 关键词:山西、晋商、文明、资金 正文: 现在的人们谈起山西,恐怕说到最多的应该是山西的“煤老板”吧。须 知,在明清时期,“海内最富”曾经是晋商的真实写照。1822年,当时中国最着名的文化思想家龚自珍为了缓解内地日益严重的人口压力稳固边疆的政局, 曾向皇帝建议将内地的人口大量向西北地区迁移,但龚自珍认为这个政策不适 用于两个地方,一是江浙,因为这里的居民太柔弱,经不起西北的风沙;另一 个地方就是山西,因为这个地方太富裕了,没有人愿意去西北吃苦,在谈到山 西的富庶时,龚自珍用了这样一个词:海内最富。那么山西的海内最富表现在 哪些方面呢,首先山西所有商家的固定资产总和已经达到了富可敌国的地步;

晋商和徽商崛起形成商帮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时的政策

晋商和徽商崛起形成商帮很大程度上得益 于当时的政策 晋商和徽商之所以能在明代崛起,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商帮,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时的政策。 古代社会不重视商业,商人在古代并不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这点从二十四史中就可以看出端倪:历朝历代,只有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商人作了传(即《史记·货殖列传》)。此后,古代商人能够青史留名的可谓凤毛麟角。

司马迁 而商帮的崛起,可以说是中国商业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使得商人以集体的面貌登上历史舞台。众多的商帮当中,晋商和徽商最为著名,而他们的兴起与衰落,更是见证了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大历史。 01 有意思的是,晋商和徽商的崛起都和盐业有关。 为防范蒙古人卷土重来,明朝自建国伊始便把国防的重点放在了北方,包括重修万里长城、长年派遣重兵驻扎等等。其中,驻军最密集的当属“内迫京畿,外控夷狄”的山西大同一带。朝廷在此修筑长城323公里,驻守步兵、骑兵十几万人,配各类牲畜数万匹。 要维持这么庞大的军备,军需粮饷的供应是一个极大的难题,为此中央政府每年花费上千万两白银,财政不堪重负。为解决这个难题,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山西行省参政杨 宪向朝廷上书,建议实行“开中制”。

“开中制”的核心就是盐业。自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把盐业列为国家专营开始,中国历代政府都将其视为经济命脉严格把控,其专营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据很高的比例。明朝也不例外,政府控制了盐的生产,盐业的“经销商”也由国家指定。 针对这一点,“开中制”规定:商人要获得“盐引(进货凭证及销售许可)”,须运粮及其他军需物资至北方边疆,“以粮换引”;然后凭盐引到指定盐场取货,并在指定地区销售。 这个制度的实质是“以盐养兵”:利用国家对盐业的专营权,出让一部分权益,来换取民间财富对边防的支持。

浅论晋商商业诚信的现代意义

课题名称 浅论晋商商业诚信的现代意义 课题人:许靖宣 指导老师:孙晓瑜老师 二零一四年二月

浅论晋商商业诚信的现代意义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诚信理念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构件, 它是现代经济伦理对企业的必然要求, 是市场良性运行的客观需要, 决定了企业战略的竞争力。诚信己经成为现代企业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任何背离或忽视诚信的行为都将难以被今天的社会所接受。山西晋商,早在明清时期,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经济力量,雄踞湖商、徽商、粤商等十大商帮之首,长期执掌内外贸易之牛耳,盛极一时,以雄财善贾而饮誉海内外,在中外经济史上占有十分显赫的地位。在其五百年的经营史上,他们创造了无数的商业奇迹。自明代初始就己经跻身于中国商帮之首的晋商,之所以能一直独领风骚数百年,除了他们勇于探索、勤奋努力、善于创新之外,仍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具有真知灼见的山西商人在经营活动中承担起了应付的社会责任。那么,晋商创造如此辉煌的主要秘诀是什么呢?那就是诚信经营。诚信是晋商的价值核心,也是晋商的商魂。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然与诚信经营紧密相连。失去诚信一切无从谈起,拥有了诚信,就拥有了市场制胜的法宝。因此,把诚信或失信作为研究课题,有着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晋商诚信产生的历史原因,分析了其特点;同时针对现代社会存在的诚信缺失的典型事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建立具有晋商“义利并重, 义利统一”、“售货无诀窍, 信誉第一条”的特点诚信制度的现代意义。 关键词:晋商;商业诚信;晋商文化;晋商历史;现代意义 一、晋商诚信观产生的历史及特点 明清时期的晋商,是国内最大的商帮之一,也是国际贸易中的一大商人集团。晋商的活动区域遍及全国各地,并把足迹伸到欧洲、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时称“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山西号称海内最高”。晋商何以创出这般奇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营活动以诚信为本。从某种意义上说,诚信铸就了晋商的辉煌。 晋商弘扬传统文化中义利相通的观念,在山西形成重商、崇商之风。清雍正皇帝认为,山西人的社会定位序列与别的地方不同,是第一经商、第二务农、第三行伍、第四入士。晋商在精神支柱上崇奉关公。关公被誉为具有“义薄云天”、“信义昭著”、“言必忠信”、“信必笃敬”等传统美德,历代皇帝屡屡加封,成为尊奉的“武圣”。晋商不仅在店铺和家中供奉关公,而且在各地的山西商人会馆中修殿供奉关公。他们以关公的“义”来团结同仁,摒弃“见利忘义”的不良动机;以关公的“信”来取信于社会,取信于顾主,摒弃欺诈、伪劣等行为。自明代中期以后,由于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商人队伍的壮大、商业竞争的激烈,在全国先后出现了山西、徽州、陕西、宁波、山东、广东、福建、洞庭、江右、龙游等十大商帮角逐市场,晋商靠诚信的法宝而称强制胜,立于不败之地。晋商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创新,具体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以义取,讲求生财有道 晋商是行大义而取巨资的有战略眼光的商人群体,从国家拥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需求出发,抓商机,占市场。晋商不仅进行长途贩运,同时在各地开设店铺,以至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先有晋益老,后有西宁城”之说。明朝政权从长城开始设立军镇,驻扎80万军队,为了征集军粮而推行了中制,即用粮换盐引,就可获得售盐贩盐的专卖权。晋商以靠边境的地理优势,领先占领。北方和西北的边镇多住着山西的商人,粮和盐的生意晋商都做,甚至连两浙、两淮的盐也大部分由山西商人来经营。到清代,晋商顺应当时政治、军事、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形势,一举成为旅蒙商主力军。 (二)群体共赢,讲求互惠互利

《乔家大院》:晋商文化及当代启示

《乔家大院》:“晋商文化”及当代启示 毕秀娟* (襄樊学院文学院,湖北襄樊441053) 摘要:历史小说《乔家大院》通过讲述乔致庸几十年商海拼搏,开辟商路、追寻“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故事,深刻展示了一代晋商以商富国、以商救民思想的发展变化,弘扬了晋商精神,传播了晋商文化,为当今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语境中建立更加健全的市场经济秩序,以及建构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带来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乔家大院》;晋商精神;晋商文化;和谐文化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自2007年以来,中国GDP始终保持10%以上的增速,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动机之一,令世人瞩目。在这一连串的“惊人”的发展中,人们在不停地思索着。在人们对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原因的深度思考中,随着历史小说《乔家大院》的热销和同名电视剧的热播,“晋商”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晋商精神”“晋商文化”也逐渐从那厚重的中国商业史中走出来,就像一轮辉煌灿烂的红日,拨开了云层,照亮了迷雾笼罩的路途。《乔家大院》所展示的,不仅有晋商文化的辉煌,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展望。 一、晋商、晋商精神与晋商文化 作为一种历史和文化现象,晋商有着特定的涵义、发展历程。真正意义上的晋商是地处汾河中游,侧屏太行、吕梁两山的晋中一带的商人。这刚好印了马可波罗在中国旅行所看到的那种现象,即从“太原到平阳(今临汾)这一带的商人遍及全国各地”。元朝时晋商的雏形已经在山西晋中一带出现了,但真正晋商的出现,则是在明朝。及至到了清朝,晋商活动的范围已是相当广阔了。晋商从事商贸活动,不仅地域广、力度大,他们把商贸活动和金融活动结合起来,简直是执全国内外贸之牛耳,驭清廷经济之命脉。 晋商在其发展过程中,为中国的商业经济和金融经济的勃兴起了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使明代中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更使商品经济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二者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了一次创新性的演试,有力地促进了当时的社会性生产与经营的快速发展。 晋商的形成与发展是晋中这块宝地的特殊赐赋;而晋商精神的形成则是一种宝贵的经验总结和精神铸炼,是民族传统、时代韵律、人文精神与地域特色的凝结与升华。它是极宝贵的,因为它和谐、有效地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晋中民众的优秀品质结合在了一起,从而构成晋商精神的基本核质和特殊魅力。概而言之,晋商精神主要有以下几点:人和人本精神、崇尚敬业精神、诚信重义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勤俭自律精神。 晋商文化是晋商在特定的发展过程及经营过程中凝结起来的独特文化。它具有自己的特性,对外是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晋商秉承了传统的儒家文化,有融合、有发展地与塞外文化的碰撞,以融合山西黄土文化的方式,消化融 *作者简介:毕秀娟(—),女,人,襄樊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06级本科生。

晋商文化论文

浅谈晋商与晋商文化 摘要:晋商又称山西商人,是明清时期崛起的以擅长商业经营活动而著称于世的商业集团。晋商之所以成功,乃是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商业经营,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精神。晋商的成功之道和她所包含的文化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 关键词:晋商文化精髓启示 晋商历史 晋商是指山西(中国中原地区的一个省)商人,山西的简称为“晋”。晋商首创了中国历史上票号。“票号”是当时商人通商的一种方式,商路遥远,汇通天下,曾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直至如今还传颂着“山西人善于经商、善于理财”的说法。 山西的方域面积虽然不算大,但却地质地貌相对比较奇特而多样,南北气候类型跨度较大,这就为山西成为一个物产丰富、资源优裕的省份创造了前提条件,从而使山西自古以来就以盛产煤、铁、盐和丝、棉、粮而称著全国,特别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社会生产能力提高的同时,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也就相应地提高了。及至明清时期,山西的资源在全国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就更加凸显和重要,以至于成为朝廷靖边抚民、发展生产的重要物源依赖。 由于地缘优势,山西人经商很是活跃,古代文献多有记载,到明代(1368年-1644年)已在全国享有盛誉。有了丰富的资源,就有了将之转化为商品的基础;有了发达的商品生产,就需要广泛进入流通领域;为了促进商品的流通,就需要商人进行转运和销售。正是在这一刚性链条逻辑的推演中,一环扣一环地促进了山西商业的发达和晋商的崛起。清代(1644年-1840年)初期,山西商人的货币经营资本逐步形成,不仅垄断了中国北方贸易和资金调度,而且插足于整个亚洲地区,甚至把触角伸向欧洲市场,从南自东南亚,北到俄罗斯莫斯科,东起日本,西到中亚欧洲,都留下了山西商人的足迹。 旧时曾有人说:“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们在商界以群体的形式活跃五个多世纪,经营范围十分广泛,上至绸缎,下至葱蒜,他们在清初即创建中国最早的银行———钱庄,执中国金融界之牛耳。

晋商的崛起

晋商的崛起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晋商的崛起 -----观《乔家大院》有感 摘要:从晋商的崛起和兴盛,我看到是他们抓住一次次历史机遇,从春秋时期晋国的贸易鼓励政策成为中国第一批商人;北宋年间的"折中制",抓住盐业放开销售和流通渠道的机会,参与并扩大了盐业贸易;明初实行的"开中制",放开了盐的销售和运输,晋商抓住了这个机遇,后又抓住了政府放开的盐业生产的机会,晋商登上了历史舞台;明代中期,盐业政策转向"折色制",开始了与北边少数民族多元化的贸易;清代后,晋商抓住了两次机会,一个是清统一中国后,清政府的边疆政策和对外政策给晋商带来了贸易机会,成就了"货通天下";另一个机遇是道光年间票号的产生,铸就了晋商的辉煌。 关键词:晋商成功之道票号货通天下 生意买卖要领财东,赚钱赔本自古常情。 省吃俭用熬成富翁,置房买地福至心灵。 安下生意写下合同,俸股伙计掌柜相公。 原入利出足用秏存,局子当铺估衣客人。 茶商木客兑汇票银,粮店铺面百家所用。 走水放账出外登程,褡裢被套马褥鞍笼。 择个吉日搭伴起身,脚骡驼子大家送行。 出外走水戴月披星,起镖发货各省驰名。 本多利厚生意兴隆,每月开俸足有千金。 镜雨元宝水光纹银,几年光景十万有零。

没有顶戴体面不成,六品职衔顶子水晶。 房屋低小不得威风,修房盖屋地基要平。 东西厢房左右两分,书馆花园前后窑庭。 要做衣裳去唤裁缝,绸缎绫绢锦缎裁绒。 水獭领袖海骝拔针,大呢小呢羽绒哦噔。 人生衣食各有天定,想要吃喝又有厨工。 烧肉酥肉蹄要清蒸,糊烙鲤鱼火锅十景。 香片色黄武夷茶清,吃袋香烟玉蓝蒲城。 太极奇品双毛各针,杜唐清烟凤翔有名。 丫鬟斟茶小厮满斟,铺床叠被美女侍奉。 大妻小妾生儿养童,终身大事只此三宗。 这首清代晋商写的《俗言杂字》,将明清以来的实际生活和人生向往描绘的淋漓尽致。明清以来晋商飞速发展,始终居于十大商帮的前列。莽莽太行赋予晋商性格太多黄土地的烙印,朴实,忠厚,果敢,输诚慕信。他们敢作敢为,有开拓精神。他们拥有万贯家财任不失简朴本色。今天,我想通过我的笔走近晋商,梦回太行。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山西地区的商业活动就已经非常频繁了.据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的记载,战国时期的范蠡,猗顿,白硅等人,是中国最早的几位富商大贾。其中猗顿经范蠡指点到晋国西河(山西,陕西省界上自北而南的一段),数十年间胜于王侯,后来人们更将猗顿视为山西最早的也是最好的商人!而白硅与范蠡一起提出了农业经济循环一说。猗顿与白硅这两位中国古代最着名的富商大贾,都与山西有着不解之缘.。到了汉隋唐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