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课时《具象美术的特征与功能》

3课时《具象美术的特征与功能》

3课时《具象美术的特征与功能》
3课时《具象美术的特征与功能》

第三课具象美术的特征及功能教案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美术号,我今天讲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美术鉴赏第3课《具象美术的特征及功能》(板书),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这样几个步骤来向大家详细讲解我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本课内容是美术鉴赏基础知识认识的开篇环节,向学生介绍了人类艺术最主要的一种艺术类型——具象艺术,由学生较能“看得懂”的艺术作品,走进美术鉴赏知识的学习,是较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本课着重通过几件作品具体解释具象艺术的特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及社会功能的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具象艺术的语言、形象特征,并能初步掌握辨识具象艺术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为高一年级学生,高一学生已经过多年的学校课堂美术学习,对线条、色彩、构图等美术语言及这些语言的组织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一般具象绘画的欣赏与分析有了一定的技巧和感悟能力。但由于地方教学条件的限制,美术教育认识的不足,美术教学受到忽视,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主动性不高,对本学科的学习目标模糊,偏离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学生的成长、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我希望大家通过欣赏若干中外具象艺术著作,能够掌握具象艺术的特征、作用。

2.能力目标:掌握鉴赏具象艺术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具象艺术的分析能力,以及理解美术作品中对典型形象的塑造。

3.情感目标:懂得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怎样塑造的,培养大家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关注社会。

(设计意图: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讲解具象艺术的特点以及社会功能,学生能在此基础上分析具象艺术作品,进而领会具象艺术的社会意义。

教学难点:主要是对具象艺术作品情节性、典型性的理解,即具象艺术以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处理——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塑造而区别于摄影。

五、课型:鉴赏课

六、课时计划:1课时

七、教学方法:

讲述法、提问法、启发法、讨论法、欣赏法、

(设计意图:新课标我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在这节课中我会中结合提问教学法,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教师给予启发和引导,运用所学鉴赏方法来赏析、判断,作出正确的评价。)

八、教学准备:教科书、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环节一:播放幻灯片

下面大家先看一下这幅

图,大家应该能够看出这是孔子

的雕像。近段时间,有一件事情

的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

反响。请看前方记者为你发回的报道——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

向全球正式发布了孔子标准像定稿。社会各界对这件事议论纷纷,叫好者有之,反对者有之。这究竟是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同学们谈谈各自的看法?

学生讨论发言:(从文学作品、历史记载、学过科目中寻找参考答案,构思一个虚拟图像。)

教师补充:听完大家的意见和想法,都很有道理,下面我来总结一下。相传存世最早的孔子像是画圣吴道子所作,但吴道子生活的时代是唐代,离孔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至少已经相隔800多年,其准确性又有多高呢?出现这些纷争都是没有摄影技术惹的祸!那么在没有发明摄影摄像技术之前,我们该如何了解前人的生活?请打开课本第三课。

环节二:学生打开课本第三课,引出课题:看一下课题,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设计意图:以孔子标准像定稿的新闻为引子,引发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提出在没有发明摄影摄像技术之前我们如何了解前人的生活疑问,为后面作好铺垫。)

(二)进入新课,实施教学。

环节一:教师讲述古希腊画家宙克斯和帕尔哈西奥斯之间的比赛的故事,说明具象艺术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类型。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点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解答创设情景中设下的疑问,明确本课目标即具象艺术的欣赏。)

环节二:播放幻灯片,下面我们欣赏一下西班牙画家委拉兹凯斯作品《教皇英诺森十世》

教师讲述:这是一幅几乎与真人等大的写生作品,作品完成后,放在一个大厅中,教皇的下属进来后,急忙取下帽子行礼,他以为真的教皇坐在那里。教皇本人对这幅作品的评价是:“太像了,太像了,……过于像了!……”后来这幅作品被教皇收藏起来,从来没有展出过,为什么呢?

学生讨论发言:(参考答案)

教师补充:对的,委拉斯凯兹是17世纪西班牙最杰出的画家。他始终担任西班牙画师,为国王、王后、教皇、宫廷贵族等上层人物画了大量的肖像画。《教皇英诺森十世》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作,是应教皇本人的邀请而画的。权势显赫的教皇正襟危坐在一把精致的椅子上,一双凶相毕露的眼睛直盯着观众,威严中包含着贪婪,凶狠中隐藏着狡诈。这个当时已76岁的老谋深算的教皇的面貌和性格特征,被真实地表现出来了,以至于教皇本人看了,也只能用半是不满半是赞叹的口吻说:“画得太逼真了!”

教师提问:那大家觉得作品的真实性可否让照相机替代?

学生讨论发言:(参考答案)

(设计意图:对了,我们通过欣赏作品,可以发现具象艺术最显著的特征即是:真实即客观再现现实,具象艺术作品的欣赏不能单从表面看现象,突破教学重点。)

环节三:播放幻灯片,这张图是北宋张择端作品《清明上河图》,大家

应该都很熟悉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忆在以往哪些学科中学习过北宋张择端作品《清明上河图》的相关内容。

学生回忆并回答:(参考答案)

教师提问:恩,大家在语文、历史、政治、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都讲到了《清明上河图》

学生讨论回答:(参考答案)

教师提问:那《清明上河图》中“清明”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参考答案)

教师提问:《清明上河图》中大致分为几段,最具有故事情节、最精彩的部分又是哪一段?

学生欣赏作品回答:(参考答案)

教师针对学生的答案作出补充:《清明上河图》生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盛景象。内容结构大体分为三段,开首为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船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紧张忙碌的活动,后段为市区街道纵横交错、店铺鳞次栉比、人流如潮、车水马龙的繁华场面。《清明上河图》在整个画面的构图方面显示了卓越的艺术才能。中国绘图传统的“散点透

视”得到了天才的运用,使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场面,通过中国传统的长卷形式,得到了集中而又生动的表现。整个画面有静场、有高潮,跌宕有序。船过虹桥的场面安排在全卷近中央的位置,是画面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最紧张的场面。桥下河面水深流急,为使漕船过桥,船工情绪激动紧张,有的撑船,有的掌舵,放桅杆的、掷缆绳的、呼喊指挥的,加上桥上的人为之奔走呼号,显得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设计意图:通过一连串的提问引起学生注意,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密切关系,另外让学生通过再次认真欣赏作品自己总结具象艺术的特点,为下一个问题作好充足准备。)

环节四:播放幻灯片,提出问题。看一下这两张图

师提问:通过以上两幅作品的欣赏,请说出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总结回答:(参考答案)

老师总结回答:

1.视觉真实性或客观性

即具象艺术是以客观世界为表现对象,并且把对象表现得就像我们所看到的一样真实。

2.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即具象艺术是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的创造来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观念的。

3.情节性或叙事性

即具象艺术中往往蕴涵着一个或多个故事情节,它可以用文字语言直接来讲述或描述。

(设计意图:以上两幅作品的欣赏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答案,更让学生理解作品,帮助他们宏观地把握知识点。)

环节五:播放短片“国宝档案”《韩熙载夜宴图》

教师提问:通过短片你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略,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画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

提问:了解了《韩熙载夜宴图》的来历及价值,那么请以这幅作品为例说出具象艺术的功能是什么?

学生回答:(参考答案)

教师补充:看书第14页,对,具象艺术的功能主要有记录功能和社会干预性功能。

(设计意图:欣赏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经典的具象艺术作品,感受学生的兴趣所在,稍微穿插对作品的讲解,另外短片“国宝档案”的播放目的是让学生多了解电视、媒体上的信息,将生活引用到学习中来,从媒体中扩大美术鉴赏的视野,扩大知识面,解决难点。)

环节六:播放幻灯片,法国画家达维特作品《马拉之死》

教师提问:怎样鉴赏具象艺术?

学生角色模拟情景:“马拉之死”案情分析并解答问题。

达维特(Jacques-Louis David, 1748-1825)的油画《马拉之死》,描绘的是法国革命家马拉被杀手刺杀在浴缸里的历史事件,画家用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当时马拉刚刚被刺的惨状:马拉倒在浴缸里,被刺的伤口清晰可见,鲜血已染红了浴巾和浴缸里的药液,握着鹅毛笔的手垂落在浴缸之外,另一只手紧紧地握着凶手递给他的字条,女刺客夏绿蒂·科尔代是利用马拉对她的同情趁其不备下的毒手,我们还可以看到丢在地上的带血的凶器。在浴缸的旁边立有一个木台,看来,这就是马拉办公用的案台,“案台”之上有墨水、羽毛笔、纸币和马拉刚刚写完的一张便条。

画家用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当时的情形:马拉倒在浴缸里,鲜血正在从伤口中流出;带血的匕首滑落在地,而凶手已经逃离现场。画家将画中的主角设计在一个情节和场景之中,丰富了肖像画的表现内容,增强了它的

感染力。

画家有意将画面的上半部处理的单纯、深暗以突出下半部的客观写实表现,同时,加强死者身体的下垂感和这一令人震惊愤慨的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压抑、憋闷即莫大的悲痛之感。

(设计意图: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关键, 点出作品所定格的瞬间,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关注,引发丰富的联想是因为作品中的人,物,场景是艺术家经过精心设计的,让学生在激烈的解疑氛围中体会艺术家的创作手法,将生活典型化、艺术化处理。)

(三)课后拓展

播放幻灯片意大利画家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画家选择的瞬间情节是耶稣得知自己已被弟子犹大出卖,差弟子彼得通知在逾越节的晚上与众弟子聚餐,目的并非吃饭,而是当众揭露叛徒。当耶稣入座后即席说了一句:“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说完此话,引起在座的众弟子一阵骚动,每个人对这句话都作出了符合自己个性的反映:有的向老师表白自己的忠诚;有的大感不惑要求追查是谁;有的向长者询问,整个场面陷于不安之中。过去的画家无法表现这一复杂的场面和弟子们各不相同的内心精神活动,唯达·芬奇从现实生活中对各种不同个性人物的观察,获得不同的个性形象,于是在画中塑造了各不相同的人物形象,观赏者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画中人作出不同的心理分析。

课后作业:那么大家可以根据《最后的晚餐》所提供的信息,小组合作调查,找到出卖耶酥的人,并试着安排耶酥新的座位。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自主地关注美术作品、美术现象,了解相应的知识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

(四)课后小结

教师赠言:绘画能比语言文字更真实、更准确地将自然万象表现给我们的知觉。——达·芬奇

(设计意图:以赠言结束课堂,再次强调欣赏具象艺术的方法,提示学生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充实情感,增加阅历,才能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

十、教学反思

1.学生注意力集中,围绕着教学过程展开学习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环节的设计中来;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点击知识点,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2.活动与关注的要点衔接的是否紧密,所设置的问题能否引起学生思考,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中也许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在教学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班,对教学环节有所增减,有所侧重。

3.各环节的开展,尤其是“案情分析”学生的兴致会越来越高,有可能出现互相争执不下的局面,或者有些班的“破案”氛围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此时,在调节课堂气氛的基础上,适当地调整,浏览图片,小结的时间长度。

4.在作业中留下悬念,是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学生在作业中体现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以及感兴趣的美术知识方向等,以便教师总结反思,构思接下来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4 第3章第3节 盐类的水解(第2课时) 作业 (1)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2课时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及盐类水解的应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 1.CH 3COOH 与CH 3COONa 等物质的量混合配制成稀溶液,其pH =4.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CH 3COOH 的电离作用大于CH 3COONa 的水解作用 B .CH 3COONa 的水解作用大于CH 3COOH 的电离作用 C .CH 3COOH 的存在抑制了CH 3COONa 的水解 D .CH 3COONa 的存在抑制了CH 3COOH 的电离 解析:在CH 3COOH 与CH 3COONa 的混合液中,存在着如下两个平衡体系:CH 3COOH CH 3COO - +H +,CH 3COO - +H 2O CH 3COOH +OH -,其中CH 3COOH 的存在抑制了CH 3COO - 的水解,而CH 3COO - 的存在又抑制了CH 3COOH 的电离。由于溶液pH =4.7,即c (H + )>c (OH - ),说明CH 3COOH 的电 离作用大于CH 3COO - 的水解作用。故B 选项说法不正确。 答案:B 2.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①Na 2CO 3 ②NaHCO 3 ③H 2CO 3 ④(NH 4)2CO 3 ⑤NH 4HCO 3,按c (CO 2- 3)由小到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⑤<④<③<②<① B .③<⑤<②<④<① C .③<②<⑤<④<① D .③<⑤<④<②<① 解析:NH + 4水解呈酸性,CO 2- 3水解呈碱性,二者相互促进水解,所以,Na 2CO 3溶液中c (CO 2- 3)大于(NH 4)2CO 3溶液中c (CO 2- 3)。同理,NaHCO 3溶液中c (CO 2- 3)大于NH 4HCO 3溶液中c (CO 2- 3)。H 2CO 3是弱电解质,所以,c (CO 2-3)最小。 答案:D 3.下列混合溶液,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A .10mL 0.1mol·L -1 氨水与10mL 0.1mol·L -1 的盐酸混合,c (Cl - )>c (NH + 4)>c (OH - )> c (H +) B .10mL 0.1mol·L -1 NH 4Cl 溶液与5mL 0.2mol·L -1 NaOH 溶液混合,c (Na + )=c (Cl - )>c (OH - )>c (H + ) C .10mL 0.1mol·L -1 CH 3COOH 溶液与5mL 0.2mol·L -1 NaOH 溶液混合,c (Na + )=c (CH 3COO - )>c (OH -)>c (H + ) D .10mL 0.5mol·L -1 CH 3COONa 溶液与6mL 1mol·L -1 盐酸混合,c (Cl - )>c (Na + )>c (OH - ) >c (H + )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雅尔塔会议 教学难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雅尔塔会议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回首这场战争,警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摧残! 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 ,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的出现。 图一 图二 设问:图一是发生于何时的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 提示:图一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图二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归纳总结:二战爆发与主要战场 (1)局部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主要战场: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2.在学习上述图文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欧洲西线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况。 目标导学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结合二战爆发后主要战场的战况,理解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历史意义。 设问:此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中、美、苏、英等国是如何走向联合的? 提示: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归纳总结:《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理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诺曼底登陆的历史作用。 材料展示:毛泽东说:“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1)毛泽东这番话是对苏德战场哪次战役的评价?运用史实佐证毛泽东对该战役的评价。 提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元气大伤,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2)教师在上述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意义。 提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诺曼底登陆”图片信息,讲述诺曼底登陆的概况。 【图解战役】 目标导学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认识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内容与影响。 设问:图片再现了哪一历史事件?图片中前排左起的三位人物是谁?说说该事件的积极影响。 提示:雅尔塔会议;图片中前排左起的三位人物分别是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进一步协调了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了战胜德、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分组形式自主学习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的相关内容,小组代表展示成果。 2.阅读教材和史料,了解德、日法西斯投降的史实,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设问:日本法西斯是何时投降的?为了加速日本投降,美、苏是如何对日本作战的?日本投降有何历史意义?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01 知识管理 知识点1 慕尼黑阴谋 慕尼黑会议:时间:________年9月。参与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日内把________等地割让给________。 影响:____________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知识点2 战争的爆发和扩大 全面爆发:________年9月1日,德军对________发动突然进攻,英法被迫对德国宣战。 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6月,德军发动对________的侵略战争。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英勇抗击侵略者,使德军占领________的企图没能得逞。 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________,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教育精品 02 基础过关 知识点1 慕尼黑阴谋 1.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与法国总理达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极大压力,要捷克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这里的“死亡证书”指的是() A.《凡尔赛和约》 B.《慕尼黑协定》 C.《联合国家宣言》 D.《欧洲联盟条约》 2.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他们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实行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的绥靖政策。把这种政策推向顶峰的标志性事件是() A.纵容德国吞并奥地利 B.慕尼黑阴谋 C.纵容德国进攻波兰 D.日本偷袭珍珠港 3.漫画可以更形象地再现历史,揭露出历史本质。在这幅漫画中,用来切蛋糕的四把刀分别代表的国家有() ①英国②法国③苏联④德国⑤意大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知识点2 战争的爆发和扩大 4.见右图,图中的德军的这一行动,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这次军事行动指的是()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4 第3章第3节 盐类的水解(第2课时) 作业 (1)

第3节盐类的水解 第2课时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 1.室温下向10 mL 0.1 mol·L-1 NaOH溶液中加入0.1 mol·L-1的一元酸HA,溶液pH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a点所示溶液中c(Na+)>c(A-)>c(H+)>c(HA) B.a、b两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pH=7时,c(Na+)=c(A-)+c(HA) D.b点所示溶液中c(A-)>c(HA) 解析:a点V(HA)=10 mL,此时NaOH与HA恰好完全反应,pH=8.7,说明HA是弱酸,可知NaA溶液中:c(Na+)>c(A-)>c(0H-)>c(HA)>c(H+),A错误;a点为NaA溶液,A -水解促进水的电离,b点为等浓度的NaA与HA的混合溶液,以HA的电离为主,水的电离受到抑制,B错误;pH=7时,c(Na+)=c(A-)>c(H+)=c(OH-),C错误;b点为等浓度的NaA与HA的混合溶液,溶液pH=4.7<7,说明HA的电离程度(HA H++A-)大于A-的水解程度(A-+H2O HA+OH-),故溶液中c(A-)>c(HA),D正确。 2.在25 ℃时,在浓度为1 mol·L-1的(NH4)2SO4、(NH4)2CO3、(NH4)2Fe(SO4)2溶液中,测得其c(NH+4)分别为a、b、c(单位为mol·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 A.a>b>c B.b>a>c C.c>b>a D.c>a>b 解析:三种溶液中均存在水解平衡:NH+4+H2O NH3·H2O+H+,对于(NH4)2CO3,因CO2-3+H+HCO-3,使NH+4的水解平衡向右移动;对于(NH4)2Fe(SO4)2,Fe2++2H2O Fe(OH)2+2H+,c(H+)增大,抑制NH+4的水解。 3.下列关于盐类水解的应用中,说法正确的是(C) A.加热蒸干Na2CO3溶液,最后可以得到NaOH和Na2CO3的混合固体 B.除去MgCl2中的Fe3+,可以加入NaOH固体 C.明矾净水的反应:Al3++3H2O Al(OH)3+3H+ D.加热蒸干KCl溶液,最后得到KOH固体(不考虑CO2的反应) 解析:A项,加热蒸发Na2CO3溶液,得不到NaOH。虽然加热促进CO2-3水解,但生成的NaHCO3与NaOH又反应生成了Na2CO3;B项,引入了新杂质Na+,应用MgO或MgCO3固体;D项,KCl不水解,不可能得到KOH固体。

九下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和练习

九下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和练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二战全面爆发标志: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二战的主要战场: 东方主战场: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欧洲西线战场:1940年德国进攻北欧国家。5月,进攻法国,意大利趁火打劫。 欧洲东线战场: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进攻。10月苏联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的转折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意日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意义: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二战的转折: 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胜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年9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无条件投降。1944年6月,美英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雅尔塔会议: 时间地点:1945年2月,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参加国及代表: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会议主要内容: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参加对日作战。 波斯坦会晤: 时间:1945年7月 会晤国:美、英、苏 主要内容: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斯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湖南省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2整式的加减第3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2.2 整式的加减 课题:2.2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课时第3课时 教学设计 课标 要求 掌握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 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在介绍合并同类项之后,开始研究去括号的内容。去括号时本小节的主要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它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整式乘法、分式运算及解方程的基础,通过本小节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为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做好准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与数的运算进行比较,让学生通过类比归纳总结出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课 时教学目标1、理解去括号法则 2、会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3、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难点去括号法则的理解,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后项符号的变化提炼课 题 探究去括号的方法及应用 教法学 法 指导 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教具 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提要

教学过程观察式子,发现规 律 归纳括号去掉以后 的变化,并总结 完成练习,巩固知 识 一、探究新知 1、观察、对比练习: ⑴13+(7-5)= 13-(7-5)= ⑵13 +7-5= 13-7+5= ⑶9a+(6a-a)= 9a-(6a-a)= ⑷9a+6a-a= 9a-6a+a= 归纳:1、以上练习中的括号怎么了? 2、去括号后,括号内的符号和数字有何变 化? 总结规律: 括号前是“+”号,去掉“+和()”后,原 括号内各项不变号; 括号前是“-”号,去掉“-和()”后,原括 号内各项都变号; 去括号法则依据:乘法分配律 2、巩固练习 ①+(a-b)= ; ②-(a-b)= ; ③(a-b)-(-c+d)= ; ④-(a-b)+(-c-d)= . 通过观察计算的 式子,发现规律, 总结规律,应用 规律,为后面去 括号法则的得出 做铺垫。 归纳知识,形成 完整的知识体系 强化提升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课时作业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包括8小题。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7~8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物质的量相同的下列溶液中,含微粒种类最多的是() A.CaCl2 B.CH3COONa C.NH3 D.K2S 2.对于醋酸溶液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醋酸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满足:c(H+)=c(OH-)+c(CH3COO-) B.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醋酸钠晶体,醋酸电离程度减小 C.0.1 mol·-1L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中c(OH-)减小 D.常温下,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烧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c(H+)>c(OH-) 3.(2010年枣庄模拟)已知HClO和H2CO3的电离常数分别为HClO:Ka=3×10-8,H2CO3: Ka1=4.3×10-7、Ka2=4.3×10-11,下列有关内容不正确的是() A.向新制氯水中加入足量CaCO3固体过滤可得HClO和CaCl2的混合溶液 B.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和NaClO中,存在[HClO]+[ClO-]=[HCO3-]+[H2CO3]+[CO32-] C.在含有上述两种酸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存在K+、Ba2+、I-、NH4+ D.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和NaClO混合溶液中,[HCO3-]>[ClO-]>[OH-] 4.下列关于盐类水解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呈中性的盐一定是强酸和强碱生成的盐 B.含有弱酸根盐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C.盐溶液的酸碱性主要取决于盐是否可溶 D.Na2SO4溶液呈中性,是因为它是强酸硫酸和强碱氢氧化钠生成的盐 5.(2009年湖州质检)有四位学生分别设计实验来证明某种盐的水解是吸热的。其中正确的

第6、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考试题精选材料题

中考试题精选材料题附参考答案 (2013·衡阳市)1.(13分)世界历史上,国家之间的分分合合,不同利益集团间的较量,左右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观察下图: 较量中的两大军事集团 (1)上述图片表明两大军事集团较量局面的形成。请你完成: A.写出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2分) B.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直接导致哪次战争的爆发?战后出现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4分) 材料二:l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全部的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教材《世界历史》(下册)

(2)材料二中26国的联合对当时世界局势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 材料三: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另一方面,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力量。 (3)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判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什么趋势?(2分) (4)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你认为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2分)中国应怎样做才能占据有利地位?(1分 (2013·黑龙江齐齐哈尔)2.美国虽只有230多年的历史,却独创性地走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探究一众多杰出历史人物推动美国发展 (1)美国第一任总统是谁?(1分)他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什么战争的胜利?(1分)

(2)19世纪60年代,为维护国家统一做出重大贡献的美国总统是谁?(1分)他的名字和哪部宣言紧紧地联系在一起?(1分) (3)1933年,为摆脱经济危机实行新政的美国总统是谁?(1分) 探究二二战中和战后的美国 (1)1942年,美国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什么文件,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1分) (2)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是通过哪次战役实现的?(1分) (3)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为称霸世界,它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政策?(1分) 感悟美国的发展之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1分) 答案: 探究一:(1)华盛顿;(1分)独立战争;(1分)(2)林肯;(1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分)(3)罗斯福;(1分) 探究二:(1)《联合国家宣言》;(1分)(2)诺曼底登陆;(1分)(3)冷战政策;(1分) 感悟: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统一;反对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等(答出其中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得分);(1分) (2013·贵阳市)3.漫画中的历史知识(10分)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3章第3节盐类的水解第2课时作业

课时素养评价 十三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40分钟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对滴有酚酞试液的下列溶液,操作后颜色变深的是( ) A.明矾溶液加热 B.CH3COONa溶液加热 C.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 D.小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 【解析】选B。A选项,明矾溶液中铝离子水解使溶液呈酸性,加热,铝离子的水解程度增大,溶液的酸性增强,无颜色变化;B选项,醋酸钠溶液中醋酸根离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加热,醋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增大,溶液的碱性增强,溶液的颜色加深;C选项,加入氯化铵固体,氨水的电离程度减弱,碱性减弱,溶液颜色变浅;D选项,溶液的酸碱性不变,溶液的颜色没有变化。 2.氯化铵用作农作物肥料,适用于水稻、小麦、棉花、麻类、蔬菜等作物;药用氯化铵用作祛痰药和利尿药。 t℃时,某浓度氯化铵溶液的pH=4,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A.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之比为106∶1 B.溶液中c(H+)·c(OH-)=1×10-14 C.溶液中c(Cl-)>c(N)>c(H+)>c(OH-) D.溶液中c(NH3·H2O)+ c(N)=c(Cl-)+c(OH-)

【解析】选C。因为温度不确定,故水的离子积常数无法确定,所以只知道 c(H+)=10-4mol·L-1,而无法求解c(OH-),A、B错误;NH4Cl水解方程式为 NH 4Cl+H2O NH3·H2O+HCl,则溶液中c(Cl-)> c(N)>c(H+)>c(OH-),C正确;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NH3·H2O)+ c(N)=c(Cl-),D错误。 3.(2020·南昌高二检测)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Na2S溶液和Al2(SO4)3溶液反应制取Al2S3固体 B.用加热蒸发K2SO3溶液的方法获得K2SO3晶体 C.用Na2S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制取CuS固体 D.加热MgCl2溶液制取MgCl2固体 【解析】选C。在溶液中Al3+与S2-反应生成Al(OH)3和H2S;加热蒸发K2SO3溶液时,K2SO3易被氧化为K2SO4;直接加热MgCl2溶液会生成Mg(OH)2和HCl,HCl挥发,得到的固体为Mg(OH)2。 4.(2020·滁州高二检测)常温下,0.2 mol·L-1的一元酸HA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部分微粒组分及浓度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HA为强酸 B.该混合液pH=7 C.该混合溶液中:c(A-)+c(Y)=c(Na+) D.图中X表示HA,Y表示OH-,Z表示H+

2020最新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过程;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产生的影响;了解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认识到世界人民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雅尔塔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 教学难点:雅尔塔会议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1.阅读教材和材料并结合上一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德国突袭波兰的原因,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爆发) 材料展示:到1939年时,我们当然有力量摧毁波兰一国。但无论在1938年还是在1939年,实际上我们从来无力抗拒这些国家的联合攻击。我们在1939年之所以没有溃败,那只是因为,当我们进攻波兰时,在西部与23师德军对峙的将近110个师的英、法军队完全没有动作。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慕尼黑阴谋导致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英国、法国宣而不战,德军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国家。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胜利。 把握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国遭到德国飞机的轰炸,在首相丘吉尔的号召下,英国人民坚决同法西斯战斗到底。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观察比较 概括归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较,爆发情况有什么不 同?英国和法国遭到法西斯德国侵略的情况和结果有什么不同? 原因是什么?德国在欧洲大陆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国 家,为什么没能使苏联屈服?有人说,日军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 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序幕,这种说法对不对? 探究原因 分析实质 希特勒上台之初如何对外侵略?何谓“慕尼黑阴谋”?英法为什 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突袭波 兰? 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为什么会迅速败亡?正当不列颠之战 胜负未分之时,德国法西斯为什么把矛头突然转向苏联? 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 慕尼黑会议是帝国主义大国牺牲小国,企图将祸水东引的一次大 阴谋。英、法等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 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 尽苦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意、日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 非正义的战争,其目的是瓜分和掠夺别国,充分暴露了法西斯的 残暴本性。二战中交战各国的人民是战争的受害者,各国人民为 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中国等进行的是 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人文素养 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 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我们要确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 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整式的加减》(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整式的加减(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凯里市赏郎中学王恩智 整体设计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经历字母表示数的过程 2.会进行整式加减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教学难点:灵活地列出算式和去括号 教材分析 “整式的加减”是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整式的加减”的基础内容,也是本章的重点,贯穿于本章的始终,它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继之前所学的“合并同类项”与“去括号”的延续,更是整式混合运算的基础。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抽象、归纳、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培养他们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激情。在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数的运算、用字母表示数、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内容,具备了学习本节课所必需的基本运算技能。类比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会产生“整式是否也有相应的运算,如果有的话该怎样进行”等问题,此时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进一步系统化地学好本节课内容非常有利。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进一步培养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提高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2.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3.让学生在探索整式加减运算法则的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挖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方法 活动——讨论法 教师利用游戏或根据情况创设情境,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发现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进行表示,再利用所学的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的法则验证自己的发现,从而理解整式加减运算的算理。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回顾 1.整式包括( )和 ( ) 2.单项式 的系数是( ),次数是( ) 3.多项式 是( )次( )项式,其中二次项系数是( ),一次项是( ),常数项是( )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设计说明】: 利用教材提供的两个数字游戏,使学生通过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体会整式的加减运算的必要性,巩固以前学习的有关内容,同时在回答两个游戏中所提的问题时,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其中第2题游戏步骤写成框图的形式,可以使学生体会程序、算法的思想。 活动1 按照下面的步骤做一做 4.下列各式中,是同类项的一组是( ) 222x y 213yx 22m n 22mn 23 ab 5.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3a-b ) + (5a+2b ) - (7a+4b ) 223x y -32325m m m --+

(浙江选考)202x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15讲 盐类的水解课时作业

课后作业15 盐类的水解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18·浙江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二次联考)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因水解而呈酸性的是( ) A.NaHSO4 B.(NH4)2SO4 C.SO2 D.H2SO4 答案B 解析NaHSO4在水溶液中电离:NaHSO4Na++H++S O42-,溶液显酸性是由于电离的缘故,故A错 误;(NH4)2SO4属于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中存在:N H4++H2O NH3·H2O+H+,溶液因水解显酸性,故B正确;SO2与水反应生成H2SO3,H2SO3电离:H2SO3H++HS O3-,故因电离显酸性,C错误;H2SO4溶液因电离显酸性,D错误。 2.空气中直接蒸发并蒸干下列盐的溶液:①Fe2(SO4)3;②Na2CO3;③KCl;④CuCl2;⑤KHCO3,可以得到相应盐(可以含有结晶水)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⑤ C.②④ D.③④⑤ 答案A 解析蒸干CuCl2溶液时,CuCl2会水解为Cu(OH)2和HCl;蒸干KHCO3溶液时,KHCO3会受热分解生成 K2CO3、CO2和H2O。 3.有四种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且由+1价阳离子A+、B+和-1价阴离子X-、Y-组成的盐溶液,常温下AX 溶液和BY溶液的pH都为7,AY溶液的pH<7,BX溶液的pH>7,则可能不水解的盐是( ) A.AX B.BX C.AY D.BY 答案D 解析AY溶液的pH<7,说明A+发生水解反应:A++H2O AOH+H+,则Y-可能不发生水解反应或发生水解反应,但水解程度较A+小;BX溶液的pH>7,说明X-发生水解反应:X-+H2O HX+OH-,则B+可能不发生水解反应或发生水解反应,但水解程度较X-小,综上所述,含有X-或A+的盐,如AX、BX、AY均能发生水解反应,只有BY可能不发生水解反应。 4.盐类水解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 A.生活中常用明矾净水 B.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C.用稀硫酸除去铜器表面的铜绿 D.长期使用硫酸铵化肥的土壤,易变酸性,可施用适量的熟石灰 答案C 解析选项A利用明矾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水中的杂质;选项B利用碳酸根离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来清洗油污;选项C中碱式碳酸铜溶于稀硫酸生成硫酸铜,与水解无关;选项D中硫酸铵水解导致土壤显酸性,所以可用熟石灰来中和。 5.为了配制 N H4+的浓度和Cl-的浓度比为1∶1的溶液,可在NH4Cl溶液中加入( )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新人教版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慕尼黑阴谋,法西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克。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国、法国宣而不战,德军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国家,英国遭到德国飞机的轰炸这些都是推行绥靖政策的恶果。在首相丘吉尔的号召下,英国人民坚决同法西斯战斗到底。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等知识内容。 2、过程与方法:第一,培养学生阅读地图,提炼信息的能力。第二,通过补充相关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原有认识去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三,通过巧妙设置问题创设历史情景,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查找、整理、筛选、运用各种有效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英法等国纵容法西斯侵略,养虎为患,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让学生体会到对待邪恶势力必须要与之斗争,不能妥协退让,不然就是助纣为虐。第二,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第三,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永恒主题有认同感,确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和难点: 重点: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认清绥靖政策的实质及恶劣影响。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难点:一是对绥靖政策的实质和危害的理解。二是如何综合分析苏德战争苏军有效地遏止德军的原因。英美对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政策转变的原因。 教学方法: 1、讲解法。如讲清绥靖政策的概念时适用于此法。 2、以问题为中心,分析讨论法。通过“激疑、“设疑”、引导并组织学生开放式讨论,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和敢于创新为目的,以学科综合来体现教学民主思想和素质教育的原则。 3、情境创设法。用相关教学内容的音乐,历史画面,地图等营造逼真的历史氛围,由形象思维迁移到抽象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史实,进行情感教育。

2015届高考化学新一轮复习课时作业8-3盐类的水解

1.(2014·石家庄模拟)下列各式表示水解反应的是( ) A .HCO - 3+H 2O H 3O ++CO 2- 3 B .HS -+H 2O H 2S +OH - C .H 2PO -4+H 2O HPO 2- 4+H 3O + D .HCO - 3+OH - H 2O +CO 2- 3 解析:选B 。A 项和C 项是电离方程式,D 项是HCO - 3与OH - 的反应式。 2.(2014·武昌一模)在一定条件下,Na 2CO 3溶液中存在CO 2- 3+H 2O HCO -3+OH - 平 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稀释溶液:c (HCO -3)·c (OH - ) c (CO 2- 3) 增大 B .通入CO 2,溶液pH 减小 C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 D .加入NaOH 固体,c (HCO -3) c (CO 2- 3) 减小 解析:选A 。由平衡常数表达式可得K =c (HCO -)·c (OH -) c (CO 2- 3) ,K 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稀释后达平衡,此值不变,B 选项中通入CO 2,会使溶液中OH - 浓度减小,所以溶液的pH 也减小;C 选项中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而盐的水解吸热,所以平衡常数 增大;D 中加入OH - 时抑制CO 2-3 水解,所以CO 2-3 浓度增大,而HCO -3 浓度减小,所以c (HCO -3) c (CO 2- 3) 减小。 3.(2014·徐州统考)在空气中直接蒸发下列盐的溶液:①Al 2(SO 4)3;②Na 2CO 3;③KCl;④CuCl 2;⑤NaHCO 3,可以得到相应盐的晶体(可以含有结晶水)的是( ) A .①③⑤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③④⑤ 解析:选B 。蒸干时CuCl 2会水解为Cu(OH)2和HCl ;蒸干时NaHCO 3会受热分解成Na 2CO 3、CO 2和H 2O 。 4.(2014·苏州诊断)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CH 3COONa 溶液;②Na 2CO 3溶液;③X 溶液;④Ba(OH)2溶液。它们的pH 依次增大,则X 溶液不可能是( ) A .氨水 B .硅酸钠溶液 C .NaOH 溶液 D .NaHCO 3溶液 解析:选D 。因几种酸的酸性强弱为:CH 3COOH>H 2CO 3>H 2SiO 3,故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溶液的pH 大小为CH 3COONa

《2.2 第3课时 整式的加减》教案、同步练习、导学案(3篇)

《第3课时整式的加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重点) 2.能用整式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3.能在实际背景中体会进行整式加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某学生合唱团出场时第一排站了n名,从第二排起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一人,一共站了四排,则该合唱团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 (1)让学生写出答案:n+(n+1)+(n+2)+(n+3); (2)提问:以上答案能进一步化简吗?如何化简?我们进行了哪些运算? 2.化简: (1)(x+y)-(2x-3y); (2)2(a2-2b2)-3(2a2+b2). 提问:以上的化简实际上进行了哪些运算?怎样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整式的加减 【类型一】整式的化简 化简:3(2x2-y2)-2(3y2-2x2). 解析:先运用去括号法则去括号,然后合并同类项.注意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是负号,那么括号中的每一项都要变号;合并同类项时,只把系数相加减,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解:3(2x2-y2)-2(3y2-2x2)=6x2-3y2-6y2+4x2=10x2-9y2. 方法总结:去括号时应注意:①不要漏乘;②括号前面是“-”,去括号后括号里面的各项都要变号. 【类型二】整式的化简求值

化简求值:12a -2(a -13b 2)-(32a +13b 2)+1,其中a =2,b =-3 2. 解析:原式去括号合并得到最简结果,把a 与b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解:原式=12a -2a +23b 2-32a -13b 2+1=-3a +13b 2+1,当a =2,b =-3 2时, 原式=-3×2+13×(-32)2+1=-6+34+1=-41 4 . 方法总结:化简求值时,一般先将整式进行化简,当代入求值时,要适当添上括号,否则容易发生计算错误,同时还要注意代数式中同一字母必须用同一数值代替,代数式中原有的数字和运算符号都不改变. 【类型三】 利用“无关”进行说理或求值 有这样一道题“当a =2,b =-2时,求多项式3a 3b 3 -12 a 2 b +b -(4a 3b 3 -14a 2b -b 2)+(a 3b 3+1 4a 2b )-2b 2+3的值”,马小虎做题时把a =2错抄成a =-2,王小真没抄错题,但他们做出的结果却都一样,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说明理由. 解析:先通过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对多项式进行化简,然后代入a ,b 的值进行计算. 解:3a 3b 3-12a 2b +b -(4a 3b 3-14a 2b -b 2)+(a 3b 3+1 4a 2b )-2b 2+3=(3-4+ 1)a 3b 3+(-12+14+1 4)a 2b +(1-2)b 2+b +3=b -b 2+3.因为它不含有字母a ,所以 代数式的值与a 的取值无关. 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题的思路就是把原式化简,得到一个不含指定字母的结果,便可说明该式与指定字母的取值无关. 探究点二:整式加减的应用 如图,小红家装饰新家,小红为自己的房间选择了一款窗帘(阴影部分

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第3课时整式的加减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第3课时整式的加减 【知识与技能】 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 结合本课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激发学生观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整式的加减. 【教学难点】 归纳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按照下面的步骤做一做: 1.任意写一个两位数; 2.交换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又得到一个数; 3.求这两个数的和. 再写几个两位数重复上面的过程.这些和有什么规律?这个规律对任意一个两位数都成立吗?【教学说明】学习通过操作,初步感受整式的加减.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问题1按照下面的步骤做一做. 教材第95页的“做一做”.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导入的操作已经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感受整式的加减. 问:在上面的两个问题中,分别涉及整式的什么运算?说一说你是如何运算的. 通过这个问题得到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归纳结论】进行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要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2.整式的加减

问题2计算: 【教学说明】通过计算,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整式的加减的计算方法. 【归纳结论】几个整式相加减,通过用括号将一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然后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3.整式加减的应用 问题3我国出租车收费标准因地而异.甲市为:起步价6元,3千米后每千米收费为1.5元;乙市为:起步价10元,3千米后每千米收费为1.2元. (1)试问在甲、乙两市乘坐出租车S(S>3)千米的价钱差是多少元? (2)如果在甲、乙两市乘坐出租车的路程都为10千米,那么哪个市的收费标准高些?高多少? 【分析】先把甲、乙两市乘坐出租车S(S>3)千米的价钱分别用含S的式子表示出来,再求甲、乙两市的价钱差. 【教学说明】学生分析、思考,与同伴交流,感受整式的加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问题4已知M=4x2-3x-2,N=6x2-3x+6,试比较M与N的大小关系. 【分析】比较两个式子的大小,一般采用“作差法”,即先将两式作差,再把所得的差与0比较,若M-N>0,则M>N;若M-N=0,则M=N;若M-N<0,则M<N.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与同伴进行交流,进一步体验知识的综合运用.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备战2014高考化学】课时作业25盐类的水解

课时作业(二十五) 一、选择题 1.(2013·石家庄质检)下列应用与盐类的水解无关的是() A.明矾净水 B.NaCl可用作防腐剂和调味剂 C.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 D.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 答案 B 解析A选项,明矾净水的原理为Al3++3H2O Al(OH)3+3H+,是利用了Al3+的水解;C选项,泡沫灭火器是利用Al3+和HCO-3的双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3++3HCO-3===Al(OH)3↓+3CO2↑;D选项,Fe(OH)3胶体的制备是利用Fe3+水解,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胶体)+3H+。 2.对于0.1 mol·L-1 Na2SO3溶液,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溶液pH降低 B.c(Na+)=2c(SO2-3)+c(HSO-3)+c(H2SO3) C.c(Na+)+c(H+)=2c(SO2-3)+2c(HSO-3)+c(OH-) D.加入少量NaOH固体,c(SO2-3)与c(Na+)均增大 答案 D 解析升高温度会促进SO2-3的水解,溶液碱性增强,pH升高,A项错误;根据物料守恒,c(Na+)=2c(SO2-3)+2c(HSO-3)+2c(H2SO3),B项错误;根据电荷守恒,c(Na+)+c(H+)=2c(SO2-3)+c(HSO-3)+c(OH-),C项错误;加入少量NaOH 固体,c(Na+)、c(OH-)均增大,平衡SO2-3+H2O HSO-3+OH-逆向移动,c(SO2-3)增大,D项正确。 3.(2013·青岛二中月考)盐MN溶于水存在如下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MN是强电解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