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命名的探讨【分享】

关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命名的探讨【分享】

关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命名的探讨【分享】
关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命名的探讨【分享】

关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命名的探讨

【摘要】文章提出从当初中医“证”的命名阶段相似的思维方式出发来给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命名,即用同一种思维方式,分别从人和动物出发来总结证候内涵,形成统一的人和动物通用的“证”的命名,其机体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内在的病理生理状态是相同或者相近的,但其“候”由于个体属性的差异可能会有所不同,就是说同一个“证”在动物和人会表现出不同的生物表征,但是这一组不同的生物表征所代表的内涵是相同的。

【关键词】中医;证侯模型;命名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至今已近半个世纪,但以证候动物模型的生物表征比照人的生物表征来判断动物模型某证建立成功与否的方法,由于当今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无疑已经成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发展的瓶颈。所以必须加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命名方法后研究以期为临床提供切合实际的临床前研究载体。

1进行中医动物模型研究的必要性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为什么人最贵?《荀子?王制》在分析了“水火”“草木”“禽兽”都由气构成之后说“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现代医学研究也规定,进行正式的临床研究之前必须有动物实验的数据,使得人的“贵”得以确立,也使得动物实验作为临床的前期研究得以确立。而且研究发现动物对于同一个施加因素干预后,表现干外虽则种属有异,但内在的生理病理变化则是相同或相近的,比如对大鼠基因组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且大鼠基因组与人的基因组序列较为相似;所以动物模型作为实验室的体外研究与人类发病研究之间的桥梁,对很多疾病的临床状态研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中医要实现质的飞跃,完成中医证候研究从临床向实验室的过渡、人向动物的过渡,必然要借助中医证候动物模型。

虽则不同医学基于各自不同的理论体系会对疾病(或患病机体)有不同的阐述,但由于其所针对客体的同一性,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可通约性。中医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一直在不断借鉴吸收其他学科的先进成果,比如中医的初始形成阶段,哲学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所以我们就借鉴了哲学的思维方式, 形成了中医的哲学-思辨-医学模式,解释医道首先从哲学的观点出发。后来,中医又不断接受并吸纳了易学、数学、理学、朴学等学科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中医历来是开放的、是善于借鉴当时先进的科学和思维发展模式的。

王永炎院士曾提出“证候是四诊信息表达的机体病理生理变化的整体反映状态”[1, 2],就是说“候”是“证”即机体内部状态的反映,而中医讲究的也是辨证论治,而不是“辨候论治”。所以理论上讲,只要机体内部出现了病理生理的一系列变化,不论有无异常生物表征的表现,理应诊断为某种“证”。古人之所以重视“候”的作用,不过是限于当时的技术诊断水平。时至生命科

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日,我们应该在证的诊疗上有所突破,争取在“候”出现

之前就诊出某种“证”的存在,所谓“候前状态”,即有“证”无“候”的状态,提前干预,“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以防病邪“陷入易易耳”,为中医“治未病”提供支持,这无疑必须借鉴动物模型。

2传统意义上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命名及其优缺点

传统的诊疗方式是,由一组症状我们可以判定为某种证,也就是所谓的证候诊断标准,而且可以推测其内部存在生理病理状态的改变。那么我们在一种生存状态的模拟下,一段时间,动物模型出现了某组症状,而且这组症状有着一定的稳定性,经过检测,模型机体内部确实处于一个异于正常的病理生理状态,那么在生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各种诊疗手段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该组模型的症状进行证候学的科学命名呢?

目前对中医动物模型的命名主要依据动物模型已经出现了的生物表征(四诊表现)和人的某种证所表现生物表征的符合程度,制定所谓的主证、次证和哪个证的诊断标准符合的多一些就诊断为哪种证,这在中医学的发展中无疑是一个创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医实验科学的发展。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我们至今很难搞清哪怕是灵长类动物猿或者猴的某一表现到底和人的表现是否表达相似的意义。譬如人有喜怒哀乐,高兴了有的表现方式是笑,而有的表现方式则是哭,还有的表现为不停的进食各种零食。关于动物,是否有相似或相近的现象出现,这也值得考证。至于啮齿类动物,就更值得我们去研究其具体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了,至丁?其具体表现代表的意义,需要花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精力去探索。

而且,中医证候讲究的是相互联系与演变的过程和趋势,这样以某一时点动物模型的生物表征比照人体生物表征的模型命名方式可能会陷入僵化,使流动的证候演变为生硬的症状比对,有失证候的实质内涵。

3基于寒燥证证候模型建立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命名的探讨

证候是一组宽泛的概念,其发生、发展不仅会受到特定致病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当地气候、环境、饮食甚至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从而被赋予与当地特点相适应的生理病理状态,表现丁?外就是某特异“候”的出现或某“候”在相应证候群中所占的比重不同。新疆地处中国西北部,是典型的干旱地区,秋冬季节气候又兼寒冷之性。受此环境影响,初入新疆之人,机体会出现一系列诸如干涩、焦虑、烦躁等异常反应,日久这种环境还是诸如过敏性鼻炎、皮肤病、支气管炎,甚至某些心血管疾病等新疆特发高发疾病有多发倾向的共同原因。故此,我们在中医病因学说指导下,遵循病因模拟、生物表征观察、生物学基础检测的研究思路,以病因的模拟为切入点,生物表征的观察为落脚点,生物学基础的检测为辅助,来建立寒燥证(西北寒燥证)证候模型。

发现在寒燥环境下,某一阶段,小鼠可以表现出相似的生物表征,而且至21天,其机体内部也处于一个异于正常的病理生理状态。我们经和初入新疆人群生物表征的比较发现,有些方面是符合的,但也有一部分是不同的;而且,在其演变过程和趋势方面和人类也不尽相同。于是,我们在考虑,为什么在同一个干预因素的作用下,小鼠出现的生物表征和人群出现的生物表征不是完全的

符合呢?如果根据病因学说的观点,给这群人中出现某一组固定症状的人的表现命名为寒燥证,那么同样在这种模拟寒燥环境(为了便于控制,根据当地气候学资料,固定了温度和相对湿度)下生活的小鼠是否也该命名为寒燥证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同一个证——寒燥证在小鼠和人的表现是有差异的,其主症和次症表现及所占权重并不是完全相符的。

凡此,提醒我们,在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定动物模型建立成功与否的时候,不能仅仅依靠以此之生物表征比照彼之生物表征的吻合度来确定,必然耍考虑到该种属动物的生活习性,也必然要照顾到该证在人类之所以产生的普遍原因(有些可能是抽象的)。因为就算动物模型出现了和某证非常相似的生物表征,但也未必就是该证在此类动物的表现,譬如豚鼠非常的胆小,而且喜欢打洞,所以我们不能因此就诊断为怯证;同样以某化学物质的应用而导致的动物出现某组症状,也很难因此就诊断为该证,因为那不过是药物的副作用,而同样的在人出现该组症状(证候)在更多的时候却并非由此原因引起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某动物模型在导致人群出现该证的干预因素作用下一段时间,没有出现某证候人群诊断标准的主证,或者次证出现的频次不够就轻而易举的否定该证在动物身上的存在。如果,我们只是参照诸如以上所述传统的证候模型的评判标准来判断其成功与否,从而诊断或排出某证的存在,那极有可能失之偏颇,甚至事与愿违。

当我们都在为小鼠的四诊表现与人相似的四诊表现所表达的实质内容相似与否而殚精竭虑、苦苦考证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同时换一种思维方式,从源头即古人当初是如何给症状命名为某种证的思维方式出发来给动物模型的证候诊断以命名,部分摆脱仅靠生物表征对应生物表征的动物模型评价及命名依据呢?因为,在中医形成的初始阶段,并没有现成的某种证的诊断标准,都是在古人的探索中形成的一组综合症状的命名,后来才成了诊断依据。那么古人是怎样命名证候名称的呢?以六淫学说为例,就是他们根据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体在疾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结合气候特征与自然界中的直观现象进行广泛的联系和比较,来推求病因,然后结合症状和病因将机体的表现命名为某种证。同样,我们在进行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命名的时候也应该先花一些时间和精力来摸准该类动物的常态和非常态,寻找在同一个干预因素(包括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从人的证推导而来的)作用下,该类动物可能出现的主证、次证,详加观察分析并予以归纳,并通过各种手段去揭示其可能存在的生理病理状态,以该病理生理状态为辅助中介并比照人的生物表征来命名该组动物模型,进而总结出该组症状所表达的与人类相似的中医临床意义,即揭示某证在动物模型上的实质内涵。

4结语

无疑诊断依据的形成和规范促进了中医临床学术的发展和服务范围的扩大,

增加了可操作性和可信度。但是我们现在在对中医动物模型的研究中,采用了

一条恰好与古人相反的思维方式,我们是在假定动物模型所有表现和人类相同/

相近的前提下,采用从人类得来的证候诊断标准来诊断命名动物模型的。当然

有的时候我们会“反弹琵琶,出奇制胜”,但是如果我们能回本溯源,从另一种与当初中医证的命名阶段相似的思维方式——如根据病因——出发来给中医

证候动物模型命名,也就是用古人总结命名中医证候名称的思维方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分别从人和动物出发来总结证候内涵,形成统一的人和动物通用的“证”的命名,其机体内在的病理生理状态是相同或者相近的,但其“候”由于不同的种属和行为表现方式的不同可能会有所不同,就是说同一个“证”在动物和人身上会表现出不同的生物表征,但是这一组不同的生物表征代表的内涵是相同的,因为病机相同。以病机的改变为主要评价手段命名中医证候摸型,以期提供一个与传统中医的思维方式及证候实质更吻合的中医证候模型命名方式。

【参考文献】

[1] 郭蕾,王永炎,张志斌.关于证候概念的诠释[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2): 5.

[2] 田金洲,王永炎,时晶,等.证候的概念及其属性[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6): 6.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内蒙古中医药 文献研究 生进行“医—患”检查练习,使学生就能够清楚眼部的体征。通过这种教学方式,除达到增强理解和加深记忆外,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3示教练习、 组织有序:项目有视力检查、色觉检查、结膜囊冲洗法、滴眼药水法、涂眼药膏法、泪道冲洗法、外耳道清洁法、外耳道滴药法、鼻腔滴药法等。采用的方法为:①课前准备:讲授适应症、禁忌证、操作前准备、操作过程;②示教练习:教师示教应统一操作程序、统一标准、示教设备要齐全,练习用具数量及完好程度要有保障。根据情况组织全班同学示教练习和分组示教练习。如远视力检查,采取全班示教—分组练习;如滴眼药水法、鼻腔滴药法,全班分4组,每组1位教师先示教,然后2位学生一组互换练习。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投入练习;在分组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巡回指导,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实践操作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不规范的操作予以及时纠正。③课堂考核评价。 考核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既有压力也有动力激励机制,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前约15分钟进行,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随机抽取几对同学采用“真人真做”,先由全班同学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对不足、不规范的操作给予补充和纠正;对表现好、突出的同学给予表扬;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上的不足也应该进行自我评价,充分发挥课堂小结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与促进作用。 3.4利用录像、 充实教学:项目有眼科常用检查法、眼科护理管理、眼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耳鼻咽喉科常用检查法、耳鼻咽喉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口腔科常用检查及口腔保健等。通过录像弥补了理论教学的不足,解决了实践教学的困难。今后还要鼓励教师制作必要的操作技能标准录像带和多媒体课件。 3.5肢体语言、 生动课堂:教师适当运用肢体语言来体现所讲授的内容,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授鼻出血的简易 止血方法时(指压止血法)、鼻科病人的护理正确擤鼻法时,若 仅从理论上讲听起来很抽象、乏味。如果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后,再演示指压止血法、正确擤鼻法,并要求学生一起动手练习,由于鼻出血有些同学经历过,却不知道只用两个手指都能止血;擤鼻涕每个人都擤过,却不知道正确的擤鼻方法,这样做,可使学生耳目一新,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展现了肢体语言的独特魅力,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升华,记忆深刻。 3.6案例讲述、 有助教学:临床学科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讲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临床学科的教师把临床上典型病例带入课堂讲解就是最好的故事,教师把故事带进课堂,用讲故事的方法去讲理论,可以避免那种陈旧的说教式的讲课风格。幽默的语言,有趣的故事,在谈笑中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让学生在故事天地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应该成为职业学校教师必备的素质。 4良好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要把一堂课上好,良好的课堂秩序是前提和保证。在课堂上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优点,并放大他(她)的优点,这样既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同时也通过树立榜样来激励和教育普通学生向优秀的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部分学生中存在的不足则以恰当的方式给予纠正。如:有的同学习惯趴在桌子上读书写字;有的看书写字把书本斜着放;有的女学生喜欢留很长的刘海,甚者低头时整个脸都遮住了。任其发展不仅是影响形象,还会影响视力,在讲授屈光不正病人护理时,通过组织同学进行近视的成因和预防讨论就可以帮助纠正这些不良习惯;另一方面通过给她们介绍护士应有的良好职业形象,帮助她们纠正不良姿态,不断提高其自身素养。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肖芸* 方肇勤* *上海中医药大学(201203)2008年5月6日收稿 摘要:建立动物模型是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而中医对于疾病的发病、诊断、治疗等一直多以人为观察对象。本文旨在总结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为继续进行中医证候实验研究提供思路与借鉴,建议今后的中医动物实验研究,侧重以下方面:建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非创伤性辨证论治体系、包括相应的辨证标准;利用分子生物学的快速进展,从基因、蛋白质等微观层次研究中医证本质;开展遗传性病证动物的研究等。关键词:中医;证候;模型 中图分类号:R24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08)05-0064-03 1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制备 1.1模型种类: 迄今为止的证候模型,覆盖广泛,包括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淫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1 ̄9]。其中, 按照脏腑辨证,包括:肾虚证(肾阴虚、肾阳虚证)动物模型、脾虚证动物模型、肝脏证候(肝郁、肝阳上亢)动物模型、心脏证候动物模型(心气虚)、肺脏证候动物模型等。按照气血津液辨证,包括:气虚证动物模型、血虚证动物模型、血瘀证动物模型等。按照六淫辨证,包括:寒证、热证动物模型,按 照卫气营血辨证,包括温病动物模型。另外还有痹证动物模型、厥脱证动物模型等。各种模型以脾虚、肾虚、血瘀证最多。1.2造模方法: 多可分为三种[10]。1.2.1中医病因模型: 在中医病因学说的基础上,利用各种病证模型,如冷水浴制造阳虚模型;温湿箱加高糖高脂饮食制作温病湿温之湿热中阻模型。还有利用中药四气五味特性制成的特色模型,如青皮、枳壳、附子制作的糖尿病气阴两虚证动物模型[11]。 1.2.2西医病理模型: 发现某些药物的毒性反应、或手术后的不良反应所致特异病理改变与中医某些证候中典型的病理改变 64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证候学研究中的应用.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和临床体系的重要支撑,贯穿于对疾病诊断、治疗、康复、疗效评价的全过程。“证候”乃是从整体性出发,对个体疾病状态下特征的描述以及对疾病内在变化规律的概括,是中医有别于现代医学诊疗体系的一大特色和优势。自上世纪50年代辨证论治的研究热潮兴起后,中医证候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如何从临床信息调查和分析中获取可靠的数据来支持中医证候理论,以及如何将中医药的优势按现代主流医药界能够理解的科学语 言拿出证据来,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策略[1]。 1数据挖掘技术在现代中医证候学研究中的运用目前的数据库系统可以高效地实现数据的录入、查 询和统计等功能,但无法发现数据中存在的关系和规则,无法根据现有的数据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数据挖掘技术是一种揭示工具,借鉴其方法来研究中医证候的构成特点及规律,可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对话。 1.1医学多元统计学多元分析是定量分析事物复杂 关系的一种数理统计方法。目前,人们在中医药研究中运用的多元分析方法主要有聚类分析法、判别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多元分析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并凸现其重要性,尤其在证 张 琴1 刘平2张文彤3 1.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 (上海 2015082.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

(上海 201203 3.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 200032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证候学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综述近10年综合运用临床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数学、信息科学、人工智能学科等数据挖掘技术在中 医证候学研究中的应用成果,并进行相应的评价。提出应遵循现代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中医自身的特点,运用现代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病证结合,以现代疾病为限定范围(在明确诊断及排除标准的基础上,规范、细致、较全面地采集中医以症状为主的四诊信息及相关检查数据,同时紧密结合临床治疗效果,动态观察证候在中药治疗干预下的演变规律,为建立中医辨证论治的疗效评价体系提供思路、方法与科学资料。 【关键词】 证候学;辨证论治;数据挖掘 【中图分类号】 R2-02;R195.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334(200603-0003-03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it outlined and appraised the application results of the TCM syndrome by the way of data mining method by applying synthetically modern clinical epidemiology with medical statistics ,mathematics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thin the recent ten years.It raised the idea of ,according to the

中医药病症、证候动物模型研究问题

中医药病症、证候动物模型研究问题 中医、中药是经验科学,中医对于“病症”及“证”的认识,是直观和感性的,与西医有着本质的不同,缺乏定量化的指标,而这也应该指导中医药病症、证候动物的造模过程。换句话说,中医药病症、证候动物模型,应该尽可能多的模拟人生病的真实过程,更加与人的“病症”及“证”的生理及病理状态相似,真实反映中医学的“病症”及“证”。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人或模拟动物的血液、体液等代谢产物及其它相关物质用药前后的对比研究,发现引起“病症”及“证”的物质基础,从而找出中医药学“病症”及“证”的本质,进而更加客观地指导中医药病症、证候动物造模过程。中医药病症、证候动物模型的规范化应包括直观规范化和客观模型规范化两个阶段。直观规范化阶段应尽量使动物模型与中医“病症”和“证”的诊断要点相符;而客观规范化阶段则应采用客观化的指标,以指导和评价中医的“病症”和“证”动物模型。 一、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回顾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始于1960年,邝安坤发现过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小白鼠表现为阳虚征象:体重下降、萎靡、耐寒力低。1963年又发现用助阳药物(附子、肉桂、肉苁蓉、仙灵脾)能治疗这种状态。1964年,易宁育用六味地黄汤治疗类似阴虚的肾性高血压大鼠。同年,上海第二医学院舌象小组研究气虚(人工慢性贫血)和阴虚(高位小肠侧瘘)家兔的舌象病理组织变化,首次直接用中医证候作为模型名称。此后,1974年山西医学院用腹腔血凝块作为瘀血模型研究宫外孕方药理。 1976年后,随着中医药研究的重点从病向证转移,研制证候动物模型成了中医药界的要求。1977年,孙孝洪撰文指出:“‘辨证论治’为中医临床独特的理论体系,复方和中药的使用主要是针对‘证’。长期以来,中药实验研究主要沿用西医常用的病理模型,因而受一定‘外因论’、‘局部定位论’的束缚,常致造成临床疗效与实际结果间的差距,为全面阐明中药治疗原理带来一定困难”。此文明确指出了中药研制自己的动物模型的必要性,使此项工作开始受到中医药界的关注,并为中医药动物模型研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拉开了序幕。据统计,1976年以前17年发表的有关中医药动物模型的文献与1977年后14年间发表的文献量之比为1∶32。1977年,上海中医学院重新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甲状腺素+利血平复制小白鼠阳虚、阴虚模型并用助阳药、滋阴药治疗,从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角度进行研究。同年,上海第一医学院研制出高分子右旋糖酐微循环血瘀模型。1979年北京师范大学张启元尝试用灌喂大黄煎剂“泻下伤脾”建立小鼠脾虚证模型。肾虚、脾虚、血瘀三证模型开创了中医动物模型的先河,并在以后成为研究重点。迄今,肾虚模型有21种造模方法,文献量占中医动物模型总文献量的18.3%;脾虚模型有19种造模方法,文献量占31.1%;血瘀模型有42种造模方法,文献量占12.0%。1982年在广州召开的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会议上,虚证动物模型实验报告第一次占据重要位置,由此引起中医药界的高度注意,并导致了一场长时间的,以中、西医方法论为焦点,以中医药动物模型的可行性为对象的讨论。从此,各种模型纷纷建立,如湖南医学院的艾叶注射肝郁模型,四川医学院的大肠杆菌静脉注射温病卫气营血模型,梁月华的温热药、寒凉药喂饲大鼠热证、寒证模型,贲长恩的溶血性贫血血虚模型等等,都有相当影响,理论文献也日见增多。 1984年,卫生部科教司在编写《医学实验动物模型和细胞系研制与应用》一书中,首先收录了11种中医动物模型。1987年,成都中医学院中医实验研究组编著《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实验方法》一书,详细介绍了当时已有的几十种中医模型,并在总论中论述了证候动物模型的定义、研究原则、动物选择、制作思路和方法。1988年10月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医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在南昌召开“全国中医病证动物模型复制经验交流会”,作为首次中医动物模型专题的全国性

中医证候学新选.

中医证候学 目录 1证候概述 2辨证论治 3证候诊断 4证候分类 5中西互补 证候概述 中医证候是指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阶段以及患者个体当时所处特定内、外环境本质的反映,它以相应的症、舌、脉、形、色、神表现出来,能够不同程度地揭示病因、病位、病性、邪正盛衰、病势等病机内容,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中医的“证”是指疾病在演变过程中各种病理因素在体质、自然环境、社会心理等因素和多种矛盾综合作用于机体的整体反应,是诊察和思辨所得。“证”实际上包括“证候”和“证名”。在疾病过程中,都具有各个内在联系的一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恶寒,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紧,舌苔薄白等,可将其称为风寒表实证的“证候”。对病变过程中某阶段所表现的证候,通过辨证而确定其病位、病性本质,并将其综合归纳而形成“证名”。证候是证的外在表现,证名是代表该证本质的名称。以“病”为经,以“证”为纬,病证结合才能正确把握疾病的整个发展过程。所以说:单一的症状和体征无法表现一个完整的证候,证候一定是不同的症状和体征的综合,证候无论如何千变万化,都不能脱离疾病而独立存在,疾病的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共同构成了证候的本质。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研究和处理方法,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辨证就是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所收集的资料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一种性质的证候。论治就是在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我稳定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同一邪气致病,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可以导致疾病的多变性和证候的多样性,表现出不同的证候,例如:感冒,见发热、恶寒、头身疼痛等症状,病属在表,但由于致病的因素和机体反应的不同,可表现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不同的证候。只有辨别清楚感冒的症状是属风热或是风寒,才能确定采用辛凉解表或是辛温解表方法,给以适当的治疗。例如:用辛温解表方药麻黄汤来治疗风寒感冒,用辛凉解表方药银翘散来治疗风热感冒。再以感冒为例,由于发病季节的不同,治法也不相同,夏季感冒,多挟暑挟湿,须用芳香化浊药物,以祛暑湿。故治疗暑月感冒时可用新加香薷饮方药来治疗,这就是同病异治。又例如二个不同的病人,一个是患久泻脱肛,另一个是子宫下垂,这些都是不同的病证,但如果都表现为中气下陷,就可以用补中益气汤的方药治疗,补中益气汤能升举清阳之气,使中气旺盛,达到治疗脱肛和子宫下垂的目的,故可采用异病同治方法。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中医治病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的区别。不同的病因可以导致相同的

冠心病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017356804.html, 冠心病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耿亚马月香 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2016年第08期 摘要: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病种。CHD动物模型是现代医学研究疾病发展转归及评价药物作用疗效必不可少的工具,而针对于中医证候的动物模型是在中医基本思想的指导下在动物身上模拟出人类疾病的某些特征,制备出与人类疾病症状和病理变化相似或相同的动物模型。目前,建立CHD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方法多种多样,本文从痰瘀互结、心脾阳虚、寒凝血瘀、痰浊血瘀、心气虚、气虚血瘀方面综述了这几类模型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冠心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冠心病;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综述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8.035 中图分类号:R259.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08-0129-04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IHD)。根据CHD临床致病特点,可归属中医学“胸痹”“真心痛”等范畴。在CHD研究中,动物模型的建立是主要研究方法之一,近年许多研究者在冠心病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中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诸多与中医基本思想不协调的问题。笔者通过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2005-2015年文献,对有关CHD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文献做一梳理,现总结如下。 1 痰瘀互结证小型猪模型 林氏等[1]以高脂饲料(每100 kg饲料含胆固醇2 kg,胆盐0.5 kg,猪油10 kg)每日每只900 g喂养 小型猪2周,并以介入法对冠状动脉血管内皮进行损伤,术后继续以高脂饲料每日每只900 g喂养8周。观察测量并分别记录小型猪高脂2、6、10周的体质指数、舌象、心电图,以及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左心做功。 在实验动物中,因小型猪的生理解剖、血脂指标和人类非常相近[2]。生理生化方面,猪 的血液学、血流动力学、血液生化指标方面已被证实与人类相似,而且品种纯正、体质量较小、生长缓慢,近年来,在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中应用越来越突出[3-4]。有学者以《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参照,对小型猪冠心病模型痰瘀互结证候进行诊断与评分,制定了CHD痰瘀互结证小型猪模型的评分标准,对主症、兼症、舌象、脉象进行评分,根据评分标准判断CHD痰瘀互结证小型猪模型是否建立[1,5]。

中医证候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证候是疾病某一发展阶段病因、病理、病位、病势的综合表现,辨证是中医学所独特的认识疾病,诊断治疗疾病的途径和方法。因此,对证候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1992年以来,我们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承担并完成了“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风病证候学与临床诊断的研究”,现就工作中的体会以及对中医证候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以下意见。 1 建立规范化、定量化证候诊断标准是证候深入研究和多中心协作研究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中医证候诊断规范化的研究,探讨了一些疾病证候量化诊断的方法,对指导临床,促进科研工作和学术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86年全国中医内科学会制订了《中风病中医证候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1](简称《标准》),使证候诊断有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和大家共同遵守的基本原则。但是《标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①《标准》是非定量化的,可重复性、可交流性较差。受到医者水平、学术流派等因素的影响,同一病人在不同单位、个人处理时,辨证可能随个人主观倾向而偏倚,使多中心协作研究缺乏共同的基础。②《标准》把中风病中经络分为5个证类,中脏腑分为4个证类,基本上是2个证候和3个证候的组合,如气虚血瘀证、风火痰上扰清窍证等。受证类诊断术语的约束,临床工作中对有些病人难于进行证类的归属。1988年1月~1991年6月我们曾应用电子计算机中风病证候诊断软件对210例中风病人进行了追踪调查[2],平均每个病人进入调查时发生3.16个基本证候,急性期平均每例变化4.9个证次,共出现58种组合形态。说明不可能用少数固定的证类概括多数中风病人,也不可能用一个证类概括一个病人的全过程。③《标准》缺乏等级可分辨性,不可能客观地记述证候的增减、进退,难以进行证候动态演变的研究分析。因此对中风病证候进行深入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建立规范化、定量化的证候诊断标准。应用数学方法进行表述,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之一。目前,国际上十分流行应用量表的方法进行疾病诊断,并要求量表具有特异性、可靠性、敏感性、可行性、规范性、可计量性、可推广性等特点。本次研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和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首先由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提出了一个中风病证候诊断专家经验量表。然后应用多元回归、对应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线性映射等多种数学方法,对3026例中风病人、200例假中风病人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筛选出——风证、火热证、痰湿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建立了每个证候的量化诊断标准和数学模型。应用电子计算机可以迅速作出6个基本证候的量化诊断,并进行基本证候之间的随机组合。经过对1663例中风病人进行前瞻性检验,证候可辨率为95.79%,达不到证候诊断标准的70例也均有相应的分值。同时应用基本证候随机组合的方法能够准确地、动态地反映中风病人的真实病机,为中风病证候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 2 证候具有疾病本身所决定的特异性、阶段性、动态演变性3个基本特征。 [!--empirenews.page--] 2.1 以病统证、提高证候诊断的特异性每个疾病都有其特定的病因和病理,有一定的发展演变规律,包括了邪正斗争的全过程,是由不同的阶段,也就是不同的证候组成的。证候是呈现于外的综合性、特征性的总结,是邪正斗争在特定阶段总的形式,是认识疾病的途径和方法。对证候进行深入研究,目前一方面是研究证候的共性,如探讨气虚、阳虚、阴虚等证候的实质,这对认识和发展中医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是探讨不同疾病证候的特异性,这对提高辨证论治水平无疑也是十分重要的。本次研究对1663例经CT或MRI确诊的脑出血、脑梗塞患者,进行了影像学诊断和证候诊断同步调查,研究分析了证候得分均值、发生概率、证候组合形式、组合形态与出血、梗塞等病变性质,左、右、双侧等病变侧位,脑出血区域、脑梗塞血管系统等病变部位,出血量、梗塞范围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病变性质、范围对证候有非常显著的影响,病变部位对证候有一定的影响。脑出血风证、火热证、痰湿证、血瘀证、气虚证的均值和发生概率显著高于脑梗塞,以3证及其以上组合形式为主,风、火、痰在各种组合形式中的地位高于脑梗塞。脑梗塞阴虚阳亢证的均值和发生概率显著高于脑出血,证候组合形式以两证组合及单证存在为主,在组合形态中痰瘀互阻的地位高于脑出血。混合中风介于两者之

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一)慢性支气管肺炎模型 常选用大鼠、豚鼠或猴吸入刺激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氯、氨水、烟雾等)复制人类慢性气管炎。现发现猪粘膜下腺体与人类相似,且经常发生气管炎及肺炎,故认为是复制人类慢性气管炎较合适的动物。用去甲肾上腺素可以引起与人类相似的气管腺体肥大。 (二)肺气肿模型 给兔等动物气管内或静脉内注射一定量木瓜蛋白酶、菠罗蛋白酶(Bromelin)、败血酶(Alcalas)、胰蛋白酶(Trypsin)、致热溶解酶(Thermolysin),以及由脓性痰和白细胞分离出来的蛋白溶解酶等,可复制成实验性肺气肿。以木瓜蛋白酶形成的实验性肺气肿病变明显而且典型,或用瓜蛋白酶基础上再加用气管狭窄方法复制成肺气肿和肺心病模型,其优点是病因病变更接近于人。猴每天吸入一定深度的SO2和烟雾(烟草丝50g,持续2.5小时),一年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肺气肿。这种模型比较符合人的临床发病规律,有利于进行肺气肿的病理生理及药物治疗研究。还可用1%三氯化铁水溶液1~3ml,自兔耳静脉注入,每周2~3次,可在短期内造成肺心病模型。 (三)肺水模肿型 用氧化氮吸入可造成大鼠和小鼠中毒性肺水肿,或用气管内注入50%葡萄糖液(家兔及狗分别为1及10ml)引起渗透性肺气肿。麻醉下用37~38℃生理盐水注入兔颈外静脉或股静脉使血液总量增加0.6~1倍(血液总量相当体重1/12),可形成稀血性多血症肺水肿。切断豚鼠、家兔、大鼠颈部两则迷走神经可引起肺水肿。家兔(1.5~2kg)耳静脉注入1:1000肾上腺素0.54~0.6毫克,可使动物发生肺水肿并在5~15分钟死亡,肺系数自4.1~5g/kg 增至6.3~12.5g/kg;5mg肾上腺素肌注,8分钟左右大鼠死亡,肺系数20g/kg,静脉注入10%氯仿(兔0.1ml/kg,狗0.5ml/kg)也可引起急性肺水肿。腹腔注入6%氯化铵水溶液可引

中医证候模型的发展及意义

中医证候模型的发展及意义 中医证候模型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及中医药作用机制的有效工具,促进了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深入研究,证候模型的研发和使用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总结了现有几类证候模型的复制方法及其优缺点,并阐述目前证候模型研究和使用的必要性和意义。 Abstract:TCM syndrome model is an effective tool for the research of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disease and the mechanism of TCM,which promotes the further study of TCM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Developing and using syndrome model is an indispensable link in the development of TCM modernization.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replication methods of several kinds of existing syndrome models and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and discussed the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of current study and use of syndrome model. Keywords:syndrome model;replication methods;TCM modernization 1 中医证候模型复制方法 1.1 病理模型 病理模型即是根据某一疾病的特定病理表现,运用相关实验技术对动物进行造模,使动物表现出该特定的病理改变,如通过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1]、通过灌胃CCl4复制大鼠肝损伤模型[2]等。根据病理表现复制动物模型能获得明确特异的病理改变,以提供确切的指标变化支撑该模型是否建立成功。并且可根据病理实验技术得到的结果,说明实验干预手段是否对该类疾病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但该类模型存在一些缺陷。首先,造模所用的某些使动物发生器质性病变的药物多为毒性药品,在产生造模所需靶器官病变的同时可能引起动物其他生理指标的变化,对实验结果產生影响;其次,这种模型复制方法无法与中医临床病因相联系,忽略了环境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完全脱离中医基础理论,在评价动物成模时无法运用中医理论对其进行证候的定性,且中药对证型的作用也非单一性的。因此,此类模型不适合作为中医药研究的首选对象[3]。 1.2 病因模型 此类模型旨在按照中医理论所提出的病因学说,人为制造特定的致病环境,使动物在该环境中出现相应的疾病,复制与临床上某类证型表现一致的模型。病因模型制作的思路是临床证候-病因-造模方法-动物证候。病因模型按造模方法又可分为单因素造模和复合因素造模。单因素造模是指选取单一致病因素进行干预复制动物模型,如通过腹腔注射内毒素建立大鼠热毒血瘀证模型[4];采用睡眠剥夺法复制大鼠心气虚模型,大鼠的心率和血压发生明显变化,符合临床心气虚

中医脾虚大鼠证候动物模型评价系统软件研究_陈雷

中华中医药学刊 中医脾虚大鼠证候动物模型评价系统软件研究 陈雷,李海权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 摘要:根据模糊数学模式识法方法的总体思路研制了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症状评价专家系统,软件主要是将模式识别的过程制作成计算机程序,只要将各种评价指标的初始数值输入程序,程序可自动计算出每个评价对象的造模程度的隶属度值,并自动进行评判是否达到造模要求或经治疗后是否取得满意疗效。软件中可随意选择隶属函数的公式,自行调整隶属函数的常数和系数以及K值。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初步分析。 关键词:脾虚;动物模型;评价;软件 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10)02-0270-02 Assess m entOn Spl e en Rats Co m put e r P r ocedur e Soft w ar e C H E L e,i L I H a-i quan (L i aon i ng Un i versity of TCM,Sh enyang110032,L i aon i ng,Ch i na) A bstrac t:Th is so ft w are is m a i nly to covert t he m ode i dentificati on i nto co m puter procedure,and enter the i nitial i n- dex i nto it,then t he subo rdina ted va l ue w ill be figured out auto m aticall y,f urther m ore,t he co m puter can judg e whether t he va l ue has been up t o the standard o r no t.In this so ft w are,the m ach i ne can the for m ula of the functi on free l y,rev ise its constant and coeffi c i ent and va l ue,t hen analyze a ll t hese va l ues. K ey w ords:sp leen de fic i ency;an i m a lm odes;evalua ti on;so ft wa re 收稿日期:2009-09-12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资助项目(20060548) 作者简介:陈雷(1973-),男,安徽卢江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 向:中医脾虚动物模型评价研究。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评价是中医动物实验中的核心问 题,只有建立了科学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才能在中医理论指 导下真正地开展中医动物实验研究。而中医证候动物模型 评价工作目前只是处于探索阶段,对造模后模型组动物是否 达到模型要求并没有开展真正意义上的评价,使得实验对象 本身难以达到实验要求,这必然直接影响实验结果,而本研 究提出了用模糊数学方法设计制作中医脾虚大鼠证候动物 模型评价系统软件进行模型动物个体评价,可以提高模型动 物对实验要求的符合度,大大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1一般资料 1.1软件名称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评价专家系统。 1.2软件设计目的 软件主要是将模式识别的过程制作成计算机程序,只 要将各种评价指标的初始数值输入程序,程序可自动计算 出每个评价对象的造模程度的隶属度值,并自动进行评判 是否达到造模要求或经治疗后是否取得满意疗效。 2功能设计 2.1对功能的规定 2.1.1体现软件的兼容性扩展性开放性软件提供扩展 接口,用户可自行对实验动物种类、年龄组、证型、检测指标 等项目进行管理。使软件不仅可应用于大鼠脾虚模型评 价,还可应用于其它种类动物、其它证型的中医证候动物模 型的评价。软件中可随意选择隶属函数的公式[1],自行调 整隶属函数的常数和系数以及K值。 2.1.2自动运算功能见表1。 表1自动运算功能 输入量处理方法输出量 权重值权重值/权重总值权重归一化值ai b B= 1 (b!2-b)2 4 b2 B X S(X)= 1X E b 1 1+B(X-b)2 0F X

尿毒症规律血液透析阶段的中医证候学特点

尿毒症规律血液透析阶段的中医证候学特点 目的研究探讨尿毒症规律血液透析阶段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尿毒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及诊断记录等,对不同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正虚、邪实)及证候积分等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患者透析频率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结果1w透析1次、2次、3次的患者虚证分别以阴阳两虚、脾肾气虚与气阴两虚、肝肾阴虚为主,实证分别以水湿和湿浊、瘀血、风动为主,随着透析频率的增加,虚证积分、实证积分和总积分均有显著下降的表现,上述不同组别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在进入规律血透阶段之后,其中医证候会发生比较大的改变,且透析频率不同,其证候虚实、证型等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可以根据患者各透析阶段的特点及具体病情需要给予针对性治疗。 标签:尿毒症;规律血液透析阶段;中医证候学 尿毒症指的是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毒素潴留疾病[1]。临床上往往通过血液透析治疗来实现维持生命的效果,而当患者处于规律血液透析阶段时,其中医证候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具体的治疗护理手段也应做出相应调整,方可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本文就我院2012年9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尿毒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尿毒症规律血液透析阶段的中医证候特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尿毒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肾脏病学会关于尿毒症的临床定义[2],即:患者经实验室、影像学或病理学检查发现肾脏损害时间超过13个月;肾小球滤过率GFR<60ml·min·1.73 m2的时间在3个月及以上。同时,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符合尿毒症血透的指征,并有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史。 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患者;排除合并原发性甲状腺疾病的患者;排除合并甲状腺激素使用史的患者。 80例患者中,男49例,女31例,患者的年龄在17岁~76岁,平均年龄为(47.9±3.4)岁;病程在2年~8年,平均(4.3±1.1)年。患者的原发疾病分布情况为:慢性肾小球肾炎32例、糖尿病肾病27例、药物性肾损害7例、多囊肾病3例、梗阻性肾病5例、肾动脉硬化症6例。 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水肿、腰痛、瘙痒、夜尿、皮肤干燥、呕吐等症状。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及诊断记录等,对不同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正虚、邪实)及证候积分等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患者透析频率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

9、中医证候类型分析及其演变规律探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

不同治疗方案对慢性肾炎CKD3期证候分布及演变的影响——附475例多中心、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试验 王永钧1 何立群2 孙伟3 鲁盈1 王小琴4 张佩青5 魏连波6 曹式丽7 杨霓芝8 马红珍9 高菁10 李平11 陶筱娟12 袁发焕13 李靖10 姚晨14 刘旭生8 作者单位: 1.杭州市中医院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3.江苏省中医院4. 湖北省中医院5.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6.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7.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8.广东省中医院9. 浙江省中医院10.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11.北京中日友好医院12.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13.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1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统计室 通讯作者王永钧 摘要:目的:为了解探讨慢性肾炎CKD3期(CGN-CKD3期)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实验设计方案,将来自全国13家医院475例CKD 3期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中医辨证组(简称中药组),苯那普利组(简称西药组),中医辨证结合苯那普利组(简称中西药组)。中医辨证组分为气阴二虚、风湿扰肾、肾络瘀痹、湿热内蕴四证。随访24周,观察中医证候、肾小球滤过率(eGFR)、24h尿蛋白定量(uPro)、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lb/Cr)、血肌酐、尿素氮、白蛋白等。结果:①症状最多见的是腰酸乏力、咽燥咽干、头晕耳鸣、尿多泡沫等,除泡沫尿、夜尿、血尿、易感冒外,其它症状发生程度以轻度为主;其中肾虚证有463例(97.5%),瘀痹证351例(73.9%),风湿证332例(69.9%),湿热证177例(37.3%),最多见为三联证226例(47.8%),又以肾虚、瘀痹、风湿三联证居多,达147例(65.0%)。②选择eGFR、uPro、uAlb/Cr等与CKD病情进展关系密切的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显示四联证重于三联证,三联证重于二联证,二联证又重于单一证候,其中含有风湿证的三联证病情多重。③三组患者治疗后,证候积分值均有明显下降(P<0.05),其中肾虚证以中药组及中西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风湿证则以西药组及中西药组优于中药组(P<0.01);三组患者治疗24周后共有236个(17.8%)证候缓解,同时有144个新增证候。结论:应用现代科技,提高 CKD3期中医辨证精确度;风湿证候是CKD3期疾病进展的重要原因,从“风湿致虚”、“风湿致瘀”、“风湿致肾病”的病机出发,可考虑虚、瘀、风湿同治,提升“已病防变”能力。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辨证施治;苯那普利;随机对照研究;证候 中医药辨证论治慢性肾脏病,具有良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因而受到广大病员的青睐。然而在临床研究上仍存在科研设计不严密,辨证缺乏客观指标,对证候演变规律认识欠完善和疗效难以重复等问题。为此我们联合国内13家中、西医三级甲等医院开展了本项研究,

疾病动物模型(特选借鉴)

疾病动物模型 1复制方法和应用 动物疾病模型的复制,是用人为的方法,使动物在一定的致病因素(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作用下,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方面的变化或各种疾病,通过这种手段来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研究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包括新药物试用)提供理论依据。所以动物疾病模型的复制,在医学科学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国生物医学科学研究中,动物疾病模型主要用于三个方面:即实验生物学、实验病理学和实验治疗学(新药筛选亦属于实验治疗学范畴)。由于研究目的不同,对于疾病模型的要求也有所区别。如实验病理学,它着重于研究用某种特定方法复制出某些疾病。整个疾病复制过程,就是它的研究内容,目的是通过疾病的复制去探讨疾病的病因学和发病原。而实验治疗学则完全不同,疾病的复制仅是它研究的开始,因为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阐明在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些治疗措施或药物的疗效如何。 诱发性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不外是用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和各种环境因子作用于动物而产生。 生物学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细胞、生物毒素、激素等各种致病原,通过接种而使正常动物发生疾病。如接种细菌、病毒于敏感动物使其产生各种传染病。目前已知的150余种人畜共患病提供了极有意义的传染病材料。从流行病学、病理学或并发症等不同角度研究,首先要充分了解动物与人在疾病易感性和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同异处。例如轮状病毒可引起婴儿急性坏死性肠类,犬感染轮状病毒后的表现只是亚临床的。然而严重威胁幼犬的肠道病毒是细小病毒,而人对细小病毒则并不易感。 物理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在机械力作用下产生各种外伤性脑损伤、骨折等模型,气压变动复制高空病、潜水病;温度改变产生各种烧伤和冻伤;放射线照射可复制各型放射病,引起免疫功能抑制或诱发Spragae-Dawley系大鼠乳腺癌;闪光刺激诱发癫痫模型;噪音刺激引起听源性高血压及改变行为记忆功能等。复

中医证候及其与体质关系浅谈

?理论探讨?中医证候及其与体质关系浅谈 王宏伟 指导 许鑫梅 罗日永 (广州中医药大学96级博士生,广州510407) 主题词 证候 体质 分析 证候就是内在之病变形之于外的“象”。体质就是人群及人群中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环境的影响下,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的代谢、机能和结构上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这种特殊状态往往决定着他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所产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证候和体质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1 证候的涵义和特点 1.1 证候的涵义 证候是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机体内外环境、各系统之间相互关系发生紊乱所产生的综合反应;是生命物质在疾病过程中具有时相性的本质性的反映[1]。其涵义大致可以揭示以下内容。 1.1.1 概括反映疾病发生的原因和病机。例如风寒证,是指风邪夹寒侵袭肌表腠理的证候。 1.1.2 反映疾病发生的部位和范围。例如凉燥袭肺证,说明其病因是凉燥之邪侵袭,病变部位在肺。 1.1.3 反映邪正相争的态势。例如肝风内动证,是指病变过程中肝肾阴液亏耗过度,阴不制阳,肝阳升动无制,而出现肢体动摇、抽搐、眩晕等的一种证候。 1.1.4 反映病变的性质。例如阳虚内寒证是阳气虚衰,阳不制阴,阴寒内盛的证候。 1.1.5 反映病变的类型和机能异常的特点。以胃脘痛为例,如胃脘隐隐作痛,喜暖喜按,得热则舒,伴见神疲倦怠,面色萎黄,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者属脾胃虚寒证;胃脘灼痛,口干舌燥,大便干硬,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则属胃阴不足。脾胃虚寒证和胃阴不足证是胃脘痛的两个病理变化类型。另外,证候的建立,虽然涉及多种相关因素,但其判断主要依据是机体的异常机能变化。因此,可以认为证候是机体异常机能的综合概括。 1.2 证候的特点 证候是中医诊断学中一个独特的概念,具有如下五个特性。 1.2.1 整体性。证候是机体与周围环境(包括自然与社会)之间、机体内部脏腑经络气血阴阳之间关系紊乱的综合反应,即“整体功能性定型反应形式”。证候的这一特点恰恰反映了中医认识生理病理现象的独特思维方式。中医证候的确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注意到局部情状的变化,但就其主要方面来说,更着眼于整体的机能异常的表现。以冠心病为例,西医认为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坏死的一种心脏病。但中医认识此病并不十分注意其局部形态结构方面的病理改变,而是通过观察其临床特征以及相关因素,分为寒凝心脉证、痰浊闭阻证、瘀血痹阻证、心阳亏虚证、心阴不足证等证候。这些证候反映了整体的异常机能状态。 1.2.2 定型性。任何疾病都有发生、发展、转化的演变过程,这是个有一定规律性的过程。证候反映了疾病演进过程中阶段性的病理特征。中医八纲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是各种辨证的总纲,是八种整体机能性定型反应形式。它不是某一种或某一个疾病独有的,而是存在于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共同规律。按同样道理分析,卫气营血证候和六经证候分别是温病及外感疾病的不同定型反应形式。当然这种定型性是相对的,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固定不变的,证候本身亦随着病势的变化而变化着的。 1.2.3 定系性。中医学将人体以脏腑经络为中心分成若干系,这种系的划分是以功能联系为主要依据的,它与西医以结构的联系划分成的系统概念不同。中医的脏腑概念虽包含着若干 ? 1 ? 1999年 第14卷 第2期 河南中医药学刊

造血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第九节造血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造血系统疾病(Disease of hematopoietic system),除了地中海贫血等少数疾病具有明确的病因以外,再盛赞该性贫血等大多数疾病都还没有明确的病因,造血系统疾病的动物模型,就成为研究造血系统疾病的发病机理、探索新型治疗技术和新药研究的基本工具。 一、缺铁性贫血动物模型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HGB)的贮存铁缺乏,HGB合成减少而导致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主要发生于以下情况:(1)铁需求增加而摄入不足,见于饮食中缺铁的婴幼儿、青少年、孕妇和哺乳期妇女。(2)铁吸收不良,见于胃酸缺乏、小肠粘膜病变、肠道功能紊乱、胃空肠吻合术后以及服用抗酸和H2受体及抗剂等药物等情况。(3)铁丢失过多,见于反复多次小量失血,如钩虫病、月经量过多等。 IDA是一种多发性疾病,据报道,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约2/3的儿童和育龄妇女缺铁,其中1/3患IDA,因此,研究IDA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些研究中,缺铁性贫血的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IDA),又是实施研究的基础工具。常见的IDA动物模型的构建技术如下: 实验动物:一般选用SD大鼠,4周龄,雌雄不拘,体重65g左右,HGB≥130g/L。 建模方法:低铁饲料加多次少量放血法。低铁饲料一般参照AOAC配方配制,采用EDTA 浸泡处理以去除饲料中的铁,饲料中的含铁量是诱导SD大鼠形成缺铁性贫血模型的关键,现有研究表明,饲喂含铁量<15.63mg/Kg的饲料35天,SD大鼠出现典型IDA表现,而饲喂含铁40.30mg/Kg的饲料SD大鼠出现缺铁,但并不表现贫血症状。建模时一般采用去离子水作为动物饮水,以排除饮水中铁离子的影响。少量多次放血主要用于模拟反复多次小量失血导致的铁丢失,还可以加速贫血的形成。放血一般在低铁饲料饲喂2周后进行,常用尾静脉放血法,1~1.5ml/次,2次/周。 模型指标:(1)HGB≤100g/L;(2)血象:红细胞体积较正常红细胞偏小,大小不一,中心淡染区扩大,MCV减小、MCHC降低;(3)血清铁(SI)降低,常小于10μmol/L,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增高,常大于60μmol/L。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模型不能用于铁吸收不良相关IDA的防治研究。根据具体的研究需要,也可以适当调整建模方法。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动物模型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简称再障,系多种病因引起的造血系统退行性变,红骨髓总容量不断减少,黄骨髓不断增加,造血衰竭,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再障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存在四种假说:(1)“种子”学说,有证据表明,再障与患者造血干细胞存在某种内在缺陷有关。(2)“土壤”学说,有证据表明,再障与患者的造血微环境存在某种缺陷,对造血支持不良有关。(3)“虫子”学说,有证据表明,免疫反应、药物、病毒损伤造血干细胞可致再障发生。(4)“遗传”学说,有证据表明再障具有遗传易感性。 目前,再障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都是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都需要大量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