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冲A资料

2014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冲A资料

2014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冲A资料
2014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冲A资料

2014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新考纲全面解读

一了解先秦时期的王朝变迁。夏:前2070商:前1600周:前1046:

(西周和东周:春秋和战国)

二、理解分封制(新增)、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1.分封制:西周周武王将子弟、功臣及前朝旧贵族分封于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2.分封的对象:周王室成员、功臣和先朝旧贵族

3. 分封的内容:土地和人口。4.诸侯的权利:世袭统治权。5.诸侯的义务: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拱卫王室。6.分封制的影响:(1)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2) 扩大了周的统治疆域(3)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1.特点: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2.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3作用: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稳定统治秩序;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是维系分封的重要手段

巩固西周的统治

三、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

神权与王权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这些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一了解秦的统一:(公元前221,秦朝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二了解“始皇帝”的来历和秦朝的中央官制。

中央: 皇帝制度

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度

地方: 郡县制

.始皇帝的由来:秦始皇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使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 2.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三公的职责:丞相:协助皇帝助理万机;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系统。影响:相互牵制,保证皇权的独尊.

三、理解郡县制的建立和作用

1.特点: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2影响: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西汉初年,刘邦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大封同姓诸侯王,实行郡国并行制;随着诸侯王的势力不断增强,割据一方,开始形成分裂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1.三省的名称、职责、运作顺序:中书省(负责草拟文件)——门下省(负责审批文件)——尚书省(负责执行)[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2.影响: 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三省六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提高了办事效率.

同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副宰相枢密使----军事三司使----财政

1.行省的设置:元朝以行中书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的制度,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行省),次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即中书省(直辖“腹里”)和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2.行省与中央的关系:①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的名称,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各行省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需呈报枢密院。

3.行省制度的意义: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1.汉朝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察举制是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终由中央

予以任命的选官制度,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时期,选用官吏采取(是察举制的一种形式),但世族势力强大,常影响

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

3.科举制是考试选官的制度,出现于隋,在唐得到完善。

影响①将选拔官员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统治;②将“天下英雄”诱入统治者的控制范围之中,广纳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③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推动了文化教育的繁荣。④明清时期八股取士阻碍了思想文化发展

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分六部。彻底解决了君权相权之间的矛盾。明成祖设立内阁:原因:明太祖废丞相,导致政务集于皇帝一身。

职权及特点: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助理机构或秘书机构;无实权,不能统率六部;

1.设立: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军机房,不久改名军机处。

2.特点:①军机大臣均由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之手;②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较高;③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

1.作用:A.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军机处的设立,明显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是有双重性的。

一方面它是建立在封建的生产方式之上的,适应了地主阶级政治、经济的需要,①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抵御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另一方面,该制度也加强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力量,使人民的处境不断恶化,并且该制度容易滋长腐败现象。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民主科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到明清时期,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

一、农业:

1了解古代中国的主要农具(新增)直辕犁二牛一人犁耕法-汉曲辕犁-唐

2了解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都江堰郑国渠筒车

3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

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北魏均田制)、地主土地所有制(主要形式)、农民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的时间:春秋战国(如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的原因: 铁器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生产力发展);各诸候国改革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的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

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2.以铁犁牛耕为主,实行精耕细作。3.以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4.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5.小农经济很难扩大再生产,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二、手工业: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冶金业:(1)战国时期:炼铁炼钢技术不断进步(淬火工艺),铁制农具和武器不断推广。。

(2)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A汉武帝时推铁业官营制度 B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C汉代冶铁的供风形式的变化: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鼓风——畜力马排鼓风——水力鼓风(最著名的是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水排,图片见课本13页)

纺织业

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技术提高,远销海外,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马王堆汉墓的考古发现,说明当时的丝织业已经发展到了很高水平。

陶瓷业:

1.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成为世界上最早

2.

4.宋代名窑景德镇瓷窑,到元代发展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以烧制青花瓷而著称。景德镇是明清“瓷都”,有官窑,更有大量民窑

5.明宣德年间生产的青花瓷质量最佳,后来又烧制多种彩瓷,至清代康熙年间更烧制出珐琅彩,粉彩瓷器烧制技术在雍正年间达到顶峰。

三、了解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

1.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夏、商、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2.官营手工业有政府直接经营,大作坊生产,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在冶金、制瓷等,一直领先于世界。

3.明中后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成为主导地位。

六朝:城镇之外形成草市,政府对“草市”进行行政管理。唐: 1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2夜市繁荣。宋:“市”突破原有的“空间”(彻底打破“市”“坊”界限)和“时间”上限制。商业活动已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封)与临安(杭州).明清:苏州等。

明清:出现了会馆、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晋商、徽商)出现

四、主要经济政策

1. 重农抑商:古代中国采取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主张以农为本,抑制工商业的活动。最初萌芽于战国时期(例:商鞅变法)

2.目的: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3.影响:积极:①封建社会初期,“重农抑商”政策巩固了新兴地主政权。②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消极:①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强化了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②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1.海禁政策:指明清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如郑和下西洋),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

2.原因:A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B从根本上看,是由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决定的。

3. 影响:(1)短期看,在维护国家统一、抵御外来侵略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2)长期看,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止了中国和外界的交流,使中国不能够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文化,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时期——儒学的创始人孔子

1.教育上: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等。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2.儒学思想:核心思想是“仁”,提出“礼”;中庸。主张“为政以德”、包含民本思想。

战国时期——儒学得到丰富和发展,代表人物孟子、荀子

孟子:(以孔子继承人自居,后称“亚圣”)

1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出“仁政”;2发挥了“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3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荀子:1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掌握“礼”;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强调礼法并用;2天人关系:天有行常;制天命而用之。3君民关系:舟水之说。;4主张“性恶论”。

老子的“无为而治”和小国寡民的思想,2把“道”作为世界的根本,3并蕴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4庄子提出“齐物”。

“事异则备变”的改革观。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2.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

1.原因:汉武帝时期,中国政治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2.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家地位独尊地位的措施:

(1)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2)中央兴办太学,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地方各郡设学校。

3.影响:(1)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大一统。(2)对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3)消极:抑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实质上也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将儒家的忠孝节义、三纲五常提高到天理的高度,维护封建统治.

1.程颢、程颐(号称二程):理是万物的本源,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理气论:万物由理、气构成,理先于气;修养论: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实践来认识理,

追求“仁”;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存天理,灭人欲”

社会政治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道统论),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4.程朱理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后,对维护封建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5.陆九渊:心学的创立者。“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

1.宣扬“心即是理”“心外无物”等;

2.致良知;

3.知行合一

积极:1.对维护封建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2.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禁锢了人们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准,挑战传统儒学权威;提出“童心说”,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摹古文风,提倡个性。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提出君臣平等,限制君权,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

顾炎武: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梁启超归结其思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王夫之:“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提出耕者有其田;

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唯物主义者。

一、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西汉时期我国已经发明了纸;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②影响: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纸在

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世界上最早指南仪器司南出现于战国;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是在北宋时期

②影响:A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B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火药的发明①发明过程: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13世纪传入欧洲③影响:促进了

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推动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①发明过程 A.隋唐之际出现了雕版印刷技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印刷品是《金刚经》

B.北宋: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二、汉字与书画

-草书-楷书-行书,最终演变成五种主要字体,即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演变趋势:

由繁到简

文人画:发展历程:北宋以后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特点:①追求抒情写意;②创作上强调个性,体现画家的文化素养;

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代表人物:苏轼、黄维

三、文学成就

305首诗歌。内容:分三部分,即风、雅、颂,其中最具价值的是风。特点:四言为主。地位:①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

②是儒家的经典;③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特色和神话色彩。代表人物及作品:屈原,代表作:《离骚》等

特点:①专重描述、文采华丽②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

名人名作:①西汉:司马相如----《》、《》②东汉:张衡

“诗仙”李白(701-762):以激情与浪漫著称。他的诗狂放炽烈,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透射出中国古典诗歌荡人心魄的浪漫情怀。

“诗圣”杜甫(712-770):是一位“苦难诗人”和历尽沧桑的时代歌手。其诗风笼罩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以臻于化境的严整格律、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代表作:七律《秋兴八首》、《登高》,五律《春望》、《月夜》等。杜诗被

其词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辛弃疾: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鲜明的个性风格,成为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

《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长篇白话章回小说。《水浒传》:施耐庵,同上。《西游记》:吴承恩,明朝,神魔小说。在一个传统的取经故事里,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束缚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红楼梦》:曹雪芹,清朝,优秀长篇小说。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专制帝国和封建社会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必然历史命运。

京剧产生和发展历程

1.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子进京;2.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京剧;

3.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侵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

一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一)了解黄海海战

1894年8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失利,退回国内。随后,黄海大战中,中方损失虽比日方略大,但主力尚存。李鸿章为保船避战,命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本乘机控制黄海制海权。

(二)反割台斗争1.起因: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2.概况:邱逢甲、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并肩作战3.意义:台湾军民的抗日沉重打击了日军,此后,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的斗争从未停止过。体现了维护中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爱国精神。

(三)抗日战争

1.侵略过程: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东三省,日本侵华战争开始。37年,七七事变

(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开始37年,八一三事变,攻占上海。上海失守后,日军进攻南京。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对中国市民进行了长达6周的杀戮,30万人被杀害,还有大量的中国妇女惨遭蹂躏。1938年5月,日军占领徐州,打通津浦路。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抗战进入相持阶段。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投降,9月2日签订投降书,抗战取得最后胜利。

2了许多南京大屠杀式的惨案、日军为了巩固和扩大占领区,实行所谓的“以华制华”政策,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实行殖民统治;进行经济掠夺和推行奴化教育。

3(1)建立的原因: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建立的过程:A.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B.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要抵抗暴力。C.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D.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建立的意义:使抗日战争发展成为有工、农、兵、学、商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全民族抗战;抗战胜利的根本

(1)凇沪会战(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2)太原会战(共产党领导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3)徐州会战与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4)武汉会战、(1938年10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5)枣宜会战(44年,张自忠壮烈牺牲)。

5

(1)洛川会议: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2)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首府为延安。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3)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进行了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中共的威望,鼓舞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6

(1)原因:全民族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2)意义:A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B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C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D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一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太平天国运动

背景(见教材)鸦片战争之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共同作用的产物。

A.1853年,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分兵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三次战役。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中心:解决土地问题,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内容:1.土地分配:原则是“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方法是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2.产

品分配:方法是余粮归圣库。评价:1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2平分土地的办法,并不切合实际,要在小生产者的基础上实现平均主义是空想。并没有真正实行过。

评价:1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2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

切的愿望和要求;没有资本主义制度的保驾护航;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因而《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施行。

二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1)目的:为加强革命力量的联合。(2)组织基础: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3)时间地点:1905年日本东京。(4)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其机关报是《民报》。(5)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中立民国,平均地权。”,后阐发为“三民主义”

(6)三民主义:

①.含义: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独立自主。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它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是孙中山所主张的社会革命,具体办法是: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

到“家给人足”。

②.意义:A.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B.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C.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③.局限: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

31911年10月10日。结果: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4南京;中华民国纪年:民国元年为1912年,五色旗等;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府:政权掌握在革命派手中,颁布的法令措施体现资产阶级的利益。

5

构建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②性质及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6

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③为民族资本主

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短暂春天)④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说明资产阶级不能担当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重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遭无理拒绝。

(2)过程:①1919.5.4—6月初,中心北京,主力学生,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②

1919.6初开始,中心上海,主力工人。

(3)初步成果: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性质、意义: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为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①召开:1921.7.23在上海召开。②主要内容:A .大会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B .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③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国民大革命:(1924-1927)

:党内合作。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基础:新三民主义(2)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1924年初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3)国民大革命的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

①内容:

民族主义:一是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提出争取中华民族真正的自由和独立;

二是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

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主要原则。还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

②作用: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而它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这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

对象:吴、孙、张、三大军阀。意义: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

(5)国民革命运动的意义:

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27-37)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A.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在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土地革命。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有的保障。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作战,努力发展生产。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各地共产党斗争树立了榜样,提供了经验。

D.在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①原因:博古、李德等人执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致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②长征过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同在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③长征意义:A红军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B红军长征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C红军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的火种。D长征中红军将士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乐于吃苦的奉献精神,为后人流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①内容: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②意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标志。

解放战争:(45-49)

(1)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

(2)战略决战:1948年底至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意义:

①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当家做主,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这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③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④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的经验表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曲折

曲折历程:

甲午战后到一战爆发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或第一个高潮(1895-1912)

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1912--1919)春

抗战前夕民族工业迅速发展(27-36)夏

抗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遭沉重打击(37-45)秋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的发展陷入困境(46-49)冬

新中国建立初期(1950—1952年),新的生机

三大改造时期(1953-956年),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经济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工业的兴起

1.产生的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近代的含义是采用机器化生产方式)

2.著名的企业:A、1866年,上海的发昌机器厂。

B、1872年,陈启源在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原因: 1帝国主义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2实业救国的热潮推动;3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支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领导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1.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A.辛亥革命扫清了一些障碍B.民国建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

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热情C.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促进。D.兴办实业热潮的推动E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主要原因)

2.影响①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②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1.原因:(1)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稳定财政、增加收入和巩固统治。A.为了防止白银外流,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行“币制改革”,实施法币政策的,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B.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2)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等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原因 1.战争破坏;2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企业为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3.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4官僚资本的垄断压制 .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1.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 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3. 官僚资本的压迫 4.繁重的捐税负担 5.法币政策带来的影响

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是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探讨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经济方面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代表历史潮流和趋势的新经济因素,它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政治方面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推动着中国社会政治变革,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社会基础,也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中共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3.思想方面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资产阶级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和推翻封建主义,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文化运动,从而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一 、地主阶级抵抗派(改革派):睁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3影响:(

1)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2)客观条件的限制,主张未能实现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实践结果:洋务运动失败(标志是甲午战争的失败)

三、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1.背景: A.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B .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

3.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戊戌维新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也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四、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暴力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五、资产阶级激进派:新文化运动

1

2前期: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3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已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也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并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它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在政治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推动了

五四运动的发生。

新文化运动中,一些先进分子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也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史实:五四前:十月革命后开始传播,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歌颂十月革命,在中国率先举起了社会主义旗帜。五四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方式)

一.新中国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A 讨论成立新中国的国名、国旗、国徽、国歌等;B 通过《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性质C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D作用:代行人大职权

(2)开国大典。1949.10.1.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时间、地点:1954年9月、北京。(2)内容: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性质:是新中国的本大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内容: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③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④意义: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1.建立:A.194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初步建立,起着代行人大职权的作用B.54年第一届人大召开,政协代行人大的职权结束,但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其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2.发展: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3.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1.背景: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2.目的: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平等地位与共同发展。

3.过程: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根

本制度,划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4.五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4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1965年)。

5.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新时期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四.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1)含义: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形成过程:①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②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③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④确立:1984年,全国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并获得大会通过。

收回香港的条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提高。

联合声明(1987年年)——胜利回归(1999年2月20日)

意义:①洗雪了百年耻辱。②开创了香港、澳门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③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④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

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影响海峡两岸关系的因素:有利因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两岸交流频繁,联系日益紧密;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两岸人民渴望统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等等。

不利因素:台湾岛内的分裂倾向和国外的反华势力的干涉

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是和历

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的精神支柱。

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

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一.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政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及成就:

A 1953年,周恩来就西藏问题会见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

B 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一致确认

C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5年,万隆会议(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同”是指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压迫;“异”是指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不同),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万隆精神”指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友好合作的精神)

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重大成就

1原因:①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②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③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2史实: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意义: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2018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中 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附答案解析 2018年10月12日星期五整理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根据甲骨卜辞,商朝的最高统治者称王,天上的至上神则称为帝。王每每出师征讨,必先卜帝是否授佑。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D.最高执政集团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希望人类回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维持人类生存永恒”的新思想。这种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有 A.孔子、孟子 B.老子、庄子 C.墨子、庄子 D.荀子、韩非子3.右图为中国古代一幅着名书法作品,其字体的特征是 第3题图 A.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B.工整清晰,飞洒活泼 C.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D.奔放跃动,极富写意性 4.某学校拟组织一次以“浙江古代文明成果”为主题的图片展。下列素材可以入选的有 ①越窑的青瓷②大邑的白瓷③钱山漾的绢片④马王堆的素纱 襌衣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一个类似桌面的大轮盘,分为若干格,活字字模按韵排列在格内。排版时,两人合作,一人读稿,一人转动字盘,取出所需的字模,排入版内。印刷完毕后,将字模还原放入格内,既省时又方便。此项技术的发明者是 A.东汉杜诗 B.北宋沈括 C.宋代毕异 D.元代王祯6.关税的税则税率是一个国家用以限制和鼓励某些进出口商品,以保护本国工商业利益的手段。近代列强开始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广东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1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单项选择题I: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 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维系中国古代宗法制的纽带是 臣关系 岛与山峦 3. 18世纪以来在英国行使最高行政权力的是 4.法国共和制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颁布 5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发表于 A . 1689年 B . 1787年 C . 1848年 年 6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近代曾被列强侵占。强迫清政府割 让台湾的不平等条约是 A .血缘关系 B .地缘关系 C .上下级关系 2.地理环境与文明起源有密切的关系 孕育古希腊文明的地理环境是 A .大河谷地 B .大陆草原 ?沙漠与绿洲 .海 A .议会 B .内阁 .国王 A .法国大革命的胜利 .《人权宣言》的发表 C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 .1871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 丑条约》 7?《资政新篇》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 案。它的作者是 A .林则徐 B .洪仁玕 C .康有为 D .孙 中山 8.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 A .总统 B .议会 C .内阁 D.全体国民 9.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幵端,其导火线是 A .袁世凯复辟帝制 B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 败 C.九一八事变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 A.毛泽东 B .刘少奇C .周恩来 D .邓小平 11 . 1984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A . “区域自治” B. “政治协商” C . “一国两制” D. “九二共识” 12 . 1967年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建立了 A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 .欧洲共同体

云南省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2004年1月10日,上午8:30—10:30,共90分钟】 云南省2014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是一张拍摄于清末和21世纪的中国家庭聚餐照。它反映了中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团圆饭”情结。这种情结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元代管理全国佛教僧徙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的中央军署是 A、中书省 B、宣政院 C、行中书省 D、理藩院 3、某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此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某同学以新疆历史为研究主题,他应该选下列哪位人物为研究对象 A、左宗棠 B、邓世昌 C、刘永福 D、张自忠 5、“十年争战后,国共合作又……抗日中心,民主能自救……”陈毅的这首诗反映了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的有关事实。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6、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新中国成立 B、一届人大召开 C、三大改造完成 D、一五计划完成 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体现这一思想的制度是 A、人民民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对以下三部法律文宪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甲乙丙 A、甲图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1912年颁布 B、乙图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C、丙图的颁布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D、三部法律文件在实践中完全实现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9、1953年新中国提出的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基本准则的外交政策是 A、求同存异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C、对外开放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下图是雅典公民大会上自由发言的情形。有资格参与这种场合发言的是 A、外邦人和全部公民 B、成年男性 C、广大奴隶 D、妇女 11、某宪法规定:皇帝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官吏、统率军队、决定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 会等大权。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的权力。该宪法是 A、英国的1689年《权利法案》 B、1787年美国宪法 C、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2、2013年俄罗斯人民迎来了十月革命胜利96周年,十月革命,俄国虽然是帝国主义链条 上最为薄弱的一环,但有着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更具有优越的发生革命的成熟条件。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无产阶级革命与农民革命相结合 B、沙皇君主专制在政治上十分落后

(贵阳专版)中考历史总复习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演练卷(4)综合(1)

一、请你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 1.蒋廷黻曾写道: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作者强调了当时中国(D) A.军备落后B.国力贫弱C.政治腐败D.急需改革 2.以下是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情况表。其数据变化说明(D) 时间 哲学、 宗教 自然、 应用科学 社会 科学 历史、 地理 文学、 艺术 合计年平均数 1895年 前 1 4 1 2 3 11 1896— 1911年 38 172 366 238 136 950 63.33 A.洋务运动已彻底失败B.戊戌变法取得重要成果 C.国人对日本一无所知D.救亡图存成为时代需要 3.广州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1924年1月,国共两党在这里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点燃了大革命的熊熊烈火。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标志是(B) A.中共二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孙中山与中共研究改组国民党 D.中共三大的召开 4.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同新中国成立初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相比,从行业上来看,最大的区别是(A) A.前者集中在轻工业,后者集中在重工业 B.前者总体比较落后,后者取得了巨大成就 C.前者受到列强挤压,后者得到苏联帮助 D.前者多在沿海沿江,后者形成东北工业基地 5.2017年10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代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B) 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列宁主义④生物进化论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6.邓小平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下列不属于邓小平理论内容的是(C) A.“一国两制”伟大构想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流行语言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下海、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等语言迅速流行起来。这反映了我国(D) A.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B.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 C.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D.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革 8.它于14世纪前后在意大利兴起,至16世纪已扩展到西欧各国,并最终发展成为一场盛行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是指(C) A.新航路的开辟B.启蒙运动 C.文艺复兴运动D.“三角贸易” 9.《强国之鉴》指出:“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政治体制。”这里的“政治体制”是(D) A.议会共和制B.总统共和制 C.封建君主制D.君主立宪制 10.如图所示,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英国的耕地方式发生很大变化,导致耕作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C) 18世纪耕地景象蒸汽机犁地演示(约1851年) A.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农场开始出现 B.海外贸易发展使农产品出口增加 C.工业革命使得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改进 D.纺织业发展使棉花种植技术改进 11.美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从1929年的104.9下降到1932年的48.2,下降了54%。在世界市场上,

2020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三)

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三)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传统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中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下列有利于周统治“最长久”的制度是( ) A.分封制B.郡县制 C.禅让制D.皇帝制度 答案:A 2.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 ) A.禅让制B.宗法制 C.中央集权制D.世袭制 答案:C 3.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 ) 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答案:D 4.“英国也许因为温和渐进,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但是,社会发展该做的事人家都做了,该跨的坎人家都跨了,该具备的观念也一一具备了,你还能说什么呢?”从材料的观点来看,“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的事件是( ) A.1688年的“光荣革命” B.两党制度的形成 C.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 D.责任制内阁形成 答案:A 5.下列关于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对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属于资本主义政治体制 B.法国的总统和德国的皇帝都有权解散议会 C.法国的总统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而德国的皇帝是世袭的 D.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B 6.巴黎公社起义在客观上体现了《共产党宣言》中的( ) A.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的理论 B.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统治的理论 C.将一切生产资料集中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的理论 D.资本主义所有制已经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理论 答案:B 7.列宁在二月革命以后回到俄国,并发表了重要演说。一位支持者在整理他的这一演说的内容时共列举了四条,其中错误的是( ) A.要坚决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沙皇专治统治 B.无产阶级需要夺取政权 C.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2019-2020年高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机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9-2020年高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本试卷共8页,共7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汉武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主要是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分封制 2.中国古代设立军机处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3.《十二铜表法》是人类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成文法,它颁布于古代 A.罗马B.雅典C.中国D.英国 4.英国光荣革命后制定《权利法案》的是 A.国王B.议会C.内阁D.总统 5.法国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斗争和多次反复,最终于1875年确立了 A.共和制B.君主立宪制C.君主专制D.联邦制 6.十月革命使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爆发于A.1848年B.1871年C.1917年D.1949年 7.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动这场战争的国家是 A.俄国B.法国C.德国D.英国 8.洪秀全是从广东走出去的一位近代历史人物,他领导了 A.虎门销烟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9.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是 A.《人权宣言》B.《资政新篇》 C.《共同纲领》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它的历史意义有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B.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 C.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D.提出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 11.“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指导思想B.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指导思想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指导思想D.“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导思想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依法治国”方针并将其写入宪法是在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湖南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复习资料

2017年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冲刺必备 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内容:周王把王畿以外地区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 (3)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 (4)受封诸侯的权力: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5)受封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6)作用: 积极: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形成诸侯混战、割据争霸的局面,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生产方式的产生,这一生产方式使诸侯势力日益壮大)。战国末年,分封制瓦解。 2、宗法制 (1)含义: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维系政治等级,维护国家统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正妻的第一个儿子)。 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3)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4)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5)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相互依存。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⑴内容:①首创皇帝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②建立中央官制,在中央设三公九卿。三公是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丞相之下设诸卿)、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 ③建立地方制度,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⑵影响: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西汉初期,实行郡县与封国并存的制度(郡国并行制)。 ⑴原因: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卷(一)

学业水平测试卷(一) 注意事项: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每题2分,共5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西周时期,一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 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王位的应是 A、女儿 B、大儿子 C、二儿子 D、三儿子 2、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县长官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3、在位时期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用人,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形成“内朝”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4、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5、中国香港岛是在下列哪一条约中割让给英国的?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与中国以往反侵略战争相比,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社会极大援助 B、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 C、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D、日本侵略战线拉得太长 7、根据《马关条约》的规定,当时我省被迫对日开放的一处商埠是 A、南通 B、无锡 C、常州 D、苏州 8、1962年,台湾民众于右任写诗《望大陆》“葬我于高山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

广东省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广东省2018年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2018.6·广东学业水平·1)为了巩固统治,西周时期用血缘关系来维系统治集团内部稳定的政治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宗法制 【考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答案】D 2.(2018.6·广东学业水平·2)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定都于() A.长安 B.建康 C.咸阳 D.洛阳 【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3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 【答案】C 3.(2018.6·广东学业水平·3)清朝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A.设立内阁 B.取消世家大族的特权 C.设立军机处 D.废除丞相制度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第14课清朝的鼎盛与危机 【答案】C 4.(2018.6·广东学业水平·4)古代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度,其最高权力机关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执政官 D.元老院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答案】A 5.(2018.6·广东学业水平·5)根据英国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掌握制定法律、决定国家重大经济决策等大权的是() A.议会 B.国王 C.内阁 D.最高法院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答案】A 6.(2018.6·广东学业水平·6)1787年颁布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分,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是() A.德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答案】B 7.(2018.6·广东学业水平·7)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历史文献是() A.《共产党宣言》 B.《社会契约论》 C.《论法的精神》 D.《十日谈》 【考点】《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答案】A 8.(2018.6·广东学业水平·8)《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其提出者是() A.洪秀全 B.洪仁玕 C.陈玉成 D.李秀成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第17课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答案】B 9.(2018.6·广东学业水平·9)标志者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党“一大”召开 【考点】五四运动;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答案】B 10.(2018.6·广东学业水平·10)为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任务,国共两党合作领导了() A.土地革命 B.抗日战争 C.国民革命 D.南昌起义 【考点】国民革命;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答案】C 11.(2018.6·广东学业水平·11)抗日战争时期由八路军发动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考点】抗日战争;第24课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答案】B 12.(2018.6·广东学业水平·12)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 B.共产主义 C.三民主义 D.新民主主义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计划

高一年级2019年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学科复课计划 历史备课组 一、指导思想 根据目前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新高考除了语数外,考生可以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文理分科”将被终结,综合素质评价将成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所以目前全国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重视程度逐年增加,尤其是自主招生的院校越来越看重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名校在高考招生时,更看重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商丹高新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较重视学业水平考试。辛校长也非常重视学考,多次强调了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是:总目标全区第一,大多数学生取得A,全都过B,杜绝C。 二、学考奋斗目标 1、宏志班必须100%得A。 2、文科志强班80%以上得A,两个理科志强班60%以上得A。 3、确保所有学籍生得B以上。 三、目前学情分析: 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是必修一、二、三。高一第一学期已学完必修一,本学期上完必修二,暑假补课开始学习必修三,在2018年底学完必修三,2019年元月开始学考总复习。 1、高一第二学期开始分文理科,文科教学时间为一周四节,文科班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认真积极,但是也有部分同学,态度极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对于学考甚至高考持无所谓的态度,上课不听,考试不认真做题,试卷讲解时也不认真听。 2、理科一周两节课。理科的课时相对较少,时间紧张,所以在后期的教学中,只能完成新课的教学,讲题的时间安排较少。由于分科导致部分理科学生对学考文科科目存在应付态度,上课不认真听,做作业的态度也不端正,还有部分理科宏志班的学生过于骄傲,认为学考很容易。 对于目前的情况,文科学生以高考带动学业水平考试的策略,把每个知识点都得夯实基础;而对于理科学生,扭转学生学习态度,认识学考的重要性,把握学考重点,以学考考纲为中心展开平时教学。 四、具体措施 1、以课标和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为准来对教材进行整合,课标和考纲中没有的内容简单处理,课标中涉及的重要知识我们也根据复习的需要进行了符合学生实际

2013年广东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题以及答案

机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3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8页,共7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汉武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主要是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2.中国古代设立军机处的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3.《十二铜表法》是人类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成文法,它颁布于古代 A.罗马 B.雅典 C.中国 D.英国 4.英国光荣革命后制定《权利法案》的是 A.国王 B.议会 C.内阁 D.总统 5.法国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斗争和多次反复,最终于1875年确立了 A.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君主专制 D.联邦制 6.十月革命使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爆发于 A.1848年 B.1871年 C.1917年 D.1949年 7.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动这场战争的国家是 A.俄国 B.法国 C.德国 D.英国 8.洪秀全是从广东走出去的一位近代历史人物,他领导了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总结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 二、中国古代史 (一)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的发展演变 1、秦朝: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第二册P24) (1)中央官制 a、最高统治者:皇帝,赢政自称“始皇帝”。 b、中央政府的最高官职: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丞相是百官之长,“助理万机”。 一切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 (2)秦朝的地方政府为郡、县两级。(第二册P24) a、郡下辖若干县,县下还设有乡、里等组织。乡设三老管教化,啬夫管听讼、收赋税 b、郡、县的长官均由朝廷直接任命,郡县的属吏则由郡守、县令自行选用。 c、秦汉时的基层属吏职权颇重,地方百姓尚有知啬夫而不知郡县的。 2、汉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1)汉初时的汉承秦制(第二册P31) a、背景:汉朝建立之后,政局初定,百废待举。 b、内容: (a)中央制度:继承秦朝中央集权体制。汉统治者从皇帝制度、中央官制。(b)地方制度:继承秦朝郡县制度,同时,实行郡县与封国并行制度。(第二册P31) ①郡国制原因:错误吸取秦亡教训。刘邦看到秦短命而亡,认为这是由于秦未行分封而孤立无援。 ②内容:继承郡县制的同时,又封同姓王为诸侯,形成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局面。 ③后果:地方势力膨胀。汉初同姓诸侯的封地很大,随着封国实力的增强,封国与中央政府的矛盾也日益明朗,最终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 c、特点:政令施行宽简疏缓,与秦朝的急切苛刻全然不同。 (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有为”措施: a、中央官制上,形成了“内朝”与“外朝”体制(第二册P34) (a)裁抑丞相职权,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让他们参与朝廷军国大事的讨论。由皇帝与亲信近臣形成了宫廷的决策核心,称为“内朝”或“中朝”; (b)而以丞相为首执掌政务的政府机关,称为“外朝”。 b、地方措施:(第二册P34) (a)创设刺史制度。由中央特派监察官员,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b)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权力,大体消除了汉初郡国并行制带来的负面影响。(削弱地方王国势力)

2016年上海市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6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历史试卷答案要点和评分说明 注意:(1)属于解释性的回答,大意正确,均可酌情给分。 (2)属于开放性的答案,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Ⅰ.闭卷部分(共40分) 一(共10分) 1.出现于大河流域或濒临海洋(2分) 2.F(1分)E(1分)3.A(1分)D(1分) 4.Ⅵ(1分)Ⅱ(1分)5.A(2分) 二(共8分) 1.A(2分)2.D(2分)3.C(2分) 4.说明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用“仰慕”“敬佩”“赞赏”等也可)(2分) 三(共12分) 1.B(2分)2.C(2分) 3.认为抗战是头等大事;赞赏中国军队的抗战努力及成果;鼓舞民众奋起抗敌的决心(任答一条即可)(2分) 4.不能(1分);两份材料描述的时间不符,内容也不完全相符(1分) 5.三段材料都属于事件亲历者的证据(2分)(如答日记、回忆得1分); 三段材料能相互印证(2分)(如答材料二是中方证据、材料三是日方证据、材料四是德方证据,得1分) 四(共10分) 1.秦国壮士(2分)2.2.2(2分) 3.没道理(1分);因为楚、韩两国货币不同,米价也不一定相同(1分) 4.保证国家赋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便利各地联系交往;加强中央集权(任答两条即可,每条2分) Ⅱ.开卷部分(共60分) 一(共10分) 1.DACB(顺序不能颠倒)(1分) 2.错误:墙上的佛像(或答“凳子”“桌子”及“坐姿”)(2分) 理由:佛教直至汉代才传入中原(或答凳子、桌子是东汉后才进入中原的)(2分) 学业考试(2016)历史试卷答案第1页(共2页)

3.(1)残忍;自私;奸诈(任答一条即可)(1分) (2)此小题评分可从以下五个层次考虑。 ●层次1:答“可信”或“不可信”,不作说明,不得分。 ●层次2:答“可信”或“不可信”,能据此作出合理说明,得1分。如答“艺术家 或在参考史籍的基础上塑造曹操形象”或“艺术家运用想象、夸张等手法 塑造曹操形象”。 ●层次3:答“难以判断”,或综合层次2的两种回答,得2分。如答“单凭两幅图 像无法判断,须结合其他材料比对”。 ●层次4:答“可信”,从作者的视角作说明,得3分。如答“能反映艺术家对曹操 的认识”。 ●层次5:综合层次3、4的回答,得4分。 二(共16分) 1.B(2分)2.C(2分)3.C(2分) 4.A(2分)5.B(2分)6.D(2分) 7.思想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社会变革是对思想理论的实践与检验。(2分) 举例:可从地圆学说与地理大发现、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启蒙思想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近代自然科学与工业革命、科学社会主义与十月革命等任举一例说明。(2分) 三(共10分) 1.D(2分)2.B(2分) 3.不能(1分),仅凭这张照片,既无法证明“两德人民”,也无法证明“普遍支持”。(1分)4.引发了作者对盼望国家统一的情感共鸣。(2分) 5.柏林墙虽然倒了,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依然对立,冷战思维依然存在。(2分) 四(共24分) 1.(1)①②(2分)③④⑤(2分) (2)②③⑤(2分)①(2分)④(2分) 2.本小题评分可从如下三方面考虑,但切忌将这些方面割裂开来评判。 ●主题、视角与史实:主题明确,视角清晰,史实确切,共10分。 ●逻辑与表达:逻辑合理,文字通顺,条理清晰,共4分。 ●特色:能运用“相同中有区别”或“不同中见联系”的辩证视角阐述,可加2分。 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不简单抄录教科书,可再加2分。 本小题最高得分不超过14分。 学业考试(2016)历史试卷答案第2页共2页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历史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历史 必修一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西周的宗法制: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具有上古血缘纽带和部落联盟体制遗存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始皇帝”的来历:嬴政统一全国后决定称皇帝, “皇帝”之称实际上就是古代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合称。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 郡县制的建立:起源于春秋后期。秦统一六国后,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内容及特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设郡守、郡尉;“县”隶属于“郡”,县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郡县制的特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形成原因:(1)宗法分封制的破坏: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一些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壮大。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的原则遭到破坏,周王室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小国。战国时期,各大国国君擅自称王,卿、大夫夺位的政变也时常发生,田氏代齐、三家分晋是其中的典型事件。诸侯争霸战争逐渐演变为兼并统一战争。为增强竞争力,各诸侯国纷纷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进行变革,以法律的形式打破宗法分封制,确立封建制度。 (2)秦的统一:春秋战国时期,统一日益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经过商鞅变法,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秦王赢政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巩固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要求也推动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内容:(1)皇帝制:秦王赢政以“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规定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中央官制: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3)郡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郡、县属于皇帝直接控制的地方政权机构,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完全听命于皇帝,无独立特权。郡县制推行是中央集权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4)制定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维持各级官僚机构的正常运行和更好地发挥应有效能;制定细密、严苛的秦法,秦法成为赢政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的工具。 影响: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负面影响: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复习

2017年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复习资料必修一 一、分封制(理解) 1、目得:为了进行有效统治 2、分封得对象:王族、功臣与古代帝王得后代(王族就是分 封得主要对象)3、分封得内容:土地与人民(“授民授疆土”) 二、宗法制内容:嫡长子继承制(最大特点,也就是核心内容)影响:①维护统治集团内 部得稳定②对日常生活与观念产生深远影响。(如孝悌伦理观念,祭祀)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得形成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得内容及影响(运用) 1、内容:(1)首创皇帝制度。确立了皇帝独尊、皇位世袭与皇权至上得原则; (2)建立中央官制即三公九卿制(三公:丞相,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太尉,管理军务。御 史大夫,检查百官。)(3)在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 2、影响:(1)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得多民族得封建国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 政治制度得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得演变 一、汉朝: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理解) 1、原因:汉初实行郡县与封国并存得制度,严重影响了中央集权 2、作用:王国越分越小, 无力与中央对抗,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二、唐朝三省六部制(理解)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得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三、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得措施(识记) 1、措施:(1)军事上:把主要将领得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 (2)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3)财政上:地方赋税大部份由中央掌控。 四、元朝实行行省制度(1加强了中央集权(2)行省制度就是就是中国省制得开端。 五、我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得变化 1、汉朝:察举制: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孝、廉各一人、 2,魏晋:九品中正制:重门第不重才能,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这是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 A.推恩令 B.科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察举制 2. 某历史探究小组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书籍):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③《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代希腊文化》据此推断,该研究课题可能是 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 B.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C.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D.古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3.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思想不断解放。

其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针对以下哪一幅图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而提出的? 4.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写道:“这些国耻(二十一条) 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上述材料 A.肯定了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B.全面揭示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 C.准确分析了抗日战争后中国的政局形势 D.体现了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政治愿望. 5.右图文字内容创作的背景是 A.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B. 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C.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 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6.《全球通史》说:“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的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那些稀奇古怪的口号”指 A.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B.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高二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计划

高二政治学业水平考试 复习计划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2018年学业水平测试备考计划 耿辉为了迎接陕西省2018年的学业水平测试,确保我们学校学业水平测试在全市的领先优势,确保我校在全省全市的第一次公开亮相中获得一个开门红,保证学业水平测试各项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的推进,特拟定此学业水平测试备考方案。 一、备考指导思想与奋斗目标 我们的学业水平测试备考工作要在高效课堂自主学习的总体理念指引下,本着“求真务实,以生为本”的原则,要从“早”、“紧”、“严”、“细”、“实”、“好”六字上下功夫,从总体上抓好三点: 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潜能; 二要统筹兼顾,既要夯实学生基础,又要搜集学业水平测试信息,研究命题趋势,重视尖子生提高同时更要注重后进生的转化; 三要对学生学习与思想教育两手抓,既要在学习具体措施上严格要求又要与学生打成一片体现充分的人文关怀。 总之,要调动一切有利的积极因素,做好2018年的备考工作,努力争取在明年的学业水平考试中实现A级人数比例全市前两名的成绩,具体到每个学生身上,努力实现辛校长提出的保B争A的目标。宏志一班实现90%达到A级水平,二班和三班基本实现全部B级,四班90%达到B级。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二理科共3个班,一个文科班,这届学生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学生学习方法较为单一,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差。在很多方面尤其是学习自觉性上没有办

法与全市各县的省级标准化高中或者省级示范高中的生源相提并论,需要教师在承担更多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三、具体措施 (一)全面分析学生基本情况,分类型做好对学生的要求。 教师要根据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的检测情况,把我们的学生分出四类基本学生:尖子生、学困生、目标生、临界生。 1.动态帮扶“临界生” (1)对“临界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爱心。从身体、生活、学习、思想各方面多予关心。对他们有“压”,更要有爱、有导,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亮点,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充满关怀和支持,增强他们过关的信心,使他们看到希望。 (2)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这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抓课堂听课、作业、基础测试等环节,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积极转化学困生 我校存在着一批成绩较低的所谓学困生(以学籍不在本校的为主),他们是提高过关率最大的“潜力股”,只要我们工作得当,就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1)对学困生的管理,重在心理调整,让他们养成习惯,提高兴趣,增强自信;要分出层次,因材施教。

2020-2021部编本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二)

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二)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意,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禅让制B.世袭制 C.宗法制D.分封制 答案:C 2.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 ) A.瓦解宗法体系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答案:B 3.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雅典在政治领域对西方社会发展最大的贡献是( ) A.代议制度B.城邦制度 C.民主政治D.法律体系 答案:C 4.在平民的强烈要求下,罗马共和国颁布了《十二铜表法》。该法体现了罗马人的( ) A.公平理念B.尚武精神 C.仁政意识D.法治精神 答案:D 5.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开启了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河,该法案旨在限制( ) A.平民的权利B.商人的权利 C.教会的权利D.国王的权利 答案:D 6.按照《德意志帝国宪法》,下列关于德国皇帝和宰相权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皇帝任命宰相 B.宰相对议会负责 C.皇帝可决定宰相的任期时间 D.宰相担任联邦议会的议长 答案:B 7.太平天国运动中,反映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愿望的革命纲领是( ) A.《四洲志》B.三民主义 C.《海国图志》D.《天朝田亩制度》 答案:D 8.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B.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C.促进了近代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D.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 答案:D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