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澳门的建筑地产业历史及现状

澳门的建筑地产业历史及现状

澳门的建筑地产业历史及现状
澳门的建筑地产业历史及现状

澳门的建筑地产业历史及现状

建筑地产业是澳门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澳门商品交易最活跃的市场之一。在澳门四大支柱产业中,房地产建筑业排列第三,仅次于工业制造业和旅游博彩业,1997年占澳门本地生产总值的10%左右。

澳门的绝大部分居民居住在澳门半岛上,当地的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5万多人,高居世界第一位。人多地

少,使土地成为澳门十分紧缺而又宝贵的资源。从1987

年起,澳门政府每年以公开拍卖的形式批出30多公顷土地,每次均以高出底价数倍的价钱卖出。1992年,澳门政府从卖地收益以及从物业交易中征收的税款接近30亿元,占当年财政总收入约40%。1993年后,澳门半岛基本上已无现成的土地供应,新的土地来源只能依靠填海造地和收购旧住宅区进行重建。数十年来,澳门的建筑地产业几经起伏,成为澳门经济的寒暑表。60年代,西方经济特别是

香港经济的迅速发展,直接带动了澳门出口加工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澳门人均收入水平也出现较大提高;再加上70年代后期,内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外资纷纷流入澳门市场刺激了整体经济的发展。这期间大批内地移民获准来澳定居,使澳门人口增多。这些都为当时地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供求氛围,引发澳门建筑地产业的急速发展。在这第一个蓬勃发展期,土地供应和交易的数量超过了以往20多年的总和。1980年的楼价较1979年大约上升了52%,

高质量的物业升幅更达60%以上,地价则跳升1至3倍。

好景不长,到了1981年下半年,由于受西方经济不景气、银行利息高以及香港房地产业转淡等因素影响,澳门建筑地产业因而从高峰滑落。经过了1981年至1984年的低潮,1985年下半年澳门建筑地产业重趋活跃,并于1986年开始进入第二个高潮。然而,新地盘的不断增加,楼价的飚升,对物业的实际承接力造成相当压力,到80年代未,空置住宅单位估计已达6000至8000个,供求呈现不平衡。

1989年下半年,澳门建筑地产业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市道从高峰回落并进入了为期长达1年多的调整期。楼价当时下跌10%至30%,到年底,楼市才逐步回升5%至10%之间。经过1年多的调整、消化,1991年上半年已消除了各项不利因素,市道止跌回稳,地价较1990年调升约30%,楼价更有40%的增幅。1991年下半年,澳门建筑地产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兴旺期,在8月起的两三个月间,由于继续有大量港资涌入澳门市场,还有来自珠江三角洲一带的资金,

甚至台湾、日本、南韩及新加坡等地的资金亦纷纷入市,澳门楼宇炒卖市场十分活跃。进入90年代后,由于缺乏外来资金承接澳门市场,加上空置的楼宇单位已达积水难消的地步,1993年7月起,建筑地产业又开始进入一个全面消化调整期。陷入低迷状态的楼市至今仍未走出困局。为了重新启动澳门的建筑地产业,政府于1996年推出三项措施以刺激市场,包括把1996年上半年逾期卖地溢价金利息源半,增加政府工程,推行协助澳门居民自购物业的贷款

四厘利息补贴计划。此外,亦重新修订《投资居留法》,居留条件由原来不动产金额达200万澳门元减至100万澳门元,希望能吸引外资。

目前,澳门楼宇空置的问题仍没有得到缓解。许多地区成片整幢高楼空置,楼宇价格已接近成本价。空置单位过多给澳门经济带来了严重后果。但澳门地少人多的情况是决定澳门房地产市场的主要因素,当市场供求大致平衡时,房地产市场又会向新的高度发展。

建築地產業是澳門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澳門商品交易最活躍的市場之一。在澳門四大支柱產業中,房地產建築業排列第三,僅次於工業制造業和旅遊博彩業,1997年占澳門本地生產總值的10%左右。

澳門的絕大部分居民居住在澳門半島上,當地的人口密度達到每平方公裡5萬多人,高居世界第一位。人多地少,使土地成為澳門十分緊缺而又寶貴的資源。從1987年起,澳門政府每年以公開拍賣的形式批出30多公頃土

地,每次均以高出底價數倍的價錢賣出。1992年,澳門政府從賣地收益以及從物業交易中征收的稅款接近30億元,占當年財政總收入約40%。1993年後,澳門半島基本上已無現成的土地供應,新的土地來源隻能依靠填海造地和收購舊住宅區進行重建。數十年來,澳門的建築地產業幾經起伏,成為澳門經濟的寒暑表。60年代,西方經濟特別是香港經濟的迅速發展,直接帶動瞭澳門出口加工業和旅遊業的發展,澳門人均收入水平也出現較大提高;再加上70

年代後期,內地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外資紛紛流入澳門市場刺激瞭整體經濟的發展。這期間大批內地移民獲準來澳定居,使澳門人口增多。這些都為當時地產業的發展創造瞭良好的供求氛圍,引發澳門建築地產業的急速發展。在這第一個蓬勃發展期,土地供應和交易的數量超過瞭以往20多年的總和。1980年的樓價較1979年大約上升瞭52%,高質量的物業升幅更達60%以上,地價則跳升1至3倍。

好景不長,到瞭1981年下半年,由於受西方經濟不景

氣、銀行利息高以及香港房地產業轉淡等因素影響,澳門建築地產業因而從高峰滑落。經過瞭1981年至1984年的低潮,1985年下半年澳門建築地產業重趨活躍,並於1986年開始進入第二個高潮。然而,新地盤的不斷增加,樓價的飚升,對物業的實際承接力造成相當壓力,到80年代未,空置住宅單位估計已達6000至8000個,供求呈現不平衡。1989年下半年,澳門建築地產業發生瞭戲劇性的變化,市道從高峰回落並進入瞭為期長達1年多的調整期。樓價當

時下跌10%至30%,到年底,樓市才逐步回升5%至10%之間。經過1年多的調整、消化,1991年上半年已消除瞭各項不利因素,市道止跌回穩,地價較1990年調升約30%,樓價更有40%的增幅。1991年下半年,澳門建築地產業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興旺期,在8月起的兩三個月間,由於繼續有大量港資湧入澳門市場,還有來自珠江三角洲一帶的資金,甚至臺灣、日本、南韓及新加坡等地的資金亦紛紛入市,澳門樓宇炒賣市場十分活躍。進入90年代後,由於缺乏外

來資金承接澳門市場,加上空置的樓宇單位已達積水難消的地步,1993年7月起,建築地產業又開始進入一個全面消化調整期。陷入低迷狀態的樓市至今仍未走出困局。為瞭重新啟動澳門的建築地產業,政府於1996年推出三項措施以刺激市場,包括把1996年上半年逾期賣地溢價金利息源半,增加政府工程,推行協助澳門居民自購物業的貸款四厘利息補貼計劃。此外,亦重新修訂《投資居留法》,居留條件由原來不動產金額達200萬澳門元減至100萬澳門

元,希望能吸引外資。

目前,澳門樓宇空置的問題仍沒有得到緩解。許多地區成片整幢高樓空置,樓宇價格已接近成本價。空置單位過多給澳門經濟帶來瞭嚴重後果。但澳門地少人多的情況是決定澳門房地產市場的主要因素,當市場供求大致平衡時,房地產市場又會向新的高度發展。

南宁市历史建筑保护总体规划

南宁市历史建筑保护总体规划 简介 一、项目背景 当前,南宁市正积极筹备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现状关于南宁市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历史建筑的相关研究成果不足,规划保护体系不够完善,使申报工作面临困难。因此,在新的形势要求下,全面调查南宁市市区历史建筑现状,梳理南宁市历史建筑遗产及资源,构建完善南宁市历史建筑保护框架体系,从而协调城市建设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南宁市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做好基础性工作,加快《南宁市历史建筑保护总体规划》的编制势在必行。 二、规划总则 (一)规划目的 通过对南宁市历史建筑的保护,促进其合理利用,为后人保存珍贵历史遗产和文化资产;促进对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对城市风貌和环境的保护,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人文品位和内涵;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体系,推进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建设。 (二)规划原则 1、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 2、科学规划、分类管理的原则; 3、整体保护、动态保护的原则。 (三)规划期限与范围 1、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2-2020年。近期:2012-2015年,远期:2016-2020年。 2、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南宁市区,包括兴宁区、青秀区、西乡塘区、江南区、良庆区、邕宁区6个城区;重点规划范围为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所划定的中心城区范围。 三、主要内容 通过调查评估,遴选南宁市历史建筑和提出保护名录,明确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的目标、原则及方案,为南宁市历史建筑的规划管理提供指导依据,为南宁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提供重要基础支撑。 (一)历史建筑认定 历史建筑是指1980年前建成的,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能够反映南宁市城市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且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构)筑物(群)。对1980年后建成,具有特殊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或对城市建设发展具有重大贡献和重要意义,并且受到拆迁或毁坏危险的建(构)筑物(群),也可确定为历史建筑。 本次规划共评选出南宁历史建筑64处,历史建筑类型涵盖传统民居、坛庙祠堂、现代住宅、近现代公建、工农业建筑、景观建筑或构筑物六种建筑类型。

中国民居建筑发展简史

中国民居建筑发展简史 传统民居广义可以包括住宅、祠堂、庙宇乃至道路、绿化等整个居住环境。狭义讲可以专指民间传统的居住建筑,也就是住宅,是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中非常基本也非常重要的一种。今天说的传统民居是居住建筑。 回顾传统民居的发展简史,远古时候原始人利用天然穴居、巢居栖身居住。新石器时期,农耕生产促使原始人开始了定居的生活。 在我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创建了人造穴居和干阑等建筑的形式。 虽然受到材料和技术的限制,建筑单体还比较独立分散,但已经开始组织原始的聚落和城市。 夏朝的建筑遗存极少,商周时期建筑遗存开始增多。商周时期我国北方主要发展了在夯土房基上砌筑木柱梁架的建造方式。 空间组织上出现了院落形式。 比如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的宫殿遗址考古发现,一号宫殿布局呈周围围墙环绕的院落形式。

再比如陕西岐山凤雏村考古发现的一组西周院落遗址,这是傅熹年先生根据考古资料绘制的复原图,它的平面是一个日字形。沿中轴线上有影壁、门、堂、廊、室,还有两边的塾、厢,是一套非常完整的合院空间组织。这是我国现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文献方面,《仪礼》中也记载了春秋时期士大夫住宅的平面形制,庭院式住宅门、堂、庭院、左右厢房以及后寝。 这与后来汉族习用的合院住宅平面已有颇多共同之处,所以这个时期的院落组织可以看作是汉族习用的合院式民居院落的雏形。 秦汉时期的民居仍然缺少地面遗存,但根据汉代时期的文献资料以及画像砖石、明器等提供的建筑图像,建筑史学家们已经获得了对汉代民居建筑的一个基本概念。首先,汉代民居多以庭院式的组合出现。如广东出土的明器陶楼,有小型的三合院。 L形院 口字形院

日字形院 湖北云梦出土的东汉陶楼 都是合院的形式。 四川成都出土的庭院画像砖上有组两路两进院的形象。包括主院和侧院,主院分成前后院。 前院比较扁长,有停歇过渡的作用。后院方整开阔,是主要庭院。院北有座堂屋,屋内两人对坐。可以看到庭前翩翩起舞的仙鹤。 侧院也分成前后两部分。前院做厨房杂务等辅助功用。后院比较狭长,可以用来做农活。院中竖立一个高耸的望楼,可能用作储藏、瞭望、警戒。这幅图像反映出蜀地汉代中型宅院的一个生活场景。 再比如郑州南关曲阜出土的汉画像石上,也有较为复杂曲折的两三进庭院。各地出土的大量图像说明,汉代民居建筑已经普遍采用了庭院布局的形式。

历史建筑保护案例分析

历史建筑保护案例分析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Xx历史建筑保护案例分析 【摘要】: 历史是一个城市的根,无言的建筑所浓缩和留存的,正是历史沧桑的印痕,正是这些历史的建筑形成了城市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是真正的城市特色与个性之所在,保留下来的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修复,存在整体技术逻辑性的薄弱而造成修复破坏的现状,并从保护理念、劣化分析、拆除加固、保护修复等技术层面,详细说明了保护应该遵循一定保护伦理的技术方法。 【关键词】: 历史建筑保护环境原真性风格性劣化分析保护修复 【正文】: 一、近代历史建筑保护的环境 在南京这样一个有着丰富历史积淀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经过几百年世代文化传承和中西文化融合形成的独特而又富有创新精神文化,更多的是体现在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近代历史建筑上。随着南京城市建设新一轮的开发与发展,被视为建筑遗产的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修复实践也越来越多。 南京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包括了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国家、各种有代表性的建筑风格几乎都可以在南京的近代建筑中找到。从古埃及、古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样式、拜占廷式、俄罗斯东正教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式,到现代建筑各个流派的风格、中国古典的传统宫殿式建筑和民间传统建筑等,可谓包罗万象、海纳百川。 二、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修复的现状 历史是一个城市的根,无言的建筑所浓缩和留存的,正是历史沧桑的印痕。漫长的岁月,磨损了建筑的棱角,折磨了建筑的躯体,却沉淀下了历史文化的厚度。正是这些历史的建筑形成了城市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是真正的城市特色与个性之所在,一个重要的事实是这些本应该得到切实保护的历史风貌在城市化经济建设中以各种理由或被空置颓败、或干脆以拆了之,终能够保存下来的也被无知无畏者们的设计、施工公司改造得面目全非。近代建筑的破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南京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修复技术 1. 使用性破坏 使用者缺乏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对近代历史建筑不合理的使用而造成无法挽回的破坏。随意改变建筑室内的原有平面布局和结构体系,在拆除和加建的过程中将历史建筑的原有风貌特色毁坏殆尽。 2. 置换性破坏 近代历史建筑的置换再生,必然带来使用功能的改变。建筑通过象征手段发挥着建筑的伦理功能象征赋予一个建筑物的意义和灵魂,通过一连串的符号来表达描绘其功能的特征。近代历史建筑功能置换应该相近不至于因功能相去甚远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摘 要:高层建筑是人类智慧与力量的结晶,它是城市的灵魂,是现代都市形象 的代表。这日渐增长的高楼大厦不断的拓展着人类居住的空间,却侵蚀着人们生活的空间,它给人们生活带来深刻的变革。这百年中,高层建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记录。研究世界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与发展现状、查阅与高层建筑有关的数据和资料,来探讨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关键词: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发展趋势 The History and Tendency of the World High -rise Buildings ABSTRACT The High-rise building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wisdom and strength, it is the soul of the city and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modern city image. This growing high-rise buildings continue to expand the space of human living, but eroding people's living space, it has brought profound changes to people's lives. In recent centuries, the high-rise building has created record,one after another .The history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world high-rise buildings, the data and the data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are studie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Prospect of the high building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the development history,tendency 目录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

(1) 原始住居与建筑雏形的形成 早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就已经知道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栖身之所,北京、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浙江等地均发现有原始人居住过的崖洞。到了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利用黄土层为墙壁,用木构架、草泥建造半穴居住所,进而发展为地面上的建筑,并形成聚落。长江流域,因潮湿多雨,常有水患兽害,因而发展为杆栏式建筑。对此,古代文献中也多有「构木为巢,以避群害」、「上者为巢,下者营窟」的记载。据考古发掘,约在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古代人已知使用榫卯构筑木架房屋(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黄河流域也发现有不少原始聚落(如西安半坡遗址、临潼姜寨遗址)。这些聚落,居住区、墓葬区、制陶场,分区明确,布局有致。木构架的形制已经出现,房屋平面形式也因造做与功用不同而有圆形、方形、吕字形等。这是中国古建筑的草创阶段。 西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经过夏、商、周三代,而春秋、战国,在中国的大地上先后营建了许多都邑,夯土技术已广泛使用于筑墙造台。如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都城遗址,有长、宽均为百米的夯土台,台上建有八开间的殿堂,周围以廊。此时木构技术较之原始社会已有很大提高,已有斧、刀、锯、凿、钻、铲等加工木构件的专用工具。木构架和夯土技术均已经形成,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西周兴建了丰京、镐京和洛阳的王城、成周;春秋、战国的各诸侯国均各自营造了以宫室为中心的都城。这些都城均为夯土版筑,墙外周以城濠,辟有高大的城门。宫殿布置在城内,建在夯土台之上,木构架已成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屋顶已开始使用陶瓦,而且木构架上饰用彩绘。这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具备了雏形,不论夯土技术、木构技术还是建筑的立面造型、平面布局,以及建筑材料的制造与运用,色彩、装饰的使用,都达到了雏形阶段。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以后历代发展的基础。 (2)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之后,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且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在咸阳修筑都城、宫殿、陵墓。今人从阿房宫遗址和始皇陵东侧大规模的兵马俑列队埋坑,可以想见当时建筑之宏大雄伟。此外,又修筑通达全国的驰道,筑长城以防匈奴南下,凿灵渠以通水运。这些巨大工程,动辄调用民力几十万,几乎都是同时并进,秦帝国终以奢欲过甚,穷用民力,二世而亡。 汉代继秦,经过约半个多世纪的休养生息之后,又进入大规模营造建筑时期。汉武帝刘彻先后五次大规模修筑长城,开拓通往西亚的丝绸之路;又兴建长安城内的桂宫、光明宫和西南郊的建章宫、上林苑。西汉末年还在长安南郊建造明堂、辟雍。东汉光武帝刘秀依东周都城故址营建了洛阳城及其宫殿。 总秦、汉五百年间,由于国家统一,国力富强,中国古建筑在自己的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潮。其结构主体的木构架已趋于成熟,重要建筑物上普遍使用斗栱。屋顶形式多样化,庑殿、歇山、悬山、攒尖、囤顶均已出现,有的被广泛采用。制砖及砖石结构和拱券结构有了新的发展。 (3) 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和佛教建筑传入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此期间,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并有佛教建筑传入。西晋统一中国不久,就爆发了「八王之乱」,处于西北

研究历史建筑再利用以及功能转变进步状况

研究历史建筑再利用以及功能转变进步状况 1.概述 历史建筑具体反映了一个城市在某个时代所特有的文化、特色及历史特征,是人类的共同财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对建筑产生了新的要求,很多优秀的历史建筑被无情地拆除。显然,这种消极的改造方式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应当采用一种更为积极的保护方式,即结合历史建筑本身的特点对历史建筑做适当的改造和功能置换,挖掘原有建筑的新潜能,使它们能够符合现代生活的要求。 比如:年久失修的老住宅被改建成博物馆、美术馆;废弃的厂房被改造成展览馆和艺术中心等。 2.相关概念定义 2.1历史建筑的定义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对历史建筑的定义为:具有一定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反映城市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多建造于20世纪初,并且目前仍处于较好的物质结构状态。 2.2再利用的定义 美国著名景园大师劳伦斯最先提出了建筑的“再循环”理论:“再循环不同于保存或修复,再循环是功能的改变,是将其内部组成再重新调整成为人能接受的”。1965年,劳伦斯在美国旧金山市吉拉德里广场的改造中实践了再循环理论,将一个意大利家族的巧克力工厂改造为当地具有特色的综合性休闲娱乐场所。 3.历史建筑再利用研究的发展概况 3.1国外发展概况 从20世纪开始,对于历史建筑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的理念在世界范围内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升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国际组织通过了一

系列宪章及建议,确定了保护的原则。1933年,《雅典宪章》的颁布 提出了对于历史古迹保护的框架和建议。1964年,通过的《威尼斯宪章》明确了历史建筑的概念,要求必须利用一切科学技术保护和修复 历史建筑。1979年,在澳大利亚通过的《巴拉宪章》首次提出了改造 性再利用的概念,在改造的过程中尽量使对结构的改变降到最低限度,赋予建筑新的功能和用途。这些文献为各国的历史建筑再利用实践提 供了理论指导。 在建筑再利用实践方面,在20世纪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在第一阶段,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以及一系列新材料、新技术的涌现, 一批建筑师开始大胆地将新的建筑修复理念融入到再利用的实践中, 在一定水准上打破了原先固有的修复思维。1928年,在巴黎的一栋老 式公寓的改造中,法国建筑师首次运用了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已有的 建筑中插入一个裸露的钢结构,并将外墙改为玻璃砖墙,以充满想象 力的手法创造出了适应现代生活要求的宽敞空间,也就是著名的“玻 璃屋”(图3.1,图3.2)。 在第二阶段,随着产业结构的持续调整,历史建筑的保护已经和整个 城市的建设联系在一起。因为新建建筑将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因此 对一些旧建筑进行再利用会是更为经济的方式。70年代中期,位于波 士顿的昆西跳蚤市场因为当时的经济危机已衰败不堪,建筑师对其进 行了功能改造,拆除部分隔墙和屋顶,原有帆布棚被改建成玻璃廊, 使其成为娱乐休闲中心。这一实践的成功改变了以往大拆大建的观念,并在之后的类似建筑功能调整工程中被多次借鉴利用。 在第三阶段,历史建筑再利用在西方城市建设中得到大规模普及,保 护的规模和力度也进一步加大,出现了一大批成功的旧建筑、旧城区 的改造实例。人们对于历史建筑再利用产生了空前的热情,产业类建 筑的再利用开始大量普及,越来越多原先被遗忘的废弃工厂被改造成 博物馆、艺术中心和休闲娱乐场所。例如,奥地利维也纳的一座煤气 厂被改造扩建成商业中心;原先生产螺旋桨的德国蔡瑟工厂被改造为 汉堡媒体中心(图3.3)等等。

澳门建筑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澳门建筑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 (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澳门建筑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标准版) 自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以来,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各项大型基础建设随着经济稳步的发展而开展,在短短的一两年时间,建筑业从谷底复苏,但同时也带出了建筑业职业安全健康问题。由于建筑业的急剧发展,赶工期情况也在所难免。因此,澳门特区的建筑业职业安全健康面临极大的考验。 一、澳门的建筑业工作意外情况 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统计资料显示,在2002年建筑业谷底的时期,从事建筑业的人口约有1.5万人。而2005年的首季度,澳门从事建筑业的人口已增至约有2万人。预计2005年下半年至2006年上半年,澳门从事建筑业的人口,将出现成倍增加的情况,估计将达到4万人。 根据以往各个国家的经验,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必然带来工伤人数的上升。根据统计,从1998至2002年间,澳门建筑业的工伤

千人率保持在19.9人至22.7人之间。而在2003年及2004年工伤千人率分别升至31.8人及40.9人。 二、预防建筑工地意外的措施 为面对当前的考验,劳工事务局已于2002年开始采取措施,务求把建筑业的工作意外率降至最低。 1.加强建筑工地的监督及巡查 为配合当前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并将建筑业工作意外率减到最低,从2002年开始,由劳动事务局工作卫生暨安全厅的技术人员及劳工事务稽查厅的稽查人员联合组成巡查队伍,对大型的公营设施及私营建筑项目工程,进行定期性的巡查。从2003年4月到2005年6月30日,共对上述建筑工地进行了382次职业安全健康巡查,就有关违规情况进行了88次实况笔录。在加强了对上述建筑工地安全的监督工作之后,其安全状况及工人的安全意识都有了提高,这证明了行动已获得初步成效。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劳工暨就业局于2004年8月25日重组后易名为劳工事务局,为更有效监督有关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法律或

泰州历史街区和明清建筑现状录

泰州历史街区和明清建筑现状录 前记 余非史学家,对文物学等殊无了解。 因爱海陵旧有的街巷阡陌,常徜徉期间。少时曾因烟雨蒙蒙之际,在高桥 的小巷中突然想起那个戴望舒的雨巷,而萌发初恋的感觉。 及与他乡建筑比较,发现有诸多不同之处,后知“泰式建筑”与江西景德镇的“赣式民居”、安徽泾县的“徽派建筑”、苏州吴县的“苏式建筑”并称江南,尤爱之。 今城市建筑飞速,常见有老街巷消亡、古民居建筑拆毁,倍感痛惜。城市 建筑与古城保护原不算矛盾,奈何在我们这个因盐税文化发达起家的城市,常以 古建筑多,历史文化名人多,商贾繁华,佛教昌盛,水文化丰富等炫耀的城市, 一边在大力修建新的“古”建筑,一边又在大肆的拆毁老建筑呢?甚感困惑。泰州 的与众不同,正是因为有了上面的那些因素,如果真的哪天我们找不到那些能够 承载我们的历史文明的东西,我们还叫泰州吗? 遂用业余时间,遍访市区大街小巷,寻古访迹,记录老街巷和古建筑的现 状,并拍照立存,约数千张。 人可以没有欲望,没有遗憾,唯不能没有童年,没有回忆。 泰州的历史街区和明清建筑是非常有特色的,曾经是很繁华的,但现存的

老街巷和明清建筑已经很少了。曾见文,说泰州为长江下游明清建筑最完整,规 模最大的地区之一,表示置疑。近日,专程去扬州进行看古城保护,非常惊讶扬 州的明清建筑保留之完好和规模之大,在盐阜路以南、泰州路以西、汶河路以东、 南通路以北的这么一大块老城区,几乎还保留着我们熟悉的二十年前的街巷面貌。在观巷、弯子街、丁家湾、安乐巷,到处是完好的高墙深院的徽商民居和青 砖黛瓦的苏式民居,甚至还有一些民国风格的建筑。包括国庆路、渡江路、广陵 路、甘泉路还保留那种木结构的二层木头门(俗称塌子门)的店铺。 泰州的明清建筑与扬州不同,上面提到,扬州很多是徽派建筑,以墙高院深、带有高大的照壁墙和马头墙显别于泰州的小户人家的黛瓦灰墙。 泰州古建筑不多的原因,一是泰州曾经遭受战火的蹂躏元末明初,泰州曾遭受两次兵燹,城市被战火焚毁,百姓死亡甚众,现在城内的园田,都是被火焚烧 后的废墟。以及清后期泰州盐税业和河运业的衰落,很多地区已经衰败荒芜了。 直到八十年代初期梅兰芳影剧院以南地区还是一片园田,即包括现在的南园、西 园、东园、东南园一带,所以这些地区(除了海陵路两侧,及高桥地区)绝少有

澳门的建筑

澳门的建筑 澳门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1553年,葡萄牙人便取得了在澳门的居住权。1887年,澳门便开始了被葡萄牙殖民统治100多年的时期,直到1999年才回归中国。这样的历史背景决定了澳门的风貌别具一格的特点。 在这里,我主要介绍的是澳门的建筑。因为我曾经去过澳门游玩,我觉得澳门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建筑差异上的冲击力了。因为历史原因,中西文化的融合在澳门的建筑风格上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的。当你走在澳门的大街小巷里时,这种感觉尤为深刻。因为在同一条街上,中式建筑和西式建筑可能就是相对而立的,又或者是一个建筑里同时融合了东方元素和西方元素。你可能会有一种自己处于两个空间的错觉。 我想去过澳门的人都知道,澳门可以算是一个建筑博物馆了,东西方的建筑风格都在这里得以体现。在我看来,其实澳门建筑主要囊括了3大类型,分别是具有岭南风格的中式建筑和具有南欧风情的西式建筑,以及具有现代特色的现代建筑。接下来,我将会从这几个方面一一介绍关于澳门的建筑。 一、中式建筑 澳门虽然被葡萄牙殖民统治了100多年,但是它的中国元素是不会消失的。在澳门,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庙宇、园林以及民居,而且中式建筑形式主要为殿堂式与园林式。其中殿堂式最为多见,一般规模较大、平面布局、均衡对称,从屋檐到内部装饰,均精致华丽,主要代表有莲峰庙、普济禅院及明清时代的澳门县丞衙门、部行台等,均具有岭南建筑的艺术特色。除此之外,说到澳门的中式庙宇时,还有一个庙宇是不得不提到的,那便是妈阁庙,那是中葡文化融合起点,早期被称“娘妈庙”、“天妃庙”或“海觉寺”;后定名为“妈祖阁”,华人俗称妈阁庙。它与普济禅院,莲峰庙并称为澳门三大禅院,是三大禅院之首,也是澳门最早的道教庙宇之一和最著名的名声古迹之一。妈庙阁至今已逾五百年,是澳门现存庙宇中有明确实物可考的最古老的庙宇,也是澳门文物中原建筑物保存至今时间最长的。妈庙阁背山面海,沿崖建筑。整座庙宇包括大殿、弘仁殿、观音阁等四座主要建筑,石狮镇门、飞檐凌空,建筑结构仍采用抬梁式木构架,屋脊高起透空,是一座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古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

开篇语: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就像一本打开的书,从中你能看到一座城市的抱负。而当一个建筑历经沧桑保留到现在时,那么它也超越了它的实用性,成为了一件艺术品。关于建筑正如现在这幅PPT上的三句话,建筑是音乐,是史书,蕴含着人文思想。 在古代,没有大型的建筑机械,没有钢筋混凝土,所有的大型建筑全靠人力来完成,可我们的老祖宗还是给我们留下了长城,留下了故宫,留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留下了一次又一次让世界惊艳的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正因为全凭劳动人民的双手来创造这些奇迹,所以,大型建筑的修建与一个王朝的富强程度息息相关。 而我国的古代建筑发展有三次大的高潮,分别在我国古代最为强盛的三个时期:秦汉,隋唐与明清时期。建筑的发展与人类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下面,请大家随着历史时间的顺序来看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首先呢是原始住居与建筑的雏形的形成,早在几十万年前,中国原始人就知道找寻山洞来躲避风吹雨淋,到了新石器时代,古人已经开始自己建造简陋的房屋,并发展成为原始部落。在我国古代,就有“有巢氏”教人们用木材来搭建房屋,躲避野兽,有巢氏也因此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有巢氏的传说也反映出古人从山洞居住到建造房屋的阶段。在此期间,古人就已经知道使用榫桙结构(比如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古人的政治,经济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建筑文化也随之取得进步,大的城市也开始了营建,夯土技术也被广泛的运用,比如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都城遗址。还有许多王城和都城,这些城市的规模庞大,以国王的宫室为中心,并且屋顶开始使用陶瓦,使用彩绘,这些表示古代建筑达到了雏形阶段,这是中国古代建筑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第二个阶段呢是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开拓阶段。李白有句诗是:“秦王扫六合,虎气何雄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国家强盛,动用全国的物力人力财力来修建长城,宫殿,陵墓,一个工程差不多就得几十万人劳动几十年,而这些工程中的阿房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大家都很熟悉,而阿房宫大家只从高中时的《阿房宫赋》中了解过它的雄伟壮丽,“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这是杜牧对它文学化的描写。传说,秦王嬴政小时候在爱上一个女子,名阿房,秦皇统一天下后想立她为后,却遭到众大臣反对,只因她是赵国人。阿房为了不让嬴政为难,上吊自杀。秦皇为了纪念这位他深爱过的女子,因而起名阿房宫。阿房宫也确实是足够的庞大,它的一个前殿就相当于整个故宫三分之二的面积,史书上记载项羽火烧阿房宫足足烧了三个月!当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也不过烧了三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它的规模是多么的庞大。 到了汉代,经过文景之治后的大汉王朝,国力强盛,又开始了大规模营造建筑的时期,并且屋顶形式多样化,这一阶段呢中国的建筑体系已基本形成,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潮。人们初步掌握了夯土和烧制砖瓦的技术、木构架结构渐趋成熟、斗拱在重要建筑物上普遍使用。屋顶的形式多样化,拱券式结构有了发展。这个时期的建筑遗址主要有宫殿、陵墓、驰道、长城。 第三个阶段是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战争比较频繁,经济实力不足,都城与宫殿的建筑明显不能和秦汉时期相比,但是在这一阶段佛教发展迅速,于是佛教建筑开始被广泛修建。中国古代建筑对外来文化的摄取期,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中国式的佛教建筑艺术。我国古代建筑进入了对外来文化的摄取期。巨大的寺、塔和石窟成为这时的主体建筑类型。 第四个阶段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时上的兴盛时期。也是第二个高潮期,这一时期的建筑继承了前代成就,又吸收了外来影响,加上隋唐时期国力强盛,把中国古代建筑推向了成熟阶段。比如石家庄赵县的赵州桥,建于隋朝大业年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还有五台山的佛光寺、南禅寺等。这时的建筑技术有了新的发展,朝廷也制定了营缮的法令,并且有专

澳门最著名的建筑

澳门最著名的建筑 东望洋炮台简介: 东望洋炮台位于澳门半岛的最高点,建于十七世纪。炮台上的小圣堂──圣母雪地殿教堂──约建于1622年,具有十七世纪葡国修院的建筑特色。经过1996年的修缮,恢复了圣堂和厅院的原貌。修缮过程中,在墙壁上发现被覆盖了许久的壁画,这些壁画糅合了中西文化的特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东望洋炮台建筑描述: 东望洋炮台位于澳门半岛最高峰松山之巅,俯瞰整个半岛,炮台于1637年建成,建筑占地约800平方米,炮台平面为不规则多边形,墙高约6米,立要由花岗石筑建而成,女儿墙不作雉堞式设计,在架设大炮的地方,女儿墙稍为降低。 炮台上设有一灯塔及小教堂等建筑。灯塔于1864年建成,为中国海岸第一座灯塔,其所在地面位置之坐标值亦为澳门于世界地图上之地理定位,建筑为一圆柱形结构,底部直径为7米往上收分为5米,总高15米,内部共分三层,有一回旋连接垂直空间,塔顶是一直径为7米的平台,中间设置巨形射灯。灯塔侧的小教堂名为圣母雪地殿,历史较炮台长,它建于1626年,主堂呈长方形,其长为16米,宽4.7米,两侧墙身较为厚大,目的是承托拱形内屋顶,外屋顶则以红瓦铺设,屋脊高7.06米,檐口高4.8米,主祭坛右侧设有一祭衣房,唱诗台则在门口上层,极为狭窄。教堂立面设计较为简单,两边壁柱加上三角

形山花,而入口大门亦以相同手法设计。在1998年,教堂内发现年份久远的壁画,其绘画技巧融合中西艺术,从而更显教堂之价值。 东望洋炮台建筑历史: 东望洋炮台建于约1637-1638年之间,面积约为8600平方尺。由于位处澳门最高点,炮台的主要用作防御外敌和观测站。在过去,东望洋炮台与大炮台和妈阁炮台组成一道坚固的外围军事防线。 东望洋炮台范围内的防空洞最长为456米,最短则只有47米。防空洞内有发电机、休息室、贮油池和登上灯塔炮台的升降机等设备。澳门政府重新修葺改成旅游展示廊,展示珍贵的历史图片介绍,让游客领略从前防空洞的真实境况。此展示廊于2003年10月初对外开放。 炮台上的圣母雪地殿圣堂建于1626 年。在最近的修葺中,在教堂内发现了华南地区罕见的壁画。这些壁画糅合了中西文化的特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屹立在教堂侧的东望洋灯塔,是中国沿海地区最古老的灯塔,建于1865 年。灯塔高13 公尺,白墙红顶,雄伟挺拔。在晴朗的夜晚,澳门四周20 里的范围内可以见到灯塔射出的灯光。

古建筑的发展现状

古建筑的发展现状 光山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遗留于地上、地下的文物古迹遍布全县。近年来,光山县文物部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加大《文物保护法》和《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宣传力度,目前,光山县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7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1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4处。国家级传统村落1处,省级传统村落6处。 一、光山古建筑保护的现状 古建筑不仅是历史,也是文化,它像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着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供人们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在热衷于经济发展、改善生活条件和崇尚现代建筑的今天,许多历史建筑等不可再生文化资源在经济建设中遭受不同程度的毁坏。我是光山县第三次文物普查队的队长,走遍了全县的山山水水、村村组组。在“三普”时保存较好的古民居,时隔五年,再去时,有的也是面目全非,如马畈汪窑王震旧居周围历史建筑全部被拆;晏河乡向冲古村落被毁,取而代之的是新农村建设;泼陂河明清街两边村民旧房改造破坏历史街区的原貌;南向店乡老街因发展经济,大搞新城开发,老街已废弃。 二、光山古建筑保护的问题 光山古建筑在保护、管理和利用上主要面临三方面问题: (一)保护意识不强,大量农村古建筑被拆除。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树立了新的价值理念,不再信仰上天的恩赐,更加注重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换取美好幸福的生活,所以散落在农村的宗教建筑备

受冷落,年久失修导致建筑的破损,甚至坍塌。 (二)产权多样化也是导致农村古建筑数量锐减的重要原因。有的古建筑属个人所有,有的属集体所有,有的属国家所有,所有权的多样化使得古建筑的管理和维护成为了一道难题。 (三)专业修复知识缺乏,农村古建筑很多沦为“古今结合”的建筑物。此类情况主要是经多年雨水侵蚀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屋面瓦片碎裂,漏雨开始侵蚀屋面结构,所有者用现代的修葺方法进行了修缮,灰色板瓦被替换为红色板瓦,虽然保护了古建筑的主体结构,但却改变了古建筑的风格,古建筑原有的古朴味减色不少。 三、古建筑保护的建议 (一)加强认识,充分领悟保护古建筑的重大意义。古建筑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载体,通过古建筑可以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古建筑的价值不仅是精神层面的,物质上的价值也非常重要,它是实物的史书、历史的年鉴、文化的载体。 (二)政F主导,把光山县古建筑保护工作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古建筑保护和利用中都离不开规划和资金的问题,而政F可以通过协调,为农村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争取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可以通过新农村规划为古建筑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从而保证古建筑保护和利用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科学统筹,吸引民间资本的加盟。古建筑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很多专家都认为“旅游开发”是一条重要的渠道。农村古建筑的科学统筹就是要统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加强、完善古建筑保护、开发、利用工作。这里的统筹主要是针对文化资源的统筹,农村古建筑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其精神价值是无形的,

国外建筑发展史

国外建筑设计发展史 新石器时代末,人类开始进入奴隶制社会,由于拥有了大量奴隶劳动力,大规模的建筑活动因此开始。在这个时期,埃及、西亚、波斯、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文化蓬勃兴起。其中,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文化,历经2000多年被继承下来,成为欧洲建筑的渊源。 人类历史上各种类型的第一批巨型建筑产生于埃及,包括宫殿、府邸、神庙和陵墓。所有建筑物都是以巨大的石块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宏大的工程规模和精细的施工质量,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古代埃及的建筑以金字塔为代表,反映了当时的几何、测量和起重运输机械的知识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典雅端庄、匀称秀美是古希腊建筑典型的美学特征。鼓希腊建筑一反古埃及建筑宏大雄伟的风格,所产生的建筑设计艺术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古希腊建筑将朴素的形式与人体活动相适应的尺度完美地结合,并通过材料与施工以及相适应的装饰得以充分体现。其中的帕提农神庙(公元前447—438年)是西方建筑史上的瑰宝。 帕提农神庙 第1/7页古罗马建筑直接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成就,建筑的类型、数量和规模都大大超过希腊。古罗马人发展了拱券和穹隆结构的技术,并开始使用天然混凝土材料,以取得高大宽广的室内空间,而从希腊引进的柱式则成为建筑上的装饰,这是古罗马建筑最大的成就。虽然罗马建筑不如希腊建筑精美,但以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类型丰富、形制成熟和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而著称。代表作有大角斗场、万神庙、卡拉卡拉浴场等等。其中面积最大的温水厅用三个十字拱覆盖,是古罗马

结构技术的代表而三层叠起连续拱券输水道则被认为是工程技术史上的奇迹。因此,古罗马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大角斗场 第2/7页 万神庙 由于继承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遗产,同时吸取了波斯、两河流域等地的经验,所以拜占庭形成独特的建筑体系。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在于创造了新的建筑结构形式,这就是在教堂建筑中有4个或更多的柱墩通过拱券支撑穹隆顶的结

澳门的建筑地产业历史及现状

澳门的建筑地产业历史及现状 建筑地产业是澳门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澳门商品交易最活跃的市场之一。在澳门四大支柱产业中,房地产建筑业排列第三,仅次于工业制造业和旅游博彩业,1997年占澳门本地生产总值的10%左右。 澳门的绝大部分居民居住在澳门半岛上,当地的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5万多人,高居世界第一位。人多地 1 / 14

少,使土地成为澳门十分紧缺而又宝贵的资源。从1987 年起,澳门政府每年以公开拍卖的形式批出30多公顷土地,每次均以高出底价数倍的价钱卖出。1992年,澳门政府从卖地收益以及从物业交易中征收的税款接近30亿元,占当年财政总收入约40%。1993年后,澳门半岛基本上已无现成的土地供应,新的土地来源只能依靠填海造地和收购旧住宅区进行重建。数十年来,澳门的建筑地产业几经起伏,成为澳门经济的寒暑表。60年代,西方经济特别是 2 / 14

香港经济的迅速发展,直接带动了澳门出口加工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澳门人均收入水平也出现较大提高;再加上70年代后期,内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外资纷纷流入澳门市场刺激了整体经济的发展。这期间大批内地移民获准来澳定居,使澳门人口增多。这些都为当时地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供求氛围,引发澳门建筑地产业的急速发展。在这第一个蓬勃发展期,土地供应和交易的数量超过了以往20多年的总和。1980年的楼价较1979年大约上升了52%, 3 / 14

高质量的物业升幅更达60%以上,地价则跳升1至3倍。 好景不长,到了1981年下半年,由于受西方经济不景气、银行利息高以及香港房地产业转淡等因素影响,澳门建筑地产业因而从高峰滑落。经过了1981年至1984年的低潮,1985年下半年澳门建筑地产业重趋活跃,并于1986年开始进入第二个高潮。然而,新地盘的不断增加,楼价的飚升,对物业的实际承接力造成相当压力,到80年代未,空置住宅单位估计已达6000至8000个,供求呈现不平衡。 4 / 14

历史建筑考察调研报告

历史建筑考察与测绘 专业建筑学 班级 学号 姓名tff 教师 成绩 2017年6 月17 日

目录 1实习概况 (3) 2实习地点 (3) 3实习内容 (3) 3.1民居建筑(里弄) (3) 3.1.1里弄现状 (3) 3.1.2里弄总体布局和道路网格情况 (4) 3.1.3里弄空间组织 (5) 3.1.4里弄住宅特点 (7) 3.1.5巷弄情结空间 (7) 3.2宗教建筑 (10) 3.2.1教堂概述 (10) 3.2.2教堂现状 (11) 3.2.3总结与比较 (17) 3.2佛教建筑 (18) 3.2.1周边主要环境分析 (18) 3.2.2建筑群主体分析 (20) 4总结 (24)

历史建筑考察与测绘实习报告 1实习概况 本次《历史建筑考察与测绘》课程的实践活动,我们小组的成员有:涂亚菲、王山、陶梦成、李彤、刘亦璇。 2实习地点 选取的地点包括近现代建筑民居建筑:咸安坊、上海村、同兴里、泰兴里等里弄和近现代宗教建筑:圣若瑟天主堂、车站路法国天主堂、荣光堂、东正教堂以及佛教建筑:归元寺。 3实习内容 3.1民居建筑(里弄) 3.1.1里弄现状 1)总体外观保留。墙面整洁,里弄建筑特色浓厚。 2)街道开阔整洁,规划有序,门前绿植环绕,达到了一定的景观效果。下水管道系统依旧沿用租借时代修建的系统,运作良好。 3)多数里弄内的住宅屋内采光不够充分,白日仍点灯,且灯光效果不够显著。 4)部分里弄住宅功能性老化,居住质量下降,旧城里弄住宅在诸如居住面积标准、厨卫成套标准、居住卫生标准、配套设施标准等几方面在没有更新维修的情况下已无法满足现代生活的新要求。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完整版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 及发展趋势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世界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摘要:高层建筑是人类智慧与力量的结晶,它是城市的灵魂,是现代都市形象的代表。这日渐增长的高楼大厦不断的拓展着人类居住的空间,却侵蚀着人们生活的空间,它给人们生活带来深刻的变革。这百年中,高层建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记录。研究世界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与发展现状、查阅与高层建筑有关的数据和资料,来探讨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关键词:高层建筑,发展历史,发展趋势 The History and Tendency of the World High-rise Buildings ABSTRACT The High-rise building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wisdom and strength, it is the soul of the city and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modern city image. This growing high-rise buildings continue to expand the space of human living, but eroding people's living space, it has brought profound changes to people's lives. In recent centuries, the high-rise building has created record,one after another .The history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world high-rise buildings, the data and the data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are studie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Prospect of the high building are discussed. Key words:High-rise building,the development history,tendency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 ..................................................................... 一、引言 (3) 二、世界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 (3) 起源 (3) 世界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 (3) 高层建筑发展的四个时期 (4)

关于历史建筑保护的现状及问题

关于历史建筑保护的现状及问题 摘要:历史建筑保护是传承历史文化发展推动现代文明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当代建筑发展也有着积极重大的意义。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我国历史建筑保护的现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历史建筑保护的现状及其中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及意见。 关键词:历史建筑;现状;问题;建议 一、引言 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和传承文化的载体,它的发展始终贯穿了人类社会与文明的发展。近代,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世界各国也从不同的方面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力度。由于我国的历史发展过程较为特殊,建筑的形式也比较多样,因此,保护的措施应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西方发达国家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已有近百年的成功经验。我们应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完善和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 二、历史建筑的定义: 历史建筑是指在相当一段时间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于建筑艺术、文物性雕刻、园林和风景设计与人类居住区的发展已产生重大的独特的影响的独特、珍稀或历史悠久的建筑物。它代表着对过去时代的纪念和追寻,对逝去文化的欣赏和继承,它在现代文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 三、历史建筑的起源: 历史建筑的保护起源于欧洲,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历史过程。欧洲的历史建筑保护已经由保护单一的建筑及相关的环境发展到了保护与人们当前生活息息相关的历史地区和整个城市,由保护物质实体发展到非物质形态的传统文化。 四、我国近代不同历史时期历史建筑保护的不同内涵: 而我国的历史建筑保护大体经历了形成、发展和完善三个历史阶段:即单一的建筑文物保护的形成阶段;增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重要内容的双层次保护体系的发展阶段;以及现在的重心转向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多层次保护体系的成熟阶段。 这三个阶段在的具体历史时期可以划分为:(1)建国初期,以文物保护为中心的阶段,其中包含对具有文物载体性质的古建筑、革命建筑的保护。(2)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主要内容的,对构成古城的主要历史建筑实施保护的阶段。(3)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历史文化街区为重心的,对历史有文化价值的、反映当地建筑风貌和风俗习惯等的古建实施全面保护的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