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名师成长规律与教师自主发展

名师成长规律与教师自主发展

名师成长规律与教师自主发展

《名师成长规律与教师自主发展》学习心得

名师特指那些具有先进、独到的教育思想,突出的教学业绩和丰硕的教育科研成果,且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教育教学专家。名师应该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科研的能手、终生学习者。名师的标志在于人格完善、学识渊博、教艺精湛、业绩超群。名师是人师与经师的良好结合。名师是有层次的。一个“经师”是可以成为名师的,但是,我们认为,名师不仅是“经师”,更是“人师”,再成长为“大师”。名师是有境界的。崇高师德是名师的基本条件,德能并重是稍高的要求,名师还应有教育智慧,进而走向师魂之境界。师德、师能、师智、师魂,是名师走向成长的四个台阶。总之,名师是经师、能师、人师的融合体。名师应该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科研的能手。名师就是学生最喜爱、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尊重的教师,是影响力、感召力、亲和力、创造力最强的教师。

教学成长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一定的教育观、课程理论知识、还有参与课题研究、校本课程研究,具有高屋建瓴的作用,建筑一个教师教育教学的大厦。让一个教师充满魅力,教师自身行为的努力很重要,也许就是它拉你前进。我从两个方面推动自己成长:

1、读书勤做读书笔记与写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实录等。读书是为了学以致用。读书就要做读书笔记,可以采用四种方式做读书笔记,如摘录式、提要式、心得式、索引式。长期做读书笔记就会积累一手资料,写教学论文、教学反思等,就可以进行选择使用,提高论文理论水平,促进教学反思等。叶谰教授说三年反思成名师。教学之余,要勤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实录等,一点一滴地记录自己教学得失,记写教学的改进,让你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2、积极参加听课,并认真评课。教师的职业,教书育人,任重道远。教师要有合作精神,听课评课也是一种体现,能听取到很多东西,你的中肯客观贴近实际的评价,也是对授课教师的回报。我积极参与评课,认真评课,你可以从他人那里得到借鉴,审视自己的教学优化自己的教学;参加评课,你可以集思广益,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感性认识。当然,要认真写听课记录,还要记别人的听课评议。

怎样成为一位名师?

一、坚定的信念

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是名师成长的动力要素。名师成长的内驱力来自于对事业的一种理解、一种信仰、一种追求。崇高的事业心、强烈的敬业精神是名师的“师魂”。

二、长期的实践

长期的实践是名师成长的基础。许书明老师列举的名师事例无一不是在一线课堂长期地进行实践和探索。一个教师的成长,固然离不开公开课,但是最能磨炼人的,则是日复一日的家常课。他们深爱着自己的这一方田地,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课堂教学的土壤中,他们严谨治学,因人施教,他们“累着,并快乐着”!

三、不懈的研究

教学研究是名师成长的助推器。他们都显著地具有爱思考的品质,他们在教学中开展研究,在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并一直笔耕不辍,王崧舟老师还撰写了4部教育教学论著:《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与流派》、《王崧舟语感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的构建》、《诗意语文》和100多篇论文。

教师职业充满劳绩,但教师职业同样充满诗意。有了生命的境界,我们完全能够诗意的栖居在教育大地上。

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方案

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方案 南天学校符建忠 一、指导思想: 结合各个学科教研实际情况,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提升全体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新课程改革为切入点,以提高有效教学为落脚点,结合本身教学的实际情况,努力做好教学教研工作,求本、务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适应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师队伍。 二、总体目标和思路 我校教师专业成长总目标是:在反思中提升自我,在同伴互助中发展自我,在专业人员的引领下完善自我,努力争做胜任型、特色型、专家型教师。我们的总体思路是: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实现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达到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目的。通过开展扎扎实实的研究、探讨、合作、交流、互助活动,搭建一个平等、和谐、共同学习和共同提高的教师专业成长平台。 三、组织领导 为了切实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与管理,强化责任,明确任务,使每一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教导主任担任副组长,教研组长担任组员。主要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

四、具体发展要求 (一)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与培养要求 年轻教师是学校的新生力量,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有计划地指导培养这部分青年教师,使他们在三年内成长为胜任型教师是学校的职责。 1、上岗未满三年青年教师,必须拜师。 (1)跟班备课、听课学习,掌握常规教学基本功; (2)每学期上1节汇报课,并学会撰写课后反思、教学案例或教育叙事等,通过持续的教学反思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2、以学年为单位制定符合个人特点的专业发展计划。 3、积极阅读教育专著,每学期业务学习笔记不少于4000字。 4、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进行反思,做到一课一个小反思,并撰写出相应的论文、案例,并积极参加各类各级评选;每年上交论文和案例至少各二篇,并纳入教师常规工作检查。 (二)中年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30周岁以上45周岁以下的教师是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其专业发展需要继续提升,目标是成为个性鲜明的特色型教师。培养发展的方式方法是:自定发展计划,开展基于实际问题的教学研究,个体创造特色,合作体现优势。 1、以学年为单位制定符合个人特点的专业发展计划。 2、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写出有质量的读书心得。 3、提交研究课题。研究的指向应该是指向解决学科教育实际的问题。

从学生评教统计分析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成长规律-精品文档

从学生评教统计分析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成长规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指出:“建立一支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振兴中华在教育,振兴教育在教师,高 水平教师队伍是提咼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咼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应以青年教师培养为重点。为此,深入研究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成长规律,使他们尽快担负起教学和科研的任务,是迫切需要研 究的课题。目前各高校都引进了一大批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制定措施加速青年教师成长。对青年教师成长规律的研究也很多,本 文通过对青年教师学生评教成绩的统计分析,从学生满意的角度来探究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成长的规律。 、关于学生评教的一些研究成果简介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教务处历年学生评教数据库的真实数据。像全国大多数高校一样,天津工业大学经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学生评教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学校综合教务管理系统中设有学生网上评教系统,每学期课程授课结束后,学生都要在网上按照 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对每门课的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系统按照教师和课程对所有学生评教成绩自动进行统计,得到每门 课程任课教师本学期的学生评教成绩。目前,天津工业大学将学

生评教成绩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的重要依据,广泛应用于教师岗位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随着学生评教结果的广泛使用,部分教师对学生评教的合理性提出诸多质疑,作者以历年学生评教数据库为基础,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这些挑战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生评教成绩主要反映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整体印象,与评教指标体系无关,评教结果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呈正相关,严格的教师更易得到学生的肯定。研究结果表明,学生评教成绩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素质,受课学期、受课名称对评教成绩均无显著性影响。 二、青年教师学生评教数据的统计分析 尽管从总体上说,同一教师的学生评教成绩关于时间和课程都具有稳定性,但对青年教师来说,教学能力提升有个过程,学生评教成绩不应从一开始就是稳定的。那么,青年教师的学生评教成绩有什么变化规律?由一个生手到一个熟练手需要多长时间?本文以天津工业大学理学院2007年至2010 年引进的、入职以前没有高校教学经历的18 位青年教师的学生评教真实数据为 例进行统计分析。该学院2007 年以后引进的青年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学院建立了完善的青年教师培养制度与激励机制,师入校第一年在导 新教师指导下授课,青年教师把站稳讲台作为首要任务,教学研究氛围 浓厚,基本上没有消极应付的现象。给出 18 位青年教师前五个学期的学生评教成绩,根据总体上同一教 师的学生评教成绩关于时间和课程都具有稳定性的结论,不同年

一名师专业成长规律分析

一、名师专业成长规律分析 名师成长的实质是其职业个性不断成熟、自主发展的过程,从众多名师成长的人生轨迹可以梳理出一些共性的规律与特征。 (一)周期性与阶段性规律 1.周期性。从人才学研究的成果看,作为特殊专业人员的教师,他的成长周期比较长,据研究,一名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到成为一名称职并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合格教师所需的时间大约为十年,一名合格教师成长为优秀或骨干教师所需时间大约为十年左右,而从优秀教师到成名成家,职业个性成熟且独树一帜、形成风格,成长为名教师所花费的时间,大致又是十年左右。 2.阶段性。名师的专业成长可以划分为这样五个阶段:1)入职适应期。对新教师来说,关键是如何通过短短两到三年的教育实践,尽快完成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结合,把师范课堂上所学的书本知识(明确的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缄默知识),并体现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实践技能和技巧,能适应课堂教学工作的基本需要。这时教师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师范生向教师的角色转变,二是教学知识向教学能力的转变。这在名师成长的全部历程中是最主要和最关键的阶段。2)成熟胜任期。多数人通过持续努力,成长为基本功扎实娴熟、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实效明显的经验型教师,并从原有群体中分化出来,成为能胜任学校常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合格教师。3)高原平台期。达到一定教龄和资历时,一些教师因掌握了能应付他熟悉工作的全部技能时,如不扩大探索的新领域、新模式,职

业懈怠、停滞不前的现象就会随之产生。这种现象可以称为“平台现象”,即名师成长的“高原平台期”。所有教师成长过程中都有可能出 现这种“不成长现象”,也被有些学者称为“职业危险期”。4)成功创 造期。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教学风格与模式个性化;开始总结、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观点和理论,教学科研成果丰富且有份量,在校内外已产生了较大影响,实施个性化教学。5)退 职回归期。这一阶段的教师进入体力衰退初期,虽然教育教学经验丰富,但身体机能却在不断下降,甚至力不从心。继续保持已有职业成就,维护尊严,准备引退,是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心态。“入职适应期”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个阶段教师素质 如何,其是否热爱教师工作、能否熟练掌握教学基本功、能否渴求教育理论与经验、是否具有一定的可塑造性,是一名教师是否能走向成熟成为名师的关键性一步。从一定意义上讲,“入职适应期”是决定教师能否成长为名师的关键期。这是因为,名师的成长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入职适应期”属于特殊的“量变”阶段。虽然说教师在发生质的突变成为名师之前都处于量变期,但量变过程中教师专业化素养的发展速度、水平、程度等各方面都是不均衡的。一般而言,处于适应期的教师缺乏做教师的经验和心理准备上的不足,角色认识模糊,工作盲目性较大,情绪易冲动,而且与成熟教师在教育水平、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距。但处于入职期的新教师容易受外界影响,可塑性最大、模仿性最强,思维敏捷,头脑灵活,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能力强,有理想、有朝气,有热情、有干劲。而且他们精力充沛,没

教育心理学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教育心理学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复习要点】 一、教师成长的历程 从一名新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一个主动成长的教师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关注的问题不同。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 这是教师成长的第一个阶段,集中表现为非常需要被认可和肯定。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等。所以有些新教师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还有些新教师则可能想方设法控制学生。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关注和认可,表现出新教师的成就欲望很强。 2、关注情境阶段 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生存(站稳了脚跟)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上好每一堂课的问题,而且总是关心如班级的凝聚力、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传统教学评价也集中关注这一阶段。一般来说,老教师比新教师更关注此阶段。 3、关注学生阶段 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就会锁定下一个目标—关注学生。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社会性需要,即应该怎样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材料和方式。我们认为,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途径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对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观摩和分析是培养和训练新教师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也是目前中小学非常常见的方法。 2、开展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同时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有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主观题带答案版

教育理论主观题备考大全 教育学 1.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2)教育具有历史性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 ②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③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2.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教学启示: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教学启示: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学启示: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教学启示: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教学启示: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及其作用 1.遗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名师专业成长的规律、影响因素与机制

名师专业成长的规律、影响因素与机制 方健华,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在学校教育与教学实践中,示“名师”起着领衔、范、激励、凝聚和辐射等作用。解读名师成长的人生轨迹,深入研究名师的成功规律,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笔者试以二十多位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校长)为个案,从多角度解读名师的成功人生,分析其成长过程中相关影响因素与机制,概括出名师成长过程的共性特征与规律,以期对探索富有成效的教师教育、培训与管理策略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名师专业成长规律分析 名师成长的实质是其职业个性不断成熟、自主发展的过程,从众多名师成长的人生轨迹可以梳理出一些共性的规律与特征。 (一)周期性与阶段性规律 1.周期性。名师成长符合人才学研究的成果性规律”。在选定成才目标的前提下,立志成才的老师必须经过一定阶段的教育教学知识有效积累和教育才能锻炼,才能逐步接近成才目标。而且,作为特殊的专业人员,教师的成长周期比较长。就中小学而言,一个教师起码要经过十年以上的磨练,才能将其原有的专业知识与中小学教学实际挂上钩,积累起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而且,教师成长是有层次的。据研究,一名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到成为一名称职并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合格教师所需的时间大约为十年,一名合格教师成长为优秀或骨干教师所需时间大约为十年左右,而从优秀教师到成名成家,职业个性成熟且独树一帜、形成风格,成长为名教师所花费的时间,大致又是十年左右。当然,前提是教师必须选定了成为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是因为他立志要成为名师”,没有目标和志向就谈不上积累。 2.阶段性。名师成长符合一般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规律。任何名师都是从普通教师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但由于名师与普通教师有着本质区别,因而在名师成长的各阶段又表现出发展的不均衡性和独特的个性色彩。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向度,参照教师职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综合名师成长历程中的各方面因素和总体专业水平的发展情况,名师的专业成长可以划分为这样五个阶段:1)入职适应期。入职适应阶段是每一个名师成长所必须经历的。对新教师来说,关键是如何通过短短两到三年的教育实践,尽快完成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结合,把师范课堂上所学的书本知识(明确的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缄默知识),并体现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实践技能和技巧,能适应课堂教学工作的基本需要。这时教师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师范生向教师的角色转变,二是教学知识向教学能力的转变。这在名师成长的全部历程中是最主要和最关键的阶段。2)成熟胜任期。作为一名教师,完全适应了教师工作,已经熟练掌握教育教学技术,具有了较高的工作能力,在学校也已经站稳脚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一定威信。在这一阶段,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继续发展的压力和动力,会出现分类、分化发展的情况。多数人通过持续努力,成长为基本功扎实娴熟、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实效明显的经验型教师,并从原有群体中分化出来,成为能胜任学校常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合格教师。3)高原平台期。达到一定教龄和资历时,一些教师因掌握了能应付他熟悉工作的全部技能时,如不扩大探索的新领域、新模式,职业懈怠、停滞不前的现象就会随之产生。这种现象可以称为“平台现象”,即名师成长的“高原平台期”。所有教师成长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这种“不成长现象”,也被有些学者称为“职业危险期”。4)成功创造期。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教学风格与模式个性化;开始总结、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观点和理论,教学科研成果丰富且有份量,在校内外已产生了较大影响,实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培训项目设计指南 浙教办师〔2011〕136号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全面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遵循和把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努力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质量优良的培训项目。 二、基本原则 培训项目的研究设计应在深入调研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培训机构的优势和特色,并切实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坚持从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特点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出发,根据教师成长规律,科学选择和制定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评价方法。 (二)针对性原则。针对新课程实施的特点和基本要求,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一线教师关注的热点和教育教学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难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关键点,深入开展培训项目的研究设计。 (三)实践性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性,注重实践性培训环节的设计和安排,注重对学校教学实际问题的分析探究,注重培训作业的设计和培训效果的考核评价,努力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 -

(四)参与性原则。重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学员的主体地位,重视培训过程学员的充分参与,重视学员的经验与智慧的相互借鉴和相互启发,充分调动和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和培训积极性。 (五)多样性原则。坚持因材施教,小班化教学,努力适应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对不同培训层次和类型的多样性需求,教师对培训课程和内容的多样性需求,教师对培训手段和方式的多样性需求,教师加快专业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个性化需求。 三、培训项目的结构与类型设计要求 (一)以教师(校长)专业发展各阶段的要求为核心展开。针对新教师培训、教师岗位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名师培训;校长上岗培训、校长提高培训、骨干校长培训、名校长培训等教师(校长)专业发展培训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和要求进行分层分类设计。 (二)以主题为核心展开。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教育教学工作的热点和重点,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规范,就教师的某项工作要求或某项知识和技能进行针对性设计。 四、培训项目的课程和内容设计要求 (一)教师培训项目内容和课程设计要求 - 2 -

论教师的成长

论教师的成长 [摘要] 教师成长贯穿于职业生涯全程还是职业生涯的一段时间, 教师发展动因源于内还是源于外, 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教师发展主体的自身实践活动是教师发展的根本动力。教师发展成长是终生的发展过程, 是职前教育、新任教师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过程。因此, 必须严格师范生的资格选拔, 改革目前师范教育课程内容, 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以促进教师发展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关键词] 教师成长; 教师教育; 缄默知识; 实践智慧; 反思性教学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 教育改革的成败也关键在于教师。因此, 教育的改革首先应是教师的改革, 教师教育的改革。近年来, 世界各国教育界十分关注教师发展成长问题,教师教育也日益成为研究的一个新焦点。本文通过对种种教师发展成长观的透视, 探求教师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一 教师发展贯穿于职业生涯全程还是职业生涯的一段时间? 关于这个问题学者们的认识并不一致。教师发展理论的早期研究者费朗斯?傅乐(Fu ller, 1969) 认为, 教师在发展成长过程中, 所关注的事物是依据一定的次序更迭的, 是经由关注自身、关注教学任务,最后才关注到学生的学习以及自身对学生的影响这样的发展阶段而逐渐递进的。他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从经验的角度, 对教师发展阶段的大致划分, 对于不同发展阶段各方面并未做全面的论述, 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规律。美国学者卡茨(Katz, 1972) 在访谈与调查的基础上, 提出教师成长的四阶段理论。卡茨认为, 教师发展成长可分为求生存时期、巩固时期、更新时期和成熟时期。新教师首先要在陌生环境中生存下来, 经过1~3 年, 逐步熟悉掌握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 到第4 年教师可能产生职业倦怠, 欲寻求新的事物, 探讨教学革新, 一直到成功地担当教师角色, 走向成熟。伯利纳(Berliner, 1988) 认为, 教师发展成长经历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精干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五个阶段。他指出, 所有教师都是从新手阶段起步的, 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大约经过2~ 3 年, 新手教师逐渐发展成熟练新手教师, 其中大部分熟练新手教师经过教学实践和继续教育, 需要3~4年才能成为胜任型教师。此后, 大约经过5 年左右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成为业务精干型教师, 其中部分业务精干型教师在以后的职业发展中成为专家型教师。[ 1 ]从以上教师发展成长观可以看出, 傅乐的研究局限在“教师的关注”, 卡茨和伯利纳的研究则以教师发展全程为研究维度, 并对教师的专业表现、心态、信念、需求等方面进行阶段性描述。然而, 他们都认为在教师发展阶段上, 仅以教师专业的“成熟”作为发展的终极。在他们的著作中, 也均体现这样一种假设, 即所有富有经验的成熟教师都在继续发展成长, 并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全程。 美国学者费斯勒(Fessler, 1985) 提出教师生涯循环论, 从整体上考察教师发展历程。他认为, 教师发展经历职前教育阶段、引导阶段、能力建立阶段、热心和成长阶段、生涯挫折阶段、稳定和停滞阶段、生涯低落阶段和生涯退出阶段。教师首先要接受一定的教育和培训, 为职业做准备; 任职后寻求各方面的帮助, 接纳新的思想, 逐步掌握教学知识和技能, 并不断进取, 追求完美的专业形象。但是,教师到一定任职期, 会产生教学上的挫折感,工作满足感下降, 不思进取、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等问题随之出现, 并以各自不同的职业体验和心态准备离开教育岗位, 直到退休。费斯勒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纵贯教师生涯的理论架构, 并生动地呈现了教师在整个教学生涯的发展与变化的真实画面, 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美国学者斯德菲(Steffy, 1989) 吸取了费斯勒等人的研究成果, 把教师发展成长历程分为预备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缩生涯阶段、更新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他所提出的“更新生涯阶段”是对费斯勒理论的超越。从费斯勒和斯德菲的教师发展理论中可以发现, 在教师职业生涯中, 教

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

教师专业成长与学校发展之我见 霍邱县姚李镇大顾店初级中学李世成 教师专业成长与学校可持续发展是一位校长应该关心的两个问题,而处理好教师专业成长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则是一位校长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在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学校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组织保障作用。师为校之本,教师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先导工作。 学校发展是多维度的。硬件发展,只要政府多投入规划好即可实施。内涵提升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内涵提升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教师。教师是学校的主体,也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教师专业成长水平决定着学校发展水平,只有教师真正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发展,从而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毋庸置疑,每位教师都渴望自己成为学生们课前期待、课中享受、课后敬仰的优秀老师。要想成为这样的老师,除了依靠自身的专业基础、潜心教研和热切追求外,学校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营造学术氛围、搭建发展平台也十分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唤醒教师的专业自觉、促进教师的角色重建、提升教师的追求和动机。我校从以下六个方面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得到可持续发展。 一、激励教师增强教育责任意识。大多情况下,责任比能力更重要,精神和信心更是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保证。教育决定民族的发展和未来,教师承担塑造孩子心灵的重要使命,学校教育,责任重

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教育责任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我们通过各种会议、培训、宣传等形式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每天的早、晚自习,班主任都能提前进入教室,授课老师无一人迟到。每天晚上等学生入睡后,班主任才回家,日复一日,毫无怨言。 二、鼓励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教师是一个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的特殊群体,只有切实尊重教师的主体价值,才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情感,任何强迫性、压制性的学校管理,都不可能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每学期我校都要召开2次以上教代会,修改学校的规章制度,讨论研究学校的重大问题。教育教学管理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然后形成决议。平日学校班子成员注重聆听教师的诉求,给予妥当解决,无法办理的,提交班子会上讨论解决。 三、指导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一般说来,一名教师的专业成长要经历这样几个阶段:职初教师时期(适应期)、称职教师时期(熟悉期)、风格教师时期(第一次分化期)、骨干教师时期(第二次分化期)和学术教师时期,当然,还有更高的理想教师时期。学校针对不同教师所处的专业发展时期,提出不同的个体专业发展要求,帮助、指导他们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在2013年初,我校就要求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进行整体规划,确立专业化发展的分阶段、分层次的动态标准,并具体详细地制定"2013年发展目标和实施措施"。通过有意识地专业培训、整体指导等措施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期末,我们再对照教师

名师的成长经历

名师的成长历程 2007-09-26 20:14 星期三 摘自网络名师成长的历程 名师们之所以有今天的高度,是因为他们将自己的根续深深地扎在语文的大地上。课堂,是老师劳作的田地,只有把根深深地扎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结出的果子才会香甜。所谓根深叶茂也。于永正,窦桂梅,王崧舟,薛法根等老师,无不是从一线课堂的长期实践和探索中走出来的。 一个教师的成长,固然离不开公开课,但是最能磨炼人的,则是日复一日的家常课。因为教师的真正价值,体现在自己所教的学生身上! 其实语文很简单,它承载着“价值引领,铺垫人生底色;习惯培养,形成持久学力;兴趣激发,引入读书殿堂”这三大功能。 尽量善待每一位学生,善待学生的每一次提问,善待学生的每一次“灵光一闪”的创造与感悟。课堂,应该是老师和学生幸福栖居的天堂。 我们当老师的都有这样的体验:无拘无束地读书,是快乐的;但是写读后感,则是一件不那么轻松甚至是痛苦的事情。对文字有所感悟,这第一层次的阅读;将感悟形诸文字,则是更高层次的阅读。因此,大多数人读课外书,是不需要写读后感的——除非他很有感触。大人都不做的事情,可我们的老师却让10来岁的孩子去做,这不是很残忍吗?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让孩子反感阅读!一旦孩子的阅读兴趣泯灭了,那么,写再多的读书笔记又有何用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写读书笔记,是对处于阅读兴趣形成期的孩子的一种伤害!是的,绝对是一种阅读伤害。再比如,让学生摘录好词好句,让低年级的孩子每天背诵那些辞藻华丽的所谓“好词好句”,都是在伤害语文——使得学生从小小养成华丽浮躁的文风,让孩子对语文越来越讨厌!那么,为什么我们的老师热衷于做这样一些让孩子讨厌语文的事情呢?原因只有一个——为了应试。为了应试,我们的老师,居然成了学生语文学习路上的障碍设置者。由此,我经常想,我们的语文,能做些对孩子终生有益的事情吗? 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有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如果说课堂是老师的根,那么,教学理念则是一个老师的魂。教学理念怎么样形成,一靠实践中提炼而成,二靠阅读积淀与扬弃。教师的阅读视野,直接决定了其理论高度与厚度。因此,一个有所作为的教师,必须要重视阅读。对我来说,古典文学和哲学修养的不足,决定了我要以为学生生命奠基为追求,必须靠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的弥补和进修,要像永不干硬的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取。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过“让读书成为我的生活,必须成为我的生活,我们不要为校长读,不要为新课程读,不要为学生读,而为你自己!只要你心静,有一双慧眼,真正地读书,内化成我们内在的东西。”读书,是一个人最好的精神化妆。 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探索、提升都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 途径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十一节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种:第一,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训练;第二,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素质,为新手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提供所必需的知识和经验。同内外研究显示。有效地促进在职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组织新教师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提高新手型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帮助新手型教师习得优秀教师驾驭专业知识、进行教学管理、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表现出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能力。观摩的形式有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两种。 组织化观摩是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观摩。组织化观摩适用于刚入职的新手型教师和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可以采取现场观摩(如组织听课)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的方法。在组织教师进行观摩之前,应制定周密的观摩计划,明确观摩的内容、角度、程序,在观摩的过程中应仔细感受、体会,详细记录,观摩之后应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对观摩过程中的体会进行消化、吸收。有研究表明,组织化观摩能使教师更清楚地理解学生的想法,使教师的课堂行为变得更自然。 非组织化观摩,与组织化观摩相对立,是指没有明确目的和计划的观摩。它对观摩者有较高的要求,需要观摩者有相当完备的理论知识和洞察力,否则难以达到观摩学习的目的。 (二)开展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也称微型教学,是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一般将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微格教学是对新手型教师进行技能训练、提高新手型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由于它将新手型教师的教学过程拍摄成录像,能够使教师更加直接、深入地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增强了改进教学的针对性,因而往往比正规课堂教学的经验更有效。有研究表明,微格教学的效果在4个月后仍很明显。 微格教学具有四个特征:1.微型性。微格教学的课堂规模很小,一般由扮演教师的角色、扮演学生的角色、指导教师和摄影师组成,人数在5-8人之间。2.学习性。受训者通过听课、温习讨论会、技能辨别学习来掌握教学技能及理论。3.矫正性。受训者通过自身

“双师型”教师成长规律及有效培养策略

“双师型”教师成长规律及有效培养策略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核心要点,如何发展出一条合理、高效、适应性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道路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的重点研究课题。因此,试图从“双师型”教师成长规律的视角出发找到当前“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的误区并对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标签:双师型;培训;成长规律 目前,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双师型”教师已经成为当前各大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内容,打造一支具有先进教学理念、高水平教学手段和科学教学方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找到一条合理并且高效的“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就成了社会各界和学术研究领域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众多学者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体制建设、激励机制等方面,但对于“双师型”教师成长规律与培养模式之间的关联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探讨。因此,本文尝试以教师成长规律为出发点,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 1“双师型”教师的基本内涵 我国学者王义澄(1990)首先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基本概念,他在研究中指“双师型”教师应当具备四个基本的要求,即“参与学生实习”、“教师到工厂实习”、“参与教科研研究”以及“承担技术项目”。基本上较为明确的指出了“双师型”教师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素质要求。2004年4月教育部对“双师”素质提出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要求,指出“双师型”教师应当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或“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活动”或“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或“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而学者肖凤祥(2012)在研究中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进一步完善,提出“具备基本的教育和职业工作素质,精通特定专业工艺原理和专业实践能力,胜任承担对职业教育学习者的教育和培训任务的职业教育机构的教育者”这一概念。此外,还有国内还有众多学者均对“双师型”教师的基本内涵做出了相应的解释。从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双师型”教师应当具备的最基本能力大体可归纳为“教育能力”、“理论研究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而如何进一步结合教师成长规律并提出符合教师成长规律的教师培训机制以及具体培训措施将会是当下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各大高职院校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2“双师型”教师成长规律 从国内研究情况来看,对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成长规律的研究尚不多见。现有的研究基本是从“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师个体成长这两个视角开展,

最新教师个人成长三年发展规划

教师个人成长三年发展规划 西城小学李瑞梅 一、自我分析。 我从事教育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语文教师工作。我深知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我们要设置好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投入自己的教育激情,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特为自己制定此三年成长发展规划。 二、三年发展自我规划 总体目标: 1.所教班级的教学质量持续、稳定的提高。 2.所教班级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竞赛,并取得优秀的成绩。 3.课堂教学改革初见成效,教学效率明显提高,本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工作得到发展。 具体措施: (一)、强化职业角色意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这句话言明了学习的三个层次。其实,我们教师的职业意识状态也有三种不同的层次:“知”教者——“好”教者——“乐”教者。我喜欢教书,热爱教育事业,在教书育人中我体会到人生的快乐,因此,我会将教书作为我终身的职业。 人生多追求,一是精神,一是物质。作为老师不求成富翁,但求桃李满天下。这是我毕生的理想信念与追求。 (二)、提升专业水平 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促进专业的自我更新 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中丰富自我,如《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教育心理学》、《小学语文教学参考》、《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学论》、《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初探》、《余永正教学精品录》、《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典型课例》等,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2.悉心钻研教材,深入领会课标,设计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案,做到心中有学生,因材施教,立足每个孩子的发展。

学习理论对于教学的启示

(一)行为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看成行为方式或频率的改变,因此,行为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对刺激作出正确的反应,并评估学习者的行为,以确定什么时候开始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安排环境中的刺激,要设立引起学习者反应的各种提示,把学习材料分解成能按顺序掌握的小步子,以利于学习者作出恰当的反应并对其进行强化,通过对反应的强化或塑造,使学习者频繁地作出反应,进而不断取得进步。因此,行为主义取向的教学理论主要表现为为行为结果而教学的教师中心取向。 1.创设有助于传递信息、训练技能的教学环境 按照行为主义的学习观,要使学生积累大量的有组织的知识和技能,就必须提供相应的环境来支持教师或其他信息源向学生有效地传递信息,并且让学生有机会反复操练技能,直至熟练化。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选择供学生使用的学习材料,安排好练习的时间进程,并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结果提供反馈,对学习全程进行控制。由于正确的反应只有在无关刺激很少的情境中才更有可能出现,所以,教学情境应该是有所控制的、简化的情境,而不是真实的情境,因为后者很容易诱发错误,一旦产生错误,就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来矫正错误,这势必要降低教学的有效性。除了控制、简化教学情境外,还可以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或教学措施,提供与学生的已有经验水平相适应的个别化教学。 2.提供层级化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 根据加涅提出的学习等级或累积学习的观点,在掌握复杂的行为单元之前,应该先掌握简单的、更小的行为单元。这一观点为教学内容的编排提供了依据,为了促进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形成,必须将复杂的教学任务分解,即进行任务分析,把教学任务分成各个成分,并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到整体、由简化情境到复杂情境的顺序加以排列,进行训练。学生的学习是小步子、程序化的,受到教师及教学程序的控制。因此,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导致机械的学习。 3.对知识和技能进行个别化的定量评估 既然学生所获得的某一学科领域的经验是个别的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与累积,因此,在测验时,应该对局部、个别的成分进行准确的、量化的考查,以评估学生在某一学科中究竟掌握了多少内容。这就需要从学科领域中抽取代表性的内容,并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测验。在学校的学业成就测验中,最常用的就是标准化的成就测验,其中最典型的测验方式是多项选择。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师中心取向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只涉及教学操纵和结果操作两个因素;结果操作由教学操纵直接决定,学习的结果(或行为的持久变化)是

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与发展计划(三篇)

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与发展计划(三篇) 方案计划参考范本 目录: 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与发展计划一 教师个人工作发展计划二 数学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三

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与发展计划一 作为一名刚踏上工作岗位上的新教师,对于教师的一切我还在学习摸索中,面对竞争激烈的教师队伍,我感到了身上的压力。作为新教师的我必须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一个计划,在这段时间里,我也不能放松自己的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有所发展,有所进步。21世纪所需要的教师,既应具有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素质,也应该是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充实和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和能力,成为教书育人的一名合格的教师。 一、教育理论方面 要求自己经常阅读相关的报刊杂志、通过上网浏览最新的教育理念,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来使自己始终能够拥有新鲜的血液。努力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学得轻松,学有所得,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学习的引导者。 新课改的理念就是改变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学生动手能力、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将学生培养成只是为了考试而考试的人才,如果只是为考试而考试的人,那么我们的教育也将失去了意义,应更多的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做到这些方面,必须要我们学习相关的教育知识和本学科的知识,从而将新课改的理念融入到本学科中来。 特别在计算机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习对信息的获得、处理能力,能让学生养成一种即计算机用来辅助教学,而不是避开使用计算机、使用计算机会影响学习,其实合理使用计算机反而能促进学

生的学习兴趣,获取网络上丰富的资源,开拓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从而培养起一种信息素养的能力,而不是在大学开始培养。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比较难的,所以要通过多阅读相关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水平以及管理能力,让学生能在轻松的学习下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道德修养方面 作为一名老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更是学生人品学习的楷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也要注重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所以,我自己要先学会怎样快乐地学习、生活,从我做起,而不是说一套做另一套,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这样,学生才会从我这学到一些他们所需要的;同时,自己也要时时刻刻关心国家大事,了解时事,拥护党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在教学中,做到了尊重学生,不对学生偏见,重视他们提出的意见,而不是高高在上,课堂上是师生,生活中是朋友,对学生的信任,从而也使他们信任自己,这样就能有助于教学的进行。 三、教学能力方面 1、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以诚相待,要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 2、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立足于学生的角度来研究教材,积极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及时做好课后反思,总结出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

教师招聘考试高频简答题汇总

教师招聘考试高频简答题汇总 【教育学】 1.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其启示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1.具体表现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教学启示 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等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序列性要求要先行后序,不可超前不可逆,要循序渐进。例如:学不躐等,要求学习要有逻辑顺序不能跳跃;小学课程幼儿园化,则是违背了顺序性。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1.具体表现 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2.教学启示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不做"一锅煮",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不同阶段不同特征,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具有针对性。例如不要小学成人化,用成人观点看待小学生,否则就违背了阶段性。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1.具体表现 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

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2.教学启示 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抓住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发展的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的某一方面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关键期"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的。 例如:青春期,初生儿时期最快关键期(敏感期),即发展最快的时期;狼孩不会说话就是体现了不平衡性,因为错过了言语发展的关键期。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1.具体表现 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2.教学启示 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我们常说的"盲人耳聪"就属于身体机能互补,"身残志坚"就属于身心互补。 (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1.具体表现 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2.教学启示

中学教师的成长规律.doc

中学教师的成长规律- 教师的成长是有其自身的规律的,根据当前小学教师的成长情况,我们可对教师生涯做如下设计。 1.参加工作1年,是适应阶段。这阶段拜师学习,并逐渐认同教师的职业责任,实现由师范生向教师角色转变。教师在此过程中,逐渐熟悉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考试测验等教学常规件工作;通过课堂教学,不断地把教学知识转化为教学能力;这个阶段是教师生涯的第一站,可说是在三尺讲台上立住脚。 2.到第3年左右,是练就教学基本功阶段。主要是教师的二字一话一机(粉笔字、钢笔字、普通话、计算机)等一般基本功;备课、上课、批改、辅导、测验等常规基本功;处理重点、难点等课堂教学基本功;分析和了解学生、管理学生的基本能力。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过硬的基本功,具备了独立的教育实践能力,成为胜任学科教学的教师。可说是在三尺讲台上站稳脚。 3.到了第5年左右,是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这阶段的教师开始认同教师的职业价值,逐步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设计、教法和学法指导等教学方式,从而构建了自身经验体系。可说在三尺讲台上站好脚。

4.在第5至8年间,是教师成长的徘徊阶段。这是教师在教学业绩上提高不明显,出现心理学上的平台状态或高原现象,许多教师满足于自己的那点经验和技能,就此裹足不前。而那些有远大抱负的教师则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扎入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进行教学反思,蓄势待发。可以说在三尺讲台上上下求索。 5.第8至12年左右,是教师成名阶段。少数越过高原期的教师,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学科教学有独特见解,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成为学科教育专家。此阶段的教师熟知如何激活兴奋点、顺利通过分歧点,维护和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这些教师因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学科指导能力,业绩突出,被评为省、市的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成为名师。可说是在三尺讲台上游刃有余。 6.第12年以后的一段时间,是教师成家阶段。在成名教师当中,有些教师不满足于在学科教学方面已有的建树,继续走教科研之路,并把研究的触角伸到教 书育人的各个方面。在理论上,对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实践上,在做好经师的同时,更注重做好人师,形成自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