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用连除解决问题(蔡芳燕)

用连除解决问题(蔡芳燕)

用连除解决问题(蔡芳燕)
用连除解决问题(蔡芳燕)

用连除解决问题

蔡芳燕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p100例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并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并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找出中间问题,用数学语言叙述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有3个方阵的学生参加体操表演,每个方阵有5行,每行有6人,你知道参加表演的一共有多少学生吗?

二、新课展开。

1.出示例题

①谈话引出条件:表演开始了,左边的学生开始变阵:先出示一队体操队员,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出示:有5个小圈),右边的学生也开始变阵:再出示一队体操队员,说说你又了解了那些信

息?

根据学生回答,逐一出示信息:有60人参加团体操表演,平均分成2个队,每个队都有5个小圈。

②根据条件提出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交流后,出示问题:每个小圈有多少人?

2.探究新知

①学生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师巡视。

②成果展示:让不同方法的学生上来板演。

①60÷2÷5 ②60÷(2×5)③60÷5÷2

③汇报交流

各种方法各是怎么想的?每步计算出来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出示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

④比较方法:

比较一下1、2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回顾一下,要解决“每个小圈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要用几步计算才能完成?思考一下,为什么要通过两步计算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最后要写上答句:每个小圈有6人。

3、尝试练习:

出示练习二十三第十题:共9600千克货物,2两辆车4次运完,平均每辆车每次运多少千克?

三、巩固提高

1、为了让运动员更好的发挥体力,老师让运动员们补充能量,让他们喝高钙奶:出示“3个运动员2天喝12盒牛奶”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让学生思考)

再出示一组算式和一组问题让学生连线。

12÷2 平均每个运动员每天喝几盒牛奶?

12÷3 6个运动员2天喝几盒牛奶?

12÷2÷3 平均每个运动员2天喝几盒牛奶?

平均3个运动员每天喝几盒牛奶?

师:还有一个问题还没有连,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试一试。

学生解决

2、联系生活实际,出示一个药盒,通过课件显示药瓶上的相关信息。价钱120元,问题:平均每袋多少元?

120元一盒,

平均每粒钙片多

少钱?

用法和用量:

一日3次,一次2粒,规格:

5板装,每板有6粒。几天能吃完?

①学生计算。

(学生发现条件不够,于是老师再给学生一些条件:价钱120元,用法和用量:一日3次,一次2袋,规格5板装,每板6粒,)

②学生尝试解决平均每粒多少元?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讨论这些信息的含义,再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交流汇报。

③师: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呢?(这些药可以吃几天?)

学生尝试解决。

3、出示题图,

昨天和今天一共卖出600张门票,昨天放映2场,今天放映3场,平均每场卖票多少张?让学生观察思考,独立解答。

师: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是这样解决的:600÷2÷3,想一下,这样列式的话问题应该怎么改?让学生尝试修改问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导读] 本文以习题教学中,如何创设实践型问题情景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高中物理创新教学目标做一些探索讨论。 传统习题教学中,在创设物理问题情景时,只注重知识和方法的渗透和运用,问题背景比 较理想化,缺乏实践性,有些甚至与实践相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 新课程理念下习题教学中应改变传统问题模式,创设创新的实践型的问题情景,使问题背景 实践化(来源于生活和自然、来源于科技应用、来源于科学研究、来源于现代化和信息化), 使习题教学过程既是巩固知识的过程,又是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和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本文以习题教学中,如何创设实践型问题情景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 践能力实现高中物理创新教学目标做一些探索讨论。 一、创设以自然和生活中的物理为背景的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解释自然和生活现象的 能力 物理学的很多理论都是人们在观察自然和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思维建立的, 自然和生活中很多现象中包含了物理学知识和方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以自 然和生活中的物理素材作为物理问题背景,使创设的问题成为集物理知识、方法和实践背景 于一体的创新综合问题。 (1)选择问题背景时要求问题背景的普遍性,即问题背景应取 材于高中学生比较熟悉的自然和生活物理背景。例如:光现象(日、月偏食,海市蜃楼,光 的干涉和衍射现象),体育运动中的物理(跳高、跳远、跳水、杂技等),工农业生产中的 问题,军事中的物理问题,家用电器使用等,避免出现偏、怪及生疏的背景。 (2)编 制问题时应突出主干,注重渗透高中物理中一些重要的知识、模型。例如:力和运动、动量 和能量、电场和磁场等知识及匀变速运动、圆周运动等模型。编制的问题应注意原型化。 (3)在引导学生分析解答问题时,应加强解决实际原始问题思路和方法的教学,特别是让 学生掌握把原始物理问题抽象为理想化物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释自然和生活现象的能力。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上第43-44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继续教学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和学生以往解答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二下有过比如一共多少或剩下多少类型)不同的是,这里学生解答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都只含有两个已知条件。这对于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来说,难度有所增加。在具体的编排上,教材除了继续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外,主要强调了借助于画线段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使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落到实处。而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可以引导他们在画线段图的过程中体会数量间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思路,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倡导策略的多样性。 同时画线段图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还可以为第五单元的求相隔多少时间问题作一个小小的铺垫。 本节课中例题给出了“裤子28元”和“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这两已知条件,并要求学生解答“买一套服装要多少钱”这个问题。教材先引导学生根据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画出表示上衣的价格的线段,再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教材还通过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在学生求出一套价格之后,教材又通过“试一试”引导学生自主解决求上衣与

裤子价格差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体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想想做做”一共安排了9道题,大休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巩固在例题中初不掌握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第二类是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类是思考题,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画线段图分析问题方法的价值,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我的思考: 贲友林老师经常说上好一节课,我们首先要弄清三个问题:学生在哪里?我们要去哪里?如何去那里?如法炮制这节课,画好线段图解决问题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的基础是对二年级的《倍的认识》。分析数量关系,讲述解题思路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应该去的地方,理清数量关系,清晰地表达出解题思路后,正确的列式就不成问题了。所以我准备采取一搭好脚手架、二引导比较完善表达、三巩固深化初步建模,通过以上三步走,在学生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后举一反三,让学生解决一些变式问题,做到学一题懂一类,组建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 看图说说两者之间的关系。 (1)△△△△△△ ○○○○○○○○○

2021-2022学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4.3.2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C卷

2021-2022学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4.3.2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某汽车队用3辆汽车2天共运粮食108吨.平均每辆汽车每天运粮食() (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 A . 36吨 B . 18吨 C . 54吨 D . 42吨 2. (2分) (2020三下·三台期末) 960个苹果,每8个苹果装一盒,每4盒装一箱,一共可以装多少箱?下面所用方法错误的是()。 A . 960÷8÷4 B . 960÷8×4 C . 960÷(8×4) 3. (2分) (2019四上·临海期末) 与630÷45的得数不相等的算式是()。 A . (630÷5)÷(45÷5) B . 630÷9÷5 C . (630×9)÷(35÷9)

4. (2分)学校食堂买了8套不锈钢碗,每套里装9只,共花去216元钱,()式子可用于计算每只碗多少元钱?() A . 216÷9×8 B . 216÷8×9 C . 216÷(9×8) D . 216×9×8 二、填空题 (共5题;共10分) 5. (1分) (2020三上·尖草坪期末) 在横线上填上“>”“<”或“=” ________ ________ 848÷4÷2________848÷8 5999克________6千克 6. (1分) (2019四上·兴化期中) 在横线上填上“>”“<”或“=” 4升________4000毫升7升80毫升________7800毫升700÷7÷5________700÷(7×5)90升________900毫升5900毫升________6升540÷18________(540÷2)÷(18×2) 7. (1分) (2020三下·河池期末) 在横线上填上“>”“<”或“=”。 4分米________3.9分米 5平方米________500平方分米 99平方厘米________1平方分米39×50________2000324÷4________186÷3 240÷4×2________240 ÷4÷2 8. (6分) (2020三下·微山期末) 535÷□,要使商是三位数,□里最大填________;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________。 9. (1分) (2020四下·株洲期末) 如果a×b=63,那么1260÷a÷b=________。 三、判断题 (共2题;共4分) 10. (2分)480÷(4×6)=480÷4÷6.()

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报告 永丰 数学教学活动化是尝试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方式,以学生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教师把学科知识教学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式出现,突出参与性、探索性、综合性,使课堂教学活动化。本课题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载体,通过实践探索,构建出小学数学活动化训练的模式,从而激发学生数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理解数学,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一)开展现状调查和分析 我们就学生数学知识掌握与运用情况,随机抽样低、中、高三个年级段125名学生和26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召开部分师生座谈会,通过调查和座谈,我们发现:由于种种原因,原来学科课程的统一教材的生硬面孔和教学过程的单一模式,已越来越脱离生活,不利于学生利用生活实际经验进行自由学习。因此如何还课程以亲切熟悉的面孔和时代的气息,如何为学生提供自由活动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到思想的源头去旅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是我们所要研究的第一个问题。 要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就要进行大胆的改革,如何引进教学活动化的理念,构建活动化的教学结构,创设丰富多彩的、以有效的学习活动为核心的、富于启发性、具有开放性的课堂学习环境和氛围,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学生生动、主动、活动化地学习。这是我们所要研究的第二个问题。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实现的,因此,课外自主活动是活动化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数学课外自主活动创设数学的人文环境,通过课外自主活动促进学生形成综合运用知识、各方面素质协调发展的能力。这是我们所要研究的第三个问题。 (二)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化的内容构建 1、“课堂教学活动化”内容的构建 (1)数学教学活动化的学习目标的多元组合。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儿童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必须使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优化教学活动化的学习内容首先从优化学习目标入手。我们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目标,在确定学习目标时以“知识与技能目标(结果性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为导向,思考在“备教材与备学生”的统一,积极探索这三大目标在每一课时中的体现,我们加强了个人钻研研究基础上的集体备课、听课、说课、评课的四课系列活动,把课程目标准确定位于四课系列活动的前沿,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增强优化课堂活动化教学目标的意识和效果。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注意符合三条原则:第一,全面性,制订教学目标时,充分挖掘教材的各种因素,体现三个维度的要求。第二,科学性。教学目标定位要恰到好处,植根于文本,不拔高、不牵强。第三,灵活性,教学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的,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和学习过程中实际需要的变化。可以这样认为:教学目标是外显于教学设计中的一组静态的文字,更是内隐在教师胸中的一把动态的标尺。 (2)数学活动化材料的开放组合。 在第一阶段研究中,实验教师有这样一种困惑:对呈现显性活动的教学内容,教师易于把握,而对不具显性学习活动的教材内容,教师认为难以活动化。其实质是对“活动”概念的认识还较肤浅或有偏差。如何为学生提供活动化的学习内容?通过大量的课例,我们认为在活动化教学中首先要为学生提供能体现以下六个特点的学习内容: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学生能自主选择、主动思索(能引起学生发散思维后进行反思)的内容;学生质疑相对集中的内容;学习材料的重点内容;学习材料中易于迁移的内容;学习材料中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其次在具体设计时,通过对数学学科内容的提炼改组、拓展延伸、综合渗透,使教学素材更具活动化、时代性的特征,更有利于学生的内化。具体做法是: (a)挖掘教材中的“活动”素材。数学教材中蕴含着许多极好的“动态探索活动”的加工素材,关键是我们的教师要注意挖掘,研究中我们要求教师对教材的显性活动较为明显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只要有可能,都要设计操作实践活动,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指导、优化,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操作材料的选择、组织和利用。而对于一些概念、计算、应用题类型隐性活动明显的学习内容,要注意挖掘教材中观察、猜测、联想、质疑、辩驳、交流、概括等的思维性活动,把静态的知识加工成学生活

连除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连除解决问题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教材第53页例4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时,教材结合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效地突出了三位数除一位数的运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用情境导入的方法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加了对数学的熟悉程度。 【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掌握基础乘法的运算,通过分步骤和用多种解决问题,列出综合算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理清条件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本课用一课时完成教学。 【教学目标】: 1、学会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并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会列综合算式。 2、通过分步骤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列出综合算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列算式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难点:多角度思考问题,了解每个步骤的含义,最终列出综合算式,尝试多种方法。 【教法与学法】:教法:讲解法、引导法。学法:讨论交流法、练习巩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卡片。 57×40= 40×25= 82×50= 39×5= 93÷3= 804÷2= 128÷8= 245÷7= 指定一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余学生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教师:上一课时我们了解了连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那我们今天的方法和解决技巧又是什么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第53页例4. 引导学生读出已知条件:共有60人,平均分成2队,提问:那么每队多少人?我们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60÷2=30(人) 现在每队要平均分成3组,要求每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算式呢?学生回答:30÷3=10(人)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那你们能不能将其合并成一个算式呢?学生思考。 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60÷2÷3=10(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思考。 教师引导:现在总共60人没变,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那么总共分成了多少组? 学生回答:60÷6=10(人) 列出综合算式:60÷(3×2)=10(人) 总结: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例4. 2、你们能验算一下吗?我们求得一组10人,那么3组呢?(3组30人)一队3组,现在2队,总共多少人,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3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指定两名学生写在黑板上,然后集体订正。 (2)提问:我们可以运用哪两种计算方法?每个步骤的含义是什么?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3—4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所给的信息,画线段图表示数量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能借助线段图分析、推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要求:第一行画两个圆,第二行画第一行的3倍。 (学生动手画圆) 提问:第二行有多少个?两行一共有多少个?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观察:(课件出示课本第43页的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出了哪些信息?(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一条裤子的价钱是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问题一: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问题二: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 三、探索交流,学画线段图 1.谈话:我们把从图中了解的信息,与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组合成了这样的实际问题:一条裤子的价钱是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提问:你能画线段图来反映数量之间的关系吗?你想怎样画呢?(学生讨论、交流) 引导:大家想出了许多画线段图的办法,那么就请同学们试着画一画,好吗? (学生试着在课本第43页上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1)如果用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裤子的价钱,“28元”怎么标在图上? (2) 对着上面的线段左端,在下面再画一条线段表示“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这条线段要画多长?为什么?“3倍”怎样标在图上? (3)在图上怎样表示要求的问题? 师生交流并在黑板上完成线段图: 归纳:根据大家讨论的结果,我们知道这个线段图由上下两条线段构成。上面的线段表示一条裤子的价钱28元,下面线段的长度应是上面线段的3倍,表示一件上衣的价钱。这样两部分线段的和就表示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2.借助直观线段图,组织学生围绕下面的问题讨论,理清解题。 (1) 要求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2) 这两个条件中,哪个条件不知道? (3) 解答这个实际问题,需要几步计算呢? (4)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用连乘、连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用连乘、连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利用连乘、连除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列式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运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连乘、连除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口算。 41×20=61×30=11×80=12×40=50×20= 640÷8=140÷7=280÷7=350÷7=120÷6= 【设计意图:习题导入,通过做习题复习以前学过的乘除法运算,为本节课的知识点做铺垫。】 二、合作探索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生态园,在这里,到处是五颜六色的花,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学生梳理出的数学信息)生:(1)3种颜色的花同样多,各摆了5行,每行8盆。 (2)2个花架一共摆了96盆花。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2)每个花架摆了多少盆花? (3)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1.用连乘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师:要解决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 生:(1)借助点子图。 先算一种颜色的花有多少盆,再算3种颜色的花一共有多少盆。 5×8=40(盆) 40×3=120(盆) (2)先算一种颜色的花有多少盆,然后再算这样的3种花一共有多少盆。可以列综合算式。 8×5×3=120(盆) (3)先算一大行有多少盆花,再算这样的5大行一共有多少盆花。可以列综合算式。 3×8×5=120(盆)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13页例4。 教学□标: 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看图提问并解答。 图1:显示10盒羽毛球,并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平均每盒有多少个? 图2:显示很多小袋羽毛球,小袋上标注“6个装”,旁边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一共有多少袋? 2.根据问题选择条件解答。 二、学习新课 1.观察图意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问:图上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2.自主探索。 (1)出示自学提示:找出有联系的两个条件,说说可以先算什么? 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第一种解法:2244-2 = 112 (本)112宁4 = 28 (本)

综合算式:224*4 — 2 = 28 (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笫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第二种解法:4X2 = 8 (层)224 — 8 = 28 (本) 综合算式:224宁(4X2) =28 (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笫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3.继续讨论交流。 (1)这两种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2)想一想,这题可以怎样检验? (3)回顾解决问题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4.完成练一练。 三、应用提高 1.练习三第9题。 依次出示两道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最后提出问题并解答。 2.练习三第10题。 联系生活实际,出示一个药瓶,通过投影放大显示药瓶上的相关信息一一共“150片,每日3次,每次2片”。 提出问题:这瓶药可以吃多少天? 让学生先讨论这些信息的含义,再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交流汇报。 3.练习三第12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再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 最后让学生交流思考方法。 交流反馈时,教师分别提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 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解法进行比较。 4.练习三第14题。 出示题LI,让学生独立审题。说说解决第一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学生独立解决,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四、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11、13题。

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想干事 能干事 干成事学习体会 3篇

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学习体会3篇会干事,是一种能力,一种胆识。想不想干事是态度问题,能不能干事是水平问题、能力问题、胆识问题。干事,是一个过程。干事前,须搞好调研,抓好谋划,明确干事的目标、措施和要求。干事中,须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抓好组织协调,明确工作重点,把握重要环节,须善于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新对策、新办法。干事后,须有评价反馈,听一听百姓的反映,看一看办事的效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能不能干事,不仅取决于水平能力,还与胆识密切关联。胆识决定气魄。有些事办不成或办不好,问题就在于当断不断,贻误最佳时机。能力、水平、胆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提高的。因此,领导干部要做善于学习的有心人。 干成事,是一种追求,一种效益。干成事,是想干事与能干事的综合反映。想干事、能成事须把干成事作为追求目标,想干事而不去干、坐而论道不行;能干事而干不成、没效果也不行。我们所说的干成事,是符合科学发展的事,是百姓满意的事。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则与干成事背道而驰;还有些事,初衷不可说不好,但效果未必理想,动机与效果背离;如有的工程竣工了,却是"豆腐渣"工程;有些事看似轰轰烈烈,但徒有虚表,形式大于内容。因此,要着眼于干成事,智谋在干成事、劲使在干成事,用效果检验干成事。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学习体会2 近期,在中央党校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年轻干部要"勇

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并提出提高七个具体能力要求: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这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新目标。 首先,年轻干部要善于学习。要丰富自己的学识,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不断接受各种新理论、新知识、新观念,提升各种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要向老干部学习、向身边的同事和群众学习。要虚心向他人请教,多听、多问、多学,将学到的宝贵经验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去,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其次,年轻干部要学以致用。年轻干部要结合实际问题,注重学以致用,从而把学习效果最大化。只有年轻干部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不断提升自己,充实自己,才能在关键时刻顶得上,干得好,才能真正成为老百姓信得过的靠谱干部。 年轻干部才思敏捷、敢闯敢干,是党的事业希望所在,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无论事业发展要求,还是自身成长需要,都必须把学习作为永恒的主题,不变的追求。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才能做到与社会同步,与时代共进。 绝不能让年轻干部当"温室里的花朵",而要当"风雨中的野草",经得起风吹雨打,才能磨炼出能成事的真本领。为此,要多安排年轻干部到脱贫攻坚、项目推进、乡村振兴等基层一线锻炼,让他们通过"亲自干""自己试",直接参与大事、难事、杂事的解决全过程,在吃苦头后汲取教训、深刻反思、改进办法。多当几次"热锅上的蚂蚁",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44页。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解答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的不同解法。 教学准备:准备上衣、裤子的图片(裤子图片上标有28元的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根据条件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并列式解答。 (1)白兔有16只,黑兔比白兔多7只,()? (2),()?

2、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弄清题意,画出线段图。 教师出示挂图。学生说说从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 师:(请一生说)(齐读一下条件)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先独立思考,再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师: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1、一件上衣多少钱? 2、买一套衣服多少钱? 3、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或:一条裤子比一件上衣便宜多少钱?) …… 教师用一条线段表示裤子的价钱,(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图————)

师:裤子的价钱是多少?(28元)我们在线段上画一个大括号标上28元。 师:谁来说说这条线段代表什么意思?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该画多长呢?自己先思考,同座位讨论一下。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画。 师:谁来说说这幅线段图的意思,(指名说)(裤子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师:这不是一条完整的题目,它还少什么?(问题) 1、“一件上衣多少钱?” 师:这个问题的问号在图上该怎样标?标在哪儿? (请人说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线段图) 师:这样列式呢? 指名回答并板书:28×3 师:28是什么?(裤子的价钱) 3是什么?(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28×3求的是什么?(上衣的价钱) 师:我们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知道:用裤子的价钱乘以3得到上衣的价钱. 师:还有没有其他途径了?(从图上观察)

《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教学与反思

《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教学与反思 《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教学与反思 今天上了一节《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也就是用连除解决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相当于旧教材中的归一问题。本节课的整个内容包括一道例题和“想想做做”的7道练习题,还有一道思考题。整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首先小黑板出示三道简单的用除法来解决的一步计算应用题:1.有三组学生植树,一共植了12课,平均每组植多少棵?2.5本笔记本共20元,平均每本笔记本多少钱?3.有三组学生去植树,每组有4个人,总共植了36棵。问:①一共有多少人去植树?②平均每组植了多少棵?前两题我是要求学生齐读题目,然后指名口头解答,第三题在解决两个小问题之前我先要求学生说出要选择哪些相关问题。然后出示课题——解决实际问题(板书)。接下来开始新授课的学习。我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有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然后我添了个条件:一共有224本书。然后我问根据这些条件你能不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当学生提到“平均每个书架没层放多少本书”时,我马上卡片出示这个问题,然后要求学生独立解答,我下去巡视,指名用不同方法做的学生上黑板板演,再请他们分别说说你先算的是什么,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解决的,然后比较两种方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接着我把224该成448,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旨在说明:不管数字怎么改变方

法是一样的。最后做了两道练习题。 整堂课的大概流程就是这样。尽管本节课上下来相对流畅,但不乏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第一:抓住了重点但没有突出重点。 两步计算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中间问题,即第一步先算的是什么,这个最好要板书出来。如:224÷2=112(本)112÷4=28(本)这种方法,先算的是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书,这个“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书”最好要板书在式子的边上,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说理。 第二:形式单一。 这里我所说的形式单一包括两个方面:一.说理方式的单一。说理本身就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不爱说。当我问做对的同学举手的时候,90%以上的学生都举手了,但是当我问你是怎么想的时候,举手的同学却是寥寥无几,原因就在于不爱说理。那么可以尝试改变提问的方式,比如说可以问“你猜猜他(板演的同学)是怎么想的?”这样也许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练习形式的单一。我就是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板演,最后说理,比较模式化。可以换种形式来完成练习,如口答的形式。再者就是在说理的时候,不一定要根据算式说出先算的是什么,还可以教师先规定先算什么,然后让学生列出式子。 第三:我的一些“通病”。 之所以说是我的“通病”,是因为都是些我比较容易犯的问题,跟我的教学经验有关,跟我的对教材还不是吃得很透有关。

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1.课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每一堂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手段,积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目的,最终让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数学思想,养成数学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本课设计上力求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先阅读理解,找出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列出综合算式,鼓励学生大胆说、放手做,学以致用,体现了良好的数学素养. 2教学反思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因此,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也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感悟到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数学思考。进行数学思考要有运用数学符号描述事物的能力、空间观念、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等。而这些都是在学生不断地受到思维锻炼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怎样凸显数学思维优势,给予学生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智慧之旅呢? (一)精选素材,挖掘思维内涵 "主题图"是人教版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富有儿童情趣和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但其丰富的内涵有时会使教师难以理解和把握,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挖掘蕴含其中的教学因素,并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得到发展。在教学时,老师以三年级准备集体舞活动这一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这个看似平常的方案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充分采撷这些信息,并重新加以选择构建、归纳、处理、抽象出具有典型性与应用性的连除应用题的知识,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迫切希望了解的,更是探究本课应用题的起点。这种内驱力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学生的大胆提问.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主动实践的学习过程。在冷静的思考与激烈的碰撞中,随着这些源于生活、源于学生的问题一一解决,知识脉络也逐渐清晰起来。 (二)精心引导,凸显思维能力 1.有效预设,有的放矢 "凡事则预立。"虽然在教学中会产生一些非预设性的生成,但其实有很多是来自于精心的预设。虽然说课堂教学有些生成是无法预料的,但还是有章可循的。要在预设时,加强科学性、计划性,为动态生成预留"弹性时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只要课前工夫到,准备充分,加上教师的教学机智,课前的预设是可以为课堂的精彩生成奠定基石的。只有把预设做得深入、具体、可操作,教师才能抓住随时生成的课堂资源,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教师联系实际让学生自已提出问题,拉近了知识与学生的距离,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而且还创设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讨论、相互争辩的氛围,培养了学生在相互交流与评价的过程中研究和探索的精神,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达到了发展与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这样下来学生会说多了,条理层次也比刚刚清楚了。 2.适时点拨,有效引导 《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于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多了。。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没有错,然而由于有些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 问题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六册p.11~12。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教学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这是上学期学习的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的逆解题,也可以用两中方法解决,即可以用连除的方法,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生活中一些问题可以用连除或是先乘再除的方法来解决。 2、能通过题中的图或文字找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题中找全信息,找到合适的解答方法;说出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重点:掌握用连除或是先乘再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发作业本,这件事天天做,大家熟悉吗? 为了使计算的方便,我们假设现在我们每组都是正好有10个同学。 (老师拿一叠本子,做要发的样子),这里应该有多少本?

仔细听老师准备这么发:我先发给4个组长,再请4个组长发给每个同学。 大家想一想,要求每人发到几本本子,你可以怎么列式? 学生可能会说:404=10(本),1010=1(本) 410=10(人),4040=1(人) 先交流第一种解答方法:指名说说每一步算式的意思。指出:发本子有2次平均分的过程,先是老师把40本平均分成4份,再由组长把10本本子平均分给了10个学生,所以对应的我们就可以列出2个连续除的算式。我们也可以把它们合起来写,写成:40410=1(本) 学生读一读该算式,联想:我们前面学习过有关连除的计算,回忆一下,你可以想起这类算式还可以怎么变化? 交流第二种解法:指名说说这乘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注意单位名称为什么是人而不是本?指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要正确确定单位名称,写错了,也就说明你对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还不能理解。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当然有的时候这类题还可以用先乘再除的方法来解决。但不管你用什么方法算,你要清楚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并正确写出单位名称。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书上的例题,请学生看题后说说看到的信息。

二年级数学下册 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教案 苏教版

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 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看图体验并解答 图1:显示10盒羽毛球,并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平均每盒有多少个? 图2:显示很多小袋羽毛球,小袋上标注“6个装”,旁边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一共有多少袋? 2. 根据问题选择条件解答。 二、学习新课 1. 观察图意。 (1)多媒体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问:图上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2)问:要求什么问题?怎么样列式? 2. 自主探索。 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同桌或小组商量,教师巡视指导。 3. 交流汇报。 ⑴224÷2=112(本) 112÷4=28(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⑵4×2=8(层) 224÷8=28(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4. 讨论比较。 问:这两种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三、应用提高 1. 想想做做1 1)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再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最后让学生交流 思考方法。 2)交流反馈时,教师分别提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 3)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解法进行比较。 2. 想想做做2 1)联系生活实际,出示一个药瓶,通过课件放大显示药瓶上的相关信息——共“150片,每日3 次,每次2片”。 2)提出问题:这瓶药可以吃多少天? 3)让学生先讨论这些信息的含义,再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交流汇报。 3. 想想做做3 1)出示学生购买乒乓球拍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独立解答。 2)注意提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找到图中隐藏的已知条件“有两个小朋友”。 3)解答后同桌学生交流比较。 4. 竞赛练习:完成想想做做4 5. 合作练习:完成想想做做5、6 四、思维训练: 讨论完成思考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注意什么?预习自学时那些方面是我们没有做好的? 六、课堂作业 补充题 1. 学校把买来的840本图书分给3个年级,每个年级有2个班,平均每班分得图书多少本? 2. 商店运来2箱毛巾,每箱4包,一共有480条。每包有多少条毛巾?

培养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研究

培养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研究 靖边县东坑镇毛窑小学:詹军军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处于一种核心地位。它不仅是实际教学的需要,也是新课改的需要。解决实际问题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值得我们认真的去研究,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把握住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收集信息,抓住条件,分析数量关系等方面,帮助学生学会解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解题的能力。 关键词: 生活解决培养信息发展 一、研究的背景 1、实际教学的需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也处于一种核心地位。数学与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数学家和教材编者头脑里特有的,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对自己素质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但我们的许多教师往往会忽视对这种能力的培养,只是一味的生搬硬套某种“类型”问题的解决方法,没有很好的帮助学生对生活中的信息更准确的理解,从而导致学生解题能力不强,正确率低下,很难实现让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目标。 2、新课改的需要。

新教材不仅重视对数学知识结果的掌握,而且更关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中的解决问题”不仅是我们数学教育的目的,又是数学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二、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不仅重视对数学知识结果的掌握,而且更关注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的经历与体验,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索发现过程。我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使学生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课标中指出,“解决问题”是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解决实际问题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值得我们认真的去研究,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把握信息 无论何时,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都是数学教师最基本的教学素养,是教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根本所在。《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面对我们的学生,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的注重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和处理显得很粗糙,很不能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不能找准学习起点。对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在有些教师往往想当然,将成人的生活经验误认为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把握住学生对生活信息的理解,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熟悉来自生活中的各种信息。

2021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4.3.2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I)卷

2021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4.3.2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 9 7÷9,要使商中间有0,并且没有余数,里应填() A . 0 B . 2 C . 5 2. (2分)羽毛球6个装一盒,8盒装一箱。960个羽毛球可以装多少箱?正确的列式为()。 A . 960÷6×8 B . 960÷8×6 C . 960÷6÷8 3. (2分) (2020四上·侯马期中) 960÷12与下列()的得数相同。 A . 960÷3×4 B . 960÷4×3 C . 960÷3÷4 4. (2分) (2019四上·临海期末) 与630÷45的得数不相等的算式是()。 A . (630÷5)÷(45÷5) B . 630÷9÷5 C . (630×9)÷(35÷9)

二、填空题 (共5题;共10分) 5. (1分)算一算,比一比. (1)960÷12=________ 960÷3÷4=________ (2)800÷16=________ 800÷2÷8=________ (3)360÷24=________ 360÷6÷4=________ (4)我发现________ . 你能根据发现的规律计算下面各题吗? 800÷32=________ (5)480÷32=________ (6)720÷24=________ 6. (1分) (2020四下·汕尾期末) 购买4箱蒸馏水,每箱里有25瓶,共花了200元,每瓶蒸馏水________元。 7. (1分)用同样的5台抽水机4小时可浇地10公顷,照这样计算1台抽水机要浇3公顷地需要________小时 8. (6分) (2019三下·临河期中) □15÷5,如果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应填________;如果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应填________;如果商的中间有一个0,□里应填________. 9. (1分) (2019四下·花都期末) 北海小学组织学生参加读书活动,买回3000册图书,平均分给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5个班,平均每班分得________册图书。 三、判断题 (共2题;共4分)

怎样提高小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怎样提高小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培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优化数学教学 大理市喜洲镇河矣江完小杨雄芬 【摘要】应用题的内容来自于生活,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如能结合生活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正确地遵循应用题教学的一般规律,学生就能学得轻松、易掌握,能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此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兴趣、方法、掌握。 一、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标。特别是在应用题教学中,例题往往是呆板的文字叙述,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注重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创造性地摄取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为应用题教学的例题,从而激发他们解答应用题的兴趣,达到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教师把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到超市购买牛奶,另一组到超市购买饼干,最后要合在一起由老师付款。全班同学都有了超市购物的生活经验,很快地把各自的物品采购好了。这时,教师不失时宜地发问:“牛奶多少钱怎样算的饼干又是多少钱怎样算的”,最后再问:“老师一共要付多少钱?”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一下子提高了解答应用题的兴趣,明白了数学知识原来在生活中有着很大的用处。同时,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也在无形之中掌握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给数学知识注入生活气息,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一些学生平时解题中遇到的难以理解的数量关系也会迎刃而解了。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应用题叙述,语言生活化与数学语言差别较大,加上语句长、叙述抽象的特点,使得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往往产生困难。对此,可采用“缩写”、“改写”、“用铅笔画写”的方法帮助理解。“缩写”就是把与解题有关的已知的东西和问题从题中找出来,重新组题,使句式简单,数量关系趋于明确;“改写”就是把应用题的生活化描述改为更接近四则运算的描述,使学生在学习四则运算后的知识建构与应用题的语言叙述有机结合,从而内化为学生能力。“用铅笔画写”就是比前两种方法更为简洁的方法,在画写的过程中,学生能很快抓住问题的重点,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计算的过程中反复观察自己的回答与问题是否相吻合,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反复审题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