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2007年工作要点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办公室

二○○七年一月

第一部分 2006年任务完成情况

一、2006年工作任务

1、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力量和资料基础,组织编制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的总体实施方案,落实项目组织体系和项目组成员。

2、进一步完善矿产预测评价技术,组织编制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技术指南和技术要求。

3、开展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技术培训,统一部署实施全国范围的潜力预测评价工作。

4、完成相关基础地质资料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建库工作,开展典型地区的矿产预测评价试点工作。

二、2006年任务完成情况

本项目内容庞杂,各层次2006年度工作任务及启动时间并不一致,分别叙述如下。

1、全国汇总专题工作项目:工作时间2006年7月~2007年6月,包括以下工作项目:

全国重要矿产成矿地质背景研究

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

全国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综合信息评价

全国重要矿产单矿种总量预测

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综合信息集成

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

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

全国化工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矿产资源预测定量化新方法研究

目前已完成计划项目总体设计书的编制,落实项目组织体系和项目组成员,编制完成各工作项目总体设计书。编制完成技术要求。

2、全国片区子项目:工作时间2006年10月~2007年6月,片区子项目属于《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综合》工作项目的组成部分。包括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个片区子项目。目前已完成项目人员组织、落实总体任务,并已完成总体

设计编制工作。

3、全国省级子项目:工作时间2007年1月~6月

省级子项目属于《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综合》工作项目的组成部分,包括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目前尚未全面启动工作。

4、《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计划项目总体进展: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计划》项目自2006年6月份启动以来,在项目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地调局组织了地科院矿产资源所、发展研究中心等直属单位,以及中化地质矿产总局、核工业地质总局、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等有关单位全面开展了各项工作,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总体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把项目总体工作进展简要说明如下:

半年来主要完成了以下各项工作:项目启动准备、编制设计、总体人员组织落实、编制技术要求、落实工作任务。

(1)启动准备

2006年4月19日,地调局召开了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工作方案座谈会。张洪涛副局长主持会议,明确了项目的目标任务、实施方案、组织保障等有关事宜。并进行收集资料等有关准备工作。6月30日,地调局召开了第二次协调会议,在原项目任务书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了项目组织机构,并明确了地科院矿产资源所、局发展研究中心为业务支撑单位,项目办设在地科院矿产资源所。会后各方面开展了实质性的组织落实和设计编写工作。

(2)项目总体设计编制

2006年7月5日,项目办公室成立,并就总体设计初稿进行了讨论,对有关重大技术问题达成了共识。7月28日,由项目办组织有关专家对总体设计进行了初审。8月11日,项目负责人向项目指导小组进行了工作汇报,汪民副部长以及规划司、财务司、地勘司、储量司、科技司有关负责同志听取了汇报,全面了解了项目总体目标任务、工作内容、技术路线、人员组织、工作阶段、经费概算等情况,汪民副部长就做好该项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并且充分肯定了总体设计的基本内容。8月16日,项目技术委员会对总体设计进行了终审,并通过了评审。

(3)落实人员组织及任务

自8月下旬开始到9月初,项目办组织了工作组分别到发展中心、矿产资源所、航遥中心、煤田地质总局、化工地质局、核工业地质局等有关单位召开工作座谈会,落实

工作项目(当时称为子项目,以下相同)的人员组织、工作任务,同时启动技术要求和工作项目总体设计书的编制工作。通过工作组登门座谈,项目工作取得了进展。各工作项目人员组织相继落实,目的任务逐步明确,各子项目组工作人员全面进入紧张的工作状态。

(4)编写技术要求

自8月16日总体设计通过以后,项目组立即启动了技术要求编制工作。各工作项目组按照项目办的统一要求,克服了种种困难,加班加点于10月底相继提出了初稿,项目办组成技术指导小组,对各部分技术要求进行了具体指导。各子项目组召开多次技术研讨会,数易其稿,于11月底完成了技术要求初稿。12月9日,技术委员会审查通过了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共分总论,地质构造研究,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资料研究,成矿规律研究,矿产预测,煤炭矿产预测,化工矿产预测,铀矿预测八大部分,共计数百万字。参加编写人员达100多人,参加研讨的各方面专家约200多人。

技术要求经技术委员会评审认为,总体上全面、详细、具有可操作性,可以作为指导本项目全面开展工作的技术标准。

(5)全面启动片区项目组工作

2006年10月7日,项目办在沈阳召开了片区项目落实任务座谈会,宣讲了项目任务。项目办组织了其它子项目任务落实会议,目前各项目总体设计都已编制完毕。12月28日,项目办在南京批准了各片区项目设计书。

(6)编制完成全国汇总各专题项目总体设计书及2006年度工作方案

自2006年8月份总项目设计书通过评审以后,全国汇总各专题项目开始编写各子项目总体设计书,于2006年12月25日汇交到项目办公室。全国煤炭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设计书于2006年12月31日审查通过,其它各子项目设计于2007年1月22日审查通过。

(7)完成省级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筹备工作

2006年12月10日,汪民副部长及有关司局在听取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武汉)”工作汇报时,对“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前一阶段,项目进展顺利,下一步由国土资源部召开“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全国动员会,并发出关于开展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的文件,并明确了今后部具体由地勘司负责管理该项工作。

在本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目前正在转入启动省级项目的各项准备工作。

项目办已经完成省级项目任务书的编写和2006年度经费转拨。目前正在筹备召开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工作动员会。已经完成各省负责省级项目工作座谈会的筹备工作。2007年1月26日召开第一次全国省级项目工作研讨会。

第二部分 2007年工作要点

说明

(一)项目组成变化

2006年度本项目的主体内容为工作项目《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及综合》隶属于《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计划项目,由于项目内容过于庞杂,当时在工作项目之下设立了10个子项目。

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07年度对项目设置内容进行了重大调整。把2006年度《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及综合》、《我国主要金属矿床模型研究》、《中国成矿体系综合研究》三个工作项目合并为统一的《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计划项目。原来在《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及综合》项目之下设立的10个子项目调整为工作项目。

2007年度《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计划项目包括如下工作项目:

1、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综合

(1)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综合管理

(2)六大片区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3) 30个省地调院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2、全国重要矿产成矿地质背景研究

3、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

4、全国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综合信息评价

5、全国重要矿产单矿种总量预测

6、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综合信息集成

7、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综合信息集成

8、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

9、全国化工资源潜力评价

10、矿产资源定量化预测新方法研究

11、我国主要金属矿床模型研究

12、中国成矿体系综合研究

(二)时间

本工作要点时间为2007年1月-2007年12月。跨2006年度和2007年度两个财政年度

一、总体工作任务

1、全面完成省级基础地质资料和综合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建库工作。开展全国和片区基础数据库汇总建库工作。

2、全面开展省级矿产预测基础工作,包括成矿地质背景、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综合信息,成矿规律研究等工作。

3、开展典型地区预测方法技术全面试点示范工作。

4、开展全国成矿地质背景、综合信息、成矿规律、矿产预测评价等重大问题研究工作。

5、开展典型矿床野外调查及补充采样工作。

二、工作项目任务

(一)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综合项目

1、项目管理与成果综合子项目

(1)组织省级子项目组全面开展项目工作。

(2)负责组织技术培训。

(3)编制项目管理办法。

(4)编制出版技术要求(试行版)。

(5)编制2007年度计划项目工作方案。

(6)组织编制2006年度工作项目评估报告。

(7)组织开展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示范区试点工作。

(8)组织编制工作项目2007年度工作方案。

(9)负责项目工作进度和质量管理。

(10)负责项目经费管理。

(11)负责项目公共关系。

2、六个片区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子项目

(1)开展片区基础数据库维护、汇总和建库工作。

(2)片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示范区试点工作。

(3)开展片区成矿地质背景、综合信息、成矿规律、矿产预测评价等重大问题研

究工作。

(4)负责片区有关省(区)项目技术指导。

(5)协助项目办公室开展片区有关省(区)项目工作进度和质量跟踪检查。

3、省级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子项目

(1)明确任务、落实人员组织、参加技术培训。

(2)编制子项目设计书。

(3)收集、整理预测工作有关的资料、数据。

(5)完成基础数据库维护工作。

(6)全面开展成矿地质背景,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综合信息、成矿规律研究工作,并编制相关专题图件。

(二)全国重要矿产成矿地质背景研究项目

1、负责全国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方法理论技术培训。

2、编制全国大地构造分区图。

3、参加全国预测方法技术地质构造研究部分试点示范工作。

4、开展全国成矿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研究部分)重大问题研究工作。

5、指导省级项目组进行成矿地质构造研究。

(三)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项目

1、负责全国成矿规律方法理论技术培训

2、编制全国成矿区带图

3、参加全国预测方法技术(成矿规律研究部分)试点示范工作。

4、开展全国成矿规律研究工作。

5、开展典型矿床研究及建模工作。

6、开展典型矿床野外调查及补充采样工作。

7、指导省级项目组开展成矿规律研究。

(四)全国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综合信息评价项目

1、负责全国综合信息方法理论技术培训。

2、完成运用航磁资料磁性矿产定量预测方法研究,并提供应用。

3、完成运用化探综合异常定量预测方法研究并提供应用。

4、参加全国预测方法技术(综合信息评价部分)试点示范工作。

5、开展综合信息重大问题研究工作。

6、指导省级项目组开展综合信息评价工作。

(五)全国重要矿产单矿种总量预测项目

1、负责全国矿产预测技术培训。

2、参加矿产预测方法研究工作。

3、参加全国预测方法技术(矿产预测部分)试点示范工作。

4、指导省级项目组开展矿产预测工作。

(六)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综合信息集成

1、负责完成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建立工作。

2、负责完成有关数据处理软件整理工作。

3、指导省级项目组开展基础数据库维护工作。

4、开展全国基础数据库维护汇总工作。

(七)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

1、开展铀矿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并编制相关专题图件。

2、铀矿有关的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等综合信息研究工作,并编制相关专题图件。

3、铀矿成矿规律研究,并编制相关专题图件。

(八)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项目:

1、负责全国煤炭预测方法理论技术培训。

2、编制全国煤炭预测有关图件。

3、参加全国预测方法技术(煤炭资源部分)试点示范工作。

4、指导省级项目组开展煤炭成矿规律研究工作。

5、开展全国煤炭预测重大问题研究工作。

(九)全国化工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1、参加技术培训

2、参加全国预测方法技术(化工矿产部分)试点示范工作。

3、指导省级项目开展化工矿产成矿规律研究工作。

4、开展全国化工矿产成矿规律研究工作。

(十)矿产资源定量化预测新方法研究项目组

1、负责矿产预测方法技术培训

2、研制矿产定量预测方法(试行),并提供应用。

3、根据地质构造研究、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综合信息,成矿规律研究等资料,研究制定不同矿床类型的定量化预测方法。

4、开发定量预测方法相关软件

5、指导省级项目组运用统一的定量预测方法。

三、主要工作内容

(一)全面启动省级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

1、国土资源部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发出开展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的通知并召开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动员会。

2、落实各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组织体系和项目组成员。

(1)各省建立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由各省国土资源厅主管负责人任组长,省厅有关部门负责人、省地勘局有关负责人、省煤田地勘局有关负责人、省地调院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协调本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

(2)以省级地调院为主要承担单位,并吸收省局区调队、物探队技术骨干共同组成项目组。省地调院设在省国土资源厅的省(区)由省领导小组协调建设。

(3)以省煤田地勘局为主,组建相对独立的煤田课题组,纳入省级项目组统一管理。

3、组建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地区协调小组: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区地调中心负责,各省级项目承担单位参加,协调片区内各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技术业务工作。

(二)技术培训工作

1、以项目总体设计书、技术要求为主要内容,进一步编制培训教材,开展技术培

训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总论部分:

包括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技术”及技术路线、方法理论、工作部署、组织管理等内容。

(2)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方法理论:

包括沉积岩区、侵入岩区、火山岩区、变质岩区研究、大型变形构造/区域断裂带研究、综合地质构造研究等内容。

(3)成矿规律与矿产预测方法理论

包括:典型矿床研究、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单矿种预测方法、定量预测方法理论等内容。

(4)综合信息研究方法理论:

包括: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等数据处理及地质矿产信息提取等内容。

(5)计算机技术应用与数据处理方法技术:

包括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计算机技术应用、基础数据库维护、综合信息数据库、成矿数据库建库技术、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相关软件应用。

(6)煤炭矿产预测方法理论

2、组织开展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专题研讨工作

为了指导各省按照统一的技术要求开展工作,全国汇总各专题工作项目组将针对成矿地质背景、综合信息研究、成矿规律研究、矿产预测评价等工作中有关重大问题组织开展各省项目组参加的专题研讨会。

(三)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1、全面收集大于1:5万及1:20万区调、航磁、重力、化探、自然重砂、矿产、典型矿床、科研等原始数据及成果资料。

2、全面掌握1:20万、1:25万区调原始资料、1:5万区调、物探、化探、自然重砂等成果资料。

3、编制工作程度图件

(四)编制省级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总体设计书以及2006-2007年度工作方案

1、确定本省预测矿种,并划分矿床类型

2、开展矿产预测基础工作

(1)确定不同矿种不同矿床类型工作区范围。

(2)确定成矿地质背景综合信息研究、典型矿床研究、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矿产预测评价、计算机技术应用及数据应用等各项专题研究工作内容及落实专题图件编制种类。

(3)按照全国统一的技术要求,落实本省工作内容有关技术要求。

3、编制总体设计书

4、编制2006-2007年度工作方案

起止时间(2007年1月-2008年6月)

(五)完成片区项目基础工作

1、矿产研究工作:

1)确定片区预测矿种方案,并提出各省预测矿种建议方案;

2)确定片区预测矿种的矿床类型划分方案;

3)初步提出片区预测矿产矿床类型的工作区范围;

4)初步提出预测矿产矿床类型的典型矿床;

5)初步确定片区主要成矿区带的划分方案;

6)初步提出成矿规律研究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2、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

1)根据预测矿产矿床类型提出需要开展的专题研究工作内容及需要编制的专题图件种类;

2)初步提出本区区域成矿构造演化的重点阶段划分方案;

3)初步提出本区大地构造分区的初步划分框架方案;

4)结合预测需要提出需要解决的重要区域地质构造问题。

3、物探资料应用研究工作:

1)建立片区基础数据库;

2)针对预测要求,划分开展不同数据处理要求的分区(包括定性解释,地质体定量解释,磁性矿产定量解释)。

4、化探资料应用研究工作:

1)结合全国景观地球化学分区图编制景观地球化学分区图;

2)根据不同矿床类型,初步提出化探数据处理方案(包括单元素及综合元素)。

5、遥感资料应用研究工作:

1)确定遥感地质构造解释方案;

2)确定遥感异常提取处理方案;

3)摸清各片区基础数据库数据维护的资料情况:

包括八大基础数据库。各省需要补充及更新的数据要求。

(六)矿产资源定量化预测方法研究工作

1、根据所提供的地质构造研究、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综合信息研究、成矿规律研究等资料,研究制定定量化预测方法。

按照沉积型、层控“内生”型、综合“内生”型三大类矿床类型,分别制定定量预测方法。

2、定量预测方法包括:按单矿定量圈定最小预测区、预测资源量、估算矿床数及规模。

3、提出适合本次预测工作的方法组合和流程,供各省使用。

(七)制订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和建库指南

1、制订各类综合信息数据库、成果数据库、数据格式。

2、统一编码

3、编制各类综合信息库、成果数据库建库指南。

(八)各类数据处理、信息提取、综合图件编制软件,提供各省使用

(九)开展省级基础数据库维护工作

本次预测工作,数据库建设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基础数据库,第二类综合信息数据库,第三类成果数据库。

1、地质图数据库(比例尺1:5万、1:20万、1:25万、1:50万、1:150万、1:250万)

2、矿产地数据库

3、航磁数据库(1:5万、1:20万、1:50万、1:100万)

4、重力数据库(1:20万、1:50万、1:100万)

5、遥感数据库(1:25万)

6、自然重砂数据库(1:20万)

7、工作程度数据库

8、典型矿床数据库

简称八大基础数据库,资料截至时间为2005年底。

(十)全面开展省级矿产预测基础研究工作

1、完成八大基础数据库维护工作

2、开展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工作并编制专题图件

3、开展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等综合信息研究工作

4、开展典型矿床及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工作

(十一)预测技术试点示范

在全国各省完成省级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总体设计书编制以后,随着各省矿产预测基础研究工作的全面展开,全国汇总专题项目组在项目办统一组织下将全面开展预测技术试点示范工作。

1、试点示范内容:

1)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包括沉积岩区、火山岩区、火山岩区、侵入研究、变质岩区、大型变形构造区、综合地质构造研究及编制各类专题图件等内容。

2)航磁资料研究:包括磁性矿产定量预测:

预测区地质构造定量推断解释、全省地质构造推断解释及编图等内容。

3)重力资料研究:包括预测区地质构造定量推断解释、全省构造推断解释及编图等内容。

4)遥感资料研究:包括地质构造推断解释和蚀变遥感异常圈定和筛选及编图等内容。

5)化探资料研究:包括区域地质构造推断解释及编图,综合异常推断解释、矿化信息定量提取及编图定量预测资源量方法试验等内容。

6)自然重砂资料研究:包括异常圈定及矿化信息提取等内容。

7)成矿规律研究:包括典型矿床研究,建立矿床模型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建立成矿系列及区域找矿模式,提取预测要求及成矿规律图编制等内容。

8)矿床预测方法:包括沉积型、层控“内生”型、综合“内生”型三大类矿床类型预测方法,试点示范等内容。

同时对全国带有普遍意义的矿种开展预测试点。

2、试点示范地区:按照华北、东北、西北、西南、西北、中南、华东六个地区结合地质构造分区,成矿区带、矿种、预测方法统筹安排试点选区工作。一般选择资料比较齐全,以及已有工作基础地区。

3、试点示范组织:

1)试点工作组织采取以省为基础,全国汇总专题项目组、片区项目组三结合的形式开展工作。一般选择人员组织落实、资料基础较好、技术基础好的省级项目组开展试点工作。

2)选择1:20万图幅,或Ⅳ级成矿区开展试点工作,条件具备时可选择Ⅲ级成矿区带开展试点工作,例如:西南“三江”成矿带中南段、川西义敦岛弧成矿带、湖南省湘中、湘南成矿带。

3)选择沉积矿产(磷矿、煤)、层控“内生”矿产、层控铅锌矿床、综合“内生”矿产、长江中下游铁铜矿产、胶东金矿产等。

4、试点工作时间:2007年3月~2007年9月

全国矿产预测潜力评价工作2007年度工作重点是试点示范工作,要求于2007年9月份取得全面试点示范工作的成果,作为本计划项目第二阶段标志性成果。

(十二)开展片区、全国基础数据库(八大数据库)维护汇总工作

预计省级基础数据库维护工作于2007年全部完成,并在年底前验收,2008年6月以前完成片区汇总工作,并转入全国汇总工作。

(十三)开展片区、全国重大地质矿产问题综合研究工作

1、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基础地质构造重大问题综合研究。

2、成矿规律重大问题综合研究

(十四)典型矿床野外调查工作

1、补充测定200各典型矿床同位素年龄;

2、补充调查200个典型矿床成矿特征。

(十五)继续开展矿产资源定量预测方法研究工作

1、在2007年6月份提交预测方法(试用版)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预测方法流程,并通过试点示范工作提出第一版,同时开发相应软件。

2、进一步完善运用航磁资料开展磁性矿产定量预测,运用化探异常资料进行资源量估算方法技术。

(十六)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指导工作:由项目办及全国汇总专题组负责指导省级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

1、召开研讨会,解决带有共性的重大技术问题。

2、组织专家组对有关省局进行专题指导,解决技术难题。

四、工作安排

(一)全面启动省级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2007年1月~2月

(二)技术培训工作

2006年3月~4月集中授课及组织专题研讨会。

(三)各省资料收集整理工作:2007年1月~4月

(四)编制审查省级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总体设计书:2007年3月~4月

(五)片区项目基础工作:2007年1月~3月

(六)矿产资源定量化预测方法研究工作

第一阶段:2006年11月~2007年3月,完成技术培训版;

第二阶段:2007年3月~6月,完成试用示范版,提供全国使用;

第三阶段:2007年6月~12月,完成第一版,同时开发相关软件模块。

(七)制订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模型和建库指南

第一阶段:2007年1月~3月,完成技术培训班;

第二阶段:2007年3月~6月,完成使用版;

第三阶段:2007年6月~9月,完成第一版。

(八)整理各类数据处理、信息提取、综合图件编制软件

第一阶段:2007年1月~3月,完成技术培训版;

第二阶段:2007年3月~6月,完成试用版;

第三阶段:2007年6月~9月,完成升级版。

(九)开展基础数据库维护工作

省级基础数据库维护工作:2007年3月~12月

片区基础数据库维护汇总工作:2008年1月~6月

全国基础数据库维护汇总工作:2008年3月~9月

(十)全面开展省级矿产预测基础研究工作

2007年5月~12月(要求2008年6月完成)

(十一)预测技术试点示范

2007年3月~9月

(十二)全国重大地质矿产问题综合研究工作

1、2007年1月~6月由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组提交全国大地构造分区图试用稿。

2、2007年1月~6月由成矿规律研究组提交全国成矿区带图试用稿。

3、开展全国重大地质矿产问题综合研究工作,2007年1月-12月。

4、不定期召开重大地质矿产问题研讨会。

(十三)典型矿床野外调查工作

2007年1月~12月(要求2008年6月完成)

(十四)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指导工作

2007年1月~12月(要求到省级矿产预测工作全过程)

达州市矿产资源

达州市矿产资源 节约与综合利用研究报告 二○一七年六月

目录 一、矿产资源开发及节约与综合利用现状 (1) (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概况及特点 (1)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 (3) (三)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利用 (4) 二、二轮规划以来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总体评估 (4) (一)产资源规划中主要相关内容回顾 (4) (二)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的主要成就 (7) (三)节约与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7) 三、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目标内容研究与建议 (8) (一)规划目标 (8) (二)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8) (三)节约与综合利用约束性指标研究 (12) (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模式 (12) (五)探索综合利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13) 四、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的措施 (14) (一)加强节约与综合利用的宣传教育 (14) (二)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要从源头抓起 (14)

(三)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15) (四)加速矿业开发规模化集约化建设 (17) (五)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保障措施 (18) (六)建立综合利用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体系 (19)

一、矿产资源开发及节约与综合利用现状 (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概况及特点 (1)矿产资源概况 截止2015年底,全市范围内已发现各类矿产资源42种,其中能源矿产5种(煤、天然气、页岩气、地热、铀),金属矿产8种(钒、锰、赤铁矿、菱铁矿、铝土矿、锶矿、镓、锗),非金属矿产26种(杂卤石、天然卤水、毒重石、岩盐、磷矿、硫铁矿、重晶石、玄武岩、冶金用白云岩、熔剂用石灰岩、冶金用石英岩、耐火粘土、高岭土、陶瓷土、石英砂岩、硅灰石、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大理岩、砂岩、砖瓦用页岩、砂砾石、膨润土、石膏、水泥用粘土、砖瓦用粘土),水气矿产3种(地下水、矿泉水、硫化氢)。煤矿、石膏、灰岩主要分布在背斜两侧,天然气分布于宣汉、大竹、开江、达川区,钾盐分布在达川区、渠县及宣汉等地,全市大型矿山8个,中型8个,其余的均为小型。达州市的优势矿产资源主要特点如下:天然气:达州市天然气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三大气田之一和川气东送工程的起点,是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基地,天然气资源总量3.8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7000亿立方米。 煤:达州市煤炭资源丰富,是全市主要能源之一,亦是四川省1/3主焦煤基地之一。截至2015年底,共有煤矿采矿权132宗,居全省前列。达州市境内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采矿历史悠久,现查明资源储量5.66亿吨,资源潜力较大。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报告

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遥感异常提取 1.省主要成矿区(带)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矿谱系 综合了全国各类地质资料和现有地质成矿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对全国用五分法(袁孚、朱裕生,1980,1981;毓川、朱裕生,1999)做了统一划分。其中省的情况是这样的。 省所属滨太平洋成矿域,下扬子成矿省和华南成矿省,长江中下游中生代铜金铁铅锌硫成矿带、江南地块中生代铜钼金银铅锌成矿带、浙闽沿海中生代非金属铅锌银成矿带、湾-武夷山北段古生代、中生代铅锌银钨锡稀土稀有矿床成矿带。 下扬子成矿省是显生宇地层发育的成矿省,其次是中元古代地层出露较广,它是古元古代以后地壳连续活动的成矿省。华南成矿省是新太古代以后连续活动,其活动又逐步增加的成矿省,其中在泥盆纪(地层占15.27%)和侏罗纪地层(16.46%)两时代出露的地层最多,其次是寒武系(8.23%)、白垩系(11.21%)、石炭系(7.24%)三个时代。所以它是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活动强烈的成矿省。 下扬子成矿省主要超值元素组合:Fe2O3、Cu;Pb、Zn、Ag、Cd;Au、As、Hg、Sb;W、Sn、Bi;Ti、V、Cr、Co;Li、La、Y、Nb、Zr;SiO2、Al2O3、Zr、Ba、Sr;F八组。成矿省已知矿床有236处(生192,外生40,变质4),矿床类型有18类,主要类型有接触交代型67处(以铁铜矿床为主,占全国同类矿床的20.68%,居全国之首)、热液型59处、陆相火山岩型40处(玢岩铁矿、占全国同类矿床的23.95%,属全国之首)、斑岩型13处、热液(水)型13处,其他各类较少。由此可知,五组超值元素组合与产出矿床的事实较接近,且接触交代型矿床(以Fe、Cu为主)和陆相火山岩型(以玢岩铁矿床为主)居全国同类矿床之首。 华南成矿省是我国有色、贵金属、稀有稀土矿床最丰富的成矿省之一,地质工作程度很高,地球化学元素的丰度值也高,超值元素的组合有:W、Sn、Mo、Bi;(Cu)、Pb、Zn、Ag、Cd;Au、As、Hg、Sb;La、Li、Be、Nb、Y、Zr;U、Th;SiO2、Al2O3;B、F;Ti七组,其中的SiO2、Al2O3组合反映了地壳的酸度较高。其中的Pb、Au、W、Sn、Bi、La、Be、Nb、U、Th、Zr、Al2O3等12种元素是全国是最高的。成矿省已勘查的矿床497处(生322,外生153,变质22),位于华北陆块成矿省之后,居全国第二。其有18种矿床类型,主成因类型是热液型(以钨锡矿床为主,185处,占全国同类矿床的26.97%,位于全国之首),花岗岩型矿床16处,占全国同类矿床的64%,位于全国之首。涉及的矿种有W、Sn、Mo、Bi、U、Th、Au、As、Hg、Sb及Y、La、Li、Be等矿种和地球化学组合。已知矿床的特征和地球化学超值元素的组合相互印证了区域成矿作用的成矿机制、证明地球化学元素在矿产勘查中的作用。 省有7个勘查靶区。勘查靶区的具体名称和包含的矿种如下。①皖浙天目山-宁国Sn Cu Ag W萤石勘查靶区;②西天目山-石耳山Ag W Sn萤石勘查靶区;③永康西溪-Pb Zn Ag Cu 萤石勘查靶区;④松阳靖居口Cu Pb Zn Au勘查靶区;⑤青田温溪Au、明矾石、叶蜡石勘查靶区;⑥文成明矾石叶蜡石萤石勘查靶区;⑦开化白沙关-玉京峰Cu Ag W Sn勘查靶区。 2.省矿产资源概述 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产为主。石煤、明矾石、叶蜡石、水泥用凝灰岩、建筑用凝灰岩等储量居全国首位,萤石居全国第2位。东海大陆架盆地有着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前景。 全省已发现的矿产113种,其中已查明资源储量、并列入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种69种,包括能源矿产4种:煤、石煤、放射性铀矿及浅层天然气。金属矿产(含稀散元素)23种:铁、钛、钒、铜、铅、锌、镍、钴、钨、锡、铋、钼、汞、锑、金、银、铌、铍、镓、铟、镉、钪、硒。非金属矿产42种:普通萤石、熔剂灰岩、冶金白云岩、耐火粘土、硫铁

矿产资源名词解释

矿产资源名词解释 【矿产】泛指一切埋藏于地壳(或分布于地表的),可供人类经济利用的,有开采价值的工业矿物、岩石、油、气、水等资源。矿产一般可分为:①可以从中提取元素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如铁矿、铜矿、铅矿、锌矿,硫、氟、碘矿等;②可以作为非金属原料或直接利用其物理、化学和工艺特性的非金属矿产,如硫铁矿磷块岩、金刚石、石灰岩到;③可以作为能源的可燃性有机矿产,如煤、油页岩、石油、天然气等。目前,已将地下水、地热(地热水)、惰性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天然气水合物以及锰结核等资源,也包括在矿产资源的范畴内。 【矿产资源】赋存于地壳内部或地壳表面的、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呈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具有现实和潜在经济意义的天然富集物。矿产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基本源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当今社会92%以上的一次资源、80%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取自矿产资源,30%的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城乡生活用水取自地下水。中国将矿产资源按地质可靠程度分为查明矿产资源、潜在矿产资源。查明矿产资源又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分为、可行性评价和经济意义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三大类。中国按工业对矿产资源需求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四类,已发现的矿种有171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59种。其中地下水具有矿产资源和水资源双重属性。矿产资源具有特殊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 【能源矿产】又称燃料矿产、矿物能源。赋存于地表或地下的,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呈固态、气态和液态的,具有现实和潜在经济意义能源价值的天然富集物。中国已发现的能源矿产,固态的煤、泥炭、石煤、油页岩、铀、钍、天然沥青、天然气水合物等;液态的有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另有地热资源(可呈液态、气态),其中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能源矿产中人类通常使用且历史较为长久的是煤、石油、天然气和油页岩;新开发的有煤层气、油砂、天然沥青等。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提高,又开发出了核能和地热资源作为能源,这些矿产资源包括铀、钍、地热。中国利用核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地热的利用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煤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绝对优势。随着石油、天然气、核能在一次能源结构中比重的逐渐加大,煤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会则有所降低。 【金属矿产资源】能够从中提取金属原料的矿产资源。按工业用途及金属本身性质,可分为黑色金属矿产资源、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稀有金属矿产资源、贵金属矿产资源、稀土金属矿产资源、分散元素金属矿产资源。也有将放射性元素矿产资源归入其中的。 【非金属矿产资源】是指可以作为非金属原料或利用其特有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工艺特性来为人类的经济活动服务的矿产资源。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建筑、机械、农业、环保、医药等行业,并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国防、航天、通信等高科技领域。它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产值的增长速度已超过了技术矿产。其开发利用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已发现和开发利用的非金属矿产资源种类95种,加上亚类共计135种。依据工业用途可分为:冶金工业熔剂和耐火材料类、化工及化肥原料类(硫、磷、钾岩、硼、天然碱等);建筑材料用的玻璃、水泥、砖瓦、陶瓷原料、石材和轻质建材原料;制造工业的铸造、润滑、摩擦、磨削、电子、电气、光学材料;用于改进文字性能的各种填料原料;电力、石油、核能等工业的辅助材料;环境保护用材料;农牧业用的矿物材料;医药用的矿物原料;宇航与军工用的矿产;宝石、玉石和彩石材料等。 【矿床成因类型】根据形成矿床的地质作用而划分的矿床类型。如按成矿作用分为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和变质矿床,以及它们之间的叠加和再生矿床等。上述类型中又可按岩浆

《矿产资源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矿产资源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题目 1.矿产资源的概念以及特点 2.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原因 3.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有哪5个方面? 4..矿产资源经济学的作用 5.矿产勘查四个阶段,主要工作以及异同 6.地质可靠程度的四分是哪四分?各个程度的要求有哪些 7.矿床经济评价的因素?各因素的内容有哪些 8.三率的概念 9.矿床工业指标的概念及内容 10制定矿床工业指标的步骤有哪些(6个方面)? 11熟记岩金矿共生(铜、铅、锌)矿产工业指标要求。 12.矿床经济评价的任务、目的及原则 13.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的异同 14.论述矿床经济评价和地质评价的关系。 15.财务评价的概念,主要经济效果指标及其计算 16.技术经济评价主要的方法(静态的,动态的),包括概念、计算方法(出计算题) 17.国民经济评价概念,意义和内容 18.效益费用的内部转移支付概念,包括哪几项,为什么? 19.外部效果的概念及类型,并举例说明 20.影子价格的概念及调整的基本原则 21.外贸货物和非贸易货物的概念,分别分为哪几种,并举例说明 22.外贸货物影子价格的调整方法 23.影子汇率的概念,与官方汇率的区别 24.特殊投入物的概念,包括哪几类,它们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5.国民经济评价的概念和目的,主要经济效果指标及其计算 26.矿床经济评价的目的、任务和原则是什么? 27.综合利用指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计算题) 28如果不能正确认识环境资源价值,会导致哪些后果? 29.矿产资源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环境资源存在经济价值的理论依据 30.探矿权、采矿权的概念及其出让有哪几种方式? 31.共生矿产与伴生矿产概念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2007年工作要点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办公室 二○○七年一月

第一部分 2006年任务完成情况 一、2006年工作任务 1、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力量和资料基础,组织编制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的总体实施方案,落实项目组织体系和项目组成员。 2、进一步完善矿产预测评价技术,组织编制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技术指南和技术要求。 3、开展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技术培训,统一部署实施全国范围的潜力预测评价工作。 4、完成相关基础地质资料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建库工作,开展典型地区的矿产预测评价试点工作。 二、2006年任务完成情况 本项目内容庞杂,各层次2006年度工作任务及启动时间并不一致,分别叙述如下。 1、全国汇总专题工作项目:工作时间2006年7月~2007年6月,包括以下工作项目: 全国重要矿产成矿地质背景研究 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 全国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综合信息评价 全国重要矿产单矿种总量预测 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综合信息集成 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 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 全国化工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矿产资源预测定量化新方法研究 目前已完成计划项目总体设计书的编制,落实项目组织体系和项目组成员,编制完成各工作项目总体设计书。编制完成技术要求。 2、全国片区子项目:工作时间2006年10月~2007年6月,片区子项目属于《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综合》工作项目的组成部分。包括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个片区子项目。目前已完成项目人员组织、落实总体任务,并已完成总体

设计编制工作。 3、全国省级子项目:工作时间2007年1月~6月 省级子项目属于《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综合》工作项目的组成部分,包括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目前尚未全面启动工作。 4、《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计划项目总体进展: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计划》项目自2006年6月份启动以来,在项目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地调局组织了地科院矿产资源所、发展研究中心等直属单位,以及中化地质矿产总局、核工业地质总局、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等有关单位全面开展了各项工作,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总体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把项目总体工作进展简要说明如下: 半年来主要完成了以下各项工作:项目启动准备、编制设计、总体人员组织落实、编制技术要求、落实工作任务。 (1)启动准备 2006年4月19日,地调局召开了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工作方案座谈会。张洪涛副局长主持会议,明确了项目的目标任务、实施方案、组织保障等有关事宜。并进行收集资料等有关准备工作。6月30日,地调局召开了第二次协调会议,在原项目任务书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了项目组织机构,并明确了地科院矿产资源所、局发展研究中心为业务支撑单位,项目办设在地科院矿产资源所。会后各方面开展了实质性的组织落实和设计编写工作。 (2)项目总体设计编制 2006年7月5日,项目办公室成立,并就总体设计初稿进行了讨论,对有关重大技术问题达成了共识。7月28日,由项目办组织有关专家对总体设计进行了初审。8月11日,项目负责人向项目指导小组进行了工作汇报,汪民副部长以及规划司、财务司、地勘司、储量司、科技司有关负责同志听取了汇报,全面了解了项目总体目标任务、工作内容、技术路线、人员组织、工作阶段、经费概算等情况,汪民副部长就做好该项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并且充分肯定了总体设计的基本内容。8月16日,项目技术委员会对总体设计进行了终审,并通过了评审。 (3)落实人员组织及任务 自8月下旬开始到9月初,项目办组织了工作组分别到发展中心、矿产资源所、航遥中心、煤田地质总局、化工地质局、核工业地质局等有关单位召开工作座谈会,落实

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一些基本预测理论方法的进展 肖克炎

第43卷 第4期2013年07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Earth Science Edition) Vol.43 No.4 July  2013 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一些基本预测理论方法的进展 肖克炎1,2,娄德波1,孙 莉1,李景朝3,叶天竺3 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2.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湖北荆州 4340003.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37摘要:全国25种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是迄今为止投入最多的矿产预测评价工作,采用的技术方法是基于矿床模型的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预测工作针对矿产预测的基本问题,如地质工作的不平衡性、 三维预测、定量预测与定性预测结合、地物化遥综合预测等问题进行有益探索,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以矿产预测类型为纲,开展建造构造编图,将建造与成矿环境结合;通过矿产预测类型的成矿模式、预测要素研究构建定量预测模型;通过成矿地质体地质参数法预测实现二维到三维的定量预测。 关键词:预测问题;矿床模型;三维预测;地质参数;定量预测;矿产资源 中图分类号:P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5888(2013)04-1073- 10收稿日期:2012-11- 09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1212010733806);中央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K1103 )作者简介:肖克炎(1963—),男,研究员,主要从事数学地质及矿产资源评价研究,E-mail:ky anxiao@sohu.com。Some Progresses of Mineral Prediction Theory  and Method inImp ortant Mineral Resource Potential Assessment of ChinaXiao Keyan1,2,Lou Debo1,Sun Li 1,Li Jing chao3,Ye Tianzhu3 1.Institute of Mineral Resources,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37,China2.Geophysics and Oil Resource Institute,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 434000,Hubei,China3.Centre of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CGS,Beijing 1 00037,ChinaAbstract:The mineral p otential assessment of 25important mineral resources has been the mostimportant prediction by far in China.In this projection,methods of deposit model and integratedgeological information are used to predict mineral resource potential.Some methods are p ut forward tosolve some difficulties in mineral prediction such as lack of unbalance of geological works,3Dprediction,integration of qualitative prediction with quantitative prediction,as well as data integration of geology ,geophysics,geochemistry and remote sensing.During the prediction work,we put forward somemethods as followings.Firstly,sedimentary formation is linked with metallgenitic settings by using  typeof mineral prediction to compile Formation-Tectonic map.Secondly,the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modelcan be founded by studies on deposit model and prediction factors.Thirdly,the transformation from 2Dto 3Dis completed by using  geological parameter volume method to estimate resources.Key words:prediction difficulties;deposit model;3Dprediction;geological parameter;quantitativep rediction;mineral resource

我国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能利用潜力评价

我国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能利用潜力评价 发表时间:2018-10-17T11:28:19.39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4期作者:田蓉李福杰李达宁 [导读] 在我国地源热泵系统应用适宜性评价基础上,根据可有效利用的浅层地温能----可调控的能量(空调热负荷指标、空调冷负荷指标)田蓉李福杰李达宁 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江苏南京 210007 摘要:在我国地源热泵系统应用适宜性评价基础上,根据可有效利用的浅层地温能----可调控的能量(空调热负荷指标、空调冷负荷指标),计算全国各省有效利用浅层地温能,对我国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资源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由评价结果可知,全国各省实际可有效利用的浅层地温总量为7.11581E+11kWh,总装备空调面积为36813.72~28330.50 km2,可供4.7~6.3亿人供暖和制冷。 关键词: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能;利用潜力;评价 引言 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主要应用地源热泵技术,随着热泵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我国很多地区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进行地源热泵系统的建设,国家也大力提倡这项技术的应用,但是由于缺乏适宜性分区和区域规划,在一些不适宜地区出现了盲目建立地源热泵系统的现象,引发了很多问题,尤其是环境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源热泵系统的推广和因地制宜的应用,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在此背景下,根据地源热泵系统适宜性评价指标和方法,对我国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资源的利用潜力进行评价,为地源热泵系统的建设提供依据。 1 计算原理 利用浅层地温能来安装空调,解决冬天供暖、夏天制冷问题。根据气候特征,利用浅层地温能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Ⅰ)只需冬天取暖,夏天无需制冷;(Ⅱ)只需夏天制冷,冬天无需取暖;(Ⅲ)夏天制冷,冬天制冷。 以冷热均衡为原则,Ⅰ类地区取暖所需要总热能来自于可有效利用的浅层地温能,取暖的同时将冷能带入地下,造成地下温度下降,这可以在非采暖期(时间达半年以上)从环境得以恢复。Ⅱ类地区制冷是所需要的总冷能来自于可利用的浅层地温能,制冷的同时也将热量带入地下,造成地下温度上升,这可以在非制冷期(时间达半年以上)从环境得以恢复。Ⅲ类地区采暖时带入的冷能,在制冷时期利用制冷,到达冷热均衡。根据全国气候特征,我国利用浅层地温能主要以(Ⅲ)方式为主。但以海南为代表的南方地区主要以制冷为主,其在夏天制冷期间带入的热能在取暖期利用,由于取暖时间段,总热能相对较大,则其取暖面积相对较大;同样,以黑龙江为代表的北方地区,其制冷面积相对较大。为了整个浅层冷热能达到均衡,则采暖期或制冷期所获得的热能或冷能的最大值均为可有效利用的浅层地温能----可调控的能量。 2 空调热负荷指标 空调热负荷指标:空调系统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需由供热设施供给的热量。空调热负荷指标由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加热由门窗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加热由门及孔沿与相邻房间浸入的冷空气的耗热量、建筑内部设备得热、通过其他途径散失或获得的热量等组成,主要由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加热由门窗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组成。 又根据《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技术措施》(第二版),只设供暖系统的民用建筑物,其供暖好热量可用窗墙比公式法进行计算。 根据目前手册和一些实例中提供的热负荷与温差,则可计算出住宅建筑和非住宅建筑的空调热负荷系数Mh。假定在全国范围内,住宅建筑与非住宅建筑的结构一样,则住宅建筑与非住宅建筑的热负荷系数均为定值。则只需知道供暖期每个城市的平均室温就可以计算出热负荷系数。 根据《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技术措施》(第二版),提供了部分建筑的热负荷(以北京为例);又根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2001年局部修订),冬季空气调节室内温度计算参数为18~22℃,夏季空气调节室内温度计算参数24~28℃。 3 空调冷负荷指标 空调冷负荷指标:空调系统在制冷室外计算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需由制冷设施带走的热量。其涉及的方面多,主要由人体冷负荷、灯管冷负荷、设备冷负荷、新风冷负荷、渗透冷负荷、外墙和屋面冷负荷、外窗和天窗冷负荷、内围结构冷负荷。 根据《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技术措施》(第二版),提供了部分建筑的冷负荷(以北京为例);全年用空气调节系统冬季热负荷可按下述方法估算:北京地区为夏季冷负荷的1.1~1.2倍,广州地区为夏季冷负荷的1/3~1/4. 4 全国各省有效利用浅层地温能 浅层地温能储存介质按中细砂和砂粘土1:1计算,水的比热容大约是1 kcal/kg·℃,中细砂的比热容为0.24kcal/kg·℃,砂粘土的比热容为0.33 kcal/kg·℃,砂粘土密度为1.78*103kg/m3,中细砂与水的密度分别按1.75*103kg/m3、1*103kg/m3计算。中细砂孔隙度按30%,砂粘土按45%计算。浅层地温能资源一般利用温差在5℃~15℃,而在我国不同地区可利用温差也不同,此次概算采用平均值9℃。考虑到城市建筑面积系数50%,30%的可采系数,25%的可利用效率,考虑到浅层地温利用深度的不均一性,现将其可利用深度按50m处理,采用热储法计算,则全国各省实际可有效利用的浅层地温总量计算结果为7.11581E+11。 5 全国利用浅层地温能可装备的空调面积 建筑类型不同,建筑冷热负荷指标也不同,本次计算采用下式计算各省冷热负荷指标: (10)

矿产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矿产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摘要:矿产资源的赋存具有客观复杂性。为了能够将矿产资源合理、高效安全地开发利用,合理规划非常必要。本文主要针对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基础工作,对矿产资源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论述。在探讨了矿产资源综合评价与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关系的基础上,设计了评价指标体的构建程序,分别从不同的评价尺度构建了服务于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矿产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保障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合理性、尽可能地减少规划的偏差、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提供可靠的依据,并提出了加强矿产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动态管理的新思路。 关键词:矿产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规划 一、引言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矿产资源的基础地位越来越重要。矿产资源的大量消耗导致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同时,我国大宗矿产资源、优质矿产的探明总量严重不足,相对于不断提高的开发强度,矿产资源储量保证年限锐减。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与其所依赖的物质基础之间的不协调日见凸现。因此,如何协调我国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的同步治理,提高矿产资源潜力、扩大保有储量,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已无可回避。为此,在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各地的实际,制定不同层次的矿产资源规划非常必要。 矿产资源规划是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的纲领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编制专项规划和地区性、行业性矿产资源规划的依据。因此,保证矿产资源规划的合理性非常必要,而为保证矿产资源规划所开展的基础评价工作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了。矿产资源综合评价是将地质工作中所获取的相关数据与资料,应用地质理论和科学方法,在总结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矿产资源信息。 矿产资源综合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将技术与经济密切结合起来,根据评价的目的,通过完善的指标体系,利用系统的方法体系,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从不同的角度予以表述。国内外矿产资源评价的实践表现出以下的特点:对矿产资源进行单项评价、横向评价和基于理论技术分析的比较多,而开展综合评价、纵向评价和基于计算机智能化评价的较少[1]。目前也还没有一个相对公允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构建适合我国的矿产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丰富矿产资源规划综合评价理论,确保矿产资源评价结论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矿产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矿产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对矿产资源状况予以全面、系统、客观反映

办理压覆重要矿产资源登记手续流程图

压覆重要矿产资源查询登记手续流程图

关于查询××××建设项目压覆 重要矿产资源的申请 ×××国土资源局: 概述建设项目立项背景、审批(核准、备案)状况、项目主管机关、建设机关、地理位置、拟用地范围及考虑建设项目安全保护距离后的评估范围(附规范的1980西安坐标系表示的拐点坐标)、面积或拟投资规模。 (1)××建设项目评估区范围直角坐标(1980西安坐标系) 拐点编号X Y 1 ················ 2 ··············· 3 ··············· 4 ··············· ····· (直角坐标格式参考范例:4××××××. ×××,××××××××. ×××,X坐标为7位数,Y坐标为8位数) (2)×建设项目评估区范围经纬度坐标(1980西安坐标系) 拐点编号X Y 1 ················ 2 ··············· 3 ··············· 4 ···············

····· (经纬度坐标格式参考范例,以90. ××××,38. ××××为例,X坐标为经度,用两位数值保留四位小数点表示,对应90度××分××秒,Y坐标为纬度,格式参照X坐标) 因评估区范围确定不当引起的一切责任后果由建设方负责。 现按规定将有关材料报上,专此申请查询该建设项目是否压覆重要矿产资源。 以上申请,请予答复。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详细通讯地址和邮编) 注:建设项目安全保护距离的确定需符合有关规范或规定,拟用地范围加上安全保护距离后的总范围即评估区范围。 (建设方加盖公章) ××××年××月××日

矿产资源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矿产资源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矿产资源评价是地质理论、资料收集和管理、评价方法、矿产品生产和技术经济条件之间联系的过程,它是矿产预测全部内容引伸和发展。矿产资源评价除了要在研究和认识地质规律的基础上用地质理论和可能的技术方法(物探、化探、数学地质)预先指出现在还没有发现,而将来可能或应当发现的矿产资源,并对它的质和量作出评价外,还要对它在当前和未来的社会政治环境中该产品的地位(开发利用和相对价值)作出估算。因此,矿产资源评价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实用地球学科,它涉及到地质、构造、岩石、矿物、矿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及实验地质学等基础地质学和地质制图、普查勘探方法、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矿、数学地质,计算机技术和卫星影象技术等方法地质学二大门类。由矿产资源和储量的定义可知:储量是勘察证实并被勘探工程揭露知道存在的矿体,矿产资源(系指潜在资源)是根据地质理论和可能的技术方法(勘探、物化探、数学地质等)推测可能存在的矿床所有的量。两者的根本差别决定了求取储量和资源量方法的根本差别。在已知区,矿产资源的定量评价已有一套成熟的方法,即根据揭穿矿体的工程所获得的矿体参数计算储量。因此,已知区的矿产资源定量评价方法及各种储量计算方法,不属于矿产资源定量评价的范围。矿产资源评价是对未知区的矿产资源量的预测评价。在未知区,地质人员得不到矿产资源量的计算参数,是通过以下途径间接地估算和评价未知区的矿产资源量:(1)在已知区建立矿产资源的定量评价模型。(2)寻找在地质构造格局上类似于已知区的未知区。(3)将已知区的矿产资源定量模型外推到未知区,从而估计出未知区的矿产资源数量。(4)按评价模型客观估计的结果进行地质解释,对未知区作出较为合理的评价。到目前为止所形成的全部矿产资源定量评价方法,都是基于这四点基本

关于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报告编制

关于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报告编制 有关事宜的通知 各有关项目承担单位: 为规范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报告的编制,根据《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特提出如下总的原则,请各有关项目承担单位在编制1999-2000年结题的矿产资源调查报告时遵照执行。 一、勘查工作程度要求 1、预查阶段:搜集并分析区内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资料,对预查区内的找矿有利地段、物探和化探异常、矿点、矿化点进行野外调查工作;对有价值的异常和矿化蚀变体要选用极少量工程加以揭露;如发现矿体,应大致了解矿体长度、矿石有用矿物成分及品位、矿体厚度、产状等,大致了解矿石结构构造和自然类型,为进一步开展普查工作提供依据,并圈出矿化潜力较大的普查区范围。如有足够依据,可估算预测资源量。 2、普查阶段:搜集区内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资料,通过适当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和物探、化探等方法及有限的取样工程,大致查明普查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大致查明矿体(层)的形态、分布、规模、产状和矿石质量,推断矿体的连续性,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石加工选冶性能进行类比研究,最终提出是否具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并圈出可供进一步开展详查工作的范围。 二、矿产资源评价指标 矿产资源评价指标,是指矿产质量方面和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要求。 鉴于大调查开展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程度相对较低,而矿床工业指标应根据矿石选冶试验才能具体确定,因此,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矿产资源评价中涉及的评价指标,原则上可比照1987年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办公室主编

的《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地质出版社)有关规定执行。总体上按照坑采的独立矿床工业要求的高限,自然地理和交通条件较差、海拔较高地区,评价指标可适当提高。 三、矿体圈定原则 1、矿体的连接:一般应先连接地质体,然后根据一般工业指标、工程控制情况,结合矿体特征、控矿因素、矿化规律及物化探异常连接矿体,矿体连接的厚度不得大于相邻两工程的最大见矿厚度。 2、矿体的边界圈定:应充分考虑矿体的形态、空间产出规律,当矿体长度与厚度呈正相关关系时,在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可科学地确定外推边界。外推矿体边界时,要充分考虑矿床的成因类型、矿体厚度变化及其尖灭趋势、矿石品位变化等因素。一般情况下,以相邻工程间距的1/2外推作为计算资源量的边界。采用米百分值或米克吨值圈定矿体的边界时,需结合矿体特征,一般不得外推。当矿体沿倾斜方向无深部验证工程时,应视地表工程控制情况和矿体稳定性,用无限外推法沿斜深外推一个正常工程间距或其1/2。 3、共生矿体的圈定:同一矿体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其品位都达边界品位,其中一种组分的工程平均品位或块段平均品位大于或等于最低工业品位者为独立矿,另一种组分为共生组分;如两种组分都达不到最低工业品位,而二者相加工程或块段平均品位大于或等于最低工业品位者,可作为共生矿处理。 工业矿体中如有一种另一种组分虽品位低于边界品位,但与同类矿床类比或从组分赋存状态、矿石结构构造等估计具有综合利用价值者,可作为伴生组分计算资源量。如斑岩铜矿中金含量仅为0.几g/t,铅锌工业矿体中含量低于40%的银等。 4、推断资源量(333):矿体经探矿工程三维控制,即地表有稀疏工程控制,深部有见矿工程证实,边界根据地质矿化规律有条件外推;当矿体规模较大时,一般应布置深部验证工程。 5、预测资源量(3341):矿体经探矿工程二维控制,据

矿产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绪论矿产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人类的文明进化史,就是矿产资源开发史 人类的发展与进步是与矿产的利用分不开的。人类历史,就是矿产资源开发史。 在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开始使用粗陋的石器防御和捕猎野兽。这种石器是用石块互相敲击而打制出来的,叫做旧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 大约距今1万年前,先人们根据生产生活需要,开始磨制和使用各种各样的石器工具。人类迈入到“新石器时代”。 在公元前8千年到5千年,世界很多地区的人们开始烧制和使用陶器,被称为“陶器时代”。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它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也是金属治铸史上最早的合金。距今大约6到7千年前,西亚、南亚及北非居民掌握了炼铜技术。距今4500~4000年的龙山时代,是中国青铜器的鼎盛期。人们把这一时代称为“青铜器时代”。 距今约3400年,赫梯王国(今土耳其境内)最早开始冶铁和制造、使用铁器。中国冶铁业出现在距今约3000年,时间虽晚于西亚和欧洲等地,但发展迅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处于世界冶金技术的前列。铁器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奴隶制社会的瓦解,被称为“铁器时代”。铁器时代是人类发展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代。 1 17世纪以来,随着钢铁冶炼技术的进步,煤炭的开发利用,促进了蒸汽机的发明使用,导致了工业革命,掀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 钢铁成了国力强弱的标志,又被称为“钢铁时代”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近百年来,人类大量开发和快速消耗能源,为争夺石油资源而引发大规模的全球或局部战争。人们把这个时代称为“石油时代”。

当今世界,以硅为基础的半导体工业,则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人们又把现今利用高新技术开发非金属的时代,称为“硅时代”。 二、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与保障 当今世界92%以上的一次性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取自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地球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是兴邦安民的重要条件,是国计民生的根本依托,是国家安全的战略保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制约因素。矿产资源对人类社会具有永恒的重要价值。 矿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矿业资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物质财富的创造积累过程,都是以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的索取为始端,不断地对其进行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加工过程,进而创造更多的财富。所以,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矿产资源种类和数量决定着它的 2 经济发展结构、规模和特色,并且是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 离开了矿产资源,就无从谈发展问题。 鉴于矿产资源分布的极度不均衡性,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做到矿产品的自给自足。历史证实,谁拥有充足的矿产资源,谁就拥有获胜的基础。对矿产资源的争夺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各国间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21世纪外交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资源外交。世界各国之间的矿产品贸易经济关系多数都是以政治外交关系为后盾。因此,矿产资源也是国防安全的基础,是现代国际政治、外交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矿产资源管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又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开采一点就少一点。为保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不论何种政治制度的国家,都把矿产资源管理作为政府调控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

压覆矿产资源评价调查及评价报告编写存在的主要问题-李江州

压覆矿产资源调查工作及评价报告编写 (李江洲) 2015年9月23日

主要内容 一、调查工作重要意义及背景 (2) (一)开展压覆矿产资源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及依据 (2) (二)压矿调查工作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 (2) (三)我省压覆矿床资源调查工作 (3) 二、目前调查评价工作及报告编制现状 (5) (一)、编制单位、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5) (二)法律法规,开采规程的使用不规范 (5) (三)、调查工作方面 (6) (三)、压覆范围的确定问题 (8) (五)、调查报告的编写 (9) (五)、附图问题 (12) (六)附表 (14) (七)附件 (14) 三、调查评价工作及评价报告编制 (14) (一)规范概念问题 (14) (二)扎实作好调查工作 (16) (三)评价报告的编写 (17) 四、压覆资源储量调查评价报告审查要点 (19) 五、评价报告编写提纲内容的几点建议 (20) 六、附录 (21) (一)法律法规依据 (21) (二)矿床开采规程 (22) (三)项目建设文件 (22) (四)地质资料 (22) (五)34种重要矿产 (22) 八、保护范围确定的几个范例 (23) 资料性附录 (29)

压覆矿产资源调查工作及 评价报告编写 近年来随着国家基础建设及城市化进展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建设项目压矿的现象逐年增加,国土资源部及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及审查批准规定。各地质勘查单位开展的相应业务也不断发展。 根据近年本人以往工作实际及近年来审查的各类压覆报告,以及以往参与编写工作的实践,对该项调查评价工作及报告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简单梳理后,针对对调查工作及报告编写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如何编写好调查评价报告的角度,提出有些想法,供各位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一、调查工作重要意义及背景 (一)、开展压覆矿产资源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及依据 1、压矿评估审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随着我省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高峰期的到来以及城镇规划区的增多,建设用地项目压覆矿产资源的现象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在这样的基本国情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做到既保护好矿产资源,又不影响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成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急需解决的紧迫课题。 ●国土资源在保障发展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本源。国土资源要做到既保障发展、又保护资源,就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总体思路,正确履行国土资源管理职能,为经济社会发展用地提供有效保障 ●我省的矿产资源较丰富,且分布广泛。基本建设及城市化建设项目的推进用地压覆矿产资源可能性日益增大。 (二)压矿调查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依据 1、《矿产资源法》第三十三条:“在建设铁路、工厂、水库、输油管道、输电线路和各种大型建筑物或者建筑群之前,建设单位必须

中国地热资源储量及分布概况

中国地热资源储量及分布概况 中国地热概述 最近两年,在中国的东北高纬度寒冷的大庆地区和西北干旱的宁夏银川地区开展了地热勘探和开发利用工作,巨大的盆地型地热资源已被证实。在中国的西南边陲地区云南腾冲近代火山地区也开展了以动力开发为主的高温地热勘探工作,为拟建单机10MW以上电站提供资源参数,在首都北京市区钻取到88℃地热流体,为减轻城市环境污染作出贡献。目前,地热产业化已初具规模,国家正在制订2001—201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规划,“十五”清洁能源科技发展计划。地热开发规模和科学技术将以崭新面貌迎接21世纪。地热资源 通过地质调查,全国已发现地热异常3200多处,其中进行地热勘查的并已对地热资源进行评价的地热田有50多处。全国已打成地热井2000多眼。发现高温地热系统255处,经过评估总发电潜力5800MW?30a,主要分布在西藏南部和云南、四川的西部。在西藏羊八井地热田ZK4002孔,孔深2006米,已探获329.8℃的高温地热流体。发现中低温地热系统2900多处,据调查,总计天然放热量约为1.04×1014kJ/a,相当于每年360万吨标准煤当量。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诸省区和内陆盆地区,如松辽盆地、华北盆地、江汉盆地、渭河盆地以及众多山间盆地区。这些地区1000—3000米深的地热井,可获80—100℃的地热水。中国地热资源按其属性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高温(>150℃)对流型地热资源,这类资源主要分布在西藏、腾冲现代火山区及台湾,前二者属地中海地热带中的东延部分,而台湾位居环太平洋地热带中。 ②中温(90-150℃)、低温(〈90℃)对流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如广东、福建、海南等省区; ③中低温传导型地热资源地热开发与利用 最近5年,地热能的直接利用发展很快,尤其是地热供热、温泉疗养、游乐等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如在北京小汤山和河北省雄县等地均建立了温泉旅游疗养基地,在南方的湖南汝城县热水镇建立了以种植、养殖和培育良种的综合示范基地。高温地热发电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在西藏、云南的高温地热分布区,其水能资源也非常丰富,当地热衷于建造10—20MW的迳流式小水电站,而对建造地热电站,实施多能互补的认识不够。但是,无论如何当地小水电站都是季节性的,每年只在丰水期发电3000—4000小时,而枯水季节则不能满发或停发。为改变枯季缺电现状,地热专家提出地热发电与小水电联合调度、优势互补方针,得到了共识,今后地热发电仍会稳步增长。 一、资源状况 中国地热资源是比较丰富的,据粗略计算,主要沉积盆地小于2 000米的深度中储存的地热资源总量约4.0184×1019kJ,相当于1.3711×1012吨标准煤的发热量,以其1%作为可开采量计算,可开采地热资源总量为4.0184×1017kJ,约相当于1.3711×1010吨标准煤的发热量(表2.5.7)。 因中国山地多,全国平均单位面积热储存量将小于沉积盆地单位面积平均热储存量,全国960万平方千米地热资源总量若以沉积盆地单位面积平均热储存量4.415×1013kJ的50%估算,估计约2.11920000×1020kJ或相当于7.2310×1012吨标准煤的发热量。可开采热量仍以热储存量的1%计算,则全国地热资源可开采量约相当于7.23×1010吨标准煤。 据1996年统计,全国已勘查的地热点(田)有738处,其中进行过勘探的有43处;详查的83处;普查及区域调查的612处。探明各级可开采地热水总量为247.016万立方米/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