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劳动经济学第四版杨河清

劳动经济学第四版杨河清

劳动经济学第四版杨河清
劳动经济学第四版杨河清

选择题涉及的主题:

?劳动需求与供给弹性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收入上升。劳动者感觉富有,不想工作,想休闲多点,那么增加对闲暇时间的需求,减少劳动。

替代效应:工资上升,想多赚点钱,赚钱更为划算,放弃工作去增加闲暇,感觉浪费,放弃了工作去闲暇,感觉成本升高了,也就是机会成本上升,所以减少闲暇去增加工作,增加劳动。单位闲暇的成本其实就是单位工资。

究竟最后是劳动需求增加还是减少,看两种效益哪种作用大一些。

替代效用占优势

?替代效应与规模效应

?边际产量

?等成本线的斜率:w/r[给定资本(价格为r)和劳力(价格为w)],等成本曲线表示一个固定的总支出所能得到的各种投入品组合。如果厂商面对的投入品价格是固定的,等成本曲线就是一条直线,其斜率代表相对价格。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劳动者的闲暇与收入无差异曲线一般满足以下几个特征:1、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越高的效用水平;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3、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并且凸向原点;4、不同的劳动者无差异曲线表现出不同的具体形状,但是大致特征保持一致

?劳动力需求的规模与替代效应

?(此两题的内容最后没有能讲到,所以直接给大家题目)

?工资差异是指各类人员( C )的差异。

A.工资形式

B.总收入

C.工资水平

D.劳动成本

?年纪大的人更不愿意投资于人力资本的经济原因是(BC )

A.

B.

C.

D.

E.老年人记忆力下降

概念:

1.边际技术替代率:在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上,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可以相互替

代而产量不变,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ppt)

2.劳动的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

供给的工资弹性。

3.劳动的需求弹性:工资率变化1%,劳动力需求量变化百分之几

4.内部劳动力市场:是相对于外部市场而言的,是指一个用人机构(主要是企

业)范围内,以特定的规则和习惯来调节劳动力供求的资源配置机制。

5.劳动的边际收益:指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收益。

6.纯收入效应:是一条无差异曲线移向更高效用的无差异曲线所引起的,一般

情况下,纯收入效应使余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

7.劳动力参与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的研究就业状

态的重要指标。

8.企业雇佣劳动的准固定成本:企业承担的与劳动时间的长度没有直接关系的

成本

简答:

用?

1、替代效应

是指在保持产出不变的情况下,

于劳动的相对价格变化而导致的劳动

需求的变化。替代效应,是一种工资

率上升导致劳动力的相对价格上升,

而劳动力相对价格上升导致雇主用资

本替代劳动,结果造成劳动力需求量

减少的效应。

2、规模效应

是仅由于工资变化影响企业的生产成

本而导致的劳动需求的变化。工资率

的变化是通过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两

个方面的作用对劳动力需求的数量产

影响的。假如其他条件不变而仅仅是

工资率上升了,就会出现因工资率上●

动条件。可以提高工资,引入两天休息制,事实上就是缩短了劳动时间。太长而

缺乏弹性的劳动工作时间会使得企业工人另择工作。这时候社会上可能会出现更

多的兼职机会,更多灵活就业的渠道。例如在发达国家,远程工作,兼职等工作

机会就比较多。

Hint:所以长期性经济增长的会使企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为确保劳动力,需要以缩短以制度劳动时间为中心的劳动时间,并且积极发展弹性劳动时间制度。 工会掌握劳动力,与企业签订合同协议一个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工资,这样做会造成的影响是什么?p163

工会在西方国家拥有相当强大的力量,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工会被看成是劳动供给的垄断者——即卖方垄断。因而能够控制劳动者供给量和工资量。

理论内容: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工市场上,劳资双方通过谈判,用均衡价格论来决定工资。

但需要指出的事,事实上工会对工资的决定并没有绝对的垄断权。因为雇主并不会接受工会最初提出的高工资要求,不会想提高生产成本。是一个博弈的过程。雇主和工会都不希望长期的停工。

工会最大的武器就是罢工。雇主有压力害怕关厂,所以最终谈判会出现调整- 海克斯模型。

工会提出要求为OP“,而雇主只同意OP,随着预期罢工和持续时间的持续。雇主让步曲线为正倾斜,而工会抵制曲线为负倾斜,最后在OP与OP“之间达成工资率协议。各方还是要收到经济因素的制约。

●非瓦尔拉均衡原理,为何劳动力市场一般会出现供求未必相等现象。P101

1、经济体系的常态是存在一定的失业率或通货膨胀率

2、在非瓦尔拉斯均衡的分析中,主要强调数量调节,而非价格调节。交易

者和交易行为都受到供求数量的限制。

3、信息的不完全和获取信息成本的代价昂贵。

●对个人而言,婚姻的经济意义是什么呢,以此解释为何中国大城市女性会推

迟结婚年龄。P148

对个人而言,婚姻的经济意义:首先,分工的收益和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其次,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于过去相比,女性受雇佣的机会大大增加,在计算也不是特别依赖丈夫,伴随着家庭的整个收入上升,可以购买市场上的产品或服务来减少花在家庭的时间(家务劳动社会化),例如家政或者电器。结果男女两性工资性的收入的差距和家庭生产率的差距缩小,婚姻所带来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少。;可以认为,女性工资收入的上升,可替代家务劳动的商品(包括各种服务)使得家庭的劳动产品投入组合更加的丰富。价格

的下降等是将过去仅限于夫妻之间的那种分工、规模比较优势的经济性通过

市场向社会,向更多的人扩展的结果。这与家庭内外分工的进展,未婚率的

上升,参与市场性劳动的女性增多等现象是同时产生的。如果是不结婚就难

以生活的时代,即使结婚是高风险的行为,人们也只能硬着头皮去做。 在

婚姻活动中,存在着掌握的对方信息不完全,或者是判断错误的情况。因此,

婚姻并不一定都是成功的。这意味着结婚与参加市场性劳动的状态十分相似。

人们用各种方法收集信息,但是、结婚仍然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为。婚后生活

一旦出现问题,就必须在心理上、财产上支付很大的成本。这个成本越大,

规避婚姻风险的人越多。

但是,如果不结婚也可以生活得很好,那么,在向结婚对象索求的条件增高

的同时,推迟这种高风险决策的情绪的蔓延就是不难理解的现象了。

● 简述日本劳动时间的特点(加班率,妇女劳动参与率现象等)p138

1、 传统文化的影响,导致员工不轻易拒绝加班。

2、 工作时间的长短因企业大小而不同。中小企业工时长些。

3、 工作时间参与劳动市场的调节,与经济周期同步变动,呈现周期性。

4、 妇女劳动参与率低。原因:多生政策和“配偶特别扣除”制度使机会成本较高,零工雇

佣机会减少。社会设施的贫弱使妇女离不开小孩,日本老人很少介入孙辈抚养,家务劳

动繁重和经济减速。

5、 加班补贴率低,而且计算补贴工资的基本工资中并不包含准固定成本,所以延长时间所

需要的成本低廉。因为延长劳动时间比增加劳动者人数更为低廉。特别是在大企业中,

由于企业大而复杂,需要到的准成本高,所以大企业都倾向于延长加班时间。

论述:

● (劳动需求)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下,企业利润最大化,其雇佣劳动力最优

原理。P97/p9/pptd2-12

原理: = ?

既是增加1单位的劳动力所能带来的收益与增加1劳动所需付出成本相等时,厂

商达到利润最大化。当增加一单位劳动所获得的收益大于此时所需付出的成本时,

厂商仍然可以通过增加劳动力的投入继续增大自己的利润,反之,厂商可以通过

减少劳动力的投入增大自己的利润。

MC MRP L

(1)短期:一个最简单的模型——利润最大化规则,得到MP=W/P

表示厂商的最优雇佣量是的劳动的边际产品与工人的实际工资相等。只要确定了

劳动力价格WL ,因为P 是常数,既可以知道劳动数量L 的关系。这就是完全竞

争市场上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函数。

L L L w MP P MRP =?=

(1)、我们假定,在短期内只有劳动要素是可变的,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不变。企业被假定是在产品和要素市场上的利润最大化追求者。因此,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就是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必须相等。(2)、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内企业使用劳动的边际成本等于劳动的价格W,而使用劳动的边际收益是边际产品价值VMP。因此,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的原则可以表述为:VMP=W或MP·P=W。

两个蜘蛛网模型结合实例p94

1、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如果工资率低于或高于均衡的工资率,必然引起劳动力供给量和需求量的波动,

进而又会引起下期工资率的波动,如此下去,就形成工资与就业的波动。其变动

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就业量为L1,小于均衡就业量Le ;劳动力的需求价格W1,高于均衡

工资率We 。依据前述假设, L1决定本期的工资率 W1,即, W1=f ( L1),

W1

N1

决定下期的的劳动力供给量St+1= L2,即,St+1= f (W1)。

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就是在第一阶段以W1的工资率决定劳动力供给决策的供给

者执行或实现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期。由于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劳动力需求,供

给者只能以W2实现就业(这么多的劳动力,与需求相交,只能有W2)。此时, W2<

We , L2 > Le 。

第三阶段:就业量为L2,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为W2, W2< We , W2的工资率决定

下期的劳动力供给量为L3。

第四阶段:这个阶段是在第三阶段以W2的工资率决策劳动力供给量的人们实现

其决策的时期。在这种水平的工资率下,劳动力的需求大于劳动力的供给,他们

能以W3的工资率实现就业。此时, W3> We , L3 < Le 。

如此循环下去。在这样的循环变动中,工资率和就业量的波动逐步趋向均衡点,

最终趋于均衡工资率We 和均衡就业量Le 。在右图中,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

表工资率,图中的折线 表示工资率的波动趋向于均衡工资率We 。随着工资率的

波动减弱,就业量波动也随之减弱。这种趋向于均衡点的波动是在劳动力供给弹

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通过供求自发调节实现的,因此,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

劳动力需求弹性被称为“蛛网稳定条件”。

在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的条件下,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量的波动

会越来越小最后能够恢复均衡。其图形称为收敛型蛛网。

2、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对于工资率的变动,供给的变动程度大于需求的变动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工资率的波动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当劳动力市场失衡时,

劳动力供求和工资率离均衡点越来越远,无法恢复均衡,这种波动成为“发

散型蛛网”

我国生猪的生产者很多,分为散户养殖和批量生产的专业户或企业三个层次,

以小规模养殖(散户、小专业户)为主,难以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在

我国市场上生猪的效用无多大差别——以国内消费为主,生猪深加工、生猪

出口还需要一个较长的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一下子突飞猛进,这使我国

生猪供给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在这种市场下,生产者是价格的接受者,

而不是价格的提供者,在对利润的追求下只能根据市场价格调整自己的品种

和产量。

在生产成本不变的前提下,肉价的升高,会刺激生产者提高产量,相反,肉

价的降低会促使生产者降低产量。生猪有着自己的生长发育周期,从生产到

上市都需要较长的生产周期,而生产规模一旦确定,在生产过程未完成前,不能中途改变,因此市场价格的变动只能影响下一周期的产量。

生猪的供给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大,猪肉需求弹性比较小,对价格的变动反应小,所以在我国现行猪肉市场上存在着最广泛的“发散型蛛网模型”

在某些偶然因素的影响下,使得市场的平衡被打破,在市场的表现经过一个生猪的生产周期之后,市场上猪肉的W1供应小于市民的需求,供给和需求会在一个相对较高的价格上W2形成新的平衡。而生产者会依据这一期相对较高的肉价决定准备下一轮生猪的投产量L3。可以看出这时的产量比均衡产量要大,要使居民消费掉数量必须使其价格下降到较低W3的使下一期的产量又小于正常产量,并且偏差会越来越大。可见,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如果生猪生产者完全以价格来决定下一期的产量,有可能产生生猪和猪肉的价格大幅度的波动,并且有波动越来越大的趋势。据此理论,在市场机制自发调节的情况下,生猪市场必然发生周期性波动。

生猪有着自己的生长发育周期,从生产到上市都需要较长的生产周期,而生产规模一旦确定,在生产过程未完成前,不能中途改变,因此市场价格的变动只能影响下一周期的产量。

生猪的供给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大,猪肉需求弹性比较小,对价格的变动反应小,所以在我国现行猪肉市场上存在着最广泛的“发散型蛛网模型”

劳动需求里面的两个政府政策影响p36

1.政府对特定劳动者发放工资补贴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2.府为促进男女就业比例,制定政策规定企业必须按照一定的男女比例进

行招聘的经济影响

政府不干扰情况:h点,男雇佣比女多。

政府干涉,一定比例,显示为射线OG。要保持原来的产量,就必须与等产量曲线相交,i点。交点位于成本曲线上方,代表成本上升。

但是成本上升,我们假定固定资本不变,所以成本上升为工资成本,成本上升会部分转给消费者,结果价格上升,规模效益,也可能是替代效应。那么原来产量会减少,导致等产量线下移至例如HI的地方。这时候会发现:其实劳动量都减少了。

专车现象会对传统的士行业形成打击,但其影响应该是好的。

(一)互联网“专车”的定位

“专车打车”的经营模式是:向汽车租赁公司租赁各种类型车辆,由劳务公司派遣司机,平台将车辆与司机匹配,为乘客提供中高端租车服务。其服务定价模式参考出租汽车服务收费,根据车型的不同等级,由起步价+时间计费+里程计费构成。与普通出租汽车相比,除价格不菲外,最吸引客户的是更便利、更周到、更规范和更个性化的高品质服务。

(二)互联网“专车”对出租车市场的影响

1.抢占市场,分流客户

互联网“专车”服务主要面向中高端客户,通过车辆和服务的差异,其价格高于普通出租车,作为一种新型出行方式,势必会与传统出租车行业存在一定竞争,导致出租车一部分高端客户流失,对出租车市场造成一定冲击,然而,由于出行交通的偶然性和刚性需求的增加,互联网“专车”对出租车市场缺口的补充作用更为明显。

2.分担运力,促进转型

“互联网专车”的出现意味着向市场投入大量营运的车辆,供给的增加能够有效解决国内主要城市高峰时段的出行需求增加、打车难等问题,分担运力,解决供需矛盾。另外,也能促进人们养成网络招车、提前订车等出行习惯,倒逼出租车行业加快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的运营管理与服务模式,提高出租车运行效率,长期来看,行业的转型升级有利增加出租车司机的收入。

3.整治“黑车”,规范市场

虽然当前各方对于“专车”的合法性还存在质疑,但是随着政府相关监管的加强和市场接受度的提高,互联网“专车”与出租车并存的局面将指日可待。

在新一轮改革中,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和监管程度的不断提高,加大了整治“黑车”的力度,能进一步有效规范市场,实现安全出行。“专车”市场的供给缓解了需求的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黑车”生存的空间。

1. 大卫?李嘉图建立在( )基础上的分配论达到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高峰。

( B )

A. 市场法则论

B. 劳动价值论

C. 工资基金说

D. 边际效用论

2. 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对个人劳动供给影响是( )?

( B )

A. 正向

B. 负向

C. 没有

D. 不确定

3.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的。

( C )

A. 向前弯曲

B. 向后弯曲

C. 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D. 从左上向右下倾斜

4.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影响。

( B )

A. 有正向

B. 有负向

C. 没有

D. 不确定

5.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 )?

( C )

A. 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

B. 劳动和资本的数量之比?

C. 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D. 工资率?

6.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

( D )

A. 大,陡峭

B. 大,平缓

C. 小,陡峭

D. 小,平缓

7. 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 D )

A.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

B. 边际技术替代率数值为正

C.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的斜率

D. 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

8.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

( C )

A. 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

B. 新增加的工人工资较高?

C. 资本变得相对不足

D. 资本变得相对过剩

9.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

( C )

A. 减少,减少

B. 减少,增加

C. 增加,减少

D. 增加,增加?

10. 蛛网稳定条件是指( )

( A )

A.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劳动力供给弹性

B.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劳动力供给弹性?

C. 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劳动力供给弹性

D. 劳动力需求弹性为1?

11.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来支付。

( B )

A. 企业

B. 员工

C. 政府

D. 社会

12.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 )?

( B )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不相关

D. 不确定

13. 下列关于无差异曲线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 C )

A. 无差异曲线随主体偏好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形状

B. 同一主体的无差异曲线绝对不能相交

C.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低

D.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衡为正值

14. 技术进步对( )的就业影响较大。?

( B )

A. 熟练工

B. 非熟练工

C. 技工

D. 女工

15. 下列( )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

( A )

A. 提高税率

B. 增加政府转移支付

C. 扩大政府购买

D. 增加公共工程支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 4.0 分,共2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互惠的交换不能实现的主要障碍有( )?

( ABCDE )

A. 信息障碍

B. 成本障碍

C. 体制障碍

D. 市场缺陷

E. 心理障碍?

2. 个人劳动力供给是指( )?

( ABCD )

A. 单个劳动者的工作决策

B. 劳动者个人决定是否参加社会劳动

C. 劳动者个人决定何时工作

D. 劳动者个人决定准备工作多长时间

E. 劳动者个人决定如何支配闲暇时间

3.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生产厂商能够确定( )

( BC )

A. 本企业员工的工资率

B. 雇佣多少雇员

C. 生产多少产品

D. 本企业产品的价格

E. 本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量

4. 造成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率上升的因素有( )

( AD )

A. 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需求曲线不动

B. 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供给曲线不动

C. 劳动力供给增加,需求减少?

D. 劳动力供给减少,需求增加?

E. 劳动力供给增加,需求也增加

5. 年纪大的人更不愿意投资于人力资本的经济原因是( )

( BC )

A. 投资的直接成本较大?

B. 投资后未来收益持续期相对较短?

C. 投资的机会成本较大?

D. 投资后的收益增量规模较小

E. 老年人记忆力下降?

一、单项选择题 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B ) A.向前弯曲

B. 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D. 2.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B ) A.有正向 B.有负向 C.没有 D. 3.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 C ) A.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 B. C.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D. 4.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B ) A.大,陡峭 B.大,平缓 C.小,陡峭 D. 5. 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B ) A.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和资本投

B. C.边际技术替代率是

D.

6.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C ) A.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 B. C.资本变得相对稀缺D.

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C ) A.减少,减少 B.减少,

增加 C.增加,减少 D. 8.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B ) A.企业 B.员工 C.政府D. 9.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 B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 10. 技术进步对( C )的

A.熟练工

B.非熟练工

C.技工

D. 11.规范分析方法首先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价问题?( B ) A.“互益”基准 B.“互惠”基准 C.“互助”基准 D.“互利”基准 12.下列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费用?( D ) 2 A.生产费用 B.教育费用 C.工时损失费用 D.社会公共支出 13.对于等效用曲线特征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D ) A.曲线离开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低 B.等效用曲线的斜率为正 C.同一个人的两条等效用曲线可以相交 D.等效用曲线凸向原点 14.ES>1是表示劳动力供给弹性如何?( D ) A.供给无弹性 B.供给有无限弹性 C.供给缺乏弹性 D.供给富有弹性 15.长期劳动力需求调整与短期相比幅度更大,是因为下列哪个效应也开始起作用?( A ) A.规模效应 B.收入效应 C.替代效应 D.外在化效应 16.下列哪个选项属于个人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 B ) A.学费 B.由于上学而放弃的收入 C.超出不上学时的部分生活费用 D.书籍费 17.下列哪个选项的劳动力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A ) A.劳动力本身所具有的技巧能被许多企业利用 B.铁路机车司机 C.石油工人 D.整个社会对劳动力需求下降的一些行业 18.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延期支付?( B ) A.小时工资 B.养老金 C.住房 D.免费午餐

19.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造成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因素?( D ) A.种族

B.性别

C.民族传统

D.劳动技能 20.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垄断力量造成的市场歧视?( D ) A.男雇员不愿意在妇女领导下工作 B.企业以5分钟打字测试为依据,拒绝得分低于55分的所有申请者 C.雇主由于既定偏好,不愿意雇佣女性 D.二元劳动力市场 22.最先颁布《最低工资法》的国家是:( C )A.英国 B.法国 C.新西兰 D.美国 23.下列选项中,______不是互惠障碍。( D )A.信息障碍 B.体制障碍 C.市场缺陷 D.技术障碍 24.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是( C ) A.决定就业量 B.决定物价 C.决定就业量和工资 D.决定工资和物价水平 25.劳动力供给富有弹性时,其劳动力供给曲线( B ) A.较为陡峭 B.较为平坦 C.与横轴平行 D.与横轴垂直 27.工资率变动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包括( B ) A.规模效应和收入效应 B.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 C.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D.收入效应和边际效应 28.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企业,其劳动力需求弹性( B ) A.为零 B.大 C.小 D.为单位弹性 29.实行计件工资制,工人低生产率的风险主要由______承担。( B ) A.企业 B.工人 C.政府 D.社会 30.收入分配完全不均等时,基尼系数等于( B ) A.0 B.1 C.-1 D.2 31.下列会使企业减少对劳动力需求的政策是( D ) A.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B.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C.鼓励就业的政策 D.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32.下列不属于劳动者行为目标的是( B ) A.工资 B.利润最大化 C.劳动条件 D.职业的稳定性 33.年轻型人口意味着( A ) A.未来劳动力资源丰富 B.劳动力资源停滞 C.劳动力资源较为稳定 D.劳动力资源将减少

《劳动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劳动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社会保障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掌握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能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一些社会热点劳动经济问题;(3)能运用规范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对劳动力市场运行机理、人力资本投资、收入分配、就业与失业、劳动关系等相关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主要内容有:劳动和劳动生产率理论;劳动力管理理论;劳动组织理论;劳动报酬和劳保福利理论;劳动计划理论及劳动经济史等。 三、知识点 (一)基本知识点 1.基本概念:无差异曲线、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劳动力供给(需求)弹性、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人力资本及人力资本投资、非自愿失业; 2.工资原则和影响宏观工资水平的的主要因素; 3.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区别; 4.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均衡理论及歧视的类型分析; 5.劳动力流动的相关理论; 6.掌握劳动关系的概念和类型。 (二)重要知识点 1.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在个人劳动力供给、家庭劳动力供给、市场劳动力供给决策中的影响程度; 2.人力资本的含义、人力资本投资的含义及主要形式; 3.劳动力需求变动与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区别、最佳劳动力选择的条件、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4.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与动态均衡的形成过程、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现象; 5.劳动力流动的基本假设和必要条件、劳动力流动机制和规律; 6.区别就业、自然失业、充分就业、隐性失业等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四、基本要求 (一)知识要求 1.掌握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能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一些社会热点劳动经济问题。 3能运用规范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对劳动力市场运行机理、人力资本投资、收入分配、就业与失业、劳动关系等相关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能力要求 要求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数学分析能力、逻辑计算能力;有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三)素质要求

劳动经济学_杨河清_课后答案

劳动经济学(本科) 第一章至第七章课后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1、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答: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劳动力需求和三个问题密切相关:第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第二,边际生产力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第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2、何为劳动力需求弹性? 答: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及供给量)的变化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劳动力供给量大的时候,如工资下降幅度大,说明供给弹性大,如果工资不怎么变化,则说明供给弹性需求小。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共有5种状态。 3、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答: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有两种,一个是替代效应,一个是规模效应。产品价格的上涨,会使销售额下降,产出量减少,因而企业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下降。 4、在考察劳动力需求时通常有哪些假设条件? 答:生产技术的假设、组织目标的假设、市场环境的假设、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 5、试分析安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短期劳动需求。

答:完全竞争的企业是指企业所处的产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与产品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没有任何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产品和要素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等等。 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和“边际成本”即工资相等。公式:MPL〃P =W 单个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并且向右下方倾斜。整个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可以看成是所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的简单水平加总。该曲线仍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陡峭。6、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有哪些特点? 答: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需求曲线平缓,这也意味着长期劳动力需求比短期劳动需求弹性大。 7、非盈利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有哪些特点? 答:一在市场工资率相同的情况下,非营利性企业比利润最大化企业使用更多的劳动力;二非营利性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比利润最大化企业的更平坦。 8、影响社会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包括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两方面。其中微观因素包括:(1)企业生产规模、(2)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3)企业利润量、(4)工资变化、(5)其他要素价格、(6)预期等。宏观因素包括:(1)社会生产规模大小、(2)国家经济体制、(3)产业结构状况、(4)科学技术进步、(6)对外开放程度、(7)相应的市场环境、(8)政府政策等。

人大版杨河清劳动经济学复试题型及答案汇总

人大杨河清版劳动经济学题型及答案汇总 1.我国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稀缺的,但(B)是相对过剩的。 A.土地资源; B.劳动力资源; C.矿产资源。 2?“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润,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是描述(B )。 A.供给创造需求理论; B.看不见的手的理论; C.利润最大化理论。 3.劳动经济学是(A )现象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 A.劳动力市场; B.劳动力供求; C.劳动力交换。 4.比较明确的劳动力生产部门是(C )。 A.工业部门; B.农业部门; C.家庭。 5.收入指某个时间内个人和家庭的劳动所得和(B )O A.工资所得;

B.非劳动所得; C.劳动报酬。 6.劳动是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 C ) 活动。 A. 有价值的; B. 有希望的; C. 有目的的。 7.雇佣调整函数是指企业( C ) 与最佳目标雇用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A.最大雇佣量; B.最小雇佣量; C.现有雇佣量。 8.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间内,在( A ) 下雇主愿意并且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 A. 某种工资率下; B.某种劳动生产率下; C.某种价格比率下。 9.企业在雇用劳动力时,企业愿意支付的工资率定义为( B ) 。 A.劳动力供给价格; B.劳动力需求价格; C.劳动力均衡价格。 10.长期成本曲线是资本和劳动投入都可变动时,若干短期平均

成本的( A ) 的连辍轨迹。 A. 最低点;

B. 最高点; C.相切点。 11.等成本线是在总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可以购买到的劳动和( A ) 的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A. 资本; B. 土地; C.技术。 13. 政府补贴政策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可以从( B ) 两方面来分析。 A.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B.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 C.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 14.非营利企业潜在利润为正值的含义是( C ) 。 A.要求企业不营利; B.要求企业利润最大化; C.要求企业利润低水平。 15.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主要划分为( A ) 三大方面。 A.自然,经济,社会; B.微观,中观,宏观; C.家庭,企业,国家。 16.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 B ) 关系。 A. 反向;

劳动经济学杨河清课后答案

劳动经济学杨河清课后 答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劳动经济学(本科) 第一章至第七章课后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1、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答: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劳动力需求和三个问题密切相关:第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第二,边际生产力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第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2、何为劳动力需求弹性 答: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及供给量)的变化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劳动力供给量大的时候,如工资下降幅度大,说明供给弹性大,如果工资不怎么变化,则说明供给弹性需求小。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共有5种状态。 3、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答: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有两种,一个是替代效应,一个是规模效应。产品价格的上涨,会使销售额下降,产出量减少,因而企业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下降。 4、在考察劳动力需求时通常有哪些假设条件 答:生产技术的假设、组织目标的假设、市场环境的假设、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 5、试分析安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短期劳动需求。

答:完全竞争的企业是指企业所处的产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与产品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没有任何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产品和要素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等等。 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和“边际成本”即工资相等。公式:MPL·P =W 单个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并且向右下方倾斜。整个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可以看成是所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的简单水平加总。该曲线仍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陡峭。 6、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有哪些特点 答: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需求曲线平缓,这也意味着长期劳动力需求比短期劳动需求弹性大。 7、非盈利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有哪些特点 答:一在市场工资率相同的情况下,非营利性企业比利润最大化企业使用更多的劳动力;二非营利性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比利润最大化企业的更平坦。 8、影响社会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包括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两方面。其中微观因素包括:(1)企业生产规模、(2)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3)企业利润量、(4)工资变化、(5)其他要素价格、(6)预期等。宏观因素包括:(1)社会生产规模大小、(2)国家经济体制、(3)产业结构状况、(4)科学技术进步、(6)对外开放程度、(7)相应的市场环境、(8)政府政策等。

《劳动经济学》考试大纲

《劳动经济学》考试大纲 I.考试性质与试题命制的原则 一、考试性质 《劳动经济学》是我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插班生招生专业课考试科目。《劳动经济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体系严谨,内容丰富,包括劳动力的需求与供给、劳动力市场(包括内部劳动力市场)、劳动时间、生命周期与劳动参与决策、工资与收入分配、就业与失业、人力资本投资、劳动歧视、政府行为与劳动力市场、劳动关系等。 《劳动经济学》课程考试目的是:准确、简明地考核考生对《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核心理论、基本要素、分析方法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衡量考生理解、掌握和运用《劳动经济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测试考生是否达到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的学习要求。 二、试题命制的原则 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是《劳动经济学》教学以及质量评估的主要依据,也是本科目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 2.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目标和考核内容命题,考试命题具有一定的覆盖面且重点突出,侧重考核考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插班生《劳动经济学》考试试题在设计上具有必要的区分度和合理的难度系数。 4.考试主要参考书为《劳动经济学(第五版)》,杨河清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Ⅱ.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2.试卷能力层次结构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40%,理解占40%,应用占20%。

对劳动经济学的再认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d18365337.html, 对劳动经济学的再认识 作者:陶政宇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35期 摘要:劳动经济学在当今经济学科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往对劳动经济学的认识往往是以经济学的视角为切入点,而本文是基于自然辩证法的视角对劳动经济学进行再认识。首先利用自然辩证法的思维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然后对劳动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的基本脉络进行梳理,以期为后续学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一、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对于劳动经济学的学科定位,传统学说认为劳动经济学属于经济学科,然而部分学者认为劳动经济学应该侧重管理学。在我国,劳动经济学教材的主流思想把其划归为经济学。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对劳动经济学的学科属性不作具体分析。根据主流思想,本文认为劳动经济学属于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二者是相互联系的,但也存在区别。具体来讲,经济学与劳动经济学是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它们的区别在于研究的对象不同和原理的适用范围不同。由此可见,劳动经济学有经济学所拥有的一般特质,但它也有独一无二之处。劳动经济学的一般特质在于它要解决一个矛盾和两大问题。一个矛盾是有限的劳动力资源和人的无限欲望之间的矛盾。根据上文对经济学的定义,如果说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资源的学问,那么,劳动经济学要解决的两大问题包括如何使有限的劳动力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以及如何使有效的劳动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尽管劳动经济学是以研究劳动力的经济活动为主题的一个“经济学的分支”,但是,由于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学者们对于劳动经济学的理解是不完全相同的,具体见表1。 总体而言,尽管上述各种定义所强调的重点不同,但基本方面都离不开劳动力的供求、劳动力市场、劳动力的行为,离不开经济学的基本范畴以及基本的分析方法和资源配置优化的目标。因此,大体而言,绝大多数学者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定义基本是一致的。 二、劳动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根据整体和部分关系辩证关系原理——整体决定部分,因此对于劳动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下文将从时间维度上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新中国成立前、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 1、新中国成立前的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劳动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社会保障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掌握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能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一些社会热点劳动经济问题;(3)能运用规范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对劳动力市场运行机理、人力资本投资、收入分配、就业与失业、劳动关系等相关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主要内容有:劳动和劳动生产率理论;劳动力管理理论;劳动组织理论;劳动报酬和劳保福利理论;劳动计划理论及劳动经济史等。 三、知识点 (一)基本知识点 1.基本概念:无差异曲线、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劳动力供给(需求)弹性、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人力资本及人力资本投资、非自愿失业; 2. 工资原则和影响宏观工资水平的的主要因素; — 3.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区别; 4.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均衡理论及歧视的类型分析; 5.劳动力流动的相关理论; 6.掌握劳动关系的概念和类型。 (二)重要知识点 1.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在个人劳动力供给、家庭劳动力供给、市场劳动力供给决策中的影响程度; 2.人力资本的含义、人力资本投资的含义及主要形式; 3.劳动力需求变动与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区别、最佳劳动力选择的条件、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 4. 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与动态均衡的形成过程、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现象; 5. 劳动力流动的基本假设和必要条件、劳动力流动机制和规律; 6. 区别就业、自然失业、充分就业、隐性失业等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四、基本要求 (一)知识要求 1. 掌握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能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一些社会热点劳动经济问题。 …

劳动经济学第四版杨河清

选择题涉及的主题: ?劳动需求与供给弹性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收入上升。劳动者感觉富有,不想工作,想休闲多点,那么增加对闲暇时间的需求,减少劳动。 替代效应:工资上升,想多赚点钱,赚钱更为划算,放弃工作去增加闲暇,感觉浪费,放弃了工作去闲暇,感觉成本升高了,也就是机会成本上升,所以减少闲暇去增加工作,增加劳动。单位闲暇的成本其实就是单位工资。 究竟最后是劳动需求增加还是减少,看两种效益哪种作用大一些。 替代效用占优势 收 入 效 应 占 优 势

?替代效应与规模效应 ?边际产量 ?等成本线的斜率:w/r[给定资本(价格为r)和劳力(价格为w)],等成本曲线表示一个固定的总支出所能得到的各种投入品组合。如果厂商面对的投入品价格是固定的,等成本曲线就是一条直线,其斜率代表相对价格。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劳动者的闲暇与收入无差异曲线一般满足以下几个特征:1、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越高的效用水平;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3、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并且凸向原点;4、不同的劳动者无差异曲线表现出不同的具体形状,但是大致特征保持一致 ?劳动力需求的规模与替代效应 ?(此两题的内容最后没有能讲到,所以直接给大家题目) ?工资差异是指各类人员( C )的差异。 A.工资形式 B.总收入 C.工资水平 D.劳动成本 ?年纪大的人更不愿意投资于人力资本的经济原因是(BC ) A.投资的直接成本较大 B.投资后未来收益持续期相对较短 C.投资的机会成本较大 D.投资后的收益增量规模较小 E.老年人记忆力下降 概念: 1.边际技术替代率:在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上,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可以相互替 代而产量不变,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ppt) 2.劳动的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

劳动经济学-杨河清-课后标准答案

劳动经济学-杨河清-课后答案

————————————————————————————————作者:————————————————————————————————日期:

劳动经济学(本科) 第一章至第七章课后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1、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答: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劳动力需求和三个问题密切相关:第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第二,边际生产力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第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2、何为劳动力需求弹性? 答: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及供给量)的变化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劳动力供给量大的时候,如工资下降幅度大,说明供给弹性大,如果工资不怎么变化,则说明供给弹性需求小。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共有5种状态。 3、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答: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有两种,一个是替代效应,一个是规模效应。产品价格的上涨,会使销售额下降,产出量减少,因而企业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下降。 4、在考察劳动力需求时通常有哪些假设条件? 答:生产技术的假设、组织目标的假设、市场环境的假设、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 5、试分析安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短期劳动需求。 答:完全竞争的企业是指企业所处的产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与产品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没有任何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产品和要素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等等。 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和“边际成本”即工资相等。公式:MPL·P =W 单个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并且向右下方倾斜。整个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可以看成是所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的简单水平加总。该曲线仍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陡峭。 6、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有哪些特点? 答: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需求曲线平缓,这也意味着长期劳动力需求比短期劳动需求弹性大。

《劳动经济学》.pdf

《劳动经济学》课程网上考试题库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理论认为: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A、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 B、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料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答案:C 2、在远古时期,在()著作中,热情讴歌了人类的劳动,认为只有劳动才能得到财富、荣誉、家庭和朋友。 A、赫西奥德的《劳动与时日》 B、色诺芬的《经济论》 C、色诺芬的《雅典的收入》 D、柏拉图的《理想国》 答案:A 3、产业革命后,提出“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观点的经济学家是()。 A、配第 B、斯密 C、李嘉图 D、萨伊 答案:A 4、()标志着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独立发展阶段。 A、索罗门·布拉姆的《劳动经济学》著作出版 B、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 C、20世纪40年代,芝加哥学派进行的“劳动经济学革命” D、我国朱九通教授所著的《劳动经济学概论》出版 答案:A 5、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的学问。

A、劳动生产率 B、劳动的人 C、劳动资料 D、劳动要素 答案:B 6、劳动力是指() A、人的劳动能力 B、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人” C、简单的生理劳动 D、劳动 答案:A 7、劳动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向移动,说明劳动力需求()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难以判定 答案:B 8、在1960年,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是() A、贝克尔 B、舒尔茨 C、马歇尔 D、马克思 答案:B 9、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认为,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形式不包括() A、流动的过剩人口 B、潜在的过剩人口 C、停滞的过剩人口 D、固定的过剩人口 答案:D 10、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动态均衡无法达到的条件是() A、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C、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D、工资率的波动对劳动力供给量的影响越来越小 答案:A 9、动态均衡分析是指在考察市场均衡时,变量的调整() A、没有抽象掉时间因素 B、抽象掉了时间因素 C、不需要花时间完成 D、在同一时间内完成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

劳动经济学论文-本人亲写

首都师范大学 —劳动经济学论文题目:我为何选择来上学?论人力资本投资 学院:政法学院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班级:14级人力(1)班 学号: 姓名:

目录 引言 (1) 1、我为何选择来上学 (1) 2、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 (1) 2.1各级正规教育 (1) 2.2职业技术培训 (1) 2.3健康保健 (2) 2.4人们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流动 (2) 3、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 (2) 3.1投资收益的广泛性 (2) 3.2投资收益取得的迟效性与长期性 (2) 3.3投资收益的多方面性 (2) 4、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 (3) 4.1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人力资本的综合素质 (3) 4.2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 (3) 结束语 (3) 致谢 (4) 参考文献 (4)

引言 人力资本这一概念早在经济学的创立之时就已经出现了。18世纪,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就专门对人力资本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学习一种才能,需受教育,需进学校,需做学徒,所费不少,这样费去的资本,好像已经实现并固定在学习者的身上。这些才能,对于他个人自然是财产的一部分,对于他所属的社会,也是财产的一部分。工人增进的熟练程度,可以和便利劳动、节省劳动的机器和工具同样看作是社会上的固定资本。学习的时候,固然要花一笔费用,但这种费用,可以得到偿还,赚取利润。” 1、我为何选择来上学 上小学的时候,我没有问过自己“为什么上学”,应该是我没得选择,爸妈把我送去学校。那个时候就认为,孩子就应该去上学,呆在学校读书,因为大家都是这么做的(后来知道,这是政府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而现如今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且较低文化水平的工作者日益减少,深感不安与恐慌,若不及时的给自己加油充电,恐会被当今时代波涛汹涌的发展潮流所抛弃。而升华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学习,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前辈们的话语不无道理。只有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不断的实践、认识,实践才能真正的提高自己。学校以及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最好归宿,故不辞辛苦来校学习。 2、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 2.1各级正规教育 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中最重要的形式,它包括学前教育和小学、中学、大学等正规教育的费用支出。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团体、劳动者个人及家庭,其投资主体用于普通教育的费用均属于人力资本投资。这种形式的投资形成和增加了人力资本的知识存量,表现为人力资本构成中的普通教育程度,即用学历来反映人力资本存量。 2.2职业技术培训 职业技术培训投资是人们为获得与发展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技巧所发生的投资支出。这类投资方式主要侧重于人力资本构成中的职业、专业知识与技能存量。其表现是人力资本构成中的“专业技术等级”。同样,通过了解职业技术培训规模、人力资源的各类专业技术等级结构状况,可以方便地比较和鉴别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时期人力资本的现有规模。

劳动经济学杨河清课后答案

劳动经济学杨河清课后 答案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劳动经济学(本科) 第一章至第七章课后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1、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答: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劳动力需求和三个问题密切相关:第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第二,边际生产力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第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2、何为劳动力需求弹性 答: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及供给量)的变化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劳动力供给量大的时候,如工资下降幅度大,说明供给弹性大,如果工资不怎么变化,则说明供给弹性需求小。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共有5种状态。 3、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答: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有两种,一个是替代效应,一个是规模效应。产品价格的上涨,会使销售额下降,产出量减少,因而企业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下降。 4、在考察劳动力需求时通常有哪些假设条件 答:生产技术的假设、组织目标的假设、市场环境的假设、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 5、试分析安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短期劳动需求。

答:完全竞争的企业是指企业所处的产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与产品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没有任何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产品和要素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等等。 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和“边际成本”即工资相等。公式:MPL·P =W 单个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并且向右下方倾斜。整个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可以看成是所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的简单水平加总。该曲线仍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陡峭。 6、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有哪些特点 答: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需求曲线平缓,这也意味着长期劳动力需求比短期劳动需求弹性大。 7、非盈利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有哪些特点 答:一在市场工资率相同的情况下,非营利性企业比利润最大化企业使用更多的劳动力;二非营利性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比利润最大化企业的更平坦。 8、影响社会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包括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两方面。其中微观因素包括:(1)企业生产规模、(2)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3)企业利润量、(4)工资变化、(5)其他要素价格、(6)预期等。宏观因素包括:(1)社会生产规模大小、(2)国家经济体制、(3)产业结构状况、(4)科学技术进步、(6)对外开放程度、(7)相应的市场环境、(8)政府政策等。

《劳动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劳动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劳动经济学 英文名称:Labor economics 课程类型: 必修课 适用对象: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函授生 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 执笔人:于东阳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科体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它是以市场经济为前提,以人的劳动和人力资源为起点,研究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理论与制度的一门学科。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于劳动力这种特殊资源进行使用、开发的机制和原理。掌握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理论,学会分析并解释劳动力市场的相关现象,了解政府劳动力市场政策和企业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能够用相关理论分析解决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实践问题。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1.了解劳动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现代劳动经济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是经济分析与制度分析的结合。明确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从而明确学习的方向。 2.掌握劳动经济分析所应用的一些基本方法。 3.认识劳动供给的意义,掌握劳动供给在不同条件下的供给曲线。明确劳动需求的形成及其变化规律。厂商的劳动需求以厂商运行目标为转移,其理论以利润最大化目标下的劳动需求为基础。掌握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概念,把握各种不同情况下劳动力市场供需均衡如何实现。 4.认识人力资本理论的意义,提高个人和组织人力资本投资的自觉性。 5.熟悉劳动力流动的动因和劳动力流动的条件,掌握劳动力流动的成本和劳动力流动决策。 6.掌握工资的基本理论,创造性的贯彻和发展工资政策和工资制度。 7.了解就业理论,掌握就业规律。认识失业的含义及其类型,掌握周期性失业的均衡理论。 8.了解我国劳动经济领域的特点和现状。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 重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难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 1、了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特点与其他学科的挂系

杨河清劳动经济学复习考点.

劳动经济学复习考点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 1、劳动力的含义(特征): (1)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2)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 (3)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 (4)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5)具有劳动能力的人。 2、劳动力资源 劳动力资源是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及其平均素质的乘积。 3、论述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答:劳动力需求不能等同于劳动力需要。需求是指购买者在现行价格水平条件下有能力并愿意的购买量。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不同的工资水平下(即劳动力价格)条件下,有能力并有意愿使用的劳动力数量,两者缺一不可。劳动力需求与消费品的需求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购买意愿和支持能力的统一。如消费者对某种消费品的需求,其直接目的是通过物品的消费获得某种满足。但劳动力需求的直接目的则是为了生产剩余,也就是为雇主提供利润。当这种生产剩余的能力为零时,需求量不会再增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量的大小与价格水平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比较的标准是价格水平。只有在确定的时点、确定的价格水平下,才能谈到需求增加、减少还是不变的问题。因此,劳动力需求的价格尺度就是工资水平。(为论述题时尽量多答) 4、劳动力需求的假设及其含义: 劳动力需求的基本假设包括生产技术的假设、组织目标的假设、市场环境的假设、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 生产技术的假设:或假设技术条件不变,或假设技术条件可变。 组织目标的假设:在生产组织中,生产目标是其根本目标。企业的生产目标也是设计劳动力需求基本模型的一个重要条件。有关生产目标的假设,不外乎有三种情况:利润最大化、人均产量最大化和总产量最大化。 市场环境的假设:分析劳动力需求还要考虑不同的市场状况。市场状况分为完全竞争性市场、垄断性市场和不完全竞争性市场三种。最常见的是假定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 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劳动力供给基本模型假设劳动力是同质的,也就是说劳动力具相同的质量。但事实上劳动力的异质性是劳动力市场最主要的特征。 5、劳动力需求弹性(何谓劳动力需求弹性) 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般需求弹性概念的属概念,也具有一般需求弹性的各种性质。 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可以呈现五种状态: (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 (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 (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 (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 (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

劳动经济学(杨河清)课后标准答案

劳动经济学答案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 1、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有三个问题与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密切相关。 (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 1、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 2、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 (二)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 (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2、何谓劳动力需求弹性? 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般需求弹性概念的属概念,也具有一般需求弹性的各种性质。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及供给量)的变化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劳动力供给量大的时候,如工资下降幅度大,说明供给弹性大,如果工资不怎么变化,则说明供给弹性需求小。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共有5种状态。 (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完全无弹性) (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无弹性) (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单位弹性) (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弹性较大) (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完全无弹性) 3、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工资的变化包括上升和下降两个方面,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工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工资的上升。 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个影响效应。 一个是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 另一个是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 4、在考察劳动力需求时通常有哪些假设条件? 1、生产技术的假设。假设技术条件不变或可变,前者在设计劳动力需求模型时必须,后者动态分析时必要。 2、组织目标的假设。在生产组织中,生产目标是其根本目标。企业的生产目标也是设计劳动力需求基本模型的一个重要条件。有关生产目标的假设,不外乎有三种情况:利润最大化、人均产量最大化和总产量最大化。

劳动经济学(杨河清)课后答案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 1、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有三个问题与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密切相关。 (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 1 、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 2 、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 (二)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 (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2、何谓劳动力需求弹性? 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般需求弹性概念的属概念,也具有一般需求弹性的各种性质。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及供给量)的变化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劳动力供给量大的时候,如工资下降幅度大,说明供给弹性大,如果工资不怎么变化,则说明供给弹性需求小。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共有 5 种状态。 (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完全无弹性) (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无弹性) (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单位弹性) (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弹性较大) (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完全无弹性) 3、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工资的变化包括上升和下降两个方面,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工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工资的上升。 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个影响效应。一个是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另一个是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 4、在考察劳动力需求时通常有哪些假设条件? 1、生产技术的假设。假设技术条件不变或可变,前者在设计劳动力需求模型时必须,后者动态分析时必要。 2、组织目标的假设。在生产组织中,生产目标是其根本目标。企业的生产目标也是设计劳动力需求基本模型的一个重要条件。有关生产目标的假设,不外乎有三种情况:利润最大化、人均产量最大化和总产量最大化。 3、市场环境的假设。假设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状况分为完全竞争性市场、垄断性市场和不完全竞争性市场三种。 4、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劳动力供给模型假设劳动力是同质的,但实际上,劳动力的异质性是劳动力市场最主要的特征。 5、分析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 资本存量不变,唯一可变的因素是劳动投入量,即把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成为短期劳动力需求。 全竞争的企业是指企业所处的产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