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1期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陈 友 华

Abstract:In this study,the author made a clear definition of several c oncepts as a threshold matter, and focused its study on the principle of establishing assessment indica tor syste m about construction of the wel-l to-do society,as well as relevant issues that should be noticed.B y indicating the four developmental stages that c onstitute the wel-l to-do society and the measuring standard,the author articulated the assessment indicator system in the light of construction of the wel-l to-do society.More over,the author ha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n in-depth analysis on the status quo and the future task of China s construction of the wel-l to-do society.

在2000年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那么,总体上的小康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多远?要回答这个问题,建立反映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展情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则是必需的。本文从概念的界定出发,探讨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构建了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指出小康社会由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组成,给出了其划分标准,并对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现状及所面临的任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 小康 的内涵

国际上对小康生活或小康社会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和目标。 小康水平 是中国的一个特有概念。在中国的典籍中,小康指在古代自然经济条件下比较宽裕的、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

小康生活或小康社会原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一般可用两个经济学指标来衡量:一是人均收入;二是恩格尔系数。不同的恩格尔系数直接反映了不同的消费结构,也间接反映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绝对贫困;50-60%为勉强度日(我国称之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其中,30-40%为比较富裕,20-30%为非常富裕,20%以下为极端富裕。

1990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 八五 计划的建议 对小康的内涵作了详细的描述, 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 因此,笔者认为:小康是我国人民用来衡量生活质量的一个概念,是生活水平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种生活状态。

(二)指标选取的原则

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展情况,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量化指标体系。在构建全面小康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以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人和环境为基础,并遵循以下原则:

1 综合性与系统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综合体系。它包括从传统农业过渡到现代工业;从农村社会过渡到城市社会;从不太完善的民主社会过渡到较发达的民主社会;从传统文明过渡到现代文明。这是一个全方位的指标体系,不仅强调经济因素,也要强调社会转型、民主化进程的提高和文明层次的提升。因此,全面小康是一个广泛、综合、系统的范畴。它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和人民90

生活等各个方面。全面小康标准必须体现这种综合性与系统性,各个指标之间要形成有机、有序的联系,从多方面反映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展情况。

2 以人为本。传统的发展观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物质财富的增加、速度增长等方面,是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无疑,经济增长是重要的,但是,经济增长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发展是一个无限延续的、连续的过程,是多元的,既包括经济增长,也包括社会、科技、生态环境的建设与发展,它们互相促进,互相联系。归根结底,一切发展是为了人,为了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不仅是衣、食、住、行、学、玩等生存生理需要,而且包括生态环境需求和精神心理需求。这是新世纪的以人为本的现代发展观。评价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展情况的指标体系,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3 国际可比性。为便于进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之间的比较研究,应尽量使指标和资料的口径、范围与国际常用的指标体系相一致。在选择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评价指标时,应尽量使用文明社会公认的准则。兼顾本地的特色是必要的,但决不应以本地特色来包装落后阴暗的东西,过分地强调这个 特色 那个 特色 ,甚至严守 夷夏之防 ,力图拒绝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小康、小康之家、小康社会等等,都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概念。但这种特色只有在与国际的联系和比较中才能充分显示出来。我们进入小康的标准,即小康社会的底限,大体相当于国际通常的中下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而走出小康的标准,即小康社会的上限,大体相当于中上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对此当然还有其他一些看法。不管如何评估,作一些适当的比较是必要的,也是有利的。因为这样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看到我们与国际水平的差距,也可以学习外国很多好的经验,为我所用,使我们的小康社会更快地向现代化的标准推进。

4 简明实用。指标的本质在于给具体的事物以明确的规定性。全面小康度量指标体系应尽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便于操作。用尽量少的指标反映尽量多的内容,同时便于收集和计算分析,对于全面小康建设的研究、战略规划具有实用价值。构建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的基本目的,就是要把复杂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变为可以量度、计算、比较的数字、数据,以便为制定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总体规划及方针政策提供定量化的依据。

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所选择的评价指标不可能面面俱到,否则会使指标体系十分繁杂,不便操作,甚至操作失灵。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最易出现的毛病就是指标的过多过滥,从而大大影响了指标体系的使用效率。世界上得到普遍认可与广泛使用的指标体系(如生活质量指数PQLI、人类发展指数HDI等)无一不是由几个相互独立、代表性强、最常用、同时也是最易获得、综合、信息量大的指标所构成的。因此,合理地、正确地选择有代表性、可比性、独立性、信息量大的指标是构建高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

5 独立性。反映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展情况的指标较多,这些指标间彼此可能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如人均GDP与人均收入间存在极强的正相关关系),我们在挑选一组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时要注意所选指标间的相关性问题,所选择的指标间的独立性要强。这也是我们以往建构指标体系时常忽视的问题。

(三)指标选择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构建全面小康评价指标体系时,除了应遵循上述原则外,还必须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 时效性。小康社会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小康水平有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在过去的20年里,我们处在一个由温饱向小康社会的转变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关心的主要是我国什么时间在总体上能够进入小康。因此,有关部门曾对小康标准做过研究和设定。这些标准,特别是由政府部门设定的这些标准,比较全面,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虽然现在看来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总体上对于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关于小康水平的标准体系,都是以进入小康社会为标准而设定的,实际上相当于进入小康之家的门槛。随着这一进程,指标中除了柔性指标有很大弹性外,刚性指标基本上都已达到。现在的任务是进一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因

91

此,所设定的标准就应该更高、更全面。而且,小康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还应该有不同的标准。所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迫切需要总结经验,吸取原有指标体系的成功精华,研究小康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新的标准以及相应的指标体系,包括做全面细致的计算工作。只有在严格科学计算的基础上,才能使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更加扎实、更加稳健、更加符合客观现实和科学规律。

2 指标的权重。综合指标的构建,可以克服单个指标信息反映零散、不能给人以整体印象的缺陷。但综合指标的构建牵涉到各指标的权重问题。在构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指标时要依据全面小康社会的本质特征以及各项指标反映这些本质特征的程度而给予不同的权重。

3 与现代化指标的衔接。小康社会评价指标需要注意两个衔接。今天,我们走进小康之家的大门,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转变;明天,当我们走出小康之家的大门时,将是从小康到现代化的又一历史性转变。走进,是温饱与小康的衔接;走出,是小康与现代化的衔接。怎么衔接?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四)指标的选取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民生活等各方面的内容。全面小康社会不能用一两个指标,而是要用若干个指标来衡量。

首先,小康是一个经济概念,而反映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指标较多,常用的有人均GDP、人均纯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劳动生产率等。在这些指标中,人均GDP无疑是最重要和常用的。除此之外,人均纯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是度量小康水平的两个最常用指标。但考虑到一是人均纯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的获得相对比较困难(与人均GDP数据获得相比);二是我国农村普遍存在有夸大人均纯收入的现象,而城市的情况则完全相反;三是以往构建的小康指标中人均GDP用美元计,而人均纯收入或可支配收入用人民币计,笔者认为在同一指标体系中反映同一方面内容的指标的计量单位应该统一。出于如上三个方面的考虑,这里在构建全面小康度量指标体系时不得已将其舍弃掉。由于人均GDP、人均纯收入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三者之间存在着极强的正相关关系,因此,这样做的结果应该是可行的。

其次,小康是对居民生活质量的一种描述。而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指标较多,常用的有恩格尔系数,人均储蓄余额,人均居住面积,住房配套率,住房设备,获得安全饮用水人口比重,人均生活用电量,城市人均道路面积,绿化覆盖率, 三废 (废水、废气和废渣)处理率,大气质量等级,每万人拥有公共车辆,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每千人医生数,成人识字率,文盲率,平均受教育年限,小学、初中、高中及大学入学率,全社会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居民家庭计算机和电话普及率,等等。

在这些指标中,恩格尔系数无疑是度量小康水平的最常用指标。人居环境是小康建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人均居住面积与住房配套率分别衡量着人居环境的数量与质量,考虑到人均居住使用面积度量上可能遇到的困难,这里选用人均居住建筑面积,而反映住房质量的指标 住房成套率 在实际过程中遇到如下两个问题:一是标准不易把握;二是数据相对较难收集。因此,我们这里不得不舍弃了住房质量方面的指标,而仅使用人均居住建筑面积的变化来反映人居环境建设所取得的进展。平均预期寿命是衡量人口身体素质的一个最为常用的指标,它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水平。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是 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因而,高中入学率是不可缺少的。这里所选择的四个指标基本上反映了人类在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生活水平与生活环境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已达到的水平。

第三,全面小康社会需要有与之对应的社会结构,主要包括经济结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等。这方面常用的指标有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R&D占GDP比重,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城乡人口比例,第一、二、三产业劳动者比重,非农劳动力比重,高、中、低收入人口比例,基尼系数,贫富差距等。

一定的经济结构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很难想象农业社会92

的普通民众会过上富裕的生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分工合作、发挥比较优势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寻求发展的共同选择,因此,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在经济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是十分自然的,我们不能奢望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达到上海、北京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实际上这也是不可能办到的。此外,经济结构也可以从经济发展水平、城乡结构、就业结构上间接反映出来。因此,作者认为全面小康评价指标体系中不宜加入经济结构方面的指标,特别是对较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展情况的评价时更是如此。

中产阶级比重大的社会,社会资源配置一般都比较合理,分配差距较小,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一般都不会很大,从而有利于社会的长久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因此,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努力增加中等收入者的规模。这里,我们选用国际上最常用的指标 基尼系数 来反映一个社会的阶层结构。

城乡结构中使用最多的是城市人口比例。城市化是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进步的体现,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就业结构的变化是小康社会建设的必然结果。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第三产业的发展一定是建立在第一、二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的,在目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仍很低的情况下,以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为参照,来评判中国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进而过分强调发展第三产业,在笔者看来无疑于在沙滩上建大楼,第三产业可能最终也发展不起来。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笔者认为不宜选用从事服务业劳动者比例,而应选用非农劳动者比例这一指标。

第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需要有一个稳定、公正、公平的社会环境,正因为如此,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之一是: 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这方面最常用的指标是基尼系数、贫富差距、贫困发生率、达到小康水平人口比例、失业率、犯罪率、社会保障覆盖率等。

这里选用基尼系数,除了用来反映社会结构外,还常用于反映社会的公平程度。全面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绝大多数人能过上小康生活,因此,我们这里选用贫困发生率这一指标。此外,社会保障在保障人民生活,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等方面具有基础性作用,因此,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的一项社会基本制度。鉴于此,这里选用社会保障覆盖率这一指标。基尼系数、贫困发生率和社会保障覆盖率这三个指标基本上涵盖了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的主要方面。

(五)全面小康的量化标准

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完成后,面临的就是全面小康的量化标准 各指标全面小康标准数值的确定问题。下面是作者在这方面的初步尝试。

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我国人均GDP为854美元。十六大报告提出 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据此发展速度测算,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因此,将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确定为全面小康的经济标准,这也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性标志。

2 恩格尔系数。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用恩格尔系数判定生活发展阶段的一般标准,我国恩格尔系数的全面小康标准为不高于40%。

3 人均居住建筑面积。参照世界各国人均居住情况,并考虑到中国人多地少等基本国情,作者认为全面小康的人均居住标准不宜定得过高(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以不低于25平方米 人为宜。

4 平均预期寿命。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2001年人类发展报告 公布的数字,1999年全世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66 7岁,其中高收入、中等收入与低收入国家分别为78 0岁、69 5岁和59 4岁。考虑到未来20年人类平均预期寿命的可能增长与目前我国的实际,我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的全面小康标准定为不低于75岁为宜。

93

5 高中入学率。 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

一。因而我国高中入学率的全面小康标准定为不低于90%。

6 城镇化率(城镇人口比例)。 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的提高 是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依据世界城市化发展状况及未来的可能变动趋势,同时结合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我国城市化率的全面小康标准定为不低于50%。

7 非农劳动力比例。小康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工业化不仅使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而且改变了劳动者的职业结构,非农劳动力比例上升贯穿于现代化的全过程。劳动者职业结构的变化是更深刻的社会变迁,也更具有时代意义。同时,城市化与非农化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缩小贫富差距的有效措施。因此,根据我国目前非农化发展水平及其未来可能的变动趋势,确定我国全面小康的非农劳动力比例为不低于85%。

8 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测量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重要指标,国际上对基尼系数取值的一般判断标准为:0 2以下高度均等,0 2-0 3之间相对均等,0 3-0 4差距相对合理,0 4以上差距偏大。其他国家的经验表明:在经济起飞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间的差异随之趋于扩大,基尼系数也随之增大;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收入水平的继续提高,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会随之趋于缩小,基尼系数也随之减小。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及其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居民对收入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参照国际标准,确定我国全面小康的基尼系数标准为不高于0 35。

9 贫困发生率(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通俗地说,全面小康社会就是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都能过上小康生活。因此,贫困发生率(或小康人口比例)是反映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展情况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指标。在我国,贫困主要是指生存资料相对不足,也即绝对意义上的贫困。这里,全面小康标准的贫困发生率定为不高于5%。

表1 全面小康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指 标

全面小康标准一、经济发展

1.人均GDP(美元)

3000二、生活质量

2.恩格尔系数(%)

403.人均居住建筑面积(M 2 人)

254.平均预期寿命(岁)

755.高中入学率(%)

90三、

社会结构6.城市人口比例(%)

507.非农劳动力比例(%)

85四、

社会公平8.基尼系数 0.35

9.贫困发生率(%) 5

10.社会保障覆盖率(%)

9010 社会保障覆盖率。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是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

一。据此确定我国全面小康的社会保障覆盖率为不低于90%。

将上述讨论结果罗列到一张表中,便得到中国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及其判别标准(见表1)。

(六)小康水平指数

在表1中我们虽然从四个方面共挑选了10个指标对全面小康社会进行了具体的量化描述,但仅靠罗列这些松散的指标是难以综合反映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发展情况的。因此,有必要以这些指标为基础,构建一个综合指标来测度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发展情况。下面是作者在这方面的一个初步尝试。1 经济发展指数。在一个经济不发达、人均GDP 水平很低的国家,人均GDP 每增加一个单位对国民生活质量提高的作用要远大于经济发达、人均GDP 水平很高的国家人均GDP 每增加一个单位对国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作用。人均GDP 增长对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具有递减效应。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构造GDP 指数时已考虑到人均GDP 增长对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边际效用递减因素的影响。这里,作者对GDP 指数进行适当的改造,提出了经济发展指数的概念,具体定义如下(假设人均GDP 最低为100美元):

94

经济发展指数=100 人均GDP 3000 ln(人均GDP)-ln(100)

ln(3000)-ln(100)

100 人均GDP 3000

2 生活质量指数。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给出的标准,同时为了与人类生活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见表2)一致起来,这里将恩格尔系数为50%与40%所对应的指数值分别定为60与100,并利用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由恩格尔系数转换为所对应指数的计算公式。具体形式如下:

恩格尔系数指数=0恩格尔系数 65%

260-400 恩格尔系数40% 恩格尔系数 65% 100恩格尔系数 40%

假设维持一个人生存所需的最低居住建筑面积为5平方米,利用极值标准化法,人均居住建筑面积的指数转换公式如下:

人均居住建筑面积指数=0人均居住建筑面积 5M2 人

人均居住建筑面积-5

25-5

5M2 人 人均居住建筑面积 25M2 人100人均居住建筑面积 25M2 人

在通常情况下,平均预期寿命(e0)的提高速度与其水平的高低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当预期寿命较低时,预期寿命提高的潜力较大,提高速度一般较快,也较容易;而当预期寿命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其进一步提高的潜力就大大减小,提高速度放慢,也较为不易。例如,在平均预期寿命只有40岁的基础上提高1岁与平均预期寿命已高达75岁的基础上提高1岁,其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作者在利用预期寿命来构造相应的指数时,吸收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关于预期寿命指数的构造思想,并对其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在此提出了修正的预期寿命指数的概念。它的具体定义如下(假设人类平均预期寿命最低为25岁):

修正的预期寿命指数=0e0 25 e0-25

75-25

2

10025 e

75

100e

75

在如下各种指数的构造过程中,如无特别说明,我们将采用单个指标的实现程度作为单个指标的个体评价指数。正向指标的个体评价指数的计算公式为:(指标实际值 指标全面小康基准值) 100。若指标实际值大于全面小康的基准值,则个体评价指数按100计。逆向指标(指标值越小越好)的个体评价指数的计算公式为:(指标全面小康基准值 指标实际值) 100。若指标实际值小于全面小康的基准值,则个体评价指数按100计。这样,高中入学率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高中入学率指数=100高中入学率 90%高中入学率

90%

100高中入学率 90%

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平均预期寿命与高中入学率从四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但很难区分哪个更为重要。因而作者在利用这四个指标构造生活质量指数时采用了等权的处理方法。具体定义如下:

生活质量指数=恩格尔系数指数+人均居住建筑面积指数+修正的预期寿命指数+高中入学率指数

4

3 社会结构指数。城市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必然有一个起点。起点在哪里呢?我国学者习惯上认为城市化始于工业革命。事实上,城市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社会由农村性状态向城市性状态转变,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渐进的、连续的。笔者认为,以10%作为城市化起点的一个量化标准更可操作,更具科学性。据此,作者在此构造了一个城市人口比例指数。具体定义如下:

95

城市人口比例指数=0城市人口比例<10%

城市人口比例-10%

50%-10%

10010% 城市人口比例 50% 100城市人口比例>50%

同城市化发展有起点一样,非农劳动力比例也应有一个起点。笔者暂且将这一起点定为10%。据此,作者在此构造了一个劳动力就业结构指数。具体定义如下:

劳动力就业结构指数=0非农劳动力比例<10%

非农劳动力比例-10%

85%-10%

10010% 非农劳动力比例 85% 100非农劳动力比例>85%

城市化与非农化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但很难区分哪个更为重要。因此,作者在此将城市化与非农化同等看待,并利用城市人口比例指数与劳动力就业结构指数构造了另一个指数 社会结构指数。具体定义如下:

社会结构指数=城市人口比例指数+劳动力就业结构指数

2

4 社会公平指数。虽然,理论上的基尼系数可以达到1,但这在实际社会中是不可能达到的。除斯洛伐克、尼加拉瓜和斯威斯兰这三个小国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 195(1992)、0 603(1998)与0 609(1994)外,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基尼系数都介于0 2-0 6之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1)。鉴于目前世界各国基尼系数的实际状况,笔者有理由将基尼系数的最大值确定为0 60。据此,作者在此构造了一个基尼系数指数。具体定义如下:

基尼系数指数=100基尼系数 0 35

1-

基尼系数-0 35

0 60-0 35

1000 35 基尼系数 0 60 0基尼系数 0 60

与高中入学率指数的构造方法完全一样,作者在此构造了贫困发生率指数与社会保障覆盖率指数,并与基尼系数指数一起构造了一个社会公平指数。具体定义如下:

贫困发生率指数=100贫困发生率 5% 5%

贫困发生率

100贫困发生率 5%

社会保障覆盖率指数=100社会保障覆盖率 90%社会保障覆盖率

90%

100社会保障覆盖率 90%

社会公平指数=基尼系数指数+贫困发生率指数+社会保障覆盖率指数

3

5 小康水平指数。在全面小康的概念确立后,需解决的即为全面小康进展情况衡量指标的构造问题。在上述的分析中,作者将全面小康具体分解为经济发展、生活质量、社会结构与社会公平四个层面,并对每一个层面都构造了一个指数,用以衡量该层面全面小康的进展情况。据此,作者又从构成全面小康的四个层面着手构造了一个指标 小康水平指数,用以综合反映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所取得的进展情况及其实现程度。它的具体定义如下:

小康水平指数=经济发展指数+生活质量指数+社会结构指数+社会公平指数

4

(七)人类生活发展阶段的划分

一个社会发展到怎样的状况才算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目前中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展情况如何?这是每一个关心中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人必须回答的问题。小康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就小康水平本身而言,有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为了对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有必要对小康发展阶段进行必要的划分。笔者在研究与吸收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小康社会96

建设的发展过程划分为起步、发展、成熟和过渡四个阶段,并利用已建立的小康水平指数具体地给出了小康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见表2)。在这里,我们可以将小康水平指数为60视为由温饱进入小康社会的门槛,而小康水平指数为100视为迈出小康、步入富裕社会的门槛。因而当小康水平指数等于100时可视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任务已经完成。

表2 人类生活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发展阶段小康水平指数

备注贫困(饥寒) 40

温 饱40-60

小 康60-100

60-70起步阶段

70-80发展阶段

80-90成熟阶段

90-100

过渡阶段富 裕

=100二、中国距离全面小康社会还有多远?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构成全面小康度量指标体系的10个指标,参照表1给出的标准,对每一个指标单独进行考察(广州日报,2002)。2000年,我国人均GDP 为854美元。如果今后每年的GDP 年增长率达到7 18%,到2020年我国

GDP 将翻两番,人均GDP 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近10年,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了1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正处于新的升级过程。2000年,全国恩格尔系数为46%。到2010年预计下降到40%,2020年前后下降到35%左右。

城镇近10年住房面积年均增加0 5平方米 人,2000年达到19平方米 人,预计2012年可达到25平方米 人。如果单纯从数量上看,农村住房建筑面积在2000年可能已超过25平方米,但农村居民住房普遍存在质量差和配套程度低等特点,因此,农村今后住房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住房的质量和配套程度。

2000年我国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1 4岁,按照近年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速度以及已达到的水平,到2020年平均预期寿命要达到或接近75岁,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到2000年时我国还有部分地区没有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要在2020年 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难度极大。增加对教育的投入、继续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

我国近10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2000年为36 2%。今后20年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率每年可以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0年达到56%。

表3 2000年中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展情况的评价指标

实际值指数值一、经济发展

63.061.人均GDP(美元)854

63.06二、生活质量77.372.恩格尔系数(%)46.0

76.003.人居建筑面积(M 2 人)19.0(城镇)

70.004.平均预期寿命(岁)71.486.12

5.高中入学率(%)三、社会结构59.28

6.城市人口比例(%)36.165.23

7.非农劳动力比例(%)50.053.33

四、社会公平61.12

8.基尼系数0.403(1998)78.80

9.贫困发生率(%)11.51(1997)43.44

10.社会保障覆盖率(%)小康水平指数

65.21到2000年,我国非农劳动力比例约为50%,到2020年非农劳动力比例要达到或超过85%,难度很大。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和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2000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 403,近年来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社会各阶层之间收入上的差距过大,且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如何处理好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成为全面小康建设过程中比较棘手的问题。1997年我国城镇与农村的贫困发生率分别为5%(李成瑞,2002)与14 3%(世界银行,2000)。这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城乡贫困人数呈增加趋势。根据民政部最新统计,截至2002年11月,中国3 2亿非农业人口中,已有1998万城市居民陷入极度贫困(世纪环球报道,2002),贫困发生率为6 24%。到2020年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我

97

国在消灭贫困方面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2001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71 6%,到2010时预计可达到95%。除了对军烈属与五保老人低水平的社会救济外,农村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国家应尽的责任,同时也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解决的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2000年,中国小康水平指数为65.21,如果考虑到因数据缺失,两项数值均较低的高中入学率与社会保障覆盖率指标未被计入因素的影响,2000年我国小康水平指数大约为60左右,按照表2所给出的标准,2000年时我国刚跨入小康社会的门槛,这与国家有关部门和十六大报告对我国在2000年整体进入小康社会的判断是完全一致的。2020年时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见表3)。

三、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社会指标难于经济指标

如果GDP能保持7 18%的年增长率,到2020年人均GDP将达到3000美元,在经济上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是没有问题的。更难达到的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些指标(中国经济时报,2002)。全面小康社会强调的是社会的整体进步。除了经济的发展外,更强调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城乡交融、公正公平、谋求城乡协调发展并共享建设成果的社会,而不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与难点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人口也要实现小康,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减轻农民负担的惟一办法是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解决转入人口就业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大多数农村居民生活上还没有达到小康,我们就不能说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已经完成。

全面小康社会表现为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中国是否达到全面小康社会,仅有人均GDP3000美元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形态,才能深刻、本质地反映中国的整体现代化水平。

显而易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是一个全面的发展计划,不仅涉及到经济增长问题,也涉及到民主政治问题;不仅涉及到经济效率问题,更涉及到社会公平问题;不仅涉及到生活方式的现代化问题,还涉及到人的现代化问题。这表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历史任务比以往更加艰巨,需要比以往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单纯从指标的角度看,通过前述分析,我们看到,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社会指标的实现难度要大于或远远大于经济指标的实现难度。

参考文献:

陈友华,2003, 关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若干问题 , 江苏经济信息 第2-3期(合刊)。

广州日报 ,2002, 新世纪蓝图:小康社会十项基本标准 11月29日。

李成瑞,2002,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的若干问题 ,htt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d18390119.html, 20020830 3066064.sh tml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1, 2001年人类发展报告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世纪环球报道 ,2002, 民政部调查:中国1998万城市居民极度贫困 12月24日。

世界银行,2000, 世界发展指标:1999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中国经济时报 ,200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指标难于经济指标 11月15日。

作者系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哲学博士

责任编辑:张宛丽

98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界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d18390119.html,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界意义 作者:李宗赫陈绍平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25期 摘要:2020年中国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这不仅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大意义,而且必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人权事业的进步和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认识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界意义,对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更好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世界各国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键词:全面小康;发展道路;人权事业;世界意义 一、彰显中国道路优势 中国有着幅员辽阔的疆域和众多的人口,她不但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且也是发展过程中面临问题最多最复杂的国家,所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至关重要。自古以来,中国的政治特点就是团结一致,集中力量办大事。无论是秦时的万里长城,还是当代的三峡工程,都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道路,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中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主人是人民,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所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更是保障人民利益的体现。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合理分配和利用国家丰富的资源,在很短的时间内,办成了一件又一件令世人瞩目的大事,从而造福于人民。 2016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中指出,“这条道路是有优势的,最大的优势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过去我们搞‘两弹一星’等靠的是这一法宝,今后我们推进创新跨越也要靠这一法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技术创新与应用、克服重大疾病、战胜自然灾害等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公路通车总里程由1978年的89万公里飞速增长到2018年的358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高铁运营里程从2008年的200公里猛速发展到2018年的约3万公里,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民航航线里程由1978年的14.89万公里迅速增长到2017年的324.59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二;港口万吨级泊为数量从1978年的133个(内河没有万吨级以上泊位)快速发展到2017年的2366个(内河万吨级以上泊位418个),世界十大港口中,中國独占七个。在科学技术创新与应用方面,2017年国家创新能力全球排名第17位,科技创新实力显著增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完成了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天河、神舟飞船、天宫、北斗卫星、港珠澳大桥、蛟

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文5篇分享

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文5篇分享 百年追梦,全面小康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小康”一词就热了起来.今天我们说“中国梦”, 其实就是小康梦,美丽中国,就是小康中国。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2020年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作文,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文一 小时候,奶奶总是对我说起她生活在的那个年代。战争,贫困,阶级区别,压迫着他们。从小就饱受欺凌和压迫,生活十分艰难可怜。每次一听都让我不知不觉的的留下 了眼泪,现在环视一下我们的生活可真幸福美满呀,也许这就是大人所说的小康生活吧。 小康代表着温馨美满,为的是让人们都过上幸福的生活。人们向往小康生活。可小康 生活真的存在吗? 心动不如行动,我,作为小小侦探员,(这可是名副其实的,是我们一家举手表决出来的)可是要去侦察一下的哟。 这不,星期天一早,我就背上行李(其实是一块面包,一瓶水,十块钱)乘着公共汽车 去步行街溜达一圈。在这一次乘车中我就深有感触:车子启动了,坐了满满一下人, 到清华园时有一位上了年纪的老爷爷缓缓的走了上来,车上所有的年轻人“唰”的一下 都起来了。有一位7岁的小弟弟拽了拽老爷爷的衣角说:“爷爷,爷爷来我这坐。”老 爷爷笑了笑,夸了一声好孩子,然后乐呵呵的坐了下去。顿时,掌声如雷。伴随着笑声,歌声,掌声我下了车。下了车一切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任在发呆,眼前霍然一亮 一下。好干净呀!地上几乎看不到一点垃圾,杂物。就连油炸摊都摆放得很是整齐,社 会文明进步太大了。使得我不禁点了点头。难道是小康社会改变了它?曾听爸爸妈妈提起过以前的街道模样,地上垃圾乱飘,到处弥漫着浓浓的黑烟;到处可见油炸摊凌乱的 摆放在人行道上;香糖残渣铺在黑黝黝的地板砖上;垃圾成堆……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不堪回首呀!X.X大是11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在召开时才提出的小康社会, 难道运用的这么快吗?带着这样的难题我“返航”回家。回到家上网一查。呦,原来早在 十几年前邓小平同志就提到过小康生活,原来它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啊!我输得心服口服。社会发展真先进,相比我奶奶那年代,我们过得幸福多了。这就是小康生活——社会 在发展。小康生活这么好,现在就让我们:手牵手,肩并肩,共创一个幸福的小康生活,应为我们坚信:明天的生活更美好!

文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建设小康社会论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建设小康社会论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欲望引导摘要人的欲望根据目标可分为很多种。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同建设时期建立不同的主导欲求。总体建设小康时期解决生存欲是主导的欲求。其余是次要欲求。现今全面建设小康时期应以求知欲为主导欲求加大提升国民素质的力度。培育民族发展潜力。关键词欲望小康社会求知欲生存欲人的欲望根据追求目标的不同分为很多种生存欲、成功欲、物欲、享乐欲、消费欲、求知欲。不同时期解决的主要欲望应有所不同。现今中国已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政府在欲求上的合理引导建立一个合理的欲望体系将对社会的健康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一、生存欲是总体小康社会建设时期的主导欲求生存欲是再合理不过的一种欲求。中国人民整体上达到小康未来的十二五期间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这是一种生存欲主导下的国民经济增长。个人要求生存企业要求生存国家也要在国际竞争中求生存。生存在总体小康建设的过程中是居于主导的也是其解决的核心问题。GDP增长不是目的根本的目的是解决了大多数百姓的生存问题。2010年中国人均GDP达到4 300多美元按人均来讲中国人应该不存在温饱问题但是不可能重新按平均主义分配因此底层有未达温饱之人。但收入差距至少不能太大否则低层解决温饱的社会资源会进一步为社会上层占据贫困永远也不可能被消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可能实现。这部分人将一直停留在生存欲的追求中无法摆脱贫困。美国等西方发展国家的贫民窟正是这个机制的恶果。这是少数人的问题。二、消费欲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导欲求现今的中国大部分人的生存问题已经解决他们的欲望需要有新的引领。这是多数人的问题。而这个新的欲望导者又必须承载中华民族的可持发展问题。政府在发展经济时必须统筹兼顾考虑到经济的道德价值和哲学价值。而不仅是经济的生存价值和消费价值。上层社会的消费欲须要得到扼制。诚然生存欲和消费欲这两种欲望会一直存在下去但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绝对不能成为主导欲。消费欲无限扩张不是主要问题却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人们一味地追求消费消费欲的无限扩张加重了人的异化。新得到的钱转而被消费人不再是为人而努力而是陷于“消费—钱—消费—钱—消费”这个无终止的循环中。企业生产为了利润不是为提高员工待遇。一些人为了追求利润损害生态环境剥夺自然生灵生存权。个人的发展让位于消费。人的全面发展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变为追求金钱继而实现消费的手段。豪宅、别墅、名车、貂衣应有尽有奢华之风弥漫。“地下繁华地上奢华”的广告语充斥城市奢侈物品随处可见。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八荣八耻以勤俭节约为荣。然而事实上却是以奢华为荣。金钱至上本应更多的关注贫困人口媒体却关注富豪。富豪在财富积多时不反馈社会的情况下并非好事代表这个国家财富多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仅是对富豪本人有益。人均经济条件改善、贫困问题的解决和社会公益事业才更值得关注。任何资源是有限的。不仅仅指非可再生资源稀缺现今就是可再生资源如木材、水等也变得不足。在这个资源有限的地球上底层人不具备消耗更多资源的能力上层社会则是社会资源消耗的大户。然而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物价上涨等却是底层人民需要承担的。人类最应感恩的应是自然之母。感恩教育在全社会施行尤其注重对父母的感恩教育。然而人类生于天地之间从诞生之日就不断向自然之母索取人类又对自然回报了些什么自然之母以博大的胸怀滋养人类然而人类无尽地向自然索取并肆意挥霍。那些被残害的自然生灵何尝不是我们的兄弟试问有何资格教育子女感恩自己在人类社会讲任何肆意挥霍自然资源之人都是逆子。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宝贵的真知需要大力弘扬。道德的社会价值是指道德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经济的社会价值是指经济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道德是社会的主导价值而不是经济的社会价值主导道德价值。经济的社会价值应以道德的社会价值作为判断标准经济活动是否有意义要看它是否符合道德。经济活动的取舍也要依道德而决定。我们常常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如何拜金、如何享乐、如何个人主义然而却在我们的社会生根。因此消费欲必须得到扼制。三、求知欲应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导欲求求知欲可以激发人提高自身素质、挖掘创新能力。一个国家的国风必将会左右这个国家的未来。财富不能左右未来它是身外之物随时可以被转移。一个国家的真正强大应是在国民素质上体现。这些素质包括技能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金玉满堂莫之能守。清末不能用贫穷来形容却成为帝国主义刀下的鱼肉。致国宝外流新中

我眼中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课程论文-2016.10.12

全面小康全面富强 ——我眼中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姓名:杨静焕 班级:农教15-2 学号:20155065 指导老师:邵紫英 2016年10月至11月

目录 1.全面小康理念 (2) 1.1前言 (2) 1.2全面小康生活在我们身边 (2) 2.全面小康全面富强 (3) 2.1我国全面小康的现状 (3) 2.2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4) 2.3青少年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 (5)

全面小康全面富强 ——我眼中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1.全面小康理念 1.1前言 小康社会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所描绘得诱人的理想社会,也表现了许多老百姓对富裕美好的理想生活的向往。据考证,"小康"一词语出《诗经大雅》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概念。从狭义理解,她指的是一种生活状况或生活水平,即“富有仍嫌不足,但温已经有余。从广义上理解除经济生活外,它还涉及在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诸多领域。而在我心中的美好社会,具体就是: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小康,指为中国广大群众所享有的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比较殷实的生活状态。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小康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实现这个目标,城乡人民的收入将成倍增长,人民物质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 总体小康,是指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阶段。 具体含义:低水平、指我国刚刚迈入小康社会的门槛,也就是说刚刚“达标”,主要是指人均收入水平还不高.不全面:指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主要是从经济方面看,侧重于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关注不够.不平衡:指进入小康的人口在全国分布是不平衡的,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全面小康,是指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单就消费而言,人们可以衣食无忧,把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到精神消费和享受消费上来。“全面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进步。” 那么,如今全面小康的理念又更加全面。五位一体全面小康,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小康。“五位一体”的发展正汇聚成百姓全方位的幸福感。它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既统揽全局又突出重点。 1.2全面小康生活在我们身边 每个人对全面小康社会都有着自己的期盼和憧憬。不同成长时代,不同生活,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心目中的全面小康社会肯定有所差别的。环卫工人说,全面小康是城市的干净整洁;医护工作者说,全面小康是医疗保障系统更健全,人们就得了医、看得起病;大学生说,毕业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是全面小康;企业老板说,节能减耗,工厂走上生态发展之路是全面小康……职业、生活环境等等的千差万别,不同的人谈起全面小康,就有不同的理解。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2020年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此,我充满憧憬与向往!我不禁问自己:我心中的全面小康社会又是什么样的呢?是衣食无忧,山珍海味么?是有车有房,灯红酒绿么?还是工作舒适,天伦之乐呢?如果仅是这样,绝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详解

第二课立足国情强国富民 第三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B)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在此基础上认识到经过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但我们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和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们要建设更高水平、更加全面、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2.过程和方法:通过调查、比较研究,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取得的一些成就和我们还存在的一些不足,思考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我国已进入小康社会,从而坚定对社会主义、对改革开放的信心;了解我们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和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 二、课前准备 1.查找现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变化的文字资料和录像资料。 2.查找抗震救灾和举办奥运会中发生的不怕艰难困苦的感人故事。 3.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8月8日至22日我国成功地举办了29届奥运会,请问有多少同学亲自光临了比赛现场?有多少同学坐在家里,开着空调,很舒服地看了奥运会? 【学生活动】回答(略)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大家都经历的一件事,重新勾起美好的记忆,同时导入新课)师:通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的综合实力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逐渐进入了一种“不愁温饱、较为宽裕的生活状态”。这种小康状态正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对自己所追求的一种较为理想的社会状态,它既包括物质生活的较为宽裕,也包含社会的平等有序。 历史上的“小康”是什么状态?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35“知识窗”。 师:我们的小康社会与历史上的“小康”理想有一定的区别,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与要求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与要求 摘要:从中国高铁到中国桥梁,从航天梦到飞机梦……创新引领工程建造,梦想汇聚强大力量。展望未来,在全面小康的征程上,中国必将不断夯实发展的基础,不断刷新发展的高度。自30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让许多民众摆脱了贫困,人数之众是近代以来任何国家所无法比拟的。是的,持续30多年的经济迅速增长,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活和服务享受, 关键词: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代表大会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制定了21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宏伟的蓝图。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纲领,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和发展,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在新世纪的发展阶段和继续前进的方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我們黨和國家﹐對中華民族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为这体现了我国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把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落实到党和国家奋斗目标中的明确意图,体现了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的总体要求。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代表社会主义现代化前进的方向邓小平说过小康不是传统文化上所说的小康,而是在活学活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中国实际的一个伟大创新,它是一个社会主义的概念,闪耀着社会主义的光芒,又能融入世界现代化潮流。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样体现这种精神。江泽民在报告中说:“这次大会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这里,不仅强调了社会主义方向,而且强调了社会主义必须与现代化结合在一起。现代化潮流一旦出现,势不可挡,谁不跟这个潮流,谁就要被时代淘汰,就要落伍。现代化也是中国人民的一个世纪梦。孙中山的振兴中华,就是要使中国沿着西方的道路亦即资本主义道路发展。只是这条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承上啟下的關鍵一步

最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文800字范文4篇

最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文800字范文4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文800字一 可以这么说,纳税这个词对我来说是陌生的。最近,我舅爷爷买了一辆大排量的汽车----“梦迪欧”。爸爸说:“听说以后汽车还要降价,你干嘛那么急啊?还可以等等嘛。”可过过了10天,舅爷爷兴冲冲地来到了我们家,兴奋的说:“瞧瞧,你们还说会便宜,可现在呢国家出台大排量汽车要征消费税,这辆车子涨了好几万!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收税,我说:“妈妈,国家为什么要收税啊?”妈妈笑呵呵地说:“我们国家遵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政策。你看,那电力等公用设施,城市绿化都是用收上来的钱来建设的。我们日常生活都和税收息息相关。”这是我对税收的第一次了解。 有人把税收比喻成共和国血脉,是共和大厦的基石这点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国家财政收入有90%以上来源于税收,税收是国家政权运转的重要基础,是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不竭源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保证,税收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着小康社会的实现进程。当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越来越精彩了,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有滋有味?不是别的,正是税收。税收可以让整个国家运动起来,使经济更加发展、科教更加进步、民主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税收已经帮助人民奔小康,中国十几亿人民,都享受了税收带来的清福。 然而,在社会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仍有一部分人不

能正确理解税收与国家的关系,纳税意识亟待增强。在报纸上我曾经看过一则报道:中国人视逃税者为智者,而外国却恰恰相反。据悉,在希腊一些城市的街道上,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听到这样的口号:“你爱国吗?请纳税! ”日本人则认为:勤劳、教育和纳税是公民的三个任务。日本的税率最高达78%,但日本人普遍认为,偷逃税是一种非常可耻的行为。我听我妈妈说过有这样一个企业,这个企业三年一改名称,在短短的几年内竟改了三个名称。为什么要不厌其烦的改企业名称呢?原来是为了逃避税收。国家规定新开企业,可以免税三年,他们这是钻了国家的空子,虽然他们觉得自己很聪明,但是良心上过的去吗?是谁扶持他的企业,是祖国,是祖国母亲,但他却如此吝啬。 如果你热爱我们的祖国,愿意为共建小康社会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那么记住:“依法纳税,诚信纳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文800字二 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思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的理想生活的追求。而在我心中的小康社会,具体就是: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在爷爷那代人,饿的没饭吃,别说是草和树皮,甚至连土都吃。而我们现在,吃的饱饱的,睡得香香的,什么事都不操心,不像原来一样,吃了上顿愁下顿。 还有,在爸爸那时学习工具只有一台小型录音机,可我们现在有电脑、学习机等。

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

论世界能源形势及我国面临的挑战 内容摘要:当今世界能源的总体状况;热点问题对世界能源形势的影响;中国能源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当前形势下中国确保能源安全的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世界能源形势、发展前景、中国能源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人类社会进步发展都必须以能源的充分供给为前提。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人口的剧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能源需求量持续增大,能源的争夺日趋激烈,上世纪90年代以来爆发的两次海湾战争,其根源正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占有石油资源而进行的军事行动。在能源供需双方的博弈下,以石油为代表的国际能源价格不断上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似乎使持续高温的能源市场暂时冷 却了下来,但随着各国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显现以及各国抵御危机能力的不断增强,世界必将重新走上高速发展的轨迹,能源作为各国恢复经济的关键因素,其需求将出现报复性反弹,而目前的低迷状况必将导致未来国际能源供给短缺。世界性能源供给紧张状况将长期持续下去。 当今世界能源的总体状况表现为能源供需关系总体紧张。具体体现在能源生产增长缓慢、能源消费快速增长。能源生产增长缓慢主要是由于自然灾害、局部战争、气候变化等。各类能源的储量和生产状况为石油储量小幅上升;石油反降为升。天然气的发展异常引人注目,非常规天然气占总量的一半,其特点是更为分散、各地区发展差异大、面临环境安全方面的质疑。2010年能源消费急剧反弹,主要是因为经济开始复苏,能量消耗加大。其中最为明 显的则是油价的上升。同时世界大部分能源资源被西方国家控制。非洲尽管石油丰富,但如尼日利亚就因为缺乏资金技术而继中东后落入了西方的控制。 从两大热点问题对世界能源形势的影响看,西亚、北非动荡使得一定的石油设施在战争中被摧毁,同时也影响到石油价格的变化。由于局势的局势及其不确定性,国家担忧供给而储存石油,从而油价的波动亦影响到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日本核事故对国际核能的生产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日本核危机后,许多国家正在重新考虑其核能计划。日本开始调低核预期,多国核政策变得更加谨慎,欧盟“压力”测试,而韩国的核政策不变。 世界能源的发展前景从短期看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长期看石油供需矛盾仍在,中东北非局势不定,产业投资前景不明,所以石油价格上涨压力仍将存在。天然气发展前景看好,将在全球能源供应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主要原因如下:非传统天然气开发飞速、与石油相比相对廉价、成本效益优于其他能源、清洁度高利于环境保护。由于核事故的发生使人们开始质疑核电的发展,所以核能产业可能需要五至十年才能逐步恢复。 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在能源领域将面临着一系列不可避免挑战: 一是资源的可持续供应面临较大压力。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主要依赖煤炭资源的国家,2003年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了67.9%,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了41.5个百分点,能源的多元化结构更是远未形成。从化石燃料的资源量来看,中国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我国石油产量不可能大幅增长,2020年预计为1.8亿-2.0亿吨,然后将逐渐下降。我国煤炭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探明程度很低。此外,在尚未利用的精查储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专业临床医学 班级 1304 学号 6300613166 姓名陈铭

【摘要】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又指出,“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关键词】建设小康社会全面 【正文】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处的现状 我们之所以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更高水平的要求,是因为我们还处于一个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国际现状 从全球来看,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正孕育新突破,世界经济正在调整、变革,变化的本身其实就是机遇,就看我们能不能抓住机遇。机遇不是等来的,机遇转眼即逝,挑战长期存在,关键在于主动寻找机遇,善于抓住机遇。(二)国内现状 1.改革开放30多年尤其是最近10年以来,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科技实力都上了一个大台阶。 2.国内有广阔市场,扩大内需、城镇化的提升均将提供巨大潜在的经济需求,中国人口众多,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都会有很强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在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这一重大历史成果,对于人类进步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小康社会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发展阶段 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是几代中国人的强国梦。一代代仁人志士为此进行了长期艰苦的奋斗。1964年底,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之后,部署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根据当代中国国情和世界发展趋势,果断地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现代化建设,并提出了分“三步走”,用70年左

右的时间,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家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到20世纪末,我们完成了第二步发展目标,在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上,党中央宣布,我国已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但是,同时又清醒地认识到,这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明确提出再奋斗20年,即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过近20年的奋斗,今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到本世纪中叶,还有“两步走”:第一步,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样,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大体上需要100年时间。中国的现代化战略大体上划分为几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78年,这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第二阶段,从1979年到2020年,这是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第三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这是基本实现现代化时期;第四阶段,从2035年到2050年,这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期。小康社会承上启下,居于十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进程论文

教学中心:上海 姓名:陆勇 学号:112601413008浅谈家乡嘉定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进程 近几年来,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力争全面小康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上海市围绕“两个率先”的目标,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小康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我的家乡嘉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也取得的很大的成就。 全区上下在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地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进一步增强抢抓机遇、率先发展的信念,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和负重拼博、积极奋进的姿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富民惠民步伐,不断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和城市面貌,一个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适应文明进步趋势的全面小康社会,已经初步展现在全市人民面前,接下来浅谈我个人认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几大要素。 第一,产业先进。经济是基础,经济是关键,经济也是一个核心,我的家乡嘉定应该是有先进的制造业,有现代的服务业,就像近年来发展的迅速的汽车业,位于上海嘉定安亭镇,中国首座F1赛车场也坐落嘉定等等,说明了汽车业在此的可行性等等。还有,高效的农业,嘉定的大蒜,草制编织品可是享誉海内外的,这也符合产业结构整体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布局。我感觉到,未来的嘉定,应该是现代服务业快速上升,提高服务业的比例。我们的制造业应该是由新兴产业、现代产业作为主要支撑的制造业,传统产业应该是通过改造升级以后的充满生机的传统产业。 第二,人文方面。我们在经济发达的同时,还应该提升嘉定的先进的文化理念。其实嘉定本身是个文化底蕴浑厚、历史悠久的城市,比如嘉定孔庙、南翔古猗园、吴兴寺、秋霞圃等等等等都是上得厅堂的历史古迹。一个城市需要不尽生生不息新鲜的血液作为动力,更需要悠久的历史来作为积淀。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在新的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涵义,可以从时间、空间和质量这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 从时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从一个起点开始不断向终点趋进的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点是从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开始,即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起点;终点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即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基本实现现代化。从空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以分作空间结构和空间布局两个层次。 在空间结构上,它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环境等全面发展的目标,其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接受良好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空间布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发展比较均衡,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缩小,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广大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的过程。 从质量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由低水平向更高水平趋进的过程。就是用大约20年的时间,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超过3000美元,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使我国进入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我们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牢牢把握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微观与宏观表现; (2)知道总体小康存在的不足; (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远景; (4)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方面的新要求。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总体小康成就与不足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分析我国发展现状的能力,在对数据材料的分析中,提高学生的理解、归纳能力,增强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小康社会历史性跨越的感受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通过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差距的对比,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结合全面小康宏伟目标的描绘,激励学生为创造更加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教学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歌曲〈好日子〉 教师:这首歌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吧?那大家知道它的创作背景和反映的主题是什么吗? 学生:从1978年到1996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行了十几年,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收入越来越多了,日子越过越舒心了。过上好日子的人们需要有一首歌来表达他们喜悦的心情。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好日子》这首欢快喜庆的歌曲诞生了。它反映的主题就是——小康社会。 教师:要全面的认识小康社会得先从小康一词的提出开始。 【授受新课】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小康社会的提出及“三步走”战略目标。 材料1:小康概念的历史由来和现实涵义:“小康”一词最早源于《诗经》“民 亦劳止,岂可小康”。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 同”的理想社会模式,是指比较富裕的、中等的、温饱有余的居民生活状况和社 会发展状态。 我国现阶段的小康生活,是指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生活状况,是在解决温饱后进一步提高和发展,按照国际惯例来划分,小康生活大体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材料2::1978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时,全面、系统地

关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文范文4篇-2020年圆梦小康作文

关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文范文4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文范文一 小康社会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所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许多普通百姓对富裕、美好的理想生活的追求。据考证,“小康”一词,语出《诗经-;大雅》,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概念。从狭义理解,它指的是一种生活状况或生活水平,即“富有仍嫌不足,但温饱已经有余”。从广义理解,除经济生活之外,它还涉及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诸多领域。而在我心中的小康社会,具体就是: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记得小时候,我家并不富裕,家里既暗又小,还有许多不方便。尤其是夏天来临的时候,只要你一不留神儿,就会不知从哪儿飞来一群蚊子,在你身上叮上几个大包,烦得不得了。还时不时的在你耳边“嗡嗡”直叫。现在,家庭富裕了,我们全家住上了三层楼的别墅,既宽敞又明亮,每个房间都装上了空调,从此我便不怕酷暑和严寒。 以前,爸爸的学习帮手只有一台小录音机。可是现在,我的学习帮手可多了,有复读机、电脑等。学习累了,就趴在窗户上看风景,远远望去,以前无比矮小的茅屋如今变成了高耸入云、直插云霄的高楼大厦,还有宽敞笔直的高速公路、川流不息的小汽车、四通八达的立交桥、人山人海的大商场......马路两旁,有许多漂亮的鲜花儿,绿色的草坪,令人看了赏心悦目。从此,人们再也看不见裸露的黄土,再也闻不到臭气冲天的污水;人们看见的是湛蓝湛蓝的天空,闻到的

是令人心旷神怡的空气。 现在,身活在幸福小康社会中的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坐享其成,享受前辈们创建出来的伟大功业呢?不,不可能的!因为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更需要我们去创造。那时,不仅仅是建设小康社会,还要往更高一层去发展,把未来的家庭建设得更加美好,把未来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 时间不等人,朋友们,让我们从点点滴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发奋学习,积极进取。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明天的生活一定会比现在更好,我们全面达小康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们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文范文二 去年过年我到奶奶家拜年,奶奶高兴得抓住我的手,乐得嘴都合不起来了,而且还不停地说:“现在生活好了,每个人都奔向小康了。”奶奶说:“在她们生活的那会儿,住的都是草房,一到下雨天,就到处漏雨。那时只要有自行车就算有钱人了,虽然学费便宜的只要几元钱,但还是有人上不起学......” 哎,那会儿可真苦啊!现在的我们可以用电脑写作业;可以用手机玩qq;可以用耳机听音乐......现在,保暖已不是穿衣服的标准,色泽鲜丽、款式新颖才是人们的时尚追求。我们的食物也不仅为了吃饱,更讲究营养均衡和品种丰富。我每天都可以吃上美味佳肴。偶尔也去下馆子。谈起住房,我就更有的说了。我们现在住的是又宽敞又明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 摘要:“小康”首先意味着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了基本的满足,摆脱贫穷与困苦,并走向富裕,这就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发展的第一要务不能动摇。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在邓小平的倡导下,建设小康社会就已经成为中国人民跨世纪的理想和行动目标。进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文化建设,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全球化的发展日新月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是为了适应世界的发展提出来的。 关键字:小康社会转变发展方式文化建设意义 一、小康社会的含义和特质 (一)小康社会的含义 小康,是中国人民的一个古老的社会思想,所谓小康就是衣食丰足、生活平安的意思。邓小平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时代的新特点,赋予了“小康”,“小康社会”新的内涵。他所说的“小康”,“小康社会”不仅仅是指人们过上衣食无忧的安定生活,而是把小康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结合起来。他也明确的指出,小康社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他所说的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它是低水平但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经过30年的发展,小康社会的含义也越来越丰富了,水准也越来越高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后关键阶段。[1] (二)小康社会的主要特质 第一,小康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社会。经济是基础,发展生产力是小康社会的经济特质。为了使小康社会具有强固的经济基础,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措施。 第二,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取得新进展的社会。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的权益和社会公平公正,这是小康社会的政治特质。小康社会要想使得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就不能照抄照搬西方发达的资本民主,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一个更真实、更广泛、更文明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三,小康社会是精神文明和文化繁荣高度发展的社会。小康社会不是一个精神文明缺乏的社会,而是一个文化生活丰富、精神文明高度繁荣的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精神文明水平,是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内涵,是小康社会的精神和文化特质。[2] 第四,小康社会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小康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这种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是小康社会发展的特质。 二、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转变发展方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推动发展模式的转型,正是因为我们对传统发展模式

论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能性

论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 能性 应数141 罗晓芸 1411110126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落幕已经将近又一年了,虽说如此,它的一些内容仍让我们牢记在心。还记得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党制定了“十三五”计划,强调了计划的关键点之一“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来制定,并将其作为了计划的核心,那么中国是否真正能够实现2020年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呢。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小康社会,根据网上查询到的资料我们知道了“小康”一词最早出自中国古代典籍《礼记》,原意是指古代自然经济条件下比较宽裕的生活状态,是比理想中“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较低级的发展阶段和社会形态,我们可以将小康社会理解为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那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有什么要求呢,在党的十六大中国家制订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参照国际上常用的衡量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制定了十个基本标准,分别为: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 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2000年不变价,下同), 三、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四、恩格尔系数低于40%,

五、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六、城镇化率达到50%,七、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八、大学入学率20%,九、每千人医生数2.8,十、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我们根据上述基本标准来简略分析我国现在的情况与未来的可能性,根据2015年统计的结果2015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8,280.09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19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0772元,恩格尔系数达30.6%,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大约在30平方米左右,城镇化率达56.1%,互联网普及率达48.8%,大学入学率达40%,每千人医生数2.99,全国各地城市低保标准最低达200元以上,农村低保标准最低达100元以上,将以上数据与各个标准进行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到2015年为止我国已经基本上能够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但有的数据远超于标准线,而又的数据与标准线的差距却不大,具体是指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和每千人医生数,这两个指标是与老百姓的生活切切相关并十分重要的指标。那么是什么影响了这两个数据,首先是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中国作为世界上土地面积第四大的国家住房问题本不应该成为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那又是因为什么呢,实际上大家都很清楚,就是人口的原因,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的人口大国,人口问题一直影响着中国各个方面的发展,同样也影响着住房面积的分配,由于地少人多,中国大部分城市的房价都十分高,许多人都正作为房奴打拼着,还有许多人连成为房奴的能力都还没有。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实行着计划生育,虽然对人口数的增长速率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人口数仍是呈增长

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代表大会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制定了21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宏伟的蓝图。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纲领,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和发展,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在新世纪的发展阶段和继续前进的方向。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正确实施这一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在我们发展的正确历史时段提出的。关于我国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判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是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的实际情况做出的。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社会经济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其中显著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的商品供应普遍短缺的状况得到根本改观。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以及人口、环境和其他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二是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的突破性进展。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通过艰苦努力,这种新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对外开放把封闭半封闭型的经济体制改革为开放型的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全方位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也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的阶段。三是人民生活实现两大历史性跨越。20世纪80年代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90年代由温饱达到小康。千百年来困扰中国人吃饭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得到根本解决。祖祖辈辈关于小康生活的梦想,今天成为现实。 其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要分阶段发展的。中国社会经济的阶段性变化,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部署,走了前面两步,现在开始走第三步。必须清醒地看到,从大的社会发展阶段来说,我国现在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世界范围的横向比较来说,我国虽然经济总量已经居于前列,但人均还不到1000美元,刚刚进入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行列。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指出,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这样的判断和报告中所说的“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同样的意思。 与此同时,发展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经济是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