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谈脚式木牛流马的足与脚设计建议

谈脚式木牛流马的足与脚设计建议

谈脚式木牛流马的足与脚设计建议
谈脚式木牛流马的足与脚设计建议

浅谈一个关于“脚式木牛流马”行走系统

专题设计方案的建议

木流工作室木流先生

(2016年1月)

前言:记说三国时期传奇人物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之后又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谜团。虽无实物传承,但凭二十四史之一《三国志》和四大小说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便让很多人相信木牛流马曾真实存在过。现已无法证实木牛流马与《南齐书·祖冲之传》记载所造的“一器”是否为同一个东西,但这也再次增添了木牛流马的神秘性和传奇色彩。一直以来对木牛流马感兴趣的人很多,励志研究复原木牛流马的爱好者也很多,其相关作品更是五花八门。在解读木牛流马之迷过程中,各爱好者的解释分歧很大,如木牛流马是“一物”还是“两物”,但最大的争议是木牛流马行走系统的“脚行走”与“轮行走”,甚至更多的其它行走方式。那么本文主要是对木牛流马脚行走系统进行专题分析论述,从动物学和机械学等多方面来阐述木牛流马仿生脚的可行性设计方案。

一、文献资料记载。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建兴)九年(231),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三国志·蜀志·本传》裴注引《诸葛亮集》,作木牛流马法:“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著于腹;载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秋轴;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

步;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流马尺寸之数: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径中二寸;前脚孔分墨二寸,去前轴孔四寸五分,广一寸;前杠孔去前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长二寸,广一寸;后轴孔去前杠孔分墨一尺五分,大小与前同;后脚孔分墨去后轴孔三寸五分,大小与前同;后杠孔去后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后载克去后杠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杠长一尺八寸,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后杠与等;板方囊二枚,厚八分,长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广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斗;从上杠孔去肋下七寸,前后同;上杠孔去下杠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长一寸五分,广七分,八孔同;前后四脚,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靬长四寸,径面四寸三分;孔径中三脚杠,长二尺一寸,广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

《南齐书·祖冲之传》记载:“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

二、专题资料和结构分析。

(一)脚与足的专题资料。1.木牛法:“一脚四足、双者为牛脚、转者为牛足。”;2.流马法:“前后四脚,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靬长四寸,径面四寸三分。孔径中三脚杠,长二尺一寸,广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前脚孔分墨二寸,去前轴孔四寸五分,广一寸;后脚孔分墨去后轴孔三寸五分,大小与前同。”

(二)脚部结构分析。一是脚部是多部件结构的运动装置。作木牛流马法中有关脚(足)的记载如:一脚四足、双者为牛脚、转者为牛足、前脚孔、后脚孔、前后四脚、孔径中三脚杠等,这说明脚(足)应该是一个有多个部件组成的运动系统的总称。木牛流马属于运动型木制品,脚部的驱动必定要考杠杆原理,三脚

杠就是连接脚部的传动杆。这就与静止型桌椅的脚(足)区别很大,不是简单的木头棍棍,应该理解成较为复杂的结构,就是真牛和马的脚也是细分为多个部分的。二是靬和三脚杠都是与脚部相关联的部件。流马法中“前后四脚,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靬长四寸,径面四寸三分。孔径中三脚杠,长二尺一寸,广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前一句描述脚的主要尺寸,而最后一句所说的三脚杠也必定跟脚有关。那么靬在这两句中间,也应该是与脚有关联的部件。三是结合木牛法和流马法确定各部件功能。我们通常所说动物具有行走功能的脚是由多个部分组成,例如人的下肢主要分为大腿、小腿、脚掌等部分。木牛法和流马法多次提到的脚与足怎么来确定呢?首先我们的确定脚是木牛流马行走和支持系统的主部件,而足和三脚杠相应为辅件,足应该是支持地面的部分(可解释为趾、爪、蹄),三脚杠应该属于动力传输部分(可解释为腿部肌肉)。1.一脚四足:整体解释为脚掌部分;“一脚”从部件数量来说应该解释为脚掌部分的主件为1件(注:部件数量为1只脚部组成的数量,在整个木牛流马中的数量应该为4倍,下述同),从设计描述角度解释为1号脚(注:如下图片12-B图所示,标注为“脚1”);“四足”可表示为趾(爪或蹄)部件为4件,同时可标注为“足”。2. 双者为牛脚:解释为大腿和小腿部分,表示部件数量为2件,可标注为“脚2、脚3”。3.三脚杠:动力传输部分(腿部肌肉),实为连接“脚2”(小腿)的杠杆,部件数量为1件、标记为“脚杠”(三脚杠为什么不是3件,其实“三脚”是指如下图片12-B图中标注为“脚1、脚2、脚3”的3根活动脚的主部件,比如“大腿骨、小腿骨、脚掌骨”)。4.靬:一脚四足的总称(可解释为脚掌部分“四足”的张合弧度),其主要功能为防滑防陷。5.轴孔:为圆孔,是活动脚与主体活动连接部位,“脚1、脚2、脚3”就是“活动脚”部件,同时这几个部件之

间也是活动连接,所以才有“轴”、“转”等活动关节组成部件。6.脚孔:为方孔,是脚与主体固定连接的部位(比如坐骨、肩胛骨处),所以应该还有一个固定的脚部件,可标注为“脚4”,另外,可起到杠杆支撑点的作用。

三、四肢动物脚分析

在自然界中,动物行走

的方式非常多,木牛流马主

要仿生对象为牛和马,记载

中同时也出现了象的踪迹。

所以本文主要也牛、马、象

这三种动物为参考分析对

象。

(一)外观部位分析。

如图片1所示,图中所标注的是马外观部位名称,可以看出马的四肢是由很多部位和关节组成的,并且前后脚各部位的名称也有所区别,例如后肢“腿”和前肢“臂”的区别,所以在木牛流马法中多处出现“脚”的描述就不奇怪了,也间接说明木牛流马法中多个行走部分的主件都统称为“脚”。但是木牛流马法中怎么又出现“足”的描述呢?“脚”与“足”又有什么区别呢?从图中标注和字面分析,可以看出带有“足”字旁的部位,如“蹄”、“趾”等是与地面接触或是接近的部位,这部位在木牛流马法中统称为“足”;而带

有“月”字旁的部位,如“股”、“腿”、“肩”、“臂”等是与身体更接近的部位,那么在木牛流马法中把“足”与“身”的相连部分统称为“脚”是比较得当的。在木牛流马法中“脚”与“足”的另外一个区别是“脚”为主件,“足”为辅件。

(二)内部骨骼分析。

如图片2、图片3所示,前肢主要承担运动骨骼由肱骨、桡骨、掌骨组成;后肢主要承担运动骨骼由股骨、胫骨、蹠骨组成;其它骨头也有相应的重要功能如尺

骨、腓骨、趾骨、蹄骨、肩胛骨、

坐骨等。上述主要骨骼在木牛流马

法中是能找到相应位置的,所以在

木牛流马设计中,如“脚”不能只用

一根木头杠杠就完全代表一只脚,

要充分考虑“脚”的各段骨骼的功

能。同时只有骨骼的功能是不能完

全运动的,所以还要考虑肌肉的功

能,可以考虑用杠杆来代替,才能

设计出可移动仿生脚。那么木牛流

马的关节的功能可以用轴或圆销

连接代替。

如图片4、图片5、图片6

所示,蹄类动物脚的骨骼似乎要

比掌类动物脚的骨骼要多一节。

从抬脚运动功能来说,“脚”有一

个活动关节和两节骨头就可以完

成。所以在木牛流马关节设计中,

要参考各段骨骼关节的功能外,

还要考虑符合机械腿与动物腿的区别。

(三)四肢运动分析。

通过对前面骨骼的分析,

在对照图片7中的示意点和线

条,可以看出前肢的腕关节是

向前弯曲,而后肢膝关节是向

后弯曲,其它骨骼关节也有类

似相反方向情况,所以在木牛

流马关节设计中,要参考各段骨骼关节的弯曲情况。

(四)足的选择分析。

“足”是与路面接触的部分,那么在木牛流马设计中,对足形的选择很重要。根据三国时木牛流马可能要面临路面有栈道、石板路、砂石路、土路等状况,其存在的问题是栈道有缝隙、石板路不平并有缝隙、砂石路有小石块、土路容易下陷等等。

如图8、图9、图10、图11所示,

要同时解决防滑、防陷或一些小障碍,

马蹄和牛蹄是不能完全满足上述那些困

难的。当然还可以参考图11“鸡爪子”防滑

功能设计,但是防陷功能欠缺。另外,

在木牛流马法中出现了“形制如象”描述,这说明当时诸葛亮对木牛流马“足”的选择时并没有采用“马蹄”、“牛蹄”或是“鸡爪”的设计方案,而是采用“象掌”来替换“马蹄”和“牛蹄”(注:大象在三国时期应该也是知晓率很高的动物之一,蜀国南边就有亚洲象,还有曹冲称象的故事相互印证,所以他没有用河马和犀牛来描述。),所以在木牛流马法中才特意的提出来描述。“靬”就是指象掌合拢时为“四寸”,最大张开时为“四寸三分”。然而“一脚四足”也是指“象掌”部分,“四足”特指四个“象趾”,特称“牛足”和“马足”。所以木牛流马法中没有用“蹄”、“趾”、“爪”等名称,而是用“足”来表示更妥当。那“转者为牛足”就应该是指“象趾(牛足)”绕轴(圆销)转动一定弧度的情况,这样也符合机械脚设计的范畴。

四、行走机械脚分析。

木牛流马毕竟是人造机械,所以不可能完全是仿生腿构造,最终还是属于机械脚的范畴。机械脚的类型也很多,在本文中就介绍一款简单的机械脚原理,这种活动关节机械脚可以最大程度的应用于木牛流马行走系统的设计。

如图片12中所示,图A为简单机械脚结构,其包含一个主体、一根杠杆、两根活动脚组成。图B为木牛流马仿生机械脚设计方案,结合木牛流马法记载进行改进设计,每个脚肢由主梁、3根活动脚、1根固定脚、1根脚杠、4个足部件组成,活动关节处用轴(或圆销)链接,轴和轴孔相对应;固定脚与脚孔相对应。图B相对图A多出的部件的主要作用,1.固定脚:除了起到与主体连接和支撑脚杠的作用外,还可以调节脚杠与主体的高度距离。

2.一脚四足:起到支撑木牛流马整体并保持整体平衡的作用,也起到在行走道路上防滑防陷的作用。

五、专题设计方案。

图13.轴孔与脚孔:可参考流马法中尺寸设计,在主体部件中,只标注轴孔和脚孔设计的相应位置(注: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径中二寸;前脚孔分墨二寸,去前轴孔四寸五分,广一寸;后脚孔分墨去后轴孔三寸五分,大小与前同。)

图14.固定脚(脚4):固定脚是与图13中脚孔相连,与图15中脚杠相连,可参考流马法尺寸和连接部件尺寸进行设计。(注:前后四脚,广二寸,厚一寸五分。)

图15.脚杠(三脚杠):脚杠是与图14固定脚、图15活动脚和主体其它部件三处相连接,参考流马法和杠杆原理进行设计,“同杠耳”表明“三脚杠”虽然与脚相关,但其功能应该与杠相同,所以“脚杠”功能主要以杠杆为主。(注:孔径中三脚杠,长二尺一寸,广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

图16.双活动脚(脚2、脚3):活动脚3是与图13中轴孔和脚2有活动关节连接,脚2与图15脚杠连接,与脚3、脚1都有活动关节连接。主要承担木牛流马跨步行走作用,可参考木牛法、流马法及关节机械脚进行设计。(注:双者为牛脚。)

图17.一脚四足(脚1、足):脚1与图12脚2活动关节连接,是4个足连接的基座。可参考木牛法、流马法、机械脚、道路等进行设计,实际上只用3个足就可以满足机械脚支撑的需要,但是用4个足是考虑到在脚的四个面更容易加工。(注:一脚四足;转者为牛足;形制如象;靬长四寸,径面四寸三分。)

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是上述设计图片未采用专业绘图软件,只是使用普通画图软件进行绘制,所以有些地方看上去比例失调,但是可以表达出想要表达的内容。

二是本方案为脚式,也可称为零轮式且非轮式,是以“脚为主、足为辅”,也为非足式,直接归为“脚式木牛流马”方案更为妥当。其设计理念是完全放弃文献记载中无“轮”字的描述,而是通过“活动脚”来解决“转”、“轴”和“圆轴孔”的问题,通过“固定脚”来解决“方脚孔”,通过“脚杠”来解决脚的动力连接问题,通过“一脚四足”来解决木牛流马运动中的稳定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形制如象”、“靬”等与木牛流马行走系统相关的问题,还明确了多处出现脚不同描述的统一问题及“脚”与“足”区划问题。

三是本方案中的尺寸问题,在流马法中的尺寸必须严格标注,因为这些尺寸是与整个木牛流马框架尺寸密切相关。未标注的尺寸可根据实际情况来修订,不影响木牛流马整体尺寸问题。例如:“辕”、“舌”、“齿”等部件尺寸,在流马法中就没有明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定,不需要严格规定,所以流马法中涉及的尺寸一定是某个部件和木牛流马整体密切关联,必须严格标注;又如:在流马法中“脚”的宽厚作了明确尺寸,但对“脚”的长度未作标注,主要也是为了与“脚孔”的尺寸相对应,而长度对木牛流马装配和整体性能没有太大影响;另外,对“杠”的标注要求就很严格,长、宽、厚的尺寸都很明确,因为如果杠或长或短都无法进行木牛流马的整体装配,从而影响木牛流马性能。

四是本方案尽力接近文献记载进行设计,结合木牛法和流马法以及生物脚、仿生机械脚、材料等多方面知识作参考。

本方案作为“娱乐木牛流马”采用其它材料制成作品,应该有很大的潜力存在,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和木牛流马的互动,从而广大人民群众对木牛流马的认知度和宣传力。

但本方案要作为“复原木牛流马”方案还是远远不够,复原必须尊重历史,必须谨慎对待。本设计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论论证,对材料的选择和尺寸的修订,工作效率、应力承受等方面都还需要长期的严谨实验、实际检验、实践论证等。

尾语:推出本方案,不是否定其它方案,而是与其它方案共存,相互印证,为复原木牛流马研究提供更宽阔的思路。打算把本论文发表到木牛流马吧时,也思量好久。历任吧主都在木牛流马吧发过他们的设计方案或是作品,作为现任吧主也理当把自己的设计理念或部分专题设计方案提供给广大吧友互相交流学习,也希望能也大家产生共鸣。

钢结构的柱脚设计

第八章基础设计 第一节基础设计的特点 由于结构型式、荷载取值、支座条件等方面的不同,传至基础顶面力是不同的,轻钢结构与传统的砼结构相比,最大差别就是在柱脚处存在较小的竖向力和较大的水平力,对于固接柱脚,还存在较大的弯矩,在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情况下,还存在较大的上拔力。柱底水平力会使基础产生倾覆和滑移,基础受上拔力作用,在覆土较浅的情况下,会使基础向上拔起,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后面再作详述。由于轻钢结构的这些受力特点,导致其基础设计与其它结构存在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⒈基础形式 基础型式选择应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工程地质情况和建筑物上部结构型式综合考虑,对于砼结构基础,常见的基础型式有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片筏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等等,而对于轻钢结构而言,由于柱网尺寸较大,上部结构传至柱脚的力较小,一般以独立基础为主,若地质条件较差,可考虑采用条形基础,遇到暗浜等不良地质情况,可考虑采用桩基础,一般

只存在轴向力N和水平力V,对于刚接柱脚,除存在轴向力N和水平力V之外,还存在一定的弯矩M,从而使刚接柱脚的基础大于铰接柱脚。 ⒊基础破坏形式 要正确进行基础设计,首先要知道基础破坏形式,对其工作原理有所了解。 对于砼结构,通常柱网尺寸较小,故柱底水平力相对较小,基础一般不会产生滑移现象,又由于上部结构自重很大,足以抵抗风荷载作用下产生的上拔力,故

基础也不会产生上拔的可能,对于这种结构,基础主要发生冲切、剪切破坏;而轻钢结构则不同,基础除发生冲切、剪切破坏之外,由于存在较大的水平力,对于固接柱脚,还存在较大的弯矩作用,从而导致基础产生倾覆和滑移破坏,另外,在风荷载较大的情况下,特别对于一些敞开或半敞开的结构,由于轻钢结构自重很轻,有可能不足于抵抗风荷载产生的上拔力,导致基础上拔破坏。为防止这些破坏的发生,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增加基础埋深,即增加基础上覆土的厚度,但增加了土方开挖和回填工程量。另外对于轻钢结构基础,还须预埋锚栓(也称地脚螺栓),用于上部结构和基础的连接,若锚栓离砼基础边缘太近,会产生基础劈裂破坏,所以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规定了锚栓离砼基础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150mm;若锚栓长度过短,会使锚栓从基础中拔出,导致破坏,所以规也规定了锚栓埋入长度。 ⒋基础设计容 基础设计一般包括基础底面积确定、基础高度确定和配筋计算,还应符合有关构造措施。基础底面积可根据地基承载力确定,同时还应考虑软弱下卧层存在;基础高度由冲切验算确定;在基础底面积和高度

钢结构的二次浇注与柱脚包裹施工流程及操作要点

钢结构的二次浇注与柱脚包裹施工流程及操作要点 0引言 传统钢结构的二次浇注与柱脚包裹都是分开施工。一般的设计要求是二次浇注为5cm的C35细石混凝土,柱脚包裹为15-55cm的C15混凝土。传统施工工艺中,两种混凝土要分部位、分时间、分层次的分别浇注。从多次实际施工经验中发现,这种设计施工方式,既延长了施工周期,同时又加大设施料的投入,最重要的是施工质量难以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如由于混凝土施工厚度及施工部位的制约影响,在完成混凝土振捣后,往往会出现麻面、漏浆等质量问题,且局部混凝土的回弹强度值也出现了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情况。为了改变这一传统施工方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本工程特点,将二次浇注与柱脚包裹的混凝土进行一次性统一浇筑施工。工艺进行改变后,施工成本、施工周期、施工质量等较以前都有较大提高。 1施工工艺特点 本施工工艺主要特点是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与传统施工时间相比,效率提高了2/3,提高了施工质量,降低了施工成本,特别对实体工程的质量有较大提高,如混凝土外观,强度等。 2试用范围 本施工方法适用于地脚螺栓式钢结构柱脚混凝土的施工。

3工艺原理 将二次浇注与柱脚包裹混凝土统一进行施工,采用高强度的混凝土,也提高了柱脚的抗剪能力;结合工程特点,设计成统一的定型模板进行加固,统一采用C35细石混凝土进行浇筑。 4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4.1二次浇注与柱脚包裹混凝土一次性施工工艺流程 钢柱垂直度矫正、验收→钢柱法兰的垫板焊接、螺母拧紧检查、验收→承台短柱混凝土表面浮土清除及刷素水泥浆→支设定型模板、涂刷脱模剂→模板平面位置、尺寸、及标高验收→混凝土分层浇筑→拆模、养护→下一工作面施工。

浅析钢结构柱脚设计要点

浅析钢结构柱脚设计要点 柱脚的构造使柱身的内力可靠的传给基础,并和基础有牢固的连接。柱脚的连接形式有铰接和刚接两种形式,铰接柱脚不承受弯矩,只承受轴向压力和水平剪力,剪力通常由底板和基础表面的摩擦力传递,当此摩擦力不足以承受水平剪力时,应在柱脚底板下设置抗剪键,抗剪键可用方钢、短T 字钢和H 型钢做成。刚接柱脚承受弯矩,轴向压力和水平剪力。本文简述柱脚底板区格划分及计算,阐述其施工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施工控制重点,并对柱脚施工时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处理方法。 1 柱脚计算 1.1柱脚底板面积计算 底板截面尺寸决定于基础材料的抗压能力,柱脚底板和基础接触面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基础对底板的压应力可近似认为是均匀的,柱脚底板所需净面积 A n (柱脚底板长乘宽,减去锚栓孔面积)为: A n ≥ N 为柱承受轴向压力;c f 为基础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设计值;c β为混凝土局 部承压时的强度提高系数,c f 、c β均按设计规范取值。 1.2 柱脚底板厚度计算 底板的厚度由板的抗弯强度决定,底板可视为一个支撑在靴梁、隔板和柱端的平板,承受基础传来的均匀反力,靴梁、隔板和柱端面均可视为底板的支撑边,并将底板分割成不同的区格,其中有四边支撑、三边支撑、两相邻边支撑和一边支撑等区格。在均匀分布的基础反力作用下,各区格板单位宽度上的最大弯矩为: 1.2.1 四边支撑区格板:2qa M α= q 为作用于底板单位面积上的压应力,q=N/ A n ;a 为四边支撑短边长度;α为系数,根据长边b 与短边a 之比按表一取值 表1 α值 1.2.2 .三边支撑区格和两相邻边支撑区格:M=βqa 12 a 1为三边支撑区格自由长度,两相邻边支撑区格为对角线长度;β为系数, b/a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0 ≥4.0 α 0.048 0.055 0.063 0.069 0.075 0.081 0.086 0.091 0.095 0.099 0.101 0.119 0.125 C C f N β

埋入式柱脚设计

埋入式柱脚设计 本工程设计柱与柱脚的连接板、锚栓均采用q345钢,柱脚采用刚性埋入式柱脚,采用c30混凝土fc=14.3n/mm2,ft=1.43n/mm2,箍筋和纵筋均采用hrb400钢筋(fy=360n/mm2)。柱埋入深度都为900mm,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0mm。 () 抗震作用下最不利的一组内力: m=-209.973kn?mn=-1440.320knv=55.53kn (1)底板设计 选取l=428+50?2=528mm,b=407+20?2=447mm。 底板以下混凝土承载力验算 n1440320σc===6.1n/mm2 lb528?447 柱截面自由宽度b2=193.5mm,腹板高a2=358mm,底板悬臂长度a1=50mm查《钢结构节点设计手册》表8-4,得系数α=0.068

2m1=α1σca2=0.068?6.1?3582=53162n?mm 11 m2=σ ca12=?6.1?502=7625n?mm 22 t≥ ==35.7mm,同时不应小于柱较厚板件的厚度且 不宜小于30mm,因此底板厚选为36mm。 柱与底板连接:柱翼缘采用完全焊透坡口对接焊缝,腹板采用双面角焊缝连接hf=8mm(无引弧板)。lw=428-2?35-2?24-2?8=294mm 焊缝应力:σn= σm n1440320 ==45.31n/mm2 2af+aew2?407?35+2?0.7?8?294

m209.973?106==wf?132? ?407?35+407?35?196.5??12=74.82n/mm2.5 v55.53?103 τv===16.86n/mm2 aew2?0.7?8?294 翼缘焊缝承受的最大压应力σmax=σn+σm=120.13n/mm2 ?σn σw= β腹板焊缝最大应力?f2 ?45.31??+τv2=?+16.862=40.78n/mm2???1.22?? 2 ≤ffw=200n/mm2 满足要求。 (2)锚栓设计 锚栓起安装固定底板的作用。按构造要求取锚栓直径24mm,埋

《爬山虎的脚》示范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首先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其次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重点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学习仔细观察植物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指导观察实践,提高学生在习作实践中把事物写具体的能力;其次配合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细致地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目标 1.认识“均、柄”等5个生字,会写“操、占”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刚看到课文题目,你或许认为爬山虎是一只老虎,其实爬山虎是一种植物。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板书:爬山虎的脚。 3.简介爬山虎。 4.简介作者叶圣陶。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播放音频:【情境课文】爬山虎的脚课文朗读,正音。 2.分析记忆字形。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出示生字“均、柄、蜗、曲、萎”“曲”是 多音字,读qǔ和qū;“萎”是上形下声。 3.出示生字“虎、操、占、嫩、舒、、顺、均、叠、隙、茎、柄、萎、瞧、固”。指导书写:“嫩”三部分都要窄长,束字中间是一扁口、不要写成下框、末笔捺变为一点;“隙”右边三部分要扁,上边小字中间一竖不带钩,下边小字竖要带钩;“舒”不要多写一撇。 4.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写字姿势。 5.完成词语接龙。 6.想一想,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7.思考课文分为几部分,根据意思,小组讨论层次划分。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爬山虎的生长位置。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写爬山虎的脚。 三、自主探究,理解第一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从哪些方面介绍爬山虎? 2.填空。 爬山虎生长的特殊环境是。 爬山虎生长的特点是。 3.指导朗读。 四、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总结:今天,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生长的特殊位“墙”。爬山虎是爬墙成片生长的,那么它是怎样爬墙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搜集关于爬山虎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作业设计附答案:10爬山虎的脚

10 爬山虎的脚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cāo chǎnɡ zhàn yǒu nèn hónɡɡēn jīnɡ kū wěi ()()()()()láo ɡù yè bǐnɡ qiáo jiàn chónɡ dié shū xīn ()()()()() 二、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触:A.接触;碰;撞 B.触动;感动 1.看了《西游记》,我感触.很深。() 2.他不小心触.了电。() 3.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 三、按要求写句子。 1.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改写成比喻句) 2.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改为反问句) 3.根据想象补充句子。 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 四、动词填空。 爬山虎的脚步()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成小圆片,()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一把,使它紧()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10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答案 一、操场占有嫩红根茎枯萎牢固叶柄瞧见重叠舒心 二、1.B 2.A 3.A 三、1.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2.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难道还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吗? 3.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四、触变巴拉贴 五、1.新鲜舒服均匀重叠空隙拂过 2.颜色形状 3.C

10 爬山虎的脚 第二课时 一、读拼音,写字词。 1.春风吹拂着大地,柳枝的jīng()又软又nèn(),枯wěi()了一冬的小草伸出了小脑袋,qiáo()着外面的世界,无叶梅的花朵密密地,重 dié()在一起,jūn()匀地开满了树,没有一点空xì(),漂亮极了。 2.草坪又大又绿,zhàn()满了整个cāo()场,在上面踢球真是太sh ū()服了。 二、用“”画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1.每天晚上,妈妈总是把床铺.(pū pù)铺.(pū pù)好。 2.优美的曲.(qǔ qū)调飘荡在弯曲.(qǔ qū)的林间小路上。 三、词语综合运用。 叶尖一顺儿 ..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 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1.理解加点词语,然后画一画这样的叶子。 2.“漾起波纹”让我想到了成语:、。 3.这句话写了长大的叶子的两个特点:、。这样繁茂的叶子,可以成语、来形容。 4.看图,写出一句描写叶子的诗句。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作者把比喻成,写出了爬山虎脚的样子,从词语和看出作者观察得非常细致。仿照例句,先详细描写,再用上比喻句。 水仙花开花了!

电气控制课程心得体会

电气控制课程心得体会 篇一:期末课程总结电气控制与plc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期末课程总结 一、基本情况 开设时间:本课程在XX~XX学年第一学期开设。12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数:64人 使用教材:《电气控制与PLC》刘品潇,第1版第2次印刷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此课程计划学时64学时,每周4学时。 教学进度完成情况:实际授课时数:由于法定节放假与实训周,实际完成教学学时。 布置作业8次,批改8次。 二、教学进度完成情况 教学进度基本按着教学计划完成,课内实验按照教学计划完成。教材,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进度计划基本合理,本课程根据河北科技学院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设置。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在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中是最值得重视的先进控制技术,是改造传统工业生产设备最理想的多功能化控制器,成为现代工业控制三大支柱

(PLC、NC、ROBOT)之一,也是我国开展机电一体化工作八个重点项目之一。本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人才需要掌握的最新技术知识之一。掌握电器控制与PLC技术,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和设备的重要途径。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电工技术、机械原理、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微机原理、机电传动控和机械系统控制。本课程学习结束后,为分析设计各种机电传动与生产过程PLC控制系统打下良好的新技术知识基础。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到课情况较好,基本能够做到不迟到不早退,课上听讲情况也不错。到课率基本在98%以上。学生的课堂纪律较好,个别学生学习态度有待端正但整体较好,学习效果很好。 四、体会与建议 通过这一个学期的教学,我体会到在讲台上也要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注重双 边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上课的过程中让同学自己来回答问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可以舒缓课堂气氛、提高听课效率。该课程的教学和考核模式还可以改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0爬山虎的脚》作业设计(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0爬山虎的脚》作业设计(含答案) 一、基础运用 1.看拼音写汉字。 hǔdiéjīng bǐng 爬山()重( ) 嫩( ) 叶( ) 2.写一写,读一读 jūn yún chóng diéhén jìzhú jiàn ( ) ( ) ( ) ( ) 3.看拼音,写词语和句子。 páshān hǔde yèzi jūn yún de pūzài qiáng shang。 _ 4.根据课文《爬山虎的脚》内容填空。 ①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但愿人长久,________! ②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________,是________,不几天就变成________。叶 子长大了,________,________。 5.默读课文《爬山虎的脚》再填空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________,看着非常________,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 得那么________,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________。一阵风________,一墙的叶子就________,好看得很。 6.《爬山虎的脚》以简洁、朴实、准确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________这种植物,重点介绍了________以及它是________。 7.《爬山虎的脚》作者是叶圣陶先生,请你阅读有关他的资料,回答相应的问题。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他中学毕业后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1921年,他与沈 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和悲惨命运 的论文、小说、散文、新诗、童话。他先后创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叶圣陶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他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70多个春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撰写了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论、专著和书简。新

型钢埋入式柱脚(刚性固定)

软件主要针对型钢混凝土埋入式刚性柱脚节点,计算主要遵循《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手册》(第二版)及《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YB 9082-2006)中的相关条文及规定。 《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手册》(第二版)中埋入式柱脚相关技术内容,主要针对钢柱做埋入式柱脚节点。设计注意事项 刚性固定埋入式柱脚时直接将钢柱埋入钢筋混凝土基础或基础梁的柱脚。其埋入办法:一是预先将钢柱脚按要求组装固定在设计标高上,然后浇灌基础或基础梁的混凝土;另一种是预先按要求浇灌基础或基础梁的混凝土,在浇灌混凝土时,按要求留出安装钢柱脚用的插入杯口,待安装好钢柱脚后,再用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基础高一级的混凝土灌实。通常情况下,前一种方法对提高和确保钢柱脚和钢筋混凝土基础或基础梁的组合效应或整体刚度有利,所以在工程实际中多被采用。 在埋入式柱脚中,钢柱的埋入深度是影响柱脚的固定度、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重要因素,而且有时对于中柱、边柱和角柱,其埋入深度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选择易于进行钢筋混凝土补强的埋入深度来处理。 为防止钢柱的局部压屈和局部变形,在钢柱向钢筋混凝土基础或基础梁传递水平力处压应力最大值的附近,设置水平加劲肋是一个有效的补强措施;对箱型截面柱和圆管形截面柱处设置水平加劲肋的环形横隔板外,在箱内和管内浇灌混凝土也将获得良好的效果。 为防止基础或基础梁中混凝土早期的压坏和剪坏,应配置补强钢筋,合理地确定钢柱周边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其配筋是很重要的。 在中柱、边柱和角柱中,其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有时是不尽一致,特别在边柱和角柱的柱脚中,对没有设置基础梁的一侧,钢柱翼缘面处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中柱不得小于180mm;边柱、角柱的外侧不宜小于250mm。 配置在钢柱埋入部分中的钢筋,出基础或基础梁应有的配筋外,尚应在钢柱周边增设补强垂直纵向主筋、架立筋、箍筋、顶部加强箍筋、基础梁主筋在钢柱埋入部分水平方向弯折处的加强箍筋。

木牛流马

引言 在1700多年前,三国时时期,蜀汉丞相相、军师诸葛亮(181一234)与曹魏作战时,大量军粮需要从四川日盆地向北边的汉中各地运送,但是要通过艰险的秦岭,一般马队车辆根本不能通行,于是他设计了“木牛流马”运输军粮来解决问题。根据《三国志》,在建兴年间有如下记载: “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九年春二月,亮复出军围祁山,始以木牛运。” “十年,亮休士劝农于黄沙,作流马木牛毕,教兵讲武。”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军退,与魏将张部战,射杀部·十二年春, 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十二春二月,亮由斜谷出,始以流马运。” “晋李兴曰.「推子八阵,不在孙吴;木牛之奇,则非般模,神弩之功,一何微妙.千井齐赘,又何秘要。」” 但是,诸葛亮并没有留下任何关于“木牛流马”的资料,那么“木牛流马”是一种什么样的运输工具呢?千百年来人们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但并没有达成统一。目前有四种说法: 1 认为木牛流马是奇异的发明,即自动机械。 2 认为木牛流马即独轮推车。 3 认为木牛是独轮车,流马是四轮车。 4 不明确指出木牛流马是什么。 不管以前“木牛流马”究竟是什么,有什么精妙之处,当第一次听到“木牛流马”这个词时,给人的直观感觉总是类似于动物牛和马。“木牛流马”既然是一种装置,那么就依据现代科学知识,根据牛和马的共同特点仿制一套新“木牛流马”,让它具有类似于牛和马的特点。 总体方案 新“木牛流马”,作为现实中的牛和马的仿生,必须具有它们相似功能特点,并且可以依据需要添加一些新的功能。 为了实现自动处理和实时控制的功能,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神经中枢”即PLC;为了实现跨步移动的功能,可以设计一种多杆机构作为木牛流马的四肢,在这里为了更好地实现跨步能力和柔性,可选择并联五杆机构;为了使五杆机构更好地运行,每个单肢需要两个驱动电机,一个为常速电机,提供大部分功率,另一个为伺服电机,对五杆机构进行调控,完成跨步功能;可以设计一套链轮转向机构,利用手动控制进行转向;若要完整的完成转向功能而又不产生过大的冲击力,需要在四肢根部个安装一个侧摆机构,能够使四肢平滑的完成转动,而侧摆就由链轮机构控制;对于简单的路径,也可以设置成自动识别路径模式,通过舵机进行自动转向;当然,为了是各项能够有效地传入控制器,各种传感器是不可或缺的,例如力传感器测量接触力,光电管传感器获得路径情况,扭矩传感器测量驱动扭矩,光电编码器测量运行速度等等。 针对以上分析对所设计的“木牛流马”结构提出了以下要求: 1、选择合适的处理器,对外界变化能够快速有效地做出反应,实时控制各个部分的功能。 2、选择合适的步行机构,使步行机构能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与柔性,能够具

人教版四年级上《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四年级上《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准备: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木牛流马是谁制造的

木牛流马是谁制造的 阅读精选(1): 木牛流马是诸葛亮制造的。 木牛流马,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分为木牛与流马。史载建兴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时所使用,其载重量为“一岁粮”,大约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为蜀国十万大军带给粮食。但是,确实的方式、样貌此刻亦不明,对其亦有不一样的解释。 各种解释 关于木牛流马有多种解释,其中一种说法是单轮木板车,是一种山路上用的带有摆动货箱的运送颗粒货物的木制人力步行车。设想有一离地三尺、长四尺、高六寸的水平木条,木条左端削成车把形,右端有品字形的三个孔。再设想这样的两条木条被布置成人力车的左右两辕。再设想在两个品字形的顶孔间插有一条三尺长的轴,在品字形的下方的两个孔中各用小轴铰装着一条能够沿该小轴摆动的、另一端顶地的木柱,这个有四条腿的人力车就是木牛。流马是一个向上开口的,左右侧壁近上缘的垂直中心线上各有一个孔的木箱。木牛的那根三尺长的轴就穿过流马的这两个孔,流马能够在该轴上前后幌动。为了不使箱中粟、米之类的载荷左右移动,有一块纵向隔板把箱一隔为二,而且粮食是先装入布袋再装入箱中的。 当木牛叉开前后腿时随时能够停在坡地上。叉开度由在该四尺长的车辕上的限位钉限制。把车辕的把手一面拉前一面下压,品字顶孔就移向品字左孔之上,即重心移到前腿上,此时品字右孔被撬高,即后腿不受力并被凌空提起,在重力作用下或流立刻的梢钉推动下向前腿靠拢。当重心移出品字左孔时,木牛已向前移动了半步,再向前就要颠覆了,此时可把手把迅速向上拉起并向前拉,使品字顶孔向后移至品字右孔之上使重心落在后腿上,前拉的结果是使后腿叉开,同时前腿被流立刻的销钉推向前。木牛就这样走完余下的半步。 木牛流马究竟是带轮子的还是四条腿的呢?北宋的陈师道有下方一段文字记载:“蜀中有小车,独推载八石,前如牛头;又有大车,用四人推,载十石,盖木牛流马也。”宋代高承写的《事物纪原》中也有记载:“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清代满族水利专家麟庆也把当时水利工程中使用的土车说是陈师道记载的木牛流马:“土车,独轮料土,兼载稗编。蜀相诸葛亮出征,始造木牛流马,以运饷。今之土车独推,犹存储葛遗制。”木牛是有前辕的独轮车,流马是没有前辕的独推小车,这也是一种关于木牛流马的主要观点。但是即使是宋代的记载,也离三国时期有了1000多年,这种观点究竟有多大的可信度呢? 复原版本 四川复原作品 2010年四川木牛流马:9月7日,四川广元木匠何多现展示花了5个多月造出的“木牛流马”。何多现2010年3月开始制作,8月初完成。“木牛

汉中之最

?历史 ?谷中的石门汉代摩崖是我国第一个早期摩崖群体 褒斜道上的汉代摩崖,之所以被认定为“现存最 早的摩崖”,与它所依托的古褒斜道以及古石门 隧道有着不解之缘。公允地说,没有历史悠久的 褒斜古道和古石门隧道,就没有被誉为“国之瑰 宝”的石门石刻。这种特有的因果关系,使之领先于我国为数众多的其他摩崖而独领风骚。日本学者种谷扇舟先生说得好:“石门石刻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就像埃及的金字塔那样,她标志着人类共同的文明。”陈列在古汉台的“石门十三品”系一两千年的古物,石门又是距今近二千年的隧道。 ?中华民族“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代表人物蔡伦长眠洋县龙亭镇 蔡伦墓祠位于洋县城东10公里的龙亭镇,是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封地和葬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侯真墓在勉县 民间盛传诸葛亮造有73座坟的故事。 故事说诸葛亮算定他死后司马懿会前来抄 坟,故临终安排为他造了72座假坟,加上 真坟共73座。然而遵诸葛亮“葬汉中定军

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殓以时服,不须器物”(《三国志·诸葛亮传》)之遗命,诸葛亮被薄葬于定军山下,时仅修一墓冢,植柏54株,以喻诸葛亮在生之年。单清《诸葛亮集》所载,各地武候祠庙就有数百座之多,但武侯之墓,全国就勉县定军山一处,独一无二,没有争议。 ?中华第一武侯祠在汉中勉县 三国蜀相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被 谥为“忠武侯”。其死后,凡其生前足迹所至或 影响所及的地方,多建庙奉祀,以作纪念,其庙 曰“武侯祠”,旧时武侯祠多如繁星,不胜枚举。 现在,全国尚存有规模较大的武侯祠9座。而汉 中勉县是皇帝下诏修建的,比成都武侯祠早建约 50年,堪称“中华第一武侯祠”。 ?“衮雪”石刻——曹操留存人间的唯一手迹 “衮雪”二字是 名震寰宇的三国 魏武帝曹操留存 人间的唯一手迹。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曹操曾于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和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两次来到汉中,相传曾登临褒谷故地,一览大好河山。 见石门外幽谷深滩中,石多浪激,飞流奔泻,银涛做窝,犹如白雪翻滚时,豪情难仰挥毫即书隶体“衮雪”二字于谷中石尖,以喻褒谷山水之美。飘逸俊挺的字迹,不仅表现了褒谷博大的气势,更显示了魏武帝宏阔的气魄与壮志。 文化 ?《定军山》是我国第一部用汉中地名命名的电影 1905年秋,我国第一部电影在北京诞生,这部京剧戏曲电影名叫《定军山》。 定军山以其金戈铁马、虎斗龙争的历史名扬天下,古今永垂;更因以其中一段

全国青少年机器人技术等级考试试卷(二级)

全国青少年机器人技术等级考试工作办公室 全国青少年机器人技术等级考试试卷 (二级) (考试时间:3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答案填入括号中,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30题×2分/题=60分) 1.下面哪项不是机器人的常用的驱动方式?( ) A.电力驱动 B.液压驱动 C.气压驱动 D.水驱动 2. 最早发明陆地军用机器人“木牛流马”的是?( ) A.刘备 B.诸葛亮 C.多啦A 梦 D.鲁班 3.电机是将( )能转化为( )能。 A.电,机械 B.机械,电 C.化学,电 D.电,化学 4.下面不是前轮驱动汽车的优点的是?( ) A.空间大 B.成本低 C.加速快 D.重量轻 5.机器人语言是一般是由( )组成的字串机器码。( ) A.二进制 B.八进制 C.十进制 D.十六进制 6. 不属于皮带传动的优点的是?( ) A.可实现远距离传动 B.可以保护机械 C.时间有延缓 D.噪音小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分数 得分 评阅人

7.对机器人的评价不包括?( ) A.智能 B.机能 C.生物能 D.活动范围 8.关于电动机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来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B.分为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 C.用来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电机运用了磁感应原理 9.下列那项不是棘轮机构的特点?( ) A. 动与停的时间比可通过选择合适的驱动机构实现 B. 能实现间歇运动 C. 棘爪只有齿式 D. 能实现间歇性的送进 10. 电机根据供电方式不同分为?( ) A.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 B.水流电机和磁流电机 C.直流电机和水流电机 D.交流电机和磁流电机 11. 日常随处可见汽车在马路上飞驰,轮胎与地面属于什么摩擦呢?( ) A.静摩擦 B.滚动摩擦 C.滑动摩擦 D.无摩擦 12. 如果制作一个机械尺蠖,实现其向一个方向移动,我们需要的装置是?( ) A.棘轮机构 B.连杆机构 C.杠杆结构 D.轮传动 13. 如图,是什么机械设备?( ) A.钻井机 B.采油机 C.打桩机 D.加气机

型钢埋入式柱脚设计注意事项

型钢埋入式柱脚设计注意事项 能抵抗弯矩作用的柱脚称为刚接柱脚,相反不能抵抗弯矩作用的柱脚称为铰接柱脚。刚接与铰接的区别在于是否能传递弯矩,如果锚栓在翼缘的外侧,就是刚接,而且一般不少于4个,如果在翼缘内侧,就是铰接,一般为2个或4个。这2种柱脚很明显的区别就是对侧移控制,如果结构对侧移控制较严,则采用刚接柱脚。 设计注意事项 1、刚性固定埋入式柱脚是直接将钢柱埋入钢筋混凝土基础或基础梁的柱脚。埋入办法一是预先将钢柱脚按要求组装固定在设计标高上,然后浇筑基础或基础梁的混凝土;另一种是预先按要求浇筑基础或基础梁的混凝土,在浇筑混凝土时,按要求留出安

装钢柱脚用的插入杯口,待安装好钢柱脚后,再用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基础高一级的混凝土灌实。通常情况下,前一种方法对提高和确保钢柱脚和钢筋混凝土基础或基础梁的组合效应或整体刚度有利,所以在工程实际中多被采用。 2、在埋入式柱脚中,钢柱的埋入深度是影响柱脚的固定度、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重要因素,而且有时对中柱、边柱和角柱,其埋入深度也不相同,这就需要选择易于进行钢筋混凝土补强的埋入深度来处理。 3、为防止钢柱的局部压屈和局部变形,在钢柱向钢筋混凝土基础或基础梁传递水平力处压应力最大值的附近,设置水平加劲肋是一个有效的补强措施;对箱形截面柱和圆管形截面柱处设置水平加劲肋的环形横隔板外,在箱内和管内浇筑混凝土也将获得良好的效果。 4、为防止基础或基础梁中混凝土早期的压坏和剪坏,应配置补强钢筋,合理地确定钢柱周边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其配筋是很重要的。 5、在中柱、边柱和角柱中,其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有时不一致,特别在边柱和角柱的柱脚中,对没有设置基础梁的一侧,钢柱翼缘面处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中柱不小于180mm;边柱、角柱的外侧不小于250mm。 6、配置在钢柱埋入部分中的钢筋,除基础或基础梁应有的配筋外,应在钢柱周边增设补强垂直纵向主筋、架立筋、箍筋、顶部

浅谈埋入式钢柱脚设计

浅谈埋入式钢柱脚设计 摘要:近年来,钢结构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诸多优点也得到很好体现。本文就钢结构柱脚设计,以现有施工技术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埋入式双底板柱脚节点设计方案,以前参考交流。 关键词:设计;局限性;基础冲切;计算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steel structure in building design more and more widely, its advantages are well reflected.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of steel structure column, with the exist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s the foundation, puts forward a new embedded double bottom column node design, previously. Key Words: design; limitations; punching calculation basis; 1、钢柱脚的设计及其局限性 目前钢结构柱脚设计通常采用埋入式柱脚和外包式柱脚两种形式。埋入式柱脚是将钢柱埋入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或基础梁或筏片式基础中的(见图1);外包式柱脚是将钢柱用钢筋混凝土外包构成的柱脚(见图2),钢柱的轴力和弯矩通过焊接于钢柱的栓钉传递给混凝土,外包混凝土的高度与埋入式柱脚的埋入深度要求相同。 图1埋入式柱脚 在建筑结构中,柱脚的作用是固定柱身并将柱中的内力传递给基础。由于埋置深度的特殊要求,一般高层建筑都设有多层地下室。这种多层地下室柱脚基本上弯矩、剪力较小,主要以轴力为主。如果采用常规的埋入式柱脚形式,柱脚埋入深度需要是柱子截面高度的3倍。以柱子截面1 m×1 m箱型截面为例,柱脚埋入基础深度就要3 m,而且这种截面的柱子荷载一般较大,若再考虑柱子的冲切问题,就会出现柱脚部分基础厚度很大,达到5 m以上,使设计不尽合理。而若采用外包式柱脚的形式,由于钢柱每侧混凝土外包部分的厚度不得小于200 mm,这样1 m×1 m的柱子在最底下一层的截面就变成1.4 m×1.4 m,势必影响建筑使用功能。针对这种情况,在实际工程中设计了一种新的柱脚形式,这里称为

古代机械发展史

中国传统机械 学院:工学院 班级:09机械一班 姓名:宋德龙 学号:297020119

古代农业机械 平时,人们多以“刀耕火种”来形容古代农业生产的原始和落后。这做为概括性的语言,似乎也无可厚非。然而细观历史脉络,却不尽然。我们聪明的祖先在发明“木牛流马”的同时,亦创造出许多机械设施应用于农业生产,开创了农业机械的先河。其间无处不闪耀着先辈们的智慧之光,而且个中还透析出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现试将闽清自古以来常见的为农村生产、生产服务的设施做个资料整理,并权且称其为“古代农业机械”吧。让我们共同来领略那远古的神韵,以激励人们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斗志。 一、水车 水车是一种提水设施,多用于农田灌溉。以其构造形式的不同,有龙骨水车和筒车之分。 龙骨水车,亦称“翻车”。据资料记载,是东汉时代的科学家毕岚所创造,距今有1800余年。其主要工作部件是一组闭合的木链,由几十个木链节组成,极似“龙骨”,因此得名。工作时,靠外力转动木链轮,带动闭合的木链组,并由装在木链上的刮板将水刮入车槽,水沿着车槽提升到高处。木链不停地循环转动,水便源源不断地被上提流入田间。 过去,龙骨水车在闽清的平原地区应用十分广泛。因其体积小,移动方便,较适合农户单独使用。驱动水车的动力,除了其他少数地方有利用畜力或风力外,大多是靠人力带动,其中又分手摇和脚踏两种。手摇的为移动式,机动灵活,哪丘田地缺水就可安在哪丘抽水;脚踏的多为固定式,操作台安有扶手架,可由两人甚至多人并肩踏车作业。由于借身体重量,发出的力就大得多,水车的各种尺寸也相应增大,提水量也就大了。 别看龙骨水车构造简单,但制作起来并不简单,而且学问还不少。首先各种部件分别由杉木、樟木、栎木等多种木材制成,什么部件用什么木材,很有讲究。而且整部水车由大小数百个木构件组合而成。由于水车工作时,大部份部件都处于运动中,所以对制作精度要求高。如上下两只木链轮的同心度要高度一致;刮板与水槽的配合既要精密又得运行自如;木链的铰接头须小巧且活络。以现在的眼光去看,当代机械中的“刮板提升机构”和链轮链条机构”,其工作原理和技术都与龙骨水车是一脉相承的。 简车,又叫“天车”。固定安装于水位低、流量大的河边。简车的主体部件就是一种简易的水轮车,有木制的,亦有竹木结构的。其工作原理是,将水轮车的轮缘下部安于河边水中,受水流冲击而转动。沿着水轮外缘均匀地、带有倾斜度地系上许多盛水筒。筒随轮转,至上方时,筒中的水便自动倾入旁边特备的接水槽内,汇集流往农田。这样,由水轮车带着盛水筒提水,故称之为“筒车”。筒车的提水高度取决于水轮车的直径,直径大,水就提得高。据有关资料记载,最大的筒车直径有达20米的,堪称筒车之最了。 筒车最具独特的优势是,以水力驱动,且无须人员看管,便可日夜提水不辍,是古代少有的全自动提水设施。因此,长期以来被广泛应用于提水灌溉。过去,闽清的筒车主要分布在水流缓、水量大的梅溪两岸。到了20世纪70年代,当各种各样的抽水机、水轮泵相继出现在河边溪畔时,闽清县溪南坂的一部筒车,仍在昼夜不停、不知疲倦地提水浇田,依然受到农民的宠爱。由此,足见其生命力的顽强。当地村民说:“水车到底给我们带来多大效益无法估算。只能告诉后辈,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财富。”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人民日报》近日还刊登一组题为《古水车惠及当代人》的图片新闻。说的是江西南康农村的一部直径12米的筒车,至今仍在运转抽水,周围几个村的上千亩农田都饱享免费灌溉的优惠。

埋入式钢柱脚的传力分析和设计计算

埋入式钢柱脚的传力分析和设计计算 金 波 (杭州广播电视大学 杭州 310012) 童根树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杭州 310027) 摘 要:对埋入式钢柱脚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传力的机理。指出因为栓钉的存在,钢柱必然传递一部分轴力给外包混凝土柱,利用组合柱理论对外包混凝土的压力进行了计算,得到了简单的公式,通过算例发现,传递到外包混凝土的轴力是总轴力的25%~35%。根据这个传递比例,提出栓钉验算和柱脚底板计算的方法。同时,根据混凝土埋入式钢柱脚的弯矩和剪力的传递,介绍了混凝土埋入式钢柱脚抗弯强度的计算公式,对于边柱和角柱,提出了沿整个埋入深度设置水平U 形钢筋的要求和计算方法。对于竖向抗冲切不足的问题,介绍了设置水平短钢梁将竖向力扩散到更大范围的方法。 关键词:埋入式钢柱脚 荷载传递 抗剪强度 组合柱 A STU DY ON DESIGN METHOD OF BURIED STEEL COLUMN BASES Jin Bo (Hangzhou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2) Tong Genshu (School of Archi tecture &Engineering,Zhejian g Universi ty Hangzhou 310027) Abstract :A theoretical s tudy is carried out on the current design approach of embedded steel colu mn bases.The load transfer within embedded bases is analyzed.Because of the studs,part of the axial load is transferred from steel to foundation concrete.An analytical solution is presented for the ax ial load in the concrete.Through calculated examples it is found that the axial force i n the concrete is 25%~35%of the total axial force of the column.Based on this finding,the design methods of shear stud and the column base plate are proposed.Based on the shear and bending moment transfer of the embedded s teel column bases,the strength check is proposed,and for side columns and corner columns,horizontal U rebars are proposed to preven t horizontal punch shear failure of concrete,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area of the U rebars is presented.Embedded steel column bases have inadequate vertical punch shear strength below.It is presented a method for avoiding this punch shear failure by adding horizontal short steel beams at the base.Keywords :embedded steel column base load transfer shear strength composi te column 第一作者:金 波 男 1972年10月出生 硕士 讲师 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 E-mail:jb@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8658198.html, 收稿日期:2007-12-20 1 概 述 埋入式钢柱脚即将钢柱埋入钢筋混凝土基础中,基础可以是基础梁、独立基础和片筏基础,其构造如图1所示,柱脚传递轴力、剪力和弯矩。 埋入式柱脚的埋入深度一般是2倍的柱高(工字形截面柱)到2 5倍的柱高(箱形截面柱子和圆形、方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子)。钢柱到外侧混凝土边的最小距离,按照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设计规程 (JGJ 99-98)至少要求250mm 。这些要求一般均容易满足。 埋入钢柱打断了混凝土基础梁的上皮钢筋,虽然此处钢筋一般受压,但是仍然要采取措施使得至少50%及以上的钢筋连续。当柱子截面小时,钢筋可以绕过柱子,但是如果柱子截面大,则应该在对应部位的钢柱上焊接水平板,钢筋焊接在水平板上,使得钢筋内的传力连续,如图2所示。 外包式柱脚传力分析如下: 1)轴力的传递。由于布置了栓钉,在向下的钢柱轴力作 用下,必然会有一部分轴力传递到混凝土上,因此钢柱轴力向下逐渐变小,而混凝土内轴力逐渐变大,见图1。 传递到混凝土内的轴力的上限按照钢截面和外包混凝土截面的轴压刚度进行分配。由于钢柱埋入混凝土的深度较小,而栓钉是一种柔性抗剪连接件,在钢-混凝土的界面上,钢与混凝土将产生相对的滑移,通过栓钉传递到周围混凝土的压力将比按照刚度分配的更小,一般为20%~35%,但也受到钢截面的轴压承载力和混凝土截面的轴压承载力之比的限制。其余的轴力要传递到钢柱底部的混凝土,下部混凝土要进行抗冲切的验算。钢柱脚底部的钢筋混凝土,要与钢柱侧面的受剪栓钉破坏时的变形协调,栓钉才能够与底 98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Vol 38,No 7,2008 工业建筑 2008年第38卷第7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