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城乡建设发展协调性问题的初步探讨

关于城乡建设发展协调性问题的初步探讨

关于城乡建设发展协调性问题的初步探讨

作者:柴根来常跃军张立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5期

【摘要】统筹城乡协调性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相互支撑协调发展;只有解决“三农”问题,经济社会才会稳定,才能实现城市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只有使城镇人口比重增加,大量吸纳和转岗农村富裕劳动力,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乡村城镇化管理,缩小城乡差距,才能逐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关键词】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协调性问题

城乡发展协调性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都非常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党中央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重大关系之首位,其目的就是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城乡经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是基本国情。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都高度重视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始终把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发展作为国民经济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胆的试验和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阶段性成果。我国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战略历经多次调整,其沿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是我国城乡发展和工业布局由沿海向内地推进,城乡发展不平衡也不协调的阶段。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缓慢,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

从改革开放前到上个世纪90年代前期,全国城市经济和社会率先发展,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也紧随其后,但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差别进一步拉大,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突显出来,这也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加大了对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扶持力度,并开始研究城乡发展问题,城乡共同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初露端倪。

从上个世纪90 年代前期到现在,是我国城乡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初步形成的阶段。针对我国城乡发展差距带来的突出矛盾,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出台了一系列的好政策。全面取消农

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屠宰税,终结了2600多年农民种地要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实行粮食直补、优良种子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农机具购量补贴等制度,开创了直接补贴农民的先河;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迈出了农业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建立新农合医疗制度,减轻农民看病就医的负担;出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构筑了农民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保障,正在逐步解除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加快了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和服务,推动了城乡平等就业的进程。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确立了新时期指导“三农”工作的战略思想,基本构建起强农惠农的政策体系,初步搭建起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框架,正在形成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增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实现城乡科学发展的重要方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2006年,我国国民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四,国际贸易已跃居世界第三,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新的上升期,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连续几年超过百分之十,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在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也面临着许多新矛盾和新挑战,主要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突出;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区域发展城乡收入差距偏大;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较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高,具有不可持续性;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消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在落实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障碍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国民经济和城乡发展中存在的不协调性问题。

针对这些阶段性矛盾和问题,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六个方面的新要求。对比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关切,连续出台了许多强农惠农的好政策,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步,才能形成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社会基础、物质基础,才能最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要推进城镇化,推进城镇化又会极大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要相互支撑;只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我国才具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性发展。与此同时,只有使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大量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实现农业规模效益,才能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真正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

我县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

我县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小城镇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按照要求,通过收集资料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小城镇建设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小城镇建设概况 ㈠调研范围及小城镇概况 1.小城镇调研范围 建成区外的五个小城镇,共辖150个行政村,500个自然村。 2.人口及资源基础资料 镇域总面积211平方公里,镇区建成面积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4851亩,林地面积36797.95亩。小城镇共有人口418940人,其中,从事农业95991人(其中从事林业6020人,牧业4263人,渔业874人),工业7610人,建筑业20754人,交通运输业6186人,商饮服务业8663人。 3.能源使用情况 小城镇镇域共有沼气池14个,年使用煤炭414674.5吨,秸杆14119.5吨,煤气90吨。 4.主要工业企业情况 小城镇镇域形成以面粉、奶粉、家具、空心砖等为主导产

业的工业企业共24家,职工总人数901人,年工业产值26330万元,年利润2439万元。企业占地面积36321.41Hm2,建筑面积41228M2,年用电量4000393KW.H,年用水量152420吨,每年排出废水550吨,废渣81.8吨。 5.主要交通道路情况 小城镇镇域主要交通道路32条,总长207.63千米,总面积2267480平方米。 6.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情况 教育机构:共有托儿所3个,共托幼儿96人;幼儿园9个,共有幼儿570人;小学72个,在校学生16717人;初级中学6个,在校学生9465人;高级中学2个,在校学生6831人。 文体科技:文化站2个,占地面积3667平方米,建筑面积810平方米。 医疗设施:医院7个,可容纳124位病人;防疫保健站72个,共有床位30个。 商业金融:信用所6个;保险机构5个,参保人数12808人。 集贸设施:集贸市场5个,占地面积23175平方米,建筑面积6900平方米。 7.生产产值情况 小城镇镇域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71081.2万元,其中第一

神经康复学试卷(B卷)

诚信考试,考试作弊者将不授予学士学位! (详见学校学士学位授予细则文件) 《神经康复学》考试试卷(B卷)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考试日期:年月日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10分) 1、突触的可塑性: 2、亨特综合征: 3、神经康复学: 4、阿尔兹海默病: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8分,正确打√,错误打ㄨ) 1、在多发性硬化的影像学检查中,CT是诊断多发性硬化最有效的辅助手段。( ) 2、偏瘫急性期正确的体位摆放应该是将患侧肢体置于抗痉挛体位。() 3、吉兰-巴雷综合征是导致急性弛缓性瘫痪最常见的原因。()

4、脊髓炎急性期康复训练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失用综合征为以后康复创造条件。() 5、静止性震颤常为帕金森病的首发症状。() 6、神经生长因子是影响中枢神经可塑性的外在因素。() 7、在诊断为AD的人群中,女性患病率低于男性。() 8、面神经炎的发病部位位于茎乳孔以上面神经管内。() 三、单选题(每题1分,共43分) 1、中枢神经的可塑性的核心是() A.对侧半球代偿 B.突触可塑性 C.神经轴突发芽 D.古旧脑代偿 2、急性脑出血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是() A.CR B.DSA C.CT D.MR 3、在运动控制中主要起承上启下作用的神经中枢结构是() A.脊髓 B.脑干 C.基底神经节 D.小脑 4、下列神经促进技术的治疗方法中,强调患者认知能力在康复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的是( ) A.Baboth神经发育疗法

B.Brunnstrom运动疗法 C.运动再学习方法 D.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 5、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中不包括( ) A.上睑下垂 B.复视 C.光反射消失 D.内斜视 6、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是() A.脑血栓形成 B.脑栓塞 C.脑出血 D.蛛网膜下腔出血 7、下列脑神经中属于混合神经的是() A.面神经 B.舌下神经 C.视神经 D.外展神经 8、失用症是指() A.偏瘫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B.偏瘫肢体感觉功能障碍 C.偏瘫患者的触觉障碍 D.偏瘫患者的认知障碍 9、颅脑损伤后记忆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中,不属于内部策略的是() A.背诵

发展原则

联合国1955年出版的《经由社区发展获得社会进步》中提出了十项原则:(1)依照社区居民的根本愿望及需要,来拟定初始的工作计划;(2)建立多目标的计划及各方面的配合行动,以求全面和均衡的社区发展工作的进行;(3)在推行社区发展初期,社区居民自信心的加强及自动自发精神的培养,与物质建设同样重要;(4)社区各种计划的拟定,执行,均应由社区居民共同参加;(5)注重地方领导人才的运用和训练;(6)发动并组织妇女与青年参加各种社区发展工作;(7)对于社区所提出的自助计划,政府应当给予重点或全面的积极协助;(8)全国性社区发展计划的建立,应有完整的政策和完善的行政组织,并应同时注重工作者的挑选,培训,地方与国家资源的利用及研究实验、考核等工作;(9)在社区发展计划中,应充分利用地方性、全国性及国际性的民间组织,因为这些力量,对于社区发展工作的推行,是不可缺少的资源;(10)地区性与全国性的社区发展计划,应给予密切的配合,协商发展。 结合我们的社区发展工作实际,社区发展中应当遵循以下工作原则:1.民主过程原则 民主过程原则是社区发展目标的确定以及实现目标的步骤与方法是民主的,是由社区居民的自由意志决定的,这一过程的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法基本符合多数人的兴趣与意志。 在民主过程中实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政府出于协助的地位,而不是采取强制命令。民主选举是社区居民的参与社区民主的一个基本表现,有权通过一定的形式选举和被选举为居民

代表、居民小组长及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成员、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民主决策是由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决定社区的重大事项,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执行。民主管理是由居民委员会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代表社区居民管理社区公共事务。民主监督是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承担的对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及其成员进行监督。2.全体参与原则 全体参与是指社区全体居民参与本社区公共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是社区居民对自己社区责任的分担和对自己社区成果的分享。居民参与不仅是社区发展的主导动力,也是衡量社区发展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没有居民的广泛参与,也就无所谓社区发展,社区成员的参与状况决定着社区发展的效果。参与必须坚持自愿原则,决不能以行政命令的形式强迫居民参与。社区公众的参与是社区民主自治的基础,由全体居民共同参与和监督社区发展事务,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少数人操纵社区发展。 3.广泛合作原则 广泛合作原则也是民主精神的体现,社区自治不是拒绝援助和支持,二是广纳资源,不仅包括社区内部的资源整合,玩不资源也需要吸收进来为社区发展服务。社区发展需要多种合作途径才能实现,这是由社区发展的内部需要和外部条件所决定的。 4.自下而上的原则 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在《社区组织:理论与原则》中指出,“社区发展工作要符合社区多数人的利益;工作组织应具有社区各方面的代表”。

坚持协调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二

坚持协调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二 2015-12-21 人民日报任理轩 当今中国,处理复杂经济社会关系如同弹钢琴,统筹兼顾各方面发展如同指挥乐队,只有协调,才能奏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响曲、民族伟大复兴进行曲。?五大发展理念?把协调发展放在我国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补齐短板、缩小差距,努力推动形成各区域各领域欣欣向荣、全面发展的景象。协调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协调发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为理顺发展关系、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效能提供了根本遵循。历史必将证明,把握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到协调发展,我国发展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协调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行稳致远 协调与失衡相对立。历史上,失衡的发展、失衡的体制使一些国家落入?陷阱?、陷入灾难。协调发展理念,是认识把握协调发展规律提出来的,是总结中外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提出来的,是正视我国发展存在的不平衡问题提出来的,目的在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行稳致远。 协调发展吸取世界发展经验教训,是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之举。发展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需要各方面、各环节、各因素协调联动。需求无限性与供给有限性的矛盾、此消彼长或此强彼弱的矛盾、发展慢与发展快的矛盾长期存在。消弭这些矛盾,既要推进发展,又要搞好协调,实现统筹兼顾、综合平衡。这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求发展、谋发展,但发展从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发展进程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总要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和陷阱,最棘手的是?中等收入陷阱?。二战结束不久,许多国家和地区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协调好的国家和地区跨过了?中等收入陷阱?,协调不好的国家则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难以进入高收入发展阶段。拉美一些国家已在?中等收入陷阱?里受困挣扎长达数十年。它们除了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还饱受就业困难、贫富分化、社会动荡、腐败多发、贫民窟乱象、公共服务短缺等的困扰。因此,发展均衡与否、协调与否,成为衡量世界各国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一把尺子、一道杠杠。习近平同志指出,?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坚持协调发展,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一大法宝。有了它,就能补短板、强整体、破制约,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促进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协同配合、均衡一体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铺路架桥。 协调发展增强发展整体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举。办成一件事,需要协调;推进一项事业,需要协调;成就一番伟业,更需要协调。协调是成事成功的一大规律、一把?金钥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的一大核心理念。当前和今后五年,我们的中心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重在?全面?,难在?全面?。这个?全面?,既要城市繁荣,也不让农村凋敝;既要东部率先,也要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既要物质丰裕,也要精神丰富;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现在,一些地方存在的只要城市这一头而丢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今年以来,本人就**镇小城镇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城西南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8公里,是山东省政府首批命名的中心镇。人口5.1万人,面积92平方公里,耕地4200公顷,小城镇建设区面积为3.6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会,23个村委会,共25个行政村。 近年来,**镇结合本地实际、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以工业化的理念来经营小城镇,努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镇以工业强镇为基础,大力加快小城镇建设,镇政府于2000年聘请山东省城镇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对**的村镇体系、城镇镇区、基础设施进行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小城镇建设区面积为3.6平方公里,工业经济园区占地2000亩。2000年9月份又聘请临沂市规划设计院对镇驻地作出详细规划,做到近期建设与远期目标协调一致,同时对沿街建筑物进行单体设计,规划面积15万平方米,规划覆盖率达到35%。2006

年,又聘请市规划专家对工业区进行详细规划,总规划面积94.2公顷,在规划中利用道路将园区划分为6个板块。镇居住区详细规划由县村镇规划设计室设计完成,总规划面积为5.8平方公里,详细规划覆盖率为85%。 (二)加大投入,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镇驻地规划有二纵三横六条道路,均已全部硬化,有沿街楼2700间,今年新建商住楼1栋,沿街楼19座。二是“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近年来,先后投资350万元对小城镇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全镇共安装路灯200盏,绿化面积16000平方米。其中今年栽植绿化苗木500余株,投资80万元对广场花园及周围道路两侧进行绿化,为镇村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强化管理,营造了小城镇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制定优惠政策的同时,小城镇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完善了管理制度。分别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小城镇管理初步纳入规范化轨道;二是加强了建设管理。本着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原则,严格建设程序,从批地到设计、建筑实行“一条龙”管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小城镇。三是加强了环境治理。以镇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总抓手,加快建设规范有序、卫生整洁、优美和谐的镇村环境,推进城镇建设步伐。先后投资180余万元,上了叉车、垃圾运输车,设置了288

脑变性病(中级整理)

帕金森病 概念: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临床特征: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异常 病理特征: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缺失;路易体(Lewy body)形成 帕金森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迄今为止,PD 的病因仍不清楚。目前的研究倾向于与年龄老化、遗传易感性和环境毒素的接触等综合因素有关。 1) 年龄老化:帕金森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40 岁以前发病少见,提示老龄与发病有关。研究发现,自30 岁以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酪氨酸氧化酶和多巴脱羧酶活力,纹状体多巴胺递质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然而,仅少数老年人患此病,说明生理性多巴胺能神经元蜕变不足以致病,年龄老化只是本病发病的促发因素。 2) 环境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存在地区差异,所以人们怀疑环境中可能存在一些有毒的物质,损伤了大脑的神经元。 3) 遗传易患性。近年在家族性帕金森病患者中曾发现a 共同核素基因的 Alα53THr 突变。但以后多次未被证实。 4) 家族遗传性:医学家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帕金森病似乎有家族聚集的倾向,有帕金森病患者的家族其亲属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一些。 目前普遍认为,帕金森并非单一因素,多种因素可能参于其中。遗传因素可使患病易感性增加,只有与环境因素及衰老的相互作用下,通过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衰竭、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细胞凋亡、免疫异常等机制才导致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量变性丢失而发病。 【病理】 胞浆内出现特征性嗜酸性包涵体--Lewy小体,a-突触核蛋白基因是Lewy小体中重要成分类似改变也见于蓝斑、中缝核、迷走神经背核等,程度较轻, 总之,典型病理特点是: ●进行性黑质和蓝斑核含黑色素多巴胺神经元大量丧失(50%~70%) ●残留的黑质DA能神经元胞浆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Lewy体(路易(Lewy)小 体有a-突触核蛋白沉积)

浅谈在幼儿期发展动作协调性的几点做法

浅谈在幼儿期发展动作协调性的几点做法 摘要: 幼儿动作协调性是指幼儿在完成动作练习中身体各部分与动作规定的顺序、要求之间的恰当配合情况,是反映幼儿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在舞蹈活动中注重对幼儿动作协调性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舞蹈教师的角度,就幼儿动作协调性培养的重要性、幼儿动作协调性在舞蹈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具体培养措施等方面阐述肤浅的认识,旨在倡导舞蹈活 动中重视和有意识地加强动作协调性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舞蹈协调性几点做法 一、引言 我在幼儿园工作五年多,在我细致的观察中发现有些孩子的动作顺拐、同手同脚、运动时动作别扭、舞蹈时极不美观。由于动作不协调,活动中也易受到伤害,久而久之,影响动作的感觉,势必造成心理上没有自信,对动作提高起到制约作用,所以舞蹈成绩上不去,很多孩子家长为此非常烦恼。带着这个问题我查询了相关资料了解了动作协调性应该从小抓起,过了幼儿期,动作发展的局限将造成动作上的不协调,会影响到幼儿的未来成长。因此,我萌发了对幼儿期如何发展动作协调性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做法。 二、协调性的概念 人类的灵活、协调和正确的基本动作,良好的基本活动能力不是与身俱来的。人不同于许多动物,并非生来就会走、跑、钻、爬、攀和具有良好的动作协调性。是人在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学习和练习过程之后,才逐渐掌握各项基本动作,并形成一定活动能力的。动作协调可以更快更好的掌握各项基本动作,同时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或运动时,身体作用肌群的正确动作、正确方向,动作速度恰当、平稳、稳定且有韵律性,这种韵律性直接关系到幼儿协调能力的发展。影响韵律性除遗传、心理个性外。尚与肌肉收缩、身体重心平衡、人体柔软等等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从小训练幼儿协调能力是解决协调性的根本。协调能力是人在进行身体运动过程中,调节与综合身体各个部位运动能力。他也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集灵敏度、速度、思维度、平衡度、柔韧度等多种身体素质为一体,充分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活动的支配和调节功能。 三、幼儿期发展动作协调性的意义 (一)动作协调促脑的开发 幼儿期,孩子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尚未发育成熟,科学、适宜的发展动作的协调性,能促进幼儿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对视觉、听觉、左右脑开发等功能

一、科学性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科学价值是选择课题的重要依据,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讲,选择课题必须遵循科学性的原则,符合科学原理和教育规律,具有科学价值,而不能仅仅是“摆花瓶,当样子”。一要体现出理论基础的先进性,也就是说选择课题必须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法规,符合教育的根本目的,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教学的一般规律。二要体现出目标内容的完备性,也就是说选择课题既要有促进“全体发展”的“规定性”目标,又要有促进“全面发展”的“规定性”目标,还必须有促进“个性发展”的“可行性”目标;要体现出目标内容“面向全体”的普及性和“指向个体”的提高性。三要体现出体系构架的合理性。作为一种体系结构或二维平面,或三维立体,或条状分层,或块状分区,不管怎样必须与教育教学的需要相贴近,其构架不仅要体现出“从大目标到小目标”的分级层次性,也要体现出“目标分类”的分块区域性,同时将二者有机结合为一种比较合理的体系构架。 二、需要性原则 选择的课题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针对性要强。要围绕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被普遍关注、争论较大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来选择课题,脱离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的课题研究是缺乏生命力的。坚持这一原则就能很好地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有助于教师逐步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有利于学校教育形成一种合力,呈现出活力,教育教学质量有较大改观等良好效果。广大教育工作者或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诸多的问题和困惑,只要抓住抓准这些问题和困惑,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就能找到突破口,探索出一条解决问题或困惑的有效办法和途径,就能较大程度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因此,坚持需要性原则是课题选择原则的前提和关键,只有结合实际需要,选得准,选得好,才能对教育教学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创新性原则 课题的创新性应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时间新,问题的提出应具有时代感,能反映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或者教育理论研究的新问题。二是内容新,指所研究的问题是前人没有提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是在教育实践或教育理论中提出新的矛盾点、新的因素,反映新时期的新经验和新理论。三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是什么呢,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城市建设是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基础,科学合理的城市建设有益于促进地区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对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结合九江县近些年来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就如何更好更快地扩大城市建设,进行了一些思考,做出如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研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九江县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现有经济及产业基础优势以及便利的交通优势,把城市建设与地方经济结合起来,按照“全面推进,提升品位”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城市建设的有益方式。截至2008年底,城区面积达到12.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7.9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4%,绿地覆盖率达25%,城区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城市品位得到了提升,有效地推动了九江县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着眼长远,规划先行,把握县城发展定位 九江县是六十年代市县分家后从市区搬迁到沙河来的,是在新城镇这样一个小规模集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为这一历史原因,给

城市发展留下了先天性不足,随意性大的病根。过去城市建设谈不上有什么完善的规划体系。近几年以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按照依托、服务、融入九江市中心城区的思路,结合近城优势和交通方便、人口较多购买力较强的实际,聘请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现场勘察论证,对县城的功能定位、区划布局、道路景观、重点工程等进行高起点、高标准规划,编制了《九江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对到2020年之前的城市发展作出了初步的规划。规划方案把城区划分为老城区、新城区、沙城工业园区和赤湖产业集群区四大部分,规划面积达22.53平方公里,规划骨干道路框架,以路为线,以交叉口为面,立体发展城区,把老城区定位于商贸居住、新城区定位于综合服务、沙城工业园区和赤湖产业集群区定位于工业制造,并按照功能分区,逐区落实控制性详规。同时,九江县还编制了消防设施、城镇道路、园林绿化、城镇管网、物流仓储、集贸市场等若干专业性规划。打下了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基础,初步形成了区域中心城市的框架。 (二)加大投入、着力“还账”,加快县城建设步伐 由于建城的历史原因,城市建设的先天不足,九江县城市建设较

全面发展原则

全面发展原则有时被称为教育性原则。因为广义的教育,包括知识技能教育、智能发展和思想品质教育等三个方面,而“全面发展”包括了这三方面的内容。 要贯彻实行全面发展原则,在当前要坚决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教书不育人、忽视双基教学、忽视智能培养、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和优良品质培养的思想和做法。 二、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原则,概括地讲,包括教学内容必须科学和教学过程的实施必须科学这两个方面。具体内容有: 1.教学内容必须正确、可靠、反映客观事实、符合现代化科学水平。 2.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加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培养能力,要符合中学生认识水平,能形成一定的系统。 3.注意科学方法的教学。化学科学方法不仅是化学科学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和掌握化学科学的有力手段和工具。 4.努力使教学过程科学化。不但要有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科学的教学目的要求和科学的教学内容,还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努力按照化学学科特点组织化学教学。 三、系统和有序原则 化学教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这个系统有它整体的目的和运行规律,无论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教学,还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或者是化学实验的教学等,都应该服从和服务于整体的目的和任务,都应该有利于发挥系统的功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连贯地、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即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且可以减少他们的学习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这里所说的“序”,除了指知识技能的内在联系之序外,还包括学生的认识发展之序、智力发展之序,它们是一个和谐统一体。 四、联系实际原则 化学知识来自实践,又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化学教学也必须反映化学知识跟实践的密切联系。在化学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巩固和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利于他们将来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实行联系实际原则,要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个人类认识过程的基本模式来组织学生的认识活动,所以化学教学要重视实验,使知识建立在坚实的实践基础之上。 五、协同和启发原则 要使中学化学教学系统和谐有效地运行,必需注意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及其物质载体各要素间的协同一致。这里,教师必需起好启发作用。协同和启发的原则是十分必要的。实行协同和启发原则必须做到以下各点: 1.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能自觉而主动地学习。 2.教师要做好启发和引导作用。 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学习基础和学习情况不可能完全

城市建设发展调研报告

城市建设发展调研报告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城市建设发展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县属***市管辖,地处***、***、***三州、市交界处,与***市的***县、***州的***县等接壤。全县国土总面积5312平方公里,地形山高坡陡,其中山区面积占%,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全县辖18个乡(镇),164个村委会,4个社区,2239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36万人。县内工业企业发展基础薄弱,经济支撑主要靠农业,XX年县本级财政收入***万元,支出***万元,基本上靠国家补贴。 ***县是***的北大门,通往***的交通要道,***高速公路从县城通过,过去,由于历史、体制、经济以及所处地形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县在城市建设方面一直较为滞后,人口密集,房子陈旧老化,街道狭窄却又脏又乱,道路凸凹不平,交通拥挤,县城呈现典型的“脏、乱、差”现象。 为加快***县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提高县城在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中主要的中心作用,***县县委、县政府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通东南亚、南亚通道,建立东南亚、南亚经济圈的战略部署的机遇,大兴小城镇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县城市设施逐步配套,功能日益健全,规模不断扩大,面貌日新月异,城区面积由平方公里扩大到平方公里,新增城市人口近万人,城市化水平年均约提高个百分点。交通拥挤、脏、乱、差的现象得到了明显改观。同时,城市建设的发展也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困人口从XX年的***人下降到***人。 二、主要做法 ***县城市建设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除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外,县委、县政府在抓好规划的前提下,打破常规、破除“等、靠、要”思想,大胆创新,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走市场化运作路子、强化建管、通过新区建设促进旧城改造,城市建设特别是新区建设一年一个样,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更新,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确立发展目标,科学规划

发展性协调障碍儿童的注意范围特点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9, 9(5), 831-839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9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118805825.html,/journal/ap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f118805825.html,/10.12677/ap.2019.95102 Characteristics of Attention Scope in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Jingjing Gao, Enguo Wang, Yanfeng Wang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Received: Apr. 22nd, 2019; accepted: May 9th, 2019; published: May 16th, 2019 Abstract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is a typical developmental disease, which has great influ-ence on children’s learning and life. It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school-age children aged 5 - 11 years, with an incidence rate of 5% - 6%, and the proportion of male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s. In this study, 43 children were examined using a fixed position center cue paradigm, in-cluding 22 childre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21 in the control group, all aged between 7 and 10 years ol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accuracy rate of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coor- dination disorder in completing task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normal children (p < 0.01); 2)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esponse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s have defects in the scope of visual space attention. Keywords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Exercise Capacity, Attention Range 发展性协调障碍儿童的注意范围特点 高晶晶,王恩国,王岩峰 河南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所,河南开封 收稿日期:2019年4月22日;录用日期:2019年5月9日;发布日期:2019年5月16日 摘要 发展性协调障碍是一种典型发育疾病,对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会产生很大影响。广泛存在于5~11岁学龄

第二单元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含义与原则

第二单元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含义与原则 要实施发展性的学生评价,首先必须弄清楚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概念,并掌握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原则。以下就这两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第一节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含义 一)发展的含义 “发展”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指“面向”上的发展,即不再是面向少数学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取得进步,得到发展。二是指质量上的发展,即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全面发展。这里的“全面发展”不能理解成“平均发展”或“样样拔尖”,而是指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获得成功。三是指动力上的发展,既由被动转为主动、由消极转为积极的发展。 (二)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概念 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指依据正确的教育价值理念,运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和艺术,在充分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素质发展进行价值判断,促使学生不断认识、完善与发展自我的过程。发展性学生评价主要的目的“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即它不以鉴别分等,奖优罚劣为最终目的,而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要,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发展性学生评价这一概念包含四个基本观点: 第一,强调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所谓评价,是指评定人或事物的价值,即是对人或事物的优缺点或价值的判断,可见,评价的本质就是价值判断。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对周围的人或事进行着价值判断:是好是坏、是优是劣、是喜欢还是厌恶、是有意义还是无意义等。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判断多带有主观性、随意性的特点。由于价值观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就会有很大的差别。“一千个观众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由于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育评价中的价值判断与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判断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方面,正确的教育价值判断必须以相对统一的、正确的教育价值理念为依据。它是一种主观判断,但这种主观判断不以个人的好恶、兴趣为转移,它不是随心所欲的评头品足,也不是不负责任的主观臆断,而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价值判断活动——一种指向教育目标的价值判断活动。只有以正确的教育价值理念为依据,才可能保证这一价值判断的指向不偏离既定的教育目标,才能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班主任在学生评价中,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教育价值理念(比如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教学观、师生观等)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正确的教育价值判断还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也就是说,它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之上的一种主观判断。由于这种主观判断是在充分收集或掌握客观材料的基础之上所进行的,所以,它理应是主客观判断的统一。只有坚持以正确的教育价值理念为依据,以客观事实材料为基础,才能保证评价的导向性和客观性。

发展协调灵敏素质有的方法

发展协调灵敏素质有的方法 用大量跑、跳、走、爬等基本动作的练习,培养多种能力以发展、锻炼一般协条灵敏素质,如球类法、游戏法。 专项协调灵敏素质的发展方法 1.增加常规运动练习的难度 2.学习法 发展灵敏素质须从专项特点出发,重点综合发展反应、平衡协调等能力。 以下根据教学训练体会,提供一些发展灵敏素质的方法,供教学训练时参考。 (一)提高反应判断的练习1、按口令做相反的动作。2、按有效口令做动作。3、原地、行进间或跑步中听口令做动作。如:喊数抱团成组。 (二)发展平衡能力练习1、一对一面向站立,双手直臂相触,虚实结合相互推,使对方失去平衡。2、一对一弓箭步牵手互换面向站立,虚实结合互推互拉使对方失去平衡。3、各种站立平衡:俯平衡、搬腿平衡、侧平衡等。4、头手倒立,肩肘倒立、手倒立停一定时间。5、在肋木上横跳、上下跳练习。 (三)发展协调能力的练习1、一对一背向互挽臂蹲跳进、跳转。2、模仿动作练习。3、各种徒手操练习。4、双人头上

拉手向同方向连续转。5、脚步移动练习。如:前后、左右、交叉的快速移动。 (四)选用体操中的一些动作1、前滚翻、后滚翻、侧滚翻。2、连续前滚翻或后滚翻。3、双人前滚翻:一人仰卧,另一人分腿站在仰卧人的头两侧,双方互握对方两脚踝,然后作连续的双人前滚翻或后滚翻。4、连续侧手翻。 (五)利用跳绳进行的一些练习方法 1、"扫地"跳跃:练习者将绳握成多段,从下蹲姿势开始,将绳子做扫地动作,两脚不停顿地做跳跃练习。 2、前摇二次或三次,双足跳一次,俗称"双飞""三飞"。 3、后摇二次,双足跳一次,俗称"后双飞"。 4、交叉摇绳:练习者两手交叉摇绳,每摇一二次,单足或双足跳长绳子一次。 5、集体跳绳:两名练习者摇长绳子,其他练习者连续不断地跳过绳子,每人应在绳子摇到最高点时迅速跟讲,跳过绳子。并快速跑出。谁碰到绳子,与摇绳者交换。 (六)利用绷床进行练习的一些方法:绷床练习是训练高大队员灵敏素质、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空中平衡能力的有效方法。 1、原地向上腾起,两臂上举,使身体在空中伸展,然后下落。连续做5~10次。 2、原地腾起,两臂上举,空中转体180度、360度。 3、原地腾起,下落时成俯卧姿势,然后再腾起。 4、原地腾起,体前屈,侧分腿,两手触及脚尖,然后直体双脚落地。 5、原地腾起,在空中模仿挺身式跳远、

生理学习题10

第 1 页 共 3 页 年 ……………《生理学》复习题 第十章 神经系统 一、名词解释 1.轴浆运输 2.EPSP 3.IPSP 4.突触 5.神经递质 6.突触后抑制 7.传入侧支性抑制 8.回返性抑制 9.运动单位 10.脊休克 11.牵张反射 12.腱反射 13.肌紧张 14.去大脑僵直 15.牵涉痛 16.后发放 二、填空与判断 1.根据兴奋传导速度的快慢,可将周围神经纤维分为 、 、 三类;根据纤维的直径和来源又可分为 、 、 、 四类。 2.神经对其所支配的组织能发挥 和 两方面的作用。 3.根据神经元的接触部位,经典的突触可分为 、 和 三类。 4.突触后电位可分为 和 两种。前者在突触后膜出现________电位变化,后者则是在突触后膜出现________电位变化。 5.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式主要有 、 和 。 6.电突触传递的结构基础是 ,其特点有 、 和 。 7.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有 、 、 、 、 。 8.突触后抑制包括 和 两种形式。 9.脊髓灰质前角中主要存在 和 两类运动神经元。 10.骨骼肌的牵张反射分为 和 两种类型。其感受器是 ,属于 感受器,中枢在 。 11.基底神经节病变可产生两类运动障碍性疾病,如 和 。 12.根据小脑的传入、传出纤维联系,可将小脑分为 、 和 三个功能部分。 其中 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躯体平衡。 13.快痛由________纤维传导,慢痛有________纤维传导。 14.第一体表感觉区位于 ,大脑皮层主要运动区位于 。 15.脑电波的基本波形包括 、 、 、 四种。正常人在安静、情绪、闭目状态 时,所记录的脑电波形是 。 16.睡眠可分为 和 两个时相。 17.脊髓半离断时,离断水平以下的浅感觉障碍发生在离断的 侧,而深感觉障碍则发生在离断的 侧。 18.根据药理学特性,胆碱能受体分为 和 两类,前者可被 阻断,后者可被 阻断;肾上腺素能受体分为 和 两类,前者可被 阻断,后者可被 阻断。 19.皮层诱发电位一般包括 、 和 三部分。 判断对错 1.神经元由胞体和树突两部分组成。( ) 2.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和传导兴奋。( ) 3.神经纤维在有髓鞘、直径大和温度高的情况下传导速度快。( ) 4.EPSP 和IPSP 都是动作电位。( ) 5.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起调节信息传递效率的作用,即增强或削弱信息传递的作用。( ) 6.突触前抑制是指在突触前膜上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 7.兴奋可在突触联系的两个神经元之间双向传播。( ) 8.中枢神经系统内,一个神经元兴奋,必然引起另外一个神经元的兴奋反应。( ) 9.γ运动神经元兴奋可引起梭外肌收缩,直接引起肌肉收缩。( ) 10.屈肌反射属于一种姿势反射,对维持身体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 11.下丘脑是除嗅觉外的各种感觉传入通路的重要中继站,并能对感觉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综合。( ) 三、选择题 1.神经细胞兴奋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起始部位是: A.胞体 B.树突 C.轴突始段 D.轴突 E.轴突末梢 2.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完整性 B.绝缘性 C.双向性 D.传导速度接近光速 E.相对不疲劳性 3.轴浆快速运输的主要是: A.带膜的细胞器 B.递质合成酶 C.微丝、微管 D.神经营养因子 E.狂犬病病毒 4.脊髓灰质炎患者出现肢体肌肉萎缩的原因是: A.失去神经冲动的影响 B.失去了神经的功能性作用 C.失去了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D.肌肉受

第五章 教育与人发展的关系

第五章教育与人发展的关系 一、题目 (一)填空题 1、人的发展包括和的发展。 2、身体的发展指和两部分。 3、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问题研究,历史上存在三大流派 是、、。 4、内发论只强调人的决定作用,忽视 的作用。 5、外铄论只强调人的决定作用,忽视的 作用。 6、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环境、、实践 和。 7、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人发展的,因此教育应 该。 8、“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是提出的,此观点是 论的观点。 9、环境包括和两部分。 1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的作用。 1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作用。 12、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 应。 13、人身心发展的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学生身心发展的 关键期及时施教。 14、童年期对应我国的教育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具有 性。 15、教育的两个阶段之间,需要教育者,以帮助学生适 应。 (二)选择题 1、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工作必须: A长善救失B因材施教C温故知新D循序渐进 2、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工作必须: A长善救失B因材施教C温故知新D循序渐进 3、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 A遗传素质B环境C教育D实践 4、母的职业、文化素质、教养方式等对人的影响因素是: A遗传素质B环境C教育D实践 5、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对人发展的作用。 A个别主观能动性B环境C教育D实践 6、教育上的“揠苗助长”违背人发展的----规律。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 7、对应我国教育初中阶段的是人身心发展的-----阶段。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青春期 (三)辨析题: 1、人的身体发展由遗传决定,而心理发展是由后天的环境决定的。 2、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3、民间说法“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四)简答题: 1、教育环境与一般环境相比有哪些特殊性? 2、简述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3、简述人发展的涵义 4、教育为什麽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为什麽作用? (五)案例分析题: 1、论述人身心的规律及教育。 (六)论述题: 1、一位父亲用尽一切办法教他两岁半的儿子学1+1=2,结果失败了。 2、一位教语文的班主任老师,认为语文成绩不好,数学成绩好的同学都是 不好好学习语文,在跳独腿舞。 3、孟母三迁的故事 二、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身体、心理 2、机体正常发育、体质增强 3、内发论、外铄论、互动论 4、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5、外部因素、内部因素6遗传素质、教育、主观能动性7、顺序、循序渐进8、霍尔、遗传决定论9、自然环境、社会环境10、环境11、主导作用12、因材施教13、不均衡性14、小学、具体形象性15、引渡 (二)选择题 1d2ab 3 abcd 4 b5b 6 ab 7 b (三)辨析题 1、错。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发展,身体和心理发展具有统一性,遗传素质和环境都影响人身体和心理发展,但都不起决定作用。 2、此观点不正确。遗传素质是指通过某种遗传物质所传递、父母或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些解剖生理特点。遗传素质主要表现在人的集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等方面。且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生物前提。

2020最新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2020最新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和谐创业,加速崛起已经成为省市的发展主题、工作主线、民意主流;也带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发展是崛起之本,创业是发展之源,和谐是创业之基。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任务,在认清当前干事、创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引领全民和谐创业,实现富民强县。要实现这个目标,有方方面面的工作要去做,有许许多多的问题要解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解决我县富余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和创业问题。我县经过这几年的高速发展,社会、经济各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但是由于我县基础薄,起点低,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仍占据主要地位。这些人的就业、创业问题没有解决,富民强县就无从谈起。而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做的一个基础性工作就是加快小城镇建设。 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力,使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即使土地回报率很高,收入总量也难以有较大增长。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小城镇地处农村,农民进入小城镇,比进入大中城市的社

会成本要低的多。促进农业人口转为城镇人口,即减轻了大中城市的压力,又有利于城镇化的长远发展。 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工业化进程。一方面,随着农民不断向小城镇转移,土地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有利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推动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和普及,促进农业转向集约化经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小城镇建设可拉动建材、建筑、家电、家具等行业发展。人口的集中使乡镇企业产品有更多的销路,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企业发展的同时又为城镇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XX年我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为23.7。造成我县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的直接原因就是我县城市化水平低,不能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条件和相应的产业载体。没有城镇,就没有人口的聚集,也就没有第三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县在小城镇方面取得不少成绩,像x、y、z、m 四重镇建设和发展可以说是成绩显著,有目共睹,积累了许多方法和经验。我们先来看看李渡的城镇建设: x镇在城镇建设方面走在全县的前列.x镇,镇域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镇域总人口49829人.XX年国内生产值33亿元,工农业总产值9.42亿元,区域财政收入20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69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