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2章 第2节(2)通过激素的调节(Ⅱ) Word版含答案

2016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2章 第2节(2)通过激素的调节(Ⅱ) Word版含答案

2016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2章 第2节(2)通过激素的调节(Ⅱ) Word版含答案
2016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2章 第2节(2)通过激素的调节(Ⅱ) Word版含答案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Ⅱ)

目标导航 1.通过构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模型来进一步理解反馈调节的内容。2.激素调节在生产中的应用。3.结合生活实例,归纳激素调节的特点。

一、激素调节的实例(阅读P25-28)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二、激素调节的特点(阅读P28)

1.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弥散到体液中,通过体液运输,传递着各种信息。

2.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3.激素在完成调节作用后就被灭活,具有微量和高效性。

4.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是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5.一种生理活动的调节往往是通过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作用完成的。

判断正误:

(1)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质而发挥作用。()

(2)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3)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

(4)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5)激素是一种重要的结构物质。()

(6)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可以是垂体。()

答案(1)√(2)×(3)√(4)√(5)×(6)√

一、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模型及解读

1.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垂体直接调节,垂体对甲状腺的调节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来实现。2.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进而调节甲状腺。

3.甲状腺激素的浓度会影响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激素的活动。

4.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

5.反馈调节的类型:(1)正反馈:加强并偏离静息水平,如排尿排便、胎儿分娩、池塘污染后鱼类死亡更加剧污染等。(2)负反馈:偏离后纠正回归到静息水平,生物体中更常见,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等。

1.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元素,请结合上述分级调节模型思考缺碘为什么会引起大脖子病。

答案缺碘使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由于负反馈调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代偿性分泌增加,使甲状腺增生肿大。

2.激素分子既然是高效能物质,机体为何还需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呢?

答案激素虽然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但由于激素分子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故机体只有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方可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3.结合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示意图,思考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所作用的靶器官(细胞)分别是什么?

答案垂体、甲状腺和全身各细胞。

1.右图是在寒冷环境中高等动物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以下叙

述正确的()。

A.在寒冷的环境中,激素③的分泌增加,但与温度感受器无关

B.切除垂体后,①的分泌会增加,③的分泌会立即停止

C.切除甲状腺后,①和②的分泌会增加,但不促进代谢

D.给动物注射③,反馈调节使①和②的分泌增加

问题导析(1)在寒冷环境中,是由温度感受器感受到寒冷刺激,从而引起产生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导至下丘脑,进而依次引起激素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②促甲状腺激素分泌,最终引起激素③的分泌增加。

(2)切除垂体后,③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不会立即停止,在垂体原来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会促进甲状腺分泌激素。

(3)切除甲状腺后,①和②的分泌会增加,但由于无甲状腺,不能再分泌③甲状腺激素,故

不能促进代谢。给动物注射③,由于反馈调节使①和②的分泌减少。

答案 C

一题多变

判断正误:

(1)受到寒冷刺激时,图中①含量的增加早于②③。()

(2)用③饲喂正常动物,将引起①②的分泌均减少。()

(3)③作用的靶器官只有下丘脑和垂体。()

(4)物质②与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结合,体现了细胞膜能进行信息交流的功能。()

答案(1)√(2)√(3)×(4)√

二、激素功能的研究方法及思路

1.部分激素的研究方法

2.

某种方法处理实验动物→出现相应的病理症状→添加某激素后恢复正常→推知相应激素的生理功能。

4.在研究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时,实验动物的相关变化一般可以选择什么测量指标进行观察呢?

答案加快代谢方面:可以动物耗氧量变化为指标;促进生长发育方面:可以蝌蚪变态发育为指标。

5.若要选用正常小鼠做实验,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实验观察指标可以选什么?对实验组小鼠该如何处理呢?

答案实验观察指标可以选低血糖症状(如昏迷、活动量);实验组小鼠先注射胰岛素溶液,观察小鼠症状表现:实验鼠出现低血糖症状;然后再给实验组小鼠注射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II)知识总结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相关概念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杂种一代(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4、性状分离: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 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 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纯合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杂合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9、分离定律: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的,不相融合,在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对相对性状) P:高豌豆×矮豌豆 P: AA×aa ↓↓ F1:高豌豆 F1: Aa ↓?↓? F2:高豌豆矮豌豆 F2:AA Aa aa 3 ︰ 1 1 ︰2 ︰1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孟德尔提出的如下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每个因子决定着一种性状,其中决定显现性状的 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 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相关概念 1、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3、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高中生物必修三—激素调节含答案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 知识点一素调节的发现 1.法国学者沃泰默的实验 (1)实验假设:胰液分泌是一种神经调节。 (2)实验方法:单变量对照法。 (3)实验步骤及现象 ①把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腔内――→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②直接把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没有引起胰液分泌。 ③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保留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引起胰液分泌。 (4)实验结果分析: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 2.斯他林和贝利斯对沃泰默实验现象的分析及验证实验 (1)斯他林和贝利斯对沃泰默实验现象的分析 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到达胰腺,引起胰液分泌。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①实验方法:单变量对照法。 ②实验步骤及现象 剪下狗的一段小肠,刮下黏膜,将黏膜和稀盐酸混合磨碎后的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血液――→引起胰液分泌(本实验是和沃泰默的实验②作对照)。 ③实验结果分析:小肠黏膜能够分泌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促进胰液分泌的作用。他们把这种物质称为促胰液素。 (3)促胰液素发现的意义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这一重要发现使人们认识到人和动物体的生命活动,除了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外,还存在一些化学物质的调节。 知识点二动物体内的主要激素 1.激素调节的概念 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2.人体内主要的激素及其作用(如下表)

知识点三 激素调节的实例——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1)“三来”——食物的消化吸收(主要)、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 (2)“三去”——氧化分解(主要)、合成糖原、转化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 2.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 (1)胰高血糖素 ①内分泌细胞:胰岛A 细胞。 ②作用:作用于肝脏,主要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升高血糖。 ③这是升高血糖最重要的激素。 (2)胰岛素 ①内分泌细胞:胰岛B 细胞。 ②作用:促进细胞对血糖的摄取、氧化分解、合成和转化,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总之是通过促进血糖去向,抑制血糖来源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③这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3)肾上腺素 由肾上腺分泌的一种氨基酸衍生物,也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3.调节过程 (1)用下列模型表示调节过程 ①血糖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②神经中枢: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题

高二生物必修二第二单元复习题---2015.12.21 1、根据基因与染色体的相应关系,非等位基因的概念可概述为( ) A .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基因 B .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基因 C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 D .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 2、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而提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假说,下列不属于他所依据的“平行”关系的是( ) A .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都只含有成对中的一个 B .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自由组合 C .作为遗传物质的DNA 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形成的 D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3、对甲、乙两细胞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细胞都处于四分体时期 B .甲细胞中染色体数是4,没有染色体组 C .乙细胞有两个染色体组,但不含染色单体 D .乙两细胞一定来源于雄性个体 4、菠菜的阔叶和窄叶是一对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阔叶对 窄叶为显性。要判断阔叶和窄叶基因位于片断Ⅱ上还是片断Ⅲ上,现用窄叶雌株与阔叶雄株杂交,不考虑突变,若后代①雌性为阔叶,雄性为窄叶;②雌性为窄叶,雄性为阔叶,可推断①、②两种情况下该基因分别位于( ) A .Ⅱ;Ⅱ B .Ⅲ或Ⅱ;Ⅱ C .Ⅲ;Ⅱ D .Ⅲ;Ⅲ 5、以下二倍体生物的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是( ) ①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 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 ④减数第二次 分裂中期细胞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 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①③⑤⑥ D .①④⑤⑥ 6、科学家将抗冻蛋白基因导入烟草,筛选出抗冻蛋白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烟草(假定抗 冻蛋白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某些烟草的体细胞含两个抗冻蛋白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 上的整合情况有图示的三种类型(黑点表示抗冻蛋白基因的整合位点);让这些含两个抗冻蛋白基因的烟草自交,后代抗冻烟草和 普通烟草(不含抗冻蛋白基因)的比值分别是( ) A .1∶0 3∶1 15∶1 B .3∶1 3∶1 9∶6∶1 C .1∶0 1∶1 9∶6∶1 D .1∶1 3∶1 15∶1 7、基因型为XXY 的人发育成男性,但基因型为XXY 的果蝇却发育成雌果蝇,由此推测人和果蝇的性别决定差异在于( ) A .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X 染色体数目,而果蝇取决于Y 染色体数目 B .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是否含有X 染色体,而果蝇取决于X 染色体数目 C .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是否含有Y 染色体,而果蝇取决于X 染色体数目 D .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X 染色体数目,果蝇取决于是否含有Y 染色体 8、雄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 ,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 。某种鸟(2N =80)的羽毛颜色由三种 位于Z 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如图所示),D +控制灰红色,D 控制蓝色,d 控制巧克力色,D +对D 和d 为显性,D 对d 为显性。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有关推论合理的是( ) A .该鸟种群中共有6种基因型 B .蓝色个体间交配,F 1中雌性个体都呈蓝色 C .灰红色雌鸟与蓝色雄鸟交配,F 1中出现灰红色个体的概率是1/2 D .绘制该种鸟的基因组图至少需要对42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序 9、一对夫妇,其中一人为红绿色盲患者,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 ) 10、将雌性蝗虫某个细胞的染色体中所有DNA 链都用32P 标记,然后将该细胞置于不含32 P 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两次连续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如果是有丝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2 P 的染色体数目将有两种且两两相同 B .如果是减数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2 P 的染色体数目将有两种且两两相同 C .如果是有丝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2P 的染色体数目将都相同 D .如果是减数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2 P 的染色体数目将都相同 11、如图为某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仅画出部分染色体),图中的现象是什么?若该细胞产生的配子参与受精,会发生何种情况( ) A .交叉互换 囊性纤维病 B .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先天性愚型 C .基因突变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D .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 性腺发育不良 12、下图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相关基因用B 、b 表示。图中1个体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 A .bb B .Bb C .X b Y D .X B Y 13、如图甲乙丙是某高等动物体内发生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丁为某一时刻部分染色体行为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1.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3、纯合子(能稳定的遗传):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如Aa(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关系:基因型+环境→ 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最简单鉴定基因型的办法)。 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最快速鉴定基因型的办法) 6、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3)能够稳定遗传 ★7、孟德尔遗传规律(2个): 基因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8、两条遗传基本规律的精髓是:遗传的不是性状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9、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再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用的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 10、萨顿的假说: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用的科学方法:类比推理)

最新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必修2遗传与进化 第i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i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了解】 1、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对相对性状) P :高豌豆X矮豌豆P:AA X aa F 1: 咼豌豆F1: Aa F 2:咼豌豆矮豌豆F2:AA Aa aa 3 : 1 1:2 : 1 二、基因的分离现象【理解】 1、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具有:独立的颗粒状,互不融合。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3、遗传因子在生殖细胞中是成单存在的。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三、测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理解】 1、测交是:将F i X隐性纯合子杂交,用以测定F i遗传因子的组成。 2、孟德尔测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F i)Dd (高茎)X dd (矮茎) Dd (高茎):dd (矮茎) 1 : 1 3、判断某生物是否为纯合子的方法:植物:常用方法:测交; 最简单方法:自交。 动物:常用方法:测交; 四、基因的分离定律【理解】 1、分离定律的内容 (1 )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2)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体细胞中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了解】 P: 黄圆X绿皱P YYRR X yyrr J F 1:黄圆F1: YyRr J F 2:黄圆黄皱绿圆绿皱F2:Y_R_ Y __ rr yyR —yyrr 9 : 3:3:1 9 3 : 3 : 1 在F2代中有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 、解释基因的自由组合现象【理解】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R(YyRr)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 组合。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YR Yr、yR、yr,数量比例是:1 :1 :1 :1。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所以F2性状表现有4种: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它们之间的数量分比是9 :3 : 3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遗传定律练习题

孟德尔遗传学定律·20161016 孟德尔遗传定律练习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别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2.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需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 ①开花前人工去雄 ②开花后人工去雄 ③自花受粉前人工去雄 ④去雄后自然受粉 ⑤去雄后人工受粉 ⑥受粉后套袋隔离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⑤⑥ D.①④⑤ 3.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假说最重要的证据是 A.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 B.亲本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C.杂合子自交产生的性状分离比为3:1 D.杂合子测交后代产生的性状分离比为1:1 4.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得出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A.选择自花传粉、闭花传粉的豌豆是孟德尔杂交试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B.假说中具有不同遗传组成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C.运用统计学方法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 D.进行测交试验是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 5.基因型为RrYY的生物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其基因型的比例为 A.3:1 B.1:2:1 C.1:1:1:1 D.9:3:3:1 6.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将纯种的黄色圆粒(YYRR)与纯种的绿色皱粒(yyrr)豌豆杂交,F2种子为480粒,从理论上推测,F2种子中基因型与其个体数基本相符的是 A.yyrr,20粒 B.YyRR,60粒 C.YyRr,240粒 D.yyRr,30粒 7.番茄的红果(A)对黄果(a)是显性,圆果(B)对长果(b)是显性,且自由组合,现用红色长果与黄色圆果(番茄)杂交,从理论上分析,其后代的基因型不可能出现的比例是() A.1:0 B.1:2:1 C.1:1 D.1:1:1:1 8.基因型为ddEeFf和DdEeff的两种豌豆杂交,在3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 A.1/4 B.3/8 C.5/8 D.3/4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 1、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______性状。[相对] 2、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_______。[性状分离] 3、F1(杂合子)与_________进行的杂交,叫测交。[隐性纯合子] 4、在____对_____染色体的______位置上的,控制______性状的基因,叫等位基因。一对等位基因通常用同一字母的大小写表示,如D与____可看作一对等位基因。[一//同源//同一//相对//d] 5、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定律;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定律。[基因的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试验现象 P:DD高茎×dd矮茎 ↓ F1:Dd 高茎(显性性状)F1配子: ___D、d ↓ F2:高茎∶矮茎(性状分离现象)F2的基因型: 3∶1(性状分离比)DD∶Dd∶dd = __1:2:1 测交 Dd高茎×__dd 矮茎 ↓ ____Dd dd (基因型) __高茎矮茎(表现型) __1 :1__(分离比)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试验现象: P:黄色圆粒YYRR X 绿色皱粒yyrr ↓ F1:黄色圆粒(YyRr)F1配子: YR Yr yR yr ↓ F2:黄圆:绿圆:黄皱:绿皱 9∶ 3 : 3 :1(分离比) 测交: 黄色圆粒(YyRr)×绿色皱粒_(yyrr) ↓ YyRr:yyRr:Yyrr:yyrr(基因型) 黄圆:绿圆:黄皱:绿皱(表现型)

1 : 1 : 1 :1(分离比) 6、生物的表现型是_______和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环境] 7、减数分裂进行_____生殖的生物,在产生___________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______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____次,而细胞分裂___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_____。[有性//成熟生殖细胞//减半//一//两//一半] 8、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____个精子,而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产生____个卵细胞。[4//1] 9、一对同源染色体的____和_____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___方,一条来自____方。[形状//大小//父//母] 10、一个四分体包含____对同源染色体,____条染色单体,_____个DNA分子。[1//4//4] 11、_____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______。[减数//联会]

高中生物必修三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doc

高中生物必修三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生长素 1、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的试验: 实验过程: ①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向光性; ②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不生长; ③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胚芽鞘竖立生长; ④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下端,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2)温特的试验: 实验过程: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不生长 (3)科戈的实验:分离出该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是吲哚乙酸,命名为生长素 3个实验结论小结: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 2、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单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 3、判定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

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不长 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不长 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 均匀:直立生长 不均匀: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 4、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生长素的分布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 5、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浓度的高低以各器官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标准)。 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为:根、芽、茎(见右图)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和抑制作用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细胞的年龄有关。 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了该部位侧芽的生长。 6、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实验]; 防止落花落果; 促进果实发育(在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生长素类似物,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练习题(2)

一、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 1.若某动物的体细胞内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分别用A和a、B和b表示。下列各组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中,哪一组可能是由同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 A.AB、ab、ab、AB B.AB、aB、aB、AB C.AB、Ab、aB、ab、 D.aB、aB、ab、ab 2.某男学生在体检时发现是红绿色盲患者,医生在询问该家族病史时得悉该生的母亲既是色盲又是血友病患者,而父亲性状正常。医生在未对该生作任何检查情况下就在体检单上记录了患有血友病,这是因为()。 A.血友病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B.血友病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C.父亲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D.血友病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3.用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然后进行测试,在子代噬菌体的化学成分中,可测到()。 A.有32P B.有35S C.有35S和32P D.有35S或32P 4.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主要是由于()。 A.分子量大 B.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C.碱基对的不同排列方式 D.磷酸和脱氧核糖的相间排列 5.下列各项中,复制、转录、翻译的主要场所依次是()。 A.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质 B.细胞核、细胞核、核糖体 C.细胞核、细胞质、核糖体 D.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 6.下列关于“中心法则”含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B.表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C.DNA只能来自DNA的复制 D.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 7.具有100个碱基对的1个DNA分子区段,内含40个胸腺嘧啶,如果连续复制两次,则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A.60个 B.80个 C.120个 D.180个 8.20世纪5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得到了飞速发展,如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上述这些技术的理论基础是()。 A.孟德尔遗传规律 B.摩尔根遗传规律 C.DNA结构及其功能 D.人类基因组计划 9.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A.一种氨基酸只能被一种tRNA运载 B.一种tRNA只能运载一种氨基酸 C.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密码子决定 D.信使RNA上碱基顺序决定氨基酸顺序 10.下列有关遗传规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遗传规律适用于一切生物 B.遗传规律只适用于高等植物 C.遗传规律在配子形成过程中起作用 D.遗传规律在受精作用过程中起作用 11.下列生理活动中,能使基因A和a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的是()。 A.有丝分裂 B.减数分裂 C.细胞分化 D.受精作用 12.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不是纯合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A.自交 B.测交 C.杂交 D.测交或杂交 13.一对夫妇为单眼皮,丈夫的父母均为双眼皮。这对夫妇经手术后均明显地变为双眼皮,则他们所生的孩子一定是()。 A.双眼皮 B.单眼皮 C.眼皮介于单双之间 D.不能确定 14.下列各项中,属于单倍体的是()。 A.由玉米种子发育成的幼苗B. 由蛙的受精卵发育成的蝌蚪 C.由花粉离体培养成的幼苗再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长成的小麦植株 D.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花粉直接培育成的试管幼苗 15.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自交后,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例接近于()。 A.9∶3∶3∶1 B.3∶3∶1∶1 C.1∶2∶1 D.3∶1 16.如果已知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并且也知道上述结果是按自由组合规律产生的,那么双亲的基因型是()。 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17.右图为某遗传病的家谱图,则5和7婚配及6和8婚配后代子女患病的概率分别是()。 A.0,8/9 B.1/4,1 C.1/9,1 D.0,1/9 18.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显性遗传病,在人群中,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则这种致病基因最可 能位于()。 A.X染色体 B.Y染色体 C.常染色体 D.任何一个染色体 19.某女色盲,其祖母()。 A.必然携带色盲基因 B.必为色盲 C.纯合正常 D.与此女无关 20.AaBbCc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AaBbCc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按基因组成有()。 A.2种 B.4种 C.8种 D.16种 21.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不会影响()。 A.生物的性状 B.蛋白质的结构 C. 信使RNA的核苷酸顺序 D.DNA的空间结构 22.若杂交的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Ee与AABbCcddEe,则其子代中纯合体的比例为()。 A.0 B.1/4 C.1/16 D.1/32 23.父本基因型为AABb,母本基因型为AaBb,其F1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A.AaBB B.AABb C.AABB D.aabb 24.下列各项中,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A.玉米由于水肥充足而长得穗大粒多 B.晒太阳使皮肤变黑 C.用生长素处理得到无子番茄 D.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必修2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种生物的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资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第2章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减数分裂是指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相关信息: 在减数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各是一条细长的西四,呈染色质状态,所以,此时在光学显微镜下是看不到姐妹染色单体的。 思考: 细胞两极的这两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自由组合的吗 初级精母细胞两极的这两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自由组合的。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染色体出现了哪些特殊的行为?这对于生物的遗传有什么重要意义? 联会,染色体的交叉互换,这样的话可以让产生的配子都不相同,提供更多的遗传信息,保证后代的多样性,保证后代能适应未来各种未知的变化.这个是生命长期进化适应环境的结果.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细胞质基因不一定)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与独立性,因染色体在配子形成与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练习 生物如果丢失或增加一条或几条染色体,就会出现严重疾病甚至死亡。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如卵细胞)单独发育而来的,如蜜蜂中的雄蜂等。这些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虽然减少一半,但仍能正常生活。该如何解释? 这些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虽然百减少一半,但仍具有一整套度非同源染色体。这一组染色体,携带有控制该种生物体生长发育的版一整套基因。 注:雄蜂是孤雌生殖,可以正常繁殖后代。 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这23对染色体中一般包含46个DNA分子,其中第1号~第22号是常染色体,第23条是性染色体,现在几经发现第13号,第18号,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的婴儿,都表现出严重的病症,据不完全调查,现在还未发现其他常染色体多一条或多几条的婴儿,这是为什么呢? 人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异,会严重影响生殖、发育等各种生命活动,未发现其他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婴儿,很可能是发生这类变异的受精卵不能发育,或在胚胎早期就死亡了的缘故。 第3节伴性遗传 基因位于性染色体,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第3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就会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分,进行大量增殖。 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析出质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而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因为大多数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思考: 1. 大多实验以细菌或病毒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主要是繁殖快,试验周期短;遗传信息便与分析;另外细菌或病毒的生存条件简单便于操作,且易于控制

高中生物 人教版必修二 第二章 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 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 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 ) (1)间期:染色体复制(实质为DNA 复制,出现姐妹染色 单体),成为初级精母细胞。 (2)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 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3)中期:每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4)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5)末期:细胞质分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 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姐妹染色单体数、DNA 数都减半) ◆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不再复制........ ) (1)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2)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 (3)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染色体暂时数加倍) (4)末期:细胞质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为四个精细胞(2种)。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3、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 4、交叉互换: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5、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6、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 .......,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 ★7、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 (1)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 (2)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8、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变化规律(优化设计P15) 五、受精作用的过程(课本P 25)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 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 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 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 配子遗传给后代。(课本P 30)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 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 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合。 (课本P 30)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知识结构图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 《遗传与进化》 人类是怎样认识基因的存在的? 遗传因子的发现 基因在哪里?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是什么? 基因的本质 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 基因的表达 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 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 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生物进化历程中基因频率是如何变化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主线一:以基因的本质为重点的染色体、DNA 、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性状间关系的综合; 主线二:以分离规律为重点的核基因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主线三: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为重点的进化变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一、孟德尔简介 二、杂交实验(一) 1956----1864------1872 1.选材:豌豆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纯种 性状易区分且稳定 真实遗传 2.过程:人工异花传粉 一对相对性状的 正交 P (亲本) 互交 反交 F 1(子一代)纯合子、杂合子 F 2(子二代) 分离比为3:1 3.解释 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区分大小写) ②因子成对存在。 ③配子只含每对因子中的一个。 ④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验证 测交 F 1是否产生两种 比例为1:1的配子 5.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体现在 三、杂交实验(二) 1. 亲组合 重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四、孟德尔遗传定律史记 ①1866年发表 ②1900年再发现 ③1909年约翰逊将遗传因子更名为“基因” 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五、小结 1. 第二章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基因在染色体上 证据:果蝇杂交(白眼) 伴性遗传:色盲与抗V D 佝偻病 现代解释:遗传因子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一、减数分裂 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2.过程 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联会成 着丝点分裂 精原 复制 初级四分体(交叉互换)次级 单体分开 精 变形 精 精母 子 染色体 2N 2N N 2N N N 3.同源染色体 ① 形状(着丝点位置)和大小(长度)相同,分别来自父方与母方的 ②一对同源染色体是一个四分体,含有两条染色体,四条染色单体 ③区别:同源与非同源染色体;姐妹与非姐妹染色单体 ④交叉互换 4.判断分裂图象 奇数 减Ⅱ或生殖细胞 散乱 中央 分极 染色体 不 有丝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知识点总结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生物必修(I I)知识总结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相关概念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 状, 隐性性状:杂种一代(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4、性状分离: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 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 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纯合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杂合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9、分离定律: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的,不相融合,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对相对性状) P:高豌豆×矮豌豆 P: AA×aa

↓↓ F 1:高豌豆 F 1 : Aa ↓↓ F 2:高豌豆矮豌豆 F 2 :AA Aa aa 3 ︰ 1 1 ︰2 ︰1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孟德尔提出的如下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每个因子决定着一种性状,其中决定显现性状 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 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相关概念 1、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3、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4、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 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结 合。

高中生物必修三激素调节(测试题)

生物必修三第三次生物周考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手术摘除小白兔的垂体后,其甲状腺功能衰退的原因是() A.大脑功能异常 B.缺乏促性腺激素 C.缺乏促甲状腺素 D.垂体与甲状腺之间的神经被切断 2、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A.细胞内液增多 B.组织液增多 C.体液增多 D.尿量增多 3、某动物园中,一猩猩突然暴躁不安,攻击其他猩猩。为了控制该猩猩,饲养员给其注射了一定量的某 物质,使之出现暂时休克现象。若要使之迅速苏醒,可注射另一种物质。饲养员给猩猩先后注射的两种物 质分别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B.麻醉剂和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D.胰岛素和葡萄糖 4、下图为某患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试判断注射的药品最可能是()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C.醛固酮 D.抗利尿激素 5、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下丘脑既可以使血糖升高,又可以使血糖降低 B.血糖升高是神经调节,血糖降低是体液调节C.血糖升高是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神经调节 D.下丘脑可以使血糖升高,垂体使血糖降低 6、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7、在人体内,都是因为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①呆小症②糖尿病③侏儒症④白化病⑤镰刀型贫血症⑥夜盲症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③ D.①③⑥ 8、下图是甲状腺分泌活动的一种调节机制示意图。对有关环节正确的理解是() A.a、b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a和b同时作用于z,对z产生促进作用 C.甲状腺激素过多,会抑制x、y的分泌功能 D.x.y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 9、结扎小狗的胰管,正常进食,小狗出现的症状是() A生长发育立即停止 B血糖浓度明显升高 C消化不良 D尿量减少,体温偏高 10、给动物饮用相同量的清水,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尿量减少的实验动物是() A输液不久后的动物 B患糖尿病的动物 C切除垂体的动物 D摄入过多食盐的动物 11、人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爆发出比平时更大的力量和产生更敏捷的反应,此时如测定其体内激素水平, 明显增高的是() A.胰岛素 B.肾上腺素 C.性激素 D. 甲状腺素 12、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 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 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 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 (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的变化规律 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不 同点 形成部位 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卵巢 过 程 有变形期 无变形期 子细胞数 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 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 相同点 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析生物教材分析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析生物教材分析 人教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人教版必修二教材分析 杨鑫 本模块的内容包括: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七部分。学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 1.单元内基础知识之间的关系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首先得了解清楚基础知识的相互关系,建议每个章节首先让学生绘制知识框图:也可以在章头课使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通过对各单元知识之间内在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的基本要求。 2.各单元之间的发展关系 本模块各单元内容总体上看可以分为三部分:生物的遗传、生物的变异和育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这三部分的关系如下图: 、生物的遗传 该部分内容包括第1、2、3、4章,主要是揭示生物在代代繁衍的过程中,遗传物质是什么在哪里如何传递以及是如何起作用的通过上图可以看出,本模块遗传部分的内容基本是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展开的。这样学生学习遗传知

识的过程,犹如亲历了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孜孜以求的探索过程,会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多方面的启迪。 、生物的变异和育种 本模块的第5章内容既是前4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6章和第7章的重要基础。本章集中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遗传物质(基因)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是否会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变化怎样变化发生的变化对生物会产生什么影响变异的种类有哪些等等。本章中有关人类遗传病及其预防的内容,与人类的生活联系密切,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模块前五章集中讲述了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知识内容是按照科学史的线索展开的,较少涉及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将集中解决这部分问题,并且是按照技术发展历程的线索来展开内容的,以期使学生在了解遗传学原理的应用的同时,在“科学、技术、社会”方面有更多的思考,获得更多的启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本模块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该部分内容较为深入的揭示了生物繁衍过程中物种形成和更替的原理,指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库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的定向改变,反映出生物与环境在大时空尺度下的发展变化和对立统一。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生物进化理论在达尔文之后的发展,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而且能够通过学习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感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