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0年西方经济学12

2010年西方经济学12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计算、测定和描述的宏观经济信息系统,它是整个经济信息系统的核心。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近几十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管理职能的加强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各国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不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1.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The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简称MPS

主要指标:社会总产品(社会总

产值),也就是C+V+M;物质消耗,也就是C;国民收入,也就是V+M。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起源于苏联,理论基础是政治经济学。为适应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的需要,苏联中央统计局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编制国民经济平衡表,反映社会总产品(物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使用的平衡关系,到30年代初步形成了一套平衡表体系,50年代末已基本定型。以后经互会统计委员会根据苏联、东欧各国、古巴、蒙古等国在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工作方面的经验,拟定了题为《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的基本原理》的报

告,1971年经联合国统计委员会通过,并于1977年公布,称为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随着经互会各国经济形势的发展,特别是东欧各国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推行,原有的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宏观经济管理和国际比较的要求。经过研究和协调,经互会统计合作常设委员会于1984年提出并交由联合国发表了《编制国民经济统计平衡表的基本方法原则》,简称新MPS。

2.国民账户体系(A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

西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从国民收入统计发展起来的。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之后,在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创立的新的国民收入理论和提出的政府通过财政、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的主张的影响下,西方国家加强了经济管理职能,国民收入统计因而成为宏观调控的依据。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政府对经济生活进一步加强干预,促使国民收入统计发展为国民收入生产和使用过程的核算,首先在英国,继而在美国、加拿大、挪威、荷兰、瑞典等国先后形成了国民收入账户体系。从1944年开始,英、美、加三国着手共同研究核算体系标准化问题。1953年联合国统计司组织以斯通为首的专家小

组制定出版了《国民账户体系及辅助表》,简称SNA。它标志着西方核算体系的形成。十多年以后,联合国根据各国国民经济核算内容的不断扩充和完善情况,又组织专家小组对SNA 进行补充和修订,吸取国民经济核算技术研究的新成果,从国民收入核算发展为完整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于1968年公布了新国民经济核算方案——国民账户体系,简称新SNA,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采用。1981年联合国第21届统计委员会会议决定,根据世界各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情况,对新SNA进行再次修订。经过世界各国核算专家和统计界的反复

讨论修改,到1990年形成了修订本,供世界各国继续讨论研究,到1993年完成修订并正式公布。

国民账户体系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三个版本,1953年版、1968年版和1993年版,达到了比较完善的程度。前两个版本由联合国单独编写,后一个版本由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欧洲共同体委员会等共同编写。

3.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使用的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它是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管理体制相适应的。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迅速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MPS表现出明显的不足,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宏观经济分析、预测和决策的需要。我国在继续实行MPS的同时,逐步引进了国民账户体系(SNA)。1984年至1992年,国家统计局会同有关部门在总结我国当时的国民经济核算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该方案采纳了SNA的基本核算原则、内容和方法,保留了MPS的部

分内容,是一个MPS与SNA的混合性体系。

1992年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存在许多不完善的方面,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完善。从1999年开始,在总结1992年以来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特别是在深入研究1993年版SNA的基础上,国家统计局对《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进行了系统的修订,取消了MPS 的核算内容,采纳了1993年版SNA 的基本核算原则、内容和方法,制定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新核算体系经国家统计局等8个部门

审定,于2002年12月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的通知,要求从2003年开始逐步实施。这是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新的规范性文件。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

三、宏观经济学的加总法

四、宏观经济学鸟瞰和本书宏观部分

的章节安排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三

种)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GDP)可以用三种方法来核算。

三种方法中,支出法是最基本

的。

一、用支出法核算GDP(国内生产总值)

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来反映最终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规模的一种方法。用支出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GNP)时,可以把GNP分为四个部分:私人消费支出总额、私人国内投资支出总额、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以及商品和劳务的净出口。

二、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GDP)

收入法是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到的收入份额计算的一种方法。

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

国民收入(NI)=国民生产净值(NNP)—企业间接税

国民收入=雇员收入+公司利润+业主收入+租金收入+净利息

三、用生产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GDP)

生产法从生产角度来计算GDP,

也叫部门法。计算公式为:

总产出—中间投入=增加值

总产出:核算期内常住生产单位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也称总产品,反映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生产活动的总规模。它包括本期生产的已售出和可供销售的产品和劳务,以及自产自用农产品和自制固定资产价格。总产出等于中间投入与增加值之和,一般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中间投入: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换的产品和劳务的价格,也称中间产品。计入中间投入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和总产出相对应的生产过程所消耗或转换的产品和劳务,二是本

期消耗的不属于固定资产的非耐用品。中间投入分为产品投入和劳务投入,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增加值:总产出的价格扣除中间投入价格后的余额,反映生产单位或部门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也是本单位或部门对GDP的贡献。

各部门增加值之和为GDP。

GDP加上来自国外的要素净收入就是GNP。

第四节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

支配收入

广义的国民收入指衡量一国在

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经济活动总成果的总量指标,通常包括一系列指标。狭义的国民收入仅指其中的国民收入指标。注意: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中也有国民收入指标,要加以区分。

请参考N. 格里高利·曼昆著《宏观经济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6至27页。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总量指标是指: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净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净收入),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为了说明不同的收入衡量指标如何相互关联,我们从国内生产总值(GDP)开始,然后加上或减去各种数量。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是一国(或一个地区)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外要素净收入

国外要素净收入为外国向本国支付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

本国向外国支付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1993年版SNA将传统的国民生产总值改为国民总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目的在于强调国民总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生产概念,国民总收入是一个收入概念。过去,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都属于生产概念,统计内容一致,但统计对象不同:国内生产总值依据国土原则,国民生产总值依据国民原则。现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总收入的统计对象一致,都是常住单位,但统计内容不同:前者是生产,后者

是收入。由于采用国民总收入这一概念需要一个过程,一些国家在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时,仍然沿用国民生产总值这一指标。

GDP更能较好地衡量一国经济活动的总成果,因而更常用,通常所说的经济增长率,指的就是GDP的增长率。比如外商投资,在中国生产,雇用中国的劳动力,向中国政府纳税,生产的产品内销则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外销则形成中国的外汇储备,就应计入中国国民经济的活动成果。

二、国内生产净值(NDP)与国民收

入(NI)

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GDP)—折旧

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

国民净收入(NNI)=国民总收入(GNI)—折旧

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年中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的总和。折旧就是固定资本的消耗。

1993年版SNA将传统的国民生产净值改为国民净收入(Net National Income)。国民净收入是指国民总收

入扣除折旧以后的余额。由于采用国民净收入这一概念需要一个过程,一些国家在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时,仍然沿用国民生产净值这一指标。

国民收入(NI)=国民生产净值(NNP)—企业间接税

间接税是指税收负担不由纳税者本人承担的税,即这种税收的负担可以转嫁出去,例如销售税。这些税收是打入消费者为一种物品支付的价格和企业得到的价格之间的一个楔子。由于企业绝得不到这种税收楔子,所以,它不是收入的一部分。

国民收入分为五个组成部分,划分标准取决于赚到一种收入的方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