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子束辐照菌对豆粕营养品质的影响

电子束辐照菌对豆粕营养品质的影响

电子束辐照菌对豆粕营养品质的影响
电子束辐照菌对豆粕营养品质的影响

电子束辐照灭菌对豆粕营养品质的影响

摘要:采用不同剂量(0、0.83、1.56、2.30、4.93、7.84kgy)的电子束辐照饲用豆粕样品,研究其对饲用豆粕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辐照剂量为0.83kgy以上时豆粕样品中霉菌总数小于10cfu/g,辐照剂量为2.30kgy时豆粕样品中细菌总数下降至100cfu/g;不同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对豆粕的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的含量与组成、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不明显;电子束辐照能影响豆粕的尿素酶活性(p<0.05),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尿素酶活性降低。结果表明,2.30~7.84kgy剂量的电子束辐照能有效控制豆粕中的微生物,且对豆粕营养品质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电子束;辐照灭菌;豆粕;营养品质

abstract:samplesofsoybeanmealwereexposedtoelectronbeamwithdosagelevelsof0,0.83,1.56,2.30,4.93,7.84kgy,toevaluatetheefficacyofelectr

onbeamfordecontaminationas

wellastheeffectofelectron

beamirradiationonthenutrit

ionqualityinsoybeanmeal.th

eresultsshowedthatthetotalfunginumberwereinhibitedto10cfu/gbyirradiationwhenthedose was above0.83kgy,whereasthetotalnumberofaerobicbacteriawerereducedto100cfu/gwhensoybeanmealsweregivenairradiationdoseof2.30kgy.theproteincontent,aminoacidcompositionandproteinsolubilityofsoybeanmealsampleswerenotsignificantlyinfluencedbyirradiation(p>0.05),buttheureaseactivitywassignificantlydecreasedwiththeincreasingirradiationdosage(p<0.05).it was indicatedthattheirradiationdose of 2.30~7.84kgy was effectiveformicrobialdecontaminationinsoybeanmeal,andhadnoadverseeffectsonthenutritionalqualityofsoyb

eanmeal.

keywords:electronbeam;irradiation;soybeanmeal;decontamination;nutritionquality

豆粕的蛋白质含量高、品质好、利用率高,对于动物而言是难得的优质植物性蛋白来源,同时也为饲料中微生物和仓储害虫的孳生、繁殖提供了物质基础。据报道,每克混合饲料约含有总厌氧菌数量1.3×105~2.2×106cfu、大肠杆菌2.5×102~7.5×105cfu、嗜高渗性霉菌1.5×103~3.5×105cfu、其他真菌2.4×103~4.5×105cfu[1]。生物害虫大量群居不仅消耗饲料中的大量营养物质,造成饲料质量的虫咬损失、引起饲料感官性状的恶化,而且群居害虫的代谢产物会导致禾谷类饲料活性增加,引起堆积物的生物性发热而使饲料中的淀粉分解、营养成分减少[2]。这些微生物、仓储害虫所产生的刺激性代谢产物和毒素将直接危害到动物的健康,并进而影响到动物产品的食用安全性。

食品辐照技术因其具有高效性、安全性、无残留的特点,将逐渐取代饲粮仓储中传统的化学熏蒸法、蒸气灭菌法。食品辐照技术作为一种“冷处理”的物理方法,耗能少,杀虫灭菌效果明显,且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经国际社会的长期研究,充分证明食品辐照是一项非常安全的加工处理方法[3]。1980年,fao/iaea/who认定经10kgy以下剂量辐照的食品是安全可靠

的,不需要进行任何毒理学试验;我国卫生部也把允许使用的食品辐照剂量由1kgy调整到了10kgy。

食品辐照手段包括放射性元素(60co、137cs)产生的γ射线辐照和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x射线辐照;其中,电子束辐照技术因其安全、方便、节能、环保等优点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中具有独特的技术特色和优势[4,5],10kgy的辐照剂量能有效实现对储藏害虫和霉菌污染的防治,在防止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污染和进出口检疫方面应用潜力巨大[6-9],近些年已广泛应用于食品、粮食、水果、蔬菜、禽肉保鲜等方面[11]。然而,以往关于辐照饲料的研究多集中于60coγ射线辐照方面。近年来,电子加速器设备技术水平的进步也为电子束辐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与设备支持。最近研究表明,在大豆灭菌方面,60coγ射线辐照和电子束辐照的灭菌效果无差异,但与60coγ射线辐照相比,电子束辐照对大豆的发芽能力、脂肪氧化、脂氧合酶活性、自由基清除能力、类胡萝卜素的抑制或破坏作用较小或无[8]。但目前仍较少见有关电子束辐照灭菌技术对饲用豆粕营养品质的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将初步探讨低能电子束辐照对饲用豆粕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电子束辐照技术在饲料储藏方面的推广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豆粕样品购自郑州市桑园饲料兽药市场[益海(连云港)粮油工业

有限公司]。

1.2试验设备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高速万能粉碎机(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al204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2300型全自动定氮仪(瑞典fosstecator公司);l-8900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日立公司)。

1.3试验方法

1.3.1辐照处理采用无锡爱邦电子加速器公司的5mev电子加速器进行静态辐照加工,能量为4.9mev、束流为2ma,传送速率为6m/min;样品采用半吸收剂量、翻转180°的辐照方式,以保证样品吸收剂量均匀。豆粕设0、0.83、1.56、2.30、4.93、7.84kgy6个不同辐照剂量水平,每个剂量3重复,每重复500g;样品采用塑料薄膜样品袋进行普通包装。

1.3.2微生物检验细菌总数、霉菌总数的测定分别根据gb/t13093-2006、gb/t13092-2006方法,于辐照后第二天进行。

1.3.3营养成分分析测定辐照前后样品粗蛋白质、粗脂肪、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情况,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粗纤维的含量测定分别按gb/t5009.3-2010、gb/t5009.5

-2010、gb/t6433-2006、gb/t6438-2007、gb/t6434-2007测定;氨基酸含量分析按gb/t5009.124-2003测定,其中色氨酸的含量按ny/t57-1987测定;蛋白质koh溶解度的测定按gb/t19541-2004的方法进行;尿素酶活性分析按gb8622-2006的方法进行。

1.4数据处理

采用sas6.12软件glm程序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2结果与分析

2.1电子束辐照豆粕的灭菌效果

经不同剂量的电子束加速器辐照后,豆粕样品的微生物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经不同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后,豆粕粉中微生物含量明显下降,且辐照剂量越大灭菌效果越明显。当辐照剂量为0.83kgy时,豆粕样品中霉菌总数小于10cfu/g,细菌总数由初始带菌量的5.9×103cfu/g下降至1.9×103cfu/g;当辐照剂量为2.30kgy时,豆粕样品中细菌总数下降至100cfu/g,灭菌率达98%以上。可见,电子束辐照对豆粕中微生物的最低有效杀灭剂量为2.30kgy。

2.2电子束辐照对豆粕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

由表2可知,电子束辐照对豆粕样品中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粗灰分、粗纤维的含量影响不明显,相关分析也表明其间不存在有明

显的线性相关性,这与其他学者的报道相一致[11-13]。farag[12]认为这与豆粕中水分含量较少而不能产生足够的辐解产物、水自由基有关。diehl等[14]研究证实,饲料混合物中的粗蛋白、脂肪对抗辐照的稳定性优于处于单一纯合状态的粗蛋白、脂肪。因此,采用10kgy以下剂量的电子束进行辐照,对豆粕饲料的主要营养成分无不良影响。

2.3电子束辐照对豆粕中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蛋白饲料的品质由其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平衡性来决定。研究表明,推荐剂量范围内(≤10kgy)的辐照剂量不影响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但对其氨基酸模式有轻微的影响,其影响程度与辐照过程中各种氨基酸的分子结构变化有关[15,16]。由表3可知,电子束辐照对豆粕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不明显或无影响,这与60coγ射线辐照对大豆蛋白粉中氨基酸含量影响的报道相一致[17]。在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与组成平衡性方面,电子束辐照对豆粕蛋白中的总必需氨基酸(teaa)含量存在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趋势不明显,吸收剂量为7.84kgy时teaa含量较未辐照组下降了1.67%,同时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也略有下降。

2.4电子束辐照对豆粕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

gb/t19541-2004《饲料用大豆粕》中规定,豆粕技术指标及质量分级标准不仅主要依据粗蛋白质、水分和粗纤维来分等级,还需要通过测定蛋白质koh溶解度和尿素酶活性,以此作

为最终评定豆粕质量好坏的依据。因此,本研究考察了电子束辐照对豆粕蛋白质koh溶解度和尿素酶活性的影响。由于蛋白质营养性、功能性的表现直接取决于其进入溶液的能力(速度和数量),所以溶解性常作为评价蛋白质潜在应用能力的重要指标[18]。据报道,蛋白质koh溶解度的最佳值在73%~85%,蛋白质溶解度<70%时大豆粕的营养价值已受到破坏[19]。蛋白质的溶解稳定性取决于其自身所含亲水基团如-nh2、cooh、-oh及肽链与水分子相互作用而在蛋白质颗粒外围所形成水膜的稳定

性[20];在长期的高湿、高温、紫外线照射情况下,蛋白质分子极易发生变性和分解,稳定二级、三级结构的连接键(特别是h键)断裂、有规则的空间构型松散、包裹在球蛋白内部的疏水基团暴露,从而破坏了水化层(水膜)的形成与稳定性,导致蛋白质koh 溶解度降低[21]。热加工处理过度时,不仅会使豆粕中的蛋白质分子发生变性,而且还会产生美拉德反应,生成稳定的不能被动物利用的棕色聚合体,使有效赖氨酸、精氨酸显著下降[22]。因此,蛋白质koh溶解度被公认为是评估大豆加工过度或不足的较理想方法。

本研究中,电子束辐照对豆粕蛋白质koh溶解度的影响如图1所示。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几乎不影响豆粕的蛋白质koh溶解度。未辐照组与辐照组豆粕的蛋白质koh溶解度在73%~76%,各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这就说明了试验剂量范围内的电子束辐照对豆粕中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之间

的相互作用影响较小。

2.5电子束辐照对豆粕尿素酶活性的影响

豆粕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同时也含有多种能被热破坏的抗营养因子,其中以胰蛋白抑制因子对动物的影响最为重要,它在消化道内能使胰蛋白酶和凝乳酶失活,降低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率,而且能引起胰脏代偿性增大,直接影响动物的健康生长[23-25]。

尿素酶是豆粕中含有的几种天然酶类之一,其本身不是抗营养因子,但在豆粕中的含量与胰蛋白抑制因子的含量成正比,加工过程使抗营养因子钝化或灭活时,也使尿素酶活性降低甚至失活,而且尿素酶活性测定相对于胰蛋白抑制因子较为方便,所以通常采用测定尿素酶活性的方法来作为评定豆粕加工程度是否适当及营养品

质的好坏[24],且优质豆粕的尿素酶活性通常控制在0.05~0.25△ph范围内[26]。toledo等[27]、farag[12]研究表明,8、60kgy剂量的γ射线辐照能使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活性分别降至18.19、9.9u/g,尿素酶活性下降至可被接受范围内(0.05~0.25△ph),同时豆粕中其他抗营养因子的含量也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减少。在本研究中,电子束辐照后豆粕中尿素酶活性的变化如图2所示。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对豆粕中尿素酶活性的影响明显(p<0.05),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尿素酶的活性下降,这与其他学者[13]关于辐照对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影响趋势相一致。相对于未辐

照组,经0.83、1.56、2.30、4.93、7.84kgy不同剂量辐照后豆粕中尿素酶活性分别下降了2.52%、5.36%、5.67%、9.46%、11.36%,其中0.83、1.56、2.30kgy辐照剂量对豆粕中尿素酶活性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而4.93、7.84kgy剂量组豆粕的尿素酶活性相对于未辐照组差异显著(p<0.05)。

3结论

1)电子束辐照能有效控制豆粕粉中的微生物数量,且辐照剂量越大灭菌效果越明显;饲用豆粕的电子束辐照杀菌的最低有效吸收剂量为2.30kgy。

2)电子束辐照不影响饲用豆粕的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7.84kgy时饲用豆粕的teaa、eaai均略有下降。

3)电子束辐照对豆粕蛋白质koh溶解度影响不显著,但能显著低尿素酶活性。

参考文献:

[1]itoh,kumet,takehisam,etal.distributionofmicroorganismsinanimalfeedsandtheirisinfectionbyradiation[j].radiationphysicsandchemistry,1981,18(3-4):569-574.

[2]庞海涛.饲料中有害生物对饲料的危害及防治方法[j].养殖技术顾问,2008(6):57.

[3]哈益明,王锋,李淑荣,等.辐照处理对冷却肉脂肪氧化影响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4,25(11):303-306.

[4]imamurat,miyanoshitaa,todorikis,etal.usabilityofasoft-electron(low-energyelectron)machinefordisinfestationofgrainscontaminatedwithinsectpests[j].radiation physicsand chemistry,2004,71(1-2):213-216

[5]babat,kanekoh,taniguchis.softelectronprocessorforsurfacesterilizationoffood

material[j].radiationphysicsandchemistry,2004,71(1-2):209-211.

[6]hayashit.decontaminationofdryfoodingredientsandseedswith soft-electrons(low-ener

gyelectrons)[j].foodscienceandtechnologyinternational,1998,4(2):114-120.

[7]hayashit,takahashiy,tpdprikis.low-energyelectroneffectsonthesterilityandviscosityof grains[j].journaloffoodscience,1997,62(4):858-860.[8]kikuchiok,todorikis,saitom,etal.efficacyofsoft-electron(low-energyelectronbeam)forsoybeandecontaminationincomparisonwithgammarays[j].journalof food science,2003,68(2):649-652.

[9]哈益明,施惠东,王锋,等.电子束食品辐照的研究现状与应用特点[j].核农学报,2007,21(1):61-64.

[10]李牧,邢增涛,冯志勇,等.电子束辐照在农产品贮藏保鲜中的应用[j].激光生物学报,2007,16(5):640-645.

[11]taghinejadm,nikkhaha,s

adeghiaa,etal.effectsofgammairradiationonchemicalcomposition,antinutritionalfactors,ruminaldegradationandinvitroproteindigestibilityoffull-fatsoybean[j]. asian-australasian journalof animal sciences,2009,22(4):534-541.

[12]faragm.thenutritivevalueforchicksoffull-fatsoybeansirradiatedatupto60kgy[j].animal feed scienceand technology,1998,73(3-4):319-328.

[13]who.safetyandnutritionaladequacyofirradiatedfood[m].geneva:who,1994.

[14]diehljf,scherzh.estimationofradiolyticproductsasabasisforevaluationofthewholesomenessofirradiatedfoods[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of applied tadiationand isotope

s,1975,26(9):499.

[15]who.high-doseirradiation:wholesomenessoffoodirradiatedwithdosesabove10kgy[m].geneva:who,1999.

[16]erkann,ozdeno.thechangesoffattyacidandaminoacid

compositionsinseabream(sparusaurata)duringirradiationprocess[j].radiationphysicsandchemistry,2007,76(10):1636-1641.

[17]朱佳廷,冯敏,刘春泉,等.大豆蛋白粉的辐照灭菌研究[j].核农学报,2008,22(5):645-649.[18] kim s y,park p s w,rhee k c.functionalpropertiesofproteinsofproteolyticenzymemodifiedsoy

proteinisolates[j].journalofagriculturaland food chemistry,1990,38(3):651-656.

[19]arabam,dalenm. evaluation of protein salubility as an indicator of overprocessing soybean

meal[j]. poultry science,1990,69(1):76-83.

[20]chies,krishnantr,carpenterj.physical stabilityof proteinsin aqueous solution: mechanismand driving forcesin nonnative protein aggregation[j].pharmaceuticalresearch,2003,20(9):1325-1336.

[21]孙静.对大豆粕的蛋白质溶解比率的探讨[j].黑龙江粮油科技,2001,12(2):49,51.

[22]刘永生.不同加工处理的大豆对肉仔鸡影响的研究[j].饲料工业,2000,21(3):17-20.

[23]rajkor,szabog.designed experimentsforreducingantinutritiveagentsinsoybeanbymicrowaveenergy[j].journalof agriculturaland food chemistry,1997,45(9):3565-3569.

[24]周妍蕾.豆粕中尿素酶活性检测的意义及检测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19):130-131

[25]徐峰,丁小伟,李俊.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危害及其处理方法[j].养殖技术顾问,2008(2):3.

[26]刘玉兰,汪学德,罗圣明,等.优质大豆粕质量指标及其与油脂生产的关系[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4(11):46-47,50.

[27]toledode,canniatti-brazacasg,arthurv,etal.effectsofgammaradiationontotalphenolics,trypsinandtannininhibitorsinsoybeangrains[j].radiationphysicsandchemistry,2007,76(10):1653-1656.

电镀废水处理方法

电镀废水处理方法 一电镀废水的来源 电镀废水主要包括电镀漂洗废水、钝化废水、镀件酸洗废水、刷洗地坪和极板的废水应急由于操作或管理不善引起的“跑、冒、滴、漏”产生的废水,另外还有废水处理过程中自用水以及化验室的排水等。 二电镀废水的性质和分类 1 电镀废水的性质 电镀废水中主要的污染物为各种金属离子,常见的有铬、铜、镍、铅、铝、金、银、镉、铁等;其次是酸类和碱类物质,如硫酸、盐酸、硝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钠等;有些镀液还是用了催化剂、添加剂和颜料等其他物质,这些物质大部分是有机物。另外在镀件基材的预处理过程中漂洗下来的油脂、油污。氧化皮、尘土等杂质也都被带入了电镀废水中,是电镀废水的成分复杂。其所造成的污染大致为:化学毒物的污染,有机需氧物质的污染,无机固体悬浮物的污染以及酸、碱、热等的污染和有色、泡沫、油类等污染。但只要的污染时重金属离子、酸、碱和部分有机物的污染。 2 电镀废水的分类 电镀废水一般按废水所含的主要污染物分类。如含氰废水,含铬废水,含镍、铜、锌、铬废水,含酸废水等。 当废水中含有一种以上的主要污染物时(如氰化镀镉,既有氰化物又有镉),一般仍按其中一种污染物分类;当同一镀种有几种工艺方法时,也有按不同镀种工艺再分成小类,如把含铜废水再分成焦磷酸镀铜废水,硫酸铜镀铜废水等。当几种不同镀种废水都含铜一种主要污染物时,如镀铬、钝化废水混合在一起时就统称为含铬废水。若分质监理系统时,则分别为镀铬废水、钝化废水,一般将不同镀种和不同主要污染物的废水混合在一起时的废水统称为电镀混合废水。 三电镀废水单元处理方法 1 化学沉淀法 向废水中投加某种化学物质,使之与废水中欲厂区的污染物发生直接的化学反应,生成难溶的固体物二分离除去的方法,称为化学沉淀法。它适用于处理含金属离子的电镀废水。 用于电镀废水处理的沉淀法主要由氢氧化物沉淀法、钡盐法、碳酸盐法、硫化物沉淀法、置换沉淀法及铁氧体沉淀法。 1)氢氧化物沉淀法:电镀废水中的许多中金属离子可以删除氢氧化物沉淀二得以去除。 2)钡盐沉淀法:主要用于处理含六价铬的废水,采用的沉淀剂有碳酸钡、硫化钡、硝酸钡、氢氧化钡等。 3)硫化物沉淀法:许多重金属能形成硫化物沉淀。大多数金属硫化物的溶解度比其氢氧化物的溶解度要小很多,因此采用硫化物可使中金属得到等完全地去除。 2 混凝沉淀法 混凝法即向废水中投加某种混凝剂,使水中难以沉淀的胶体悬浮颗粒或乳状污染物失去稳定后,在一定的水力反应条件下,好像碰撞凝聚,形成较大的颗粒或絮状物而沉淀分离。 3 化学氧化还原法 在化学法处理电镀废水中,广泛利用氧化还原把废水中某些有毒的污染物变成无毒害物,从而达到净化处理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为氧化还原法,这是一种最终处理有毒废水的主

辐照灭菌

辐照灭菌 辐照技术是利用射线与物质间的作用,电离和激发产生的活化原子与活化分子,使之与物质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与生物化学变化,导致物质的降解、聚合、交联、并发生改性。辐照技术除了在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外,与医药相关的就是辐照灭菌。 什么是辐照灭菌? 在药剂生产过程中常采用的灭菌方法有:热压灭菌法,流通蒸气灭菌法,煮沸灭菌法,滤过灭菌法及气体灭菌法等。Co60-γ射线辐照灭菌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种灭菌方法。它具有穿透力强,操作简便,速度快,可在常温下灭菌,辐射剂量适当,不会破坏药品的有效成分,亦不会对人产生伤害,且有灭菌后较长时间控制细菌的再增殖等优点。 放射性同位素60Co(或137Cs)衰变时可放射出γ射线,γ射线的能量高、穿透力强,可使细胞内各种活性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使细菌损伤或死亡。经60Co辐射灭菌的物品温度升高很少,一般仅约5℃,

故又称“冷灭菌”。 辐照灭菌有效吗? 在合理的辐照剂量下,大部分中药可以在辐照后满足微生物限度的要求。但是过高的剂量可能对某些中药的疗效产生影响。一般可以根据药品灭菌前含菌量多少,估算灭菌剂量,但是其他诸如辐射时间长短、位置远近、药物剂型、浓度大小、药物成分、包装材料等亦会影响辐射灭菌效果; 辐照灭菌有可能导致化学成分变化,因为辐照对一些高分子材料有破坏(如胶囊壳、塑料瓶),常见的有药物变色、包装变色(辐照后白色塑料瓶微发黄)等,因此应选择适度的辐照剂量。 国家法规允许吗? 目前,中国药典中没有辐照灭菌的内容。1997年我国卫生部颁发了60Co中药灭菌标准,该标准限国内流通中药可用60Co辐照灭菌,规定了允许辐照的药材和中成药的品种和剂量。 辐照灭菌安全吗? 60Co辐射存在两个方面的安全问题:一是辐射的直接作用。γ射线对人体细胞同样有害(一般情况,辐照后的食品、药品不存在带有放射性的问题);二是经过辐射的食品、药品的安全性。1984年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实验室用辐射处理的鸡肉喂饲小鼠,发现患睾丸肿瘤增加,包括加重癌病损害。因此60Co辐

发酵豆粕各项指标检测方法与实用实用标准

发酵豆粕各项指标检测方法与标准 发酵工艺2010-12-31 15:16:17 阅读8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1、水份、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份、钙和磷的分析方法全部采用国标法。 2、总有机酸测定采用氢氧化钠滴定的方法和乳酸测定采用气象色谱。 3、pH的测定采用玻璃电极pHS-3C型pH计测定。 4、可溶蛋白的测定方法 5、小肽含量的测定 水份的测定 水份测定直接参见国标 测定完水分后的样品需要测定其中的总有机酸的含量,其数值为A,并计算有机酸的挥发量。 水份含量的计算时应当扣除这部分有机酸的挥发量,否则会出现水分超标现象。 总有机酸检测 试剂:NaOH标准溶液(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酚酞指示剂 仪器:磁力搅拌器离心机 方法: (1)取发酵后鲜样品15g 置于150ml烧杯中加入溶于100ml去离子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浸提30min。(2)取部分浸提样离心10min(3000r/min)。 (3)取上清液15ml, 加30ml去离子水稀释(以消除底色的影响),加酚酞指示剂四滴,用0.1molNaOH 标准溶液滴定,并记录到终点消耗NaOH体积。(终点到溶液呈现粉红) 计算 乳酸(%)=N(NaOH)×V(NaOH) ×0.09008/15×115/15g N(NaOH):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 V(NaOH) :消耗NaOH标准溶液体积; 0.09008:乳酸的毫克当量。 0.1mol氢氧化钠的配制与标定 1、配制:称取9.6g氢氧化钠,溶于100ml水中,摇匀,注入聚乙烯容器中,密闭放置至溶液清亮。用塑料管虹吸5ml的上清液,注入2000ml无二氧化碳水中(将去离子水煮沸5分后冷却),摇匀。 2、标定 称取0.67g于105~110℃烘至恒重的基准的邻苯二甲酸氢钾,准确至0.0001g,溶于50ml的无二氧化碳水中,加4滴酚酞指示剂(0.1%),用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同时作空白试验。 3、计算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按下式计算 c(NaOH)=m/(V1-V2)×0.2042 式中c(NaOH)——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的浓度,mol/l; V1——滴定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之用量,ml; V0——空白试验氢氧化钠溶液之用量,ml; m——邻苯二甲氢钾之质量,g; ? 0.2042——与1.00ml氢氧化钠标准液[c(NaOH)=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邻苯二甲氢钾之用量。 0.1%酚酞指示剂的配制:称取1.000克酚酞,溶解与100ml95%的试剂酒精中,混匀即得。

文献综述—电子束在食品辐照中的应用

电子束在食品辐照中的应用 摘要 简述了电子束应用于食品辐照的现状,比较了电子加速器与γ 辐射源用于食品辐照的特点,提出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配套技术的不断完善,电子加速器有取代γ 辐射源的趋势。 【关键词】电子加速器电子束食品辐照前景

Abstract At firs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pplying electron beam in food irradiation was summarized briefly. Then some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features for the electron accelerator and γ radioactive source were conducted. In the end,a prospect that with the further going deep of research and the constant improvement of matching technology, there is a tren d that the electron accelerator will take place of γ radioactive source was proposed. 【Keywords】electron accelerator electron beam food irradiation prospects

食品安全[1-2]不仅关系到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食品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以及公众关注的焦点。辐照技术作为一种优质、高效、安全的食品加工新技术,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处理效果,在减少食品食源性疾病的暴发,保障食品的营养和消费安全,解决国际贸易中外来生物的入侵等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食品辐照用射线源主要有γ 射线、电子束两大类型[3],其中以γ 辐射源应用较为普遍。本文就目前国内外电子加速器应用于食品辐照的现状及特点作一综述,旨在推动国内电子加速器在食品辐照领域的发展。 1 电子束食品辐照的研究现状 目前已有的大量研究表明电子束食品辐照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4-5]中能达到防止食品中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污染、进出口检疫和降解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等作用,具有独特的技术特色和优势[6]。 1.1 低剂量电子束辐照杀灭农产品害虫 食品检疫时,若辐照处理时害虫的虫态为幼虫态,则应在其发育成成虫前死亡;若辐照处理时为成虫,则应保证其没有繁殖下一代的能力。大量研究表明,如果要求电子束辐照处理后商品中的害虫在一天内死亡,需较高剂量的辐照处理,而高剂量的辐照处理会影响商品的品质。采用较低剂量(200~500 Gy)的辐照处理,保证害虫在一定时间内死亡或无繁殖能力,也可达到相同的检疫目的。李淑荣采用电子束[7]对赤拟谷盗成虫、卵、幼虫和蛹进行了辐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赤拟谷盗不同发育阶段对电子束辐照的敏感程度不同,卵最为敏感,辐照的剂量高于210 Gy 不能孵化;305 Gy 的剂量可以完全阻止其幼虫发育为成虫;高于305 Gy 的剂量虽然能羽化为成虫,但羽化后的成虫不能正常存活;采用518 Gy 以上剂量辐照的成虫,在4 周后死亡率为100%,可作为辐照防治赤拟谷盗的有效剂量。 1.2 中剂量电子束辐照减少食品中微生物污染 冷冻及新鲜动物源性食品由于其独特的物理状态和品质特征,采用常见的高温高压、巴氏灭菌等灭菌手段已无能为力,而电子束辐照处理则是目前较好的冷鲜食品灭菌保鲜技术。研究报道利用电子束0~3.85 kGy 辐照无骨猪肉,可以有效杀灭冷鲜肉中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同时经电子束辐照后的纸箱包装产品在冷冻或冷藏条件下贮藏,其品质、口味均无影响,但较长时间存放会影响产品光泽。有研究发现在相同吸收剂量下,γ 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对真菌孢子的灭菌效果

含氰电镀废水的处理方法

含氰电镀废水的处理方法 含氰电镀废水处理的几种方法:一般有碱性氯化法、电解法、活性炭法。 1碱性氯化法 基本原理是在含氰废水中投加氧化剂(如漂白粉),将氰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氮。氧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将氰化物氧化成氰酸盐,第二阶段再将氰酸盐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氮气。主要水处理构筑物需设氧化反应池两座、沉淀池一座以及相应的投药装置等。反应池中设pH计及ORP计(氧化还原电位计)控制水质及投药量,并设搅拌装置。第一阶段氧化反应时间控制在10~15min,pH值控制在10~11,第二阶段氧化反应时间控制在10~30min,pH值控制在8左右。 2电解法 电解法处理含氰废水的实质就是次氯酸氧化法,其原理同样是基于氧化反应,与碱性氯化法不同的是其所投加的氧化剂是通过电解食盐水所产生的次氯酸根。因此需设一套电解食盐水装置。该方法的优点是处理效果稳定可靠,管理方便,操作简单,无泥渣,可不设沉淀池。缺点是耗电量较大。 3活性炭法 此种方法主要用于氰化镀铜废水处理。基本原理:含有氰化物的废水在有足够的溶解氧和铜离子的条件下,通过活性炭的催化氧化作用,生成NH3及CuCO3·Cu(OH)2等物质,从而破坏氰化物的毒性,同时铜和氰构成的络合离子被活性炭吸附。基本流程:废水→氧化剂

柱→活性炭柱(两级)→排放或回收。活性炭吸附达饱和后,用6%的硫酸铵和含有效氯为8g/L的次氯酸钠再生。此种方法的优点是投资少,操作简单,费用低,水处理效果好。缺点是再生废液难处理,易造成二次污染。 对于含氰废水,除上述处理方法外,还有离子交换法、薄膜蒸发回收法等。离子交换法同样存在再生废液二次污染的问题,且投资大、成本高。而薄膜蒸发回收法设备较复杂,且需消耗蒸气,辅助设备较多,运行管理不易掌握,因此在中小型电镀生产厂中很少使用。

中药辐照灭菌技术指导原则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附件 中药辐照灭菌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为指导和规范辐照技术在中药灭菌中的正确应用,保证中药的安全、有效、质量稳定,特制定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的辐照灭菌是指利用Y射线或是以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或转换成的X 射线杀灭中药中微生物的过程,作为药品生产过程中降低药品微生物负载的一种手段。 本指导原则包括中药辐照灭菌基本原则及要求、辐照装置、辐照剂量和辐照检测等内容,适用于采用辐照灭菌的中药新药及灭菌方法变更为辐照灭菌技术的已上市中药。 二、基本原则及要求 (一)“必要、科学、合理”原则因辐照灭菌应用于传统中药的灭菌历史尚短,基础研究需不断完善,故中药采用辐照灭菌应充分说明其必要性。申请人需要对产品研发和生产、产品性质等有全面和准确的了解。如采用辐照灭菌,应针对辐照灭菌对产品质量、稳定性、生物学性质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全面研究和评估,通过提供的研究资料说明采用辐照灭菌的必要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如处方药味含有结构不稳定成份的,应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考察辐照灭菌前后成份不稳定成份的变化情况。

(二)“安全、有效、稳定”原则中药采用辐照灭菌应以不影响原料或制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为原则。需要通过一定的研究工作考察和评估辐照灭菌对中药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的影响。 1. 应进行辐照前后的对比研究,包括采用指纹图谱等方法,尽可能全面地反映辐照灭菌前后药品所含成份种类或含量的变化情况。必要时,应采用与适应症相关的药效指标,比较辐照灭菌前后药品有效性的差异,或开展安全性研究。 2. 对于毒性饮片或处方中含有毒性饮片的半成品,药材制剂的辐照灭菌,应关注辐照灭菌对药品安全性的影响。 3. 凡灭菌工艺未被明确批准为辐照灭菌的已上市中药,若要采用辐照灭菌,应按《已上市中药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的相应要求进行研究。 (三)严格执行GMP 的管理要求辐照灭菌技术不能替代药品生产的GMP 管理,中药药品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GMP 规范,各个生产环节应设置降低微生物负载的措施,严格药材的挑选、清洁、炮制等加工环节,不应当将采用辐照灭菌作为降低药品微生物负载的唯一途径。药品生产企业应制定灭菌过程控制文件,保持每一灭菌批的灭菌过程参数记录,灭菌记录应可追溯到中药产品的每一生产批。 三、辐照装置应按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选择和审核辐照单位,以保障 研究和生产过程中的药品质量。中药生产企业应要求辐照单位提供包括辐照产品名称、批号、辐照目的、辐照日期、产品装载模式、辐照装置设定的运行参数、常规剂量计的分布位置和数量、最小吸收剂量、最大吸收剂量、整体平均剂量、剂量不均匀度等在内的辐照记录。

发酵豆粕中抗原蛋白和不良寡糖的检测

发酵豆粕中抗原蛋白的定性检测 ——SDS-PAGE法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发酵豆粕中抗原蛋白的定性检测。 2.仪器设备 2.1蛋白电泳仪: 2.1.1 电泳仪;(建议使用:北京六一仪器DYY-2C型) 2.1.2 电泳槽;(建议使用:美国伯乐公司的mini型) 2.2 25μl微量进样器; 2.3 制胶装置;(与电泳槽配套出售,包括玻璃板(厚度分别为1.0 mm和 1.5mm各一套),梳子,拨胶板) 2.4 移液枪(1000μl,200μl,10μl)以及其配套枪头;(属于常规实验耗材) 3.试剂 3.1 丙烯酰胺、甲叉双丙烯酰胺、过硫酸铵、TEMED;(建议购至上海申能博彩,Chemisonic 进口分装,必须要进口的产品!国产做出来的结果很差);分析纯; 3.2 无水酒精,分析纯; 3.3 甘氨酸,分析纯; 3.4 Tris,分析纯; 3.5 考马斯亮兰R250,分析纯; 3.6甲醇,分析纯; 3.7 冰醋酸,分析纯; 3.8 甘油(丙三醇),分析纯; 3.9 β-巯基乙醇,分析纯; 3.10 溴酚蓝,分析纯; 3.11 HCl,分析纯; 4.试剂的配置 4.1 SDS-PAGE溶液的配制: 30%丙烯酰胺的配制:丙烯酰胺 30.0g N’N-甲叉双丙烯酰胺 0.8g

去离子水定容至100ml 4.2 10%过硫酸铵:将1g过硫酸铵溶于10.00ml去离子水中。 2.00mol/L Tris-HCl(pH=8.8):称取Tris 121.14g溶于500mL蒸馏水中,用浓盐酸 调节pH至8.8(要求准确)。 1.00mol/L Tris-HCl(pH=6.8):称取Tris 60.57g溶于500mL蒸馏水中,用浓盐酸 调节pH至6.8(要求准确)。 10%SDS:称取5gSDS溶于50ml蒸馏水中。 1.0% 溴酚兰:称取0.05g溴酚兰溶于5ml蒸馏水中。 4.3 染色液:考马斯亮兰R250 0.25g 甲醇 45.40ml 冰醋酸 9.20ml 水 45.40ml 4.4 脱色液:甲醇 456.0ml 冰醋酸 72.0ml 水 472.0ml 4.5 4×分离胶缓冲液:2.00mol/L Tris-HCl(pH=8.8) 75ml 10%SDS 4ml 蒸馏水 21ml 10%过硫酸铵 5ml 4.6 4×堆积胶缓冲液:1.00mol/L Tris-HCl(pH=6.8) 50ml 10%SDS 4ml 蒸馏水 46ml 10%过硫酸铵 5ml 4.7 电泳缓冲液: Tris 3.0g 甘氨酸 14.4g SDS 1.0g 定容至1L,用HCl调节pH为8.3。

电镀废水处理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介绍了电镀废水的各种常用处理技术,及电镀废水处理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镀废水;重金属;处理技术 1.概述 电镀是利用电化学的方法对金属和非金属表面进行装饰、防护及获取某些新的性能的一种工艺过程,是许多工业部门不可或缺的工艺环节。据“七五”期间国内47 个城市的初步统计,有电镀厂点5870 个以上。1987 年上海市共有530 多个,全国电镀厂点数估计近万个。这些电镀厂点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产生各种漂洗废水,而且还排出各种废液。废水废液中含有酸、碱、CN 、Cr 6+ 、Cd 2+ 、Cu 2+ 、Ni 2+ 、Pb 2+ 、Hg 2+ 等金属离子和有毒物质,还有苯类、硝基、胺基类等有毒害的有机物,严重危害生物的生存。电镀工艺因其污染严重,于1994 年被我国政府列为25 种限制发展的行业之一。但是从国内外发展现状看,电镀技术是现代化工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没有被其它技术全面取代的趋势,而是在不断开拓新技术、新工艺的同时,着重致力于电镀污染的防治。电镀废水的治理在国内外普遍受到重视,研制出许多治理技术。我国对电镀废水的治理起步较早,60 年代初就已开始,至今将近有50 年的历史。60 年代至70 年代中期电镀废水的处理引起了重视,但仍处于单纯的控制排放阶段。70 年代中期至80 年代初,大多数电镀废水都已有了比较有效的处理,离子交换、薄膜蒸发浓缩等工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反渗透、电渗析等工艺已进入工业化使用阶段,废水中贵重物质的回收和水的回收利用技术也有了很大进展。80 年代至90 年代开始研究从根本上控制污染的技术,综合防治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上世纪90 年代至今,电镀废水治理由工艺改革、回收利用和闭路循环进一步向综合防治方向发展,多元化组合处理同自动控制相结合的资源回用技术成为电镀废水治理的发展主流。

发酵豆粕检测方法

发酵豆粕检测方法 (参考)

目录 1.检测用仪器简介 (2) 2.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 (3) 3.Elisa 大豆球蛋白(酶联免疫法) (6) 4.小肽的检测(酸溶蛋白) (10) 5.寡糖的检测——薄板层析法(TLC) (11) 6.乳酸的检测 (12) 7.蛋白溶解度的检测(PS) (13) 8.发酵豆粕蛋白溶解度的检测(改良) (14) 9.水溶性蛋白的检测 (15) 10.挥发性盐基氮(VBN) (17) 11.PH 值测定 (19) 12.水苏糖含量的测定 (20) 13.水分、粗蛋白、粗灰分、粗纤维、尿素酶活性的检测 (20)

1、检测用仪器简介

2、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是对蛋白质进行量化,比较及特性鉴定的一种经济、快速而且可重复的方法。通过对电泳条带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发酵前后或不同产品的抗原蛋白含量。 一、原理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主要依据蛋白质的分子量对豆粕中的抗原蛋白进行分离。SDS 与蛋白质的疏水部分相结合,破坏其折迭结构,并使其稳定地存在于一个广泛均一的溶液中。SDS—蛋白质复合物的长度与其分子量成正比。由于在样品介质和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加入离子去污剂和强还原剂,蛋白质亚基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亚基分子量的大小,而电荷因素可以被忽略。SDS—PAGE 因易于操作和用途广泛,成为许多研究领域中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 二、仪器 1、电泳仪及电泳槽 2、振荡器 3、离心机(10000 转) 4、移液枪(大、中、小) 5、离心管(7ml、5ml 或 1.5ml、1ml) 三、试剂: 1、单体母液:100ml 丙烯酰胺(ACR)30g 甲叉双丙烯酰胺0.8g 去离子水定容至100ml,棕色瓶4℃下存放。可保存 3 个月。 2、分离胶缓冲液(4×)(PH=8.8)100ml Tris-base(1.5mol/L)18.17g SDS 0.4g 浓 HCL 调节 PH 至 8.8,定容至 100ml,过滤,4℃存放。 3、浓缩胶缓冲液(4×)(PH=6.8)100ml Tris-base(0.50mol/L) 6.06g SDS 0.4g 浓 HCL 调节 PH 至 6.8,定容至 100ml,过滤,4℃存放。 4、10%(w/v)过硫酸铵1ml 过硫酸铵0.1g

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

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radialogical protection test of γ-rays and electron irradiation facilities GBZ141-2002 前言 本标准第4~7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GB10252-1996《钴-60辐照装置的辐射防护标准》、GB17279-1998《水池贮源型γ辐照装置设计安全准则》、GB17568-1998《γ辐照装置设计建造和使用规范》配套的放射防护检测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γ源辐照装置和能量小于或等于10MeV的电子加速器辐照装置。 本标准规定了辐照装置的分类,各类辐照装置外照射泄漏辐射剂量水平、放射性物质表面污染、贮源井水放射污染相放射源泄漏等项放射防护检测的仪器、方法及评价,也规定了辐射安全设施的检测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放射卫生防护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王时进娄云。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推荐了用于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的放射防护检测项目、频率、方法及评价的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γ射线和能量小于或等于10MeV的电子加速器辐照装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适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万法 GB16140 水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方法 GB/T10252 钴-60辐照装置的辐射防护与安全标准 GB17279 水池贮源型γ辐照装置设计安全准则 GB17568 γ辐照装置设计建造和使用规范 3 辐照装置分类 3.1 γ射线辐照装置 按γ放射源的贮源和照射方式分为: Ⅰ类自屏蔽(整装)式干法贮源辐照装置(见附录A图A.1)。 Ⅱ类固定源室(宽视野)干法贮源辐照装置(见附录A图A.2)。 Ⅲ类整装式湿法贮源辐照装置(见附录A图A.3)。 Ⅳ类固定源室(宽视野)湿法贮源辐照装置(见附录A图A.4)。 3.2 电子束辐照装置 按人员可接近辐照装置的情况分为: Ⅰ类配有联锁装置的整体屏蔽装置,运行期间人员实际上不可能接近这种装置的辐射源部件(见附录A图A.5)。 Ⅱ类安装在屏蔽室(辐照室)内的辐照装置,运行期间借助于入口控制系统防止人员进入辐照室(见附录A图A.6)。 4 检测项目、频率与仪器 4.1 外照射泄漏辐射水平检测 4.1.1 检测内容 辐射空气比释动能率检测包括下列内容: (1)装载辐照装置用的γ射线源的运输容器的泄漏辐射检测。 (2)γ射线辐照装置的放射源安装、转移、退役过程中,对操作与工作场所检测。 (3)Ⅰ、Ⅲ类γ射线辐照装置和Ⅰ类电子束辐照装置外部的辐射水平验收和

电镀废水处理方案

电镀废水治理工程 方 案 设 计 2015年7月 目录 1总论1

1.1工程概况1 1.2废水特征(由建设方提供)2 1.2.1废水水量2 1.2.2废水水质2 1.2.3治理要求2 1.2.4设计范围2 1.2.5设计依据3 1.2.6设计原则3 1.2.7参考资料4 2工艺流程设计4 2.1原水水质分析4 2.2污染物的危险性及水质分类的重要性5 2.2.1锌系废水的危险性5 2.2.2铬系废水的危险性5 2.2.3水质分类的重要性6 2.3污染物去除原理6 2.3.1锌化物的去除原理6 2.3.2六价铬的去除原理6 2.3.3重金属离子的去除原理7 2.3.4酸、碱污染物的去除原理8 2.3.5除油除蜡废水的的去除原理8 2.3.6COD的去除8 2.3.7后续保障系统去除重金属离子的原理9 2.4工艺流程设计9 2.5工艺流程说明10 2.6事故池的说明11 2.7规范排污口和在线监测的说明11 3处理构筑物及附属设备工艺设计12 3.1隔油调节池112 3.2调节池212 3.3反应池113 3.4反应池214 3.5中和反应池15 3.6絮凝反应池116

3.7沉淀池117 3.8调节池317 3.9反应池318 3.10反应池419 3.11絮凝反应池220 3.12沉淀池220 3.13中间池21 3.14清水池22 3.15污泥池23 3.16药品间23 3.17压滤机房24 3.18中央控制室24 3.19鼓风机房24 3.20亚硫酸氢钠槽24 3.21碱槽25 3.22石灰乳槽25 3.23PAC槽26 3.24PAM槽26 3.25酸罐27 3.26控制系统27 4处理构筑物及附属设备清单28 4.1土建构筑物清单28 4.2主要设备和材料清单30 5给排水、配电及防腐系统34 5.1给排水系统34 5.2配电系统34 5.3防腐系统34 6技术经济分析35 6.1占地面积35 6.2运行维护费用35 6.2.1运行电耗计算表35 6.2.2药剂费用计算特别说明35 6.2.3药剂费用计算36 6.2.4人工及维护费用36

辐照灭菌重点简介

辐照杀菌技术 辐射灭菌是利用电磁辐射产生的电磁波杀死大多数物质上的微生物的一种有效方法。用于灭菌的电磁波有微波、紫外线(UV)、X射线和γ射线等。它们都能通过特定的方式控制微生物生长或杀死微生物。例如微波可以通过热产生杀死微生物的作用;紫外线使DNA分子中相邻的嘧啶形成嘧啶二聚体,抑制DNA 复制与转录等功能,杀死微生物;X射线和γ射线能使其它物质氧化或产生自由基(OH·H)再作用于生物分子,或者直接作用于生物分子,打断氢键、使双键氧化、破坏环状结构或使某些分子聚合等方式,破坏和改变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从而抑制或杀死微生物。 强度与比度 1、放射性强度 又称放射性活度,是度量放射性强弱的物理量。 曾采用的单位有: (1)居里(Curie简写Ci) 若放射性同位素每秒有3.7×1010次核衰变,则它的放射性强度为1居里(Ci)。 (2)贝可勒尔(Becqurel,简称贝可Bq) 1贝可表示放射性同位素每秒有一个原子核衰变。 (3)克镭当量 放射γ射线的放射性同位素(即γ辐射源)和1克镭(密封在0.5mm厚铂滤片内)在同样条件下所起的电离作用相等时,其放射性强度就称为1克镭当量。 2、放射性比度 将一个化合物或元素中的放射性同位素的浓度称为"放射性比度",也用以表示单位数量的物质的放射性强度。 照射量 照射量(Exposure)是用来度量X射线或γ射线在空气中电离能力的物理量。 使用的单位有: (1)伦琴(Roentgen,简写R) (2) SI库仑/千克(C·kg-1) 吸收剂量 1、吸收剂量单位 (1)吸收剂量 被照射物质所吸收的射线的能量称为吸收剂量,其单位有: (1)拉德(rad)

豆粕发酵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豆粕发酵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陇东学院2013级农学石锁强 【摘要】:本文综述了发酵豆粕的生产现状及其生产工艺,分析了影响发酵豆粕品质的发酵菌种、水分、温度、批量大小、发酵设备等因素及传统发酵豆粕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如蛋白质含量低、抗营养因子去除不彻底、适口性差及成本高等问题,并对发酵豆粕的市场前景做了进一步展望。 【关键词】:豆粕固体发酵饲料抗营养因子 1.1 豆粕及发酵豆粕简介 1.1.1 豆粕简介 豆粕是大豆经提取豆油后得到的副产品。研究表明,其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40%~44%,脂肪1%~2%、碳水化合物10%~15%,赖氨酸2.5%~3.5%,色氨酸0.6%~0.7%,蛋氨酸0.5%~0.7%,胱氨酸0.5%~0.8%,以及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营养成分比较齐全且均衡,还含有异黄酮、磷脂等生物活性物质[l]。 1.1.2 我国饼粕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因为饼粕在生产应用中的诸多优势,使得其在代替鱼粉制造发酵蛋白饲料方面的应用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饼粕的发酵生产发展迅猛,但毕竟还处于发展的初期,还存在许多问题[2],主要包括:①粗纤维含量高达14%以上,蛋白质含量20%-40%不等,有效能值不到豆粕的70%,由于残留皮壳,饼粕颜色发黑,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②饼粕的蛋白质(氨基酸)消化利用率低,只有30%-60%,均明显低于鱼粉及豆粕等优质蛋白质饲料资源;③低质饼粕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高。不仅严重影响畜禽生产性能,还会损害动物器官,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动物死亡。

1.1.3 发酵豆粕简介 (1) 发酵豆粕 发酵豆粕又名生物肽,生物豆粕,生物活性小肽,大豆肽[3]。是指利用有益 微生物发酵低质豆粕,去除多种抗营养因子,同时产生微生物蛋白质,丰富并平 衡豆粕中的蛋白质营养水平,最终改善豆粕的营养品质,提高饲料效率。发酵豆 粕含益生菌、酶、水溶性维生素、肽、氨基酸、大豆异黄酮等功能成分。这对动 物的生长十分有利。另外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味物质,对于幼龄动物,具有明 显的诱食效果。并且,由于部分碳水化合物被降解,豆粕致密结构变得疏松,适 口性显著提高。 (2) 发酵豆粕的特点 豆粕经过发酵产生了一减一增的双重功效[4]:一减,是将豆粕中的抗营养因 子降解为动物可利用的营养素;一增,是较普通豆粕增加了活菌、肽、氨基酸、 活性酶、乳酸、维生素、大豆异黄酮等活性因子。相比于普通豆粕,发酵豆粕具 有以下优点。 ①能有效去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其对动物的生理效应[5]见表1-1。通过 微生物发酵技术,可将豆粕中目前已知的多种抗原进行降解,有效去除豆粕中的 抗营养因子。微生物发酵法降解豆粕中抗营养因子主要通过微生物及其产生的代 谢产物对抗营养因子的降解来实现,部分对热敏感的抗营养因子,通过加热途径 即可将其去除。 表1-1 大豆中抗营养因子及其对动物的生理效应 抗营养因子名称生理效应 降低胰(糜)蛋白酶活性,生长迟缓,胰腺增生、肿大胰蛋白酶抑制因 子 大豆凝集素肠壁损伤,免疫反应,增加内源氮排出量,增加内源蛋白分泌 抗原蛋白免疫反应,影响肠壁完整性 单宁通过形成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复合物,影响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 消化 皂甙溶血,影响肠道渗透性

电子束辐照对PVDF_CB导电复合体系性能的影响

第21卷第5期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V o l.21,N o.5 2005年9月POL Y M ER M A T ER I AL S SC IEN CE AND EN G I N EER I N G Sep t.2005电子束辐照对PVD F CB导电复合体系性能的影响Ξ 刘 锋1,周持兴1,侯李明2,王 军2 (1.上海交通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上海200240;2.上海维安热电材料有限公司,上海200000) 摘要:在较宽的剂量范围内研究了辐照对炭黑填充的聚偏氟乙烯(PVD F CB)导电复合体系性能的影响。发现在所研究的剂量范围内辐照都能有效降低该体系的室温电阻率。通过D SC测试和X射线衍射实验发现,电子束辐照在一定剂量下能提高体系的结晶度,但不改变体系的晶型。室温电阻率的变化是结晶度、结晶完善程度、晶片厚度和辐照引起的CB与PVD F相容性和界面粘结的变化多重作用的结果。 在一定剂量下电子束辐照能显著提高PVD F CB导电复合体系的P T C效应,消除N T C现象。 关键词:聚偏氟乙烯;炭黑;电子束辐照;P T C效应 中图分类号:O63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555(2005)0520125204 聚合物填充炭黑的导电复合材料具有正温度系数(P T C)效应,可用于自控温加热,过热过流保护。聚偏氟乙烯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熔融温度以及耐长期高温老化,因而利用它制备P T C材料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章明堙[1]等人研究了结晶热历史对PVD F CB复合材料P T C N T C特性的影响,还使用60Co研究了0~400 kGy剂量范围内辐照对体系电阻2温度行为的作用,认为辐照对室温电阻率的影响不大而P T C强度稍有增加、N T C现象不能完全消除。罗延龄[2]制备了聚偏氟乙烯 氟橡胶 炭黑自控温型伴热带,并使用电子束辐照对体系进行交联处理,得出320kGy时体系的N T C现象能得到有效抑止而且对P T C强度影响很小,超过500kGy时体系的P T C强度会大大下降。显然,上述关于辐照对PVD F CB导电复合材料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的结论存在矛盾。本文研究了电子束辐照(剂量范围0~900kGy)对低电阻率下PVD F CB导电复合体系性能的影响,还进一步对该体系结构与电性能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1 实验部分1.1 实验原料 聚偏氟乙烯:FR902,熔点160℃,上海三爱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炭黑:粒径49 nm~62nm,DB P吸油值90mL 100g,美国Cabo t公司生产。 1.2 样品制备 按照不同比例将聚偏氟乙烯和炭黑在HAA KE R heoCo rd90型转矩流变仪中,在230℃以30r m in混炼15m in。然后在平板硫化机上于220℃与10M Pa下热压15m in,制备出约1mm厚的样品,趁热将镍箔附在两侧以消除界面电阻,然后在室温12M Pa冷压定型,最后将试样裁成10mm×14mm的样品备用,样品在150℃退火12h,缓慢冷却至室温。 1.3 辐照 采用GJ22型高频高压电子加速器,电子能量为1.7M eV,束流3mA,剂量范围0~900 kGy,辐照过程中使用风机鼓风冷却(样品在辐照前经过退火处理)。 1.4 性能表征 1.4.1 电阻:2008以下采用ZY9734型小电流电阻测试仪,50M8以下使用FLU KE87I V 型数字电阻表,50M8以上使用ZC36型高阻 Ξ收稿日期:2004206201;修订日期:20042092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助(50390095) 联系人:周持兴

电镀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及行业介绍

电镀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及行业介绍电镀废水处理特点:电镀是利用化学和电化学方法在金属或在其它材料表面镀上各种金属。电镀技术广泛应用于机器制造、轻工、电子等行业。 1、污水特点 电镀是利用化学和电化学方法在金属或在其它材料表面镀上各种金属。电镀技术广泛应用于机器制造、轻工、电子等行业。电镀废水的成分非常复杂,除含氰(CN-)废水和酸碱废水外,重金属废水是电镀业潜在危害性极大的废水类别。根据重金属废水中所含重金属元素进行分类,一般可以分为含铬(Cr)废水、含镍(Ni)废水、含镉(Cd)废水、含铜(Cu)废水、含锌(Zn)废水、含金(Au)废水、含银(Ag)废水等。电镀废水的治理在国内外普遍受到重视,研制出多种治理技术,通过将有毒治理为无毒、有害转化为无害、回收贵重金属、水循环使用等措施消除和减少重金属的排放量。随着电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目前,电镀废水治理已开始进入清洁生产工艺、总量控制和循环经济整合阶段,资源回收利用和闭路循环是发展的主流方向。 2工艺选择 根据电镀废水水质水量的特点和排放要求,结合目前国内外生活污水处理的应用现状和我司在电镀污水处理工程中的成功经验,综合处理效果、投资费用、运行管理、运行费用、平面布置等各方面的因素,在此选择以化学法为主的组合处理工艺。 3工艺流程及说明 电镀废水经过收集之后,自流入本处理系统,经过处理之后直接排放。

工艺流程如下所示: 含铬废水→含铬废水集水池→耐酸碱泵→还原反应池→混合废水调解池 含氰含碱废水→含氰含碱废水集水池→耐酸碱泵→一级氧化反应池→二级氧化反应池→混合废水调解池 混合废水调解池→耐酸碱泵→混合反应池→沉淀池→中和池→达标排放 4工艺流程说明: 含Cr6+废水从Cr6+集水池用耐酸碱泵提升至还原反应池,根据铬的浓度及废水处理量,通过pH和ORP自控仪控制H2SO4和Na2S2O5的投加量;还原反应完毕后自流进入混合废水调节池同其它废水一起进行进一步处理。含氰含碱污水自车间流入氰系调节池,后用耐酸碱泵提升至一级氧化反应池,根据含氰浓度及废水处理量,通过pH、ORP自控NaOH和NaClO的投加量,搅拌反应一级破氰后进入二级氧化反应池,再通过pH、ORP自控制仪分别控制H2SO4和NaClO的投加量,搅拌反应破氰完毕后自流进入混合废水调节池同其它废水一起进行进一步处理。 混合污水调节池废水用泵提升至快混反应池,加NaOH、PAC药剂,并用pH自控仪控制pH10~11,将金属离子转化成氢氧化物絮状沉淀,再进入慢混池加polymer絮凝剂,增大繁花,沉淀与水自流入综合污泥沉淀池。经沉淀后的上清液自流入中和池,再通过加酸回调,并用pH自控仪控制pH7~8,出水达标排放。综合污泥沉淀池的污泥经污泥浓缩池浓缩后用泵泵入板框压滤机压滤,污泥外运进一步处置,滤液回流至综合污水调节池继续处理。

发酵豆粕品质的评价与应用体系

发酵豆粕品质的评价与应用体系 技术部整理 用现代生物技术处理豆粕,在我国还处于大规模产业化初期,迄今为止国内生产发酵豆粕的企业只有几十家,且品质参差不齐,主要是因为对饲用发酵豆粕的功能、特性认识不足而无法制定统一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以至监管部门对鱼龙混杂的发酵豆粕市场无法进行有效监管,而饲料生产企业在选择产品上也无据可依。现就发酵豆粕的营养特性及其品质评定等做一些介绍。 1.发酵豆粕的营养特点及其功能 应用多菌种组合固态发酵技术处理豆粕所生产的功能大豆寡肽蛋白饲料,较之普通豆粕,具有“安全+营养”的双重功能。 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已基本破坏 豆粕中主要的抗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低聚糖、凝集素、植酸与尿酶等,通过微生物、酶及发酵产生的有机酸作用,使得抗营养因子被降解(90%以上)或被钝化,从而得到破坏。 豆粕蛋白的抗原性基本消除 豆粕中含有的11S和7S蛋白(约5%左右)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幼龄动物对其尤其敏感,通过发酵降解而使其失去抗原性,至大豆肽蛋白饲料中抗原蛋白含量约0.5%。 大分子蛋白质被降解为氨基酸及各种肽 豆粕中大分子蛋白质主要是11S和7S抗原蛋白,分子量分别为350KD和180KD,通过发酵酶解,分子量小于10000Da,蛋白质的KOH溶解度为95%以上,大分子蛋白质被降解为氨基酸及各种肽,氨基酸的平衡更好,有利于动物吸收,从而提升大豆肽蛋白的营养功能。 含有丰富的各种有益发酵产物 用现代生物技术处理豆粕生产功能大豆寡肽蛋白饲料所采用的菌株为复合菌株,其组成为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粪链球菌、黑曲霉与酵母菌等安全菌株,固态发酵豆粕制备的功能大豆寡肽蛋白饲料,含有益生菌、有机酸、蛋白酶等代谢产物这类“多功能添加剂”,从而实现功能大豆寡肽蛋白饲料“安全+营养”的双重功能。功能大豆寡肽蛋白饲料生产过程中生成的这类“多功能添加剂‘的主要成分为:益生菌、包括蛋白酶在内的复合酶、未知生长因子、有机酸、抗氧化成分、酵母培养物与发酵混合物等代谢产物。

电子束辐照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电子束辐照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广大消费者的健康,而且对国家经济、政治、国际贸易,以及对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均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由致病微生物兽药、农药等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等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基于有害物质残留和微生物污染等问题,致使我国农产品出口受阻而带来的贸易损失也较为严重。近年来,科学家发现电子束辐照在食品安全控制中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一定剂量的电子束辐照不仅可以降解和破坏食品中的有害残留物与食物过敏原,而且还可以增加食品的货架期,电子束辐照加工已成为食品安全控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 食品辐照技术源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至今已历经半个世纪。目前,我国的食品辐照技术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基本达到成熟推广和半商业化阶段。按国际辐照食品通用标准,在食品辐照应用方面所采用的辐照源主要有3种类型:放射性核素钴-60射线、机械源产生的x射线和机械源产生的电子束,其中钴-60与电子束应用最广。为促进和推广电子束辐照技术在食品安全控制领域的应用,本文扼要介绍电子束食品辐照技术在国内外食品安全控制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一、电子束辐照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1、电子束辐照技术的原理

电子束辐照的原理是由电子加速器产生的低能或高能电子束射线(通常电子束能量为10MeV,束流功率为数十千瓦以上)通过高能脉冲直接作用破坏活体生物细胞内DNA或通过间接作用使水和小分子物质辐解,产生-H、-OH等活性自由基,与核内物质作用,发生交联反应。较低剂量的电子束能够在不显著影响食品品质的前提下,杀灭病虫害,从而消灭食品中的微生物,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减少防腐剂的使用,使农产品更安全,并能延缓果蔬成熟,抑制蔬菜发芽,延长食品的货架期。并通过其射线的直接和间接作用,使生物大分子或化学污染物分子发生断裂、交联等一系列反应,从而改变分子原有的生物学或化学特性,降低其毒害性及致敏性。它的特点是用一种装置产生名为“软电子”的微弱电子辐射农产品表面,可有效抑制和杀灭微生物。这种电子波最深只能深入农产品表面50~150μm处,因此它能杀掉农产品表面附着的细菌同时,不致使农产品的内部结构和营养成分遭到破坏。 2、电子束辐照技术的特点 a、操作安全可控性强 电子束辐照技术具有较好的环保性能,辐照室通过合理设计、施工和严格使用管理,作业时完全可以避免电子射线泄漏,加速器断电即切断辐射源,安全可靠。电子束辐照的产生和消失则完全可以通过电源开关来控制,操作简单,不需要辐射源,不污染环境,对操作人员无伤害,可直接应用于连续化生产。而Υ射线辐照需要辐射源,需要有特殊的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