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问题导向的审计逻辑

问题导向的审计逻辑

1

2017 6 中国内部审计卷首 FOREWORD

审计的问题导向是一种普遍的共识,也应当是审计业务实践的逻辑起点和归宿。审计的问题导向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项目计划制订中的问题选择与审计目标确定,二是审计目标导向下的审计发现问题导向。理论上,二者应当是一致的,然而实际上,最初的问题导向与审计发现问题导向并不完全是一回事。由于审计发现问题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问题导向在向审计发现问题导向的自然转变中,很容易形成一定程度的偏离。这种偏离程度越大,问题导向的目的性越模糊,审计建设性作用的局限性因此也越大。特别是项目审计报告的提交标志着一个审计项目的结束,曾经的问题导向的实现程度很可能在倾心于审计发现问题的处理中被忽略了。问题导向的审计逻辑,关键在于鲜明的问题导向审计意识和一以贯之的问题导向审计全过程,在于问题导向与审计发现问题的有机统一。

内部审计的职责之一就是关注风险问题。这种风险主要是违法违规风险、决策失误风险和管理松弛风险。现实中的风险问题林林总总、方方面面。内部审计的问题导向主要是风险问题导向。它可以是针对重大和重要风险问题的专题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也可以是针对薄弱环节的预警式审计,同样可以是制度性的经常性审计。实践中的难点主要在于怎样把问题导向贯彻始终,真正立足于解决问题,在最大范围和最大程度上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根据管理学的木桶原理,风险问题导向也要突出“短板”问题。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国有企业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切实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现代企业制度、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国有资本运行效率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的地位与作用,对内部审计问题导向的着眼点具有方向性意义;一些企业管理混乱,内部人控制、利益输送、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突出,国企改革难度很大,则对内部审计问题导向的着力点提供了目标“靶向”。国企内部审计的问题导向主要是围绕这一方向和“靶向”,找准企业的特殊“短板”,并把风险问题导向进一步向“短板”问题导向集中,以利于审计发力。同时,坚持“短板”问题导向也是一个找准企业特殊“长板”、发挥特色优势的创新思维过程,有助于从职业和专业的视角研究企业如何补好“短板”。

供给侧改革的实质是增加劳动、资本和技术三要素的投入数量或提高使用效率。内部审计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推动和促进供给要素的整合,提高企业效益。无论是风险问题导向,还是“短板”问题导向,内部审计的实质都要回归到效益问题导向。劳动要素主要是人,包括人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劳动效率等。资本要素包括资金、土地和存量资本,主要是资金的使用安全和使用效率。特别是存量资本方面,那些已经丧失盈利前景的落后产能或过大产能需要尽快关停并转,存量资本及劳动力资源需要尽快释放出来,通过市场化机制转移到更有效率的使用方向上。技术要素层面,涉及研发投入、职业培训,涉及国家创新政策的合理运用、企业创新环境的支持优化,以及先进技术商业化的二级市场出口等。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内部审计的效益问题导向主要是围绕供给侧要素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做文章,推动和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风险问题导向、“短板”问题导向和效益问题导向,构成了问题导向的基本内涵,也是问题导向应有的审计逻辑。

问题导向的审计逻辑

本刊特约评论员

6内文104p.indd 117-6-8 上午10:3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