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爱单亲家庭学生工作方案

关爱单亲家庭学生工作方案

关爱单亲家庭学生工作方案
关爱单亲家庭学生工作方案

关爱单亲家庭学生

苏州市姑胥小学陈梦霞

现代社会,离婚率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单亲家庭学生也越来愈多。儿童时期正是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的时期,父母和睦相处,并给孩子更多的关心、爱护和帮助,就容易使儿童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而父母离异,往往会祸及子女,使孩子的性格发生变化,这样的孩子大多具有攻击性、行为怪异、感到孤单等等,因为他们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享受不到完整的爱。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我们班就有两个单亲家庭的案例。而我作为班主任在了解了他们的家庭情况后,酌情进行教育和疏导,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一些错误行为也得到及时纠正。

案例一:

学生Z在一年级刚入学时,十分活泼,但是注意力不太集中。刚学拼音时,她是全班同学中学得最不好的一个,因此我每天都将她留下来为她单独补课,后来从她奶奶那得知,她父母很早就离婚了,妈妈在乡下,她由爸爸抚养。而爸爸是个出租车司机,工作较忙,没有时间管她的学习,平时都由奶奶照顾。奶奶文化水平不高,不能督促她的学习。在与奶奶的交谈中,可以看出奶奶对她很溺爱,她在衣食方面的要求都满足她,而对于她的学习跟不上的情况,奶奶只是以粗暴的打骂来处理。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这个孩子做任何事都很不认真、不用心,总觉得凡事都由奶奶善后。根据她的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对策:

1、加强辅导,帮助其树立信心。

在单独辅导她的过程中我发现,她其实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东西很快,但由于没有家长在边上培养她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她学习十分马虎,成绩落后。在每次单独辅导时,我观察到她读完一个拼音马上就会用小心翼翼的眼神看着我,对自己很没信心,也可以看出她十分缺乏安全感,怕自己做错了被批评。我就跟她沟通,让她了解只要自己认真跟着老师在学,即使错了也没有关系。而在她读正确时,我及时的表扬她,鼓励她,让她了解学习并不是一件难事,她也可以做得很好。

2、与家长多联系,共同商讨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这位同学十分贪玩,偶尔会出现说谎、拖拉作业的情况。有一阶段严重到一上学就说自己肚子疼,哭着不愿意到学校。而她每次都肚子疼的那天,总有作业是没有按时完成的。于是我便与家长沟通,让她爸爸无论怎样忙,每天都要抽出一些时间给孩子,检查她是否在规定时间内认真完成了每项作业,不能让她养成拖拉的习惯。

3、真诚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而在平时,我也经常跟她谈心,并在谈心中渗透说我相信她那几次是真的肚子疼。我又问她自己是否知道肚子疼的原因,她摇摇头说不知道。我就告诉她,是因为她其实很担心自己因为没做好作业被老师批评,所以她的身体自动地通过肚子疼来保护她。但是,这样的保护不可能一直下去,所以为了避免这种难受的肚子疼,还是应该把作业做好。

在我慢慢地引导下,她肚子痛的次数越来越少,有一天,她开心地跑来对我说:“陈老师真的只要作业做好了,肚子就不痛了。”

看着这位学生成绩一天天进步,坏习惯一天天改正,我也甚感欣慰,虽然不能让她完全摆脱家庭残缺所带来的阴影,但是让她因为自身的改变越来越受到同学们的喜欢,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也让她从另外一方面感受到了爱和温暖。

案例二:

学生L是一位转学生,一年级下半学期转到我们班级。在接手她的转学材料时,陪她来的阿姨并不是她的母亲,而只是一位邻居。从邻居阿姨这里我了解到该生也是父母离异,由母亲单独抚养,母亲上班很远,有时连她的三餐都顾不上,这些时候她便到邻居阿姨家吃饭,吃完饭再回自己家做作业。从她的成绩册上的成绩和老师的评语可以看出,这位学生很自觉,

成绩很不错。

开学以后,从她的学习中确实可以看出,虽然母亲不在她身旁督促她学习,但该生自己非常要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每次的作业字迹都写得非常端正,课堂作业总是前几名完成的;每次背诵课文,都是熟练又流利,对她的学习我很放心。同时,她也是一位比较开朗的女孩,与同学们不久便熟悉了起来,下课的时候有说有笑,同学们都愿意和她一起玩游戏。但是,没过多久就有学生来向我报告说L同学打他们。根据同学的反应,我找来L问她是否有这回事,她说只是觉得好玩才打打他们的,并不是真的打人,而是开玩笑。我就让她自己想:“如果同学们在一起玩的时候,也有人突然拿铅笔盒来拍拍你的头,或者给你一拳头,你心里怎么想,你还会愿意跟他玩吗?”看着她流下泪水,我便知道她心中已有答案。自此以后,我就没有听到过同学来报告L“打人”了。

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对于他们了解他们的感受,改正自己的缺点有很大帮助。特别是有些单亲家庭的学生甚至比一般家庭的同学更懂事,你只要稍稍提醒,他们便知道自己错在哪,并且即使改正的。

虽然L比一般同龄人更懂事一些,但是身上还是有一些同龄人的通病,比如说“爱吃”。在我们班是不允许学生带钱到校的,一是防止学生养成乱花钱的习惯,二是学生年龄小,难免保管不好钱物,因此便不允许他们带钱。可是有一次却有同学在L的位子下面捡到了两块钱。我上课时在班级里问是谁掉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我于是跟同学约定,谁掉的下课到我办公室来拿,并且我保证不批评。可是,到放学还是没有人来认领。第二天,我借着L 到办公室交作业的时候问她,钱是不是她掉的,她又默默地低下了头。我就说起了大人赚钱的不容易,辛苦赚来的钱就这么掉了,真可惜。这时,L小声地说钱是她掉的。我就问她:“那你昨天为什么不承认是你掉的呢?”“我怕被批评。”“恩,也可以理解,那你现在可以告诉我你为什么带钱到学校吗?”“妈妈下班晚,我自己买些东西吃。”“是这样啊,但是班级里规定同学们不能带钱到学校来呀,这样吧,以后请妈妈买些东西放在家,你到家吃,好不好?”“妈妈买的东西我不爱吃。”“那陈老师来跟妈妈说说看,请她买些你爱吃的东西,好吗?”“恩。”就这样,我结束了与她的谈话,让她先回教室。而我则与她妈妈通了电话,把她在学校发生的事情与家长沟通了一下,家长也说钱是她自己的零花钱,但是她自己老是喜欢买学校门口的三无产品来吃,家长说了很多次她都不听,所以妈妈也很无奈。了解了情况后,我放学之前再次找借口把L请到了办公室,把从家长那里了解到的情况跟她说了,让她知道妈妈怕她拉肚子,所以不允许她买校门口的小吃,也跟她说好,她想吃什么以后直接跟妈妈说,相信只要是对身体没有坏吃的东西妈妈总是会给她买的。并且也让她知道,如果她吃坏了肚子妈妈会很担心影响工作,她自己也会很难受,影响学习。而且,小朋友自己花钱并不是好习惯,老师希望自己班级的学生都能养成节约的好习惯,也希望班级的每个同学都健健康康的,不要因为乱吃东西而影响身体。L在想了一会之后,答应了我的提议。

看着这样一个原本就优秀懂事的女孩不断完善自己,我内心无比高兴。作为一个教师,应该“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教育是一种艺术,班主任工作更是一种艺术,而艺术是需要创造的。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这些单亲家庭的学生,我放下架子亲近她们,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用自己的行动来触动她们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她们,用情去感化她们,用理去说服她们,从而促使她们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每个孩子都会有更好的明天!

如何进行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辅导

如何进行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辅导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单亲家庭也日益增多。这些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发展、学习成绩、品 德行为都存在很多问题,对学生本人的发展及班级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帮助单亲 家庭孩子走出困境,使他们顺利成长,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新课题。 一、单亲家庭学生普遍具有的心理特点 为使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较强的针对性,必须从分析其心理特点入手。 工作中我们发现,这些孩子在思想、心理、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上,其特点有如下几点。 1.孤独、自卑 单亲家庭的孩子常常闷闷不乐、情绪低落、兴趣明显减退,不仅对学校、社会中的各种新鲜 事物不感兴趣,而且对自己以前的兴趣爱好也提不起精神。在人际关系中,他们封闭退缩, 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情绪苦闷。他们的这种退缩往往出于自卑和认为任何人都无法帮助自己。因为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骄傲,特别是父亲,在他们的幼小心灵里,是百事通,是万能者, 是了不起的人。而处在一个没有父亲或母亲的家庭里,孩子就没有这种优越感,因而产生自 卑感。生活的不顺导致他们上课时情绪很难调动起来,反应也没有其他同学强烈,课后言语 较少,极少参与同学们的活动,整天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失落感很强。 2.疑虑、敏感 有些单亲家庭学生对任何事物都持怀疑态度,对老师的褒贬不理不睬,但对涉及自身的一些 问题又相当敏感,对挫折的承受力不强,爱说谎话,有时又表现得自尊心特强,受不了外界 的任何意外刺激,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对自己的尊重关爱。在自己的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情 况下,情绪波动明显,对自己灰心失望,无精打采,心情抑郁,严重的还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或行为。 3.逆反心理和反向行为 有的单亲家庭学生因为觉得父母离异很不光彩,再加上受到同学的歧视,就会慢慢地对父母、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感,尤其是当重新组合的家庭里有偏心的现象出现时,就会产生更大的逆 反心理,比如不愿同父母谈话,执意不听父母的忠言劝告,一味地与父母对着干,甚至产生 对父母的报复心。有时对家长的逆反发展到对老师、对同学、对社会的逆反,从而产生破坏性。有些同学把不满压抑在自己的心头,但压抑过久,超过了心理承受的临界点时,反而会 出现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行为。如有的学生在教室里最安静的时候突然大叫,或搞恶作剧作 弄他人,或在活动中过分显示自己,想以此吸引他人的注意,存在严重的人格裂变倾向。 二、采取的教育策略 正确分析、准确把握单亲家庭幼儿的特点,是班主任进行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而选择适合学 生特点的方法进行教育,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1.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进行教育 如同治病,教师如同医生。好的医生治病应是一人一方,而不是千人一方。因而在摸清学生 家庭背景详实情况的基础上,采取因人制宜的办法制定出具体的教育措施和方法是达到教育 效果的关键。孤僻、冷漠型的孩子大多处在单亲离异家庭,我们应该视之为子女,当他们的 父母亲,从学习、生活上主动关心爱护他们,充当他们家庭的一员,教他们做人的道理,用 和风细雨的工作方法,滋润他们的心田。还要从他们父母身上着手,通过家访,端正其父母 对待孩子的态度,说明不论后父后母都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都有教育好下一代的责任。教

班主任如何关爱单亲家庭的几个方法

班主任如何关爱单亲家庭的几个方法 一、了解有哪些是单亲的学生 从入班起就开始了解这类学生。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还可以从其他学生那里得知。把每个单亲家庭学生的情况跟科任老师说明,让他们与班主任一起关注这些学生。对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做出矫正,定期与家长联系,掌握单亲家庭学生在家中的情况。 二、用爱心去化解他们心中的压抑 对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最容易受伤的就是他们的心灵。只要我们班主任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就可能会让他们感觉到幸福。感觉到在这个班级过得快乐。 三、用友情弥补亲情 学生每天与自己的同学所处的时间是最长的,那么单亲家庭学生所处的环境,特别是他们与所生活的班集体以及与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在有良好班风的班级中,单亲家庭学生就会感觉是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集体里,他们自然会感到生活充满阳光,感到自己在不幸之中,又特别幸运。 另外,班干部是班主任非常好的助手,教育和帮助这些单亲子女离不开班干部。我们班的语文课代表就是单亲家的孩子,她做事很认真,积极负责,而且她的语文成绩也很好,很多学生都挺佩服她的。但是有一次她也犯错了,不想念书了。由于她父亲一直在外打工,母亲在她刚出生时就离开了她,她一直与她的爷爷住在一起,她爷爷说什么她也不听。后来我通过我们班的学生与她聊QQ,在学生们的深

情劝说下,她选择了回来,这仅仅与她不想念书的想法相隔半天。由此可见,这些单亲孩子还是向往集体生活的。 四、多鼓励,多表扬,让他们消除自卑 多数单亲家庭的孩子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因为自己不像别人那样拥有美满的家庭。他们常常表现出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或不相信自己。班主任可以“委以重任”创造条件发挥他们的才能,如安排值勤、担任科代表、主持班内事务等等,尽最大可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我班单亲家庭子女中有个男生,在父母离婚后随父亲生活。他的父亲经常早出晚归,没时间照顾他。因此,他养成了上网吧的习惯。他上课打瞌睡,学习习惯差,作业也经常不完成或字迹潦草,成绩一踏糊涂。而他的父亲对此除了批评还是批评,甚至对他讲只要他把高中上完就行了,结果使他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和自卑心理。我除了在生活上关心他外,还安排班上的一些任务给他。每天的课表由他写在黑板上,讲台脏了由他来整理,慢慢的,他感到自己被尊重,被欣赏,渐渐的,他上课也能主动学习了,连学生都感觉他变了,特别是小高考他也顺利通过了。 “委以重任”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找回自尊,树立自信心,培养责任感,克服自卑感,还有助于把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班级工作和学习中,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五、教育他们用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 班主任应帮助他们对这一社会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父母的事由他们自己去处理,孩子无法左右家庭。有一位学生的父母正在闹离

中小学教师扶贫帮扶学生记录10篇

中小学教师扶贫帮扶学生记录一 (1) 中小学教师扶贫帮扶学生记录二 (4) 中小学教师扶贫帮扶学生记录三 (6) 中小学教师扶贫帮扶学生记录四 (8) 中小学教师扶贫帮扶学生记录五 (10) 中小学教师扶贫帮扶学生记录六 (11) 中小学教师扶贫帮扶学生记录七 (13) 中小学教师扶贫帮扶学生记录八 (15) 中小学教师扶贫帮扶学生记录九 (16) 中小学教师扶贫帮扶学生记录十 (17) 中小学教师扶贫帮扶学生记录一 我校积极响应鄂城区教育局的帮扶号召,及时成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帮扶组长,全体教师为成员,深刻领会帮扶的精神,在执行教育局帮扶要求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展帮扶活动,无论是对贫困生、学困生还是留守儿童,我们的口号是“不落下一个孩子”。从他们的实际出发,制定了相应的帮扶方法,现将本次帮扶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悟精神,成立帮扶小组。 为使帮扶工作有的放矢,不流于形式,我校召开了多次的办公会,教师会,认真领悟、传达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把帮扶工作落实到学校的正常的教育工作中去,让教师清楚地认识到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并激励全体教师积极地抓好这项工作。结合学校的实际,成立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胡胜利校长亲任组长,刘双富任副组长,全体教职工为成员,这样的构成,足可以保障帮扶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针对实际,制定计划、措施。 针对学校的实际,每个学期的开学初,分别制定切实有效的学困

生、贫困生、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计划和措施,要求所有的教师结合学校的整体计划措施再制定各班级的计划措施,形成全校上下齐抓共管的局面,旨在让帮扶工作更深入,更具体。 三、结合要求,开展活动。 1、建立贫困生档案。开学初,我校便逐班调查贫困生的信息,在各班级上报的基础上,进行核对、比较,摸清了每个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监护人的姓名、工作单位等)建立了贫困生档案。 2、跟踪帮扶,做实事,做好事。结合贫困生不同特点,我校设计了不同的帮扶表格,要求帮扶教师进行跟踪的帮扶,落实每次帮扶的内容、形式,及时反馈出帮扶的效果并及时填写帮扶的记录,要求做一件事就要做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就要把这件事做好,要卓有成效。 3、号召教师资助贫困生。作为教师,应该身体力行。我校在组织教师进行正常的品行、学习帮扶的同时,还号召全体教师向这些特殊群体的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奉献爱心进行资助。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融融的关爱,从而以崭新的姿态和心态面对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4、号召学生帮助贫困生。现在的孩子往往有比较的心理,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时会产生自卑的心理,从而会远离群体而变得孤僻,不合群。针对这一现象,我校号召全体学生伸出友谊之手,主动和这些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辅导

浅谈学校对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辅导 时间:2011-10-12 11:57:10 来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者:仲秀红付辉 浅谈学校对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辅导 仲秀红付辉 (嘉峪关市胜利路小学甘肃嘉峪关735100)单亲家庭是指由于父母离异或其他变故形成的只有父亲或母亲与未成年子女一起生活的家庭。目前学校中单亲家庭学生的比率越来越高,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发展、学习成绩、品德行为等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对学生本人的发展及学校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这应引起学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教师应关注单亲家庭学生的发展,了解他们的特点,并施以耐心的教育,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顺利成长。 一、单亲家庭尤其是离异家庭的学生普遍具有的心理特点 第一,失落、自卑 这一点大多体现在女生和性格内向的男生身上。这些学生常常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落、兴趣明显减退,不仅对学校、社会中的各种新鲜事物不感兴趣,而且对自己以前的兴趣爱好也提不起精神。在人际关系中,他们封闭退缩,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情绪苦闷。他们的这种退缩往往出于自卑和认为任何人都无法帮助自己。因为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骄傲,特别是父亲,在他们的幼小心灵里,是百事通,是万能者,是了不起的人。而处在一个没有父亲或母亲的家庭里,孩子就没有这种优越感,同时,也由于世俗的偏见,认为离婚总是件不光彩的事,因而产生自卑感。生活的不顺导致他们上课时情绪很难调动起来,反应也没有其他同学强烈,课后言语较少,极少参与同学们的活动,整天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失落感很强。 第二,疑虑、敏感 有些单亲家庭学生对任何事物都持怀疑态度,对老师的褒贬不理不睬,但对涉及自身的一些问题又相当敏感,对挫折的承受力不强,爱说谎话,有时又表现

特别关爱离异家庭的学生

特别关爱离异家庭的学生 王化胜 青州市弥河初中

特别关爱离异家庭的学生 一些经历了家庭裂变的后进生,心理缺陷十分明显,往往表现为冷漠、孤僻、放纵、任性等。他们很容易采取自暴自弃等极端的人生方式,如离家出走,甚至犯罪。没有家庭温暖的孩子很容易误入歧途,后进生犯罪70%以上都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因此,学校对于离异家庭的后进生应当给予更多的关爱和保护,也应当从预防犯罪的角度关注他们的成长教育。 有这样一个案例:15岁的少年满某,在很小的时候就经历了父母离婚、母亲再婚。继父对他非打即骂,他从未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因此经常夜不归宿。不幸的家庭使他自卑感很强,致使他在校无心学习,学习成绩自然很差。因此,老师看不起他,同学冷落他,初一后他就辍学了。他开始游荡在社会上,经常光顾游戏厅、录像厅,在那里结识了许多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用满某自己的话说:在游戏厅里玩游戏的孩子有的不太好,我就是在游戏厅里学会了抽烟、打架,直至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进了监狱。 在这个案例中,家庭的分裂和错误的教育方法是满某走上歧途的开始,而缺乏正规的学校教育,过早地步入社会,又进一步把他推上了犯罪的深渊。学校对于满某这样失去家庭温暖、心理上很自卑的学生,不仅没有采取适当的关怀和教育措施,反而歧视,导致该生辍学。辍学后的满某闲散在社会上无人管理、无人教育,游戏厅等娱乐场所成了他的栖息之处,而这些场所的一些不健康因素,使他受到了不良影响,因而走上犯罪道路就是难免的了。 学校对于离异家庭的学生,主要是情感教育和人生观教育。如通

过各种主题班会、文体活动、义务劳动等有益的集体活动对他们进行情感渗透,丰富他们的情感,培养高尚的情操,摆脱消极卑微的个人情感体验。教师应满腔热情地对待这些心灵受到伤害的学生,经常与这些学生谈心,使他们懂得家庭和父母是无法选择的,但人生的道路却可以选择,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生活目标,正确对待人生的挫折。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当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融于集体之中,与集体一道前进。

困难家庭帮扶计划措施

困难家庭帮扶计划措施为进一步密切广大党员、干部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关爱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落到实处,让党员、干部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接受教育,根据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订此计划措施。具体如下:一、参与结对帮扶的党员、干部和结对帮扶数实行“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的方法,各帮乡单位科级领导干部每人结对帮扶1户。二、结对帮扶对象的范围1、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及五保户。 2、因灾、因病、因残、因失土、因丧失劳动能力等原因导致生活贫困的农村低收入家庭。 3、生活困难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复退伍军人、老劳模。三、结对帮扶的任务和要求结对帮扶困难家庭周期为三年。机关党员、干部要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做到结对联户,真心帮困。要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询问等方式,经常同困难家庭保持联系,随时掌握并努力解决困难家庭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尽力帮其

脱贫致富。帮扶对象有特殊困难时,以及“七一”和春节等重大节假日前夕,党员、干部要主动上门走访,做到登门入户看一看,生活情况聊一聊,社情民意访一访,党的政策谈一谈,困难之处帮一帮。原 则上要求每位同志每年至少走访2次以上,每年资助每户结对帮扶对象一定的资金和实物。在结对帮扶周期内,如党员、干部在县内有岗位变动的,一般不作调整;调出县外或退休的,其结对帮扶对象由本单位其他同志继续结对帮扶。各级领导干部、党组织原联系结对困难党员、困难群众在本次结对帮扶困难家庭活动中统一作了重新调整,原联系结对关系相应终止。四、加强领导为使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镇党委专门成立了领导班子。镇党委将适时组织人员对机关党员、干部走访帮扶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每年“七一”和春节走访慰问后,每位同志要及时把走访情况向镇党委报告。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随时掌握帮扶动态,特别是对结对帮扶工作中出现的先进典型事例进行跟踪报道。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分析与对策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分析与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中国传统的家庭婚姻观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生活中,家庭闹“地震”、“后院”“着火”屡见不鲜,其后果是导致家庭的解体,父母分道扬镳造成一个个健全的家庭。儿童心理学家查索克说:“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离异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离婚率逐年上升,而孩子在3—15岁期间,尤其是监护孩子的一方,处于对孩子的考虑,再婚比较难,成家的比较少,使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逐年增多。单亲家庭的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容易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也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笔者结合教学工作实践和周围单亲家庭孩子的情况,就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状况及教育进行一些粗浅的思考和探索。 一、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分析 据统计,我班就有8名。这些单亲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大多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因而影响其健康成长。掌握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状况及产生一些不良心理问题的原因,对辩证施教,加强管理和教育,促其健康成长,很有必要。 单亲儿童自身的心理比较复杂。一个家庭解体,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必定是孩子,一般又以学龄前期(3—6岁)到青春期(15岁)的孩子受影响最大。一个在备受父母关爱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突然间失去(死亡)或离去父母,孩子会在心理上有一段混乱期,在行为、态度、气质等方面随之会发生许多变化。 单亲家庭生活的儿童心理障碍在情绪方面主要表现为恐惧、焦虑、,抑郁;在行为方面主要表现为与伙伴相处不好,攻击性、破坏性和捣乱行为比较严重。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四分之一的儿童在失去双亲中的一方时,一段时间里,有强烈的恐惧、愤怒和羞愧、自卑感;近一半的儿童出现厌食、哭闹等不良行为反应,有的甚至对他人怀有敌意,或是有攻击性,有的怀有戒备心理;近三分之一的儿童因而变得异常冷漠,凡事无动于衷。有的儿童在受到父亲或母亲不良情绪影响之后,会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往,有时感到孤独无助,生怕别人取笑他(她),久而久之,有的心理发生畸形,没有长大成人反先走上犯罪的道路。在我曾经带过的班级里,一些单亲家庭的儿童常常为一件小事而打架吵闹,有的甚至偷拿、损坏同学的东西而宣泄心中的不满。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及行为倾向如不及时地加以正确引导,将会出现偏差,轻者表现为孤独、固执和不合群,如:我班有个女孩的家庭里,在一个学期里既然换了六个保姆,在谈心中得知每次都是因为她不满意而炒保姆鱿鱼的,重者会对别人产生忌妒和仇恨,或对一切都抱着无所谓的不良心态。 二、单亲家庭儿童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儿童生长发育是有阶段性、秩序性的连续过程,身体器官的发育也有一定的秩序。在3—15岁这个年龄段,孩子成长中往往会有几个生理上、心理上的转折期,无论在哪个时期父母不幸离异或意外伤亡,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造成单亲家庭儿童心理障碍的原因: 1.单亲前期潜在的因素。有的家庭在成为单亲家庭以前,就潜在着一种不利于儿童成长的紧张气氛,有的父母经常打架、吵闹、相互挖苦、讽刺、辱骂,有的夫妻在受到挫折时迁怒于孩子。据有关资料研究表明,儿童从2岁起便能真切感受到家庭的气氛。不同的家庭气氛会使儿童在思想、态度和一般行为中作出不同的反应。如果儿童在家庭中感到愉快和安全,

关爱单亲家庭学生工作方案

关爱单亲家庭学生 苏州市姑胥小学陈梦霞 现代社会,离婚率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单亲家庭学生也越来愈多。儿童时期正是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的时期,父母和睦相处,并给孩子更多的关心、爱护和帮助,就容易使儿童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而父母离异,往往会祸及子女,使孩子的性格发生变化,这样的孩子大多具有攻击性、行为怪异、感到孤单等等,因为他们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享受不到完整的爱。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我们班就有两个单亲家庭的案例。而我作为班主任在了解了他们的家庭情况后,酌情进行教育和疏导,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一些错误行为也得到及时纠正。 案例一: 学生Z在一年级刚入学时,十分活泼,但是注意力不太集中。刚学拼音时,她是全班同学中学得最不好的一个,因此我每天都将她留下来为她单独补课,后来从她奶奶那得知,她父母很早就离婚了,妈妈在乡下,她由爸爸抚养。而爸爸是个出租车司机,工作较忙,没有时间管她的学习,平时都由奶奶照顾。奶奶文化水平不高,不能督促她的学习。在与奶奶的交谈中,可以看出奶奶对她很溺爱,她在衣食方面的要求都满足她,而对于她的学习跟不上的情况,奶奶只是以粗暴的打骂来处理。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这个孩子做任何事都很不认真、不用心,总觉得凡事都由奶奶善后。根据她的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对策: 1、加强辅导,帮助其树立信心。 在单独辅导她的过程中我发现,她其实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东西很快,但由于没有家长在边上培养她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她学习十分马虎,成绩落后。在每次单独辅导时,我观察到她读完一个拼音马上就会用小心翼翼的眼神看着我,对自己很没信心,也可以看出她十分缺乏安全感,怕自己做错了被批评。我就跟她沟通,让她了解只要自己认真跟着老师在学,即使错了也没有关系。而在她读正确时,我及时的表扬她,鼓励她,让她了解学习并不是一件难事,她也可以做得很好。 2、与家长多联系,共同商讨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这位同学十分贪玩,偶尔会出现说谎、拖拉作业的情况。有一阶段严重到一上学就说自己肚子疼,哭着不愿意到学校。而她每次都肚子疼的那天,总有作业是没有按时完成的。

2020年单亲学生帮扶工作计划

单亲学生帮扶工作计划 这些学生有的是父母离异,有的是家庭缺损,有的则是父亲或母亲在外地打工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情感上产生着强烈的渴望,而这份渴望又往往得不到。家庭中只有父母中的一方,一人担任了两个人的角色。有的父(母)能胜任,有的父(母)则不能胜任。这样不完整的家庭,造成孩子心灵上的创伤,严重的会使孩子产生不良心理(1)自卑心。孩子因家庭缺少父母的一方,自感不如别人,疑心别人会看不起自己,滋生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直接影响了他的人际交往。(2)逆反心理。孩子的逆反心理多半是因为受到别人的嘲笑、奚落而逐渐形成的。(3)补偿心理。这类家庭的孩子企图重新获得自己失去的东西,他们认为自己是受害者,因此要求周围的人给予自己更多的特别关照,他们更容易产生利己主义。面对有这样心理的学生,我便倾注更多的爱和关注,在学习、生活中帮助他们,使他们找回自信,与人为善,懂得关心他人,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以促其健全人格的发展。 从开始任教至今,我接触了几名单亲家庭学生,他们多数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针对这些特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进行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 一、了解特殊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 俗话说“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只有了解了这些孩子的心理和性格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良好的教育,因材施教。通

过家访、调查、谈话等方式,我较全面地了解了这些孩子的家庭情况,也较深入地了解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这些孩子大都有以下特点: 1、忧郁、自卑、多疑和缺乏信心。随着孩子的学习年龄增大,因外部的评价在个体内心的投射,有的孩子会不由自主形成过于自卑或骄傲自大的不健康心理。由于孩子幼小的心理不能承受沉重的打击,加上同学之间有意或无意的伤害,使这些孩子逐渐地封闭自己,不愿意与人进行交往。自卑的学生往往自信心不足,夸大学习任务的难度,对学习有畏难情绪,做事轻言放弃,甚至对自己的未来失去希望;对于自大的学生往往错误估计学习难度,瞧不起别人,眼高手低。这样的学生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他人的言行过于敏感,怀疑一切,缺少自信心,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缺乏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这两种学生往往都难以跟老师或其它学生心理兼容,也难以达到自身最大的心理平衡。 2、妒忌、憎恨和逆反心理强烈。单亲的学生无论在精神上还是物质上,所得到的均不如健全家庭的孩子。在家庭中,由于单身父母常常心情不好,孩子容易成为父母不良情绪的发泄对象;在学校里,单亲的学生容易成为同学奚落和嘲笑的对象,有的常常会受欺负。这样会造成单亲孩子的逆反心理、报复心理,使他们表现出妒忌、憎恨一切,甚至会造成对班级、学校的公共设施进行破坏,产生恶意捉弄或攻击行为 3、任性、放纵和缺少关爱。由于家庭的变故,离异的父母总觉得亏欠孩子,想更多地补偿孩子。长期如此,往往会产生溺爱和对

离异家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离异家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沈荡中学姚培坤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能适应于新世纪竞争的人才,需要具备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三方面全面发展、和谐统一,构成完善人格的整体。学校是培育新型人才的摇篮,作为基础工程,学校教育需要从培养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能经受全球挑战的人才目标出发,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的心理辅导,是运用现代化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教学理论,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进行科学的、适时的和适度的心理辅导。 现在离异、单亲、贫困、暴富等特殊家庭出现比重的增大,受这些不利家庭环境的影响,给学生带来多种多样严重而复杂的心理冲突和精神危机,也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因此,如何对这些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教育和引导,树立他们自信、自立、自强的健康人格,培养他们对人生和未来的追求和奋斗,以便使他们能健康成长,这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 小H(请允许我隐去她的名字,用她名字的第一个字母称谓),女,16岁,独生子女,离异型家庭。个子瘦小,行为迟钝,智力反

应也很一般。上课不敢发言,作业质量低,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属于较差的。忧郁、胆小、孤僻,看不到她脸上的笑容,看不到她与同学交往,在班级中她没有要好的朋友。做任何事都显得信心不足。 在对她进行家访以后,了解到小H在父母离异后,跟随母亲居住。母亲有一男友同住,周末有父亲接去住,孩子的学习,生活主要有母亲来管。但事实上母亲没有很好地负起教育照顾孩子的任务。孩子的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备忘录经常没人签名。多次跟她家长联络,均无回音。在备忘录上留言,也无法见到小H家长的踪影。后经多次催促小H,母亲才来了一张回条,声称工作忙,连孩子的晚饭也常常无暇顾及,更不用说关心她的学业了,没空到学校来联系。 从以上的情况来看,造成小H性格和学业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家庭。父母离异,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创伤。家庭生活不稳定,学业上无人督促帮助,造成学业方面的问题成堆,学习成绩差,以至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奚落,导致小H不敢与同学交往,变得更加自卑,更加孤僻胆小。生活使她过早地尝到了艰辛,在生活中,她无意中已经形成了一种自我无能的信念。 了解了小H的情况以后,我深深地震动了。难以想象,一个失去家庭,没有母亲关爱的女孩会怎样成长,更让人担心的是一个失去自信的孩子将怎样面对她今后的人生。我对自己说,我一定

班主任如何关爱单亲家庭的学生

班主任如何关爱单亲家庭的学生 单亲家庭是父母一方亡故或离异的家庭,单亲子女指单亲家庭中的未成年人。单亲家庭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子女教育形成缺陷,单亲子女的教育已成为教育者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完整家庭儿童相比,离异儿童在智力发展、学习成绩、被同学接纳程度以及亲子关系等方面均明显较差,在品德、性格、情绪方面的问题行为明显较多。单亲家庭的孩子有的由父母一方领着生活,有的是住在父母重新组合的家庭里,还有的则是依附着爷爷奶奶。这既影响了学生健康、活泼的发展,可悲的是他们给社会进步带来了沉重的隐患。单亲学生的增多,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重视单亲学生特殊的心理现象并采取合适的教育手段。 一、了解单亲学生特殊的心理现象 单亲家庭的学生或因享受不到充分的家庭温暖,或因社会的某种偏见,或因其家庭的经济原因以及其它因素,往往会表现出下面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及行为特征: 1、自卑型: 这类自卑感强的学生表现为沉默寡言,他们从不谈起甚至回避双亲的事,对任何人(包括班主任)都保守着这个秘密。他们填表则隐瞒家庭情况,经济有困难不会申请补助。这类学生有的原有美好而远大的理想,有的甚至一度争硬气要改变环境,但又由于自卑,不能使自己的理想协调发展。自卑的心理影响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属不健康的心理现象。 2、孤独型: 单亲孩子,特别是随父亲或住在重组家庭里的孩子,由于父亲的粗心或与继父母之间的隔阂,他们的亲情交流受到限制,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是多余的人,自然而然就产生孤独感,行为上表现出离群,不大方,没有多少人与他活动。 3、渺茫型: 每人都有自己的自尊与自信,在正确引导下,就能树立信心,确立生活的目标。然而,有的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家庭引导,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能设计美好的生活蓝图,有的甚至本有美好的理想之花,但因家庭的破裂没有及时培育这朵花,导致没有结出甜美的果。 二、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班主任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具体措施: 第一,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 从入学起就开始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人头档案,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并详加记载。把每个单亲家庭学生情况跟科任老师说明,由他们帮助负责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的关照,行为的矫正,定期与家长联系,掌握单亲家庭学生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 第二,用爱心抚慰创伤 对离异家庭的孩子来说,最受伤害的是心灵和情感。常言道,心病需要心来医。为此我们跟学生打交道最多的班主任就要让他们把失落的爱捡回来。 班主任可以用“爱心”行动来表示对单亲学生的关爱,以情来感动他们,比如班主任可以利用课间、节假日,为其补课、带他们出去游玩等。还可以在单亲学生过生日时赠送一件小礼物,在学习困难时多加以辅导,生活上要关心冷暖温饱,有时还可以把学生请到家中去玩,以真情来感动他们。班级也要开展一系列的“爱心”活动,发挥集体力量来帮助他们,使他们体会集体的温暖。。通过一系列活

单亲家庭帮扶计划

单亲家庭帮扶计划 单亲家庭帮扶计划这些学生有的是父母离异,有的是家庭缺损,有的则是父亲或母亲在外地打工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情感上产生着强烈的渴望,而这份渴望又往往得不到。家庭中只有父母中的一方,一人担任了两个人的角色。有的父(母)能胜任,有的父(母)则不能胜任。这样不完整的家庭,造成孩子心灵上的创伤,严重的会使孩子产生不良心理(1)自卑心。孩子因家庭缺少父母的一方,自感不如别人,疑心别人会看不起自己,滋生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直接影响了他的人际交往。(2)逆反心理。孩子的逆反心理多半是因为受到别人的嘲笑、奚落而逐渐形成的。(3)补偿心理。这类家庭的孩子企图重新获得自己失去的东西,他们认为自己是受害者,因此要求周围的人给予自己更多的特别关照,他们更容易产生利己主义。面对有这样心理的学生,我便倾注更多的爱和关注,在学习、生活中帮助他们,使他们找回自信,与人为善,懂得关心他人,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以促其健全人格的发展。 从开始任教至今,我接触了几名单亲家庭学生,他们多数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针对这些特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进行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 一、了解特殊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 俗话说“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只有了解了

这些孩子的心理和性格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良好的教育,因材施教。通 过家访、调查、谈话等方式,我较全面地了解了这些孩子的家庭情况,也较深入地了解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这些孩子大都有以下特点: 1、忧郁、自卑、多疑和缺乏信心。随着孩子的学习年龄增大,因外部的评价在个体内心的投射,有的孩子会不由自主形成过于自卑或骄傲自大的不健康心理。由于孩子幼小的心理不能承受沉重的打击,加上同学之间有意或无意的伤害,使这些孩子逐渐地封闭自己,不愿意与人进行交往。自卑的学生往往自信心不足,夸大学习任务的难度,对学习有畏难情绪,做事轻言放弃,甚至对自己的未来失去希望;对于自大的学生往往错误估计学习难度,瞧不起别人,眼高手低。这样的学生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他人的言行过于敏感,怀疑一切,缺少自信心,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缺乏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这两种学生往往都难以跟老师或其它学生心理兼容,也难以达到自身最大的心理平衡。 2、妒忌、憎恨和逆反心理强烈。单亲的学生无论在精神上还是物质上,所得到的均不如健全家庭的孩子。在家庭中,由于单身父母常常心情不好,孩子容易成为父母不良情绪的发泄对象;在学校里,单亲的学生容易成为同学奚落和嘲笑的对象,有的常常会受欺负。这样会造成单亲孩子的逆

学困生辅导记录

六年级上学期学困生转化记录 "学困生":这些学生虽然为数不多,但由于他们跟不上班集体的整体要求,不能及时完成学习任务,为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关注学困生,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教育观念,以“一个不能少”为目标,强化学困生转化工作,狠抓工作落实,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育人环境, 以下是学生***同学转化记录: 主要措施 1.从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等方面注重对***的关爱,“备课时必须对***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提出问题,合作学习中必须让***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他当面辅导”。 2.对***及全班“微笑进课堂、尊重进课堂、民主进课堂、探究进课堂、合作进课堂、创新进课堂”。对***厌学,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3.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批改作业时,对***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习为主;考完试,找***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让***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 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效果: 1.***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2.***找出了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了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 3.解决了他的厌学思想。 4.变成了一个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的好学生。 辅导对象:*** 情况简介: ***同学学习成绩较差,平时考试的情况令人担忧,书写速度快,但是快中不能求好,字迹马虎,认字、写字的情况比较糟糕,但是该生性格随和,平时总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上课也能比较认真的听讲,爱劳动,成绩虽不太好,但是许多同学都乐于和他交往 转化措施: 1、走近***,发现其闪光点,促其上进。

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龙塘乡中心学校封进军 关键词:离异表现影响原因教育方法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本校离异家庭学生的问卷调查,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家庭对他们身心发展的影响,然后从五个方面具体详细的论述了对他们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当今社会,离婚现象日益普遍,有社会学专家统计:进入2000年之后,中国的离婚率以每年二百万对的速度递增。日益上升的离婚率带来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离异子女的教育问题便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孩子是家庭与婚姻的产物。家庭离异对子女心理的负面影响已日趋严峻,并对这些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障碍,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思想、学习以及身心健康的正常发展。如果引导不当,极有可能使他们未来的人生滑向深渊。因此对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尤为显著。离异家庭的孩子往往表现出孤傲、不合群、逆反、脆弱等心理特征,教育的难度相对较大,那如何引导和教育好离异家庭子女,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本人结合本校实际,从微观的角度,对离异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谈一点体会和心得。请同行不吝赐教。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此次调查的对象是我校七年级至九年级学生中29名离异家庭子女和部分班主任和课任教师,调查的方法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和个案分析法。 二、调查内容分析 1、离异家庭学生人数在全校学生群体中所占比例的调查 ○1、单亲家庭学生人数占学校学生人数的6.7%;○2、各校各班人数分布不均,最多者竞占总人数的16%以上;○3、99%的单亲家庭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2、父母离异对子女身心发展产生的影响。 离异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显著的消极影响:94%的离异家庭子女知道父母离婚后自己感到愤怒、痛苦,极易产生恐惧、羞愧和攻击性行为;96%的学生对父母离婚感到不理解,认为父母自私。离婚子女一般都有情绪低落、烦躁、冷漠、孤独、受压抑的特征。例如:一名班主任介绍,在开“感谢父母”的主题班会课上,班里一名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离异家庭学生,整节课始终低着头,表情很冷漠和痛苦。92%的离异家庭学生在父母离异后,在集体活动中胆怯、懦弱、有自卑心理,生怕同学看不起自己。父母在离异过程中,家庭气氛紧张,孩子受刺激,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父母离异后,孩子缺少父母一方的关怀照顾,深感压力大。父母再婚后,有些学生不习惯新的家庭,背上包袱,学习精力分散;98℅离异家庭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个案分析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个案分析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b18970111.html,2010-8-30 9:57 王玉兰>>进入论坛 内容提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的一般方法是不够的,教师学习科学理论,掌握科学方法,更新观念,改变行为,是做好转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工作保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通过一个案对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分析和辅导。说明教师更应该下功夫去设计与学生交往,处理问题,改变学生不良习惯与行为的教育方法,措施,并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实施。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决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健康情绪诚实倔强措施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的一般方法是不够的,还须及时洞察学生的心理问题,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是对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分析和辅导。 一、个案基本情况 姓名:孙XX 性别:女年龄:10岁籍贯:广东班级:三(4)班 家庭住址:南海市桂城兴业新村C4华箢604 二、问题行为概述 (1)行为方面: ①学习成绩差,经常拖拉作业,经常要抄袭别人的作业。 ②经常说谎,为人不诚实。 ③对同学无礼貌。 ④脾气倔强,经不起批评。 ⑤做事懒散,每天上学总是不能和大家按时到校。 ⑥班主任找其谈话,态度一般,总不吭声,不正面抵触,对科任老师的批评教育总不服气,且对老师的爱憎表现过分了些。

(2)学习方面: 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高兴时喜欢与同学讲话,影响周围同学学习。 ②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习惯差;常欠交作业,经常要抄袭别人的作业。 ③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持久性。 (3)性格方面: 性格暴躁,容易冲动,自控能力差,散漫任性;有时情绪好起来会帮助别人;爱发脾气;有缺点或错误难以承认,对别人的指出千方百计找理由狡辩,说别人的不是,把所有的错误和责任都强加在别人身上。 三、个案生活背景 (一)家庭背景: 1、家庭成员母:中年、离异,姐姐未完成初中学业休学在家。 2、母亲整天忙于生意,无时间管教孩子。 3、家庭教育的意识相当淡薄,平时只顾忙着挣钱,对孩子物质上的需要求尽量满足,但几乎是没有时间与她谈心,有时处理问题时态度粗暴,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之间几乎成为陌路人。 4、母亲与她沟通不足造成拒学心理加上母亲文化水平低,看不懂孩子的作业, 给了她有机可乘。 5、对她的教育不得法。平时对她百依百顺,造成了她脾气任性,而有时又为了种种事情,对她要么就是管不了,要么就是大打出手。 6、由于她脾气倔强,任性,家长管不了,使她养成了种种不良的习惯,性格和行为,学习出现了明显的偏差,再加上自己贪玩,最后导致学习成绩较差、脾气倔强,任性。 四、教育措施

用关爱的心教育单亲家庭学生

用关爱的心教育单亲家庭学生 沂源县韩旺中心学校孟凡叶家是爱的港湾,是教育的先天土壤,父母是第一任老师。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在温暖的家庭和父母的关爱下由呀呀学语到长大成人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生活中的种种原因,离婚率不断上升,再加上车祸、疾病等非自然死亡因素,一批学生的家庭不再完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单亲家庭。不少单亲家庭的学生,受家庭不良影响和学校教育不当及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产生心理异常,行为表现让人难以理解,形成所谓的“后进生”或“”特殊群体。这类学生往往衣着不整洁或者奇装异服,不讲卫生,易冲动好幻想,经常逃学,深夜不归,甚至于数天不归家在外流浪,剐小同学的钱物,经常毁坏公共财物,甚至连自己的衣服、书籍、文具也不爱惜,经常损坏或丢失,对生活、学习玩世不恭,给学校管理带来了许多复杂的新问题。 单亲家庭子女往往性格怪癖,不善于与他人友善交往,不能和其他同学一样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成为学校里“独特的一道风景”,。单亲家庭子女也是社会和祖国的未来,随着数量的上升,做好这部分孩子的教育工作已经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我认为应多给单亲家庭子女一点理解和关爱。 1、用理解和关爱的心去认识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特殊性。单亲家庭是残缺的家庭,其子女享受不到完善的爱和系统的教育,作为教师要带着理解和关爱的心去对待他们,做他们的工作,联系实际,力争工作的实效性,为祖国培养有理

想、有道德、守纪律、有文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用理解和关爱的态度去了解单亲家庭子女,做到因材施教。要对单亲家庭子女实施有效的教育,首先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个性,方法可以是正面观察,也可以从侧面了解。正面观察就是老师要经常注意单亲家庭子女的表现,“察其言,观其色,”及时发现问题,还要注意寻找机会和他们谈心,从中找到单亲子女心理失衡的轨迹。侧面了解主要是听取同班同学的反映,前任老师的介绍和进行家庭访问。部分单亲家庭子女不愿把心理问题暴露给老师,正面观察收效不大,侧面了解却能掌握真实的情况。只有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本着博大的胸怀走近单亲家庭子女,了解到每个单亲家庭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帮助他们象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3、用关爱和理解来实现单亲家庭子女“家庭爱的弥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假如我们的孩子都能以乐观的情绪去看世界,假如他周围生活中的每一种现象都能向他展现出美丽、精细、柔弱、温和色彩的话,他就会易于接受教育,就会贪婪地聆听你的每一句话。”对单亲家庭子女而言,他们更渴望老师无私的爱。老师怎样关爱单亲家庭子女?首先要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去深入理解这些孩子。“理解是改变偏执的良药”(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师只有理解了单亲家庭子女的苦楚,才会产生宽容心,才会去关爱他们。现在在校生中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生下来就生活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一旦家庭发生变故,父母的关注产生偏离,他们一夜之间忽然发现自己不再重要,心理失衡就产生了,

弱势群体帮扶计划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弱势群体帮扶计划 我校弱势群体主要分为两大类:一部分为经济弱势,一部分为学习弱势。针对学校学生的情况,做如下帮扶计划: 一、经济原因导致的弱势群体学生帮扶计划 1、响应国家和学校的各种贫困生资助政策,建立由国家资助、社会爱心捐助、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多种助困形式为主的机制与体制。积极核实并落实贫困学生的家庭情况,确保将助学金发放到真正贫困的学生手里。 2、因为学生的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学生会因为家庭生活困难、衣着和生活用品方面无法与其它同学攀比,导致他们无法融入到班级中,内心孤独、自卑。针对这类现象,学校将实施“爱心关注”工程,构建以心理辅导老师和班主任老师为核心的服务体系,确保对贫困生的关爱活动深入到每个贫困学生心里。“爱心工程“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树立贫困生的模范典型(如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挫折和困难,了解自己各种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并学会克服不良情绪的方法,培养他们直面艰难困苦和信心和决心。 (2)加强贫困生的基础技能培育。由于家庭贫困和教育环境的因素,大部分贫困生自小就没有广泛的兴趣,在计算机、英语等课程的学习上也比较费劲,这使他们与其他同学存在发展不同步的现象。因此,要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基础技能类的培训。例如:教师课后为学生补习英语,微机室为贫困生练习微机创造开放的条件。 (3)加强贫困生的心理关注。班主任要对单亲家庭的贫困生、学习困难的贫困生进行定期的关注和谈话,了解他们在不同时期的心理动态和需求,尽可能的在生活上、心理上、学习上给予支持和帮助。 二、学习原因导致的弱势群体学生帮扶计划 学校将针对主客观原因造成的部分学习困难学生,采取“科学辅导+技巧帮扶”的帮扶计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强化跟踪流程管理。 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各班级要实行跟踪调查反馈制度,建立“学困生”转化情况记录,对其在家庭、社会、学校的成长过程进行跟踪调查,及时鼓励与引导,扬长避短,防微杜渐。 2、注重方法,开展活动。 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帮扶教师要注重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对“学困生”,教师要真心爱护,要与之“心连心”,交朋友。充分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坚持多鼓励、多正面引导,切忌歧视、放弃。教师要念好“三字经”,即:立足于“鼓”,着眼于“拉”,着手于“帮”,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困生”的恐惧心理或逆反心理。 (1)因材施教,重视学习辅导。 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教师要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用生动灵活的教育教学方法吸引“学困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坚持“四个优先”,即“优先提高、优先答疑、优先检查、优先表扬”,并根据需要经常给他们开小灶,着力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 (2)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开展学生互助活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