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年湖南单招地理模拟试题:区域农业发展

2016年湖南单招地理模拟试题:区域农业发展

2016年湖南单招地理模拟试题:区域农业发展
2016年湖南单招地理模拟试题:区域农业发展

2016年湖南单招地理模拟试题:区域农业发展

【试题内容来自于相关网站和学校提供】

1:图示平原区域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应该是( )。

A、尽快开发未垦荒地,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B、大规模退耕还湿地,停止粮食生产,建立自然保护区

C、全面退耕还渔,变种植业主导产业为水产业主导产业

D、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2: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与美国中央大平原商品谷物农业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要粮食作物都是小麦、玉米

B、二者都是商品农业,商品率都很高

C、二者都实现或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劳动生产率都很高

D、二者农场一般都是国有大型农场

3:

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主要原因是( )

A、热量和水分较充足而且配合好,雨期短,光照条件好

B、土壤肥沃,热量条件比南方地区好

C、降水条件比南方地区好

D、热量条件和降水条件都比南方地区好

4:

于东北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区,自然地域单元完整

B、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水热条件配合协调,南北没有热量差异

C、有我国最大的平原、最肥沃的黑土地和最大的天然林区

D、区内河流水量丰富,季节变化不大,含沙量很大

5:下面为某乡镇“生态农业循环示意图”。读图可知该生态农业模式

A、最适宜在西藏推广

B、加快了城镇化发展

C、改善了生态环境

D、属于大牧场放牧业

6:图8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一森林一村寨一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

1。能维持这一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关键是

A、江河

B、森林

C、村寨

D、梯田

2。哈尼族人的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可以避免洪涝灾害

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可以观赏梯田美景

3。在所列的哈尼族文化习俗中,对农业生态起着重要作用的是

A、新年祭祀树神

B、长街酒宴庆新年

C、稻田养鱼

D、土司制度

7:下图表示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情况。图中人均粮食产量围绕着趋势线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从中间的趋势线到边沿的宽度,即为平均的波幅,产均波幅与趋势线之比,表示粮食产量的稳定性高低。波幅越大,粮食产量越不稳定。阅读图文资料,完成1—2题。

【小题1】1955年至2006年我国粮食产量的稳定性表现为【小题2】图示最后一个粮食产量不稳定期,其出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8: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东西向农业自然条件的差异示意图,读图回答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有关问题。(11分)

(1)东北地区从东向西年降水量和积温分布呈现的规律?其中,B处积温最低、年降水量最高的原因?(5分)(2)东北地区是我国比较稳定的、商品率较高的商品粮基地,小麦、水稻是本区的主要细粮作物。试分析图中

C、D两地自然条件,选择最适合的粮食生产布局:(6分)

①C地最适合的粮食生产是,理由是。

②D地最适合的粮食生产是,理由是。

9: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圈。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①、②、③、④、⑤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小题2】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10:

下图中虚线内是世界沙尘暴多发地区之一。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l)该区域沙尘暴多发的季节是__________。

(2)这段时期,影响该区域的_____________风越过_________山脉,到达平原地区时,温度升高,变得干燥。

(3)由于100多年前移民对该地区的过度开发,导致了____________,才使得该地区的沙尘暴日益频繁。

11:(20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并比较A、B两条山脉特征的差异。(6分)高

(2)分析C附近海域多雾的自然原因。(4分)

(3)第二十一届冬奥会2010年2月12日到2月28日在温哥华进行。雪上项目安排在温哥华以北世界知名的冬季滑雪胜地山城惠斯勒。试从地理角度说明惠斯勒适宜滑雪比赛的自然条件。(4分

(4)试分析D区域耕作业不如畜牧业发达的原因。(6分)

12:该表是中美两国的两个苹果产区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成本的相关资料。据表回答问题。

1.表中的美国产区最可能位于

A、300N—400N西海岸

B、300N—400N东海岸

C、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D、五大湖区

2.表中的中国产区与美国产区相比,具有的优势是

①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条件更适宜②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

③夏季光照条件较好④劳动力成本较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读海南岛图(图中虚线为等温线,岛内封闭实线为等高线),完成问题。

1.该岛M地的年太阳辐射量比P地要多,主要是因为M地()

A、晴天天数多

B、海拔高

C、地处夏季风的迎风坡

D、纬度高

2.读图中相关等值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虚线值的大小:④>③>②>①

B、实线值的大小:a>b>c

C、从虚线看,此岛现在是冬季

D、从虚线看,此岛现在是夏季

3.海南岛一年可种植三季稻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沃

B、热量充足

C、雨水充沛

D、地形平坦

14:读东北地区略图。

【小题1】我国最大的沼泽地和C处的农业生产类型是( ) A、畜牧业为主

B、种植业为主

C、农产品加工业为主

D、淡水养殖业为主

【小题2】关于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玉米分布普遍,由北向南的比例逐渐减少

B、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

C、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45°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D、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小题3】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山环水绕,沃野千里②农业生态类型单一③自然地域完整④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全部⑤生产部门齐全A、①③⑤B、①②⑤C、②③⑤D、①③④

15: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下表是该地气候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说出该地区的地形类型名称和甲地地形部位名称。

(2)描述该地区气温的季节特征。

(3)分析该地区气候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4)该地计划在图幅所示东北部修建水库,水库最大蓄水量时水面高程不超过390米。你是否赞成在该地修建水库?请依据图表信息说明理由。月份

1

2

3

4

5

答案部分

1、D

本题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循环经济在农业中主要表现为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它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形成经济上和生态上的良性发展。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D

试题分析:我国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为国有农场,而美国中央大平原的商品谷物农业属于私营农场,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农业生产。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我国东北地区和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概况,结合选项判断即可。

3、C

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因此品质上乘;再加上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使用农药,具有绿色大米优势。

4、C

教材中所指的东北地区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地域单元,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一部分地区;从气候上看,本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南北方向上由于纬度位置的差异,热量条件差异很大,由南向北可依次划分出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温度带类型;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肥沃,东北地区有我国第一大林区和天然林区,森林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区;东北地区的河流具有较大的季节变化,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河流的含沙量很小。

5、C

读图,图中有沼气生产,沼气是各种有机物质在一定的温度、水分、酸碱度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经过嫌气性细菌的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气体,必须在较高温度环境才能产生发酵,青藏高原温度低,不适宜推广,A 错。这是生态农业模式,只是保护改善了生态环境,不能加快城镇化发展,B错、C对。图中标注的是奶牛饲养,不是大牧场放牧业,D错。

6、1B2C3A

7、【小题1】D【小题2】A

8、

(1)大致从东向西逐渐递减;平原、河谷地区积温较高;山地迎风坡降较多

B地是大兴安岭,地势较高,气温低;夏季处在迎风坡,降水较多(5分)

(2)①小麦中部平原广阔,年降水量少,适宜旱作

②水稻东部山区河谷盆地,年降水量和积温较高,适合水稻生长(6分)

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越向西年降水量和积温越少,松嫩平原积温最多。B处位于大兴安岭东部,海拔较高,积温低,因属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

(2)C地位于松嫩平原,积温高,降水少,土壤肥沃,适合种植小麦;D地位于东部的山间河谷盆地,年降水量和积温较高,适宜种植水稻。

考点:东北地区的气候和农业

9、【小题1】D【小题2】C

循环经济是工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具体来说,工业的可持续方向是清洁生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是生态农业。

【小题1】只要弄清楚该地区农业科技园各生产环节之间的联系即可。

【小题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农业科技园属于乳畜业,而决定乳畜业的因素主要是市场和饲料,农业科技园自身的种植业提供饲料,而与外界联系的只有销售环节。

10、(1)冬、春(只答春季也可)(2)西落基(3)草场(植被)破坏

本题考查美国沙尘暴的分布和成因,是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读图中的经纬网,可判断出图中虚线内的沙尘暴多发区位于美国的西南部地区。

(l)该区域大部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春两季,来自大陆北部的寒冷空气可沿中部平原南下,使该地气候寒冷,并多寒潮,空气干燥,易形成沙尘暴天气。

(2)该地处在西风带内,这段时期,影响该区域的西风越过落基山脉,到达平原地区,温度上升,变得干燥。

(3)导致该地区沙尘暴日益频繁的主要原因是100多年前移民对该地区的过度开发,如开垦草原,使得该地区草场退化、沙漠扩张,从而导致沙尘暴等恶劣天气经常出现。

11、

(1)主要有(西部高大山地、中部平原、东部低缓的高原、山地)三大地形区;(2分)南北纵列。(2分)A 山脉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2分)B山脉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2分)A山脉地势高峻,(2分)B山脉地势较低缓。(2分)

(2)沿岸有寒流经过,水温较低;纬度较低,蒸发旺盛,水汽充足。(每点2分,共4分)

(3)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丰富,冬季积雪量大;位于山区,有建滑雪道的地形条件。(每点2分,本小题共4分)

(4)纬度较高,气候湿冷,无霜期短,土地较贫瘠,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不利于种植谷物)(4分,因果各2分);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乳畜产品市场广阔。(4分,因果各2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是要求学生紧密结合图例,先从大的方向概括出该区域西部高大山地、中部平原、东部低缓的高原、山地的地形区特点,再从海拔、走向对A、B山脉进行比较。

(2)结合图中所给的信息,可以得知该区域为北美。C附近有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水温较低;纬度较低,蒸发旺盛,水汽充足,导致该海域多雾。

(3)惠斯勒适宜滑雪比赛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进行作答。

(4)D位于五大湖区,该区纬度较高,气候湿冷,无霜期短,土地较贫瘠,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饲料,同时市场需求大。

考点:世界区域地理;农业区位因素;气候类型的应用。

12、1.A2.C

试题分析:

1.从表中数字可知,美国该产区冬季温和,夏季高温,属于亚热带,年降水量470~520 mm,五大湖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气温在0 ℃以下,不符合题意;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大于表中产区;30°N~40°N东海岸受洋流、飓风等的影响,年降水量也较大。只有A(地中海气候)正确。

2.通过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比较,可明显看出中国在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条件具有优势;气温年较差、夏季光照条件相差不大;结合两国的特征,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较低。所以C正确。

考点:本题组考查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点评:本题组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试题充分体现了地理为生产生活服务这一理念。解答本试题的关键是:(1)根据气温与降水对美国某区域进行空间定位。(2)通过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提供的数据判断中国产区与美国产区相比具有的优势。

13、【小题1】A【小题2】C【小题3】B试题分析

【小题1】试题分析:由图中万泉河的流向知,海南岛中间高,四周低。因为海南岛主要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所以P为迎风坡,M为背风坡。迎风坡,盛行上升气流,多云雨天气,M处为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量大。选A。

考点:地形变化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小题2】在北半球,等温线越靠南,数值越大;A错。等温线在陆地上向低纬凸出是冬季;故D错C正确。由图中万泉河的流向从c点向东流,知中间高,四周低即c>b>a。

考点:等值线应用。

【小题3】很明显海南岛可以达到一年三熟主要是由于纬度低,全年热量条件充足,生长期长。所以选择B。

考点: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14、【小题1】A【小题2】D【小题3】A

试题分析:

【小题1】C处位于我国呼伦贝尔草原,以畜牧业为主,故A正确。

【小题2】东北地区纬度高,受气候影响大,玉米由北向南逐渐增多,故A错误;我国最大的苹果基地是在山东丘陵,故B错误;水稻并未扩展到北纬45°以北的黑龙江沿岸,故C错误;受纬度位置影响,东北地区大豆和小麦种植比例由北向南逐渐增多,故D正确。

【小题3】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的五个盟市,东北地区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三面环山,中部地区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平原面积广阔,地势坦荡,黑土深广,多沼泽湿地,自然地域完整,生产部门齐全,生产类型多样,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故A正确。

考点:东北地区农业区位分析。

15、

(1)丘陵;鞍部(2分)

(2)冬季温和,夏季高温,四季分明。(3分)

(3)冬季遇寒潮(低温)天气,农业生产易遭受冻害;(2分)冬春降水少,春温回升快,农业生产易遭受旱灾(2分);夏季多暴雨,农业生产易遭受洪涝灾害。

(4)赞成。理由:降水季节变化大,建水库可以调节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地势低洼、开阔,利于蓄水(或图幅北部河谷狭窄,利于建坝);临近农用地、居民点,便于生产、生活用水。

不赞成。理由:该地已有河流流经,可提供生产、生活用水;迁建公路和居民点,增加建设成本;淹没大片耕地,人均耕地减少。

试题分析:

(1)图中等高线较稀疏,海拔一般小于500米,以丘陵为主;甲地西北部和东南部等高线闭合且数值出现内大外小的变化,其地形为山峰,甲地位于两山峰之间,是鞍部。

(2)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地夏季温度较高,冬季温度较低(高于零度),冬夏气温变化较明显,四季分明。(3)从气温变化可以看出,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冬季温和,农作物仍在生长,因此,若此时出现寒潮,将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危害;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地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加剧,可造成土壤缺水,农业生产易遭旱灾。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农业生产易遭受洪涝灾害。

(4)此类问题应先写出观点,针对观点写出理由。若赞同,可从该地适宜修建水库的有利条件和修建水库的作用方面分析;若不赞同,可从修建水库的不利条件及修建水库后的不利影响方面分析。

考点:地形判读、气候特征描述、气象灾害的影响

高考地理考前押题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

高考地理考前押题: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完成第1~2题。 1有关此农业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有效地缓解中部地区的水土流失②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得到就地转化③中、西部形成密切联系的产业链④各自的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易地育肥”对草场建设的意义在于( ) ①为产粮区提供大量畜力②减缓对草场的压力③有利于实施退耕还草④为产粮区提供充足的有机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第1题,图示发展模式能充分发挥中部和西部的优势。第2题,“易地育肥”在牧区或产犊区充分利用当地草场条件,以放牧方式饲养母牛、繁殖犊牛,犊牛断奶后,立即或者养到1岁后转移到精料条件较好的农区进行短期强度育肥,然后出售或屠宰。对草场来说可以减缓对草场的压力,有利于实施退耕还草。 答案:1.B 2.B 3.(2013·山东文综,1~2)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

第3~4题。 a b 3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 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 4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①、 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解析:第3题,在流域开发过程中,植被减少,蒸发量减少,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下渗会减少,地表径流会增加。故选C项。第4题,该流域的三个阶段中,植被逐渐减少,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逐渐下降,在经历相同的暴雨过程中,洪水汇集的时间逐渐缩短,故阶段Ⅰ对应曲线③,阶段Ⅱ对应曲线②,阶段Ⅲ对应曲线①。 答案:3.C 4.C 5.20世纪80年代后国家调整棉花生产布局,提出“南方稳定,北方发展,新疆大发展”的指导方针。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的棉花产业发展迅速,棉花总产、单产、调出量连续19年位居

22018届高考地理提升训练20农业生产活动

5.兰州高原夏菜主要供应东南沿海地区的原因可能是 ( ) 提升训练20农业生产活动 读图,完成第1~2题。 1. 图示区域最重要的农业区是 ( ) A. 雅鲁藏布江谷地 B. 汾河谷地 C. 黄河谷地 D. 湟水谷地 水量大,灌溉水源丰富 ④有黄河流经此地,灌溉水源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2017浙江嘉兴期末)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东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数据表 成第 3~4题。 上海 江苏 浙江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全国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人) 0.02 0.07 0.05 0.31 0.21 0.10 0.10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千克/公顷) 7 044 6 207 6 175 4 916 5 872 5 870 4 885 3. 下列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中人均谷物产量最低的是 ( ) A. 上海 D.黑龙江 (2017浙江宁波九校期末)兰州高原夏菜是利用当地独特的气候特点 ,在高海拔地区生产 的优质 蔬菜。近年来,在各级经销商的艰苦推介与科学经营下 ,每年80万吨的兰州高原夏菜通过东南沿海 53个大中型蔬菜批发市场成功走上南方 22个城市的大众餐桌。据此完成第 5~6题。 2. 图示区域最重要的农业区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位于高原上的河谷地区,海拔较低,夏季气温较高 ( ) ②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 ③夏季高山冰雪融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与东北地区比较 ,长江三角洲地区谷物单产高的主要原因是 ( ) A. 土壤肥沃 B. 水热充足 C.地形平坦 D.机械化水平高 B.浙江 C.吉林 0(X)0 ■<神就 夕训耐I ?城市 陆斋(址) ■山前I 口刃细 口 nxn]

高考地理 中国地理中国的农业教案

中国地理——中国的农业 [考纲要求]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知识讲解] 南方的水稻栽培、黄河流域的谷子栽培世界最早。大豆的原产地、栽桑养蚕和栽培茶树的故乡。我国是生产粮食、棉花、油菜籽、猪牛羊肉最多的国家。耕地占世界7%,人口占世界22%。 1、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1)大部分在中低纬度,热量条件优越。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雨热同期。 (2)水资源总量丰富,地区分布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多旱涝灾害。 (3)山地多,耕地、林地面积小。 (4)历史悠久,耕地质量好,后备资源不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等地区)。 (5)生物资源品种丰富。 1、种植业 (1)种植业与自然条件 影响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活、水源丰富、足够的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 分布: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秦岭——淮河以北:旱地,农作物有小麦、棉花、花生、甜菜、华北一年 两熟或两年三熟、东北一年一熟。 秦岭——淮河以南:水田,农作物有水稻、棉花、油菜、甘蔗,淮河以南 一年两熟、海南岛一年三熟。 (2)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 重要性:需要量大;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均增长慢,人均量不多;自然灾害频繁。 提高粮食产量途径:一是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二是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产 和质量。 建立条件: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水平较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 好处:粮食生产专业化,可以大规模使用优良种子、先进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主要基地:三江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鄱阳湖、洞庭湖、 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松嫩平原(四江三湖一成松)。 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南疆等5大片。 油料基地:山东、河北——花生,长江流域——油菜(播种面积最大)。 糖料基地:甘蔗——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生长期长,需水肥量大,喜高温);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出口农业基地: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花卉、蔬菜、水果等。 适应市场,发展多种经营:自然条件多种多样,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需求多方面,提高农民收入。 2、林业、牧业和渔业 (1)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 作用:既有环境效益,又有经济效益。既提供木材,又提供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 南北差异 商品粮 基 地

(完整版)新人教版区域地理农业精心整理超详细学教案

高二地理中国的农业学案 南方的水稻栽培、黄河流域的谷子栽培世界最早。大豆的原产地、栽桑养蚕和栽培茶树的故乡。我国是生产粮食、棉花、油菜籽、猪牛羊肉最多的国家。耕地占世界7%,人口占世界22%。 一农业(种植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耕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在我国,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 1. 农业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光热水土地)。 (1)气候: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2)水源: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 (3)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酸性红壤适宜种茶树;甜菜耐盐碱) (4)地形:不同的地形区(坡向、坡度、高度),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需求: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2)交通运输: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商品农业、外向型农业) (3)劳动力:数量、素质。 (4)工业、城市的发展:城郊农业的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地价呈递减状况。 (5)科技: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主要通过影响其他因素而影响农业区位。 (6)政策: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 2. 种植业 (1)自然条件 (2)分布 世界上农业发展较早、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分布在降水适中的热带、温带平原地区。 我国的种植业区也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区。 3.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二、中国农业的发展:1、中国农业发展条件: 生物 水资源土地气候 自然条件 不利 有利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高温、雨热同期 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 多大风、寒潮、暴雨、台风等灾害性天气 总量丰富,河川径流量居世界第6 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径流季节变化大总量丰富、类型多样耕地、林地比重小,后备土 地资源不足、垦殖费用高 有些动植物资源缺乏保护和合理开发 种类多样 有利于品种的优化和改良 农耕历史悠久、土壤肥沃多山、干旱地区面积广

统编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区域经济发展第四十四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练习

第四十四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2018·济宁模拟)华北地区果农利用麦秸、玉米秆、杂草等物质,覆盖在果园里,覆盖厚度在15~20 cm。每年将腐烂的物质埋入果园,然后继续覆盖,但覆盖时一般避开2-3月份。据此完成1~2题。 1.果农覆草避开2-3月主要是为了( ) A.防止杂草生长B.促使雪水下渗 C.提高地表温度D.增大昼夜温差 2.果农在果园覆草对果树生长的有利影响是( ) ①增加地表植被②减少水分蒸发③提高土壤肥力 ④调节土壤温度⑤防止果树烂根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④⑤ 解析:第1题,2-3月正是冬末春初,气温还较低,地表覆草后会减弱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阻碍地温回升,故要避开此时间段覆草。第2题,果园覆草不是土壤中长出的植被,故①错误;地面覆草可减少水分蒸发,而果树烂根的原因是土壤中水分多,故⑤错误。 答案:1.C 2.B (2018·河南百校联盟联考)吠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方法,由吠(沟)和亩(垄)两部分组成。该方法对土地的利用有“上田弃亩,下田弃吠”两种方式。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的两种吠亩法。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甲吠亩法有利于( ) A.抗风透光B.保温通风 C.抗旱保墒D.排水防涝 4.与图甲相比,乙吠亩法在农作物生长中的主要优势是( ) A.土壤水分充足B.昼夜温差减小 C.风力侵蚀降低D.通风透光性好 5.影响该地区农业耕作方法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B.光照 C.土壤D.水分 解析:第3题,图中甲吠亩法的特点是在地势高的田里,将农作物种在沟里,而不是种在垄上,这种吠亩法是“上田弃亩”。由于水往低处流,把农作物种在沟里,有利于抗旱保墒。第4题,乙吠亩法是“下田弃吠”,

高一地理农业地域类型资料讲解

即墨四中高一地理导学案——农业地域类型 出题人:高一地理组时间:2015.5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重点: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学习难点:对比分析各农业地域类型和区位条件方面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考查点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常用的几种农业类型(补充介绍) (1)亚洲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 区位因素:自然条件 1、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 区,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多雨热量充足气候区。大部 分集中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的地区,降水充沛, 雨热同期,水源充足。 2、地形:主要集中在平原,盆地丘陵地区,地形平 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3、土壤:人工改良的水稻土,土壤肥沃 4、水源: 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原因 1、劳动力:水稻种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力强度大, 而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2、人均耕地:由于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小,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3、生产习惯:由于历史的悠久种植水稻的传统经验丰富。 4、食物偏好 (2)商品谷物农业 种植作物:小麦、玉米 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 亚、俄罗斯、乌克兰,我国的东北、西 北国营农场 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 优势 自然因素: a)地形:地势平坦开阔(中央大平原) b)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世界三 大黑土区之一) c)水源:水源充足(五大湖及密西西比 河提供灌溉水源) d)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温带大陆性气候) 社会经济因素: a)人口: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b)工业: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农业机械及电力、化肥、农药 c)科技: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d) 交通:五大湖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铁路相衔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3)大牧场放牧业 分布及放牧牲畜品种美国、阿根廷牧牛 (干旱、半干旱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牧羊 潘帕斯草原发展气温温和,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 大牧场放牧业的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性区位优势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促进了牛肉的销售 阿根廷为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使肉牛方便地通过布宜诺斯艾利斯等港外运发展牧牛业采取的措施大打机井,开辟水源 种植饲料 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的研究

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18 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生产活动 双基训练 我国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通过调查,记录了该地区农事活动的时间表。据此回答1-2题。 1.影响该地区作物熟制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降水 C.政策 D.市场 2.分析表中信息,该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 A.松嫩平原 B.华北平原 C.鄱阳湖平原 D.珠江三角洲 山东省菏泽市为我国的“牡丹之乡”,牡丹种植历史已有几百年历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科研基地、出口基地和观赏基地。2012年初,国家林业局将菏泽市列为全国专用牡丹生产基地试点区。据此回答3-5题。 3.国家林业局选择在菏泽市建设专用牡丹生产基地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C.临近黄河,水源充足 D.种植历史悠久,技术先进 4.所谓“催花牡丹”,是指运用高科技促成栽培技术,打破牡丹的自然生长规律,使牡丹顺应人意,随时反季节盛开。菏泽牡丹的催花技术早已炉火纯青,可催花的牡丹品种已有上百种,达到了一年四季“想开就开、想谁开谁开”的境界。影响“催花牡丹”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土壤 C.市场 D.技术 5.菏泽某园艺有限公司每年生产鲜花牡丹80万只,产品大量出口到荷兰、俄罗斯、日本、德国、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影响菏泽鲜花牡丹销往世界各地的主要原因是( ) A.便利的交通和保鲜技术 B.适宜的气候 C.廉价的劳动力 D.优越的政策 下图为“某设计师设计的‘蓄水菜棚’工作原理示意图”。“蓄水菜棚”和普通大棚相比,可以将地面蒸发掉的水分收集再次利用。据此回答6-7题。 6.“蓄水菜棚”主要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中的( ) A.光照和水源 B.热量和水源 C.热量和土壤 D.光照和土壤 7.设计师设计“蓄水菜棚”的理念是( ) A.回收利用污染物 B.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C.减少废弃物排放 D.保护生态系统平衡

2020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单元质检卷: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含解析)

2020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单元质检卷 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2018重庆期中)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为农作物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下图是我国东北地区及其农作物秸秆资源产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秸秆主要来自() A.小麦、大豆 B.水稻、大豆 C.玉米、水稻 D.玉米、甜菜 2.该地区秸秆还田的合理方式是() A.建沼气池,沼渣还田 B.能源化、饲料化后还田 C.就地焚烧或直接还田 D.机械粉碎或堆沤后还田 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结合我国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分布特点判断其秸秆来源。第2题,能源化、饲料化后还 田可解决当地饲料、燃料和肥料之间的矛盾,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2018广东广州调研)粮食生产集中度是指某时期某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下表 反映我国不同雨量带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据此完成3~5题。 3.1990—2010年我国粮食生产重心的变化趋势是() A.由中温带移向暖温带 B.由半湿润区移向湿润区 C.由半干旱区移向半湿润区 D.由亚热带移向暖温带 4.造成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化 B.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C.农业技术进步 D.交通运输网络发展

5.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 A.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 B.更有利于水热资源的高效利用 C.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 D.增加了台风、洪涝的灾害风险 答案3.D 4.B 5.A 解析第3题,由表可知,2010年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在降雨量400~800毫米和≥800毫米的地区较高,说明我国粮食生产重心位于东部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结合与1990年相比的变化 可知,降水量≥800毫米的地区粮食生产集中度下降最多,而降水量400~800毫米的地区粮食生产集 中度提高最多,说明我国粮食生产重心由亚热带移向暖温带,由湿润区移向半湿润区。第4题,在计 划经济时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等东部沿海地区都是中国的粮食主产区。改革开放以来, 这些地区率先成为市场化、国际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区域,由于种粮效益低,大量粮田转 为工业和城镇建设用地,再加上外向型农业和高效经济作物的发展、农业结构的调整,使这些地区的 粮食种植面积锐减。所以,这些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地区退出粮食主产区的行列,使北方地区 成为我国粮食主产区。所以造成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第 5题,从耕地资源的地区分布来看,北方地域广阔,土地资源丰富,而南方尤其是东南沿海人多地少。 所以,北方与南方相比,具有人均耕地数量较多的优势,土地容易产生规模效益,从而为粮食生产的大 规模机械化生产提供了较为优越的条件。所以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 我国某省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14 ℃,年降水量约1 400毫米。右图为该省耕地分布状况示意图。据 此完成第6~7题。 6.该地的地形() A.以平原为主 B.以低山丘陵为主 C.以高原为主 D.以盆地为主 7.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当地农业发展应() ①开展多种经营②实行立体布局③扩大种植规模④延长农业产业链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6.B7.A 解析第6题,该省25°以下有坡耕地比重超过50%,25°以上陡坡耕地比重约15%,耕地中坡耕地面积 较大,说明该地地形崎岖,多山地丘陵。第7题,该省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故该省 位于南方地区。从地形、气候条件分析应该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实行立体布局,利用优势农产品 优势,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2018江苏高考考前全真模拟)下图为深圳行政区域调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高中地理 中国的农业(教案)

中国的农业 [考纲要求]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知识讲解] 南方的水稻栽培、黄河流域的谷子栽培世界最早。大豆的原产地、栽桑养蚕和栽培茶树的故乡。我国是生产粮食、棉花、油菜籽、猪牛羊肉最多的国家。耕地占世界7%,人口占世界22%。 1.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1)大部分在中低纬度,热量条件优越。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雨热同期。 (2)水资源总量丰富,地区分布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多旱涝灾害。 (3)山地多,耕地、林地面积小。 (4)历史悠久,耕地质量好,后备资源不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等地区) (5)生物资源品种丰富。 2.种植业 (1)种植业与自然条件 影响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活、水源丰富、足够的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 分布: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东北一年一熟 南一年两熟、海南岛一年三熟 (2)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 重要性:需要量大;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均增长慢,人均量不多;自然灾害频繁 提高粮食产量途径:一是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二是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产 和质量 建立条件: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水平较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 好处:粮食生产专业化,可以大规模使用优良种子、先进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主要基地:三江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鄱阳湖、洞 庭湖、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松嫩平原(四江三湖一成松) 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南疆等5大片。 油料基地:山东、河北——花生,长江流域——油菜(播种面积最大) 商品粮 基 地

高考地理-区域经济发展-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区域经济发展 模拟创新题 一、选择题 (2016·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三次诊断)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行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与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的比值。读我国S省区比较劳动生产率变化及其2009年产业产值结构图,完成1~2题。 1.下列四幅图中,最有可能表示S省区2009年产业就业结构的是() A B C D 2.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对劳动力的转移影响较大,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越大劳动力转移人数越多。如果仅考虑比较劳动生产率,则S省区劳动力转移规模最大的方向可能是()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B.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D.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2016·河北唐山统考)下图为京津冀城市一体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在一体化背景下,天津应成为() A.知识型区域B.加工型区域

C.资源型区域D.贸易型区域 4.同京津相比,河北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A.人才密集B.交通便利 C.地价便宜D.市场广大 (2016·宁夏银川一中期末)枸杞是宁夏五宝之一,宁夏境内的中宁县是我国著名的枸杞之乡,已经有6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中宁地区土壤碱性重,昼夜温差大,这样的自然条件适合枸杞的生长。回答5~6题。5.该地区枸杞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有() ①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②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 ③水源充足,黑土肥沃④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6.该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有() ①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②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 ③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④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二、非选择题 7.(2016·福建省漳州八校高三2月联考)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图1为陕西省某区域略图。图中阴影部分东西狭长,南北窄小,像一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部,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这里人口密集,且贫困人口多,是扶贫开发重点区。 材料二: “秋淋”(连续4天出现降雨,且降雨量达到20毫米及以上),是陕西关中地区对秋雨的习惯叫法,当地秋雨期一般自8月中旬后开始,最晚可持续到10月上旬。陕西秋雨具有持续时间长,雨量大,暴雨多,灾情严重等特点。 材料三: 图2为陕西某地农业结构调整示意图。

(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考题

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 题组1 区域农业发展 [2015浙江文综卷,7—8,8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2.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②增加耕地面积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1—3,12分]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3—5题。 3.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4.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 )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5.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2014海南地理卷,6—8,9分]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下图)采用滴灌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棉和有机棉。据此完成6—8题。 6.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热量 B.土壤 C.光照 D.水分 7.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 ( ) A.降低运输成本 B.改善生态环境 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增强市场竞争力

(完整版)北美地区和美国区域地理知识总结精华

北美地区和美国 一、位置与范围 1、经纬度位置: 北温带为主,北部为北寒带(25oN—85o N,20oW—120oW -180o)西半球北部,大部分处于西经度。 2、海陆位置: 美洲北部,北起北冰洋,南至墨西哥湾, 东靠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3、范围: 加拿大、美国、格陵兰岛(丹麦) 二、自然区域特征 1、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 白令海峡 丹 麦 海 峡 纽芬兰岛东部为古老的高原和山地,如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 西部是科迪勒拉山系北部,有海岸山、落基山等南北走向山脉,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巴 芬 岛 中部是宽广的中央大平原地区, 平原北部湖泊众多,南部为密西 西比河冲积平原,西部为大平原 高原山地古 老,久经侵 蚀而成。 较低缓 加拿大境内的拉布 拉多高原、美国境 内的阿巴拉契亚山 东部高 原、山 地区 密西西比平 原由密西西 比河冲积形 成 平坦 北部多湖泊,南 部密西西比河平 原 中部平 原区 两大板块相 撞挤压形成 高大山系 多山峰,山 间有盆地高 原 海岸山、落基山 等平行山脉 西部高 山区 形成原因 地形特征 组成 三大地 形区 2.主要河流和湖泊:水量大,利于灌溉、航运和发电 (1)密西西比河: 世界第四长河,流域北起五大湖附近,南达墨西哥湾 (2)圣劳伦斯河: 从安大略湖东北端流出,向东北注入大西洋圣劳伦斯湾 (3)五大湖 按大小分别为苏必利尔湖(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 是冰川活动的最终产物。除密歇根湖外均为美、加两国共有。五大湖的安大略湖与圣劳伦斯河相通,注入大西洋。 3.气候 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大 北美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冬冷夏热,夏雨稍多 地形对气候影响大 ①为什么极地气候西高东低?----洋流 ②为什么在北美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 和地中海气候狭长分布于沿海地区?----地形 ③为什么在北美东部降水量是从沿海向 内陆地区逐渐减少?---东部山脉低缓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经济发展》精练卷及答案解析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经济发展》精练卷 第Ⅰ卷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松茸是世界上珍稀名贵的天然食用、药用菌,我国二级濒危保护物种。松茸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为苛刻,好生于养分不多且比较干燥的林地,出土最适宜温度为12-20℃,且需要昼夜温差大,有雨水滋润、光照充足的环境,目前全世界不可人工种植。中国近年来鲜松茸生产出口量相对稳定在1000吨以上,有时还略有增长。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影响松茸品质的主要因素是 A .人工采摘经验B .技术创新手段 C .产地自然环境 D .松茸品种优劣 2.近年来我国松茸生产出口量略有增长的原因是 A .技术培育新品种 B .松茸开采量增加 C .种植面积的扩大 D .市场需求的增大 3.松茸出口量增长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A .提高经济收入 B .降低产品价格 C .增加就业机会 D .优化产业结构 融水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县。2015年当地政府提出了“山上茶牛羊、田里稻鱼螺”的产业思路,梯田里种的是特色紫黑香糯米,稻子全部用山泉水灌溉,稻子收获后,田里的禾花鱼也养大了,排干田里面的水,就把鱼收上来。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与同纬度东部地区水稻种植业相比,融水苗族自治县水稻( ) A .生长期短 B .品质好C .投入劳动力少 D .单位面积产量高 5.“山上茶牛羊、田里稻鱼螺”的产业思路体现了( ) A .山区资源的立体开发B .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C .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D .与相邻区域的经济联系 6.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发展,给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启示是( ) A .发挥区域优势,做强特色产业B .产业集聚,加剧企业间竞争 C .做大加工产业,提高经济效益D .引进高科技产业,提倡创新 下图为我国某地的蔬菜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该农业面向国内外市场,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5农业生产活动解析版

课练15 农业生产活动 15 小题狂练○ [2019·安徽淮北模拟] 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也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近年来,该地制种业结构发生变化,蔬菜、瓜果、花卉等制种规模迅速扩大。下图示意河西走廊地区,据此完成1~2题。 1.与黄淮海平原制种基地相比,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最明显的优势是( ) A.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较近 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C.海拔高,气温低、病虫害少 D.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 答案:B 解析:河西走廊地处内陆,气候干燥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作物种子质量优良。 2.该地制种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源 B.机械 C.土壤 D.市场 答案:D 解析:由于蔬菜、瓜果、花卉等制种利润更大且市场需求量大,导致该地制种业结构的变化。 [2019·西安联考]由于区域环境的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下面为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和四种农业地域类型景观图。读图回答3~5题。 3.甲、乙、丙、丁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在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中,对应正确的是( ) A.甲——e B.乙——b C.丙——a D.丁——d 答案:A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a为西欧和中欧的乳畜业,b为亚洲南部的季风水田农业,c为东南亚的热带种植园农业,d为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e为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f为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甲、乙、丙、丁四图分别代表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商品谷物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 4.甲、乙两农业地域类型共同的区位因素是( ) A.地广人稀 B.靠近市场 C.交通便利 D.劳动力充足 答案:C 解析: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的发展均需要便捷的交通,所以对交通条件要求较高。 5.丙、丁两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征是( ) A.机械化程度 B.水利工程最大 C.投入劳动力多 D.受市场影响大 答案:D 解析:商品谷物农业和种植园农业中作物的种植面积、类型受市场的影响较大。 [2019·100所名校联考]清朝,新疆以捕捞野生资源为主的渔业生产空前发展,文献记载当时“新疆有水之处,大半有鱼。鱼之大小,视水之大小也”。近年来,特色冷水渔业、休闲渔业、设施渔业、水库渔业和水产品加工业等蓬勃发展,鲑鳟鱼类、河鲈、河蟹等名优品种产量达到水产品总量的35%,“绿色新疆、品质渔业”的品牌形象逐步确立。读清代新疆渔业地理分布示意图,完成6~8题。 6.下列叙述能体现清朝新疆渔业生产分布特点的是( ) A.产鱼地北疆较南疆多 B.产鱼地集中在湖泊 C.产鱼地多分布于盆地边缘 D.产鱼地东多西少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产鱼地西多东少,南疆较北疆多,产鱼地多分布于盆地边缘的河流。 7.与现代相比,清朝新疆渔业生产空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场需求旺盛 B.冷藏保鲜技术先进 C.渔业资源丰富 D.水网密布,水量充沛 答案:D 解析:清朝新疆的人口数量较现代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现代低,因此当时水产品的市场需求量较现代少;当时的冷藏保鲜技术为非常传统的技术,并没有现代的冷藏保鲜技术先进;清朝新疆渔业生产以捕捞野生资源为主,因此渔业资源丰富是其发展的先决条件;清朝与现代,新疆的自然环境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河网密度较低,较东部季风区的河流,新疆的河流水量较小。 8.有利于新疆渔业品牌形象确立的主要条件是( ) A.水质好,品种优 B.饵料充足,人工饲料投放少 C.交通便利,市场广

地理必修三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一、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本章学习思路: 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二)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 1.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 ①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 ②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 ③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注: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2)地形、土壤条件: ①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 ②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面积占全国平原总面积的1/3); ③周围山地环绕,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31%); ④土壤肥沃(广泛分布黑土、黑钙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注: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一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 2.社会、经济条件 (1)工业基础: ①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生产资料; ②工业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交通条件: ①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②与周边国家相比,东北地区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③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3)人口状况: ①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多。利于农业经营规模化; ②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2015-2019高考地理试题分类 第十七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 题组1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8全国卷Ⅲ,3—5,12分]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1—3题。 1.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 A.基础设施较完善 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 D.更易招募劳动力 2.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 A.从事商业活动 B.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 D.扩大种田规模 3.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D 与中心集镇相比,县城为更高等级的区域中心,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资金供应更加充裕,故 A、C错误。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受原料的影响较大,而受市场影响相对较小,且县城消费能力更强,故B错误。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分布在中心集镇,招募的工人多为当地农民,工人上班离家近,可以兼顾农业,因此当地农民更倾向于到中心集镇的加工企业上班,使得这些加工企业更容易招募劳动力,活力较强。 2.C 当地有相当规模的人口属于本地务工务农兼业的农民,这一群体既要在当地城镇务工,还

要兼顾务农,故“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既方便农民务工,又方便其在农村务农。 3.B 乡村振兴战略应立足激活乡村活力,繁荣乡村文化,增加农民收入等,因此,通过加大当地优势资源开发,鼓励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开展多种经营,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可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大规模机械化种植需要大幅度扩大种植规模,且农业机械投入较大,在贫困山区难以实现;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对当地农村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2015浙江文综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4~5题。 4.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5.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②增加耕地面积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④改变耕作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4.B 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甲地在21世纪初期土地利用方式为湿地,因此甲地海拔较低;丙地纬度低于乙地,热量条件好;丙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区,排水条件好于乙地,因此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丁地在20世纪五十年代和21世纪初期都为林地,林地主要位于山区,海拔较高,开发条件较差。故选B。 5.B 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措施。该地为东北平原,农业要大规模经营需要增加资金投入,有利于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材料中说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故可增加的耕地已经很少。东北地区的气候决定了耕作制度。故选B。 (2014海南地理卷)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下图)采用滴管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复习: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学生版)

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 模拟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近年来,土地问题日益受到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成为2010年两会上的热点问题。读我国某省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完成1~2题。 1.根据所给资料分析,该省(区)最可能是( ) A.四川 B.江西 C.宁夏 D.内蒙古 2.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最有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有( ) A.湿地破坏和土地沙化 B.水土流失和红色荒漠化 C.土地盐碱化和黑土流失 D.大气污染和森林面积减少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能源工程标志着西部地区成为我国21世纪能源开发的重点和战略基地,西部的能源生产直接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3~4题。 3.关于西部地区的能源分布,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的风能资源丰富 B.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C.西部各省区都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D.西部的煤炭资源只分布在中纬度省区

4.关于我国西部地区能源生产系统产出效益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产出效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B.改革开放后产出效益增长最快 C.能源生产系统的产出效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进入21世纪西部能源开发存在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 读2005年江苏和福建两省农业部门比较优势指数表,回答5~6题。 注:指数大于 5.影响两省种植业和林业比较优势指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热 B.地形 C.土壤 D.降水 6.根据两省的数据推断,广东省在全国最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部门是( ) A.种植业 B.林业 C.牧业 D.渔业 多年以来我国的华北地区水资源频频告急,为解决天津用水紧张的状况,国务院决定实施引黄济津,即从位于山东东阿县的位山闸引黄河水进入天津市,全长440千米。引黄济津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水污染。据此回答7~8题。 7.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缺水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江河径流量年际变化不大 B.北方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少 C.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处于半干旱、干旱地区 D.北方地区耕地多,水资源少,加剧了缺水现象 8.此次调水并没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华北地区缺水的状况,要想彻底缓解华北缺水的状况,其有效的措施是( ) ①引长江水进入华北②引珠江水进入华北③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④大量开采地下水⑤将华北地区的部分居民搬走 A.①③ B.②④⑤ C.③⑤ D.①④⑤ M公司为世界著名的电子企业,于1992年开始在我国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建生产厂。目前天津已成为M公司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M公司的天津生产基地本着就近采购的原则,使在华供应商由1995年的130多家发展到2001年的700多家。读图完成9~10题。

2019年高考重点文综地理专项选编区域经济发展-解析版

2019年高考重点文综地理专项选编区域经济发 展-解析版 【一】选择题,每题4分〔20〕 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关键,所以实施新型城市化不能过度追逐城市化率,而要在〝化〞字上做文章。以下图为我国2019年—2019年城市面积和城市人口的年增长率图。完成下题。 图中现象会导致 A. 城乡差异日趋减小 B. 城市土地浪费严重 C. 城市化率迅速提高 D. 城市交通拥堵缓解 以下属于做好新型城市化的〝化〞的关键措施是 A. 调整行政区划 B. 建设城市道路 C. 激发商业活力 D. 强化专业培训 【小题1】B【小题2】D 此题考查学生读图能力。读图,图示表达了城市的人口年增长率在22 019年高考模拟地理精选0年之后就低于城市面积年增长率,说明城市存在土地浪费严重的问题。应选B。 此题考查做好新型城市化的关键措施。实施新型城市化不能过度追逐城市化率,而要在〝化〞字上做文章,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关键,就是要让进城的农民真正落户,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务。故调整行政区划,建设城市道路,激发商业活力对新型城市化没有大的作用。只有强化进城的农民专业培训,才能让农民融入城市,真正解决〝人〞的问题。应选D。 读图,完成问题。 该地区耕地大量减少的原因是() A. 土地的次生盐碱化 B. 土地沙化 C. 气候变暖使海平面升高 D. 建设用地过多 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山水城市生态模式 B.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

C. 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寻求最正确状态的城市规模扩张模式 D. 改造或淘汰那些耗能大、成本高、污染大的企业 【小题1】D【小题2】B 此题考查我国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以及读图分析能力。据图中区域轮廓特征可知,该地区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该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较快,建设用地占用了大量农田,因此使耕地面积减少,D正确;ABC不是主要原因。应选D。 此题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大量占用耕地、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所以该地区走可持续发展的的道路,应针对相应的问题采取措施。ACD均可以解决该地区存在的问题,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那么;对产业结构而言,应提升加工制造业的层次,大力发展交通、金融等服务业,而不应提高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B错误。应选B。 以下图是瑞士的河流和主要山脉示意图,该国德萨雷的梯田式葡萄园,用陡峭的山坡上的石头垒成一道道石墙,在上面堆积土壤,建成一道道梯田,梯田脚下是波光粼粼的湖泊,对岸是连绵起伏的山脉。充足的阳光和湿润的气候使这里成为该国著名的葡萄酒产地,据此回答以下小题。 葡萄园的耕作方式有利于〔〕 A. 增大田间温差 B. 保持水土 C. 抑制杂草生长 D. 接受阳 光直射 材料中描述的葡萄园在图中的位置是〔〕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有诗人这样写道:〝德萨雷是幸福的,因为有3个太阳照耀着它的葡萄园〞,诗中的〝3个太阳〞是指〔〕 ①日照充足②土壤在夜晚提供热量③湖面反射太阳光提供热量④石墙在夜晚提供热量⑤气候湿润,降水较多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⑤ 【小题1】B【小题2】A【小题3】C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