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

一、研究目标

证券业自律管理是证券市场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并未在理论研究中得到应有的重视,证券市场管理大都侧重于外部监管的研究,而对自律管理着墨甚少。然而,随着各国证券市场普遍的蓬勃发展,证券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复杂程度的日益提高,自律管理的重要性逐渐凸现。1992年,国际证券交易所联盟(FIBV)在其白皮书中指出“自律是,并且一直是,对证券市场进行管理的第一步”;1998年,自律管理原则被纳入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颁布的《证券监管目标与原则》。

从理论上讲,我们考察市场外部监管是否有效,不可回避的问题是,证券市场本身是否存在有效的管理约束机制?这个问题应该包含若干子问题,即:证券市场是否存在自律管理机制?证券业的自律管理依赖那些市场条件的建立?自律管理的行为主体和管理对象是什么?如果说自发的自律管理不充分,需要政府直接管制的介入,那么,二者如何结合?结合的边界如何确定?如果是在发展中国证券市场的环境下考虑这些问题,还应该进一步分析中国证券市场中的具体约束条件是什么?这些约束条件对证券业的自律管理有什么影响?

本课题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上阐释证券业自律管理的内在形成机理,分析自律管理的内在逻辑、基础条件、作用机制、效应评价,及其与政府他律监管的互动演化。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现实约束条件,从证券业协会自律管理、证券交易所自律管理和证券商自律管理三个层次对中国证券业自律管理的实践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和分析,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证券业的自律管理,力求提供具有实践意义的政策建议。

二、总体思路

面对中国证券市场的迅猛发展,我们不能仅关注具体的制度该怎么设计,而忽视制度赖以形成并发挥作用的约束条件的考察,对于证券业自律管理的研究也是这样。如果我们只是站在为政策制定者出谋划策的角度,就只能口号式地宣称“应强化证券业自律管理的作用”等,这样的说法其内容必然是空洞的。因此,我们的研究从理论上解释“自律管理的形成和发挥作用的条件,以及条件的变化

和自律管理的发展”开始,把自律管理视为一种合约安排。

从合约的角度看经济世界,竞争性的市场会自发地产生自律管理机制,市场的本质是自律性的。在市场参与者的竞争中会自发形成自律性的合约来约束竞争的行为。

从合约的角度看待证券业自律管理,既然任何一种合约安排或几种合约的并存都是约束条件下的效率最大化,那么提高效率的愿望就必须通过约束条件的改变来实现,我们往往无从知道怎么样改变约束条件才能促进效率的提高(正如我们已经进行的改革措施有很多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一样),能大致断定的是,效率的提高应该与交易费用的降低方向应该是一致的,因此,如果能证明约束条件的改变将导致交易费用的降低,那么,这种改变应该也是可以提高效率的。

把证券业自律管理视为一种合约,那么基本思路就是,首先考察这种合约形成的约束条件是什么?然后分析随着约束条件的变化,自律管理合约本身的内容和形式会有什么变化,以及与法律等其他合约形式会有怎样的关系?在做了这样的分析之后,需要进一步分析在中国的特定约束条件下,证券业自律管理合约的实现形式及可能的变化方向。为此,首先需要对中国证券市场的现实约束条件及其对证券业自律管理的影响加以分析,以探寻中国证券业自律管理存在问题的根源。其次,为求提供具有实践意义的政策建议,需要对现实约束条件下证券业协会自律管理、证券交易所自律管理和证券商自律管理三个层次的功能、作用机制和内容分别加以分析,对比国际经验指出问题与不足,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主要内容

循着上述思路,本课题的内容共分为4个部分:

第一部分在把自律管理视为一种合约安排的基础上,对证券业自律管理的形成机理和在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内容与形式的变化进行经济学分析。该部分的第一章建立了一个基本的分析模型,从交易费用的视角来解释自律管理机制的形成、自律的产权基础和自律管理的执行保证,由此进一步分析自律向他律的转化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二章分析了其他因素对证券业自律管理的影响,首先通过欧洲行会制度与中国行会制度发展演变的比较来分析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

对交易费用,从而对证券业自律管理的影响,然后从奥林匹克运动与赌场的比较中来分析道德因素在现实生活中对自律管理的影响。第三章从作为证券业自律管理主体的证券商的角度考虑,把证券业自律管理分为证券商行业协会的行业管理、证券交易所的一线监管和证券商自身内部管理三个层次,分别探讨了证券业自律管理在这三个层次上的功能、作用机制和内容。第四章在回顾中国证券监管历史演进的基础上,分析“渐进式改革”和“政策市”两个现实约束条件对中国证券业自律管理的影响。

第二部分通过对证券业协会自律管理由国际到国内的比较、从理论到实践的分析,探讨中国证券业协会自律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所应承担的基本职责,揭示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求推动中国证券业协会自律管理的规范和发展。该部分的第一章介绍了中国证券业协会的形成和发展概况,并从地位、作用、职能和特点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证券业协会的制度特征。第二章首先分析了中国证券业协会制度生成的外生性及其原因,然后分别从政府、企业和市场的角度对中国证券业协会的功能进行了分析。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研究了中国证券业协会自律管理的主要内容,即市场环境建设、从业机构管理和从业人员管理。最后,第六章从理顺协会与中国证监会的关系、建立场外交易市场和进一步强化中国证券业协会自律管理职能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证券业协会自律管理的问题。

第三部分通过考察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证券交易所自律管理的实践经验,探讨证券交易所自律管理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证券交易所制度变迁对证券交易所自律管理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发展和完善我国证券交易的自律管理模式加以探讨。该部分的第一章借鉴国际经验分别论述了证券交易所自律管理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对交易所会员的监管和对交易及相关活动的监管,并从公司化、全球化和网络电子化三个方面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证券交易所的制度变迁及对自律管理的影响。第二章从证券交易所的一线监管和自律管理体系两个方面分析了在中国证券监管体制下证券交易所自律管理的功能及缺陷。第三章论述了我国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公司治理的监管及其完善。第四章论述了我

国证券交易所对会员监管的内容、核心、原则及体制设计,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政策建议。第五章首先论述了证券交易所市场结构设计的基本目标和原则,然后在对比成熟证券市场交易机制的共性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交易机制在订单与申报、价格形成、价格稳定、风险对冲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第六章在分析海外证券交易所公司制改革实践对我国的启示的基础上,就我国证券交易所未来发展战略及自律监管模式的演进和完善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四部分对中国现实条件下影响证券经营机构自律的因素以及证券经营机构自律的主要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证券经营机构自律管理的问题进行探讨。该部分的第一章首先从更广泛和更符合现实的意义上,对证券经营机构的自律进行了界定,然后解释了现实当中证券经营机构自律成为外部监管的补充的原因。第二章通过一个关于证券经营机构自律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来考察影响证券经营机构自律选择的因素,然后,结合现实条件,对证券经营机构自律的成本与收益和不自律的成本与收益进行具体分析。第三章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组织架构和激励机制四个方面,对探讨如何构建和完善证券经营机构自律的基础——法人治理结构。第四章从风险控制体系、风险识别与度量、风险管理规程和技术方法等几个方面,对证券经营机构自律的内容——内部控制进行论述。第五章探讨了企业文化与证券经营机构自律的关系,并对著名投资银行高盛的企业文化进行了评析,以期获得一定的启示。第六章对照中国证监会2003年12月发布的《证券公司治理准则》,以国外证券经营机构的做法作为借鉴,分析中国证券经营机构法人治理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进行探讨。第七章对照中国证监会2003年12月发布的经修订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以国外证券经营机构的做法作为借鉴,分析中国证券经营机构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进行探讨。第八章首先对湘财证券的企业文化进行评析,以期获得一定的启示,然后就中国证券经营机构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使其对证券经营机构的长期发展发挥推动作用,提出一些思考。

四、研究结论

(一)、关于证券业自律管理的经济学分析

1、只要市场参与主体有充分的自主权,经过充分的市场竞争会形成自律合约来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政府的基本职责在于保证合约方签约的自由,保证合约执行的公正性;自律管理与监管并非对立的矛盾,而只是市场秩序演化的不同阶段与形式,可以在降低交易费用的演进方向上结合一致。

2、中国证券市场作为一个政府主导的市场,其市场定位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其竞争是不完全的,因而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来形成自律合约从而保证市场公平交易几乎是不可能的。“国有产权悖论”证明了在中国现阶段,证券市场自发形成自律机制的产权基础不存在,在一个证券商都是国有的证券市场中,是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自律管理的。既然如此,自发意义上的协会组织、证券交易所也就不存在。作为证监会派出机构的“自律组织”,中国证券业协会与证券交易所在证券业自律管理中具有特殊的功能与作用。

3、通过对文化传统等的路径依赖以及作为非正式合约的道德因素的分析表明,在不同的其他约束条件下,由于交易费用的不同,因此,证券业自律管理的实现途径和主要内容也应该是有差异的,不存在某一个客观标准式的证券业自律管理模式,重要的是分开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力度和广度。

4、从行业的角度看,证券商行业协会的自律管理和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管理是大多数证券商共同的利益体现,因而相对于政府监管而言,两者都具有自律的性质。而作为证券业的构成主体,证券商自身的以内部章程(其内容包括内部治理结构、内控制度与企业文化建设等)形式存在的管理合约既是整个证券业自律管理的基础,也是证券业自律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属。

5、中国“渐进式改革路径”和“政策市”的现实说明,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政府放松直接管制并不彻底,在保留直接干预市场的权力的同时,政府也承担了平衡、满足各证券市场主体利益的职责,从而削弱了证券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竞争机制,导致了证券业的自律管理难以形成。

(二)、关于中国证券业协会的行业自律管理

1、在我国证券监督管理体制中,中国证券业协会作为独立的社团法人,处于证券市场监督管理体制中与政府监管机构的互补地位,它与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

机构既存在合理分工、相互配合的关系,又存在被监管与监管的关系。但是,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践活动中,中国证券业协会并没有以独立的姿态与政府监管机构在市场管理中形成互补,而是表现为政府职能退出后的补充,更多时候扮演的是证券业主管机关助手的角色,与政府监管机构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替代关系,而不是互补关系。

2、基于政府的有意识的培育市场行为,中国证券业协会作为证券市场行业自律组织在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中具有典型的制度外生性的特点:第一,协会的产生是政府行政派生的。第二,证券业协会缺乏独立性。第三,中国证券业协会权力来源政府化。第四,证券业协会人员组成官员化。这些特性决定了它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初期的地位和作用。

3、基于“市场增进模式”,政府在不同阶段对中国证券业协会功能具有不同要求。从政府角度研究证券业协会的功能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建立证券业协会是必要的,是协助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证券行业有效管理的重要措施;第二,证券业协会和其它行业协会一样,是依托于行业行政管理部门的;第三,证券业协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是政府、企业和市场的纽带。从企业的角度看,证券业协会首先要能根据市场情况和会员要求对行业规则作出正确调整。其次,作为证券业行业规则的执行者、裁判员,中国证券业协会必须合理制定规则,并且做到有规必依,从严治会,严格自律管理。从市场的角度看,市场经济中发挥最重要作用的是市场机制,市场机制能发挥作用的地方行政权力都应退出。政府行政退出的有些领域或层面必须由另外的组织替代,就证券行业管理而言,中国证券业协会就当然地负责起了证券行业自律管理的任务,在守法的前提下与中国证监会的行政管理一道负起证券业管理的责任。

4、解除管制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证监会要实行分层次监管,让协会逐步承担起实质性监管任务。首先,要转变证监会工作方式,为协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其次,减少协会的行政色彩,把协会办成真正意义上的自律组织。最后,实现协会自律管理与证监会监管工作的相辅相成

5、中国证券业协会自律管理职能的进一步强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中国证券业协会管理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未来发展,应定位为中国

的场外交易市场。二是要不断增强协会自律管理的权威性。第三,协会要积极推进会员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四,修改《证券法》中关于证券业协会的规定。第五,中国证券业协会要处理好与各地方证券业协会的关系。第六,重视协会与两个证券交易所关系的建设。

(三)、关于证券交易所的自律与监管

1、证券交易所是证券交易活动的中心和组织者,从行业的角度看,它是证券业自律管理的过程体现。我国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制度的诸多缺陷表明,我国证券监管制度体系在总体上是一种有别于西方成熟市场、在本质上属于新兴市场又极具中国特色的证券监管制度,具有政府主导的强干预性和严格管制的制度特征。证券交易所作为政府职能的一种延伸,主要体现一线监管的职能,其自律管理的功能远未得到充分发挥。

2、证券交易所对证券市场的自律管理包括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对交易所会员的监管和对交易活动的实时监管。我国证交所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主要集中在对其信息披露监管和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监管;对其会员(券商)的监管主要集中在业务和日常运作过程的监管,但实际上最终权力在证监会,无论对券商业务资格的认定还是对券商违规行为的处罚,均由证监会做出决定,所谓证券交易所对会员的自律管理并无实质性内容。

3、综合各国证券市场的实践和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证券交易所市场结构所要实现的主要政策目标可概括为六个方面,即流动性、稳定性、透明性、有效性、公平性和可靠性。对比成熟证券市场,我国证券市场交易机制在订单与申报、价格形成机制(包括竞价制度、大宗交易、集合竞价与开收盘制度、盘后交易和交易信息披露)、价格稳定机制以及风险对冲机制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四)、关于证券经营机构的自律管理

1、基于自律管理越来越成为政府监管的补充的现实,我们把证券经营机构自律界定为证券经营机构自觉遵守与其有关的各项法律法规。这样的界定涵盖了严格意义上的自律,即自主独立的、基于内在动因的自我控制和自我限制。

2、通过证券经营机构自律的博弈分析,我们论证了:1)为促进证券经营机

构自律,不能一味地强调加大处罚力度,而应同时采取措施改变证券经营机构自身对于违规收益和自律收益的看法;2)监管部门应当严格依照现行的法律法规及时查处违规证券经营机构,必要时将其逐出市场,而不是因噎废食式地在增补“禁止”条令上下工夫,这样才能够提高证券经营机构对别人不自律而自己自律情况下的收益预期,从而促进其自律;3)监管部门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运作效率,并且不能因担心查处违规可能导致市场运行效率降低而投鼠忌器;4)如果监管部门被置于由其上级部门和社会公众(当然也包括证券经营机构)共同构成的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下,则对于促进证券经营机构自律将是大有益处的。

3、违规与创新之间的差别不在于行为主体的出发点,而在于行为主体是否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损害了他人的利益,以及行为主体是否为获取收益而不顾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作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市场主体,证券经营机构有必要正确认识违规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不能冒金融创新之名而行违规之实,不顾他人利益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而一味追逐利润,另一方面,也不能因为讲求自律而因循守旧,不敢进行大胆的金融创新,从而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4、法人治理结构是证券经营机构自律的基础和前提,这种关系体现在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等方面。中国的证券经营机构在法人治理结构上存在股权结构不合理、董事会和监事会作用不明确、激励机制落后等缺陷,因而缺乏形成有效的自律管理机制的基础。

5、从内容来讲,证券经营机构自律具体体现为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而证券经营机构的风险管理与业务管理融为一体,成为其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中国的证券经营机构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缺乏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二是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三是授权不当制约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效能。

6、企业文化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对证券经营机构的自律管理起着促进和保障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一是赋予证券经营机构“诚信”,二是有助于提高证券经营机构抵御短期利益诱惑的能力,三是通过在员工当中形成一种合力与整体趋向,激发出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并将自觉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视为最起码的标准,从而大大降低证券经营机构的自律成本。

五、课题的创新特色

1、系统研究中国转型经济条件下政府主导的市场给中国证券业行业自律管理与交易所自律管理带来的特殊性(即外生性),分析了证券市场主体缺位对证券业自律管理的约束,就如何科学地制定制度本身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2、不仅从经济人假设的前提出发,比较研究了证券业自律的成本与收益,探索了在中国特殊的信用环境下自律制度形成的艰巨性;还从社会人假设的前提出发,借鉴社会学、心理学与论理学的研究成果,探讨市场主体的行为对制度建设的影响,强调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在自律管理中的重要性。

3、从行业协会对会员资格的管理、交易所对交易过程的管理以及券商作为市场主体的自我管理三个不同的层次全面系统研究证券业的自律管理,角度新颖。

六、研究进展

1、关于券商自律的研究报告

课题组分别于2002年7月、11月和2003年2月对红塔证券、华西证券、广发证券和湘财证券等券商进行了调研,并走访了中国证券业协会和成都证管办的个别领导,完成的调研报告“我国券商自律的博弈分析”研究了我国证券经营机构(简称券商)自律失效的原因,就如何科学地制定制度本身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指出:作为一个管理者,在制定制度前就应该对受制度约束的各方的行为进行经济利益和博弈分析,从而可以得到有效的和可以预见结果的制度实施结果。只有符合各方经济利益,使受约束各方“自觉”服从的制度才是真正有效的制度。通过对自律体系内部利益各方的行为方式的分析,揭示了影响自律体系各方的重要因素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寻找较低成本的政策制度设定。

本报告对我国证券机构自律的成本和收益的分析具有原创性,为解决我国证券机构不自律问题奠定了重要的分析基础;在研究自律体系内部利益各方的行为方式、揭示其影响自律体系各方的重要因素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时,在博弈分析应用的目的和手段上都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得到了一些合乎逻辑的结论,为实践中的运用提供了指导。同时,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现代社会,可以

通过各种科学工具来有效的进行管理制度规划和预测,避免随心所欲的制度设定,为管理者制度建立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参考。

2、关于证券交易所自律管理的研究报告

2002年11月,课题组在深交所进行了调研,完成了“证券交易所自律管理研究”的研究报告。该报告通过考察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证券交易所自律管理的实践经验,探寻了证券交易所自律管理的理论基础,总结了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交易所会员和交易过程及相关活动的三大自律管理主要内容,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证券交易所制度变迁对证券交易所自律管理带来的影响,研究了我国证券监管体制下证券交易所自律管理的完善,探索了我国证券交易所未来发展战略及自律监管模式的演进。

报告提出,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应在完备法律的基础上,在加强政府集中统一监管的同时,充分发挥证券交易所自律管理的作用,加强证券交易所一线监管,形成政府监管与市场自律协调运行,各司其责的监管体系。同时不能孤立地看待证券市场,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对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综合治理,积极推进系统的整体配套改革到位。

3、论文:

(1)“中国渐进式改革与证券业自律管理缺失分析”

(2)“中国渐进式改革与证券业协会的行业自律管理”

(3)“券商自律:基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的分析”

(4)“证券业自律管理的经济学分析”

4、本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是专著,目前全书的初稿已完成,拟近期召开课题初稿讨论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定稿。

课题研究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

课题研究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 1研究目标 (1)总的研究目标: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中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为宗旨,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品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对素质教育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活动开展等进行探索和研究,使其具有创新性、可持续性和推广价值。 具体目标 A进一步丰富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理论; B探索并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体系(目标、方法和基本模式); C分析研究传统文化教育与提高小学生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提高道德修养的关系; D为小学其他学科教学中有效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案例; E通过课题的开展促进参与实验的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科研能力水平的提高。 (3)拟创新点:创新教学模式、方式、方法;形成具有指导性的教学论文、教育叙事、随笔、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育案例、调研报告、教具制作等。 2、研究内容 (1)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实践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提高小学生文化素养关系(德育教育、 美育教育等) ·小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活动、兴 趣小组等) ·学习与未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生差异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2)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材中的开发与研 究 (3)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范畴研究 ·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实践研究 (内容、形式、目标、意义等) 3、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主要围绕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 堂的实践研究,为学校德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各级教育行政 部门、教科研机构的支持下,建立以校为单位的课题实验基地,组织教学研究人员和小学一线德育教育工作者,具体进行课题 的研究。 4、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定为一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和开题阶段(2018年10月)。召开课题研究 会议,明确研究任务;制订研究方案,进行研究分工。确定课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复习题纲 张丽梅 指定教材: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其他参考教材: [美]纽曼:《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郝大海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2。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四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水延凯:《社会调查教程》(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考试题型与分值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20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15分)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20 分)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 小题,每小题5 分,共20 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 小题,每小题5 分,共15 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 小题,共10 分) 第1章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与过程 一、社会研究及其特点 社会研究则是指以一种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二、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

1. 方法论 主要探讨社会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 学科方法论与基本假设;社会研究中两种基本的、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倾向: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 2. 研究方式 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是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的中间层次。它是贯穿于社会研究全过程的程序和方式,表明社会研究的主要手段和步骤。 3. 具体方法与技术 处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体系的最低层次,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可操作性的特点。 1)资料收集方法: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实验法和文献法。 2)资料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法,数理分析和模型法;理论分析法(功能分析,阶级分析,历史分析,结构分析),比较法,类型构造法 3)具体技术:包括问卷与观察表格的制作技术,调查指标的设计方法,观测仪器,实验设备,计算机的操作技术,资料审核与整理的方法技术等。 4.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个层次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关联性。不同的方法论观点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方式的选择;不同的方法论倾向及与之相适应的研究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领域和研究问题的选择;一定的研究方式通常也规定了一套与其相应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完整)如何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完整)如何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如何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如何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全部内容。

如何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读《课堂教学目标研究》有感 暑假期间,我在家里认真读了《课堂教学目标研究》这本书, 《课堂教学目标研究》关注的是课堂教学目标研究的有效性和应该注意改进的地方,对我们老师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书中不但在理论上对教学目标进行了理论说明,也有一些具体化的原则和方法,同时列举出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相一致的教学案例.下面我就如何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通读教材,了解本册教材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层次 确立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首先必须以了解课程总目标和本册教材及本单元教学目标为前提,确定课的课型(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等),然后根据课型针对性地确立本课时教学目标。 二、科学合理确定好“三维目标": 新课程中提到教学目标应该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进行设计确立,教学目标要体现“三维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也要求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而且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做到以人为本,突出对学生精神、心理的关怀. 这三个目标互成能动关系,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点,还要备知识背后蕴藏着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分析学生、学习内容与课程资源: 新课程强调“教"服务于“学”,把学生置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需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情感,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分层教学。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整体效果。 四、正确处理好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因此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的设计是否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特别是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其次要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合理删减与整合,以教材为载体,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做到贴近学生生活,由易入难,层层深入。

研究目的、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有何区别

4月4日 研究目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有何区别? 刚接触课题研究的老师通常会搞不清楚研究目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之间的区别,这很常见,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多搞几次就自然明白了。 一般研究的目的就是你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即问题的提出,是研究的意义与理由。 研究目标就是你想通过研究建构怎样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方法之类的东东,是一种可以推广的经验,因此可以理解是一种知识产品。 研究内容则是与研究目标对应的具体的可操作的一个个研究点。 看一个例子: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数学个性化自主学习的研究宝山区虎林路小学吴珏一、问题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在带给人类大量信息的同时也 带来了时空新变化,为我们建立了不断延伸的动态交互学习系统,为学生认知创设了良好的动态发展的学习环境。 个性化自主学习,即富有个性特点的自我控制性学习。“个性化”即个人在学习中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优势特色,如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手段、学习风格、学习策略等方面充分体现个人的特色和特长。“自主”即做学习的主人,主动积极地学习,充分体现学习的自我控制性。如果从教的角度来讲,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实质就是“因材施教”;如果从学的角度来讲,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实质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材施教”要求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主体性”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分体现各自所特有的认识和实践能力。由于传统教学采用“教师讲——学生听和练”的班级授课制,统一教师、统一教材、统一教法、统一进度、统一测评等统一的教学模式使“因材施教”无法得到落实,学生的“主体性”也很难得到真正发挥。因而,个性化自主学习是传统教学一直追求而又无法实现的理想化模式,而网络将以其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为个性化自主学习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持。 如何把小学数学教学有效地融合于网络教学中,构建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实现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个性化、自主化,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因此,我们提出了这一课题研究,力图通过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实践创新,探索总结出在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数学个性化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和方式,从调动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和情操上得到同步提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一课题的实施,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推进当前基础教育的改革,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都是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二、课题的基本内涵

终于搞清楚什么是课题研究对象,什么是课题研究内容了!

终于搞清楚什么是课题研究对象,什么是课题研究内容了! 课题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的区别 我们在撰写课题申报书或课题开题报告时,通常要确定课题的研究对象,明确课题的研究内容,但是,在理解什么是课题研究对象?什么是课题研究内容时,很多老师无法正确理解,无法区分“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之间的不同,下面就来详细谈谈课题研究对象与研 究内容之间的区别。 研究对象是指被研究的个人、群体或组织、或者是研究所指的其它社会单位,一般包括社会中具体的个人、家庭、社区、各类专门人群以及各类组织等。任何一项研究,都有具体的研究对象。这些对象可以是人,是物,也可以是文献记载或其他文字资料等,数量可以是一个、几个,也可以是成千上万个。在教育研究中,研究对象通常是人,如:学生、教师、家长等,有时候也可以是学校、教研组、学科组等各类教育教学组织。 一个课题名称的标准的表述范式应该是“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课题也只有在合 理选择和确定了研究对象之后,才能保证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研究开展的可行性。比如我们现在有一个课题名称叫“××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市,研究的问题就是教育现代化问题。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比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 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中学生,而不是小学生或者大学生,研究的问题的心理健 康教育问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 科学合理的选择研究对象是教育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与研究目的、内容密切相关,而且还直接关系到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同时它还涉及到整个研究的费用以及应用范围。一般来说,如果研究对象仅仅是个别的或少数人(比如:中小学教师开展的小课题研究),通常不存在抽样问题,因为研究对象的总体差不多就是研究的直接对象。但是一些省级、国家级或较大的规划课题设计的研究对象总体比较大,有时趋于无穷(比如:涉及全国或全省),这时候要将课题规定的所有对象都拿来进行研究往往是难以做到的,也没有必要,因此需要运用某种科学合理的方法来选择部分的研究对象,这样的程序和方法,用一个专业术语表示就是“抽样(Sampling)”。抽样(Sampling)就是从一个总体(population)中抽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个体作为样本(sample),然后用这一样本的结 果去推断总体。在这里,总体指研究对象的全体,样本是指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个体。抽样是以概率论为理论基础。抽样的作用是为了合理地减少研究对象,既可以节约人力、物力、时间,又可使研究力量相对集中,使研究工作深入、细致,从而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关于研究对象的抽样方法这里就不详叙,大家可以查阅相关专业文章和资料。 那么,研究内容又该如何理解呢?我们知道,任何课题研究所指向的都是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课题,而这些问题就是课题要研究的内容。前面已经阐述了“研究对象是指被研究

教学目标

《江南》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8个生字,会写其中的4个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和课文插图,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借助拼音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初步具有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具: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导:同学们快闭上眼睛,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这是哪里呢?(课件)小手伸出来跟我写一写:板书课题:12 江南。齐读课题两遍。认识“江”左边三点水,右边一个工,跟水有关。这里的江指长江,江南就是是我国的长江以南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那么江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请孩子们跟随老师的课件,一边看,一边记,一边想:你看到了怎样的江南,或者说你看到了江南有什么样的景色呢? 2. 多媒体显示江南风光的短片情景。(学生一边看画面、听音乐,一边想象) 3.小朋友,看了刚才屏幕上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个地方美吗?学生汇报。你见到的最多的画面是什么样的?美吗? 4.师小结:就像孩子们看到的那样,江南有着风景秀丽的水乡景色,还有着碧绿的、层层叠叠的荷叶,荷塘里还有快乐的游来游去的小鱼,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其实,这样的景色,在两千多年前,我们古代的诗人也看到了,所以呢,就写下了这一首流传千古的汉乐府歌辞《江南》。为什么叫汉乐府歌辞呢,因为是诗歌流传之后,由汉朝的乐府官员收集起来的,所以成为汉乐府歌辞。 导入:那么,在我们的诗歌里,又是怎样描绘江南的呢?请孩子们捧起你手中的课本,自由的读读诗歌,注意不会读的字怎么办?把你最容易错的字多读两遍,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轻声读课文。要求: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特别要读准生字的音。 2.数一数,课文共有几行,是由几句话组成的。 3.检查自读情况。问: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前两行,再指名读后五行。抽几个同学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4.请孩子们拿起笔圈出本课的生字娃娃,并仔细的拼读,容易错的字多读几遍。 三、学习生字 1、出示课件中的生字娃娃,请一个孩子当小老师拼读,其他孩子跟着读,如果读错了,另外的孩子改正,并换老师。特别提示易错音节。 2、齐读生字。开火车读,打乱顺序读。 3、去掉拼音读,开火车读。分组读。 4、给生字组词。先和同桌交流,你想选哪几个字组词,你能组几个?再全班交流。注意让

附表一地球化学专业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介绍

地球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实事求是,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良好的学风,追求新知、勇于创新,积极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组织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外文资料,具备用外文撰写学术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地球化学专业是地质学一级学科(学科代码:0709)下设的二级学科(学科代码:070902),设以下4个研究方向。 1.化学地球动力学 综合地质、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不同地质时期岩石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阐明岩石形成与板块构造和岩石圈构造演化的关系。 2.岩石地球化学 采用地球化学和实验地球化学方法,研究元素和同位素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和表生作用中的存在相态和元素分配理论,示踪地质作用的发生发展过程,阐明岩石成因及其形成环境。 3.资源环境地球化学 研究元素在地球各圈层中的时空分布规律和迁移与沉淀、分散与富集的物理化学条件,揭示区域成矿规律,探索元素地球化学过程与自然环境质量和生态效应关系。 4.行星岩石与地球化学 通过陨石和航天器对类地行星直接或间接分析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研究,研究类地行星——月球、火星等星球的岩石以及元素、同位素等物质组成,揭示类地行星的形成与演化。 三、学习年限 1.全日制脱产博士生的基础学制为3年。 2.在职博士生的基础学制为4年。 3.对于提前达到培养目标、完成学业并做出创造性成果的博士研究生,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批后报研究生院批准,允许提前答辩并申请学位;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由博士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批,报研究生院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但延长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年。未提出延长报告或申请延长期满仍未完成博士论文答辩者,均按结业处理。具体事宜详见“吉林大学关于研究生提前或延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的暂行规定”。 四、课程设置(附表)

简述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基本内容

简述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基本内容 篇一: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习题及答案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习题及答案 习题一 一、选择题(6×3=18) 1、下列哪些是社会调查使用的方法: A观察法B统计分析法C因果分析法D测量法 2、关于社会调查活动与调查方法,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在古代中国调查活动最早产生于秦代 B科学系统的社会调查方法是随着近代资本主义产生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C近代社会调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实证主义为指导的 D社会调查数量方法最为兴盛的时期是20世纪前20年 3、下列调查报告有费孝通先生完成的有: A《江村经济》B《花篮瑶社会组织》 C《禄村农田》D《乡土中国》 4、普遍调查的特点: A全面性 B准确性 C普遍性 D及时性 5、下列抽样方法中属于概率抽样的是: A随机抽样B偶遇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

6、统计图的类型有: A条形图 B圆形图 C曲线图 D象形图 二、概念辨析题(3×8=24) 1、理论性社会调查课题与应用性社会调查课题 2、调查资料整理与调查资料分析 3、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的参数值与统计值 三、计算题(2×8=16) 某班有10名学生,其中6名同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与本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情况如下表: 编号上学期成绩本学期成绩 1 63 70 2 65 72 3 72 73 4 78 80 5 85 88 6 92 92 试求: (1)两次考试有没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多少? (2)如果有一名同学上学期平均成绩为80,请问他本学期期平均成绩大概为多少? 四、简述题(12+15+15=42) 1、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分析单位主要有哪几种?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的研究

实施教学目标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2012年11月,初中化学学科教学研讨会) 第一部分:关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改革 一、课改实验带来的变化 首先,是教师的思想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 课堂教学改革之初,很多教师存在着怀疑、观望、排斥的态度,一是对原来的教学方法深信不疑,不相信新的教法能取得好的收效;二是担心课堂教学改革耽误时间、影响学生成绩。 现在多数教师基本上认同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有很多老师尝到了课改的甜头,课堂改革获得了全体师生的一致认同并得以大力推进。 其次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课堂,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围绕教材转,学生围绕教师转。 在现在的高效课堂,教师不再是绝对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成了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学生站在同一个高度和老师展开对话、合作和交流,真正形成了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变得更加和谐了。 第三,课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很多学校积极尝试,原来秧田式的座位根据老师的设计变成了棋盘式、座谈式,更便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交流。 一上课老师就讲、四十五分钟滔滔不绝的现象越来越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交流、展示的情形越来越多,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争辩和质疑越来越多,学生越来越变得想说、敢说、会说,课堂气氛活跃了。 第四,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学生由原来被动的接受性学习变成了在老师指导下的提前预习,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主动的、探究性的学习。 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加,学习兴趣空前浓厚,变要我说为我要说,要我学为我要学。 第五,课堂教学改革效果明显。 一方面学生的素质得以提高。不会说、不敢说,不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我校学生的一个通病。课堂教学改革对症下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通过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展示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形成共识,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实践,素质在学习中得到了提高。 另一方面,老师们参与课堂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老师的工作热情,高效率真正体现在了教学成绩的提高上。 二、课改实验存在的问题

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生命科学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毛竹叶水溶性黄酮的抗炎作用研究 专业:生物科学 年级:2008级 学生姓名:王健 学号:0807040083 指导师姓名:丁红秀 指导师职称:副教授、博士 完成日期:2011年月日

一、 1、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有关毛竹叶化学组分的提取及其作用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国内学者周跃斌、周向荣、王伟[1-2别对分别通过柱色谱进行分离后得到的BPS1_1,运用紫外扫描、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对BPS1_1 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实验。丁红秀、晁红娟、高荫榆、夏冬华[4-6]等学者分别从毛竹叶、柄中提取多糖类黄酮并对其的抗氧化和降血糖的作用进行研究,研究表明PMBL对·O2-.和·OH均具有较强清除和较好的降血糖作用。日本学者Suzuki[7]等从毛竹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发现竹叶挥发油中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包括碳氢化合物、醇类、醛类、酮类、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二氧化硅等物质。韩国学者Lee[8]研究了毛竹叶挥发油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毛竹叶挥发油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作用比革兰氏阳性菌的效果好。 2、研究目的: 本文拟通过实验的方式研究毛竹叶提取物类黄酮的抗炎反应,得出毛竹叶黄酮抗炎效果反应快慢、灵敏度的高低、作用时间持久性数据,为开发抗炎药物和具体应用提供依据。 3研究意义: 黄酮作为一种天然生物黄酮,具有优良的抗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免疫调节、抗菌等生物学功效,在人类的营养、健康和老年退行性疾病的防治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据预测,21世纪初界市场上银杏叶的总摇求爱约为10万吨以上,而目前的供量公为仅为需求量的1/5.因此竹叶黄酮的深度开发对于保护我国珍贵的银杏资源,显著降低药价,减少医疗费用,服务老龄化社会等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我国关于竹的药用价值和药用方面的加工利用,尚未有大的进展.在利用竹资派开发高附加值的药品、保健品、护肤品等方面与日本等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因此还要加大科技力度,进一步分析研究,开发利用好竹类资源.协调发展竹产业 二、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验证毛竹叶黄酮抑制二甲苯诱导的小鼠后肢肿胀的作用,并得出毛竹叶的抗炎作用。 2、通过与阿司匹林消炎的对照,得出毛竹叶黄酮抗炎反应效果灵敏度、持久性、以及起效 快慢的数据。 预期目标:通过阳性对照、阴性对照以及不同浓度黄酮实验组之间的对照得出毛竹叶黄酮的抗炎作用具有灵敏度高,、起效快、作用持久等特性。 三、研究方案: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本节考纲透视 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2.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考点精讲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 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理解。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 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韵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根据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五要素和三过程,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两方面: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狭义上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4.教学媒体

教学目标的分类方式

布卢姆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中,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的目标序列,其中,在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最为大家所熟悉。 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道、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知道: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的回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回忆。例如,能够叙述牛顿三大定律。 ?理解: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可借助三种形式来表明: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所学的内容。例如,说出一个词的同义词 或近义词、对一个抽象概念举例、古文或外文的翻译等。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 (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括。例如,对数学公式含义的说明、对文章大意 的概括等。三是推断,即预测发展的趋势。例如,让学生判断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 小球受到一个推力作用时将如何运动等。 ?运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例如,运用运算法则解题、运用所学的电学知识安装电路电灯、法语教学中运用造词法写出一个单词不同词性的系列词汇等。 ?分析:把复杂的整体材料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的能力。例如,分析数学定理所给出的条件和结论、外语中复合句的构成成分、记叙文构成要素分 析等。 ?综合:将所学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例如,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公式;外语教学中,引导学生 通过所学的词汇归纳造词法等。 ?评价:对材料(如论文、小说、诗歌、研究报告等)做价值判断的能力。例如,能判断自己所证明的几何题目的正确性。

小课题研究的方向和范围

小课题研究的方向和范围(仅供参考) 一、德育研究 1.小学班队会主题教育活动系列建设研究 2.青少年自我表现心理及教育实践研究 3.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研究 4.贴近小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 5.运用综合素质评价提高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实践研究 6.小学生诚信教育实践研究 7.青少年法制教育与预防犯罪问题研究 8.小学生的礼仪教育实践研究 9.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10.青少年校外教育实践研究11.学校德育活动课程建设研究12.思想品德文化与课堂教学文化的构建研究13.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研究14.道德高尚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行为特征分析15学校德育队伍建设研究16. 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实践研究17.书香班级建设与研究18.新课程背景下班集体建设的实践研究19.新时期少先队工作的实践探索20.班主任工作现状调查及工作创新研究21.增强班主任工作有效性的实践研究22.班主任自我行为意识的实践研究23.优秀班主任的培养研究24.班主任工作的评价与管理研究25.小学班主任利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进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26.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研究27.实践主体教育思想,优化班级管理的实践研究 二、学科教学研究 (一)语文46.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训练的实证研究47.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习作”教学研究48.生活化识字课堂教学研究49.小班化教育中低段语文分层教学研究50.帮助小学高年级学生增加古诗

词积累的策略研究52.“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53.优化课堂阅读活动,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54.语文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研究55.主体性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56.课堂随机写作实践研究57.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课外学生获取语文信息素养方法探究61.学生“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评价研究(二)数学66.数的组成与分解在计算教学中的渗透研究67.算法多样化在教学中的使用和适应性研究68.小学第一(二)学段估算能力培养研究69.小学第一(二)学段口算能力培养研究70.计算类教学中情景使用的适应性研究71.计算类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72.计算教学中渗透解决问题教学的方式研究73.计算类教学中计算器使用时机和策略研究74.计算类教学中有效教学方法探索75.代数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76.小学几何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策略研究77.小学几何教学中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研究78.小学生作图能力培养研究79.培养小学生统计意识策略研究80.小学数学教学中统计图(表、量)教学方式及适应性研究81.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指导实践研究82.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83.小学数学教学中理解、使用、创造教材策略研究84.小学数学教具和学具的开发应用实践研究90.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及其创设实践研究91.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实证研究92.常规数学教学模式和新教学模式实践研究93.数学教研组、备课组的制度建设研究 (三)英语105.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研究106.小学生英语词汇量

旅游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从华工两个图书馆加上老师推荐,一共找到14本书专门讨论旅游学这个论题,其中明确论及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有7本,说明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在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共识。这7本里,对旅游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两大类的看法: 1、以旅游学“三要素(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消费对象、媒体:旅游企业和旅游经营者)”之说为基础,衍生而出的旅游学研究对象。例如:王德刚在《旅游学概论》中认为,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旅游三要素以及三者相互的关系。李开、李云霞《基础旅游学》以旅游者、旅游业、旅游资源以及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社会及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这四者为研究对象。傅云新、蔡晓梅认为旅游研究的是旅游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本质、条件和各种关系的内在矛盾的运动规律,直接具体的对象是旅游活动和旅游业两方面构成的对立统一的整体。 2、基于旅游是一种现象,将旅游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提出这一论点的是申葆嘉老师,将旅游作为一个系统来分析,以旅游系统为研究对象。然后吴必虎由此观点作为切入点,认为如果要全面认识旅游现象是一个学科无法胜任的,需要一个以研究旅游现象为主,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旅游现象进行研究,他其实是将旅游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 综合以上的论点,加上自己的想法,我认为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以研究旅游的本质和特征为基础,着重研究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二者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探讨解决二者之间存在的矛盾。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是研究旅游的本质、特征,这是认识旅游研究旅游的基础,也就是旅游学需要解释的基本内容,第二是将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作为一个运动中的矛盾来研究,观察出它们是怎样相互影响的,进而总结出它们在相互影响的过程可循的规律,并对缓解或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做出实质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考题答案

窗体顶端 单项选择题 1、假设是由什么构成的?() 1. A. 命题 2.概念?? 3.关系 4.指标 2、研究对象外显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活动是指() 1.状态特征 2.行为特征?? 3.年龄特征 4.意向特征 3、重点访谈法所指的重点是() 1. B. 访问对象的代表性 2.访问对象的重点 3.访问所侧重的内容?? 4.访问内容在总体中的比重 4、社会调查研究中,当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因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 等的变动,这种相关关系是() 1.曲线相关 2.正相关?? 3.直线相关 4.负相关 5、使用两种以上的测量手段度量同一客体,以便相互验证,这种方式也称为() 1.比较测量 2.三角测量?? 3.准则测量 4.复本测量 6、文字资料可靠性审核是指()

1. F. 效度审核 2.资料校正 3.资料分类 4.信度审核?? 7、不属于思维加工的主要任务的是() 1.揭示有关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2.做出理性判断或结论 3.确保调查对象的真实情况?? 4.提出对实际工作的对策性建议 8、访问调查法的优点不包括() 1.随机应变的能力强 2.收集的资料客观公正?? 3.适用调查对象范围广 4.能深入探究各类社会问题 9、下列选项不符合实验调查原则的是() 1.自愿原则 2.知情原则 3.全面原则?? 4.法律原则 10、关于典型调查的表述错误的是() 1.典型调查要求调查者正确选择典型 2.典型调查有利于直接获取比较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3.典型调查无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4.典型的选择难以避免主观随意性 11、有关分析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1.分析法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 2.分析和综合互相依赖、互为前提 3.分析法一般包括分解和思考两个重要步骤?? 4.分析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

研究方向和内容目标

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目标 研究方向 (1)微生物资源的收集、评估和生物学基础研究 (2)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 (3)生物催化与转化 研究内容、目标 微生物资源的收集、评估和生物学基础研究 ●重要微生物资源的收集和评估:在物种、基因和元基因组水平上,系统调查和收集我国的极端微生物 和放线菌资源,对所获取资源的遗传和代谢多样性进行评估,认识极端微生物及放线菌的生物多样性,形成我国重要微生物资源的储备,为微生物资源的利用创造条件; ●极端古菌基本生物学过程及环境适应性:以极端嗜热及嗜盐古菌为模式,采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和功能基因组学等手段,开展极端古菌基本生物学过程及环境适应机理的研究,为开发极端古菌资源奠定基础并提供技术手段; ●微生物物种库和信息数据库:建立并不断完善重要微生物资源的物种库和信息数据库,利用计算机网 络实现微生物资源信息的传播与共享。 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 ●微生物次生代谢及其分子调控:采用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手段,探讨微生物次生代谢途 径及调控的分子机制,为提高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和发掘新的生物活性物质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 ●微生物多糖代谢及其利用:通过对模式微生物的糖组学研究,阐明微生物胞外多糖的合成途径及生物 学功能,建立抗微生物药物筛选模型,并为微生物活性多糖的开发创造条件。 ?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筛选和前期开发:利用现有和引进的筛选模型,从微生物中筛选生物活性物质;开展菌种改良、发酵提取工艺优化等研究,为微生物活性物质的产业化提供技术。 生物催化与转化 ●微生物酶:采用多种方法,从本室收集的微生物资源中,筛选具有生物技术开发前景的酶、特别是极 端酶;通过对酶的分子改造、发酵及后处理工艺优化,建立有产业化前景的酶制剂生产技术。 ●微生物转化:通过菌种筛选和改良、发酵条件优化,建立微生物功能产物(例如:PHA、长链二元酸 等)发酵生产的技术体系。 ?手性化合物生物合成与转化:通过筛选用于催化不对称合成手性药物中间体的新酶,建立新的手性生物合成及转化的技术。 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8年4月

教学目标中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中过程与方法 一、问题提出 1、新的问题为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宽广舞台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方面的目标,提倡和鼓励个性的选择与发展。我省高中新课程实施三年来,历史课程三维目标对高中历史教育健康发展起到极大推进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制约新课程目标落实的问题。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对中学生的历史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停留在反复强调却失之抽象的一般的号召上,缺乏从心理因素、认知特点、学习行为上展开的具体的既有必要性,又有操作性的实验分析和研究,其中,对过程与方法作为学习目标的研究则更是薄弱环节。新的课程标准完成了“跨越式”改革的“宣言”和“法定”的角色,但作为一种“标准”,却留下了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研究,实践中进一步补足或完善的“缺位”和“空档”。因此“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作为彻底的新生事物,发展的空间最广、可供探究的问题最多。 2、争议最多、误解最深、影响最大 一些教师在对“过程与方法”作为教学目标的认识上还存在着误区,很多人对“过程也是目标”感到非常不理解,甚至以为犯了逻辑错误。因此实践上出现了错位,影响了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以下误区:(1)以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方法,代替学生学习、思维、参与学习的过程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在新课程理念中,课程实施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而现在很多“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上,要么设计成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要么理解为教师为主的师生结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 (2)能力与方法相互混淆。 能力与方法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条件,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观察、记忆、分析、思维等。而方法,则是解决具体问题的途径。通过具体的方法,可以训练、培养一定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设计的笼统化宽泛化。 许多设计是放之海内皆准的过程,比如我在教学设计时,经常为节约时间,就简单写上教师的讲授法、启发式、讨论法、探究法等。姑且方法是否合适不论,在这课的具体表现中如何去实施,具体在解决那一个问题时采取哪一种方法,怎样去实施讨论探究,等等方面流于形式。 因此,什么是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作为教学目标如何确定?过程与方法作为教学目标怎样实施会更加有效?搞清这些问题对于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化推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作为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的涵义 1、谁的“过程与方法”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在新课程标准中,把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提出来,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新课程强调的“过程与方法”,不是通常所说的教师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指引学习者的思维过程,是学生思考问题的认知建构过程,是学生学会“学科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的过程。过去人们认为,

研究目标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17年开放基金课题指南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 二○一七年四月

一、概述 空中交通管理(以下简称“空管”)由空中交通服务、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空域管理组成,其中空中交通服务包括空中交通管制服务、飞行情报服务、航行情报服务、气象服务、告警服务等,空管是保证飞行安全、正点、高效,维护飞行秩序的重要手段。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国家科技部依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建设,重点开展空中交通管理应用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研究、新技术应用与演示验证、产品与技术研发的综合性实验室,下设空管系统顶层规划和体系结构理论与方法、空中交通态势生成服务理论与技术、空管智能化辅助决策理论与技术、空管系统仿真评估理论与技术四个研究方向。实验室面向国家空管产业发展需求和趋势,通过建立基础理论与新技术研究、试验、评估环境以及成果转化机制,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搭建产业与科研之间的“桥梁”,提升我国空管系统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国空管系统建设提供先进的理论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2017年,实验室结合自身定位和研究方向,围绕近期和中期建设目标,瞄准国际空管技术研究前沿和我国空管技术应用需求,将开展一系列关键技术及专项研究攻关。为支撑2017年度工作内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聚集和培养领域高层次人才,促进学科交叉和高水平学术交流,实验室聚焦星基导航应用、基于轨迹运行、协同流量管理和网络安全等方向发布开放基金课题,以期通过课题开放与合作研

究,开展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的探索性、创造性研究与应用,为我国当前和未来新一代空管系统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可控实用的顶层设计技术与关键性基础技术支撑。 二、国内外研究情况 2003年,国际民航组织第11次航行大会提出并正式通过了全球空管一体化运行概念,其中包含空域组织与管理、需求与容量平衡、机场运行、交通同步、冲突管理、空域用户运行和空管服务七个组成部分,核心理念是一体化、互操作、无缝、全系统信息管理和协同决策,旨在指导CNS/ATM技术的实施,满足高度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航空发展需求。2012年,国际民航组织第12次航行大会在《全球空中航行计划》第四版(Doc 9750)中提出了“航空系统组块升级”方案(ASBU),作为全球航空政策原则的总体框架。ASBU包括机场运行、全球可互用的系统和数据、最佳容量和灵活飞行、高效的飞行路径四个绩效域,其目的是在改进安全或至少在保持安全的同时,提高全球航空系统的能力及效率,帮助实现全球范围的协调一致和可互用性。 为接轨国际空管发展趋势,适应我国航空业的发展需要,我国也相应提出了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运行概念,强调“以飞行运行为中心,以协同决策为手段,以新技术为支撑”,建立空天地一体化的空管运行模式和技术支持体系,全面提升空中交通服务水平。2016年发布的中国民航空管现代化战略(CAAMS)围绕空域组织与管理、协同流量管理、繁忙机场运行、基于航迹的运行、多模式间隔管理、军民

有关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3 今天有幸参加了嘉兴市教科研基地学校教科室主任研修的第一次活动。上午聆听了朱建人处长的指导性讲话,以及两位优秀教科室主任的经验介绍,有很大的触动。下午在阮望兴所长的主持下,对课题报告的撰写进行了交流、互动,本人也借此机会上台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在交流和阮所长的点评中,受益匪浅。 在交流、点评中,我还觉得有一个问题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什么是课题研究的对象。 经网络搜索,在关于“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方法”的大量网页中都有如下的说法:“比如我们现在有一个课题名称叫“××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这 里面研究对象就是××市,研究的问题就是教育现代化问题。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比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中学生,而不是小学生或者大学生,研究的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这就说得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 在大量的课题研究方案中,对课题的研究对象的阐述也大多是基于上述的理解。 2.社会研究的对象 社会研究的对象是指被研究的个人、群体或组织、或者是研究所指的其它社会单位,一般包括社会中具体的个人、家庭、社区、各类专门人群以及各类组织等。 在理解什么是社会研究对象时,必须要注意区分“研究对 象”与“研究内容”之间的不同,以及“研究对象”和“调 查对象”概念的差异。 首先,社会研究对象在概念上不同于研究内容。社会研究 的内容是指特定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而研究对象 则是指特定社会现象发生和发展范围中的任何社会单位。 其次,“社会研究的对象”与“社会调查的对象”也是不同的概念。前者的对象应该是社会中某类群体或组织的总体。后者是指社会调查活动中直接访问和观察的单个对象,包括个人、群体和组织。 在用从单个的调查对象所得的资料推论总体情况时,要注意区分类别概念和集合概念。类别概念是指由具有相同属性或特性的人或事物所构成的一个类别,只代表具有某种共同特征(年老或残疾)的人所构成的类别。对于类别概念的事物,可以用其全部和多数成员的特征去推论整个类别群体的特征。 相比之下,对用集合概念来代表的集合体则不能做这样的推论。集合概念是指由一些分子所组成的几何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