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档案数字化方案

档案数字化方案

档案数字化方案
档案数字化方案

档案室、档案馆

馆藏档案扫描、数字化加工

整体解决方案

武汉宝和人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节质数字化加工作业前期准备 (1)

一、数字化工作人员准备 (1)

二、数字化工作软件、硬件准备 (4)

三、确定数字化内容、数量及用户需求 (5)

第二节数字化加工流程及主要技术方案 (6)

一、入库提卷、拆卷 (6)

二、标引著录 (7)

三、档案扫描 (8)

四、图像处理 (11)

五、全文OCR、生成双层pdf、板式还原及格式 (12)

六、总质检 (14)

七、批量挂接 (15)

八、还卷及数据备份提交 (15)

第三节质量控制方案和保证措施 (17)

一、加工质量保障措施 (17)

二、多环节,多层次的质量检查体系 (17)

三、阶段性验收与终验相结合的严格验收程序是质量控制的终级保障 (19)

第四节安全保密控制 (21)

保密协议 (22)

第五节售后服务 (24)

项目背景

——————————————————

随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起动,信息化已成为国际潮流,信息资源建设成为当务之急。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是电子文献、

各类数据库、网络资源、电子档案、电子图书等新型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建设。在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中,很大的一个需求是将现有的纸介质印刷品数字化,使之成为能够用计算机阅读、理解、查询、检索的电子文件,最终将其应用于数据库存储,或通过CD-ROM、Internet网进行出版,或上传数字档案馆供用户使用。

以传统纸张为载体的保存方式,占据了大量的空间,需要特殊的环境,而且不方便查询,随着时间的推移,还面临着腐蚀、老化等问题。而将纸介质文件信息进行电子化处理,保存到光盘上,具有存储、管理、共享等功能,还可以减少文件库房占地,节省保管设备和人员方面开支,又方便统计和进行远程查询。

因此,将档案、期刊、文件等资料通过扫描仪,扫描成图像文件,再通过处理转换成电子文档,建立目录和索引,制作成电子文件,已是当务之急。

公司简介——————————————————————————————

武汉宝和人通数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湖北华新职业学院数字科研中心)成立于1994年,是在原国家科委的支持下,为推进建设国家“211工程”高等学校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hina-America Digital

Academic Library)“CADAL”项目而成立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先进的OCR(双层PDF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图像扫描处理系统、生产流程管理系统,实现工厂化流水作业,智能化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信息数字化工厂技术。可同时为图书馆、档案馆、政府、企业提供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资源数字化加工服务。

经过六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公司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服务于各领域的业务体系,档案馆:档案综合管理系统,档案、古籍、期刊、论文、文献资料数字化加工,档案著录、OCR,MARC数据制作、档案馆设备及耗材提供等。政府机关: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历史陈旧档案数字化加工。医疗、保险金融领域:病历、保单等数字化加工,数据录入服务,全文OCR等。

第一节数字化加工作业前期准备

一.数字化工作人员准备

1 .甲方人员

职务:现场交接管理人员

人数要求:一名

专业要求:为学校档案馆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的技术或管理人员。

职责范围:

①.负责与乙方的档案提卷和还卷等交接工作,协同甲方人员作好交接清单记录并签字。

②.负责监督乙方规范化加工。

③.随时把握乙方加工进度并进行协调。

④.及时关注并抽查乙方加工质量

⑤.代表甲方与乙方进行及时的沟通及问题协调,确保项目顺利完工。

2 乙方人员

.管理人员

主要为:熟悉现场加工管理,熟悉数字化整体作业流程,具有较强组织能力和现场管理及沟通能力的乙方负责人。

.工程技术人员

主要为:熟悉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了解档案数据库标准和系统开发。了解档案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乙方技术部技术支持工程师。

数据采集作业员

主要为:了解档案数据库数据标准和计算机软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乙方数字化制作部工作人员。

人员安排见表3-1

二. 数字化工作软、硬件准备

1.配备硬件数量及档次要视数据采集工作情况及数据量大小。

2.甲方提供PC机4-6台给乙方作为采集作业使用,其他硬件设备由乙方自行解

决。

3.场地:甲方提供。

4.办公用具:甲方提供打印机(以实际用量为标准)﹑办公桌椅﹑档案资料的装订及打印机所用的全部耗材。

5.其他条件:提供电力和饮水。

软硬件准备详见表3-2

表3-2 软、硬件配备列表

三. 确定数字化内容、数量及用户需求

在数据采集之前,首先要客观真实统计数字化内容和数量,确定用户使用需求,然后制定对应方案和技术控制以便准确地进行施工安排。

很好一般较差很差影像化矢量化很好一般较差很差影像化矢量化很好一般较差很差影像化矢量化很好一般较差

很差

影像化矢量化

很好一般较差

很差

影像化矢量化

很好一般较差

很差

影像化矢量化

很好一般较差

很差

影像化矢量化

填表人 职务

第二节 数字化加工流程及主要技术方案

档案数字化加工主要流程包括:提卷-拆卷-档案著录-扫描-图像处理-OCR-校对-版式还原-转双层PDF-终验-挂接。

档案装订

档案著录

档案整理排序档案装订档案整理排序

档案装订档案整理排序档案装订

档案著录

档案整理排序

档案装订

档案著录

档案整理排序

档案装订

档案整理排序

档案整理排序

图一档案数字化加工流程图

一、入库提卷、拆卷

1. 从档案室移交档案,严格执行原始档案的交接手续,使用双方项目负责人确认的档案交接清单(完成清点登记)。

2. 档案整理:编写页码、核对纸质档案页码、对可拆钉的文件做拆钉处理以适应扫描的要求、对需要修复的档案进行归并整理(如果发现破损严重,无法直接进行扫描的档案,应先进行技术修复、折皱不平影响扫描质量的原件应先进行相应处理后再进行扫描,发现破损严重的档案须立即报知项目相关负责人)制作卷内目录,扫描文件抽取

3按照扫描处理量明确交接周期和档案交接量(双方项目负责人签字,以保在施工过程中档案不损失、不丢失。)

4装订案卷应保证装订牢固,案卷整齐,卷内材料不松动,脱落,保持与原案卷一致。

图二

二、标引著录

按要求将文件所需信息录入到软件数据库里,标引著录按照国家档案局有关标准结合用户档案著录的具体要求进行。

1. 录入方式

采用手工录入的方式

2. 校对方式

校对以软件校对和打印输出、对比校对相结合,错误率在万分之二以下。

案卷目录和卷内目录按照档案的原始数据录入。卷案目录和卷内目录的样式经用户同意可做相应调整。对档案目录数据修改和补充的数据,须填写更改资料、更改资料放入原案卷内,卷内目录及其他不全的需补充完整。

三、档案扫描

1. 扫描方式:根据档案幅面的大小选择相应规格的扫描仪或专业扫描仪进行扫描。大幅面档案可采用加长式扫描或者图像拼接处理方式处理,同一页面有两个以上文件,需分别扫描。

2.扫描色彩模式:以黑白二值扫描为主,附有灰度(彩色)照片及原件分明度很低的档案,可视情况采取灰度和24位真彩色扫描。然后以黑白二值保存。

例:蓝底招生名册,此种档案长见为A3幅面、纸张很薄,底色与文字的分明度很低。实物档案查看时都显吃力,此种档案如果用黑白二值扫描,则会出现大幅暗面,文字显现不清;如果使用彩色扫描,文字部分明度很低。只有使用灰度扫描,效果相对好一些,如图三。扫描后的图像再辅以黑白二值保存,则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图像质量,如图四。

图三灰度扫描效果图四保存为黑白值后的效果

3.分辨率:无全文检索需求的文档分辨率调整为200DPI最为合适。需要全文检索而做ocr识别的文档,黑白二值扫描分辨率最佳为400dpi,此分辨率下识别成功率最高。24位真彩色扫描分辨率标准为200dpi。

4.图像文件的大小:黑白二值扫描A3页面:20K—40K;灰度或彩色扫描A3页面:100—150K。

5.如遇字间距和行间距过密、原件本身是复印件等字迹不清楚的情况,可适当增加扫描的分辨率,但要保证图像清晰的同时,又不影响远程查询和浏览的速度。

6.清晰度:扫描图像字迹清晰、颜色恰当,不宜过浅或过深,并且不得出现字迹笔画残缺或字迹笔画叠合而影响阅读的情况,即使原档案存在锈斑变质、颜色过浅或深浅不一致,也保证扫描图像可读,扫描留下的墨迹宽度不得超过厘米,并且指印和黑线不能覆盖或影响正文内容。

7.根据档案实体情况,在档案电子文件中相对应目录设置“复制件”、“原件不清”标志。目录以原有档案目录为准,在实际处理过程中著有未归类的新目录。可根据情况修改目录,增加或调整标准目录,对档案原目录数据修改或补充的数据,需填写更改资料,更改资料放入原案卷内,能实现一条目录对应多个图像和一个图像对应多条目录的编目。

8.图像内容:

实时在屏幕上监控扫描全过程,遇有漏扫、重张,图像黑边、偏斜、折角、不清晰等情况,则进行重扫或补扫。

检查扫描件是否合乎要求,扫描图像必须与原图页面一一对应,不得出现颠倒、缺页、重页或错页情况,不能有遗漏、重复,扫错的现象

扫描的页面内容居中显示,不可出现明显偏左或偏右的现象,正文内容、页眉、页脚、反面印章、附件、手写注释等信息完整;图像内容与书本面完全对应,不得出现书页内容残缺或将旁边页面信息扫入本页的现象。(对图像黑边、偏斜、折角、不清晰等情况进行处理,以达到用户需求)

纸张较差档案扫描方案:由于进行数字化的档案会有部分为历史档案,纸张质量比较差,对于这部分纸张质量较差的历史档案扫描,我们本着以下原

则:

8.4.1保证档案安全。纸张较差的档案多为破损档案,对于破

损档案更应该在生产流程中加以特殊对待,不能造成二次破坏。保证档

案的安全是第一要务。因此,在处理纸张较差的档案时,不允许使用蘸

水防滑等有破坏档案可能性的操作方法。

8.4.2保证扫描质量。历史档案之所以进行档案数字化,其中

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抢救这部分历史档案,今后在应用这部分档案

时,尽量避免人为翻阅历史档案而给档案造成二次伤害,而应使用电子

系统,使用扫描件。这样档案扫描的质量要尽可能的清晰、干净,尽可

能的恢复历史原貌,这对扫描质量的要求很高。

8.4.3高效高质的完成任务。

9. 扫描登记:认真填写纸质档案数字化转换过程交接登记表单,登记扫描的页数,核对每份文件的实际扫描页数与档案整理时填写的文件页数是否一致,不一致时应注明具体原因和处理方法。

四、图像处理

1. 逐张检查图像质量(包括黑边、折角、图像偏斜度、清晰度、失真度等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图像质量要求时,应重新进行图像处理),档案顺序(页号)是否正确,有无漏扫、重张等情况(发现文件漏扫时,应及时补扫并正确插入图像。发现扫描图像的排列顺序与档案原件不一致时,应及时进行调整。)

2. 纠偏:图像整体倾斜不得超过1度,不得出现图像的一部分倾斜或扭曲而影响阅读的现象。如果档案页面存在部分倾斜的,以页面中标题纠正为准。

3去污:所有扫描留下的黑线、指印、阴影或污点都必须清除干净(在放大

50%的情况下)由于印刷质量或纸张质量等造成的页面上有零星的污点和反面倒映文字污点比较多,如果在页面视图下看不清楚,或该污点嵌在文本行中无法清除,可以不清除,但应尽量保证图像可读。

4全文页面及局部文字的加深和变浅的处理:原始档案的清晰度较低时,可提高图像的清晰度,修正原资料中存在的字间距和行间距过密,文字较深或较浅,字迹不清楚的缺陷,确保文字及图像信息清晰可辨。

5图像拼接:对大幅面档案进行分区扫描形式的多幅图像,应进行拼接处理,合并为一个完整的图像,以保证档案数字化图像的整体性和数字化档案的准确可读。

6照片页处理:必要时采用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处理,确保照片的清晰度。

7图像存储:存储格式以G-4压缩TIFF格式保存。A4幅面档案保存文件不得大于100K;其他幅面档案扫描形成文件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小文件占用空间。扫描文件存储命名必须与条目档案号一一对应。

五、全文识别(OCR)及生成双层pdf、版式还原及格式转换

将扫描处理完成后的文档利用专业的识别软件进行全文OCR,如甲方对识别成功率有严格要求的,还需另外进行人工校对,校对结束后将版式还原及转换成双层PDF文件格式。

根据用户对识别率的要求,可选择性进行人工校对。进行人工校对和不进行校对的优缺点对比:

1.不进行人工校对:其原理是在单层PDF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全文OCR识别后生成双层PDF文件。从而激活了图片中所反映的文字,而达到提取文

字和利用原文所包含的文字进行检索的目的。但是不进行人工校对和版式还原,识别的准确率取决于原始资源的情况及保存现状。

优点:效率高、成本低、能利用原文检索浏览速度快。

缺点:识别准确率取决于原件的质量,所以准确率不稳定。

适应范围:

①、原件版面干净及保存完好的资源。(准确率可达95%以上)

②、原文中只含部份核心检索内容的资源。(如学籍档案,检索的重点只是围绕学生的身份信息)

2.进行人工校对:其原理是在OCR的基础上,为了确保识别的准确率而增加了人工校对和版式还原的工序。可实现无障碍的全文检索。

优点:全文检索无差错,准确率可达99%,且文本层和图像层一一对应。

缺点:效率极低、成本极高、因为进行了版式还原,所以原真率不到98%,而且存储空间很大而致浏览速度降低。

适应范围:

①、所载信息珍贵且使用频率很高的资源。

②、数字化项目资金预算充裕且项目实施时间宽松的资源。

③、有很好的硬件环境支持的数字化项目。

六、总质检

1. 对扫描处理完成后的图像页进行检验,对档案拆分、扫描、修正、去污、插图、照片的处理以及文本和图像页的匹配等质量进行全面检验,对于质量达不到要求的进行重扫、补扫等操作。

2. 对文本域录入与文本录入域的标引、文件的页号和页数进行对比,对扫描前图像页的标引与扫描后的图像页的编号与页数进行对比,发现不合格的登记清单重新处理。

3. 对图像质量的检查,确保图像版面清晰,干净,大小一致,方向一致。

4.主要质检标准:

.加工后的电子影像在总数量、完整性、清晰度上与源文件保持一致。

.案卷著录、按文件的属性著录数据库字段,检查“文件路径”字段与文件实际存储位置一致,差错率控制在千分之五以内。

.电子影像档案件信息定义数据差错率控制在百分之二以内。

.电子影像档案卷内页码差错率控制在千分之一以内。

.每页电子影像左右端正度控制在三度以内。

.电子影像漏扫,压边率控制在千分之一以内。

.电子档案与条目数据的挂接一致,差错率小于千分之一以内。

七、批量挂接

1扫描处理后的图像成品,按年度、机构上传至档案专用服务器,利用档案管理软件中的对应挂接功能将扫描图像信息与录入到档案管理软件系统中的目

录进行对应挂接,确保目录与原文的一一对应。

2挂接到档案管理系统中区,进行再次的成品验收。

八、还卷及数据备份提交

1.原始档案还原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档案局规定的相关标准和实际情况进行有序的还原,

将还原的档案资料逐卷精心检查,确实没有落页、掉页、折页等问题后再归还档案管理人员,经双方仔细核实无误后,在还卷交接单上签字确认。

2.在数据化加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记录,在数据转移完成后、提交给用户方。

3.为了有效地保护数据,因此建立数据备份制度,在数字化加工项目工作结束,并经用户在终验报告上签字确认后,将通过验收后的数据利用用户软件的光盘制作功能刻录成光盘,刻录到DVD光盘中,刻录完成后再制作一个光盘备份,或用移动硬盘等存储介质,将所有成品数据备份,提交给用户。

4.刻录光盘要求:

、光盘制作两份,制作成档案数据格式为多页TIFF的光盘单盘调阅。

、同一份文件不跨越二片DVD片号(同一份文件页数需在同一DVD内)

、电子档案存在于符合标准的单片包装光盘

、光盘标示光盘编号,单片包装盒上注明光盘内主要信息

、在光盘刻录完成后,与硬盘系统中电子档案进行一次比对,确保档案资料无遗漏及正确性。

、制作光盘人员对于所有光盘序号进行标记,并提交相应表格。

第三节质量控制方案和保证措施

项目加工总体质量目标:保证合格、争创优良!

一、加工质量保障措施

1.严格遵照执行我方签定的《不分包、转包三峡大学档案数字化项目承诺书》,避免项目转包、分包引起的管理混乱和质量风险。

2.严格按照我方制定的人员和设备投入计划进场加工,确保人员设备供应,为项目进度和质量提供保障。

3.在该项目加工过程中,我方所有现场加工人员均受我公司《数字化作业人员质量考核制度》的约束,并承担相应奖罚结果。

二、多环节,多层次的质量检查体系。

1.对档案签收和属性数据录入的质量检查,主要内容:档案签收的准确性,

完整性和即时性;数据内容齐全,属性数据输入准确;与数据校对的档

案交接。

2.对数据校对处理的质量检查,主要内容:校对后的数据内容齐全,正确;

纸质档案实体完整,还案及时无误。

3.对数据迁移的质量检查,主要内容:迁移后的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对

数据进行组合查询并且结果正确;对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并输出标准表

格,试运行无死机现象。

4.在完成以上每个环节后,检查人员将其数据再次进行一遍全面的复查,

尤其对检查记录单上更正后的错误进行仔细的检查,确保扫描得来的数

据与源文件内容完全一致。

5.实施项目负责人对成品数据进行百分之十的抽查,在抽查时将该查数据

的年度、保管期限、全宗号、卷号、卷内顺序号等目录信息是否准确无

误,再对获取图像数据的亮度、歪斜、是否错页等方面进行抽查,如有

不合格的数据及时进行统计和修正,确保最终数据的准确无误。

三、阶段性验收与终验相结合的严格验收程序是质量控制的终极保障。

阶段验收报告

终验报告

数字档案室及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

《数字档案室》建设方案适用于机关单位、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

目录 一、背景 (1) 二、建设原则 (1) 三、建设目标及内容 (2) (一)建设目标 (2) (二)建设内容 (2) 四、建设方案 (3) (一)数字档案室系统建设方案 (3) (二)档案数据资源建设方案 (13) (三)应用及存储体系建设方案 (15)

一、背景 机关档案工作是国家档案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机关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传统机关档案工作面临着机关办公自动化应用、数字档案馆建设以及用户多样化需求的严峻挑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亟需强化的重要节点。 2015年国家档案局针对机关档案室发布了《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要求逐步实现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管理以及分层次多渠道提供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和社会共享服务。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在部署工作中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依据数字档案馆(室)的建设标准继续推进国家级数字档案馆(室)示范点建设。数字档案室是信息化条件下档案室的“升级版”,是管理机关档案信息、联结机关办公自动化与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关键一环。2017年,我公司多次协同各机关档案室建立数字档案室示范单位且赢得了上级主管单位的一致好评。 建设符合国家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要求的数字档案室,有利于提高机关档案工作水平,维护机关档案信息的真实、完整、可用和安全,提升机关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国家核心信息资源建设,实现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为数字档案馆的最终实现奠定基础,以推动全国档案信息化工作全面、健康、均衡发展。 二、建设原则 数字档案室建设应当遵循“资源为先,标准规范,整体推进,确保安全”的原则,统筹规划,积极实施,务求实效。 1.1资源为先。资源建设是数字档案室建设的根本。数字档案室应坚持“资源为王”,着眼于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着重于非数字档案的数字化和数字档案的及时、完整、有效归档,规划设计以最大限度保证数字档案资源建设质量为根本出发点。数字档案室的建设应该有助于保障数字档案资源的齐全、完整,有利于数字档案资源的有效管理和方便利用。

档案数字化加工项目实施计划方案

新都建设局档案数字化加工项目 实施方案 目录 一、项目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项目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档案内容及数量(现场调研).............................................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档案数字化环节及质量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档案验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档案安全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项目实施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设备配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人员配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项目实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总体实施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人员岗位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3、项目实施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档案借出..............................................................................................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档案整理排序分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档案录入..............................................................................................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整理环节检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档案数字化方案

档案室、档案馆 馆藏档案扫描、数字化加工 整体解决方案 武汉宝和人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节质数字化加工作业前期准备 (1) 一、数字化工作人员准备 (1) 二、数字化工作软件、硬件准备 (4) 三、确定数字化内容、数量及用户需求 (5)

第二节数字化加工流程及主要技术方案 (6) 一、入库提卷、拆卷 (6) 二、标引著录 (7) 三、档案扫描 (8) 四、图像处理 (11) 五、全文OCR、生成双层pdf、板式还原及格式 (12) 六、总质检 (14) 七、批量挂接 (15) 八、还卷及数据备份提交 (15) 第三节质量控制方案和保证措施 (17) 一、加工质量保障措施 (17) 二、多环节,多层次的质量检查体系 (17) 三、阶段性验收与终验相结合的严格验收程序是质量控制的终级保障 (19) 第四节安全保密控制 (21) 保密协议 (22) 第五节售后服务 (24) 项目背景 —————————————————— 随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起动,信息化已成为国际潮流,信息资源建设成为当务之急。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是电子文献、

各类数据库、网络资源、电子档案、电子图书等新型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建设。在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中,很大的一个需求是将现有的纸介质印刷品数字化,使之成为能够用计算机阅读、理解、查询、检索的电子文件,最终将其应用于数据库存储,或通过CD-ROM、Internet网进行出版,或上传数字档案馆供用户使用。 以传统纸张为载体的保存方式,占据了大量的空间,需要特殊的环境,而且不方便查询,随着时间的推移,还面临着腐蚀、老化等问题。而将纸介质文件信息进行电子化处理,保存到光盘上,具有存储、管理、共享等功能,还可以减少文件库房占地,节省保管设备和人员方面开支,又方便统计和进行远程查询。 因此,将档案、期刊、文件等资料通过扫描仪,扫描成图像文件,再通过处理转换成电子文档,建立目录和索引,制作成电子文件,已是当务之急。 公司简介—————————————————————————————— 武汉宝和人通数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湖北华新职业学院数字科研中心)成立于1994年,是在原国家科委的支持下,为推进建设国家“211工程”高等学校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hina-America Digital

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

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 根据。。约定,为完成。档案数字化工作,特制定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为保障文件和数字化信息安全,保证档案数字化工作质量,规划工作流程,尽快完成档案数字化工作。 二、工作机构 成立档案数字化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开展档案扫描的各项具体工作。 组 长: (职责:制定项目工作方案、协调扫描工作开展) 副组长: (职责:系统安装部署) 成 员: (职责:对系统硬件、网络环境进行部署,确保能够通过网络访问系统) (职责:具体负责扫描工作开展,要求每周进行档案扫描工作汇报) 其他人员: 三、档案数字化数量 扫描后的图像页数总计4.6万页,单面A4幅面按1页计算,双面A4按2页计算,大幅A3单面按2页A4幅面计算,大幅A3双面按4页A4幅面计算。 四、工作时间: 五、工作流程

(一)系统环境部署:在新购的服务器上安装档案管理系统(下称档案系统),并进行系统网络调试,确保系统使用正常。 (二)档案交接 1、办理交接手续:由业主整理需要进行扫描的档案,统计档案份数后移交至我方,我方根据业主统计出的信息进行档案清点数量,并核对文件是否有缺号或跳号、附件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双方人员签字。 2、档案运输:双方各派专人共同运输档案至扫描地点,并在运输到达目的地后再次与档案扫描的工作人员进行档案详情确认。 (三)档案整理 1、档案页数清点:档案扫描工作人员对档案目录标注的档案页数与实际档案页数进行清点,数量不符时,应按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2、档案预处理:扫描之前,应在保护文件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拆除装订物,对折皱不平等影响扫描质量的原件先进行相应处理(压平或熨平等),确保扫描图像清晰。 (四)档案数字化 1、文件扫描:扫描分辨率规定为200DPI。档案扫描工作人员核对扫描的条目与实体相符后,逐份对文件进行扫描,扫描时根据文件幅面大小和纸张状况,可采取连续进纸扫描或平板扫描,扫描过程中不得损坏纸质文件,扫描完成后,纸质文件应按顺序存放。 2、质量自检及数据提交:档案扫描工作人员对扫描文件质量及挂接情况逐份进行审查,发现不合格的,应当重新处理,确认质量合格后

档案数字化项目投标技术方案设计

一、项目实施案 (一)项目实施的依据 1、《人民国档案法》 2、《机关文件材料归档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档案局第8号令) 3、档案局《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GB/T17678.1—1999 4、《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 22—2015) 5、《档案著录规则》(DA/T18-1999)。 6、《纸制档案数字化技术规》(DAT-31-2017) 7、《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GB/T18894—2002 (二)项目实施前准备 1、人员准备 (1)甲人员 职务:现场交接管理人员 职责:①负责与乙的档案提卷和还卷等交接工作,协同甲人员作好交接清单记录并签字。②负责监督乙规化加工。③随时把握乙加工进度并进行协调。④及时关注并抽查乙加工质量。⑤代表甲与乙进行及时的沟通及问题协调,确保项目顺利完工。 (2)乙人员 2.1 管理人员:主要为熟悉现场加工管理,熟悉数字化整体作业流程,具有较强组织能力和现场管理及沟通能力的乙负责人。 2.2 工程技术人员:主要为熟悉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了解档案数据库标准和系统开发。了解档案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乙技术支持工程师。 2.3 数据采集作业员:主要为了解档案数据库数据标准和计算机软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乙数字化制作工作人员

2、项目设备设施准备 (1)主要加工设备及其技术参数

数字化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数字化加工管理软件,是档案数字化加工的主要应用工具,也是确保档案数字化加工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的关键技术。档案数字化加工软件必须具有扫描、图像处理、著录、校对、质检、自动挂接、查询检索、数据转换、数据上传、数据统计、打印传输等功能,能够满足档案数字化加工全流程各业务环节的需要,以及对加工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的需要。 (3)其他辅助加工设备 除上述主要加工设备外,在档案数字化加工现场,还需要配备以下辅助设备:办公桌椅、档案存储柜、储物柜、装订机、电熨斗、切纸机、抽湿机、碎纸机以及纸、档案卷皮、档案盒、装订线、胶水等消耗材料。具体参照招标文件要求或合同约定配置。 3、场地部署准备 (1)各单位应配备专用的数字化加工场地,并进行合理布局,形成档案存放、数字化前处理、档案著录、档案扫描、图像处理、质量检查等工作区域。一般设在档案部门独立、可封闭的建筑。

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

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Digitization of Paper-Based Records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纸质档案数字化的主要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各种设备对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处理及数字化成果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235.1 连续色调静态图像的数字压缩编码第一部分:要求和指南 GB/T 17235.2 连续色调静态图像的数字压缩编码第二部分:一致性测试 GB/T 18894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数字化digitization 用计算机技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处理过程。 3.2 纸质档案数字化digitization of paper-based records 采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等数码设备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将其转化为存储在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上并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图像或数字文本的处理过程。 3.3 数字图像digital image 表示实物图像的整数阵列。一个二维或更高维的采样并量化的函数,由相同维数的连续图像产生。在矩阵(或其他)网络上采样——连续函数,并在采样点上将值最小化后的阵列。 3.4 黑白二值图像binary image 只有黑白两级灰度的数字图像。它对应于黑白两种状态的文字稿、线条图等。

数字化档案建设方案

数字化档案建设方 案

数字化房产档案建设方案 档案工作的数字化建设是顺应潮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举措。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进步,房产档案的形成会越来越多,类别越来越细,而传统手工作业方法已经呈现出了许多弊端:效能低、错误多、易损毁、易丢失。因此数字化档案的建设在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出来。对于我局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制定批次 为在数字化处理过程中对纸质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及对数字化处理进行有效控制,需对馆藏的档案按照类别进行批次安排,确保在数字化过程中有序进行。 二、数字化处理 1、档案出库交接 根据数字化加工批次计划进行出库,对出库的档案进行完整性检查,对经过完整性检查的档案,进行数量确认,并详细登记《档案出库单》,确保交接中档案数量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2、目录制定及档案整理 按照文件数据库目录结构及目录著录要求,规范需要目录补录的档案目录内容,包括确定档案目录的著录项、字度长度等规范要求。 对出库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前,需对档案文件进行扫描前处理,使之成为能够进行扫描的形态。对影响扫描的非成册档案装

订进行拆除装订物,对破损严重,无法进行扫描的文件应进行技术处理,如纸张褶皱无法扫描的应进行压平等处理。对于档案内的资料应区分扫描件和非扫描件,并详细记录,确保档案内的资料不乱不丢。扫描完成后按照档案馆的要求进行装订,保证每卷档案不掉页,边缘整齐。 3、档案扫描 根据文件数据库要求的规格进行档案扫描,保证扫描件图像效果与原件吻合。大幅面档案采用大幅面扫描仪或者小扫描仪扫描后进行图片拼接。核对每份文件的扫描页码、页数与实际的文件页码、页数是否一致。对扫描图像进行命名时一定要正确,不能出现图片颠倒、错乱等现象,扫描时要保证档案原件不被损坏。 4、图像处理 对颠倒、偏斜的图像进行纠偏处理,以符合阅读习惯。对页面中影响阅读的污点、黑线、黑边等杂质进行去污处理。对颜色深浅度进行调整,确保图像字迹清晰,对大幅面扫描所形成多幅图像进行拼接,合并为一个完整图像,以保证数字化图像的完整性。 5、文件录入 根据数字档案管理的软件以及文件数据库的要求,将扫描后的图像按照档案编码进行录入,在录入过程中要做到不漏页、不乱页,对录入的文件要进行准确性核对,确保文件的完整。

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

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 档案丄作的数字化建设是顺应潮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举措、新要求,档案做为原生的信息资源,其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出来,逐步掌握信息技术为档案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建设服务。 档案数字化是数字档案建设最基础的工作,传统载体的档案经高科技技术加工成数字档案形式,通过局域网、政务网、互联网进行计算检索、阅读电子档案,为迎接档案信息服务新环境的挑战、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效率、增强档案部门的服务水平、为档案内部管理及面向客户服务提供高效率的全面服务。 完整的档案数字化建设流程包括案卷交接、档案整理、LI录著录、档案扫描、图像处理、OCR文字识别、数字校对、数字质检、数据挂接、整理还原、案卷入库等环节。 业务流程 纸质档案数字化标准:DA/T31-2005《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 DA/T18-1999《档案著录规则》1.制订批次计划 为在数字化处理过程中对纸质档案进行有效管理以及对数字化处 理进行有效控制,需对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分批次进行。2.档案出库交接 根据档案数字化加工批次讣划进行出库,对出库的档案进行完整 性检查。 对通过完整性检查的档案,进行数量确认,并详细登记《资料出库单》。 确保资料的交接过程中的数量正确性,完整性; 3.目录著作

按照文件数据库LI录结构与LI录著录要求以及《档案著录规则》(DA/T18)等标准,规范需要LI录补录的档案口录内容,包括确定档案LI录的著录项、字段长度和内容要求等,规范案卷题名、文件名、责任者、起止页号和页数等。 4.档案整理 对出库待加工的档案进行扫描前处理,使之成为能够进行扫描的形态。 拆除装订 影响扫描工作进行的档案,应拆除装订物。 资料及档案内的成册资料严禁拆除。 区分扫描件和非扫描件 区分同一案卷(卷、件)中的扫描件和非扫描件。页面修整 对破损严重、无法直接进行扫描的档案,先期进行技术修复,折皱不平影响扫描质量的原件进行相应技术处理(压平和烫平等)后再进行扫描。确保较薄纸张(如信纸、便笺纸)、破损纸张、底灰较深(如草浆纸、油印纸)、字迹较浅(如铅笔字迹)等纸张的状况较较差的档案扫描图像清晰。 档案整理登记 详细记录档案整理后每份文件的起止页号和页数等情况。装订 扫描完成后,档案按原档案保管单位要求进行重新装订,保持每页档案原有的排列顺序不变、案卷不掉页、右边和底边整齐。 5.档案扫描 黑白扫描采用(300dpi) TIFF格式,彩色扫描采用(300dpi) JPG格式。 照片以原色彩为准(600dpi) TIFF格式扫描。 保证扫描图像效果原原件吻合。 大幅面档案采用大幅面匸程扫描仪或小幅面扫描后进行图像拼接处理。 需要进行OCR文字识别的档案,扫描分辨率?300dpio对资料等成册材料不宜拆卷

档案数字化项目投标技术方案设计

一、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实施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2、《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 3、国家档案局《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GB/T17678.1—1999 4、《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 22—2015) 5、《档案著录规则》(DA/T18-1999)。 6、《纸制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DAT-31-2017) 7、《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 (二)项目实施前准备 1、人员准备 (1)甲方人员 职务:现场交接管理人员 职责:①负责与乙方的档案提卷和还卷等交接工作,协同甲方人员作好交接清单记录并签字。②负责监督乙方规范化加工。③随时把握乙方加工进度并进行协调。④及时关注并抽查乙方加工质量。⑤代表甲方与乙方进行及时的沟通及问题协调,确保项目顺利完工。(2)乙方人员 2.1 管理人员:主要为熟悉现场加工管理,熟悉数字化整体作业流程,具有较强组织能力和现场管理及沟通能力的乙方负责人。 2.2 工程技术人员:主要为熟悉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了解档案数据库标准和系统开发。了解档案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乙方技术支持工程师。 2.3 数据采集作业员:主要为了解档案数据库数据标准和计算机软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乙方数字化制作工作人员

2、项目设备设施准备 (1)主要加工设备及其技术参数

数字化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数字化加工管理软件,是档案数字化加工的主要应用工具,也是确保档案数字化加工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的关键技术。档案数字化加工软件必须具有扫描、图像处理、著录、校对、质检、自动挂接、查询检索、数据转换、数据上传、数据统计、打印传输等功能,能够满足档案数字化加工全流程各业务环节的需要,以及对加工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的需要。 (3)其他辅助加工设备 除上述主要加工设备外,在档案数字化加工现场,还需要配备以下辅助设备:办公桌椅、档案存储柜、储物柜、装订机、电熨斗、切纸机、抽湿机、碎纸机以及纸张、档案卷皮、档案盒、装订线、胶水等消耗材料。具体参照招标文件要求或合同约定配置。 3、场地部署准备 (1)各单位应配备专用的数字化加工场地,并进行合理布局,形成档案存放、数字化前处理、档案著录、档案扫描、图像处理、质量检查等工作区域。一般设在档案部门独立、可封闭的建筑内。 (2)数字化加工场地应符合防盗、防火、防尘、防水、防潮、防高温、防日光及紫外线照射、防有害生物、防污染等安全管理要求。场地内应配备可覆盖全部场地的报警、防火等应急设施设备。 (3)数字化加工场地应配备满足安全管理需要的视频监控设备,确保档案暂存处、数字化加工工位、服务器、数据导出端及门窗等无监控死角;视频监控数据自产生之日起保存不少于6个月,涉密档案数字化加工监控录像要保存到项目完工数据移交1个月后;档案部门应定期对视频监控数据进行回放检查,在删除视频监控数据之前,要留存视频回放安全检查记录。 (4)数字化加工场地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并满足工作需要的档案装具,用于分别存放待数字化处理和已数字化处理的档案。 (5)各单位和数字化服务机构应合理规划、配备和管理档案数字化设施设备,确保设施设备安全、先进,能够满足数字化工作的需要。 (6)数字化加工场地须封断所有档案数字化加工设备的无线网络功能以及非必要的各终端接口,各单位和数字化服务机构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测。如有必要,应由县档案局构建数字化加工专用局域网和视频监控专用网。

档案数字化加工方案和投标书

1 项目建设内容 ................................................ 2 历史档案数字化处理标准 ...................................... 2.1. ............................. 纸质档案数字化处理标准 2.2. ................................. 照片档案数字化标准 2.3. ................................. 声音档案数字化标准 2.4. ................................. 影像档案数字化标准 2.5. ................................. 实物档案数字化标准 3 数字化加工环节 .............................................. 3.1. ........................................... 档案接收 3.2. ....................... 标准的目录结构和文件夹的建立 3.3. ..................................... 建立目录数据库 3.4. ................................. 档案着录的工作细节 3.5. ........................................... 档案整理 3.6. ........................................... 档案扫描 3.7. ........................................... 图像处理 3.8. ............... 质检岗位:图像初检和复检(一检、二检) 3.9. ......................... 着录标记一稿双录、人机校验 3.10. .......................................... 数据挂接 3.11. .............. 数据成品信息准确性和完整性检查(终检) 3.12. .......................................... 光盘制作 历史档案数字化加工解决方案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1年02月

国土资源局档案数字化项目解决方案

档案数字化解决方案

1立项背景 在市县级政府各部门中,国土资源局是设立较晚的一个部门,然而国土资源部门目前承担的管理职能,使其产生了大量的各类档案需要管理。传统县级国土资源档案管理采取手工方式,档案的接收、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编研等工作都主要以手工为主,这中间包括建立全引目录本、索引卡等。这种方式工作效率较低,国土资源档案得不到充分利用。 部分国土资源部门的档案管理信息化采用了一般的条目管理方式的方案,这种方式对于纯粹的档案管理来说促进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但对于国土资源部门来说,大量的档案是通过办事流程产生的,与以档案馆档案管理模式开发的档案管理系统在模式上存在显著的不同。 另外现有的地籍系统、土地利用系统和土地交易系统的数据分散三个独立的系统中,数据格式多样,给土地归档工作带来了不便,急需把各个部门各个系统的相关数据进行同一归档管理。 所以建立优质、高效、具有国土资源特点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国土资源局数字档案室,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手工作业方式所带来的诸多问题,而且能更好的促进国土资源局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保障土地档案信息的有效管理利用,还为今后逐步建立国土电子政务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2核心任务和根本目的 国土资源局数字档案室建设的核心任务是档案信息的数字化。一方面将现有档案,包括各种纸质档案、照片档案、声像档案等进行数字化处理;另一方面收集整理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大量的电子文件档案,这种收集可以是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各种形式。并将档案信息与国土资源局的办公业务相关联,同时实现档案库房温湿度的自动监测。 数字档案室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利用虚拟化的网络优势、智能化的检索手段和先进的GIS技术,将档案信息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实现档案和图形的相互查询,

DA/T31-2005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

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DA/T31--2005)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纸质档案数字化的主要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各种设备对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处理及数字化成果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235.1-1998 信息技术连续色调静态图像的数字压缩编码第一部分:要求和指南 GB/T 17235.2-1998 信息技术连续色调静态图像的数字压缩编码第二部分:一致性测试 GB/T 18894-2002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数字化digitization 用计算机技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处理过程。 3.2 纸质档案数字化digitization of paper-based records 采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等数码设备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将其转化为存储在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上并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图像或数字文本的处理过程。 3.3 数字图像digital image 表示实物图像的整数阵列。一个二维或更高维的采样并量化的函数,由相同维数的连续图像产生。在矩阵(或其他)网络上采样--连续函数,并在采样点上将值最小化后的阵列。 3.4 黑白二值图像binary image 只有黑白两级灰度的数字图像。它对应于黑白两种状态的文字稿、线条图等。 3.5 连续色调静态图像continuous-tone still image 以多于两级灰度的不同浓淡层次或以不同颜色通道组合成的静态 数字图像。在纸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通常表现为灰度扫描和彩色扫描两种模式。 3.6

档案数字化加工方案计划

(三)数字化加工部分 (2) 6.1.需求分析与总结 (2) 6.2.参考的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 (2) 6.3.数字化加工实施细则 (3) 6.9.1.本项的扫描加工流程 (3) 6.9.2.生产流程有以下几个主要的步骤组成: (4) 6.9.3.档案整理 (5) 6.9.4.著录标引 (6) 6.9.5.纸件扫描 (7) 6.9.6.图像处理 (8) 6.9.7.质量检验 (10) 6.9.8.档案还原装订 (10) 6.9.9.数据存储与备份 (12) 6.9.10.档案电子数据与XXXXXX烟草档案系统的无缝挂接 (12) 6.4.项目所采用的OCR处理技术介绍 (12) 6.10.1.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 (12) 6.10.2.所采用的OCR及双层PDF生产流程 (13) 6.10.3.生产流程逻辑示意图 (14) 6.5.XXXXXX档案数字化服务特点 (15) 6.11.1.自动化程度高 (15) 6.11.2.标准化程度高 (15) 6.11.3.严格的质量控制 (15) 6.11.4.文档安全性高 (15) 6.11.5.标准的格式 (15) 6.11.6.方便存储与管理 (16)

(三)数字化加工部分 6.1.需求分析与总结 此次项目是将中国烟草总公司XXXXXX省公司及所属11个市烟草公司的约183万页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并将成品数据挂接到档案管理系统中,纸质档案的折分整理、扫描与图像处理、数据的挂接与光盘备份都将严格按照国家档案局相关标准及XXXXXX省档案局相关规定,结合XXXXXX烟草档案现状定制加工技术规范与生产加工流程。 。据上述现状,具体人员安排,项目实施周期,采用标准及实施细则如下。 6.2. 参考的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 《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DA/T 31—2005) 《连续色调静态图像的数字压缩及编码》(GB/T 17235.1-1998)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 18894-2002) 《中央档案馆接收档案的标准》 《XXXXXX省档案接收和收集管理相关规定 《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2000) 《档案著录规则》(DA/T 18-1999) 《无酸档案卷皮卷盒用纸及纸板》(DA/T 24-2000) 《档案修裱技术规范》(DA/T 25-2000) 《XXXXXXXXXXXX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 《XXXXXX烟草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

纸质档案数字化规范DAT31—2017

纸质档案数字化规范DA/T31—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替代DA/T 31-2005《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 本标准与DA/T 31-2005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题进行了修改; ——增强组织与管理部分的内容,完善数字化工作中管理相关要求; ——增强数字化前处理部分的内容,包括对实体档案保护和档案规范化管理方面的要求; ——增加数字化过程中元数据采集的要求; ——修改了档案扫描部分参数要求; ——修改了图像处理部分内容,更加强调保持档案原貌的要求; ——细化了数字化成果验收的内容; ——删除原标准数据备份和数字化成果管理相关内容。本标准由国家档案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国家档案局信息管理中心、国家档案局技术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良城、马淑桂、郝晨辉、程春雨、杜琳琳、蔡伟、宋涌、王大众、田军、曹燕、李华峰。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A/T 31—2005。

引言 DA/T 31-2005的发布实施,从技术标准方面对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提出了要求,很好的促进了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在档案信息化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所依赖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经过10年的时间,数字化设备、存储、网络等技术条件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同时,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等都在不断更新、发展。因此,及时对本标准进行修订,适时调整相关要求,从档案行业层面科学规范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准本次修订更加注重我国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自身的特点,结合目前信息技术发展的水平,提出适用于档案行业的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的规范性要求。

数字档案室档案数字化建设实施方案

《数字档案室》建设案适用于机关单位、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

目录 一、背景 (1) 二、建设原则 (1) 三、建设目标及容 (2) (一)建设目标 (2) (二)建设容 (2) 四、建设案 (3) (一)数字档案室系统建设案 (3) (二)档案数据资源建设案 (13) (三)应用及存储体系建设案 (15)

一、背景 机关档案工作是档案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机关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传统机关档案工作面临着机关办公自动化应用、数字档案馆建设以及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峻挑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亟需强化的重要节点。 2015年档案局针对机关档案室发布了《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要求逐步实现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管理以及分层次多渠道提供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和社会共享服务。档案局局长明华在部署工作中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依据数字档案馆(室)的建设标准继续推进级数字档案馆(室)示点建设。数字档案室是信息化条件下档案室的“升级版”,是管理机关档案信息、联结机关办公自动化与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关键一环。2017年,我公司多次协同各机关档案室建立数字档案室示单位且赢得了上级主管单位的一致好评。 建设符合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要求的数字档案室,有利于提高机关档案工作水平,维护机关档案信息的真实、完整、可用和安全,提升机关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核心信息资源建设,实现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为数字档案馆的最终实现奠定基础,以推动全国档案信息化工作全面、健康、均衡发展。 二、建设原则 数字档案室建设应当遵循“资源为先,标准规,整体推进,确保安全”的原则,统筹规划,积极实施,务效。

档案数字化实施方案

档案数字化实施方案 Implementation plan of archives digitization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档案数字化实施方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为了进一步加强黄冈市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根据国家档 案局、中央档案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湖北省档案局《湖北省档案信息化建设十年规划》及市委、市政府对档案信息化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档案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以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建设档案信息网络,促进公共服务为目的,积极推进档案接收电子化、档案存储数字化、档案管理自动化和档案服务网络化的进程,促进档案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遵循“统筹规划、分级负责;项目带动、稳步实施;需求导向、典型示范;多措并举、安 全可控”的原则,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

二、总体目标 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 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稳步实施存量档案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建立数字化综合应用平台,开展已经公开现行文件和档案信息网上查询服务,积极推进数字档案馆和数字档案室建设,全面提高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建设一支适应档案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满足社会各界日益增长的档案信息利用需求。 三、主要任务 1.加快推进档案馆数据库建设。逐步建立档案数据库, 到20xx年完成馆藏17完卷档案的数字化转换工作,实现档案全文信息查询,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2.加强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加强对全市机关和企事业单 位的电子文件积累、鉴定、著录、归档等工作的监督、指导,保证各单位产生的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真实、完整、有效。做好1996年建市前市直机关单位电子档案的移交接收工作。 逐步实现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同步归档和有效管理。 3.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站的作用。不断丰富网站内容,有 计划地上传开放档案目录,向社会提供网上查询和利用服务,

DAT 31-2017《纸质档案数字化规范》

目录 前言 (4) 引言 (6) 纸质档案数字化规范 (7) 1 范围 (7)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7) 3 术语和定义 (7) 4 总则 (8) 5.组织与管理 (9) 5.1 机构及人员 (9) 5.2 基础设施 (10) 5.3 工作方案 (10) 5.4 管理制度 (11) 5.5 工作流程控制 (12) 5.6 工作文件管理 (12) 5.7 档案数字化外包 (13) 6 档案出库 (14) 7 数字化前处理 (14) 7.1 确定扫描页 (14) 7.2 编制页号 (14) 7.3 目录数据准备 (15) 7.4 拆除装订 (15)

8 目录数据库建立 (15) 9 档案扫描 (16) 9.1 基本要求 (16) 9.2 扫描设备 (17) 9.3 扫描色彩模式 (17) 9.4 扫描分辨率 (18) 9.5 存储格式 (18) 9.6 图像命名 (19) 10 图像处理 (19) 10.1 图像拼接 (19) 10.2 旋转及纠偏 (19) 10.3 裁边 (20) 10.4 去污 (20) 10.5 图像质量检查 (20) 11 数据挂接 (20) 12 数字化成果验收与移交 (21) 12.1 验收方式 (21) 12.2 验收内容 (21) 12.3 验收指标 (22) 12.4 验收结论 (22) 12.5 移交 (2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替代DA/T 31-2005《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 本标准与DA/T 31-2005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题进行了修改; ——增强组织与管理部分的内容,完善数字化工作中管理相关要求; ——增强数字化前处理部分的内容,包括对实体档案保护和档案规范化管理方面的要求; ——增加数字化过程中元数据采集的要求; ——修改了档案扫描部分参数要求; ——修改了图像处理部分内容,更加强调保持档案原貌的要求; ——细化了数字化成果验收的内容; ——删除原标准数据备份和数字化成果管理相关内容。 本标准由国家档案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国家档案局信息管理中心、国家档案局技术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良城、马淑桂、郝晨辉、程春雨、杜琳琳、蔡伟、宋涌、王大众、田军、曹燕、李华峰。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指南

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 (国家档案局发布2010年6月) 1.总体要求 1.1概述 数字档案馆是指各级各类档案馆为适应信息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利用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管理,并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提供公共档案信息服务和共享利用的档案信息集成管理系统。 建没数字档案馆,有利于提高档案馆工作效率和现代化水平,有利于确保数字档案永久存储与安全保管,有利于促进公共档案服务能力拓展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建没数字档案馆.有利于促进国家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有利于提高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现代信息服务的现实需求。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过调研、立项、论证、软件开发、平台构建、资源准备、系统试运行、项目验收、运行维护等诸多环节,需要各业务部门、档案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共同参与,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1.2建设原则与要求 数字档案馆建设应当遵照“统筹规划、循序渐进,项目带动、重点突破,需求导向、保证安全,合理适用、稳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推进,务求实效。 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应当根据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整体框架和基本要求,及时将数字档案馆建设与区域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相衔接,综合考虑自身信息化发展水平、技术力量、资源规模、基础工作水平、资金投入等因素,确定总体布局和实施步骤。 项目带动、重点突破。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支撑和带动数字档案馆整体建设和发展将数字档案馆建设分成若干子项目,以项目带动数

字档案馆建设及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获得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投入,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有针对性地重点解决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核心问题。 需求导向、保证安全。数字档案馆建设应以需求为导向,着眼于党政机关、社会公众在线利用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推动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应当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技术方法,配备必要的软硬件没施,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灾难恢复服务机制,确保数字档案馆建设和运行的安全。 合理适用、稳步实施。要重视前期调研,进行可行性研究,结合本部门业务工作实际,提出创新性高、应用性强的功能需求,以确保系统开发和项目建设的合理性、适用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档案部门的业务人员应全程参与,及时研究和发现问题,纠正偏差。重大项目应当按照信息系统建设规范要求,引入监理机制,对项目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等方面进行全程监理。 1.3建设目标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目标是:紧紧依靠国家和当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政务网平台、公众网平台以及各类网络资源,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集成建设适应本部门本单位一定时期内数字档案管理需要的网络平台,开发应用符合功能要求的管理系统,推动馆藏档案资源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逐步实现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管理以及分层次多渠道提供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和社会 共享服务。 其中,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提供档案信息利用和社会共享服务,是一项长期任务,应分阶段推进,有步骤实现。 1.4建设内容 数字档案馆总体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l)按照数字档案馆基础网络架构、主要技术路线与软硬件配 置基本要求,集成建设适应馆藏档案基础数据和今后一定时期内数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