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系统工程复习

系统工程复习

系统工程复习
系统工程复习

1、课程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主要为我们进行城市规划提供分析的具体方法:

总体规划人口、用地规模等的预测

应用于城市规划中的各种评价,建筑质量评价、建设用地评价、生态环境评价(总体规划、概念规划、景观规划)

规划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社会调查资料)

分析城市形态,为城市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国外最新规划支持系统介绍,了解规划领域前沿技术与方法

2、城市规划模型的研究(定量研究)

规划研究与其它研究一样,有两大类方法:定性、定量分析。模型研究是定量分析的工具,一般步骤为:

提出问题假设——确定度量该问题的指标——收集数据样本——建立模型(数学模型或统计模型)——进行分析——检验模型得出结论

3、系统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a)系统方法就是应用系统思想和各种数学方法、控制理论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工具来实现

系统的模型化和最优化,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

b)系统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始于美国50年代末的运输—土地使用规划,后传入英国,

人们普遍认为系统理论有助于:

c)在规划过程中的不同部分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有助于所有与规划相关的单位和个人

彼此之间进行对话(交通—土地利用,居住—就业)

d)可以对不同规划方案和不同建设项目所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的探讨

e)系统方法的应用使规划的重点从经验性分析和建筑空间设计转移至理性分析和规范化

的工作程序,重在研究人的行为和选择、模型建立和评价的方法、规划的引导和控制

4、情景规划(scenario planning)

A) 情景规划是以未来目标为起点的倒推过程,其中包含了实施过程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的制定。

B) 我们这里强调的不是预测的准确性,而是强调预测的多元性和开放性。也就是说,我们不是去绘制出完美的最终规划方案,而是制定在目前的发展趋势发生变化时应对挑战的有效机制。因此,情景规划往往被看作是一种过程。

C) 它是一种系统的方法,创造性地去思考复杂和不确定性未来的各种可能。其核心是未来可能的变化,它包括许多重要的非确定性因素,而不是关注于单一结果的精确预测。

D) 情景规划追求的是应对不确定未来的能力,而不是强调唯一的最优解。情景规划突破了传统城市规划历史外推的局限,对规划的时间概念进行适当模糊,对城市的发展采取主动的规划模式,充分考虑城市特色、需求、发展等多方位信息,探寻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

5、定量分析

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

6、定性分析

是主要凭分析者的直觉、经验,凭分析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态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

7、系统定义

一般认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组合起来的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简单而言,系统就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综合体。

8、系统的属性

A)集合性(整体性)系统起码由二个可区别的要素所组成。构成系统的要素具有不同的性能,它们为达到系统整体的特定功能而根据逻辑统一性的要求构成一个统一整体。如城市系统

B) 关联性系统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个元素出现问题,会影响整体功能的实现。如城市内不同区之间的交通、人流等的联系(涉及交通布局、人流疏导)C) 功能性(目的性)系统都有特定的功能,功能是区别不同系统的主要标志。系统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造系统,系统的组成总是为某一目的服务。如城镇体系中不同城镇的不同职能分工,就是利用了系统的功能性。

D)环境适应性一个系统总是从属于另一个更大的系统之中。系统必须适应环境才会有生命力。系统对环境的适应性主要靠反馈来实现。

9、系统思想

系统思想就是要求人们从整体出发去处理问题,在理解和把握系统思想去处理现实问题时应注意:

A)全局观点从系统实施的全过程做整体的组织安排,合理安排系统各部分,以达到系统整体最优。

B) 内在联系注意系统各环节的内在联系,以便能够合理组织

C) 整体最优把握整体最优的观点,强调系统的总效果。

总之,系统思想强调整体,整体观念是系统工程学的精髓。

10、系统工程学

广义定义:合理经行系统的研制、设计、运行等工作所采取的思想、程序、组织、方法等技术。其中包括了思想方法、组织与管理等。

狭义定义:对系统的分析、综合、模拟优化等得工程技术。

总的来说,是以研究大系统为对象的跨学科边缘科学。把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某些思想、理论、方法、策略和手段根据总体协调的需要,有机联系起来,把人们的生产、科研、或经济活动有效组织起来,应用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等工具,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交换和反馈控制等功能进行分析、设计和服务,从而达到最优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目标。以便最充分地发挥人力、物力的潜力,通过各种管理技术,促进局部和中提协调配合,以实现系统的综合最优。

11、系统分析的步骤

A)摆明问题(定义问题)

通过系统调查尽量全面地收集有关资料和数据,划定问题的边界。

为了摆明问题首先要弄清问题,通常可采取“逐层分解”的方法,由顶向下逐级分解,把系统有关因素按其关系疏密将其层次列出系统关联图。

“问题树”方法:

按照树状结构来查明所要研究的问题

问题树分析方法:

找出”核心”问题或”起始”问题;

确定或找出核心问题产生的原因;

确定或找出核心问题导致的后果;

根据因果关系画出问题树

B)目标选择(指标设计)

1.根据问题制定系统目标,即评价系统功能的指标体系,以利于衡量所有可供选择的系统方案。目标必须用可量化的指标来表达,否则无法进行评价。

2.问题摆明后就应确定系统的功能评价指标,指标应当准确体现系统研究的目的。

C)系统设计(提出方案)

即按照系统的性质、目的、功能,形成一组备选方案,以便进行系统分析和比较。

在系统设计时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尽可能自由地、广泛地提出设想,鼓励不同想法和解决办法。如在规划中提出多个方案,进行比较选择。

D)系统分析

1.分析各种设计方案,进行试验比较。对可能入选的方案,通过比较进行精简。

2.为了对众多的备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系统工程学往往通过一定的模型来进行试验分析,为决策提供更多信息。

E)系统综合评价

根据评价目标从入选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通过系统分析,尤其是通过系统模型化实现了对系统的定量分析后,要根据已确定的系统目标(指标体系)从入围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

F)系统决策

1.由决策者根据总体要求和系统环境变化,选择一个或几个方案来试行。

2.前面各步骤是决策活动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这里的“决策”则指整个研究过程的最后“拍板”。

G)实施计划

1.根据最后选择的方案,将系统方案进行具体实施。

2.若顺利实施,则整个过程结束;若问题较多,就需要回到前面几个步骤中的一个,修改或重新制订方案。

12、系统分析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大致有这么四个方面:

1.预测城市的发展,模拟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产生。

主要分析方法来源于人口学与区域经济学,用于预测未来的城市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就业水平以及用地规模等。如分组存活率的人口模型、人口迁移模型、经济增长模型等。其中以人口模型的应用最为成功。

2.分析城市发展的约束及潜力。提出规划方案。广泛采用的方法包括:

SWOT分析法德尔菲法; 头脑风暴法;

3.模拟并分析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选址过程以及空间交互作用。

如居住、购物地点的选择;商业网点的布局;休闲的去处以及交通方式的选择等。主要分析方法包括交通规划系列模型,住房区位选择模型,购物地点选择模型以及综合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模型等。这一领域是系统分析方法研究的最多、应用的最广泛也最成功的领域。4.评价规划方案、确定规划问题。应用的问题包括规划方案的比较与选择、城市发展水平评价、环境质量评价以及容量评价等。评价的方法包括权重法、因子分析法、模糊评判法以及多因素评价法等。

以上四个方面的应用,以后两者的应用最广泛,研究最深入,它们是指导城市规划工作者的两种核心方法。

(系统分析方法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的领域:城市发展预测,规划方案设计,土地利用分配与空间交互,综合评价)

13、城市系统的特性

1、城市是一个复合系统

城市是自然和人工系统相复合,硬件与软件系统相复合的灰色系统(信息部分明确、部分未

知的系统)

2、城市系统是个复杂巨系统

系统结构、功能的多样性、环境

3、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大系统

开放—城市与外界(周围农村和其它城市)不断进行物质、信息、能量交换,输入食品、燃料、日用品,同时输出产品、废料

动态—城市从有到无,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不断的发展变化。因此,在研究和解决城市问题时,不可就城市论城市,而必须以系统论的观点,统筹考察城市和乡村、城市与区域、城市与国家的关系。

14、城市系统规划含义

基于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的新型现代规划称之为城市系统规划,是对传统规划方法的改革。

1.传统规划及其手段:脱胎于建筑学,以定性分析和规划师的主观经验判断为主,成果是表示终极状态的永久蓝图,灵活性、适应性较差。

2. 现代规划及其手段:采用系统规划+过程规划的概念和方法,将系统工程建模方法、信息系统(GIS遥感)以及专家系统等技术集成规划支持系统(PSS—Planning Support System),以提高规划和决策的动态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15、规划的系统性

1、规划对象是系统

规划的最终对象是物质空间系统,以对应的社会经济系统功能为导向,以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在时间和功能上的宏观有序为最终目标。

2、规划过程是系统

城市规划的工作程序一般包括:目标确定、数据收集与处理、现状调查、建立系统模型、规划方案设计、规划方案评价、规划方案实施、规划方案更新等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动态过程,是一个需要相互协调的整体。

3、规划的系统性还体现在层次结构上

纵向上分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战略。城市总体规。城市分区规。城市控制性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横向上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环境生态规划、给排水规划、经济发展规划

16、城市系统规划的一般过程

1 监控系统的状态:编制规划的决定——罗列目标、制定任务——借助模型,研究行动的可能方向——根据价值和投资效益进行方案比较——通过公共投资或对私人投资的控制,付诸行动

2 目标、任务、对象

1.规划过程第一步确定想实现的各种意图,按轻重缓急排队。

目标基本上是一般的,高度概括的,主要分为: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美学的等,又如规划本身的质量如灵活性等;

2.详细分析被规划的系统后提出具体任务。

3.明确任务,将其转变为表达特定建设计划的对象。

如:为缓解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可选择增加道路网络、改变交通工具、优化土地利用规划等方法;根据这些任务而引出的对象包括:在若干年内建设一条新的地下铁路;或近期内配置公交车辆等(这时规划是非常具体的)

3 预测模型的建立

确定任务、对象后,规划师将转而描述和分析将要予以控制的城市系统,以了解或寻找表达不同时间的系统行为的途径,即建立模型。

建立模型时,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

A 想在城市系统的哪些方面建立模型

B 可以建立什么类型的模型

4 规划方案的设计和评价

不仅是反映工程空间结构和布局的蓝图,还要确定城市系统未来的一种或几种状态

方案设计包括两个因素:

1 选择各种系统模型(以反映方案设计所包含的各种主要因素),运算模型来求得一系列从头到尾的真实的未来景象。

2 评价各比较方案以求得一个最优方案

同时,在评价阶段,规划师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要直接运用于未来系统的各种模拟。

5 规划方案的决策和实施

通过系统评价各种比较方案,规划师就可以选择最优的行动方向。

在规划过程中,建立模型,评价和选择等工作都是不断重复的。规划过程要有一个监督体系,以检查城市系统对各种控制其进程的规划措施的反应。(如外界环境的变化、不同等级规划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协调等)

17、系统工程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A 基本原理在规划中的应用

1.即系统理论对规划问题定性分析的指导,它可以帮助分析人员抓住现象的本质,理清问题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寻求满意的答案。

2.这要求我们在规划过程中必须持有以下观点:

整体决策观:即以全局观点实行决策

信息反馈观:经过多次反馈,使规划的可行度提高

3.价值标准观:即系统的行为准则或评价标准。价值标准,即规划的准则或标准,有定量含义。

4.层次因果观:系统空间结构轻重缓急,层次关系,系统是时间顺序,因果规律等等要理清。

5.动态寻优观

静态优化适用于当时当地的决策,能够给系统分析人员提供可能的现实最优解(比如现行的规划方法、模式),但若延展至未来,这种静态解往往不能指明下一步的最优方向。

动态寻优:提示我们认真考虑系统沿时间的动态发展规律,并尽可能让系统沿着总处于最优状态的轨迹前进。

6.进取策略观:在系统满足环境适应性时,充分挖掘系统内部的潜力,确定积极的、进取的策略。

B 基本方法在规划中的应用

主要是系统工程中的各种建模方法在规划定量(半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1.预测技术

预测城市人口

预测城市规模

预测经济发展

预测交通分布

2.评价技术

对规划方案可行性分析

多方案评价优选

用地发展方向选择(用地适宜性评价)

景观生态评价(景观生态规划)

3.模拟技术(因涉及空间地理现象,需要结合GIS技术)

模拟各项目的空间选址决策,空间上分布的不同社会经济活动间的相互作用,如居住、购物地点的选择等。

4.规划管理技术

城市规划管理

建设项目管理

模型及其分类

18、模型定义

1.广义理解模型的含义

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一切概念、公式、定律和理论都是某种原型的模型。

2.狭义定义

总起来讲,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

1.通常认为,模型就是对事物现实原型的一种抽象或模拟;

2.模型既反映原型,又不等于原型,是原型的一种近似

3.模型强调原型的本质,抓主要矛盾,扬弃原型中的次要因素。

分类

1.以模型元素的存在形式分两类

物理模型:保留对象的外型特征,根据结构对其放大或缩小而构造的实物模型。

抽象模型:指用文字、图表、符号等对现实事物及其联系进行一定的抽象描述。

如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模型、规划中的地形图、人口系统中的预测模型等。

2.根据定性或定量认识的深刻程度分三类:概念模型、结构模型、数学模型

19、概念模型:

最抽象的模型,一般采用定性分析,将研究问题抽象成一些概念,多用语言和方框图(图纸)来表达。一般用来做研究问题的前期基础分析,是深化模型的基础。

20、城市规划中常用的概念模型表示方法有以下几种:

几何图形法:用不同的几何图形在平面上强调空间要素的特点与联系。如常用于功能结构分析、交通分析、环境绿化分析等(分析图)。

等值线法:根据某因素空间连续变化的情况,按一定的差值,将同值的相邻点用线条联系起来,常用于单一因素的空间变化分析。如地形分析的等高线图、交通规划的可达性分析、环境评价的大气污染和噪声分析

方格网法:根据精度要求将研究区域划分为方格网,将每一方格网的被分析的因素的值用规定的方法表示(如颜色、数字、线条等)常用于环境评价、人口的空间分布等。此方法可以多层叠加,常用于综合评价。

图表法:在地形图(地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玫瑰图、直方图、折线图等表示各因素的值,常用于区域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比较分析。

20、结构模型:

主要从宏观层次上反映组成系统的元素及元素间的相互关系(系统结构的关系),如因果关系、隶属关系,大多只是定性地用图表来反映系统的复杂结构。如数据库系统中的层次、网络、关系数据模型等。

21、数学模型:

是用数字、字母及其它符号来体现和描述现实系统原型的各种元素形式及其数量关系的一种

数学结构。它通常表现为定理、公式、算法以及图表等。

22、城市规划的分析方法

1. 定性分析

在城市规划中还常常会碰到一些难以定量分析又必须量化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常常用比较法。例如,新区或新城的各类用地指标的确定时,常用参考相近的同类已建城市的指标。

2. 统计分析

调查所得到的数据经过审核和汇总以后,还要进行一些必要的整理和统计分析,从中揭示出系统的某些规律性,为规划方案的制订提供必要的和有针对性的信息。

城市规划主要应用频数和频率分析、集中量数分析、离散程度分析等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

3. 定量分析

城市规划中还经常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如回归分析,层次分析等。

4. 空间模型分析

常用的空间模型表达方法有两类:实体模型与概念模型。

1) 实体模型

实体模型可以用图纸表达,例如用投影法画的总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一般在不同的规划层面都有规定的比例要求,表达方法有规范要求,主要用于规划管理和实施;也有用透视法画的透视图、鸟瞰图,主要用于效果表达。

实体模型可以用实物表达。常用木材、卡纸、有机化学材料等制作,也可以计算机建模,制作动画和渲染。比例在1/2000-1/500之间,主要用于效果表达和宣传。

2) 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一般用图纸表达,主要用于分析和比较。常用的方法有几何图形法、等值线法、方格网法、图表法等。

23、城市系统专题模型

定义

以城市系统尤其是子系统为研究对象,用于各专题子系统的现状分析、预测、优化、控制和模拟等目的的数学模型,统称为城市系统专题模型。

24、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

1、准备阶段系统建模的目标、数据收集

2、系统认识描述系统结构、抽象出变量、并提出模型假设(线性或非线性

3、系统建模根据假设选取合适的建模方法

4、模型求解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编程求解经行调试

5、模型分析稳定性分析

6、模型检验用实际现象的数据检验合理性

城市空间分布的测度

24、分布类型

城市空间组成要素的分布有四种类型:

1.点状分布

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成离散的点,如城市商业网点的分布、郊区居民点、公共设施的分布等。

它们虽然也有一定的面积,但为了研究其系统分布规律,往往将其简化为一个点,因为面积的大小在分析问题时意义不大。

如研究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布

2.线状分布

其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成连续的线,如城市道路、各种管网。

其宽度在研究其系统分布时意义不大。

3.离散的区域分布

它和点状分布类似,只是在分析时其面积大小不容忽略而成为一个区域的一种分布形态。如居住区、工业区等

4.连续的区域分布

实际是连续的点状分布连绵不断而形成的一片空间分布区域,如地形、人口分布、空气污染分布等。

它们往往可以画出等值线图来表达其空间分布规律和特征。最常见的是地形等高线。

25、点状分布的测度(metric)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可作点状分布的中心位置、离散程度和点间距离(点状分布要素的中心位置、离散程度、点间距离)等三种测度:

1.中心位置的测度(某类要素分布的中心位置)

城市中某些设施的中心很容易确定,如商业中心、交通中心等,直观的判断和传统的概念相结合就能解决问题。

比如武汉市的商业中心,汉口江汉路、武昌傅家坡。

但是, 城市中也有些中心的确定就难以直观判断,比如:

城市人口分布的中心

城市工作岗位分布的中心等等

这就要采用统计方法进行空间分布测度来实现,方法有下面几种。

中项中心

1.以两条相互垂直的线,分别将所有平面分布点以左右、上下等数量均分,两条线交叉点为中项中心。

2.中项中心可以用来表示各种点状地理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中心位置。例

可以用中项中心,根据不同时期人口分布中心的变化来分析城市人口分布趋势的变化。

可以用中项中心,根据不同时期工业中心的变化来分析城市工业用地的发展演变。

3.中项中心总是偏向分布点密度较大的一侧

平均中心

又称分布重心,平均中心点(x,y)坐标为各点坐标之平均值(几何平均值)

两者比较:

1、中项中心与平均中心位置不完全一致,但比较接近

2、中项中心易于确定,但精度较差,用于轮廓性分析

3、平均中心较精确,易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

2.离散程度或集中程度的测度

1.点状分布的离散程度或密集程度的分析比较在城市规划中经常用到。

例如:

城市中的中学、小学、电影院、商业销售网点(超市)、商场、菜场等的分布可以用点状分布的离散程度测度来揭示各地区的差异程度。

2.对中项中心的离散程度的测度

在1/2中项中心基础上(上面讲到的中项中心),再分别在左右、上下四个半片上作四个1/4的中项中心四条线,形成四个小矩形,每个小矩形与大矩形的面积之比 就反映了对中项中心的离散程度。

表达了不同方向的离散程度:

其中 =1/4为均匀分布, 0为最大集中, 1为最大离散.

3.就任意指定中心的离散程度的测度

是指相对于某一个指定的中心点而言,其它点的离散程度

基本方法: 以点状分布的各点和某一选定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进行分组,统计其频数和频率, 画出频率累积曲线.

25、什么是频数和频率(及累积频率)

频数: 相同数据(或同一事件)重复出现的次数叫频数. 是统计学中的概念.

频率: 某种数据出现的频数与总样本数n 之比叫频率

(或者叫某一事件出现的频数与事件总数 n 之比)。

上例中15m2 /人出现的频率为9/100 (9%)。

累积频率:将多个频率进行加总。

26、就任意指定点的离散程度的测度

,以任一选定的点为圆心,分别以0.5,1,1.5,2公里为半径画圆.然后分别计算各半径范围内百货店和饮食店的频数和累积频率,绘成累积频率曲线.

计算各半径圆范围内百货店和饮食店的频数、累积频率

计算不同半径圆面积占总面积的比率

2公里圆面积占总面积(包含所有点的圆面积)的比率为80%

1.5公里圆占总面积比率为45% 依次20%和5%.做均匀分布线。

应用 可应用于城市规划中点状要素的分布问题研究(均匀与离散程度),如城镇体系中工业、农业、居住用地的分布状况,城市中各种公共设施的布局合理性等等很多方面。

27、各点之间的离散程度的测度

原理:以随机分布的各点到其最邻近的邻点

距离的平均值 为半径,以各分布点为圆心作圆,计算每个圆范围内邻点数并统计不同邻点数的圆的频率,最后计算圆内平均邻点数M, 就是离散程度的测度.

N ——点数 A ——研究区的面积

28、城市形态的离散度评价

1.由于点状分布的离散或集中程度不同, 由中心向外各个方向、各个区间点的数也不相同, 因此可以据此评价特定系统的空间离散程度。

2.基本方法是以各点到其最邻近点的距离为半径,计算所有点的平均半径,分别以各点为圆心、以平均半径为半径作圆, 统计落在每个圆内的邻点数之和;则各圆内的平均邻点数就是该地区点状分布的离散度。

29、武汉市城市空间形态的测度评价

工业用地的离散程度关系到工业生产的集聚效益, 当均匀分布时, 离散度为, 分布越集中,重复计算的几率越大, 离散度值越大。

从离散度评价看, 汉口工业用地布局较为分散, 出现萎缩汉;汉阳、武昌工业布局较为集中于几个大型工业区、开发区内, 积聚效益较好

)(21A N D ran

30、线状分布(网络)的测度

绕曲指数: 是指A 、B 两点间实际最短的线路长度和AB 两点间的直线距离的比值,一般以%表示。它反映了线路弯曲的程度。主要用于城市道路网络分析。

网络平均绕曲指数:当网络初定后,可以用抽样的方法,选择网络上的若干结点或顶点,逐一计算其绕曲指数,然后计算平均绕曲指数 ,以它来代表网络整体的绕曲指数。 接下来将要介绍的是边界网络紧凑度概念。

这一概念主要用来测度城市的空间形态

边界网络紧凑度

紧凑度用以衡量城市空间形态,用以衡量不规则形状区域的紧凑度.下面将介绍几种紧凑度

指数:

例:可用以衡量城市是集中还是分散发展

若区域的最小外接圆面积较难确定,还可采取以下的量化公式 A 为区域面积,P 为边界长度

当区域为圆形时,该值为1,为最紧凑形状;当区域为正方形时, 越大,紧凑度越高,即边界形状越紧凑。

一般把圆形视为区域最紧凑的特征形状,把圆形区域作为标准度量单位。

边界分布测度主要用来量化和分析区域和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发展规模,进而在时间序列上研究城市的动态发展、演化规律。

31、城市形态的紧凑度评价

紧凑度广义上指城市建成区用地的紧凑、饱满程度。通常测度的方法有下面三种:

(1)1961年,RICHARDSON 提出的公式如下:其中:A 为面积,P 为周长。

(2)1964年,COLE 提出的公式如下:区域面积/区域最小外接圆面积

紧凑度=A /A ,,其中,A 为城市建成区面积,A ,为该城市建成区最小外接圆面积。

(3)1961年GIBBS 提出的计算公式如下:紧凑度=1.273A /L2,其中:L 为最长轴长度,A 为城市建成区面积。

32、对武汉市进行紧凑度分析, 情况要复杂得多,联片紧凑发展区域的紧凑度较高, 中间含有大量水面、山体、村庄及“ 城中村” 等非城市建设用地空隙的区域, 紧凑度较低。

对于相邻区域, 可以进行联片处理,对于相隔较远的飞地则无法做联片处理, 可以两个区域面积之和为总面积。武汉市的紧凑度很低。

汉口地区因为狭长的带形发展, 形状率和圆形率很低,紧凑度不断提高, 逐渐成为饱满的扇形;

汉阳地区因为“ L ” 形发展, 加上飞地发展的影响, 形状率很低,圆形率和紧凑度急剧降低;

武昌地区由于山水分割和飞地发展, 形状率和圆形率最低, 紧凑度逐渐提高。

33、规划社会调查所使用的主要方法

文献调查法 实地观察法 访问调查法 集体访谈法 问卷调查法

34、调查资料统计分析

1 统计分析

在数学科学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原理及方法来处理社会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资料,简化和描述数据资源,揭示变量之间的统计关系,从而推断总体的一整套程序和方法。

2 目的

区域的最小外接圆面积区域面积=CI P A CI π2

=2π=CI

1 简化数据资料(从调查问卷——统计表格)

2寻找变量间的统计关系(和统计规律)

3 用样本统计量来推断总体随机抽样(目的)通过样本调查得到样本统计量(如均值、百分比等)推断总体

35、统计分析的层次

1.按统计分析性质划分

描述性统计分析(均值、众数、中位数、极值):用样本统计量描述样本统计特征的统计分析方法,只涉及样本,是对样本的统计分析。

推断统计分析:按照概率原理,用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的统计分析方法。

描述性统计分析是推断统计分析的基础,先进行描述统计分析(样本统计值),再进行推断统计分析。

2.按涉及变量多少来分

单变量统计分析、双、多

36、单变量统计分析

频数分布:指一组数据中(或一系列事件)中不同值(或不同事件)的次数分布情况。在统计分析中以频数分布表的形式出现。

频率分布:指资料分组中,各组的频数相对于总样本数的比率分布情况。

频数分布表的作用

1 简化调查原始数据

2 认识功能(通过分析表了解总体内部的结构差异以及发展变化趋势)

3 下一步对调查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

频数(频率)分布表的要素

1数据(或组别)

2 各组或各个数据在总样本中所出现的次数

3 所占比例(频率、累积频率)

4 累积频数:截止某一组的累积频数

集中量数分析

集中量数是指一组数据向某一中心值靠拢的趋势。或者说指的是用一个典型的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包括:均值、众数、中位数

均值(或算术平均值)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值, 它可以用来概括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或典型情况。

中位数:把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值,即中位数。

37、离散程度分析

与集中程度分析相比,它是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的。表示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常见的有极差、标准差等。

极差: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一组数据的极差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大,同时也反映集中程度的统计量(均值)的代表性低。

标准差(STDEV,Std.Deviation):标准差定义为一组数据对其平均数(平均值)的偏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

38、双变量与多变量统计分析

变量间的关系

1、相关关系:事物间不确定的关系,又叫非确定性关系

2、函数关系:事物之间有完全确定性的关系,即变量间存在一种严格的数量上的关系,

有自变量(x)、因变量(y),对应的对这种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称为回归分析。

相关关系

含义:是指双变量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不存在严格的数量关系,只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联系,彼此间确实有着某种关系,但关系数值不确定。

相关关系种类:零相关、低度相关、显著相关、高度相关和完全相关;单相关、复相关;正相关(同方向变动)、负相关(反方向变动);线性相关、非线性相关。

相关统计量

相关统计量是概括两个变量相关程度的数值,常用相关系数表示。取值范围:0-1之间-1 —1之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越大。

39、调查资料定性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就是要确定事物的性质和类别,运用抽象概念对事物进行理论概括。

比较法:就是确定认识对象相异点和相同点的思维方法。比较是对调查资料进行理论分析的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

横向比较

纵向比较

系统分析法:就是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思维方法。

分析系统的构成要素

探索系统的外部环境

研究系统的内在结构

揭示系统的整体性质和整体功能

因果分析法:就是探求事物或现象之间因果联系的思维方法。

把握因果联系的先后顺序

考察引起和被引起的联系

把握因果联系的其他特征

40、变量间的关系

函数关系

事物之间有完全确定性的关系,即变量间存在一种严格的数量上的关系,有自变量(x)、因变量(y),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直接用函数来表达。

相关关系

事物间不确定的关系,又叫非确定性关系。

对于非确定性关系,不能用一些简单的物理定律来加以概括。而这是概率统计研究的对象。对于这种关系,可以通过对随机现象的大量观察,来探索它们之间的统计规律性,这种统计规律称为回归关系,有关回归关系的计算方法和理论称为回归分析。实际上,回归分析就是对相关关系进行函数处理。

41、随机事件及概率

随机现象在相同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事件随机现象可能发生的每一种表现叫做事件。

随机事件频率具有稳定性的事件叫随机事件。

概率某一事件发生的机会或可能性大小的计量称为概率。

随机变量:随机事件中的变量,称之为随机变量。

相关系数:相关系数就是刻画两个随机变量间的密切程度。

42、概率统计建模

对于要素间的不确定性关系,大量的调查、观测、试验有可能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规

律,这就是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

统计规律反映了随机现象内在规律的一个数量侧面。概率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的数学分支。

概率统计建模是对随机变量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揭示随机现象产生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描述变量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利用这一模型进行分析预测等。

43、线性回归

线性关系指变量之间存在着一次方的关系。

线性回归因素间存在着线性相关关系, 通过回归分析来寻找变量间的线性关系式(函数)。一元线性回归的思路

一元是指研究对象仅受某一因素的影响.

一元线性回归就是寻找一根直线,使它尽可能接近所有的样本点.

44、如何求一个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1 首先,将要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两个变量的相关数据输入统计分析软件(EXCEL 或SPSS

2 计算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反应线性关系是否明显)比较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R与检验值之间的差异,检验量为r (n-2 , a),其中n-2 为自由度,a为显著性水平(1-置信度)。如果实际计算的r ≥r (n-2 , a),表明线性相关显著,否则不显著,可停止寻找线性回归模型。

3 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相关统计量。

4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将统计得到的F统计值和检验的标准值F(1,n-2)进行比较, 若F ≥F(1,n-2),则回归方程显著,可以应用这一模型来进行预测,否则不可用。

45、评价的一般步骤

1 确定评价的目标、范围和对象

2 围绕评价目标,分析影响综合评价的指标因素,构造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图

3 指标量化,即排除各因素量纲的影响,转化到统一的区间内,如[0,1]区间,以提高因素的可比性

4 确定权重,根据各指标、因素在评价中的地位,以权重值区别不同因素在系统评价中相对重要性程度

5 单项评价,即评价各对象在某一指标因素上的地位

6 综合评价,在单项评价的基础上,综合平衡,确定各评价对象的总体地位,供决策阶段使用。

7 灵敏度分析,由于指标体系设计、指标量化、权重确定以及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分析评价结果的稳定性。

46、评价中的定量化方法

评价因素的标准化

标准化原因

在系统的综合评价中指标一般涉及到两个变量:指标的实际值、指标的评价值

综合评价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在于:如何将实际值转化为评价值,即两个基本变量间的转化。

为什么要转换?

因为各指标的实际值的量纲是不同的(单位不同),它们无法直接进行综合,但消除了量纲的值就可以进行评价了。这就是指标的标准化处理,在评价中非常重要。

47、指标标准化的方法

定性指标先量化, 再标准化如“污染严重程度”、“发展的条件好坏”,必须先将其变为具体的数值量化后,才可以参与评价。

定位指标先量化,再标准化。如交通接近性、区位优势等常由GIS技术来辅助完成,如GIS空间分析方法中的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

48、权重的计算

什么是权重?

权重是指影响评价目标的诸因素间相对重要性差别的衡量值.

如何确定权重?

1 直接给权重0.1 0.3 0.6

2 层次分析法通过两两比较给权重

3 综合评价

线性加权评价、模糊综合评价

线性加权评价

w为n个指标的权重,lij为第i 单位对应第j指标的量化值

49、评价指标的确定

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指标包括

政策性、技术性、经济性、社会性、效益性、环境性、空间性

49、指标的设计和确定

1 专家调查法确定指标(Delphi)

2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把各个因子进行两两比较,也包括因子自身比较,并按照比较重要性大小在一个九标度表里进行仿数量化,各因子数量值构成一个构造判断矩阵,该矩阵在一致性检验后,其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向量为相应各个因子的权重向量。

层次分析模型及应用步骤

层次分析模型

1 首先第一步是构建层次递阶图,将研究问题进行层层分解,分析系统所要达到的目标、评价的准则、评价因子等,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一个表示系统结构和系统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层次递阶图(类似于概念模型)来表示。

2 构造判断矩阵第二步是构造判断矩阵,判断矩阵中的每个元素是基于对评价中各个因子对评价目标的影响程度大小(即评价因子对总目标的权重)进行两两比较的比值,根据判断矩阵来计算因子的权重。判断矩阵的构造按照层次递阶图分层进行,层次分析法中对因子重要程度的等级用标度来表示。

3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对于上一层元素而言,本层与之有联系的所有因素权重的过程,称为层次单排序。

4层次总排序计算同一层次所有因素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相对重要性排序权值,称为层次总排序。这一过程是从最高层次到最低层次逐步进行的

5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这一步骤也是从高到低逐层进行的

50、空间单引力模型

51、负相关、偏相关

系统工程考试复习重点

1.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是:组织化的大规模复杂系统。 2.系统的定义:由两个以上的有机联系、相互自作用的要素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结构很环境的整体。 3.该定义的四个要点:系统及其要素、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结构、系统的工程。 4.系统的一般属性: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最核心的特性、是系统性最集中的体现。)、关联性(构成系统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环境适应性、目的性、层次性。 简答:1.说明系统的一般属性的含义,并据此归纳出若干系统思想或观点。 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最核心的特性,是系统性最集中的体现。 关联性:构成系统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同时,所有要素均隶属于系统整体,并具有互动关系。 环境适应性:环境的变化必然引起系统功能及结构的变化。系统必须首先适应环境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使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目的性、层次性 系统思想或观点:比如:从综合系统的整体性和目的性,可归纳出整体最优的思想。 5.系统工程所研究对象系统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系统工程工程和属性多样性,由此带来的多层目标间经常会出现相互消长、或冲突的关系;系统通常由多维且不同质的要素所构成;一般为人—机系统,而人及其组织或群体表现出固有的复杂性;由要素间相互作用关系所形成的系统结构日益复杂化和动态化。大会莫复杂性系统还具有规模庞大及经济性突出等特点。 6.系统的类型: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动态系统和静态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举例:现在工业企业及其生产经营活动具有许多系统性特征。首先,工业企业及其生产经营是一个由人、财、物信息等基本要素构成的整体性系统;其次工业企业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第三,工业企业是个开放系统。第四,宫爷爷接生产经营过程形成一个具有自适应能力的动态系统过程。 7.系统工程的概念:指是从整体出发、合理开发、运行和革新一个大规模复杂系统所需思想、理论、方法论、方法和技术的总称,属于一门综合性的工程技术。 8.系统工程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 9.系统工程方法的思想和及应用要求:需要确立系统的观点(系统工程工作的前提)、总体最优及平衡协调的观点(目的)、综合运用方法和技术的观点(解决问题的手段)、问题导向和反馈控制的观点(有效的保障)。 10.系统工程方法的特点:系统工程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系统工程是一般采用先决定整体框架、后进入内部详细设计的程序;系统工程试图通过将构成事物的要素加以适当配置来提高整体工程,其核心思想是“综合即创造”;系统工程属于“软科学”;科学性与艺术性兼容;多领域,多科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集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需要有关各方面的(人员,组织)等的协作。 11.系统工程方法论:指分析和解决系统开发、运作及管理实践中的问题所遵循的工作程序、逻辑步骤和基本方法。踏实系统工程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总体框架。 12.系统工程的应用领域: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工程。研究工程项目的总体设计、可行性、国民经济评价、工程进度管理、工程质量管理、风险投资分析、可靠性分析、工程成本效益分析等。 13.霍尔三维结构集中体现了系统工程方法的系统化、结合化、最优化、程序化和标准化等特点,是系统工程方法论的重要基础内容。 14.霍尔三维:时间维:是系统工程的工作阶段或进程。系统工程工作从规划到更新的整个过程或寿命周期分为七个阶段:规划阶段、设计阶段、分析或研制阶段、运筹或生产阶段、

安全系统工程课设完整版

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 第一章概述 煤矿主要在地下作业,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经常受到瓦斯、水、火、煤尘、顶板等灾害的威胁,因此是事故多发的高危行业之一。煤矿掘进工作面是矿井事故多发地点,据统计,在瓦斯爆炸事故中,约60—70%发生在掘进工作面。一般掘进工作面避灾、救灾条件简单,如果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往往损失严重。随着煤矿的采深逐渐加大,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瓦斯赋存状况更加复杂,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的防治越来越困难。 控制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是目前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任何一起事故的发生都可分成5个要素:伤害(损失),意外事件(事故),加害物体(质),直接原因,间接原因。预防事故发生的关键就是在中途切断这5个要素之间的联系。为有效预防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笔者采用安全系统工程中的事故树分析法,对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原因进行研究,评价出各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以确保事故隐患研究的正确性,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掘进工作面的安全施工。 第二章事故危害性分析 2.1瓦斯爆炸原因的分析 a.通风不良 煤矿井下的任何地点都有瓦斯爆炸的可能性,但大部分瓦斯爆炸发生在瓦斯煤层的采掘工作面,其中又以掘进工作面为最多,约占70%左右。这主要是掘进巷道多数位于煤层的新开拓区,由于它是首先揭露煤层,一般说单位面积瓦斯涌出量比采煤面多,而且又未构成通风系统,再者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管理制度不严,安装局部通风机位置不当或局部通风机供风不足,巷道贯通掘进放炮时,没有排净贯通的工作面瓦斯,使瓦解积聚达到爆炸浓度。b.按引火源分析 煤巷掘进多使用电气设备并经常放炮,如果电气设备防爆性能不良或不按规定放炮,就容易发生电火花或爆炸火焰,引起爆炸。还有井下明火、电气火花、煤炭自燃、赤热的安全灯罩、吸烟及摩擦产生的火花等都能引起瓦斯爆炸。 c.思想麻痹 思想上的麻痹,导致管理上的松懈,进而引发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统计表明,往往瓦斯涌出量小的矿井,瓦斯爆炸事故却多于瓦斯涌出量大的矿井。 (2)瓦斯爆炸造成的危害 矿内瓦斯爆炸的有害因素是,高温、冲击波和有害气体。 焰面是巷道中运动着的化学反应区和高温气体,其速度大、温度高。从正常的燃烧速度(1~2.5m/s)到爆轰式传播速度(2500m/s)。焰面温度可高达2150~2650°C。焰面经过之处,人被烧死或大面积烧伤,可燃物被点燃而发生火灾。 冲击波锋面压力由几个大气压到20大气压,前向冲击波叠加和反射时可达100大气压。其传播速度总是大于声速,所到之处造成人员伤亡,设备和通风设施损坏,巷道垮塌。

生态工程期末考试答案

一、名词解释 生态工程:模拟自然生态的整体、协同、循环、自生原理,并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去分析、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疏通物质、能量、信息流通渠道,开拓未被有效利用的生态位,使人与自然双双受益的系统工程技术。 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最大容纳量。大气、水、土地、动植物等都有承受污染物的最高限值,就环境污染而言,污染物存在的数量超过最大容纳量,这一环境的生态平衡和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 概念模型:是对真实世界中问题域内的事物的描述,不是对软件设计的描述。概念的描述包括:记号、内涵、外延,其中记号和内涵(视图)是其最具实际意义的。 十分之一定律:生物量从绿色植物向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等按食物链的顺序在不同营养级上转移时,有稳定的数量级比例关系,通常后一级生物量只等于或者小于前一级生物量的1/10。而其余9/10由于呼吸,排泄,消费者采食时的选择性等被消耗掉。林德曼把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不同利用者之间存在的这种必然的定量关系,叫做“十分之一定律”。 种植业生态工程:是一种生态经济优化的农业技术体系,它既是当代全球经济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必然产物,也是解决我国农村人口、资源、环境需求与经济发展矛盾的一种带有方向性的途径。 系统:指由一群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个体组成,根据预先编排好的规则工作,能完成个别元件不能单独完成的工作的群体。系统分为自然系统与人为系统两大类。 二、简答题 1、简述生态工程、环境工程和生物工程的区别 答:第一,从理论原理来说,生态工程的理论原理是生态学,环境工程是环境学,生物工程是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第二,从组织水平来说,生态工程是生态系统水平,环境工程是环境系统水平,生物工程是细胞水平。第三,从控制内容来说,生态工程是力学功能(水气、太阳能、生物),环境工程是对废水、废气、废渣、噪声的控制,而生物工程的控制内容主要包括:遗传结构和密码。第四,从生物多样性来说,生态工程是自我设计加人类设计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环境工程是人类设计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工程则是人类设计对生物多样化的改变,增加生物多样性。 2、简述生态工程学的核心原理(涉及到具体原理) 答: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理论基础:物质循环,意义: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性和发展的影响(2)物种多样性原理,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意义:生物多样性程度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生产力(3)协调与平衡原理,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意义: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4)整体性原理,理论基础: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意义: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5)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理论基础: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意义: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理论基础: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大于部分。意义:保持系统很高的生产力。 3、简述生态工程的生物学原理 答:生态工程系统中,生物学原理在于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物种协调。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物种多样性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指一定区域内的物种丰富程度,可称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其二是指生态学方面的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在群落生态学的研究中,常需了解物种之间是怎样联系的,即种

系统工程复习资料2

系统工程复习整理: 一、名词解释(20分)(线性规划,动态规划) 二、解答题(单纯循环,对偶单纯循环,化标准形式,Matlab求解线性规划,解整数规划) 三、论述题(灰色预测,时间序列(实验),最小二乘,马尔克夫例题) 四、案例应用(25分)动态规划 一、名词解释(20分) (1)系统工程: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跨学科的考虑问题,运用工程的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各种系统问题,以实现系统目标的综合最优化。 (2)线性规划: a、可行解:满足线性约束条件和非负条件的决策变量的一组取值。 b、可行解集:所有可行解的集合。 c、可行域:LP问题可行解集构成n维空间的区域,可以表示为: d、最优解: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值的可行解。 e、最优值:最优解对应目标函数的取值。 f、求解LP问题:求出问题的最优解和最优值。 g、基:设A是约束方程组m×n的系数矩阵,A的秩R(A)=m,B是A中m×m阶非奇 异子式, 即|B|≠0, 则称B是LP问题的一个基。(B是由m个互相独立列向量组成) h、基变量:B=[P1,P2,…,Pm],称Pj(j=1,2, …,m)为基向量, 与Pj对应的变量xj (j=1,2, …,m) 称为基变量,其余的xm+1 , …,xn为非基变量。 i、基本解:令非基变量等于0,从AX=b中解出的基变量所得的解称为LP关于基B的基 本解。 j、基本可行解(对应的基为可行基):满足非负条件的基本解。 (3)动态规划: a、阶段:是针对所给的问题,依据其若干个相互联系的不同部分,给出的对整个过程 的自然划分。通常根据时间顺序或空间特征来划分阶段,以便按阶段的次序解决优化问题。引入了一个变量来表示阶段,通常称为阶段变量。 b、状态:就是决策者在作决策时所依据的某一阶段开始时或结束时所处的自然状况或 客观条件,它描述过程的特征具有无后效性,即当某阶段的状态给定时,这个阶段以后过程的演变与该阶段以前的状态无关而只与当前的状态有关。第1阶段的起始状态--s1(也是整个过程的初始状态),sn+1是第n阶段的终止状态.描述第K阶段状态的变量就是状态变量。 c、决策:当过程处于某一阶段的某个状态时,可以作出不同的选择,从而确定下一阶段的 状态,在最优控制中也称控制.,描述决策的变量叫决策变量。 }0 , | {≥ = =X b AX X D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安全工程 课程名称安全系统工程 指导教师

目录 前言 (2) 第一章安全评价 (3) 1.1安全评价的目的 (3) 1.2安全评价的原则 (3) 1.3安全评价范围 (3) 1.4安全评价内容 (3) 1.5安全评价步骤 (4) 第二章加油站概况 (5) 2.1站内建设 (5) 2.2工艺流程 (5) 2.3安全管理制度 (6) 2.4消防器材配置 (6) 第三章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7) 3.1 加油站固有危险源 (7) 3.2工艺过程中有害因素分析 (12) 3.2.1加油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2) 3.2.2 储油罐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3) 3.3安全管理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4) 3.4重大危险源分析 (15) 3.5事故树定性定量分析 (15) 3.6最小割集与最小径集的计算 (16) 3.7顶上事件概率的计算 (17) 3.8结构重要度分析与计算 (17) 3.9概率重要度的计算 (18) 3.10临界重要度分析 (19) 第四章加油站安全对策与措施 (20) 第五章总结 (21)

前言 我们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安全”是我们国家以至于整个人类发展生存活动中永恒的主题,而就当今世界来看,安全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各行各业,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关注的首要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34号中第十七条规定:“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生产、储存、使用其它化学品的单位,应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现平顶山市加油站作为危险化学品的经营单位,有必要定期对其进行安全评价。加油站由安全评价事务有限公司对其危险化学品经营情况进行了评价,并取得了危险化学品经营安全许可证。今年,为完成安全现状评价报告,我小组对其进行了安全评价。经过现场勘查,收集有关资料,在对该加油站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系统的安全评价,包括危险因素的辨识与分析,定性定量分析及安全措施的提出与改进等。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评价人员水平有限,本评价中有不当、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老师与同学批评指正。

系统工程期末复习资料

系统工程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题 1、系统 2、工程 3、模型 4、工程系统 5、系统工程学 6、系统工程 7、反馈 8、系统模型 9、系统评价 10、价值工程 二、填空题 1、工程系统的特性包括:()()()()()()()() 2、Hall系统工程三维形态的第一维是逻辑维,包括()()()()()()()七个步 骤 3、切克兰德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步骤为:()、()、()、()、()和实施。 4、系统的属性主要有()、()、()、()、()、()、() 5、Hall系统工程三维形态的第一维是时间维,包括()、()、()、()、()、()、()七个阶段, 6、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步骤为弄清问题、()、()、()、()、()、() 三、判断题 1、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不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以及运筹学”等() 2、控制论的发展经历了:经典控制论、现代控制论、大系统控制论三个时期。() 3、信息论可分为狭义信息论、一般信息论、广义信息论三种不同的类型。() 4、切克兰德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核心是“比较”和“学习”。() 5、系统工程方法的特征:先总体后详细的设计程序、综合即创造的思想、系统工程的“软科学”性。() 6、系统工程方法论是分析和解决系统开发、运作及管理实践中的问题所应遵循的工作程序、逻辑步骤和基本方法,是系统工程考虑和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总体框架。() 7、从提出或建立一个系统到该系统停止运行或为其他系统代替的这段时间,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 8、系统分析是一种运用建模及预测、优化、仿真、评价等技术对系统各个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为达到费用和效益最佳的辅助决策的方法和过程。() 9、决策分析的类型主要有:确定型决策分析、不确定型决策分析、风险型决策分析、对抗

系统工程期末复习资料(全)

系统:由两个及以上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具有特定结构、功能和环境的整体。系统边界:从空间结构上看,把系统和环境分开的所有点的集合;从逻辑上看,边界是系统构成关系从起作用到不起作用的边界,系统质从存在到消失的边界。 系统的属性:整体性{是系统最核心的特性,是系统性最集中的体现} 关联性(由多个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具备独立要素所不具备的功能) 环境适应性(环境输入系统,系统输出环境,系统要生存,一定要适应环境) 层次性(作为总体来看,系统可以分解一系列子系统,并有一定的层次结构) 目的性(有一定目的,为达到既定目的而具备一定的功能) 集合性(把具备某种属性的一些对象看成一个整体,从而形成一个集合) 系统的类型:人造系统和自然系统 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动态系统和静态系统、封闭系统和开发系统 系统工程的概念: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系统工程方法论:是研究、探索系统问题的一般规律和途径 重要思想:最优思想、总体思想、组合思想、分解和协调思想、反馈思想 霍尔三维结构:知识维、时间维、逻辑维 时间维(6个阶段):规划阶段、方案阶段、研制阶段、生产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 逻辑维(7个步骤):明确问题、选择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方案优化、做出决策、付诸实施 特点:强调目标明确,核心是最优化,认为一切现实问题都可以规划为工程系统问题,运用定量分析法,做最优解答。该方法论在研究方法上有整体性,在技术应用上有综合性,在组织管理上有科学性,在系统工程上有问题导向性。 切克兰德方法论:主要内容:问题、根底定义、建立概念模型、比较与探索、选择、设计与实施、评估与反馈 主要步骤(略) 比较:同:同为系统工程方法论,均以问题为起点,具备相应的逻辑结构 异:前者主要研究工程系统问题,后者更适用于“软”系统问题的研究 前者以优化分析为核心,后者以比较学习为核心 前者使用定量分析方法,后者使用定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前者研究对象为良结构,后者则为不良结构 系统分析:运用建模及预测、优化、仿真、评价等技术,对系统的各方面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为选择最优或满意的方案提供决策依据的分析研究过程。 6要素:问题、目的及目标、方案、模型、评价、决策者 步骤(SA):认识问题——>探寻目标——>综合方案——>模型化——>优化或仿真分析——>系统评价——>决策 系统原则: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整体为目标,多方案模型分析与选优、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多次反复进行 创新方法:提问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情景分析法、定性研究方法、数据挖掘方法结构模型:定性表示系统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本质存在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联系情况的模型 结构模型化:建立系统结构模型的过程 结构分析:实现系统结构模型化并加以解释的过程 SD流程图:认识问题——>界定系统——>要素及因果关系分析——>建立结构模型——>建立量化分析模型——>比较与评价——>政策分析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

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名称: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 系部:安全工程系 专业班级:安理10-25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木拉里 完成日期:年月日

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安全工程系课程设计任务书 11/12学年上学期2011年12月19日 专业安全技术管理班级10-25课程名称安全系统工程 设计题目指导教师木拉里 起止时间12.19-12.26周数1设计地点教室 设计目的: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也是为后续的专业课《安全评价技术》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奠定基础,在实现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本环节,掌握《安全系统工程》课程各安全系统分析方法的应用,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设计任务或主要技术指标: 1、对于给定资料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2、制定事故预防措施。 设计进度与要求: 一周完成,要求每个组使用不一样的分析方法。 1、危险源的辨识。 2、系统定性分析。 3、系统定量分析。 4、提出危险控制措施。 5、设计内容完整、计算准确,条理清晰。 主要参考书及参考资料: 1、《安全系统工程》徐志胜机械工业出版社 2、《安全系统工程》林柏泉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3、《安全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沈斐敏煤炭工业出版社 4、《安全系统工程》曹庆贵煤炭工业出版社 教研室主任(签名)系(部)主任(签名)年月日

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课程设计评定意见 设计题目: 学生姓名: 评定意见: 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评定意见参考提纲: 1.学生完成的工作量与内容是否符合任务书的要求。 2.学生的勤勉态度。 3.设计或说明书的优缺点,包括: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工作能力、表现出的创造性和综合应用能力等。

化工系统工程期末考试试卷(含主观题)

化工系统工程期末考试试卷(含主观题)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20 分) 1.过程是对原料进行某些物理或化学变换,使其性质发生预期变化,以下哪个不属 于过程的范畴() A.烃类分离 B.烃类裂解 C.不锈钢棒加工成螺栓 D.海水晒盐 2.某换热系统,当I1=0时,温度区间之间的最小传热负荷为-200kW,最后一个温度区间输出负荷为60kW,则该系统的最小加热负荷和最小冷却负荷是多少kW?() A.0,60 B.200,60 C.200,260 D.0,260 3.输送剧毒介质管道的管材质量证明书应有()检测结果,否则应进行补项试验。 A.外观 B.磁粉 C.厚度 D.超声 4.正常生产时,工程师不能选择哪个变量作为优化变量() A.设备操作压力 B.反应器温度 C.塔的进料位置

D.泵的输入功率 5.计算机是利用哪一种图来识别过程系统的结构信息() A.原则流程图 B.节点-边有向图 C.方框图 D.以上3种图形均可 6.在对炼油厂进行生产计划优化时,下面哪种叙述是错误的?() A.约束条件包括各设备的物料平衡、生产能力、产品质量、产品供求量等 B.一股物料分成多股去向不同的设备时每个去向都必须设置为变量 C.在目标函数中,数值是固定值的变量可以忽略,只保留可变变量,不会对最优解产生影响 D.可以把系统中所有的选定的独立变量作为优化变量 7.换热网络中有一股热流热容流率为4kW/K,温度从180→80℃;另一股冷流热容流率为2kW/K,温度从80→160℃;系统的最小允许传热温差为20℃,这两股物流的最大可交换热量是多少kW?热量富裕的物流换热开始或者结束的温度点是多少℃?() A.160,140 B.320,100 C.100,160 D.120,160

山东大学-软件工程复习重点整理

第一章 1.1软件工程(SE)的定义、向、作用: SE:在将有关软件开发与应用的概念科学体系化的基础上,研究如有计划、有效率、经济的开发和利用能在就算机上正确运行的软件的理论和技术的工程法学,一些开发和维护软件的法、过程、原则。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对技术问题的分析与综合,也有对开发过程和参与者的管理。 SE的向:面向对象模式,结构化模式,基于过程的模式等 SE的作用:付出较低的开发成本,达到要求的软件功能,取得较好的软件性能,开发的软件易于移植,需要较低的维护费用,能按时完成开发工作,及时交付使用。 1.2开发模式:软件开发的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它能直观的表达的表达软件开发全过程,明确要完成的主要活动,任务和开发策略。 1.3说明错误、故障和失效的含义及联系(并举例): 错误:是在软件生产过程中人为产生的错误(需求说明中的错误,代码中的错误) 故障:是在功能实现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是错误导致的结果,是在软件中一个错误的表现(一个错误可能产生多个缺陷,静态存在的) 失效:是相对于系统指定行为的偏离,系统违背了它应有的行为(动态存在的) 联系:当一个开发者编写程序时,会在代码中出现错误。当这个程序被编译或集成到一个系统中时,系统就存在故障。当你运行这个系统时,可能会导致失效,即人们产生错误,故障是错误的结果(部观角:从开发者的角度看待问题),当故障执行时出现失效(外部视角:从用户角度看到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错误会导致故障,并非每个缺陷都对应相应的失败。1.4软件质量应从哪几个面衡量,论述之: (1产品的质量)(2过程的质量)(3商业环境背景下的质量) (1)产品的质量:用户从失败的数目和类型等外部特征进行评价,如果软件具有足够的功能并且易于学习和使用,用户就断定软件是高质量的;开发者从缺陷的数目和类型等部特征来作为产品质量的依据。 (2)过程的质量:有很多过程都会影响到最终的产品质量,只要有活动出了差错,产品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开发和维护过程的质量与产品的质量是同等重要的。 (3)商业环境背景下的软件质量:将技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统一起来。 1.5软件系统的系统组成(系统的要素有哪些):对象(实体)+ 活动+ 关系+ 系统边界活动:活动是发生在系统中的某些事情,通常描述为由某个触发器引发的事件,活动通过改变属性把一个事物变成另一个事物。 对象:活动中涉及的元素称为对象。 关系:是指活动与对象之间的关系。 系统边界:即系统包含的功能与系统不包含的功能之间的界限。 1.6现代软件工程大致包含几个阶段及各个阶段的文档: (1)需求分析:主要包括问题定义、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需求规格说明书》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 姓名: 专业:安全工程 班级:2014 学号:

目录 一、设计工作面概况简介 ............................................. 二、粉尘浓度控制方案综述,粉尘的理化特性测定(接触角、界面张力) 三、煤体注水设计,钻孔开口位置、倾角、长度、间距、封孔方法、超前距离、注水时间等 四、喷雾方案设计:采煤机、液压支架顶梁及放煤口喷雾喷嘴布置 五、采煤机截割参数设计,截深、牵引速度 六、个体防护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内容和技术要求 七、通风排尘设计,最佳排尘风速设计,防止粉尘的管理措施。

一、设计工作面概况简介 1.1概述 平煤集团公司某煤矿11091工作面开采煤层厚度8米,煤炭产量100万吨/年。该工作面沿推进方向距切巷200m至450m范围内预计相对瓦斯涌出量最大值28.5m3/t,正常值为10.5m3/t。11091工作面参数见下表所示。工作面巷道布置及通风系统如图所示,该工作面为倾斜长壁开采,通风运输顺槽均布置在煤层底板,煤尘具有爆炸性,煤层自然发火期1-3个月。 工作面参数 单位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 表参数 煤厚M 22.5 3 13.2 倾角度16 3.3 8.4(实验区 内4.0度) 工作面长度M 130 推进长度M 830 728 779 普氏样硬度数系数0.5 0.3 可采储量万吨174 开采时间97.10.1 结束时间98.12.12 煤层埋藏深度M 250 2.1粉尘浓度控制方案综述 矿山综合防尘是指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减少矿山粉尘的产生量、降低空气中的粉尘浓度,以防止粉尘对人体、矿山等产生危害的措施。大体上将综合防尘技术措施分为通风除尘、湿式作业、密闭抽尘、净化风流、个体防护及一些特殊的除、降尘措施。 一、通风除尘通风除尘是指通过风流的流动将井下作业点的悬浮矿尘带出,降低作业场所的矿尘浓度,因此搞好矿井通风工作能有效地稀释和及时地排出矿尘。

系统工程期末复习资料

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是组织化的大规模复杂系统。P5 ★系统的定义:是由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且具有特定功能、结构、环境的整体。有以下四个要点: (1)系统及其要素。系统是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整体,构成这个整体的各个要素可以是耽搁事物(元素),也可以是一群事物组成的分系统、子系统等。系统与其构成要素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取决于所研究的具体对象及其围。 (2)系统和环境。任一系统又是它所丛书的一个更大系统(环境或超系统)的组成部分,并与其相互作用,保持较为密切的输入输出关系。系统连同其环境超系统形成的系统总体。系统与环境也是两个相对的概念。 (3)系统的结构。在构成系统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有机联系,这样在系统的部形成一定的结构和秩序。结构即组成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式。 (4)系统的功能。任系统都应有其存在的作用与价值,有其运作的具体目的,也即都有其特定的功能。系统功能的实现受到其环境和结构的影响。 系统的一般属性:P6 (1)整体性: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最核心的特性,是系统性最集中的体现。 (2)关联性:构成系统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同时,所有要素均隶属与系统整体,并具有互动关系。关联性表明这些联系或关系的特性,并且形成了系统结构问题的基础。(3)环境适应性:任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与环境之间产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系统功能及结构的变化。系统必须首先适应环境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使环境得到持续改善。管理系统的环境适应性要求更高,通常应区分不同的环境类(技术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和不同的环境域(外部环境、部环境等)。 ★大规模复杂系统的主要特点:P6 (1)系统的功能和属性多样,由此而带来的多重目标间经常会出现相互消长或冲突的关系。(2)系统通常由多为且不同质的要素构成。 (3)一般为人—机系统,而人及其组织或群体表现固有的复杂性。 (4)由要素相互作用关系所形成的系统结构日益复杂化和动态化。大规模复杂系统还具有规模庞大经济型突出等特点。 该类系统的主要特点: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属性及目标多样、一般为人—机系统、经济性突出等。 系统工程:是从总体出发,合理开发、运行、革新一个大规模复杂系统所需思想、程序、法的总称。P9 系统工程强调以下基本观点(系统工程法的特点):P10 (1) 整体性和系统化观点(前提)(2) 总体最优或平衡协调观点(目的) (3) 多种法综合运用的观点(手段)(4) 问题导向及反馈控制观点(保障) 期中: 1.选择一个你所熟悉的系统问题说明:(1)系统的功能及其要素;(2)系统的环境及输入、 输出;(3)系统的结构(最好用框图表达);(4)系统的功能与结构、环境的关系。 2.管理系统有特点?为什么说现代管理系统是典型的(大规模)复杂系统。

《系统工程》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系统:系统是由两个以上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结构和环境的整体。 2.系统工程: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系统思想和方法处理大型复杂系统的问题,无论是系统的设计或组织的建立,还是系统的经营管理,都可以统一的看成是一类工程实践,统称为系统工程。 3.自然系统:自然系统主要指由自然物(动物、植物、矿物、水资源等)所自然形成的系统,像海洋系统、矿藏系统等。 4.人造系统:人造系统是根据特定的目标,通过人的主观努力所建成的系统,如生产系统、管理系统等。 5.实体系统:凡是以矿物、生物、机械和人群等实体为基本要素所组成的系统称之为实体系统。 6.概念系统:凡是由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制度、程序等概念性的非物质要素所构成的系统称为概念系统。 二、判断正误 1.管理系统是一种组织化的复杂系统。( T ) 2.大型工程系统和管理系统是两类完全不同的大规模复杂系统。( F ) 3.系统的结构主要是按照其功能要求所确定的。( F ) 4.层次结构和输入输出结构或两者的结合是描述系统结构的常用方式。( T) 三、简答 1.为什么说系统工程时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答:系统工程是以研究大规模复杂系统为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是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某些思想、理论、方法、策略和手段等根据总体协调的需要,有机地联系起来,把人们的生产、科研或经济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应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等技术工具,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交换和反馈控制等功能进行分析、设计、制造和服务,从而达到最优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目的,以便最充分填发挥人力、物力的潜力,通过各种组织管理技术,使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协调配合,以实现系统的综合最优化。 系统工程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架设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通过系统工程,为社会科学研究增加了极为有用的定量方法、模型方法、模拟实验方法和优化方法。系统工程为从事自然科学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从事社会科学的研究人员的相互合作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2.简述系统的一般属性 答: (1)整体性: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最核心的特征,是系统性最集中的体现; (2)关联性:构成系统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同时,所有要素均隶属于系统整体,并具有互动关系。关联性表明这些联系或关系的特性,并且形成了系统结构问题的基础; (3)环境适应性:任何一个系统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与环境之间产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系统功能及结构的变化。 除此之外,很多系统还具有目的性、层次性等特征。

系统工程原理期末试题及详细答案

系统工程原理模拟试题 考生注意:1.答案必须写在统一配发的答题纸上,可不抄题! 2.考试时间为15:00—17:30,共150分钟。 3.试卷满分为100分。 一、判断(10分) 1、系统工程属于系统科学体系的基础理论层次。(X ) 2、尽管系统的所有组成要素都是最优的,系统的整体功能也不一定最优。(√) 3、在系统解析结构模型中,可假定所涉及的关系不具有传递性。(X) 4、应用层次分析法时,要求判断矩阵必须具有完全一致性。(X ) 5、指数平滑预测法中,平滑系数越大表明越重视新信息的影响。(×) 6、在用趋势外推法进行预测时,必须假设预测对象的增减趋势不发生改变。(×) 7、在风险决策中,只要能获得更多的情报,就应该进行调查、试验等工作。(×) 8、评价指标综合时,加权平均法的加法规则主要用于各项指标的得分可以线性地互相补偿的场合。 () 9、中途作业兼有顺序作业和并行作业的特点。(√) 10、系统网络技术的网络图中,一对结点间只能有一条箭线或一条虚箭线(√) 二、填空(10分) 1、一般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目的性)、(适应性)等五种特性。 2、霍尔的系统工程三维结构由(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组成。 3、系统建模的主要方法有(推理法)、(实验法)、(统计分析法)、(混合法)、(类似法)等五种。 4、层次分析法把影响问题的因素,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 5、对n阶判断矩阵A而言,如果关系( /(,,1,2,...,) ij ik jk a a a i j k n == )完全成立,则称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 6、与专家会议法相比,Delphi预测方法采用(匿名)方式消除了心理因素对专家的影响。 7、时间序列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趋势性)、(季节性)、(周期性)、(不规则性)等四个方面。 8、效用实际上代表决策者对于(风险)的态度。 9、决策树法是风险型决策中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处理决策表和决策矩阵无法表达的(多阶段)决策问题。 10、网络图中,某作业(i,j)的总时差R(i,j)=(0 )时,称该作业为“关键作业”。 三、简答(20分) 1、什么叫系统,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系统的定义(钱学森):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有如下基本特征:(1)整体性: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能够相互区别的要素组成的集合体,但它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2)层次性:任何一个系统都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不同层次的子系统,而它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子系统。 (3)相关性:组成系统的要素(或子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相关性说明这些联系之间的特定关系和演变规律。 (4)目的性:通常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为达到既定目的,系统都具有一定功能,这是区别各种系统的标志。系统的目的一般用更具体的目标来体现,复杂系统往往需要用一个目标体系来描述系统的目标。 (5)适应性: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因此它必然要与外界环境产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外界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变化。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系统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能够经常与外界环境保持最优适应状态的系统,才是具有不断发展势头的理想系统。 2、什么叫综合集成? 答:综合集成是一种从定性到定量的方法,其实质是专家经验、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结合,从而构成一个以人为主的高度智能化的人-机结合系统,发挥其整体优势,去解决复杂的决策问题。 3、回归分析预测的统计检验中,F-检验和t-检验有何异同? 答: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为了检验回归方程中,因变量与自变量的相关关系是否显著,从而检验预测模型的合理性。不同之处在于,F-检验主要用于检验一定显著性水平下,假设a i=0(i=0,1,…,k)是否成立,它是对回归方程总体即所有回归系数的检验,其结果说明了整个回归方程描述的统计关系是否有意义;而t-检验则用于对因变量与单个自变量的相关关系进行显著性检验,即对任意j∈{0,1,…,k},检验假设a j=0在一定显著性水平下是否成立。4、简述系统评价的一般步骤。 答:(1)简要说明各方案,明确系统方案的目标体系和约束条件; (2)确定由所有单项和大类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 (3)确定各大类及单项评价指标的权重; (4)进行单项评价,查明各项评价指标的实现程度; (5)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各大类指标的价值和总价值; (6)给出评价结论,包括对方案的优劣分析、排序,对评价结论的分析意见等。 5、构成决策问题的条件有哪些?根据人们对自然状态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决策问题通常可分为哪几种? 答:1)构成一个决策问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是存在试图达到的明确目标; 二是存在不以决策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

系统工程复习资料

系统工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举例说明什么是系统思想 物质世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组成的统一整体,这种普遍联系及整体性的思想称为系统思想。 可由四个要点来理解系统思想:a把研究的问题看成一个整体;b找出整体的合理组成部分及其间的合理关系;c考虑合理的步骤和程序;d统筹兼顾,注意协调,争取整体的优化。 系统思想的典型实例1、田忌赛马2、都江堰工程3高斯解题 2.系统的含义、分类和特征 含义:系统是由若干个相互作用、相互区别的组成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分类:(小题)(1)按系统要素的来源分: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及自然和人工的复合系统 (2)按系统要素的属性分:实体系统、概念系统及实体系统与概念系统的复合系统 (3)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 (4)按系统的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与否分: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 (5)按人对系统的认识程度分:黑系统、白系统和灰系统 特征: 1)目的性2)整体性3)相关性4)层次性5)环境适应性 如何理解系统的目的性?--结合当前目标和长远目标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具体目标 a人工系统必须具有目的性。b要实现系统的总目标,首先应制定相应的分目标。 c分目标之间并不是完全一致的,要注意整体协调。(舍车保帅) 如何理解系统的整体性?--从整体出发,整体优化 1系统是一个集合 2系统具有整体效应①整体联系的统一性②系统的功能的非加和性(1+1不等于2,等于2的为机械加和)。 如何理解系统的相关性?--考虑系统内部和系统环境的相关性 a.系统内部要素的相关性。 b.系统与环境的相关性。系统中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其余要素也会发生变化) 如何理解系统的层次性?--考虑系统空间结构的层次性和时间发展的有序性 a.按空间分解,形成结构的层次性。(能够明确子系统的地位) b.按时间分段,形成发展的有序性。(从无到有再到无)如何理解系统的环境适应性?--系统应适应环境的发展要求 a系统与环境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系统必须是适应与环境。b.通过调整内部要素及结构,以适应环境。 3.系统分析过程包括哪些主要工作环节 a阐明问题b设立目标c谋划备选方案d建模和估计后果e评比备选方案 4.何为利害冲突和目标冲突?解决利害冲突有哪些方法 目标冲突:由专业性质引起的冲突 解决方法:一是把引起矛盾的分目标剔除掉;二是一个能达到冲突目标得以并存得方案。 利害冲突:由于目标涉及了某些利益集团的期望而引起的冲突. 解决方式:a目标的代表之一放弃自己的利益; b保持原目标,用其他方式补偿或部分补偿受损失一方的利益; c通过协商,调整目标系统,使之达到目标相容。 5.系统工程的含义:系统工程是一门边缘科学,是一门工程技术。它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有关的思想、理论、方法、策略和手段,根据系统总体协调的需要,进行有机联系,综合运用。对系统构成要素、组织机构、信息交换和反馈控制等功能进行分析、设计、试验、实施和运行,实现系统整体的综合最优化,达到最优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目标。

《交通运输安全系统工程》课程报告剖析

《交通运输安全系统工程》课程报告 一.课程内容概述 本课程主要包括安全基础理论、交通安全管理概述、驾驶员安全管理、车辆安全管理、事故处理五个方面的内容。 1.安全基础管理 1.1 系统观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特性包括整体性、有序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其中整体性包括内容联系的整体性、功能的整体性、与外界联系表现出的整体性。 系统根据不同的特性可以分类为自然系统、人造系统、复合系统、外物质系统。自然系统的组成为自然物,人造系统的组成为人类,复合系统为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的组合,外物质系统则是一个概念系统。 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 系统的基本结构图 1.2 安全原理 安全的定义,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状态。 从社会角度的定义,安全是指不因人、机、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受损失,人员受伤害,任务受影响或时间的损失。 对一般生产系统的定义,安全是指不存在引起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设备损坏或环境危害的条件。 系统安全是运用系统的观念,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对系统进行全寿命周期安全管理与控制,使系统在实现规定功能的条件下,具有最佳的安全品质。 安全管理与控制的核心——对系统中的危险进行辨识与控制。 事故是人们在进行有目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了违反人意志的事件,致使该行动暂时或永久地中断。

事故的基本特征包括因果性,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潜在性、再现性与可预测性。 海因里希法则揭示了事故发生频率与事故后果程度之间的一般性规律。它是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这说明一般事故与重大事故之间存在相关性以及事故后果具有随机性。 1.3 事故模式理论 1.多米诺骨牌理论 多米诺骨牌理论是指伤亡事故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呈因果关系依次发生的结果。它指出事故与事故原因间呈链式关系且具有传递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破链以阻断事故的传递途径,达到防止事故发生的目的。 2.以人的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 人失误是人错误地或不恰当地回答了一个刺激。 3.事故结构模型 集中性事故结构模型是指各因素分别独立,联合作用引起事故。 连续性事故结构模型是指以某因素为起源,顺序引发若干因素,导致事故。 综合性事故结构模型是指集中性和连续性的综合,更符合实际。 1.4 事故原因分类 事故原因可分为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主要原因、次要原因等。 2.交通安全管理概述 2.1 交通安全管理对象 交通安全管理对象为人、车、路与环境。其中人包括管理人员、驾驶员、行人;车包括货车、客车;路与环境包括道路环境、交通环境、自然与人文环境。 2.2 管理机构及其功能 公安部制定法规、规范、标准(全国城乡)。 交通部贯彻、监督、指导、制订各类交通法规、规范、标准。 运输企业执行各类法规、规范、标准。 2.3 运输企业管理内容 1.执行国家的法规、规范、标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