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伞状切换与PBGT切换原理

伞状切换与PBGT切换原理

伞状切换与PBGT切换原理
伞状切换与PBGT切换原理

浙江温州移动

2G 网络优化服务

诺基亚西门子网络优化部

温州移动项目组

2011-7-13

SERVICE EXCELLENCE NPO/MS Optimization Service2011 伞状切换与PBGT 切换原理介

Nokia Siemens Networks

目录

1. 概述 (1)

2. 切换原理 (1)

2.1 伞状切换原理 (1)

2.2 PBGT切换原理 (2)

2.3 PBGT切换与伞切同时起作用 (3)

1.概述

通过最近几天的参数验证可以证实,现网中GSM900到DSC1800伞状切换的判决参数中的macro_thrµ_thr指的是DMAC&DMIC、P指的是DCS1800频段手机的最大发射功率能力,为固定值(msTxPwrMax:DSC1800=30dBm)、PWR(n)指的是DSC1800频段中手机最大发射功率,现网中PMAX2=30 dBm,而PMAX2可调整范围为0...36dBm。

2.切换原理

2.1伞状切换原理

伞状切换算法里讲到MS在移动的过程中,BSC会根据当前的无线链路状况,对目标小区进行周期性的链路计算,当满足伞切判决条件就进伞状切换,涉及到的主要参数:

注:PMAX1、PMAX2是、MS TX pwr max gsm1x00

当EUM=Y时即伞切开关开启,这时邻区参数ACL的设置和伞状切换的关系有如下三种情况:

?ACL=Upper/Lower时,服务小区对邻小区只进行Umbrella HO 或者RR的切换

?ACL=Same时, 服务小区对邻小区按照标准的PBGT切换算法进行切换

?ACL=N时,伞切判决会引入参数GMAC&GMIC、DMAC&DMIC和msTxPwr

当EUM=Y、ACL=N时的Umbrella HO切换判决流程如下:

以上流程说明了,当服务小区开启了伞状切换就周期性的进行判断邻区电平是否大于AUCL 值,满足条件则进行P、PWR(n)与macro_thr、micro_thr值的比较,再满足条件则进行切换尝

试。流程中的P、PWR(n)与macro_thr、micro_thr分别指的是:

?P指的是目标频段上手机的最大发射功率能力,在GSM900频段上为33dBm,在DSC1800频段上

为30dBm,现网中的目标频段为DCS1800,则为P=30dBm。

?PWR(n)指的是邻区参数中设置的手机最大发射功率, 当邻区为GSM900时PWR(n)=PMAX1,当

邻区为DSC1800时PWR(n)=PMAX2,现网中只有900到1800的伞切所以现网中PWR(n)=

PMAX2=30 dBm。

?macro_thr、micro_thr为BSC级参数,如果目标小区为GSM900则为BSC级参数中的GMAC、

GMIC,如果目标小区为DSC1800则为BSC级参数DMAC、DMIC。现网伞切为GSM900到

DSC1800,用到的macro_thr、micro_thr参数为DMAC、DMIC。

2.2PBGT切换原理

标准的PBGT算法,是MS在移动的过程中,BSC会根据当前的无线链路状况,对目标小区进行周期性的链路计算,以便于MS在移动过程中总是占用最好的小区,具体详情如下:涉及到的主要参数:

具体算法流程如下:

上图是标准的PBGT切换触发流程,也是引入双层网之前网络中一直遵循的PBGT切换算法,此时触发的PBGT切换是不考虑分层关系的。

2.3PBGT切换与伞切同时起作用

以上两节讲到了单独的伞状切换和单独的PBGT切换原理,如果要使伞状切和PBGT切换在同一小区上起作用需要将伞切和PBGT切换功能都开启并设置ACL=N(同样如伞切原理介绍的ACL=N时会引入参数GMAC&GMIC、DMAC&DMIC和msTxPwr),这时PBGT切换需满足以下条件才能起作用: 当服务小区的msTxPwrMaX > =GMAC/DMAC 时,

且邻区msTxPwrMaX(n) >= GMAC/DMAC,则PBGT切换功能正常使用,否则PBGT切换功能失效。

当服务小区的msTxPwrMaX < =GMiC/DMiC时,

且邻区msTxPwrMaX(n) <= GMiC/DMiC,则PBGT切换功能正常使用,否则PBGT切换功能失效 当服务小区的GMIC/DMIC < msTxPwrMaX < GMAC/DMAC

且邻区的GMIC/DMIC < msTxPwrMaX(n) < GMAC/DMAC时,则PBGT切换功能正常使用,否则PBGT切换功能失效

注:以上的msTxPwrMaX、msTxPwrMaX(n)为ZEQO中的PMAX1或PMAX2,GMAC&GMIC使用在GSM900频段,DMAC&DMIC使用在DSC1800频段。

在现网中的切换也是PBGT和UMB同时起作用的切换策略,切换关系图如下:

在同层间都通过PBGT和RR切换,不同层间通过UMB或RR切换,且microcells到macrocells只有RR切换没有UMB切换。

液晶屏的工作原理

液晶屏的工作原理 (资料来源:中国联保网) 简单的来说,屏幕能显示的基本原理就是在两块平行板之间填充液晶材料,通过电压来改变液晶材料内部分子的排列状况,以达到遮光和透光的目的来显示深浅不一,错落有致的图象,而且只要在两块平板间再加上三元色的滤光层,就可实现显示彩色图象。 认识了它的结构和原理,了解了它的技术和工艺特点,才能在选购时有的放矢,在应用和维护时更加科学合理。液晶是一种有机复合物,由长棒状的分子构成。在自然状态下,这些棒状分子的长轴大致平行。 LCD第一个特点是必须将液晶灌入两个列有细槽的平面之间才能正常工作。这两个平面上的槽互相垂直(90度相交),也就是说,若一个平面上的分子南北向排列,则另一平面上的分子东西向排列,而位于两个平面之间的分子被强迫进入一种90度扭转的状态。由于光线顺着分子的排列方向传播,所以光线经过液晶时也被扭转90度。但当液晶上加一个电压时,分子便会重新垂直排列,使光线能直射出去,而不发生任何扭转。 LCD的第二个特点是它依赖极化滤光片和光线本身,自然光线是朝四面八方随机发散的,极化滤光片实际是一系列越来越细的平行线。这些线形成一张网,阻断不与这些线平行的所有光线,极化滤光片的线正好与第一个垂直,所以能完全阻断那些已经极化的光线。 只有两个滤光片的线完全平行,或者光线本身已扭转到与第二个极化滤光片相匹配,光线才得以穿透。一方面,LCD正是由这样两个相互垂直的极化滤光片构成,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应该阻断所有试图穿透的光线。但是,由于两个滤光片之间充满了扭曲液晶,所以在光线穿出第一个滤光片后,会被液晶分子扭转90度,最后从第二个滤光片中穿出。另一方面,若为液晶加一个电压,分子又会重新排列并完全平行,使光线不再扭转,所以正好被第二个滤光片挡住。总之,加电将光线阻断,不加电则使光线射出。当然,也可以改变LCD 中的液晶排列,使光线在加电时射出,而不加电时被阻断。但由于液晶屏幕几乎总是亮着的,所以只有“加电将光线阻断”的方案才能达到最省电的目的。 主动矩阵式液晶屏 TFT-LCD液晶显示器的结构与TN-LCD液晶显示器基本相同,只不过将TN- LCD上夹层的电极改为FET晶体管,而下夹层改为共通电极。 TFT-LCD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与TN-LCD却有许多不同之处。TFT- LCD液晶显示器的显像原理是采用“背透式”照射方式。当光源照射时,先通过下偏光板向上透出,借助液晶分子来传导光线。由于上下夹层的电极改成FET电极和共通电极,在FE T电极导通时,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同样会发生改变,也通过遮光和透光来达到显示的目

酶标仪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

酶标仪的工作原理及基 本结构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酶免测试的工作原理 吸光度测试的准确性对于酶免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酶标仪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第一节比色分析的基本理论 许多化学物质具有颜色,有些无色的化合物也可以和显色剂作用而生成有色物质。事实证明,当有色溶液的浓度改变时,颜色的深浅也随着改变。浓度越大,颜色越深;浓度越小,颜色越浅。因此,可以通过比较溶液颜色深浅的方法来确定有色溶液的浓度,对溶液中所含的物质进行定量分析。如纳氏管比色法,它是按浓度由高到低,配好一系列标准浓度管,然后拿待测样品和标准管逐个比较,看和哪一个标准管的颜色最相近,便读取该标准管的浓度值为待测样品的浓度值,这就是(目视)比色法。这种方法虽然比较简便,但是系列标准管不易保存,误差较大。后来改用光电检测元件代替目视来测量被测溶液中物质的含量,这种方法叫光电比色法。利用这种方法制成的仪器叫光电比色计。 光电比色计属于吸收光谱仪器范围。 一、光的性质 从物理学中我们知道,光具有波动和微粒两种性质,通称光的波粒两象性。在一些场合,光的波动性比较明显;在另一些场合,光则主要表现为微粒性。 首先,光是一种电磁波。可以用描述电磁波的术语,如振动频率(υ)、波长(λ)、速度(c )、周期(T )来描述它。我们日常所见到的白光,便是波

长在400~760nm之间的电磁波,它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复合光。不同波长的光被人眼所感受到的颜色是不同的。在可见光之外是红外线和紫外线。各种色光及红外线、紫外线的近似波长范围如表1所示。 表1 各种色光及红外线、紫外线的近似近波范围单位:nm 除了波动性外,光还具有微粒性。在辐射能量时,光是以单个的、一份一份的能量(E=hυ)的形式辐射的。式中υ是光的频率,h为普朗克常量。同样,光被吸收时,其能量一份一份地被吸收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光是由具有能量(hυ)的微粒所组成的,这种微粒被称为光子。由式中可知,不同波长的光子具有不同的能量。波长越短,即频率越高,能量越大。反之亦然。光子的存在可以从光电效应中得到充分的证明。 二、光的互补及有色物质的显色原理 若把某两种颜色的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能够得到白色光的话,则这两种颜色的光就叫做互补色。图1中处于直线关系的两种光为互补色。如绿光和紫光为互补色,黄光和蓝光为互补色等等。

ICR滤光片切换原理

影像传感器对成像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像素越高,影像传感器内部集成的感光电极也越多,同时我们也应该想到提升像素势必要涉及到制造成本,每提高一个等级,数码相机的价格都要高出一截,而且提升到一定程度后,CCD传感器由于制造工艺的限制,短时间内很难再有所突破。 目前主流的DSLR机型使用的CCD最多为600万像素左右,即使现在索尼生产出了700万、800万像素的CCD,但想要将其安置在DSLR机身内的话,最终效果只能是与预期效果背道而驰不合实际。而CMOS传感器却高达1600万像素以上。 CMOS的成像原理 CMOS可细分为被动式像素传感器(PassivePixelSensorCMOS)与主动式像素传感器(ActivePixelSensorCMOS)。它原本是计算机系统内一种重要的芯片,保存了系统引导最基本的资料。可是有人偶然间发现,将CMOS加工也可以作为数码相机中的影像传感器,紧跟着就由XirLink公司于1999年首次推向市场,2000年5月,美国Omnivision 公司又推出了新一代的CMOS芯片。 CMOS最初曾被尝试使用在数码相机上,但与当时如日中天的CCD相比信噪比差,敏感度不够,所以没能占居主流位置。当然它也具备多种优点,普通CCD必须使用3 个以上的电源电压,可是CMOS在单一电源下就可以运作,与CCD产品相比同像素级耗电量小。另外CMOS是标准工艺制程,可利用现有的半导体制造流水线,不需额外投资生产设备,并且品质可随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而提升,这点正是今年索尼IRCUT双滤光片对视频成像技术的影响文/彭中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开发制造出CMOS芯片的原因。 从技术角度分析成像原理,核心结构上每单位像素点由一个感光电极、一个电信号转换单元、一个信号传输晶体管,以及一个信号放大器所组成。理论上CMOS感受到的光线经光电转换后使电极带上负电和正电,这两个互补效应所产生的电信号(电流或者

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史。自从有了显微镜,人们看到了过去看不到的许多微小生物和构成生物的基本单元——细胞。目前,不仅有能放大千余倍的光学显微镜,而且有放大几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使我们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普通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中,大部分要通过显微镜来完成,因此,显微镜性能的好坏是做好观察实验的关键。 一、显微镜的光学系统 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目镜、反光镜和聚光器四个部件。广义的说也包括照明光源、滤光器、盖玻片和载玻片等。 (一)、物镜 物镜是决定显微镜性能的最重要部件,安装在物镜转换器上,接近被观察的物体,故叫做物镜或接物镜。 1、物镜的分类 物镜根据使用条件的不同可分为干燥物镜和浸液物镜;其中浸液物镜又可分为水浸物镜和油浸物镜(常用放大倍数为90—100倍)。 根据放大倍数的不同可分为低倍物镜(10倍以下)、中倍物镜(20倍左右)高倍物镜(40—65倍)。 根据像差矫正情况,分为消色差物镜(常用,能矫正光谱中两种色光的色差的物镜)和复色差物镜(能矫正光谱中三种色光的色差的物镜,价格贵,使用少)。 2、物镜的主要参数: 物镜主要参数包括:放大倍数、数值孔径和工作距离。 ①、放大倍数是指眼睛看到像的大小与对应标本大小的比值。它指的是长度的比值而不是面积的比值。例:放大倍数为100×,指的是长度是1μm的标本,放大后像的长度是100μm,要是以面积计算,则放大了10,000倍。 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②、数值孔径也叫镜口率,简写NA 或A,是物镜和聚光器的主要参数,与显微镜的分辨力成正比。干燥物镜的数值孔径为0.05-0.95,油浸物镜(香柏油)的数值孔径为1.25。

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光学显微镜得工作原理 显微镜就是一种精密得光学仪器,已有300多年得发展史、自从有了显微镜,人们瞧到了过去瞧不到得许多微小生物与构成生物得基本单元——细胞。目前,不仅有能放大千余倍得光学显微镜,而且有放大几十万倍得电子显微镜,使我们对生物体得生命活动规律有了更进一步得认识。在普通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中规定得实验中,大部分要通过显微镜来完成,因此,显微镜性能得好坏就是做好观察实验得关键。 一、显微镜得光学系统 显微镜得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目镜、反光镜与聚光器四个部件。广义得说也包括照明光源、滤光器、盖玻片与载玻片等、 (一)、物镜 物镜就是决定显微镜性能得最重要部件,安装在物镜转换器上,接近被观察得物体,故叫做物镜或接物镜。 1、物镜得分类 物镜根据使用条件得不同可分为干燥物镜与浸液物镜;其中浸液物镜又可分为水浸物镜与油浸物镜(常用放大倍数为90—100倍)、 根据放大倍数得不同可分为低倍物镜(10倍以下)、中倍物镜(20倍左右)高倍物镜(40-65倍)。根据像差矫正情况,分为消色差物镜(常用,能矫正光谱中两种色光得色差得物镜)与复色差物镜(能矫正光谱中三种色光得色差得物镜,价格贵,使用少)、 2、物镜得主要参数: 物镜主要参数包括:放大倍数、数值孔径与工作距离。 ①、放大倍数就是指眼睛瞧到像得大小与对应标本大小得比值。它指得就是长度得比值而不就是面积得比值。例:放大倍数为100×,指得就是长度就是1μm得标本,放大后像得长度就是100μm,要就是以面积计算,则放大了10,000倍。 显微镜得总放大倍数等于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得乘积。 ②、数值孔径也叫镜口率,简写NA或A,就是物镜与聚光器得主要参数,与显微镜得分辨力成正比。干燥物镜得数值孔径为0、05—0。95,油浸物镜(香柏油)得数值孔径为1、25。 ③、工作距离就是指当所观察得标本最清楚时物镜得前端透镜下面到标本得盖玻片上面得距离。物镜得工作距离与物镜得焦距有关,物镜得焦距越长,放大倍数越低,其工作距离越长、例:10倍物镜上标有10/0.25与160/0.17,其中10为物镜得放大倍数;0、25为数值孔径;160为镜筒长度(单位mm);0。17为盖玻片得标准厚度(单位mm)。10倍物镜有效工作距离为6。5mm,40倍物镜有效工作距离为0。48mm 。 3、物镜得作用就是将标本作第一次放大,它就是决定显微镜性能得最重要得部件——分辨力得高低。 分辨力也叫分辨率或分辨本领。分辨力得大小就是用分辨距离(所能分辨开得两个物点间得最小距离)得数值来表示得、在明视距离(25cm)之处,正常人眼所能瞧清相距0。073mm得两个物点,这个0、073mm得数值,即为正常人眼得分辨距离。显微镜得分辨距离越小,即表示它得分辨力越高,也就就是表示它得性能越好。 显微镜得分辨力得大小由物镜得分辨力来决定得,而物镜得分辨力又就是由它得数值孔径与照明光线得波长决定得、 当用普通得中央照明法(使光线均匀地透过标本得明视照明法)时,显微镜得分辨距离为d=0。61λ/NA 式中d-—物镜得分辨距离,单位nm。

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汇编

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 理

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史。自从有了显微镜,人们看到了过去看不到的许多微小生物和构成生物的基本单元——细胞。目前,不仅有能放大千余倍的光学显微镜,而且有放大几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使我们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普通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中,大部分要通过显微镜来完成,因此,显微镜性能的好坏是做好观察实验的关键。 一、显微镜的光学系统 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目镜、反光镜和聚光器四个部件。广义的说也包括照明光源、滤光器、盖玻片和载玻片等。 (一)、物镜 物镜是决定显微镜性能的最重要部件,安装在物镜转换器上,接近被观察的物体,故叫做物镜或接物镜。 1、物镜的分类 物镜根据使用条件的不同可分为干燥物镜和浸液物镜;其中浸液物镜又可分为水浸物镜和油浸物镜(常用放大倍数为90—100倍)。 根据放大倍数的不同可分为低倍物镜(10倍以下)、中倍物镜(20倍左右)高倍物镜(40—65倍)。

根据像差矫正情况,分为消色差物镜(常用,能矫正光谱中两种色光的色差的物镜)和复色差物镜(能矫正光谱中三种色光的色差的物镜,价格贵,使用少)。 2、物镜的主要参数: 物镜主要参数包括:放大倍数、数值孔径和工作距离。 ①、放大倍数是指眼睛看到像的大小与对应标本大小的比值。它指的是长度的比值而不是面积的比值。例:放大倍数为100×,指的是长度是1μm的标本,放大后像的长度是100μm,要是以面积计算,则放大了10,000倍。 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②、数值孔径也叫镜口率,简写NA 或A,是物镜和聚光器的主要参数,与显微镜的分辨力成正比。干燥物镜的数值孔径为0.05-0.95,油浸物镜(香柏油)的数值孔径为 1.25。 ③、工作距离是指当所观察的标本最清楚时物镜的前端透镜下面到标本的盖玻片上面的距离。物镜的工作距离与物镜的焦距有关,物镜的焦距越长,放大倍数越低,其工作距离越长。例:10倍物镜上标有10/0.25和160/0.17,其中10为物镜的放大倍数; 0.25为数值孔径;160为镜筒长度(单位mm);0.17为盖玻片的标准厚度(单位mm)。10倍物镜有效工作距离为6.5mm,40倍物镜有效工作距离为0.48mm 。

红外滤光片的作用

红外滤光片指红外摄影用的深红色滤光片。颜色即使不太深的滤光,也会有相应的效果.红外滤光片主要应用于安防监控领域,红外气体分析仪,夜视 产品,红外探测器,红外接收机,红外感应,红外通讯产品。具体到产品比如:监控摄相机,遥控器,红外幕墙产品,红外感应马桶、水龙头、洗手液 装置,红外测温器,红外打印机,交互式电子白板,红外触摸屏,指纹识别机等。 红外滤光片作用,即滤除红外线: 彩色监控摄像头CCD也可感应红外线,就是因为会感应红外线,会导致D.S.P无法算出正确颜色,,因此须加一片 滤光片,把光线中红外线部份隔开,所以只有彩色CCD需要装滤光片,黑白就不用了修整进光: 因为监控摄像头CCD上是一颗颗的感光体(CELL)构成,最好 光线是直射进来,但为了怕干扰到邻近感光体,就需要对光线加以修整,因此那片滤光片不是玻璃,而是石英片,利用石英的物理偏光特性,把进来的光线 ,保留直射部份,反射掉斜射部份,避免去影响旁边的感光点.赓旭光电 1、滤除红外线: 可用镀膜方式及蓝玻璃,镀膜分真空镀膜及化学镀膜方式,化学镀膜是将石英片浸入溶剂中加以电镀,成本低但镀膜厚度不平均且 容易脱落,真空镀膜是用真空蒸镀法,镀膜均匀且不易脱落,但成本高.以上我们称IR Coating , 目地在滤除红外线, 另外还要加上所谓的AR-Coating 的镀膜,目地是增加透光率,因为光线在透过不同介质时(比如从空气进入石英片),会产生部分的折射及反射,加上AR-Coating 后,滤光片可达到98-99% 的穿透率,否则只有90-95的穿透率,这对CCD的感光度当然有影响. 另外是用蓝玻璃,蓝玻璃是用”吸收”的方式过滤红外线,而IR-Coating是用反射的 方式滤掉红外线,但反射光容易造成干扰,如果只考虑滤除红外线, 蓝玻璃是比较好的选择 . 但上文说玻璃无法修整光线,因此就有一片蓝玻璃加一片 石英片的所谓”两片式”滤光片.其中蓝玻璃用来滤红外线,而石英片修整光线用,因此石英片上只需做AR-Coating就行了. 2、修整光线上文说到, 利用石英的物理偏光特性,把进来的光线,保留直射部份,反射掉斜射部份,但只能对一个方向修整,通常监控摄像头只考虑到水平分辨率,因 此只对光线做水平修整,因此监控摄像头在贴滤光片时方向要对,不可弄反了.那如果垂直光线也要修整的话怎办?很简单,就黏两片 ,把其中一片转90度就行了,因此就有这种也叫”两片式”的滤光片,一片用在水平修整,一片用在垂直修整,其中一片再做IR -Coating 来滤红外线.。

滤光片工作原理

滤光片工作原理: 滤光片是塑料或玻璃片再加入特种染料做成的,红色滤光片只能让红光通过,如此类推。玻璃片的折射率原本与空气差不多,所有色光都可以通过,所以是透明的,但是染了染料后,分子结构变化,折射率也发生变化,对某些色光的通过就有变化了。比如一束白光通过蓝色滤光片,射出的是一束蓝光,而绿光、红光极少,大多数被滤光片吸收了。滤光片用于滤去某一波长范围内的光,起单色器的作用,但它不可能得到单色光。 滤光片的作用很大。广泛用于摄影界。一些摄影大师拍摄的风景画,为什么主景总是那么突出,是怎样做到的?这就用到了滤光片。比如你想用相机起拍一朵黄花,背景是蓝天、绿叶,如果按照平常拍,就不能突出“黄花”这个主题,因为黄花的形象不够突出。但是,如果在镜头前放一个黄色滤光片 ,阻挡一部分绿叶发出的绿光、蓝天发出的蓝光,而让黄花发出的黄光大量通过,这样,黄花就显得十分明显了,突出了“黄花”这个主 滤光片的功用:1.滤除红外线. 2.修整进来的光线 滤除红外线: 彩色CCD也可感应红外线,就是因为会感应红外线,会导致D.S.P无法算出正确颜色,,因此须加一片滤光片,把光线中红外线部份隔开,所以只有彩色CCD需要装滤光片,黑白就不用了. 修整进光: 因为CCD上是一颗颗的感光体(CELL)构成,最好光线是直射进来,但为了怕干扰到邻近感光体,就需要对光线加以修整,因此那片滤光片不是玻璃,而是石英片,利用石英的物理偏光特性,把进来的光线,保留直射部份,反射掉斜射部份,避免去影响旁边的感光点. 1滤除红外线: 可用镀膜方式及蓝玻璃,镀膜分真空镀膜及化学镀膜方式,化学镀膜是将石英片浸入溶 剂中加以电镀,成本低但镀膜厚度不平均且容易脱落,真空镀膜是用真空蒸镀法,镀膜均匀且 不易脱落,但成本高.以上我们称IR Coating , 目地在滤除红外线, 另外还要加上所谓的 AR-Coating 的镀膜,目地是增加透光率,因为光线在透过不同介质时(比如从空气进入石英片),会产生部分的折射及反射,加上AR-Coating 后,滤光片可达到98-99%的穿透率,否则只有90-95的穿透率,这对CCD的感光度当然有影响. 另外是用蓝玻璃,蓝玻璃是用”吸收” 的方式过滤红外线,而IR-Coating是用反射的方式滤掉红外线,但反射光容易造成干扰,如果只考虑滤除红外线,蓝玻璃是比较好的选择 . 但上文说玻璃无法修整光线,因此就有一片蓝玻璃加一片石英片的所谓”两片式”滤光片.其中蓝玻璃用来滤红外线,而石英片修整光线用,因此石英片上只需做AR-Coating就行了. 2.修整光线: 上文说到, 利用石英的物理偏光特性,把进来的光线,保留直射部份,反射掉斜射部份,但 只能对一个方向修整,通常摄像机只考虑到水平分辨率,因此只对光线做水平修整, 因此在贴滤光片时方向要对,不可弄反了.那如果垂直光线也要修整的话怎办?很简单,就黏两片,把其 中一片转90度就行了,因此就有这种也叫”两片式”的滤光片,一片用在水平修整,一片用在垂直修整,其中一片再做IR-Coating 来滤红外线.

滤光片在摄像头中的原理

滤光片在摄像头中的原理 一、光的特性 光是由一种称为光子的基本粒子组成,具有粒子性与波动性,或称为波粒二象性。它的物理特性有直进性、反射、折射、干?h、衍射、偏振及光电效应等等。光又是能量的一种传播方式。 光源之所以发出光,是因为光源中原子的运动,包括热运动、跃迁辐射、受激辐射三种,前者为生活中最常见的,如灯光和火焰,后者多应用于激光。在光的产生过程中,因为跃迁能级的不同,释放出不同频率的光子(爱因斯坦能量方程),即产生电磁波辐射,其波长范围为 1nm(1nm=10-9m)至1mm(1mm=10-3m),根据波长不同,可以把光分成γ射线区、X射线区、紫外光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微波区、无线电波区等几个部分。按红外射线的波长范围,可粗略地分为近红外光谱(波段为780nm-2526nm)、中红外光谱(波段为2526nm-4000nm)和远红外光谱(波段为5000nm-14um),可见光通常指波长范围为:390nm-780nm的电磁波。但人眼实际可见范围是:312nm-1050nm。而可见光区不同频率的光会呈现不同的颜色,依次为红:605nm-700nm,橙:595-605,黄:580-595,绿:500-560,青:480nm-490nm,蓝:435nm-480nm,紫:400-435。白光为所有这些光谱的综合。如果用棱镜折射白光,就能够观察到上述可见光光谱,我们将复色光(如白光)被色散系统(如棱镜)分类后,按波长的大小依次排到的图案称为光谱。 光沿直线传播,也就是说,光是直线运动的,也不需要任何介质,但在其他物体的重力场的影响下,光的传播路径会发生偏折。光线遇另一介质反射的情况是指入射光返回原介质的情形,反射定律可按下列三原则来解释: 入射线、反射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入射线与反射线在法线的两侧。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θi=∠θr 光从不同密度的介质穿过时发生的偏折现象称为折射,不同介质可以出现不同的折射角,由该介质的折射率n=sim∠θ1?usim∠θ2来决定,并遵从斯涅尔定律:n1sim∠θ1=n2sim∠θ2。物质吸收光子并激发出自由电子的行为称为光电效应,也就是一种光游离作用(光子将电子撞出原子,使之游离的过程)。正是由于光具有光电效应,科学家因此发明了光偶合成像技术,包括CCD:全称ChargeCoupledDevice即电荷耦合器件的缩写,它是一种特殊半导体器件,上面有很多一样的感光元件,每个感光元件叫一个像素;和CMOS:全称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即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数码照相机、DV、监控摄像机、电子显微镜等等。 二、滤光片的作用

干涉滤光片

干涉滤光片的设计与制造 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玻璃(折射率为1.52)表面制备ITO 薄膜(折射率为1.9),当薄膜光学厚度为0λ/4(0λ取500nm)时,理论计算ITO 薄膜在0λ处的透过率,并判断该薄膜是增透膜还是增反膜。 1、薄膜在0λ处透过率的计算 讨论光线正入射,各介质吸收系数k=0的情况, 图1 薄膜透过率计算光路图 π λλπλπ δλλ=?=?==?==?2222 422210000 1nh n 上表面的光程差光线在介质、 由于光线正入射且不考虑介质吸收率,故在薄膜n 1上表面的反射系数r 1,玻璃基板n 2上表面的反射系数r 2计算公式如下: 1711952.19.152.19.1,2999.119.112121101021=+-=+-=-=+-=+-=n n n n r n n n n r 依据单层膜反射率计算公式: 2211222212122cos 12cos r r r r R r r r r δδ++=++ 1660 .0,21==R r r 代入得,将πδ 8340 .0-1==R T 1 n 2n r 1 r 2

2、薄膜功能判断 1)对比不镀膜的情况 若未向玻璃基板上镀ITO 薄膜,则玻璃基板表面的反射系数为 631352.1152.112200-=+-=+-=n n n n r , 由于光线正入射,故玻璃表面反射率为 0426.0)6313(|r |22===R ,小于镀膜时的反射率0.1660,故该模型中ITO 薄膜为增反膜。 2)从薄膜表面光线的干涉情况考虑: 由于n 1>n,,故光线1在薄膜与玻璃的界面反射时产生半波损失,所以1、2光线在薄膜上表面的实际相位差为π ππδ2'=+=,这表明,1、2光线在薄膜表面经干涉加强,即薄膜表面反射光加强,这是增反膜的原理。 二、简述窄带滤光片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并设计如下滤光片(给出膜系结构及设计曲线): 入射介质0n =1;出射介质g n =1.52;入射角0θ=? 0;中心波长0λ=450nm ,中心波长透过率大于85%,透射光谱的半宽度小于50nm 。使用n H =2.0(Si 3N 4), n L =1.48(SiO 2)。 答: 1、窄带滤光片的作用: 让光源中某一窄带光谱的光波以尽可能高的透射率通过,而使其他光谱范围的光波衰减,以获得单色性良好的准单色光。 2、工作原理: 窄带滤光片是由两块内表面镀有高反射膜(介质或金属膜)的相互平行的高平面度玻璃板或石英板组成,在内表面之间形成多次反射以产生多光束之间的干涉。 其原理可由多光束干涉极大值条件来解释,即:

滤光片滤光详细解释

先问问DX们一个问题,你认为多高像素、多大尺寸的DC能与银盐胶片水平一 样? 回答:在目前及未来的单CCD图像传感器的DC产品,永远不会有与银盐胶片水平 一样的产品。用传统相机的色友们可以高兴一下了! 为什么? 因为,照片我们不光在乎它的分辨率,我想DX最在乎的是色彩吧!对色彩还原 及表现力。而单CCD从基本工作原理上就无法百分之百的采集到映在它感光面上 的色彩,而银盐胶片能百分百记录映在它上面的所有色彩和光线(注意,我这 里说的色彩是人眼能看到的,不是说看不到的,看不到的银盐胶片也大多采集 不到)。 为了让大家明的我说的,我先从CCD的工作原理说起: CCD的全称“Charge Coupled Device”意即电荷耦合器件,一种特殊的半导 体。因研究和制造的技术含量颇高,故没几个厂能生产,能力最强产量较大的 CCD品牌只有柯达、索尼、飞利浦三个。 CCD图像传感器由三层组成: 第一层,微镜头;第二层,滤色片;第三层,感光元件。 CCD图像传感器的每一个感光元件由一个光电二极管和控制相邻电荷的存储单元 组成(我在上篇说过)光电管当然是捕捉光子用的,它将光子转化成电子,收 集到的光线越强产生的电子数量就越多,电子信号强了当然就越容易被记录而 越不容易丢失,图像细节就更丰富了。 所以要想让图像好,光电管的感光部份就要做得大。光电管做大点不是就能吸 收到更多光线了吗? 这是个好方法。一片2/3英寸的CCD做成400万像素,那每个光电管都会比一片 2/3英寸的CCD做成500万像素的光电管大。图像质理当然就好。可高像素是发展 方向,怎么让500万像素的2/3英寸CCD出来的图像好过400万像素的2/3英寸CCD 出来的图像呢? 这里要提出开口率这个概念: 一个光电管不可能全部地方都可以吸收光子,当感光元件按面阵(矩阵)方式 排列(也就是象国际象棋棋盘一样方方正正的排列)组成完整的像素阵列时, 光电管的感光部份都面向光线射入处的。但是光电管不能把面向光线射入处都 做成感光部份,真正能感光部分的面积只是光电管面向光线射入处部份面积的 60%-90%,这就是所谓的开口率。 开口率越高感光面积就越大光电管采集的光就越多。制造工艺好的大公司出品 的CCD,因为开口率高图像品质就更好。所以500万像素的2/3英寸CCD中的感光元件只要提高了开品率,那么它的感光面积就可以做到于400万像素的2/3英寸CCD的感光面积相同或更高。加上更高的像素。图像当然好过400万像素的2/3英 寸的CCD了。 但在开品率相同的情况下,因为400万像素的2/3英寸CCD的光电管比500万像素的2/3英寸CCD大,那么每个光电管的感光面积就大了,成像质量就会高于500万像素的2/3英寸CCD。所以在这里劝大家买DC时要注意CCD尺寸。 在制造工艺上,开品率每有一次重大突破,那CCD就升一代,所以CCD也分代 呢。不过这是CCD技术发展早期的情况。 因为开口率再怎么做也做不到100%,光电管的感光面积永远无法等于光电管面 向光线射入处的实际面积。所以在开口率上面是无法更上一步了。那怎么再次

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史。自从有了显微镜,人们看到了过去看不到的许多微小生物和构成生物的基本单元——细胞。目前,不仅有能放大千余倍的光学显微镜,而且有放大几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使我们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普通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中,大部分要通过显微镜来完成,因此,显微镜性能的好坏是做好观察实验的关键。 一、显微镜的光学系统 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目镜、反光镜和聚光器四个部件。广义的说也包括照明光源、滤光器、盖玻片和载玻片等。 (一)、物镜 物镜是决定显微镜性能的最重要部件,安装在物镜转换器上,接近被观察的物体,故叫做物镜或接物镜。 1、物镜的分类 物镜根据使用条件的不同可分为干燥物镜和浸液物镜;其中浸液物镜又可分为水浸物镜和油浸物镜(常用放大倍数为90—100倍)。 根据放大倍数的不同可分为低倍物镜(10倍以下)、中倍物镜(20倍左右)高倍物镜(40—65倍)。 根据像差矫正情况,分为消色差物镜(常用,能矫正光谱中两种色光的色差的物镜)和复色差物镜(能矫正光谱中三种色光的色差的物镜,价格贵,使用少)。 2、物镜的主要参数: 物镜主要参数包括:放大倍数、数值孔径和工作距离。

①、放大倍数是指眼睛看到像的大小与对应标本大小的比值。它指的是长度的比值而不是面积的比值。例:放大倍数为100×,指的是长度是1μm的标本,放大后像的长度是100μm,要是以面积计算,则放大了10,000倍。 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②、数值孔径也叫镜口率,简写NA 或A,是物镜和聚光器的主要参数,与显微镜的分辨力成正比。干燥物镜的数值孔径为,油浸物镜(香柏油)的数值孔径为。 ③、工作距离是指当所观察的标本最清楚时物镜的前端透镜下面到标本的盖玻片上面的距离。物镜的工作距离与物镜的焦距有关,物镜的焦距越长,放大倍数越低,其工作距离越长。例:10倍物镜上标有10/和160/,其中10为物镜的放大倍数;为数值孔径;160为镜筒长度(单位mm);为盖玻片的标准厚度(单位 mm)。10倍物镜有效工作距离为,40倍物镜有效工作距离为。 3、物镜的作用是将标本作第一次放大,它是决定显微镜性能的最重要的部件——分辨力的高低。 分辨力也叫分辨率或分辨本领。分辨力的大小是用分辨距离(所能分辨开的两个物点间的最小距离)的数值来表示的。在明视距离(25cm)之处,正常人眼所能看清相距的两个物点,这个的数值,即为正常人眼的分辨距离。显微镜的分辨距离越小,即表示它的分辨力越高,也就是表示它的性能越好。 显微镜的分辨力的大小由物镜的分辨力来决定的,而物镜的分辨力又是由它的数值孔径和照明光线的波长决定的。 当用普通的中央照明法(使光线均匀地透过标本的明视照明法)时,显微镜的分辨距离为d=λ/NA 式中d——物镜的分辨距离,单位 nm。

BD流式细胞仪工作原理

BD流式细胞仪工作原理 流式细胞仪的工作原理是:将待测细胞经特异性荧光染料染色后放入样品管中,在气体的压力下进入充满鞘液的流动室。在鞘液的约束下细胞排成单列由流动室的喷嘴喷出,形成细胞柱。 流式细胞仪通常以激光作为发光源。经过聚焦整形后的光束,垂直照射在样品流上,被荧光染色的细胞在激光束的照射下,产生散射光和激发荧光。 这两种信号同时被前向光电二极管和90°方向的光电倍增管接收。光散射信号在前向小角度进行检测,这种信号基本上反映了细胞体积的大小;荧光信号的接受方向与激光束垂直,经过一系列双色性反射镜和带通滤光片的分离,形成多个不同波长的荧光信号。 这些荧光信号的强度代表了所测细胞膜表面抗原的强度或其核内物质的浓度,经光电倍增管接收后可转换为电信号,再通过模/数转换器,将连续的电信号转换为可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信号。 计算机把所测量到的各种信号进行计算机处理,将分析结果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也可以打印出来,还可以数据文件的形式存储在硬盘上以备日后的查询或进一步分析。 检测数据的显示视测量参数的不同由多种形式可供选择。单参数数据以直方图的形式表达,其X轴为测量强度,Y轴为细胞数目。 一般来说,流式细胞仪坐标轴的分辨率有512或1024通道数,这视其模数转换器的分辨率而定。对于双参数或多参数数据,既可以单独显示每个参数的直方图,也可以选择二维的三点图、等高线图、灰度图或三维立体视图。 细胞的分选是通过分离含有单细胞的液滴而实现的。在流动室的喷口上配有一个超高频电晶体,充电后振动,使喷出的液流断裂为均匀的液滴,待测定细胞就分散在这些液滴之中。 将这些液滴充以正负不同的电荷,当液滴流经带有几千伏特的偏转板时,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偏转,落入各自的收集容器中,不予充电的液滴落入中间的废液容器,从而实现细胞的分离。对分选出的细胞可以进行培养或其它处理,做更深的研究。 美国BD C6型流式细胞仪 首先C6流式细胞仪能避免操作新手的一个容易犯的错误;--;调整电压,同步化

干涉滤光片的镀制

干涉滤光片的镀制 毕金良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07级) 指导教师:孙萍 实验日期:2010.09.13 【摘要】 本实验以蒸发真空镀膜机对滤光片镀膜,采用干涉原理对膜厚进行监控。使用单色仪把光源透过滤光片并有反射镜反射回来到单色仪上的光,经由单色仪原理被分成不同的光束,再由光电倍增管将光信号放大并转化为电信号。通过理论模拟和实际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膜厚HL层干涉 【引言】 当光线进入不同传递物质时(如由空气进入玻璃),大约有5% 会被反射掉,在光学瞄准镜中有许多透镜和折射镜,整个加起来可以让入射光线损失达30%至40%。现代光学透镜通常都镀有单层或多层氟化镁的增透膜,单层增透膜可使反射减少至 1.5%,多层增透膜则可让反射降低至 0.25%,所以整个瞄准镜如果加以适当镀膜,光线透穿率可达 95%。镀了单层增透膜的镜片通常是蓝紫色或是红色,镀多层增透膜的镜片则呈淡绿色或暗紫色。 通过加热蒸发某种物质使其沉积在固体表面,称为蒸发镀膜。这种方法最早由M.法拉第于1857年提出,现代已成为常用镀膜技术之一。蒸发镀膜设备结构如图1。 蒸发物质如金属、化合物等置于坩埚内或挂在热丝上作为蒸发源,待镀工件,如金属、陶瓷、塑料等基片置于坩埚前方。待系统抽至高真空后,加热使其中的物质蒸发。蒸发物质的原子或分子以冷凝方式沉积在基片表面。薄膜厚度可由数百埃至数微米。膜厚决定于蒸发源的蒸发速率和时间(或决定于装料量),并与源和基片的距离有关。对于大面积镀膜,常采用旋转基片或多蒸发源的方式以保证膜层厚度的均匀性。从蒸发源到基片的距离应小于蒸气分子在残余气体中的平均自由程,以免蒸气分子与残气分子碰撞引起化学作用。蒸气分子平均动能约为0.1~0.2电子伏。 本实验通过蒸发真空镀膜设备对滤光片镀膜。 【原理】 1.

滤光片的原理 滤光片的原理.种类和选型

滤光片的原理滤光片的原理.种类和选型 滤光片的原理、种类和选型 本文所谈的滤光片指的是各种荧光滤光片,滤光片一般用于各种显微镜中,使人们能够更方便的观测各种荧光现象。滤光片通常用到的显微镜有荧光显微镜、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和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 滤光片的分类方法: 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滤光片可分为TIRF滤光片、干涉滤光片、全内反射滤光片、Raman滤光片、拉曼滤光片、FISH荧光滤光片和应原位杂交滤光片。 根据滤光片本身功能的不同,其可分为激发滤光片、发射滤光片、二向色镜/二向色滤光片/二色镜、陷波滤光片、燃料滤光片、荧光素滤光片、ND滤光片、中性滤光片、中性灰度镜、截止滤光片、高通滤光片、低通滤光片、带通滤光片、紫外滤光片和UV滤光片。 根据主要应用领域,滤光片又可分为生物滤光片、医学滤光片和天文学滤光片。维尔克斯光电可提供 Chroma,Omega,Semrock,Anvover等公司的滤光片,详情请联系维尔克斯光电的技术人员。 荧光滤光片FluorescenceFilters

用于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领域,主要作用是在生物医学荧光检验分析系统中分离和选择物质的激发光与发射荧光的特征波段光谱。 中性灰度镜ND滤光片 中性灰度镜又叫中灰密度镜,其作用是均匀地过滤光线。这种滤光作用是非选择性的,也就是说,ND镜对各种不同波长的光线的减少能力是同等的、均匀的,而对原物体的颜色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可以真实再现景物的反差。 荧光原位杂交滤光片,FISH滤光片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根据已知微生物不同分类级别上种群特异的DNA序列,以利用荧光标记的特异寡聚核苷酸片段作为探针,与环境基因组中DNA分子杂交,检测该特异微生物种群的存在与丰度。 陷波滤光片,Notch滤光片 陷波滤光片通常用于拉曼光谱测试。通常也被称作带阻或者带抑制滤光片。它可以透过绝大多数波长,但是将特定波长范围内的光衰减到非常低的水平。 全内反射滤光片,TIRF滤光片,全内反射荧光法滤光片 用于全内反射荧光法显微镜,利用全内反射产生的隐失波照明样品,使照明区域限定在样品表面的一薄层范围内,从而观测到非常不易察觉的现象。 优秀滤光片的特征:

滤光片的原理、种类和选型

滤光片的原理、种类和选型 本文所谈的滤光片指的是各种荧光滤光片,滤光片一般用于各种显微镜中,使人们能够更方便的观测各种荧光现象。滤光片通常用到的显微镜有荧光显微镜、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LSCM)、共聚焦显微镜、和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TIRFM)。 滤光片的分类方法: 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滤光片可分为TIRF滤光片、干涉滤光片、全内反射滤光片、Raman 滤光片、拉曼滤光片、FISH荧光滤光片和应原位杂交滤光片。 根据滤光片本身功能的不同,其可分为激发滤光片、发射滤光片、二向色镜/二向色滤光片/二色镜、陷波滤光片、燃料滤光片、荧光素滤光片、ND滤光片、中性滤光片、中性灰度镜、截止滤光片、高通滤光片、低通滤光片、带通滤光片、紫外滤光片和UV滤光片。 根据主要应用领域,滤光片又可分为生物滤光片、医学滤光片和天文学滤光片。维尔克斯光电可提供Chroma,Omega,Semrock,Anvover等公司的滤光片,详情请联系维尔克斯光电的技术人员。 荧光滤光片Fluorescence Filters 用于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领域,主要作用是在生物医学荧光检验分析系统中分离和选择物质的激发光与发射荧光的特征波段光谱。 中性灰度镜ND滤光片 中性灰度镜(neutral density filter)又叫中灰密度镜,其作用是均匀地过滤光线。这种滤光作用是非选择性的,也就是说,ND镜对各种不同波长的光线的减少能力是同等的、均匀的,而对原物体的颜色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可以真实再现景物的反差。 荧光原位杂交滤光片,FISH滤光片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根据已知微生物不同分类级别上种群特异的DNA序列,以利用荧光标记的特异寡聚核苷酸片段作为探针,与环境基因组中DNA分子杂交,检测该特异微生物种群的存在与丰度。 陷波滤光片,Notch滤光片 陷波滤光片通常用于拉曼光谱测试。通常也被称作带阻或者带抑制滤光片。它可以透过绝大多数波长,但是将特定波长范围内(阻带)的光衰减到非常低的水平。 全内反射滤光片,TIRF滤光片,全内反射荧光法滤光片 用于全内反射荧光法显微镜,利用全内反射产生的隐失波照明样品,使照明区域限定在样品表面的一薄层范围内,从而观测到非常不易察觉的现象。 优秀滤光片的特征: 1.和燃料的激发峰、发射峰匹配,且交叠小 2.截止深度深 3.自发荧光小 4.透镜面形好,利于荧光成像的提取。如果透镜表面的平整度不好,则会产生波前扭矩或楔角,波前扭矩会改变聚焦或成像位置,一般透射波前扭矩(TWD)比反射波前扭矩(RWD)对成像的影响更加直接,也会有更严格的要求。 滤光片的原理: 荧光滤光片一般采用单片无色透明的玻璃作为基底,在玻璃的两个表面镀膜。增反膜的厚度会选择为半波长的整数倍,此时反射叠加增强;增透膜的厚度为1/4波长的倍数,此时投射叠加增强。 滤光片的激发和成像方式 荧光滤光片的激发和成像方式大体可分为如下三种: 聚焦型:入射激发光聚焦在待测样品上; 宽场型:入射激发光束以较大的面积打到样品上 全内反射型(TIRF):激发光透过样品,观测倏逝波成像

IR-CUT双滤光片切换器的原理

IR-CUT双滤光片切换器是由:滤光片(一片红外截止或吸收滤光片和一片全透光谱滤光片) + 动力部分(可以是电磁、电机或其他动力源)构成。 国际整流-CUT双滤光片切换器的原理是通过一块电路控制板和切换器,当白天的光线充分时,电路控制板驱使切换器中切换到红外截止滤光片工作,CCD还原出真实彩色,当夜间光线不足时,红外截止滤光片自动移开,全光谱光学玻璃开始工作,能够感应晚上红外灯的辅光,使CCD充分利用到所有光线,从而大大提高了红外摄像机的低照性能,整个画面清晰自然。 白天由于红外及各种光线的对CCD的参杂,干扰了色彩还原,摄像机反映在监视器上的物体与人眼直接看到的就变样了,产生彩色失真。如人眼看到绿色,通过摄像机则变成蓝色,鲜艳的色彩变灰淡。 IR -CUT双滤光片专为CCD摄影机修正偏色、失焦的问题,促使撷取影像画面不失焦、不偏色,红外夜视更通透,解决红外一体机,日夜图像偏色影响,能够过滤强光让画面色彩纯美更柔和、达到人眼视觉色彩一致。这也就很好的解决了色差的问题。 Day & Night network cameras All types of network cameras—fixed, fixed dome, PTZ, and PTZ dome—can offer day and night functionality. A day and night camera is designed to be used in outdoor installations or in indoor environment s with poor lighting. A day and night, color network camera delivers color images during the day. As light diminishes below a cert ain level, the camera can automatically swit ch to night mode to make use of near infrared (IR) light to deliver high-qualit y, black and whit e images. Near-infrared light, which spans from 700 nanomet ers (nm) up t o about 1000 nm, is beyond what the human eye can see, but most camera sensors can detect it and make use of it. During the day, a day and night camera uses an IR-cut filter. IR light is filtered out so t hat it does not distort t he colors of images as the human eye sees them. When the camera is in night (black and whit e) mode, the IR-cut filt er is removed, allowing t he camera’s light se nsitivit y t o reach down to 0.001 lux or lower. Day and night cameras are useful in environments that restrict the use of artificial light. They include low-light video surveillance situations, covert surveillance and discreet applications, for example, in a traffic surveillance situation where bright lights would disturb drivers at night. An IR illuminator that provides near-infrared light can also b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a day and night camera to further enhance the camera’s ability to produce high-quality video in lowlight or nighttime conditions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