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录像反馈教学法应用于排球技术教学的实验研究_黄世光[1]

录像反馈教学法应用于排球技术教学的实验研究_黄世光[1]

录像反馈教学法应用于排球技术教学的实验研究_黄世光[1]
录像反馈教学法应用于排球技术教学的实验研究_黄世光[1]

第31卷第1期2012年2月

福建体育科技

Fujian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31No.1

February2012

录像反馈教学法

应用于排球技术教学的实验研究

黄世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体育部,广东广州510420)

摘要:本文应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录像反馈教学法应用于排球选项课教学中进行研究,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测量、专业技术的测试进行分析得知:排球选项课教学中,运用录像反馈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排球技术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可以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排球技术;录像反馈教学法;排球选项课

文章编号:1004-8790(2012)01-0052-02中图分类号:G808.12文献标识码:A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Video Feedback Teaching Method in Volleyball Technical Instruction

Huang Shi-guang

(Physical Department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510420,china)

Abstract:This research paper is studying on the application of video feeback teaching method in technical instruc-tion of the optional course for volleyball.By using three methodologies of documentation,experiment as well a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and after carrying out evaluations on students’learning interest and assessments on their technical skills concerning volleyball acquisition,it comes to a conclusion that applying the video feedback teching method in volleyball teaching courses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argeted students’learning interest and initiative.Besides,this method helps to better suggest the leading role of teachers and the subject role of students in volleyball teaching,build up a good relait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enhanc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promote an effective teaching input.

Key words:Volleyball Skills;Video Feedback Teaching Method;Optional Course for Volleyball

1前言

排球选项课教学以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基础,目的是通过排球基本技术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和阵型,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排球运动,体会排球运动的快乐,从而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然而,学生学习缺乏兴趣,不能全身心的参与其中,已成为排球选项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如何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排球技术的学习中,真正地体会到排球运动的快乐,成为广大排球教师热切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正是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着手,在传统技术教学中辅之录像教学,通过使学生在课的开始部分观看教学录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技术学习过程中,通过观看个人的学习录像,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改正错误的技术动作,最终达到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录像反馈教学法在排球选项课中的应用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研究方向,查阅有关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模式、教育学、球类教学法、体育心理学等相关书籍,并结合在中国期刊网上检索的相关科研论文,进行仔细阅读、研究,为论文的撰写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2.2专家访谈法

通过向教学专家、排球专业教师请教、交流,从整体上对教学内容、进度、计划进行系统设计,重点就课时任务的制定及教学实验的设计与教师进行商讨。

2.2.3实验法

作者简介:黄世光(1976-),男,海南文昌人,讲师,体育教学与训练方向。

第1期录像反馈教学法应用于排球技术教学的实验研究

实验采用组间对比法,随机抽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0级两个排球选项班(每班40人)作为实验对象,分别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班运用录像反馈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时数为18周共36学时。

2.2.4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法

对本研究所收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13.0数理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对得到的数据、资料与事实进行逻辑分析,并结合其他学科关于任务式教学的研究成果,运用演绎推理与归纳的方法得出本研究的结论。

3结果与分析

3.1技术测试方法

教学实验前、后,聘请本校教学经验丰富的排球教师2名,分别对实验对象的传球、发球技术进行达标测试和垫球、扣球技术进行技评测试。达标和技评的测试均依照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排球选项课》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考试办法进行。测试前,各项基本技术均由教师进行讲解、示范,并组织一定时间的练习后进行。

3.2实验结果

3.2.1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基本技术测试情况

由表1(略)可知:经T检验,实验前,两个班学生的四项基本技术的达标、测试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可以认为实验对象的选择和分组符合教学实验设计的要求,可以继续进行教学实验。

3.2.2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基本技术测试情况

由表2(略)可知:经T检验,实验后两班学生的发球、垫球的测试成绩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传球和扣球的测试成绩也都有差异(0.01﹤P﹤0.05)。两个班学生各项基本技术的平均分数也表明:实验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实验后,两班学生的技术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然而,通过表1、表2数据可知,实验班学生排球技术提高的幅度更加明显;通过教学实验,两个班学生的排球技术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表明在排球技术教学中,运用录像反馈进行技术教学的教学优于传统技术教学法。

4录像反馈教学法的理论分析

4.1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录像反馈教学主要通过课前观看教学视频使学生形成视觉表象,马启伟认为“运动技能习得过程实质是在大脑皮质建立暂时性神经联系的过程,在建立动作的初始阶段,运动员所接收到的视觉信息有助于其在大脑中形成相关技术动作的大致轮廓,为下一步细化动作的学习打下基础”;念动现象及心理神经肌肉理论认为:“当产生一种动作表象时,总伴随着实现这种动作的神经冲动,大脑皮层的相应中枢会兴奋,这种兴奋会引起相应肌肉进行难以察觉的动作”,录像反馈教学符合技能学习的规律。

4.2自我效能感理论分析

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我在在特定环境中是否有能力去操作行为的期望,它在调节和控制行为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自我效能感会影响人的行为选择,不仅会影响个人目标的选择,还会影响到个人的行为方式,在行为过程中,个人会根据行为结果的反馈,相应的改变自我效能,从而不断的调节自我的行为方式与目标。研究证明: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人的自信心以及努力程度,动机因素在自我效能感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自我肯定是个体获得动机继续从事某项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个体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4.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能够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懂得怎样去学习,即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发现、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学生也要学会自我评价,即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学习历程与学习水平,而不是和别人比较;人本主义还强调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即学习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摄像反馈教学正是通过教学录像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结论与建议

5.1录像反馈教学法适用于排球技术教学,通过观看录像反馈教学视频,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建立明确的动作概念;教学视频也为学生的技术练习提供了可信赖的技术参照。

5.2通过观看自我练习的录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积极探究学习各项排球基本技术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同时,教学视频播放和练习录像拍摄有助于加强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5.3由于受室外光线的影响,教学视频的播放效果还有待改善,建议在室内排球技术课教学中推广应用录像反馈教学法。

5.4录像反馈教学对具有一定排球技术基础的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建议在排球专项课教学中尝试应用;录像反馈教学法受一些条件限制,如播放视频的电脑屏幕过小等因素,建议有条件的院校采用。

6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体育院校通用教材,排球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邵伟德,体育教育模式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4]吴冶,排球教学俱乐部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8

[5]王道俊,等.教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35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读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读书心得体会 许多信息技术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课时兴趣很大,可没多久,兴趣就没有了,学生对玩计算机很感兴趣,但对信息技术课却没有兴趣。信息技术课怎么学?怎么教?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这些问题一直让许多老师感到困惑。最近我一直在研读《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这本书,收获颇多。 信息技术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范例教学法等等,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是一种较为普遍、较为合适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概括为: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确定任务是核心,怎样驱动是关键,信息素养是目的。具体教学实施流程:创设情境教学的目的是使各种学习因素处在最和谐的状态,以利教与学的有效开展,任务驱动教学的教学情境即是一种任务化的情境。主要用于比较自然而真实的引出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任务的理解。例如向学生呈现任务完成前后的效果图或者任务完成后的作品样例赏析,情境呈现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和评论。有了任务情境的烘托,接着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提出任务,使学生明确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及任务所包含的教学目标。

提出任务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要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任务驱动使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师生讨论,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自己要解决的方案。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仔细揣摩任务及样例,领会和进一步清晰解决任务的意图和思路,允许和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同时要鼓励学生讨论、交流。对于完成任务有困难的学生或小组,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找出存在的问题,给予恰当的引导。对于很快就完成任务的学生可以布置拓展任务以进一步的提高。 既然给出了任务,就一定要检查任务完成的情况。教师可以逐个检查,看是否符合要求,并作相关的记录,也可以交流展示,大家讨论点评,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发现和挖掘每位学生的优秀表现,并做出评价和表扬。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任务驱动教学法仍存在种种缺陷和不足,还有待于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作进一步的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积极、探索、创造性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树立“尝试创新”的意识强调在课堂上只要敢于参与就是成功。比如在教学生制作幻灯片时同学面对功能如此强大的“Powerpoint”软件不知如何下手而且模仿的

信息技术教学论重点整理

信息技术教学论重点整理 第二章第二节 一、国外信息技术课程发展趋势 1、加强信息技术教育:①优先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加大信息技术教育投入②重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设置③重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④不断调整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注重信息资源的开发创新 3、基于信息技术学习的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二、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解决思路 存在的问题:1、信息技术课的重视力度不够2、初中和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衔接存在问题,急需更新原有纲要3、发展不平衡4、重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轻信息伦理的培养5、教学有效实施欠缺6、师资力量不够。 问题解决思路:1、更新观念2、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3、研制新的课程指导纲要4、改进教学方法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三章第一节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原则 1、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①吃透教材,了解学生②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③教师运用各种方式预设锚点,进行启发,帮助学生克服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④要是学生主动学习,养成善疑、善问、善思的习惯。 2、基础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 ①重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②以发展的眼光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一般发展③加强学习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 3、培养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相结合 ①必需遵循一定的规范要求②在实施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探索性原则培养创新能力③在信息技术课堂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创新能力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坚持个性化⑤终身学习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创新的基础⑥信息技术教师要树立创新形象 4、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 ①在教学目标上,在达到课标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设立多级目标②在教学内容上,在实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设计多种学习任务、使用不同的软件工具③在教学策略上,在实现课标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给予不同的教学指导④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在实现课标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将集体教学、小组合作与个别指导有机结合 5、趣味性和严谨性相结合 ①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增加教学的趣味性②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教学方式,寓教于乐③信息技术的教学应与日常学习紧密联系 6、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第二节 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 1、讲授法:特点:①目的明确②教师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新知识并进行思考,使学生在倾听与反馈中建构知识③口头语言、表情语言、体态语言是传递

(完整word版)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

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 一、课程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能力;对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在熟悉并利用技术条件和环境的基础上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究技术应用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信息素养在课程目标的不同维度均有体现。其中,在知识与技能维度,强调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思想,以及常用工具、手段、技术的基本操作与应用;在过程与方法维度,强调通过具体操作或应用过程,在实际体验中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强调理解信息技术的技术思想,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具体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技术观和价值观,对信息道德、信息伦理、信息文化产生感悟与内化,养成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和改善生活的意识和态度,积极、负责、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持续提升的过程,在不同学段,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内容各不相同,在信息素养的培养水平上各有侧重。其中,小学阶段侧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强调对信息技术和信息文化的体验和感悟,以基础入门为标志,以感悟信息文化为目标;初中阶段侧重对信息技术基本特征的总结能力的培养,注重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方法的熏陶,关注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的培养,以迁移应用为标志,以顺应信息文化为目标;高中阶段强调领域应用,以多样化的应用技术领域的能力训练为主,既可以强调学生在不同领域方向上的个性化能力塑造,又可以强调某特定领域对其后续发展的重要支持作用,即以个性化能力培养为标志,以内化信息文化为目标。 二、课程内容架构 义务教育阶段按照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的方式进行设计。小学阶段设一个“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其中含“硬件与系统管理”“信息加工与表达”和“网络与信息交流”三个专题,共72课时,适宜在三、四年级开设;设两个拓展模块,分别是“算法与程序设计入门”和“机器人入门”,各36课时,适宜在五、六年级开设。初中阶段设一个“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含“硬件与系统管理”“信息加工与表达”和“网络与信息交流”三个专题,共36课时,适合在七年级开设;设两个拓展模块,分别是“算法与程序设计”和“机器人设计与制作”,各36课时,适合在八、九年级开设,也可以在七年级开始开设。基础模块是各地各校必须完成的内容,拓展模块是可以根据条件选择开设的内容。不同学段在内容和水平上相互衔接、各有侧重。以“算法与程序设计”为例,小学阶段以体验为主,强调借助积木式编程工具,通过对对象、模块、控制、执行等概念及作用的直观操作体验,感受编程思想;初中阶段以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为工具,通过尝试设计与实现基本程序结构,将实际问题解决与算法思想形成联结;而高

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法

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法 发表时间:2019-03-15T15:30:59.16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1期作者:魏春梅[导读]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魏春梅剑阁县武连小学校 628302 【摘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关键词】方法;尝试;鼓励 中图分类号:G6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157-01 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一线教师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总结了一些较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愉快教学法 众所周知,汉字输入训练是一项机械、枯燥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往往学会了输入方法之后不愿花时间反复练习,这样就不容易再提高输入速度。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建议创设一种愉快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练中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首先进行指法训练。对照实物让学生认识键盘,并讲解键位及指法要求,接下来我为每一台学生用机安装打字游戏软件。各式各样的打字游戏马上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们尤其喜欢“警察抓小偷”练习指法,通过几次游戏比赛,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指法与键位。然后就可以教会学生汉字的输入方法,进入实际训练。以后可以再安装上汉字输入的测速软件,搞几次分组或全班学生的输入竞赛,调动起学习的热情。 二、兴趣激励法 “兴趣”是学生求知欲的源泉,也是启迪学生积极思维的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扶植、培养,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形成真正的学习兴趣。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点拨学生的每一个困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会和会学中不断取得进步。 如:在介绍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Windows系统时,在学生不熟悉计算机的情况下,可预先示范给桌面改换图案、背景、改变图标下字体的大小、随意拖动任务栏、调整窗口的大小,等等,让学生感知Windows系统的魅力所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又如:在教计算机操作系统时,由于Windows系统的人机交互性强,因此有些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会在上机时做出花样来显示自己的能力,诸如将系统桌面的图标移动或改变桌面的背景,等等。若教师发现后,对这些学生加以批评,甚至处罚,学生就会由扫兴到无味,一旦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就无从谈起。有效的做法是:宁可自己的教学进度受影响,也要请这些学生上台给其他学生介绍他们的“经验”。这样,不仅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传授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内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也要告诫学生,一些随意操作可能会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所以是不能随意改变系统设置的。在教学中,应采用兴趣激励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知识的动力。这样,学生在浓厚兴趣的推动下学习,一旦取得一定的成绩,就会产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喜悦感,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深化,形成良性循环。 三、比喻说明法 计算机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有时较难接受。如果在讲课时适当地运用比喻,就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网络中的域名和IP地址时,我是这样讲的: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怎么来区分彼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证号两种途径,我们可以使用身份证号来唯一的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他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的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生们很轻松地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纱。 四、表扬奖励法 当代的学生年龄虽小,但是已有较强荣誉感和好胜心,对老师的评价尤其在意。所以每当学生有好的作品完成,我就利用极域广播软件展示给全班同学,同时加以表扬鼓励,这不仅会激发被表扬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此外,针对不同程度水平的小组同学,制定不同的标准要求,只要能达到目标,不断有进步就适时给予玩益智游戏的奖励。用“玩”这个手段,达到促进练的目的,使大多数同学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促进了全体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五、尝试做老师法 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老师讲解的时候,学生感觉都会,热情高涨跃跃欲试,真的放开让他们自己做,却又不知道如何下手。究其原因,他们只是在课堂上依葫芦画瓢没有理解其操作的真正意义。后来我试着让学生当老师,到机上边操作边讲解其操作含义,没想到学生的语言比我讲的更容易让学生们理解,同学们都不约而同的为他鼓掌。这说明大家很欢迎这样的小老师。我想,孩子们之间比我们与他们更便于沟通,不妨多给孩子们这样的机会,同时我们也要尽可能用孩子们的语言讲解问题。 六、自主学习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把学生当作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更应该如此。计算机应用软件都有其特有和强大的功能,不同的组合有不同的结果,有时甚至是不经意的一个操作产生了一些特别的让人惊喜效果,老师上课时不可能一一填鸭式的告诉学生该软件有哪些功能,实现一些什么效果。所以我们在上课时应该让学生的更多的操作时间,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鼓励学生去做一些新的尝试。学生在实践中将理论与自己的判断、体验、创造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他自己真正掌握的东西。

信息技术教学论总结

动作技能 1.讲台位移动作(1)书写线(2)取擦线(3)回头线(4)体势线 走动姿态应注意: 1.不能干扰学生的学习活动。“次数”、“速度”、“自然” 2.走动的时机和位置要合乎教学内容的需要。 讲台位移动作训练目标: 姿态潇洒、干练、端庄。走动的次数和速度适当,走动的姿势自然大方,徐步而行。 2.站立姿态(明辨是非) 3.有意识手势: (1)象形手势(给人一种形象的感觉) (2)象征手势(抽象运用,引起联想,启发思维) (3)指示手势(知识具体对象) (4)情意手势(表达情感) 手势运用的要求: 简练。(简单、明了、清楚、精炼、干净、利落,不可琐碎、拖泥带水) 适当。(多少适当,手势过多,会分散学生注意力;手势过少,显得呆板。内容与形式适当。动作与要表达的意思客观上要相一致。) 自然。(情感的真实流露,切忌矫揉造作。不要紧张或僵硬。) 协调。(手势的起落和语音的出没是同时,不可互为先后;手势幅度和音调的高低协调; 与男女气质协调;上不超肩10cm,下不过腰10cm ) 多样。(随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切忌单调和呆板。) 手势运用的习惯: (1)肩上区:在这个区域做手势,那是“褒扬”的意思。(想想看,平时敬礼、或者说到赞美词,是不是都会把手上抬?) (2)肩胸区:多半是中性含义,表示你心情比较平静,正在叙述中。(比如自我介绍,是不是常会轻触自己的胸口?) (3)腹下区:说明你对提到的事物非常憎恶、不悦、恨得牙痒痒……(比如说到“上课像条虫,下课像条龙的习惯一定要改掉”,你把手向斜下方打出那就对了。) 讲台非位移动作训练目标:身要正,脚要稳,头平抬,挺胸收腹。掌握四种类型手势的用法,手势与表情和姿态、言语相协调。 导入技能: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具有集中注意、激发兴趣、明确目的、联结知识、沟通情感的作用。 4.导入的类型(导入方式ppt) (1)衔接导入法(6)幽默语言导入法 (2)悬念导入法(7)实例导入法 (3)情境导入法(8)故事导入法 (4)激疑导入法(9)审题导入法 (5)演示导入法(10)直接导入法 *5.如何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 (一)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策略 1.明确问题的类型(目标推进式问题、常规管理式问题) a.认知记忆性问题(强调是什么) b.推理性问题(需要分析、综合、比较、类推等思维活动,强调“为什么。。。?”) c.创造性问题(一般为开放性问题。例如,“请举例说明‥‥‥有哪些应用。”) d.评价性问题(对事物进行评价判断或选择,强调“怎么样”。) 2.增强问题设计的针对性(a不同教学对象的提问,侧重点不同。b有意识的设计一些高层次、发散性的问题。 c确保提问有意义、有价值。)

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及特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及特点 计算机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系10级徐嘉一、课程性质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信息技术属于技术类课程,在目标上强调对事物的改造使之适应人们的各种需要。信息技术教育过程的着力点以设计为基本特征。作为与课程整合的有力工具,学生在学习其他科目时可以发挥其重要作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是实现与其它许多科目领域整合的先决条件。信息技术课的理论基础,依赖电子技术与软件基础的发展,所以信息技术课的内容设置和课程实施是与时俱进的,并且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流行性。 二、课程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教学目标两个部分。 总目标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情感目标: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教学目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 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 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 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三、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1、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特长 应用技能 信息素养 技术创新 小学 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 掌握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 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

教学方法有哪些

除了像讲解法、阅读法、练习法、参观法、实验法、实习法、实习操作法等基本方法外,还有发现法、尝试教学法、引探教学弦、六因素单元教学法、三算结合教学法、程序教学法、纲要信息图表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游戏教 学法、学导迁移教学法、三读两疑程序式教学法、单元目标教学法、反馈教学法、结构式教学法、台阶式教学法、 掌握学习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设计教学法、分组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全息教学法、微型教学法等各式各样的教 法。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宗旨, 目的在帮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各种学法, 也不断涌现。诸如:程序学习法、类比学习法、结构式学习法、举一反三学习法、检索信息式学习法、迁移学习法、联想学习法、定向浏览学习法、四环式 学习法等学法。 二、教学方法的分类 教学方法的分类就是把多种多样的各种教学方法,按照一定的规则或标准,将它们归属为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体系。 (一)国外学者的教学方法分类模式 1、巴班斯基的教学方法分类 依据是对人的活动的认识, 认为教学活动包括了这样的三种成分,即知识信息活动的组织、个人活动的调整、活动 过程的随机检查。把教学划分为三大类 第一大类:“组织和自我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 。 第二大类:“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 第三大类:“检查和自我检查教学效果的方法”。 2、拉斯卡的教学方法分类 分类的依据是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即刺激——反应联结理论。 (教学方法——学习刺激——预期的学习学方法。 第一种方法:呈现方法。 第二种方法:实践方法。 第三种方法:发现方法。 第四种方法:强化方法。

3、威斯顿和格兰顿的教学方法分类 依据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媒介和手段,把教学方法分为四大类: 教师中心的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提问、论证等方法; 相互作用的方法,包括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伴教学、小组设计等方法; 个体化的方法,如程序教学、单元教学、独立设计、计算机教学等; 实践的方法,包括现场和临床教学、实验室学习、角色扮演、模拟和游戏、练习等方法。 (二)中国学者建构的教学方法分类模式 1、李秉德教授主编《教学论》中的教学方法分类。 按照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以及相对应的这种形态下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把中国的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五类。 第一类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第二类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 第三类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第四类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类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 2、黄甫全教授提出的层次构成分类模式。 黄甫全教授认为,从具体到抽象,教学方法是由三个层次构成的,这三个层次是: 第一层次:原理性教学方法。解决教学规律、教学思想、新教学理论观念与学校教学实践直接的联系问题,是教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方法化的结果。如:启发式、发现式、设计教学法、注入式方法等。 第二层次:技术性教学方法。向上可以接受原理性教学方法的指导,向下可以与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构成操作性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体系中发挥着中介性作用。例如: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等。 第三层次:操作性教学方法。指学校不同学科教学中具有特殊性的具体的方法。如语文课的分散识字法、外语课的

高中排球课教学设计

高中排球课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在当前体育新课改中,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是课改教学的需要,也是体现主体性教学的一种现代教学思想。本模块的教学依据《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以培养学生健康和强健体魄为目标,从高中学生的心理、身理特征出发,结合学校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合作探讨,研究讨论,尝试练习等多种教学理念和方法,让学生在一种愉快、民主的教学情境中体会排球的乐趣,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体验体育的内在魅力。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在一个生理和心理上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而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男女不分班上课,因此在课堂安排上要考虑部分女生(转载于:气排球教学设计)对排球运动的喜爱程度没有男生高的特殊性。技能上,高一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曾接受过一定的排球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教学,此模块的教学是为了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继续的提高。改版同学的身体素质总体较好,而且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很强,有比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善于学习。在课的安排上抓住学生创新、好学的求知心里,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小组练习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小组间的比赛也可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智力、体力、技能、创造能力和评价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都在学练中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发展。 教材分析: 排球运动具有运动量适中,锻炼效果全面,具有竞技性、娱乐性的特点,在我国的群众基础和影响力都较大。由于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对排球技术有一定的掌握,因此在课堂安排上加入游戏竞赛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调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课的第一个内容是复习排球正面双手下手垫球,通过联系巩固学生的垫球动作,提高学生的垫球技术;第二个内容是学习正面双手上手传球,主要是让学生对传球动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传球的手形,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对各组进行技术指导,纠正错误动作,最后学生在垫球、传球游戏中完成教学任务体会排球带来的乐趣,在玩中学好技术,从而培养学生对排球的兴趣。 教学目标: 运动参与:使学生深入了解排球的垫球技术,初步掌握正面双手上手传球,培养学生对排球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排球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复习.docx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人们能主动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括:倍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徳。 课程标准:信息素养是人们能主动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徳。 教材:教材是课程知识的主要载体,是按照一定教育冃的和教学规律组织起来的科学的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小,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教学模式:是指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为实现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 评价: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0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 命题: 试卷的四度: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 备课:是指教师上课前的各种准备工作。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牛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说课:说课是指讲课教师在一定场合说说某一堂课打算怎样上,以及为什么这样上,即对教学的设计和分析。 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耍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教学目标:是预期教学结束时多表达的学习结果或终点行为,是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牛的实际而定制的,是对学生学习终结行为的具休描述。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 i系列教学行为方式。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教学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収得最住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 讲座:指由教师不定期地向学生讲授与学科有关的科学趣闻或新的发展,以扩人他们知识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 公开课:是一种而向特定人群作正是的公开的课程讲授形式,除了学生参加听课外,还冇领导及其他老帅参加,是老师展示教学水平,交流教学经验的好时机。 二、其他重要知识点 1.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史 1)计算机文化论(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 2)计算机工具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 3)文化再升温(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到世纪末) 4)信息文化观(20世纪末至今)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教学方法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教学方法 一、学科特点 根据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来分析,基于信息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有如下几方面: 1.发展性特点。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均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成就,开辟了许多新的领域,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这就使得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由于各地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配备及教师水平与学生的素质等条件差别较大,但不管条件差别有多大,我们都应该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角度出发,选取《信息技术课程》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因为越是基础的东西越具有普适性和迁移性,也就越适应于中小学的素质教育。 2.综合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中小学其它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比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哲学、美学、文学……等等,这就是说,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来就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所谓计算机学科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从这一特点出发,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发展的状况,我们应该淡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别是小学阶段,主要是用计算机,而不是学计算机,是以计算机为工具,与其它学科或活动整合在一起,其综合性非常强。 3.应用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这样一种的教学氛围: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既包括课内也包括课外)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计算机,学生只有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才能学好计算机。 4.工具性特点。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是一般的工具,而是“人类通用的智力工具”,所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具有工具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严格执行“加强基础,淡化语言,注重应用,强化实践”的指导思想。 5.实验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离不开实验的学科。它的创立和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操作。同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必须突出实验性的特点。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性质决定了它不能离开上机实验,上机实验操作直接关系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发展水平和教学水平。 6.趣味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趣味性,无论在哪个年级,无论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现代化,教学方法、课堂结构高效化,教学手段多样化,学法指导经常化,能力培养始终化是新时期给我们计算机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常有如下几种: 1、愉快式教学法。众所周知,指法训练是一项机械、枯燥的教学内容,可作为一项“一朝学会终身受益”的基本技能,不学又不行,如何进行教学呢?创设一种愉快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练中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2、分解任务法。中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教师的授课时间一长,往往注意力就分散了。在备课时,将课程分解成若干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再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每次课讲解一个模块的一个知识点,马上动手进行训练,以增强趣味性,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例如:一节课先安排3分钟的英文指法训练,接着安排5分钟的艺术字的制作内容讲解,10分钟的制作艺术字的实践训练。再安排10分钟的创作比赛,5分钟的评一评,看谁学得好、做得对。最后的几分钟时间,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生动形象地讲解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设置几个小问题,留待下次课前抢答,对每一个知识点,每一次讲得虽少,但日子久了,积少成多,知识的聚集就越来越多。 3、任务驱动法。把教学内容设计在一个个实际任务中,教学过程变成教师带领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实际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

小学排球教学计划(精简版)

小学排球教学计划 小学排球教学计划在《课程标准》中,要求水平三的学生要初步掌握多项球类运动中的多种动作技能。小学六年级第一学期的排球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排球的多种垫球动作。排球作为一个运动项目, 是一项集体性运动,是非身体接触的对抗性运动项目, 因此适合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人参加。 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排球运动的垫球技术, 垫球技术是排球运动中最主要 的基本技术, 是接发球和防守动作中最常用的动作技术。小学生学习排球的 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 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 协调等身体素质,在学习排球的过程中, 同学间相互交往、合作, 发展人际 关系, 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设计思路: 根据水平三学生的身心特点, 确定本课的教学内容为排球的正面双手垫球。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活动性内容为主线, 以合作探索性学习为主 要方式。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 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地位, 教师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师努 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练氛围, 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展示舞台。 四、教学阶段水平三(六年级)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垫球时击球做到: 一插二夹三提难点:垫球到 位, 动作自然协调 六、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生知道正面双手垫球的方法。 2、学生能掌握正面双手垫球的技术动作, 发展力量、柔韧等身体素质。 3、能知道游戏的名称和方法, 并在游戏过程中遵守规则。 4、学生在练习中能乐于接受老师指导,练习积极认真,严格遵守纪律, 提高学 生的合作意识, 并学会尊重他人。学习内容:1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2、游 戏: 两头蛇器材准备: 排球个、绳子24 根、音响篇三:小学排球教学计划 一、软式排球的特性免充气软式排球具有轻、柔、软的特点,重量比硬排 轻、手感柔软、练习中不会出现手臂红肿痛的感觉,消除了初学者怕戳伤手 的恐惧感。主要特性有: 1、重量轻、质地软、气压小、反弹力低。

信息技术教学论

信息技术教学论 1.适应信息化教学环境 媒体化教学环境、网络化学习环境、数字化资源环境、 2.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概念 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一般认为,信息化教学环境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所创建的教学环境,是信息化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与条件。 3.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点 信息资源共享化,信息处理数字化,信息存储光盘化,信息显示多媒化,信息传输网络化 4.语言教学环境及资源 环境:①听音型语言教学系统是一种最简单的仅能提供听觉训练的环境,单纯供听力训练使用。 ②听说型语言教学系统是在听音型语言教学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讲功能,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进行师生对话实现了信息双向交流。 ③听说对比型语言教学系统是在听说型基础上给学生座位上又增添了跟读录音机因而具有师生对话和学生自录,重放对照比较,自我学习校正等双向交互功能。 ④视听型语言教学系统是在听说型语言教学系统的基础上增设了视觉演示媒体。 ⑤视听说对比型语言教学系统是在听说对比型的基础上增加了视觉功能装置,从而使它具备了能听能说能看,还能记录仪比较等多项学习功能 资源:①听觉媒体教学资源主要是指为了教学目的而专门录制和传播的各种声音教学信息 主要是用方式有示范教学,听力教学,语言训练情景展示等形式 ②视听媒体教学资源是指根据教学需要应用影视录像等媒体技术和艺术语言,通过画面和声音的有机结合一动态的方式来综合呈现教学过程和知识信息的,各种视听教学材料 5.微格教学意为微型化教学,通常又称为微型教学,她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对学生进行某项专门训练使学生掌握某种技能技巧的小规模教学活动。 特点: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学习规模小参与性强,教学过程生像化反馈客观及时6.网络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他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种学科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实施的总称。它包括两个部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保障课程和学习活动管理与实施的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7.网络电子书看,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传统纸质媒介信息的电子网络版,即直接将各类印刷图书和报纸、杂志等信息内容转化成网络格式的电子信息,另一种类型则是专为适应网络电子媒介而编辑制作的各种网络书刊 8.网络数据库和虚拟资源库一般集合了大量的信息对象并允许用户根据某些属性检索使用这些数据资源。 9.教育网站一般是指围绕教育教学或相关领域而建立的各种主题型网络站点。 10.BLOG又称Weblog,原意为网络日志,通常称其为博客。BLOG是继email,bbs,lcq 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网络出版和信息交流方式。 11.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

应用反馈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应用反馈教学法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反馈是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组织后续教学的重要方法和主要依据。把握课堂教学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能使教师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了解学生的切实需要,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教学反馈策略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反馈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注重"及时评定",促使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关键性反应,如回答问题、板演、课堂练习、质疑、实验操作、课外练习等,及时作出准确合理评价,以便让学生辨明正误,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学习中的失误,缩短错误信息在头脑中的停留时间。这种在教学过程中作出的评价。这种做法学生进步快,对正确信息具有强化作用,对错误信息具有分化作用,并能及时得到订正。 "及时评定"的常用方法一是教师评定:如对学生回答的肯定或否定;对板演的批改与订正;给出计算题的最后答案等等。二是集体评定:如相互检查练习,对其他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或更正,由全班学生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等等。三是自己评定:如通过另外解法途径加以核对,或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来检验,或从答案数值的大小进行估算检查,或从答案的是否合理进行检查,或将答案代入原题,重算一遍进行验算,由学生作出自我判断。

如在教学"角的分类"中,有这样一道判断题"大于90°的角叫做钝角。"开始有不少学生认为是对的,当教师及时提出"180°的角是什么角?"这一问题时,学生才发现自己考虑问题不够全面,从而觉察到自己思维缺乏周到性的毛病,教师再适时进行诱导,这样学生就会认识到今后考虑问题应尽可能全面一些,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又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时,让学生自己实验把长方体模型的"表面"打开,寻求计算方法,大部分学生都找出了常规的算法,个别学生另辟蹊跷,采用"底面积×高=侧面积"再用"侧面积+2个底面面积"得到长方体的表面积。当时教师及时予以肯定,并改进教法,由这几位学生分别讲解思路过程,这样不仅使大部分学生的解题思路得到开阔(从练习反馈情况看,学生在求解长方体表面积时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而且也为今后学习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埋下了伏笔。 从例子可以看出,作用于学生的反馈信息,可以加深学生对自己思维品质的了解,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不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改进处理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反馈教学法,促进学生的自我调节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发挥反馈教学法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要防止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例如,当反馈信息与输出信息作用相反时,要防止学生可能产生的自卑心理或厌烦情绪,这时教师应加以适当鼓励,以唤起学生新的成功的希望。 其次,要注意信息的及时反馈。不能只注意"总结性评定""阶段性评定"而忽视"及时评定"。也不能只重视讲授而忽视学生的反馈,或只重视

排球的教学方法

排球的教学方法 1.改进排球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体育兴趣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要改进排球教学方法。中学生排球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是:先学移动、垫球、发球,等到熟练掌握这些基本动作以后再学传球、扣球、拦网,而进行排球的教学比赛则应安排在最后一个环节[2]。按照排球教学大纲要求实施教学的不足就是,非常容易使学生失去练习排球的兴趣。而倘若在排球教学中,根据实际教学训练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例如先学习扣球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排 球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学习排球都是在看了扣球后,才开始学习传球、垫球、发球等技术的。总而言之,在排球课上精心设计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结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激发中学生学习排球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 常见的排球教学方法 2教法范例及注意事项中学排球教学不能搬用体育院、系及业务体校的教法,而应根据表 3 中不同年级出现的不同教材顺序来具体安排。因为它较符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也适宜基本技术的内在规律同时又学以致用地开展活动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

2.1基本技术的教法范例 2.1.1准备姿势与移动 应安排在每节课准备活动中,既能作为无球的基本练习,又作为身体练习的手段,不宜占用过多的时间,只要熟悉结合球练习时,强化移动练习应多结合游戏比赛形式解决起动及时,移动迅速,重心转换的问题 范例:w M 形移动:利用半块场地设8个标记点,组成“盔”形,按顺序移动各种步法,前移后退,侧滑交叉,低摸触点等。 2.1.2垫球 重点掌握手型,步法,动作,手臂角度等,要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范例:用徒手或垫固定球的练习,来体会动作及手型、协调用力及垫击的部位等,然后两人抛垫或对垫来练习或巩固垫球动作。 2.1‘3传球 重点在于手型、击球点、缓冲和协调用力等方面,多做诱导性练习。范例:隔网传球,可限制传球时平推,要有弧度过网,可分组比赛的形式进行,简化规则,对初学传球者不要过分强调持球,只要手型对,让球在手中适当停留缓冲,增加传球次数,时间长了就有了一定的“手感”,然后,再逐渐增加迎球动作,这样动作不易变形。 2.1.4发球 重点是抛球、挥臂动作和击球部位,根据表2中不同的年龄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东光县南霞口镇段庄小学田伟 人类已跨入21世纪,信息社会已经来临,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的获取、转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随着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入,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在中小学进一步开展计算机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一项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为此,如何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我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小学信息技术课基本以应用为主,包括基本技能操作(掌握键盘鼠标操作,了解操作系统windows的基本用法,上网搜索资料等)和一些日常应用很广的应用软件(windows中自带的画图软件,金山画王软件,office系列中的word、PowerPoint和FrontPage软件等)操作。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这门工具课的学习,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努力拓展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得新、想得巧,从而将学生引入创新学习的境界。为此,如何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如何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采用了几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总体上可以归纳为八个方面: 1、初识计算机,让学生重视操作规程 在学生初识计算机时,让学生们意识到认识计算机是一种文化,动态地看待信息技术知识及其重要性,是信息技术教育的良好开端。 计算机是一种精密的设备,需要学生们的规范使用和护理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如何让学生们正确地使用计算机并对其进行护理呢?这就需将有关计算机的简单组成及原理,基本性能及操作规程,和其它注意事项向学生认真介绍,并要求作为信息课的基本技能来掌握。以前,我所在学校也曾发生过此类事情。 A、学生乱敲打键盘,造成按键失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