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22《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1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22《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1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22《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1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22《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1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22《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1 (新版)新人

教版

A 基础储备卷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4分)

(1)昳丽()(2)窥镜()(3)寡人()(4)纳谏()

(5)谤讥()(6)期年()(7)暮寝()(8)妻妾()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6分)

(1)形貌昳丽()(2)吾孰与徐公美()

(3)徐公不若君之美也()(4)暮寝而思之()

(5)臣诚知不如徐公美()(6)期年之后()

3、默写填空。(7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乃下令:“,受上赏;,受中赏;,,受下赏。”

(3)令初下,群臣进谏,;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燕、赵、韩、魏闻之,。此所谓。

4、理解课文内容填写句子。(3分)

(1)文中写邹忌相貌美的句子是

(2)文中写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

(3)文中写齐王纳谏而达到国内大治的句子是

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5分)

(1)理解本文的结构层次,概括各层意思。(5分)

(2)你认为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主题?(5分)

(3)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5分)

A、邹忌

B、齐威王

6、重点问题探究。(10分)

(1)本文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详略得当,请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明。(5分)(2)仔细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比喻、类比来说理的。(5分)

7、把你知道的有关《战国策》的情况写在下面。(5分)

B 综合提升卷

1、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8分)

(1)朝()(2)与()

()()

(3)观()(4)燕()

()()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2)徐公何能及君也()(3)旦日,客从外来()(4)徐公来,孰视之()(5)王之蔽甚矣()(6)能面刺寡人之过者()(7)能谤讥于市朝()(8)朝廷之臣莫不畏王()3、指出下面句子中“之”字所指代的内容。(2分)

(1)问之:“吾孰与徐公美?”

(2)暮寝而思之

(3)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4)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于”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B、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皆朝于齐

C、能谤议于市朝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5、判断下面句子运用的描写手法。(4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之远甚。()

(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6、问题探究。(3分)

针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异同?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说明不同在哪里,为什么?

课内语段阅读。(27分)(一)(12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孰与徐公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7、本语段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题目中的“讽”的意思是,“纳”的意思是。本文出自编写的。(2分)

8、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2分)

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指身材与面貌)

B、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指穿上衣服,戴

上帽子)

C、窥镜而自视(本是偷看,这里引申为“照”)

D、又弗如远甚(差得太远,远远不如的意思)

9、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2分)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A、早晨,有位客人从外面进来,和他坐着交谈

B、第二天早晨,有位客人从外面进来,和他坐着交谈。

C、早晨,从外面进来一位客人,和邹忌坐着交谈。

D、第二天早晨,从外面进来一位客人,和邹忌坐着交谈。

10、下面句子中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徐公何能及君也

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C、暮寝而思之

D、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11、下面句子中“美”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2分)

A、吾孰与徐公美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D、皆以美于徐公

1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5分)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3、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的方法,并写出其意思。(2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闻寡人之耳者

14、下面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B、群臣进谏臣之妻私臣

C、乃下令令初下

D、门庭若市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1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差别最大的是()(2分)

A、门庭若市

B、犹不失下曹从事

C、毕礼而归之

D、忌不自信

16、下面句子中的“之”跟“闻寡人之耳者”中的“之”意义完全相同的是()(2分)

A、吾妻之美我者

B、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17、下列句子中的“者”跟“上书谏寡人者”中的“者”意义完全相同的是()(2分)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虽欲言,无可进者

18、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向人们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C 新颖题型集萃卷

1、辨析形近字,先注音后组词。(8分)

(1)冠()(2)廷()

寇()延()

(3)蔽()(4)纳()

弊()枘()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谓其妻曰()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于是入朝见威王()皆朝于齐()

(3)皆以美于徐公()必以情()

(4)时时而间进()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3、指出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的类型及意思。(2分)

(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判断下面各句子属于什么句式,并翻译句子。(3分)

(1)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今义。(4分)

(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古义今义

(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古义今义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今义

(4)能谤讥于市朝古义今义

参考答案

A 基础储备卷

1、(1)yì(2)kuī(3)guǎ(4)jiàn(5)bàng(6)jī(7)qǐn(8)qiè

2、(1)光艳美丽(2)与……相比,哪一个更……(3)不如,抵不上(4)到了夜晚睡在床上(5)实在知道,确实知道(6)满一年

3、略(参见课文)

4、(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2)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3)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5、(1)第一部分(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从中悟出妻、妾、客赞美自己的原因,由此引起讽齐王的想法。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讽喻齐王,将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和妻、妾、客进行类比,所喻之理浅显易懂,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第三部分(3、4段):写齐王纳谏除弊的成效。(2)本文记叙了战国时齐国政治家邹忌讽谏齐威王纳谏的故事,说明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一味喜欢听奉承话。做国君的更要虚心纳谏,才能使政治修明,国家得到治理。(3)A、邹忌:能在一片赞扬声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思索,寻找原因,求得真理;同时作为齐国大夫,他有在政治上帮助威王除弊革新的责任感,敢于大胆地坚持真理,讽劝威王;有善于运用能启发人、使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说服对方。B、齐威王:在本文他是一个心胸宽阔,气度宏大,知错能改的贤明君主。他能从谏如流,付诸行动,除了与邹忌善讽有关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有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的决心。

6、(1)全文着墨最多的是第一段,因为这一段描写的内容是下文讽谏之举动的来源,所以有必要详写。相比之下,最后一段写齐王纳谏除弊之效则显得简括而含蓄。它没有直接写齐王纳谏后如何修明,人民如何满意。而只是写了下令之后进谏由“门庭若市”逐渐减少到“虽欲言,无可进者”以及别国的反应,来含蓄地说明齐国已达到了大治。(2)课文先写比美的事情,以比美为后面的进谏除蔽作铺垫,小中确实可以包含着大。比美这件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在“受蔽”这一点上,有相似之处,可供类比。作者把两件事巧妙地联系起来,能收到很好的说服效果。

7、《战国策》原为汉初人汇编各诸侯国史书而成,称《长短》《国事》《长书》《国策》等等,后来经西汉末年的刘向重新编排整理,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十二策,33篇,定名为《战国策》。它是一部历史散文著作,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和一定的文学价值,书中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其中写600多个不同类型的人物,有许多人物写得十分突出。

B 综合提升卷

1、(1)zhāo,朝霞;cháo,朝廷(2)yǔ,与人为善;yù,参与(3)guān,观察;guàn,道观(4)yàn,燕子;yān,燕山

2、(1)长,指身高(2)比得上,赶得上(3)第二天(4)同“熟”,仔细(5)受蒙蔽(6)错处(7)指公共场所(8)没有

3、(1)指代客人(2)指代妻、妾、客都说邹忌比徐公美这件事的原因(3)指代前面说的威王受蒙蔽的情况(4)指代齐王纳谏除弊这件事

4、C

5、(1)外貌(2)语言(3)心理(4)神态

6、相同的是都赞扬了邹忌比徐公美;妻子“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这是热情地赞扬邹忌的“美甚”,反映了妻对夫的偏爱;妾在家中的地位卑微,因为怕,所以不得不敷衍地说一句“徐公何能及君也”,这比妻的赞美差多了;客的回答是:“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用陈述句,比妾的反问句,语气更轻了,这是因为他的主要目的是有事相求。

7、讽谏,用暗示、比喻等方法委婉地规劝;接受;刘向;《战国策》

8、B

9、D 10、D 11、C 12、(1)我与城北的徐公比,哪个更漂亮些?(2)我的妻子称赞我漂亮,是因为偏爱我。13、(1)名词作状语;当面(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14、C 15、B 16、D 17、A(的人)18、(1)大臣们和各级官员及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有错的地方的人,便能够得到上等的赏赐。(2)号令才下去的头几天,许多大臣走到宫里来劝谏威王,挤满了门口和院子,好似大街上一般热闹。19、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一味喜欢听奉承话。做国君的更要虚心纳谏,才能使政治修明,国家得到治理。

C 新颖题型集萃卷

1、(1)guàn,冠军;kòu,贼寇(2)tíng,朝廷;yán,延安(3)bì,蒙蔽;bì,弊端(4)nà,采纳;ru ì,枘凿

2、(1)对;说(2)朝廷;朝贺,拜见(3)认为;凭借,按照(4)间或,偶然;夹杂

3、(1)用作动词;穿戴(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偏爱

4、(1)省略句;徐公来了,仔仔细细地看他,感觉到自己不如(徐公漂亮)。(2)判断句,“也”是标志;客人称赞我漂亮是因为有事情求我帮助他的缘故。(3)状语后置句;这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5、(1)古义:第二天;今义:指今天的下一天(2)古义:地方方圆;今义:区域(3)古义:身边的侍臣;今义:表示方位(4)古义:批评指责;今义:诽谤讥讽

6、(1)再借(2)因此(3)芳香(4)如果(5)答应(6)捉住

7、(1)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2)晋军回师途中安营驻扎在虞国,乘机突然发动进攻,灭掉了虞国。

8、(1)先陈述形势。(2)再揭露晋的无情。(3)最后论述修德重民的道理。

9、保护邻国不受侵犯,就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侵犯,这两个国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10、迷信宗教关系;相信神权。11、第一:两国联合力量强大,晋国也不敢侵犯,两国都能保存下来,对其他小国也能起到示范作用。第二:也有可能在晋国的恼怒下,首先被吞并。因为双方的力量毕竟差别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_译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注释: ①、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邹忌:《史记》作邹忌,齐人。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后又事宣王。修:长。八尺:战国时各国尺度不一,从出土文物推算,每尺约相当于今18到23公分左右不一。②、形貌昳丽:容貌光艳美丽。昳:通“佚”,美丽。③、朝:早晨。服:动词,穿戴。④、窥镜:照镜子。⑤、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孰,疑问代词,谁,哪一个。徐公,人名。⑥、君美甚:你美极了。⑦、及:赶上,比得上。⑧、不自信:不相信自己(美)。⑨、复:又。⑩、旦日:明日。⑾、与坐:与之坐,陪客人坐。介词“与”的后面省略宾语“之”。⑿、孰视之:仔细地察看他。孰,同“熟”(shú),仔细。之,指城北徐公。⒀、弗如远甚:远不如徐公美。⒁、暮寝而思之:夜晚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情。暮,夜晚。寝,躺,卧。之,代词,指妻、妾、客“美我”一事。(15)之:助词。美我:赞美我。美,用作动词。(16)私:动词,偏爱。(17)诚:确实,实在。(18)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动词,以为。“以”“我”。(19)方千里:方圆千里之内。(20)宫妇左右:指宫内的妇人、姬妾以及左右侍从的人。莫:没有谁。(21)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22)王之蔽甚矣:大王受蒙蔽很厉害。甚:厉害。(2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面刺,当面指责。过,过错。者,代词,相当于“……的人”。(24)能谤讥于市朝: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谤:指责;讥,讽刺。市朝,指人众会集的地方。(市朝:公共场合) (25)闻寡人之耳者:被我亲耳听到。(26)门庭若市:宫门和庭院里人挤得象集市一样。(27)时时:有时,不时地。间:间或,偶然。进:进谏。(28)期(jī)年:满一年。期,满。(29)虽欲言无可进者: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3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理想的风筝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理想的风 筝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理想的风筝》以第一人称叙述,采用倒叙的写法,触景生情,回忆了自己的亲眼所见。文章语言生动,饱含深情。在此整理了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理想的风筝》,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理想的风筝》课文原文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qiáo]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每逢这时候,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盖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圆木拐杖支撑着。这条腿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课的时候讲到女娲造人的传说,笑着对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

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枝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激昂,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gěnɡyè),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了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他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立在教案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亲切、大声地说:“好!好!”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给学生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提问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人们的心头。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 刘向 原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魁梧,容貌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坐着闲谈。(邹忌)问客人说:“我和徐公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啊。”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又觉得远不如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有事情想要求于我。”? 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及身边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人不惧怕您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官员都来进言规劝,宫庭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注释 (1)本文选自西汉后加的。《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原作者不详,西汉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2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德育目标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2.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人贵在自知。”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他是一位美男子。但与徐公相比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 公美。邹忌由此联想到什么?他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 王纳谏》寻找答案。 二、资料助读 1.《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士”这一阶层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听毕,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 2.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生自渎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如有疑难问题,同桌之间讨论解决。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多媒体显示 (1)读准字音。 帙丽朝服衣冠窥镜 期年朝于齐间进

邹忌讽齐王纳谏 (2)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战国策》或《战国策?齐策一》,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纳,接受。 2、《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 二、正音。 邹(zāu)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 三、字词解释 ㈠解释下列实词。 1、邹忌修八尺:长,此处指身高。 2、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3、朝服衣冠:穿戴。 4、朝服衣冠,窥镜(窥镜:照镜子) 5、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哪一个 6、徐公何能及君也:赶上,比得上。 7、旦日:这里指第二天 8、孰视:仔细地看。孰,仔细。 9、寝:睡觉。10、美我者:以……为美,称赞,赞美。认为我美。11、私我也私:偏爱。 1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实在,的确。13、皆以美于徐公以:以为,认为14、今齐地方千里:方圆。15、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16、王曰:“善。”:好,对。17、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 18、上书谏寡人者(书: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寡人:君王自称) 19、能谤讥于市朝谤:公开指责别人过错;讥:谏;谤讥:议论;市朝:公共场合 20、时时而间进(时时:有时候,隔些时候。间:间或,偶尔。) 21、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22、皆朝于齐(朝:朝见,朝拜) ㈡古今异义词 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名词,地点,处所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今义:方位词 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4、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议论(中性词)今义:诽谤,讥讽(贬义词) 5、窥镜而自视窥: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 6、暮寝而思之寝:古义:躺而不睡今义:睡觉地方 ㈢词类活用 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 2、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3、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4、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5、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6、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㈣一词多义 1、修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2、朝皆朝于齐(朝拜)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朝服衣冠(早晨(zhāo)) 3、孰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代词,谁)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4、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帝感其诚(诚心、诚意) ㈤通假字1、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四、重点语句翻译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译: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能在公众场所批评议论我的缺点,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到下等奖赏。 4、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译: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邹忌讽齐王纳谏习题人教版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 01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昳.丽(yì)朝.服(zhāo)窥.镜(kuī) 期.年(jī) 孰.美(shú) 间.进(jiàn) 谤.讥(bàng) 朝.于齐(cháo)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形貌昳丽 ..(光艳美丽) (2)宫妇左右 ..莫不私王(指国君身边的近臣) (3)今齐地方 ..千里(土地方圆) (4)面刺 ..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 (5)谤讥 ..于市朝(议论)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与:吾与.徐公孰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虽:虽.欲言,无可进者/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C.乃:乃.下令/乃.不知有汉 D.期:期.年之后/陈太丘与友期. (解析:A项“与”分别为和/通“欤”;B项“虽”都是“即使”;C项“乃”分别为于是,就/竟;D项“期”分别为一年/约定。) 4.下列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重到轻排列正确的一项是(B) 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A.②③①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③②① 5.按要求填空。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一》,“讽”的意思是讽谏,指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我们学过的课文《唐雎不辱使命》也选自此书。 (2)课文中描写对群臣吏民进谏的中等奖赏的句子是: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描写群臣吏民进

谏的第二阶段的句子: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3)邹忌通过与徐公比美,悟出的道理是直言不易(用自己的话概括)。 (4)邹忌借助类比,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推导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5)齐王接纳邹忌的谏言取得的成果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或战胜于朝廷)”。 6.学习完《邹忌讽齐王纳谏》后,同学们对邹忌的进谏策略和齐威王的纳谏魄力十分佩服。请你一起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邹忌巧言善辩进言委婉下联:威王悬赏纳谏从谏如流 (2)邹忌采用了委婉劝说的方式令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此启发,绿茵中学的学生想建议李校长开设“校长信箱”,广开言路。假如你是学生代表,见到李校长后,你将会怎样说?(不超过40个字) 示例:学校要是能设立一个“校长信箱”,让大家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这是多好的一件事啊! 02课内精读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后面的题目。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朝:朝.服衣冠,窥镜/朝.而往,暮而归 B.美:客之美.我者/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C.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及鲁肃过.寻阳 D.市: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愿为市.鞍马 (解析:A项“朝”都是“早晨”的意思;B项“美”分别为认为……美/秀美;C项“过”分别为过错/到;D项“市”分别为集市/买。)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由此可见,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太厉害了。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共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 ,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9.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自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 头脑清醒、善于思考、深谋远虑。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1、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电子课文 学弈(yì)[1] 弈秋[2],通国[3]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4]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i)弈秋之为听[5];一人虽听之[6],一心以为有鸿鹄(hú)[7]将至,思援[8]弓缴(zhu ?)[9]而射之。虽与之[10]俱[11]学,弗(fú)[12]若之矣(yǐ)[13]。为[14]是其[15]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16]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7],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18]日始出时去[19]人近,而日中[20]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21]日中则如盘盂(yú)[2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23],及其日中如探汤[2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25]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26]多知[27]乎?” 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弈:下棋。 2、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3、通国:全国。 4、诲:教导。 5、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6、之:指弈秋的教导。 7、鸿鹄:天鹅。 8、援:引,拉。 9、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10、之:他,指前一个人。 11、俱:一起。 12、弗:不。 13、矣:了。 14、为:因为。 15、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16、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17、辩斗:辩论,争论。 18、以:认为。 19、去:离。 20、日中:正午。 21、及:到。 22、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附答案)

1、邹忌以己身之事设喻类比国家大事,讽劝齐威王纳谏,写出三组类比的句子。 ①臣之妻私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②臣之妾畏臣—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③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 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 3、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 ①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论人客观等表述亦可)。 ②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 ③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客的赞美动机等)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①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 ②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 5、文中说“王曰:‘善。’”这里的“善”表明了齐威王什么态度? 表明了齐王对邹忌劝谏的肯定(或“赞同”)(或表明了齐王接受邹忌劝谏的态度)。 6、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7、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答: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8、从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 答: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敢于采纳群臣的意见。 9、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10、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亦毋庸置疑。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 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 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 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 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 战胜于朝廷。 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丽。有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他妻子说: “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 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 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 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知识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2.了解《战国策》。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德育目标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教学重点: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教学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方法:1.朗读法2.讨论点拨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 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直言的大臣是不成的。可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在历史上有些敢于进谏的大臣却没有什么好的下场。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 比干菹醢:比干因劝谏暴君商纣王而被剁成肉酱;屈原投江:屈原因劝谏昏君楚怀王而遭流放,最终投江自尽;魏征死谏:魏征曾被明君唐太宗李世民称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但有时也是冒着杀头危险直言进谏的。 由此可见,进谏成功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是既要敢于进谏,更要善于进谏,要讲究进谏的策略和技巧。使“良药”既“爽于口” ,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 讽齐王,齐王纳谏。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 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 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 《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

邹忌讽齐王纳谏(1)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提升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水平。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如何较全面、准确地理解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提升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水平。 课时安排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古为镜,能够知兴替;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

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第二部分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第三部分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本文语言浅显,故事情节生动,内容并无费解之处。教学的基本方式应是以学生自读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点拨,主要是抓住劝谏和讽喻手法来启发学生,使他们悉心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在当代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另外,梳理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也是教学重点之一,不宜忽略1.《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2邹忌讽齐王纳谏 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 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 窥镜 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邹忌身高八尺多 并且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上衣服戴好帽子 照镜子 对他的妻子说 我和城北的徐 公美 公谁美 修 长 这里指身高。尺 战国时期的一尺等于现在的厘米。昳 丽 光艳美丽。朝 早晨。服 穿戴。窥镜 照镜子。孰 谁 哪一个。 其妻曰 君美 他的妻子说 您美 甚 徐公何能及君也 极了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其 他的。甚 很 非常。及 比得上。 城北徐公 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 而复 城北徐公 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 就又 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问他的妾说 我同徐公比 谁美 妾说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者也 者 表示复指 也 表判断。不自信 不相信自己 美 。复 又 再一次。 也 呢。旦日 客从外来 与坐谈 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第二天 有客人从外边来 邹忌同他坐着谈话 问客人说 我和徐公哪一个美 客人回答说 徐公不如 君之美也。 您美丽。 旦日 第二天。与坐 陪 客人坐。若 像 及。 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 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 第二天徐公来了 仔细地看徐公 邹忌认为不如徐公美 再照镜子看看 又弗如远甚。自己 又觉得远不如徐公美。明日 第二天。孰 仔细。之 代词 指 徐公。以为 认为。弗如远甚 远不如。 暮寝而思之 曰 晚上躺着并思考这件事 心里 说 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 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 欲有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 是偏爱我 妾认为我美丽的原因 是害怕我 客人认为我美丽的原因 想要有事 求于我也。 求于我。 而 表承接关系 相当于 并且 。美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认为 美。私 形容词用作动词 偏爱。者 的原因。欲 想 想要。 于是入朝见威王 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 说 我确实知道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 我的妾害怕我 我的客人想有求 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于我 都认为我比徐公美。朝 朝廷。见 拜见。诚 确实。 私 动词 偏爱。以 动词 以为、认为。 今齐地方千里 百二十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 一百二十座 城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城池 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 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 全国范围内没有不有求于 王 由此观之 王之蔽甚矣。 您的 由此看来 您受蒙蔽很深了。 地方 土地方圆千里。宫妇 宫里的妃子。莫 否定性不定代词。四境之内 全国范围内 的人 。蔽 受蒙蔽 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甚 厉害。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 上书 齐威王说 好 就下了命令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 可得上等奖赏 上书劝 谏寡人者 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 受下赏。 谏我的 可得中等奖赏 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 传到我耳朵里的 可得下等奖赏。 面刺 当面指责。面 名词 作状语。谏 规劝 指用语言纠正君王或尊长的过失。谤 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 谏。谤 讥 在这里指 议论 。市朝 公共场合。闻 这里是 使 听到 的意思。动词的使动用法。 令初下 命令刚下达 群臣进谏 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 虽欲言 无可 群臣都来进谏 门前、庭院都像集市一样 几个月以后 不时还偶然进谏 满一年后 即使想要说 也没有什么 进者。燕、赵、韩、魏闻之 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可说的了。燕、赵、韩、魏听到这种情况 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初 刚刚。下 下达 。门庭 若市 门庭像集市一样 表示来往的人很多。时时 不时 有时候。间 进 偶然进谏。间 间或、偶然。期 年 满一年。虽 即使。朝于齐 到齐国来朝见 齐王 。所谓 所说的 所讲的。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理想的风筝生字(最新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理想的风筝生字 1【筝】 读音:zhēng 巧记:竹()字头上坐,还要“争”什么。 字义:古代的一种弦乐器【风筝】玩具的一种,用竹篾做架,糊上纸,牵线放在空中,可以飞得很高 组词:古筝 造字:形声法 造句:星期天,爸爸带我到广场放风筝,我开心极了。 笔顺:上窄下宽。“争”中间横长,(亅)在竖中线上。 字歌:竹木制古筝挣扎手不停睁眼仔细瞧琴弦亮铮铮 2【翘】 读音:qiào 巧记:烧掉左边(尧)“羽”毛。 字义:一头向上仰起 组词:翘起翘尾巴往上翘 造字:形声法 造句:公鸡翘起尾巴,向人们展示它的美丽。 笔顺:“尧”上部斜中求正,浮鹅钩充分右伸。 字歌:祖国多富饶江山尽妖娆松鼠翘尾巴枫林似火烧 3【眯】

读音:mī 巧记:满眼(目)都是稻“米”。 字义:①眼皮微微合拢②小睡 组词:①眯缝笑眯眯②眯一会儿 造字:形声法 造句:她总是笑眯眯的。 笔顺:左窄右宽。“目”较窄,横画间距均匀;“米”横短。 4【蜈】 读音:wú 巧记:小“虫”一“口”吞“天”。 字义:[蜈蚣]节肢动物,身体长而扁,由许多环节构成,每节有脚一对,头部的脚像钩子,能分泌毒液。捕食小昆虫,可入药 组词:蜈蚣 造字:形声法 造句:爸爸为我做了一只大大的蜈蚣风筝。 笔顺:“虫”竖宜直;“天”撇捺伸展,角度不要太大。 字歌:蜈蚣可入药错误要改掉娱乐很重要虞戴虎头帽 5【蚣】 读音:gōng 巧记:小“虫”遇见老“公”公。 字义:[蜈蚣]节肢动物,身体长而扁,由许多环节构成,每节有脚一对,头部的脚像钩子,能分泌毒液。捕食小昆虫,可入药 组词:蜈蚣

造字:形声法 造句:蜈蚣是常见的药用动物之一,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笔顺:左窄右宽。“公”撇短,捺长。 字歌:出言来诉讼有虫是蜈蚣松树好木材有羽是老翁 6【倘】 读音:tǎng 巧记:佛前(亻)和“尚”。 字义:连词,假使,如果 组词:倘若倘如倘使倘或倘来之物 造字:形声法 造句:倘若你不努力的话,什么事都做不成。 笔顺:左部竖为垂露竖;右部横折钩要有力。 字歌:翻身床上躺起来走一趟有人倘若去河边水流淌 一、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天穹(gōngqióng)伫立(chùzhù)抻动(chēnshēn) 擎着(jíngqíng)哽咽(yànyè)气喘吁吁(xūyú) 二、比一比,再组词。 慨()燥()拄()蜜() 概()躁()驻()密() 三、给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我故意逗她:“别光说美的,若是冬天呢,天天刮大风,冻得人出不去屋……”() A.引逗 B.招引 C.停留 D.逗笑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教案

“逢”半包围结构,先写辶上面的部分。:辶书写顺序:点横折折撇捺。 “卒”独体字结构,注意下面的横写得长一些,基本压在横中线上,竖压住竖中线。 2.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3.读后学生评价,【出示课件16】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可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4.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5.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6.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弃”是“放弃”的意思,“之”在文中指“老婆婆”;“还”是回去,到学校去的意思。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出示课文大意:【出示课件17】 磨针溪,坐落在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板书:李太白放弃学业老婆婆铁杵成针)遍的朗读中,对文章的理解也在逐步加深。这一环节对文言文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抓住机会点拨指导,再提出关键性的问题,随着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不断增加,文章要说明的道理自然显现,可谓水到渠成。

22、《邹忌讽齐王纳谏》(二备)

九年级语文学科准印备课组长签字:包科领导签字: 主备人:审核:九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学习目标: 1、在熟读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2把握课文的故事情节,正确评价人物形象 3、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邹忌和齐威王这两个人物。 4、掌握两则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5)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5、邹忌一自身的感受为喻,让齐威王如闻惊雷,茅塞顿开,下令采取有力措施广泛听取臣民的建议。学习邹忌的“讽谏”艺术,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说话的艺术性。 学习重难点: 1.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讽谏技巧的领悟; 3.体会从曲折的故事情节中评价邹忌和齐威王 学习课时:二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解题,了解人物,了解《战国策》 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齐威王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3、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 《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划分节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昳( )丽朝( )服衣冠( )窥( )镜 期()年朝( )于齐间( )进 2.再读课文,读清句子,划分节奏。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③王之蔽甚矣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四、再读课文,注意读音语气停顿进行指导,理清结构层次。五、学生根据文下注释,解释字义、词义、句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逐段讲解。(课后学习)。 六、检查学生课后学习情况,老师对本文教学重点予以强调。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谏:) 能谤讥于市朝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上书谏寡人者) 期年之后 (二)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闻寡人之耳者 (三)一词多义: 1、修 a.乃重修岳阳楼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c.雨村便急忙修书 d.邹忌修八尺有余 2、朝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c.于是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早晨 3、孰 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4、诚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帝感其诚《列子?愚公移山》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 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四)、古今异义:

邹忌讽齐王纳谏2

古诗文默写: 雁门太守行李贺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 紫。,。,。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杜甫《春望》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甲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一、基础知识理解: 1.本文选自《》,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修( ) ②朝服.衣冠服( ) ③私.我也私( ) ④王之蔽.甚矣弊( ) (5)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 )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 (7)皆朝于齐朝() 3.翻译下列句子。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译文: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译文: (4)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5)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人教版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战国策》的文学常识。 2.读准字音,结合注释及积累,明确文言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义。(重点) 3.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深入理解课文。(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若想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作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预习展示 1.了解相关文常。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后期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由于《战国策》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重点实词: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能谤讥 ..于市朝(谤讥: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 上书.谏寡人者(书: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2)词类活用: ①朝服 ..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服,名词作动词,穿)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④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3.把握句式。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②忌不自信。(宾语前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