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体育心理学考试

体育心理学考试



名词解释;
1. (体育心理学): 是研究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 ( 归因): 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3. (反馈): 是指有机体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把来自运动器官的效能信息,再经过感受器传达到大脑的神经中枢,获得有关动作的正确性,精确度或适用性的信息过程。
4.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某一行为的实际能力的推测。也可以说,是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能力的主观评价。
5. (动觉): 是指主体对自己身体各部分之间相对位置变动的反映,它是主体对身体姿势和身体运动的“感受”或意识。
6. (泛化): 是指任何一个刺激一旦成为条件刺激时,在初期不仅本身能引起条件反射,就是和它相似的刺激也会产生条件反射这种效果。
7. (心里技能训练): 是指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对训练者的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采用特殊方法和手段使训练者可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的过程。
8. 专门化运动知觉: 也称专项运动感知觉,是通过运动形成的高度分化的感知觉,
9. 体育兴趣: 是指人们对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
10 体育态度: 态度是个体对待人或事物较一贯、较固定的心理倾向。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
11 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 是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相对稳定的集体情绪状态。它是教学中集体心理动态结构的特点之一,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心理背景。
13 社会化标准倾向(从众行为): 个体在团队中不知不觉的受到团队的压力而在知觉、信仰及行动等方面,做出与众人趋向一致的行为,被称为从众行为。
1x 表象:是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
14 运动表象: 在运动感知觉的基础上,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运动形象,它反映动作在一定空间、时间和力量等方面的特点。
15. 本体运动感知觉: 是运动着对自身各部分运动和位置变化的感知,是运动者综合运动觉、平衡觉、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信息,经过分析加工后获得的复杂知觉。
16. 表象训练: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景,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
17. 运动焦虑:在运动训练和竞赛中,学生或运动员对当前的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情景所具有的担忧倾向。
18. 运动技能迁移:一种运动技能学习对另一种运动技能学习的影响。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
19.

观察学习: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20. 体育动机:促进一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因。
21. 动作技能:在完成一项任务中,所涉及的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合理的方式组织起来顺利进行。
22. 攻击性行为:是指以故意伤害他人的身心健康为目标的、有外显的语言或身体动作的行为。
23. 感觉:感觉是认识过程的最初级阶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24 知觉:知觉是人对当前事物整体的直接反映。
25 习惯: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成为需要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26 迁移:一种运动的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运动技能学习的影响。{正迁移:促进作用 负迁移:干扰、抑制作用}
27 心理技能训练: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训练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是训练者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里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的过程。
28 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以一定的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区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方法。
29 暗示训练:是利用语言等刺激物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
30 心理状态:指的是人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包括动机、认识、情绪、意志以及注意等方面的特征。
31 心理气氛: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相对稳定的集体情绪状态),它是教学中(集体心理动态结构)的特点之一,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心理背景。)
32 言语指导: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运用各种形式的言语来组织、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练习,言语指导的形式主要有讲解、口令和指示、讲评。(作用:激励、启发、教育、提示、反馈、评价)
33 非言语指导:指的是教师利用面部表情、身体动作、言语表情、人际距离、口哨等手段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和联系的方法。(作用:激励 安慰、表扬 肯定、批评 制止、引导 指示)
34 焦虑:焦虑是一种主观能够意识到的恐惧不安的情绪状态,常伴有躯体的激活反应。
35 运动焦虑:是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对当前的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情境具有的担忧倾向。
35 唤醒:唤醒是个体处于受威胁的情境中为保护自己或逃避战斗的一种能量过程(三种表现:脑电唤醒、行为唤醒、植物唤醒)
36 唤醒水平:指有机体总的生理性刺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37 团队:是指有共同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的人群的聚合。
38 体育团队:是指体育老师、学生或运动员。教练员等人在

统一规范与目标的指引下,协同工作的组织形式。
39 团队认同感:团队内各个成员对一些重大事件及原则问题,都保持共同的认识和评价,这就叫团队的认同感
40 团队凝聚力:团队凝聚力是使团队成员保持在团队里的合力,是团队及其成员所具有的各种吸引力的总和。
41 攻击性行为:是指以故意伤害他人的身心健康为目标的、有外显的语言或身体动作的行为。(以外显行为为标志)
42 观察法:是指在心理现象自然发生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并不加任何干涉地对心理或行为进行观察,以了解其特点或规律的方法。
43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44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它是以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的方式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45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属性和内部规律的反映或者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的反映。
46 想象:想象实在表象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47 动机:动机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
48 目标定向:是指一个人能否参加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倾向。它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数量标准,而是内心中追求的成就取向。





























简答题
一.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研究侧重点是什么?
答: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二. 简述体育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七个重大事件
答:1898 年Tripkett进行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1925年Griffith建立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1965年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ISSP)成立;1967年北美运动和身体活动联合会(NASPSPA)成立;1969年加拿大心理技能学习和运动心理学联合会(CSPLSP)成立;1985年高级应用运动心理学学会(AAASP)成立;1987年美国心理学会第47分会(锻炼和运动心理学)成立。
三.体育的产生与人的心理因素
①体育的产生满足原始人们的各种需要。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除满足生存所需外,还有安全、娱乐、社交、信仰等其他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这些需要都要在体育产生之初给它打下了印记。 ②文艺复兴之后,欧洲近代体育的勃兴有其深厚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它是在大工业生产和市场经济的鼻炎产物,也是欧洲近代文明发展的结果。 ③由于现代社会竞争加剧

,个体承受的心理应激加重,社会冲突的可能性增加,这些因素与人类固有的攻击性共同的作用,促使社会不安定因素滋长,体育运动以其特有的性质,给这些危险因素提供了一个畅通、健康、安全的宣泄通道。
四.体育的迁移价值
①竞争的观念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 ②体育是人类一种民主程度很高的活动,它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民主社会生活的模式以及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行为方 ③体育运动中的团队精神也常常被迁移到社会中来,用以增强社会成员之间的团队协作 ④体育运动中的拼搏精神、效益观念、法制观念、都对社会有积极的示范作用,对青少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五.体育心理学研究内容
①一是研究学校体育范围内与体育教学、学校代表队训练、体育比赛有关的心理学问题 ②二十研究与从事体育活动有关的心理学问题,探讨体育参与的动机,揭示体育运动中的各种心理过程变化规律,研究体育活动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和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一些有关的社会心理学问题等
六.本体运动感知觉的组成
①本体运动动作感知觉。如躯干的弯曲、伸直、四肢动作,头部位置改变等 ②本体运动形态感知觉。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运动的幅度等。 ③本体运动方位感知觉。如运动的空间方向,向左右,前后,上下等 ④本体运动时间和速度感知觉。如时间长短、间隔、运动节奏,运动速度,加速或减速等。 ⑤本体运动用力感知觉。如用力大小的感知,阻力,重力等。
七.遗忘的规律
①动作记忆的遗忘量远远少于语词记忆的遗忘量
②动作遗忘进程不同于语词遗忘的进程,尤其是在开始的阶段。动作遗忘在开始阶段经过一个v型起伏后,才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的减少遗忘量。
八.思维与体育
1、右脑功能与体育
2、运动中思维的特点:(1)操作思维:体育活动是一种操作活动,伴随着操作活动的思维称操作思维。
运动中解决具体问题时,思维活动总是与实际操作相联系的,这种实际操作,一是与技术动作相结合,称为动作思维,一是与解决战术动作问题相结合,称为战术思维。
(2)直觉思维在体育运动中,人们的决策往往不是完全依据准确的知觉和严密的思维做出的,因此,直觉思维经常在体育运动中发挥作用。
九. 表象在体育中的作用
(1)帮助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动作: (2)辅助运动技能学 (3)改正错误动作,解决疑难问题 (4)学习和练习行动策略 (5)集中注意,建立信心
十.健康的新观念
健康三要素:①无躯体疾病②无心理疾病③具有社会适应能力

健康新观念: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舍其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
十一.错觉在体育运动中的运用
① 跳高横竿长短不同,产生高低对比错觉(实验表明相差 6.61cm); ② 较高的跳箱上画鲜明的横线条,箱前或纵箱旁多铺或靠上厚垫子, 产生视错觉,觉得跳箱矮了些; ③ 杠铃重量变化,跑跳训练中先负重沙袋后徒手,产生重量对比错觉; ④ 深色的铁饼、铅球上涂白或浅色,产生颜色对比错觉; ⑤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体育课,产生时间错觉。
十二.体育习惯的特点
①后天性;体育习惯是通过后天习得而成。②稳固性;体育习惯是与体育活动需要相联系的行为倾向,是个性化的心理特征,所以它必定具有稳固性的特征 ③指向性;体育习惯与一个人对体育活动的需要有关,所以它具有指向性 ④ 省力性;体育习惯一旦形成,导向习惯所指向的行为是既省力又能获得满意感的。
十二.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的功能
①选择行为的定向作用 ② 激发行为的始动功能 ③促进行为的强化功能 ④持久行为的维持作用
十三.体育兴趣的年龄特点
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小学生活泼天真,具有好动的天性。他们对体育活动有广泛的兴趣,但兴趣不稳定,对呆板单调的活动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初中生的体育兴趣:初中生的体育活动兴趣比较广泛,但容易变化,多数的初中生尚未形成专项运动的稳定兴趣。高中生的体育兴趣:高中生的体育兴趣在良好的而教育条件下可能更加稳定,且有明显的选择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持消极态度。但是,在正确教育和影响下,有些高中生会对某些体育项目或体育锻炼产生执着的兴趣。
十三.体育学习的动力调节系统
体育参与的需要是激励其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始动力,其他具有动力性的心理成分都是在体育参与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体育参与动机是体育活动需要的动态表现;体育活动兴趣是体育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体育活动习惯是体育活动需要的行为经常性的表现;而体育活动态度则是体育参与需要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总和表现。体育参与动力调节系统是个性结构的组成成分之一。
十四.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规律
学习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随着错误反应逐渐减少,正确反应逐渐增加,终于形成固定的刺激反应,即刺激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1.准备率2.练习律3.效果律
十五.运动技能的分类
开放性:开放性运动技能是以环境和本体感觉变化的整体性、统一性为特征的。
闭锁性:是反复练习同样的 或几乎没有差别的运动类型,

练习到自己的运动达到理想的模式为止。
十六.运动技能的心理系统
由三个子系统组成的反映系统、控制系统、反馈系统。
反映系统的主导方向是从外围到中枢。 控制系统是一反映系统为前提,依据动作印象有意识的控制自身效应器的。主要有:控制中枢、外导神经通路以及效应器等组成。 反馈系统藕联于反映系统和控制系统之间,对于学生或运动员的自控有重要意义。
十七.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的自然基础,甚至吧神经活动类型和气质看成是等同的,主要是以下几种:弱型中惰性,强型不平衡,强型平衡而灵活性,强型不平衡性
十八.影响迁移的因素:1.其中充分的学习是产生有效迁移的一个有利条件 2.运动技能的难易程度也影响着迁移 3.个人的认知结构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具有迁移作用
十九.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说
当一个操作之后,接着强化刺激时,那么操作强度就会增加,这里的练习虽然重要,但关键的变量却是强化,练习只是为进一步强化提供机会,强化是很重要的,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是由于强化的作用,控制强化物就是控制行为。
二十.如何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运动表象、
①形成正确视觉表象是掌握运动技能的重要基础 ②将视觉表象与相应的动觉表象结合起来时形成运动技能的必要环节 ③主要依靠动觉控制和调整动作的运动表象是运动技能形成的重要标志。
二十一.如何进行任务定向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在实际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尽量营造一种高任务定向的气氛,以更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具体来说,应当:①鼓励学生设置任务定向的目标②尽量多的一些学生本人体育成绩的提高程度作为评价学生进步的基础,即多进行个人比较的评价,少进行社会比较的评价,。③强调个人呢努力的重要性,淡化个人能力的重要性。
二十二.目标难度与操作表现的关系
如果学生认为所定目标是现实的, 有价值的,那么目标难度和操作表现的关系是可线性的的:目标越难,操作成绩越好。如果学生认为所定目标不够现实,不能接受,那么,目标难度和操作表现的关系也可能是线性的:目标越难,操作成绩越差。因此,总的来说,目标难度和操作表现的关系可能为倒u型。
二十三.放松训练的要点
要点:注意高度集中于自我暗示语或他人暗示语、深沉的腹式呼吸、全身肌肉的完全放松。
作用:①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② 降低由情绪紧张二产生的过多能量消耗,使身心得到适当休息并加速疲劳的恢复 ③ 为进行其他心理技能训练打下基础
二十四.表

象训练的理论依据
①念动现象及心理神经肌肉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由于在大脑运动中枢和骨骼肌之间存在着双向神经联系,人们可以主动地去想象做某一运动动作,从而引起有关的运动中枢兴奋,兴奋经传出神经至有关肌肉,往往会引起难以察觉的运动动作) ②符号理论(解释表象训练机制的另一种理论叫符号学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表象训练之所以有助于提高运动技能是因为人在进行运动表象时对某任务各动作序列进行了符号联系。符号学习理论与神经肌肉都认为表象是建立运动技能动力定型的一种方式。
二十五.如何进行自我暗示
①始终要用现在时态而不是将来时态进行暗示 ②要在最积极的方式中进行,肯定我们需要的 ,而不是我们不需要的。 ③自我暗示语要简短,语句越简短就越有效,一番肯定应该是传达出强烈情感的清晰的的陈述,情感传达的越清晰,给我的印象越强 ④ 始终选择那些对自己感觉到完全合适的肯定 ⑤在进行肯定时,尽可能创造一种相信的感觉一种它们已经真实存在的感觉这样将使肯定更加有效。
二十六.动作错误产生的心理原因
1 感知觉原因。只要指的是学生的肌肉用力感受性较差,掌握不好用力的时间、方向和大小,完成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均不好。2思维过程的原因。3情绪情感的原因意志品质方面的原因5学习动力的原因
二十七.体育差生心理特点及如何进行教学
特点:1、体育学习动力不足 2、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 3、意志品质薄弱4、性格内向,缺乏自信 5、心理矛盾,情绪不稳。 如何教学:1提高体育差生对体育目的、意义和锻炼价值的认识,激发他们的体育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对体育的间接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2 热心帮助他们找到体育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特别是心理上的障碍,为他们设置明确、具体、现实、可测的目标,制定出实现目标的方法、途径,指导他们的体育锻炼,发展他们的体育能力。3对体育差生要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让他们能够体验到体育成功和肌肉锻炼的乐趣,并要加强课内带的技术指导,因人而异的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定期督促检查,利用各种机会进行补“差”4对体育差生不能歧视,更更不能对他们的缺陷和问题进行讥刺和人身羞辱,同时对他们也不能放松要求。
二十八.体育课堂心理气氛的优化的条件
1教师的教学思想(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计划着、组织者和实施者,在课堂心理气氛优化的过程中同样起着主导的作用) 2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技巧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教学的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恰当的组织教学等可对整个

课堂的学生情绪进心有效的调节)3创设多种具体的教学情境(情感具有情境性,一定的体育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某种情感,形成某种心理气氛) 4师生关系和谐度和教学集体的凝聚力(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推动体育教学整体发展的动力,师生心理之间的协调、适应和沟通,有利于师生的感情交融和接近,便于教师的教学设想得到贯彻执行)
二十九.体育学习中焦虑的调控
1转变学生的心理认知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①要利用体育学习来发展这种能力,发展自己的自信心②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给学生设置具体、可控、个体化、操作性的学习目标③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④成功—肯定期望—自信提高—成功,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往复,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是很有作用的)3积极鼓励,肯定暗示4化解消极的突发事件
三十.驱力理论与倒U型理论的区别
倒U型假说:该理论认为唤醒水平与操作 成绩之间的关系呈倒U曲线型,即特别高和特别低唤醒水平有碍于操作,只有中等水平的唤醒有助于操作。该理论还认为,完成简单任务时,最佳唤醒水平要求处于较高位置 任务复杂时,最佳唤醒水平要求处于较低的位置.
三十一、试述赛前心理准备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建立积极的比赛定向,设置具体的、符合实际且具有挑战性的目标(2)、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3)、激发学生良好适宜的比赛动机(4)、调整学生的唤醒水平,使其处于发挥最佳的范围(5)、帮助学生制定好比赛方案(6)、指导学生建立比赛的思维程序和行为程序
三十二.赛中情绪状态的种类与调节方法
1运动情绪状态 2 运动振奋情绪 3运动陶醉情绪 4运动悔恨情绪 5运动竞争情绪 6 运动荣誉感 自豪感、义务感和责任感 7 过度紧张情绪 调节方法 :1认知训练法 2模拟训练法 3表象重现法 4表情调节法 5活动调节法 6呼吸调节法 7注意调节法 8 暗示调节法 9音乐调节法 10激励调节法 11思维阻断法 12自我宣泄法
三十三.体育团队的心理功效
1体育团队的组织功能 2 体育团队对成员心理发展的影响与促进(①团队的归属感 ②团队的认同感 ③团队的支持力量 ④团队课满足个体的心理需要)3团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①社会促进作用②社会标准化倾向 ③社会顾虑倾向)
三十三.凝聚力与运动成绩的关系
1凝聚力并不是决定活动效率的决定性因素。团队凝聚力高可以使工作效率提高,也可以使工作效率提高 2工作效率的高低主要不取决于凝聚力,而是取决于团队的倾向性,即成员是否遵守团队的规范是决定团队凝聚力与运动成绩关系的重要因素,
三十四.团队凝聚力与项

目的关系
1运动任务要求队员之间有多大程度的相互依赖性是决定凝聚力与运动成绩的关键性因素。2如果运动员是相互独立的完成动作,其要求也是比较低的。
三十五.影响凝聚力的因素
1队员成员间的相似性 2团队中的人及关系 3 团队内部的协作 4团队间的竞争






















***. 影响客体运动知觉的因素有哪些,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1)运动物体与观察者的远近;(2)物体运动空间的大小;(3)物体运动的方向;(4)运动物体(或对象)的大小和形状;(5)照明条件;(6)观察者自身的位置、姿势。

***. 遗忘规律于动作遗忘曲线的特点是什么?
遗忘规律:遗忘的速度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
动作遗忘的特点:
(1)动作记忆的遗忘量远少于词语记忆的遗忘量;(2)动作遗忘的进程不同于词语遗忘的进程,尤其是在开始部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成“L”型,动作遗忘曲线呈“V”型,即动作遗忘在经过一个大起伏之后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缓慢的减少遗忘量;(3)具有共同的趋势。

***. 怎样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动作概念?
(1)注意把学生所遇到的各种运动事实纳入已知的概念中,引导和启发学生理解和掌握动作概念。(2)利用比较的方法,区分动作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3)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的运动表象去理解新的概念,并要求他们能够自觉的揭示动作的本质特征和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尽量用简洁的语言把动作要领陈述出来。(4)引导学生尽可能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条件下应用已掌握的动作概念。(5)引导学生把已掌握的动作概念纳入到概念系统之中使概念系统化

***. 什么是高原曲线,产生高原期的原因有哪些?
在动作技能学习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练习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称之为“高原期”或“高原现象”。反映在练习曲线上则为保持一定水平而不上升,称之为高原曲线。
原因有三:
(1)由于练习的进一步提高需要改变旧的动作结构和完成动作的方式,而代之以新的活动结构和方式。在新旧交替之间,成绩进步往往不大显著;(2)由于身体素质发展不够,甚至落后于技能的掌握。当身体素质发展时,成绩便会提高。(3)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情绪厌倦,身体疲劳或疾病等。

***. 简述凯尔曼态度转变的三阶段理论及影响学生体育态度转变的各种条件?
凯尔曼提出的态度转变的三阶段理论不良态度的转变过程应包括:服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
转变学生体育态度依赖于:
(1) 原先的体育态度与要求改变的态度之间距离的大小;(2) 学生参与

体育活动的实践;(3) 必要的体育活动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要求;(4)劝说者的态度

***. 简述奥伯特现象
在人的视觉失去时,必须依靠动作定向。一般的说,在身体倾斜角度较小时,人对垂直方位的知觉向着与身体倾斜相反的方向偏离,即知觉身体倾斜的角度小于实际的倾斜角度,对身体倾斜角度有低估的现象。当身体倾斜度较大时,人对垂直方位的知觉倾向于身体同侧方向,即知觉身体倾斜角度大于实际的倾斜角度,对身体的倾斜有高估的现象。这两种偏离现象,被人们称为奥伯特现象。

***. 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效应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1) 改善情绪状态;(2) 完善个性特征;(3) 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4) 改变睡眠模式;(5) 改善认知活动;(6) 心理治疗效应。

***. 在运动技能学习的不同阶段,教师应如何讲解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动作概念?
教师在模仿动作阶段应大胆删去动作概念的细节讲解,以简练的讲解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动作,模仿动作。而当学生初步掌握动作之后,讲解的重点应该放在动作的细节上,以讲清动作的细节概念帮助学生掌握动作,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动作的个别要素上。动作技能达到熟练时期,在以上简要讲解,细节讲解的基础上要进行全面的动作概念讲解,以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科学概念。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向学生指出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依存关系,避免给学生留下一些割裂的互不关联的知识。

***. 表象在运动中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1) 帮助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动作;(2) 帮助运动技能练习;(3) 改正错误动作,解决疑难问题;(4) 练习和练习行动策略;(5) 集中注意、建立信心。

***. 运动技能学习达到熟练阶段具有哪些特征?(1) 从活动结构的变化来看,一系列局部动作联合成一个完整的动作系统,动作之间的相互干扰及多余动作减少以至消失;(2) 从活动的品质和速度变化来看,动作具有准确性、协调性、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动作的速度加快;(3) 从活动调节的变化来看,视觉控制减弱而动觉控制增强,甚至只依靠动觉控制动作。

***. 赛前心理准备的内容?(1) 建立积极的比赛心理定向,设置具体的、符合实际且具有挑战性的目标。(2) 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3) 激发学生良好适应的比赛动机;(4) 调整学生的唤醒水平,使其处于发挥最佳表现的范围;(5) 帮助学生制定好的比赛方案;(6) 指导学生建立比赛的思维程序和行为程序。

***. 如何对学生进行体育机制的培养于指导?
(1) 目标设置;(2) 创设情景;(3) 积极反馈;

(4) 归因教育;(5) 价值寻求。

***. 为了促进学生正确视觉表象的形成,教师应怎样去示范?
(1) 示范要正确;(2) 突出重点进行示范;(3) 整体示范于分解示范相结合;(4) 示范要有表情。

***. 运动焦虑的特点有哪些?
(1) 运动焦虑随比赛时间的临近而上升,在比赛开始时达到最高峰,偶尔开始下降,比赛结束会因为比赛的成绩再度上升,并持续一定的时间;(2) 一般来说有经验的运动员比新队员焦虑水平低,但又会受到项目特点的影响而表现出差异。(3) 对比赛价值、重要性和意义的认识与评价影响着运动员焦虑水平的高低。(4) 运动焦虑和比赛结果;(5) 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

***.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错误动作产生的主要心理因素有哪些?
(1) 感知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肌肉用力感受性差,对示范和讲解产生曲解和遗漏增添;(2) 思维过程的原因,是思维能力差,不能理解动作的关键环节,抓不住动作的本质,动作概念模糊;(3) 情绪感情的原因,主要是产生了消极否定的情绪情感,影响练习效果,出现错误。(4) 意志品质薄弱;(5) 学习缺乏动力,积极性不高,练习不认真。

***. 影响体育运动中攻击行为产生的因素有哪些?
(1) 社会心理环境;(2) 家庭教育方式;(3) 对攻击行为的模仿;(4) 唤醒水平和人格特征;(5) 其他方面,运动项目特点,舆论导向;教练员态度;比赛双方实力,比分的差距等。

***. 影响体育态度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1) 有关体育的知识和信息;(2) 体育参与需要;(3) 群体期望与规范。

***. 自我效能感对行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 影响人的行为选择;(2) 影响人在困难状态下的坚持性;(3) 影响人们在面临任务时的准备和努力程度;(4) 影响人们在预期或实际处理问题时的思维方法和情绪反应。

***. 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强化视觉以形成表象训练?
(1) 降低练习动作的速度;(2) 提高相应的肌肉运动感觉;(3) 采用不同重量的器械进行练习;(4) 分别完成个别动作。

***. 影响体育团队凝聚力的因素有哪些?
(1) 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似性;(2) 团队中的人际关系;(3) 团队内部的协作;(4) 团队间的竞争。



































论述题:
1. 结合以前学过的运动技能,设计一个有关迁移的实验。
(1) 顺向迁移实验:
实验组别 技能A 技能B 测试技能B
实验组 学习 学习 S1
控制组 学习 S2
若S1大于S2则表明为正迁移;若S1小于S2怎表明为负迁移。
(2) 逆向迁移实验:
实验组

别 技能A 技能B 无关活动
实验组 学习 学习
控制组 学习 学习
测试A技能,若实验组和控制组成绩出现明显差异则存在逆向迁移。
2. 阐述有关焦虑理论的学说。
一,单维理论假说:
(1)倒U型理论假说:当唤醒水平从很低向上提高时,运动成绩会有所提高,直到达到最佳唤醒水平。然而,如果唤醒水平再进一步提高,则体育成绩就会下降。
(2)驱力理论假说:唤醒水平对于具有不同技能水平的人的影响可能是不同的。用公式表示:成绩=唤醒*技能水平。
驱力理论认为:(1)提高唤醒水平会引起占优势的反应;(2)与最强激活潜能相联系的反应是占优势的反应;(3)学习的早期阶段或学习复杂的任务时,占优势的反应是不正确的反应;(4)学习的后期阶段或学习简单任务时,占优势的反应是正确的反应。
3. 韦纳的归因理论是什么,假如你是一名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归因教育?
归因是人们按因果属性对自己或别人的行为的原因的认知和评价。
韦纳对归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和发展了以成就动机为核心的归因动力模型,假定了完成成就事件的结果有四个因素:即能力、努力、任务和运气。归因的研究上经常在三个纬度上进行:第一,内部——外部纬度,在于区分个体自身的内部原因,还是环境的外部原因;第二,稳定——不稳定纬度意在区分原因具有相对持久的还是可变性的特点;第三,可控制——不可控制纬度在于区分原因是否受主体意志的支配或是否负有个人责任。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四个因素和内外性,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特性组成矩阵,每个原因都可以从原因特性上进行比较和区分。
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归因教育上应注意:
(5) 设立明确具体的目标;
(6) 增加成功的快感体验;
(7) 明确可控性因素;
(8) 运用努力归因,强调个人努力;
(9) 实事求是,共同归因。
4. 分析体育差生成绩不理想的心理原因,作为一名体育老师该如何因材施教?
体育差生成绩不理想的心理原因:
(10) 体育学习动力不足;
(11) 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
(12) 意志品质薄弱;
(13) 性格内向,缺乏自信。
体育教师对体育差生进行教育时应注意:
(1) 提高体育差生对体育目的、意义和锻炼价值的认识,激发他们的体育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对体育的间接兴趣,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
(2) 热心帮助他们找到体育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尤其是心理上的障碍,为他们设置明确、具体、现实、可测的目标;制定出实现目标的方法途径,指导他们的体育锻炼,发展他们的体育能力。
(3) 对体育差生要

有针对性的合理安排教学,让他们能够体验到成功和肌肉锻炼的乐趣,并要加强可能外的技术辅导。
(4) 对体育差生不能歧视。更不能对他们的缺陷和问题进行讽刺、讥笑和人身侮辱,同时对他们也不能放松要求。
5. 试比较封闭性运动技能和开放性运动技能的异同,并根据技能特点的差异提出教学方法的合理建议。
(1)相同点:都是运动技能,都是在体育运动的特定条件下表现出来的种种动作,以完善合理的方式组织起来并顺利经行,以运动知识为基础,受运动能力的约束。
不同点:封闭性运动技能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是靠内部的本体感受器所介入的反馈来调节运动,而外部感受器所介入的反馈对此不起多大作用,即对外界帮助依赖程度低。开放性运动技能则相反,它在较大程度上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必须借助于一种不同于肌肉反馈的智力活动计划来部分的加以控制。开发性运动技能是以环境和本体感受器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为特征的。技能要达到高水平必须对环境有整体的认知,对外界变化的情况有预见能力和应激处理能力。
(2)教学方法建议:封闭性运动技能的学习关键是反复练习几乎没有差别的运动类型,联系到反应固定化,习惯化为止,学习的主要手段是反复练习,掌握动作的细节是封闭性运动技能的反复练习的确切含义。而对于开放性运动技能则适合于“完整教学法”因为完整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战术意识和直觉思维,从而有利于开放性运动技能的掌握。
6. 阐述托尔曼的潜伏学习实验及其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托尔曼设计著名的潜伏学习实验:
实验将白鼠分为三组学习跑迷宫, 第一组自始至终都受奖,第二组自始至终都不受奖,第三组是实验组,直到第十二天才开始受奖,结果是第三组与第二组所犯的错误次数同样的少,这说明实验组在未获得奖赏或强化前,学习已经出现了,只不过为表现出来,所以称为“潜伏学习”。
托尔曼认为,动物的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它在走迷宫时,根据情景的感知,在头脑中有一种预期,这种预期指导着动物的行为。在动物的尝试与错误的学习过程中,有的预期被证实,有的未被证实,预期被证实的是一种内在性强化。由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一种内在强化,促使认证产生变化。
托尔曼强调学习的认知性和目的性对运动技能的学习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潜伏学习”的现象提示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学生学习的外在行为状态和表面现象,而且要注意了解学习潜伏的学习积极性和认知探究倾向。
7. 关于迁移的四种理论。
(1) 形式训练说:该理论认为教育的

着重点是形式,而不是活动内容本身。学习目的不是掌握内容,而是通过学习发展什么品质。教育就是通过一定的训练发展人的技能,使各种技能之间进行自动的迁移。
(2) 共同要素说:若两种情形含有共同的要素,不管学习者是否观察到这种要素的共同性,总有迁移现象发生。
(3) 经验类化说: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那么从一个情形到另一个情形的迁移是可以完成的。强调了经验类化在迁移中的作用。
(4) 关系理论:强调有机体在迁移中对新情景中的关系做出反应,而不是对共同要素做出反应,而这种反应是通过顿悟来实现的,顿悟关系才是获得迁移的真正手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