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

南京城市形象的宏观定位与基本理念

一、宏观定位

1、文化立市

(1)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是南京的一线血脉,也是南京的立市之本

中外城市大致可以分为八种类型:古都、名邑、圣地、边关、滨城、重镇、商埠、特区。其中,只有古都是以文化特色见长。

中国共有99座历史文化名城。其中,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北京则被公认为六大古都。其中,洛阳、开封已经等而下之。西安、南京、北京之中,北京更以政治中心独步天下,西安则主要是传统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以及当代文化都无重大贡献。至于杭州,则仅以消费文化为主,史称:“逍金锅儿”。

文化似乎是与南京与生俱来,王朝的南京都是“亡朝”,但文化的南京却足以雄视百代。南京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旧邦”,却是一个辉煌的文化都会。

南京地处江南,但是为人们所想及的却永远只是苏杭的江南,甚至是维扬的江南,南京之所以在其中突围而出,就是因为它所充盈着的文化。

南京并非靠农业发家,也并非以工业繁荣,更并非托商业腾飞,南京所有的别的城市所没有的资本,就是文化。

文化,是南京的骄傲。跌倒可以爬起,衰落了仍旧再兴,艰难中扬眉,沉闷中吐气,唯一的原因就是文化。

在长江三角洲的三个极点,上海定位于国际化大都市,杭州定位于休闲娱乐、南京则定位在历史文化,这无疑各得其所,互为补充。比如,可以到上海购物、到杭州消遣,然后到南京怀古。

·与其它城市不同,南京自有自己的文化源头

1993年在南京汤山发现的古人类头化石(“南京人”)大体与“北京人”相当。距离今天已经30万年。再从“和县人”——“溧水人”,再到营盘山、北阴阳营遗址,南京先民开辟的"天下为公"的生活,已经自成一系,绵延相续。这正是文化立市的先声。

·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的十朝古都历史文化

早在六朝时期,南京绘画艺术就代表了中国绘画的最高水平;唐宋和明清间,南京先后成为诗词和戏剧小说的创作热土

西晋打破的文明,在东晋的南京(建康)休养生息,继续光大;五代十国中断的历史文化,在坚守的南京重新组合,再放光彩;南北两朝形形色色的文人才子,在江边的南京施展才华,彪炳史册·结束帝制、推翻"蒋家王朝"的近代革命文化

与上海、广州、武汉、南昌、延安、遵义、井冈山等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相比,南京的革命文化具有萌发早(从1853年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开始)、跨度大(从近代史开始到结束)、时间长(从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经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几乎从未间断)的鲜明特点。

·南北交汇、东西融合的长江流域区域文化

如果上海应当义无反顾地领衔海洋文化,那么南京就应当当仁不让地领衔长江文化

南北交汇、东西融合的文化使得它成为汉人反击非汉民族统治的中心和理想的寄托:朱元璋反抗蒙元,洪秀全造反满清,孙中山建立民国,等等

·实力雄厚、人才萎萃的当代科教文化

南京拥有高等院校48所,在校学生数居全国第三位。在宁科研机构663个,科技队伍人数近40万之众,两院院士有70余人。南京重视对科研的经费投入,科学事业费在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人均支出水平,分别居全国同类城市中的第二、第三位。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三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在宁的省市科技软件园、高校科技软件园、珠江路科技一条衔,成了科技成果转化、形成强大生产力的重要基地。在宁部省属企业和驻宁部队都拥有较强的科技人才队伍和科技设施。南京、省和驻宁部队的文艺团体实力雄厚。江苏南京书画名人名作历来著称于世,而今更名人辈出。通过举办第六届全国艺术节、第六届全国京剧节,一批文化设施建设投入使用,一批文艺剧目获得大奖。通过第三届城市运动会和正在筹备举办全国第十届运动会,南京的体育设施已经和正在改观,体育水平逐步提高。

上世纪90年代初,在全国五十强城市的评选中,南京科技和教育的综合实力居全国前五位,在这之后,虽然部分新兴沿海城市靠外向型经济迅速崛起,但在21世纪初的全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南京依然位居第六。

源源不断、蜂拥而入的全国人才大潮,为南京提供了众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与高水准技术人才,这是南京科教实力力压群雄的坚实基础。

上述文化特色都是其他古都和同类城市所不可比拟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要求“使南京成为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历史文化名城、革命文化名城和当代科教名城”。这对于我们统一文化立市的认识具有指导意义。

因此,在中国,只有南京是以文化立市的古老城市。而以文化立市,也正是南京之为南京的最大特色。

(2)经济和文化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的。经济发展固然具有推动社会与文化的进步作用,文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有强大的反作用。作为城市的精神品格,它虽是无形的,却比有形的一切影响都更深远、也更广泛。因此,以文化立市,在不忽视经济的强劲作用的条件下,实在不失为一项高人一等、先人一步的重大决策。

2、兼容并蓄

(1)南京文化的特点是以文化立市;而南京文化的优点则是:兼容并蓄

从地域的角度看,南京地处南北地域的边缘。南京的地理位置处于南北交界地带,所谓南不南,北不北,南而北,北而南,以至北方人说南京人是南方人,而南方人却说南京人是北方人。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唐代中期的“安史之乱”、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引人瞩目的南北对抗的先河,推动着中国历史从东西争胜转向南北对峙,处于南北交界地带的南京正因此而毅然承担起自己的文化使命。

从水域的角度看,南京地处江海流域的边缘。它“滨江依淮近海”,自古就因水而生、得水而兴,是四大古都中唯一在江南者,也是六大古都中唯一在长江之滨者,同时,南京还是唯一在长江之滨的首都,长江滋养了南京(人称南京为"不临海的海港”),南京也凝聚了长江的精华。这使得它又置身长江与黄河之间、淡水流域与咸水流域之间。“滨江依淮近海”的南京也正因此而毅然承担起自己的文化使命。

从历史的角度看,南京身为历史震荡的焦点。南京比任何城市都承载过更多的民族悲欢,目睹过更多的国家兴亡。历史上没有哪个城市像南京这样竟然成为频繁上演历史悲喜大剧的舞台,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直到短命的民国,或者百年,或者几十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所谓“帝王之宅”实在只是帝王走马灯般昙花一现的舞台。身为历史震荡的焦点的南京同样正因此而毅然承担起自己的文化使命。

(2)空前绝后的地域拉锯、水域拉锯、历史拉锯、必然会导致空前绝后的文化拉锯。始终置身于南北地域的对话、江海水域的冲突、历史震荡的焦点之中(犹如气象学中“会南北潮”)的南京人,“继往开来”,

外来文化都无一例外地接纳、溶解和消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集各家之长的多样化的城市精神与城市形象。

就地域而言,南京的南北文化兼容特征,为其它古都所不具备。南京介于中国南北文化相交之界,因此其文化也具有南北文化兼容特色,作为北方文化南移的第一站和中心地,南方文化和北方文化在南京得以大范围地交会、碰撞。其结果便是南京文化中的南方属性逐渐弱化,而北方文化逐渐渗入南京文化,地处江南的南京逐渐成为南方文化向北方文化过渡的地方,南京文化逐渐失去其强烈的南方文化个性,形成了其介于南北之间、融合了南北文化风格的城市文化风格。尽管是以“吴文化”、“南方文化”为主要方面、“楚文化”、“北方文化”为次要方面,“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的诗句,就从南京语言的变迁中反应出了南京文化的这种根本特征。更为准确的是“吴头楚尾”这一说法。在历史上,五帝时代南京属于古扬州,周代时属于吴国,春秋时属于越国,楚灭越后,被命名为“金陵”。隋文帝时又将之荡平,这样一种反复的拉锯,恰恰导致了南京作为边缘地带的产生,所以才叫做“吴头楚尾”。换言之,南京北靠长江,长江以北是众所周知的官方语言区,也是中国古老文化的摇篮,南京以东以南则不同,是两个方言区。不过,这两个方言区中的每一个家族的渊源都可以追溯到北方,这样,南京自然而然就成为南北文明的天然交汇点。同时,自古以来,南京不仅与国内南北各方联系密切,而且对外交往十分频繁,南京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在我国对外开放中,是最早通过海上交通形成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格局的著名古都(例如,南京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内河大港,相对于西安、洛阳开辟的中国陆上丝绸之路,南京开辟了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而明代初年郑和以南京为基地和出发点的先后七次下西洋,比哥伦布航海发现美洲“新大陆”还要早80余年)。南京城市文化的开放性特色,一方面具有文化生成的意义,即南京城市文化的生成和发展是以不断地吸摄外部世界的文化内容为基础的。另一方面还具有文化交流的意义,即南京文化在吸摄各种文化内容而形成自身文化内涵的同时,又不断地将所吸摄的文化内容向它的外部世界传播、扩散。融合了南北文化精华而成的南京城市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不仅起着将北方文化引入南方、将南方文化引入北方的作用,还起着将中国文化传出国门、将外国文化引入国内的十分重要的中外文化交流作用,显现了兼容并蓄的根本特征。

就水域而言,南京的江河文化与江海文化兼容特征,也为其它古都所不具备。中华文明由黄河、长江、北方草原和东南沿海几大文化板块构成,其中兼容并蓄的融合机制是中华文明能够成为世界上唯一保存至今的人类古文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几大文化板块中,又以同为淡水文化的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两大板块最为引人瞩目。长江文化是支撑南京立都的文化根基,也是南京作为都城能够"开来"的重要动力。六朝分裂以后出现辉煌的"隋唐文化"、五代十国分裂以后出现发达的"宋文化"、蒙古民族统治以后出现绵延近300年的“明文化”、原因正在于南京曾经代表长江文化与同一血缘的黄河文化频繁对话;清统治以后出现全新的民国文化,原因也在于南京曾经代表作为淡水文化的中国与代表咸水文化的西方最早对话。长江流域经过“六朝”“民国”获得两次深度开发,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渐向南方倾斜,甚至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之根本所在,在此过程中,南京的主导作用和地位不可抹杀。

就历史而言,南京多种文化兼容的特征,同样为其它古都所不具备。北方中原一带的长年战乱,破败衰落,导致西晋末年、隋朝、南宋北方文化三次大规模的南移,许多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亦纷纷“衣冠南下”。六朝时,在北方分割成十六国期间及其前后,中原南迁人口达八分之一,占南方人口的六分之一,约90万之众迁往淮河、长江以南乃至闽粤,中原文化进入建康(今南京)及其所辖州县,被南京所包容与吸收。在世界上其他文明古国的文化均遭断裂的情况下,中华文明虽遭受社会激烈动荡的冲击,却因为南京的存在和稳定而没有断裂,并得以延伸和发展,这正是"六朝古都"南京所起到的突出的历史作用。当然,南京为维护

中国文化的绵延不绝作出的巨大贡献还不仅于此,总的来看,南京每每在历史的关键时期和转折时期继承着中华文化,以保证其延绵不绝,而且她还对其加以整合,最终促成中国文化的“继往开来”。

(3)引人瞩目的是,始终置身于南北地域的对话、江海水域的冲突、历史震荡的焦点之中的南京人之所以能够“继往开来”,将外来文化无一例外地接纳、溶解和消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集各家之长的多样化的城市精神与城市形象,更为深层的奥秘在于,在南京城市精神中蕴涵着一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恢弘气魄。

(4)在历史上,南京曾经饱受磨难

·在秦统一中国之际,南京就曾初受磨难

由于方士所谓“金陵有帝王之气”的胡言,秦始皇在南京地区开挖了秦淮河,将紫金山的山脉挖断,并将金陵邑改名为“秣陵县”,使南京的历史文化百花凋零。

·隋统一中国之际,南京再受磨难

南征大军统帅杨广在占领南京后,像秦始皇一样,惑于"南京出带芋",在大量劫掠珠宝以后,将六朝皇城拆毁一空,并用牛拉犁将其翻耕了一遍,以去除王气,并将当时城名建康改为"江宁"。遭此劫难,南京兴盛的历史文化一下子没落下去。唐人刘梦得《西塞山怀古》诗说:“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而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刘梦得是中唐人,可见到了中唐南京的文化元气还没有恢复过来。

·南唐亡国之际,南京三受磨难

南唐在立国近四十年之后又被北宋所灭,史载进攻的军队“焚开元寺阁,避难其上者殆数百人皆死。”可见南京再次受到相当程度的破坏,城名也被改为升州,南京的历史文化又一次受到挫折。

·太平天国沦落,南京四受磨难

太平天国在南京历史文化的发展上有着独特的贡献,但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太平天国的历史文化被摧残净尽。同时,南京文化也被大规模地摧残破坏。

·“南京大屠杀”,南京五受磨难

1937年底,日军攻占南京,随后展开大规模的屠杀。在短短的6周中,共杀害30多万中国人民,制造2万多起强奸妇女事件,焚毁全城三分之一的建筑,使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遭受惨重破坏。

(5)当我们民族繁荣、发达,南京作为都城,享受了盖世荣宠;当我们民族遇到灾难,南京作为都城,却又义无返顾地与之同赴国难。哪怕焚身碎骨,哪怕是生命难以承受之痛,也在所不惜。令人拍案惊奇的是,血和泪的苦难,铁与火的洗礼,在南京却始终结出娇嫩欲滴的爱之花。生命一次次被无情毁灭,生命又一次次顽强诞生。不屈、坚韧、顽强、忍辱负重、永不止息,这就是紧紧贯穿于南京历史文化的生命旋律!

3、如果南京文化的特点是以文化立市、南京文化的优点是兼容并蓄,那么,南京文化的缺点就是:创新意识不足。

(1)南京文化虽然以兼容并蓄著称,但是由于缺乏创新意识,因此尽管是吴头楚尾、承汉启唐,但却没有西安的汉唐文化的鲜明特色,甚至也没有苏州的吴文化、武汉的楚文化的鲜明特色。以“海纳百川”为例,千江万河一旦流入大海,江河之水的性质就产生了根本的变化——淡水变成了咸水。这正是“大海”对于“百”的提升。“海纳百川”的“纳”应该是“吐故纳新”的“纳”。南京文化的缺憾恰恰在于:能够“吐故”但是不能“纳新”。它有多变、多元而带来的内涵丰富的一面,但也有缺乏连贯性、稳定性的一面(仅城市的名字就作了四十多次更改,在国内城市中实为罕见);有兼容并蓄一面,也有大胆创新、主动开拓不足的一面;有历史悠久的一面,也有历史包袱沉重、难以融入时代步伐的一面;有朴实无华,包容宽厚的

一面,也有缺少现代观念和创新意识的一面;有忍辱负重、不屈不挠的一面,也有缺乏击楫中流、鹰击长空的一面。

始终置身于南北地域的对话、江海水域的冲突、历史震荡的焦点之中,也为南京带来了意外的挫折:由于总是处于外来力量的冲击之中,反而失去了自身的根基。这一点,从南京所历经的无数次的人口大换血中就可以看到。例如,东晋一度发展到三、四十万,但是梁末时只剩下三千人;南宋又一度发展到三、四十万,但是元朝时又大幅度锐减。在这当中,大多是外来人口对于南京空白人口的填补。南京人自身的根基荡然无存。有人因此断言:真正的老南京人只是南京城中的回族居民,这不无道理。频繁的交流、对话所带来的结果也是如此。南京人毋宁是下意识地厌恶开放、畏惧开放的。还以水上交流为例,作为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上的中心城市,南京是最有资格被称作“水都”、“江城”的城市,但是南京城却一直远离江岸。在长江上看不见南京城,在南京城里也看不到长江。南京人习惯以城墙来划界,虽然滨江而居,却绝对不肯越出城墙一步(或者千方百计地“留城”,或者千方百计地“返城”)。在南京人的城市理念中,始终是有“江”无“滨”,不但没有充分体现长江的概念,更没有把长江作为南京的骄傲和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由此出现的城市定位,就是南京城长期停留在为内陆文化传统所束缚的“内秦淮河时代”、“内河时代”,而在西方所常见的那种面水而居、以水为源的乐水文化在南京也反而成为背水而居、以水为敌的恐水文化。由此,南京人兼容并蓄的被动品格,与“创新”意识等主动性格的缺乏,不难一目了然。

也因此,“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蟠”?对于匆匆过客的帝王,还哪里有可能产生认同,天子脚下的自豪更无从谈起,永远是偏安、短寿,永远是后主、亡君,难怪郑板桥要感叹:“一国兴来一国亡,六朝兴废太匆忙”。因此,南京更多地是以一个怀旧者的形象出现。亡国之恨是南京永远的痛。如此,“创新”的主动性格又从何而来?

犹如北京无形存在着的“城”意识、上海无形存在着的“滩”意识、广州无形存在着的“市”意识、厦门无形存在着的“岛”意识、成都无形存在着的“府”意识、武汉无形存在着的“镇”意识,南京也无形存在着一种与创新意识恰恰成为对照的“陵”意识。

(2)由上所述,一个城市在面对冲击中会出现两种可能,一是在地域、历史、文化的风云际会中形成为气象学所说的那样一种复杂多样的“锋面”,结果人才辈出,文化结出硕果(例如中国近现代史中的湖南)。二是在地域、历史、文化的风云际会中颓然败下阵来,水土流失,空怀惆怅,未能百炼成钢。南京恰恰就属于后者。

这样一种特殊的尴尬,赋予了南京以一种在中国所有城市中都独一无二的,既有着“开明”、“博爱”、“博雅”、“诚朴”、“诚信”的被动品格,又缺乏“开放”、“创业”、“创新”的主动性格的形象。南京既置身历史之中,但又无意参与历史的进程;既见过了一切的“世面”,但是又没有真正地创造过任何的“世面”;既心甘情愿地为所有外来的好东西鼓掌,又拿不出自己的好东西来让别人为自己鼓掌;“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就是南京;“掩却禅关,不闻时事,一任天涯陆沉,朝与市”,这也就是南京。阅尽人间春色,但是却始终是一个置身现实之外的洁身自好的“看客”,南京人的自我定位就是如此。所以南京虽地处南北文化的交界处,但是却始终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南京是历代帝王的跑马场,但是南京人自己却从来与帝王无缘;南京是大师、状元的荟萃处,但是南京人自己却只是他们的追星族。在南京,中国人办的东南大学是西方建筑,西方人办的金陵大学是中国风格。因此,南京主动放弃自己的吴语而选择了外来的官话,南京情愿让南京板鸭变成北京板鸭,南京也不在意看家绝活云锦的失传,南京甚至不关心作为“中古时期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大报恩寺塔化为灰烬。有人说:南京是“历史的废墟”与“伤感的城

市”,南京人是“大萝卜”和“二五”,这实在并非杜撰!对此,我们只要想一想:南京文化为何会以秦淮文化命名?南京人又为何会以秦淮河的歌女作为南京人的骄傲,而李煜、李渔、袁枚、曹雪芹、魏源这些真正为南京人带来了莫大光荣的南京人为何却从来就不为南京人自己所看重?就一切都为之释然了。秦淮河当然就是洁身自好的“看客”的象征,歌女“隔江犹唱”的也是洁身自好的“看客”的歌声。而南京人,不正是中国历史上的那些不需要任何独立的自我形象的洁身自好的“看客”的代表吗?

换言之,南京是中国南方唯一做过全国首都的城市。六朝时期的大移民,第一次将北方文化的精华全面地带入南京,唐末的大移民,又一次将中原文化大量输入南京,不但使得中原优秀文化避免战争的破坏,也使得南京成为中原优秀文化的避难所、庇护地和接力点。明初朱元璋将江浙一带的富户迁入南京,更使吴文化的精髓融入南京的历史文化之中。太平天国则带来了当时比较先进的南方文化。民国更带来了在世界上至今仍旧居于领先地位的西方文化。可惜的是,南京自身在这一切冲击与机遇面前所表现的,只是被动和无奈。这实在是一种尴尬!推而广之,南北文化、江海文化与陆地文化、吴文化与楚文化、尚武文化与重文文化,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西方文化通过珠江流域的广州、长江流域的上海两个窗口进入南京,南京则是向西传播的第一站),这一系列的冲突中,南京都始终是被动的,除了向外来文化臣服之外,事实上根本也别无选择。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不同文化的历史层叠过厚过杂,以致于在南京各种不同文化都希望显示自己的优势地位,发出自己的声音(从南京的街道都与六朝、明朝、民国有关,民国间的街道命名为路,在此之前的则被命名为街,就可以领悟到要远比此复杂的文化的层叠)结果过多的文化裂隙彼此都不相认同,也无法形成同一的抵抗力量,因而遇到外来文化进入时,反而无法一致对外,结果就只好听任外来文化在南京跑马。这是被动的无奈,而不是主动的选择。显然,南京人之所以被人称之为“比较开明”,“不自信、不自卑、不自尊”,“南京是外地人的天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其结果是,动辄退回十里秦淮,充当历史的博物馆;吸收能力强,但是整合消化能力不足,即使有所整合消化,也是严重的消化不良;缺乏文化积累的导向性和内聚力;缺乏文化更新能力,无法从中脱颖而出,成为领先文化潮流的文化轴心。

(3)总之,南京之为南京,不仅应该洋溢“四品”,即:优秀的品格、优良的品质、优雅的品位、优质的品牌,而且应该充满“四气”,即:创新的正气、创业的锐气、蓬勃的朝气、开拓的生气。

迄至今天,这样一种创新意识的缺乏,在南京仍旧普遍存在。从表面上看,对外,南京似乎比任何一个城市都更多地表现出了一种开放的姿态,但这只是被动的无奈,而不是主动的选择;对内,南京似乎也开始有了一种参与历史的渴望,可惜的是南京却往往给人一种盲从、跟风与粗制滥造的印象。这说明,南京始终没有树立起一种“创新”的意识。纷纭历史走马灯般的在南京舞台上的反客为主,使得只能作为洁身自好的“看客”的南京自己缺少了一种任何一个城市都必须具备的文化自豪感与心理的定力。而一个没有文化自豪感与心理的定力的城市,自然也就不可能具备任何的心理凝聚力。而一个缺少心理凝聚力的城市,是绝对不可能自我孕育出任何一个城市都必须具备的“创新”意识的。可是,倘若没有“创新”的意识,那未来的南京又在哪里?

(4)因此,犹如南京已经开始走出长期为内陆文化传统所束缚的“内秦淮河时代”、“内河时代”而进入了为开放文化所推动的“外秦淮河时代”、“长江时代”,也犹如南京从背水而居、以水为敌的恐水文化转向面水而居、以水为源的乐水文化,南京在继承发扬兼容并蓄等优秀品格的同时,正为自己补上创新意识的缺憾,应该说,是完全必须的,也是必然的!

兰州城市形象标志

兰州城市形象标志 5月23日,酝酿已久的兰州城市形象标志正式向全社会发布。同时,兰州城市形象宣传语“黄河之都金城兰州”一并发布。新的城市标志,将承载让兰州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兰州的符号意义,在整个城市发展中发挥特殊的作用。 兰州城市形象标志,巧妙使用了既有中国书法韵味、又富有现代气息,构成了“兰”字的基本造型。三大笔触分别运用蓝、黄、绿三色,分别代表了蓝天、黄河和绿地,并象征着天、地、人的和谐,展示了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新兰州。其中,代表黄河的黄色居中,是兰州两山夹一河地貌的奔放写意,而嵌入三大笔触的黄河母亲雕像,凸显了兰州作为黄河之都的重要地位,大大提高了标志之于兰州的识别度和唯一性。雕塑底座被处理成奔流向前的波涛,象征着黄河东进、发展西进。在标志笔刷中融汇的马家窑纹饰突出了黄河文明,强化了视觉审美,标志最下部是“中国兰州”的手写书法字体。 标志释义 1.三色笔触写意流畅,即有中国书法韵味又富现代气息,构成了“兰”字的基本造型。 2.三大笔触,分别运用蓝、黄、绿三色,色彩醒目,寓意丰富;分别代表经济、文化和生态,体现了兰州作为甘肃省会城市的首位度,同时蓝、黄、绿三种颜色又分别代表了蓝天、黄河和绿地,并象征着天、地、人的和谐。 3.代表黄河的黄色居中,是兰州两山夹一河地貌的形象写意,体现了兰州作为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的独特性。 4.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华夏文明的渊源地。将驰名中外“黄河母亲”雕塑嵌入三大笔触,凸显了兰州作为黄河之都的独特地位,大大提高了标志的识别度和唯一性。 5.在设计细节处理上,将“黄河母亲”雕塑的底座处理成奔流向前的波涛,融汇、链接马家窑纹饰,既突出了黄河文明又体现了兰州特色马家窑文化,令标志在粗犷中不失细腻和流畅,加强了视觉审美。 6.标志整体大气又不失现代感,将兰州的城市特点和“黄河之都金城兰州”的城市形象定位融为一体,必将让跨越发展中的兰州城市形象在国内外脱颖而出、引领风标! 附:黄河母亲资料

基于城市竞争力的城市形象定位与塑造

摘要:经济全球化时代是一个竞争的时代,城市文化与形象的竞争日益成为世界城市竞争的主要方面。而城市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研究城市形象的定位对提升城市的知名度、扩大城市影响力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泉州城市经济实力虽然雄厚,但其城市形象定位不明确,导致其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并不高、城市竞争力有限。东亚文化之都的头衔为泉州塑造城市形象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本文立足于泉州的具体实际,在分析泉州城市特色与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探究城市形象定位的策略,从而定位出泉州的城市形象,以提高泉州城市竞争力。 关键词:城市形象;城市竞争力;城市形象定位;泉州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时代是竞争的时代,城市文化与形象的竞争日益成为世界城市竞争的主要方面。任何一个城市要想在世界城市体系中争得一席之地,其前提就是要有独特的、民族的、个性化的城市形象。[1]另一方面,城市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研究城市形象的定位对发展旅游、商贸服务业、推销城市、经营城市,提升城市软实力,参与全球竞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竞争力是一个综合体现,除了体现在城市建设上,现代城市更加注重城市文化的竞争。城市文化是城市综合实力中最重要的“软实力”,是构筑城市差异化竞争力的重要资源。[2] 泉州是著名侨乡,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更是国务院批准的闽南三角地区经济开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全国综合配套的改革试点城市之一。泉州发挥民营经济的优势,连续15年一直占据着福建省gdp第一的位置,但是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却不如厦门和福州,加之城市形象定位不明确,导致其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并不高,“东亚文化之都”的头衔给泉州带来了新的生机,发展软实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以此提升泉州的城市竞争力,符合泉州的城市特点。笔者以历史文化为竞争力,定位泉州城市形象。 二、城市形象与城市竞争力 城市形象是能够被城市顾客感知的城市综合素质和品位,是推销城市和参与城市竞争的工具,是吸引城市外部流动资源(尤其是战略资源)、推动城市发展的锐利武器。[3]城市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反映了城市在竞争中的优势和其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水平。总而言之,城市形象与城市竞争力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城市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一个良好的城市形象是生产力,能够实现城市资产增值、提高城市知名度、创立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品味、繁荣城市经济,从而增强城市的竞争力,优化城市的功能。另一方面,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会促进地区产业的高度集聚,有利于各种资源的整合,促进城市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发展,从而使城市的整体综合实力得到提升,进而给世人感受到一个良好的城市形象。 三、城市形象的定位 城市形象的定位是城市形象管理的基点,准确的城市形象定位能够反映一个城市的特色和优势,激发城市的内在潜力,为城市特定时期的发展提供目标指向。[3]如果城市形象的定位不够准,就不可能塑造出具有魅力的城市形象,对城市整体竞争力和未来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准确地定位城市形象对城市形象塑造和城市竞争力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准确地定位城市的形象,需要对城市的历史演变、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层的理解和研究,深层次挖掘出城市所蕴含的内在要素。总结起来,定位城市形象的策略有以下几点:(一)城市形象定位策略及其借鉴 1.城市形象定位应与城市职能与功能性质相吻合 城市职能是从城市性质中提炼而来,而城市定位是对城市发展主题的归纳和总结。现代城市的功能可以分为主导功能、一般功能与基本功能三类,而城市的地位、性质和职能包括

公共关系及城市形象

文章【公共关系及城市形象】所有权属于原创作者,本站仅供参考,请勿抄袭! 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副局长黄耀诚 现代知识经济时代,城市已成了21世纪政治家、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文学艺术家关注的焦点。因为,21世纪的国际竞争趋势是以城市为单位的综合实力竞争。现代化的城市具有强大的、倍增的积聚和发散效应。如果说,品牌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那么,城市形象就是一座城市的无形资产,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不可或缺的要素。城市形象包含外表形象和内在形象。城市的规模、建筑、布局、形态、环境等是它的外表形象,城市形象的精髓在于它的内在形象。良好的城市形象必将有力地提升城市的品位,激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现代公共关系发展至今,已有百多年的历史,它作为一门塑造形象的科学和艺术,注重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真诚沟通、坦率交流、仔细倾听、及时反馈、互动理解、建立信任。公共关系不仅对塑造社会经济组织(企业)的良好形象起过很好的作用,而且可以对城市形象的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探讨公共关系与城市形象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这种联系。 一、市民形象 从公共关系的角度来看,组织的每一个成员都是组织形象的一部分,而城市形象是通过市民形象集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市民形象与城市形象密不可分,城市的精、气、神是以市民的综合素质、精神状态、创新能力为核心、为支撑并通过市民的各种参与凸现出来。 以上海为例,近些年,高规格、高层次、高水平的国际活动接连不断地举行,1999年举办的《财富》杂志上海年会、2001年的APEc会议、2002年申办2010年世博会获得了成功,2003年亚洲开发银行第35届年会2004年上半年的联合国扶贫大会等等。而上海市民把办好这些事看做是融入世界、服务全国、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的步骤,主动增加了参与的热情,向世界展示了市民的优良素质和城市的美好形象。由此可见,市民的广泛参与是城市形象内在的最基本的精神支柱。 现代社会提倡创建学习型城市,运用公共关系进一步鼓励、推动、培育和发展城市市民全民参与的意识和素质,提升法律意识和道德自律水平,是新世纪城市形象建设的重要而迫切的课题。 二、文化形象 城市的文化形象是一个城市独特的个性特点和魅力所在,更是一座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内在动力。在塑造城市文化形象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公共关系的方法来达到理想的目标。 公共关系活动运作时非常注重寻找一个“切入点”,同时,它也是公众所关注的热点。因此,城市在塑造文化形象时可以有意识地举办一些能吸引国际、国内公众眼球的大型活动,如城市的文化节、艺术节、电影节、服装节、旅游节、文化名人纪念日、体育文化活动等等,并尽可能让这些活动具有国际性。把多元文化和文化多元的融合尽情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些

杭州城市形象研究报告

杭州城市形象研究报告 本课题系根据省市领导对提高杭州城市形象水平的要求,由市政府领导于1997年杭州市城建工作会议上布置任务而进行的研究,并列入了杭州市城乡建委软科学研究计划。 城市形象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大课题,涉及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对城市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鉴于“城市形象”涉及范围很广,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放在城市景观(视觉)形象以及与其相关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 杭州市城市科学研究会作为承担单位在市政府城建城管处的协作下,组成了包括建委、科委、园文局、规划局、规划设计院等单位专家参加的课题组,进行了历时一年的研究。同时,在《杭州日报》、市科协等单位的协助下,在杭报“现代城镇”专栏中进行了多次城市形象讨论,在1998年9月市科普宣传周期间召开了“美化杭州——城市形象建设研讨会”,征集了有关领导和专家的论文18篇。课题组集思广益,将自己的研究和专家的意见结合起来,经过反复论证,终于完成了本项研究任务。现将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⒈城市形象及设计的基本概念 城市形象的内涵 城市形象是近年来城市科学和城市规划界探讨的热点,已经发表了不少论著。一般认为,形象一词泛指事物的具体形状。所谓城市形象是指城市的整体形状和特征。由于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为了能完整准确理解城市形象的内涵,可把其概括为三个方面。 ⑴城市理念形象 城市理念形象是指城市的本质物征反映到城市外在表现形式,是维系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主要包含了城市各种生产活动形象(理念识别)。例如,城市主导产业理念、生产经销理念、经济效益理念。 ⑵城市行为形象 城市是由人和物构成的有机整体。城市中各种各样人的文化程度、精神风貌、行为言论、服务水平、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市民的生活水准、

准确进行桂林旅游城市形象定位

准确进行桂林旅游城市形象定位 城市公关是一个城市运用信息交流的手段与其相关公众(包括该城市市民、其他城市的市民、旅游者、投资者、媒介、国家政府等)之间取得相互联系、相互适应的一种管理活动。其目的是创造有效的城市舆论环境,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城市形象。桂林在旅游城市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必然要开展城市公关,塑造桂林旅游形象,提高竞争力。 一、桂林城市形象定位——世界山水文化体验之都 在旅游市场竞争日益白日化的今天,中国许多城市纷纷打出自己的“个性名片”:南京推出国际性历史文化名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无锡——太湖明珠;苏州——大树底下种好碧螺春;上海——国际性大都市。桂林作为一个国际旅游名城,面临如此激烈的城市竞争,桂林非常有必要进行城市形象的准确定位。 在2006年区域旅游开发国际高峰论坛上,莫永清用“建设世界山水文化体验之都”来表述对桂林旅游的定位。桂林市第三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努力把桂林建设成为世界山水文化体验之都、休闲度假上选之市、居住创业向往之城”的中长期发展目标。 多年来,“山水甲天下”这张名片为桂林旅游赚足了人气,但随着旅游需求的多元化,目的地城市竞争的加剧,桂林旅游能否根据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凸显更为丰富的旅游内涵,使客源结构进一步优化、效益进一步提高?就此问题,近年来,桂林各界围绕旅游定位进行了多次探讨。在听取各界意见并经认真总结后,桂林目前已形成了“世

界山水文化体验之都”这一新旅游定位。 世界山水文化体验之都,囊括“山水”、“文化”、“体验”、“世界”等多重元素,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其深刻含义,如何通过创新发展实现这一目标?这是桂林新旅游定位形成后面临的现实问题。要塑造桂林这一新形象,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公关策略。 二、塑造桂林旅游新形象公关策略 (一)做好桂林旅游资源的管理。既然我们已经将桂林定位为世界山水文化体验之都,那么我们就要在旅游资源上下功夫,把旅游资源管理好、保护好。 首先,要将桂林的旅游资源保护好。就是要保护好桂林传统文化精髓,保护好来之不易的自然生态环境。要做好保护规划,摸清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的“家底”,明确保护的对象范围和种类。对桂林民居、民俗、民风、古建筑等物质和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对森林、山水、矿产等资源和稀有动物,进行建档保护,并提出更为完整的保护规划。要强化保护意识,把文物和生态的保护理念纳入城乡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着力把桂林打造成山水文化、生态文化保护基地和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旅游休闲度假基地。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扶持有利于文化和生态保护的产业发展,控制和遏制有害于文化、生态资源保护的经营活动。 其次,要将桂林的旅游资源挖掘好。加强对本土文化、生态文化和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弘扬,并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交融,提升特色文化品位,展示特色文化魅力,丰富桂林城市形象的文化内涵。

最新中国各大城市形象标识(logo)案例

城 市 文化背景设计元素色彩运用LOGO释义宣传口号Logo 东莞 1、东 莞是广东 历史文化 名城,是岭 南文明的 重要发源 地、中国近 代史的开 篇地和改 革开放的 先行地,也 是是著名 的侨乡。2、 以莞 香花作为 核心设计 元素。1、 反映东莞 独有特色。 2、寓意东 莞发展轨 迹。3、符 合莞人气 质。4、体 现莞人精 神。5、代 以绿、蓝、 红、橙四种颜 色作为东莞城 市的主色彩。 绿色表明东莞 是一个宜居的 绿色生态城 市。蓝色体现 “海纳百川” 的城市精神, 也表达东莞经 济社会双转 型、推动自主 该标识以东莞特有的 莞香花为核心设计元素,花 簇的组合形式和五花瓣的 造型充分体现了莞香花的 特征;花瓣造型在莞香花清 新柔美的基础上进行了突 破,糅合了“东莞”及其拼 音字母“Donggua n”等设计元素,造型刚柔 并济、充分张力,寓意东莞 的多元发展和无限活力。 东莞城市标识设计以 “每天 绽放新精彩” 以“活力”为 核心价值进 行创作,活力 东莞,充满活 力,活力每一 天,绽放活力 每一天,每天 绽放活力,每 天绽放精彩, 每天绽放新 精彩。语言富 1

2

杭州 1、杭 州是我国 东南沿海 开发开放 的重要窗 口。也是中 国最著名 的风景旅 游城市之 一。包括西 湖这样的 世界遗产 2、七大古 都之一,文 化底蕴深 1、以 汉字“杭” 的篆书进 行演变,将 城市名称 与视觉形 式合二为 一。2、强 调江南建 筑元素,微 妙地传达 了城市、航 船、建筑、 园林、拱 桥、水等特 以中国传 统山水画的青 绿色作为其标 准色,表达了 杭州优美的自 然人文环境特 征和山水景观 的灵秀气质。 杭州的城标,历史文化 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地域特 色和国际潮流相结合,抽象 符号和现实形象相结合,直 观美感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体现“生活品质”城市发展 核心理念,体现“精致和谐、 大气开放”城市人文精神, 体现“生活品质之城”城市 品牌。 标志整体像航船, 运用江南建筑中具有标志 性的翘屋角与圆拱门作为 表现形式,体现了杭州的地 域特征。微妙地传达了城 “生活 品质之城” 1、在杭州方 言中,“生活” 既包括日常 生活,又包括 工作创业, “生活品质” 也是创业品 质、工作品 质。2、“生活 品质之城”中 的“之”可以 理解为“之 江”,把杭州 3

杭州城市形象研究报告

杭州城市形象研究报告本课题系根据省市领导对提高杭州城市形象水平的要求,由市政府领导于1997 年杭州市城建工作会议上布置任务而进行的研究,并列入了杭州市城乡建委软科学研究计划。城市形象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大课题,涉及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对城市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鉴于“城市形象”涉及范围很广,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放在城市景观(视觉)形象以及与其相关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杭州市城市科学研究会作为承担单位在市政府城建城管处的协作下,组成了包括建委、科委、园文局、规划局、规划设计院等单位专家参加的课题组,进行了历时一年的研究。同时,在《杭州日报》、市科协等单位的协助下,在杭报“ 现代城镇” 专栏中进行了多次城市形象讨论,在1998 年9 月市科普宣传周期间召开了“美化杭州——城市形象建设研讨会” , 征集了有关领导和专家的论文18 篇。课题组集思广益,将自己的研究和专家的意见结合起来,经过反复论证,终于完成了本项研究任务。现将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1.城市形象及设计的基本概念 1. 1 城市形象的内涵 城市形象是近年来城市科学和城市规划界探讨的热点,已经发表了不少论着。一般认为,形象一词泛指事物的具体形状。所谓城市形象是指城市的整体形状和特征。由于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为了能完整准确理解城市形象的内涵,可把其概括为三个方面。 ⑴ 城市理念形象 城市理念形象是指城市的本质物征反映到城市外在表现形式,是维系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主要包含了城市各种生产活动形象(理念识别)。例如,城市主导产业理念、生产经销理念、经济效益理念。 ⑵ 城市行为形象 城市是由人和物构成的有机整体。城市中各种各样人的文化程度、精神风貌、行为言论、服务水平、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市民的生活水准、居住及生产环境、公共关系等都反映

中国城市形象战略方案

中国城市形象战略 一、城市形象系统的内涵 所谓城市形象是指城市的整体形状和特征,是城市的内在素质和文化 内涵在城市外部形态上的直观反映。它是从本城的各种要素中抽象出 来的,外界可以识别并能留传下去的标识系统与标志景观,以及信息符号。城市精神是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的积淀;而且从社会、历史、文化上升到了更高一个层次,是一种与城市同命运、与市民同呼吸的 精神力量,是城市形象的“发动机”。城市形象是公众对一个城市的总体印象的感知与印象的综合评价。其内容包括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包括城市建筑、城市交通道路、城市公共绿地、城市主题公园、城市广场等等。软件系统包括城市政府行为、市民行为、城市文明、城市理念等等。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都是构成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城市的形象是可以构建的,也是可以传播的,因此,城市形象是一个系统、有其科学内涵。 城市形象系统的范畴。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一个可持续 发展的经济环境中,才有可能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城市形象建设是一个新、同,是因为城市形象本身就是由系统构成的。正如企业形象系统一样,城市形象包括城市理念系统、城市行为系统、城市视觉系统。 城市理念系统。正如一个好的企业必然有其经营理念一样,好的城市

也是这样。城市理念系统是城市想象系统的灵魂。是一个特定城市的 精神支柱,也是其历史不断发展的信念所在。其内容可以是城市精神生活所提炼的理念信条,可以是城市发展哲学的高度概括,也可以是城市历史风云和发展传统所凝聚的民风和市民精神的写照。她如源泉,可以渗透到城市的各行各业;她是氛围,可以弥漫到城市的方方面面。比如,延安的“延安精神”、深圳的“时间就是金钱”、大连的“不求最大,但求最佳”,都可以看作是这类感受的典型。从总体上说,城市的理念成为城市整体存在的社会意义。古代城市是为统治 者存在的,例如皇宫,他一直都是处于这个城市的中心位置。皇城居中本身就是一种理念。那么,现代城市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是为了少数人而存在还是为整体居民而存在呢?这些问题摆到了现代人的面前,特别是文化与经济发展为一体的趋势下,城市的理念显得越来越重要。城市理念是城市本身的价值观及城市居民的价值趋向。城市理念系统包括了城市存在与发展的价值意义, 也包括了城市发展的最 终定位,城市理念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价值观念与发展目 城市行为系统。城市行为系统包括城市政府行为、城市居民行为、城 市商业行为。政府行为包括政府与市民之间的沟通程度、为、管 政府管理行理模式及等等。城市居民行为既包括居民的道德行为,文化活动,社交礼仪等等。城市商业行为包括企业之间的竞争等。其实每一城市,每一区域,特定的行为效应总是会有所不同,有所区别的。否则,上海人所谓的“精”,北京人

城市形象与城市品牌建设

展望篇 第三章城市形象与城市品牌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国际市场竞争、区域竞争已从产品竞争走向品牌竞争,从经济硬实力竞争走向文化软实力竞争。一座城市是否拥有鲜明的个性形象与国内外驰名品牌,已成为该城市综合竞争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象征和标志。无锡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城市,要在新的更高层次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实力,就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着眼于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更高目标,大力加强城市形象与城市品牌建设。 第一节加强城市形象与城市品牌建设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早在20世纪中期,国外的一些学者就提出了“城市形象与城市品牌建设”这一新的城市竞争战略。例如20世纪50年代末,刚刚获得独立的新加坡既无自然资源、又无劳动力素质优势,为解决这一发展困境,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提出首先要彻底改变了新加坡的城市形象,将它由原来四处沼泽的不毛之地改造为花园城市国家。经多年努力,新加坡以全新的城市形象吸引外资,使这个资源匮乏的岛国成为亚洲仅次于日本的富国。 城市形象是指城市内部诸要素,经过长期综合发展给人形成的一种潜在的和直观的反映和评价。城市形象代表着城市的身份和个性,它反映着城市自然地理形态、历史文化的“文脉延伸”、产业结构特点、城市功能和整体视觉的特色。一座城市,当它依据自身的自然地理状况、经济基础、文化内涵文脉发展,就会形成自身的个性与特色。这样的个性与特色才能给人们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在现代社会中,城市形象的优劣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之间人才、资金、市场的竞争,说到底,可以看作是城市形象的竞争。特别是在当今的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城市形象本身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注意力资源”,它不仅本身就是生产力,而且是新城市经济资源的整合器。在崇尚个性化的时代,任何一个城市如果不能塑造自己的独特形象,就不可能引起世人的关注与青睐,城市的发展必然会受到限制。 要提升城市形象的知名度、美誉度,就要大力打造高品位、广影响的城市品牌。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在推广自身城市形象的过程中,根据城市的发展战略定位所传递给社会大众并得到社会认可的核心概念。具体是指地理名称在某一空间区域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所传递信息的总和,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感知、认知与联想,是城市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人及城市所提供的产品、服务等品牌的综合。美国杜克大学富奎商学院evin Lane Keller教授在他所著的《战略品牌管理》一书中是这样说的:像产品和人一样,地理位置或某一空间区域也可以成为品牌。城市品牌化的力量就是让人们了解和知道某一区域并将某种形象和联想与这个城市的存在自然联系在一起,让它的精神融人城市的每一座建筑之中,让竞争与生命和这个城市共存。城市品牌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力,

谈长沙市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定位

谈长沙市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定位-旅游管理 谈长沙市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定位 左文 如今,目的地营销已然进人品牌化时代,目的地品牌形象这一概念频繁出现。长沙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本文针对长沙旅游发展现状提出新的旅游品牌形象。 作者简介:左文(1989-),女,湖南湘潭人,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开发与管理。 旅游目的地形象,也称旅游形象,是旅游地通过旅游产品(总体产品)呈现在游客面前或传布给世人的总体特征,是社会对某旅游地特点的概括和总体评价,也是公众的识别标志,要保证旅游地在信息、传媒造就的各种形象的汪洋大海中能够被识别和自我认同。 一、当前定位 长沙为湖南省会,地处湖南东部偏北,湘江下游,素有“荆豫唇齿,黔粤咽喉”之称。现辖长沙区(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及长沙县、宁乡县、浏阳市,共六区二县一市。长沙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首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 细数近年来长沙旅游品牌,“人文山水,魅力长沙”、“山水名城,休闲胜地”、“历史名城,山水美城”、“山水洲城,人杰地灵”、“多情山水,璀璨星城”,不难看出,长沙一直以“山水”为旅游卖点标榜自己。但是,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奇山异水数不胜数。旅游产品日趋同质化是如今旅游业无法回避的事实,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旅游地的形象定位必须表达出自

身资源的独特性和排他性。论山,长沙赢不了“神奇仙境”张家界;论水,长沙比不过“人间天堂”九寨沟。所以,一直以来以“山水”为主打的形象定位推广起来效果不够显著,市场接受度不高,始终没有办法让长沙在国内众多的山水旅游城市中脱颖而出。 经过不断的探索,这座以娱乐闻名的城市终于了解到自己的优势,开始以快乐自诩。2013年开始,长沙以中央电视台为主打,在各类电视广播、报刊杂志推出“走进‘快乐长沙’”专版或专题宣传;改版旅游网站;联合网络媒体;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营销多管齐下,全面启动了“快乐长沙,宜游胜地”的城市形象宣传。首次在中央电视台CCTV—1/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持续播放“快乐长沙”十秒钟的城市形象宣传广告,央视第三方绩效评估数据显示,受众达14亿人次,让“快乐长沙”城市品牌极大提升。 遗憾的是,“快乐长沙,宜游胜地”只是指出了长沙的特色之一,没有表现出长沙这座老城长久以来的文化积淀;“宜游胜地”太过笼统,整体性跟吸引性都略显不足。 二、理想定位 旅游品牌形象定位的设计要求深入挖掘城市的独特元素,引起市场注意力;同时,应当把握当下的消费需求和社会风尚,从而具备有较高的公众认知度和吸引力,提高市场接受度。一般由一句精辟的主题口号概括和表现出来。笔者认为,“星耀长沙,辣样快乐” 是长沙现阶段比较精准恰当的旅游城市品牌形象定位。(一)星耀长沙——彰显文化内涵 天文之星:长沙素有“星城”的美名,名称来由最为流行的说法是古天文学的星宿定位。二十八宿之一的轸宿位于荆州上空,轸宿旁边有个附属于它的小星,

城市形象建设

城市形象建设 一、城市发展与城市形象品牌塑造 城市品牌是人们对城市整体化的精神与风貌的一种感知,是城市本质的某种形象表现,是对城市的一种识别是城市特有优势的一种体现,是城市全方位、全局性的形象,包括城市的整体风格与面貌、城市居民的整体价值观、精神面貌、文化水平等。 城市品牌主要有三个重要的部分组成: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和城市环境。具体来讲,一个城市的物产资源、自然景观、经济实力、人文沿革、建筑特色等等的不同组合就形成这个城市的特色,这种独特的特色就是城市的差异化特征,差异化特征的表现就形成了城市的核心竞 争力。 城市形象品牌是城市最宝贵、最有价值的精神财富,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制高点。大力推进城市形象品牌建设,可以彰显城市的独特魅力 和核心价值。 (一)城市形象品牌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理念。 21世纪世界进入了品牌经济主导市场发展趋向的时代,现代城市进入了品牌形象主导城市竞争胜负的时代。品牌化竞争的核心是以市场需求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并将需求导向的理念贯穿产品设计、生产和营销的整个过程。通过城市品牌化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就要求政府部门转变传统思维,从受众需求的角度进行城市形象的市场化营销,

采用节庆、广告、公关、媒体宣传等企业品牌推广形式,以新的理念向国内外各个社会层面的目标受众灌输、推介、渗透城市的品牌。现代城市形成核心竞争力的三要素是:创新、品牌、环境;创新过程形成的主要“结晶物”之一是品牌;现代城市的发展是与品牌经济的崛起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创新型城市必须具备两大功能:一是科技优势;二是品牌优势。城市通过创新形成的创新力只有转化为品牌力,才能使科技优势出现“有的放矢”的局面;不断发展的创新力是品牌 经济取之不竭的源泉。 (二)城市形象品牌为城市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以往的城市形象更多的是通过一个城市的地理、历史和人文资源等特征来体现,是一种分散的、凌乱的形象组合。通过品牌化来推介城市形象,促进了城市核心价值的挖掘和城市形象因子的整合,为城市形象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新的载体和途径。一个拥有品牌的城市,能让受众知晓并接受其形象,并赋予其美好的联想,从而提升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如青岛借助承办奥运会帆船比赛的机遇,打造世界“帆船之都”城市品牌,通过国内外媒体向世界展示其美丽的海滨、迷人的风景,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获得了迅速提升,在中国城市竞争 力研究会公布的“2009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排行榜”上位居首位,在中国社科院公布的“2008年城市营销排名”中位居第10,排名均超 过了其省会城市济南。 (三)城市形象品牌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中国各大城市形象标识(logo)案例

中国各大城市形象标识(logo)案例城 文化背景设计元素色彩运用 LOGO释义宣传口号 Logo 市 1、东莞是广以莞香花作以绿、蓝、红、该标识以东莞特有的莞香“每天绽放新东历史文化为核心设计橙四种颜色作为花为核心设计元素,花簇的组精彩” 以“活名城,是岭元素。1、反东莞城市的主色合形式和五花瓣的造型充分体力”为核心价值南文明的重映东莞独有彩。绿色表明东现了莞香花的特征;花瓣造型进行创作,活力要发源地、特色。 2、寓莞是一个宜居的在莞香花清新柔美的基础上进东莞,充满活中国近代史意东莞发展绿色生态城市。行了突破,糅合了“东莞”及力,活力每一的开篇地和轨迹。 3、符蓝色体现“海纳其拼音字母“,,,,,,,天,绽放活力每改革开放的合莞人气质。百川”的城市精,”等设计元素,造型刚柔并一天,每天绽放先行地,也 4、体现莞人神,也表达东莞济、充分张力,寓意东莞的多活力,每天绽放东是是著名的精神。 5、代经济社会双转元发展和无限活力。精彩,每天绽放侨乡。2、莞表东莞开放型、推动自主创东莞城市标识设计以绿、新精彩。语言富莞香是东莞特贸易传统。 6、新的未来发展方蓝、红、橙等四种颜色作为东有诗意和感召有的,包括提升东莞都向。红色体现东莞城市的主色彩,以“活力”力,代表东莞城东莞城市的市化品味。莞的城市活力,作为东莞城市核心价值,东莞市面貌日新月名称也是从展现莞人的热情有三个最核心的内容需要通过异的活力,对不莞香莞草来和进取。橙色表“活力”来演绎和传递。“活力”同目标群体均的。东莞达东莞城市的温准确反映东莞的发展轨迹,充具有吸引力。

馨,传递了莞人分提炼东莞的城市精神,有效 对未来多彩都市引领东莞的未来方向。 化生活的期待。 1、杭州是我1、以汉字以中国传统山水杭州的城标,历史文化与“生活品质之国东南沿海“杭”的篆书画的青绿色作为现代时尚相结合,地域特色和城” 1、在杭州开发开放的进行演变,将其标准色,表达国际潮流相结合,抽象符号和方言中,“生活”重要窗口。城市名称与了杭州优美的自现实形象相结合,直观美感与既包括日常生也是中国最视觉形式合然人文环境特征实际应用相结合,体现“生活活,又包括工作著名的风景二为一。 2、和山水景观的灵品质”城市发展核心理念,体创业,“生活品旅游城市之强调江南建秀气质。现“精致和谐、大气开放”城质”也是创业品一。包括西筑元素,微妙市人文精神,体现“生活品质质、工作品质。湖这样的世地传达了城之城”城市品牌。 2、“生活品质之杭界遗产2、七市、航船、建标志整体像航船,运用江城”中的“之”大古都之筑、园林、拱南建筑中具有标志性的翘屋角可以理解为“之州一,文化底桥、水等特与圆拱门作为表现形式,体现江”,把杭州坐蕴深厚,历征。了杭州的地域特征。微妙地传落在“之江”江史遗产丰达了城市、航船、建筑、园林、畔这一地理位

城市标志

成都★★★★ 成都城市形象标识由核心图案“太阳神鸟”、“成都”中英文标准字组合而成。 首先,“太阳神鸟”金饰,出自于3000年前的古蜀先民之手,历史文化感强,具有唯一性,是代表成都灿烂文明的瑰宝,是成都建设国际知名文化之都的优越本底。 其次,“太阳神鸟”金饰图案已有较高的知名度,传播价值高。 再次,图案中独具包容性的环形与不断围绕圆心旋转的太阳,符合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特大中心城市、西部大开发引擎城市,开放包容、活力无限的城市特质。 重庆★★★★ 该标识展现了重庆“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突出重庆的“巴渝文化”。 红色代表刚强,黄色代表这个城市的时尚。“人人重庆”,两个欢乐喜悦的人,组成一个“庆”字,道出重庆市名称的历史由来。标志以“人”为主要视觉元素,展现重庆“ 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传递出重庆人“广”“大”的开放胸怀,和“双人成庆”,祝愿美好吉祥的寓意,又如两人携手并进、迎接未来。“激情重庆” ,“激情”是最能代表重庆个性特征的独特资源。

杭州★★★★★ 标识以汉字“杭”的篆书进行演变,将城市名称与视觉形式合二为一。强调江南建筑元素,微妙地传达了城市、航船、建筑、园林、拱桥、水等特征。以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青绿色作为其标准色,表达了杭州优美的自然人文环境特征和山水景观的灵秀气质。 杭州的城标,历史文化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地域特色和国际潮流相结合,抽象符号和现实形象相结合,直观美感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体现“生活品质”的城市发展核心理念,体现“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城市人文精神,体现“生活品质之城”的城市品牌。 标识整体像航船,运用江南建筑中标志性的翘屋角与圆拱门作为表现形式,体现了杭州的地域特征。 桂林★ 标识将桂林的山与水与篆书“印”字巧妙结合,高度突出印象桂林的特点。中国的山水文化看桂林,因为它承载着诸多的人文内涵,如有诗情画意田园风光,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称赞人间圣地非桂林莫属,桂林印是人文的承载体,展现桂林的千年文化修养。一方印赋予了山水灵魂,一方印,让世界了解了桂林文化。

中国城市旅游形象定位

、四大直辖市: 北京:古韵今风,尽在北京、“品味北京,感受中国”、“古都韵,中华情” 东方古都,长城故乡新北京,新奥运 天津:渤海明珠、魅力天津 上海:上海,精彩每一天 重庆:世界的重庆,永远的三峡 2、广东省: 广州:一日读懂两千年 南国风情、动感花城 深圳:精彩深圳、欢乐之都 佛山:狮舞岭南、传奇佛山 肇庆:醇正岭南、大关肇庆 活远:北江明珠、活香溢远 潮州:海滨邹鲁、岭海名邦 中山:伟人故里、锦绣中山 梅州:世界客都、中国梅州 珠海:浪漫之城 茂名:新滨海、新茂名 阳江:海天动情阳江游 湛江:相约在中国大陆最南端 江门:侨乡山水风情画 惠州:名山秀水惠州游 河源:绿色生态河源游 揭阳:揭阳古邑风情游 阳江:海天动情阳江游 云浮:奇山异水云浮游 汕头市:海风潮韵,世纪商都 3、福建省: 福州:八闽古都、有福之州福天福地福建游 三明:天下幽奇、中国绿都 厦门:海上花园,温馨厦门有魅力、更有活力 龙岩:福建西部风情 漳州:水仙花的故乡 武夷山:东方伊旬园,纯真武夷山 4、海南省:寻梦海南岛作客诗画中 海口:椰风海韵、南海明珠(阳光海口、娱乐之都) 三业:天涯芳草,海角明珠 五指山:不登五指山,不算到海南 5、辽宁省: 大连:浪漫之都 6、黑龙江:

哈尔滨:冷酷冰城 7、陕西省: 咸阳市:中国金字塔之都 ---- 咸阳 8、浙江省——诗画江南、山水浙江 杭州:东方休闲之都爱情之都,天堂城市 宁波:东方商埠、时尚水都 温州:时尚之都、山水温州 舟山:海天佛国、渔都港城 金华:大仙故里历史名城风水金华,购物天堂 义乌: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 文成:刘基故里,山水乐园 台州:神奇台州生态之旅 嘉兴:水都绿城,休闲嘉兴 富阳:富春山水,孙权故里 象山县:东方不老岛海山仙子园 9、江苏省 南京:博爱之都、绿色古都、文化之城 苏州:天堂苏州、东方水城 徐州:楚汉雄风、豪情徐州 常州:中华龙城、江南常州 无锡:太湖明珠、中国无锡太湖美景,无锡旅情 扬州:诗画瘦西湖、人文古扬州,给你宁静、还你活力 南通:追江赶海到南通 常熟:世上湖山,天下常熟 10、湖南省:锦绣湘江、快乐湖南人文湘楚,山水湖南 长沙:多情山水,璀璨星城天下洲城 湘潭:伟人故里山水湘潭 11、湖北省:极目楚天舒,浪漫湖北游 武汉:高山流水白云黄鹤 宜昌市: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三峡风光地世界水电城恩施州:健康旅游基地一一生态恩施州土(家)苗风情园 12、安徽省 合肥:日出黄山、绿染合肥 13、河南省:中华之源,锦绣河南 郑州:黄河之都 开封:东京梦华、北方水城 新乡:壮美太行、丰米新乡

浅谈城市形象的塑造

浅谈城市形象的塑造 摘要: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都与它相信的城市不同。通过建筑和城市设计,所有人居环境都表达了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最重要的内容。如何创造形象鲜明、独具特色的城市,成为当今城市设计领域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城市的建筑形象、城市设计、城市绿化广场三个方面谈了一些看法。 关键字:建筑形象;城市设计;城市广场; abstract: every city has its own features that differs from other cities. through the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 all living environment expresses som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nt abou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how to create a city with bright image, unique features has become the problems needing urgently to be solved in urban design field.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some views from the city image, design, and green square. keywords: building image; urban design; city square;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城市形象设计的内涵 “形象”一词是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城市形象是城市的内在素质和文化内涵在城市外部形态上的直观反映,是该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的深刻印象。因而城市形象设计

全球征集城市形象标识

深圳悬赏20万元全球征集城市形象标识 今年是深圳的大运会之年,是“十二五”计划开局之年,也是深圳向下一个30年再度出发的新起点。为更好地借助大运平台向更广泛的国际社会宣传推介深圳,借鉴国际赛事举办城市的通行做法,3月24日,深圳市政府发出公告,全球征集城市形象标识。深圳市委外宣办主任陈金海表示,城市形象标识是一个城市文化和精神特质的形象提炼,是世界先进城市运营推介自身的一件利器。全球征集城市形象标识是深圳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今年8月在深圳举办的大运会,预计将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13000多运动员和官员到深圳参会,数千名中外记者到深采访。大运会作为一项世界性综合大型赛事,既是运动盛会、青年盛会,也是媒体盛会和传播盛会。深圳应该把握大运会契机,向世界宣传深圳,宣传广东,宣传中国。为此,有必要按照国际重大赛事举办地开展城市推介的做法,打造凝聚深圳城市品质、个性特色和人文精神的城市形象识别符号,以更加鲜明直观的形象,更加亲和有力的方式推广深圳,为深圳下一个30年发展赢得更为广阔的国际空间。 深圳是一个十分重视城市形象塑造的城市。陈金海说,在过去30年发展历程中,深圳这个这城市积累和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和精神特质的城市形象和标识符号。比如在深圳开埠立市和特区创业阶段,形成了让世人难以忘怀的“拓荒牛”形象;比如贯穿于深圳发展整个过程的“深圳精神”,从1990年 “开拓、创新、团结、奉献”8个字,到2002年提升概括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16个字;再比如深圳作为“鹏城”所体现的志存高远、扶摇直上的“大鹏”形象;还比如在30周年节点上由市民评选出的“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敢为天下先”、“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等“深圳最有影响力十大观念”,等等,这一切,都是深圳发展30年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催生深圳城市形象标识的品牌基础。 陈金海表示,这次城市形象标识征集,就是要传承历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对深圳30年发展中积累和形成的精神价值和城市品格,进行一次系统梳理、集中提炼和符号表达。 陈金海说,有望在6-7月推出的深圳城标,将更好地彰显深圳这个作为未来珠三角大都会城市的独特魅力和风采,更好地彰显深圳这个充满活力的经济特区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本次征集活动范围面向全球,展示了深圳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广阔胸怀。据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艺术总监、深圳城标征集评审组副组长孙振华介绍,除参与征集的工作人员和担任评审工作的专家外,具有专业设计水准的个人和机构均可参加,国籍或注册地均不限。征集的城市形象标识要求主题鲜明、创意独特、寓意深刻;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便于识别、记忆和推广,适合长期在各种介质的媒体上传播;形式简洁明快,形象高雅美观,易于被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人士理解和认同。 主办方将为优秀应征作品授予一定的荣誉和奖励。入围120件作品,将被编辑成纪念画册,内含入围应征者(个人或机构)信息,赠予入围者;最终确定为深圳城市形象标识的作品,奖励人民币20万元。 据了解,为保证整个评审活动的公开、公平与公正,主办方将邀请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专家,组成“国际评审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参照相关国际惯例和国际评审规则,对应征作品进行评审。整个评审流程分成资格审查、入围初评、专家复评、公众投票、专家咨询及城标审定6个环节,有专家评审,有公众参与,确保评审活动的公平公正、权威性和开放性。 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副主任、深圳城标征集评审组组长薛峰表示,深圳城市标识推出后,将在深圳标志性建筑、公共设施、特色区块等开展城标应用示范,并进一步带动城标在重大活动、公共建筑、城市窗口、特色区块、公共设施、城市宣传、公务系统、荣誉信用、行业企业等多领域的推广应用。深圳还将完善城标的应用管理规

立足城市定位树立城市形象 打造城市品牌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87804351.html, 立足城市定位树立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 作者:屈辉刘颖穆宣孚 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5年第11期 立足城市定位树立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 ——张家口城市定位思考 屈辉刘颖穆宣孚 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 [摘要]从中国的一个无名小城市到世界瞩目的城市,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申办成功使张家 口正在经历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变化。为了在这场变化中保持自身独特的优势与风貌,张家口必须要抓住自身的特色,找准城市定位,在京津冀一体化建设中树立独特的城市形象,打造知名城市品牌。 [关键词]城市定位;城市形象 随着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申办成功,张家口从一个无名小城赫然跃入世人眼中,政府重视,媒体关注,公众关心。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家口对外展示的不仅是自身形象,某种程度上也是国家形象的一个缩影。因此,张家口必须立足城市定位,树立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借此机会打造城市品牌。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的内部公众与外部公众对该市的内在综合实力、外显表象活力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具体感知、总体看法和综合评价。它是城市性质、功能、建设水平、文化氛围等的集中体现。一个城市要想树立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打造自身的城市品牌,最重要的是找准城市定位。找准城市定位犹如为城市量身打造一张名片,能够更好的树立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使一个城市能够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近年来,张家口立足“以河为脉、以山为骨,以绿为体、以文为魂”特色,确立了“北方山水园林生态宜居城市”这一城市定位。但是,如何把城市定位融入到我市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城市定位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并不突出。“山水园林宜居城市”这一定位应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体现出山、水、宜居的特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张家口的优势,张家口理应打造一个有山有水、干净、整洁、舒适的城市环境。但目前,张家口主城区脏乱差问题凸显,道路拥堵,绿化带少,广场、公园等室外公共场所数量少、面积小、基础设施不完善。这些问题与“宜居”极不相符。其次,城市建筑盲目从众、缺乏特色。独具特色、风格统一的城市景观、建筑是一个城市树立形象、打造品牌的关键。近年来,全国各地城市建筑都存在摩天化、欧式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