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保障教案6

社会保障教案6

社会保障教案6
社会保障教案6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教案首页

姓名:职称:助教教研室:管理学

1、教学效果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领域内涉及面最广、关联性最强、最为复杂的一个部分,涉及到的问题非常多,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也非常多,要求学生做好积极的课下

准备工作。

2、改进和不足

(1)语气可以更加抑扬顿挫,需要进一步提高;(2)在课后感的选题上有待进一步具体和细化。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郭捷主编第三版考试资料整理

一、选择 1.劳动就业原则有哪些? 就业主体必须符合法定的就业年龄; 就业主体必须具有劳动能力; 就业必须是出自就业主体的自愿; 就业必须是一种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或有益于社会的劳动; 就业必须使就业主体能够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社会必须有劳动需求。 2.我国最低工资制的适用范围 最低工资标准适用的主体范围: 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劳动合同期内的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工资。乡镇企业是否适用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下列范围内的企业和劳动者不适用最低工资制的规定:①公务员和公益团体的工作人员;②租赁经营企业或承包经营企业的租赁人或承包人;③学徒、利用假期勤工俭学的学生等。 时间范围:下列几种情形不适用最低工资标准:①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内有迟到、早退、旷工等违纪行为。②企业下岗待工人员。③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处于治疗期间的职工。④处于非带薪休假期间的人员,如事假等。 劳动种类范围:劳动者只有在法定或依法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才有权享受最低工资保障。 3.劳动合同缔结方式:要约、承诺 4.集体合同通常有哪些方签订:用人单位、职工 5.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证件号码;3)劳动合同期限;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6)劳动报酬;7)社会保险;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6.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不成的应如何处理? 根据《集体合同规定》,在集体协商过程中发生争议,双方当事人不能协商解决的,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可以书面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协调处理申请。 7.劳动者死之后遗嘱可享受哪些待遇? 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保险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伤亡补助:P352 8.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有哪些方组成? 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 9.社会保障的特征 普遍性、强制性、社会性、互助性、福利性 10.集体合同变更或解除的条件 变更: (1)双方协商代表协商一致,可以变更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 (2)用人单位因被兼并、解散、破产等原因,致使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无法履行的。 (3)因不可抗力等原因致使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无法履行或部分无法履行的。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教案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内容和作用,理解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本框知识的学习,提高阅读理解、综合分析和认识问题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觉悟目标:通过学习逐步增强权利和义务意识、改革意识和国家观念。 教学重点: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归纳出本框所要学习和掌握的主要内容或知识结构,联系实际综合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我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和意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实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手册和磁卡) 时安排:1时 教学过程:

(新导入): 作为劳动者,在其一生中会遇到一些风险:如生、老、病、死、伤以及失业等风险。那么承担这些风险,除了依靠个人和家庭的力量外,还必须依靠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既涉及每一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我们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社会保障工作。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在最近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又进一步提出要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那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些与社会保障相关的基本知识。 (讲授新): 三、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 即: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 学习这一观念,要把握其以下几个要素(特点): ①社会保障的主体:国家或政府 ②社会保障的对象: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 ③社会保障的实施方式: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 ④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一定时期的国民收入 ⑤社会保障的主要功能:保证社会稳定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离线作业答案(选)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作业答案(选做) 基础理论篇 第四章:劳动法概述 一、名词解释题 1.劳动法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劳动法律规范按照一定标准分类组合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的有机整体。 二、论述题 1.作为劳动法调整对象的劳动关系,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劳动关系,而是指劳动力所有者(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发生的一方有偿提供劳动力由另一方用于同其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的一般特征主要表现在:(1)它的当事人一方固定为劳动力所有者和支出者,称劳动者,另一方固定为生产资料占有者和劳动力使用者,称用人单位(或雇主)。(2)它的内容以劳动力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为核心。(3)它是人身关系属性和财产关系属性结合的社会关系。(4)它是平等性质与隶属性质兼有的社会关系。(在回答本部分内容时,应紧密联系题中所给草案条款展开论述,例如结合该草案条款中提及的双方特定主体、隶属性或称从属性标准、有酬劳动等关键词进行阐析。) 劳动关系协调篇 第十一章:职工民主管理 一、名词解释题 1.平等协商,又称劳资协商,是指职工方与企业方就有关企业生产经营和职工利益的事务,平等地交涉、对话和商讨,以实现相互理解和合作,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达成一定协议的活动。 劳动基准篇 第十四章:劳动保护 一、名词解释题 1.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是指为确保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而

要求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的一种劳动保护制度。 2.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制度,是针对女职工的生理特点和抚育后代的需要,对女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依法加以特种保护。 劳动保障篇 第十五章:劳动就业 一、简答题 1.我国促进就业的目标是实现“充分的、生产性的和自由选择的就业”。根据我国《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法》的规定,为实现宏观的就业目标,国家所承担的促进就业的任务,主要有下述各项:(1)扩大就业机会。(2)提供就业服务。(3)保障公平就业。(4)开发职业能力。 劳动执法篇 第十九章:劳动争议处理 一、名词解释题 1.权利争议,又称实现既定权利的争议,是指因实现劳动法、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所发生的争议。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政府根据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依据现行法律法规筹集的用于社会保障事业的一项法定 的专门资金。 2、公共基金:公共基金是从私人财产中提取一部分作为积累,最终返诸社会。基本性质决定了政府在公共基金中的角色是代管人。所谓公共也是大家一起所拥有的基金。 3、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是指为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根据国家和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而开展的基金筹集、待遇支付、基金保值增值的行为和过程。主要包括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的预算和决算管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稽核和监督等。 4、收支两条线:在国有商业银行,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开设收入户、支出户,财政部门开设财政专户。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征缴的社会保障基金全部存入收入户(税务征收地区直接缴入财政专户或国库);每月月末前将收入户中的全部资金转入财政专户;社会保障经办机构依据支付需求提出拨款计划,财政部门从财政专户向支出账户划拨资金,在支出户中需保留1~2个月的支付周转金。 5、现收现付模式的筹资原则是近期横向收付平衡。或称之为“统筹分摊式”、“年度评估式”、“课税资助式”等。这种模式要求先做出当年或近几年某项社会保障措施所需支付的费用预算,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摊到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和个人,本期征收,本期使用,一般不留余额,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与支出在年度大体保持平衡的一种财务机制。 6、完全积累模式的筹资原则是远期纵向收付平衡,其实质是个体一生中的代收入再分配制度。具体做法是:首先由政府基金管理部门对有关人口寿命、经济发展状况等作宏观预测,然后预测劳动者退休之后所需的保险费用支出,将其平均分摊到劳动者的整个就业期间和投保期间。在职职工依据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求量,确定在职期间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数额,每个人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储存在国家为他们设立的个人养老保险账户上,在他们退休以后,将账户上积累的款额以及它们的投资收益,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一次性或按月发放给受保险人。 7、部分积累制是一种兼容近期横向平衡原则和远期纵向平衡原则的筹资模式。具体做法是:根据分阶段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收费率,即在满足一定时期(5~10年)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有一定的储备基金;储备基金的数额是一个变量,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之前,是储备基金的积累期;在老龄化高峰到来之后,则进入储备基金的消耗期。 8、社会保险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的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险的高低程度。 9、缴费确定型是指参保人按照一定的缴费率来缴纳保险费,保险金存入个人账户,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按照个人账户的积累额确定。 10、给付确定型:给付确定模式是养老保险的缴费模式,是先设定养老保险金为保障一定的生活水平需要达到的替代率,以此确定养老保险金的给付标准,再结合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测算,来确定养老保险费的征缴比例。这种模式实质上是”以支定收“模式。 11、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是指由国家行政监管机构、专职监督部门等为防和化解风险,根据国家法规和政策规定,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运营机构或其他有关中介机构的管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评审、认证和鉴定。、12、现场监管:是监督机构实施有效监督的主要方法,也是社会保险基金监督过程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监督机构制定年度监管计划,明确现场监管的地区或单位的比例,并抄送同级财政、审计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基金监督机构派人到北监督单位对被监督单位管理社会保险基金情况进行实地检查,主要包括对基金管理水平、基金资产质量、基金收益水平、基金流动性等进行的全面或专项检查。 13、非现场监管:是按照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全面、持续地收集、监测和分析被监管机构的风险信息,针对被监管机构的主要风险隐患制定监管计划,并结合被监管机构风险水平的高低和对金融体系稳定的影响程度,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实施一系列分类监管措施的周而复始的过程。 14、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模式组合设计: P185 15、投资风险: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风险是指在投资过程中由于主观原因(投资决策食物、投资组合选择不当)及客观原因(经济周期变化、利率波动、政府政策变化等)造成的投资收益率不确定性的风险,包括社会保险基金模式选择风险、投资组合风险、投资管理风险、币种风险。 16、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运营、分配、支付及其财务管理的总称。 17、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实施社会保险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对预算期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和支出活动所作出的,经过法定程序审批、得到法律认可的财务计划。

劳动法及社会保障法(第2版)_在线作业_2

劳动法及社会保障法(第2版)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2018-03-16 14:23:34 一、单选题 1. (5分)劳动关系的双方为()。 ? A. 劳动者与劳动行政部门 ? B.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 C. 工会与企业 ? D. 工会与劳动行政部门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劳动法及社会保障法(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2. (5分)下述哪些关系适用《劳动合同法》?()。 ? A. 某国家部委和与之签订聘用合同的公务员之间发生的关系 ? B. 某民办学校和与之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张某之间发生的劳动关系

? C. 某城市居民与其雇佣的保姆之间发生的劳动关系 ? D. 某大学和与之签订聘用合同的某教师之间发生的关系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劳动法及社会保障法(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3. (5分)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有()。 ? A. 劳动行政部门与某国有企业之间因职工培训而发生的关系? B. 作者与出版社之间的约稿合同关系 ? C. 某私营企业与职工之间的事实劳动关系 ? D. 社会保险机构与退休职工李某因退休费领取而发生的争议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劳动法及社会保障法(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4. (5分)《劳动法》第71条规定,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相适应。? A.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 B. 社会承受能力 ? C. 人民生活水平 ? D. 精神文明程度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劳动法及社会保障法(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5. (5分)根据《劳动法》规定,最低工资标准由下列机构制定()。 ? A. 国务院 ? B. 全国人大常委会 ? C.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 D.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 纠错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1.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是指为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根据国家和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而开展的基金筹集、待遇支付、基金保值增值的行为和过程。主要包括: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管理、社会保障基金预算和决算管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营运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稽核和监督等。 2.社会保障基金决算是社会保障经办机构根据有关要求对全年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编制的年度基金财务报告。报告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基金收支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3.社会福利基金:是指国家为了实施社会福利制度,满足人们的福利需求,通过各种渠道所建立起来的法定的、专款专用的货币资金。 4.社会救助基金:是指国家为实施社会救助制度,通过各种渠道所建立起来的、法定的、专款专用的货币资金。 5.社会保障预算:是指国家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给,以便实现国家社会保障职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编制的预算。由社会保障预算收入和社会保障预算支出组成。 6.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方式:是指为履行基金监督职能,完成或达到基金监督任务或目的而采取的措施、方法,主要包括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 7.负所得税:是一项对那些收入低于一定水平的人们提供自动支付的计划,是政府转移支付的一种方式。 8.社会保险水平: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的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险的高低程度。计算公式:社会保险水平=社会保险支出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 9.社会保险水平超度:是指社会保险支出增长过快,超过国民经济能承受的水平,从而超过了应有的适度水平。 10.现收现付筹资原则:是近期横向收付平衡,要求先做出当年或近几年内某项社会保障措施所需支付的费用预算,然后按照一定比例分摊到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和个人,当年提取当年支付,一般不留余额,但在实际执行时会有一定余额。11.完全积累筹资原则:是远期纵向收支平衡,实质是个体一生中的代内收入再分配制度。首先由政府基金管理部门对有关人口寿命、经济发展状况等做宏观预测,然后预测劳动者退休之后所需的保险费用支出,将其平均分摊到劳动者的整个就业期间和投保期间。 12.社会保障基金支付是指社会保障基金的经办机构在遵守政府对社会保险支付管理原则和制度的前提下,将筹集的社会保障基金发给履行了社会保险缴费义务的个人的过程。 13.公平是社会保险的本质和核心。效率是社会保险制度正常运行的物质保障。 14.社会救助是指当社会成员陷入生存危机或不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时,有国际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15.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含义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或委托的机构用社会保障基金购买国家政策和法律许可的金融资产或实际资产,以使社会保障基金在一定时期内获取预期收益的基金运营行为。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目标:(1)确保基金的完整和安全(2)防止基金贬值,实现基金保值,争取基金增值(3)满足给付的需要,避免支付危机发生(4)保持高效率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原则:(1)依法管理,规范运行(2)坚持收支两条线,征收和支出适当分离(3)实行预算管理,根据社会保障目标编制社会保障基金的年度与中长期收支预算(4)严格监督,杜绝漏洞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试题分析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试题分析 1.从事矿山井下以及在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种、岗位工作的农民工,实行定期轮换制度,合同期限最长不超过多少年? A.3年B.5年C.7年D.8年答案:D解析:劳动合同期限分 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有固定期限 的劳动合同。又称定期劳动合。它是指双方当事人约定合同有效的 起始和终止日期的劳动合同。期限一般为1年、3年、5年等,不宜 太长。用人单位经批准招用农民工,其劳动合同期限可以由用人单 位和劳动者协商确定。从事矿山井下以及在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种,岗位工作的农民工,实行定期轮换制度,合同期限最长不超过 8年。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劳动合同即告终止。经双方当事人协商 同意,期限届满可以续订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需提 前多长时间向工会或会体职工说明情况? A.15日B.30日C.10日D.40日答案:B解析:见《劳动法》第27条。该条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 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30日向工会 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作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 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作人单位依据本条规定裁减人员,在 6个月内录用人员的,应当优先录用被裁减的人员。"3.下列关于

工资支付的表述哪项是正确的? A.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B.以货币形式按月或按季支付C.以 货币或其他形式按月支付D.不能以外币支付答案:A解析:见《劳 动法》第50条。该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 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些? A.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当先行调解,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促 使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协议B.劳动争议仲裁决定是终局性裁决, 当事人不服的,不能再向人民法院起诉C.简单劳动争议案件,仲 裁委员会可以指定1名仲裁员处理D.劳动争议提交仲裁的,双方 当事人不能自行和解答案:AC解析:见《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第27条,第30条,第16条第2款,第21条。 2.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应考虑下列哪些因素? A.社会平均工资水平B.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 活费用C.劳动生产率D.就业状况答案:ABCD解析:见《劳动法》第49条。该条规定:"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 因素:(一)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二) 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三)劳动生产率;(四)就业状况;(五) 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quot;3.劳动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或 者仲裁员有下列哪些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A.是劳动争议的当事人B.是劳动争议当事人的近亲属C.与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职人员学法工作方案讲课教案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2年公职人员学法工作方案 今年是全国“六五”普法宣传的第二个年度,是深入贯彻落实“六五”普法工作要求的开局阶段,为了更好的执行各项措施,我局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积极配合市局关于4月27日“公务员学法日”的决定,结合本局实际,就2012年度“公务员学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进行谋划,努力提高我局广大公务员的法律意识、法律素质,以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水平和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 一、指导思想和活动目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按照建设“法治单位”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区政府的工作重心,以增强法律素质、培育法治精神,提高依法执政、依法办事能力为重点,推进我局各项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机关,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法律素养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 二、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主要分为基础性法律法规和专门性法律法规两部分。基础性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宪法和各主要部门法;

规范我国公共行政管理的法律,包括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等;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专门性法律法规主要是与公务员本职岗位有关的规范专门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 三、学习形式 (一)在职自学。全局公务员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本着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的精神,自觉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力求在钻研深入的基础上,涉猎基础性、通用型法律法规知识,以更好的服务群众,提高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 (二)集体学习。领导班子带头学习,立足于我局各项工作职能和涉及机关、公务员自身的配套法律法规,进行集体学习,集体讨论,就相关法律法规有疑惑之处共同钻研,力争抓住法制精神,把准法律脉搏,从而增强全局公务员的法律水准,进一步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水平。 (三)举办法制讲座。邀请法律界精英、专家,结合我局当前的形势任务和工作实际,适时组织公务员法制讲座,对重要法律法规和新颁布的法律法规进行专题讲座。在专家高屋建瓴的阐述下,更好更快的领悟相关法律知识。 (四)开辟法制专栏。充分利用我局所具有的宣传工具,通过实例、图片、影视等多种媒介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

2015年秋社会保障法课程作业

【社会保障法课程作业】 一、熟悉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识记书中涉及的重要法条 熟悉课本中的基础知识 二、论述题 1、解决社会保障争议的方式与原则有哪些? 答:处理争议的方式:一、司法方式:有劳动法院或劳动法庭处理社会保障争议,由社会法院、社会保障法庭等处理社会保障争议,由其他的法院和机构处理社会保障争议。2二、非司法方式:仲裁,调解。社会保障争议处理的基本原则:一、着重调解,及时处理原则,二、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处理的原则,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 2、结合实际试分析我国的职工福利制度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 答:职工福利是指职工所在单位能过举办集体福利设施、建立各种补贴或发放实物以改善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享受的对象是本单位的职工及其家属。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有关部门及团体举办的社会文化教育事业以及市政建设、社会服务等,享受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职工福利是社会福利的一部分,是很有效的补充。 3、试分析各个社会保险项目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答: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具有强制性、互济性、储备性、补偿性、社会性的特征 4、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特征有哪些? 答:社会保障法律关系具有广泛性、强制性和复杂性的特征 5、社会保障法律关系有哪些种类? 答:①宪法,②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③有关社会保障的法规,④有关社会保

障的规章,⑤规范性文件,⑥条约,⑦习惯法,⑧判例法。 6、劳动合同解除,失业人员怎样才能得到经济补偿金? 答: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完全是当事人与企业之间的行为,应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办理。《劳动法》和《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 1 个月的工资补偿金,最多不超过12 个月。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前12 个月的平均工资。如果是劳动者自己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则用人单位不应给予经济补偿。 7、被判有期徒刑的人能否领取失业保险金?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失业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五项规定“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者被劳动教养的”的失业人员,停业领取失业保险金。 8、中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改革的深化与立法的发展以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初步建立;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城镇医疗保险的制度改革与立法发展;20 世纪80 年代以后1986 年国务院发布了《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1999 年国务院颁布了《失业保险条例》;2003 年国务院发布了《工伤保险条例》等。 9、试论社会优抚法在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中居于何种地位? 答:(1) 优抚保障是宪法及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对以现役军人和退伍军人为主的优抚对象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 (2) 优抚对象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国家和人民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有的因伤病而身体致残,有的甚至牺牲了生命,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生活做出妥善安排和给予特殊照顾是责无旁贷的。因此,优抚保障的待遇水平一般来说是比较丰厚的,原则是确保他们的生活水平略高于当地群众的平均生活水平。对于牺牲或致残的优抚对象,国家还要给予他们及其家属带有社会补偿性质的更为优厚的抚恤待遇,以体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

社会保障基金运营与管理(各章节重要知识点汇总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基金运营与管理(各章节重要知识点汇总复习资料)

第一章社会保障基金运营与管理概述 第一节社会保障基金的界定 一、基金 1、基金的含义:第一种观点:基金是一种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 第二种观点:基金是一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而形成的金融组织和投资工具 2、基金的分类: 按经济作用:积累基金、消费基金 按基金性质:营利性基金、非营利性基金 按管理组织:政府管理基金、营利组织管理基金、非营利性组织管理基金 按基金形态:实基金、虚基金 按存在形式:从属于法人地位的基金…… 3、社会保障基金: 定义:根据国家立法,通过各种特定渠道建立的,用于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专项基金 特征:国家法定性、强制性、专款专用性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构成及性质: 1、分析视角: 1)按来源渠道分:国家资助、企业缴费、个人缴费 2)按社会保障基金用途分:社会保险基金、社会救助基金、社会

福利基金、优抚安置基金 3)按国际劳工组织规定划分:医疗、疾病、失业、工伤、老龄、家庭、残疾、生育、遗属 4)按社会保障项目划分:社会保险基金、社会救助基金、社会福利基金、优抚安置基金 2、社会保障基金的性质: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形成的,从国家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和劳动者收入中分离出来的,用于社会保障事业的一种消费性社会后备资金。 3、社会保障基金的意义: 1)保障劳动者和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维护社会稳定 2)维持生产力再生产,促进社会发展 3)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 4)促进社会公平 三、社会保障基金的特征 1)保证性;2)强制性;3)广泛性(来源和使用的广泛性);4)储存性;5)互济性;6)社会性(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影响;社会保障基金对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产生影响对国家财政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节社会保障基金制度 一、社会保障基金制度

社会保障概论(李珍)要点整理

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时期(1883-1934 ) 代表性国家:德国 1、标志:德国的社会保险立法 2、特点:与职业相关的单项社会保险项目出台,从保障的对象看尚未实现普遍性,从保障项目看也不具全面性,全国性的整体制度此时尚未形成。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时期(1935-1947:美国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案》 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时期(1948-1979 )标志:1948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从摇篮到坟墓”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分散个人的风险,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经济有序进行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及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特征:1目标——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和经济稳定增长2责任主体——国家和政府3通过再分配保证社会公平4具有强制性5提供的是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 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的区别:1属性不同2对象不同3权利与义务关系不同4管理体制不同5保障水平不同。社会保险是由国家通过立法形式,为依靠劳动收入生活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庭成员保持基本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安定而举办的保险。是一种特殊的强制性保险,它从商业性保险的基础上产生。主要内容包括养老、残障、遗属、医疗(疾病和生育)、失业、工伤和家庭津贴等保险。 社会救助是当公民难以维持最低生活需求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向其提供保证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福利:广义:一切改善和提高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社会措施;中层:等同社会保障;狭义:社会保障的一个组成部分。 特殊保障(社会优抚)是指国家根据自己的需要专门为某一类人群设立的标准或给付条件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机制:(一)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二)社会保障制度管理体系(三)社会保障资金筹集体系(四)社会保障资金给付体系 社会保障制度的地位和作用:1从收入看,最终的税负承担者都是资本和劳动力,社会保障税(费)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资本和劳动力供给,进而影响经济增长。从支出看,社会保障支出的水平影响有效需求,影响公平和效率。2宏观:稳定政治和调控经济的作用。微观:分散个体风险、减少贫困、保护人力资源等作用。 风险:不确定性,即结果与预期之间的差距。 保险:借助于大数法则,集合大量的同质风险,在被保人之间分散风险。 保险市场失灵:商业保险能力不足;信息不对称;风险选择 政府提供社会保障的原因:1保险市场失灵;2人们对风险产生的原因的认识(个人风险—社会风险);3工业化、城市化;老龄化;4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 政府的目标是多重的:1、资源配置效率;2、合理的收入分配;3、保护个人的自由的目标 社会政策的目标:社会福利最大化; 社会福利增加的来源:一是国民收入的增长,一是国民收入的均等分配; 社会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路径:政府干预再分配; 凯恩斯主义:资本主义的结果是收入差距的分化。由于存在收入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资本主义社会一定会出现有效需要不足。而总有效需要不足会导致开工不足、失业增加,进而陷入有效需求不足的恶性循环。药方是通过财政政策\建立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扩大有效需求。 人力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能够减少由于经济动荡、自然灾害、疾病、伤残和个人不幸带来的脆弱性,分散个人和家庭的经济风险,保护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也就是保护社会人力资源。从政府管理的角度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再分配、通过分散风险对促进人口再生产、提高人口质量和保护人力资源作用是巨大的。 公平:经济公平(客观)和公平感(主观) 经济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规则公平)和结果公平 机会公平:一个人的成就,应该是他努力以及才能的结果,而不是由其所拥有的背景决定; 过程公平:竞争的规则对于社会成员来说应该是同一的、一视同仁的,所有的人都遵循同一规则对与经济活动; 公平感:人们对公平的判断和感受 分配公平感:指的是人们对组织中资源或奖励的分配,尤其是涉及自身利益的分配是否公正合理的个人判断和感受。分配公平感是主观的,它取决于当事人的价值观、个性、需要、动机等因素。 结果的公平≠平等或均等,后者指的是收入分配的量的一致性,而前者带有价值判断,指的是在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基础上的各人贡献与其收入的一致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第三条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社会保险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国家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险资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社会保险事业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国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社会保险事业。 第六条国家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严格监管。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制度,保障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有效运行。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 第七条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社会保险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社会保险工作。 第八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服务,负责社会保险登记、个人权益记录、社会保险待遇支付等工作。 第九条工会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权参与社会保险重大事项的研究,参加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对与职工社会保险权益有关的事项进行监督。 第二章基本养老保险 第十条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一条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第十三条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贴。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题库

工伤 试述不能认定为工伤的情形(一)故意犯罪的;(二)醉酒或者吸毒的;(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试述由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的工伤保险费用有哪些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一)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二)住院伙食补助费(三)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四)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费用(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六)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至四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七)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八)因工死亡的,其遗属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因工死亡补助金(九)劳动能力鉴定费。 试述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工伤保险费用有哪些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二)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三)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失业,养老,社会救助 试述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金的符合条件:(一)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三)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试述养老保险基金与资本市场的关系(一)具有相当规模地养老保险基金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 (二)资本市场促进了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三)养老保险基金资产配置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四)养老保险基金是资本市场的长线投资主体 试述我国社会福利体系的内容。现阶段我国社会福利体系主要包括如下部分:(一)特殊性社会福利。主要包括:(1)老年人福利;(2)儿童福利;(3)残疾人福利三部分。(二)职业福利(三)一般性社会福利 试述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有:(一)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政府公告的最低生活标准的人口,由国家给予一定的现金资助,以保证该家庭成员基本生活所需的社会救助制度。(二)灾害救济。是指对因为受到洪水、地震、火灾、台风、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的侵袭而失去生活保障人员的救济,也包括对遭受战争之苦的地区和人民的救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名词解释1、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政府根据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依据现行法律法规筹集的用于社会保障事业的一项法定的专门资金。 2、公共基金:公共基金是从私人财产中提取一部分作为积累,最终返诸社会。基本性质决定了政府在公共基金中的角色是代管人。所谓公共也是大家一起所拥有的基金。 3、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是指为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根据国家和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而开展的基金筹集、待遇支付、基金保值增值的行为和过程。主要包括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的预算和决算管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稽核和监督等。 4、收支两条线:在国有商业银行,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开设收入户、支出户,财政部门开设财政专户。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征缴的社会保障基金全部存入收入户(税务征收地区直接缴入财政专户或国库);每月月末前将收入户中的全部资金转入财政专户;社会保障经办机构依据支付需求提出拨款计划,财政部门从财政专户向支出账户划拨资金,在支出户中需保留1~2个月的支付周转金。 5、现收现付模式的筹资原则是近期横向收付平衡。或称之为“统筹分摊式”、“年度评估式”、“课税资助式”等。这种模式要求先做出当年或近几年某项社会保障措施所需支付的费用预算,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摊到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和个人,本期征收,本期使用,一般不留余额,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与支出在年度内大体保持平衡的一种财务机制。 6、完全积累模式的筹资原则是远期纵向收付平衡,其实质是个体一生中

的代内收入再分配制度。具体做法是:首先由政府基金管理部门对有关人口寿命、经济发展状况等作宏观预测,然后预测劳动者退休之后所需的保险费用支出,将其平均分摊到劳动者的整个就业期间和投保期间。在职职工依据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求量,确定在职期间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数额,每个人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储存在国家为他们设立的个人养老保险账户上,在他们退休以后,将账户上积累的款额以及它们的投资收益,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一次性或按月发放给受保险人。 7、部分积累制是一种兼容近期横向平衡原则和远期纵向平衡原则的筹资模式。具体做法是:根据分阶段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收费率,即在满足一定时期(5~10年)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有一定的储备基金;储备基金的数额是一个变量,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之前,是储备基金的积累期;在老龄化高峰到来之后,则进入储备基金的消耗期。 8、社会保险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的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险的高低程度。 9、缴费确定型是指参保人按照一定的缴费率来缴纳保险费,保险金存入个人账户,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按照个人账户的积累额确定。 10、给付确定型:给付确定模式是养老保险的缴费模式,是先设定养老保险金为保障一定的生活水平需要达到的替代率,以此确定养老保险金的给付标准,再结合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测算,来确定养老保险费的征缴比例。这种模式实质上是”以支定收“模式。 11、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是指由国家行政监管机构、专职监督部门等为防范和化解风险,根据国家法规和政策规定,对社会保险

(整理)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试题.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1.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保险争议的是() A.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B.因企业开除、辞退违纪职工发生的争议 C.因职工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D.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争议 2.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机构是() A.劳动行政部门或人民法院B.劳动行政部门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人民法院D.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 3.按照我国现行关于养老保险缴费的有关规定,企业缴费不超过 ...工资总额的() A.8% B.15%C.20% D.25% 4.“在一定期限内的最低劳动报酬支付标准”被称为() A.最低工资B.最低福利 C.最低救济D.最低保障 5.根据《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 经济损失的,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其承担连带责任的份额不低于 ...对原用人单位造成实际经济损失的()A.30%B.50%C.70%D.85% 6.我国境内的各类企业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享有工伤保险待遇权利的直接法律依据是() A.《工伤保险条例》B.《工伤保险规定》C.《工伤保险办法》D.《工伤保险法》 7.劳动保护法的主体是() A.劳动者B.用人单位C.国家D.劳动者或用人单位 8.“当事人双方争议的法律关系”被称为() A.诉讼理由B.诉讼标的 C.诉讼标的物D.诉讼请求 9.失业者和低收入家庭申请住房公积金或房租差额补贴的,须房租支出超过其收入的 ()A.2% B.5%C.8% D.10% 10.下列陈述中,不属于 ...社会合作协议的特征的是() A.主体单一B.内容广泛 C.依靠协议各方的信誉与合作来保障履行D.一般不需要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 11.我国公民的劳动权不包括 ...() 精品文档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课程教学大纲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B l a w2300 2.课程名称: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3.课程英文名称:Labour Law and Social Security Law 4.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5.课程适用层次:本科 6.课程适用对象:法学本科 7.总学时:54学时(其中实训8学时) 8.学分:3 二、课程概述 本课程由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两部分组成,劳动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劳动法调整对象,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律体系、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权、劳动法律制度、劳动法律责任、劳动执法、劳动争议处理的理论与实务问题。社会保障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法的概念与范围、功能与类型、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社会保障法的主要制度、法律责任等。要求学生掌握该领域的基本原理与制度,并能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三、学时分配建议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上篇劳动法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劳动法的地位、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内容是劳动关系的特征、劳动法的适用范围;本章难点为劳动关系与承揽关系、雇用关系的区别,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 讲授学时:3 实验(实训学时):0 主要教学内容: 一、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 1.劳动法的概念

2. 劳动关系 3.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二、劳动法的地位与作用 1. 劳动法的地位 2. 劳动法是否为独立的法律部门的探讨 3. 劳动法的作用 三、劳动法的形式、体系和适用范围 1. 劳动法的形式 2. 劳动法的体系和适用范围 3. 劳动法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内容主要是中外劳动法、国际劳动法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动态。 重点和难点:劳动法产生的社会基础、经济全球化对劳动法的影响 讲授学时:2 实验(实训学时):0 主要教学内容: 一、劳动法的起源 1. 劳动法产生前对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 2. 劳动法的产生及其社会基础 二、外国劳动立法简况 1. 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立法 2. 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立法 三、中国劳动立法概况 1. 旧中国的劳动立法 2. 新中国的劳动立法 四、国际劳动立法 1. 国际劳动立法的产生与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