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高中地理高考导航-第十四章第28讲能源资源的开发

2017高中地理高考导航-第十四章第28讲能源资源的开发

2017高中地理高考导航-第十四章第28讲能源资源的开发
2017高中地理高考导航-第十四章第28讲能源资源的开发

第28讲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1.掌握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2.理解能源基地的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措施。

3.学会对一个地区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进行评价。

1.资源开发条件分析。(重点)

2.能源基地的建设与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重点)

3.能源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方向。(难点)

考点一山西能源基地开发条件评价[学生用书P203]

1.能源的分类

(1)可再生能源

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生物能等。

(2)非可再生能源

①类型: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②特点:数量有限,用一点少一点,若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2.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

(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2)市场广阔。

(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矿产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思路

1.矿产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思路

(1)资源条件评价:可从储量大小、分布范围大小、种类多少、质量高低等方面评价。

(2)开采条件评价:是否能进行露天开采;若不能进行露天开采,可从矿层厚度、埋藏深浅、矿区的地形地质条件等方面评价。

(3)市场条件评价:可从消费市场是否广阔、市场潜力大小、矿区距市场远近等方面评价。

(4)交通运输条件评价:可从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便捷程度等方面评价。

2.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评价

山西省煤炭能源基地的形成与其优越的开发利用条件密切相关,优势条件的评价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3.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限制条件评价

(1)煤炭外运能力不足

①煤炭运输量大——全国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山西省生产的煤炭大部分输往外省。

②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山西省地理位置比较封闭,东是太行山,南是黄河,不利于晋煤外运。

(2)水资源短缺

①降水少:山西省地处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少。

②消耗多:随着人口的增加及灌溉农业和耗水工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消耗量日益增加。

(2016·海淀区期末练习)我国《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图为我国综合能源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五大能源基地中()

A.山西基地煤炭丰富,煤电、煤化工等综合开发前景广阔

B.新疆基地油气资源丰富,以能源加工和出口为发展方向

C.西南基地交通运输不便,以新能源发电、输电建设为重点

D.蒙东基地距离我国能源消费市场较远,生产技术水平低

(2)各能源基地的地区环境问题及其调整方向是()

A.鄂尔多斯荒漠化严重,应全面转向第三产业

B.新疆水资源短缺,应兴建坎儿井保证矿区用水

C.西南地区土壤侵蚀加剧,应保护并恢复森林植被

D.内蒙古草场退化面积增大,应停止畜牧业发展

[解析]第(1)题,山西煤炭资源丰富,但大量外运对铁路造成的压力较大,故未来应以煤电、煤化工等综合开发为主;新疆是我国西气东输主要的气源地之一,以供给国内市场为主;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丰富,应以水电开发为主;蒙东基地靠近我国东部能源消费市场。第(2)题,鄂尔多斯气候干旱,土地荒漠化严重,应加强对荒漠化的治理;新疆地区水资源短缺,应加强节水措施,优先保证生活用水;西南地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应加强植被保护;内蒙古草场退化面积增大,应合理控制载畜量,但停止畜牧业发展是不可取的。

[答案](1)A(2)C

矿产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思路

(2014·高考浙江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北海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气产地。简述北海油气田开采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解析:由图读出关键信息:油气田数量多、多位于大陆架浅海、周边国家经济发达,进一步分析其开采的有利条件;海洋油气开采受海洋环境、天气等影响较大,且开采成本较高。答案:有利条件: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位于大陆架浅海,便于开采;接近能源消费市场;运输便利。(任答三点)

不利条件:位于西风带,终年风浪大;多阴雨天气,不利于海上油气开采作业;开采成本高。(任答两点)

考点二山西省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学生用书P204]

1.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煤炭开采量:形成了大同、平(鲁)朔(州)、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逐步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①建设坑口电站,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②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焦炭。

建设坑口电站对山西省有什么影响?

提示:有利影响:①延长生产链,增加产品附加值;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③增加就业;④减轻铁路、公路运输压力等。

不利影响:①加重环境污染;②加剧淡水供应紧张状况等。

2.能源的综合利用

能源基地建设中的环境保护

山西省在煤炭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既有环境污染,也有生态破

坏。山西省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煤炭能源基地建设中采取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2.调整产业结构

3.“三废”的治理

(2014·高考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庆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陆上油田和重要的石化基地,截至2008年大庆油田已经开采出可采储量的75%。近年来大庆重点发展了石化深加工、电子信息、机械及仪表仪器生产等产业。下表是大庆市近年主要经济和产业指标值。

的石油开采造成大气、水和土壤的严重污染,老城区人口从13万锐减至3万。近年来玉门重点发展了新能源产业。

(1)分析大庆市产业结构及变化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大庆和玉门在资源、经济和环境三方面面临问题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各自面临的问题和具有的优势,两市选择不同产业发展方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战略,对大庆、玉门这类资源型城市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方面,大庆和玉门采取了各具特色的举措,据此谈谈对“因地制宜”思想的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资源和能源开发、区域产业结构、区域发展等。(1)产业结构及变化特点据表中信息分析说明。(2)根据材料比较分析两市在资源、经济和环境三方面面临问题的差异。(3)产业发展优势结合两市优势条件来分析。大庆发展较早,位于东部地区,区位优越,资金、技术等条件好;玉门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新能源产业。(4)国家战略层面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技术、政策等支持。(5)对“因地制宜”思想的认识要从资源开发、经济发展角度来阐释。

[答案](1)第二产业比重大;石油采掘工业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2)玉门石油资源已经枯竭,大庆也将面临石油枯竭的问题;玉门的经济发展已经衰退,大庆的采掘业比重过高;玉门的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3)大庆:区位优越;资金、技术等条件好;玉门: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发展新能源产业

(4)提供资金、技术和相关优惠政策

(5)“因地”是指根据条件,“制宜”是指应采取合适的对策和措施,同是资源型城市,但所处地理位置不一样,条件有差异,采用适合各自情况的产业转型政策。

能源基地建设中的环境保护

(2015·高考北京卷)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地域联系密切。读下图,回答问题。

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张家口市积极推进能源生产结构调整。

举例说明张家口市能源生产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地理条件。

解析:注意“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这一关键信息,从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角度考虑。读图可知,张家口风速较大,可开发风能;日照较充足,可开发太阳能;地势较高,生物质能资源丰富,可开发生物能。

答案: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如风速较大,开发风能;日照较充足,开发太阳能;生物质能资源较丰富,开发生物能。

[学生用书P205]

能源结构统计图的判读 图表特征 能源结构统计图是反映区域能源消费总量和不同能源所占比重的一种结构统计图,它与土地利用结构统计图、产业结构统计图等,都是通过给出不同地理事物的比例关系来描述整体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定量关系,是高考试题中极为常见的图像之一。

能源结构统计图的判读遵循一般的判读方法,最关键的是要注意“三看”:一看坐标,思考

横坐标与纵坐标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二看比例,观察各能源构成的比例大小;三看变化,观察总量的变化趋势和各能源构成在不同年份或不同区域的变化。

如图1中要看清每一个柱形的图例长短反映的各种能源所占的比例,如①省份原煤比重超过70%;②省份原油比重近60%;③省份原煤约占70%

多,水电和原油占近30%;④省份原煤占80%多。

图2中横轴表示各类发电所占的比重,总量是100%,从每一个柱形的图例构成中可以读出每种发电类型在某个国家中所占的比重,如西班牙发电构成中,热电约占62%,核电约占18%,风电和水电各约占10%,说明西班牙以热电为主。比较三个国家,西班牙的风电比重最大,意大利的热电比重最大,法国的核电比重最大。注意既要进行横向比较,也要进行纵向比较。

图3中每两条曲线之间的范围或高度差反映某种能源结构之间的比例关系。该图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由若干部分组成的世界能源结构的整体,各种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然后分析每种能源在各年的消费构成状况。不能简单地以读出的纵坐标值70%作为1989年石油的消费比重,而应该根据1989年石油消费比重所占纵坐标段的范围值,计算出约占40%。根据不同时间各种能源所占纵坐标的范围大小,可以读出各能源所占比例互为消长的动态变化。最后得出结论:在图示时间段内,世界能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高考上海卷)2000年到2008年长江三角洲某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根据该

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和单位GDP 能耗变化图表回答(1)~(2)题。

天然气

0.34% 0.26% 0.17%

(1)200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基本特征是()

①石油、天然气消费总量下降

②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变

③石油消费量增幅低于天然气

④煤炭的消费比例不断增大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2)200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A.流动人口持续增加

B.工业企业节能改造严重滞后

C.高能耗企业比重增大

D.能源需求随经济发展而扩大

1.问题探究

(1)据表分析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特点。

提示: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未变,消费比重上升;石油、天然气消费比重下降;石油的消费量大于天然气。

(2)据图分析该地工业企业单位GDP能耗的特点。

提示:单位GDP能耗降低。

2.信息解读

[标准答案](1)C(2)D

(2016·重庆一中月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潘塔纳尔沼泽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孕育着3 500多种植物和1 000多种动物,其中美洲鳄、美洲豹、蓝紫金刚鹦鹉、巨犰狳等都是濒危物种。

材料二巴西是世界上重要的柑橘生产国,所产柑橘大部分用于加工橙汁。目前巴西已成为

全球最大的橙汁出口国,贸易量占世界的80%。

材料三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生物能和核能等。清洁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或者生产和使用中污染较小的能源,如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能、天然气和核能等。

(1)结合巴西地图和材料一分析潘塔纳尔湿地的形成原因,并列举破坏湿地的危害。

(2)结合巴西地图和材料二指出巴西橙汁加工工业的分布地区,并分析巴西成为全球最大的橙汁出口国的原因。

(3)结合巴西能源消费构成图和材料三归纳巴西能源构成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解析:(1)潘塔纳尔湿地所在地区降水量多,且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河流常泛滥,地表积水多;根据材料可知该湿地生物物种不断减少,湿地是动植物栖息地,湿地被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对河流具有调蓄功能,湿地减少会导致该地区水旱灾害加剧。(2)橙汁加工工业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根据图中柑橘分布可知,该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巴西柑橘种植面积广,产量大,橙汁加工的原料丰富;橙汁加工业发达;位于沿海地区,海运便利,且离欧美国际市场较近。(3)据图可知,巴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比重较大。利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发展新能源,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资源开发;增加就业机会;同时也可以缓解能源短缺的危机,以及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答案:(1)降水丰富,河水易泛滥,水源补给丰富;地形平坦,排水不畅。危害:生物多样性减少;水旱灾害加剧。

(2)东南沿海。原因:柑橘种植面积广;橙汁加工工业发达;海运便利;离欧美市场较近。

(3)新能源、清洁能源比重大。经济意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资源的开发;社会意义: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缓解能源危机;环境意义: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利于环境的改善。

[学生用书P207]

(2016·潍坊一模)贵州矿产资源丰富,煤、铝土等主要矿种优势显著。西部大开发十几年来,贵州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基地之一,但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据此完成1~2题。

1.贵州采矿工业导致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可能是()

A.露天矿表土剥离易造成严重的土地沙漠化

B.矿区道路铺设极易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C.重化工业体系多高耗高排产业,环境污染严重

D.燃煤发电、洗煤、炼煤、炼焦等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生态退化

2.围绕能源开发,贵州适合构建的产业链主要有()

①煤—电—钢②煤—焦—化③煤—气—液

④煤—电—铝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第1题,贵州是在丰富的矿产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矿产基地,以污染严重的重化工业为主。第2题,贵州煤、铝土等主要矿种优势显著,可以煤炭为基础构建煤—焦—化等产业链;利用煤炭能源和铝土矿,发展高耗能的煤—电—铝产业链。

答案:1.C 2.D

(2016·河南开封高级中学摸底)不丹北部与我国西藏自治区接壤,森林覆盖率达72%,经济以传统的种植业、林业与牧业为主。读不丹略图,回答3~4题。

3.关于该国自然环境说法正确的是()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

第十四讲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课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考点一: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一)能源的分类 [情境导入]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能源,人类社会的进步更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应用,你会对能源进行分类吗? [自主复习] 人类使用的能源很多,能源是如何分类的?请同学们结合已学知识完成下表:(学生讨论填表) [诱导点拨] 按基本形态:一次能源:从自然界直接得到的能源。如煤炭、石油等 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所得到的另一种形态的能源。如如电 力、汽油、焦炭等 (二)资源开发条件 [学法指导]课件展示:

[诱导点拨]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有:(开发条件不同于开采条件,区域的开发条件包括区域的资源状况、市场条件、交通条件等;而开采条件仅是资源状况中的一项。) [典例解剖1](2010·四川文综)下图是20XX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 构图。读图回答7~8题。 (1)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B.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C.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 D.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2)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 ) A.水能资源蕴藏量小 B.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C.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 D.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 【解析】①省天然气比例较其他省份大,为四川省;②省原油比例较大,为黑龙江省;③省水电所占比例较其他省份大,水电主要是黄河上游的水能开发,为甘肃省;④省煤和石油比例大,应为河北。 第(1)题,四省能源结构以矿物能源为主,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习题(5)

精心整理第三讲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基础题组 山西省是我国煤炭大省,其所在的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输出地。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三题。 1.把能源工业作为黄土高原地区的主导产业的条件是( ) ①丰富的能源资源②良好的开采条件 ③适中的地理位置④便利的水陆交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黄土高原地区工业结构按其优先重点发展的顺序是( A.有色金属冶炼、煤化学工业、电力、煤炭 B.煤化学工业、煤炭、有色金属冶炼、电力 C.煤炭、煤化学工业、电力、有色金属冶炼 D.煤炭、电力、有色金属冶炼、煤化学工业 3. A.西南、西北地区 B. C.东北、华北地区 D. 该区域有隔离护坝、公路、 露天采煤区生态建设理想图示 4.(2017( ) A.A B.B 5.(2017江西重点中学盟校一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公路建设与固沙草方格有关 B.该区生态建设末期以工程措施为主 C.建隔离护坝主要是为了防止飞沙进入河道 D.该区生态建设初期以生物措施为主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煤、铝土等主要矿种优势显着。西部大开发十几年来,贵州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基地之一,但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贵州采矿工业导致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可能是( )

A.露天矿表土剥离易造成严重的土地沙漠化 B.矿区道路铺设极易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C.重化工业体系多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环境污染严重 D.燃煤发电、洗煤、炼煤、炼焦等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生态退化 7.围绕能源开发,贵州最适合构建的产业链主要有( ) ①煤—铁—钢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电—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青海省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加上近年来新能源的开发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8.图中新能源主要包括( ) A.风能、太阳能 B.核能、太阳能 C.核能、地热能 D. 9. A.纺织工业 B.电子工业 C.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0.( ) A.地势起伏大, B. C.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 D.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 11.发展风电的生态意义在于( ) A.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B.减轻当地酸雨严重问题 C.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D.减少对煤炭资源的依赖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9版)

普通高中 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前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提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003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知道了十余年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基本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效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效推动了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面对新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面对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 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本次修订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乘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建设美丽中国,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其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1.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通过高中地理学习,是学生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级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 2.构建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坚持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并重,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精选利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在和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

2017年高中地理会考资料汇总

2017年高中地理会考资料一) 主要经线及穿过的地理事物: 0o经线:穿过欧洲和非洲西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伦敦、英吉利海峡、巴黎(0o东侧)、伊比利亚半岛东侧、地中海、撒哈拉沙漠、西非、几内亚湾等。 30oE :穿过欧洲中部、非洲东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北端、芬兰与俄罗斯的国界、摩尔曼斯克(30O东侧)、莫斯科(30O东侧)、东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交界处、黑海海峡东侧、小亚细亚半岛(西侧)、地中海、开罗、尼罗河、苏伊士运河、东非高原(西侧)、南非高原东海岸等。 60oE :穿过亚洲西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乌拉尔山脉、咸海、伊朗高原(伊朗与阿富汗的国界)、阿拉伯半岛东侧、阿拉伯海等。 90oE :穿过亚洲中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叶尼塞河(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中 西伯利亚高原界河)、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昆仑山东侧(青海与新疆、西藏的界线)、不丹、恒河河口三角洲、孟加拉湾等。 100o E:祁连山脉、青海湖、横断山脉(大理) 110o E:包头、晋陕交界、华山、巫峡、桂林、雷州半岛、琼州海峡、海 南岛中部 120OE:穿过亚洲东部和澳大利亚西侧。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勒拿河(东侧)、 漠河西侧、大兴安岭(东侧)、秦皇岛、渤海中部、青岛、太湖、上海(东侧)、杭州、 福州、台湾西侧、菲律宾群岛西侧、马来群岛、澳大利亚西部。 1500E:穿过亚洲、澳大利亚东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东西伯利亚山地、千岛群岛、日本群岛东侧、新几内亚岛东侧、大分水岭、澳大利亚东侧拉、悉尼)等。 1800经线:与国际日期变更线基本吻合,穿过太平洋中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白令海、阿留申群岛、图瓦卢、斐济、新西兰以东等。 150OW:穿过美国的阿拉斯加州中部、夏威夷群岛东部。 120OW :穿过北美洲西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落基山、西海岸(洛杉矶) 90oW :穿过北美洲中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德逊湾、苏必利尔湖西侧、密西西比河河口、墨西哥湾中部、中美洲。 60oW :穿过北美洲东部、南美洲中部。主要有拉布拉多半岛东侧、纽芬兰岛(西部)、加勒比海(东部)、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南极半岛。 2017年高中地理会考资料二) 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⑴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

能源资源的开发习题

中国既是能源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但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0. 3%、欧盟的16. 8%、美国的28 . 6%。读“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的结构(煤、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能源)图” , 回答下列各题。 1 ?甲、乙、丙、丁四种能源分别是指() A.石油、煤、水电、天然气 B ?煤、石油、水电、天然气 C.天然气、石油、煤、水电 D ?煤、天然气、石油、水电 2?中国能源消费中,目前需要大量进口的能源在两图中是指() A.乙、b B .丁、c C .乙、d D .丙、d 3?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A.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B .多高能耗、高产出的工业 C.能源利用的技术水平较低 D .工 业布局不合理 乙醇是一种新型的清洁燃料。下图为柴油、汽油与乙醇成本的比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汽油相当的是 A、甘蔗 B、玉米 C、甜菜 D、小麦 5 . 2030年乙醇 ①可以完全替代化石燃料②大量使用利于减 轻大气污染 ④大规模使用会引 ③生产成本因科技发展而降低

4 . 2005年由下列原料生产的乙醇,其成本与柴油、 吃产成勲鬼用 L1 UM: fc*崔蛍小左

发经济危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012年11月20,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专家研讨会在市召开。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二氧化碳 6. 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 在 () ① 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7. 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说确的是 () ①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 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生物乙醇”是一种清洁能源,传统生产主要以甘蔗、玉米、薯类为原料制取,目前已研发出由木 质纤维素(如 秸秆)炼制乙醇。对比传统生产,新制取方式的意义不含 A.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B ?综合利用资源 C.缓解“与人争粮”的矛盾 D .降低原料成本 读 “世界部分国家 和区域生 产、消费碳排放柱状图 及人口数量折线图 ”,回答下列各题 9.有关我国碳排放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消费的他国碳排放量是由于出口产品所产生的 B. 消费的本国碳排放量小于消费的他国碳排放量 C. 生产的碳排放量有一部分通过产品出口到他国被消费 炼铁炼钢铸造电石 民用 L _ _1 — - I ________ I I 焦炉气—焦化 煤焦油 发电冶金其他 I I ] f I 燃料气 部分 回收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导学案

高二地理 DL-2013-02-13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省为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结合实例,理解中国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 【重点难点】 2.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学法指导】 读图分析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 结合实例,理解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 【学习过程】 【自学评价】 一、能源的分类 1.可再生能源 包括____、风能、______、潮汐能、______等。 2.非可再生能源 (1)类型: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等矿物能源。 (2)特点:数量有限,若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__________________。 二、资源开发条件 1.煤炭资源丰富,____________。 2.市场________。 3.位置适中,______________。 三、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煤炭开采量 如图中的①____、②____、③____、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逐步形成了以________运输为主、________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1)建设坑口电站:使电力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变输煤为输____。 (2)发展炼焦业:为____________发展提供能源,向外输出________。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1.改革开放初期的产业结构 2.措施 进行____________,主要构建了煤—电—铝、______________、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______。 3.效果 形成____结构,实现了________的升级。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加强矿区的生态环境建设:通过__________措施,结合土地的复垦,充分利用厂矿的人力、财力和科技优势,建立集约经营的高效蔬菜、水果及______生产基地。 2.提高煤的利用技术:以__________为先导,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技术和废弃物利用技术,推进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1)对于占地面积较大且容易自燃引起空气污染的煤矸石,主要用于________、________和填充露天矿坑及塌陷区;对于选煤厂产生的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 (2)对于废水,主要采取__________的办法。 3.调整产业结构 (1)对原有__________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2)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旅游业。 【疑难辨析】 一、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开发条件评价的容 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和方向由区域能源开发条件所决定,具体如下图所示。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研读心得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研读心得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研读心得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在国际竞争加剧的同时,国际之间的合作也得到了加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文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现代公民的要求体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党的十九大强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随着地理科学的持续发展,新的理论与研究给高中地理课程带来新的学科资源与发展活力。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风向标、主基调,素养导向的教学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课程相衔接的基础学科课程,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涵盖四个方面:人地协调观(一种重要的自然观和发展观)、综合思维(一种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区域认知(一种认识地球表面复杂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地理实践力(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新理念、新实践、新思维在地理课堂中不断涌现,地理课堂的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各具特色,兼具别样优势的方法使地课堂精彩纷呈。不论什么样的形式,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程度。研读新课程标准,回归课堂,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我们有更加清晰准确的学习的方法与教学策略。 第一,精心研究、明确方向。“方向比努力更重要”,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任务量大,而时间较为紧张。研读新课程标准,理解课程目标从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变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现教学由“教书”到“育人”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我们只有对这些内容研究透彻,在指导学生学习及复习备考的环节中,才能做到明确思路,做到知识无遗漏,能力有侧重,避免简单教教材,使有效资源最大化。 第二,素养导向,课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概念,如何与学科知识结合,这是实践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科知识,但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止于知识。学科知识是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知识的学习提升、转化为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我们需合理优化课堂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源于课本而不限于课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2017年高中地理会考资料汇总

2017年高中地理会考资料(一) 主要经线及穿过的地理事物: 0o经线:穿过欧洲和非洲西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伦敦、英吉利海峡、巴黎(0o东侧)、伊比利亚半岛东侧、地中海、撒哈拉沙漠、西非、几内亚湾等。 30oE:穿过欧洲中部、非洲东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北端、芬兰与俄罗斯的国界、摩尔曼斯克(30o东侧)、莫斯科(30o东侧)、东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交界处、黑海海峡东侧、小亚细亚半岛(西侧)、地中海、开罗、尼罗河、苏伊士运河、东非高原(西侧)、南非高原东海岸等。 60oE:穿过亚洲西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乌拉尔山脉、咸海、伊朗高原(伊朗与阿富汗的国界)、阿拉伯半岛东侧、阿拉伯海等。 90oE:穿过亚洲中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叶尼塞河(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中西伯利亚高原界河)、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昆仑山东侧(青海与新疆、西藏的界线)、不丹、恒河河口三角洲、孟加拉湾等。 100oE:祁连山脉、青海湖、横断山脉(大理) 110oE:包头、晋陕交界、华山、巫峡、桂林、雷州半岛、琼州海峡、海南岛中部 120oE:穿过亚洲东部和澳大利亚西侧。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勒拿河(东侧)、漠河西侧、大兴安岭(东侧)、秦皇岛、渤海中部、青岛、太湖、上海(东侧)、杭州、福州、台湾西侧、菲律宾群岛西侧、马来群岛、澳大利亚西部。 150oE:穿过亚洲、澳大利亚东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东西伯利亚山地、千岛群岛、日本群岛东侧、新几内亚岛东侧、大分水岭、澳大利亚东侧(堪培拉、悉尼)等。 180o经线:与国际日期变更线基本吻合,穿过太平洋中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白令海、阿留申群岛、图瓦卢、斐济、新西兰以东等。 150oW:穿过美国的阿拉斯加州中部、夏威夷群岛东部。 120oW:穿过北美洲西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落基山、西海岸(洛杉矶) 90oW:穿过北美洲中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德逊湾、苏必利尔湖西侧、密西西比河河口、墨西哥湾中部、中美洲。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30讲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学案人教版

第30讲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 基础全面梳理 一能源结构与分类 中国与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2007年) 1.结构 我国能源以A□ 01煤炭、石油为主;世界能源以B□02石油、煤炭、天然气为主。2.分类 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潮汐能、□ 03太阳能等 非可再生 能源主要包括□ 04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1.□0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2.市场广阔。 3.位置适中,□02交通比较便利。 三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煤炭开采量:形成了大同、平朔、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逐步形成了以□01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1)建设□ 02坑口电站: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2)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焦炭。 变输煤为输电的不利影响:一是发电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加剧水资源紧张; 二是加重本地区的环境污染,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四 山西省能源的综合利用 在分析“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的相关问题时,常用到的术语有:能源的综合利 用、调整产业结构、构建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等。 五 山西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工矿区生态环境建设 (1)生态问题的成因??? □ 01露天矿表土的剥离 井矿巷道的建设 矿区□ 02道路的铺设 (2)措施:通过工程及生物措施,结合土地的□03复垦,建立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 2.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以□ 04技术创新为先导,大力推广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3.调整产业结构 以□ 05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山西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1)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06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2)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07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等。 4.治理“三废”,建设生态环境 (1)“三废”的产生:□ 08燃煤发电、洗煤、炼焦等重化工业的发展。 (2)治理措施??? 改变传统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提高煤炭的□ 09综合利用技术和废弃物利用技术推进□ 10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2017年地理高考真题全国卷一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卷)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 .常绿硬叶林D .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不同 D .行政管辖不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气温B.降水C.光照 D .土壤

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至1930 年,海德堡已成立了 6 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完成4?5题。 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A.市场营销成本 B.原料成本 C.劳动力成本 D ?设备成本 5.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 A ?产量大B.价格低 C .款式新 D . 质量优 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

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 6 ?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 . 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 C .约为210毫米 D ?远小于210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 ?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 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 ?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 C .湖水富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

能源资源的开发习题

中国既是能源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但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0.3%、欧盟的16.8%、美国的28.6%。读“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的结构(煤、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能源)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丁四种能源分别是指( ) A .石油、煤、水电、天然气 B .煤、石油、水电、天然气 C .天然气、石油、煤、水电 D .煤、天然气、石油、水电 2.中国能源消费中,目前需要大量进口的能源在两图中是指( ) A .乙、b B .丁、c C .乙、d D .丙、d 3.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B .多高能耗、高产出的工业 C .能源利用的技术水平较低 D .工业布局不合理 乙醇是一种新型的清洁燃料。下图为柴油、汽油与乙醇成本的比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2005年由下列原料生产的乙醇,其成本与柴油、汽油相当的是 A 、甘蔗 B 、玉米 C 、甜菜 D 、小麦 5.2030年乙醇 ①可以完全替代化石燃料 ②大量使用利于减 13--14高三总复习 地理习题 总第(43 )期 姓名 班级 学号 命题人:辛银良 校对人:黄淼良 课题:能源资源的开发

轻大气污染 ③生产成本因科技发展而降低④大规模使用会引发经济危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2年11月20,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专家研讨会在太原市召开。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 )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当地大气、水的污染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生物乙醇”是一种清洁能源,传统生产主要以甘蔗、玉米、薯类为原料制取,目前已研发出由木质纤维素(如秸秆)炼制乙醇。对比传统生产,新制取方式的意义不含 A.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B.综合利用资源 C.缓解“与人争粮”的矛盾 D.降低原料成本 读“世界部分国家和区域生产、消费碳排放柱状图及人口数量折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9.有关我国碳排放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消费的他国碳排放量是由于出口产品所产生的

江苏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地理一

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地理一) 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重要任务。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 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所组成。高中地理必修课程由“地理 1 ”“地理2”“地理3”三个模块所组成,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和融合。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 “环境保护” “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七个模块组成,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等各个层面,选择的内容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出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自2005 年9 月开始,江苏省进入了新一轮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面对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其中,一个突出的困难表现为教师使用课程标准时普遍感到教学深度、广度难以把握。《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是国家对基础教育地理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高中地理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强化教师的课标意识,充分发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教学和评价的指导作用。为了贯彻落实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帮助教师科学地把握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推进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特制定《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下称为《高中地理教学要求》)。《高中地理教学要求》主要是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 进行梳理和细化,针对其中的具体内容提出较为明确的教学要求,帮助教师恰当地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为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且操作性强的教学建议。 《高中地理教学要求》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内容标准” ,涵盖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当中三个必修模块(“地理1”“地理2”“地理3”)。二是“学习要求”,主要是依据各项内容标准提出的具体学习要求。学习要求涉及三个必修模块和四个选修模块中应掌握的地理基本知识、原理和规律,并进一步明确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2017年上海高中地理等级考试真题及答案打印版

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地理试卷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与答题纸。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分析题,所有试题均为简答题。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与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椰林婆娑送天舟”。选择海南文昌作为我国又一个卫星发射基地的重要影响因素就是 A.纬度 B.地貌 C.水文 D.气候 2.当地时间某日14时,一架飞机从东京国际机场(东9区)起飞,大约3小时后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到达时的北京时间约为 A.14时 B.15时 C.16时 D.17时 3.2017年3月智利比亚里卡火山再次爆发。火山喷出的岩浆物质冷凝形成的岩石就是 A.玄武岩 B.花岗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 4.我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能对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进行精密观测。这些天气现象主要出现在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散逸层 5.在亚欧大陆某些沿海地区,常会出现“东风送雨”现象。在下列气候类型中,最可能出现这一现象的就是 A.热带沙漠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6.2016年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近38毫米,上升幅度为30多年来最大。如果这一现象持续下去,沿海城市可采取的应对措施就是 ①提升防潮排涝能力②控制城市地面沉降 ③加速城市化进程④植树造林修复生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6修改版高中地理课标[精品文档]

前言 2014年12月,教育部全面启动对2004年开始施行的各学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本次修订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针,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成既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又复活我国实际情况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承载着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在“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国家教育改革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04年启动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走过十年历程,取得了显著成就,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面对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面对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面对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现行普通高中课程还有某些亟待改进之处。课程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必修不断深化。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进行修订,正是推动课程与时俱进、深化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 2012---2014年,教育部组织了对国内外普通高中教育的专题调研,深入分析总结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十年来取得的成绩、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比较研究了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和主流趋势,重点研究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与性质、普通高中课程的任务、普通高中课程的结构以及实施课程的保障措施等问题,为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教育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结合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际,教育部作出了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部署,明确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的主要任务。第一,凝练核心素养,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核心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表现。凝练学科核心素养,厘清本学科教育对学生成长和终身发展的独特贡献,通过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坚持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精选课程内容,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提出教学实施、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的建议。 第二,进一步明确普通高中教育定位,坚持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的统一。本次修订在强调共同基础的同事,强化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在课程结构上适当压缩必修课程的内容和课时,提高选修课程所占的比例;在课程内容安排上精选必修内容,以强化共同基础。同时,尽可能呈现不同类别和水平,为学生选择课程提提供可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第三,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人才培养要求。各学科以核心素养为统领,将具体教学目标进行水平划分,形成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该标准不仅要在引导教师把握人才培养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教学设计和实施水平中发挥作用,而且要在帮助学生学习、进行过程性作业评价、指导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命题中发挥作用。 第四,优化内容结构,促进普通高中教育与高考改革对接。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应与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接,相互促进。修订后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明确了必修、选修内容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校考试招生的对应关系。基本思路是:必修指向学业水平考试的合格性考试;选修1指向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和高考;选修2由学生自主选择,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可在高校自主招生中体现。这样的结构安排,既坚持了普通高中教育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统一,也较好地实现了教与考对接协调,方便教,方便学,方便考。 第五,增强可操作性,力争“好用、管用”。本着为教学服务、为考试评价服务、为编写教材服务的原则,突出标准的可操作性,切实加强对教学实施、考试评价、教材编写的指导。每一个模块由“内容标准”“教学提示”“学业要求”组成,增加教学、评价案例,同时通过学业质量标准,细化评价目标,凸显标准对教学和评价的指导性。

2017上海高中地理合格考(最新整理)

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地理试卷 (2017 年6 月)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题,包括填空题和简答题等类型。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 80 分,每小题 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A.土星 B. 木星 C. 水星 D. 天王星 2.月球表面环形ft密布,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火ft喷发②陨星撞击③太阳风吹拂④风力堆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地球上大潮发生时的月相是 ①新月②上弦月③满月④下弦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周六,当地时间 20:30,全球多个城市的地标建筑都会熄灯一小时,以响应全球“地球一小时”活动。下列城市中最早熄灯的是 A.伦敦(零时区) B. 上海(东八区) C. 东京(东九区) D. 纽约(西五区) 5.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于 A. 23°26′N纬线 B. 26°23′N纬线 C. 23°26′S纬线 D. 26°23′S纬线 6.去年暑假小林乘坐高铁,一路向北游玩了上海、南京、济南和北京等地,游玩期间,白昼最长的城市是 A.上海 B. 南京 C. 济南 D. 北京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 学校:嘉应学院 年级及班级:1306班 授课教师:黎玉娟 授课时间:第 10 周星期二第 4 节 上课题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必修3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年4月第3版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P4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尝试评价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2)学会阅读饼状能源消费结构图,理解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及影响。(3)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具体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尝试评价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

(2)学会阅读饼状能源消费结构图,理解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及影响。(2)小组合作探究及阅读相关图表,了解我国如何加强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充分认识能源对人类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能源消费观念和环保意识。 (2)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特别要理性地看待山西省能源大省的地位。 【教学重点】 掌握资源开发条件的分析思路。结合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尝试评价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 【教学难点】 通过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分析,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具体措施。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探究学习法 【教具】打印图纸(中国煤炭分布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分钟) 二、引入新课(3分钟) [讲述] 请同学们翻到39页,阅读文字部分,了解一下我们新章节中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方法指导] 学习资源的思维方法:资源条件——开发现状——今后出路——环境保护(从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过渡]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本章的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山西省为例。 【板书】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山西省为例 三、讲授新课(25分钟) [提问] 那么什么是能源呢? [学生回答] 可以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提供动力和热量的自然资源。[讲述] 同学们都知道,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充足的能源,充足能源供应是保证经济发展跟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

2020新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本模块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地球科学基础,自然地理实践,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理解一些自然地理现象的过程与原理,增强对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进行观察、识别、描述、解释、欣赏的意识与能力,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 【内容标准】 1.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1.3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1.4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5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1.6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1.7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1.8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9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10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11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1.12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本模块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人口,城镇和乡村,产业区位选择,环境与发展。 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特点,树立绿色发展、共同发展、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内容标准】 2.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2.2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特征,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2.3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2.4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2.5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2.6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7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举措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2.8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2.9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2.10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2.11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的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案(2)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2006年初,山西省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进一步深化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升经济运行的素质和效益、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加快“中部崛起”为中心,以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为方向,加快农业产业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优势产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新型支柱产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将我省建设成为国家的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到2010年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达到全国中等或更高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趋于良性循环,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推进新课 师 为实现山西煤炭工业的持续发展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板书: 三、产业结构调整 师 (教师运用媒体呈现如下地图及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展示“山西省产业结构图(2001年)”。 展示学生阅读材料: 山西省人均耕地0.14公顷,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土地质量不高,有效降雨少,无霜期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不高,种植业是“好的不多,多的不好”。 煤炭工业是全省经济的核心部门,全省铁路运力的98%用来运煤,财政收入的70%来自煤炭,煤炭工业的产值及上缴利税占全省工业总产值和上缴利税的37%,农民人均收入的1/6来自煤炭。 生 探究:目前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存在哪些问题?山西省的工业结构给山西省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师 山西省产业结构中以第二产业为主,而第二产业效益不高,第一产业基础不牢,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产业结构的低效益,严重影响着山西省的经济增长,影响了山西在全国的经济地位。 山西省的工业结构单一,以煤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首先对运输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03年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与"选修"课程组成。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3.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三、课程设计思路 1.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2.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3.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高中地理共同必修课程共6学分,由“地理1”、“地理2”、“地理3”(各2学分,36课时)三个模块组成,涵盖了现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