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延安鲁艺的创立和发展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延安鲁艺的创立和发展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延安鲁艺的创立和发展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延安鲁艺的创立和发展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延安鲁艺的创立和发展对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1938年4月10日,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正式成立,此时正值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三阶段(1937~1945),日本全面侵华期间。鲁迅艺术学院的成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造就了一批具有远大的理想、丰富的斗争经验和良好的艺术技巧的一派文艺工作者。鲁迅艺术学院在创立和发展中,对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影响作用。从文化艺术角度进一步揭露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任务,即彻底铲除压在劳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帝国主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证。毛泽东在在题词中说到“抗日的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鲁艺的教育方针从多个角度团结与培养文学艺术的专门人才,致力于新民主主义的文学艺术事业。为新民主义革命培养出了无数的革命人才。在民族解放的大时代去发展广大的艺术运动,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指导下,实现文学艺术在推动革命进步方面的巨大作用。

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1938年之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由于中国政治生力军即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这个文化生力军,就以新的装束和新的武器,联合一切可能的同盟军,摆开了自己的阵势,向着帝国主义文化和封建文化展开了英勇的进攻。这支生力军在社会科学领域和文学艺术领域内,新民主主

义革命期间,尤其是1940到1945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这个文化新军的锋芒所向,从思想到形式,无不起了极大的革命。其声势之浩大,威力之猛烈,简直是所向无敌的。其动员之广大,超过中国任何历史时代。另外,鲁艺期间,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中国开始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是成功整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武器,从而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形成其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思想理论基础。

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量的革命人才。

1938年2月,毛泽东在鲁迅艺术学院一篇杂志文章中指出,艺术是宣传、发动与组织群众的最有力的武器,培养抗战的艺术工作干部已是不容稍缓的工作,因此创立鲁迅艺术学院,要沿着鲁迅开辟的道路前进探索救国道路。抗日战争时期,鲁艺贯彻执行党中央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和文艺方针,把学习与创作实践结合起来,成为学习、研究、实践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和贯彻中国共产党文艺方针的一个重要基地,培养了一大批党的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一些文学家、艺术家、记者成为日后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力量的主力军,鲁艺还创作了诸如歌剧《白毛女》、歌曲《南泥湾》《黄河大合唱》等一大批在抗日战争时期极富影响力的作品,活跃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文化生活,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展,并对中国现代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延安时期经典版画 铭刻峥嵘岁月传递赤子情

复制网址 转帖到:新浪微博豆瓣网人人网搜狐微博 作者:代倩2011-08-03 17:27:31 来源:《西安晚报》 上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倡导的新木刻版画运动风靡全国。当时,以革命“圣地”延安为中心,涌现出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版画大家:古元、力群、胡一川、石鲁、刘旷等等。他们创作的《狼牙山五壮士》《黎明》《人民子弟兵》《丰收》等经典版画,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昂扬的革命斗志铭刻特殊的革命岁月,在现代版画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为庆祝建国60周年,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等诸多美术馆近期将联合推出“延安颂——红色经典版画艺术”大型回顾展。从本期起,我们分上、中、下三期,为大家介绍著名版画家,以及诸多延安时期的经典作品。 彦涵:艺术呈现“五壮士”事迹

《狼牙山五壮士》系列之一

《给农民看病》 《狼牙山五壮士》是上世纪40年代风靡全国的经典木刻连环画,由著名版画家彦涵在延安完成。1945年,周恩来把这套木刻带到重庆,送给美国记者,自此五壮士的故事在世界各国流传。 彦涵的木刻以朴素、粗犷、浪漫的风格著称。1935年,他进入国立杭州艺专学习绘画,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放弃赴法国巴黎的留学机会,成立抗日救亡宣传队。1938年夏,他徒步行走11天来到延安,开始了战士兼画家的战斗生涯。他根据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创作了16幅木刻作品,其以浪漫主义的风格、简洁别致的构图震撼人心,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用艺术鼓舞起人民的斗志。新中国成立后,彦涵又创作了一系列反映农村生活和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版画,如著名的《打草鞋》《挖野菜》等。其中,为中国军事博物馆创作的大型套色版画《百万雄师过大江》,以磅礴豪迈的气势、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风格,成为中国现代版画史的经典之作。

探索史(旧民主主义革命)

探索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专题 近代中国不同阶级、阶层的探索 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体内容详见后面关于太平天国的“热点问题”) 2.地主阶级 (1)新思潮的萌发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①背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②代表人物: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③根本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④目标(口号):自强、求富。 ⑤洋务事业:兴办近代企业(创办军事工业——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是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是福州船政局;创办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⑥破产: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⑦失败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⑧历史作用:客观上为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派出了

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 3.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 ①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③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机。 ④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⑤失败原因:维新派自身的局限(一是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二是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三是惧怕人民群众)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⑥意义: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改善了社会风习。 ⑦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企图通过走自上而下的改良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是根本行不通的。 4.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体内容详见后面关于辛亥革命的“热点问题”) 5.新文化运动(先进的知识分子,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①背景: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华,军阀混战);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思想(民主共和思想与尊孔复古逆流尖锐冲突)。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级、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级、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一、农民阶级的探索 ①太平天国以拜上帝教来发动农民群众。 ②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前者平均分配土地和生产所得,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纲领性文件,但绝对平均的思想不切实际。后者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③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天京事变。 ④历史意义: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撼动了清政府统治根基;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冲击了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冲击了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⑤失败原因: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根本原因),拜上帝教不科学,未能正确对待儒学,视西方人为“洋兄弟”。 ⑥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虽然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二、地主阶级的探索

(1)爱国、开明有识之士的探索 ①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翻译西方书刊,编成《四洲志》。 ②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洋务运动 ①目的:挽救清政府统治危机。 ②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③口号:“自强、求富”。 ④举办洋务事业:近代企业(军工、民用);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⑤失败标志: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⑥历史作用:促进了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带来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改变。 ⑦失败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三、资产阶级的探索 郑观应等早期的维新思想具有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以及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1)维新派掀起戊戌维新运动 ①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教案人 教新课标版 学习目标: (1)简述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知道黄埔军校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毛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共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曲折。 学习重点: (1)五四精神、长征精神的内涵。 (2)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红军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3)对中国革命历程的认识。 学习难点: (1)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概念的理解。 (2)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认识。 学习方法:导学法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回顾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 阶段:1、五四运动与中共创立(1919-1924年) 2、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3、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4、抗日战争(1937-1945年) 5、解放战争(1946-1949年)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一、1919---1924年五四运动与中共创立 1、五四运动 导火索: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时间:1919.5.4---6.28 主力:北京学生-------上海工人 领导: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知识分子) 主要口号: (1)“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2)“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3)“废除二十一条” (4)“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成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意义: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为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准备。 五四精神:核心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24*延安,我把你追寻 1.认识“延、昔、笋”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重点 理解诗中的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等具体事物的含义。 难点 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1.字词教学 本课的“延、昔、笋”等7个生字都是要求会认的字。其中“炕”是后鼻音,“笋”是平舌音,教学中要注意发音。 2.阅读理解 这首诗歌语句优美,层次清晰,教学时,教师要通过范读,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认识,然后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理解文中“追寻”的到底是什么。其次对于诗歌中提到的“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几个地方,可以采用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提到的这几个有代表性、有象征意义的地点。诗歌中的“老牛破车”“宝塔山”需要配上图片及说明性文字,让学生理解其内在的含义。 3.表达运用 这首诗中第一、二小节语言优美,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此为范例,尝试仿写。注意这是由两部分组成的,格式是:比喻句+事物,句式是“像……在……追寻你,什么地方的什么”。 1.预习提纲 (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南泥湾开荒”“杨家岭讲话”等内容。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3)再读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2.多媒体课件 “南泥湾开荒”“杨家岭”相关图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导入新课,随文识字,初步感知 1.教师谈话: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回忆那峥嵘岁月,我们忘不了延安,忘不了那激励我们的延安精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步伐,走进延安,去感知那如火的战斗岁月。(课件出示图片:延安窑洞、梨园、南泥湾开荒、毛泽东杨家岭讲话。也可出示相关视频课件) 2.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借助课本上的注音认识生字,读准字音。用着重号画出诗的韵脚,并说说全诗押的是什么韵。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全诗押的是ɑng韵,韵脚是:光、阳、香、场、琅、炕、响、梁、煌、翔、想、光、阳。 3.再读全诗,想想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是什么意思。(追寻延安精神)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使用激情的语言,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明诗歌的主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语,整体感知 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 翩翩归来:轻快地来临。 昔日:往日。 满目琳琅: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

论大革命时期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

论大革命时期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 发表时间:2017-05-03T14:48:55.440Z 来源:《文化研究》2017年1月作者:何昊阳 [导读] 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使得其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的探索有了很大的进步。 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 130022 摘要:在中国革命时期,因为毛泽东始终是在战斗中的第一线,所以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从而实际的情况出发,不可以墨守成规,反对本本主义,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使得其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的探索有了很大的进步。 关键字:大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中最为核心的一项内容。所以在系统理论进行建设和完善的时候,是一个非常长的历史过程。在大革命的时期,中国的革命还主要是在早期的实践革命家马克思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而在实践的过程中,依靠全党的共同探索和不懈的努力,终于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同时也就其中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探索。 一、对无产阶级领导权的认识和探索 在中共四大上,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权进行了明确的确定,指出应该有无产阶级进行领导。毛泽东也在这个时期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和阐述,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的运动中是主要力量。但是在过程中,因为全党对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视程度不够,放弃了领导权,最后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这让毛泽东认识到了其领导权的重要性,所以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对大革命的失败进行总结,并分析其原因,道出了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无产阶级没有掌握领导权,造成革命的失败。在这样的基础上,他还总结了该如何建立起无产阶级的领导,最终总结出了要通过政党来实现领导。在农民小资产阶级浓重的环境下,要如何保证党的积极性和先锋带头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全党在当时遇到的最难的问题。而在全党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没有对外国相关的共产主义思想照抄照搬,而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中国发展的现状,在古田会议上提出了要用无产阶级思想来武装起党员,通过这样的特点不断克服各种困难,从而为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提供了非常好的保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主要就是通过农民进行领导,主要是依靠群众、联合中农等有效的消除剥削阶级和地主阶级。土地革命后期,毛泽东又重新区分了资产阶级并对其进行了重新的认识。发现了其在革命的时候,存在这非常大的动摇性和妥协性,从而让民族资产阶级跟上无产阶级一起去参加革命从而取得革命的胜利。 二、明确中国革命的性质 对中国革命的性质来说,党主要就是在召开中共二大的时候,分析了我国的社会性质,同时还分析了我国现在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党对革命性质做出了非常清晰的认识,但是党对其相关的理论还没有有分析清楚。所以在四·一二和汪精卫等人相继叛变革命的时候,这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同时还影响到了党内对革命性质的认识。而在国际上,国际共产主义和斯大林的指导错误更是加剧全党对革命认识的错误。在对革命进行分析的时候,斯大林认为中国革命将会进入到更加高的一个阶段,也就是将要建立起有工人和农民专政的无产阶级政权。而像蒋介石和汪精卫等人对革命的叛变,表示了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对革命的叛变,他们从本来是革命的动力和力量变成了革命斗争的敌人和对象。但是就一年的形式来看,中国那时最大的敌人并不是资产阶级,主要革命的对象应该是买办和乡绅阶级,其主要的特点是各种军阀占据一方势力进行混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革命的发展,所以说资产阶级革命还没有完成,只是暂时的失败。毛泽东也对此进行了深刻的认识和总结,他指出现在的革命任务主要还是反帝反封建,所以依旧还是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如此,而不是反资本主义的革命。 三、对资产阶级进行了更深刻的认识 对于资产阶级的认识是党在对新民主主义探索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对革命的对象、力量、性质和任务都做了充分的分析和认识。因为党对革命的认识,直接决定了党的成败和革命的成功与否,同时在有效的避免党在决策中的“左”倾或者“右”倾错误。 在党的创立时期,党对资产阶级的认识就有着非常大的转变,其起初把资产阶级当作革命的对象慢慢的转变为革命同盟一同的参加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当中,在这样的斗争中,共产党也在一步步的成长当中。党对资产阶级的特点也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特别是毛泽东对其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他指出资产阶级可以分成大资产阶级和中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属,完全的站在帝国主义的一边,是彻底的反革命派,而中资产阶级则存在这一定的矛盾,一方面他们受到了多方面的压迫,比如像外资和军阀的压迫之类,同时因为其是资产阶级的一员,有对革命充满了怀疑,所以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这一部分的革命力量最终会分化出去。这是党在对资产阶级性质进行分析的时候做出了最初的认识,也为后面的理论发展做出了有效的指导。到了后期党对资产阶级性质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在1935年的年底,毛泽东对斗争中的各种认识和实践都做出了细致的分析,并总结了经验和教训。对民族资产阶级有了更加深刻和细致的认识,他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指出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地主阶级的那么多封建性,同时也没有买办阶级那么多的封建性,他们一方面不喜欢受到帝国主义的压迫,另一方面又害怕革命会太过彻底,最终危害到自己的生存,从而造成了他们在进行革命的时候的软弱性。这种认识无疑是非常大的进步,他不但区别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区别,道出了其两面性,而且对这两面的性质和形成的原因做出了有效的分析,可以说是一种重大的进步。 四、探索了中国革命的转变问题 在党的不断壮大当中,党也对自己的前途和发展做出了有效的分析。这里主要就是革命的转变问题,即从民主革命过度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在中共二大的时候,党就对革命的转变做出了两种设想,但是都是照搬西方和俄国的革命方式,其不能很好的对我国革命的现状做出很好的指导。所以在党的早期发展中,没有对资产阶级做出充分的认识,所以在革命转变当中存在这很大的错误认识。毛泽东在革命的发展中,不断的认识到在革命的发展中,革命是不可以超越革命的阶段,就是在进行革命发展的时候,每个革命阶段都是需要经历和慢慢过渡的,通过这样思想的分析,党才做出了正确的革命转变的指导方针。 总结: 综上所述,经过党的奋斗与努力,对民主主义不断的探索和分析,党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有了更新的认识,而在也逐渐形成了具有

必修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新人教版)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 教材内容:五四运动期间,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中国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结束,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一、课标要求: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共的成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理解五四运动和 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明白中共二大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地 位 (2)掌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探讨国共合作对国民大革命的影响,归纳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3)结合中国土地革命时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形势,剖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的正确性 (4)掌握红军长征的背景,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由此探究党的革命路线正确与否对革命的重要性 (5)掌握中共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 (6)掌握解放战争的军事进程,探究国共两党军队一胜一败的历史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在研习本课提供的较多历史材料(包括图片)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 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 (2)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学 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4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2时) 【教学目标】 目 标 内 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武装起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通过对1927年和193年中国革命形势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研究国情,做出科学判断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理论和实践辩证关系的认识能力。 了解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以及红军长征等有关史实,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养成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论从史出 情境再现 问题探究 概括阐释 独立思考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那种坚苦卓绝斗争环境

下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屈不挠的斗志和精神,学习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主义的教育 红军的长征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遵义会议;红军长征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1.武装起义 2.土地革命 3.根据地建设 二、红军的长征 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遵义会议 3.红军长征 重点:武装起义、遵义会议 难点: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工农武装割据 【教学方法】 本节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片、历史歌曲、材料及地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应注意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感知历史中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导入新】 有首歌不知大家听过没有,歌词是"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这首歌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史实?为什么叫"第四军"?这首歌就是在在敌我双方激烈的拉锯状态之下,红四军的生活在各个方面还是极其菲薄的面对严峻的现实,广大指战员始终充满着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去渡过战争难关的这种高尚情操的生动写照中共创立的第一只正规军队是在井冈山根据地建立以后出现的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也是在经历了国民革命失败后的工农武装起义的惨烈失败后,才选择了这样一条正确的道路由此导入新 【讲述内容】 一、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1.武装起义 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极端残酷的镇压为了挽救革命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常务委员会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7 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和斗争

2009年中考历史复习 专题七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和斗争 一.中国近代化探索 1.中国近代化探索:(学习西方三步走) ①学习西方技术:封建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治。 ②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戊戌变法(开启中国政治近代化);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变法,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维护清朝统治。 资产阶级革命派(民族资产阶级);辛亥革命;孙中山;主张: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三民主义) ③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新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南陈北李);民主和科学。 2.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 由学习西方科技到效仿政治制度到学习思想文化。 3.魏源、洋务派、康有为和梁启超、孙中山、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康有为和梁启超:主张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4.2006年是孙中山逝世81周年,列举他的最主要的贡献。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5.鸦片战争和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在政治和文化领域分别发生的变化: (1)政治: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文化:掀起了学习西方热潮,从学习科技到政治制度到思想文化,其中魏源和洋务运动学习科技、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思想文化。 二.五四运动:

79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革命的前途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知识点15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革命前途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重点,反映党的领导集体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本期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改变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毛泽东指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 在党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混淆两个革命阶段性质的“一次革命论”和“二次革命论”的错误。 2009年多项选择题: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内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和主张,其中错误的有 A.“毕其功于一役”B.“二次革命论” C.“无间断”革命D.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解读】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前途问题的内容。新民主主义前途问题实行上就是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曾经有过两种错误倾向:一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把中国革命过程中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割裂开来,只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没有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要在两个阶段之间硬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二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张把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即所谓“无间断的革命”,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把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种观点只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而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二次革命论”和“一次革命论”的观点,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客观发展规律。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必须通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故选A、B、C。至于D是毛泽东提出的正确观点。 2004年多项选择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毕其功于一役” B.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 C.两个革命之间需要有一个资本主义的过渡阶段 D.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E.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解读】本题考查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问题,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理解与掌握情况。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只有认清两者的联系,同时认清两者的区别,才能正确领导中国革命。这是个重大理论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共党内曾经有过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和王明的“一次革命论”两种错误倾向。A项即“一次革命论”的错误,C项即“二次革命论”的错误。B项的观点则是错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各不相同。故只能选D、E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正式版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教学目标】 1.会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通过对五四运动等史实的分析,以及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认识和掌握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历史结论,通过分析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以及两个阶段;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和意义;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大革命失败的标志。 2.难点: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大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 【教学方法】 精彩讲述法 【导入新课】 同学们,想必大家都是共青团团员了吧?会唱团歌不?在这首团歌里面,有一段歌词是这样写的“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那么大家知不知道为什么说五四运动的爆发,会唤起中华民族的觉醒呢?这件发生在86年前的历史事件它是怎么发生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板书课题) 【新授内容】 1、五四风雷: (1)背景: ①国际形势: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简单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以及突出日本利用西欧帝国主义国家无暇东顾而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提出“二十一条”) ②思想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③政治根源: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 (北洋军阀分裂,点明当时的国内背景是军阀的混战) ④阶级条件:工人阶级的壮大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结论: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人民的压榨奴役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⑤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2)五四运动的过程:(讲述北大学生谢绍敏血书“还我青岛”的故事) ①5月:北京学生 ②6月:上海工人 ③结果:初步胜利(结合五四运动的口号讲述) (3)五四运动的性质和评价: ①性质: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 ②历史功绩: A、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启导人民的觉悟和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大鲁艺观后感

《大鲁艺》观后感 最近观看了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大型文艺纪录片《大鲁艺》感受很深,从中了解了那段历史,了解了我们党和领导人在艰苦的环境中对文艺工作、文艺工作者、以及文艺工作对中国革命运动的作用的重视。巍巍宝塔山,深情《延安颂》,耄耋之年的青春记忆……纪录片以口述历史的记录方式,对大批鲁艺老一辈艺术家进行抢救式的记录拍摄,全面阐述了讲话历史意义和精神内涵,再现了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在讲话精神指引下成长、发展,为中国革命文艺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大鲁艺》再现了延安鲁艺的成立、发展过程及其在我国文艺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并以新颖、独特的视角全面、深刻反映了毛泽东同志《讲话》的历史背景、主旨和精神。全片由《宝塔山下》、《延河春晓》、《五月盛会》、《植根沃土》、《风云征程》构成。《大鲁艺》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不仅仅是写了一所特殊大学的历史,而是通过鲁艺人现身说法,再现了同仇敌忾,保卫祖国,捍卫民族尊严的伟大时代;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们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创造中华民族和中国历史辉煌的延安精神;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艺队伍从“小鲁艺”走向“大鲁艺”的光辉实践,表现了革命文艺和新中国文艺发展方向。 观看《大鲁艺》后我感受到当年奔赴鲁艺的一代青年学子,尽管他们来自中国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行业,正像毛泽东所说的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可是他们都是为着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都抱定着一种共同的爱国主义的精神,甚至可以说他们都确立着一种死而无悔的人生理想。当年16岁的贺敬之奔赴延安时,心里想的“就是向往延安”,因为“那是光明的顶峰,那是革命的圣地;”于蓝当年从北平秘密出走到延安时年仅17岁,她说:“我就是希望找一个抗日的队伍,我就是希望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我别的都没有。”在他们的心目中考虑的不是实现革命的理想对他们个人有什么好处,而考虑的是实现革命的理想对国家的未来,对民族的命运,对人民的幸福有什么好处。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放弃了原来相对优厚的物质生活,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成为革命的斗士。如果说,他们对自己也有所考虑的话,那么,他们考虑的只是自己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践行革命的理想,包括以什么样的方式流血牺牲(告别人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必将要面对生命的终结,不同的是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生命。那些奔赴延安的一代人选择的告别方式就是在革命中牺牲!尽管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在迎面扑来的烈火中顽强地活了下来,可是,他们当初都是抱定了赴死的信念。这种死而无悔的革命信念是他们能够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的巨大动力,也是他们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与此相反,如果一个人的人生失去了终极价值的引领,只是根据一种功利主义的原则来确定自己的选择,那么,他的生命也许会闪耀一时,但终究会成为消失在历史岁月中没有任何光艳的尘埃,甚至可能成为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污泥。 鲁艺的成长是有其深远影响的。在延安七年半的时间里,鲁艺开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区别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区别? 答:①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②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从君主立宪制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争取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为政治目标。③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程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④结果与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后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完成,社会性质没改变,在这一意义上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⑤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 革命性质的确定主要决定于革命的领导者及其纲领,对象,结果等因素的综合 (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A:社会性质相同。即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革命任务相同。即反帝反封建 C:性质相同。即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2):其不同点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 A: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 B: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从君主立宪制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党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创建人民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 C: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D:结果与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后结果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意义上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E: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A.革命指导思想不同B.革命领导权不同 C.革命前途不同D.革命对象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单元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探索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历史知识竞赛、推介红色旅游城市、智慧大比拼环节等教学过程,逐步掌握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2.难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选择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四、设计思路

本单元的复习旨在让学生系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道路历程中遭受的挫折、采取的应对策略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从宏观上把握本单元重要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生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巩固基本知识,厘清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本单元的知识框架,提升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活动设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练习题

第三单元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内容: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1.“五四风雷”。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它是新型工人阶级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政党;它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成立仅仅28年,就完成了从林则徐到孙中山八十多年来千千万万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想要完成而没有完成的事业──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自由。 3.“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而国共合作则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的首次尝试;国共合作实现后,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北伐战争胜利进行;由于敌人力量强大、国民党右派的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自身的不足和错误、共产国际指导的错误,最终国民大革命失败。 4.“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进行了极端残酷的镇压,为挽救革命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我党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军队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阶段,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5.“红军的长征”。由于中央领导人的“左”倾错误,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率领红军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知识网络构建】 一、五四风雷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测试题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测试题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五四爱国运动发生于() A.1919年B.1920年C.1921年D.1922年 2.五四运动的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3.(2010东莞中考题)1919年6月5日一个日资纱厂的工人,突破租界巡捕的武警包围,举行罢工,声援学生运动;商务印刷馆、中华书局的工人也参加进来,罢工达到高潮时,参加人数达六、七万。这场工人罢工斗争应发生在() A.北京B.长沙C.上海D.广州 4.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是指() ①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了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 ③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④北洋政府被迫垮台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5.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B.鸦片战争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 6.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举国同庆。如果你想要考察中国共产党 第一次代表大会遗址,应该去() A.北京 B.上海 C.杭州 D.广州 7.“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导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记归踪。”这是董必武重访嘉兴南湖后题下的诗句。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南昌起义 B. 遵义会议召开 C.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D. 秋收起义 8.(2010东莞中考题)下列图中的历史人物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其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的是()

A.B.C.D. 9.中共一大确立党的中心工作是() A.建立党的地方组织 B.制定革命纲领 C.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D.组织和领导农民运动 10.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共“一大”内容的是() A.通过了第一个党纲 B.选举了中央局书记 C.决定建立党的地方组织 D.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 11. 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为北伐战争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的学校是() A.京师大学堂 B.抗日军政大学 C.云南讲武堂D.黄埔军校12.2008年5月,中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中国国民党大陆团访问大陆,在谈判两岸关系时说:“我们应正视历史。面对现实。展望将来……求同存异,创造双赢。”打开历史的闸门。国共两党在第一合作期间领导了()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3.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①张作霖②袁世凯③孙传芳④吴佩孚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4.下列对国民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国共两党因为奋斗目标不同而结束了合作 B.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革命 C.国民政府脱离群众,使北伐战争无法坚持下去 D.北伐军将士不能正确对待取得的胜利,接连遭到失败 15. 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场武装斗争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北伐战争 D.广州起义 16. 8月1日是我国的建军节,这是因为我党的第一支人民军队在这天诞生于() A.南昌起义中 B.秋收起义中C.广州起义中 D.井冈山会师 17.下列人物中参加了南昌起义的是() ①朱德②贺龙③周恩来④邓小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道路是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最早在农村开辟革命根据地的人物是() A.周恩来 B.毛泽东 C.朱德 D.贺龙 19.井冈山有“天下第一山”的美称,主要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 A、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之间的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之间的关系 2013213618 文学院吕锡玥32班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1840年至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进行的革命,而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广大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而中国的革命也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包括农民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由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由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而这些运动和革命失败的结果表明了无论是农民、地主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带领中国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实现民主富强。想要实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必须要有新的领导和指导思想来引领。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辛亥革命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出现和发展,由此也产生了广大的无产阶级,这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好了阶级准备。五四运动的发生让人们看到了工人阶级无穷的力量,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由此旧民主主义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首先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并且新民主主义革命不仅团结了无产阶级,也与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等紧密配合,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在指导思想上,旧民主主义革命视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为金科玉律,而新民主主义革命选择了与中国国情更为契合的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前途上,旧民主主义革命最终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新民主主义革命采取两步走策略,由新民主主义国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家。其相同点是:首先,无论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面对的都是半殖民地半社会性质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都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和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推翻这两座大山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共同的任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