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伴大动脉炎的牙周炎1例(PDF X页)

伴大动脉炎的牙周炎1例(PDF X页)

伴大动脉炎的牙周炎1例(PDF X页)
伴大动脉炎的牙周炎1例(PDF X页)

牙周炎活动期病理变化每日一练(2014.7.22)

牙周炎活动期病理变化每日一练(2014.7.2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均有1个正确答案,请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填涂相应答案代码。每小题所有答案选择正确的得分;不答、错答、漏答均不得分。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1、对肉、鱼类蛋白质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含量10~20% B.生物学价值很高 C.含人体需要的各种必需氨基酸 D.构成模式与合成人体蛋白和弹性蛋白 E.肌肉蛋白质主要是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 2、医师应怎样全面看待健康与疾病()。 A.自然-人群-社会 B.预防-心理-社会 C.生物-心理-社会 D.生物-心理-社会 E.医学-心理-环境 3、我国居住区大气中SO2的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为()。 A.0.15mg/m3 B.0.15mg/m3 C.0.15mg/m3 D.0.15mg/m3 E.0.15mg/m3 4、下列物质在体内彻底氧化,按一分子计算净生成ATP最多的物质是()。 A.葡萄糖 B.草酰乙酸 C.1,6二磷酸果糖

D.3-磷酸甘油醛 E.丙酮酸 5、有一带有耐青霉素基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摄取核酸,可使另外不耐青霉素的细菌转变耐药,此实验证明()。 A.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B.mRNA是遗传物质 C.tRNA是遗传物质 D.rRNA是遗传物质 E.DNA是遗传物质 6、判断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依据是()。 A.CO2-CP↓,pH↓ B.CO2-CP↓,pH不变 C.CO2-CP↑,pH↑ D.CO2-CP↑,pH不变 E.CO2-CP↓,pH↑ 7、强心甙不能用于治疗()。 A.心房扑动 B.心房颤动 C.室上性心动过速 D.室性心动过速 E.慢性心功能不全 8、下列哪项不属于病人的权利 A.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B.基本的医疗

多发性大动脉炎治疗进展_丛晓亮

综 述多发性大动脉炎治疗进展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心内科(200433) 丛晓亮 赵仙先 [摘 要]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多见于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非特异性全身症状及血管狭窄所导致的特征性缺血症状。免疫抑制剂(肾 上腺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对大部分患者有效,但是在减量过程中或停药时往往出现复发。 介入治疗成功率高,但是再狭窄率也较高。血管旁路移植术远期通畅率高,如果患者有明确的 适应证,应予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 [关键词] 多发性大动脉炎 主动脉 肺动脉 免疫抑制剂 1 引 言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肺动脉也可受累。本病好发于育龄期妇女,也可见于男性及其他年龄段人群。临床表现包括非特异性全身症状及特征性缺血症状。全身症状主要有发热、关节痛、盗汗、体重减轻等;缺血症状主要与累及血管的范围及严重程度相关,包括间歇性跛行、脉搏减弱、心绞痛、视力减退、脑卒中等。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世界性疾病,东亚、南亚及拉丁美洲的发病率要高于其他地区,日本的年发病率估计为1.2例/ 10万。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细胞和体液免疫、感染及性激素等多种因素。现有治疗手段仅限于控制炎症反应,缓解症状,对阻止病情进展无明确效果。现将该病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2 药物治疗 2.1 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g l u c o c o r t i c o i d,G C)是当前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一线药物。常用起始剂量为每日0.5~1m g/k g,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逐渐减量,以维持量治疗1~2年。研究表明,大部分急性期的该病患者对G C都较敏感,但在减量过程或停用时绝大多数患者会复发。即使症状得到控制,临床上处于稳定期,潜在的血管损伤也有可能一直进展,不断累及新的血管[1-3]。此外,G C 疗效不佳还体现在维持病情稳定的时间较短, M a k s i m o w i c z-M c K i n n o n等[1]报道,28例该病患者接受随访,其中仅有8例(29%)可长时间(等于或超过6个月)处于稳定期。所以为更好地控制病情及减少大剂量G C的不良反应,部分患者需联用G C及细胞毒药物治疗。 2.2 细胞毒药物 目前尚无研究显示哪种细胞毒药物对多发性大动脉炎有明显疗效,所以应根据患者对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选择药物。甲氨蝶呤是治疗该病最常用的细胞毒药物,推荐起始剂量为每周0.3m g/k g,最大维持剂量为每周25m g,临床研究表明甲氨蝶呤可提高对激素治疗不敏感患者的缓解率[4]。硫唑嘌呤也是常用的细胞毒药物。在印度的一项研究中,15例活动期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接受硫唑嘌呤和G C联合治疗,结果显示,1年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全身症状及炎性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均未出现新的血管病变。其他细胞毒药物如环孢素、麦考酚吗乙酯、来氟米特等仅见个案报道,疗效有待进一步证实。 虽然细胞毒药物对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有一定效果,但是病情复发也很常见[1,2]。近期一项研究表明,3年随访期内有96%病情一度缓解的患者出现复发(平均每例复发2.8次);在54例次的复发中,其中63%为G C与细胞毒药物联合治疗的患者[1]。 2.3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 T N F在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起病及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动物实验证实予兔肾动脉壁内注入T N F后,可诱发类似于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病理改变。M o l l o y 等[5]报道了应用T N F拮抗剂治疗25例难治性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情况,在接受T N F拮抗剂治疗前所有患者均接受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治疗,但所有患者疗效不佳,病情反复发作;抗T N F治疗时间 331 新医学2009年5月第40卷第5期

多发大动脉炎

多发大动脉炎(右侧无名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起始部闭 塞) 解放军总医院超声科程志刚 患者,男性,50岁,反复晕厥、四肢麻木10个月。 超声检查:右侧无名动脉、锁骨下动脉近侧段、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管腔内可见实性回声充填,CDFI示其内未见血流信号。右侧颈外动脉管腔内可见部分实性回声充填,CDFI示其内可见血流信号,源于其属支反流,峰值流速约27cm/s。左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部分内中膜不规则增厚,最厚处位于颈内动脉起始部,厚约2.7mm,该处管腔狭窄,直径狭窄率约58%,PW示峰值流速增高,约369cm/s。双侧椎动脉走行正常,左侧椎动脉内径约4.1mm,右侧椎动脉内径约3.2mm,管腔内未见异常回声。CDFI示管腔内血流通畅,充盈良好。PW示右侧椎动脉血流频谱不正常,收缩期血流信号消失,舒张早期流速约31cm/s,左侧血流频谱基本正常,峰值流速70cm/s。 超声诊断:颈部多发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原因待查 (1)右侧无名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闭塞,颈外动脉狭窄 (2)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管腔狭窄 (3)椎动脉异常所见,符合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症改变 DSA检查:主动脉弓造影显示,右侧头臂干起始部及颈总动脉完全闭塞,左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左锁骨下动脉通畅,左侧椎动脉发自主动

脉弓,明显增粗。前交通代偿不良,后交通代偿良好。结合临床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 CDFI示右侧无名动脉闭塞

CDFI示右侧颈总动脉闭塞 CDFI示右侧颈内动脉闭塞

CDFI示右侧颈内动脉闭塞 右侧颈外动脉峰值流速明显减低

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闭塞 右侧椎动脉血流方向正常,血流频谱不正常,收缩峰消失

口腔牙周病学知识点总结一

口腔牙周病学知识点总结 1?龈谷(gingival col):每个牙的颊舌侧龈乳头在邻面的接触区下方的汇合处略凹下,称为龈谷。无角化、无钉突,对局部刺激物抵抗力较低,牙周病易始发于此。 2?结合上皮:(junctional epithelium) 呈领圈状附着于牙冠或牙根的上皮。附着于釉牙骨质界。冠端构成 龈沟底。 3?沟内上皮(sulcular epithelium) 又称龈沟上皮:为牙龈沟的衬里上皮,由结合上皮的冠方延伸至游离龈的顶部,为薄的非角化复鳞上皮,有上皮钉突但无里层和角化层。 4?生物学宽度:通常指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恒定距离 2.04mm它包括结合上皮0.97mm 和牙槽嵴顶以上的牙龈结缔组织 1.07mm。 5?龈牙结合部:是指牙龈组织藉结合上皮与牙面连接,良好的封闭了软硬组织交界处;结合上 皮对牙的附着因牙龈纤维而得到进一步加强。牙龈纤维使游离龈更紧密的贴附于牙面。 6?上皮再附着:若将牙龈连同结合上皮一同切除,则口腔表面上皮可向牙面爬行生长,重新分化出结合上皮,并分泌基底膜物质,重新形成上皮附着,其结构与原始结构一样,即上皮再附着,可出现于牙釉质、牙骨质或牙本质表面。 7 ?生理性近中移动:当牙主动萌出完成,处于功能性咬合位置时,牙的邻面接触区可因长期的磨耗而变扁平,牙的前后径变窄,牙在咬合力作用下趋向于近中移动。 8?骨开窗:牙的位置特别偏向颊侧或者舌侧,该侧牙槽骨很薄甚至缺如,致使牙根面的一部分直接与骨膜或者牙龈组织相连;如果呈V 型缺损,称为骨开裂。 9?牙周生态系:牙周正常菌群之间以及它们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牙周生态系。 10?牙菌斑生物膜:牙菌斑生物膜是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的细菌性斑块,是由基质包裹的互相黏附、或黏附于牙面、牙间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额细菌性群体。 11? 牙菌斑:牙斑是指粘附在牙齿表面或口腔其他软组织上的微生物群。它是由大量细菌、细胞间物质、少

慢性牙周炎的治疗原则

慢性牙周炎的治疗原则 发表时间:2010-02-05T16:31:34.8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4期供稿作者:王延春[导读] 牙周袋及根面的药物处理对一些炎症严重、肉芽组织增生的深牙周袋,在刮治后可用药物处理袋壁王延春 (哈尔滨市阿城区中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中图分类号】R78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4-0246-02 慢性牙周炎常见于成年人,为最常见的一类牙周炎,约占牙周炎患者的95%,由长期存在的慢性牙龈炎向深部牙周组织扩展而引起。牙龈炎和牙周炎之间虽有明确的病理学区别,但在临床上,二者却是逐渐、隐匿地过渡,因此早期发现和诊断牙周炎十分重要,因为牙周炎的后果远比牙龈炎严重。 【诊断】 中度以上的牙周炎诊断并不困难,但早期牙周炎与牙龈炎的区别不甚明显,须通过仔细检查而及时诊断,以免贻误治疗。 在确诊为慢性牙周炎后,还应根据病情确定其总体和个别牙的严重程度、目前是否为活动期等,以利判断预后和制定治疗计划。【治疗原则】 慢性牙周炎的治疗目标应是彻底清除菌斑、牙石等病原刺激物,消除牙龈的炎症,使牙周袋变浅和改善牙周附着水平,并争取适当的牙周组织再生,而且要使这些疗效能长期稳定的保持。由于口腔内各个牙的患病程度、解剖条件、局部刺激因子的多少等各异,因此须针对各个患牙的具体情况,逐个制定治疗计划。 (一)局部治疗 1.控制菌斑菌斑在牙面上不断的形成,因此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应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 2.彻底清除牙石,平整根面龈上洁治,龈下刮治。龈下刮治除了刮除龈下牙石外,还需将暴露在牙周袋内的含有内毒素的病变牙骨质刮除,使根面符合生物学要求,有利于牙周支持组织重新附着于根面,形成新附着。洁治和刮治术是牙周病的基础治疗,任何其他治疗手段只应作为基础治疗的补充手段。 3.牙周袋及根面的药物处理对一些炎症严重、肉芽组织增生的深牙周袋,在刮治后可用药物处理袋壁。可用复方碘液,它有较强的消炎、收敛作用,应注意避免烧灼邻近的黏膜。 近年来,牙周袋内局部放置抗菌药物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尤其是采用缓释剂型,使药物能长时间地释放到牙周袋内,消灭或减少袋内的致病菌。可选用的药物如甲硝唑、四环素及氯己定等。但药物治疗只能作为机械清除牙石的辅助治疗,不能取代除石治疗,而且应在龈下刮治后才用药,因为刮治可以最大限度的消除致病菌,并搅乱龈下生物膜的微生态,使药物得以接触微生物并杀灭之。 4.牙周手术基础治疗后1~2个月时,应复查疗效,若仍有4mm以上深的牙周袋,探诊仍有出血,或有些部位的牙石难以彻底清除,则可视情况决定再次刮治或需进行牙周手术。手术可在直视下彻底刮除根面或根分叉处的牙石及不健康的肉芽组织,还可修整牙龈和牙槽骨的外形、植骨或截除严重的患根等,通过手术改正牙周软硬组织的外形,使之形成一种有利于患者控制菌斑的生理外形。 近年来,通过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手术能使病变区形成牙骨质、牙周膜和牙槽骨的新附着,使牙周炎的治疗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5.建立平衡的禾毛关系可通过松牙的结扎固定、各种夹板、调牙合等治疗使患牙消除创伤而减少动度,改善咀嚼功能。有些病例在治疗后数月时,X线片可见牙槽骨硬板致密。但夹板的设计和制作必须不妨碍菌斑控制。在有缺失牙需要修复的患者,可利用固定式或可摘式修复体上的附加装置,使松动牙得到固定。有些患者还可通过正畸治疗矫正错骀或病理移位的牙齿,以建立合理的咬合关系。 6.对于有深牙周袋、过于松动的严重患牙如确已无保留价值者,应尽早拔除,这样可以:①消除微生物聚集部位。②有利于邻牙的彻底治疗。③避免牙槽骨的继续吸收,保留牙槽嵴的高度和宽度,以利义齿修复。④避免反复发作牙周脓肿。⑤避免因患牙松动而使患者只用另一侧咀嚼。有条件时,最好在第一阶段治疗结束之后,第三阶段永久修复之前,制作暂时性修复体,以达到改善咀嚼功能、松牙固定和美观的要求。 (二)全身治疗 慢性牙周炎对洁治和刮治有较好的反应,除非是重症患者,对常规治疗反应不佳,或出现急性症状,一般不需使用抗菌药物。对患有某些系统疾病如糖尿病、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的慢性牙周炎患者,应积极治疗并控制全身病,以利牙周组织愈合。吸烟者对牙周治疗的反应较差,应劝患者戒烟。在戒烟的初期,牙龈的炎症可能有一过性的“加重”,探诊后出血有所增加。这是由于烟草使小血管收缩,使牙龈角化加重的作用被消除的结果。经过戒烟和彻底的牙周治疗后,将会收到良好的疗效。 (三)维护期的牙周支持疗法 大多数慢性牙周炎在经过恰当的治疗后,炎症消退,病情得到控制。但预防病情的复发却有赖于患者日常持之以恒的菌斑控制,以及定期的复查、监测和必要的治疗。复查的间隔期可根据病情和患者控制菌斑的程度来决定。复查内容包括牙周袋深度、牙龈炎症、根分叉病变、牙槽骨情况、修复体情况等,并进行相应的、必要的治疗。定期的复查和维护期支持治疗是牙周炎疗效能长期保持的关键条件之一,应在基础治疗一结束时,即进入维护期。

慢性牙周炎临床表现

本病一般侵犯全口多数牙齿,也有少数患者仅发生于一组牙(如前牙)或少数牙。发病有一定的牙位特异性,磨牙和下前牙以及邻接面由于菌斑牙石易堆积,故较易患病。 临床表征 1.牙周袋>3mm,并有炎症,多有牙龈出血 2.临床附着丧失 3.牙周袋探诊后有出血 4.晚期牙松动或移位 5.伴发病变:根分叉病变;牙周脓肿;牙龈退缩、牙根敏感、根面龋;食物嵌塞;逆行性牙髓炎;继发性咬合创伤;口臭。 牙龈的炎症牙周袋处的牙龈呈现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颜色暗红或鲜红,质地松软,点彩消失,边缘圆钝且不与牙面贴附。有些患者由于长期的慢性炎症,使牙龈有部分纤维性增生、变厚,表面炎症不明显,但牙周探针后,袋内壁有出血,也可有脓。牙周袋探诊深度超过3mm,且有附着丧失。如有牙龈退缩,则探诊深度可能在正常范围,但可见釉牙骨质界已暴露,因此附着丧失能更准确地反映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牙周袋的炎症、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在牙周炎的早起即已出现,但因程度较轻,一般无明显不适,临床主要的症状为刷牙或进食时出血,或口内有异味,但通常不引起患者的重视,及至形成深牙周袋后,出现牙松动、咀嚼无力或疼痛,甚至发生急性牙周脓肿等才去就诊,此时多为晚期。 牙松动在生理状态下牙有一定的动度,主要是水平方向,也有极微小的轴向动度,均不超过0.02mm,临床上不易察觉。在病理情况下牙松动超过生理范围,这是牙周炎晚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引起牙松动的原因如下: 1.牙槽骨吸收牙槽骨的吸收使牙周支持组织减少,是牙松动最主要的原因。由于慢性牙周炎病程进展缓慢,早期牙并不松动。一般在牙槽骨吸收达根长的1/2以上时,特别是牙齿各个面的牙槽骨均有吸收时,临床冠根比例失调,使牙松动度逐渐增大。单根牙比多根牙容易松动,牙根短小或呈锥形者比粗而长的牙齿容易松动。 2.咬合创伤有咬合创伤时可使牙槽骨发生垂直吸收,牙周膜间隙增宽,牙齿松动,但单纯的咬合创伤并不会引起牙周袋的形成。当过大的咬合力消除后,牙槽骨可以自行修复,牙齿动度恢复正常。当患有

牙周试题汇总汇总

一、名词解释 1.Risk factor: 危险因素是经纵向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了的一些与疾病发生有关的因素,如个人行为或生活方式、遗传特征或某些环境条件等。 2.Plaque biofilm: 菌斑生物膜牙菌斑生物膜是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的细菌性斑块,是由基质包裹的互相黏附或黏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它们构成较多相互有序生长的建筑式样生态群体,是口腔细菌生存、代谢和致病的基础。 3.Trauma from occlusion: 不正常的合接触关系或过大的合力,造成咀嚼系统各部位的病理性损害或适应性变化称为合创伤。 4.Periodontal medicine: 牙周医学意旨牙周病与全身健康或疾病的双向关系,即牙周病可能影响全身系统疾病,而系统疾病也影响牙周健康或疾病。 5.Primary occlusal trauma: 原发性创伤合,异常的合力作用于健康的牙周组织所造成的合创伤 6.Secondary occlusal trauma: 继发性合创伤,合力作用于病变的牙周组织,或虽经治疗但支持组织已减少的牙齿所造成的合创伤。 7.Periodontal ecosystem: 牙周生态系,牙周微生物可受口腔相关生态区微生物的影响,牙周菌群之间以及它们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8.龈谷(gingival col): 每个牙的颊、舌侧龈乳头在邻面的接触区汇合处略凹下处,该处上皮无角化、无钉突,对局部刺激物的抵抗力较低,牙周病易始发于此。 9.结合上皮(Junctional epithelium) 呈领圈状附着于牙冠或牙根的上皮,(牙完全萌出后,结合上皮应附着于釉牙骨质界出,它的冠端构成龈沟底,靠基板和半桥粒与釉质相附着,是人体唯一附着于无血管、无淋巴、表面不脱落的硬组织上的上皮组织)。

牙周病学部分笔记

第七章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 一、临床病理 (一)初期病损 组织学可见牙龈血管丛的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扩张。微循环内的流体静脉压增加,血管周围的胶原纤维减少。 临床表现:健康龈 (二)早期病损 在菌斑堆积后约4~7天,组织学见结合上皮下方的血管扩张,数目增加。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是此时的主要浸润细胞,浆细胞很少见。 病损内成纤维细胞退变,较多白细胞浸润,浸润区胶原纤维破坏. 结合上皮和沟内上皮的基底细胞增生,出现上皮钉突,反映机体加强对菌斑的防御屏障. 临床表现:炎症改变,牙龈发红,探诊出血。 (三)确立期病损 随菌斑不断积聚,牙龈炎加重,组织和龈沟内的液体渗出,白细胞移出. 临床表现:明显的炎症和水肿,牙龈色暗红,龈沟加深,牙龈不再与牙面紧贴,也可称作慢性牙龈炎病损。 转归:1、稳定数月或数年。 2、发展为活动型,进行性破坏性病损。 (四)晚期病损 随炎症扩展和加重,上皮从釉牙骨质界向根方生长并从冠方与牙面剥离,形成牙周袋. 菌斑向根方延伸,在袋内繁殖. 牙槽嵴顶开始吸收,牙龈结缔组织内胶原纤维广泛破坏。 浆细胞是主要病损细胞。 临床表现:探及牙周袋及附着丧失,X光片示牙槽骨吸收。

二临床表现 (一)牙龈出血 牙龈炎症临床最初表现是龈沟液量增多和龈沟探诊出血. 探诊后出血,诊断有无炎症重要指标之一. 牙龈出血常为牙周患者的主诉,多在刷牙或咬硬物时发生,偶有自发出血. (二)牙龈颜色 正常为粉红色,患牙龈炎时游离龈和龈乳头呈鲜红或暗红色,严重或牙周炎可波及附着龈. 当血管减少,纤维增生或上皮角化增加时,龈色变浅或苍白. (三)牙龈外形 正常龈缘为菲薄而紧贴牙面,附着龈有点彩.有炎症时组织肿胀,使龈缘变厚,牙间乳头圆钝,与牙面不再紧贴. 以炎症和渗出主时,牙龈松软肥大,表面光亮,龈缘可糜烂渗出; 以增生为主,牙龈坚韧肥大,可呈结节状并盖过部分牙面. (四)牙龈质地 由于结缔组织内炎症浸润及胶原纤维消失,致密坚韧的牙龈→松软脆弱缺乏弹性. 慢性炎症,胶原纤维增生,牙龈表面坚硬肥厚,龈沟和牙周袋内侧壁有炎症,探诊出血。(五)龈沟深度及附着水平 1.健康牙龈的龈沟探诊深度不超过2~3mm. 2.龈袋(假性牙周袋):当患牙龈炎时,由于牙龈肿胀或增生,龈沟深度超过3毫米,但此时结合上皮仅开始向根方和侧方增值,尚未与牙面分离形成牙周袋,也就是说,上皮附着水平位于正常的釉牙骨质界,没有结缔组织附着降低。 重要标志:区别牙龈炎和牙周炎 形成牙周袋——探诊深度超3mm——袋底位于釉牙骨质界—发生附着丧失—牙周支持组织破坏. 3.探诊深度正常,牙龈无炎症或很轻微,龈缘位于釉牙骨质界的根方,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 a.长期小量的刺激。 b.原有的牙周炎经治疗后。 c.牙周炎在治疗后牙龈退缩。 (六)龈沟液 龈沟液渗出增多是牙周炎症的重要指征之一。 测量龈沟液的量可作为炎症程度的一个较敏感的客观指标。 三、牙周袋的形成 定义: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其冠方部分与牙面分离形成牙周袋,这是真性牙周袋 (一)、牙周袋形成的机制 始于牙龈结缔组织中的炎症,及炎症所引起的胶原纤维破坏和结合上皮的根方增殖。 1)在炎症牙龈的结合上皮根方的结缔组织中, 有炎症细胞及渗出,释放溶酶体酶和胶原酶、透明质 酸酶等(基质金属蛋白酶),使沟底附近结缔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和基质溶解破坏;成纤维细胞可伸出胞质突起到牙周膜牙骨质界面,吞噬和吸收胶原纤维以及埋入牙骨质中的胶原原纤维和基质原纤维———牙龈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变性、消失,使结合上皮得以向根方增生,紧靠胶原纤维破坏区的根方,结缔组织纤维部分破坏,其下方是正常附着区。 2)结合上皮由于炎症刺激而向根方增殖,出现钉突,大量中性粒细胞侵入结合上皮,使上皮细胞之间的连接更为疏松。当入侵的白细胞达结合上皮体积的60%以上,影响上皮细胞的连接和营养,靠近冠方的结合上皮即从牙面剥离,使龈沟底移向根方而形成牙周袋。 3)随着牙周袋的加深以及牙龈炎症肿胀的加剧,更有利于牙菌斑的堆积和滞留,加重炎症,加深牙周袋,形成一个进行性破坏的恶性循环。 (二)、牙周袋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改变

大动脉炎

大动脉炎 疾病概述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重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导致节段性动脉管腔狭窄以致闭塞,并可继发血栓形成,肺动脉及冠状动脉亦常受累。少数病例合并动脉瘤样扩张。由于本病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复杂,故命名众多,如:主动脉弓综合征、慢性锁骨下动脉、颈动脉梗阻综合征、Martorell综合征、特发性动脉炎、年轻女性动脉炎、Takayasu 动脉炎等,而我国则称之多发性大动脉炎。 病因与病理 【病因学】 多发性大动脉炎病因迄今不明,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由结核杆菌或链球菌、立克次氏体等在体内的感染,诱发主动脉壁和/或其主要分支动脉壁的抗原性,产生抗主动脉壁的自身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引起主动脉和/或主要分支管壁的炎症反应。其理论依据:①动物实验发现长期给兔补含高效价抗主动脉壁抗原的病人血清、可产生类似动物炎症改变;②临床发现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可有血沉、粘蛋白增高,α、γ球蛋白及IgG、IgM的不同程度增高,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效;③本病患者血中有抗主动脉壁抗体,同时发现主动脉壁抗原主要存在于动脉中层组织;④在急性期患者血中可发现Coomb′s抗体合并类风湿因子阳性。鉴于Coomb′s抗体多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种自身抗体出现提示自身免疫机制紊乱在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病因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最近日本学者推测本病与HLA系统中BW40、BW52位点有密切关系,属显性遗传,认为有一种先天性遗传因子与本病有关。此外,大剂量雌激素可造成主动脉肌层萎缩、坏死和钙化,主要发生于主动脉及其分支,即承受动脉血流和搏动最大的机械应力部位,从而推测在内分泌不平衡最显著时期,雌激素过多和任何营养不良因素(如结核病)相结合,导致主动脉平滑肌萎缩,抗张力下降,成为致病因素之一。总之,综合致病因素在不同的环境下作用于主动脉和/或其主要分支,产生多发非特异性动脉炎。 【病理改变】 病理学研究提示多发性动脉炎为全层动脉炎,常呈节段性分布。早期受累的动脉壁全层均有炎症反应,伴大量淋巴细胞、巨细胞浸润,以外膜最重,中层次之。晚期动脉壁病变以纤维化为主,呈广泛不规则性增厚和僵硬,纤维组织收缩造成不同程度的动脉狭窄,内膜广泛增厚,继发动脉硬化和动脉壁钙化伴血栓形成进一步引起管腔闭塞。偶有动脉壁因弹性纤维和平滑肌破坏,中层组织坏死,不足以承受血流冲击,导致动脉壁膨胀形成动脉瘤。此外冠状动脉也可受累。典型表现为局限在开口处及其他端的狭窄性病变。左、右冠状动脉可同时受累,但弥漫性冠状动脉炎。据Lupi等对107例统计,受累动脉的好发部位集资为:锁骨下动脉85%,降主动脉67%,肾动脉62%,颈动脉44%,升主动脉27%,椎动脉19%,髂动脉16%,脑动脉15%,肠系膜动脉14%,冠状动脉9%。值得提出主要的好发部位是主动脉及其主要分布和肺动脉。

慢性牙周炎书写病例

慢性牙周炎书写病历 [ 2010-11-10 11:50:00 | By: 孙善涛 ] 主诉:下前牙处常有脓液溢出一月余。 现病史:患者近一年来时常牙龈刷牙时出血,有口臭。近一月来下前牙处有脓溢出要求诊治。 既往史:询问患者否认重大疾患史(无高血压心脏病史)否认血液疾病史。 检查:右下1 2左下1 2排列不齐,牙石2度 ,牙龈红肿,轻探出血,牙周袋深约4-5mm,内有脓液,探之根面粗糙有牙石。松动1度。X线检查水平吸收达根长1/3左右。 诊断:右下1 2左下1 2成人牙周炎(慢性牙周炎) 鉴别诊断:牙龈炎牙龈炎有牙龈炎症,无牙周袋形成,无牙槽骨吸收,无牙齿松动等典型牙周炎临床表现。 治疗计划:进行彻底的洁治,刮治局部刺激物,双氧水冲洗,上碘甘油。 2.进行口腔卫生宣教,让患者正确掌握刷牙的方法。 3.一个月后在酌情进行下前牙翻瓣术,以消除牙周袋。 4.术后定期复查,维护疗效。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主诉:患者因左下牙肿痛三天就诊。 现病史:患者左下牙有龋洞数年,无不适感,三天前嚼觉食物后疼痛,开始嚼觉轻疼痛,今疼痛渐加重伴肿来诊。 既往史:询问否认重大疾患史。 检查:左下6龋深及髓,无探痛;松动3度;叩痛+++,根尖部红肿,扪痛,有波动感;左侧面颊部水肿;体温38度。余牙检查无特殊情况。 诊断:左下6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骨膜下脓肿) 鉴别诊断:急性牙髓炎其疼痛特征为自发性,自发性剧痛,不能定位,叩—,温度刺激引起长时间剧痛。 治疗计划:1.开髓引流,局麻下切开排脓,缓解症状。

2. 症状消退后行根管治疗术,然后永久充填。 3.必要时作保护冠修复。 边缘性牙龈炎 主诉:患者因下前牙出血一周要求诊治。 现病史:患者近一段时间来刷牙及咀嚼食物容易出血,至今有一周左右,现要求诊治。, 既往史:患者否认重大疾病史(无高血压,心脏病,肝炎,血液疾病史) 检查:下切牙颈部牙石1度沉积,牙龈充血发红,质地松软,边缘厚钝,龈乳头圆钝,肥大面光亮,龈沟深度3mm,轻探出血,无附着丧失。 诊断:下切牙边缘性龈炎。 鉴别诊断:1,早期牙周炎,有牙周袋,牙槽骨吸收;2,血液病,应与全身性疾病鉴别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3,坏死性龈炎,虽以牙龈出血为主要症状,但其牙龈边缘坏死如虫蚀状,坏死区出现灰褐色假膜,伴有疼痛和特殊的腐败臭味;4,爱滋病相关的龈炎。 治疗计划:1,去除病因,洁治术;2,药物治疗,双氧水冲洗,上碘甘油;3,维护治疗,掌握正确刷牙的方法,定期洁治,保持口腔卫生。 深龋 主诉:患者右下牙进食物常有嵌塞痛一周。 现病史:患者发现龋洞有数月,近一周来进食物常有嵌塞痛有一周要求诊治。 既往史:患者否认有牙痛史和其他不良疾患。 检查:右下6牙合面较大龋洞,有大量腐质,边缘不规则,颜色黑褐色,质地松软,探诊有轻度酸痛,达牙本质深层,叩诊(—),冷热诊反映同对照牙。但如刺激进入龋洞时有明显酸痛感刺激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 鉴别诊断:1.可复性牙髓炎主要依据牙髓活力测试反映,可复性牙髓炎遇到温度刺激会出现短暂的一过性疼痛,刺激去除疼痛持续片刻即消失。而深龋只要刺激不进入龋洞就不会出现激发痛。

多发性大动脉炎全攻略

多发性大动脉炎全攻略 *导读:多发性大动脉炎是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闭塞性炎症。又称主动脉炎综合征、主动脉弓综合征、无脉症、Takayasu病等。…… [病因] 尚不明确。目前多数认为本病可能是与链球菌、结核菌、病毒 等感染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的患者曾检出抗主动脉抗体,但其病原作用不肯定。在亚洲和非洲发病率较高。多见于年青女性。女与男之比约8:1。 [病理] 病理变化主要是慢性、进行性、闭塞性炎症。基本病变为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伴有圆形细胞浸润,而以增生性病变为主。常累及动脉全层,内膜和外膜显著增厚,中层弹力纤维变性和纤维化,管腔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常合并有血栓形成。动脉壁中层破坏严重者可形成局限性动脉瘤和狭窄后扩张。病变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大、中分支,分支开口处常最严重。好发部位依次为锁骨下动脉(90%);颈动脉(45%);椎动脉(25%)和肾动脉(20%)。常为多发性,约84%患者病变侵犯2支以上动脉。 可分两个阶段:初始的活动期和后期血管闭塞期。 一、活动期约3/4的患者于青少年时发病。起病大多缓慢,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夜间盗汗、关

节痛和疲乏等。病变动脉处可有局限性疼痛和压痛。活动期症状可自行隐退,经过长短不等的隐匿期后出现大动脉及分支闭塞的症状和体征。 二、血管闭塞期 狭窄病变血管处可有血管杂音和震颤,远端的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压降低或测不出。临床上根据血管受累部位可分为三型:(一)头臂动脉型(主动脉弓综合征) 病变主要位于主动脉弓和头臂血管。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堵塞时,可有不同程度的脑缺血,表现为头昏、头痛、眩晕、视觉障碍等,严重者可有晕厥。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可听得血管杂音,少数伴有震颤。眼底视网膜贫血。当锁骨下动脉受累时,可出现患肢无力、麻木和冷感,活动后间歇性肢体疼痛。患侧挠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压降低或测不出,是为无脉症。 (二)主-肾动脉型 病变主要累及胸腹主动脉及其分支,特别是肾动脉。由于下肢缺血,可出现乏力、麻木、冷感和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下肢的脉搏减弱或消失,血压降低,上肢的血压可升高。有的患者还可有肠缺血性绞痛、肠功能紊乱等。合并肾动脉狭窄者,高血压是主要表现。体检于腹部和肾区可听得血管杂音。 (三)广泛(混合)型 具有上述两型的特征,病变呈多发性,多数病情较重。其中肾动脉受累较常见,故常有明显高血压。其他症状和体征则视受累血

牙周病的诊断鉴别方法是什么

牙周病的诊断鉴别方法是什么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支持组织(牙周组织)的疾病,包括仅累及牙龈组织的牙龈病和波及深层牙周组织(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的牙周炎两大类。牙周疾病是常见的口腔疾病,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危害人类牙齿和全身健康的主要口腔疾病。 一、牙周病的诊断方法 1、物理刺激牙龈易出血。 2、患病区牙龈充血水肿牙周炎者可探及牙周袋牙齿呈不同程度松动。 3、X光照片可见牙周炎者的牙槽骨不同程度吸收而龈炎无牙槽骨吸收现象。 二、牙周病的检查方法 1、血液常规检查。 2、X线摄片检查。 3、分泌物及组织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等检查。 三、牙周病的鉴别诊断 1、成人牙周炎(慢性成人牙周炎) 侵犯全口多数牙齿,患牙通常有中等到大量的牙石、菌斑。尤其在后牙和邻面、舌侧面。牙龈呈现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颜色暗红或鲜红,质地松软,点彩消失,牙龈水肿,边缘圆钝。早期有牙周袋,可加深达3mm以上,探诊袋内壁有出血、溢脓,x线摄片上显示牙槽骨吸收。晚期深牙周袋形成后,牙齿松动,咀嚼无力或疼痛,甚至发生急性牙周脓肿。临床上一般通过牙周袋深度、结缔组织附着丧失程度和牙槽骨吸收程度来确定牙周组织破坏的严重程度。早期牙周炎需与慢性龈炎相鉴别。 2、慢性龈缘炎(边缘性龈炎、单纯性龈炎) 患者常因刷牙或咬硬物出血,或在咬过之食物上有血迹而就诊,偶有局部痒、胀等不适,或有口臭。 病损一般局限于游离龈和龈乳头,严重时波及附着龈,以下前牙区最为显著。牙游离龈和龈乳头变为深红或暗红色,严重时,炎性充血渡及附着龈,部分患者呈鲜红色,且有肉芽状增生;龈缘变厚,龈乳头圆钝肥大,附着龈水肿时,点彩可消失,表面光滑发亮:炎症广泛时,牙龈松软脆弱,无弹性:牙龈炎性肿胀或增生时,龈沟可深达3mm以上,形成假性牙周袋,但无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此点是区别于牙周炎的重要指征;探诊时出血:龈沟液

牙周病学题库及答案2

111.以下因素影响龈下菌斑的细菌组成,.除外 A.龈沟和牙周袋的解剖条件 B.牙周袋的深度 C.唾液 D.龈沟内的氧化、还原电势(Eh) E.龈沟液的成分 112.与亚洲组织破坏关系最为密切的菌斑是 A.龈下菌斑 B.龈上菌斑 C.附着菌斑 D.非附着菌斑 E.颈沿菌斑 113.当牙周病处于活动期时,有关龈下菌斑的描述错误的是 A.非附着菌斑体积增大 B.非附着菌斑的量相对较少 C.非附着菌斑的细菌数量增多 D.革兰阴性细菌成为非附着菌斑的优势菌 E.可动菌成为非附着菌斑的优势菌 114.牙周菌斑内的细菌可产生以下酶破坏牙周组织,除外 A.水解酶 B.胶原酶 C.弹性蛋白酶 D.蛋白酶 E.透明质酸酶 115 牙周菌斑内的细菌胞膜成分中,与炎症反应关系最密切的成分是A.粘性多肽 B.荚膜 C.内毒素 D.质磷壁酸 E.菌毛 116.龈下菌斑中能产生白细胞毒素的细菌是 A.嗜二氧化碳噬纤维菌 B.牙龈卟啉菌 C.具核梭杆菌 D.伴放线放线杆菌 E.螺旋体 117 牙周菌斑中的细菌主要通过以下方式破坏牙周组织,除外 A.直接侵入牙周组织 B.产生代谢产物直接毒害组织细胞 C.产生各种酶破坏细胞间质 D.产生抗原,激活宿主的免疫反应 E.产生内毒素,激活宿主的炎症反应

118.有关牙周病致病菌较为公认的观点是 A.菌斑大量堆积导致牙周病 B.外源性特异致病菌的感染导致牙周病 C.非特异性的口腔正常菌群混合感染导致牙周病 D.不同类型的牙周炎其龈下菌斑的组成基本相似 E.不同的牙周组织炎症有相关优势菌的存在 119.有关牙周病的致病菌其不正确的观点是 A.牙周健康区与病损区菌斑中的微生物组成同B.牙周病的致病菌均是口腔的正常菌群C.同一患者的不同病损部位其微生物组成不一样 D.每一类型的牙周炎症均有其关键的特殊致病菌 E.牙周病与口腔中的菌群失调有关 120 牙周病的致病菌,哪项是不正确的? A.健康牙周菌斑薄,细菌量少 B.牙龈炎时,菌斑中的细菌以革兰阳性杆菌为主 C.牙周炎时龈下菌斑的量不变 D.牙周炎时龈下菌斑中的革兰阴性菌增多 E.牙周炎时龈下菌斑中的厌氧菌增多 121. 牙周病的致病菌,哪项是不正确的? A.慢性牙周炎非附着菌斑的量增加 B.慢性牙周炎非附着菌斑以革兰阴性厌氧杆菌为主 C.快速进展性牙周炎的非附着菌斑量增加 D.快速进展性牙周炎.非附着菌斑以革兰阴性厌氧杆菌为主 E.局限性青少年牙周炎的菌斑量显著增加 122.有关牙石,哪项是不正确的? A.牙石对牙周组织的危害主要来自机械刺激 B.牙石增加了菌斑的滞留 C.龈下牙石需用探针检查 D.龈下牙石对牙周组织的危害大于龈上牙石 E.牙周病的治疗应彻底清除牙石 123.影响牙石形成的因素是 A.唾液 B.菌斑 C.口腔卫生习惯 D.修复体的光洁度 E.以上均是 124.引起事物嵌塞的原因,除外 A.牙齿错位或扭转 B.牙齿缺失后长期维修复 C.修复体在龈缘的位置 D.修复体未修复邻面龋和边缘嵴 E.合面德过度磨损 125.关于合创伤,哪项是错误的? A.合创伤影响牙周炎症的扩展途径和组织破坏程度 B.合创伤可引起牙周炎症

大动脉炎概述

大动脉炎 大动脉炎是指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和肺动脉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其中以头臂血管、肾动脉、胸腹主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为好发部位,常呈多发性,因病变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各异。可引起不同部位动脉狭窄、闭塞,少数可导致动脉瘤。本病多发于年轻女性。 病因 本病病因迄今未明,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与体内产生免疫反应相关。 临床表现 1.头臂动脉型 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椎动脉狭窄和闭塞。可引起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至卒中等不同程度的脑缺血,可有头昏、眩晕、头痛、记忆力减退、视力减退;脑缺血严重者可有反复晕厥,抽搐,失语,偏瘫或昏迷。上肢缺血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上肢无力、发凉、酸痛、麻木甚至肌肉萎缩。颈动脉、桡动脉和肱动脉可出现搏动减弱或消失(无脉征),约半数患者于颈部或锁骨上部可听到二级以上收缩期血管杂音。 2.胸主、腹主动脉型 血管炎症累及胸主动脉、腹主动脉甚至全主动脉。头颈、上肢高血压及下肢供血不足的症状。如头痛、头晕、心悸、下肢发冷、间歇性跛行等。下肢皮温低,阻塞远端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阻塞部位可闻及收缩期血管杂音,上肢血压常明显升高。 3.主-肾动脉型 主要累及主动脉、肾动脉。高血压为重要的临床表现,尤以舒张压升高明显,表现为头晕、心慌,因下肢缺血而有肢体乏力、发凉、间歇性跛行表现。患者上下肢血压相 差>20mmhg时提示主动脉有狭窄。大部分患者可于脐上部位闻及高调的收缩期杂音。 4.肺动脉-冠状动脉型 病变累及肺动脉受累并不少见,可见于单侧或双侧肺叶动脉或肺段动脉,且为多发性病变。冠状动脉受累者少见,以前降支开口或其近段狭窄或闭塞。以心悸气短较多,但比较轻。

多发性大动脉炎.

多发性大动脉炎 多发性大动脉炎又名Takayasu's动脉炎,以往又称无脉症、不典型性主动脉缩窄症、主动脉弓综合症、高安病等。本病好发于女性,据文献统计,男女发病比例大约为1:7~8,发病年龄以15~30岁多见。本病可累及全身多处动脉,受累动脉的好发 部位依次为:锁骨下动脉85%,降主动脉67%,肾动脉62%,颈动脉44%,升主动脉27%,锥动脉19%,髂动脉16%,颅内动脉15%,肠系膜动脉14%,冠状动脉9%。近年发现肺动脉受累可达45%。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病因至今尚不明确,曾被考虑的可能因素有风湿性疾病(风湿热或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结核病或梅毒、遗传因素、雌激素等。发病机制亦不清楚。近来认为可能是感染引起血管壁的变态反应所致。在患者血液中α、γ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增高、血中抗大动脉抗体阳性,提示本病可能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范畴。 病理学研究提示:多发性大动脉炎为大动脉全层性炎症,呈阶段性分布,早期是动脉周围炎及动脉外膜炎,以后向血管中膜及内膜发展,受累动脉各层均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及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或伴有中层弹力纤维和平滑肌纤维破坏和断裂以及内膜增生、水肿,滋养血管增生、肉芽肿形成,管腔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并可继发血栓形成使管腔闭塞,或伴有动脉狭窄段后的动脉异常扩张或动脉瘤形成。病变动脉可有侧支形成。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儿童以高血压、瓣膜反流、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要特点。据统计,儿童出现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血沉升高表现,提示大动脉炎可能性为62%。成年人一般可分为无脉前期(包括Ⅰ期:血管炎前期、Ⅱ期:血管炎渗出期和无脉期(Ⅲ期:纤维化期。无脉前期主要为非特异症状,主要有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出汗、皮肤苍白、头晕、头痛、关节痛、肌痛等;无脉期以肢体或器官缺血的症状和体症为主要表现。根据动脉受累部位不同可分为以下几型: 1.头臂动脉型病变累及锁骨下动脉、颈动脉、无名动脉,临床上出现上肢易疲劳,有疼痛、发麻或发凉感,咀嚼时面部肌肉疼痛,情绪易激动,头晕、头痛、记忆力减

牙周炎的发展过程及病理变化

牙周炎的发展过程及病理变化 牙周炎的主要临床特征是牙周溢脓,牙齿松动。牙周炎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可将其分为始发期、早期、病损确立期、进展期四个阶段。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逐步移行过渡的过程。 发展过程 ①始发期:当菌斑微生物刺激后龈沟上皮和结合上皮周围表现为急性渗出性炎症反应,一般持续2~4天。 ②早起病变:结合上皮下方结缔组织除了增多的中性粒细胞,还出现大量的炎性细胞,可持续3周或更长时间。 ③病损确立期:上皮下除了较多的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大量增生,还有大量浆细胞浸润,此期可稳定数月或数年,处于静止状态,一部分发展为难以逆转的破坏性病损,进入进展期。 ④进展期:随着炎症的扩展和加重,结合上皮向深部增生,其上方与牙面剥离,形成深牙周袋,临床出现明显的牙周溢脓、牙齿松动等症状。 活动期牙周炎的病理变化 1.牙面上可见不同程度的菌斑、牙垢、牙石堆积。 2.牙周袋内有大量炎性渗出物,可检出多种免疫球蛋白及补体。 3.龈沟上皮出现糜烂或溃疡,并向深部结缔组织增生成条索状或 网眼状,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并见一部分炎性细胞及渗出物移至牙周袋。

4.结合上皮向根方增生延伸,出现上皮钉突,形成深牙周袋,其 周围有密集的炎症细胞浸润。 5.龈沟上皮及结合上皮下方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变性、水肿、破坏, 形成无结构性的物质,并被炎症细胞取代。 6.牙槽骨表面出现活跃的破骨细胞及骨吸收陷窝,导致牙槽骨呈 不同方向(水平或垂直方向)的吸收破坏。 7.牙周膜的基质及胶原变性、降解,牙周膜间隙增宽。 8.深牙周袋致使根面的牙骨质暴露,可见牙石附着于牙骨质。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 你的好评与关注!)

慢性牙周炎如何治疗

慢性牙周炎如何治疗 疾病简介:牙周炎的患病率和严重性随年龄增高而增加,35岁以后患病率明显增高,50~60岁时达高峰,此后患病率有所下降,这可能是由于一部分牙周破坏的牙已被拔除。 失牙是未经治疗的牙周炎的最终结果。现在一般认为牙周炎占拔牙原因的30%~44%,是我国成年人丧失牙齿的首要原因。但多数成年人罹患的牙周炎为轻到中度。重症者仅占人群的5%~20%。仅有少数人的少数牙位呈现阶段性的活动性破坏,极少数部位发生快速进展。最易受累的牙位是下颌切牙和上颌磨牙。 中医认为:牙周炎属中医“牙宣”、“齿衄”等范畴。李东恒认为,牙龈发炎、出血、红肿、疼痛及口臭,多由胃火上蒸、肾阴不足、火热邪毒外侵所致。以东恒牙宣方,先清热脏腑热毒,消牙宣诸表症,再以补益肝肾之法,培本固原,健龈牢牙,而牙宣可除 疾病分类:牙周炎主要分为慢性牙周炎、侵袭性牙周炎、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坏死性牙周病。 发病原因:微生物是引发慢性牙周炎的始动因子,堆积在龈牙结合部的牙面和龈沟内的菌斑微生物及其产物引发牙龈的炎症和肿胀,使局部微生态环境更有利于一些在厌氧条件下生长的革兰阴性牙周致病菌滋生,形成致病性很强的生物膜,由龈上向龈下扩展,并扩大到深部牙周组织,凡是能加重菌斑滞留的因素,如牙石、不良修复体、食物嵌塞、牙排列不齐、解剖形态异常等,均可成为牙周病的局

部促进因素,加重和加速牙周炎的进展。宿主对微生物的应答反应是决定牙周炎发生与否,以及病情轻重、范围大小、发展速度等的必要因素。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对牙周炎有负面影响。此外,环境和行为因素,如吸烟、精神压力等也可能是危险因素。 侵袭性牙周炎是一组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均与慢性牙周炎 有明显区别的牙周炎,按其患牙的分布可分为局限型和广泛型,常表现为家族聚集性。特定微生物,主要是伴放线放线杆菌的感染,以及机体防御能力缺陷(如白细胞功能缺陷、牙骨质发育异常等)是引起侵袭性牙周炎的两方面主要因素。 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主要有几类,分别是血液疾病,遗传性疾病,糖尿病及艾滋病等。血液疾病包括血中白细胞异常,白血病等。白细胞异常是导致牙周炎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包括白细胞减少症和白细胞功能缺陷。白细胞减少的原因可能是骨髓干细胞发育异常,骨髓分化出白细胞后释放的数量减少,进入血液循环的白细胞比例失常和白细胞在血液中生存的时间缩短,这些都会导致白细胞数量的减少。正常人血中的白细胞数为4000-10000个,低于四千时,机体对细菌的抵抗力就会降低,容易发生严重感染。白细胞功能缺陷是指白细胞数量是正常的,但杀死细菌的能力下降,也会导致牙周炎的发生。 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治疗不及时会危及生命。各种类型的白血病都可能出现口腔里的表现,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最常见。白血病好发在牙龈上,很多患者是因为牙龈肿胀,出血不止先来口腔科就诊,经过口腔科医生的检查诊断患有白血病,从而得到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