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Difluprednate_皮质类固醇_23674-86-4_Apexbio

Difluprednate_皮质类固醇_23674-86-4_Apexbio

Difluprednate_皮质类固醇_23674-86-4_Apexbio
Difluprednate_皮质类固醇_23674-86-4_Apexbio

危重病皮质类固醇使用指南(全文)

危重病皮质类固醇使用指南(全文) 一、脓毒症 1.成人脓毒症住院患者无休克时是否应使用皮质内固醇? 推荐意见:不建议在没有休克的成人脓毒症住院患者中使用皮质类固醇(条件性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2.脓毒性休克住院患者是否应使用皮质类固醇? 推荐意见:脓毒性休克患者对液体复苏无反应及其使用中至高剂量血管加压药时,建议使用皮质类固醇(条件性推荐,低质量证据)。 3.成人脓毒性休克住院患者若使用皮质类固醇进行治疗,其推荐剂量与治疗时间是多少? 推荐意见:如果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脓毒性休克,建议使用长疗程和低剂量:氢化可的松iv<400mg/d,疗程≥3d,而不是短疗程和高剂量(条件性推荐,低质量证据)。

原理:促炎细胞因子或通过抑制皮质醇对ACTH的反应,或与细胞内糖皮质激素功能相竞争从而导致脓毒症相关的CIRCI,后者反过来引起器官衰竭,并使血管加压药治无反应。因此,皮质类固醇治疗脓毒症的潜在获益在几十年的观察研究和试验中得到了验证。 对纳入3176例伴或不伴休克的脓毒症患者的27项随机临床试验的分析显示,接受皮质类固醇治疗的患者28d死亡率为29.3%,安慰剂组患者死亡率为31.8%,相对危险度0.87(95%CI :0.76-1.0)。由于结果的不一致和不严密,证据质量是低的。 对纳入826例伴或不伴休克的脓毒症患者的6项随机临床试验的分析显示,接受皮质类固醇治疗的患者28d死亡率为33.8%,安慰剂组患者死亡率为30.6%,相对危险度1.11(95%CI:0.91-1.34)。 最近,HYPRESS多中心试验对190例脓毒症患者(不包括休克患者)接受连续注射200mg氢化可的松5d,然后逐渐减量直到第11d,另190例患者接受安慰剂治疗。主要观察终点是在14d内发生的脓毒性休克,结果显示与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氢化可的松治疗的患者在14d 内进展为脓毒性休克的比例没有差异(差异1.8%;95%CI:10.7-7.2%,p = 0.70)。此外,在氢化可的松组和安慰剂组之间,使用机械通气(53.2和59.9%),28d死亡率(8.8 vs . 8.2%),180d死亡率(26.8vs22.2%),ICU 住院时间[中位数(四分位间距)] 8(5 -15)vs 9(6 -17)天),或医院住院

浅谈皮质类固醇制剂的变态反应(一)

浅谈皮质类固醇制剂的变态反应(一) 论文关键词]皮质类固醇制剂;变态反应论文摘要]近年来不断有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后发生过敏的报道,本文就皮质类固醇激素过敏的诊断实验和临床上容易引起的过敏类型等进行简单介绍。 近年来,各医院皮肤科对皮质类固醇激素应用后发生过敏现象的报道不断增多,人群中患病率为0.3%~4.8%,各报道间差异较大。现针对皮质类固醇激素过敏的诊断实验,临床上引起的过敏类型等介绍如下: 1诊断方法 针对皮质类固醇制剂(CS)过敏的诊断方法,大致有三种。 1.1斑贴试验 是诊断CS接触过敏的主要依据,因为用乙醇做基质比用凡士林做基质可提供较高的敏感性,故大力推荐使用以乙醇做基质的试验,但该试验存在一些潜在性问题,如引起的刺激反应通常持续24~48h。 1.2皮内试验 用0.05ml(20mg/ml)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做皮内试验,48h观察结果,在皮内试验前应该选用同样化合物行刺皮试验,排除全身性速发变态反应的可能。此外在皮内试验时赋形剂对照是很重要的。 1.3其他试验方法 将CS制剂涂于正常皮肤上以诊断CS接触过敏,但该试验中药物的穿透不够。故临床上CS 通常用于湿疹性皮肤,因其较完整的皮肤吸收更多。 皮质类固醇制剂引起的变态反应通常被人们所忽视,当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后皮炎加重或全身使用时病情无改善或恶化时,应考虑为皮质类固醇的变态反应。 2交叉反应 多数皮质类固醇变态反应的患者对数种皮质类固醇制剂存在交叉反应。目前提出四组可发生交叉反应的皮质类固醇,即A组:氢化可的松、疏氢可的松(tixocortolpivalate)和其相关化合物;B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acetonid)、安西奈德(amcinonide)和相关化合物;C组:倍他米松、地塞米松和化合物;D组:包括脂类如氢化可的松-17-丁酸盐、氯倍他松-17-丁酸盐。交叉反应一般在各个组中。临床资料的统计学分析表明,疏氢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呈显著相关(P0.01),实际上,疏氢可的松是检测皮质类固醇如氢化可的松或相关化合物接触性过敏的一个很好的标志物。布地奈德对于检测属于丙酮缩合物组(B组)的皮质类固醇接触性过敏是一个最好的标志物,对属于脂类组中的一些皮质类固醇分子如氢化可的松-17-丁酸盐、泼尼卡脂和二丙酸倍氯米松,布地奈德似乎也是一种极好的指标剂。统计学分析证实疏氢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接触性变态反应明确关联,而对布奈德的的反应和对丙酮缩合物组及脂类组的反应之间呈强相关。 3临床表现 3.1周身过敏 口服及静点皮质类固醇激素亦可导致变态反应,严重者可导致过敏性休克。曾有人报道关节内注射氢化可的松发生变态反应。尚桂英等报道1例有哮喘病史20余年的患者,在一次哮喘发作2h后予50%葡萄糖40ml加地塞米松5mg缓慢静注,静注过程中血压逐渐下降,意识不清,脉搏细弱,呼吸困难加重,停药后经积极抢救症状才逐渐减轻。 3.2接触过敏 CS是皮肤科的常用药物,同时也常被用来制成喷雾剂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尤其是哮喘。Pivalone是一种鼻喷雾剂,含有糖皮质激素21-巯基氢化可的松特戌酸盐(TP)(1%)及防腐剂氯化十六烷基吡啶(0.02%)。TP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在许多国家已有报道。推测是由于

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外用治疗及其进展

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外用治疗及其进展 自1952年Sulzberger等首次发现局部应用氢化考的松软膏治疗某些皮肤病有效以后,近半个世纪以来,这类药物的发展很快。目前,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已 成为皮肤病治疗领域中的重要武器之一,其应用最为广泛,已几乎到了无日不用的地步。 其优点为疗效好,使用方便,无色无味,不会引起局部疼痛,一般不引起耐药性,较少引 起习惯性,极少产生过敏现象(基质引起者除外),并能与一些常用的局部药物合用等。 如上所述,早在50年代初,由于氢考外用应用于皮肤科临床,使改变炎症性皮肤病 自然病程的能力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其后通过改造结构,新的合成的衍生物出现,已大大 地增进了激素外用的疗效并减轻了其副作用,并出现了对某些皮肤病有更高特异疗效的和 更为安全的新品种,本文就激素外用的概况作以下复习。 激素的结构及特点 目前从肾上腺提取液中分离出来及人工合成的激素已达上千种,大多由胆固醇衍化而来,结构与胆固醇相似,故称类固醇,均具有一个共同的基本核心结构——环戊烷多氢菲,由饱和的菲(A、B、C)和环戊烷(D)组成。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构效关系 激素基本分子结构的改变能增强其抗炎和抗增殖的强度,或可增加其通过皮肤屏障层 的透皮率,改变其强度有以下主要途径: 1.改变它在受体部位的内在活性,以改变其作用强度。即增加它与细胞浆内特异性 皮质类固醇受体的结合能力。 2.提高其脂溶性,通过受体位置更大的利用度来增加抗炎作用。如通过C16和C17 的缩酮化物及C17及C21的侧链及脂化物的改变等,即其亲脂性越强,生物利用度越高。 另外,C17和C21的侧链和脂化物的改变,可阻止极性OH基与周围发生化学反应或被代谢失活,C21的脂化物也保护了C20酮基不受细胞还原作用的影响。 影响药效的因素(1) 药物的分子结构:如C21位醋酸基可使局部活性增强5倍;C17位酯化可增强其亲脂性;C16位甲基化或羟基化可减轻钠潴留等。 影响药效的因素(2) 药物的浓度:浓度高,作用强。 制剂中的促进剂: 乙醇为 1

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

继续医学教育 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 Corticosteroid Addictive D erm atitis 王玉玺,王松岩,王俊志 WAN G Yu xi,WAN G Song yan,WAN G Jun zhi [摘 要] 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由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制剂使用不当或滥用所导致的皮肤非化脓性炎症。作者复习有关文献,就该病的概念、流行病学、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中西医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性皮炎 [中图分类号] R758.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7089(2004)09-0570-03 1 概念 由于长期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制剂,患处皮肤对该药产生依赖性,这种由激素外用导致的皮肤非化脓性炎症,称之为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以下简称激素性皮炎!)。这种依赖性具有如下特点:用药后原发病迅速改善,但不能根治,治疗持续数周或数月后,一旦停药,1~2天内,用药部位发生红斑、丘疹、触痛、裂隙、脓疱、脱屑、疼痛、瘙痒、灼热、紧绷感,原发病恶化;当重新外用激素后,上述症状很快减退,如再停用,反跳性皮炎迅速发生,而且比以前更重。患者为避免停药后反跳性皮炎再发的痛苦,完全依赖于外用激素。有的外用原来的制剂,效果不佳,必须更换作用更强的激素外用制剂,或加大用量,或缩短用药间隔时间,以求症状的改善。药量的多少与病程的长短成正比,病程越长,用药越多,病情越重。 2 流行病学 自1952年首次发现氢化可的松治疗某些皮肤病有效以后,激素已成为皮肤病治疗中最常应用的药物之一。国内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激素外用制剂的普遍应用,特别是强效制剂和强力渗透剂的不断问世,基层医生特别是非专科医生,对激素制剂的副作用缺乏了解,致使该药使用不当或滥用,导致激素性皮炎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现已成为继湿疹、银屑病、痤疮、荨麻疹之后的第五大门诊皮肤病。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青年女性为多,城市女性较多见,夏季症状严重。临床上造成激素性皮炎的激素外用制剂有皮炎平霜(地塞米松)、皮康王(氯倍他索)、肤轻松(氟轻松)、祛斑霜(氯倍他索)、皮康霜(曲安缩松)、恩肤霜(氯倍他索)、乐肤液(氯氟舒松)、复方康纳乐霜(曲安缩松),使用数量最少2支,最多46支,以3~20支为多。临床上造成激素性皮炎的原发疾病,依次为寻常痤疮、脂溢性皮炎、单纯糠疹、酒渣 [作者单位]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作者简介] 王玉玺(1943-),男,黑龙江省嫩江县人,医学硕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从要从事过敏性皮肤病和结缔组织疾病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研究。鼻、浅部真菌病、湿疹、光敏疹、局限性银屑病、化妆品皮炎、黄褐斑,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女性,把激素当化妆品使用。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3 病因 因本病是激素外用所造成的副作用,所以本病的病因归根结底就是激素的滥用,造成激素滥用的原因有如下几方面。3.1 对激素外用制剂缺乏了解,特别是对激素外用的副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有些非专业皮肤科医生的药理知识欠缺。另外,制药厂家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采用各种方式大作广告,夸大其疗效,采用诱导性强的商品名,如皮康王、肤轻松、皮炎平、祛斑霜、乐肤液、恩肤霜等,使患者听信药店推销人员和非专业医务人员的蛊惑而滥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抗过敏作用,能迅速消除皮肤病的炎症反应,外用可以减轻充血和水肿,使瘙痒程度暂时得以缓解和消退,很快改善临床自觉症状和体征,很多患者一出现皮肤损害,不论其病因如何,也不管是否是激素的禁忌症,均自诊自用激素外用制剂。 3.2 药品选择不当 缺乏对激素外用制剂中所含药物成分及其功能效力强弱和效力持续时间的了解,激素效能越强,量越大,则发病越快,病情越重。强效的激素外用制剂最容易引起皮肤萎缩等副作用,例如皮康王和祛斑霜,其主要成分均含有最强效激素氯倍他索,这一特点并不为绝大多数使用者了解。对面部的单纯糠疹(白屑风),有很多人用肤轻松外涂,以替代化妆品,涂搽面部长达数年,发生严重的依赖性皮炎和星状瘢痕,甚至稍一间断即出现裂口、脱屑、瘙痒、渗液、糜烂、结痂、疼痛,非常痛苦。 3.3 适应症选择错误 激素性皮炎90%以上的患者为非皮质类固醇激素的适应症,有些甚至是外用激素的禁忌症。对于皮脂溢出的有关疾病,国外在70年代初的皮肤病专著中已明确指出不宜使用或慎用[1]。此外,如痤疮、酒渣鼻、单纯糠疹、浅表真菌病、黄褐斑等均不宜应用激素外用制剂。 3.4 用药部位选择不当 人体全身皮肤因部位不同,对激素吸收率不一样,面部附属器较丰富,激素靶细胞多,角质层薄,皮肤柔嫩,血运丰富,对外用激素较容易吸收,因而副作用也较易发生;腹股沟、腋窝、乳下等皱褶部位,出汗较多,潮湿,外用激素制剂容易吸收,最易发生皮肤线状萎缩。 3.5 用药时间过长 短期应用激素外用制剂,即可引起表皮

什么叫雌激素受体

什么叫雌激素受体 什么叫雌激素受体?患有乳腺癌的每个病人,有一项检查是必须要做的,那就是雌激素受体,听到这个词,大家都很陌生,也不理解是什么来的,其实,雌激素受体是一个正常人的乳腺细胞里边含有一种能与雌激素结合的糖蛋白,这就是雌激素受体(ER),下面我们具体来了。 雌激素受体(以下简称ER)是细胞内能与雌激素结合的一种特殊的糖蛋白,当乳腺细胞恶变时,这种受体可以保留或消失。如受体保留的,叫激素依赖性肿瘤,如果不保留则叫非激素依赖性肿瘤。实验证实有50%~70%的乳腺癌细胞内含有数量不等的ER。受体较多分布在绝经后、高龄、早期的病人。 雌激素就相当于一把钥匙,而位于乳腺组织内的ER就相当于锁。这把锁一般位于乳腺细胞的核内,当雌激素进入乳腺细胞的核以后,钥匙与锁相结合,就可以发生一系列的反应促进癌细胞增殖,使病情发展。 临床上,医生们都很关注乳腺癌患者ER的表达情况,因为它与患者的治疗方案以及将来的病情发展密切相关。如果乳腺

癌细胞内含有ER,医学上就称为ER阳性;反之,则叫做ER阴性。 一般来讲,ER阳性的肿瘤分化比较好,这样的患者预后相对好一些,如果采用内分泌治疗措施效果也比较好。而ER阴性的肿瘤相对分化差一些,预后也可能较差,对于这些患者,采用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可能并不理想。 目前,对于乳腺癌患者ER的检测,一般由病理科医生在取得癌组织以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来判断。接下来,临床医生们会结合患者的年龄、肿块的大小、淋巴结是否有转移以及ER的状况来决定患者术后的综合治疗。 以上是什么叫雌激素受体的相关介绍,看了以上的介绍大家是否对于这个如此陌生的词有了一些认识了呢,如果难理解的话,我们可以简单的记住:雌激素受体是每个正常女性朋友的乳腺细胞里应有的一种元素,一旦患有乳腺癌,这种也许有保留也许会消失。

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导致肌肉病变诊断详

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导致肌肉病变诊断详 *导读: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导致肌肉病变症状的临床表现 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慢性类固醇肌病起病隐匿,容易漏诊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几点:1.应用类固醇治疗后出现肌肉无力伴严重的Cushing综合征24h 尿酸排泄量增加。 2.应用类固醇治疗多发性肌炎时,肌无力症状加重但血清CK水 平稳定,24h尿肌酸增加或类固醇加量后出现肌无力。 3.肌肉活检示选择性Ⅱ型肌纤维萎缩伴Ⅰ型纤维内脂质增加。 4.对疑有类固醇肌病的患者撤停类固醇后,肌无力缓解,即可确诊。 1.应与脑与脊髓病变导致的肌无力、肌萎缩等症状体征鉴别特别是在脑部疾病危象后大量应用皮质类固醇时。详细询问病史结合CTMRI检查等,鉴别不难。 2.注意与其他类型骨骼肌疾病相鉴别。 实验室检查:1.血清肌酶慢性类固醇肌病大多正常;急性皮质类 固醇肌病早期血清CK常增高,严重肌肉坏死可伴CK水平显著升高。 2.尿肌酸的排泄量明显增加,且在疾病早期即可以出现,因而是诊断类固醇肌病的一项敏感指标。 其它辅助检查:1.肌电图检查无特异性,可发现肌病特征,常见

肌纤维震颤慢性类固醇肌病EMG正常或呈轻微肌源性损害无自 发电位可以为神经源性、肌源性或混合性,急性型可伴有大量的自发活动。 2.肌肉活检慢性型仅发现肌纤维大小轻微改变,可伴Ⅱ型纤维萎缩,很少肌纤维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电镜发现线粒体聚积及糖原、脂质沉积,伴轻度肌纤维失用性萎缩,这些病变与Cushing 病的特征性改变完全一样可提示诊断。 急性型显示不同程度的肌纤维坏死和空泡变性,主要累及Ⅱ型纤维常有明显的粗肌丝肌凝蛋白丢失。 男性同化激素苯丙酸诺龙能部分对抗类固醇的促蛋白分解作用,可用于预防类固醇肌病的发生。 激素类外用药的副作用很多,常见的有: 皮肤损害: 1、皮肤出黑斑, 2、皮肤出皱纹, 3、酒糟鼻样皮炎, 4、痤疮样皮炎, 5、皮下弹性纤维断裂导致皮肤松弛, 6、毛细血管严重扩张(“红血丝”), 7、微小血管弥漫性扩张,尤其是在遇冷热等刺激后皮肤发红、发痒、发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