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加快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思考

关于加快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思考

关于加快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思考
关于加快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思考

教育发展研究!""!#"#$

关于加快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思考

!范唯马树超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在整合资源’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建设高水平的"##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大力提升这些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促进它们在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中起到示范作用#带动全国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这是贯彻党中央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战略决策#在教育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一’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培养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的路子#是我国社会经济转入可持续发展轨道的必然选择#其中人力资源的充分发挥至关重要$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严峻问题#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不足$在%##&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党中央首次明确将高技能人才培养纳入国家人才强国战略总体部署#要求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几年来#教育部大力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上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在需要通过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办学方向上进一步引领全国高职院校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通过推行产学合作’工学结合#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加快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核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队伍$!技术创新"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志#是我国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与之相适应的创新型队伍既需要高层次人才#更需要加快培养能够解决生产难题的复合型’知识型高技能人才$因此#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己任的高职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完成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战略任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任务更加艰巨$近年来#尽管高职教育发展迅速’贡献巨大#但还难以适应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为此#迫切需要加快建设一批理念先进’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的品牌高职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各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引领全国高职院校将发展重点从规模扩展迅速放到质量提升上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各类高职院校全面增强服务!三农"的能力$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八亿农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针对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缺乏职业技能的现状#必须在农村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

专题(高职教育发展(

范唯’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处)北京"##("!*马树超’上海市教科院高职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上海%###&%*

%)

**#

#

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使广大农民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要完成这项历史性任务!既要加快发展农业类高职教育!也要充分发挥其他各类职业院校为$三农%服务的功能!因此亟待建设一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对其他院校发挥带动作用和辐射功能!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结构调整&为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农村城镇化建设和推进工业化进程服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提高高职教育的整体水平#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提高!广大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如何适应生源变化的实际情况!使广大学生都能够成才!是所有高职院校面临的紧迫任务’随着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如何通过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实现充分就业和提高就业质量!成为摆在各高职院校面前的现实问题#所有这些都与人民群众利益直接相关!需要通过提高高职教育的整体水平来解决#我国高职教育的规模发展!在数量上为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实施示范性院校建设!将在总体上促进全国高职院校踏踏实实注重内涵建设!真心实意关心各类学生成长!主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选择!使各种类型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都有更大提升!从而在质量上进一步满足学生及其家长的愿望!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推进实现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

二&加快示范性院校建设是高职教育高水平发展的重要选择

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均衡发展的基础#!"""年国家实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至$%%&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高职(专科)院校招生数从’(万人增长到)*+万人!在校生数从,!-万人增长到-!(万人!增长幅度均超过&倍!高职教育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目前!除西藏地区外!基本形成了每个市(地)至少设置一所高职院校的格局!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为实现高等教育规模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前高职教育发展迫切要求强化特色!提高质量#高职教育的规模发展是我国培养大量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举措#目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人才培养的质量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切实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是发展高职教育规模的重要保障#为贯彻党中央关于$高等教育发展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要求!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的战略任务!高职教育肩负着极其重大的历史使命#

高职教育要提高质量!关键在于加强高职院校的基础能力建设#目前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还难以适应社会需求!重要原因之一是许多院校从中专升格为高职时间不长!建设速度未能与规模发展速度相适应!具体表现在人才培养模式尚未转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模式上来!教师队伍水平尤其是实践教学能力偏低!实践教学设施等资源也不足!直接影响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提高高职教育办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加强高职院校的基础能力建设#高职院校基础能力的普遍增强!需要一批优秀院校的引领#国务院*决定+明确要求$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努力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抓住了高职教育内涵建设过程中必须重点突破的关键环节,如何增强高职院校基础能力!直接影响到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和完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前景!因而需要集中财力和优质资源!在国家指导下建设一批优秀的高职院校!发挥其带动和示范作用!促进全国高职院校基础能力的普遍增强!并使这些最优秀的高职院校能够在高职教育领域作出贡献,

三"加快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具有重要的政策环境和基础条件

党和国家的战略决策!为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指明了方向,党中央在关于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大战略决策!为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高职教育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要加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

$+ ..

的投入!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建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更进一步明确了任务目标$中央财政对示范性院校建设的投入!既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机遇!也将对高职教育战线形成巨大的压力和动力!各高职院校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地方政府的责任落实!为示范院校建设提供了良好条件$我国高职教育已形成以省级地方政府统筹管理为主%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质量监控的两级管理格局!增强了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中央财政集中财力!有选择地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优秀高职院校!将发挥重要的示范%引导%辐射作用!并拉动地方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投入!带动高职教育改革走上健康发展之路$目前一些省市已着手开展培育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工作!他们立足于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深入开展实际调研和专家咨询!发挥地方政府的领导作用和服务功能!做好院校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各界支持高职教育的积极性!协调财政和教育等各部门的关系!以保证配套资金能够及时到位!为建设计划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高职院校的改革探索!为示范院校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近年来!各地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实现适应中国国情的高职教育模式转型$如一些院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工学合作!突出能力培养!实现了较高的就业率&加强各项教学基本建设!加快培育优质高职教育资源!努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进行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的改革&大力推动产学研结合!以就业为导向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建立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实行灵活的学籍管理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

四%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初步考虑

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目标的基本定位$按照战略要求!用#到!"年时间!重点建设!""所办学实力雄厚%社会认可度高%明显具有辐射能力和国际影响的高职院校$在建设中!应以专业建设和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培养质量!发挥辐射作用!引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整体水平提升!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发挥重大作用$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重大创新!特别是在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面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要在办学模式上有重大突破!特别是在办学理念%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方面起到示范作用&教学条件要达到国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尤其要建成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高质量实训基地&要建设一批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面有明显突破!国内领先%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精品专业和特色专业!以及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造就一批在本行业%本地区有影响的技术和工艺大师&要努力形成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在职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主力作用!同时在若干领域形成较强的技术优势!成为区域性技术服务中心&要特别注重在辐射和带动区域%行业高职教育发展%对口支援农村和中西部职业院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高度重视示范性院校建设的导向性和辐射性$应充分发挥示范性院校在区域内的导向作用%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带动区域内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共同提高!推进当地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坚持以强为主%兼顾均衡!在布局上择优遴选%协调发展!在强调突出示范性的同时!要从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兼顾不同地区%不同发展基础%不同类型%不同主办部门的高职院校!做到重点突出%布局合理&要优先支持办学条件好%工学结合紧密%就业质量高的高职院校建设!优先支持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专业建设&要坚持以服务当地经济社会为第一要务!在服务中不断提高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就业水平为目标!同时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各类培训%技术服务与对口支援!实现学校与社会的双赢&要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增强学校办学活力!积极探索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依靠行业企业建立产学研结合长效机制!以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赢得社会的认同$

重点支持具有良好发展条件的院校进入示范性建设的行列$院校领导的能力领先是建设示范性院校的首要条件$院校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应该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心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具有战略思维和科学决策的能力!具有很强的领导力%执行力%学习力%创造力和人格魅力$其次!院校必须具备优良的综

$%

&&

合能力!才能真正发挥示范作用"一方面应做到办学有规模!质量有保障!就业有优势!改革有成效!办学定位准确!理念先进!管理规范#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能够有持续不断的政策支持和较大投入!使其师资$设备$经费等方面的资源比较充足"第三!必须在教育改革方面有鲜明的特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职业道德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各种能够有效促进就业和减轻学生学费负担的途径!以及推进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并提供就业帮助"第四!在专业建设方面应做到理念先进!目标明确!成效显著!有优秀的专业带头人及具有%双师&结构的优秀教学团队!有与产业界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实训基地!有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能够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的精品课程和优质教材"第五!要强调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能够围绕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等四大国家工程!实现教育培训资源的社会共享"

建设示范性院校的重点应是专业建设$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和辐射能力建设"首先!专业建设是核心!是体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增强学校服务社会能力和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有效平台"要面向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以专业基础条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优质课程建设$办学机制和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建设一批办学条件好$工学结合紧密$就业质量高的精品专业和特色专业"要在专业基础条件建设中重点加强专业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工作!为吸引优秀的领军人物创造必需的条件#同时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增加模拟和仿真实训条件!不断更新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在此基础上探索和实践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订单式培养$%双证书&制度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的改革!同时每个精品和特色建设专业确定!至"门专业核心课程作为优质课程建设!加强专业教材建设和多媒体教学课件建设"

其次!要加强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示范性院校要能够在地方政府的组织和支持下!与行业企业合作建设一批开放性$多功能的区域性技术服务平台"一方面!要为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培训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真实的生产环境#另一方面!要为区域或行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同时!要承担本校$本地区的职业技能$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证任务#整合校内优质的多媒体课件$图书资料等教学资源!为社会提供服务#创建区域性网络平台!实现本地区高职院校的网络资源共享"

第三!要加强示范院校的辐射能力建设"主要是加强为本地区和相关行业企业开展服务的能力建设!以及通过集团化运作等多种形式!推进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职业院校的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开展对口支援!使对口支援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扶贫$促进就业相结合"示范性院校要努力成为地区性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承担区域内企业职工的在职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增劳动力培训等任务#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开展应用性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探索建立以示范性院校牵头!其他院校自主参与$紧密性与松散性相结合的职业教育集团!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建设院校可派遣教师去合作院校挂职任教或接受合作院校教师的挂职锻炼"同时!建议在学习和借鉴国外高职教育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研制和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包&与%培训包&!形成品牌!逐步推广!让更多的高职院校分享示范性院校建设的成果"

我们预计!经过"年左右的努力!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将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以#$$所国家示范性院校为核心的优秀院校群体!为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积聚巨大能量"到%$#"年左右!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翁伟斌(

!$ &&

浅谈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浅谈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本文针对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探索提高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加强教学团队的建设;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引进培养力度,形成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注重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标签:高职;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对策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飞速发展,为改革开放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不但为我国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促使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逐步形成,逐步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教育要求。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战略的确立,我国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期,但应当看到,在发展和繁荣后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也要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就当前而言,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出现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高职教育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因此,必须花大力气解决好这个问题。 一、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能满足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近年来,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各职业院校积极采取措施,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宝贵的经验。然而与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相比,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队伍结构有待完善 (1)随着连续几年的扩大办学规模,新进教师逐年增多,虽然新教师理论性强,但实践动手能力较弱,这是各高职院校存在的通病。近几年来,高职院校招聘教师强调必须是硕士以上学位是造成这种状况主要因素之一。 (2)“一体化”教师的匮乏。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手段,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但是实践教学条件和双师型教师队伍仍然是亟待解决的两个难题,否则“一体化”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3)公共课、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失调。专业课教师特别是新开专

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Xx技术职业学院 “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1.专业规模逐步扩大。“十二五”期间,我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能者治教,严谨治学的办学理念,秉承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专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工、文结合的格局。专业由“十二五”初的15个发展到“十二五”末的17个,专业规模逐渐扩大。17个专业中,工科类专业6个,占35.0%;文科类专业11个,占65%。 2.办学特色更加明显。“十二五”期间,学校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校现有校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特色(重点建设)专业占学校现有专业数的6%,属文科类。主干学科专业紧紧依托财经类行业,已显现较强优势,成为我校专业建设群的主体,反映了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3.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学校共投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经费100万元左右,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00万元,实验室建筑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多媒体教室总间数52间、座位数4000多个;实训(实验)实15个;新建校内外实习基地30多个。 4.教学管理严格规范。通过对管理制度的“废、改、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更加科学、严谨、健全。“十二五”期间,学校进一步理顺了校、院(部)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明确各级管理权限和职责,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构建了科学合理、运

行高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5. 办学水平显著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升本录取率达100%,就业率名列前茅,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6. 校企合作教育快速发展。(校内、校外)学校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高职学生。 7. 科研工作步入新轨、教改工作逐见成效。学校13个教改科研项目成功立项,其中,重点项目6个(其中市级项目4个),一般项目7个。 (二)面临形势 进入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处于快速发展,2005年以来,职业教育领域解放思想,突出特色,深化校企合作,9年共培养了近800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每年培训各类人员1.5亿人次以上。可以说职业院校毕业生已成为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还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一是缺乏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较为薄弱;二是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高等教育持续 发展条件不足不稳;三是组建职教集团,整合教育资源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及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四是打造品牌,发展内涵在人才培养模式、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许多制约体制机制的障碍。这些都将对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面对国际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学校专业建设发展与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问题。 1.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和发展不平衡,各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有

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总体方案

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 专业建设总体方案 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2012年5月

专业建设项目概述 按照“对接产业设专业、办好专业促就业”的思路,紧紧围绕炼油、化工生产、销售产业链,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形成以石化技术为龙头、石化装备为辅助、石化管理为补充,能全面满足石化行业岗位群需要的专业体系。专业建设整体思路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即,健全一个机制:健全适应产业实际和结构优化升级需要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强化两支队伍:专任教师队伍;兼职教师队伍。做优三个专业集群: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石油化工装备工程、石油化工管理工程三个专业集群。 一、创新“行业急需、企业对口、动态调整”的专业调整机制 1、建设目标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创新“行业急需、企业对口、动态调整”的专业调整机制。 2、建设思路 以订单培养和企业培训为切入点深度融入企业,以企业反馈和共性需求为着力点深入引导专业,以专业共建人才共育为基本点深度促进就业,以就业数量就业质量为关键点全面检验专业。为每个专业群遴选2-3家综合实力雄厚、经营管理规范、用工及员工培训需求迫切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在校企联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形成闭环管理、持续改进的专业建设体系。从企业调研入手,从石油化工行业需求出发,紧跟石油化工扩能和技术改造升级的要求,适应区域石化产业的新技术新岗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增强人才培养工作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3、建设内容 (1)建立主要由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岗位能手及专业教师组成的新一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召开专业建设工作小组会议1-2次,每2年更新一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确保建设委员会的结构合理和指导作用。 (2)健全专业动态化调整机制、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不间断跟踪培养过程、随市场需求调整培养规格的工作机制。经常性进行市场调研,建立紧跟石油化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求,瞄准产业技术岗位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时关注与专业相关产业的新岗位、新要求,实时跟踪最前沿、最先进、最关键技术,调整修订专业人才培

浅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

浅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本文作者从工作实际出发,阐述了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内容,以及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申报、管理、检查评估与验收方法。 关键词:高职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作为高职院校,只有通过不断地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建立课程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等手段,建立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体系,才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及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以现代人才观和课程观为依据,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改革为动力,全面审视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建设目标,通过调整归并、增删取舍、综合开发、探索创新等方式和手段,优化课程体系和内容体系,从而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1、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的原则。各专业教学计划中所设置的课程要与就业目标直接挂钩,能清晰地体现出就业方向和工作必需的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与就业目标有益而无关的课程,可开可不开的不开,可讲可不讲的内容少讲。使得课程设置精减实用,目标明确。 2、以专业目标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形成为本位的原则。专业培养目标应以人才规格分析为前提,课程设置应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人才规格分析形成的能力模块,是课程设置模块的重要依据,在课程模块对应能力模块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尽量减少和弱化与能力无关的课目,大力强化能力培养。 3、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标准为尺度的原则。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中心,建立有利于能力形成,特色鲜明的实践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有别于本科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标志。实践课程体系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衡量教学效果的尺度是国家制定的行业职业标准。因此,实践课程体系应与国家(乃至国际)行业标准紧密接轨。各专业应以职业标准中包括的素养、知识、技能要求为依据,制定出培训项目明确详尽,培养过程严格有序的实践课程体系,并通过这一体系,为学生提供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使之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0001

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师资是学校的第一资源, 是加快我院发展,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动力之源。 为进一步调动教师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 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队伍和政治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打造学院的办学 特色和优势,促进学院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和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政策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学院将贯彻创特色、创品牌的战略思想,遵循“壮大队伍、优化结构、 突出重点、强化实践、注重师德、提升水平” 的原则,通过培养、引进、外聘高层次人才等途径,紧紧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科、专业团队建设为核心,为学院重点和特色专业、特色学科、重点实验室的 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学院的教育教学及大学生思 想政治、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增添新鲜血液,为学院的逐步建立促进教师资伍,为实现我院成为特色鲜明,质量过硬的省内一流职院的发展目标创造条件。 源合理配置以及优秀人才健康成长的有效机制,真正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师资队 二、建设目标 2011-2015 年,通过5 年的努力,争取实现以下目标: 为重点和特色专业、特色学科配齐学科团队。 专任教师(含校外兼课、兼职教师)总人数500人左右,师生比控制在1:20 以内。 辅导员队伍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以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队伍为培养目标,总体上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配置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力求到2015 年,培养出省内知名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通过专、兼、聘等多钟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工作队伍。 通过专、兼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熟悉政策、经验丰富、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工作队伍。 40 岁以下青年教师硕士化,2015 年专任教师硕士比例达到50%,专业教师中具有或攻 读博士学位的达到7 人。 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达到90%。 专任教师中具有教授及其他正高职称人员超过20 人,具有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称人员超过120 人,教师职称结构合理。 市级专业技术人才、省级青年骨干教师、省级及以上国内访问学者及以上专家、学者达到15 人。 三、实施方案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

xx特色xx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 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最新)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项目管理,保证“双高计划”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教育部、财政部(简称两部)联合组织管理,地方(包括项目学校举办方,下同)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学校具体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最新) 第二章职责分工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最新)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 划” )项目管理,保证“双高计划”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教育部、财政部(简称两部)联合组织管理,地方(包括项目学校举办方,下同)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学校具体实施。 第三条项目资金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和学校自筹资金。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最新)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 划” )项目管理,保证“双高计划”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

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教育部、财政部(简称两部)联合组织管理,地方(包括项目学校举办方,下同)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学校具体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最新)动态管理,年度评价、期满考核,有进有出、优胜劣汰。重点支持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 划” )项目管理,保证“双高计划”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教育部、财政部(简称两部)联合组织管理,地方(包括项目学校举办方,下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最新) 第四条“双高计划”每五年一个支持周期,2019年启动第一轮建设。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年度评价、期满考核,有进有出、优胜劣汰。重点支持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 划” )项目管理,保证“双高计划”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制定本办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最新) 第三条项目资金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和学校自筹资金。

示范高职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编者按: 在全国第二十五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职教参考》推出一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专题,希望能对我院在师资引进、培训等方面有所借鉴,对教师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有所启示。 半个多世纪以前,初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从长远发展来说,一个学校赖以生存并产生良好社会效益的主要条件不仅仅是有硬件的投入,高素质教师培养出适应社会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更是一个关键因素。日前,《财经文摘》的记者就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况如何,面临哪些困难等问题采访了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下面是姜大源研究员对于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一个回答摘录下来供大家参考。 《财经文摘》:中国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遭到了很多批评和质疑,您怎么看目前中国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 姜大源:我认为,高职教师的水平应该高于清华和北大的教师水平。这就对高职和中职院校的老师提出很高的要求。 一个职业院校的老师的能力应该包括四个部分:专业理论、专业理论在职业中的实践、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和方法论、职业教育理论在职业教育中的实践。只有四者结合,才能成为职业学校的老师。 我们是四者缺其三,只具备一个:专业理论。比如说学数控机床的,都学过理论,但是专业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刚刚开始得到学校的重视。 而另外两方面,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个悲哀。德国人说,你要教数控机床吗?不是你到大学去学数控机床,你就能教数控机床,你要去学今后能当数控机床老师的专业。全世界只有德国、瑞士、奥地利有这个概念。 课程是核心,教师是关键,所以我跟教育部建议,要把老师送到北欧去进行培训,提高教师基于工作和教学过程的设计能力和实施能力。 (图书馆孙艳美)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一)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一) 摘要:专业群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专业群建设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一个或若干个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关键词:专业;专业群;高职院校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指出:“中央在100所示范院校中,选择500个左右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结合紧密、特色鲜明、就业率高的专业进行重点支持。形成500个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重点建设专业群,提高示范院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因此,专业群建设是示范性院校建设的重点,是学校整体水平和基本特色的集中体现,决定了一个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专业群建设是学校人才培养长期积累和积淀的过程,通过不断强化专业群建设,学校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就能够有可靠的保证。所以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专业群建设,围绕专业群建设,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方面进行坚持不懈的积累,是学校发展的长期战略任务。 一、专业群的概念 什么是专业群?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建设与本科院校的学科群建设有什么不同?一些教育论着中虽然提到过专业群的概念,但没有作具体的分析。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是以学科为基础,其专业结构是建立在学科结构基础之上,目前我国实施的本科教育专业目录是国家教育部于1998年颁布的,这是迄今最新的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和学科划分,共设11个学科门类,249种专业。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体系被称为学科群。从专业目录的学科分类体系看,所谓“学科群”是指若干具有相同级次的学科点集,学科群的大小不仅与所含同级学科的数量有关,而且与所含学科的类目级次相关,并随类目级次的上移、学科口径相应增大,学科群的学科容量增多。 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与普通高等教育专业设置有着根本的不同,它是面向不同的职业分工来设置专业,正是由于这一重大区别,使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具有明显的自身规律。对高职教育来说,所谓专业群,就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专业群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专业群内的专业往往是围绕某一行业设置形成的一类专业。各专业具有相同的工程对象和相近的技术领域。反映在教学上就是各专业可以在一个体系中完成实训任务,在实验实训设施、设备上也必然有大量的设备是共用的,有相当一部分实验实训项目是共同的,这对高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专业群内的专业是学校长期办学过程中,依托某一学科基础较强的专业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类专业,各专业具有相同的学科基础。因此必然有相同的专业理论基础课程,相应地,师资队伍必然有很大一部分是共同的,必然形成师资队伍专业团队,形成某类专业建设的良好的师资队伍环境。 我国2004年公布的高职专业目录的分类就是坚持“以职业岗位群或行业为主,兼顾学科分类的原则”进行划分的,分设19个大类,下设78个二级类,共532种专业。专业大类中的二级类专业体系可称为专业群。但高职院校专业群如何规划和建设是由学院的行业背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学院自身的办学条件和专业发展过程确定的,各院校专业群内专业的数量和分布并不与专业目录中的专业划分一一对应。 二、专业群建设的意义 专业群建设是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资源整合活动。专业群建设有利于形成高职院校专业的集群优势,从整体上提升学院在行业和区域内技能型人才的配置水平和能力;有利于形成实践

研究关于高职院校隐性课程建设-模板

研究关于高职院校隐性课程建设 快到一年一度的毕业季了,同学们的论文准备好了吗?说到写论文啊,我可是被指导老师退回了两次,论文要求可真高。以下是由大全为大家整理的研究关于高职院校隐性课程建设,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喜欢,请继续关注大全。 论文摘要:隐性课程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人才培养离不开隐性课程。因此,应在分析隐性课程的内涵、特征和建设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从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行为层开发建设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途径,从而切实提高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实效。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隐性课程;建设 隐性课程的内涵 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又称潜在课程(Patent Curriculum)、潜课程、隐课程等,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类型。关于隐性课程概念的界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种表述不尽相同。我们依据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教授范兰丝()在1991年出版的《国家课程百科全书》中对隐性课程所作的界定,结合当前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将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概念界定为:是高职院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那些没有列入正规课程计划和学校政策中,但又在教育实践情境中以非预期的、隐蔽的形式有意无意传递给学生,对学生的信念、意志、知识、情感、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到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的一种课程形态。它包括渗透于高职院校显性课程中或以其他形式存在的偶然的、无意的影响,如学校的各种人际关系、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校园文化环境及教师的教育行为和人格、学习气氛和其他非正式团体的影响等等。 高职隐性课程的特征和建设意义 高职教育完整课程体系应当既包括显性课程(正式课程),也包含隐性课程。显性课程是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的形式,明确、直接、外显陈述的课程,是有较强的理性色彩和一定的强制性的教育方式;而隐性课程则是以教育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等方式存在的,通过学生无意识的、非预期的心理反应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隐性课程以其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效果等方面独有的特征,弥补了显性课程在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上的缺陷。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补充,只有二者彼此协同、目标趋向一致时,才能使整个教育课程体系达到最佳的功能和效果。

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材料出处: 2010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材料(2009年中国职业教育年度报告(初稿)节选)——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编 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在提高对职教师资认识的基础上,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有力地支撑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到以提高质量、强化特色、突出服务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发展阶段,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根据已经公布的最新《教育统计年鉴》,截止2008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总数37.7万人,其中正高、副高、中级、初级、无职称的比例为3∶25∶34∶28∶10,全国高职教育生师比17.27。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要求的提高和实践过程中对高等职业教育定位、目标和培养模式认识的不断深入,近年来我国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总体上,在专任教师总规模、教师学历结构、“双师”结构、教师培训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一、主要成绩 1.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总数快速增长 1994—2001年,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数量基本稳定在6万人左右,上下波动不超过1万人,2002年达到15.6万人,2008年增加至37.7万人,约为2001年的7倍还多。保证了高等职业院校拥有一支稳定的能够保证基础课程教学需要的专任教师队伍。 2.高职教师学历结构大幅改善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的规定,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的比例必须达到15%以上。2004年全国高职院校的平均比例为14.6%,2008年达到26.2%。高职教师的学历结构大幅改善。 3.“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普遍得到重视 职业教育尤重言传身教,一名合格的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除了要胜任课堂教学,还需要对企业和市场有必要的了解,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能够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这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高职教师素质提出的必然要求。当前,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职教师资的培养模式,大力培养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又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能够胜任“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的“双师型”教师已经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建立起了专业课教师定期到企业实习、实践、兼职甚至轮岗的培养培训制度。 4.专兼结合教师队伍建设思想得到认可,建设工作初见成效 基于实践,高职教育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入和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已从原来的面向教师个体的“双师”素质培养提升至在兼顾专业课教师“双师”

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b3726879.html, 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 作者:宋蔚 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年第24期 [摘要]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重点。论文以会计与金融服务专业群为例,阐述基于“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导向与建设内容。 [关键词]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4-0111-02 一、专业群的内涵 “专业群”建设任务的提出,缘起于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但是究竟何为“专业群”,官方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许多学者基于专业群建设的实施或管理实践,对“专业群”的概念做出了各有侧重点的理论阐释。 陈林杰认为专业群是“由若干个专业技术基础相同或紧密相关、表现为具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要求、并能涵盖某一技术或服务领域的、由若干个专业组成的一个集群。各专业可以是同一专业大类中的专业,也可以是不同专业大类中的专业,能否归为一个专业群主要以是否拥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技能)要求来划分,并且专业群中的各专业或专业方向、面向企业中的岗位群,均能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其基本的实践性教学;孙毅颖认为“专业群是由一个或多个‘具有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结合紧密、特色鲜明、就业率高等’特征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由若干相关专业共同组成的专业集群”。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内涵,并不简单地等同于专业目录、课程设置,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内容可谓包罗万象:整合跨类别专业、培育孵化新专业、建构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资源库、建立实验实训基地、配备师资团队、建设质控评价体系等。专业群的建设水平是一所院校特色化办学能力的综合体现,诸多的工作无不蕴含其中。概括地说,专业群是以办学实力、行业背景、发展潜力等综合优势明显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 二、“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课程体系的构建导向与建设内容——以会计与金融服务专业群为例

高职院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建设的规划

高职院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建设的规划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作为云南工程职业学院正在的建设特色专业之一,将不断从人才培养模式,实训体系与基地课程体系等方向进行规划和执行。 标签:高职;建筑室内设计;规划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于2006年首次招生,至2017年累计招生12届,现有在校生三个年级(2015、2016级、2017级)共六百余人,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室内设计技术专业于2013年立项为校级重点专业,2015年立项为校级特色专业。 2015年3月,通过对社会人才需求的调研分析,重新修订了《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课程体系等各方面做了较大调整,使之更加适应云南省“十三五”期间的人才需求。 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公共课除外)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职业技能实训课、综合实践课四部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是针对行业企业实际岗位,以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设置。 目前学院建成绘图制图一体实训室、模型设计制作实训室、装饰材料及施工实训室、室内设计实训室,共4类8个实训室。实训室以职业岗位要求设计安排,充分体现生产性、真实性,能够满足专业课程的实训要求,使学生能全面、系统地接受室内设计、艺术鉴赏、装饰材料、图纸绘制的训练,为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专业的教学模式遵循是以工学结合为核心,贯彻设计表达和设计营销两个方向作为核心能力的培养体系,依靠“专业认知与基本技能”,“设计与创作表达”,“综合技能教学与实训”三个模块,通过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训、顶岗实习四个环节,以此实现工学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相互穿插、融合,切实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为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那么,下一步建设发展规划将从如下几点开展。 首先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建立一批紧密合作型的校外实训与就业基地;强化专业技能,扩展创新及创业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构建由点至面的特色专业群,在院级特色的专业基础上取得一定高度。 依托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合作企业,通过“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训、顶岗实习”四个环节,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能胜任室内装饰设计、施工、预算与管理岗位能力要求并具有发展潜能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标准

摘要:高职的课程标准建设是高职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文章从课程标准的内涵和课程标准建设的意义入手,探讨如何进行课程标准建设和建设要点。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建设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提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1)由此可见,高职的课程标准建设是高职教育改革中的关键问题,也是一个焦点问题!它是高职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内涵建设整体水平,促进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一、课程标准的内涵何谓标准?在汉语词典里的意思是“衡量事物的准则”,那么何谓高职教育的课程标准呢?针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特殊性,高职课程标准可以理解为各各院校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规定课程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要求及过程等的为课程教学提供指导的文件。课程标准是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化,是规范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涵:(一)内容标准内容标准里包含了课程的学习任务与学习内容。学习任务是学习领域课程的基础。它是在每个学习情境下,设计的要学生完成的基本工作任务。学习内容是为完成学习任务,课程应讲授的具体知识与技能。简单地说内容标准就是说明“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二)考核标准考核标准里包含了学习目标和考核评价。学习目标简单地说就是明确学生在经过学习以后应该“知道什么”和“会做什么”,还有学生要“学到什么程度”,老师要“教到什么程度”,是指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考核评价也就是“考什么?怎么考?”,对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提出“质”与“量”的考核标准,并提出相应的考核方式。(三)教学指导教学指导包括了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根据内容标准与考核标准要求,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条件,科学设计学习情境,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二、课程标准建设的意义(一)有章可循课程教学应该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程序、有内容的活动。(2)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是教与学的主要指导依据。课程标准科学合理,才有可能完成课程的教学内容并达成教学目标。教学改革离不开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首先要从课程标准建设入手。因此,课程标准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关键问题。进行课程标准建设是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的必要过程。正如管理的逻辑过程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一样,课程标准的建设包含了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整个逻辑过程,从之前的策划与设计,到教学的组织设计,到教师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和最终教学质量的检查监控。(三)与行业企业零距离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课程标准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是把工作任务的要求课程化,把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课程化,使学生达到职业岗位素质能力要求。基于此,与行业企业零距离的课程标准建设势在必行。三、如何进行课程标准建设(一)精准的课程定位好的课程标准建立在精准的课程定位基础上,而精准的课程定位的前提是对课程开发过程的了解,对典型工作任务如何转换为此门学习领域课程的了解。在制定课程标准之前,首先要了解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要求,典型工作任务来明确课程的性质,弄清本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简练的语言对该课程的性质、典型工作任务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等进行总体描述。其中,课程性质要说明该课程在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一)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一)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办学规模的扩大,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师资结构不合理、双师型师资缺乏、教师总体素质不高、师资培训跟不上等方面。为此,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入研究,制定建设规划,拓宽培养途径,努力探索符合高职特色的师资培训体系。 关键词:高职师资问题对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特别是1998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实现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到2006年,全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已达24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其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全国高职院校由1998年的432所发展到2006年的1105所,1998年全国高职在校生117.41万人,2005年发展到近800万人。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不但顺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趋势,也顺应了我国经济建设快速持续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客观要求。但应该看到,随着我国高职教育迅速发展,办学规模迅速扩大,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必然会严重影响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从而影响高职教育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用的上”、“下得去”、“留得住”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实现这个目标,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能满足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是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办学单位面临的一项共同任务。近年来,全国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各职业院校把师资队伍建设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宝贵的经验。一是教育部和各省教育管理部门陆续制订了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法规及文件。二是各院校分别制订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规划,明确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目标和措施。三是设置专项经费,不同程度地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引进、待遇方面的投入。四是通过培养、培训、引进等措施推进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五是普遍重视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然而与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相比,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1)新教师多,老教师少,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现象。据5省市部分职业院校20756名教师统计,30岁以下占26%,31-40岁占39%,41-50岁占21%,50岁以上占14%。 (2)生师比例不合理,师资数量严重不足。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生师比都超过20:1,有的甚至超过30:1,相对于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规定的16:1的优秀标准高出许多。 (3)公共课、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失调,专业课教师特别是新设专业的专业课教师紧缺,专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比例较低。 (4)学历层次偏低,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偏少。据有关机构对全国五省30余所高职高专师资队伍状况的调查,具有研究生比例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28%,博士更是凤毛麟角,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也与评估指标的规定存在一定差距。 (5)专业带头人及中青年骨干教师匮乏。多数高职院校存在本科毕业的中青年教师挑大梁的现象,缺少真正的学术骨干、行业专家和专业带头人,无法带动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水平差距较大 “双师型”教师总体比例偏低。有资料表明,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具备高技术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占的比例尚不足15%,多数教师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不强,导致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 3、教师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质量不高

[对于,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其他论文文档]对于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对于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论文摘要]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能够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同时也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文章结合国家级精品课程“视频制作技术”的经验对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课程建设学习资源视频制作 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育思想和教学管理制度等诸多方面,需要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探索,从课程设计、提高技能和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笔者作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视频制作技术”课程负责人,经过长期积累,不断创新,在课程内涵建设、教学方法、配套教材、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形成了自己的课程特色。 一、课程建设的内涵 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建设,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网络为学生提供优质学习资源,以信息化的手段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方便各高职院校师生对优质资源的学习、消化和吸收,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再创新,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教师的综合素质关系到教学改革的力度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应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短期调研,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选派教师参加高职教学改革研讨会和课程建设培训会,更新教育理念,开阔眼界;安排政治、业务素质高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与青年教师一对一结成对子,负责青年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学术、业务等方面的指导,并对培养情况进行定期交流;带领青年教师进行级教研科研课题的研究,指导青年教师积极撰写教研、科研论文。 2.重视教学内容建设。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学内容的取舍问题。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体现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理念,要把握好必需、够用这个度。教学内容应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学习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课堂教学要注重选取融知识传授、能力训练、素养养成三位一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要深入企业,与企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座谈,确定本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收集企业的真实项目,并将其转化为适合于课堂教学的案例。将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与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紧密联系起来,以企业的岗位作为课程的培养目标,使培养的学生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视频制作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影视制作行业的岗位技能需求为依据,通过对策划师、摄像师、编辑师等视频制作人员岗位能力的分析,遵循企业视频作品制作流程,将“创意

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人才市场化的今天,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各院校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处于高职教育链条不同位置的各个院校要在竞争中站稳脚跟,求得发展空间,主动应对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保持良好的竞争态势,就必须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确定符合本校实际的人才强校战略,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培育和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核心竞争力是指学校参与竞争所具备的支撑其竞争优势所特有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高职院校参与竞争是围绕核心竞争力在多层面展开的,要取得主动性,就要获取和整合教育资源,尤其是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所以,建设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有丰富实战能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 重中之重。 一、离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 几年来,各高职院校为了加快发展,适应高职扩招的要求,普遍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按

照教育规律和合理的生师比衡量,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高水平的教师少,双师型比例小等问题仍突出存在,严重制约和影响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数量相对不足 过去我们高职教育的规模很小,近年来,随着大家对高职教育认识的深化,高职教育飞速发展,无论是学校数量和在校学生数都已占到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我国现有高职院校1300多所,在校生500多万人,年招生数量和在校生数量均成倍增长。但是,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有一个过程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扩大,这样就造成了师资队伍建设远远落后于教学的实际,全国高职院校的生师比普遍偏高,有的院校已达50:1以上,远远高于教育部18:1的标准,致使教师在超负荷的工作,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二)结构不尽合理 由于高职院校数量和在校人数的快速增加(以陕西为例,98年在校学生仅15万人,2005年已达到58万人之多,7年间翻了近四番),而师资队伍合理结构的形成,是有一定规律和过程的,本科毕业5年后才可能晋升中级职称,再5年后才可晋升高级职称。这样致使高职院校教师职称结构不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