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教案-1.1

历史教案-1.1

历史教案-1.1
历史教案-1.1

1.1-1.2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 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中国军民奋勇抵抗;鸦片战争的结束;中英《南京条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2.能力要求:(1)指导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学会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2)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3)正确认识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一切巨变。(4)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学习从第一手材料中获取信息与辨析历史资料的方法。3.情感目标:(1)通过鸦片战争,使学生认识到当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腐败不堪的时候世界发生了最重要的变化,即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进而得出深刻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2)通过介绍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培养学生崇敬英雄、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3)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处在关键的发展时期,回顾历史,牢记教训,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课时安排 2课时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是重点。鸦片战争前夕,统治中国近200年的清王朝已经腐朽没落,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方面,还是在对外关系及文化领域,都呈现出危机四伏的衰落景象。而此时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起来,并处于上升时期。其中英国已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到19世纪上半期,欧亚大陆两端的中英两国的兴衰局势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揭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明确战争的性质。(2)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是重点。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同西方侵略者签订了《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其中《南京条约》还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2)鸦片战争的影响是重点。这是教材的关键内容,而且还是本章和近代史教学的重点。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革命的任务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而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难点分析:(1)鸦片战争的原因是难点。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对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认识,还应进一步明确蕴含其中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的辩证关系,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结合鸦片战争前夕的时代背景,从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辩证观点入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英国需要用“火与剑”为自己开辟海外市场和殖民地,而古老的东方大国——中国依旧在封建主义道路上徘徊并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中国日趋衰落的国力和极其广阔的市场自然成为英国觊觎的目标和“猎物”。所以,英国率先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不是偶然的,它是欧美资本主义向外扩张、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必然产物。(2)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是难点。由于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综合国力衰弱、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及军事指挥失当,中国战败。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3)对一些专有名词的理解和把握是难点。如“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4)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即中国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是难点。“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制度,又有资本主义的发展。“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课堂教学设计师: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终结,大约110年。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在这110年间,以1919年为界标,又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点。(板书第一章与第一节的课题)有人说:没有林则徐禁烟,就不会有鸦片战争的爆发。你们是否赞同这一观点。(学生思考,不必立即回答)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1.鸦片

战争前中国的基本国情——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师: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鸦片战争前夕,已经走到穷途末路,呈现出危机四伏的衰落景象。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从经济、政治、军备和外交几方面说明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思考并回答)师:清朝统治集团反动腐朽,虚骄无能,压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扼杀新思想、新技术,残酷地剥削广大劳动人民,坚持闭关政策,妄自称大,已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一场挨打的悲剧和民族的灾难在所难免。2.鸦片战争前的世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师:(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概括)从17世纪开始,西方主要国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工业资本主义生产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不断开辟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正是这种需要,推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列宁曾说:“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把新的国家殖民化,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经济漩涡之中,它就不能存在和发展”。自然,古老而又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国,就必然会成为英国觊觎的目标之一,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正是世界资本发展的必然趋势。生:(回忆知识,进行思考)师:那么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请大家把两个国家都放在19世纪上半期(鸦片战争前)的时间刻度尺上作一横向对比。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写在复习前面的话 一、历史高考的备考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历史高考主要考什么?简单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情感。 1.基础知识 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其次,储备好知识(记忆知识)才是备考的基本方法。历史高考像建房,知识记忆是准备沙、石、砖和钢材。历史高考像煮饭,知识是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1、全面掌握 教材= 主干知识+隐性知识 教材= 目录+正文+ 黑体字+小字+ 图表+注释+ 习题+大事年表 2、重点掌握 主干知识=历史事实+ 历史结论+历史线索+阶段特征 重点知识= 考纲要求+ 时事热点 重点知识= 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现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3、多层次掌握 历史事实 =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历史结论 = 背景、目的、原因、特点、性质、实质、影响、意义 只有主动读教材,喜欢读教材,善于读教材,能自主整理教材,练习后回归教材,才能全面掌握教材。 理清章节的知识结构,构建立体的知识体系;透彻理解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归纳历史线索;进行纵横比较。 理解基础上强化记忆,务求过关;按史实、结论的要素进行索引式记忆、尝试记忆;简化记忆,牢记关键词;自主整理知识,按自己的方法牢记;切忌从头看至尾,什么也没记。 第三,历史高考以能力为主导。历史选择题的解题还是:熟记课本主干知识,运用相应历史学科能力正确选择。历史非选择题的解题还是:以课本历史知识为资源,独立运用阅读和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评价历史事实。 1.学会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历史; 2.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5.学会认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第四,历史高考复习不可能一撮而就,成功在平时,所以每天进行适量的、规范的训练,这才是成功之道。 1.以练习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主体; 2.依据高考模式进行三限:限时、限量、限分值; 3.严格要求按规范答题,主观题进行上本训练; 4.强调更正,每人必须准备错题本和草稿本; 5.练习更正后必须回归训练目标,务求举一反二。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书的历史

《书的历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书的历史》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节课以书的历史为线索,指向不断发展变化的材料,巧妙地把材料的变化和书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体验到制作书的材料发展过程,感受到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通过介绍书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做书材料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材料变化的思考;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在三种不同材料上写字,并试着装订成一本简易的书,来感受不同材料的特点和不同材料来制作书的优缺点;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探索不同材料的特点和做书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感受到不同材料的优点和缺点,并从材料的变化中,获得一些启示。 本课通过设计对比的分层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古代书写材料和现在的不同,从而发现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在体验中感受,在交流分享中获取制作书的材料变化历史,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周围物品的组成材料已经有基本的认识,能够观察各种材料的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如坚硬、光滑、粗糙、有气味等。纸是学生最常见的一种人造材料,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基本都是用纸做的。为什么会选择用纸做书,历史上还有哪些材料用来做成书,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通过书籍或是父母讲述,电视等方式间接知道一些零散的信息。为什么做出的材料会变化?纸这种材料做书有哪些优越性?这些也是学生不清楚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历史上制作书的材料有龟壳、石头、陶土、竹片、木片、丝绸等。 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用纸这种材料制作书,具有书写方便、装订便捷、容易携带等优点。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观察不同的材料,并用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对比描述。 2.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受不同材料制作书的优缺点。

高考历史问答题解析教案.docx

1.识读下列四幅人物肖像画: 请完成: (1)简要指出图一~图四所示人物的国籍,并列举他们的代表作品。(10分) (2)上述人物的代表作品属于哪一文学流派?分析其诞生的历史背景。(10 分) 答案(1)国籍及作品:罗曼·罗兰是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是《约翰·克利斯朵夫》;德莱塞是美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嘉莉妹妹》和《美国悲剧》;泰戈尔是印度作家,代表作品有《吉檀迦利》和《戈拉》;川端康成是日本作家,代表作品有《雪国》《千只鹤》《伊豆的舞女》等。 (2)文学流派:现实主义。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间的 联系;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等,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解析第(1)问,依据图一~图四中的人物名称,结合所学知识直接进行回答。第(2)问,“文学流派”应联系不同人物的代表作品进行思考,“历史背景”需要从各国联系加强、物质生活变化等方面进行概括和归纳。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足不出户看奥运。1936年第11届奥运会首次通过电视实况转播,共有16.2万观众。1996年第26届奥运会电视实况转播覆盖了214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共达196亿人次。

材料二“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这句口号并非是旁门左道的骗人花招,而是来自屡创世界各地收视奇迹的电视节目《百万富翁》。这是一个把娱乐与知识竞赛结合起来的节目,参与者靠回答问题可拿走高达100万英镑(或1 000万美元)的高额奖金。巨奖的刺激加上节目现场紧张气氛的成功营造,使电视观众的激情空前高涨。这个节目于1998年在英国初次登场,如今已经风靡全球,受到电视观众的热烈欢迎。 材料三人们虽坐在家中,却可以细细端详法国卢浮宫里每一件艺术品,可以倾听悉尼歌剧院里气势恢宏的演唱会……可以说,艺术借助电视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最广泛意义上的传播。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电视的什么功能?试举例说明。(6分) (2)材料二反映了电视的什么功能?试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明。(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电视如何“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意义上传播”?试举例说明。(8分) 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电视传播资讯的功能。例如:播报新闻、预报天气、播放广告以及进行现场直播等。 (2)材料二反映了电视的娱乐功能。例如:电视节目《开心辞典》、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电视节目《百万富翁》等。 (3)材料三反映了电视把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品(包括美术和音乐作品)展示给世人的功能。例如:人们坐在家中,却可以欣赏音乐会,聆听美妙的音乐;可以到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旅行”等。 解析本题考查电视的功能,要紧扣材料并结合题目要求联系所学知识回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材料《书的历史》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说课稿】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材料 第三课《书的历史》说课稿 一、说教材 《书的历史》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节课以书的历史为线索,指向不断发展变化的材料,巧妙地把材料的变化和书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体验到制作书的材料发展过程,感受到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通过介绍书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做书材料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材料变化的思考;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在三种不同材料上写字,并试着装订成一本简易的书,来感受不同材料的特点和不同材料来制作书的优缺点;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探索不同材料的特点和做书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感受到不同材料的优点和缺点,并从材料的变化中,获得一些启示。 本课通过设计对比的分层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古代书写材料和现在的不同,从而发现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在体验中感受,在交流分享中获取制作书的材料变化历史,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对周围物品的组成材料已经有基本的认识,能够观察各种材料的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如坚硬、光滑、粗糙、有气味等。纸是学生最常见的一种人造材料,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基本都是用纸做的。为什么会选择用纸做书,历史上还有哪些材料用来做成书,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通过书籍或是父母讲述,电视等方式间接知道一些零散的信息。为什么做出的材料会变化?纸这种材料做书有哪些优越性?这些也是学生不清楚的。

三、说教法和学法 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看,记住几个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通过学习过程,来真正激发学生的个体意识,并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教师要在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热情。 四、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历史上制作书的材料有龟壳、石头、陶土、竹片、木片、丝绸等。 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用纸这种材料制作书,具有书写方便、装订便捷、容易携带等优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观察不同的材料,并用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对比描述。 2.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受不同材料制作书的优缺点。【科学态度目标】: 1.围绕材料的发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制作书材料的变迁。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高三历史课程教学计划

高三历史课程教学计划 计划形式,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事件。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历史课程教学计划,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三历史课程教学计划(一) 新学期伊始,高三教学工作已经出现了紧张的氛围,20**年高考已经渐渐临近。为了把接下来的复习工作做好,特制订详细计划如下:本学期我担任高三二班的教学工作,除去在外学习的美术生外,班级有学生有29人(其中有3人是体育生)。二班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思想比较活跃,但是此班级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学习态度比较浮躁,不太爱按照老师的要求做。 本学期教学的重点是二轮专题复习和三轮综合复习。由于二轮复习没有教材和参考资料,所以只能有教师自己制定。专题主要遵循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两大体系,使原来有些杂乱的教材进行重新的整合。但专题设计不宜过多,用时大概一个半月。剩下的时间主要进行必修和选修的综合复习,习题的设置完全按照宁夏高考试题进行设计。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的开展,使学生对教材知识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能够通过掌握的基础知识解决疑难问题;同时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训练,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本学期主要想采用学案教学,通过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达到提升学生各项能力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剩余三个月的努力学习,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付出了才能有回报,不能不劳而获。 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本学期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高三教学进度计划”。没有详细的计划,教学就是盲目的、漫无目的的,也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各个环节要抓好。 (1)备课。在备课方面要尽可能做到“精心准备,面面俱到”。 首先,要研究课程标准,根据课标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确定教材重点和慢点。 其次,研究考试大纲。根据考试大纲的规定制定合理复习规划。 再次,研习大量高考资料,精心设计学案。 最后,要备学生,我们的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的需要,如果精心设计的一节课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或者是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那么我们的教学目标将很难达到。 (2)上课。 首先,加强课堂管理。虽然我们上课采用学案教学,倡

高中历史优秀教案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A.课标: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形成的任内阁的史实,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课标解读:根据学生知识实际、课标和升学愿望,初中生学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直观、初步地了解其革命过程和政治制度。因此,我该在知识系统性和深度方面做适合学生学习就近发展区地设计,重点落在《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发展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等方面,难点放在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条件。据课标和历史教育对人情感、价值观影响特殊作用。我应充分发掘历史知识的内在精神,发挥其“读史明智”“古为今鉴”作用,培养学生接人待物,认识社会的良好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健全人格。教学中不但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精神,更要突出得到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及历史发展过程。 B.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英国革命、《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等史实。 2.熟记《权利法案》核心思想(内容)、责任内阁和首相产生、内阁与议会关系和首相权力。 3.理解君主立宪制建立条件、特点和代议制。感悟对今天社会问题的启示。 二.过程与方法 1.以史料解读历史来龙去脉,生动展现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解读史料,培养学生史料阅读、分析和表达能力;学生潜移默化养成“论从史出”等历史意识。 3.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思考,感悟得到知识地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学生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地学习,感悟妥协和协商是血的教训,感悟传承和创新的历史智慧,培养学生法制观念、有限权利和责任意识。 2.通过历史和现实联系,学生分组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C.教学设计思想 我对课标和课本研读,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突出学生感悟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发展中蕴含的法制、民主、妥协、协商、责任、有限权力等现代政治文明的精神。教学要注重知识逻辑性、开放性和历史发展脉络,激发学生兴趣和广阔思维空间。我整合了教材,直接突出主题最先讲解“议会权力的确立”,学生就能直观认识和深刻理解英国君主立宪政体,也有了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条件的制度背景,更好回答资产阶级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原因。然后随历史发展,再学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这也为学生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和影响铺垫完整的知识基础。为拓展学生知识、思维维度和照顾知识完整性,留了选作题,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建立的影响。 为培养学生研读史料能力、史学意识和理解知识等,为此,我亲自精心挑选切合的史料。为突出过程与方法,在学生史料分析和回答问题时,要点明依据。教学中设计悬疑、创设历史情境,设计分组抽签展示和“七嘴八舌”环节等多种教学手段,调到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 D.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入语:同学们,我们将要学习《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我有个疑问,能帮我解决吗?“君主”给你们什么印象?“宪”你们能想到什么呢?同时给出两幅图片,给学生思考启发点。

图书演变教案

篇一:书籍的变迁教案 课题:书籍的变迁(2课时5月13日) 【教学目的】 一、让学生对书籍的演变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二、学习以时间先后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方法。使学生懂得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方法的一般原则。 三、让学生为祖国古老的文明感到自豪。 【教学重难点】学习以时间先后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让学生对书籍的演变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掌握一 些常用的说明方法。 一、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想问你们些问题,古时候没有书,连文字也没有,我们的祖先是怎样记事的?你们手里拿的书是怎么来的?大家知道吗?用什么办法记录事情最简单? 2、学生自由作答,教师补充归纳。用笔在纸上记录下来。把很多写下来的纸张装订在一起,再加上一张漂亮的封面,这就是一本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个关于书籍的话题。齐读课题,《书籍的变迁》??再读一次。 二、解题 1、“变迁”是什么意思?(情况的变化转移)那“书籍的变迁”又是什么意思呢?(书籍变化的经过) 3、简单了解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 (1)举例子 例句:云能预示天气。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云就代表将要下雨。——《看云识天气》(2)引用(引资料) 例句: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中国石拱桥》(可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3)作比较 例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中国石拱桥》(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4)列数字 例句: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和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中国石拱桥》(体现准确性) (5)分类别 例句:按屏的建造材料极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说“屏”》(使读者明白屏的种类。) (6)打比方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中国石拱桥》(可以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生动。) (7)摹状貌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课程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课 件 写在复习前面的话 一、历史高考的备考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历史高考主要考什么?简单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情感。 .基础知识 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2.基本能力 目标\要求 Ⅰ Ⅱ Ⅲ 获取和 解读信息 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调动和 运用知识 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相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 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描述和 阐释事物 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 论证和 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 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3.基本情感 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

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其次,储备好知识(记忆知识)才是备考的基本方法。历史高考像建房,知识记忆是准备沙、石、砖和钢材。历史高考像煮饭,知识是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全面掌握 教材=主干知识+隐性知识 教材=目录+正文+黑体字+小字+图表+注释+习题+大事年表 2、重点掌握 主干知识=历史事实+历史结论+历史线索+阶段特征 重点知识=考纲要求+时事热点 重点知识=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现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3、多层次掌握 历史事实=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历史结论=背景、目的、原因、特点、性质、实质、影响、意义 只有主动读教材,喜欢读教材,善于读教材,能自主整理教材,练习后回归教材,才能全面掌握教材。 理清章节的知识结构,构建立体的知识体系;透彻理解历史

高三第一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高三第一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又是一轮高三,回顾总结前几年高三教学的经历,其实教学工作就是高考备考工作。一轮轮的复习,一次次的测试,一次次的评讲,只为增长学生知识的厚度、强化学生能力的成长、成熟学生考试的心理,为了6月的厚积薄发。但是,本学期两线作战,既有高三高考的备考,又有高二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的备考,考试时间相近,而要求大相径庭,所以制定本教学工作计划,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 一、学生情况分析 所任教的高三(1)是纯艺术班、高三(2)班是我校文科本科普通班、高二(5)、(6)是理科班,不管高三还是高二,大部分学生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历史的学习方法还不能比较好地掌握,二卷答题不规范,理解运用能力较差。对于高三的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对于高二的学生,及时了解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把握方向,掌握基本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和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提高学习成绩是关键。 二、教学任务 1.高三进行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加强综合训练,讲练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及思维能力。 2.高二完成历史必修三的教学任务,适应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三、备考中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1.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课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时间定在周一上午。备课组成员将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学法的设计、练习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商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备课组要搞好集体备课,进行教学研究,每次活动要有记载,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资源共系享,努力提高整体成绩。此外,备课组将开展扎实的听课评课活动。老师之间要互相多听课多评课,通过这种形式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水平。 2.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着力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严格依照新课、第一轮讲全讲细讲透的原则,精心组织好每一节课,强调教学效果。力争在扎实的第一轮教学中引导学生打下坚实的“双基”,为下学期的二轮复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坚持改进和完善“导学—发现”模式,用选择题训练和提问的方法进行课前基础知识的回顾,用“导读思考”逐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构架,夯实基础知识,用“导析”逐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历史概念,专有名词,历史结论,为分析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对考点精析精练,分层教学,采取扶优培差促中间策略。 3.以考试和试卷讲评为手段,逐步形成解题规范和技巧。 在高三两个学期,坚持一个星期一份练习卷,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高考意识,讲究答题规范。加强格式、书写、文字组织、表达逻辑等指导。加大对学生客观题(选择题)的训练,促成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3《书的历史》教案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3《书的历 史》教案 、《书的历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书的历史》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节课以书的历史为线索,指向不断发展变化的材料,巧妙地把材料的变化和书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体验到制作书的材料发展过程,感受到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通过介绍书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做书材料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材料变化的思考;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在三种不同材料上写字,并试着装订成一本简易的书,来感受不同材料的特点和不同材料来制作书的优缺点;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探索不同材料的特点和做书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感受到不同材料的优点和缺点,并从材料的变化中,获得一些启示。 本课通过设计对比的分层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古代书写材料和现在的不同,从而发现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在体验中感受,在交流分享中获取制作书的材料变化历史,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周围物品的组成材料已经有基本的认识,能够观察各种材料的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如坚硬、光滑、粗糙、有气味等。纸是学生最常见的一种人造材料,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基本都是用纸做的。为什么会选择用纸做书,历史上还有哪些材料用来做成书,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通过书籍或是父母讲述,电视等方式间接知道一些零散的信息。为什么做出的材料会变化?纸这种材料做书有哪些优越性?这些也是学生不清楚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历史上制作书的材料有龟壳、石头、陶土、竹片、木片、丝绸等。 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用纸这种材料制作书,具有书写方便、装订便捷、容易携带等优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观察不同的材料,并用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对比描述。 2、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受不同材料制作书的优缺点。 科学态度目标 1、围绕材料的发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制作书材料的变迁。

2020年高考历史教学的反思

2020年高考历史教学的反思 Reflection on the history teaching of college e ntrance examination in 2020

2020年高考历史教学的反思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教学反思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 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 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本教案根据历史教学反思 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 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春去冬来,时间飞逝,又一届学生毕业了。我们老师总是迎来送往,忙忙禄禄,为了进一步搞好今年的毕业班教学工作,有必要 对上届工作进行总结、反思。 上届学历史的学生有近一百五十人,人数较多,基数较大, 不是学美术就是学体育,更有小部分学生为保大专在最后几个月 将历史放弃而又参加高考的,这样就大大影响了我们高考历史成绩,但令我们欣慰的是在四、五两个月我们学生成绩提高了二十分。回顾高三一年的工作,我以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值得思考。 第一:营造一种和谐合作的关系。 孔子说“君子和而为贵”。和谐合作的关系是提升教学效率 的前提。 首先是师生关系。如何营造一种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始终是 我追求的目标。如何做到呢?一是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尊重。高中 学生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他们的思想认识能力提高,对老师 的要求也提高了。所以老师的举首投足、言谈举止都要注意,不 能引起学生反感。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老师的教学能力及专业水平,

小学-科学-教科版-二年级上册-《书的历史》教学设计

《书的历史》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国家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你知道这么多年的历史文化都是被记录在哪里传承下来的吗? 生:自由回答(保留学生的答案) 2.确实,不同的时期都有记录文字的不同的方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记录文字的材料的变化。 3.既然我们要了解这几千年人们是在什么材料上记录文字的,就让王老师带着大家一起穿越回去吧。 二、泥板书写 1.我们先来到原始社会,看一看最早的原始人是如何记载的?(老师换上原始人衣服) 【老师播放“原始人书写”视频】 2.哪位同学告诉我你在视频中观察到原始人是用什么东西将文字写在哪里的? 生:用树枝(木棒)在地上书写(泥巴)。(老师引导,学生回答后张贴泥板简介资料) 3.那作为原始人的你们想不想感受一下在泥板上面写字呢? 4.【活动一】泥板书写 ①观察泥板(看摸掂) ②用小木棒在泥板上写上自己的姓。 ③将四块泥板按顺序叠起来。 5.学生分享展示:泥板有什么特点?(学生投影展示自己做的泥板)那作为原始人感觉在泥板上写字怎么样? 6.原来泥板上写字是这样的感觉呀! 三、竹简书写 1.好了,现在老师要带大家从原始时期穿越到古代了,古代的人们又是利用什么材料记录文字的呢? 【老师播放“古代学堂和上朝”视频】 2.古代将文字用什么记载在哪里的?(老师出示准备好的竹) 生:竹简(并张贴竹简简介资料) 3.【活动二】竹简书写 ①观察竹简(看摸掂) ②请用毛笔在竹简上写上自己的姓。 ③将四块竹简用棉线串起来。(老师教方法) 4.学生分享展示:竹简有什么特点?你觉得竹简书写怎么样? 6.古时候的人们已经变得聪明了,他们知道了把文字记录在竹简上了。

高考历史总复习教案1

2011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教案1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一部分)资料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课程标准及解读:(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教学内容说明:(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 点分封制宗法制(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皇帝制度的 创立郡县制(3)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 监察制度选官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明内阁制清军机处二、知识 结构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王”的出现早期国家的产生“帝”的传说中国早期夏的政治:“家天下”世袭制度的确立政治夏商的政治文化制度商的政治: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的内 容特点分封制意义西周的政治文化宗法制内容评价“礼” 制礼乐制“乐”制礼乐制实质及其瓦解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兼并六国秦的统一北击匈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的 统一南征岭南建立的条件统辖西南历史意义皇帝制度:总揽大 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地方制度:郡县制度的确立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思想专制:“挟书律”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法令出一” 皇帝制度评价皇权 与相权的关系丞相制度相权的弱化中央行政制度的变化监察制 度发展演变评价世官制选官制度察举制科举制地方行政制度 元朝之前的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元朝行省制度的设置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丞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制度内阁制的 设立君主评价专制军机处的设置制度军机处强化评价密 折制清朝处理民族事务的基本原则的边疆理藩院的设置政策 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实行“改土归流” 君主专制君主专制制度的 弊端制度的评价晚清的政治改良专题一测试题一、选择题(在

新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2.3《书的历史》教案含板书

新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含板书 3《书的历史》

研讨探究 说一说你对书籍的认识和理解。欣赏:《读书郎》 1、说一说你对书籍的认识和理解。 2、简介现代常见的两种常见书籍 (1)纸质书:文字和图像等信息于一 体的纸张集合——纸质书 (2)电子书:集文字、图片、声音、 影像等信息内容为一体的数字化电子 书。 小结:书籍:传播信息的媒体。 根据已有 经验对教 师所提出 的问题作 出回答。 二年级的学 生已对书籍 有一定的认 识和理解,本 活动的目的 在于了解学 生对书籍的 认知情况,为 后面的教学 打下基础。 讲授新课 我们是如何知道各种材料的特点的。过渡: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 印刷术、黑火药、指南针其中造纸术、 印刷术、都与书籍有关的。可见书籍 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体的重要性。那么 作为重要书写材料的纸张又有那些知 识是需要我们了解的呢,一起来看。 播放视频:造纸术的秘密 新知讲解:造纸技术的发明和改进促 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人们为 了纪念蔡伦又将他所改进的造纸术称 为蔡伦纸或蔡候纸。 在造纸术发明前人们还曾用竹简和绢 畅谈观看 视频后的 感受 感知科技进 步带来的变 化。

帛作为书写材料,一起来看关于它们的资料。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人们把文字写在木片或竹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叫简或牍。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极不方便。 在此之前人们还曾把文字记录于龟甲或兽骨之上,后人将其称之为甲骨文,但由于书写材料的限制,并没有出现正式的书籍。 活动探究 制作简易书过渡:科技是人们在不断发明、制造、 改进中一点一点进步的,下面我们将 通过活动来感受科技的进步。 活动:试着用以下材料分别做一本简 易的书。 幻灯出示活动材料。 活动1:用不同的笔在三种材料上写字 幻灯出示写作要求: (1)用毛笔在竹片上写字,写上成语。 (2)用树枝在橡皮泥上写字,写上你 的姓名。 (3)用铅笔在纸上写字,写下一条格 言。 学生根据 已有生活 经验对教 师提出的 问题作出 回答。 本环节设计 在于想让学 生去感受、模 仿从古至今 人类在书籍 的制作过程 中使用的方 法。为后面研 讨探究的展 开打下实践 基础。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开篇 版本:北师大

开篇 高考的根本目标一定是“立德树人”,研究高考命题,演练高考真题,围绕高考命题进行备考复习,本质上是接受教育的过程。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服务于高等学校挑选人才的。 历史五大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所提出的新的课程目标。以五大核心素养引领专项提能,是突破高分瓶颈的重要途径。 一、聚焦五大核心素养 二、诠释五大核心素养

[概念界定]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内涵阐释]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概念界定]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内涵阐释]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概念界定]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内涵阐释]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概念界定]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完整版)2018年高三历史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2018年高三历史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复习担负着承前启后、巩固提高的重任,是高三备考复习的关键阶段。 一、指导思想 1、突出三条主线:即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思想文化文明。抓住两个重点:农业文明时代(古代的中华文明)、工业文明时代(近现代英美法等西方国家文明)。突破一个难点:三个领域的文明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提高学科内的综合能力。 2、强化三个意识:“通史意识”、“世界意识”、“现代意识”。“通史意识”要求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解读历史现象和规律;“世界意识”要求把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置身于世界的角度来考察,立体地、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现代意识”要求以当前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切入。 3、从“四情”(“四情”是指考情、学情、材情、轮情,是设计复习内容的主要依据。)实际出发,明确复习内容设计的要求,提高复习内容的针对性。依据“考情”,主要确定二轮复习的指导思想、内容范围,习题、试题的题型、类型;依据“学情”,主要确定二轮复习内容的重点、难易;依据“轮情”,主要确定二轮复习内容的起点、多少、快慢等;依据“材情”,主要确定二轮复习内容中的基础知识。 二、备考基本策略与措施 (一)内容设计策略 内容设计要解决好复习专题内容的范围、结构、层次、重点、数

量以及呈现形式、课时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要明确基础知识的范围,做到点、线、面有机结合。为此,要依托山东省《考试说明》与教材,逐步细化高考考试知识的范围,即依据《考试说明》中的“考试范围”确定复习知识的“点”,依据《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确定复习知识的“线”,依据教材中“目”的内容确定复习知识的“面”,做到分解有据、有度,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以有利于进一步夯实基础在处理复习知识“面”的具体内容时,应主要依据人教版教材来进行,对岳麓版、人民版教材的相关内容可以进行适度整合,但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对教材知识的整合要由厚变薄,去粗取精,做到要点系统准确、概括简练。 2.要保障复习内容全面,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复习内容主要包括知识结构、训练题目、方法技巧三方面。二轮复习的知识结构,其主要组成部分是依存于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但另外还应包括一些延伸性的、隐性的知识。 3.要适度拓展复习内容。适度拓展复习内容,主要是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历史学科的时空范围,建立起与社会现实、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 第一,要找准热点,范围适当,要与政治、地理学科结合,联系当前社会和世界上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来选取。 第二,要找准切入口,特别是要有历史知识的依托,否则就等同于政治学科的时政热点,就会出现假、大、空的现象。 第三,热点专题的知识结构要全面,要有相关背景材料,要有相

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科版-《书的历史》教学设计

【测评内容】 1.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吗? 2.从古到今,人类一直都用纸来做书? 【评价方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性评价。 【练习内容】

【评价方式】 1.体验记录表 2. 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性评价 【测评内容】 利用木片或者橡皮泥板、纸等制作一本书 【评价方式】 1.组织学生分享交流和展示,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 2.教师根据学生展示中出现的问题,适时启发引导,并做出评价。 【 iMovie视频】 1.学生在课前到图书馆里看书,让家长拍下照片 2.教师收集照片后,进行编辑制作视频。 【设计意图】 1.让孩子体验现在书的材料。 2.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学与教的活动 一.【引入】 1. 纸的制作过程? 2. 书的历史是如何变迁的? 3. 让学生分享汇报 【设计意图】 1.了解纸的制作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叙述的能力,从而提升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聚集】 你知道人类曾经用什么材料来做书的吗?为什么做书的材料会变化呢?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自己的书本、其他同学的书本及教室图书角的书等,初步认识到纸是现在做书最常用的材料。 【探索】 1. 体验用毛笔在竹简上写字。 2. 体验用木棒在泥板上写字。 3. 想办法将它们装订成册,做成一本书。 【设计意图】 1. 通过不同时间的体验活动,让学在不同材料上写字,感受不同村料书写的优缺点。 2. 通过装订成书的活动,体验不同材料装订的难易程度,再次感受不同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 【研讨】 1. 比较三种材料的书,说说它们的优点和缺点。 2. 从做书材料的变化,说一说你懂得了什么? 3. 做书的材料还有怎样的发展? 【设计意图】 1. 学生经历书写、装订的体验活动后,初步能对三种材料进行客观的评价,体会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 2. 通过提出问题“做书的材料还会有什么发展?” 课堂小结

高考历史学业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专题复习教案

XX届高考历史学业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专题复习教案 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了解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 2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其影响 一、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列强侵华的史实 鸦片战争 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概况:1840—1842年英国发动,强迫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影响:打开了中国大门,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概况:18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司”给英国。 战争前后,俄国侵占中国领土10多万平方公里。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 概况:1894—189年日本发动,强迫中国签订了《马关条约》。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概况:1900—1901年德、奥、美、法、英、意、日、俄等八国发动。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1)中英《南京条约》 签订时间、地位:1842年,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内容: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 ③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④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日《马关条约》

《书的历史》教学设计

《书的历史》 教学设计 浙江省湖州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黎作民 【教材分析】 《书的历史》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节课以书的历史为线索,指向不断发展变化的材料,巧妙地把材料的变化和书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体验到制作书的材料发展过程,感受到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通过介绍书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做书材料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材料变化的思考;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在三种不同材料上写字,并试着装订成一本简易的书,来感受不同材料的特点和不同材料来制作书的优缺点;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探索不同材料的特点和做书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感受到不同材料的优点和缺点,并从材料的变化中,获得一些启示。 本课通过设计对比的分层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古代书写材料和现在的不同,从而发现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在体验中感受,在交流分享中获取制作书的材料变化历史,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周围物品的组成材料已经有基本的认识,能够观察各种材料的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如坚硬、光滑、粗糙、有气味等。纸是学生最常见的一种人造材料,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基本都是用纸做的。为什么会选择用纸做书,历史上还有哪些材料用来做成书,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通过书籍或是父母讲述,电视等方式间接知道一些零散的信息。为什么做出的材料会变化?纸这种材料做书有哪些优越性?这些也是学生不清楚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历史上制作书的材料有龟壳、石头、陶土、竹片、木片、丝绸等。 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用纸这种材料制作书,具有书写方便、装订便捷、容易携带等优点。 科学探究目标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范文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范文 写在复习前面的话 一、历史高考的备考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历史高考主要考什么?简单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情感。 1.基础知识 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2.基本能力 目标\要求ⅠⅡⅢ 获取和 解读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调动和 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相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描述和 阐释事物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

论证和 探讨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3.基本情感 加深对历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其次,储备好知识(记忆知识)才是备考的基本方法。历史高考像建房,知识记忆是准备沙、石、砖和钢材。历史高考像煮饭,知识是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1、全面掌握 教材 = 主干知识+隐性知识 教材 = 目录+正文 + 黑体字+小字+ 图表+注释+ 习题+大事年表 2、重点掌握 主干知识 =历史事实 + 历史结论+历史线索+阶段特征 重点知识 = 考纲要求 + 时事热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