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京地铁西北旺车站附属监测方案

北京地铁西北旺车站附属监测方案

北京地铁西北旺车站附属监测方案
北京地铁西北旺车站附属监测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1 -

1.1、工程简介.............................................................. - 1 -

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 1 -

二、监测的目的及意义.......................................................... - 4 -

三、监测方案编制依据及原则 .................................................... - 4 -

3.1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 4 -

3.2监测方案编制原则........................................................ - 4 -

四、地铁工程建设影响分析...................................................... - 5 -

4.1地铁车站明挖基坑工程连续墙支护体系后地表沉降规律分析.................... - 5 -

4.2 地表移动和变形对建(构)筑物的影响分析 ................................. - 6 -

五、监测工作项目组织及内容 .................................................... - 7 -

5.1项目组织................................................................ - 7 -

5.2 工作内容............................................................... - 8 -

六、测点布置与监测方法........................................................ - 8 -

6.1 监测控制网的建立....................................................... - 8 -

6.2地表沉降监测............................................................ - 9 -

6.3 邻近建筑物沉降监测.................................................... - 10 -

6.4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 - 11 -

6.5 桩顶水平位移及临时立柱水平位移监测 .................................... - 11 -

6.6地下水位观测........................................................... - 12 -

6.7支撑轴力监测........................................................... - 13 -

6.8桩体水平位移监测....................................................... - 14 -

6.9桩体垂直位移监测....................................................... - 18 -

6.10监测点及监测基点被破坏后的补设措施.................................... - 18 -

6.11 预警响应............................................................. - 18 -

七、技术要求及控制标准........................................................ - 19 -

7.1 沉降监测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 ............................................ - 19 -

7.2 各级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 20 -

7.3 控制标准及监测频率.................................................... - 22 -

八、监测预警.................................................................. - 23 -

九、现场安全巡视工作要求..................................................... - 24 -

9.1 现场安全巡视工作范围.................................................. - 24 -

9.2 现场安全巡视内容...................................................... - 24 -

9.3 现场安全巡视频率...................................................... - 26 -

9.4 现场安全巡视工作实施方法 .............................................. - 26 -

十、监测质量管理.............................................................. - 26 -

10.1 质保规定............................................................. - 26 -

10.2 作业规范............................................................. - 27 -

10.3 监测反馈程序......................................................... - 27 -十一、监测工作制度和质量保证措施 ............................................. - 30 -

11.1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 30 -

11.2 保证措施............................................................. - 30 -十二、附图................................................................... - 31 -

12.1北京地铁16号线06标西北旺站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 31 -

西北旺站监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西北旺站为地下岛式车站,位于德政路、后厂村路与永丰路两交口之间,沿永丰路南北向布置于路下。车站东北角为中海枫涟山庄,为多层住宅小区;车站东侧为规划百旺新城,现状为空地;东南角为空地,规划为住宅区;西南角为月福汽车装饰和大面积绿地;车站西侧为百旺茉莉园,为多层住宅小区;西北角为百旺绿谷汽车园。

本标准段为双层三跨结构,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右BK13+187.500,车站有效站台右线中心轨顶高程为29.23m。标准段宽度为21.1m,车站长为236m,高约14.550m,车站标准段顶部覆土约 4.2m,标准段基坑开挖深度约为19.10~20.0m,盾构井处深约20.5~21.70m。共有2个风道,3个出入口、1个商业接口、1个消防专用口,其中1号风道和消防专用口与主体结构合建,现已施工完成。

A出入口位于车站主体结构西北侧,通道全长88.231m;其中过永丰路段采用暗挖CRD 法施工,暗挖通道全长38.48m,平均覆土深度6.5m,通道断面尺寸6m,采用复合式衬砌。剩余通道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平均覆土深度5~6m,平均开挖深度11m,结构宽7.7m,人防段宽9.8m。

B出入口、1号安全口位于车站主体结构东北侧,预留商业接口位于车站东侧,C出入口位于车站主体结构东南侧。其中B出入口通道全长57.151m;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平均覆土深度7.6m,平均开挖深度12~16m,结构宽12.4m,人防段结构宽14.05m,无障碍通道结构宽4.6m;C出入口通道全长49.32m;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平均覆土深度1.44m,平均开挖深度12.94m,结构宽16.1m,人防段结构宽8.4m。B、C出入口、1号安全口以及预留商业接口围护结构基坑设计为合槽开挖,合槽基坑长度为157.05m。

2号风道位于车站主体结构东南角,通道全长36.45m;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平均覆土深度5.697m,平均开挖深度13.597m,结构宽30m。

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1.2.1、地形地貌

拟建西北旺站沿永丰路呈南北方向布置,附属结构位于车站东西两侧,场地地形较为平坦,各施工钻孔孔口标高在46.69~48.1m之间。本车站地貌上位于永定河冲洪积扇北部,为第四纪冲洪积平原地貌。

1.2.2、岩、土分层及其特征

拟建场地地貌类型为第四纪冲洪积平原地貌,第四季沉积韵律较为明显。地层由人工堆积层、新近沉积和第四季沉积的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构成,基岩埋深大于50m。地面以下50m深度范围内的底层按其沉积年代及工程性质可分为人工堆积层、新近沉积层及第四季沉积层。

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设计参数见下文:

1)人工填土层

粉土填土①层:黄褐色,松散~稍密,湿,含草根、砖渣等,连续分布。层底标高:40.62~44.2

杂填土①1层:杂色,稍密,湿,含砖渣、灰渣、生活垃圾等,局部为碎石填土,连续分布。层底标高:40.62~44.2

2)新近沉积层(Q42+3al)

粉土②层:灰色,局部黄褐色,稍密~中密,湿~很湿,中压缩性,含姜石,少量螺壳,有机质。层底标高:32.69~37.32。

粉质粘土②1层:灰色,局部黄褐色,硬塑~软塑,中压缩性,少量砂砾、炭质碎屑、有机质,夹粉土薄层,连续分布。层底标高:32.69~37.32。

粉细砂②3层:灰色,局部黄褐色,松散~稍密,饱和,中压缩性,含云母,有机质,以透镜体形式分布。层底标高:32.69~37.32。

3)第四纪全新世冲洪积层(Q4lal+pl)

粉土③层:灰黄色,中密~密实,很湿,中压缩性,含云母,有机质,以夹层分布。层底标高:24.35~27.87。

粉质粘土③1层:灰黄色,硬塑,中压缩性,含少量有机质,螺壳碎片,局部夹粉土层连续分布。层底标高:24.35~27.87。

粉细砂③3层:灰黄色,中密~密实,饱和,中压缩性,含少量有机质,螺壳碎片,以透镜体形式分布。层底标高:24.35~27.87。

粉质粘土④层:褐黄色,硬塑,局部软塑,中压缩性,含氧化铁、少量云母,局部夹粉土层、细砂薄层,连续分布。层底标高:17.52~20.1

粉质粘土④1层:褐黄色,硬塑,局部软塑,中压缩性,含氧化铁,连续分布。层底标高:17.52~20.1

粉土④2层:褐黄色,密实,很湿,中压缩性,含云母,氧化铁,以透镜体或薄夹层分布。层底标高:17.52~20.1

粉细砂④3层:褐黄色,密实,饱和,低压缩性,含云母,氧化铁,以透镜体或薄夹层分布。层底标高:17.52~20.1

4)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层(Q3al+pl)

粉质粘土⑥层:褐黄色,局部灰色,硬塑,局部可塑,中压缩性,含少量云母,有机质,局部夹粉土、粘土薄层,连续分布。层底标高:6.62~10.86

粘土⑥1层:褐黄色,局部灰色,密实,很湿,中压缩性,含云母、有机质。连续分布。层底标高:6.62~10.86。

砂质粉土⑥2层:褐黄色,局部灰色,密实,很湿,中压缩性,含云母、有机质。以透镜体、薄层分布。层底标高:6.62~10.86。

1.2.3、水文地质

通过勘察资料得知本场地位于清河故道以北的河间块地上,本次勘察期间,勘察深度内实测到三层地下水类型分为上层滞水(一)、潜水(二)、层间~承压水(三)。

上层滞水(一):水位埋深:5.3~7.3m,水位标高:39.60~42.75m,水位不连续,无明显含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管沟渗漏补给,以蒸发为主排泄方式。

潜水(二):含水层主要为粉质粘土③1层、粉质粘土④层,稳定水位深度12.6~15.1m,标高32.02~35.05m。主要接受降水及侧向径流补给,以侧向径流和向下越流为主要排泄方式。本次勘察期间受钻探工艺影响,部分钻孔未观测到该层水位,但该层在整个场地普遍分布。

层间水~承压水(三):含水层主要为粉质粘土⑥层,稳定水位深度21.5~24.8m,标高22.1~26.15m。主要接受侧向径流补给,以侧向径流和向下越流为主要排泄方式。本次勘察期间受钻探工艺影响,部分钻孔未观测到该层水位,但该层在整个场地普遍分布,受底层分布影响,该层水局部有承压性,承压水头高度3~5m。

拟建场地历年最高水位曾接近自然地表,约46m。根据相关资料,近3~5年最高水位39.00m(不包括上层滞水)。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2~3m。抗浮设防水位按46.50m考虑。

本场地3层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均无腐蚀性,但在干湿交替作用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有弱腐蚀性;地下水对钢结构均具有弱腐蚀性。

二、监测的目的及意义

为了更加清楚、详细的了解在地铁施工期间对周边重要的地下、地面建(构)筑物、管线、地面及道路的的影响程度;并对导致监测范围内建(构)筑物等对象遭破坏界定责任时,为业主提供科学的基准数据和报告;掌握围护桩+钢管内支撑结构,利用监测结果为车站施工提供依据,监测数据经分析处理与必要的计算和判断后进行预测和反馈,以便为车站和环境安全提供可靠信息;积累资料和经验,为今后的同类工程提供类比依据。

三、监测方案编制依据及原则

3.1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本实施大纲主要依据以下规范标准和文件编制: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 J8-2007

《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07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西北旺站第二册车站结构第四分册车站附属结构

其他相关的国家、地方规范、法规、企业标准、管理文件。

3.2监测方案编制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所设计的监测项目有机结合,并形成整体,测试的数据相互能进行校核;在施工工程中进行连续监测,确保数据的连续性;确保所测数据准确、及时;利用系统功效减少监测点布设,节约成本。

(2)可靠性原则

设计中采用的监测手段是已基本成熟的方法;监测中使用的监测仪器、元件均通过计量标定且在有效期内。

(3)关键部位优先、兼顾全面的原则

对围护体中相当敏感的区域加密测点数和项目,进行重点监测;

对勘察工程中发现地质变化起伏较大的位置,施工过程中有异常的部位进行重点监测;除关键部位优先布设测点外,在系统性的基础上均匀布设监测点。

围护体水平位移和支撑轴力是主要监测项目,因为它们能综合反映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受力情况,直接反映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情况。

(4)与施工相结合原则

结合施工实际确定测试方法、监测元件的种类、监测点的保护措施;结合施工实际调整监测点的布设位置,结合施工实际确定测试频率。

(5)经济合理原则

监测方法的选择,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结合工程经验尽可能采用直观、简单、有效的方法;监测点的数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监测点之间联系,减少测点数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四、地铁工程建设影响分析

本标段的地铁工程施工的工法主要为明挖法基坑,根据地下工程安全监测设计原则要求,在实施安全监测前,必须对各种地铁施工方法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及其对周边的建(构)筑物破坏进行认真分析和预测,指导安全监测的测点布设和数据处理分析,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监测的目的。

4.1地铁车站明挖基坑工程连续墙支护体系后地表沉降规律分析

4.1.1影响范围

引起支围护桩后地表沉降的主要原因:围护桩体的水平位移、地下水的损失和基坑开挖对周侧土体扰动。明挖基坑工程开挖过程中只要支护可靠,围护桩后土体的变形和坡顶地面的沉陷均可得到有效控制。深度相对较大的明挖基坑,不论从工程的重要性还是工程的难度上考虑,均应充分估计深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的可能性。

本站附属基坑支护采用“围护桩+钢管内支撑”。基坑周边地面的变形(包括变形和沉降)与支护结构的结构刚度和所处场地的土层条件有关。受基坑挖土施工的影响,基坑周围的地层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基坑开挖对周边地表的主要影响范围可参照下式:L=Htg(45o-ψ/2),式中: L—地表下沉范围;H—基坑支护结构深度;ψ—土体的综合摩擦角。

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而引起的地面位移和沉降范围约在2.0~2.5倍基坑开挖深度。因基坑挖土和地下结构施工而引起的地层变形,以及地下水位的下降,会对周围环境(城

市道路、地下管线和建(构)筑物等)产生不利影响。

4.1.2连续墙及支护体系后地表沉降随时间的发展及预测方法

地表沉降的变化为抛物线形,墙后地表沉降的抛物线都具有两个特点,即前期沉降速率大、变形快,后期沉降速率小、变形缓,并逐渐趋于稳定。

目前墙后地表沉降的预测方法有很多,例如,时效抛物线法、动态施工粘弹性反演法、智能预测控制法、时空效应法和定点跟踪法等。一般采用时效抛物线法:在开挖初始阶段,由于土体尚处于弹性阶段,随着荷载的增加,变形似乎成直线变化;随着开挖过程的进行,土中某些部位出现塑性区,塑性区的不断扩展,导致变形速率也在不断的增大;当开挖到底,开挖卸载完成,由于固结以及土体的流变特性,测点的位移将随时间继续增大,速率降低;最后,达到稳定极限状态。整个变形过程为抛物线型,即沉降和时间的关系为:S = a t2 + b t + c

其中,t为时间,a、b和c为待定的正参数,采用最小二乘法来拟合曲线。

a、b和c参数可以根据开挖开始到开挖某层的监测数据进行拟合求得,然后,预测下一个工况的沉降值,这样,可以根据观测过程的数据点不断地进行预测和调整预测,直至全过程。

4.1.3连续墙后地表沉降沿距离的分布

地表沉降的最大值δvmax一般发生在离墙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地表沉降的最大值与开挖深度之比δvmax/H约为5‰。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不断增大,地表沉降的影响范围也不断扩展,而且,深层土体的开挖使得远离基坑处的地表沉降速率加大,而靠近基坑处的地表沉降速率相对减小。

4.2 地表移动和变形对建(构)筑物的影响分析

地铁施工中伴随着地层应力状态的改变,因而相应地引起地层和地表位移与变形。这种位移和变形与土地自重以及附加应力作用引起的土的固结沉降在沉降速度和空间分布上有着不同的特点。

基坑开挖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和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因素很多。除地层特征以外,建筑物遭受损害的程度与建筑物的基础与结构型式、建筑物所处的位置,以及地表的变形性质和大小有关。

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以及建筑设施的损害可以分为直接开挖损害和间接开挖损害,在开挖影响范围内的对象(建筑物、管线、道路等)所受的损害称为直接开挖损害;但

是在个别情况下,在主要影响范围以外比较远的地方,也可发现开挖影响的存在,这种影响也与基坑开挖有关,称为间接开挖损害,如开挖引起的大范围的地下水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等。常见的开挖损害可以下列形式表现出来。

地表沉降损害

地表的均匀沉降使建筑物产生整体下沉。一般说来,这种均匀沉降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使用条件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过量的地表下沉,即使是均匀的,也有可能从另一个方面带来严重问题,如下沉量较大,地下水位又较浅时,会造成地面积水,不但影响建造物的使用,而且使地基土长期浸水,强度减低。

五、监测工作项目组织及内容

5.1项目组织

5.1.1安全监控组织

北京地铁16号线06标段监测工程项目由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北京地铁16号线06标项目经理部测量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在本项目中实现数据采集、数据计算、变形分析、报表制作一体化,做到能对整个监测的数据进行实时、动态的管理。

5.1.2监测仪器设备组织

本项目监测工程仪器配置如下:

器在每次工作之前均经过检校。测试元器件有出厂合格证,并在使用前进行标定。

5.1.3人员组织

北京地铁16号线06标施工阶段,组长负责全面指挥,副组长负责现场、技术安全,组员负责监测及内业处理,监测组织机构、各机构负责人见下图:

5.2 工作内容

监测范围:本站附属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变形控制等级为一级。结合基坑周围环境特点,确定基坑外施工监测范围为基坑深的1~1.5倍,该范围内的建构物及地下管线均需进行监测。

(1)对地铁施工沿线现有的地面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现状进行调查取证。

(2)本站监测对象为基坑支护结构,项目主要包括基坑内外观察、地表沉降、桩顶水平位移、桩体水平位移、桩顶垂直位移、支撑轴力、地下管线沉降、地下水位。

(3)施工进度进入关键期或遇不良地质时对土建承包商监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与第三方(我方)资料进行关联分析,并提供最终报告。

(4)当监测范围内的监测对象被破坏时,需要根据监测数据做出科学的分析,向甲方提出专题报告,为界定责任提供科学的依据。

(5)其它零星监测工作,解决与监测有关的问题。

(6)按甲方要求编写监测技术工作总结。

六、测点布置与监测方法

6.1 监测控制网的建立

本次变形监测原则上利用甲方提供的地铁测量控制点,为了更好地做好变形监测工作,首先须进行现场踏勘,了解原地铁测量控制点的情况。由于某些原因,少数原控制点可能找不到或不能满足本次监测的实际需要,需增补新的工作控制点。本次主要增补高程控制点,原则如下:

对于建筑物较少的路段,将控制点连同观测点按单一层次布设;对于建筑物较多且分散的测区,按两个层次布网,由控制点组成控制网,由观测点与所联测的控制点组成

扩展网。

控制网布设为闭合环,节点网或附合高程线路,扩展网布设为闭合或附合高程网。

每一测区的水准基点不少于3个,每一测区的工作基点亦不得少于3个。它们埋在建(构)筑物基础压力影响范围以外,基坑和区间隧道施工影响范围以外,离开地下管道至少5m远,埋设深度至少要在地下水位变化范围以下0.5m。水准点离开观测点不要太远(不应大于100m),以便提高沉降观测的精度,对于在用的工作基点,每次在观测前都要进行复核,每季度与甲方提供的地铁测量控制点联测一次,并与第三方联测数据进行校核,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水准基点的埋设按以下要求进行:

(1)布置在监测工点的沉降范围以外,用20钢筋打入冻土以下不少于0.2米,上部用C25砼包固,加盖保护,确保其稳固性;

(2)水准基点与量测点通视良好,其距离小于100米,以保证监测精度;

(3)水准基点的埋设避开松软、低洼积水处,以防变位。

道路及地表监测点的埋设采取人工挖孔和大钻孔埋设法相结合,将Φ20*3000mm的钢筋直接打入土体中,顶部露出观测标,砌井保护,如图1所示:

图 1

由于施工(或外界影响)必须挖掉、覆盖、遮挡(造成不通视)或扰动的点,测量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并事先向监理报告经批准后方可进行,使各桩点不受破坏和扰动,确保工程施工和测量的顺利进行。

6.2地表沉降监测

6.2.1 测点布设

基坑四周,2排,第1排距坑边2m,第二排距坑边5m,点距10m,监测点的埋设采用水钻钻孔,将Φ20*3000mm的钢筋直接打入土体中,顶部露出观测标。

6.2.2 沉降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沉降监测采用徕卡DiNi 03高精密电子水准仪,以保证监测精度。视线长度不大于50米,闭合差小于士0.5n mm,测量数据保留至0.lmm。同时沉降监测满足下列要求:(1)观测前对所用水准仪、水准尺按规定进行校验,并作好记录,在使用过程中不随意更换;

(2)首次进行观测增加测回数,且不少于3次,取其稳定值作为初始值;

(3)固定观测人员、观测线路和观测方式;

(4)定期进行水准点校核、测点检查和仪器校验,确保量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6.2.3 沉降监测提供的相关资料

(1)沉降监测测点的平面布置图;(见附图)

(2)仪器校验记录资料;

(3)监测记录及报告表;

(4)沉降曲线及图表;

(5)监测结果的计算分析资料;

(6)沉降监测报告。

6.3 邻近建筑物沉降监测

6.3.1 对基坑周边建筑物的调查

在开工前对施工现场周边不小于3H(H—竖井深度)范围内建筑物进行普查,根据建筑物的历史年限、使用要求以及受施工影响程度,确定具体监测对象。然后根据所确定的拟监测对象逐一进行详细调查,以确定重点监测部位。

6.3.2 建筑物沉降点布设及监测

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埋设在建筑物四角。

(1)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根据建筑物特征、基础形式结构种类和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为了反映沉降特征和便于分析,测点埋设在沉降差异较大的地方,同时考虑施工便利和不易损坏。

(2)沉降观测标志根据建筑物的构造类型和建筑物材料确定。主要选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对于不便埋设时,选用射钉或膨胀螺栓固定在建筑物表面,涂

红油漆作为观测标志。沉降观测标志埋设时特别注意保证能在点上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同地表沉降监测。

6.4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

6.4.1管线资料调查

通过建设、设计和施工单位了解地下管线的用途、材料、规格,管线的接头形式和对位移的敏感程度,确定位移警戒值。

6.4.2管线沉降点布设及监测

基坑15m范围内雨污水管,测点宜在管线接头处或位移变化敏感部位,沿管线方向测点间距10m,监测点的埋设采用水钻钻孔,将Φ20*3000mm的钢筋直接打入土体中,顶部露出观测标。

(1)对于煤气管、主水管等重要管道采用扁铁做成抱箍固定在管线上,抱箍上焊一测杆。测杆顶端不应高出地面,路面处布设窨井,既用于测点保护,又便于道路交通正常通行。抱箍式测点监测精度高,能如实反映管线的位移情况。

(2)对于通讯管线采用直接式测点,即在露出管线接头或保护管处,利用凸出部位涂上红漆作为测点。

(3)对于地下管线排列密集且管底标高相差不大或不便开挖的情况,采用模拟式测点,即选具代表性的管线,在其邻近打一l00mm的钻孔,孔深至管底标高,取出浮土后用砂铺平孔底,先放入不小于50 mm的钢板一片,以增大接触面积,然后放入20mm的钢筋作为测杆,周围用净砂填实,以监测管线的位移,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同地表沉降监测。

6.5 桩顶水平位移及临时立柱水平位移监测

6.5.1 测点布设

基坑长边3组断面,另外设在基坑长短边的中点,基坑阳角处、支撑点及两道水平支撑的跨中位置,间距20m,临时立柱水平位移分上部、中部、下部分别布设。

6.5.2监测方法与原理

采用的方法依据现场情况,测定特定方向上的水平位移拟采用视准轴线法、小角法等;测定监测点任意方向的水平位移拟采用极坐标法。主要测定的桩顶位移垂直于基坑长边,所以拟主要采用小角法测量。作业前应对使用的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进行检测。小角度法测量原理如图2所示。

图2小角法测量示意图

在选定的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点上安置全站仪,精确整平对中,瞄准另一端的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点作为起始方向,依次按方向观测法测定两监测控制点间的水平位移监测点与测站连线偏离起始方向的角度,以所测角值作为计算变量(测站点到后视监测控制点的水平距离值由全站仪测出后作为定值),从而计算出监测点沿垂直于起始方向的位移。

小角法偏移量计算公式:Q= L2(A/ρ)

Q—偏移量(mm);

A—观测点的小角值(秒);

ρ—常数206265(秒);

L—基准点至观测点之间平距(m)。

通过各次偏移量的比较计算出水平位移量;将第一次位移观测值作为各位移观测点的初始值。以后将每次观测值减去上次的观测值得到本次位移量,减去初始值得到总位移量。

位移变化量以基坑坡顶为标准,向基坑位移,其值为“-”反之为:“+”。

监测埋设的监测点稳定后,应在基坑开挖前进行初始值观测,初始值一般应用全站仪独立观测3次,3次观测时间间隔尽可能的短,3次观测值较差满足有关限差值要求后,取3次观测值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水平位移监测以初始值为观测值比较基准,水平位移变形监测应视基坑开挖情况即时开始实施。

6.5.3监测要求

在位移监测中,由于允许位移量比较小,测量仪器精度要求较高。应采用有光学对中装置。计算位移值精度至0.1 mm,同时将同一位移值进行矢量叠加求出最大值与允许值进行比较。当最大位移值超出警戒值时应及时报警,防止意外的发生。

6.6地下水位观测

6.6.1测点布设

基坑两端、长边中点,距围护结构2m,水位管与孔壁之间的孔隙下部用细砂填实,上部用黄砂、水泥和膨胀剂填实。

6.6.2监测方法

采用水位观测仪进行量测(见图3)。量测水位时,采用插入式水位计测出管内相对水位高度,通过与孔顶标高相减,得出孔内水位高程。

图3 水位观测管及水位观测仪

6.7支撑轴力监测

6.7.1测量目的

围护结构开挖过程中,可通过在钢支撑上安装反力计,测试并掌握结构开挖及施工过程中的基坑支撑轴力变化情况。

6.7.2监测仪器、监测原理

钢支撑采用轴力计监测,根据相关规范条例及工程要求,轴力计、测力计测量必须经过严密的技术处理措施:出厂鉴定→实验室鉴定→现场安装检测→测量→数据整理。

钢支撑应力计算一般公式为:

?

?

P+

=

B

F

K

式中:P—所受荷载值(kN);

K-仪器标定系数(kN/F);

ΔF-输出频率模数实时测量值相对于基准值的变化量(F);

B-仪器的计算修正值(kN)。

6.7.3测点布设与安装

轴力计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西北旺站第二册车站结构第四分册车站附属结构)布设,具体位置如后附图,对于钢支撑采用反力计(轴力计)测试,如图4所示。

将轴力计安装架与钢支撑的端头对中并牢固焊接。在拟安装轴力计位置的桩(墙)钢板上先焊接一块250mm3250mm3250mm的加强垫板,以防止钢支撑受力后轴力计陷入钢板,影响测试结果。待焊接温度冷却后,将轴力计推入安装架并用螺丝固定好。安装过程必须注意轴力计与钢支撑构件轴线在一条直线上,各接触面平整,确保钢支撑受力通过轴力计正常传递到支护结构上。

钢管支撑

出线口

轴力计

支架

图4 钢支撑轴力计及安装

6.7.4测量精度

轴力计的量程宜为设计值的1.2倍,精度不低于0.5%F2S,分辨率不应低于0.2%F2S。

6.8桩体水平位移监测

6.8.1监测目的

地下连续墙侧向位移与其地层性质、几何尺度、支护形式、施工程序、施工方法及周围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侧向变形观测是基坑开挖和支护施工过程监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准确掌握基坑支护运用状况的关键手段。

6.8.2测点布设

基坑长边3组断面,另外设在基坑长短边的中间,基坑阳角处,支撑点及两道水平支撑的跨中位置,间距20m,孔深埋入底板底3-4m。其中围护结构测斜管随围护桩施工进行预置埋设,土体测斜管需要钻机引孔埋设后用细沙回填。测斜管埋设示意图,现场预装测斜管、接管及测斜孔保护措施见图5~图10。

图5测斜管埋设示意图 图6 地连墙预装测斜管 图7 预埋测斜管接出到冠梁上方 图8 已埋设好测斜孔

图9 测斜孔保护盖 图10 现场量测

测斜监测孔安装需随围护施工过程同步进行,安装埋设关键布序具体如下:

(1)设计安装分段测斜管长度,确保测斜管的接头位置避开实测时的探头滑轮停留位置。

(2)将每节(一般为2m)测斜管用专用套管逐节连接,测斜管内、外槽口均应对齐。(3)连接时先在测斜管接头测斜管外侧(或套管内侧)涂上PVC胶水,然后将测斜管插入套管,接头端面(成型或现场加工)必须平整且与管身垂直。到底后,在套管四个方向用自攻螺丝钉紧固套管与测斜管。胶水不能涂得过多,以免挤入内槽口结硬后影响以后测试,自攻螺丝位置要避开内槽口且不宜过长,以免刺穿管壁,损坏仪器电缆等。(4)在套管外两端用质量可靠防水胶布紧密包扎,防止水泥浆从接头中渗入测斜管内,堵塞测斜管。

(5)测斜管在地墙钢筋笼绑扎制作阶段,同步将测斜管固定在钢筋笼上,将测斜管逐段连接,并牢靠焊接或绑扎在地墙钢筋笼。

(6)测斜管安装固定过程中,必须时刻注意内槽方向是否控制在设计方向,过程中有所偏离需立即进行纠正。只有在确认槽口方向无误后,才能最终完成固定测斜管;

(7)在测斜管上端口,外套钢管或硬质PVC管,外套管长度应满足以后浮浆混凝土凿除或路面行车等不对测斜管口造成破坏性损害;

(8)圈梁施工阶段是测斜管最容易受到损坏的阶段,如果保护不当将前功尽弃。因此在钻孔灌注排桩凿除上部混凝土以及绑扎圈梁钢筋时,必须与施工单位协调好,派专人看护好测斜管,以防被破坏。

(9)在圈梁混凝土浇捣或路面处理前,应对测斜管作一次检验,检验测斜管是否有滑槽和堵管现象,管长是否满足要求。如有堵管现象要做好记录,待圈梁或路面混凝土浇好后及时进行疏通。

6.8.3监测方法与原理

地下连续墙侧向变形量测采用测斜仪进行施测。测斜仪是一种可精确测量沿垂直方向地层或围护结构内部水平位移的工程测量仪。当测斜管深埋于稳定地层中或围护桩(墙)体内时,则各点位移可根据测读点间的倾角和距离换算出来,测斜仪测试原理如图11所示。

测量时放入带有导轮的伺服加速度式测斜仪沿导槽滑动,由于测斜仪能反应出测管与重力线之间的倾角,因而能测出测斜仪所在位置测管在土体作用下的倾斜度θi,换算

成该位置测斜仪上下导轮间(或分段长度)的位置偏差Δd :

i L d θsin =? (3-6)

式中,L 为量测点的分段长度(一般为0.5m )。自下而上累加可知各点处的水平位置:

∑=i L d θsin (3-7)

与初值相减即为各点本次量测的水平位移。

图11 测斜仪测试原理示意图

观测时的具体步骤如下:

1)将测头导轮卡置在预埋测斜导管的滑槽内,轻轻将测头放入测斜导管中,放松电缆使测头滑止孔底,记下深度标志。当触及孔底时,应避免过分冲击。将测头在孔底停置约5分钟,使测斜仪与管内温度基本一致。

2)将测头拉起至最近深度标志作为测读起点,每1m 测读一个数,利用电缆标志测读测头至测斜管顶端为止。每次测读时都应将电缆对准标志并拉紧,以防止读数不稳。

3)将测头调转180°重新放入测斜导管中,将测头滑到孔底,重复上述步骤在相同的深度标志测读,以保证测量精度。通常采用正反测量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精度,导轮在正反向滑槽内的读数将抵消或减小传感器的零偏和轴对准所造成的误差。

4)现场测读记录

差值=读数E-读数W (3-8)式中:E表示上导轮方向,W表示上导轮调转180°的方向,差值表示在该测点1m 测管的水平位移的2倍。

5)测斜曲线

将在围护结构中同一测斜管的不同深度处所测得的累计变位值点在坐标纸上连接起来,从而得到位移——历时曲线,孔深——位移曲线,当水平位移速率突然过分增大是一种报警信号,收到报警信号后,应立即对各种量测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施工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并及时采取保证施工安全的对策。

6.8.4测量精度

测斜仪的系统精度不低于0.25mm/m,分辨率不低于0.02mm/500mm。

6.9桩体垂直位移监测

6.9.1测点布设

基坑长边3组断面,另外设在基坑长短边的中间,基坑阳角处,支撑点及两道水平支撑的跨中位置,间距20m。

6.9.2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同地表沉降监测

6.10监测点及监测基点被破坏后的补设措施

当发现监测点或监测基点被破坏时,及时和监理、第三方监测取得联系,在监理和第三方监测同意的情况下,及时修复被破坏的测点,如不能修复重新布设,修复或重新布设完成后,监测点在监理和第三方的见证下重新采取初始值,监测基点在监理和第三方的见证下重新与甲方提供的地铁测量控制点进行联测。

6.11 预警响应

(1)单项监测黄色预警:由施工单位项目部相关人员召开分析会,制定《预警处置方案》,并由施工单位立即组织实施,消除安全隐患。

(2)单项监测橙色预警和巡视黄色预警:由施工单位项目技术(安全)负责人组织分析会,驻地监理工程师、预警发布方项目现场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参加,制定《预警处置方案》,并由施工单位立即组织实施,消除安全隐患。

(3)单项监测红色预警、巡视橙色预警、综合黄色预警:预警作业面局部暂停开挖施

地铁站项目分项安全措施示范文本

地铁站项目分项安全措施 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地铁站项目分项安全措施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第1节现场施工 ①各个工区分别设安全员,各工班设兼职安全员且跟 班作业,以确保施工安全。 ②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优化施工方案。特别对 重点地段的施工方案、安全措施、制度等进行优化比选。 ③建立配套的监测系统。加强监控量测工作,做到每 一项、每一段都有记录,有专人管理,定期(每周)分 析,及时反馈,指导施工。 ④加强检查。重点检查掌子面及未衬砌地段;观察出 水量情况,防止突涌水发生。支护地段的锚杆是否被拉 断;喷射砼是否产生裂隙剥离和剪切破坏;隧道是否有底 鼓现象等。还应注意围岩的稳定性,当围岩变形无明显减

缓或喷射砼层产生较大剪切破坏,应停止开挖,及时采取辅助措施加固围岩以确保安全。 ⑤锚杆(管)施工。要严格按设计钻孔,保证设计长度、锚固力,防止锚杆脱落导致人身伤亡事故,应指定专人定期检查锚杆的抗拔力。 ⑥喷射砼。在喷射前,要有专人仔细检查管路、接头等,防止喷射时因软管损坏、接头断开等引起事故。 ⑦加强车站洞内运输的安全控制工作,设专职调度员统一协调。 ⑧明挖基坑(竖井)支护 a.明挖基坑(竖井)施工前编制支护施工方案,施工方案要有针对性以指导施工。支护方案未经上级审批前禁止施工。 b.明挖挖基坑(竖井)支护施工必须有临边防护措施,按照措施要求设置临边及其它防护。

地铁车站施工方案

目录1、施工方案 1.1 编制说明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原则 1.2 工程概况 1.2.1车站结构 1.2.2工程及水文地质与气候情况 1.2.3工程环境 1.2.4工程目标 1.2.5主要工程量 1.2.6工程特点与难点 1.3 工程施工组织与部署 1.3.1施工组织管理系统 1.3.2管线切改组织 1.3.3交通导行组织 1.3.4总体施工安排 1.3.5施工测量组织 1.4 围护结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5 基坑开挖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5.1基坑开挖原则 1.5.2开挖准备工作 1.5.3基坑开挖施工方法及措施 1.5.4基坑开挖注意事项及应急措施

1.5.5土方回填 1.6 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7 防水 1.8 监测 1.9 地下管线、地上设施、周围建筑物保护措施1.10 冬季、雨季施工措施 1.11 工程风险分析对策 2、施工进度计划及措施 3、机械计划 4、质量保证及措施 5、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体系及措施 6、消防、安全、保卫、健康体系及措施 7、劳动力、材料计划 8、用款计划 9、分包计划和管理措施 10、与监理设计的配合措施 11、施工现场总平面

1、施工方案 1.1编制说明 1.1.1编制依据 (1)天津市区至滨海新区快速轨道交通工程中山门西段工程招标文件的《专用技术规范》。 (2)天津滨海快速交通发展有限公司组织的现场勘察和交底答疑。 (3)国家和部颁的有关施工、设计规范、规程和标准及天津地方政府及业主颁布的有关法规性文件。 《地铁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1)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8—2002) 《建筑深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等。 (4)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对天津市至滨海新区快速轨道交通工程中山门西段工程【SZm标段】工程的招标设计图纸。 1.1.2编制原则 (1)严格遵循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地质资料及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技术规范、规程的规定,认真分析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措施。 (2)总体考虑,全面协作,选择适宜本工程条件的施工机械设备和人员,发挥设备、人才优势,认真分析,充分比较、论证,合理规划整个工程的施工程序、技术措施,减小施工干扰,加强各施工工序间的衔接,提高施工效率,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3)进行多方案分析比较,选择可靠的供水、供电、排水、排污、防噪、防尘方案,选择最有利于工程施工,同时又对周围环境影响最小的施工布置方案。 (4)认真贯彻执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质量方针政策,在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指导下,优质、快速、高效地完成本工程施工,交给业主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天津市快速轨道的高速发展贡献力量。

青岛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

青岛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 市领导: 下面我代表地铁集团,对青岛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进行汇报: 一、地铁建设基本情况 (一)规划情况 根据《青岛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2年)》,我市线网规划由19条线路构成,全长814.5公里。目前,正结合城市总体及各功能区的规划发展,进行调整完善。 (二)在建及拟建工程情况 目前,青岛地铁2号线、3号线、R1线、R3线在建,线路总里程达到130公里;同时1号线可研已获批复,过海段即将开工建设;8号线胶东机场和红岛高铁枢纽轨道交通配套工程也将于年内动工。预计到2015年底,青岛地铁面临5条线路+1项配套工程同时在建局面,总里程将突破200公里。安全生产面临建设周期长、工程规模大、管理幅度广、施工工法多、涉及专业多、工序交叉多、专业技术复杂、地质条件复杂、周边环境复杂、地下管线复杂、参建单位多、劳务用工多、从业人员队伍庞大、安全风险高等特点。 二、工程建设主要安全风险 地铁建设主要面临工程施工自身风险、周边环境风险与自然环境风险。 (一)工程施工风险 青岛地区基岩虽以花岗岩为主,但完整性差,地质突变、节理、断裂带较多,地质“上软下硬”,加之线路整体埋深较浅,大部分

位于土岩结合面上,绝大部分工点采用传统的明(盖)挖法和矿山法,施工中对爆破和沉降等的控制难度较大,安全风险较高。 1.矿山法施工风险 包括竖井开挖、隧道(车站)开挖、爆破作业、联络通道施工、初支及二衬结构施工等过程中的塌方、涌水涌砂等风险。如3号线五江区间、敦化路站等;2号线五南区间、海啤区间、啤苗区间、枣李区间、高雄路站等;R1线崂山隧道、辽阳东路站等。 2.明挖法施工风险 包括围护结构施工、基坑降水、支撑架设及拆除、土方开挖、主体结构施工等过程中的围护结构失稳、塌方等风险。如3号线火车站、五四广场站、李村站等,2号线海安路站、啤酒城站、东韩站等,R1线苗岭路站、科大路站等。 3.TBM(盾构)法施工风险 包括盾构吊装、盾构始发和到达、盾构开仓及换刀、管片拼装、电瓶车运输、联络通道施工等过程中的塌方、人身伤害等风险。如2号线泰利区间、利台区间、台延区间采用TBM法施工;燕高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 4.高架段施工风险 包括基础施工、墩身施工、架桥机架设作业、桥面铺装作业、预应力张拉等过程中的制、运及架梁等风险。如R1线高架段、R3线高架段等。 5.轨行区及机电安装施工风险 包括轨行区吊装、铺轨、安装、装修等作业以及机电设备吊装、运输及安装调试作业过程中的机械伤害等操作风险。交叉作业多、风险集中、管理协调难度大。如3号线轨道施工及机械设备安装。 6.其他施工风险

地铁车站基坑监测方案

地铁车站基坑监测方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1 工程概况 武汉市轨道交通3号线为武汉市第一条穿汉江地铁,它起始于沌阳大道站,终止于汉口三金潭站。全长28公里,设站23座,范湖站为第14座车站。 范湖站为地下三层单柱两跨式岛式站台车站,地下分站厅、设备、站台三层,车站标准段结构外包尺寸为×,顶部覆土约~。主体建筑面积16443m2,附属建筑面积6808 m2,总建筑面积23251 m2。有效站台宽11m,有效站台中心处轨面绝对标高为。车站主体围护结构采用1000mm厚地下连续墙,并入岩以满足抗浮要求;出入口和风道部分采取SMW工法桩加内支撑,桩径850mm,咬合250mm 本站位于规划马场角路与青年路的交叉路口,沿规划马场角路布置于路下,路口北侧有富苑假日酒店,马场角路北侧为在建葛洲坝国际广场北区住宅小区,南侧为规划葛洲坝国际广场(如图1-1所示)。车站与2号线范湖站通过通道换乘。车站内主要有电力、电信、自来水、排水等管线。 图1-1 现场图片 拟建场区地形平坦,原始地貌属长江冲积I级阶地。场区内地表水体不发育,未发现有河、沟、塘等地表水体分布。地下水按赋存条件,可分为上部滞水、潜水、孔隙承压水、碎屑岩裂隙水。地下水对砼及砼中钢筋不具腐蚀性,对地下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2 编制依据及主要原则 编制依据 1)武汉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设计施工图 2)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主要原则 1)对围护体系及支撑系统中相当敏感的区域加密测点数和项目,进行重点监测; 2)对勘察工程中发现地质变化起伏较大的位置,施工过程中有异常的部位进行重点监测; 3)除关键部位优先布设测点外,在系统性的基础上均匀布设监测点;结合施工实际确定测试方法、监测元件的种类、监测点的保护措施,调整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尽量减少对施工质量的影响;结合施工实际确定测试频率。

地铁车站出入口地连墙破除施工方案

地铁车站出入口地连墙破除施工方案

目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 - 0 -1.1 编制依据................................................................................ - 0 -1.2 编制范围................................................................................ - 0 -1.3 编制原则................................................................................ - 0 -第二章工程概况.......................................................................... - 1 -2.1 工程简介................................................................................ - 1 -2.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 - 2 -2.2.1 工程地质情况 ..................................................................... - 2 -2.2.2 水文概况 ............................................................................. - 2 -第三章施工筹划部署 .................................................................. - 3 -3.1 施工准备................................................................................ - 3 -3.1.1 施工技术准备 ..................................................................... - 3 -3.1.2 劳动力准备 ......................................................................... - 3 -3.1.3 施工机械、物资准备.......................................................... - 4 -3.2工期计划................................................................................ - 5 -第四章施工方法.......................................................................... - 5 -4.1 脚手架搭设............................................................................ - 6 -4.2 出入口混凝土分块 ................................................................ - 8 -4.3 凿除作业顺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铁车站下穿既有线安全施工技术

地铁车站下穿既有线安全施工技术 摘要: 北京地铁九号线军事博物馆站下穿一号线区间隧道,在下穿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既有线路的正常运营。为此,先进行超前支护,再采用多分部的CRD 法施工,大刚度和强度初支进行支护,并采用三维数值方法分析了车站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线的影响,施工过程中的多项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既有结构的沉降和新建隧道结构受力都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保证了既有隧道的正常和新建隧道安全。 关键词: 地铁车站; 下穿施工; 多分部CRD 法; 施工监测; 安全分析 1 概述 随着城市地铁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建地铁结构下穿既有线的情况也越来越多,新建隧道的下穿施工如何保证既有线结构的安全,不影响既有线的正常运营,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1-3]。北京地铁9 号线军事博物馆站主体下穿既有一号线区间隧道结构,与既有线区间结构轴向呈81°夹角。车站地面周边建筑物密集且多为高层建筑,地下管线密布,地面交通异常繁忙。 车站主体站两端主体结构为三拱两柱双层结构,下穿段采用分离式的单层双洞形式。隧道开挖断面高10.505 m,宽9.55 m,两隧道间净距仅4.7 m,单层段结构拱顶与既有1 号线区间隧道框架结构底板底面的垂直距离为10.8 m。下穿段总长度为23. 2 m。既有1 号线区间隧道结构为双跨单层矩形框架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顶板厚0.75 m,底板厚0.7 m,侧墙厚0.7 m,区间纵向每22.8 m 设置一道变形缝。下穿段隧道断面和既有1 号线区间隧道的情况及相互位置关系如图1。 下穿隧道支护为复合式衬砌结构,初支为35 cm 厚C25 格栅拱架喷混凝土,二衬为800 cm 厚的C30模筑混凝土结构,初支与二衬之间设防水板。 在车站下穿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施工引起的地层变位及既有结构的沉降,保证1 号线的正常运营,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并分析施工对既有结构的安全性。 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地铁车站锚索施工方案

目录 1 编制依据............................................................... - 1 - 2 工程概况............................................................... - 1 - 2.1设计概况 (1) 2.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2) 2.2.1工程地质......................................................... - 2 - 2.2.2水文地质......................................................... - 2 - 3 施工准备............................................................... - 2 - 3.1施工场地准备 (2) 3.2技术准备 (2) 3.3施工组织 (3) 3.4施工机械准备 (3) 3.5物资供应准备 (4) 4 施工安排............................................................... - 4 - 4.1工期计划 (4) 4.2工期保证措施 (4) 4.2.1材料供应保证措施................................................. - 4 - 4.2.2设备供应保证措施................................................. - 4 - 4.2.3技术保证措施..................................................... - 5 - 5 锚索施工............................................................... - 5 - 5.1可回收锚索概述 (5) 5.2施工方法与要求 (5) 5.2.1钻孔成孔......................................................... - 6 - 5.2.2 锚索制作与安装................................................... - 7 - 5.2.3 注浆............................................................. - 9 - 5.2.4围檩施工........................................................ - 10 - 5.2.5 张拉锁定........................................................ - 11 - 5.2.6锚索回收........................................................ - 12 - 6 管线保护措施.......................................................... - 12 - 6.1施工前管线调查 (12) 6.2管线保护措施 (13) 7质量保证措施........................................................... - 13 - 7.1质量目标 (13) 7.3质量保证措施 (14)

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3.docx

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3 市领导: 下面我代表地铁集团,对青岛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进行汇报: 一、地铁建设基本情况 (一)规划情况 根据《青岛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2年)》,我市线网规划由19条线路构成,全长814.5公里。目前,正结合城市总体及各功能区的规划发展,进行调整完善。 (二)在建及拟建工程情况 目前,青岛地铁2号线、3号线、R1线、R3线在建,线路总里程达到130公里;同时1号线可研已获批复,过海段即将开工建设;8号线胶东机场和红岛高铁枢纽轨道交通配套工程也将于年内动工。预计到2015年底,青岛地铁面临5条线路+1项配套工程同时在建局面,总里程将突破200公里。安全生产面临建设周期长、工程规模大、管理幅度广、施工工法多、涉及专业多、工序交叉多、专业技术复杂、地质条件复杂、周边环境复杂、地下管线复杂、参建单位多、劳务用工多、从业人员队伍庞大、安全风险高等特点。 二、工程建设主要安全风险 地铁建设主要面临工程施工自身风险、周边环境风险与自然环境风险。 (一)工程施工风险 青岛地区基岩虽以花岗岩为主,但完整性差,地质突变、节理、断裂带较多,地质“上软下硬”,加之线路整体埋深较浅,大部分位于土岩结合面上,绝大部分工点采用传统的明(盖)挖法和矿山法,施工中对爆破和沉降等的控制难度较大,安全风险较高。 1.矿山法施工风险 包括竖井开挖、隧道(车站)开挖、爆破作业、联络通道施工、初支及二衬结构施工等过程中的塌方、涌水涌砂等风险。如3号线五江区间、敦化路站等;2号线五南区间、海啤区间、啤苗区间、枣李区间、高雄路站等;R1线崂山隧道、辽阳东路站等。 2.明挖法施工风险 包括围护结构施工、基坑降水、支撑架设及拆除、土方开挖、主体结构施工等过程中的围护结构失稳、塌方等风险。如3号线火车站、五四广场站、李村站等,2号线海安路站、啤酒城站、东韩站等,R1线苗岭路站、科大路站等。 3.TBM(盾构)法施工风险

地铁站高支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最终版

编号:郑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06工区【向阳路站】模板脚手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工程名称:郑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06工区【向阳路站】 地铁里程:YDK27+304.3~YDK27+501.7 施工单位:中国中铁郑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06工区经理部 编制单位:审批单位: 部门:部门: 项目总工程师:企业技术负责人: 编制人: 编制日期:年月日审批日期:年月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原则、目的及范围 (3) 1.1 编制依据 (3) 1.2 编制原则 (3) 1.3 编制的目的及范围 (3) 二、工程概况 (3) 2.1 结构尺寸 (4) 2.2 主要材料及混凝土保护层 (4) 三、主体结构总体施工程序 (5) 3.1 结构施工区段划分及顺序 (5) 3.2 施工工期计划 (5) 3.3 施工机具设备计划 (5) 3.4 施工材料计划 (6) 3.5 施工人员投入计划 (7) 四、施工工艺技术 (7) 4.1 工艺流程 (7) 4.2 施工方法 (7) 4.2.1侧墙模板支设 (7) 4.2.2 立柱模板 (8) 4.2.3 梁模板 (8) 4.2.4 顶(中)板模板支架 (9) 4.2.5 盾构环的施工 (10) 4.3 施工技术参数及要求 (11) 4.3.1 原材料验收 (11) 4.3.2 构、配件材料、制作要求 (11) 4.3.3 模板安装 (12) 4.3.4 支架搭设 (13) 4.4 检查验收 (14) 4.5 各部位的布设砼措施 (14) 五、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5) 5.1 施工安全保证体系 (15) 5.2 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15) 5.2 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16) 5.2.1 模板吊运安全控制 (16) 5.2.2 模板安装安全控制 (16) 5.2.3 模板使用、拆除安全控制 (17) 5.2.4 脚手架搭设安全控制 (17) 5.2.5砼输送方法及安全措施 (18) 5.3 应急预案 (18) 5.3.1 风险因素、风险源 (18) 5.3.2 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补救措施 (18) 5.3.3 突发事件补救措施 (19) 5.4 监测监控 (20) 5.4.1 监测点布设 (20)

地铁车站文明施工方案最新版

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

哈尔滨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土建工程哈尔滨站站 安全文明施工方案 北京城建中南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哈尔滨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八标项目部 2016年9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3) 二、文明施工目标 (4) 三、文明施工管理体系 (4) 四、建立、健全文明施工检查制度及文明施工管理办法 (4) 4.1文明施工检查制度 (4) 4.2文明施工管理办法 (5) 五、文明施工具体措施 (6) 5.1开工准备阶段 (6) 5.2施工阶段 (7) 5.3竣工验收及内业资料 (9) 5.4驻地文明管理 (9) 六、安全文明施工实施细则 (10) 七、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1)

一、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1、工程概况 哈尔滨站站为二号线与六号线换乘站。二号线车站位于国铁哈尔滨站站前广场东北侧,沿颐园街方向布置,呈西北~东南走向,下穿红军路;六号线车站位于站前广场西北侧,临近国铁站房,与二号线车站呈L型换乘。 工程位置:哈尔滨站站二期工程位于国铁哈尔滨站站,沿月牙街方向布置,呈南~北走向。 支撑形式:二期主体基坑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即开挖至基坑底后顺作车站底、中、顶板及侧墙和其它结构。地下连续墙作为施工阶段的围护结构,挡土挡水;使用阶段兼作车站主体的挡土和抗浮结构,地下墙与侧墙之间有外包防水层隔离,二者形成复合墙,共同受力。主体基坑围护结构采用800mm及1000mm厚地下连续墙。二期主体开挖至基坑底后顺作车站负三层(底板及侧墙)、负二层(中板及侧墙)、负一层(中板及侧墙、顶板)结构。二期主体工程包含2号线车站、2、6号线车站换乘节点及6号线车站,其中2号线车站(两层)基坑深约17.7m,围护结构采用800mm厚地下连续墙,沿基坑深度方向设置三道钢筋砼支撑;2、6号线车站换乘节点(三层)及6号线车站(三层)基坑深分别约为26.6m及26.1m,围护结构采用1000mm厚地下连续墙,沿基坑深度方向布置四道钢筋砼支撑及一道倒撑。 2号线车站两侧区间均采用盾构工法施工,根据2号线总体施工筹划及场地条件,盾构接收基地设置于小里程端,车站按过站设计。 2、周边建构筑物情况 二期主体基坑周边建筑物主要为西北侧的中铁快运(混4建筑物,距离主体基坑19.41m;砖1裙房距离主体基坑14.34m)及西侧的国铁哈尔滨站站房(砼2建筑物,距离主体基坑约19.95m)。二期主体基坑范围及周边地下管线主要有给水管线、排水管线、电力管线、通信管线等。其中给水管线为基坑西侧的Φ100铸铁给水管线(管顶埋深约2.4m~3m)、Φ150给水管线()(管顶埋深约2.6m);排水管线为位于换乘节点处的Φ1500mm砼排水管(管内底埋深约4.1m~5.1m)、位于6号线车站范围内的Φ500mm砼排水管(管内底埋深约1.5m~2.4m)、

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

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 3 市领导: 下面我代表地铁集团,对青岛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进 行汇报: 一、地铁建设基本情况 (一)规划情况 根据《青岛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2年)》,我市线网规划由19条线路构成,全长814.5公里。目前,正结合城市总体及各功能区 的规划发展,进行调整完善。 (二)在建及拟建工程情况

目前,青岛地铁2号线、3号线、R1线、R3线在建,线路总里程达 到130公里;同时1号线可研已获批复,过海段即将开工建设;8号线胶东机场和红岛高铁枢纽轨道交通配套工程也将于年内动工。预 计到2015年底,青岛地铁面临5条线路+1项配套工程同时在建局面,总里程将突破200公里。安全生产面临建设周期长、工程规模大、 管理幅度广、施工工法多、涉及专业多、工序交叉多、专业技术复杂、地质条件复杂、周边环境复杂、地下管线复杂、参建单位多、 劳务用工多、从业人员队伍庞大、安全风险高等特点。 二、工程建设主要安全风险 地铁建设主要面临工程施工自身风险、周边环境风险与自然环境风险。 (一)工程施工风险 青岛地区基岩虽以花岗岩为主,但完整性差,地质突变、节理、断 裂带较多,地质“上软下硬”,加之线路整体埋深较浅,大部分位 于土岩结合面上,绝大部分工点采用传统的明(盖)挖法和矿山法,施工中对爆破和沉降等的控制难度较大,安全风险较高。

1.矿山法施工风险 包括竖井开挖、隧道(车站)开挖、爆破作业、联络通道施工、初支及二衬结构施工等过程中的塌方、涌水涌砂等风险。如3号线五江 区间、敦化路站等;2号线五南区间、海啤区间、啤苗区间、枣李区间、高雄路站等;R1线崂山隧道、辽阳东路站等。 2.明挖法施工风险 包括围护结构施工、基坑降水、支撑架设及拆除、土方开挖、主体 结构施工等过程中的围护结构失稳、塌方等风险。如3号线火车站、五四广场站、李村站等,2号线海安路站、啤酒城站、东韩站等,R1线苗岭路站、科大路站等。 3.TBM(盾构)法施工风险 包括盾构吊装、盾构始发和到达、盾构开仓及换刀、管片拼装、电 瓶车运输、联络通道施工等过程中的塌方、人身伤害等风险。如2

地铁车站工程施工亮点实施规划

重庆市轨道交通五号线一期工程 土建5102标湖霞街站 亮点实施规划 中铁隧道集团四处有限公司重庆轨道交通五号线土建5102标项目经理部 2014年08月11日 重庆市轨道交通五号线一期工程 土建5102标湖霞街站 亮点实施规划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隧道集团四处有限公司 重庆轨道交通五号线土建5102标项目经理部 2014年08月11日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第二章亮点规划要求 (2) 2.1亮点规划内容 (2) 2.2亮点规划目标 (2) 2.3亮点规划目的 (2) 第三章亮点实施方案 (3) 3.1组织机构 (3) 3.2实施方案 (3) 3.3.1亮点宣传策划实施 (3) 3.3.2亮点管理方案 (4) 3.3.3施工过程具体控制 (5) 3.3保证措施 (9) 3.3.1资源保证措施 (9) 3.3.2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10) 3.3.3节能减排措施 (11)

第一章工程概况 湖霞街站为地下越行双岛式两层明挖车站,车站起点里程为YCK11+006.346,车站终点里程为YCK11+265.696,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YCK11+110.096;结构外皮总长度259.35m,结构外轮廓宽37.7m,基础板底至顶板顶面净高为15.54m。车站围护结构采用锚拉式桩板挡墙和板肋式锚杆挡墙两种支护形式,基坑最深处达20m左右,开挖最浅处6m左右,基坑宽度为42米左右。车站共设置了2个风道,1号风道设在线路右侧大里程端,2号风道设在线路左侧小里程端。车站共设有4个出入口,1个(与十五号线换乘)预留出入口。车站平面布置如图1-01所示。 图1-01 湖霞街站总平面图

地铁车站监控量测方案_(车站)

一、汉中门车站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1.1 工程概况 汉中门车站位于汉中路南侧,其南侧为汉中门市民广场,北侧为南京中医药大学,车站西端离虎踞路高架桥最近的桥墩约30m车站总长度为:161. 50米, 车站标准段宽度:20. 90米。顶板埋深约2. 8?3. 6米,基坑开挖深度约20. 93?23. 1米。车站西端南北侧在施工阶段各设一个10nm8m的盾构吊出井,东端车站底板设1. 9X1. 9的电缆过轨通道与I号风道内电缆夹层相界接。车站东西两端北侧设活动塞风道、风井,在南北两侧共设四个出入口通道。车站西端地下三层设防淹门一道(与人防隔断门结合),其承载力按秦淮河百年一遇洪水标高11 . 5m 考虑。汉中门站地形平坦,本场地南侧为汉中门广场。车站设计为地下三层三跨箱形结构,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岛式站台,站台宽12m 有效站台长度140m。 根据本工程特点,车站土体基坑围扩设计采用间隔布设、桩芯相切、护壁咬合人工挖孔桩,同时利用人工挖孔桩设混凝土圈梁,与主体结构共同参与基坑围护。车站西端的2、3 号出入口由于地质条件好分别采用锚喷支护及土钉支护;位于车站东端的1、4号出入口采用? 800钻孔灌注桩作为基坑围护结构,桩间距900。地下二层框架结构,围护结构采用密排的? 1000人工挖孔桩,挖孔桩采用钢筋砼桩与素砼桩间隔布设(局部地段采用密排钢筋砼桩),桩芯相切,护壁咬合。东端1号风道为地下三层框架结构,围护结构采用密排的?1200人工挖孔 桩,挖孔桩采用钢筋砼桩,桩芯相切,护壁咬合。围护结构支撑采用?609mm勺钢管支撑(壁厚t=12mm),竖向设四道,支撑水平间距为5m

1. 2工程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情况 1. 2. 1.地形、地貌、地质 汉中门站拟建场区隶属于I级阶地地貌单元。地表以下1. 80—4. 30米为近期杂填土、粉质粘土、素填土;第四系沉积层底板埋深5. 10—22. 90米,主要为全新世?上更新世沉积粉质粘土和混合土:下部基岩为白垩系“红层” ,岩芯为泥质粉砂岩加粉砂质泥岩,软硬相间,属极软岩。汉中门车站地质参数由《南京地铁二号线汉中门站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编号:2004168-1)提供。穿越的主要土层由上至下依次为:①—杂填土; ①—2b2-3素填土;②—15-2粉质粘土;②一3b2-3粉质粘土;③一lb |-2粉质粘土:③一2b2-3粉质粘土;③一3b1- 2粉质粘土:③一4e粉质粘土:Klg-1a强风化泥质粉砂岩:Klg-2a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1. 2. 2.水文 本站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孔隙潜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①层填土的碎砖、碎石等杂物的孔隙格架中;孔隙潜水分布在②层软土中;③层硬可塑粉质粘土,可视为相对隔水层;基岩风化裂隙水土要分布于岩石风化界面和粉砂岩、泥质粉砂岩裂隙中,裂隙多被允填、裂隙一般不富水。地下水年变幅0. 50?1. 50米,地下水对砼无腐蚀性,对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场地土对砼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设计时,地下水位埋深按1. 00米考虑。 1. 2. 3.气象 本项目所在区域处于长江下游北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等特点,因受大陆、海洋以及来自南北天气系统段影响,气候比较复杂,年际间的变化大,气象灾害比较频繁,年降雨量为1000?1200mm年内分布也不

地铁站施工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

地铁站施工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 1.1危险源辨识 对本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及管线进行详细调查的前提下,结合本工程的地理位置、工程地质、水文等特点,按照住建部(建质【2009】87号文)《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与x地铁公司(成地铁建【2016】100号文)《x地铁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办法》的要求,识别出深基坑施工时存在的主要危险源有: (1)深基坑工程; (2)降水井工程; (3)4号线暗挖区间; (4)4号线既有换乘节点; (5)既有4号线1#出入口 (6)周边建构(筑)物; (7)周边管线; (8)一环路 (9)起重吊装; (10)高空作业; (11)临时用电; (12)机械伤害; (13)动火作业; (14)场内交通; (15)雨季汛期。 1.2危险源分析 1.2.1车站深基坑工程 地铁站基坑深度为25.1m~26.3m,车站围岩主要为砂卵石层。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和有效的进行支护极易造成基坑坍塌、土体塌方。 1.2.2基坑降水 施工范围地质为砂卵石地层,在降水井施工过程中,出砂率超标,可能引起周边建筑开裂、倾斜、倒塌及地面不均匀沉降,路面坍塌、管线破坏、隧道坍塌

造成人员伤亡。 1.2.3紧邻紧邻4号线暗挖区间 基坑开挖过程中,扰动土体,可能对既有4号线运营造成安全影响,停运、甚至造成人身安全。 1.2.4紧邻既有4号线车站 基坑开挖过程中,扰动土体,可能对既有4号线运营造成安全影响,停运、甚至造成人身安全。 1.2.5紧邻既有4号线1#出入口 基坑开挖过程中,扰动土体,造成1号出入口主体结构破坏,造成人身伤害。 1.2.6周边建构(筑)物 基坑开挖及降水过程中,支护结构变形或含砂率严重超标,导致周边建构(筑)物,发生沉降、倾斜、裂隙,甚至导致人身伤害。 1.2.7周边管线 基坑开挖及降水过程中,支护结构变形或含砂率严重超标,导致基坑发生坍塌,造成周边管线断裂;或保护措施不到位,造成周边管线损坏,造成断电、通讯中断,雨污水倒灌现象。 1.2.8一环路沉降 车站基坑位于一环路上,基坑开挖及降水过程中,支护结构变形及含砂率超标导致路面沉降、塌陷导致交通安全事故。 1.2.9起重吊装 车站采用汽车吊进行材料吊装、渣土吊装、钢支撑吊装安装,操作不规范、超荷载吊装、日常保养不到位导致机械故障、倾覆等,对周边车辆、管线、人员造成伤害。 1.2.10高空作业 车站基坑深达26m,人员车站基坑周边施工期间,车站周边防护不到位,人员施工未采取有效的防坠落措施,导致人员高空坠落。 1.2.11临时用电 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期间,施工工序较多,各类机械电器设备安设多、使用较为频繁。施工高峰期,易潜伏各类用电、器械隐患,发生用电事故的几率较高。 1.2.12机械伤害

最新(地铁隧道)XXXX站-XXXX站区间监测方案教案资料

XX市及轨道交通XX号线 监控量测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XX集团XX项目部 年月

目录 一、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2) 三、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3) 四、信息化施工组织 (3) 五、施工监测设计 (4) 5.1、地表沉降监测 (4) 5.2、地表建筑物(构造物)沉降、位移、倾斜、裂缝监测 (6) 5.3、管线变形监测 (8) 5.4、隧道内管片沉降、收敛监测 (9) 5.5、东风渠、七里河交叉口过河监测 (9) 六、警戒值的确定及监测频率 (9) 七、人员设置及仪器配备 (10) 八、监测质量保证 (11) 九、监测成果报告 (11)

XX市及轨道交通XX号线体育中心站~博学路站隧道工程 监控量测方案 一、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1、XX市轨道交通XX号线XX标段设计图纸; 2、《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I 1/490-2007 5、《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6、《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 7、《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 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10、《XX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控量测管理办法》;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XX市轨道交通XX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第XX标段,包括一个车站(XX站)和两个区间段,区间段即XX站——XX站盾构区间段,XX站——XX段区间段(其间包括盾构区间、明挖区间)。 第XX合同段全长XXXX米,其中XXXX站长XXXX米,盾构区间长XXXX米,盾构段双线总长XXXX米,明挖区间长XXXX米。 XXXX站——XXXX站盾构区间段起止里程为,西起左线CK32+487.74(右CK32+487.74),东至CK34+698.25(CK34+698.25);XXXX站——车辆出入线段区间段,西起RCK0+056.152东至RCK2+962.0 ;XXXX站的起止里程为CK34+698.25至RCK0+056.152 。 其中XXXX站至XXXX区间工程区间长度约为XXXX米,联络通道三处,其中中间联络通道带有通风井。三处联络通道离始发井距离分别约为:490米、1309米、1869米。 线路平面包含两段圆曲线,曲率半径分别为350米和450米。竖曲线由21.4‰-2‰等坡度组成的V字型。 隧道盾构施工选用德国Herrenknecht公司生产的复合盾构机作为隧道掘进设备。该设

地铁站项目分项安全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地铁站项目分项安全措施 (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727-26 地铁站项目分项安全措施(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第1节现场施工 ①各个工区分别设安全员,各工班设兼职安全员且跟班作业,以确保施工安全。 ②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优化施工方案。特别对重点地段的施工方案、安全措施、制度等进行优化比选。 ③建立配套的监测系统。加强监控量测工作,做到每一项、每一段都有记录,有专人管理,定期(每周)分析,及时反馈,指导施工。 ④加强检查。重点检查掌子面及未衬砌地段;观察出水量情况,防止突涌水发生。支护地段的锚杆是否被拉断;喷射砼是否产生裂隙剥离和剪切破坏;隧道是否有底鼓现象等。还应注意围岩的稳定性,当围岩变形无明显减缓或喷射砼层产生较大剪切破坏,应

停止开挖,及时采取辅助措施加固围岩以确保安全。 ⑤锚杆(管)施工。要严格按设计钻孔,保证设计长度、锚固力,防止锚杆脱落导致人身伤亡事故,应指定专人定期检查锚杆的抗拔力。 ⑥喷射砼。在喷射前,要有专人仔细检查管路、接头等,防止喷射时因软管损坏、接头断开等引起事故。 ⑦加强车站洞内运输的安全控制工作,设专职调度员统一协调。 ⑧明挖基坑(竖井)支护 a.明挖基坑(竖井)施工前编制支护施工方案,施工方案要有针对性以指导施工。支护方案未经上级审批前禁止施工。 b.明挖挖基坑(竖井)支护施工必须有临边防护措施,按照措施要求设置临边及其它防护。 c.坑槽开挖设置安全边坡应符合安全要求,当支护设施产生局部变形时及时采取调整措施。 d.基坑开挖设置有效排水措施和防止临近建筑物

地铁车站主体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基坑和区间隧道施工监测方案 二〇〇六年八月

一、x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1.1工程概况 位于汉中路南侧,其南侧为汉中门市民广场,北侧为南京中医药大学,车站西端离虎踞路高架桥最近的桥墩约30m。车站总长度为:161.50米,车站标准段宽度:20.90米。顶板埋深约2.8~3.6米,基坑开挖深度约20.93~23.1米。车站西端南北侧在施工阶段各设一个10m×8m的盾构吊出井,东端车站底板设1.9×1.9的电缆过轨通道与l号风道内电缆夹层相界接。车站东西两端北侧设活动塞风道、风井,在南北两侧共设四个出入口通道。车站西端地下三层设防淹门一道(与人防隔断门结合),其承载力按秦淮河百年一遇洪水标高11.5m考虑。汉中门站地形平坦,本场地南侧为汉中门广场。车站设计为地下三层三跨箱形结构,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岛式站台,站台宽12m,有效站台长度140m。 根据本工程特点,车站土体基坑围扩设计采用间隔布设、桩芯相切、护壁咬合人工挖孔桩,同时利用人工挖孔桩设混凝土圈梁,与主体结构共同参与基坑围护。车站西端的2、3号出入口由于地质条件好分别采用锚喷支护及土钉支护;位于车站东端的1、4号出入口采用φ800钻孔灌注桩作为基坑围护结构,桩间距900。地下二层框架结构,围护结构采用密排的φ1000人工挖孔桩,挖孔桩采用钢筋砼桩与素砼桩间隔布设(局部地段采用密排钢筋砼桩),桩芯相切,护壁咬合。东端1号风道为地下三层框架结构,围护结构采用密排的φ1200人工挖孔桩,挖孔桩采用钢筋砼桩,桩芯相切,护壁咬合。围护结构支撑采用φ609mm 的钢管支撑(壁厚t=12mm),竖向设四道,支撑水平间距为5m。 1.2工程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情况 1.2.1.地形、地貌、地质 汉中门站拟建场区隶属于I级阶地地貌单元。地表以下1.80—4.30米为近期杂填土、粉质粘土、素填土;第四系沉积层底板埋深5.10—22.90米,主要为全新世~上更新世沉积粉质粘土和混合土:下部基岩为白垩系“红层”,岩芯为泥质粉砂岩加粉砂质泥岩,软硬相间,属极软岩。x地质参数由《南京地铁二号线汉中门站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编号:2004168-1)提供。穿越的主要土层由上至下依次为:①-杂填土;①-2b2-3素填土;②-1b1-2粉质粘土;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