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师法

教师法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A.赫尔巴特

B.卢梭

C.巴洛克

D.杜威

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4.“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5.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赢则

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1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1.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

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1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种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14.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个空,每空1分,共1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

3.教育对个体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价值。

4.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

5.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6.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

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

8.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和教科书。

9.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实现的过程。

11.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直观教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物直观,另一类是。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

14.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

15.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试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2.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试做简要说明。

3.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4.试述备课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5.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说明下面教学案例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试做具体的分析。

“力”的概念的敢学

我在讲课时,问同学们知道“力”吗?大家都说知道。但我问到“力到底是什么”的时

候?同学们却答不出来。我就接着说:“谁能说出力的表现?”于是,他们活跃起来了。有

的说“人提水”;有的说“起重机吊钢管”;还有的说“磁铁吸引铁钉”。我和同学们一起讨

论,同时辅以适当的演示实验,并板书如下:

接着布置归纳分析:从上述几个力的表现的例子可以看出,力是离不开物体的,如人、起重

机、磁铁都是物体,水、钢管、铁钉也是物体。我进而又指出:“提、吊、吸”在物理学中都称为作用。由此得出力的初步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以“我们的理想”为主题,设计一个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2005年中学教育学考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B

4.C

5.D

6.B

7.D

8.C

9.B 10.A 11.A 12.C 13.B

14.C 15.B

二、填空题

1.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延时

4.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

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及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5.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创造能力 7.职业角色的多样性8.教学大纲 9.教学 10.学生身心发展 11.模象直观12.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13.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14.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15.教育者

四、简答题

1.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如办学的自主性,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价仁与现念的多样性等。

2.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1)传道者角色。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在现代社会,虽然道德观、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但教育、教师的道德

观、价值观总是代表着居社会主导地位的道德观、价值观,并用这种观念引导学生。(2)授业、解惑者角色。教师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进行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社会有用的建设者。(3)示范者角色。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4)管理者角色。教师肩负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5)朋友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作他们的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当作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

(6)研究者角色。教师工作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人文、科学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3.(1)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

解教材。(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4.备课内容包括:(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①钻研教学大纲,就是要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了解本学科的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明确本学科在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和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②教科书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③阅读参考资料也很重要。(2)了解学生。

①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②结合平时对学生发展情况的了解,研究当前所讲知识内容在学生学习时,可能产生的消极或积极态度、可能遇到的问题,确定如何针对学生和教学特点,启发学生,在教学的哪一阶段,由哪些学生进行答间活动等。然后把这些研究、分析的结果,纳人课时计划。(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包括:①学期教学进度计划。②课题计划。③课时计划。

5.第一,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第二,运用道德难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第三,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第四,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第五,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

五、论述题

1. (1)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原则。①启发性原则。教师问“力是什么”,学生不能回答,老师接着问“谁能说出力的表现”,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原有的生活经验,发言活跃,这就运用了启发性原则。②直观性原则。力很抽象,但通过老师的启发,学生举的例子都是具体直观的,老师的演示实验也是直观的,所以运用了直观性原则。③循序渐进原则。教师先举例子,再归纳,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到深,最后得出抽象的概念,符合学生认识发展的一般顺序,所以运用了循序渐进原则。④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学过程中的例子都是生活实践中得来的,所以说运用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2)运用的教学方法有:①讲授法。老师用讲解的方法对力这一概念进行了解释说明。②谈话法。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本案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所以用了谈话法。③讨论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本案教师学生一起讨论,获取力这一概念,所以运用了讨论法。④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本案老师除了让学生们说一些例子,还辅以适当的演示实验,来解释力的概念,所以说用了演示法。

2.注意事项:(1)要有具体的目的和要求。(2)要精心设计活动内容。(3)要注意形式的适龄化。(4)力争把活动的开展过程变成教育学生的过程。(5)要有总结。

2006年教师资格认定中学教育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我国近代学制创建于()

A.盛唐

B.明末

C.清末

D.民国

2.战国后期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成为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的

著作是()

A.《学记》

B.《孟子》

C.《论语》

D.《中庸》

3.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4.“学不躐等”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5.苏格拉底问答法中的问答分为三步,第三步是()

A.定义

B.苏格拉底讽刺

C.助产术

D.提问

6.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7.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结论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杜威

D.福禄贝尔

8.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C.文化传统

D.生产力水平

9.“臧息相辅”即主张()

A.教与学相结合

B.学与思相结合

C.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D.教学与劳动相结合

10.教育者重视在儿童发展的某一关键期对儿童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

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稳定性和可变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11.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C.学校领导者的亚文化

D.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12.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称为()

A.教育目的

B.教学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学要求

1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A.施以全面发展的教育

B.依靠生产力的发展

C.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4.在我国,对教师概念进行全面、科学界定的法律是()

A.《宪法》

B.《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义务教育法》

1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角色中的()

A.传道者角色

B.示范者角色

C.授业、解惑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16.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

A.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C.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D.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

17.根据课程的任务分类,可以把课程分为()

A.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

B.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

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D.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

18.美国学者斯克里文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

的结果”,这种课程评价模式称为()

A.目标评价模式

B.背景、输人、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C.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D.发展性评价模式

19.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20.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

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21.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的过程。

2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

23.外铄论者一般强调人的发展主要依靠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等外在的力量。其典型代表之一是美国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24.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25.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

26.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体现这一《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有: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原则、无歧视原则。

27.《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2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

29.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对学科的研究、、。

3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的分组形式为。

3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实现的过程。

32.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称为。

33.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34.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活动和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5.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

36.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

3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38.古代普遍推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9.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40.简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41.简述教师的专业素养。42.简述启发性原则的含义及贯彻的基本要求。43.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44.青少年身心发展有哪些规律?教育如何适应这些规律的要求?

2006年中学教育学考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C

5.C

6.D

7.A

8.A

9.C 10.A 11.D 12.B 13.D 14.B

15.A 16.A 17.B 18.C 19.C 20.B

二、填空题

21.非教育化制度 22.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3.华生 2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5.教育影响 26.尊重儿童观念与意见27.受教育权 28.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29.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30.分组教学制 31.学生全面发展 32.形式型策略 33.上课 34.交往35.创新精神 36.班主任的人格影响力37.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38.个别教学

三、简答题

39.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影响是:(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40.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是:(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41.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方面:(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42.启发性原则的含义: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能力。贯彻启发性原则地基本要求是:(1)调动学生学习地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地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地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43.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地地位与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四、论述题

44.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的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证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在个体的道德认知过程中,也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人的道德认知遵循着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这对于教育工作有非常重要意义。(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一段时期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从而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地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发展不平衡地第二个方面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焦躁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地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地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人的身心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现象,越来越引起心理学家的重视,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互补性告诉我们,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却是隐现的,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在教育工作中发现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做好因材施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

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一种的教学技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2.按照自我意识发展理论,生理自我成熟的年龄是()。

A. 7岁

B. 3岁

C. 12岁

D. 18岁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维果斯基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行为和()。

A.道德素质

B.道德情感

C.道德修养

D.道德学习

5.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

A.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

B.教学媒体

C.教师的爱好

D.“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6.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抽样与概括化水平进行的划分,可以分为()。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B.正迁移与横向迁移

C.普通与特殊迁移

D.顺向与逆向迁移

7.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8.安德森的心理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

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评价阶段

D.自动化阶段

9.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A.依从

B.接受

C.认同

D.内化

10.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A.线性关系

B. U型关系

C.倒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11.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学生

B.人和动物

C.动物

D.儿童

12.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13.“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A.创造性

B.学习迁移

C.发现教学法

D.学会学习

14.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教学促进智力发展的最佳途径是()。

A.发展认知结构说

B.习得三类知识

C.培养认知过程品质说

D.认识发生论

15.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得行为,最合适得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得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本大题共15个空,每空1分,共15分)

1.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和。

2.个体克服障碍、施展才华、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和趋势的内在动力称

为。

3.元认知控制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

4.概念学习的心理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概念形成,一是。

5.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生理自我、和心理自我三个阶段。

6.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将知识分为和程序性知识。

7.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和态度五个方面。

8.马斯洛提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最高级的是需要。

9.从动机的生理基础来看,动机最佳水平应是程度的激活或唤起,此时对学习具有最佳效果。

10.皮亚杰认为,守恒是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

11.归因理论是从来阐述行为动机的。

12.影响学习准备的最主要因素是和学习。

13. 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奠基人。

14.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三个过程。

15.完形一顿悟说认为完形是一种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简述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

3.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4.简述学习策略的四个特征。

5.简述有效进行知识概括的基本方法。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学习动机激发的主要方法。

2.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

2005年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A

4.B

5.A

6.A

7.C

8.D

9.C 10.C

11.A 12.D 13.B 14.A 15.D

二、填空题

1.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2.成就动机

3.调节策略

4.概念同化

5.社会自我

6.陈述性

7.动作技能

8.自我实现

9.中等 10.具体运算 11.结果

12.原由的知识发展水平 13.桑代克 14.评价 15.心理

四、简答题

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二)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但他们的语词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人形式运算阶段。

2.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它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做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3)附属内驱力。是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3.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包括:(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2)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3)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是影响学习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因此,定势也必然影响问题解决。功能固着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4)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4.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划和技能构成。

5.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的基本方法有:(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五、论述题

1.(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一般而言,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2.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伦理形成时期。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在品德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更加关注自我道德修养,并努力加以提高。(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

巩固。(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初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2006年教师资格认定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遗忘曲线变化进程是()

A.前后一样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D.没有规律

2.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

A.变化

B.改变 C.变式 D.突出

3.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同时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

表明儿童认知水平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4.教育心理学界普遍认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

A. 1903年

B. 1913年

C. 1914年

D. 1900年

5.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

A.社会自我

B.心理自我

C.生理自我

D.精神自我

6.提出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

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7.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并做出结论的教学策略是()

A.合作学习

B.发现教学

C.情境教学

D.指导教学

8.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9.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个别化教学

D.掌握学习

10.按照迁移性质的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

A.正与负迁移

B.纵向与横向迁移

C.普通与特殊迁移

D.顺向与逆向迁移

11.布鲁纳的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是()

A.转化

B.获得

C.评价

D.同化.

12.布卢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知识与技能习得的心理过程

B.知识与技能的心理表征

C.知识向技能转化的规律

D.知识学习情境与其测量情境的变化程度

13.下列哪一项属于元认知的实例?()

A.学生在考试之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

D.利用复述策略记忆

14.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牢记住题目内容

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

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15.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

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规定每天看电视的固定时间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本大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

16.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和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17.元认知控制包括计划策略、和调节策略。

18.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的交叉学科。

19.我国心理学家在研究国外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模式,这一过程分为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20.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系统是由学习过程、和评价与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的。

21.我国心理学家对学习的分类是、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22.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少年期的年龄范围是在。

23.规则学习主要有两种学习方式:发现学习和。

24.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给定、和目标。

25.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焦虑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学习迁移的作用。32.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33.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34.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35.简述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的构成。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6.试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37.试论述知识学习的作用。38.试论述青年初期的心理特点。

2006年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C

4.A

5.B

6.B

7.B

8.D

9.B 10.A 11.C 12.D 13.C 14.B 15.D

二、填空题

16.原有认知结构 17.监视策略 18.教育学与心理学 19.理解问题 20.教学过程 21.知识学习

22. 11、12岁一14、15岁 23.接受学习 24.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25.呈倒U型关系

四、简答题

31.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

导作用。

32.(1)连续性与阶段性。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但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质,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与顺序性。例如,感知→运动→情绪→动机→社会能力→抽象思维。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3)不平衡性。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表现出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差异性。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又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33.前苏联的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

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教育意义: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所以,维果茨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34.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

35.(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 (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想要通过学业成就来赢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3)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五、论述题

36.第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伦理形成时期。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道德关系的概括,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中学阶段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并以此指导行动的时期。中学生逐渐掌握伦理道德,并服从它,表现为独立、自觉地依据道德信念、价值标准等去行动,使学生的道德行为更有原则性、自觉性。<2)自我意识增强。在品德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更加关注自我道德修养,并努力加以提高。中学生对自我道德修养的反省性和监控性有明显的提高,这为产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提供了有效的前提。(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由于不断地实践、练习,加之较为稳定的道德信念的指导,中学生逐渐形成了与道德伦理相一致的、较为定型的道德行为习惯。(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中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三者相互协调,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动态结构,使他们不仅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且也逐渐成为稳定的个性心理结构的一部分。

第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从总体上看,初中即少年期的品德虽然具有伦理道德的特性,但仍旧不成熟、不稳定,具有动荡性,表现在道德观念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强,但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特点。(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高中阶段或青年初期的品德发展进人了以自律为主要形式、应用道德信念来调节道德行为的成熟时期,表现在能自觉地应用一定的道德观点、信念来调节行为,并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

37.(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学校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宝贵知识经验,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促进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心智技能作为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其掌握是以知识的学习为前提的。从大量研究也表明,知识掌握水平越高,越有助于技能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学习的必要前提。创造态度和创造能力是个体创造性的两个主要标志,通过知识学习,个体体验着前人的创造成果,这对于创造态度的获得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缺乏知识的头脑是不可能有创造性的,创造性不会从无知无识的头脑中产生。

38.青年初期指14、15岁至于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如道德、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他们不仅能比较客观地看待自我,而且能明确地表现自我,敏感地防卫自我,并珍重自我,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然而,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仍面临着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他们对未来充满理想,敢说敢干,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2005年教师资格认定小学教育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古代私学最早兴盛于()。

A.商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

D.隋唐

2.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涂尔干

B.卢梭

C.赞科夫

D.福禄倍尔

3.从时间上看,相对其他教育形式来说,家庭教育的特点是()。

A.开始最早持续最短

B.开始最早持续最长

C.开始较晚持续最长

D.开始较晚持续较短

4.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后勤工作

B.管理工作

C.教学工作

D.科研工作

5.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水平

D.教育的规模

6.人的身心发展是指()。

A.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B.个性的品德的形成

C.体重和身高的增加

D.技能和技巧的提高

7.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主要是由_______因素决定的()。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 军事

8.我国现代学校产生于()。

A.17世纪末

B.18世纪末

C.19世纪末

D.20世纪末

9.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

A.随意性

B.娱乐性

C.自觉性

D.系统性

10.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教育著作是()。

A.《教育漫话》

B.《大教学论》

C.《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

11.人的世界观基本形成于()。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12.“应试教育”重视()。

A.少数“尖子生”

B.大多数学生

C.少数后进生

D.中等生

13.教师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的独白方式是()。

A.谈话

B.讲解和报告

C.阅读

D.讨论

14.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计划的最基本部分是()。

A.学科设置

B.课时分配

C.学科顺序

D.学周安排

15.教师主导作用的实质在于()。

A.讲授知识

B.教书育人

C.教学艺术

D.引导启迪

16.学生集体是教育的()。

A.主体

B.客体

C.权威

D.主人

17.教师主导作用的正确和完全的实现,其结果必然是()。

A.学生主动性的丧失

B.教师主动性的实现

C.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

D.造成学生的被动

18.国家对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及进度做出规定的指导性文件称为()。

A.教学计划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教学大纲

19.广义的教学,包括所有_______的共同活动()。

A.教与学

B.教师与教师

C.人与人

D.学与学生

20.思想品德培养是从学生的_______出发的()。

A.认识

B. 情感

C.行动

D.实际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学制是指—个国家 __________ 学校的系统。

2.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就是 __________ 。

3.班级上课是教学的 __________ 组织形式。

4.“诱导”着重 __________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5.德育原则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在组织实施

__________ 工作时应遵循的规范性要求。

6.各科教学中的德育,要突出一个“ __________ ”字。

7.班风以 __________ 的方式对学生产生影响作用。

8.班级组织结构中有正式群体和 __________ 群体。

9.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对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的控制。

10.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__________ 。

1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__________ 。

12.教育活动具有两个基本原理,其—是教育要适应 __________ ;其二是教育要适应学生

发展。

13.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 __________ 阶段的产物。

14.师生交往是教师按照预定的方向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影响的—种 __________ 过程

15.教育的根本职能在于通过__________实现人的社会化。

16.布鲁纳强调:“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__________。”

17.德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18.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 在教学中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2. 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

方面?3.简述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4.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5.简述活动课程论及其特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联系与区别。

2.论述班主任如何做个别教育工作。

2005年小学教育学考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B

4.C

5.C

6.A

7.B

8.C

9.D 10.C 11.D 12.A 13.B 14.A 15.D

16.A 17.C 18.D 19.A 20.D

二、填空题

1.各级各类

2. 教科书

3. 基本

4. 诱发

5. 德育

6. 寓

7. 潜移默化

8. 非正式

9.

教育对象教育影响 10.年轻一代的教育 11.《学记》 12.社会发展 13.历史

14.教育 15.人的培养 16.基本结构17.政治教育思想教育 1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三、简答题

1.(1)确保教学的科学性;(2)发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结合知识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思想品德教育;(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

2.(1)政治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

3.(1)重视学前教育(2)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3)高等教育多级化,学校类型多样化。4.(1)课外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提高。(2)课外活动有利于推动学生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3)课外活动有利于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4)课外活动有利于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加速个

体社会化进程。

5.(1)重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2)重视教材的心理组织;(3)认为“教育即生活”。

四、论述题

1. 联系: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掌握知识要有一定的智力发展水平,智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质量。

区别: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没有正比关系。学生智力发展与知识掌握的状况,并不是绝

对—致的,学生的知识多少,并不标志着智力水平的高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规律不同。知识是随着

年龄不断积累增长,人对知识的掌握是无止境的,而智力发展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一定的限度。

2.(1)个别教育工作包括各种类型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2)对优等生的教育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处理好各方面发展的关系。

(3)转变后进生的工作主要包括四方面:分析落后方面及其原因,根据其特点进行耐心引导,多方配合因势利导。

(4)其他类型的学生教育主要有针对性地调动积极因素,消除不良因素,促进全面发展。(5)要贯彻德育原则。

2006年教师资格认定小学教育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群体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别活动

D.社会活动

2.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位教学开始时,为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是()

A.形成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3.“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

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C.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4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5.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在()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6.构成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是()

A.认知、情感、意志、品德

B.认知、情感、意志、行为

C.能力、认知、情感

D.认知、情感、意志

7.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

A.一种认识活动

B.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活动

C.教师的教学思想

D.智育活动

8.小学生的思维处于()

A.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的阶段

B.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

C.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

D.完全具体思维阶段

9.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了解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指导法

10.作为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独立教育学诞生的标志是()

A.《民主主义与教育》

B.《普通教育学

C.《教育漫话》

D.《爱弥儿》

11.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管理现代化

D.教师素质现代化

12.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A. 教师学生教材 B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

13.提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的教育家是()

A.列宁

B.加里宁

C.苏霍姆林斯基

D.陶行知

14.下列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与需要来设置课程

B. 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与特点来组织课程 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15.在德育中,要注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贯彻了哪条原则()

A.正面教育原则

B. 集体教育原则

C. 知行统一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16.建国以来颁布的第一部教育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7.壬戌学制中学阶段采取()

A. 三三分段

B. 4年一贯制

C. 5年一贯制

D.6年一贯制

18.以下关于“个性教育”涵义的表述中不恰当的是()

A. 其目的在于充分实现个体内在的、独特的天赋潜能

B. 其手段是要求教育者因材施教

C. 它鼓励学生处处特立独行,处处标新立异

D. 它以对学生基本自由的尊重为前提

19.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A. 间接地获得知识

B. 获得间接经验

C. 有教师帮助去获得知识

D. 有同学帮助去获得知识

20.以下不属于班级组织管理工作的是()

A. 指导学生成立自治组织

B. 丰富班级管理角色

C .班级小干部的岗位转换D. 形成班级管理角色的动态分配制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难度。

2..德育过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的。

3.教科书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两种,通常采用的方式有__________式和__________式。

4.教育目的的功能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教科书。

6.班风以__________ 的方式对学生产生影响作用。

7.教育合力是指以学教育为主体,以__________为基础,以__________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

8.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

9.__________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10.班级组织结构中有正式群体和__________ 群体。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2.简述教师职业的专业能力。

3.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

4.简述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

5.为何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2.试述当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2006年小学教育学考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C

3.D

4.B

5.C

6.B

7.A

8.C

9.C 10.B

11.A 12.C 13.B 14.D 15.D 16.C 17.A 18.C 19.B 20.A

二、填空题

1.信度效度区分度

2.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

3.直线螺旋

4.导向激励评价

5.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6.潜移默化

7.家庭教育社区教育

8.理论学科应用学科

9.教学组织形式 10.非正式

三、简答题

1.(1)社会要求(包括生产,经济,政治,道德,文化,科技等等的要求)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求

(2)受人类文化和现代科学发展新成果的制约(3)课程必须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

(4)课程受学制年限的制约

2.(1)新的教育理念;(2)复合的知识结构,包括:人文知识、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

(3)新的职业工作能力,包括:理解他人并与之交往的能力、管理能力以及教育科研能力;

(4)教育智慧。

3.(1)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自觉自愿的健康地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

(2)能够促进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适应学生多种需要和个性差异,培养、发现和选拔各种专门人才;(3)能够使学生多渠道地获得即时信息,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

(4)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

4.(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为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价值。(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

5.(1)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施行德育要把对学生思想与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2)尊重学生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德育效果;

(3)为了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还要提出正确的、简明的、严格的和有计划的要求。

四、论述题

1.(1)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

(2)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3)重视学生主体因素,从学生实际出发。

(4)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得到发展。

2.(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和探索性学习;(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

2005年教师资格认定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学习的主体因素是()。

A.教师B.学生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为()。

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

3.有人长于数理运算,有人善于言辞,这说明心理发展的哪个特征()。

A.连续性与阶段性B.不平衡性C.定向性与顺序性D.差异性

4.下列哪个不是具体运算阶段的思维特点()。

A.思维可逆性B.自我中心C.多维思维D.具体逻辑思维

5.小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为()。

A.培养自主性B.培养勤奋感C.培养主动性D.培养自我同一性

6.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阶段为()。

A.生理自我B.心理自我C.社会自我D.个体自我

7.善于察颜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的人属于()。

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沉思型D.冲动型

8.智力落后儿童通常是指智商低于()。

A.80 B.70C.60 D.50

9.将猫、狗、鼠概括为动物的学习属于()。

A.连锁学习B.规则学习C.概念学习D.辨别学习

10.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加涅B.布鲁纳C.桑代克D.皮亚杰

11.苛勒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从而提出了的完形—顿悟说,与这个理论相对立的理论是()。

A.操作性条件作用论B.尝试—错误说C.认知—结构学习论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12.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对教育实践具有相当重要的应用价值的动机分类方法是

()。

A.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B.近景的动机与远景的动机

C.直接性动机和间接性动机D.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13.学会写“石”字后有助于学习写“磊”,这种迁移最符合()。

A.水平迁移B.顺向迁移C.垂直迁移D.具体迁移

14.一个学习材料中间的项目比两端的项目学得慢,记得差,这支持了哪种遗忘的理论()A.痕迹衰退说。B.干扰说C.动机说D.抑制说

15.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发散思维B.辐合思维C.直觉思维D.理性思维

16.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心理障碍为()。

A.学习困难综合症B.儿童过度焦虑反应C.儿童多动综合症D.儿童厌学症

17.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不包括()。

A.发现教学B.情境教学C.合作学习D.程序教学

18.下列不属于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的区别的是()。

A.专家教师的课是计划以学生为中心,细节考虑周到B.专家教师有一套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C.专家教师注重回顾先前知识D.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

19.下列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是()。

A.背乘法表B.明确概念之间的关系C.应用公式解决问题D.科学研究

20.一个测验的效度不包括()。

A.内容效度B.构想效度C.预测效度D.直接效度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

分)

1.程序性知识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亚类。

2.知识直观的类型有实物直观、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操作技能分为__________型操作技能和_________型操作技能。4.学习策略可以分为__________策略、__________策略和__________策略。

5.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个成分。

6.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___。

7._______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8.勒温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__________型、__________型和__________型三种类型。

9.能否________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10.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焦虑水平和________之间的关系是倒U型曲线。

11.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__________%时,记忆效果最好。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如何进行促进迁移的教学?2.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3.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4.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5.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结合小学教学实际,谈谈如何进行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2005年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D

4.B

5.B

6.C

7.B

8.B

9.B 10.C

11.B 12.D 13.D 14.B 15.A 16.C 17.D 18.A 19.B 20.D

二、填空题

1.心智技能认知策略2.模象直观言语直观3.闭合开放4.认知元认知资源管理5.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6.会谈7.教学目标8.集权民主放任9.关注学生10.学习效率11.150

三、简答题

1.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2.(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3.(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4.(1)指导教学模式:它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2)程序化训练模式: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在其适宜的范围内,作为固定程序,要求活动主体按此进行活动,并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3)完形训练模式:在直接讲解策略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成分或步骤,最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4)交互教学模式:由教师和一小组学生一起进行,旨在教成绩差的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这样四种策略:总结、提问、析疑和预测;(5)合作学习模式:两个学生一组,一节一节地轮流向对方总结材料,一个讲一个听,互相纠正错误和遗漏。

5.皮亚杰提出儿童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具体分为四个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是一种无道德规则阶段,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

(2)权威阶段(6-8岁):又称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这个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3)可逆性阶段(8-10岁):是自律道德阶段的开始,儿童开始根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一成不变得东西,而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可以修改的;

(4)公正阶段(10-12岁):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平、平等应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四、论述题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应避免低水平的、简单的提问或重复的机械练习,防止学生陷入于题海之中,应考虑练习的质量,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段的不同来精选、设计例题与习题,充分考虑练什么,什么时候练,练到什么程度、以什么方式练、如何检验练得效果等;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2006年教师资格认定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已有旧信息对新信息的学习的抑制作用叫做()。

A.前摄抑制B.后摄抑制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

2.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为()。

A.幼儿期B.婴儿期C.少年期D.青年期

3.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学生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环境

4.教育心理学形成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的时期为()。

A.20世纪20年代以前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D.20世纪80年代后

5.将考试成绩的好坏归因于内部可控因素,指归因于()。

A.任务难度B.身心状态C.努力程度D.能力高低

6.儿童因有改正错误的行为表现,所以家长取消了限制儿童看电视的禁令,这种手段称为()。

A.正强化B.负强化B.正惩罚D.负惩罚

7.成就动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班杜拉B.马斯洛C.维纳D.阿特金森

8.认为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的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B.关系转换说C.共同要素说D.经验类化说

9.儿童在知道“青菜”、“萝卜”和“菠菜”等概念后,在学习“蔬菜”这个总括性概念这

种学习称为()。

A.符号学习B.下位学习C.上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10.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是()。

A.社会风气B.认知失调C.态度定势D.道德认识水平

11.操作技能形成的第三阶段为()。

A.操作模仿B.操作定向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

12.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现,以加深理解的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

13.布鲁纳在教学上提倡()。

A.指导法B.讨论法C.发现法D.接受法

14.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称为()。

A.学习兴趣B.学习期待C.学习动机D.学习目的

15.用来解释做什么和怎么做的操作性知识属于()。

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C.陈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

16.被试者被蒙上眼睛后练习画4英寸长的线段,经过3000多次练习毫无进步。对此实验最恰当的解释是()。

A.没有即时给予奖励B.练习单调、过多,导致疲劳

C.被试不知道自己练习的结果D.主试未对被试进行学习评价

17.最常见的两种常模表示法是百分位系统和标准分数系统,其中标准分数系统的提出的根据是()。

A.智力测验的分数时呈正态分布的B.智力的性别差异

C.人的智力的年龄特征D.智力的民族特征

18.不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A.阅读B.吹拉弹唱C.运算D.记忆

19.让学生按照各自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属于()。

A.愉快教学B.个别化教学C.情境教学D.理想化教学

20.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契约、个人权利和民主承认的法律的道德阶段属于()。

A.前习俗水平B.公正水平C.习俗水平D.后习俗水平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

分)

1.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即:____________的倾向和____________的倾向。

2.广义的特殊儿童是指一切____________的儿童,既包括智力超常的儿童,也包括各种身心障碍的儿童。3.教育心理学对教学实践具有描述、________、预测和________作用。

4.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____________、定向性与顺序性、_________、差异性。

5.____________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6.____________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7.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________________。

8.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____________的变化。

9.中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____________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10.原型内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_________________阶段和___________阶段。

11.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学习的心向。

12.著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_______________。

13.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可以把教学评价分为_______________和诊断性评价。

14.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这种行为改变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

15.最早的认知性学习理论为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2.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3.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4.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5.简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试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2006年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A

4.C

5.C

6.B

7.D

8.B

9.C 10.B

11.C 12.B 13.C 14.B 15.D 16.C 17.A 18.B 19.B 20.D

二、填空题

1.追求成功回避失败2.偏离常态3.解释控制4.连续性与阶段性不平衡性5.学习准备6.自我意识7.斯坦福—比奈量表8.相对持久9.技能的学习10.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内部言语11.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12.操作性行为13.配置性评价14.行为塑造法15.完形—顿悟说三、简答题

1.(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 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

2.(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3.皮亚杰认为,人的认知(思维)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都大致地对应一定的年龄范围,并以行为的质变为特征,他将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 2 岁)。该阶段儿童的智慧是一种实践智力, 能协调动作与感知觉的关系, 但没有表象、思维和语言, 动作结构没有内化;

(2)前运算阶段(2- 7 岁)。该阶段儿童的实物动作还不具备运算性质, 动作不能反向进行。思维具有如下特征:单维思维、思维的不可逆性、自我中心;

(3)具体运算阶段(7- 11 岁)。该阶段儿童的实物动作内化为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的具体运算, 即儿童只能联系具体事物或熟悉的经验进行逻辑思维, 思维的内容和形式不可分;

(4)形式运算阶段(11- 14、15岁)。该阶段儿童的动作协调内化为形式运算, 思维内容和形式相区分。儿童能运用符号系统去处理各种抽象的事物和关系。

4.可以将小学生道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归纳为下面几点:

(1)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知能力;(2)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3)明显地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

总体来说,小学生的品德发展是从依附性向自觉性、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从顺从型向习惯型过渡,发展较为平稳,显示出协调性。在过渡的过程中,存在着转折或质变的时期,即关键年龄。从整体发展来讲,关键年龄大致在三年级(9岁左右)。

《教师法》心得体会

《教师法》心得体会 《教师法》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教师法》,我不但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教师法》不但帮助教师得到他们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动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 在学习的进程中,我不但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在教学工作中,我意想到:必须完全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蕴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作“1 桶水”与”;1 杯水”的陈腐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只是储量成为 1 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得好:“1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育重复教的效果有天壤之别。 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进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和教育主体交互作用的进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趋缩短的时期,用心教、创新教育重复教的效果有天壤之别。 教书和学习的生活,是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还应当有创新精神,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部学生。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

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个学生主动的、活泼的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进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 1 把钥匙开 1 把锁。学生们像 1 朵朵稚嫩的小苗儿,但每棵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的地方。因此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庇护。 首先作为 1 名幼儿园教师应当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严格遵照 幼儿园的规章制度,比如每天准时上班,不早退,上班的时候坚守自己的岗位,不随便串班闲谈,如果请假需提早办理请假手续,不随意接受家长的送礼,教师本身仪表要端庄自然,衣饰大方整洁,符合职业要求。带班时不穿高跟鞋,长发扎起,不佩带耳环等装潢物,不穿袒胸露脐或吊带装,端庄自然的形象不但会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对自己的工作也带来了许多方便。 其次幼儿园教师应当酷爱自己的职业,做事需仔细、有责任心。幼儿园的工作包括了许多琐碎的事情,可能不谨慎疏忽了个小细节,就会引来家长的不满。所以我们在工作的时候要时刻提高警惕,认真做好每件事情。如每天热忱接待家长,做到笑脸相迎。主动与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获得支持和配合。对孩子无意出现的过失,教师要耐心安慰,及时妥善处理,不指责、抱怨。对 1 天不入园的幼儿给予电话询问,对长时间不入园的幼儿应家访。幼儿生病需服药和照顾时,教师要主动、热忱、

小学校长对教师行为培训专题讲座稿

小学校长对教师行为培训专题讲座稿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教师行为培训专题讲座稿 张建功 今天,我和大家谈谈教师行为的话题,主要从为什么要培养教师良好行为,教师行为主要要求是什么,怎样去做三方面来说。 一、为什么要培养教师良好行为 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教师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形象的好坏,教师的形象就是学校的形象。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以至于直接影响到学生一生的发展。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要十分注意自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 二、教师行为主要要求是什么? 总的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1、依法执教。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晶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3、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平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4、严谨治学。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5、团结协作。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6、尊重家长。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 7、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最新教师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 在学习了《教师法》后,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任务和遵守的行为范例。在事情中,严酷范例自己的头脑和行为,一心一意为门生办事,让门生得意,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承认,不体罚和变相体罚门生,时候以教师的品德行为范例来要求自己,尊重每一个门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任务,《教师法》不但资助教师失掉她们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要学习好它才能包管教师享有自己的权益。教师法学习心得教书和学习的生存,使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还应该有创新精力。而幼儿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以是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幼儿,又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本性特点,让幼儿自动地、活泼地发展。客气向门生学习,做到讲授相长教师法学习心得“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门生对教师的尊重之言。对付教师则不行以“家长”自居,应该与学平生等相待,客气向门生学习,做到讲授相长。爱门生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力,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托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讲授过程中,教师是主导,门生是主体,教与学,互为关联,互为依存。“门生不用不如师,师不用贤于门生”。一个好教师会将门生放在平等地位,信托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配合探求真理的同伴。教师法学习心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门生正处于人生观和天下观形成的紧张时候,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种种困扰和问题,必要我们去帮忙引导。那么如何用爱心去翻开门生心灵的窗户?起首就要了解他们。了解门生的喜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本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力天下。只要了解了每个门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精力天下,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本性、有志向、有伶俐的完备的人。苏霍姆休斯基说得好,不了解门生,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头脑、兴味、喜好、才能。 我国于20xx年xx月xx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x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教师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对教师的权利、义务、任用、考核、培训和待遇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规定,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保障。教师作为一支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教师法》更是一门必修的科目。但长期以来,《教师法》虽然存在着,但是每当教师的合法权益被侵害时,能够主动利用这件法律武器去捍卫自己的人却不多,这说明教师只是知法、守法还是不够的,因为用法也是我们基本的权利。 在学习《教师法》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那现在我不会再这么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她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 在没有法律约束的时候,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凭职业道德、凭良心。为了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成绩,有的老师采取了一些过激的行为,如体罚学生等。《教师法》对此给出了明确的界定。学校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教师要面向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要偏爱一部分人,歧视另一部分人。对于优缺点、错误的学生,要深入了解情况,具体分析原因、满腔热情地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要善于发现、培养和调动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尊重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帮助他们满怀信心的成长。对于极个别屡教不改、错误性质严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学生,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以理服人,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和压服的办法,更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为此教师法规定了教师体罚学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对

教育法律法规心得

教育法律法规学习心得体会 白沙埠中心小学 全文丽 2011.2.23 与我们教师相关的法律法规很多,但我们最应该好好学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实施纲要》。通过学习,我对教育法律法规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国家发展教育事业的纲领性文件,它颁布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教育法要求我们做到: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每位教师必须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这一方针。然而事实上,现在的教育还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只是虚有其名,事实上的应试教育迫使很多老师只注重对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忽略了学生思想品德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培养,直接导致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大幅度下降,现在学生中的优良品德越来越少,不良行为越来越多。因此,教育法的贯彻实施,首先得各级领导转变教育观念,切实改变评价教师的方法。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这本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好事,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让广大教师苦不堪言,简直可以说是劳民伤财!九年义

务教育到底怎么搞,全国其他地方有些什么先进经验,各级领导应该好好思考一下,不要光是瞎指挥。九年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要靠法律,但现在的情况是有法不依或者说依不成,对那些违反九年义务教育法的人和事不能给予及时处理,导致学校各项工作处于被动,给学校领导和教师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学校教师的职责应该是教书育人,但现在教师们不能把全副精力用在教书育人上,要用很多时间搞普九档案,要用很多时间去做辍学生工作,还要用很多时间去写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现在的学生是爷爷,老师不敢打、不敢骂,甚至重话有的时候都不敢说,你对他严格要求,它就是不买账,动不动就是不上学了,学生一回家还得教师三番五次地去请回学校,这是什么事?发生辍学情况,有的是家长在里边推波助澜,纵容学生辍学,国家为什么不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让所有学生不愿辍学、不敢辍学呢?光靠教师放下自尊去请那些少爷、小姐,这不是个事嘛!很多教育法律法规里边都提到:营业性歌舞厅和网吧禁止未成年人进入。这些规定有什么用?特别是网吧,现在就靠未成年人赚钱。各级主管部门虽说不定期地检查,但是查过后网吧管理人员依然我行我素,很多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由此产生。 为提高自己对教育法律法规的的认识,树立法的观念,真正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知道自己应承担的义务,并合理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通过学习《关于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活动的通知》、《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进一步规范在职

新教师法心得体会

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我们作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 教师作为一支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尤其是《教师法》更是一门必修的科目。其中第八条有关教师应当履行义务的规定使我深感重任在肩。《教师法》规定教师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就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

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通过对《教师法》的的学习,我认为要很好地履行教师的义务,首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 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其次“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风师德建设的重点和基础,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还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 教师法学习心得 xx学校xx 我国于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作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门功课。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 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她们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

《教师法》学习心得8篇

《教师法》学习心得1 教师作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门功课。前段时间我再次学习了《教师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她们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 教师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一定的义务。在学习了《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后,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不威胁、责难家长。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不穿奇装异服,处处“身正为范”。对于后进生,不拔苗助长,不讽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

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教师的人生,还应该有创新精神。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用《教师法》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教师法》学习心得2 通过学习《教师法制教育读本》,我了解了各种相关法律知识,既增强了法规意识,更新教育观念,又在学生面前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自我反思、自主发展能力。还深刻地体会到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教

《教师法》讲座主要内容

讲座主要内容 一、教师概述 二、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三、教师的资格与任用 四、教师的培养与培训 五、教师的考核 六、教师的待遇 七、法律责任 一、教师概述 1、1 教师的法律概念 1993年1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与国教师法》,赋予“教师”特定的法律含义。这一法律概念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一)教师就是专业人员。这就是就教师的身份特征而言的。 (二)教师的职责就是教育教学。这就是就教师的职业特征而言的。 (三)教师的使命就是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这就是就教师工作目的而言的。 1、2 教师的地位 (一)教师的社会地位 教师的社会地位就是由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文化地位等多因素构成的总体性范畴。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教师所处的地位就是不同的。 新中国成立后,教师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对优秀教师给予奖励”。《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我国的《教师法》专门就教师的权益、待遇作了具体规定。这为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提供了重要法律保障。 (二)教师的法律地位 1966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明确指出,“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这种职业就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并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纳了这一建议。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具有不可替代性。 对于教师的身份定位,不同国家有不同规定,从世界范围讲,大致有公务员、雇员、公务员兼雇员三种类型。

新教师法的规章制度

新教师法的规章制度 教师法篇一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第三条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 第五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师工作。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根据国家,自主进行教师管理工作。 第六条每年九月十日为教师节。 第二章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第八条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学习新教师法心得体会3篇

学习新教师法心得体会3篇 学习新教师法心得体会范文1 目前,通过对《教师法》的学习,又一次让我倍受鼓舞,再次感遭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和教师职业的荣耀。《教师法》第一次以法律情势明确了教师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对教师的权利、义务、任用、考核、培训和待遇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规定,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保障。教师作为一支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特别是教师法更是一门必修的科目。 在学习的进程中,我不但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知识的熟悉,而且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熟悉到作为一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法》不但帮助教师得到自己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好教师法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但长时间以来,《教师法》固然存在着,但是每当教师的正当权益被侵害时,能够主动利用这件法律武器去保卫自己的人却未几,这说明教师只是知法、遵法还是不够的,由于用法也是我们基本的权利。为进步对《教师法》的熟悉,建立法的观念,真正做到学法、知法、懂法、遵法,知道自己应承当的义务,并公道地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我校教师学习了《教师法》。 通过学习《教师法》我以为要很好地履行教师的义务,在教育教学进程中,不断丰富本身学识,努力进步本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

爱岗敬业。建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与每个学生建立同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关心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个学生的潜伏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为人师表,重视本身的道德形象,寻求人格完善,重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个性魅力,进步自己的思想觉悟。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明哲保身,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建立起楷模的形象。明确了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有益于我们增进遵法***的意识,建立依法维权的观念,自觉落实依法治教的行为。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以《教师法》为根据,坚持权利与义务相同一的原则,依法享有教育教学、学术活动、管理学生、取得劳动报酬、民主管理、进修培训等权利,并自觉履行遵纪遵法、履行聘约、教育学生、关爱学生、制止侵害、自我进步等义务。作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遵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是重要的基本职责通过学习教师法,进一步进步了熟悉 , 用《教师法》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正当权益,增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样才得以使我们的事业走向辉煌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长。 目前,通过对《教师法》的学习,又一次让我倍受鼓舞,

教师法制教育培训讲稿

教师法制教育与日常安全防范讲稿 尊敬的学校领导和各位老师: 新年好。今天受学校领导的委托,让我和各位老师交流一下教师违法犯罪预防和日常安全防范这两个话题。由于本人业务和知识水平有限,讲的不对的地方,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首先,我先和老师们沟通一下教师违法犯罪的预防。近年来,教师违法犯罪这个话题被网络和媒体炒的很热,给整个教师队伍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且不仅仅是“校长带未成年女生开房”、“浙江温岭幼儿园老师虐童案”这样的恶性案件,就是象教师课余时间或者假期办班补课这样的违规行为,也经常被曝光和炒作。 在整个社会贪污腐败问题严重,非法经营触目惊心的当下,教师有偿办班补课的直接危害,其实并没有这么大。因为除了极少数教师为了办班多收人,上课不讲、不认真讲,补课讲。大多数有偿办班补课的老师在课堂上是尽职尽责的。只是在补课时,更注意有针对性的辅导或者拓宽知识面。而这些内容,即便是不办班补课,受时间和学生数量多的限制,他也不可能在课堂上讲。 那为什么外界对教师这么照顾呢?首先因为教师职业的重要性。你不重要,别人就不会关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传承和发扬文明的重任。我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华文明传承至今,就是因为在“礼崩乐坏”、中华文明即将失传的春秋时期出了孔子这样伟大的教育家,把中华文化的精髓去芜存菁、发扬光大。古希腊文明之所以能至今深刻的影响着西方 社会,也是因为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一批杰出的教师。当今中国同样面临社会价值体系崩溃、道德沦丧的风险,在西方文明的强有力冲击希下,中华文化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公众都有一种深深的焦虑,我们这个社会是不是会完全被金钱和权力所绑架,丧失人类最基本的良知和秩序,重新成为弱肉强食的丛林?在这样的时候,人们对教师自然抱着一种强烈的期许,希望我们能最大限度的保存社会良知和文化的火种。所以,人们对部分教师师德沦丧和违法犯罪才会如此敏感。因为,如果听任有偿办班补课这种通过职业谋利的行为蔓延,就很难保证教师不被金钱和利益绑架,这个社会也就失去了最后挽救的可能。 在实际生活中,教师违法犯罪的后果也是严重的,因为他影响的绝对不是一个人。对此,我有深刻的体会。在我上初一的时候,全校有一名老师、50余名同学涉嫌违法犯罪,其中有15名受到追究。这位老师因为才华横溢,在同学当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虽然不能说,这些违法犯罪的同学都是受他的影响,但有相当一部分与他堕落腐朽的生活观、价值观有直接间接的影响。而且与九十年代初,许多学校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师德的滑坡有直接关系。 那么,教师这个职业如此崇高而神圣,为什么有的教师会违法犯罪呢?教师也是人,作为生活的个体,我们也有七情六欲,也同样面对柴米油盐,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面对整个社会越来越炽热的追名逐利之风,谁想独善其身都不容易,我们也会面临种种困惑。人们经常把老师比作蜡烛,燃烧的是自己,照 亮的是别人。作为个体的教师大多数并没有夺目的光环,有的只是默默地奉献和平淡的生活。在中国当下社会,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远未得到重建,利己主义和金钱权利至上的思潮泛滥,面对小我和大我的巨大反差,许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很难不躁动不安。一些教师不安于现状,在业余时间抓经济与完成工作之间艰难跋涉;一些教师面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产生了反感和厌倦,在待遇和前途上大做文章,因此放松对自已的要求,不加强学习;一些教师就因心理扭曲、道德沦丧,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去年,江西、陕西、湖南等地曝出多起教师性侵学生案,海南甚至发生了“校长带未成年女生开房”案,让整个教师队伍为之蒙羞,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教师违法犯罪问题的高度关注。 教师走上违法犯罪的具体原因,我个人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物欲膨胀,染上生活恶习。

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三篇

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三篇 我们的新教师培训课程中,重要的一节是谈及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给我以最深感触的,除了教师要学习一般的职业道德外,还要学习与我们教师这个职业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 记得江泽民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江泽民同志在新的世纪,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治国方略,是马克思主义政权学说与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法律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就是党领导的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要按照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法律和制度来治理国家。它既需要完备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完善的行政执法、司法、监督体系,又需要人们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逐步提高。 我们作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 我国于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然而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在这支队伍当中对教师法的认识可以说是盲人摸象的。以前,我国的教师长期处于无法可依可依的境地,因而许多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例如殴打教师、拖欠教师工资、无故开除教师等。然而许多教师不懂教师法,所以即使有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也不懂利用这些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故有法等于无法。教师作为一支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教师法更是一门必修的科目。 此外,我们还明白到我们一直以来所谈及的权利,其实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公权,一类是私权。后者是一种可放弃的权利,而前者则不可放弃。或者换句话说公权是一种同时夹带着义务。合理行使公权和私权也是我们当教师的一种重要的素质。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文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 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

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七、热爱尊重学生.?教师法明确规定:“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尊重,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手段,做为一名教师若想使学生对自己热爱尊重.首先自己要尊重自己的人格,中国有这样的格言:“人必自敬,然后人敬之”。一名合格的老师一定要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要时刻把自己的工作与集体的声誉连在一起,一堂课的好坏,—件事的成效,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无足轻重的,但对学生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都是深远的。一件错事不仅影响到个人,还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与教师的形象,影响到学生心目中老师的地位,甚至给学生带来心灵上

《教师法》讲座主要内容说课讲解

《教师法》讲座主要 内容

讲座主要内容 一、教师概述 二、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三、教师的资格和任用 四、教师的培养与培训 五、教师的考核 六、教师的待遇 七、法律责任 一、教师概述 1.1 教师的法律概念 1993年1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赋予“教师”特定的法律含义。这一法律概念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一)教师是专业人员。这是就教师的身份特征而言的。 (二)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教学。这是就教师的职业特征而言的。 (三)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这是就教师工作目的而言的。 1.2 教师的地位 (一)教师的社会地位 教师的社会地位是由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文化地位等多因素构成的总体性范畴。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教师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 新中国成立后,教师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对优秀教师给予奖励”。《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我国的《教师法》专门就教师的权益、待遇作了具体规定。这为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提供了重要法律保障。 (二)教师的法律地位 1966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明确指出,“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这种职业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并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纳了这一建议。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具有不可替代性。

对于教师的身份定位,不同国家有不同规定,从世界范围讲,大致有公务员、雇员、公务员兼雇员三种类型。 根据我国现行的《国家公务员条例》,教师不属于国家公务员系列。根据《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种定位既不同于传统的自由职业者,也有别于国家公务员,是一种专业人员。 从教师与教育行政机关的关系看教师的法律地位。教师与教育行政机关之间是行政管理者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教育行政法律关系。这种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地位是不对等的。《教师法》第四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 从教师与学校的关系看教师的法律地位。教师与学校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任命制、聘任制等形式。西方许多国家表现为一种雇佣关系。我国传统上实行任命制。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教师任用制度改革。《教师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 二、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2.1 教师的权利 (一)教师权利的含义 教师在法律上的权利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师作为一般公民所享有的权利,二是教师作为教育者的权利。教师权利,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法享有的权益,是国家对教师能够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以及要求他人相应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许可与保障。 (二)教师的基本权利 依据《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我国教师享有以下基本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简称教育教学权。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简称科学研究权。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简称管理学生权。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署假期的带薪休假。简称获取报酬待遇权。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简称民主管理权。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简称进修培训权。 2.2 教师的义务 (一)教师义务的含义

教师法学习心得体会1500字

教师法学习心得体会1500字 【范文一】 通过学习《教师法》,使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在当今社会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在《教师法》的指引下,在维护自己权利的同时,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为教育事 业服务。 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这就要求做教师的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我们提倡教师 要讲究职业道德,要弃那些功利的、腐朽的思想、简单的粗暴的方法,不能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成绩而采取了一些过激的行为。对待学 生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用多样化的、积极的方法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偏袒任何人。对于优缺点、错误 的学生,要深入了解情况,具体分析原因、满腔热情地做好他们的 思想转化工作。要善于发现、培养和调动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 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尊重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帮 助他们满怀信心的成长。多鼓励,少批评,多表扬,不讽刺、挖苦 学生,对于极个别屡教不改、错误性质严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 学生,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以理服人,不能采用简 单粗暴和压服的办法,更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使学生感受到 家庭的关爱,从而迸发出学习的热情。为此教师法规定了教师体罚 学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对于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教师,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帮 助他们认识和改正错误,并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对于情 节极为恶劣,构成犯罪的,要依照刑法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作为教师我们要有法律保护自我,也要用法律约束自我。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加强自我的管理与约束能力。新《教师法》这部分法律 的基本精神就是用法律来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待遇和社

法制讲座活动方案

平罗县黄渠桥中心学校法制教育讲座活动方案为了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纪素质,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学校法制教育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学生的法制观念;坚持法制教育和法制实践相结合,全面推进以法治教,以法治校,保障和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二、工作目标 普及和宣传法律常识,让每名学生不断提高和增强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普及和宣传法律常识,增强法律意识,用法律保护自己。彻底铲除学生中违法乱纪行为。 三、具体措施 对学生进行一次法制教育知识讲座。根据临时发生的事情随时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法律意识,使学生能够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杜绝违法犯罪行为在校园内的发生。重点围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师生认真学习,反复讨论,不断提高法制意识和法律水平,把普法教育、依法治校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 四、活动安排 1、时间:2018年5月14日下午2:30准时开始。

2、地点:学校操场。 3、活动主讲:王尚宝 4、主持:张旭贤 5、音像、话筒安排:童超 6、标语书写:赵梅霞 7、活动拍照及报道:任瑞丰 8、班级纪律管理:各班主任、科任教师 五、教育步骤及方法。 本学期我校法制教育可先从《守则》和《规范》为切入口,通过《守则》和《规范》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守纪习惯,要求各个学生能背记,能对照,会执行,同时利用黑板报等宣传阵地进行有关学校课间、午间纪律、集会纪律、两操纪律、放学排队纪律、杜绝花零钱买零食纪律等各项规定的宣传。守纪是守法的最基础的环节。对学生进行与之密切相关的有关法律常识的教育,包括《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交通法》、《教师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等。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履行的法律义务和责任以及自己所拥有的权利。通过法律常识的教育,接下来就可以明确地向学生指出,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知道法律、法规有法律的约束力和强制力,要学会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要让学生知道自尊、自律、自强的含义。自尊是指自己要尊重自己,不许别人侮辱自己,自己也不必向别人卑躬屈膝;自律是指自己要管好自己,自强是指自己要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态度。辨别是非能力是一个判断对错、合法违法

新教师法解读

作为1400多万教师的一部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自1993年制定颁布以来,已经走过了14个年头,在保障教师权益和待遇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法》的一些条款与教育现状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天津万盛高级中学校长柏均和建议国家将修订《教师法》提到日程上,完善原《教师法》的不足,使其真正成为保障教师权益的有力武器,同时与其他教育法规尤其是不久前公布的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相协调。 原《教师法》有哪些规定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修改呢?柏均和委员认为,比如原《教师法》第3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是对教师职业性质和身份的一种定位,但这一身份并不能解决实践中发生的侵权问题,所以新《教师法》应该明确规定教师是国家的公务员或准公务员,把教师列入公务性行列。 针对教师申诉,原《教师法》第39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处理”。柏均和说,这些规定存在着很多缺陷:其一是受理机关不明确;其二是缺乏对申诉受理机关的监督,“应当受理”而不是“必须受理”;其三是申诉人对申诉的处理结果不服,如果申诉内容属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事项的,教师应当被允许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否则便失去了司法救济这一最后方式。 针对教师们普遍关注的工资待遇问题,原《教师法》第25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但现实情况表明并非如此。原《教师法》第28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城市教师住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住房提供方便。”但事实上国家已经出台有关规定,从1998年下半年就开始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所以这条规定中的“优先、优惠”已经没有了实际意义。 一个法律,大家关注的除了法定权利,还有法律责任。柏均和认为,原《教师法》第38条规定:“拖欠教师工资或者侵犯教师其他合法权益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违反国家财政制度,拖欠教师工资,损害教师合法权益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被挪用的经费,并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但该条文的主体和期限不清,上级机关指的是什么?归还方式、额度等关键性内容均无实际规定,势必导致实际操作落空。 柏均和委员告诉记者,2006年11月,他在民盟中央十七省市的基础教育研讨会上已经作过关于修改教师法的主题报告,得到了与会领导和同事的赞同。柏均和认为,教学要以人为本,这个“本”指的就是教师。只有规范教师的行为,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才能改变当前教师施教无力的被动局面,因而依法治教非常关键也非常必要。 现在,不少中小学老师被自己身上的新“三座大山”——饭碗、升学率、职称压得喘不过气来。而作为较早的一批特级教师,柏均和委员几年来一直为教师职称的问题不停呼吁。 今年,他再次建议,应该提高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职称档次,并独立形成体系,不与高校的职称挂钩,也不要与公务员挂钩,搞所谓“相当于XX级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