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会计准则变更与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研究分析

会计准则变更与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研究分析

会计准则变更与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研究分析
会计准则变更与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研究分析

会计准则变更与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研究分析

周冬华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本文以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为研究背景,分析资产减值准则对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减值前亏损的公司会以转回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来避免亏损,减值前亏损且无法以转回资产减值避免亏损的公司会以计提资产减值从事大洗澡行为,为下一年盈利做准备;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并不能有效遏制上市公司的扭亏盈余管理行为,但能够遏制上市公司的大洗澡盈余管理行为。

关键词:资产减值;盈余管理;会计准则变更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s of assets impairment standards on the assets impairment behavior based on the new accounting system acted since 1st, Jan, 2007.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companies whose profit before impairment of assets is loss will reverse its assets impairment to avoid losses; The companies which can’t avoid losses by reversing the assets impairment will take bath to prepare for the next year profits;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can’t play an effective role to restrain the public companies’behavior of reversing the loss profit by assets impairment; but it can restrain the public companies’behavior of taking a big bath through assets impairment.

Key Words:Assets Impairment,Earning Management,Accounting standards

作者简介:周冬华,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会计理论、公司财务。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会计准则与会计实务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会计实务的发展会推动会计准则的修订;另一方面,会计准则的修订也会相应地指引着会计实务的变化。纵观我国资产减值会计近20年的发展历程,资产减值准则和资产减值实务在不断地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2006年颁布新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则作了较大的修订,规定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计量,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那么,2006年资产减值准则的变更对资产减值实务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计提行为有何影响?本文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2001年开始实施的“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其意图在于对企业滥用稳健性原则进行盈余

管理操纵利润的行为予以规范,夯实企业的资产质量,缩小盈余操纵空间(王跃堂等,2005[12])。但由于存在大量的会计估计,资产减值自然地成为上市公司从事盈余管理行为借用的主要工具,相关的文献也证实了资产减值会计处理中伴随着盈余管理行为(Strong et al., 1987[4];Francis et al.,1996[2];Riedl,2004[3];Chen et al.,2004[1];蔡祥、张海燕,2004[5];王跃堂等,2005[12];戴德明等,2005[6];王建新,2007[11];代冰彬等,2007[7];张然等,2007[13])。为此,新资产减值准则明令禁止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在其日后价值恢复时转回的会计处理,其目的在于压缩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的活动1。那么资产减值准则的变更能否如愿遏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呢?新准则实行阶段,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计提行为呈现怎样的情形呢?

一方面,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少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来从事其盈余管理行为。根据相关规定,在我国上市公司如果最近两年连续亏损,其公司股票将被特别处理,被冠以“ST”;当上市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时,其公司股票将被暂停上市;如果在半年内仍不能盈利,将终止其股票上市。当然亏损上市公司在再融资等方面也会受到很大限制。因此,上市公司管理层会想尽各种办法和措施去避免亏损,以免失去珍贵的“壳资源”。另外,由于公司的盈利指标往往成为上市公司业绩的评价标准,公司盈利或亏损对管理层及上市公司的直接利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事关公司管理层的业绩考核、公司的债务契约等。因此管理层也想法设法避免公司被ST、退市。如果某年度上市公司的业绩不好,不能达到某种要求,此时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往往演变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于是提出本文的假设1:假设1:旧准则阶段,减值前亏损的公司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来避免亏损。

新资产减值准则在资产减值的认定、减值的确认标准等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规定上市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日对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进行判断,对资产减值的迹象作了详细的规定,这有利于遏制上市公司随意计提或不计提资产减值的现象,能有利于遏制上市公司通过少计提资产减值进行“扭亏”行为。于是提出本文的假设2:

假设2:与旧准则相比,新资产减值准则能显著遏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从事“扭亏”行为。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来从事其盈余管理行为。由于亏损上市公司经常被“特别关照”,因此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会尽力避免亏损。但当上市公司确实无法避免亏损时,其管理层有可能会采取大额计提减值准备来冲减当年的利润,为下一会计年度通过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达到扭亏的目标(Reidl,2004[3];Chen et al.,2004[1];戴德明等, 2005[6];赵春光,2006[14]);当然,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也在客观上为企业进行大洗澡(Big Bath)提供了机会(沈烈、张西萍,2007[10])。于是提出本文的假设3:

假设3:旧准则阶段,减值前亏损并且无法达到盈利的公司会通过计提资产减值从事“大洗澡”(big bath)活动。

新资产减值准则规定长期资产减值计提后,后续期间不允许转回,这有利于遏制上市公司利用能够资产减值进行“大洗澡”行为。因此,如果资产减值确实被上市公司作为一种盈余

管理的工具运用的话,那么新资产减值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在计提资产减值时势必会比较稳健,资产减值的计提更多地反映资产未来获取现金流的能力,而非盈余管理方面的因素。于是提出本文的假设4:

假设4:与旧准则相比,新资产减值准则能显著遏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从事“大洗澡”行为。

研究方法与样本选取

本文采用分布检验方法分析资产减值准则的变更对公司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的影响。首先,区分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本文采用年度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累计资产减值金额的变化额来衡量,即当期资产减值等于当年累计资产减值减上年累计资产减值,如果为正,说明计提了资产减值,如果为负,则说明转回了资产减值。其次,选择衡量减值后盈余和减值前盈余的指标,本文采用净利润指标来衡量减值后的公司盈余,采用减值后盈余加当期资产减值作为减值前盈余,即减值前净利润等于净利润加当期资产减值。最后,如果没有盈余管理,资产减值对公司盈余的影响应该是平滑的,基本符合均匀分布;如果这一分布不是均匀分布,就说明公司可能存在以资产减值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赵春光,2006[14])。

本文选取2001年至200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样本筛选过程为:(1)剔除了金融保险行业;(2)剔除上市公司数量很少的传播与文化产业、制造业中的木材、家具产业等行业的上市公司;(3)剔除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所有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色诺芬数据库、万得数据库,个别数据进行了手工收集,收集源于巨潮资讯和证券时报网站的年度财务报告。

实证结果

首先,本文对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的公司特征进行简单分析。我们将所有的上市公司按照资产规模分为三类,以观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之间是否体现出规模的差异性,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资产减值的公司规模特征比较表单位:亿元

Panel A资产减值计提

合计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小型公司 2.74% 2.19% 2.39% 2.10% 2.89% 3.12% 2.67% 3.00% 3.33% 中型公司 1.22% 0.83% 0.99% 1.04% 1.36% 1.23% 1.06% 1.23% 1.85% 大型公司0.91% 1.22% 0.76% 0.73% 0.87% 0.81% 0.91% 0.63% 1.35% Panel B 资产减值转回

合计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小型公司 2.27% 1.93% 1.97% 2.79% 1.97% 2.13% 2.08% 2.32% 2.83%

中型公司 1.25% 1.57% 0.83% 0.79% 1.40% 0.95% 0.88% 1.54% 2.06% 大型公司0.56% 0.49% 0.43% 0.47% 0.48% 0.69% 0.60% 0.47% 0.67% 注:表中的数据为资产减值计提和转回与期初资产总额的平均数

从表1中可以看出,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在资产规模上体现了一定的差异性,小型公司的资产减值计提和转回的比例最高,大型公司的资产减值计提和转回的比例最低。从时间序列上来看,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的比例有上升的趋势,但上升并不明显;小型公司的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的波动率较大,而大型公司的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的波动率较稳定;其中,除大型公司外,其他上市公司2006年的资产减值计提和转回的比例都低于2005年和2007年的数据,表明上市公司在新会计准则颁布后实施前所持有的谨慎观望态度。

其次,我们按照上市公司的净利润进行分组,将其分为盈利公司和亏损公司两组,以观察亏损公司与盈利公司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盈利公司、亏损的资产减值准备比较表单位:亿元

Panel A资产减值计提

合计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盈利公司0.30 0.12 0.14 0.18 0.26 0.21 0.20 0.27 0.84

亏损公司 1.04 1.00 0.80 0.69 1.25 0.91 1.18 0.67 1.39 Panel B 资产减值转回

盈利公司0.16 0.16 0.10 0.13 0.17 0.14 0.14 0.21 0.21

亏损公司0.46 0.30 0.22 0.38 0.29 0.48 0.57 0.24 0.81 注:表中的数据为资产减值计提和转回的平均数

从表2中可以看出,亏损公司的资产减值的计提数和转回数都大于盈利公司,亏损公司的平均计提数额为1.04亿元,约为盈利公司的3.47倍;亏损公司的平均转回数额为0.46亿元,约为盈利公司的2.87倍。从时间序列上来看,由于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加,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因此,资产减值的计提规模和转回金额应该会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情形。盈利公司的资产减值计提规模逐年增加,体现出了这种规律性,但亏损公司计提的资产减值却没有体现出这种规律性,相反地,亏损公司计提的资产减值规模在2005年、2006年、2007年低于2004年的水平,这与新会计准则实施颁布可能有一定的关系2;而资产减值转回规模的逐年递增的规律性更差,盈利公司的资产减值转回规模在2005、2006年都较低,只有0.14亿元;而亏损公司的资产减值转回在2005、年、2006年却有较大的增长,分别为0.48亿元,0.57亿元。

总体上来说,从资产减值计提和转回的规模来看,亏损公司和盈利公司体现出了显著的差异性,但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的规模在时间序列并没有体现出很明显的差异性。本文认为其原因在于,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本身是一事物的两面,都可以作为盈余管理的工具,

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应该会综合考虑到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不会仅仅单独采用单一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盈余管理活动;更甚者,采用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的纵向配合进行盈余管理(李享,2009[9]),或者与真实的资产交易进行配合(郭喜才,2009[8]);其次,资产减值的计提也会体现出经济实质(蔡祥、张海燕,2004[5];王跃堂等,2005[12]),而资产未来产生的现金流量现值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非常明显,这也可能导致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规模在时间序列上的差异不显著。

那么上市公司是否有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来达到某些目的,如避免亏损?如果上市公司在资产减值发生前是亏损的, 而资产减值发生后转为盈利, 即可断定该公司以转回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由亏损转变为盈利。为此,我们统计了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前后的净利润变化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上市公司以转回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避免亏损了吗?

Panel A:全部公司

合计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公司数10029 751 1120 1181 1283 1297 1358 1488 1551 减值前盈利8280 623 945 985 1098 1010 1038 1318 1263 减值前亏损1749 128 175 196 185 287 320 170 288 减值后盈利8754 657 979 1065 1127 1060 1200 1372 1294 减值后亏损1275 94 141 116 156 237 158 116 257 反转率11.11% 11.72% 9.64% 11.18% 12.55% 12.80% 16.05% 7.39% 8.45% Panel B:减值前盈利的公司

合计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公司数8280 623 945 985 1098 1010 1038 1318 1263 减值后盈利7960 596 908 959 1032 952 1010 1290 1213 减值后亏损320 27 37 26 66 58 28 28 50 反转率 3.86% 4.33% 3.92% 2.64% 6.01% 5.74% 2.70% 2.12% 3.96% Panel C:减值前亏损公司

合计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公司数1749 128 175 196 185 287 320 170 288 减值后盈利794 61 71 106 95 108 190 82 81

减值后亏损955 67 104 90 90 179 130 88 207 反转率45.40% 47.66% 40.57% 54.08% 51.35% 37.63% 59.38% 48.24% 28.13% Panel D:减值前亏损的反转公司比例与减值前盈利的反转公司比例比较

合计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t值-14.346*** -3.654*** -3.286*** -7.108*** -2.286** -3.902*** -11.489*** -5.193*** -2.714*** 注:***表示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示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示在10%水平上显著。

从表3中可以看出,对于全体样本公司而言,资产减值对于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反转比例为11.11%,但减值前盈利的样本公司的反转率只有 3.86%,而减值前为亏损的上市公司的反转率高达45.40%;因此,如果以减值前盈利而减值后亏损的公司比例为基准的话, 那么由亏损变为盈利的公司比例高于由盈利变为亏损的公司比例, 说明上市公司有以转回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来避免亏损的趋势。结果表明,不管是总体上来看,还是分年度来看,由亏损变为盈利的公司比例显著的高于由盈利变为亏损的公司比例, 说明上市公司确实存在以转回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来避免亏损的现象。此一证据支持研究假设1。

表3还告诉我们,在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前一会计年度(2006年),减值前亏损的上市公司反转率为最大值,达到59.38%,存在准则实施前突击反转的可能性。但遗憾的是,实施新会计准则后,减值前亏损的上市公司反转率仍然显著高于减值前盈利的上市公司,即新会计准则在并不能有效遏制上市公司的扭亏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假设2并没有得到验证。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上市公司从事扭亏盈余管理行为的对象是短期资产减值,而新会计准则对于短期资产减值并无实质性修改(周冬华,2010[15])。

上面的研究结果显示,亏损公司确实存在采用资产减值来进行盈余管理,通过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来达到反转亏损的目的,那么亏损公司如果当年不能够扭亏的话,是否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大洗澡”行为呢?本文采用减值前后都盈利的公司为基准来研究减值前后都亏损的公司是否通过计提资产减值进行了“大洗澡”活动,如果减值前后都亏损的公司计提资产减值的公司比例显著高于减值前后都盈利的公司,就说明减值前后都亏损的公司以计提资产减值进行了“大洗澡”活动(赵春光,2006[14])。本文统计了未反转公司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对照图,如表4所示。

表4 亏损公司以计提资产减值进行“大洗澡”了吗?

Panel A:减值前后都盈利的上市公司

合计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公司数7960 596 908 959 1032 952 1010 1290 1213 计提减值5342 408 587 644 715 652 656 818 862 转回减值2206 168 275 257 288 269 319 338 292 减值未变化412 20 46 58 29 31 35 134 59 计提减值比例67.11% 68.46% 64.65% 67.15% 69.28% 68.49% 64.95% 63.41% 71.06% Panel B:减值前后都亏损的上市公司

合计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公司数955 67 104 90 90 179 130 88 207 计提减值696 57 73 63 72 143 83 51 154 转回减值205 9 21 19 15 29 42 23 47 减值未变化54 1 10 8 3 7 5 14 6

计提减值比例72.88% 85.07% 70.19% 70.00% 80.00% 79.89% 63.85% 57.95% 74.40% Panel C:减值前后亏损上市公司计提减值比率与减值前后盈利上市公司计提减值比率比较t值-2.650*** -2.433** 0.145 0.159 2.763*** 3.242*** 0.649 1.533 1.464注:***表示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示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示在10%水平上显著。

表4结果表明,减值前后都亏损的公司中计提资产减值的公司比例为72.88%,显著高于减值前后都盈利的公司中计提资产减值的公司比例为67.11%,, 说明无法以转回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来达到盈利的减值前亏损公司确实以计提资产减值进行了“大洗澡”行为, 为下一年达到盈利做了准备,即支持研究假设3,但从分年度的统计结果来看,结果不是十分理想,具体表现为,2002、2003、2006年的差异并不显著。

表4的结果还显示,在颁布实施新会计准则后,减值前后都盈利的上市公司与减值前后都亏损的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的比例并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说明了新会计准则有效遏制了亏损公司以计提资产减值进行“大洗澡”的盈余管理行为,支持研究假设4。

综上所述,减值前亏损的公司确实存在以转回和计提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一方面是为了避免亏损,另一方面是为了进行“大洗澡”;而就实行效果而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并不能有效遏制上市公司的扭亏的盈余管理动机,但能够遏制上市公司的大洗澡盈余管理行为。

结论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计提减值准备的比例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由公司自行确定,虽然新资产减值准则禁止已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转回,但对资产减值的转销、短期资产的转回等仍然给企业更多的选择权,因此资产减值会计仍然会受到企业管理层的主观性因素的影响。而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转销存在一定的灵活性,给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活动还留存了空间。

本文对2001年至2008年期间的资产减值计提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减值前亏损的公司会以转回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来避免亏损;(2)减值前亏损并且无法以转回资产减值避免亏损的公司会以计提资产减值进行大洗澡,为下一年盈利做准备;(3)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并不能有效遏制上市公司的扭亏的盈余管理动机,但能够遏制上市公司的大洗澡盈余管理行为。

注释:

1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明确所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是考虑到目前资产减值

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操纵利润的问题很大。转引自,岳敬飞,减值回转游戏玩不转,上海证券报:我国新会计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2006年2月16日。

2张然等(2007)认为,我国新会计准则公布的时间为2006年2月15日,而当时很多上市公司的年报并未公布,因此,反应及时的上市公司会在其2005年报中会调整资产减值的政策。

参考文献:

[1]Chen. C. J., Chen. S., Su. X., et al. Incentives for and Consequences of Initial V oluntary Asset Write-Downs in

the Emerging Chinese Market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Research, 2004, 3 (1): 43-61.

[2]Francis. J., Hanna, D., Vincent. L. Causes and effects of discretionary asset write-offs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96, 34(Supplement):117-134.

[3]Riedl, E.J. An Examination of Long-Lived Asset Impairments [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4,

79(3):823-852.

[4]Strong, J., Meyer, J. Asset Write-downs: Managerial incentives and security returns [J]. Journal of Finance,

1987, 42(3): 643-661.

[5]蔡祥、张海燕.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追溯与市场反应[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4,(6):31-84.

[6]戴德明、毛新述、邓璠.中国亏损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行为研究[J].财经研究,2005,(7):71-81.

[7]代冰彬、陆正飞、张然.资产减值:稳健性还是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07,(12):35-42.

[8]郭喜才.新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基于资产减值准则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1):

108-117.

[9]李享.会计操纵与交易规划的配合使用—来自长期资产减值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09,(2):

99-110.

[10]沈烈、张西萍.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07,(2):52-58.

[11]王建新.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7,(3):47-50.

[12]王跃堂、周雪、张莉.长期资产减值:公允价值的体现还是盈余管理行为[J].会计研究,2005,(8):

30-36.

[13]张然、陆正飞、叶康涛.会计准则变迁与长期资产减值[J].管理世界,2007,(8):77-84.

[14]赵春光.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论《资产减值》准则的政策涵义[J].会计研究,2006,(3):11-17.

[15]周冬华.中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研究—基于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10.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根据公司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适用范围 公司在进行财务决算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检查公司的存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等各项相关资产,遵循本制度规定,提取各 项资产减值准备。 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存货跌价准备、应收款项等金融资产的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 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等非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第二章提取减值准备的程序 公司按以下程序规定提取资产减值准备: 1、公司负责项目管理的项目公司、负责相关资产的部门期末终了,应调查了解公司 减值范围内资产的情况及市场行情并书面报告计划财务部。 2、计划财务部依据该报告,按照本制度规定的减值准备提取原则和方法,确定各项 资产是否需要提取减值准备。计划财务部根据金融资产减值的判断标准和计提方法,对应 收款项计提减值准备。单项计提减值500 万元以上(含500 万元)的,按照本章第6 条程 序执行。 3、对须提取减值准备的事项,计划财务部根据公司重大事项汇报制度书面报管理层 审批。 4、管理层对批准提取减值准备的事项书面报告董事会并详细说明损失估计及会计处 理的具体方法、依据及数额;需要核销相关项目的,管理层应向董事会提供具体核销依据。 5、董事会根据管理层报告作出专门决议。 幼儿园里面有很多教育技术设备,那么对于这些设备该如何管理呢。下面为大家搜集 的一篇“幼儿园教育技术设备管理制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 友! 6、单次单项核销和提取减值准备金额500 万元以上(含500 万元)的事项,须由董事 会报告股东大会审议批准,报告内容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信息披露原则

未使用和不需用固定资产如何计提折旧与减值准备

未使用和不需用固定资产如何计提折旧与减值准备? 《企业会计制度》第35条规定,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则规定: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①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②按照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从中可以看出,关于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是否计提折旧,两规定相矛盾,使会计人员难以适从。 要解决此问题,可以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与计提减值准备的作用分析入手。固定资产的减值是指固定资产发生损坏、技术陈旧或其他经济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计提减值准备是对固定资产历史成本的修正,使账面价值能更客观、真实地反映其当前的市场价值。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的价值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而逐步转移到生产的产品成本中,或构成了企业的费用,是对固定资产由于磨损和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或构成企业费用的那一部分价值的补偿。减值准备的计提是为了反映固定资产的可变现价值,而折旧则是为了补偿固定资产的损耗。 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在企业持有期间没有参与生产经营,没有发生物理损耗,但会发生功能损耗。功能损耗表现为技术进步引起的设备陈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企业应当于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如发现存在下列情况,应当计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以确定资产是否已经发生减值:①固定资产市价大幅度下跌,其跌幅大大高于因时间推移或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并且预计在近期内不可能恢复;②企业所处经营环境,如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或者产品营销市场在当期发生或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并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③同期市场利率等大幅度提高,进而很可能影响企业计算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折现率,并导致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④固定资产陈旧过时或发生实体损坏等;

【免费下载】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本准则中的资产,除了特别规定外,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 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 第三条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㈠存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㈢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㈣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 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㈥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未担保余值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 ㈦《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金融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㈧未探明矿区权益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第二章可能发生减值资产的认定 第四条企业应当在会计期末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 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 第五条存在下列迹象的,表明资产可能发生了减值: (一)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 (二)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三)市场利率或者其他市场投资回报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企业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 (四)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其实体已经损坏。 (五)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 (六)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如资产所创造的净现金流量或者实现的营业利润(或者损失)远远低于预计金额等。 (七)其他表明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值的迹象。 第三章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及核销管理制度

XX有限公司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及核销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各项资产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维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为了准确计量公司各项资产的价值,确保财务状况的客观性、真实性,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资产减值,是指资产(或资产组,下同)的未来现金流量净值、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第三条公司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检查、测试各项资产,判断是否存在可能减值的迹象,如有客观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发生减值的,根据后述的方法提取减值准备。 第四条资产减值准备提取范围包括金融资产、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商誉等。 第五条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公司会计政策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或因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了当期损益,不属于本制度规范范围。 第二章资产减值认定的一般原则 第六条存在下列迹象的,表明资产可能发生了减值,应进行减值测试:

(一)资产的市价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 (二)公司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 (三)市场利率或其他市场投资报酬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公司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 (四)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 (五)该项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计划提前处置。 (六)公司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 (七)金融资产的债务人违反了合同条款,如偿付利息或本金发生违约或逾期等。 (八)金融资产的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 (九)金融资产无法在活跃市场继续交易或因其他原因难以收回投资成本。 (十)其他表明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值的迹象。 第三章资产减值准备财务核销依据 第七条公司进行资产减值准备财务核销,应当在对资产损失组织认真清理调查的基础上,取得合法证据,具体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相关证据,社会中介机构的法律签证或公证证明以及特定事项的企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管理规定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管理 规定 文件编码(TTU-UITID-GGBKT-POIU-WUUI-0089)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根据公司执行的《企业准则》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适用范围 公司在进行财务决算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检查公司的存货、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等各项相关资产,遵循本制度规定,提取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存货跌价准备、应收款项等金融资产的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等非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第二章提取减值准备的程序 公司按以下程序规定提取资产减值准备: 1、公司负责项目管理的项目公司、负责相关资产的部门期末终了,应了解公司减值范围内资产的情况及市场行情并书面报告计划财务部。 2、计划财务部依据该报告,按照本制度规定的减值准备提取原则和方法,确定各项资产是否需要提取减值准备。计划财务

部根据金融资产减值的判断标准和计提方法,对应收款项计提减值准备。单项计提减值500 万元以上(含500 万元)的,按照本章第6 条程序执行。 3、对须提取减值准备的事项,计划财务部根据公司重大事项汇报制度书面报管理层审批。 4、管理层对批准提取减值准备的事项书面报告董事会并详细说明损失估计及会计处理的具体方法、依据及数额;需要核销相关项目的,管理层应向董事会提供具体核销依据。 5、董事会根据管理层报告作出专门决议。 6、单次单项核销和提取减值准备金额500 万元以上(含500 万元)的事项,须由董事会报告股东大会审议批准,报告内容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信息披露原则 1、根据本制度提取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根据账龄计提的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除外),均须报告董事会,董事会则应作出专门决议予以披露。 2、监事会应切实履行监督职能,对董事会的决议提出专门意见,形成决议予以披露;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单项选择题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下列资产确认减值损失后可以转回的是(存货)。 按照资产减值准则的规定,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基础是(单项资产或资产组)。 对发生减值的资产确认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的影响是(既影响财务状况,又影响经营成果)。 根据资产减值准则,企业为固定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只有在(资产被处置)时才可转出。 根据资产减值准则,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时除了要考虑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之外,还应考虑(资产的使用寿命)。 根据资产减值准则,资产减值的对象不应包括(金融资产)。 某项无形资产采用直线法摊销。期末该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在未来期间每年的摊销额与上一年相比会(减少)。 期末,企业应当将“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每年都应进行减值测试,商誉应当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 企业确认资产减值损失时,应借记的会计科目是(资产减值损失)。 认定资产组的最关键因素是(资产组能否独立产生现金流入)。 下列关于资产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企业不能够以资产组为基础估计可收回金额)。 下列关于资产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资产组的认定应当以资产组的产出是否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的产出为依据)。下列项目中,通常可以认定为一个资产组的是(负责生产产品零部件的车间和负责组装产品并销售产品的车间)。 下列资产中,其减值的会计处理不通过资产减值准则来规范的是(金融资产)。 下列资产中,确认的减值损失在以后的会计期间不能转回的是(无形资产)。 下列资产中,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进行减值测试的有(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与资产组账面价值的确定基础及确定方式相一致的是(可收回金额)。 在减值测试过程中,计算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时所使用的折现率是税前税率,它应当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的特有风险)。 在资产不存在销售协议但存在活跃市场时,资产的公允价值可以按(资产的市场价格)确定。 资产发生减值时,企业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并把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 资产负债表日,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进行减值测试,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资产负债表日资产存在减值迹象时,为了确定资产是否发生了减值,企业应当比较(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 资产组账面价值的确定基础及确定方式相一致的是(可收回金额)。 总部资产的特征是(难以脱离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来产生独立的现金流入,而且其账面价值难以完全归属于某一资产组。)。判断题 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如果发生减值应按《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进行会计处理。(错误) 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企业应当至少于每年末进行减值测试,估计其可收回金额。(正确) 对于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企业应当至少于每年末进行减值测试,估计其可收回金额。(正确) 根据资产减值准则,对于企业持有待售的资产,通常以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作为其可收回金额。(正确) 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时,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只要有一项超过了资产的账面价值,就表明资产没有发生减值,不用再估计另一项金额。(正确) 企业的资产组一经确认后,在各个会计期间应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确实需要变更,应当在附注中予以说明。(正确)企业在判断资产减值迹象以决定是否需要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时,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正确) 企业在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时,如果折现率考虑了因一般通货膨胀而导致的物价上涨影响因素,则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无需再考虑。(错误) 企业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时对商誉和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错误) 企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资产可收回金额必须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进行估计。(错误)

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

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 概述 (2) 目的 (2) 范围 (2) 定义 (3) 披露 (20) 过渡性规定 (22) 生效日期 (22)

概述 ? 本条目为官方文献,除调整排版外请不要随意更改内容! [编辑] 目的 本准则的目的是,规定企业用以确保其资产以不超过可收回价值(recoverable amount)的金额进行计量的程序。如果资产的帐面价值超过通过使用或销售而收回的价值,该资产就是按超过其可收回价值计量的,如果是这样,该资产应视为已经减值,本准则要求企业确认资产减值损失。本准则也规定了企业何时应冲回资产减值损失,以及减值资产的有关披露内容。 [编辑] 范围 1.本准则适用于除下述资产以外的所有资产减值的会计核算: (1)存货(参见《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存货》); (2)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参见《国际会计准则第11号建造合同》); (3)递延所得税资产(参见《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 (4)雇员福利形成的资产(参见《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雇员福利》); (5)包括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蹲和列报》范围内的金融资产。

2.本准则不适用于存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雇员福利形成的资产,因 为适用于这些资产的现行国际会计准则已经包含了有关其确认和计量的特定要求。 3.包括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落和列报》范围内的金融资产,其减值损失 的会计核算取决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有关金融工具项目的结果。以下投资属于金融资产,但《国 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没有包括,因而本准则也适用于这些金融资产: (1)《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对子公司投资的会计》中定义的子公司; (2)《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对联营企业投资的会计》中定义的联营企业; (3)《国际会计准则第31号合营中权益的财务报告》中定义的合营企业。 4.根据其他国际会计准则,以重估价值(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如按《国际会计准则第31 号固定资产》以重估价值作为允许选用的方法计量的资产,本准则也适用。但是,认定某项重估 资产是否已经减值,取决于用以确定其公允价值的基础: (1)如果资产的公允价值是其市场价值,则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销售净价之间的唯一差额是 处置该资产的直接增量费用: ①如果处置费用很低,则重估资产的可收回价值必然接近于、或大于其重估价值(公允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已经执行了重估价规定,则重估资产不可能减值,没有必要估计其可收回价值。 ②如果有一定的处置费用,则重估资产的销售净价仍然小于其公允价值。因此,如果重估资产 的使用价值小于其重估价值(公允价值),则重估资产将会减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已经执行了 重估价规定,则企业应运用本准则以确定资产是否已经减值。 (2)如果资产的公允价值是以市场价值以外的基础确定的,则重估价值(公允价值)可能大于、或小于其可收回价值。因此,在执行了重估价规定以后,企业还应运用本准则以确定资产是否 已经减值。 [编辑] 定义 5.本准则所使用的术语,定义如下: 可收回价值,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其使用价值二者之中的较高者。 使用价值(value in use),指预期从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期限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估计未 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及对企业会计数据的影响(doc 11页)

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及对企业会计数据的影响(doc 11页)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起点、实质、确认与计量等问题,并分析了我国资产减值会计滞后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建议并指出本文研究的局限。为充分贯彻谨慎性原则,“挤出”资产中的“水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规定,如果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可收回价值,则资产已经减值。《企业会计制度》第53条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无疑,这些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企业由于资产计量不实造成的浮夸资产和虚增利润的现象,从而使会计信息较为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客观情况。但这并不排除在其实际运行中由于操作不当,或主观操纵行为给会计信息质量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资产减值、价值、滞后

前言 近期,一些企业利用会计法规准则中的灵活性、不完善性来操纵会计利润的行为日益严重,就"资产减值准备"的问题而言,更是被一些企业为达到自身目的进行随意调整的行为愈演愈烈。所以就此问题浅析如下。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为何要对没有发生只是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作确认呢?因为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所以制度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即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确保资产的真实,符合资产定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要求。 我国目前的关于资产减值准备规定不仅说明了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也是为了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同时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可比性。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设置秘密准备,否则就属于滥用谨慎性原则,将视为重大会计差错处理。 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及对企业会计数据的影响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增加当期费用,减少资产,减少当期利润。如果少计或不计资产减值准备就会减少当期费用,增加资产,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尽管企业已经普遍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开始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但是由于准则对具体情况界定的不明晰,在计提具体内容上没有明确的计算程序,因此留给企业很大的选择空间。 目前,八项准备中频繁被部分企业当作调节企业利润粉饰会计报表的利器的主要项目是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这几项。以下试对这四项进行浅析。 (一)坏账准备

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应注意的问题

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会计实务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加之现行制度不规范性,导致企业中高估资产、虚增利润的现象较为普遍,资产负债表上所列示的资产价值与实际相背离。为此,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为使企业避免承担更多的经营风险,全面贯彻谨慎性原则,不仅将可以计提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难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实施范围由股份制企业扩大到了所有企业,而且还将合理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扩大到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项目。本文拟就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应注意的问题作粗浅探讨,并对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量、提取、会计处理等作一比较,以便理解和运用。 一、资产减值的一般规定和职业判断问题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保证会计信息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事实的必然要求,也是这次会计制度改革中比较重大的改进措施之一。新制度第5l条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这是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原则性规定。同时,新制度中还对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做了具体的规定,强调企业应根据以往的经验、企业的实

际情况及各种迹象,合理地判断某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市价或可变现净值是否低于其账面价值或成本,如果资产的账面价值或成本超过通过使用或销售而收回的价值,则该项资产就是按超过其可收回价值计量的,此时就应视为已经减值,企业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这一规定实际上是对企业会计职业判断提出的具体要求。因为新的企业会计制度除了在会计政策、会计处理方法(如折旧政策、投资核算方法等)的选择以外,在资产减值的提取上也给了企业很大的选择空间,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根据各项资产的检查情况和各项减值条件进行具体的判断,尤其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创新,新的会计业务不断出现,使得会计处理方法变得更加灵活和多变,加大了会计处理的风险和对风险控制的要求,使得会计职业判断与企业经营成败直接关联。如果企业的会计人员不能根据新形势、新变化及各种不确定性的风险进行合理的判断,就会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并可能由此不能对各种风险进行有效地控制。所以,企业会计人员要加强对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加强对会计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会计相关的经济、财政、管理、贸易、金融、计算机、网络等知识的学习,不断积累、不断锻炼、不断提高,成为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职业修养的高素质管理人员。 二、资产减值准备的计量问题 新制度关于资产减值的范围较为广泛,而且还规定了多种计量标准,

新会计准则下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纳税调整及会计处理(一)

新会计准则下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纳税调整及会计处理(一) 一、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当期的纳税调整及会计处理 依照准则规定,企业应在期末资产负债表日,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对由于市价大幅度下跌,有证据表明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等原因导致其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资产,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计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依照税法相关规定,企业所得税前允许扣除的项目,必须遵循真实发生的据实扣除原则,除国家税收规定外,企业根据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提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包括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比较会计准则和税法的相关规定,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期间与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资产损失的期间不同而产生的差异,作为可抵减暂时性差异,即作为来来可抵减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性差异,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进行纳税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当期会计利润+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例1]中兴公司2003年12月购入一项固定资产,成本价4000万元,预计使用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该企业按直线法计提折旧。自2004年起企业利润总额均为1000万元,2006年末该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为2380万元。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33%,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2000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200000 所得税会计处理,中兴公司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能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应将其作为可抵减暂时性差异在当期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为1420万元(1000+420),应缴所得税为468.6万元(1420×33%)。2006年末,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380万元,计税基础为2800万元(4000-1200),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相差异,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按照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规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金额为138.6万元(420×33%)。 所得税相关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3300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1386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4686000 二、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折旧差异的纳税调整及会计处理 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减值资产的折旧或者摊销费用应当在未来期间作相应调整,以使该资产在剩余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即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应当按照计提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及尚可使用寿命或尚可使用年限(含预计净残值等的变更)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折旧额。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已提取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如果申报纳税时已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可按提取减值准备前的账面价值确定可扣除的折旧额或摊销额。比较会计准则和税法的相关规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减少,但由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有可能缩短,所以很难确定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的会计折旧与税法允许可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抵扣的折旧或摊销额的大小关系。若前者小于后者,则将两者的差额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减后,再计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若前者大于后者,则将两者的差额在当期利润总额中加上后,再计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当期会计利润-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提取的会计折旧小于税收折旧的差额或者”;“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当期会计利润+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提取的会计折旧大于税收折旧的差额”。 例2]中兴公司计提减值准备后预计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为7年。2006年以后计提的折旧

2016继续教育——《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解读

关于资产组减值的会计处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本题20分) D A.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如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 B.减值损失金额首先抵减分摊至资产组中商誉的账面价值 C.抵减后的各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得低于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如可确定的)、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如可确定的)和零三者中最低者 D.减值损失金额然后根据资产组中除商誉之外的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比重,按比例抵减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 2. 甲企业在2015年1月1日以1 60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乙企业80%股权,并能够控制乙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此前甲企业和乙企业无关联方关系。在购买日,乙企业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 500万元,没有负债和或有负债。假定乙企业的所有资产被认定为一个资产组,而且乙企业的所有可辨认资产均未发生资产减值迹象,未进行过减值测试。2015年年末,甲企业经计算确定该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为1 550万元,按购买日公允价值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 350万元。则甲企业在2015年年末合并财务报表中应列示的商誉的账面价值为()万元。 (本题20分) D A.300 B.100 C.240 D.160 3. 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不必考虑的因素是()。 (本题20分) A A.以资产的当前状况为基础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 B.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包括筹资活动和所得税收付产生的现金流量 C.对通货膨胀因素的考虑应当和折现率相一致

D.内部转移价格应当予以调整 4下列关于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估计,说法不正确的是()。(本题20分) A A.处置费用包括财务费用和所得税费用 B.应当根据公平交易中资产的销售协议价格减去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处置费用的金额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 C.在资产不存在销售协议但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应当根据该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确定 D.在既不存在资产销售协议又不存在资产活跃市场的情况下,企业应当以可获取的最佳信息为基础 5. 判断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其中属于外部原因的是()。 (本题20分) A A.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B.如果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 C.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 D.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

新旧会计准则资产减值比较与分析

【摘要】针对我国2000 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减值处理的规定存在的问题,2006 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作为一项新制定的准则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对资产进行了限定,扩大了资产减值的适用范围,这增强了企业经营状况的真实性及会计报表的相关性、可靠性,客观上减少了企业管理当局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冲回进行利润操纵的可能性,极大的规范了企业的资产减值计提行为,更有利于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向更客观、更合理、更稳健的方向发展。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2000 issued enterprise accounting standards, the enterprise accounting system for handling of asset impairment provision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2006 the new enterprise accounting standards in asset impairment, as a new criterion for improving and perfecting the limit of assets, expand the scope of asset impairment, the strengthened enterprise management status and the authenticity of accounting statements, reliability, which reduced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authorities use assets impairment rushed back to the possibility of profit operation, standard enterprise asset impairment provision behavior, is more advantageous to the assets devaluation accounting to more objectively and more reasonable and more robust development direction. 【关键词】新旧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准备;差异;对比;【Keywords】New and old accounting standards; Assets depreciation reserves; Differences; Contrast; 引言: 我国在2000 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2006 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都提到了对资产减值问题的规定和处理方法。新准则较之旧准则出现了巨大变化,更具有科学性及合理性,顺应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与国际惯例趋同,健全了资产减值会计体系,孤帆了资产减值行为,

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

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注册会计师受托实施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时,往往会遇到两种偏向:一是被审计单位为了粉饰经营业绩、夸大当年利润或少报当年亏损,不提或者少提按规定应计提的减值准备;二是被审计单位为了调节年度利润和均衡股利分配,计提的减值准备高于预计损失数,也就是所谓计提秘密准备。这两种偏向的结果都使报表不实、会计信息虚假。为了保证企业会计报表的真实性,注册会计师必须对企业年终计提或转回的资产减值准备(以下简称减值准备)实施重点检查;同时,审计减值准备会计处理和税收处理的正确性。一、减值准备计提的审计减值准备通常是被审计单位经营者依据有关因素做出的估计,发生错报的风险较大,注册会计师应当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实施审计工作。必要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利用专家工作,比如请专家对关键设备、成套设备和重要建筑物的销售净价或使用价值进行鉴定等。以下就审计中几个关键概念的把握阐述笔者的观点。1.关于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是对减值准备计提数进行审计认定的前提,只要可收回金额低于资产的帐面价值,其差额就是减值准备的应提金额。可收回金

额,《企业会计制度》解释为:“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中称为“使用价值”,本文为叙述方便,也将其简称为“使用价值”。对于如何处理可收回金额中销售净价与使用价值的关系,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提出的一些主张,可以作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可收回金额时的参考:(l)“如果资产的销售净价与其使用价值中的任何一项超过其帐面金额,资产没有减值,因而没有必要估计其他金额”。(2)“如果没有理由相信资产的使用价值远远超过其销售净价,则资产的销售净价可视为其可收回金额”。(3)“有时候不可能确定资产的销售净价,……在这种情况下,资产的使用价值可视为其可收回金额”。同时,除销售净价和使用价值外,“可收回现金净流量现值”也是可收回金额的一种表现形式。比如应收款项、委托贷款、长期投资的可收回金额一般不宜用销售净价或使用价值表述,而以“可收回现金净流量现值”表述为宜。对于可收回金额与应计提减值准备的认定,根据《制度》规定和会计惯例,可按下列原则处理:(1)短期投资以市价作为可收回金额计提跌价准备;(2)存货以可变现净值为可收回金额计提跌价准备;(3)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使用价值为可收回金额计提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 ——资产减值》应用指南 一、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应当遵循重要性要求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进行减值测试,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在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时,应当遵循重要性要求。 (一)以前报告期间的计算结果表明,资产可收回金额显著高于其账面价值,之后又没有发生消除这一差异的交易或者事项的,资产负债表日可以不重新估计该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二)以前报告期间的计算与分析表明,资产可收回金额相对于某种减值迹象反应不敏感,在本报告期间又发生了该减值迹象的,可以不因该减值迹象的出现而重新估计该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比如,当期市场利率或市场投资报酬率上升,对计算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采用的折现率影响不大的,可以不重新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二、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考虑的因素和采用的方法 (一)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考虑的主要因素 1.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应当在一致的基础上考虑因一般通货膨胀而导致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如果折现率考虑了这一影响因素,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也应当考虑;折现率没有考虑这一影响因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则不予考虑。 2.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分析以前期间现金流量预计数与

实际数的差异情况,以评判预计当期现金流量所依据的假设的合理性。通常应当确保当期预计现金流量所依据假设与前期实际结果相一致。 3.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以资产的当前状况为基础,不应包括与将来可能会发生的、尚未作出承诺的重组事项有关或者与资产改良有关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未来发生的现金流出是为了维持资产正常运转或者原定正常产出水平所必需的,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时应当将其考虑在内。 4.预计在建工程、开发过程中的无形资产等的未来现金流量,应当包括预期为使该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而发生的全部现金流出。 5.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受内部转移价格影响的,应当采用在公平交易前提下企业管理层能够达成的最佳价格估计数进行预计。 (二)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方法 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通常应当根据资产未来期间最有可能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预测。采用期望现金流量法更为合理的,应当采用期望现金流量法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 采用期望现金流量法,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根据每期现金流量期望值进行预计,每期现金流量期望值按照各种可能情况下的现金流量乘以相应的发生概率加总计算。 三、折现率的确定方法 折现率的确定通常应当以该资产的市场利率为依据。无法从市场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会计核算要点解析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一资产减值》(以下简称“新准则”)颁布前,资产减值相关内容散见于各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新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原有内容进行了修改,集中用一个准则对资产减值加以阐述,基本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资产减值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指资产销售净值(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使用价值(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二者中的较高者。如果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则该资产应视为已经减值。可收回金额是新准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新准则主要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有关规定,对可收回金额的计量作了较详细的阐述。 一、资产减值的确认 资产减值确认的实质是资产价值的再确认。与初始确认以交易成本作为入账依据不同,资产减值会计对资产价值的确认是在资产持有过程中进行的,它不局限于过去,而更多地立足于现在、将来。因此,其确认基础不是交易而是事项。 (一)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 了解和掌握资产减值的产生迹象可以有效地判断资产是否减值,为资产减值确认打下基础,从而节省资产减值测试成本。资产减值不仅受资产自身因素影响,还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因此可将资产减值迹象分为内部迹象和外部迹象。 (1)内部减值迹象。主要是: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其实体已经损坏;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如资产所创造的净现金流量或者实现的营业利润(或者亏损)远远低于(或者高于)预计金额等。(2)外部迹象。主要是: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市场利率或者其他市场投资报酬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企业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 (二)资产减值确认时间 新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

#新旧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减值相关规定

新旧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减值相关规定 2006-11-9 8:39何瑛李多顺【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新准则对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限制,大大收缩了“资产减值转回”虚增利润的弹性空间,将会使报表信息更加客观真实 由于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和制度未明确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导致在会计实务中可操作性较差。2006年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资产减值准则”)对资产减值又进行了一些新的修订。下面笔者就新旧会计准则有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进行比较分析和探讨。 一、资产减值的认定标准分析比较 2000年《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底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没有对资产减值的认定标准做出具体规定。2002年《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也未明确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导致在会计实务中可操作性较差。 而2006年资产减值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会计期末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这些迹象包括:1.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降,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2.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

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3.市场利率或者其它市场投资回报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企业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4.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5.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6.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实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如资产所创造的净现金流量或者实现的营业利润(或者损失)远远低于(或高于)预计金额等;7.其他表明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值的迹象。 通过对这几条判断资产减值标准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资产减值的三种确认标准:1.永久性标准,即对在可预见的未来不能恢复的资产减值给予确认,这个标准虽然避免了确认暂时价值波动形成的损失,但需要会计人员对暂时减值和永久减值进行判断;2.经济性标准,即在资产负债表日若资产账面价值低于可回收金额则确认其减值,它能如实反映资产负债表日资产的价值,避开了采用职业判断区分资产减值类型的难题,便于操作;3.可能性标准,即要求对可能的资产减值予以确认,其目的主要在于和历史成本保持一致,避免对不必要减值损失的确认。 二、固定资产减值计量的分析比较 对于计提多少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实质是固定资产减值的计量问题。而确定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是正确选择资产减值计量属性、合理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因素。2002年实行的《企业会计准

《企业会计准则第8 号——资产减值》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第8 号——资产减值》解释 为了便于本准则的应用和操作,现就以下问题作出解释:(1)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2)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方法及考虑因素;(3)折现率的确定方法;(4)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算;(5)资产组的认定;(6)存在少数股东权益情况下的减值测试。 一、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减值的迹象。有确凿证据表明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进行减值测试,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在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时,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根据这一原则,资产存在下列情况的,可以不估计其可收回金额: (一)以前报告期间的计算结果表明,资产可收回金额远高于其账面价值,之后又没有消除这一差异的交易或者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可以不重新估计该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二)以前报告期间的计算与分析表明,资产可收回金额相对于本准则列示的减值迹象反应不敏感,在本报告期间又发生了该减值迹象的,比如,当期市场利率或市场投资报酬率上升,该上升对计算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采用的折现率影响不大的,可以不因上述减值迹象的出现而重新估计该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二、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方法及其应当考虑的因素 (一)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方法 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通常应当根据资产未来每期最有可能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预测。采用期望现金流量法更为合理的,应当采用期望现金流量法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

采用期望现金流量法,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根据每期现金流量期望值进行预计,每期现金流量期望值,按照各种可能情况下的现金流量乘以相应的发生概率加总计算。 (二)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考虑的因素 1.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应当在一致的基础上考虑因一般通货膨胀而导致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如果折现率考虑了这一影响因素,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也应当考虑;折现率没有考虑这一影响因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也不应考虑。 2. 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分析以前期间现金流量预计数与实际数差异的情况,以评判预计当期现金流量依据假设的合理性。 通常应当确保当期预计现金流量依据的假设与前期实际结果相一致。 3. 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以资产的当前状况为基础,不应包括与将来可能会发生的、尚未作出承诺的重组事项或者与资产改良有关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但未来发生的现金流出是为了维持资产正常运转或者资产原定正常产出水平所必需的,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时应当将其考虑在内。 4. 预计在建工程、开发过程中的无形资产等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应当包括预期为使该类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而发生的全部现金流出。 5. 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受内部转移价格影响的,应当采用在公平交易的前提下,企业管理层能够达成的最佳的未来价格估计数进行预计。 三、折现率的确定方法 折现率的确定通常应当以该资产的市场利率为依据。该资产的利率无法从市场获得的,可以使用替代利率估计折现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