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第4章

心理学第4章

心理学第4章
心理学第4章

第四章记忆与学习同步练习

一、名词解释

1.记忆 2.陈述性记忆3.情景性记忆 4.图式5.组块 6.前摄干扰与倒摄干扰7.记忆术 8.学习9.接受学习10.发现学习11.意义学习12.机械学习13.知识学习14.技能学习15.社会规范学习

二、单项选择题

1.信息处理的观点认为,记忆是人脑对外界信息的( )

A.识记和保持 B.接受和储存 C.储存和提取 D.编码、储存和提取

2.从向脑内存储信息到再次把它提取出来应用,这个完整的过程总称为(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记忆

3、人们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这种记忆的第一基本过程被称为( )

A·编码 B.保持 C.储存 D.提取

4、记忆的内容可以用言语表达,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等知识,这种记忆是( )

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

5、记忆的内容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又可称为技能记忆。如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等情况,这种记忆是( )

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

6.托尔文认为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可以称为( )

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

7.托尔文认为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它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有什么联系的记忆可以称为( )

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

8.告诉你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按照它去拨号,但打过以后,再问你该号码,你又不记得了。这是( )

A.瞬时记忆表现 B.感觉记忆表现 C.短时记忆表现 D.长时记忆表现9.感觉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又被称为( )

A.瞬时记忆 B.情景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10.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是以怎样的编码形式储存( )

A.语义编码 B.视觉编码 C.情景编码 D.听觉编码

11.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平均数量是( )

A.五加减二 B.六加减二 C.七加减二 D.八加减二

12.复述是使信息保存的必要条件,有一种复述是指将识记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建立起联系。这是( )

A.保持性复述 B.精细复述 C.形象性复述 D.注意性复述

13.人的各种知识经验在长时记忆中,构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心理网络结构,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 )

A.图式 B.命题 C.内化 D.建构

14.首先系统地对长时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

A.冯特 B.弗洛伊德 C.巴甫洛夫 D.艾宾浩斯

15.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完全消失,这是( )

A.干扰理论 B.消退理论 C.强化理论 D.抑制理论

16.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信息的影响。这种理论是( )

A.干扰理论 B.消退理论 C.强化理论 D.抑制理论

17.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属于(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 D.强化

18.长时记忆中的信息遗忘主要是由干扰造成的,被干扰所破坏的主要是( )

A.编码能力 B.存储能力 C.提取能力 D.保持能力

19.一般来说,环境上的相似性有助于或有碍于记忆的现象被称为( )

A.情境依存性记忆 B.状态依存性记忆 C.情绪依存性记忆 D.形象依存性记忆20.同外部环境一样,学习时的内在心理状态也会被编入长时记忆,作为一种提取线索,这种记忆叫做( )

A.情境依存性记忆 B.状态依存性记忆 C.情绪依存性记忆 D.形象依存性记忆21.在视觉后象中所保持的刺激形象与原有的刺激性质相反时,这种后象被称为( )

A.正后象 B.负后象 C.后象 D.遗觉象

22.完整的记忆过程包括( )

A.再认和回忆 B.保持和遗忘 C.识记、保持和遗忘 D.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23.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传授的,无需自己去独立发现。这是一种(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24.学习者在缺乏经验传授的条件下,个体自己去独立发现、创造经验的学习过程,是(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25.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信息的学习过程是(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26.学习者在缺乏某种先前经验的情况下,靠死记硬背进行的学习是(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27.着重强调学习是一个行为改变的过程,是建立某种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这种观点是( )

A.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B.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C.社会观察的学习理论 D.认知心理学派的学习理论

28.强调学习即个体头脑内部认知结构的形成与改变的过程。这种观点是( )

A.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B.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C.社会观察的学习理论 D.认知心理学派的学习理论

29.注意观察学习,强调通过观察、模仿他人而间接地进行学习。这种观点是( )

A.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B.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C.社会观察的学习理论 D.认知心理学派的学习理论

30.认为学习是个体潜能的自我实现的过程的观点是( )

A.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B.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C.社会观察的学习理论 D.认知心理学派的学习理论

三、多项选择题

1.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 )

A.编码 B.存储 C.提取 D.应用 E.遗忘

2.依据记忆的内容分类,可以将记忆分为( )

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 E.形象记忆

3.记忆的三存储模型认为记忆加工的阶段有( )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陈述性记忆 E.程序性记忆 4.对遗忘原因的解释主要有( )

A.消退说 B.干扰说 C.时间说 D.情景说 E.意义说

5.遗忘的干扰理论认为,干扰现象可以分为(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同时干扰 D.交互干扰 E.暂时干扰

6.按记忆保持时间长短分类,可以将记忆分为( )

A.有意记忆 B.形象记忆 C.感觉记忆 D.短时记忆 E.长时记忆

7.按记忆时有无自觉目的可以将记忆分为( )

A.有意记忆 B.形象记忆 C.感觉记忆 D.短时记忆 E.无意记忆

8.长时记忆的遗忘理论有( )

A.消退说 B.干扰说 C.抑制说 D.重构说 E.选择说

9.依据学习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E.模仿学习10.依据学习的内容对学习进行划分,一般可分为( )

A.知识学习 B.技能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E.社会规范学习11.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学习时常用的组织策略有( )

A.群集 B.摘录 C.划线 D.列提纲 E.做笔记

四、简答题

1.简述记忆的基本过程。

2.如何对记忆进行分类?

3.简述记忆的三存储模型。

4.筒述短时记忆在心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5.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有哪些条件?

6. 简述遗忘曲线及遗忘曲线的含义。

7.简述遗忘的原因(或者说为什么会遗忘?)

8.举例说明你常用的记忆术。

9.什么是学习?

10.简述学习有哪些类型。

11.简述美国心理学家梅耶提出的学习过程的一般模式。(学习与记忆有什么关系?)

五、论述题

1.论述长时记忆的编码、储存与建构。

2.论述记忆中的遗忘现象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3.论述常用而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心理学 第四章

第四章学习动机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 ㈠动机以及功能 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具有的三种功能:①激活功能;②指向功能;③强化功能。 ㈡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不表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看两者互相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⒈学习需要内驱动力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主要体现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动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动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动力和附属的内驱动力。 ①认知驱动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是学习的内部动机。 ②自我提高的内驱动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是把学业成就看做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③附属内驱动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地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自我提高和交往的内驱动力都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认知驱动力、自我提高内驱动力和附属内驱动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通常是随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 ⒉学习期待与诱因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评估。学习期待就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 诱因是指能够及其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凡是使个体产生积极的行为,即趋向或接近某一目标的刺激物称为积极诱因。 消极的诱因可以产生负性行为,即离开或回避某一目标。 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所以,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二、学习动机的种类 ㈠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 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㈡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联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 远景的简介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联的。 ㈢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 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外在学习动机的实质仍然是一种学习的内部动力。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往往是以学习行为为中介的。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既一致又不一致。 一致的情况是: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也好,则学习效果好(正向一致)相反,学习动机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行为也不好,其学习效果差(负向一致) 不一致的情况: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如果学习行为不好,其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负向不一致)相反,学习动机不强,如果学习行为好,其学习效果也可能好(正向不一致)。 两者关系: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现象 2.心理过程包括什么: 知觉,情绪,意志力 3.个性心理包括什么: 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4.心理学流派以及代表人物和观点: 一、构造主义:冯特【1879,德国,莱比锡,现代心理学】,铁钦纳 (1)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成三个部分:感觉,表象,情感。 (2)内省法 二、机能主义: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1)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流】(2)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三、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 (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 (2)反对内省,主张使用实验方法 (3)环境决定论 四、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1)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五、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奥地利】,荣格 (1)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 (2)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 5.研究方法有哪几种,哪些可以探索因果关系,哪些不能探索【除实验法外,其他方法均不能探索因果关系。】 一、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 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二、心理测验法: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 方法。 (1)基本要求: ○1信度: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 ○2效度:一个测验有效的测量了所需的心理品质 三、相关法:事物间的一种关系。 四、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 (1)实验室实验:借助专门的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也进行的。

(2)自然实验: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情境中进行。 【自变量或独立变量:能够引起心理或行为变化的主观条件。 因变量或依从变量:这些条件引起的心理或行为的变化。】五、个案法: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 心理现象的原因。 6.心理学的第三势力是?前两个势力是? 第三势力: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 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 第二章: 1.神经元的构成: 胞体,树突和轴突 2.大脑皮层的构成: 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3.大脑的偏侧化: P75【结构和功能】 结构:(1)右半球略大和重于左半球,但左半球的灰质多于右半球 功能:(1)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 (2)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则定位于右半球。 (3)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一侧化并不是绝对的。 4.联结大脑半球的组织是? 胼胝体 5.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式: (1)电传导:指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 ○1服从全或无法则,即神经反应的强弱不随外界刺激的强弱而改变。(2)化学传导:神经元之间传导 ○1在突触间传递,借助神经递质。 【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最简单的一种神经回路就是反射弧】6.神经元之间的结构: 突触(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 7.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皮下中枢: 下丘脑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机能上具有拮抗性质,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抑制】 第三章

心理学基础第四章 参考答案

第四章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5.CABBB 6-9.DABD 二、多选题 1.ABD 2.ABCD 3.ABCD 4.ABC 5.ABC 三、填空题 1、行为或行为潜能 2、条件刺激;无条件刺激;条件刺激 3、观察学习 4、连续强化、间隔强化 5、认知地图、位置学习实验 6、观察学习 7、替代强化 8、替代 四、判断正误 1、正 2、误。“负强化”改为“消退” 3、正 4、误。“正惩罚”改为“负惩罚” 5、误。“分化”改为“泛化”。 6、正 7、误。“经典”改为“操作” 8、正 五、简答题答题要点 1、答:学习是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的变化的过程。 学习的特征: 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志的。 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学习是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 2、答:强化原理是斯金纳最重要最基本的理论之一。利用斯金纳的强化原理对个体进行训练是一种重要的行为训练方法。 (1)斯金纳的强化原理 斯金纳认为,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增加的过程就叫做织。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物指伴随于行为之后且有助于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增加的事物或事

件。强化物每在相应的操作反应行为之后出现一次,我们就说这一操作反应行为得到一次强化。 ○1强化的类型。斯金纳按照强化的性质将它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类型。在建立操作反应时,如果呈现某一后继的强化物,有机体的操作反应概率增加,这一反应就称为正强化;如果撤去某一刺激物,有机体的反应概率增加,这一反应就称为负强化。 ○2强化程式。斯金纳认为,最有的强化程式有四个:第一,定时距强化程式。第二定比率强化程式。第三变时距强化程式。第四变比率强化程式。 (2)强化程序安排 案例:张栋上小学三年级,最喜欢的课外活动是玩电子游戏。在此之前,他的成绩一直很好,学习和玩游戏两不误。但到了三年级下学期,学校的几次竞赛他都滑取得理想的成绩,于是,老师建议张栋减少玩游戏的时间。以往,张栋每天下午四点半放学回家,先玩游戏到六点半,爸妈回来后吃饭,吃完饭就七点半,再开始写作业,一般八点半能完成,然后看电视或再玩一会儿游戏,九点开始洗澡。 根据以上案例,可按照以下程序来逐步控制张栋玩游戏的时间。 ○1确定最终行为目标。本案例的最终行为目标是逐渐减少玩游戏的时间 ○2确定基准线。如每阶段减少玩游戏的时间至少半小时。 ○3划分阶段。本案例划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行为达标以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训练。 第一阶段:取消八点半到九点的玩游戏时间,改为读书。 第二阶段:下午四点半至六点半之间的玩游戏时间缩减到六点费事,剩余时间为写作业、读书和户外活动。 第三阶段:下午四点半到六点半之间玩游戏的时间缩减到五点半结束,剩余时间为写作业、读书和户外活动。 第四阶段:下午四点半到五为半之间玩游戏的时间缩减到五点结束,剩余时间为写作业、读书和户外活动。 最后控制在每天只玩半小时的游戏。 上述四个阶段,周一到周五之间犯一次就取消双休取消双休日玩游戏的权利。 ○4选择强化物。如双休日的玩游戏权利,双休日不上学,这对张栋是很有效的强化物。 ○5安排后果。严格执行规定,如有违反,取消强化物。 ○6评估效果。对前四项进行评估,呼气良要及时调整。 3、答:(1)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所谓完形,也称“格式塔”,指的是一种心 理结构,它是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一切学习,其实质艾在于通过对情境中各部分之间关系的理解而构造完形,学习并非是在情境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 (2)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顿悟是指对情境的突然理解。学习的顿悟说,又称完形说,它与桑代克的联结说针锋相对。顿悟说否认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直接联系,强调二者以意识为中介。 4、答:(1)道德行为是通过改变学习,模仿学习而形成和发展的,起决定因素的是环境、 社会文化、榜样、强化等。 (2)个体品德形成和发展主要是社会学习的结果,不存在固定不变的阶段性和顺序性。 (3)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是社会学习的最重要形式。它包括注意、保持、行为再生和动机四个过程。

04第四章个性心理(心理学基础)

第四章个性心理 第一节需要、动机与兴趣 一、需要 (一)需要的概念: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需要是活动的原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二)需要的种类 对需要种类的划分有不同的角度,通常从需要的起源和需要的对象两个角度进行分类。 1、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需要的起源) 生理需要是为保存和维持有机体生命和种族延续所必需的。生理需要包括:①维持有机体内不平衡的需要,如对饮食、运动、睡眠、排泄等需要;②回避伤害的需要,如对有害或危险的情景的回避等;③性的需要,如配偶、嗣后的需要。生理需要是生而有之的,人与动物都存在,但人与动物表现在生理上的需要是有本质区别的。人的生理需要已被深深地烙上社会的痕迹,已不是纯粹的本能驱动。 社会需要使人们为了提高自己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而产生社会性需要,包括对知识、劳动、艺术创作的需要,对人际交往、尊重、道德、名誉地位、友谊和爱情的需要,对娱乐消遣、享受的需要等。它是人特有的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高级需要。人的社会需要因受社会的背景和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而有显著的个别差异。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需要的对象) 物质需要是指人对物质对象的需求,包括对衣、食、住有关物品的需要,对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的需要。物质需要是一种反映人的活动对于物质文明产品的依赖性的心理状态,因此,物质需要既包括生理需要又包括社会需要。 精神需要是指人对社会精神生活及其产品的需求,包括对知识的需要、对文化艺术的需要、对审美与道德的需要等。这些需要既是精神需要又是社会需要。 对需要的分类,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如为了满足求知的精神需要就离不开对书、笔等学习工具的物质需要;对食物的需要虽然是生理需要,但其对象的性质又是物质的。因此不同种类的需要之间是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的。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该理论将需要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 1、基本内容 根据需要出现的先后顺序及强弱顺序,把需要归纳为5个基本层次: (1)生理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生存就成了问题。

普通心理学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1、心理与行为之间是什么关系? 心理不同于行为,又和行为有密切联系。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2、人的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是什么关系?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总之,无意识活动也是人反映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人借助于它来回答各种信号,而未能意识到这种反应的整个过程或它的个别阶段。在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是紧密联系着的。意识和无意识都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 9、小脑有哪些功能? 答:小脑功能主要是协助大脑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功能; 与某些高级的认真功能也有关系; 小脑损伤后,一些简单的动作也无法做出且会产生口吃,阅读困难等。 。 10、什么叫边缘系统?它在人的心理行为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答:在大脑内侧面最深处的边缘,有一些结构,它们组成一个统一的功能系统,叫边缘系统;包括:扣带回、海马回、海马沟、附近的大脑皮层、以及丘脑、丘脑、丘脑下部、中部内侧被盖等 边缘系统与动物的本能有;支配动物的喂食、攻击、逃避危险、配偶活动等

边缘系统中的海马在记忆中起重要作用,海马损坏,空间信息记忆和时间编码功能就会被损坏;边缘系统中的杏仁核与情绪有密切关系;其中的扣带回与注意有密切的关系。 11、试述大脑皮层的功能及其在人类心理和行为中的重要意义。 答:◆ 初级感觉区:它们(眼睛、耳朵、皮肤表面和内脏)是接受和加工外界信息的区域。 ◆ 初级运动区: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的前部,即布鲁德曼第4区,称为躯体运动区,简称运动区。它的主要功能是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 言语区:对大多数人来说,言语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它由较广大的脑区组成。若损坏了这些区域将引起各种形式的失语症。 ◆联合区:从系统发生上来看,联合区是大脑皮层上发展较晚的一些脑区。依据联合区在皮层上的分布和功能,可分成感觉联合区、运动联合区和前额联合区。感觉联合区受损将引起各种形式的“不识症”;运动联合区负责精细的运动和活动的协调;前额联合区可能与动机的产生、行为程序的制订及维持稳定的注意有密切关系。 12、关于脑的机制系统说,有心理学家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试问由哪些部分组成?彼此之间的关系是? ◆ 鲁利亚根据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把脑分成三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 动力系统也叫第一机能系统: 是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 提供各种活动所需动力(~ o ~)~ 信息处理系统也叫第二机能系统: 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 作用就是接受刺激并进一步加工储存。 行为调节系统也叫第三机能系统 :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 直接调节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反映,实现对运动的组织

心理学第四章

第二部分心理学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一、名词解释 1、感觉:是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是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3、观察:是指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并且贯穿着积极思维的知觉。 4、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间限:差别感受性是指刚感觉察出最小异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觉间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5、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间限:是指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绝对感觉间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二、填空题 1、窥一斑而知全豹体现的心理学原理是(知觉得理解性)。 2、良好观察的品质包括主动性、客观性、精细性、动态性。 3、感觉阙限是刚刚引起感觉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性。 4、感觉作用作用的一般规律是微弱的刺激能提高其他感觉的感受性,强烈的刺激则会降低其他感觉的感受性。 5、知觉有选则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四个特征。 6、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在一定时间内,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为知觉的对象,把它们从背景中区分出来。 7、感受性的变化主要有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相互作用、联觉,感受性变化受后天生活条件和劳动实践的影响。 三、选择题 1、(感觉)是比较简单的心理过程。 2、感觉属于(认识过程)

3、下列哪一种感觉属于外部感觉(联觉)。 4、下列哪一种感觉属于内部感觉(机体觉)。 5、感觉适应表现为感受性的(提高或降低)。 6、视觉的明适应是感受性的(降低)。 7、看到一面红旗,这时心理活动是(感觉)。 8、观察实质上是一种(知觉)。 9、能够察觉出两个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的能力,叫做感觉的(差别敢受性)。 10、知觉时把对象丛背景中分离出来,这是知觉的(选择性)。 11、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指的是社会知觉中的(晕轮效应)。 12、甜甜的话语,情情的音乐,体现的是感觉的(联觉)现象。 13、军事上的伪装是运用了知觉的(选择性)。 四、判断题。 1、感觉对比是指相同的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某一分析器而引起感觉性变化的对象。(NO) 2、当人的某种感觉失缺后,可以用其他的感觉来补偿。(YES) 3、感觉和知觉是没有联系的两个独立的心理过程。(NO) 4、在相对固定的背景下,活动的事物容易被感知。(YES) 5、人的感觉性是天生的,它并不能随生活实践的增多而改变。(NO) 6、知觉的对象和背景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相互转换的。(YES) 7、人的感觉器官只能接受特定的刺激的作用,否则就不进行反映。(NO) 8、人的感觉性是由感觉阙限来衡量的,它们之间成正比关系,感觉性好,感觉阙限就大。(NO) 9、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觉其臭,这种心理现象称为适应现象。(YES)

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

第四章学习心理 第一节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概述 (一)含义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一)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 1学习需要 2学习期待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学习期待是指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1. 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2.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分为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学习动机。 3. 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分为 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 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4. 根据动机在活动中作用的大小,分为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机。 5.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为 1认知内驱力 2自我提高内驱力 3附属内驱力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1.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大多情况下,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一致的,但并不总是一致的 2.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 (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学习效果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 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2)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3)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呈倒U型曲线。

二、学习动机理论 (一)强化理论 强化是引起动机的重要因素。 (二)需要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三)成就动机理论 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1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2阿特金森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3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既通过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自尊心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成功概率是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 4避免失败者则往往通过各种活动防止自尊心受到伤害和产生心里烦恼,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四)成败归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归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把人经历过的事情的成败归因分为六种原因: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体状况、外界环境。又把上述六种因素按各自的性质,分别归入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 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五)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理论由班杜拉首次提出。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 1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2替代经验 3言语暗示 4情绪唤醒 (六)习得性无助……..赛里格曼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

第一章 1.下列问题中,临床心理学家最有可能研究的是【】 A调适问题 B老鼠走迷宫 C儿童数学问题解决 D种属性为 2.历史上比较系统的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是【】 A论语 B轮灵魂 C神灭论 D心理学刚要 3明确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的观点的是【】 A汉代王充 B南北朝范缜 C明代李时珍 D清代王清任 多项选择题 5论灵魂是第一部论述心理学思想的著作,其主要论述【】A灵魂的实质 B灵魂与身体的关系 C灵魂的种类 D灵魂的功能 6,从科学性质上来说,心理学属于一门【】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边缘科学 D交叉科学 7、下列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属于相关研究的是【】 A 调查法 B观察法 C测验法 D实验法 8.应用观察法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周密的计划 B对拟观察的行为特征必须有明确的界定 C观察必须是系统的,不是零散的,偶然的 D应该在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 9.构造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 A冯特 B铁勤娜 C杜威 D桑代客 第二章

第四章,知觉 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这各种各样的过去在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的袖珍复本,这种观点是知觉的【】 A模板说 B原型说 C特征说 D图式说 2在纸上画一幅画,即使把这张纸撕成两半,人们也能大致知道画的内容。这说明了【】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理解性 3在小学生初学字阶段,总是把字形相近的字写错,是因为知觉的【】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4人在知觉深度的双眼线索中,最重要的双眼线索是【】 A双眼视轴的幅合 B水晶体曲度的变化 C双眼视差 D单眼视差 5彼此接近的物体比距离较远的物体更容易产生【】的倾向。 A知觉选择性 B知觉整体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6一侦探在现场找到一纸片,上有三个字母,他不得不理解为771还是ILL,这是他的知觉加工机制是【】 A材料驱动

普通心理学 第四章

第四章感觉 一、感觉概述 1、含义:对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作用:①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②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感觉剥夺实验) ③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2、种类 (1)外部感觉与内部感觉 (2)近刺激(主观的反应)与远刺激(物体本身的物理性质) 3、感觉测量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受阈限 (3)韦伯定律:K= I/I,只适用中等强度的刺激。 (4)费希纳对数定律:P=KlgI (5)斯蒂文斯幂定律:P=KI 4、感觉现象 (1)感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2)感觉后像;(看灯光,闭上眼后还会感觉到灯光) (3)感觉对比; (4)感觉相互作用;(感冒了没食欲) (5)感觉补偿;(盲人的听觉、触觉特别灵敏) (6)联觉。(甜蜜的嗓音、温暖的色彩)

二、视觉 1、视觉的含义 人眼对可见光的感觉。波长为780-380nm的光波是视觉的适宜刺激(红橙黄绿蓝靛紫)。 2、视觉的生理基础 (1)折光机制:眼球 (2)换能机制:视网膜(视野)(把物理刺激转换为神经冲动) ①棒夜感明暗,锥昼视细颜。 ②锥体细胞对长波敏感,棒体细胞对短波敏感。 ③网膜中央窝只有椎体,对光最敏感。 (3)传导通路:视网膜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外侧膝状 (4)中枢机制:枕叶纹状区 3、视觉现象 (1)色觉三种属性 ①色调:主要取决于占优势的波长。 ②明度:取决于照明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 ③饱和度:指颜色的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 (2)视觉现象 ①普肯耶现象 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线的亮度感受性不同。椎体细胞对长波敏感,棒体细胞对短波敏感。当人们从椎体视觉(昼视觉)向棒体视觉(夜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短波方向移动,因而出现

心理学第四章

第四章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2 思维的特性: 间接性,概括性 3思维过程的基本操作:分析和综合. 4 ,思维过程的具体表现: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 5,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6, 判断与推理: A,判断是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 B概念是判断与推理的基础,而它的形成又借助于判断的推理.判断是推理的基础,而它本身又可以通过推理获得. 7,思维品质的判断指标: 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批判性 8,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A,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 B,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 C,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开始发展 9,小学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 A,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a,发展儿童的言语 b,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 c,运用变式和比较,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概念. d,教给儿童思考问题的方法 B,解题策略的训练 a,,解题的过程,,b,,解题的策略 C,小学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几种品质训练 a,,流畅性训练 b,,变通性训练 c,,独特性训练

第五章 1,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2,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情感和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的, A,认识是情感的基础,B,情感依赖于认识,但它也作用于人的认识,既可以推动也可以阻碍认识过程的发展. 3,情感具有调节行动的功能和信号交际的功能. 4,小学儿童情感的发展: A,小学儿童情感稳定性的发展,B,,小学儿童情感可控性的发展, C,,小学儿童情感丰富性和深刻性的发展 5,小学儿童情感的培养: A,,提高儿童的认识能力,促进其情感的发展,, B,,创设情境,陶冶小学儿童的情感,, C,,在教育,教学中正确地运用移情 6,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7,人的意志的三个特征: A,,明确的目的性,,B,,以随意动作为基础,,C,,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8,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 (一)意志与认识的关系 A,认识是意志行动的基础 B,认识过程也离不开意志的作用(二)意志与情感的关系 A,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B,意志使人的情感服从于理智 9,小学儿童意志发展的一般特点: A,意志行动的动机和目的的发展 B,,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

心理学作业第四章答案

参考答案第四章知觉 姓名:学号: 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前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30分) ( B )1、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________。 A 色觉; B 知觉; C 感觉; D 统觉。 ( D )2、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反映是________知觉。 A 空间; B 方位; C 深度; D 运动。 ( D )3、个体对物体空间特性的知觉是________。 A 形状知觉; B 距离知觉; C 方位知觉; D 空间知觉。 ( C )4、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性位移而引起的知觉是___。 A 似动知觉; B 动景知觉; C 真动知觉; D 自主知觉。 ( C )5、电影、霓虹灯活动广告等是按照________原理制作而成的。 A 时间知觉; B 真动知觉; C 似动知觉; D 错觉。 ( A )6、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________。 A 知觉整体性; B 知觉选择性; C 知觉理解性; D 知觉恒常性。 ( C )7、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以处理并做出解释、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________。 A 知觉整体性; B 知觉选择性; C 知觉理解性; D 知觉恒常性。 ( B )8、一支白粉笔,在白天看是白色的;在晚上看虽然很暗,但我们仍知道它是白色的。这种知觉特性是________。 A 颜色恒常性; B 亮度恒常性; C 大小恒常性; D 形状恒常性。 ( D )9、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像大小相关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________。 A 知觉整体性; B 知觉选择性; C 知觉理解性; D 知觉恒常性。 ( B )10、人在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以便于下次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的_____特性。 A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D)11、无论是清晨、中午、还是傍晚,我们都会把中国的国旗看作是鲜红色的,这是知觉的________。 A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A)12、在小学生识字教学阶段,学生对一些字形相近的字常常出现书写错误,这是由于受到知觉________的影响。 A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A )13、在影响深度知觉的线索中,人们看远物纹理模糊,这种影响是 A空气透视;B物体重叠;C线条透视; D 双眼视差。 (C )14、下列哪种选项是影响深度知觉的双眼线索? A 线条透视 B 空气透视 C 视轴辐合 D 运动视差 (B )15、下列哪种选项是情绪对时间估计长短的影响规律 A 正在经历的事件,愉快情绪则过得慢 B 盼望的事件,愉快情绪的事件来得慢 C 已经过去的事件,情绪不愉快则显得长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第四章-知觉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第四章-知觉 一.名词解释 知觉知觉链知觉整体性知觉选择性知觉理解性知觉恒常性双眼视差两耳距离差空间知觉时间知觉似动知觉错觉 二、单项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无论在中午或傍晚,一文粉笔总是被看成白色,这是由于 ( )所致。 A.知觉适应 B.明度恒常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颜色恒常性 2.下列所列举的心理特点中,哪一个不是知觉的基本特征?(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持久性 D.知觉的完整性 3.在知觉物体的大小时,( )。 A.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正比 B.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反比,与距离成正比 C.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 D.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反比,与距离成反比 4.在时间精确性的判断上,( )表现最好。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嗅觉 5.人们在对整体的知觉和对个别成分的知觉上,( )。 A.前者优于后者 B.前者劣于后者 C.两者没有差别 D.两者相辅相成 6.当客观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申也能看到轮廓,这是 ( )。A.创造想象 B.幻觉 C.知觉的理解性 D.错觉轮廓 7.正常人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时运用的主要线索是 ( )。 A.调节 B.双眼辐合 C.单眼线索 D.双眼视差

8.在知觉物体的距离和深度时,如果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位,那么( )。A.看到深度和距离 B.看到单一的物体 C.双像 D.无法判断距离 9.在知觉世界时,人们总是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这是 ( )。 A.知觉的意义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10.知觉的自上而下的加工是指 ( )。 A,主要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进行的加工 B.也称之为数据驱动加工 C.主要对头脑中己经存储的信息进行加工 D.当非感觉信息越少,需要越多感觉信息时占优势的加工方式 三、多项选择题:11-1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多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1.知觉具有哪些作用?( ) A.觉察 B.分辨 C.选择 D.确认 12.知觉恒常性包括 ( )。 A.形状恒常性 B.大小恒常性 C.距离恒常性 D.明度恒常性 E.颜色恒常性 13.似动的主要形式有 ( )。 A.动景运动 B.诱发运动 C.自主运动 D.运动后效 E.运动透视 14.错觉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 )。 A.物体轮廓对眼动方向和范围产生影响 B.侧抑制改变神经兴奋分布的中心 C.受视觉生理特点的影响或限制 D.知觉理解性的作用 E.误用知觉恒常性 四、简答题:15-19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心理学第四章课后习题

第四章课后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 C ) 1、区分操作条件反应与经典条件反应的正确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A条件反应是否受到直接强化 B 新的S-R联结是否形成 C强化物是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 D 以上都是 ( A ) 2、基于观众的条件性情绪反应设计的广告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应用。 A.经典条件作用 B ?操作条件作用 C.正强化 D ?负强化 ( D ) 3、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依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A、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B 、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 D 、意义学习和接受学习 ( B ) 4、老鼠学会用爪按压杠杆就能获得食物,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经典性条件反射 B 、操作性条件反射 C、初级条件反射 D 、高级条件反射 ( B ) 5 、某次小孩哭闹时,家长给予糖果,小孩停止哭闹,重复几次后,一旦小孩哭 闹,家长就给予糖果,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家长给糖果的行为得到了____________ 。 A正强化 B 负强化C 消退D 惩罚 ( D ) 6、儿童观看电视里的暴力镜头而出现相应的暴力行为,这种学习方式是 A、发现学习B 、顿悟学习C 、接受学习D 、观察学习( A ) 7、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认为,在白鼠走迷津的实验中,己经发生却没有从行为 中展示出来的学习,称为______________ 。 A、潜在学习 B 、顿悟学习 C 、试误学习 D 、观察学习 ( B ) 8、提出顿悟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A.班杜拉B .苛勒( D ) 9、“观察学习、替代强化”是 A. 条件反射理论 B. C .华生 D .弗洛伊德 ____________ 的核心概念。 人格特质理论 C.人格因素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心理学0031 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

第四章记忆与学习 记忆: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基本过程:信息进入记忆系统—编码,信息在记忆中储存—保持,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提取。 1.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需要注意的参与。注意对记忆有重要影响,编码强弱直接影响着记忆的长短。强烈的情绪体验会加强记忆效果。 2.保持:(储存)已经编码的信息必须在头脑中得到保存,在一定时间后才可能被提取。 3.提取:保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只有提取出来加以应用,才是有意义的。提取表现方式:回忆和再认。 记忆的类型: 1.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可以用言语表达。 程序性记忆:(技能记忆)记忆程序性知识,如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 2.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20世纪80年代后期,托尔文将陈述性记忆进一步区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对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 语义记忆: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它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有什么联系。 记忆存储模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1.感觉记忆(感觉寄存器或瞬间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 存储形式就是视觉表象和声音表象,称视象和声象。 如不被注意或编码,就会自动消退。选择性注意控制着什么信息将得到进一步加工,将心理资源集中于刺激域中的一部分,并传递到短时记忆。 2.短时记忆(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 感觉记忆中经过编码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20-30秒)后加以复述,可继续保存。 短时记忆中储存的是正在使用的信息,在心理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短时记忆扮演着意识的角色,使我们知道自己正接收着什么及正做些什么。 其次,短时记忆使我们能够将许多来自感觉的信息加以整合构成完整的图像。 ①编码的形式:以声音代码的形式储存。 ②储存的容量:有限,平均数量为7.单位为组块:人们最熟悉的认知单元,是人们通过 对刺激的不断编码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组合。 ③储存的持久性:信息的保持时间有限,如不复述就会消失。

心理学第四章

心理学 第四章个性发展与教育一.名词解释 1.需要: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有机体自身 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来的,他根据需要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把需要 分成了七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 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生理需要: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它是人所有需要中最基本、最 原始,也是最强有力的需要。 4.安全需要:需求受到保护与免遭威胁从而获得安全感的需要。 5.归属与爱的需要:也称社交需要,是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 鼓励及支持的需要。 6.尊重需要:是在生理、安全、归属与爱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产生的,对自己社会价 值追求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两个方面。 7.求知需要:又称认知与理解的需要,是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即解 决疑难问题的需要。 8.审美需要:是指对对称、秩序、完整结构以及对行为完美的需要。 9.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所谓自我实现即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是充分 发挥个人潜能、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一种创造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 10.动机: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里倾向或内 部驱力。 11.生理性动机:是与人的生理需要有关的初级的、原发性动机,也称内驱力。社会性 动机:是与人的心理社会需要有关的后天习得的动机。 12.兴趣:人对事物的一种认识情绪,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个体活动,特别是对 个体的认知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3.直接兴趣:是由认识事物本身的需要引起的,如对看电视小说的兴趣。 14.间接兴趣:是由认识事物的目的和结果所引起的。 15.中心兴趣:是指对某一方面滴事物或活动,有极浓厚而稳定的兴趣。 16.广阔兴趣:是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表现出兴趣。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普通心理学 1. 心理现象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2. 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心理 现象及其规律。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领域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1.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 第四节心理科学的发展 1.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1)行为主义学派(2)精神分析学派(3)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4)认知心理学学派 第五节科学的心理观 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1)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是一种反映,而人的心理是物质 世界中最高级的反映形式。 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类具有高度 发达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异常丰富,物质基础。心理现 象与脑的结构与机能分不开。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灵活,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 第一节心理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神经元和神经系 统1) 2)3)4)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脑内的神经元数目大约有1011~1012 个,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大量的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元数量的10 倍,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内,起支持,营养,形成髓鞘,绝缘,修复等多种功能,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构筑,信息传递功能的发挥以及内环境的稳定和可塑性有重要影响,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神经回路:神经元通过化学突触和电学突触相互连接在一起,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元回路或神经通路。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它们的活动是机体行为的基础。 周围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内脏,包括身体各种腺体的活动,例如心跳,呼吸,消化,排泄,体温调节和性活动等。 脑干:脑干的下界与脊髓相连,上界以视束与间脑毗邻,自下而上有延脑,中脑和桥脑三部分组成。 大脑皮层各叶与不同的心理活动有关,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前额叶皮层和颞,顶,枕皮层之间的联络区则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5)

教育心理学第4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 第四章学习动机 一、选择题: 1、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称为【 B 】 A.内驱力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2、各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随许多因素变化而变化,在儿童早期哪一种内驱力最突出? 【 C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3、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的是个体那种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赢得心理的需要。 这种需要属于【 C 】 A.长者们的的赞许或认可 B.同伴们的赞许或认可 C.相应地位 D.理解知识、解决问题. 4、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它不是直接指向知识和学 习任务本身,属于【 C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探究内驱力 5、学习是为了赢得地位和自尊。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B 】 A.附属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认知内驱力 D.内部求知欲. 6、某些学生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避免受到老师或父母的惩罚而努力学习。这种 学习动机属于【 D 】 A.高尚动机 B.低级动机 C.内部动机 D.外部动机 7、学生的学习动机与他们的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 A 】 A.成倒“u”型关系 B.成反比 C.成正比 D.不成比例 8、有人把学业失败的原因说成是“自己能力低”这种归应属于【 A 】 A.内部稳定性归因 B.外部不稳定归因 C.外音稳定性归因 D.内部不稳定归因 9、在以下各项原因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败进行【 B 】 A.能力归因 B.努力归因 C.任务难度归因 D.运气归因 lO、在韦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B 】

相关文档